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分类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1 11:26:32

档案分类管理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 分类管理 管理优势

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涉及到管理的问题。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档案发挥资源积累、优化总结、警醒教训等方面的作用,为后来的工作作出适当的指导或参考。因而,要立足档案内容的突出特点或作用,根据单位工作的实际,做出切合工作实际的分类。电子档案因为具有存储、传输、修改与整理等方面的优势,因而,更要扬长开展分类管理工作。

1.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简析

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略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方法,具有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性。首先,是电子档案的创作。不管是电子档案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是word还是excel,都需要工作人员把相关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把模板原创出来,再应用于工作中去,进而得到更为详实的工作轨迹的档案资料来,这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实现了人机对话的,完成了档案的从人——机——工作——机的流程。其次,是整理。就是把相关电子档案,按照各种规则、制度或计算方法等,得出相关的结论来,如对具体的工作,根据反馈信息做出总结,对各种相关的检测数据,计算出结论性的数据来等,再反馈给相关部门。再次,是存储。这是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在前面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与完成后,都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存储,且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一般要做好备份,以备万一原档案出现差池的时候运用。

2.电子档案分类管理优势探析

由于电子档案,主要是依靠人机对话来完成的。不管多么先进的计算机与其他技术,最终都人来研发、操作的。因而,其分类管理优势,还是相对于纸质档案而言的。一是,占据空间小。对于电子档案的分类,无非较多人手,一般只需要一机一人,便可顺利开展。二是,便于查阅。由于电脑本身软件的查找等功能,无论你需要查阅什么档案,只要里面有的,只需要几秒中即可获得相应的答案,相对纸质档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三是,易于纠正、修改。电子档案虽然因为一定的程序软件,对于一些相关人而言难以修改,但是,在遵照制度的情况下,按照程序,还是可以做出修改。如总结报告里面的错别字,统计表格里的数据等等。四是,提升创作再运用。对于一些工作经验类的东西,制度、规则类的档案,都可以根据现实的变化,进行完善修改,无须全部,只需要在相关的位置,做出适当的完善、修改与提升就行。

3.电子档案分类管理方法思考

现实的工作虽然鲜活多变,但是,相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却有着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因而,对于电子档案的分类管理,也是有着规律可循,就是本着方便查阅、借鉴、参考与改进的原则,进行分类。

3.1时间分类

所谓时间分类,也有着各种不同,如按年度分类,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把每年度的档案,都归入一个文件夹内,只要是关于这个年度的,都可以在这个文件夹内查找并使用。再如,按周期分类,例如某项工作以三年或两年,甚或三个或两个月为一个周期,则按照这个周期进行归类。同样,在某一个年度里或周期里,也有着具体的月与周的分类,越是深入越明细,为以后的作用做好了总结性的工作。

3.2相关内容分类

就是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来分类,如业务开展、员工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财务管理等等,每项分为一类,尽可能把相关的内容归类,使得各项工作更加的精细化,既可以看到其过去的痕迹,也可以展望其未来的可能,尤其是在前后工作痕迹的对比中,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以往工作的优点与缺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直接性的直观指导。

3.3部门分类

任何单位都会以工作性质为核心,围绕工作的开展,成立与健全相关的辅助部门,通过这些部门作用的发挥,在他们的合力下追求整体的发展。如工会、党组织、团组织、后勤以及主管单位主要业务的业务部门等等。由此,也可以直接据此作出分类,如工会档案、党建档案、团建档案及更为细化的业务档案等,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把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横向的比较,各种工作方式、方法、制度等方面的优劣一目了然。

3.4载体分类

这种分类,主要是强调的呈现形式。就是档案,是以文档的形式存在,如word、excel与flash等形式保存,还是以电子图片、录音、影像等形式。通过这样的分类,便于对各种特殊形式的保护,尤其影像资料,一旦造成损坏或丢失,往往是难以修复。再者,一般来说,除文档外的其他形式,都因为占据内存较多,备份等工作也是个难点。当然,由于档案内容性质的特殊,也可以与其他档案放在一起,并做好备份,便于参考,或全面详实的掌握。

4.结语

电子档案的分类管理,虽然可以有多种方式,但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结合档案与具体工作,把上述分类有机结合,使其发挥出做好的效果来。在结合中,要注意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突出阶段性主题。无论把那种结合起来,都必须以一种或两种为主要标准。二是,突出重大成绩。档案不仅是对工作轨迹的记录,也是单位文化、工作成绩展现的方式,因而,要注意把成绩突出出来。三是,方便调阅。任何档案都起到了记录与总结的作用,尤其是在年终或阶段性工作收尾时,档案就是评比与总结的凭证,要确保相关部门人员,能在需要的时间内用适当的方式查阅。

参考文献:

[1]王秀华,霍东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2)

[2]王萍,王强,王志才,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措施的局限性及对策分析[J],档案学研究,2007,98(5)

[3]陶水龙,陈伟,田雷,王立,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

[4]史玉霜,浅议电子档案的优越性及科学管理举措[J],档案与建设,2011,(6)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档案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档案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档案分类指的是按照形式、内容、来源以及时间的不同将全归档文件进行实体分类,分成若干类别和层次,从而形成有机的体系。在我国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分类管理与创新一直是重头戏。相较于过去,各种归档的材料在档案内容性质、形式、载体以及数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案卷位置依然采用案卷号、案卷目录号、全宗号等编号方法显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不利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对档案分类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的要求

首先,人员配置缺乏专业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兼职多、专职少的现象,甚至身兼数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且不能及时的进行全面的移交工作,这就增加了确定档案管理责任归属的难度系数。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对改进档案工作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欠佳。其具体表现主要为:一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从事该岗位人员很少有专业技术职称。二是档案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能满足于根据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充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从而导致现阶段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足。三是缺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机制,从而影响了人员的综合素质。

2.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部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细节的要求,其归档的效果只是笼统的说明。在归档的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只会归档纸质文件而已。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关制度的规范指导,电子归档会出现一些混乱。如果只是将手工记录通过扫描存入系统,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电子归档。此外,在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在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电子档案的修改变得更加容易。因此,难以真正的避免人为破坏情况的出现。

3.档案管理条件比较简陋

档案室简陋已经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个别单位还存在没有建立档案室的情况。部分单位尽管有档案室,但是阴湿狭窄,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设备,档案材料霉变或虫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外观和整洁。

二、档案分类管理的创新改革思路

档案归档整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建立档案分类表,做到清晰、简化合规、层级分明,这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开展档案分类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分类的采标

就档案分类而言,有诸多的标准可以指导其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逻辑架构也不尽相同,所以档案分类管理中起步工作就是做好采标工作。假设某个单位或者部门在档案分类的过程中,要遵守档案行业的分类标准,亦或者是所属行业的档案分类标准,或者兼顾两种档案分类的标准,这需要慎重的考虑和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标准都要以实际情况出发,杜绝盲目照搬照抄的可能性。有的时候个别部门或单位往往没有充分分析和调研其所选择的档案分类标准,这样即便档案分类表已经做好,实际上也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

2.档案分类的完善

在采标慎重选择之后,基本上初步形成了档案分类的框架,需要根据单位属性、部门属性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调整。在档案分类表调整之前,要对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职责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建立的文件收发登记制度要事实监督,文件收发登记表要以充分的职责分析、业务调研为基础,进而对其所产生的文档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档案分类管理的基础工作。实际上需要花费较多的经历和时间来酝酿、熟悉、了解档案分类表的调整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系统的、准确的、完整的档案分类管理。

3.档案分类的简化

在档案分类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归档管理工作简化的原则,对内容分类的过分追求反而使得档案分类管理本末倒置。自“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颁布和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文书立卷的归档方法进行了变革,按件整理的方法实际上将很多复杂的分类工作都省去了。再加上现阶段,较高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使得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和计算机检索成为了可能,文书档案的分类工作应该财务文书文档按件管理的方法来起到简化的作用。此外,档案分类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文档管理的核心理论,即来源原则,强调在档案分类整理工作简化的过程中,在整理馆藏档案的过程中,要以文件的形成机关来源为基础。

4.依法科学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总体水平的关键就是提高依法科学的管理水平。管理方式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在全国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的建立健全当中充分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随着我国档案制度不断深入的改革步伐,人员逐渐实现了转变,从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日渐频繁的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档案信息库建立健全的重要性,尤其是确保档案资料的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和标准性,为后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自动化的管理流程、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以及整体化的信息共享等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不同的单位具备不同的特点,在开展档案资源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尽可能的避免软件不兼容、单位自行设计、硬件配置不统一等做法。

5.建设高质量的档案工作队伍

档案分类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就对档案分类管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具备系统的档案管理学知识只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此外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条理性、科学性的开展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增强档案框架管理的清晰度,为后期的保管、查找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实现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因此,就现阶段而言,着重培养年轻的档案干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使这些人的能力不断的提高直至其具备担任档案事业主力军的能力和素质;对专职、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其知识体系的更新工作,在上岗之前确保岗前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是培训的重点内容,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要积极的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吸收、引进、聘用高级人才。

三、档案分类管理的意义

首先,无论是社会、城市、企业、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档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档案可以记录人、物过去的状态和具体的情况,为后续的调查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档案分类管理正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充分利用,这才是信息化时代对档案的要求。

其次,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对档案的意识逐渐培养起来,原先人们对档案莫不关系、毫不在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人们开始重视档案的作用,并尽可能的利用档案带来的积极效果,而档案分类正是帮助人们高效的、快速的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社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最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就业问题一直是值得考虑的民生问题,而档案分类管理这种档案细化的分支,有助于该专业的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该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对档案分类管理人才的需求,在缓解现阶段就业压力中有一定的贡献。

四、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问题,在开展档案分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其内在的联系,同时也要遵守客观规律和自然形成规律。只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在调查研究的时候做到深入细致,就一定可以实现科学化的档案分类管理,尽可能的加快其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试论煤化工项目档案分类与档号编制[J].化工管理,2013,(24):31-31.

[2]朱雯.妇幼保健院档案分类与档号编制[J].医学信息,2013,(29):35-35.

[3]杨培鹰.关于项目档案分类的几点看法[J].机电兵船档案,2012,(6):37-38.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档案;分类管理;创新

医院提升档案管理对信息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帮助档案室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使得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便于科学化的管理,推进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更好地满足医院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1 综合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

医院中的综合档案信息,可以帮助大家去了解这家医院发生的各种变化,找出历史经验加以借鉴,更好地帮助领导对现实工作指导管理,医护水平有效提升,帮助医患之间解决各种纠纷,对医院良好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医院档案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为落后,专业观念相对滞后,档案在传统模式下多数都是用来记录和保管,借鉴和查用较少,由于长期封闭形成了被动和单一的专业思维,严重的影响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并且很多的从业人员只是简单的懂得档案业务,而对计算机媒体的操作能力较为匮乏,没有熟练操作的能力,因而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缺少这种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无法适应现今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的发展情况。

(2)协调机构缺乏统一性

医院档案部门由于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影响,而产生了相互的分割,档案管理之间各自为政的封闭模式。各档案采用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数据库以及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无法在医院档案系统中进行自由的数据互换和调阅。在建设数据库以及购置软硬件时,很多的医院处在传统的低水平状态,反复的考虑和徘徊,因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尽管现今多数的医院意识到了档案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协调机构能将所有资源统一起来,这种模式下根本不利于医院的良好发展,无法体现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G)标准化水平较低

我国多数的医院建设信息化综合档案时,都是依据医院自身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进行硬件设备的选择,没有一个统一的设备机型,各硬件设备的水平高低不一。我国现今所研发出来的各种档案系统软件缺乏多样性,过于单一,没有完整的技术数据,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并且没有相应的标准化水平,其程度较低,这些情况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医院档案实现网络化,以及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4)经费保障体系较低

我国很多的医院没有认识到综合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资源信息的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将这档案信息管理列入到医院发展整体规划当中,因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2 介绍档案资料的分类管理

医院根据各种资料类别和功能权限,将资料划分出以下类别,主要内容:

2.1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传统称之为党政工团档案,是医院内主要的档案类别。材料文件归档主要包括院内文件和上级文件两种。

院内文件材料主要包含:党组织在各时期的工作计划、总结、相关制度;从业人员的调职、任免、处分等书面通知;党员资料、干部名册、技术人员任免和调配,人员工资资料;组织机构临时文件等等相关材料。

上级文件材料主要包含:医院在各时期设置的内部机构、人员编制、批复的主要任务;工作人员相应职务的辞退、处分、任免以及离退休书面通知、决定和批准;招聘员工、顶级转正、工资调整、晋升职务等通知以及批准;组织关系调动、人员调配、预备党员吸收和转正的通知、批准以及介绍信资料;党组织内部人事关系、决定工作方面的表彰;进行专题学习教育的书面通知、相关规定等各种材料文件。

2.2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主要包含:项目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工程结算、预算相关材料,施工、竣工相关的图纸资料,配套设施验收资料,招投标申请书,相关合同资料文件。

2.3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主要包含:各设备申请购置表,设备验收开箱申请单,设备使用安装相关说明书、图纸、手册、调试运行、检修维修等各种资料组成。

2.4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主要包含:会计年度、月度和季度报表,现金日记账、分类明细账以及总账,相关的记账凭证,会计档案移交、销毁的资料文件组成。

2.5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主要包含了护理管理、妇幼保健、医教、出生证明记录等多方面的资料文件组成。主要分类:

2.5.1医教管理包含

医院内部各管理规定、医疗质量相关工作管理计划,工作总结,医院内部工作报表,病例资料,患者检查记录,考评记录,学习和培训计划,基础理论,考试试题,病情状况分析表,危重、死亡或者疑难病例的记录、诊疗、会诊以及抢救相关记录资料,医疗救护质量记录表,医生处方评定检查记录,疫情监察记录资料文件。

2.5.2护理管理包含

母乳喂养教育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护理患者工作质量评判,感染患者控制和登记资料,专业护理考核题目,护理教学监察表,注射乙肝疫苗记录表,消毒检查分析表,护理手册、感染记录、巡视记录,护理检查控检记录,助产操作规章制度,医护满意度汇总调查表等等资料文件。

2.5.3妇幼保健包含

各城镇相关的妇幼保健培训、工作、计划、总结,妇幼工作相关年报记录,初级卫生保健评审升级资料文件,儿童出生缺陷、监测生命迹象分析报表,婚前登记检查记录,妇女普病统计,妇幼工作计划表,幼儿园保健工作相关制度,幼儿园营养膳食分析调查、日常菜谱,儿童疫病汇总表,妇幼工作标准,工作质量考核记录等资料文件。

2.5.4出生证明记录包含

各城乡、市区计划生育签发的服务证,医院填写的出生医学证明,医院发放的出生医学证明副页,新生儿亲属身份证明文件。

2.6科研档案

主要是在上级刊物发表出来的重要论文,颁发的获奖证书,等等相关的综合性资料以及课题研发资料而组成的。

2.7个人考核档案

个人考核档案包含:干部业务技术考绩档案、技术人员业务状况表,技术人员专业年度考核表,从业人员考核医德医风记录,年度聘任职称申请表,进修计划表,个人业绩晋升成绩资料,专业职称评审资格表以及任职证书,相关的论文材料资料。

2.8特殊载体档案

特殊载体档案主要包含了医院相关重大活动记录照片、视频资料、影像光碟、表彰的奖旗、奖牌、奖状以及奖品等等,是由实物和声像资料而组成的。

3 档案分类的创新

本院的档案管理在几年前就已达到了科技事业单位省一级的标准,虽然在档案管理方面已经比较规范全面,但是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还是要不断的吸取先进的经验,以本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继续档案分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分类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是多面性的,医院档案不单单是资料分类收集然后进行保管,将多种材料、专题进行汇编,为使用者提供实时、多样化的信息资料。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壮大,各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证逐渐进入规范、信息化的轨道中。档案管理就是为使用者提供查阅、借鉴的目的,所以档案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服务意识,更好的利用档案帮助医院的临床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相关服务。并且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加强管理,有效地帮助各方面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提升档案可利用率,将其社会效益发挥出来。

3.2分类档案服务手段创新

通过服务手段的创新,将原本手工管理改变为具有现代化模式。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发展的方向。因而,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加快改革步伐,将现代化方法运用到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单一文字的表现形式,转化为影音、图像、声音等多种模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给借鉴者。

3.3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

按照现代信息化的标准改建医院的档案室,利用信息网络把多种数字化信息,通过四川省档案管理采用的统一软件进行储存管理,方便信息资料的查询,可以方便多用户经过多媒体网络了解和掌握档案信息,不需要因为地域不同而无法利用。按照信息化标准建成的档案室,将信息网络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查询集成在一起,不受地域限制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在因特网上建立档案信息主页,将原本只提供给医院内部的信息资料,提供给其他医院来借鉴和查阅,推动医院的良性竞争更好的发展壮大。

4 结束语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管理

科研院所中设备档案的分类工作是档案室对设备档案进行整理、排架及查找利用的前提。各地的科研院所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应在遵循《中国科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中对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科研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科研院所自身工作和发展的分类标准。

1 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方法现状

科研院所随着自身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对高水平设备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因此会不断地购置科技含量更高、质量更高的科研设备以满足这一需求。根据各科研院所研究方向和科研实力的不同,这些科研院所拥有的设备数量也有着很大差异,少则上百,多则数千。然而在如何管理这些随设备产生的数量庞大的设备档案的问题上,科研院所内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往往没有足够重视,尽管大体上遵循了国家相关标准,但实际上并未根据自身设备数量及类型等特点对其设备档案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整理档案的过程中,设备档案在归档整理结束后,由资产管理处的兼职档案人员填写资产入库单及卷内备考表。在完成这两项工作后,工作人员则会把设备档案送入档案室上架,上架过程中设备档案的分类和排序是按照“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分类法进行的,然后再根据《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建档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编目。如:分析仪器为01类,物理性能测试仪器为02类,计量仪器为03类等。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向相关部门提交审批购置设备的申请之后,相关负责部门往往同一天一次批准几台设备的购置申请,而这些同一天通过审批的设备的排序就仅仅依据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没有充分考虑这些设备各方面的特性对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排序和管理。例如,2013年4月24日,动物所向国家财政部办公厅提交了便携式高频B型超声波影像系统以及64通道神经元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等多台设备的购置申请,并于2013年7月25日收到了财政部办公厅下发的通过审批的复函。申请通过之后,动物所完成了设备购置,但在后期整理设备档案的工作中,动物所则将这两台设备随机编号为60号及61号,即动物所购置的第60台及61台设备,并按照此编号顺序将两本档案进行排序。而事实上,这两台设备归属于动物所不同的两个实验室存放平台,但是在其设备档案的分类上,并未根据设备的这一特点进行分类。

2 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方法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设备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一方面,设备档案的保存期限一般都遵循与设备共存的原则,不需要考虑文书档案的永久、长期或短期的不同的保存期限。另一方面,由于设备用途的专业性、科技性十分明显,就导致了设备档案大多数都存在于医疗单位、生产机构及科研院所这些研发机构中,而由于科研院所是进行科学实验、解剖分析等工作的研究性单位,因此,购进和使用的设备数量就多,形成的设备档案的内容也较多,既有购进时的随机材料,也有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但是,不同于生产机构的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设备,科研院所内同类别同型号的设备并不多,所以按“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进行分类,既可以避免大量相同材料的重复归档,也便于科学管理和查找利用。但是,当设备出现名称类似但功能完全不同的情况时,一些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科研素质的管理人员在后期的查找和利用时,就会经常发现查找到的档案是相似的错误的。

正是由于科研院所中同类别同型号的设备数量不多,大部分设备会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存放在不同类型的使用平台上,这就形成了用功能对设备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按功能进行存放的分类方法能够使不具备较高专业科研素质的工作人员够迅速区分各种名称复杂的设备,并且改善了仅通过设备名称来进行设备档案的查找和利用的做法。在动物所,设备的存放地点和使用地点仅仅在资产入库单上有所记录,并未在设备档案分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这种分类法中没有将设备的存放地点与实际管理操作中的分类结合起来。同时,由于这种分类法主要依据设备开始购置的时间来进行,那么编目也仅仅只是依据设备开始购置的时间先后来排序。这就导致了不同科研平台存放的设备与其应该对应的档案序号并不对应,不能准确地反应出各个存放地点分别存放了多少台相应类型的设备,也不能在相关负责部门审批设备购置申请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3 科研院所设备档案分类方法的措施建议

科研院所的设备大多数都属于不同实验室或科研平台的专用设备,这样就可以将“存放地点―型号”分类法与“购置时间―设备名称―型号”这两种分类法进行适当的结合,通过区分设备使用地点或存放地点的不同,来完善各个科研院所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设备档案分类标准。

以动物所为例,存放科研设备的平台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动物基因资源发掘技术平台、疾病动物模型与药物研发实验平台以及灵长类药理学研究平台。这几个平台有着各自不同的科研方向和性质,其购置的设备功能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将这三个平台分别设置成一类平台、二类平台、三类平台,并将其作为设备档案分类的一个要素,就形成了“购置时间―存放地点―设备名称―型号”分类法。例如:上文提到的便携式高频B型超声波影像系统以及64通道神经元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同属于2013年动物所购置的设备档案,但前者存放于疾病动物模型与药物研发实验平台,后者则存放于动物基因资源发掘技术平台,这样就可以在实际分类管理中将便携式高频B型超声波影像系统记载为二类平台里的设备,将64通道神经元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载为一类平台里的设备。

这样不仅可以直观的了解各个平台存放了多少台设备及其类型,还可以方便不熟悉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设备名称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查找。由此,存放地点的区分就解决了因为设备名称相似而导致的档案查找错误率高、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这对于科研院所设备档案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书文.设备档案的分类[J].档案学通讯.1992(4):40

[2]焦感芳.试谈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及其分类编号[J].河南档案.1985(1):38-41

[3]倪金强.谈谈设备档案的分类与编号[J].北京档案.1992(2):22-23

[4]冀增山.谈机关设备档案的分类[J].山西档案.1998(2):28

作者简介

张馨元(1992-),女,黑龙江大庆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档案学。云南大学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

武泽淼(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开发利用 民族档案学。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同档案;风电企业;管理分类

合同档案详细记录了风电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企业制定年度预算、评估和审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对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合同档案管理存在分散、混乱等问题,给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风电企业必须要采取合理的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办法,实现合同档案的科学分类和优化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

对风电企业来说,企业运营中产生的档案种类主要有技术合同、劳动合同、工程合同等,这些档案虽然在具体内容和使用价值上各有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法律性

法律性是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企业其他档案的标志之一。合同档案的内容主体是合同,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企业合同档案具有明显的法律特征,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合同档案的保存、管理还是销毁,都必须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除此之外,合同作为记录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维护企业法律权益的文件,也只有在具备法律特性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凭证性

近年来,风电行业蓬勃发展,风电企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部分企业为了谋求私利,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从而带来许多经济纠纷。合同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进行了明确说明,在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凭证作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企业合同发挥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合同档案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合同档案内容的规范性。一份完整的合同档案,应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内容、当事人的亲笔签名、合同的数量以及书写形式等,只有这些条件符合法律规定,才能确保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另一方面是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同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损坏或缺失,都会影响其法律效力的发挥。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合同档案的完整性。

1.4繁杂性

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合同,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同时,企业合同档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合同签订前的洽谈、招投标等;合同签订后的招标书、评标报告、会议记录等。要想确保合同档案应用价值的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收集、整理和保存好这些合同档案。

2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优化措施

2.1强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管理机制,能够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包含合同档案的收集、汇编、整理、保存等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风电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补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以确保合同档案的管理能够与企业发展向适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说,只有在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下,才能借助于合同档案,帮助企业减少市场竞争风险,进而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推动风电企业实现健康和持续发展。

2.2加强合同档案之间的联系

企业合同档案数量较多,如果采用单独整编和单独管理,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剧增。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效率,在进行合同档案的整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有重点的寻找合同档案间的内在联系,而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其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例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单立类目、分类组卷,这能够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当然,企业管理者也要为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可指派独立部门负责合同档案管理的相关事宜。

2.3实施合同档案的统一编号

为了便于进行合同档案的管理,风电企业在开展分类管理时,可以将不同的合同进行统一编号。这样一来,今后在查找某一份合同档案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翻找,而是直接查找编号,极大的提高了合同档案的管理效率。合同档案的编号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例如可以根据合同档案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物资类、工程类等;还可以根据合同档案的生成时间进行分类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类形式,都需要在档案袋上进行标注,避免混淆。

2.4定期进行档案材料的整理

合同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工作,随着企业各项业务的不断开展,也源源不断的产生了许多新的合同档案。因此,风电企业在进行合同档案的管理分类时,也要注重对新生产合同档案的整理和保存。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档案检查,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要保持合同档案储存室的整洁干燥,避免因空气潮湿导致档案发霉、变潮。在合同档案移交时,也要提前清点好合同档案的数量、种类,对于失效的合同档案要按照法律流程进行销毁。对合同文件变化情况都要进行及时的掌握,由于有些合同文件资料的不确定性,不能一次性终结,因而不主张将刚签订的合同归入档案室,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关注合同的变化情况,将完结的合同档案统一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这会使合同档案分类管理更为全面和系统化。

3优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方法

3.1集分式归类原则为核心的合同档案分类管理

企业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要重点对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科研内容以及建设项目的文件资料,具有技术性和保密性较强的特点。文书档案的分类整理包括企业行政事务的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档案内容不利于查找和统计,在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而,需要依循集分式归类的原则,进行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还要依照《合同法》中的无名合同和有名合同的不同种类,进行重新拟定和分类,从而增强合同档案分类管理的有效性。

3.2集分式分类表

我国企业的有名合同主要涵盖了9种不同的合同形式,又称为典型合同,是具有规则和名称的合同形式;而无名合同又称为非典型合同,是没有规则和名称的合同形式。这9种不同形式的合同要以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为前提,拟定规范且科学的集分式分类表,并要在集分式分类表中,对合同档案进行分类归档,进行统一的编号和整理。实践证明,集分式分类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效率,与传统的分类方式相比,无论是在管理工作强度还是人力资源需求上都更具优势,这也是集分式分类方法在企业合同档案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的主要原因。

3.3分类表的使用方法

集分式分类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档案管理办法,具有提升合同档案管理效率、减轻档案管理工作压力等优点,但考虑到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应用集分式分类管理时,仍然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其应用优势得到完美的体现。首先,要明确合同档案的分类标准及其所包含的基本信息,例如合同档案的生成年份、分类号、合同数量等,这些信息都需要记录在分类表中,以便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其次,科学区分合同档案的年号、分类号和流水号,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合同档案分类管理和后期档案查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合同档案成为关系到企业经营业务开展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规范化、科学化的合同档案管理,能够确保合同档案的保存安全和其应有价值的发挥。作为风电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合同档案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顺利开展;对于合同档案的管理人员来说,其也要强化岗位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确保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工作的顺利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蓝玉超.新时期国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5(z3).

[2]蒋怡琴.解除待履行合同的溯及力研究——以完善《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为切入点[J].特区法坛,2016(5).

[3]陈雪萍.重视合同档案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如何做好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探讨[J].祖国,2013(6).

[4]李莹.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合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2015(15).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6篇

摘要:图书馆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与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与寻求知识的重要场所,只有大学图书馆在得到有效分类管理下,才能确保大学生在阅读,寻找资料过程中更便捷、准确,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图书馆的分类管理现状就行了分析,就大学图书馆的分类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图书馆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分类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加大了大学教育投资,尤其是各校图书馆的建设,大学图书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图书馆内图书类型增多、资料形式多样化等,所以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难。为了确保图书馆的有序管理,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为大学生在图书馆阅读过程带来便利,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作用。下文将从图书馆的分类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国内大学图书馆分类管理现状

分类管理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图书种类不同、内容不同、材质不同、形式不同,在图书馆内的摆放与保存方式不同,所以需要通过分类管理来方便大学生的阅读与使用,也可以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好的保护书籍,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目前,国内的大学图书馆已经逐渐使用分类管理的手段,比如说,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全国普及,图书不仅局限于纸质图书,还包括无纸化书籍、资料,所以,学校根据材质不同,构建了图书阅读室与电子书籍阅览室;根据书籍的历史年代不同,很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年代书籍分类,按照作品形成时间分类,可以让学生迅速查找到所需年代的书籍资料;根据图书、资料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因为很多书籍、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妥善保管与收藏,而报刊杂志是更新替换频繁的,所以应该根据资料使用、保存特点进行合理分类。由于大学包含了多个专业与学科,为了方便学生查找专业需要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通常都会根据不同学科内容进行分类。

在完成以上分类的基础上,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还会根据出版时间对图书进行分类、排序,让大学生更方便查找、阅读书籍,同时也为工作人员的有序管理打好重要基础。现下,很多大学图书馆已经使用电子条码,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来更妥善的完成图书分类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效率。

二、大学图书馆的分类管理存在问题

尽管,大学图书馆在管理上已经做出了诸多改革与调整,但是分类管理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重要历史书籍保护措施不健全

现在大学图书馆对书籍资料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学科专业资料和报刊杂志类的日常用书,对具有收藏与保护价值的历史性书籍、重要档案文献等还缺乏有效健全的保护,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纸质书籍,经过多年流传,很容易受到破坏。学校按照常规书籍资料进行摆放、管理、保护,而不进行特殊管理、保护、清洁,就会导致学校内大量历史性资料、珍贵书籍资料受到损坏,造成了大量历史资料缺失,影响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管理模式建成。其中还包括学校的珍贵历史档案、教学资料等,往往从办校开始就保存下来,由于没有进行合理分类管理,资料较多,导致查阅困难,失去其参考意义。由于缺乏健全的重要资料保护措施,会导致学校历史不完整,某些专业领域发展受影响。

(二)不利于引导读者进行自助阅读

大学图书馆往往都会根据书籍出版年限进行二次分类管理,但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借阅量和图书实际出版时间关联并不大。因为很多大学生在借阅书籍时,往往只了解所需要书籍的大致内容、信息,对书籍出版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学生很难利用出版日期寻找到所需要的书籍。通常读者对书籍资料阅读比较集中,且有针对性,比如说建筑专业学生在借阅书籍时,往往与自身专业相关,但是学校将书籍按照出版时间分类,学生在查找所需专业书籍时就因为比较分散,很难快速查找到。

(三)还未全面利用条码管理技术

图书馆由于藏书较多,所以在管理上难度较大,条码管理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逐渐运用到大学图书馆的分类管理中,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来帮助学生完成自助或是半自助的书刊准确查找,可以掌握书刊摆放在图书馆的准确位置,从而迅速获取所需书籍,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分类管理效率。但目前大学图书馆的条码管理还未完全使用,条码管理技术还未全面运用到学生自主借书阅读上,因为图书借阅人数多,学生在查阅后不一定会摆放在原位,所以扫描管理技术并不能在实际运用中迅速、准确找到书籍资料,只能作为人为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

三、构建图书馆分类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为了提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效率,确保大学生可以自助迅速查找借阅到所需书籍,学校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分类管理模式。

(一)对历史悠久、珍贵的书籍采用特殊保护管理

大学图书馆在进行分类管理时,应该将历史悠久、珍贵的书籍进行特殊保护与管理。建立专门的收藏室,确保室内干燥,书籍不会受潮,定期对书籍进行清洁与检查,对于有破损的书籍或是学校珍贵档案要进行及时修复。对于此类珍贵材料,图书馆可以将当中的信息、内容录入到计算机中,让需要查阅的学生通过电子阅读方式来完成无纸化阅读,不损害到书籍。或者对此类资料进行复印备份,供学生参考阅读。对于学校的珍贵教学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搜集,然后进行汇总、分类、管理,并将所有材料按照学科、时间进行分类,并将此类资料进行单独保存,方便查阅与收藏。

(二)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类管理

大学图书馆的建设目的是为广大师生提供阅读、参考的书籍资料,所以应该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类管理。首先,应该根据书籍种类分类,报刊杂志类、学科专业类、百科知识类;其次,应该再进行详细划分,比如说学科专业类,大学专业很多,学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学科不同,将专业性指导用书按照学科分类,像是建筑类、经济类等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借阅集中度进行划分,将热点书籍放在比较显眼的地方,让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而将使用较少的书籍则可以摆放到书架底部或是顶部。通过这样层层划分,让学生能够节约查找时间,并实现图书馆的有效分类管理。

(三)提高学生图书分类管理意识、落实条码管理技术

由于学生在阅读完书籍后,大多都随手摆放,而不是归还到原始位置,这导致条码技术一直未能落实到图书馆工作中。所以,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图书分类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还书习惯,在规定时间内,将书籍摆放到原本位置,可以让条码管理技术得到运用、落实,减少图书馆的分类归档工作量,方便学生后续阅读,方便管理人员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条码扫描就了解书籍具置与相关信息,大大节约了查找与管理书籍的时间。

四、结束语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很多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由于藏书较多,为了更有效为学生提供服务,学校应该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注重历史久远书籍的保护,更要按照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类,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减少图书馆管理的工作量。(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敏.高效图书馆档案的分类管理与分级实施[J].黑龙江档案,2008(3)

[2]方平.ABC分类法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6)

[3]孔繁胜,马巍.新建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5(2)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7篇

一、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监督不到位。取消税务专管员后,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的理解为取消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二是注重了集中征收,优化服务,片面强调以查代管,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三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各自为政,多头指挥,不通信息,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第二,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第三,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各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而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同样存在监控不力,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费不缴不行,而税款可缓,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难的问题,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由于上述征管不利,最终影响税源,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二、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户。(3)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十率)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分类管理搞好了,其他三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了。

第二,完善税收征管的考核。分类管理实行后,其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还要通过考核才能证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奖惩分明是推动分类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动力。因此,各单位应根据《税收征收分类管理办法》和《税收征收分类管理质量考核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即建立监督和考核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考核办法、制度、施及量化标准,保证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征管质量和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8篇

一、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监督不到位。取消税务专管员后,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的理解为取消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二是注重了集中征收,优化服务,片面强调以查代管,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三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各自为政,多头指挥,不通信息,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第二,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第三,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各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而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同样存在监控不力,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费不缴不行,而税款可缓,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难的问题,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由于上述征管不利,最终影响税源,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二、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户。(3)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十率)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分类管理搞好了,其他三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了。

第二,完善税收征管的考核。分类管理实行后,其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还要通过考核才能证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奖惩分明是推动分类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动力。因此,各单位应根据《税收征收分类管理办法》和《税收征收分类管理质量考核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即建立监督和考核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考核办法、制度、施及量化标准,保证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征管质量和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9篇

一、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监督不到位。取消税务专管员后,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的理解为取消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二是注重了集中征收,优化服务,片面强调以查代管,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三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各自为政,多头指挥,不通信息,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第二,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第三,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各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而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同样存在监控不力,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费不缴不行,而税款可缓,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难的问题,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由于上述征管不利,最终影响税源,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二、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

第一,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纳税人的经济类型、经营方式、组织方式日趋复杂,能否有效地对纳税户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控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只有打牢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分类管理就是针对纳税人方方面面的复杂性和纳税申报方式多样化的实际设立的一种能使税收征管建立在及时掌握纳税人经营情况、经营方式、核算方式和税源变化基础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由于分类管理是从管好源头开始,所以应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包括将所有纳税户纳入税务登记的范围内,对纳税户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存表等相关资料进行案头审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日常检查和税源调查工作,切实掌握纳税户的税务登记增减变化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减免缓退情况、违章处罚等全部纳税事宜的全过程,并能通过管理及时而准确地收集整理、传递各种涉税信息、资料,建立健全纳税户档案,真正做到底数清,税源明,所以应该把抓好分类管理的落实作为加强征管的突破口。落实分类管理应做到:(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广大税务干部要把推行分类管理看作是加强征管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收的保证。要正确认识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其内容。(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分类管理,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把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户。(3)把分类管理、征管质量(十率)考核,征管软件的运用、征管档案的管理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分类管理中包含了后三项工作的大部分,分类管理搞好了,其他三项基本就能水到渠成了。

第二,完善税收征管的考核。分类管理实行后,其征管质量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还要通过考核才能证明。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奖惩分明是推动分类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动力。因此,各单位应根据《税收征收分类管理办法》和《税收征收分类管理质量考核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

制,即建立监督和考核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考核办法、制度、施及量化标准,保证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征管质量和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档案分类管理范文第10篇

第二次全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真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当前我国“以药养医”不良体制下推动药品流通领域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虽有无奈,却不乏明智。这是基于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利高度负责而做出的理性的人文选择。然而,如何让药品分类管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制度走得更远,人民获得更多实惠?我想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

一、更新用药观念是基础

目前,大部分人民群众分不清“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概念与区别,更不识OTC三字为何物;对药品分类管理可能带来的好处“从未想过”,对OTC与Rx,对于分类管理没有什么感想。可见,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到底有怎样的群众基础?

因此,我们当下最该做的是进一步加大药品分类管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信息简报、政府及食品药监政务网站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凭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处方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老百姓知道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的严重危害,自觉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认识,自觉自愿地在用药安全和购药方便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支持药品分类管理,主动凭处方购买和使用处方药,逐渐更新用药观念。

二、强化流通监管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对零售药店的日常监管工作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零售药店驻店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配备情况和在岗情况;药品零售企业店内专有标识的规范情况;检查用药咨询、指导情况和处方审核签字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的药品,要通过核对药店处方进货量、处方量与库存量,检查零售药店是否执行凭处方销售的规定;检查零售药店是否违规销售已明确不得经营的药品。

其次,要加大对零售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的检查力度。各地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批评教育或警示警告,必要时给予行政处罚,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另外,要加强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建设。将药品分类管理与零售药店的诚信建设密切结合,把零售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情况纳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

三、加快OTC遴选是条件

加强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无疑是药品零售企业的“阵痛”。在“以药养医”不良机制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如何让药品零售企业既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又能在疲软的药品零售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争得生存可能?国家最可做的就是加快非处方药的遴选工作。足够品种的OTC至少有两种利好:一是专门的OTC药店或药房成为可能,它将更具有资金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利于进驻广大农村市场,能较好地达到方便群众购药的基本目的;二是制药企业可以避开医院终端销售的独木桥,企业将在药品质量上下工夫,尽可能让自己的品种进入OTC行列,减少药品销售时在广告投放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扩大企业的销售领域。目前,我国已有非处方药4488种,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要,这对制药企业、零售药店、老百姓来说都是很好的消息。

四、加快推进农村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

农村是监管的末端,政策往往均有鞭长莫及之嫌,农民是弱势群体,更需要政策的眷顾和关怀。要充分认识没有农村的药品分类管理,就不能实现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目标;没有农民的合理安全用药,就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上一篇:传统古典文学范文 下一篇:创客教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