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04:28:40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1

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无罪推定”在税收行政执法中的运用与思考。

文章论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在现实中的实践意义 ,尤其是在税收行政执法中的实践意义。

“无罪推定”是当今司法领域中运用较广,探索较为深入的课题之一。也是现在我国立法、执法体系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力推行法制公平、公正、合理及关怀弱势群体等“以人为本”的法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选择“无罪推定”这一话题,仅对其在税收行政执法中运用与思考这一侧面进行了简单的阐释。主要侧重了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对其理论上并为做太深入的阐释。例如:1、必须进一步确立征纳地方法律主体地位平等的观念,要求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用税人诚信用税。2、必须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无罪推定”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变得切实可纠。3、要加强税收法律救济,强化自我纠正能力,只有正确确立纳税的法律主体部们,才能够依法行正。

随着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普遍重视,也为了加速中国税收与国际接轨,在行政执法中实施“无罪推定”原则越来越成为各级行政机关规范自身执法行为的有益机制。wWW.133229.CoM但是,基层税务机关在具体执法中,由于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全面推行“无罪推定”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局面。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无罪推定”的概念、实践意义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几个方面作些浅显的探讨。

一、“无罪推定”基本的概念

如今在法学领域,“无罪推定”原则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由18世纪启蒙运动中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提出的这项原则,经过各国长期的司法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表述,即规定司法过程中应由诉方(在公诉案件中即司法当局)负被告有罪的举证责任,而被告不负自己无罪的举证责任。如果法庭不能证明被告有罪,被告就应被视为无罪。

但是“无罪推定”实际上是一些更为根本的原则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如果脱离了这些原则,无罪推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些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会交往和利益博弈中对人权、尤其是对博弈中弱势一方权利的保护。由于人性的局限,每个人包括由人组成的机构都可能在智性上出错,在德性上利己。而强势一方的过错后果通常更为严重。因此在不能杜绝双方出错可能的预设下,限制强者的权力和保护弱者的权利就尤为重要。人们并非不知道,由诉方与司法当局单方负举证责任的规则有可能使某些犯罪个人逃脱惩罚;但是人们认为司法权力面对受审公民而言具有强势地位,滥用司法权力造成的危害,要比个别罪犯漏网严重得多。因此,“无罪推定”才成为必要。

然而,这一原则只是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它不能移用于“民告官”的行政诉讼中。而在“官告民”的诉讼中,尤其是在涉及新闻舆论方面的这类诉讼中,发达国家的惯例是官方不仅应当担负有罪举证责任,而且对这种举证责任的要求比一般的民间诉讼更严格。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的两个著名案例,即亚拉巴马州警察局长诉《纽约时报》诽谤案与美国国防部诉《纽约时报》泄密案,就是这方面案例并被称为这方面的典型。这些案例都以官方败诉而结案。

这样的规定当然给各种公共人物尤其是当权者带来了不少难堪,而且可以肯定,正如一般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可能造成某些罪犯漏网一样,加重公共人物及机构的举证责任也确实可能损害了他们“过常人一样的平静生活”的合理权利。有论者认为:媒体与民意之于公共人物与公权力,正“如同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行舟者何苦与水过意不去?”公共人物如果想避免这些麻烦,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有一句名言:“假如你害怕厨房的热气,就别进来做饭,要做饭,别怕热!”

而当权者诉传媒诽谤这类司法问题上的“无罪推定”,在司法程序之外就构成一种强势者“有错推定”的原则:为了避免滥用司法权力,强势一方必须承担有罪举证责任,如不能证明你有罪,那你就被视为无罪。而为了约束行政权力,对强势一方的舆论监督实际上不能不依靠“有错推定”原则:强势一方在公共舆论面前必须承担“无错举证责任”,如不能证明你无错,那你就被视为有错。换言之,强势者在舆论面前充当“被告”时不能要求弱势批评者承担有错举证责任。正如强势者在法庭上充当原告时不能要求弱势被告承担无罪举证责任一样。

二、在税务行政执法中运用“无罪推定”原则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基础

1、无罪推定内容。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最近提出: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改善税收管理,对纳税人要实行 “无过错推定”(“无过错推定”是“无罪推定”的具体化)。这是税务管理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税收工作逐步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无过错推定”包含四个方面含义:一是在税务机关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纳税人有过错之前,不能认为纳税人是有过错的;二是只有在税务机关有确凿证据证明纳税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认定纳税人有过错;三是对纳税人过错的举证责任在税务机关;四是纳税人没有举证自己有过错的义务。

2、无罪推定原则。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完全改变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地位。在旧的制度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被看作是试图掩盖自己罪行或为自己罪行辩护的坏人。因为在审判之前他们已经被推定为有罪,所以对他们的审判只不过是走形式而已。往往判决书在开庭审判之前已经印好,在法庭上法官审问被告人,出示犯罪证据,与律师进行辩论,最后拿出事先印好的判决书当庭宣读。在新的制度下,被告人与公诉人成为刑事诉讼中平等的双方。而法官则起着仲裁人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要改变人们有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传统观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体现了税收法律的人文关怀。全国首个纳税服务处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诞生。税务局与纳税人关系开始了根本转变,今后税收思路中,“可疑的纳税人”将变成“可爱的纳税人”。

据国家税务总局征收管理司司长王文彦介绍,过去税务管理的定位是打击监督,对纳税人采用有罪推定,先设定调整对象为偷税者,然后制订各种措施来防范,这一思路在新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实施过程中将逐渐转变。

王文彦司长说,新实施的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最大的特点是保护纳税人权益、规范税务机关行为,因此对纳税人采用的是无罪推定,要求税务工作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国家税务总局新设立了纳税服务处,为的就是向纳税人提供主动、开放的服务。

王文彦司长表示,这一转变符合国际税务管理趋势。目前在美国,税务局的名称已经改用business(生意)而非management(管理),而纳税人则成了customer(客户)。这意味着税收工作从管理型走向服务型的转变。

(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依法经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更要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为市场主体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已经不能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代之以经济、法律等手段,税收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为充分有效的发挥税收调控的作用,我国制定了许多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制定了大量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而税收执法权属于税务机关,因此,能否正确实施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税务机关负有关键职责。法律法规执行的好,税收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税收调控才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税务机关不严格执法,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纳税人,纳税人与执法者缺乏人性化,那么,税收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期,人的思想、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执行等互相存在一些矛盾,加之行政机关长期以来都是以绝对权威的管理者面目出现的,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初期,转变政府职能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转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更难。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仅仅做一些宣传就能把观念转变过来,而是要在宣传的同时加强对权力的内部制约,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等制约措施减少不依法办事的可能性和执法的随意性,保证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因此,推行“无罪推定”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税务部门行政执法必然选择。

2、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实施“无罪推定”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中的“法”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税务机关要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活动。而“无罪推定”原则是执法者实施行政手段过程中必然要求,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目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于权力主体的权力界限范围缺少明确的规定,对于权力主体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更是缺少明确规定。如果执法者没有限制,他们就会不仅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在法定权力范围内滥用权力,而且也会以不作为的方式消极的不履行本应由自己履行的法定职责。税务机关工作岗位繁多,并且各地差异很大,通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来制定岗位或者岗位责任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税务机关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执法责任制,将岗位分解,职责落实。实行有利于纳税人一方处事原则,这也是为纳税人服务的真实写照。一旦发生违反的情况,坚决追究责任。

三、目前税务系统内对“无罪推定”认识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

长期以来,在税收管理领域存在着事实上的“过错推定”现象。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纳税人都是想偷逃税的”、“不可能没有问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把“纳税人”与“偷税人”、“逃税人”混淆起来甚至等同起来,征纳关系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 “有查必补”、“有查必罚”,正是这种思维定势的具体体现。这不仅侵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就必须对纳税人的法律地位进行 “再认识”、“再定位”。

(二)对策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税收工作面临的最大变化是税收法制环境的变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改进和改善税收管理。而对纳税人实行“无过错推定”,无疑将加快税务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进程,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1、必须进一步确立征纳双方法律主体地位平等的观念。不仅要在税收实体法中得到全现,更重要的要在税收程序法、特别是税收征管过程中得到体现。新的税收征管法在法律上对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当前的关键是各级税务机关要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充分尊重纳税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在要求纳税人依法履行义务的同时,切实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同时,更要求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用税人诚信用税。

2、必须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无过错推定”,意味着税务机关要承担纳税人过错的举证责任,这对税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加快税务部门的内、外联网,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从源头上加强对税源、税基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控。同时,加强对税务干部依法行政和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能力的培训。只有这样,税务机关才能有证可举、举证有力,才能在偷税与反偷税、骗税与反骗税、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

3、要加强税收法律救济,强化自我纠正能力。税收法律救济是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是“无过错推定”原则的延伸。因此。要加快行政复议机制建设,充分利用行政复议等形式,及时发现并纠正税务机关己作出的违法或不当的税务行政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护“无过错”纳税人的利益,树立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而对纳税人实行“无过错推定”,正是确定纳税人法律主体地位的根本之举,是税收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必将在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四、运用“无罪推定”原则的方法和步骤

(一)建立有关的配套制度。首先要建立税务行政管理责任制。这里的“行政管理”,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即一般行政,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的概念。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公共行政是一种国家职能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它所追求的目的是谋求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推行“无罪推定”原则就是对税收执法者的监督,将税务机关及内部执法人员的权力分解落实,并对其违规的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使执法者时刻感到监督的存在,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使违法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小。 “无罪推定”和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将税务机关内所有的人员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对所有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才能不至于让执法人员产生不平衡心态,使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无罪推定”原则顺利健康的推行下去。

(二)要注重全过程监督。“无罪推定”制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手段,要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即对税务行政执法权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都进行有效的制约。

首先,权力启动时就要制约。重点是要保证执法者在法定权限范围内活动,如果这种制约真正发挥了作用,就基本能避免违法行政和违规行政,可以减少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追究量。

其次,要进行事中制约。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机制,建立严谨的执法程序,抓好每一项执法行为,使税务行政执法行为无懈可击,保证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高效和正确。

再次,要进行事后监督,即要对税务行政执法中实施“无罪推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或者已经造成的一定消极后果进行制约。此原则应当成为一种有效的行政机关内部纠偏机制,当权力发生决策失误或者违规现象时,税务机关内部就要进行责任追究,不要等到违反法律的时候才追究。

(三)重点抓好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相对于执行者来说容易的多,能否真正将制度执行好,关键在于责任追究的力度。“徒法不足以自行”,运用“无罪推定”能否起到预期作用,就看是否抓好了责任追究。从一些试点单位运行的效果来看,经常发生执法者无过错违反规定时是否应当追究责任的争执,这是没有必要的,凡是违反规定的无论主观上是否存在违规故意都应追究责任。理由如下:

1、从税务行政执法权的来源来看。孟德斯鸠说过:“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管理权自然也属于人民,因此,税务机关及广大税务工作者必须充分谨慎的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能有丝毫懈怠。为充分做到这一点,公务员就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和纪律,严格按照法律和纪律的要求去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行政机关和广大公务员尤其应该发挥好作用,以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如果对法律和纪律的规定不了解,就不能准确高效执法,就不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尤其是税务机关执法人员,担负着征收国家税收的神圣使命,税收征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从这点来说,执法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执法活动的行为可视为主观上存在着过错,至少是重大过失,因此都要追究执法责任

2、从运用“无罪推定”原则的初衷来看。运用“无罪推定”原则是为了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更好的实行依法行政,建设勤政、高效的税务行政执法队伍。根据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各执法机关要将具体的执法职责、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执法岗位,量化到每一个执法人员,目的是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拉近与纳税人的距离,从此,使纳税人转变为顾客、上帝。如果执法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行使职权,就不会有主观过错存在的空间。而一旦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就说明其主观上至少存在过失,就应当一律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四)要注意处理好的一些问题。

1、要充分重视运用者与行政管理者的权利。推行“无罪推定”原则与行政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进一步加强内部人员的相互监督机制,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进而缩短与纳税人的距离,改变对纳税人现有的态度。但是,不能一味讲监督、追究,而忽视了执法者与管理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如陈述申辩权,申请回避权、申诉权等。在进行责任追究的过程中,要本着教育的原则,既不能有责不究,放纵自流,也不能为追究而追究,想方设法加重责任。在做出责任追究决定以前,要收集到准确、可靠翔实的证据,既要收集对责任人不利的证据,又要收集对其有利的证据,还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然后才能做出决定,使处理决定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处理依据正确的基础上。当事的公务员如果认为参与责任追究的人与其有利害关系或者个人恩怨,可能影响处理决定的公正性,应当有权申请其回避。处理决定做出以后,如果当事人不服,还应当允许其向上级机关或者本机关负责人提出申诉和异议。

2、要注意保持运用者的稳定性。一项制度一旦形成正式文本,就要保持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及不利于维护正常的秩序。当然,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因为制度的制定者的能力以及当时的客观情况等因素,任何一项制度都不能解决将来发生的所有问题,而需要逐步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稳定与变化的关系,使其在变化中保持连续性和继承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的法治进程》:作者梁治平,《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于1981年12月。

2、 《西方法学概论》:作者臧威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于1984年10月。

3、 《孟德斯鸠论人权》:作者郑云山,《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出版于1984年5月。

4、 《美国的税收》:作者杜博夫,《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于1986年12月。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2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败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腐败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腐败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腐败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政权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把文明单位创建管理活动贯穿于税收管理服务工作之中

我们把精神文明创建管理活动,贯穿在日常税收服务工作当中,在工作中树立“征税与服务”同等重要的思想,管理与服务并举,实行“征税—服务先行”,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项管理服务,真正抓好我们的服务工作,正确处理好征纳关系,并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结合行风评议和机关作风整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局长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分局班子率先垂范,在税收管理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带头做好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的各项服务工作,做到创建管理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一分局地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地税系统最大的窗口,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较大的一个窗口,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以大局为重,以文明服务为重,人人争“服务先锋、服务标兵”,以文明服务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把文明服务贯穿于税收管理工作之中。

二、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地方税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组织收入中,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认真按照“带好队,收好税”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组织地方税收收入,以“六好”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税收管理员制度。在干部队伍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得到进一步加强,优化了税收环境,为完成税收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认真分析税源,层层分解落实税收计划

在征收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广开财源,在做好总体税源调查分析测算的同时,开展分行业、分税种、分税目的税源分析测算,及时掌握税源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通过测算把收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片、组及管理员,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及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实行定岗、定员、定责管理,把管片和任务落实到税收管理员头上,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有工作职责,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完成任务与奖惩挂钩,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年超额完成上级局及当地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搞好日常税收检查,不断加强税收征管

1、做好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精心组织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转变工作思路,将“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作为汇算清缴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征纳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认真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政策业务辅导,切实抓好汇算清缴工作。

2、加强税收管理,严防跑、冒、滴、漏

以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为契机,我们对辖区内所有纳税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检查,及时换发和办理税务登记证,对达到起征点以上的正常纳税户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重新核定和调整税负,防止税负不公现象发生,营造公平纳税环境。对企业纳税单位鉴定其实行查账征收或是核定征收,加强对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彻底杜绝漏征、漏管户,做到“以查促管,堵漏增收”。

3、加大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给一分局税收收入带来了增收的契机,抓住房地产业税收,就抓住了重点税源,同时房地产难于管理和征收,工作难度大,我们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积极取得土地、房管和城建部门的配合,在工作中互通信息,源泉控管,一是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实行“一窗式”征收和“先税后证”办法。对房产和土地在转移过程中,必须先缴清税款后才准予办理过户,对未缴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不予办理过户手续;二是委托有关单位代扣税款,实行双重控管的手段,尽量从源头上防止偷、欠税发生;三是重点对房地产企业和私人交易“二手房”进行有效管理,加大检查和清理欠税的催收力度,保证税款的及时入库;四是继续做好私人建房征收管理和检查工作,清理催收私人建房涉及的地方各税。五是对所有单位和私人出租房屋进行清理检查,通过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整顿和清收,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行业的税收。

4、加强代扣工作,建立协税护税网络

一分局辖区内代扣单位较多,而且代扣的税额较大,稍有不慎,就会给我们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加强和完善了代扣单位的管理工作,对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交通运输地方税收、车船使用税等代扣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检查和指导,规范和完善代扣各项工作制度,并与每一户代扣单位签订代扣协议,明确代扣单位的权力、义务、工作职责和范围。进一步对代扣单位的业务进行指导,督促检查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和票款的结报情况。

5、开展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堵塞偷欠税

定期不定期的对纳税人开具的发票进行抽查和开展重点检查,对开具发票金额超过核定税额的部分,按规定进行补征税款,对失业下岗优惠的个人,领用发票税额已达到8000元的,当年不得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彻底杜绝纳税人利用发票偷税等行为,有效的对发票进行监控管理和检查。

6、加强规费征收管理,完善规费征缴制度

坚持规费工作与税收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征收、同考核,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险费征管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和清欠工作,确保社保费依法足额征收入库,牢固树立“收税与收费同等重要”的观念,建立健全社保费征缴制度,建立和完善征收台帐,对重点欠费大户实行跟踪监控,跟踪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欠费追缴力度,积极参与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核定工作。按照“组织收入,推进改革,加强征管,健全制度”的要求搞好各项工作。

(三)、深入开展税收“征管质量年”活动,促进税收执法水平和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一分局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契机,以开展“征管质量年”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税收征管质量建设,着力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征管水平,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1、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规范执法行为

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要求,一分局根据县局税收执法及行政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共设置岗位42个,实行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根据其岗位设置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和考核内容,同时成立了税收执法考核小组,按月对税收执法情况进行考核,严格过错责任追究,进一步强化了税收执法监督,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

2、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税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实行税收管理员责任制,并且做到征、管、查三分离,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实行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规范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标准及其考核奖惩。成立了三个税源管理小组,分重点税源、非重点税源及个体户税源划片到人进行管理,彻底杜绝“吃大锅饭”现象。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深入开展税法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税收环境

紧紧围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因地制宜,突出实效,多层次、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税收基础知识和税收法律法规的普及为重点,认真宣传税法,并增加了对税收优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宣传,进一步突出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但从依法纳税义务方面进行了宣传,而且也从纳税人权利、权益方面进行了认真宣传,使纳税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4、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辖区经济发展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是地税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采取上门送达、辅导宣传、印发材料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建立健全税收优惠审批制度,对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户从快办理减免税手续。年,一是为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办理税务登记证200余份,以及为近200户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和退伍军人等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免征地方税款达46万元;二是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2万元;三是对民政福利企业和盈利性医院给予上报减免税14.5万元,四是对其它达到规定减免税条件的纳税户,给予上报减免3万元。税收优惠政策的正确执行,一方面,涵养了税源,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有力的支援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5、加强“六率”工作,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

以“六率”促征管、以“六率”规范征管行为,责任明确、任务到人,指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整理、装订、装档。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税收管理员各自收集各自管片(户)的税收资料,资料收集好后统一交档案管理员,明确了分工、明确了职责。“六率”工作的逐步完善,使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有效治理税收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开展电子多元化申报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分局率先实行电子多元化申报,我们积极组织纳税单位和个人参加培训,做好辅导和宣传工作,对纳税户讲解多元化申报的好处,动员纳税户积极主动参加多元化申报,在农业银行和电信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电子多元化申报运行正常,纳税户在自己办公室、在家里或是出差在外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申报纳税,一方面避免纳税人因有事不能按时申报,而加收滞纳金等情况,另一方面缓解征收厅排队纳税的压力,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以“六好”创建活动和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为载体,全面加强地税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一分局克服因税收任务重、工作繁忙而放松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大、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搞好行风评议跟踪检查工作以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主要内容,并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把学习与做好本职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推动单位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激发了广大地税人员热爱税收事业、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了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感、事业心。

2、紧紧围绕地方税收中心工作,坚持走学习教育提高全员素质的路子,全面启动了组织学习活动的各项工作。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学业务、强素质、争一流、当标兵”的意识,努力培养出一批秉公执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会查帐、会办案、会计算机操作,熟悉业务、熟悉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有较强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我们以自学为主,同时开展了集体学习、互帮互学活动,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提高了执法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征管工作需要。

3、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措施的落实。一是我们坚持每月进行纪检日活动制度,充分发挥兼职纪检监察员的作用,兼职监察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纪检检查的各项活动,组织税务人员学习职业道德、税务人员廉政手册、“税务人员十五不准”、“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内容的学习。组织开展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税收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三是进一步加强职业纪律教育,认真落实“八公开一监督”办税制度,严防税务人员“吃、拿、卡、要、报”行为发生。

4、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目标管理管理考核责任制

一分局在干部队伍建设管理上主要采取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加管理,严加考核。并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自觉地增强执法责任意识和服务质量,杜绝“简单执法,随意执法,粗暴执法”的现象发生,确保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到位,督促我们每一个干部职工模范遵守岗位纪律,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创建,树立良好的地税执法新形象

(一)、几年来,分局在大力组织辖区税收收入的同时,坚持“六好”创建活动,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一如既往的抓好精神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工作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做好“六好”创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统筹,互为促进。在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规范执法行为,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地税系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按照上级局的安排布置,将“六好”创建活动与执法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管理机制好、执法质量好、社会形象好、党风廉政建设好的目标。围绕这一活动,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根据新时期的地税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各类创优争先活动,积极参加文明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地税行业、机关部门、窗口单位、地税干部“四个形象”一起抓,大力培养、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干部职工重事业、淡名利、优作风、求实效,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以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活动,增强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崇尚先进、文明健康、团结自律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职工带头响应“云岭先锋”工程,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带头做好结队扶贫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内抓管理,外树形像,全面实行税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4

关键词:税收;执法;第一责任;问责

税收行政执法问责是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的保障途径,在于它具有通过依法治责来实现依法治权,最终实现依法治税的功效。本文基于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行政问责的全新要求,针对税收行政执法问责乏力的现状,依照治税重在治权、治权重在治责、治责重在问责的逻辑主线,对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问题进行探讨。

一、制定法制化的“第一责任”问责规范

加速推进税收行政执法问责的法制化建设进程,确保税收行政执法的“第一责任”问责有法可依。加速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以及行政执法问责的法律法规建设进程,适应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强势推进依法行政进程的全新要求。尽快制定出台“税收行政执法问责法”,特别是加速推进作为税收行政执法问责核心的“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法”的立法进程,能够有效填补现行的对税收执法“第一责任”问责中的法制空白,以法制化的途径确保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问责,特别是确保“第一责任”监督与“第一责任”问责的刚性。通过立法,能够确立有关纲领性的法律规范,以对“第一责任”问责的责任主体、“第一责任人”及“第一责任”等准确界定,同时明确“第一责任”问责形式、“第一责任”问责监督管理机构及相应问责责任等问题。这既利于确保有关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问责及“第一责任”监督与“第一责任”问责相关的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制度与办法的统一,更利于使“第一责任”问责具备法制保障,实现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有法可依的法制目标。

二、确立超然化的“第一责任”问责体制

确立超然化的“第一责任”问责体制,是确保“第一责任”问责的体制性保障。可以成立地位独立并且专门行使“第一责任”问责职能的税收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构,诸如“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司”,专司税收行政执法监督管理职能,包括行使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职能,并于各级税务机关设置相应的职能对口的税收执法监督部门,实行税务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垂直行政管理体制,以矫正现行双重地方税收管理体制下来自地方政府对“第一责任”问责行政干预的体制性缺陷。同时,能够防止因作为执法单位内部职能部门而无从真正发挥对“第一责任”超然内部监督职能的问题,从监督与问责体制上确保客观公正监督、公正考核、公正追究的问责绩效。

三、制定明晰化的“第一责任”问责制度

制定明晰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第一责任”问责制度,是确保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的制度性保障。针对现行专门规范税收有关行政执法问责制度对“第一责任人”规定不甚明晰及“第一责任”问责制度缺位问题,及其从源头上诱发的税收行政执法问责不力等制度安排中的缺陷,急需在“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部门规章效力级别的“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问责制度”。制定出台“第一责任”问责制度,并赋予其政府规章或部门规章的较高效力层级。在明确规定各级税务机关的“一把手”就是本单位税收执法的“第一责任人”界定各单位或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是本单位或本部门税收执法的“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要求,配置作为“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人”以相应的税收行政执法“第一责任”,规定完备的“第一责任”监督形式和富有操作性的“第一责任”问责办法。再同时规定行使“第一责任”职权的问责机关或问责部门对于“第一责任”问责中的不追究、追究不力、违法追究等过错追究责任进行再追究的保障性规定,以解决现行制度中“领导责任”就是“第一责任”等模糊规定所造成的“第一责任”事实上的虚设问题。使“第一责任”问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四、实行刚性化的“第一责任”问责考核

在税务系统内部强化对“第一责任”问责情况的考核,实行刚性化的“第一责任”问责考核,是确保“第一责任”问责的理念性保障。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要求,以淡化“收入至上”的“政治治税”主导下的税收任务的刚性考核,将依法行政工作状况作为评议考核“第一责任人”履行依法行政治税“第一责任”和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这需要出台对于税收执法“第一责任人”依法洽税质量考核的有关制度和办法,突出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质量考核在“第一责任人”政绩考核中的重心位置,特别是税收行政执法问责质量考核对“第一责任人”政绩考核的决定性地位。这需要出台有关对“第一责任人”依法行政质量进行考核的制度办法,突出执法质量考核在本单位和本部门政绩考核中的重心位置,特别是强化对本部门、本单位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质量的考核,对不依法追究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单位,过错追究工作开展不力、违法过镨追究或不依法追究税收执法过错追究责任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的执法质量考核制度,依法认定其税收执法质量为不合格,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其过错追究工作中“第一责任人”的过错责任,使“第一责任人”真正将工作重心投放到依法行政的法治轨道上来,并进而充分发挥其依法问责的“龙头”拉动效应,形成本单位或本部门自觉依法问责的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从根本上强化其“责任至上”的法治理念,为推行“第一责任”问责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实行“阳光化”的“第一责任”问责机制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5

以人为本

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盐城市地税局二分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的税务机关。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理论上要清醒,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二分局极为重视对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该分局利用学习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习计划、学习时间、责任人员三落实。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分局全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分局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通过创建“先进领导班子”活动,着力于“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不断提高分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分局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分局对中层干部进行了三次调整,将德才兼备,成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二分局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他们或组织税务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启迪工作思路;或组织税务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做好本职工作。

为了提高税务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建设廉政的税务机关,二分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两权监督,签定廉政责任状和廉政自律保证书。为从制度上确保廉政建设得到有效的落实,二分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日常行政管理制度》、《局长接待日》制度等,还出台了《日常行政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各科室执行制度的考核督查。为了进一步强化约束机制,该分局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网,从社会各界聘请了20名行风监督员,对全分局人员实行立体式、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

强化责任

提高依法办税水平

税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工作的性质要求税务干部必须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盐城市地税局二分局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提高税务干部依法办税水平,建设“法制型”税务机关。

为强化全体人员依法办税的理念,该分局专门举办了《行政许可法》培训班,组织税务干部学习和理解行政许可对转变税务机关工作作风、依法办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税务干部法制意识,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分局管理二科王颖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

二分局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增强税务干部依法办税的能力和效率,该分局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税收执法责任制(试行)》,以执法流程为基础,以执法责任为核心,以执法评议考核为手段,以执法过错追究为保障,确保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规范,加强了对执法行为的过程监控,对过错行为的事先预防、及时纠正和责任追究。

二分局加大税收监督力度,坚持依法应收尽收。该分局对个体定额制度情况、房地产业企业所得税、货物运输业税收加强监控力度,加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收票证和税务发票管理的监督检查,该分局对税源实行有效监控管理,将年纳税额在5万元、2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的业户分类纳入重点税源户监控网络和税源档案,对年纳税超过100万元的特大税源户,建立了局领导定期联系制度。通过对税务干部履行职责、工作效率、工作效能情况的检查,及时整改不符合规定的执法行为,较好地促进依法行政。

文明诚信

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盐城市地税局二分局的税务干部,心里装着纳税人的权益。该分局规范服务体系,开拓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

该分局在税收宣传月和送税收优惠政策到户月活动中,组织全体税务干部深入社区、企业、专业市场,为纳税人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并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举办税收优惠政策培训斑,集中纳税人学习税收政策,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免费向纳税人赠送相关书籍,将税务服务落到实处;召开税企座谈会,悉心听取纳税人对税务部门优化服务的建议。2004年累计办理再就业税收优惠269人次,减免税收280万元,审批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29户,金额2042万元,审批减免税13户,减免金额3411万元,切实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分局热情为纳税人服务,提供自行申报、划卡缴税、银行扣划以及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等多种申报纳税方法。推行政务公开,大力实施“阳光政务”,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进一步完善限时服务、首问责任、服务承诺、文明礼貌准则,提高纳税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一项新举措。在市局纳税评估操作规程未下发前,二分局就先走一步,下发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规范纳税评估的运作机构、制度、考核,在市区分局中率先全面推开,为市局该项工作在面上整体推进提供了经验。该分局还不定期地开展纳税评估典型案例分析会,分析和总结评估经验,促进评估质量的提高,2004年共对辖区内317户纳税人进行了纳税评估,入库税款458万元。

近年来二分局就文明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实施“零距离、零投诉、零缺陷”,细化具体措施,加强文明办税的督查考核,坚决落实一次投诉查实待岗制。积极开展“文明机关”、“青年文明号”和“让投资者满意,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投资在盐城,满意在地税”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文明服务软硬件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地税服务品牌,塑造地税良好社会形象。分局有多人次获得市局和市有关部门的表扬表彰。分局局长何钦龙被市委宣传部、团市委授予“全市十大杰出青年”和“盐城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荣誉称号;沈涛被市妇女委员会评为“巾帼建功”岗位明星;管理一科被亭湖区政府授予“财税工作先进单位”,被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管理二科被表彰为市级“巾帼示范岗”。

二分局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外部媒体资源以及“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等内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月和送税收优惠政策到户月活动,集中宣传优势,增强税法宣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2004年宣传月期间举办税收政策培训班4次,培训纳税人达千人次,接受纳税人咨询达200人,进一步融洽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关系,共创“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6

关键词: 税收 高效率 模式

自1994年国地税改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以来,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完善,财政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依法治税等方面得到了突出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征管工作仍存在问题,例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不清、漏征漏管、纳税服务不到位、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为此,笔者就如何建立高效率的征收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税法宣传和执行力度,建立新型税收信息化管理系统

工作实际中,由于存在纳税人信息失真情况,决定了税务机关必须具有对纳税人管理的信息系统。这样的信息系统应包括税收的预测、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监控、优惠政策管理、税收资料的收集储藏特别要有纳税人银行信息资料和信用资料的储存。目前,虽然我国在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的进步,金税工程的实施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但很多工作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不仅有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有助于实现征纳平等和征纳互信。为了避免征纳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税收问题,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法宣传,进行纳税辅导,减少纳税人受处罚的几率,减少纳税成本,进而减少了征管成本,从而提高了征管效率。

二、优化职能分配、均衡职能配置

在机构设置时要考虑征纳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执法权力。特别注意如何避免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的繁杂或重叠。在日常检查中要注意减轻对纳税人的经营活动的干扰;近年来我国税收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建立了税务系统内部监督、专门监督、纳税人日常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同时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金税工程”的数次提速,使信息化建设取在短短几年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分税制不是分机构,机构分设固然有助于分税制的贯彻落实,但这绝不是必然条件。当前,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仍按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推进,这一工作思路决定了国地税机构重组合并势在必行。

三、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执法水平、提高执法效率

首先,税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要确保其合理使用。税收法律法规赋予执法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裁量是合理和必要的,但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目的是使自由裁量权能够有效地运作,同时防止其被滥用。江西省地方税务局近年针对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自由裁量权条款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裁量标准,此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税务行政效率,实现了自由裁量的公正,自由裁量权得到了控制。其次,完善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为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要从以下方面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一是要确认执法岗位,按照执法环节、工作时限、工作顺序、合理的确定不同的执法岗位,按照一权多岗的分权原则,使每一个岗位和人员都不能有完整的税收执法权力,以形成同事之间的权力制约。二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规范系统的岗责体系,即每一个执法岗位均按照重要程度,内容多少等进行考察、论证,科学确定工作标准和权责权限。三要明确责任追究形式,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四是实施岗位的科学控权,对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进行量化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以最大限度的消除执法隐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重大的执法过错。五是要更加严格的实施责任追究。根据考评结果,对存在执法过程人员,根据其过错责任的大小,进行不同形式的责任追究,以确保执法质量和效率。六是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监督意识。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把进入关,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对未通过认证制度的要调离执法岗位。探索实行能级管理,按能定级。同时大力加强法律知识培训,使依法行政成为税收执法人员永远秉承的意志。七是以信息化为依托,提高公开办税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各级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稽查部门要在办税厅电子显示屏、多媒体触摸屏等媒体上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税款缴纳情况、违章受罚情况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公布,供广大群众查询监督。

参考文献:

[1]刘桓,姚君.构建新型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

[2]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6.

[3]李方旺.美国税制和税收征管的特点及启示.税务研究.2007

(8).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7

为了使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更好地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提高我市税收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税。年初各县局根据《市国家税务局日常执法检查办法(试行)》,制定了日常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将一般纳税人税务管理、按帐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帐簿设置情况管理、重点的定期定额户管理、欠缴税款管理、特种发票、普通发票(特别是收购凭证)管理、税务稽查的实施、外勤岗位执法情况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就此专门成立了执法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对日常执法检查的指导和督促,对日常执法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实施过错责任追究。

二、认真检查,及时通报整改。

为了使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得到保证,使执法检查工作走上规范化、日常化,我局将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与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相结合、日常工作考核相结合,使我市的执法检查工作始终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中。在检查考核中,统一制定检查方案,统一组织人员实施,检查结束后,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综合,将执法过错情况在市局局域网页上进行情况通报,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XX年度,全市各级国税机关通过进行日常执法检查,发现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

1、存在漏征漏管现象。既有办理税务登记未进行税种认定现象,又有未办理税务登记缴纳税款现象,有关税款定额不足;

2、特种发票开具不规范。开据发票和税票不能够相互注明号码;

3、使用有关税务文书、条款不规范,文书告知时限错误;

4、个别管理分局存在执法不当现象,越权进行处罚;

5、有的分局行政处罚程序不符合征管法要求存在多种税务文书填写一份送达回证现象;

6.税种认定中将行业认定和税目认定错误。如将商业认定为其他行业;

7.执行税收政策理解错误。如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税收优惠问题、进行生产性加工纳税人起征点标准和适用税率问题。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我们根据市国税局《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责任追究。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共有442人次受到责任追究,其中批评教育54人次、限期改正139人次、扣发奖金168人次(11774元)、作出书面检查36人次、通报批评45人次。

三、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市局的《日常执法检查实施办法》,我们将执法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日常化上,对有令不行、执法不规范,出了问题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一是做好执法检查后的总结分析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属于征管中的客观问题还是执法人员的主观思想意识问题,开展过错人员集中座谈,杜绝在今后工作中重犯同样的错误。二是根据过错责任情况通报,开展执法讨论,将日常执法工作提高到思想政治高度,以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来警醒自己,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家庭。三是总结执法检查工作经验,使执法检查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执法责任制的不断推进,执法工作中较容易被发现的错误也越来越减少,这就要求我们检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适应征管改革的需要,适时发现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税收执法责任制论文篇8

一、规范税收执法文书

税务文书是税务机关为规范征纳双方税务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专用凭证和书面证明。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执法中会大量地、频繁地使用,同时也最容易忽视细节,须从文书的设计、选用、制作、送达等诸环节加以规范。

(一)文书设计要统一规范。文书设计要适应两种需要:一是从法治、规范、效率的原则出发,设计制定统一、规范的税收征管执法文书,以适应新的征管模式的需要,并及时加以补充修订。二是文书主要内容的设计,应充分应用税务代码,文书种类、使用概念和使用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应适应信息化管理和不同行政处罚适用程序的需要。

(二)文书选用要准确无误。税务文书的种类很多,选择使用文书必须准确、无误。文书选择必须与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执法事实相符。《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税务文书主要有9种,加上《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规定和税务行政许可等适用的文书有30多种。这些文书都有具体的法定适用对象、适用环节和适用情形,必须根据具体执法事实、情形,选择相应的、准确的税务文书,保持执法行为、程序、事实和税务文书的一致性。

(三)文书制作要仔细严谨。文书制作直接反映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水平。一是文字要严谨。制作填写式税务文书应首先熟悉、了解全部栏目以及各栏目中该填写的内容,不能漏填错填,摘要填写简明扼要、完整准确。制作叙述式税务文书,文字要规范、严谨,援引法律依据要正确、具体,做出的结论或意见要准确、明了,既要叙述事情的过程,又要分析判断,讲明道理。二是数据要准确。税务文书中的数据包括日期、税额、罚款以及相关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等。制作税务文书的日期必须准确、无误,不得遗漏,有些文书还应当填写具体时间;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文书,其间隔日期还必须符合法定期限。各项目数额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吻合,大小写一致。数据书写应工整、规范、符合撰写要求。三是手续要完备。税务文书制作完毕经核对无误后,制作人、审批人须手写签名。只有各项内容齐全、手续完备的税务文书,才能送达。

(四)文书送达要合法有效。送达税务文书必须按照法定方式、对象和手续进行。一是必须按法定方式送达。《征管法实施细则》法定的送达方式有5种,即: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在选择送达方式时,应视受送达人的具体情形,选择恰当、有效、快捷的方式。二是必须送给法定对象。税务文书的送达人、受送达人必须是法定、特指的对象。按照有关规定,送达人必须具有税务行政执法资格,且须2人(含2人)以上负责送达;受送达人是公民的,应当由本人直接签收;本人不在的,交由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人代表、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财务负责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有人的,可以送交人签收。当法定代表人不在时,应该与财务负责人或负责收件的人取得联系,并由其签收文书,以此来保证文书送达的合法性。三是必须履行法定手续。送达税务文书必须使用《送达回证》,做到“一书一证”。《送达回证》由送达人写明送达文书名称、送达时间、送达地点并签名后,交由受送达人或规定的其他签收人签名或盖印并记明收到日期。当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文书时,送达人应当邀请社区、居委会、村组等基层组织代表或其他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理由和日期后,交被邀请的见证人注明身份并签名或盖章,以明晰送达人、受送达人及见证人的责任,维护和保障税务文书的法律效力。

二、严格税收执法程序

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程序是指税务机关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税务行政执法程序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是程序法定。其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严格法定程序。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所做出的决定,享受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行政处罚法》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税务检查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前,不按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权、听证权、复议权、诉讼权,或者将《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与《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发出,或者未等当事人提出听证请求的法定期限届满,就发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行为,都是不合法的。因此,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告知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以及其所享有的法定权益,防止违反法定程序现象的发生。二是公开办税程序。这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约束力的重要制度,将税收执法依据、执法信息、处理决定、执行裁决等公开,对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务行政执法权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作用。三是遵守时效制度。《行政处罚法》、《税收征管法》对时效均有规定,对税务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同样提出了要求,所以,税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时效期实施处罚。程序性制度对规范税收行政执法权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税务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都应该严格和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程序,以达到依法治税的目的。

三、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税务执法人员是否真正履行执法责任,执法行为是否合法规范,应通过税收行政执法监督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进而推动税收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1.从法律上强化执法监督。《税收征管法》第十条、十一条、二十条对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做了法律规定,但是对税收自由裁量权的规定不明确。因此,从法律上要进行规范:一是在适用标准和适用幅度上做出可操作性规定;二是为了从根本上堵塞权力不受监督制约的漏洞,对税收行政执法权力也要合理进行分解,以制约权力的滥用;三是对有弹性的、模糊的特殊规定则是越少越好。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使用权限要法定。税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首先应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不得超过法定权限越权使用。二是使用动机要纯正。税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要符合法律法规授权的目的,“自由裁量权意味着根据合理和公正的原则做事,而不是根据个人意见做事。三是使用程序要规范。税收自由裁量要以法定的程序进行使用,即要根据法定的审批权限、法定的文书、法定的手续来行使。四是使用后果要适当。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和客观事实,体现公正、公平,做到合法、合理,以经典的判例为比照,预见性地进行使用,使得税收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对税务管理相对人起到确实有效而适当的效果,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司法审查。

2.从管理制度上强化执法监督。一是执法行为要制度化。要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度》、《过错追究制度》、《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税务人员执法资格和能级认证制度》等,使之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可考核性,从制度上规范税务执法行为。二是执法责任制要精细化。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人员与岗位、岗位与责任、责任与权力、权力与利益的全方位精准对接,从而使税收执法责任清晰化、具体化、法治化,实行税收执法的合法、公正、及时、准确。对不履行职责或执法不当的行为,应追究当事人责任,以便更好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三是执法检查要经常化。在每年抓好税收执法重点检查的同时,要积极推进税收执法检查工作的经常化。要建立健全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督促落实,讲求实效,做到税务执法检查与执法监察相结合,与日常税收管理相结合,切实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四是外部监督要日常化。要建立外部监督网络,在人大、政协、纳税人、新闻舆论等单位中常年聘请特邀监察员进行日常监督,做到税法公开、政策公开、征管制度公开、税务人员纪律公开、税务案件查处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税收工作。

3.从税收执法机制上强化监督。一是实行执法权分离,各岗位相互制约。从执法权行使中问题较多或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岗位入手,从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方面入手,进行重点监督。征收环节主要应对税款的征收、入库、上解、提退方面,管理环节主要应对发票管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审批、停歇业户管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方面,稽查环节主要应对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等四个程序及税务行政处罚等进行重点监控。二是推行信息化,实行人和“机器”分离。依托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搭建监控平台,制定严密高效的监督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统一的对税收执法行为各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日常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行政管理、税收业务、决策支持、外部信息应用等所有职能的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监控严密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把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统一的征管软件中,达到“机器管人”的目的。

上一篇:税收收入论文范文 下一篇:所得税税收筹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