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范文

时间:2023-12-08 21:17:31

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篇1

1、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全镇上下要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尤其是各级单位领导要重视学习和贯彻,把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议事日程,扎实抓好本单位档案建设工作。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档案是各单位和部门过去和现在从事各项活动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和部门的档案,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作用,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切实解决本单位档案建设和完善所需的经费、设施等,做到档案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3、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各单位和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要求,认真收集、规范整理,严格保管,采取必要的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虫、防尘、防高温等“七防”措施,定期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并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编制必要的档案检索工具,快速有效地提供档案为各项工作服务。

镇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和部门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不断地提高我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1、镇机关档案工作目标认定。根据市档案局年初下达的年档案工作考核目标,今年我镇机关档案室必须完成以前永、档案的计算机录入工作和档案工作各类台帐,检索工具、汇编资料的续编和更新,建成文书档案(永久、期)全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达到和完成省一级档案室创建工作。

2、镇劳动和社保所的建档和工业集中区档案工作的巩固和提高。根据档发[]10号文件精神,镇劳动和社保档案管理统一纳入镇机关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统筹规划中,提高了对劳动和社保档案的认识,明确归属、流向和归档范围。按照要求,镇社保档案今年要完成向镇档案室移交工作。工业集中区的档案要继续巩固和提高,并做好前园区档案向镇档案室移交等工作。

档案工作篇2

关键词: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历史;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交流、社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等工作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艺术档案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办法,正确地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对艺术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利用、统计,直接为艺术生产活动服务,丰富国家档案藏量。艺术档案工作是整个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档案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专门事业,是进行各项艺术生产活动、文化历史研究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是当前文化艺术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继存文化艺术财富的重要事业,是实现维护国家档案完整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艺术档案工作从1982年起步至今,已有整整30年的历史。1982年10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文化部17个不同类型的直属院(团、厂)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作了专门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艺术材料众多但缺乏规范整理、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缺乏起码的工作和保管条件,提出了加强艺术档案工作的建议,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对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培训艺术档案人员,抢救珍贵文化艺术遗产,这是艺术档案工作的起点。1983年11月9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印发了《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文厅字 [1983]第2175号)》,明确提出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管理方法、工作内容、服务对象和提供利用的方式,全国艺术档案工作有了第一个法规性指导文件,该暂行办法对以后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1984年6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在烟台召开了《九省市艺术档案工作座谈会》,具体检查《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在全国各地文化艺术单位的实施情况。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转批〈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的通知(中办[1985]20号)》中强调:“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表演团体要重视艺术档案工作和各种艺术资料的积累,要有人专司其事,以利于总结经验,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为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中办[1985]20号)文件精神,同年5月和6月,由文化部艺术局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了“‘北方片、南方片’全国专业表演团体艺术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1986年11月,文化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表演团体艺术档案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了以行政大区为单位,成立艺术档案工作协作组,加强各兄弟省市之间的横向交流。1988年6月,浙江省率先举办了华东地区第一次艺术档案工作协作会议。从1988至1995年,浙江、上海、福建、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内蒙、山西、陕西、青海、新疆共16个省举办了华东、中南、华北、西北地区艺术档案协作会议,开展大区协作与交流,推动了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的开展与普及,在此期间上海、江苏、江西、内蒙古陆续成立了省级的文化艺术专业档案馆。1987年9月和1988年6月文化部办公厅在安徽合肥、辽宁沈阳召开了两次《艺术档案整理规则》研讨会,听取各地意见,并于1989年1月正式印发《艺术档案整理规则》。1991—1992年,文化部办公厅档案处成立专门的编委会和编制工作小组编写《中国档案分类法-文化档案分类表》,1994年3月经国家档案局批复实施,该分类表获得文化部文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文化部办公厅档案处组织编写《文学艺术档案国际指南(中国部分)》一书,并承担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文学艺术档案展览工作,这是我国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首次参与国际档案界的学术交流活动。2000年、2004年,文化部组织相关省市艺术档案工作者参加了在西班牙和奥地利举行的第十四、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与国外的同行建立了业务工作交流的平台。1999年,文化部办公厅机要档案处组织编写全国艺术档案统一培训教材《艺术档案管理教程》,历经8年,2007年该教材终于定稿成册。2001年12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以部(局)长令的形式颁发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办法是经文化部部务会议和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通过,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令的形式颁布,是更高层次颁布的两部门的行政规章,是指导艺术档案工作、加强艺术档案法制建设和科学管理的最重要的法规性规章。2006年,文化部办公厅组织了部分省市艺术档案座谈会,完善了中国艺术档案学会组织。2007文化部办公厅组织了对10余个省市的艺术档案工作调研并于2008年9月颁发《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文办发[2008]37号)》,总结了各地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实践经验艺术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加大推进艺术档案工作力度,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2008年11月文化部办公厅编写的《艺术档案管理读本》一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自此有了较为详尽的指导和规范依据。2007至2010年,文化部分别在广东、上海和江苏组织了多次全国艺术档案培训班。

回顾艺术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说这30年来,艺术档案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章制度,依靠广大艺术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不断发展、壮大,全国艺术档案事业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呈现出难得的良好发展势头。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艺术档案工作正稳步推进,有序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艺术档案工作起步较晚,各地发展不平衡,艺术档案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领导档案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够平衡,各地各单位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艺术档案“空白点”。

广大的艺术档案工作者多年来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科研、群文、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大量珍贵资料,文化部历来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但各地开展工作的力度很不平衡,目前各地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甚至一些地方文化部门的领导还不清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这些地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列入文化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许多艺术档案部门,包括已建的一些省级艺术档案部门,人员缺乏,设备陈旧,没有事业经费,处境十分困难。一些省市文化厅局在行政机构编制精简人员减少的情况下,难以履行对艺术档案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能,不少地方和单位放松了对艺术档案工作的管理,使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2.艺术档案归档问题复杂,缺少有力的收集手段。

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的创作者往往认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在各类比赛、展览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往往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经常会出现不愿意移交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现象,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不少艺术工作者认为上交艺术作品会使自己受到经济损失,同时还担心自己的作品存放不当,会成为“永不见天的废品”,而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艺术档案收集、保存起来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从而使艺术档案收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一系列的因素,大大影响了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3.保管条件较差,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

许多文化艺术单位保存了大量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很高的艺术档案,包括一大批珍贵的音像档案,但由于缺乏技术设备和合格的保管条件,这些珍贵档案面临着日渐损毁的严峻局面。一些地方保存的珍稀剧种录像资料,已经成为无法播放的废带,过去花费巨资收集的珍贵艺术档案资料即将消逝。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必须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但很多单位均未能达到该要求,由于保管条件不理想,往往会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如防潮防霉工作未做好,会使书画作品等受潮、起皱、发生霉变,音像磁带磁粉脱落,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艺术档案无法利用。

4.从事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艺术档案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文化艺术业务岗位转岗而来的,其中不乏艺术骨干。一些单位把艺术档案工作视作二线工作,加大了与一线演职人员在工资、待遇上的差距。在职称评定上,这些转岗的人员与长期从事档案、图书管理的专业人员相比处于劣势,且受档案管理规模的限制,很难评定为正、副高级职称。而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艺术表演工作岗位转到艺术档案工作岗位,其优势是熟悉艺术工作,劣势则是缺乏档案专业知识,没有艺术档案管理经验。而专业培训的缺乏,也加剧了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青黄不接。

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档案工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初具规模。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艺术档案工作。

1.依法治档,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档案法》是档案工作的法律依据,也是《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的法源。每一个文化艺术单位和所有的艺术档案工作者都要学好、用好《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档案意识,各级领导应始终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在平时的工作例会、业务会议中加强宣传,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艺术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并结合年终考评,由软指标转为硬指标,加以落实。

2.建立健全单位艺术档案管理制度。艺术档案工作由于工作要求高,涉及部门广,很多人员都是兼职,要想把档案工作完全管理起来,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把各项工作具体化、程序化。艺术档案人员要充分利用《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赋予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权力,依法制定和完善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如《艺术档案归档范围》、《艺术档案归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形成无疑为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提供依据,特别是艺术档案归档范围、艺术档案归档要求的制定可针对不同艺术门类的业务干部制定不同的归档范围,真正体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艺术档案齐全完整安全。

3.重视珍贵文化艺术档案的征集和抢救。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切实加大各地文化艺术界名人名家、民间老艺人文化艺术档案、资料的收集力度,全面收集和妥善保护他们在长期的文化艺术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照片、音像、实物、电子、出版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资料,不断丰富和优化文化艺术档案的种类和内容。切实加强珍贵、重要及濒危文化艺术档案特别是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档案的征集和抢救工作,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征集和抢救散存在社会上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品、口述文化、民俗活动等珍贵、重要及濒危的文化艺术档案和资料并妥善保管,使之成为传承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4.抓好艺术档案人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艺术档案工作是一项艰巨细致而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艺术档案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业务水平以及艺术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各级领导要重视艺术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艺术档案工作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培训、以老带新、在岗自学、交流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档案人员的文化艺术理论、艺术档案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科技设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还要关心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生活,包括职称、待遇等问题,保证艺术档案队伍的稳定。

5.加强艺术档案资源开发,实现艺术档案的有效利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应切实加强文化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紧紧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工作重点,结合重大文化艺术活动,深入挖掘、整理库(室)藏文化艺术档案、资料,通过举办专题文化艺术展览、开展专题文化艺术档案编研等,为领导决策和单位工作提供参考,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打造文化品牌提供服务。要紧紧抓住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积极探索文化艺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提供有价值、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档案编研产品,开展高效、便捷的文化艺术档案利用服务。

6.推进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要主动顺应档案信息化管理新趋势,抓紧制定艺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有序推进艺术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提高艺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库(室)藏艺术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的纸质和模拟信号载体的艺术档案进行处理,借助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盘等手段,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实现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尤其一些较为珍贵艺术档案更要抓紧处理,尽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保存其原貌,为高效、便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选择采用成熟的档案管理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对档案目录进行著录,建立艺术档案目录数据库,便于艺术档案的检索和查阅,最大程度上实现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和提升艺术档案的作用。

档案工作篇3

一、加强宣传,增强档案意识,将档案管理法规制度落到实处

1、利用档案馆网页,宣传档案管理法规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工作自觉性。

2、举办专兼职档案员培训班,结合卷改件的改革,进行档案业务学习、指导,使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推进。

3、深入各立档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单位归档意识,做到归档及时、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提高归档率、完整率。

二、积极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开发使用好档案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1、购置合适的软件,为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基本硬件条件。

2、在软件到位后,积极组织档案目录的录入工作,编制各门类档案管理检索工具,建立数据库。

3、与教务、人事、科研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电子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工作。

4、做好对档案馆网页的维护、开发、优化工作,提高点击率。使档案馆网页成为档案宣传工作的一个窗口、日常档案管理、交流工作经验的一个平台。

5、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基础上,规范学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适时向学校提出“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三、按照国家二级档案达标要求,做好档案实体基础工作、利用服务工作

1、接收2003年档案,按要求及时做好整理、归档、鉴定、分类、编目、排架、入库,做到管理规范、利用方便。

2、清理积压档案,按要求完成鉴定、立卷、归档工作。

3、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按严格的组织程序予以处理。

4、在做好档案实体基础工作的同时,开展内部检查、评估、评比工作,为优秀教学评估做好档案工作方面的准备。

5、开展评选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工作,通过评优总结促进档案工作。

6、配合学校的各项改革管理工作,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树立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

7、改进研究生毕业离校手续、认真做好研究生档案接收、转递工作,做到及时、快捷、准确、无误。

四、围绕百年校庆,开展档案展览等项工作

1、为举办百年校史展览、教学科研展览、名人档案展览,照片专题展览,对展厅进行规划、设计,进行必要的装修,为百年校庆做基础准备。

2、做好《中国农业大学名人志》的编纂工作、名人全宗档案的整理工作和百年校庆画册的编辑具体工作,如:有关资料、照片的接收、催收、征集和整理工作。

3、按照学校布署,积极做好百年校庆展览有关准备工作。努力丰富充实馆藏,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利用等工作。

4、完成档案馆简介的编印工作。

五、其它工作

1、开展档案编研,力争写出2—3篇论文,与兄弟院校交流或发表。

2、做好陈列馆接待参观工作,发挥档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向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4、做好保密、安全工作

档案的保密、安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时基础工作做得再好,如果发生了失、泄密和丢失、火灾等情况,那是要犯历史性错误的。我们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有很强的档案保密、安全意识,做到档案工作到哪保密安全工作到哪。保密工作中要根据档案内容及情况变化,确定和调整密级。

总之,2004年工作任务是繁重的,要能很好地完成,必须有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经费保证和领导的重视;还要靠档案同仁同心协力、积极进取勇于奉献,更需要各立档单位的大力支持,规范整理,做好归档工作。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引入竞争机制,关心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同志的积极性,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以瞿书记提出的“充分发挥学校档案馆的信息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要求为目标,按照江树人常务副校长提出的档案管理要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做好档案工作,力争在收齐、管好、用活档案工作各环节上做出成绩。

档案工作篇4

一、档案法规业务工作

(一)结合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档案工作相关法规标准的学习和讨论,统一业务指导标准,规范档案装具。参加全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培训班,为有针对性开展业务指导打下基础。

(二)配合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和建档目录及归档范围、整理标准等规范文件的拟发,协助召开了档案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并作专题辅导讲座。抽调人员全程参与创卫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做好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工作。集中开展了归档文件整理活动,印发了通知,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四)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举办档案“回头看”培训班、社区档案工作培训班,系统讲授了档案整理有关业务规范新标准。

(五)积极开展档案业务指导。重点对相关单位开展归档文件整理指导。采用电话答疑、QQ群交流、现场操作、点对点讲解等形式,对其他单位档案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调度。

(六)切实做好档案科学化评估工作。根据测评办法及测评细则,完成了科学化评估验收工作。

二、档案利用工作

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服务效率,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接待查档人员时,始终坚持做到接待咨询热心、解答问题耐心、调阅档案细心的“三心”服务。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一)开展档案统计年报工作,指导完成档案情况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

(二)每季度对档案库房及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了档案实体及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完成档案开放鉴定工作。

(四)审核馆藏档案数据库目录,整合各重点部门档案目录,协助完成档案区域目录中心建设数据资源的上报工作。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对新增加的电子数据做好整理和备份。积极报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数据。

(二)对各基层单位档案员做好档案管理软件使用指导。对基层单位使用档案软件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档案工作篇5

一、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印发<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县档案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全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的要求,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关心群众,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树立为民务实的清廉形象。

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廉政建设、效能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加大行业内部的联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二、扎实做好档案业务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利用。

1、监督指导、宣传工作。抓好档案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认真履行档案部门监督指导和保管利用的职责,进一步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的监督与指导;不断加大档案宣传力度,扩大爱档、护档覆盖面。

2、保管、利用、接收。做好档案的日常保管保护利用工作;做好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指导应当移交档案的单位及时整理移交档案。

3、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力争年内有新的突破。

4、继续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5、确保档案安全。落实档案安全措施,明确档案安全责任,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安全。

三、认真完成县、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档案工作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5-02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压力日渐严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信息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实现对档案资料的高效管理,是当前档案管理人员所必须要正确看待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当前档案工作者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希望对于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较高机密性、专业性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实现了生产力和有效创新,也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变革。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管理模式,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完善和加强,并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必须要正确认识和看待现代化档案管理,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使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1 当前档案工作者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就当前档案工作者来说,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导致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和发展受到较大约束。首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并非单纯地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保管,而是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仅需求档案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操作流程,明确档案资料的知识载体,了解档案资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才能够真正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就当前档案工作者来说,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作用,无法借助现代化档案管理解决新的问题。

1.2 档案管理知识的缺乏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关档案管理知识,才能够确保良好的工作效率。目前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档案工作者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许多档案工作者不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从而导致许多档案管理问题的发生。此外,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用具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其他知识和能力,如文史类知识、统计学知识,并且懂得如何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目前多数档案工作者并不具备这些技能,档案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为主,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3 个人素质问题 对于一名档案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正确看待个人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才能够胜任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日常事务不再是保管档案,而是最大化地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并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但由于档案工作者个人素质问题,使得创新能力不足,分析事物的能力非常欠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限制,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 现代化档案管理下档案工作者的发展建议

2.1 提高自我学习意识 首先,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正确看待现代化档案管理,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真正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对档案资料的抄写、收集和保管,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料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凸显,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对自身工作有着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重视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专业性,加强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

2.2 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档案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质量。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深入学习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并将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不但实践,寻求适合于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理论。同时,档案工作者在掌握和了解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能力。如史学、统计学等知识,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外,现代化档案管理由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来实现,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主动开展自我学习,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 档案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如何辨别是非观念,才能够真正提升工作质量。档案管理工作具备较高的机密性,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还必须懂得如何杜绝诱惑,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同时,档案工作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敢于创新、用于创新,不断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工作者。随着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的不断推进,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日渐提升,为此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养成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档案工作篇7

关键词:档案理念 档案工作 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不断地得到应用。特别是高校随着五年一次评估的深入,“幕后英雄”――档案更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档案理念仍然较为淡薄的现象在高校依旧存在,档案理念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的区别

档案理念,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也就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既包括社会上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也包括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

档案工作,是指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业务系统,是档案室和档案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提供利用和统计等项工作。

二、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首先。强化档案理念对档案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档案理念,才能以档案的眼光去看待、对待文件材料,在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文件材料,起草文件时注意符合档案要求,方便存档立卷等。也就是说,档案理念越强,越有利于档案材料的有效收集,越能使形成的档案材料具备及时、准确、完整的特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其次,档案工作又反作用于档案理念。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搞好档案各方面事业建设,是增强人们档案理念的关键。如:高校档案,是指高等院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括学生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等。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各项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总结、探索和改革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诚如有些论者所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所学校的档案文化就是这所学校整体文化的基石。”因而,要做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档案理念。

三、档案理念与档案工作应协调发展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校档案理念较为淡薄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院(系)二级档案保管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一些院(系)领导档案理念薄弱以致没有完整的行文制度,没有档案文件的传阅制度。看完文件后就放到自己手里,不能及时归档,有时随手乱放,造成文件的丢失。第二,档案管理人员基本是兼职,由院(系)办公室人员负责。由于办公室工作头绪多、繁杂,不可能进行系统的管理,而这些人员往往又未受过档案管理工作培训,档案理念又较为薄弱,不够注重档案的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特别是科研档案和教学档案更是如此。第三,整理不力。在档案分类上,采用实用性存放,没有根据档案的性质进行规范分类整理,而是自己觉得有用就留下来,无用的就丢掉,造成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第四,不注意档案及时移交,致使某些档案材料缺乏连续性。由于人事的变动,造成档案的缺档现象严重。第五,不注意对档案材料的妥善保存,致使原始的纪录在一段时间之后纸质变黄发脆。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变成一堆废纸。特别是五年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更需要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针对这些问题,要想尽快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宣传力度

档案的宣传介绍是社会公民认识档案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增强院(系)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理念,特别是加强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还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令,学习《档案法》、《保密法》,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档案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中。

2 完善制度

改变过去那种没有行政管理制度和传阅制度的状况,完善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规范的指导,从而使档案文件及时、完整、有序地归档。

3 加强培训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专业人员,也是档案管理的主体。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理念是强化全社会档案理念的核心,也是搞好档案工作的保证。因此,必须对档案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素质。

(1)甘于奉献。档案部门特别是院(系)档案管理人员,人员少,任务繁重,工作琐碎,又有很多是兼职,如果不具备奉献精神,是不能搞好档案工作的。所以,一个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

(2)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业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文件转化为档案是一个专业性极强,而且程序极为复杂的过程。它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每一卷档案的收集、分类、装订、编目、管理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悉案卷的整理流程,还要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过去院(系)档案工作紊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理念淡薄,对档案工作不甚了解,不知如何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对于档案的检索与服务更是不甚了解,因而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如:《档案学概论》、《科技档案》、《档案管理学》、《保护技术学》、《文书学》等进行系统的培训。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更加广泛的应用,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出现了,也正如钱学森同志指出的:“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的向导者和顾问。”这正是强调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成为适应新形势下合适的档案工作者的重要性。

4 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

早已有论者指出:“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业务的内容与结构还将发生新的变化。”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既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又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院(系)领导应积极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购置先进设备,使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5 搞好档案的开发利用

搞好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使其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是档案工作诸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衡量档案工作质量的标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和要求,其次要认真做好档案的利用开发服务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服务,在服务中体现档案利用工作的价值。

档案工作篇8

关键词:县级档案局 现代化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11-01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推进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让档案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2.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档案是一个国家文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础。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比如,传统的纸质档案局限于记录文字、图形等信息,而现代化的手段能够使档案以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3.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管理和操作手段,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合理配置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数字化、系统化,拓展了档案的服务范围。同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档案分类、查找、传输等方面优势明显,大大提高了档案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能力,促进了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需要加强

当前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是部分县级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意识薄弱,认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没有必要。这部分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认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足以应对档案管理事务,因此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不少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管理现代化等同于购置计算机、刻录机、微缩机等现代档案管理设备;而且在档案设备使用过程中,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会使用这些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三是一些档案管理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问题上工作不到位。随着现代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涉及知识领域日益多元化,受县级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局限,在相关培训跟不上档案管理现代化对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时,档案管理人员就难以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档案资源共享度不高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是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然而, 各级各类档案馆(室)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工作量大,而且专项经费缺口也大, 导致馆存量档案在信息化工作中举步维艰,馆增量档案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

3.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相关标准有待改进

档案管理涉及的相关标准滞后、不统一,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一是档案管理相关技术标准滞后。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和运用,现行的档案整理、著录标准、分类方法及有关规定,没能及时跟上现代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云计算、云存储等不断被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而档案管理对有关云计算、云存储的技术标准及规定并没有及时制定出台。三是档案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欠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业务基础不强,案卷质量较差,存在各类档案著录细则不一致,以及立卷、编目等规范不统一的情况,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

三、县级档案局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内容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作为全新的信息载体,能在磁盘和硬盘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此外,计算机还具有运算速度快、查找能力强、储存空间大等多项优点,因此,使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能显著提高档案工作的工作效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后,还能创建全面、综合、快速、有效的档案信息网络体系。通过档案信息网络体系能将档案信息资源上传至县级档案局官方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查阅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此一来,不但为县级市民提供了便利,还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县级地区的经济发展。

2.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

现代化的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还应该不断学习其他相关的先进知识和先进成果,使自身能力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全面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业务能力较强,工作人员要将自己树立为“活档案”,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第三,掌握专业的知识,由于档案工作中设计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因此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3.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标准

推进档案管理标准的现代化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迈上新台阶。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与前提,档案管理标准的更新要求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人员理念的更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共享更加便利化,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传输与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不断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标准,根据标准进行针对性的档案管理改革建设,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县级档案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不但要结合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还要完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最后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文勇.浅谈县级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y点及对策[A].贵州省档案学会.贵州省档案学会2004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贵州省档案学会:,2004:4.

上一篇:社会秩序论文范文 下一篇:技工院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