写作素材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2 21:18:16

写作素材论文

写作素材论文篇1

兴化市第一中学徐芳

“作文作文作的头疼”,每次作文课,许多同学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云,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

一.积累写作素材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我们就先学会摆出“事实”,因此,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让“事实说话”。

(一)、写作素材的宝藏——教科书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我们为什么坐拥宝库而不去开发利用呢?学习写作时可用如下方法。

1.准确地引用诗句。引用古诗文说理且说理透彻是湖南考生《远近焦距》的一大亮点。开篇引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点题又增势并引发悬念;接着文章从大到小进行论述。一句“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对人的价值观进行解说,得出眼界开阔又由人看事物的距离决定,这是大;紧接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论述,并且很巧妙地与上面的禅语进行了呼应,这是中;然后用现实生活之例让文章贴近了生活,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明白生活之美好,这是小。引用的诗句达八句以上,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天津考生《留给明天(四)》引用李白﹑杜甫﹑柳永的诗句,引发对“我将要怎样的人生”的思考。 2.巧妙地化用材料。“化用”可以使材料成为行文的组成部分,自然而不着痕迹。使文章有文采,并显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如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又想起了百炼方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此段化用《报任安书》,贴切自然,评析司马迁,富有深度。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化用《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浑然天成。

3.课外延伸教材。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学习《指南录(后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文天祥的点滴信息,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将积累很多素材,因为他们的经历精神思想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如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1被贬黄州,2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风,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正因为能对苏轼的全方面的了解,才能将这些素材为我所用。

(二)写作素材的源泉――生活

信息化时代笼罩下的我们,自然会涉猎各种新闻,大到国事家事天下事,小到我们身边的琐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作文素材就会很多。2008年虽然过去了,但很多事情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雪灾、地震、奥运让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 1

考验,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如“三鹿奶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9年,国庆60周年,让我们因中国强大而激动不已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90后”的一代。长江大学大学生手拉手结人梯救人献身的事例又会重新引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二.运用写作素材

积累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确实有助于写出好文章,但有一缸米却不知倒到哪口锅里,素材积累再多也没用,这就要求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1. 品味、提炼主题

大多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需要反复玩味。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气息,怎能与孤独的海子同悲同喜?如果不同史铁生一起“生活”在《我的地坛》,又怎能把“出入人生”感悟得彻底?如果对《逍遥游》心存难以消弥的隔阂,又怎能与庄子一起逍遥在蝴蝶翩翩的文学世界中呢?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可以思考:这素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呢?我们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思考、有系统的内化或积累。我们占有材料,提炼主题,还要根据主题分门归类。有的一个材料可适用多个话题,如李密的《陈情表》可适用“双赢的智慧”(05年山东卷)、“一枝一叶世界”(05年浙江卷),《赤壁赋》可适用“乐观”“挫折”“包容”“和谐”“自然”等话题,司马迁的素材可适用“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转折”、“心灵的选择”、“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变通”、“挑战”等话题;有的多种素材同适用一个话题,如04年全国乙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作者用王勃、李白、司马迁的素材说明他们面对挫折,并没有放大痛苦的观点。

2. 联想、捕捉材料

占有大量素材,却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们还要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进行横向联想,搜索自己素材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重庆考生《在自然中生活》,作者联想到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索罗在小木屋自由生活的情景,谢安徜徉湖光山色的情形,内容丰富,观点更有说服力。

3. 选择、组织材料

对联想到的材料鉴别后,选择与作文话题内容相关的素材,使之与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而提炼的主旨相匹配,可集中笔力,深挖细掘写一两个素材,如辽宁考生《我能》文章紧扣项羽和苏东坡事例,深入分析,使文章具有厚重的意蕴。也可将多个材料按一定的顺序串联,如全国卷《滴水之恩,以何报?》选择了诸葛亮、李密、贝多芬的材料,按照中外的顺序排列,思路清晰。

写作素材论文篇2

前言

一直奋战在新东方教学的第一线上,我深深感受到所有渴望提高英语能力的同学们,以及渴望通过各类考试(四六级、考研、雅思、TOEFL iBT、GRE、GMAT)的考生们的不易,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我们中国考生来说,我们最害怕就是任何等级的英文考试的作文部分。

那么我们为什么害怕英文写作考试呢?为什么有些同学即便背了1-2万单词后仍然是写不出漂亮的文章呢?为什么很多同学练好了发音,但是依然不能出口成章呢?找到了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大家就真正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关键。

首先要揭示几乎所有人都存在的英文写作的困境:

---困境1

---困境2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

---困境3的语言那是“满篇尽带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存在英文写作问题,现在我就要告诉大家如何解决,达能力。

说简单点,就两个字------面对一个话题,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钻石教父”用来支撑“竞争机制的论证,巴赫、的论证。上述这样的对应讲解就是要告诉大家,(论证素材+论据素材),99%的基础,其实就是你自己写作的前提,为什么?因为任何语言学习,或者说任何学习过程,都遵循了一个“输入---输出”的模式,没有输入,永远不可能输出,没有好的输入,永远不可能有好的输出。因此,语言学习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听永远不会说,不读永远不会写”,这里的“听”和“读”就是输入环节,“说”和“写”就是输出环节,我们只有输入了好的英文素材,就一定能在需要的地方输出他们。

为此,继出版《GRE作文大讲堂-方法、素材、题目剖析》之后,我又耗时两年编著完成了《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这一系列英文写作工具书,简称《写作素材大全》,包

含:《GRE 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GMAT 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新托福独立写作与口语话题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考研写作图画作文各类话题必备英文段落素材大全》

韦晓亮

《四六级写作各类话题必备英文段落素材大全》

这套书的的出版,我想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了大家的“英语输出问题”---当你想要用笔或者用嘴论述某一个你可能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地道漂亮的英文去表达的一个题目的时候,立刻按照话题类别索引查阅相应考试的《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你能立刻查到若干用地道的英文组织起来的一个一个的该话题的段落,这些段落全部引自国外顶级的期刊、报刊、书籍、网站,例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科学》、《大英百科全书》、维基(Wiki)英文百科全书、《微软百科全书》等权威刊物。这样既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更解决了“英文表达”的问题,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输入,你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最重要的是用地道的英文进行论证某一个话题的能力,因此,这样一套书,会充分的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能力这两大“输出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套《素材大全》所包含的五大类考试,尽管都是《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的考试,针对性的去编纂完成各个考试的备考写作所必需的。

对于大家最怕的GRE作文考试之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全面覆盖到GRE ISSUE写作的全部20

第一大类第二大类法律类

第三大类环保类

教育类

哲学类

国家、制度、建设类

社会发展类

第十六大类伦理道德类

第十七大类经济类

第十八大类书籍及研究理论类

第类心理类

第二十大类素质、品德类

考生一旦人手一本这样的GR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工具书,第一,在论述每一个复杂的GRE Issue命题的时候,方能够游刃有余,言之有物,关键是有话可说而且写的有理有据。第二,本书一共20大类话题,完全覆盖GRE Issue话题库,与此同时,每一个大类下面又下辖属于该类,但各有侧重方向的段落。例如,科技类话题下,有“论证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论证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人类如何利用科技这把双刃剑”、“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等等英文论证以及论据素材段落,从而又能够完全覆盖GRE写作的科技类话题整个的知识范围以及命题范围,同时给每一个这样的主题段

韦晓亮

落一个绝对严谨、地道、直接可用的英文段落。而且每一个英文素材段落都是以“标题”、“段落中文大意”、“英文段落”三部分构成,这样又能保证大家一目了然的知晓该段落的论述内容和论述功能,在哪个话题或者主题中可以用上。

在此,举例说明大家会在书的正文所看到的内容,我们拿大家最害怕的GRE话题之艺术类话题举例,如下所示:

第四大类艺术类

1 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段落大意: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唤醒人们、提升人们,它能够反映社会价值。

Art is usually a criticism of the world as it is and a vision of the world as it might be. A and in ways that may not be shared by every member of a group.find a way to wake people up who are going and say: “Stop it. You can't walk past this. This is your life.” or else we won't have a society. larger than us.one has to be able to envision other lives real, as When we dwindle.

2 艺术的重要性以及价值

段落大意:是人们密不可history. Art with the living conditions people people Ar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eople wh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ome form of art — whether it be painting, acting, music, etc — perform better in other subjects than others who don't participate in art.

3 贝多芬的例子作为论据来说明艺术家们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German composer,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musicians of all time. Having begun his career as an outstanding improviser at the piano and composer of piano music, Beethoven went on to compose string quartets and other kinds of chamber music, songs, two masses, an opera, and nine symphonies. His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completed 1824),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work of classical music in existence, culminates in a choral finale based on the poem “Ode

韦晓亮

to Joy” by German writer Friedrich von Schiller. Like his opera Fidelio, op. 72 (1805; revised 1806, 1814) and many other works, the Ninth Symphony depicts an initial struggle with adversity and concludes with an uplifting vision of freedom and social harmony.

如上所例,本书对于GRE ISSUE写作的全部20大类话题给出了近千个这样的论证素材段落以及论据素材段落,相信这本书以及这套书的价值就是去提高以及扩展大家过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的内容量以及信息量,真正做到能够“言之有物”。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全面性:全面补充GRE写作Issue部分所涉及到的所有话题的英文论证素材以及英

文论据素材,解决考生面对Issue题目无话可说,无例可举的困境。

文化性:书中所有的论证以及论据素材段落都是从辨证的角度去补充大量的权威的论

证分析的英文论证段落和论据段落,力求做到让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始终

沉浸于思辨的海洋和文化历史的长河中,

权威性:汇集世界顶级外文期刊、报纸、书籍、内容,例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维基(Wiki)

英文百科全书、

指导性:汇集新东方GRE的GRE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事业上的支先生对于本书英文部分的认真审订。

最后,感谢你们在课堂上给我的很多启发,。我收获很多。同时,在此,不揣冒昧,摘取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以戒学子:

你要看到事业垂成,

决不可因疲乏而静止;

你要认清全面的世界,

必须广开你的眼界;

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必须审问追究到底 。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

韦晓亮

wxlxiaobao@gmail.com

韦晓亮

blog.sina.com.cn/weixiaoliang

写作素材论文篇3

一、发散思考,逆向分析,旧例作新曲

教材里的素材多被指为老素材,指他们都是一些古老而显得过时的人、事、箴言、警句等,写作中运用他们,容易老生常谈,被旧论及旧思维牵着走,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并运用他们。但是,运用时不妨独辟蹊径,推陈出新,运用发散思维,多方推敲,引导学生总结出多种立意角度,对比筛选,选出有新意的写作角度,那么,教材中的老素材也可以焕发出“年轻”的气息。

教材中涉及人物的篇章比较多,阅读时,指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再做对比分析,看看哪一个更容易出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文时可从以下方面运用:蔺相如回避廉颇,选择宽容比选择反击更显出一个人力量的强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团结就是力量,要注意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廉颇负荆请罪,有错就改是人的美德;选拔人才不能排资论辈,人才莫问出处;蔺相如完璧归赵,终显英雄本色;等等。可以比较这五个角度,选其中之一,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二、分类归纳,关注细节,由厚变薄

高中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等,他们有很多值得后人景仰、学习的地方,对他们的学习理解,很容易陷进繁杂浩瀚的海洋中。其实,可以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素材分类整理归纳,比如,理想志向、恒心毅力、胸怀豁达、博爱情怀、仁义英勇、人格独立等,再从每一类中找出各种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件,挖掘其中的细节,确定它们的使用范畴。

分类归纳之后,可以利用写读后感的机会,通过赏析评价的方法,要求学生对包含某一特定素材的课文抒发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的体会。写作之前,教师要明确写作的方向,把关注点定在对人物或是事件的讨论上,要求学生写出细节;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他们的理解加以疏导、归类。这样的赏析,只要求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悟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不但写出了对教材中素材的理解,同时又加深了对教材中素材的印象。

三、求同存异,剪接组合,巧妙移植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可以指导学生在分类归纳整理后,找出不同类型或不同时期素材的异同点,写作时剪接组合,巧妙移植。借助教材中的经典事例,让文章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纵横开阖,意境非凡。

写作素材论文篇4

【关键词】语文课本 人物素材 话题素材 写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03-02

长期以来,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语文课程简单的等同于语文教材,教语文就是教教材,教课文就是教阅读能力,抱着教材打滚,不敢越雷池一步。新课标理念认为,教育本质是育人,语文课程也应是以培养和服务人为中心的,因而教材和现实生活都应是我们值得重视的教学资源。教语文课程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对教材深度开发,发现有语文教学和做人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并运用素材,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本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中选用的古代说理散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优秀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散文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表现的是一种情怀,传达的是一种美德。中国古代散文大多用理性思维来传达文人贤士济世忠告,表达古人们的襟怀和睿智。这些优秀的篇章以它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责任心成为民族心灵的给养。“孟子散文说理形象,辩论有力;荀子散文逻辑性强;贾谊散文说服力强;韩愈散文风格多样”。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我们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为了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打破写作瓶颈,提升写作能力,本文将从丰富精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灵活化用语言等方面入手,挖掘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构建议论性散文读写教学的新体系,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积极探索读写共进的方式。

一、人物素材的挖掘

学生作文大多存在着缺少对生活的深入剖析,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缺失个性化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观点,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内容苍白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生漠视周边事物,缺少独特的发现,对生活缺乏内心的体验,写作时并不是“灵魂在场”(钱理群语)。

课本中有大量的熟悉的、新鲜的事例学生却不会运用,甚至不敢运用,因为他们不会进行素材整合,掌控能力不够。下面以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为例,将课本中出现的作者、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从生平事迹、思想、主张、文化等方面进行多方面挖掘。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解决了写作素材积累匮乏、事例单薄肤浅的问题。

课本写作素材(一)

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您敢于直言不讳,义正词严,批评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对时事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可见您是聪明机智、豪爽直率和胆大泼辣的人,您更是爱民重民、肩负重任、无私无畏的政治家和论辩家。―― 孟子

课本写作素材(二)

一生坎坷,却抵挡不住你通达的智慧,几遭冷漠,却不改初衷。您学识渊博,卓尔不群,您长于论辩,文辞优美,说理透彻,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您的理论和学说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先辈,也在影响着我们,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后辈,您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造精神的唯物主义家。―― 荀子

课本写作素材(三)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战事。你就是这样的智者,思想超前,当别人沉醉于升平气象时,惟你独醒。你慷慨陈词,痛哭流涕,却只能仰天长叹。你从遥远的长安来到了南蛮之地长沙,自己的尽职效忠,却换来这般被动的局面。你独自来到湘江边,屈原投江自沉的场景恍在眼前。一百年前,忠贞爱国的屈子受谗言流放,而今你遭陷贬长沙,境遇何其相似,百感交集间你的《吊屈原赋》便横空出世了,成于才学,失于才学。―― 贾谊。

二、话题素材的挖掘及运用

课本的写作素材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积累和储备,如果我们将课本中的文本整理成自己丰富而充实的素材库,写作时能信手拈来,并会用借鉴的语言概括事例,并懂得举例后及时展开议论,那么选取恰当事例来论证就不会是太难的事情了。张志公认为“学语言、学文字,都有规律可循,弄清楚这些规律,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于语文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效率”。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是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笔者的理解是写作应与阅读结合,写作应与课本阅读结合,以课本为写作素材,加强文段写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以上是笔者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的初步尝试与探索,希望能通过读写结合,通过对阅读文本的优秀段落的仿写、改写等方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文学素养积累,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

合理挖掘、整合和运用素材,就得让学生明白,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体,同一素材可以在不同的话题中运用,材料不仅仅是“他”的,更是“我”的,在挖掘的素材中要帮助学生渗透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准确灵活地运用素材。教学相长的途径便是实践,下面是师生的共同实践:

课本写作素材(一)

1.教师整理的话题素材

孟子巧妙说理,让梁惠王接受“仁政“的主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已意识到对百姓教育的重要意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引人向善,使人知廉耻、讲礼仪,这是多好的想法。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姓在物质上充足了,在精神上安宁了,无怨无愤,社会才会和谐而长治久安。

2.适用话题

现代孝道需重建、家庭教育的盲区、需健全人格教育、学校与人才、教育方式、孝与悌等。

3.学生的学以致用

孟子关注天下苍生,关注物质生存的艰难,是真正地用心关爱百姓,更可贵的是他还意识到了对百姓教育的重要意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引人向善,使人人知廉耻、讲礼仪,这样“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姓在物质上充足了,在精神上安宁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怨无愤,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和谐而长治久安。孟子深情地畅想,他为百姓谋求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课本写作素材(二)

1.教师整理的话题素材

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结合方能智慧明达,才能“知明行无过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是渐进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一个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这都离不开积累。荀子还认为做事应“用心一也”,“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只有“善假于物”,学会思学结合,注重积累,坚持专心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

2.适用话题

学习、思辨、修养、坚持、舍与不舍、知与行等。

3.学生的学以致用

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收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荀子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渐进积累是一个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日久天长,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日积月累没有白费,不觉就已成为一位富有的人。尽管每个人的资质都有差异,但只要具有蚯蚓般“用心一”,克服螃蟹之“用心躁”,“善假于物”就有可能“致千里”、“绝江河”,每一步只要踏实坚持去走,就有机会“致千里”。只有这些都做好了你才能成为真正会学习、懂学习的人。

课本写作素材(三)

1.教师整理的话题素材

秦的强盛可谓占天时、地利和人和。周王室名存实亡可谓天时;秦占据险固之地,百姓安定,国力充沛可谓地利;秦国君臣固守,商君佐之,张仪、李斯为秦出谋划策,君臣关系和谐,可谓人和。秦的衰亡可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得天下,然而不实施仁政,才导致了“一夫作难七庙隳”的结局,大秦二世而亡,这是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他的千秋帝业轰然倒塌。“不施仁义”是统治者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缺乏居安思危的心态的体现。

2.适用话题

仁、仁政、仁爱、民心得失、眼光、居安思危等。

3.学生的学以致用

贾谊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一句话高度总结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霸业的毁灭,国人的辱骂,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秦统治者的暴政吗?这能怨他吗?从“南取百越”到“北筑长城”,从“废先王之道”到“收天下之兵”,他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吗?难道不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吗?如果秦始皇不这样做,秦国就不可能强大;如果秦国不强大,那么百姓就会频遭战乱,日受流离失所之苦。虽然秦始皇的“履至尊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让天下人怨声载道。但我们设想,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人民在战乱中苟且偷生,他们的怨声还会比这要小吗?我想,不会。秦始皇是爱自己的子民的,颁布法令,统一法律、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这一切到底是功还是过?不能不让人深思。

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你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金素材,好作文”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考场作文时,考生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素材有限,加上时间紧,平庸的或文不对题的素材就这样被匆忙写进了作文。缺乏鲜活素材支撑的作文,必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自然也得不到高分。

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从家国天下、立志立业、求师求学、道德品行、生活哲理、评诗论文、情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收集,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作文教学需要具体而微地教会学生对写作术语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更需要扎实地教会学生连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篇。作文作为表达情感和呈现思维的手段,需要精雕细刻,课本素材的挖掘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真地揣摩,需要师生发挥独特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阶梯。

【参考文献】

[1]万方q写作素材的积累及整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31)

写作素材论文篇5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作文中记叙文训练要加强,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创设良好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书可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在读写之间做好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高考指挥棒在阅卷中也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

写作素材论文篇6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英语教师常常不愿接受新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整体设计一套完整的写作教学计划,进而去系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和训练学生。传统模式是课堂上教师一上课就把范文给学生展示,依据范文大讲特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选材空间,没有自己的创作思路,无法改变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局面。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主要是缺乏写作激情和兴趣,常常是被动写作,自然就难以投入学习,写作也很难见成效。对写作课的认识产生偏颇,认为只要多背几个单词,多背几句名言警句和范文,就能把作文写好。部分学生在下笔写作时有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习惯于用中文构思,用中文写好提纲,然后翻译成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在实际中运用自如。英语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学习和努力的效果,必须通过长期辛苦努力,不断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二、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教学的结合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性。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考虑。听力和阅读是语言基本技能的输入,必须有足够的“内存”,才有东西可以输出。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语言、学会修改论文等方面要多费心思,加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苦于寻找写作素材,但实际上听力材料中好多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在这个方面要给学生多引导和指教。必要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听力素材中较长的句子进行听写、复述,以达到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锻炼。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本质就是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整体性,尤其重视各要素间的融合和渗透。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语言的输入就没有输出。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输入,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信息的输出。所以,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各类素材。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主要还停留在单词讲解、语法分析等方面。这种模式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认为只要自己背会足够多单词和句子、掌握了语法,就能写出好的、优秀的文章。事实上,好的文章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其好与坏,比如,从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考虑,而不是孤立的语法分析和句子拆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着手,先搞明白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每段主旨和篇章内容大意。如果时间比较充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段落仿写或改写。教学实践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强调主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要时刻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认识写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基础差的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布置写作教学任务时,让他们从单词拼写、语法、句子入手,然后再写完整的段落。

3.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

依据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真实性,真实感越强的文章,就越读得有滋味。教学素材是语言教学重要的载体教学素材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难易程度的取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还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实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把每天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作为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题材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学生看完后,依据所看材料写出内容摘要和大意,然后再将自己所写的摘要与原文对照,判断一下能否抓住刚才所看素材的主题意思。教学结束时,教师要意识地提醒学生课余时间多阅读,各类题材都要涉猎。阅读时要多动笔,看到精彩句子或名言名句摘录下来,积累素材,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完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

习惯性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这种方式有悖于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内容方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终结性作文评价体系中,学生拿到教师评改文章后,只是草草看看分数,不去细究到底为何得到这个分数,没有明白写作的真正目的。鉴于此,写作教学应多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写作教学中认可度较好的就是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自评即由学生检查和判断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评价是学生对其学习活动的一种动态反思过程,也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自省和反思,深切体会只要通过自己辛勤奋斗,一定有进取的可能性。所谓的同伴互评就是在学生各自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换并修改,由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进行修改和评价。例如,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主要把同伴作文中单词拼写错误以及非常明显的语法错误指出来;写作水平中等的这部分学生首先要关注同伴的单词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其次在评改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要挑选出来并整理和分类。作文优等生要注意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情况,然后按照教师提供的作文评改标准写上作文应得的等级,并在评价表格中填入。发挥同伴互评的作用,不是教师放任不管,恰巧相反,教师在上课前就有根据这些活动作好充分准备和教学设计,协助学生。

三、结语

语言基本技能中最难突破和提高的就是写作。写作技能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用来判断某人综合英语水平的标准。英语写作教学确实有难度,但我们掌握写作教学的规律,认清它的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写作教学起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渐渐地过渡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题材,运用所学知识去写作。这种模式的运作,不仅体现了写作教学的新理念,而且从另一层面看也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张扬和提升。整篇作文评改过程中更多关注从全篇文章角度修改,彻底改变传统的注重修改语法错误的作文修改模式。实践证明,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更多关注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并在其原则指导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参与实际和运用语言,以达到英语教学培养目标,写作教学获得理想效果。

写作素材论文篇7

一、在观察中发现素材

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的起点,也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写周记和随笔,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自己的所得、所知、所感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使他们在写作时能厚积薄发。

二、在实践中创造素材

学生亲身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生活中体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当前,综合实践课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这一课程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真情实感,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活动体验,整理有关资料,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在教学中寻找素材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思想之精深,材料之广博,是学生难得的写作素材。如知己知彼、审时度势的《曹刿论战》,破除迷信、兴利除弊的《西门豹治邺》,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掌握规律、迎刃解难的《庖丁解牛》,等等。只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故事加以浓缩、提炼,就可以成为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当然,要使课文中的人与事为我们的作文所用,关键在于一个“熟”字,熟了,写作时自然流入笔端。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特别是大纲中要求

背诵的篇章、优美句段和生动事例,把这些作为对写作有用的素材存储起来,写作的时候便可下笔千言了。

四、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素材

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时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高中新课程规定,高中学生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50万字。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提供空间,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指导。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延伸课堂教学。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2)组织学生开展网络阅读。现代网络资源丰富,隐含大量写作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阅读。(3)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这种交流包括阅读心得和阅读笔记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兴趣。

五、在视听中索取素材

视听节目如电视节目、流行音乐等比书刊杂志更形象,更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学生往往将视听节目当作消遣,忽视了隐含其中的丰富的写作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视听节目,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社会法制等节目,组织学生开展流行音乐欣赏讲座等,有意识地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娱乐性收视倾向,从而使学生学会动态观察,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并使其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

六、在情感中挖掘素材

人类的情感自古以来就是说不尽,写不完的题材。杜甫正是因为沉浸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巨大惊喜中,才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佳句。鲁迅正是因为“深味”着“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才得以把“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刘和珍君的灵前。可见,一部成功的作品离不开作者对自身情感素材的发掘。我想,学生作文之所以干瘪,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喜怒哀乐,都是难得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情感,记录自己的成长,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七、在练笔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开展练笔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使学生将日常发现的作文素材以文字的形式得以永久保存。如上文提到的周记和随笔,写日记或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搜集名言名句等,都是学生练笔的好方法。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题材积累中勤于练笔,通过练笔,将学生日常的无形积累化作有形思考,在思考中进一步丰富素材。

材料丰富了,学生在写作文时也就有话可说,而且由于学生在搜集素材时有亲身体验和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血有肉了。

参考文献

[1]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外国作家谈创作经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2]蒋成.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姜鸣宇等.中外名言集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

[4]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5]潇龙.我们怎样做父亲――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6]盛斌,季银泉.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改实验[J].教学与管理,1999(4).

[7]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写作素材论文篇8

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是日复一日的强调模式,还是输送感动中国之类的素材?从应试的角度看,写作文固然需要掌握可模仿的清晰的框架,这也是老师最容易教授给学生的。为了内容的充实,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个可以通过背诵来实现。有固定的框架和丰富的素材虽能建构有匠气的作文,却难出有才气的作文。要写好作文,最需要的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模式也好素材也罢,都是皮毛,思想才是作文的灵魂,而会思考问题,有思维深度恰恰是最难培养的。

教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让学生有问题意识,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思考素材可用的角度,不盲目屈从他人对素材的分析和运用,要有自己的认知。平日要求学生做到深度积累,力求深度思考、深度写作。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深度积累

积累素材,并非越多越好,不可大面积撒网。市场上有大量作文素材书,学生喜欢直接摘抄或背诵,一味求多,到了考场上反倒一个都想不起,或者不知道如何结合论点运用。正因为摘抄时对素材只是一知半解,并未抓住这个人物精神品质的精髓,不知道适用于哪些话题。写作时才搜肠刮肚,为如何摆论据耗费了时间,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有贴标签的嫌疑。

有效积累素材的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无我有,当大家还在写感动中国榜样人物时,可以写写当下热门政治人物。以摘录曼德拉事迹为例,要教会学生摘录他的主要生平事迹,他为南非黑人追求平等自由忍受了二十七年的牢狱生活,他在狱中思考创作,在狱中学会坚忍、宽容等等。学生要多次摘抄,大量占有曼德拉各方面材料,还要了解他人对曼德拉的评价,最后要有自己的认知并形成文字批注。只有对曼德拉各方面事例烂熟于心,作文时才能结合题目观点信手拈来。

当大家都因韩国第一个女总统朴槿惠的上台而关注她时,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摘录她的生平事迹,简单引用他人定论。可以根据她少年、青年和中年的不同境遇,去思考人生的多样性。她的少年幸福圆满,是粉红色的;青年历经丧亲之痛,是黑色的;中年坚忍自励,是紫色的。从色彩的角度描述朴槿惠,以显人有我精。再如梁思成,可以从他对奈良建筑的保护,对林徽因的包容,写他是沉静而有大爱的,爱建筑超越国界,爱妻子不去束缚。

二、深度思考

深度积累就要求做到深度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让作文更具现实性。针对时事要去深度思考,不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不可人云亦云。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课前做演说,每天课前安排一位学生发言,展示当下热点事件,提供多方观点,综合他人思考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学会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作文要写深刻,得学一点辩证法。

以韩磊摔婴案为例,不要仅随大流指责他凶残,要试着结合他个人经历来解释这个事件。由于他从小到大多次犯罪,长期生活在监狱,可追问监狱这样的环境是否起到思想改造的作用,周围的同伴对他有没有恶的影响?韩磊的冷血是人性本恶的暴戾人格作祟还是长期缺乏善的感染所致?

对于以上问题要让学生学会站在更客观的立场,多方占有材料,多质疑,多分析,只有这样他们看问题可能会少一些偏激,多一份深度。

三、深度写作

深度积累和深度思考都为了实现深度写作。考场作文限定题目,限定时间,仅仅训练考场作文,学生难有发挥的空间。为了我手写我口,可为学生提供随笔这个平台,常写随笔可以独抒性灵。

例如有学生写关于行乞者的专题,写他们的生活状态,写自己施舍时的心态,写同情的价值,写慈善不分大小。有学生写三国人物系列,写男性有的智慧、有的残忍、有的仁义;写女性有的彪悍、有的美丽、有的哀愁。有学生写军事系列,写二战优秀将领,写我国海军的建制,写我国空军的战斗力。有学生写英雄系列,如项羽、格瓦拉、曼德拉。有学生写不文明现象,写中国式过马路,写乱扔垃圾,写插队,写在景区乱留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热点,形成随笔系列,去深度抒发对一类人物事的感想。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灵魂不足以谈人生。”同样,没有深度积累、思考,写作者不足以写出佳作。思想是作文的灵魂,也是文学最动人心的东西。“文如其人”,先要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而后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

教师在平日的作文教学时应将思想的启迪作为训练重点。设计专题,每个阶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享受思维的快乐,那么,写作不再是苦事,而是展示思考成果的乐事。

上一篇:写作困境论文范文 下一篇:写作技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