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纠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5 23:13:58

护理纠纷论文

护理纠纷论文篇1

[关键词]知情权医疗纠纷法律保护

患者的知情权与隐私权是医患关系中的两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不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知情权与隐私权的行使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困难和冲突。事实上,权利与权利的冲突不仅是司法实践中法官们所遇到的难题,同时,它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一、知情权概述

(一)知情权是什么

知情权(righttoknow)又称为了解权或知悉权。就广义而言,是指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自由,是从官方或非官方获知有关情况的权利;就狭义而言则仅指知悉官方有关情况的权利。知情权的法律根据是宪法,也就是说,知情权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首先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这一权利的则是1949年实施的联邦德国基本法,该法第5条中规定,人人享有以语言、文字和图画自由发表、传播其言论的权利并无阻碍地依通常途径了解信息的权利。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知情权主要包括真实病情了解权、治疗措施和治疗方案知悉权、医疗风险知情权、医疗费用知晓权等,确立和保护患者的知情权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医疗关系中的体现,是患者“有效承诺”的前提,有利于患者主体地位的确立,也有利于规范医患双方的关系。

(二)患者享有哪些知情权

那么,患者享有哪些知情权?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1,基本信息了解权;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情况;2,医疗风险知情权;患者有权知道医师拟定给自己实施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疗效、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其它情况;3,治疗措施和治疗方案的知悉权和选择权;患者有权同意或者拒绝进行医师拟定的检查、治疗方案,在有多种治疗器械或多个治疗方案时,有选择权。4,其他权利:医疗费用知晓权;患者有权知道医院诊疗秩序和规章制度;知道看病时应尊重医护人员诊治权;知道自己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应该履行的签字手续;知道发生医疗纠纷应当依法解决的相关程序。我国现行的《医疗事故条例》中明文规定了“病人有知情权”,病人有权要求充分了解病情与一切医疗措施。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医生尚不理解,未予重视。这也是现时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医师在知情权保护中的义务

关于患者的知情权,《执业医师法》第22条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由此可知,患者由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措施享有知情权,相应的链接上了医师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即医师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向患者进行告知的义务;有经患者同意后才可进行相关检查、治疗的义务;有解答患者对告知相关问题的义务;有告知避免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的义务;在不宜或者无法向患者告知的情况下,有向患者近亲属或其它法律规定的关系人进行告知的义务。

但是,医师在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的时候,也要适度,要注意避免不利后果。《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10条中明确规定,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同时,根据法律规定,为避免因手术签字而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上述规范还规定,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临时变更手术内容或方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仍应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在患者无法行使该项权利时,应及时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执业医师法也有此规定。这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医院必须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其次,医院确保患者知情权应当注意方式,避免不利后果发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选择适当的时机或方式,以避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或向其近亲属介绍病情,视为对患者知情权保护的延伸。

二、医疗纠纷概述

(一)对医疗纠纷的法律界定

医疗纠纷是医疗机构因医疗过失致患者损害这一领域的民事赔偿诉讼。根据我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医疗纠纷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因为医疗事故侵权行为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另一类是非医疗事故侵权行为或医疗事故以外的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虽然这两类案件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发生的原因不同,前者致害的原因是以发生医疗事故为前提,后者致害的原因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行为过失。

(二)目前医疗纠纷的原因

1、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

1.1医务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服务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严重的不负责任,擅离职守、的情况造成病员不良后果,虽然只占医疗纠纷中较小部分,但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1.2医务人员专业不精、操作不当,出现漏诊、误诊、误治,在医疗纠纷中占有较大比例。

1.3医院管理不善,如:病房地面太滑引起患者跌倒、滑倒,对烦躁患者管理不善而导致坠床,等等。

1.4医疗单位服务态度差:医务人员解释病情缺乏耐心,和患者沟通交流不够,引起患者的误会和不满。

1.5还有一些不具备大型、复杂、疑难手术条件的医院在不具备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当业务素质的医务人员的条件下,盲目开展业务引起的医疗纠纷,等等。

2、病员及其家属方面的原因

2.1病人及其家属缺乏医学知识

2.2病员及其家属在治疗前存在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忽视了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当出现与自己预期结果不同的结果时,就认为医务人员有过失,从而引起纠纷。

2.3也有极少数病人及家属是由于为了满足某种私欲无理取闹,故意挑起纠纷的情况。

(三)医疗纠纷的司法处理

1、医疗纠纷的司法处理机制——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在一般证据规则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的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规定》)9月份正式实施,其中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回顾《规定》实施以前,由于医疗过程技术性强,信息不对称,患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在医疗纠纷案件中胜诉者很少,于是医患冲突在近年愈演愈烈。《规定》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权利得到了法律的切实保护。

2、对医疗纠纷的司法处理机制的意见

不过,也有人认为举证责任倒置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责任,导致医生趋利避害,影响了医务人员对医学新知探索的积极性。这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容易存在,医生们由于对责任的畏惧,防止异常情况的出现,于是对患者的各种身体检查蜂拥而至。加之医生不轻易确诊,凡事都打太极,这个说“可能”,那个说“大概”,使患者在面对高额的结账单后对自己的病情仍然是一头雾水,其利益并没有受到真正的维护。这样,最终的受害者还是病患者。总而言之,给予医生多大的“自由裁量权”越来越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道德,还要使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操作规范,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而现实生活中医疗纠纷的矛盾有着复杂的原因,某些医学上的未知难题,就是医生也很难说清楚。单靠法律是不能全部解决的,它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科学技术的原因,使得审判人员在审理此类医疗案件时遇到很多困难。为改进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公平解决医疗纠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2种提升审判人员对医疗纠纷案件的司法认知能力上进行改进:

(1)统一医疗案件的审理法官,即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统一由具备医学专家资格的审判员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若统一医疗案件中的审理法官难以实施,则可以统一医疗案件中的人民陪审员,即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统一由具备医学专家资格的人民陪审员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三、患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患者知情权屡屡被侵犯,因患者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患者的知情权究竟应该由谁来保障呢?

(一)为何患者的知情权会被侵犯?

患者的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用什么药,都由医生决定,而患者多半是无条件服从的。与此同时,人们有病都喜欢往大医院挤,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而这些大医院的医生们一天接诊患者至少几十名,根本没时间给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治疗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问题。来看病的患者往往是排了大半天的队,最后却被医生三言两语给打发了,致使不少患者糊里糊涂地看病,糊里糊涂地交钱。第二,患者的知情权被剥夺,专家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其他因素。首先在心理上,医生有着下意识的“隐瞒”基础——由于双方在信息上存在着强烈的不对称关系,使医生的隐瞒变得轻而易举。同时,在目前医疗管理的有关法规中,对这种隐瞒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除非是治疗方案失败、病人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引起医疗纠纷,病人即使是花费极大代价换来病愈,也会因为病情的缓解而缺少追究的意识,无形中给这种“隐瞒”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个人在患病的状态下,其主观判断力会相应地下降,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也会加重,既有强烈的恐惧,也会对医生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在这种心理优势下,医生们的“隐瞒”行为便变得太容易实现了。有的医生把患者当作门外汉,认为即使告诉他们也不能理解,“说了等于白说。”有时甚至连治疗方案都没有告诉患者或家属。广州某三甲医院有一案例:患者是在手术的前一天,才从主刀医生递给他的“手术同意书”中得知实施该手术的风险。至于治疗的细节,包括检查、治疗、药品等项目,患者根本无从知晓每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缘由。至于需要多少治疗费用,需要治疗多长时间,患者更是“一问三不知”。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医生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患者治疗时总觉得自己很被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茫然无头绪,只能任由医生“摆布”。还有一些医生则出于对病人的反复询问和举棋不定感到不耐烦;此外,也有医生提出“让病人知道得太多,也许会因其不接受而错失治疗时机”。患者的知情权就在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被剥夺了。

(二)完善对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几点建议或改革的方向

1、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规范;

如果知情权仅仅限于对宪法的解释或者是一般性、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上升为具体化的制度,那么它仍然是一种抽象性的权利,在了解权、选择权、请求权等方面的作用亦无从实现。要真正使其得到保障就必须使其具体化,制定医疗公开的制度,确立公开化的原则,明确知情权的对象,公民行使知情权的程序以及对知情权的限制等。

医方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医疗人员对患者的病案记录是客观反映整个诊疗过程的原始资料,其书写应当慎重准确。而部分案件在质证中所反映出的病案书写不规范以及涂改、补记、漏记等现象较多,这些病案资料在诊疗过程中又实行由医院方单方保管,患者一旦发现涂改等现象,就会认为有暗箱操作和弄虚作假之嫌,就会对医院辩称的理由产生怀疑。在医疗器材方面,钢钉断裂等问题多年持续发生,是质量不好、安装不当还是患者未按医嘱休息?这是争论已久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些钢钉断在患者骨内,甚至是椎体内,确实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担忧,医院应加强对钢钉质量的把关和解决技术上一些问题。无论是患者知情权的落实还是同意权的履行,我国医方都做得不够,医方没有下功夫去琢磨。目前,“同意权的实施是患者的权利还是患者家属的权利”?

这样基本的问题,有很多医院管理者还搞不清楚,从而导致了五花八门的知情同意书签订方式的产生。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我国医疗机构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规范,保证医疗质量得到提高的问题。如何保护患者的权益,这需要整体在观念上调整。医患沟通的有效性不是单靠一个知情同意书来体现的,这是个过程。现在有的地方在搞医患沟通制度,就是为了重建医患双方的信任。有了信任,所谓的知情同意才不是强方对弱方的强加!

2,应明确规定侵犯患者知情权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护理纠纷论文篇2

摘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及病情多变,加之受医学发展的限制,未知的医学领域很多,使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遭遇护患纠纷的情况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更加重了护士的责任。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病人的不满或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给医院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杜绝护患纠纷,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卫生法规,加强道德修养

护理人员应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卫生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内容,在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以《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无欲无求,诚信奉献,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修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情感,在病人及家属的心目中树立起圣洁形象,是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基础保证。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质量安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俗语所说的规矩在行业中就是规章制度。医疗行业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更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确保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制度的内容,自觉严格地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照章办事。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必须以质量寻求病人,以质量寻求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护理人员要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标准,履行质量程序,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质量水平。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和充实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在护理活动中努力做到:学习技术要精益求精,运用技术要规范操作,创新技术要科学求实。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以一流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病人的康复,赢得病人的信赖。

三、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超前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服务工作要主动超前,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当前引发护患纠纷的热点之一就是住院病人的费用问题。因此,主管护士对新入院病人除介绍“病人入院须知”及住院环境等,还应主动超前介绍实施“一日清单”的目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及治疗。说明解释等服务性工作主动超前可增加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诚信度,避免病人及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为防范护患纠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书写护理文书要规范

护理文书是法律文书,护理文书把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在案,为医生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规范的护理记录也为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护理文书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法律依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客观、及时、真实准确、认真详细地记录,使书写的护理文书成为科学规范、系统严密、全面完整、保存完好的护理资料,为医疗事故举证提供重要依据。

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实践,不断充实、修改、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其每一项都有其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准则和依据。因此,护理人员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应严格按程序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

六、尊重病人的权利

尊重病人的权利是护理人员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内容之一,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如不谨慎行事,就可能侵犯病人的权利而导致护患纠纷。为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如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该问题一定要充分说明,必要时可重复说明,让病人了解知情,心中有数;(2)尊重病人的消费同意权。医护人员首先要考虑病人对消费的承受能力,在必要使用价高的药品及昂贵的检查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其必要性,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并签字。护理人员在发用药物或陪同病人检查前,病人如有异议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解决,要让病人明明白白地自愿消费;(3)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对有隐私的病人,护理人员不应歧视病人,注意该保密的不要张扬泄密,保密性治疗须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可逐步稳妥地向病人讲明病情或只告诉家属,以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可让病人及家属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或接受治疗。

七、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

护理人员在与病人及家属的交往中要谨言慎行,若有语言行为的疏忽,极易造成纠纷。为此,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1)语言行为要讲原则。注意语言行为的原则性,不讲无原则的话,不做无原则的事,丧失原则意味着丧失诚信。(2)语言行为要讲感情。护士面对的是身心不健康的病人,是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在工作中护士应始终以同情、体贴、关心、尊重的态度与病人建立感情,使病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给病人以希望和力量。(3)语言行为要讲场合。护士的言行应与病人所处的场合气氛相协调。例如:病人痛苦悲伤时,护士不能喜笑颜开,要善于安慰、开导病人,使其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鼓励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4)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护理人员与病人交谈时,应口带敬言,态度要诚恳谦和,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做到有问必答,耐心倾听,解释到位。要注意因人而异,运用沟通技巧,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对性格急躁、情绪不佳的病人,言语要温和委婉。遇有病人出口不逊时,应宽容忍让,避免与病人发生争执。运用沟通技巧,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是护理人员与病人保持和谐关系的基础;是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对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提供了情感上的保障。

护理纠纷论文篇3

【关键词】护士长;护理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21-02

医学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科学[1]。而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意识明显提高,护患纠纷日益增多,处理难度大。护士长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护理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1 严格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责任: 护士长认真指导护士遵守医疗护理制度及规定,时刻提醒护士将各种制度当作法规去履行。在护理实践中,按照分级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班次,各岗位、具体事、具体人的责任,特别要明确分级护理内容。注重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的管理,做到100%的准确到位,完好。

1.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护理工作是一项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服务,护士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种疾病的临床护理经验,还要练就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2]。因此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定期考试考核,加强“三基”训练,鼓励护士在全院的技术操作比赛、知识竞赛中拿名次,利用晨间提问、科内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以及参加医院开办的各种讲座,使全科护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

1.3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根据科室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堵住漏洞和盲点。发生护理纠纷后,护士长作为管理者,挺身而出,竭力制止事态的发展。及时了解事情发生经过,仔细听取病人及家属的申诉。属于护士技术问题或责任心不强的,要敢于承担责任;属于服务态度差的,要向病人当面表示歉意并及时纠正;对无理取闹的病人做好思想工作,必要时按法律程序解决纠纷。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及时总结经验,提出防范措施,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1.4 加强教育,强化护士法制观念:护士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法制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与法律的相关文件,尊重、熟知病人的权益,使护士掌握如何维护病人的权益和尊严,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问题,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护理记录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1.5 善于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护理纠纷: 护士长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所需所想,及时处理潜在的护患纠纷,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纠纷发生时,在面对病人及家属时,利用护士长的威信,采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耐心沟通,使纠纷防患于未然。

1.6 护士长要有安全观念、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 护士长是基层的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如护士长必须合理排班,高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尤其是节假日。通过护士长的督导,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唤起注意力,调动护士积极性。应用管理手段,合理分工,严格质量控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技能和经验[3]。

1.7 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 护理文书是真实记载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的客观资料,是医疗诉讼中的法律依据,护理记录等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是患者可复印的资料,因此书写必须真实、准确。要做到准确描述必须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病情观察能力,避免对重要观察数值进行改错,避免出现非专业术语及欠科学性的描述,杜绝某部分书写错误时整页重抄的现象。记录内容必须与医生的记录相符。

2小结

护士长是护理队伍中的骨干,也是科室管理的领头雁,护士长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护理纠纷防范中举足轻重。我院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中,本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原则,护士长善于发现护患纠纷苗头和具备解决纠纷的能力,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有效地减少了护患矛盾,化解了护理纠纷,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2%上升到99.8%,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4]。

参考文献

[1]谢红莉,张秀华,王爱华.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持有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60):32~34.

[2]马宪云,张惠荣,郑桂荣.护理长在防止护理事故差错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5):33.

护理纠纷论文篇4

关键词 护士长 医疗纠纷 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84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武器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也逐渐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赔偿的额度也越来越大[1],已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难题之一,也是影响临床医生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现将医疗纠纷的原因和护士长处理纠纷的技巧报告如下。

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

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尤其是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造成打错针、发错药、漏输液体、执行时间针、药不准时或遗漏,甚至把过期的液体给病人输等。另外有的责任心不强,在监护设备使用时,而无人观察,对于报警提示漠视,也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抢救器材失灵,如吸引器无负压、电源插座没电等。还有的设备使用不当,如输液泵或注射泵只要不报警,也不注意输注情况,甚至很长时间药液都没滴而没有发现。同时抢救药品不到位,使用特殊药品未尽到注意责任,导致病人心率忽快忽慢、血压忽高忽低或液体外渗等。

技术水平不高: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留置尿管或胃管疼痛创伤大,护理设备使用不熟练,尤其是抢救病人时不能正确使用急救器材和实施护理操作,而延误病人的抢救。

医护、医患、护患沟通不到位:如医生告诉病人需做某项检查或操作,但未通知护士,所以当病人问到护士时,护士只能说不知道,往往就造成了误会或导致纠纷。有些特殊病人应用的特殊药物,医生未交待护士,但护士也不主动询问医生,该维持的液体没维持,从而造成了不良结果。护士执行侵入性医嘱时,未向病人或家属尽到告知义务,未得到理解和支持,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当病人或家属提出要求而得不到满足时,护士又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或解释的方式与方法不易被接受,尤其当节假日和夜班时段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最易出现不耐烦的态度,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另外病房设施陈旧、损坏修理不及时、室内温度达不到病人的满意、饮食不合口味等也都可引发纠纷。

住院计费出现失误:在病人住院期间,护理、医疗及诊查等部门,无论哪个环节计费出现失误,患者都会找到护士询问,但如果护士解释不到位,就会激化矛盾,尤其在病人病情加重、抢救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往往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而引起矛盾或纠纷。

护士长处理医疗纠纷时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巧

护士长的基本素质:护士长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和综合业务素质,要有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知识,还要有洞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沟通的技巧。处理医疗纠纷的核心是控制和解决纠纷[2];处理纠纷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处理纠纷的手段是强化沟通、换位思考;处理纠纷的技巧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态度要热情,立场要坚定;处理纠纷的方法是先聆听后表态、先科室后机关。

护士长处理纠纷的技巧: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发现病人或家属对医院科室不满意而提出投诉或发现病人及家属在病区吵闹时,护士长要主动站出来表明身份,使用安慰性语言把他们的情绪先稳定下来,认真倾听病人或家属对科室工作的意见。若是对医疗、辅诊等其他部门的意见,也要表明自己愿意代他们转达,目的是控制局面不要让事态扩大。当病人或家属诉说时,要边听边记,耐心听完整个过程;当他们叙述完毕后,要表明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公平处理。如属于护士长管辖范围的事情,要立即帮助解决;若超出护士长管辖的事情,要承诺帮助反映。对由于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并且给病人造成伤害的医疗纠纷,要积极面对,反复协商,力争在科室范围内解决。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或医护、医患、护患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纠纷,护士长首先要向患者作自我批评,然后携当事人一起向患方赔礼道歉,力求双方消除隔阂,达成谅解。对住院计费出现失误的,要立即更正或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及时更改。对由于病房设施老化、损坏修理不及时、温度达不到病人满意、饮食不合口味等,护士长要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一定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为病人争取最大利益,切忌搪塞和敷衍。②态度要热情,立场要坚定:有些医疗纠纷是由于病人或家属对医学未知性不理解,特别是在病人或家属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患者单方面认为是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为此对于此类纠纷,护士长一定要耐心给予解释,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护士长是临床一线的领导,在病人和家属中享有尊严和威信,平时护士长与病人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遇事护士长出面对解决纠纷有益无害。但对于无理取闹的恶意医疗纠纷,往往超出了护士长的能力范围,所以在护士长耐心解释而无法解决时,一定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积极配合,使纠纷公平、公正的得到解决。

讨 论

医疗纠纷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也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医方的原因,也有患方的原因,而且还有社会、伦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病人对医院服务不满意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对社会、对医患双方都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护士长作为医院的基层管理人员,在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只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才能使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护士长应具有的预见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处事不惊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对避免事态扩大和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3]。总之,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精湛的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正.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的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7,4(4):208-209.

2 刘翔,谷华,查正科,等.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领导艺术[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59-60.

护理纠纷论文篇5

关键词:急诊护理;避免纠纷;注意事项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且病种最多的科室,同时担任着抢救等重要任务,因此急诊科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科室[1]。本文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通过研究既往案例寻找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队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急诊护理中的护理纠纷事件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发生的,其中车祸重伤抢救无效身亡者4例,坠落伤2例,服药自杀患者1例。其中无因医疗事故造成的纠纷,多为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所致。

1.2方法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当时的记录及发生护理纠纷患者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2.1造成急诊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2.1.1医患沟通不足,患者家属的医疗期望值过高,患者大多预后极差,患者家属容易产生落差感,造成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1.2.1.2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意识不强,进行护理工作时不规范,操作流程记录不足,一旦出现纠纷,护理人员很难拿出有力证据来证明医疗无差错。

1.2.1.3医疗费用问题,对于许多急危重症患者,仍需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抢救过程,为了明确诊断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检查方法,这就造成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医疗费用,如果患者经抢救仍然死亡,常使患者家属感到难以接受,认为花了钱却没有抢救回来患者,造成心理落差,造成急诊护理的纠纷。

1.2.2避免护理纠纷的对策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加急诊科医务人员数量,分担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

1.2.2.1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医疗记录。医疗记录是重要的证据,如果其过程详细合理,没有漏洞,将会极大的有利于医护人员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细节,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1.2.2.2针对医患沟通方面的培训,急诊护理的纠纷都存在患者及家属过激的情况,①是因为失去亲人,或者亲人病重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的影响。②就是对医护人员抢救流程的不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多安慰,同时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使之避免出现过激情绪。

1.2.2.3增加急诊科医护人员数量,在原来科室配备的基础上增加住院医师一名,护师两名,急诊科有人流量分时段集中的现象,增加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策实施后,统计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概率,仅有1起,占所有接诊患者的比例为0.19%,比之前的7例,0.57%,有显著下降,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之前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74.75±9.7)分,实施对策后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1.33±8.1),提高明显,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伤医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样局面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不理解。医患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护患关系和谐对防范纠纷至关重要[2]。而急诊科是护理纠纷事件的高发科室。因急诊具有突然性,患者集中性、危重性及复杂性,所以急诊科的患者或家属容易出现激动、焦虑、情绪波动大等情绪问题[3]。这时候必要充分的医患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护理纠纷一旦发生,要学会用法律知识来维持自己的行为,不触犯法律,要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法律依据[4]。我院通过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问题的强化培训,增加急诊科医护人员等对策,成功降低了急诊护理中的纠纷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磊.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24-127.

[2]范巧珍.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2-403.

[3]刘君.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探讨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35,138.

护理纠纷论文篇6

【关键词】 护理纠纷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55-02

护理纠纷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而与护理人员发生争执而引起的纠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护理纠纷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医院声誉和护理人员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强化护理安全、防范护理纠纷应引起医院管理层和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1 临床资料

根据我院《病人征询意见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有7个方面。护理纠纷的发生不仅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及患者对狐狸工作的期望值密切相关。

2 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服务态度引起的护理纠纷在患者接受诊疗期间,由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生硬,工作拖沓,解释缺乏耐心,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占纠纷总量的25%。

2.2擅离职守引起的护理纠纷在工作中违反值班制度、引起的脱岗、窜岗,患者出现突况因找不到护士而贻误抢救时机,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占纠纷总量的5%。

2.3 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护理纠纷由于护理哦工作量大,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护士怕麻烦,常以不良习惯性动作进行护理操作而引起患者的不满;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是引发护理纠纷常见愿意之一,如加错药、打错针,或给患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时,未按常规询问过敏史,导致患者过敏反应,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占纠纷总量的15%,

2.4 执行医嘱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在工作中有些年轻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有时开出不妥医嘱,而护士往往碍于情面,可能会执行不当医嘱;有些医生喜欢下口头医嘱,若不执行,医生认为护士不够配合,若执行一旦发生事故则缺乏依据,责任全在护士;还有些护士自作主张,自行改变医嘱用药途径,擅自实施药物治疗,延误执行时间等;结果增加了发生医疗事故的概率或给患者增加痛苦和负担。占纠纷总量的10%。

2.5 护理措施不到位引起的护理纠纷目前来就医的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分级护理的要求很高,由于护理人员紧缺,大部分护士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重点放在特殊患者身上,而导致同类同级的患者,享受到的各种护理措施和护理总时数存在很大差异,患者没有享受同等级护理,即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而导致投诉。占总数的10%。

2.6 护理记录不规范引起的护理纠纷临床护理记录包括住院告知书、入院评估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病历、护理记录、危重患者记录单、抢救记录单、护理交班报告等。这些记录是全面反映患者整个救治过程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但有的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工作繁忙,尤其是在急诊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为了争取时间,往往着重于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却不注意或不够重视,应付了事,涂改较多,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等情况,如一旦抢救失败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患者或家属不满、情绪高涨,会要求病历公开或查阅有关资料,不全或有涂改等记录会使家属对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产生更大的怀疑,甚至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占纠纷总量的10%。

2.7 患者期望值过高引起的护理纠纷

2.7.1 文化程度较低引起 不少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难以交流,出现差错,指责护士没有告知,引发矛盾,导致纠纷。占纠纷总量的2%。

2.7.2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引起 各种媒体报道、网络的普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医疗公开化、公众化,或多或少给患者有一种导向,一旦出现疏忽,人们就用法律的、尖锐的眼光来看待医疗问题,钻医院的空子。占纠纷总量的8%。

2.7.3 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引起 现在的患者追求的是享受性医疗服务,把自己放在消费者的位置,星级宾馆的服务方式与医院服务形成了落差,导致不满,有点人味医院是治病的,应该把病100%治好,一旦有什么意外就全是医院的责任,从而引发纠纷;占纠纷总量的20%。

3 防范措施

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3.1 增强法律知识 护理人员必须学法、懂法,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2 增强服务意识 在工作中护士应该从患者或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患者及家属就诊时焦虑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改,无错耐心解释,绝不与患者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还必须要有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意识,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如果医护人员每做一项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向患者讲清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护理过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有思想准备,这样不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理解,并能使之产生安全感。因此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3.3 严格操作规程 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医生和护士分别拥有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责任,护士不能越权进行本不是自己职责和权利范围内的工作,决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变动、更改或不执行医嘱。《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既是预防、判定差错事故的守则,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故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分级护理原则为患者服务,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患者的合法权利,发生问题及纠纷也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同时对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警示教育,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3.4 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服务对象是患者,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护理人员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法律责任问题。

3.4.1 言行举止谨慎 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有良好的形象,着装整齐、举止文明,为患者治疗时禁止与旁人闲聊,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反感。

3.4.2 重点患者服务谨慎 对危重、疑难、大手术等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患者及家属要求医生到场时,必须及时通知医生到场,不能拖延,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引发护理纠纷。

3.4.3 重点抢救谨慎 抢救现场紧张有序,组织严密,无关人员不得介入,不讲与抢救无关的话。心肺复苏操作要规范熟练,在抢救患者过程中药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证明客观事实的直接证据,因此要认真书写,正确室友医学术语。

3.4.4 护理操作要谨慎 护理人员在工作繁忙时,要注意保持头脑清醒,各项操作应按常规进行,不能简化程序;不因家庭烦恼影响工作;上班期间不接待客人,以免精力不集中而影响工作。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超前意识,熟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法律意识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3.5 增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果操作技能不强、反复穿刺,容易引起患者不满;或者由于医生开医嘱时因笔误,将氯化钙10ml写成氯化钾10ml静注,如果护士理论知识水平低,盲目执行医嘱,就会引起医护耦合性差错,所以护士必须经过基础教育,毕业后继续教育,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方可承担临床护理工作。

3.6 重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护理记录是临床诊治患者病史资料补课缺少的一部分,是衡量护理质量高的的主要依据,也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成为权威性书证材料,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不得丢失和随意篡改,同是注意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

护理纠纷论文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法律意识的观念越来越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护理人员的侵犯,不管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过失的,一般不会得到患者的谅解,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孩子是家庭的焦点,一旦孩子生病,家长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当护理人员的行为达不到要求而又做不到及时的沟通及给予满意答复时,就有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因此,如何防范护患纠纷是护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1 引起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各项收费不规范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临床新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产生矛盾。费用引发的矛盾冲突相对较多,本科近5年所发生的78例护患纠纷中,医疗费用问题居第一,占23%,这可能与重庆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有关。加之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的提高,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医疗费用的支出,比如行骨髓穿刺时加收了小抢救33元,而患者就不明白医院的这种收费标准或得不到满意的解释时,一些媒体对医疗收费问题不负责任的炒作,就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而产生护患纠纷。

1.2 服务态度差 长期以来,因服务态度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儿及家长投诉的热点。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差,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及时、合理的解释,使患儿及家属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理人员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造成家长心理产生一定压力也易造成纠纷发生,说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护理质量差

1.3.1 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从而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有的护士当工作繁忙时而不注重护理质量,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单独值班时,慎独精神不够,便自行省略操作程序,比如晚上值夜班时,没有按时巡视病房,使小儿病情变化快,未被及时发现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导致护患纠纷。

1.3.2 书写各项护理文件不规范 个别护士由于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较差,对病情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在记录中易发生错记或记录不全等现象,有的护士是由于忙于处理各种医嘱及常规治疗护理,不能完全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地进行记录,常常是过后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不及时的记录,易使关键的内容漏记。有的护士对护理记录单作提前记录,比如患儿在输液时, 要求2h记录1次,为了自己方便,时间未到就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有的是医护记录不一致。在当前患者陪住率达100%的状况下,护士的各项操作落实与否,护士是否巡视过病房,家属都十分清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于护士对病情判断有误或内容虚构,被患方证明病历虚假,就不能成为定案的依据。

1.3.3 护士业务水平欠佳 有的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不求上进,不加强自身的学习,导致理论知识欠缺 ,护理业务水平差,工作经验不足,不知道怎样去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以致延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操作技能不熟练,特别是婴幼儿,穿刺失败,给患儿增加痛苦,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引发纠纷。对新进的医疗设备性能的不了解,操作方法不熟悉,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应对,在忙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纷。

1.4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

1.4.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一言一行,患儿及家属都非常关注,一旦家属认为护士行为侵犯其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则产生投诉行为。而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清楚患者就医享有的权利,难免陷入护患纠纷。

1.4.2 缺乏语言沟通技巧 本院发生的78例护患纠纷中有10例就是由于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导致的,占8.9%,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语。护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患者情绪,在工作中对患者家属进行很好的沟通,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的解答,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1]。缺乏语言沟通技巧主要表现为: 有的护理人员不会使用语言技巧,面对患儿及家属的提问时,往往不讲究方法,说话不注意技巧,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法方式和语言,回答简单、生硬,导致家长误解或难以承受。有的护理人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双方交流与合作的不足,相互尊重与宽容欠缺,缺乏对患者的宣教,使患者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了解,患者对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不了解,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医护之间出现矛盾[2]。有的护理人员解释工作不仔细,患儿住院期间,特别是住院时间较长的患儿,家属会反复询问护士有关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如果护士不理解、不考虑家长的心情,解释不耐烦,或不注意说话的语气,则容易造成家长的理解错误或不信任而发生纠纷。有的护理人员语言沟通中过多使用专业术语。有的则是缺少沟通时间,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导致时间紧张,影响了护士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护士无暇听家属的诉说,及时解释家属提出的问题[3]。

1.4.3 责任心不强 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工作,在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致打错针、发错药,标本丢失;抽错血标本,在给患儿输液时输液夹未打开,不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没有按时巡视病房,致使药液外渗或空气进入,给患儿带来痛苦。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时间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使家属对护理人员失去信赖,引起护患纠纷。

1.5 其他

1.5.1 病房的硬件管理存在缺陷 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易致静脉穿刺失败, 秋冬季室温过低,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另外,开水得不到及时供应,病房、走廊、厕所的照明灯不亮,地面潮湿,贵重物品丢失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护理纠纷论文篇8

【关键词】护患纠纷;心理应激;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1-01

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除了由于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外有时,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会引起纠纷[1]。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患者的维权意识也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3]。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患者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在治疗方面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另有不少复发并及合并症患者;结核病知识的缺乏,再有部分患者家属对长期病程的心理干扰等,因此,很多结核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4]。

近年医疗护理纠纷日趋增多,这不仅给护士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成为各医院较为难办的问题,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导致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论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3]。护士是承担医院服务的主体,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总结经验,分析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防范至关重要,也是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1 护患纠纷的几个常见因素

1.1精神焦虑、紧张:发生差错后,往往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思维混乱,心跳加速,因不知将如何处置而情绪不稳,难以进行正常操作。

1.2心理恐惧、惊慌:当护理人员意识到是因自己失误而导致纠纷产生时,表现出神态失常。怕患者及家属愤怒不冷静而采取过激行为;怕上级领导知道而影响发展前途;怕触及法律负刑事责任等一系列差错心理反应。

1.3心情抑郁、失望: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良好心理素质及心理应激能力的培养,当纠纷发生后,郁闷压抑、心灰意冷,如得不到领导、同事及家人的及时关怀和帮助,则感到工作压力大、前途无望,可引起自控力减退、精神涣散,久而久之,易引起心身耗竭综合征。

1.4心理委屈、愤怒:将纠纷原因归罪于客观或患者因素,而非主观行为。

1.5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技巧: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大,负荷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状态,没有充足的时间积极主动地与病人沟通,因结核病人是慢性病,住院时间较长,因此个别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疏忽,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服务艺术,以致患者不配合或误解,造成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理解而诱发纠纷。

1.6 工作责任心不强:①护士交接班不认真,对病情不了解,观察不认真、不系统,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②在处置、执行医嘱及各种治疗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护理操作制度,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违反操作规程,③对患者生活护理不到位,让病人家属带做,引起家属的不满。

1.7业务技术不过硬: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在某些护理操作上不能应急处理,对病情变化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因结核病人是慢性病,住院时间较长,因此个别护士对患者 缺乏耐心。

1.8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有涂改、字迹不清晰;护理记录不及时,监测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护理记录漏写、错写;护理文件与医生不一致。

2 避免护患纠纷发生采取的防范措施

2.1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多了解其心理,耐心做入院宣教及相关知识,说话时讲究语言艺术,理解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体现关爱,保持良好心态全力以赴地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微笑挂牌服务,杜绝生、冷、硬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减少了纠纷的发生,提倡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开展礼仪服务,提高病人满意率,加深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2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责任心:在当前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应注意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凡事为患者考虑,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并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护理制度。

2.3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有计划地送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和交流, 认真学习“三基”“三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必须钻研新业务,具有精湛的技术,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有效的减少护理护理纠纷的发生。

2.4提高护理安全知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对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规范各种文件记录书写,要做到认真、及时、准确、完整。对特殊的治疗护理项目,若家属或患者拒绝时,将家属的意见记录核实后签名。书写护理文件时,要字迹清晰,语句通顺,内容真实,禁止涂改。护理文件记录的内容与医生一致。

3讨 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是承担医院服务的主体,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规范护理记录,加强护患沟通,才能从根本上护患纠纷的发生;总结经验,分析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防范至关重要,也是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周院生.《医疗纠纷》[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9:09

[2]王艳秋.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预防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3:18(4):314.

[3]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2.

上一篇:税源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病房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