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1 10:58:55

档案安全管理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一、档案安全管理的内涵

档案安全管理是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范。包括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及规范保障、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档案馆建设、档案抢救与保护、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档案合理开放利用控制等档案安全的各个环节。基础设施是硬件,制度规范是软件。档案安全管理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不损毁,不丢失;二是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不失密,不泄密;三是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并尽量延长档案实体和信息的保存时限,这一层面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到现有档案的安全,也涉及到今后档案征集、保管、利用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更具全局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

二、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现状

1.思想上的弱视。一些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档案安全保密意识淡薄,认为只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管理档案,就能杜绝档案信息泄密,放松了对安全隐患的警惕。

2.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泄密隐患很多: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二是对引进的档案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需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三是网络管理滞后,保密技术防范设施落后。

3.法律法规滞后。我国关于档案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档案保密工作欠缺法律规定,计算机的管理规定落后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三、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加强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对全体档案工作者进行信息安全素质教育。无论是新入的人员或是已经从业多年的老档案管理者都应根据掌握的档案管理知识的不同进行相关培训。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岗位、职责和承担的任务不相同,进行培训时应当对档案工作者区别对待,从培训的时间、内容、考核等多方面体现出培训差异。档案工作者在掌握了信息安全技术后,应当明确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合理地使用信息安全技术,提高信息档案管理质量。

2.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安全规章制度。各级档案部门要根据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特点,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对档案借阅、保密、查询、登记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补充和完善;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利用、保护、保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档案调归卷制度,规范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借阅登记和及时归卷的程序;建立档案、人员出入库登记制度等;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加强督促和检查,并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

3.利用现代化技术,做好档案原件的保护工作。档案利用工作应本着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和刻录、扫描、复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的检索速度,减少对档案原件的利用次数,最大限度的延长档案的寿命。因此,实行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保护好档案原件的有效办法,尽管数字化信息档案和纸质档案载体不同,但他们记录的信息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它能代替纸质档案提供利用而避免纸质档案反复利用被损。档案信息数字化即可以大幅度降低档案管理难度,提高档案检索的速度和效率,又有效保护了具有原始性的纸质档案。

4.正确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众所周知,档案中有部分档案为机密档案,各级档案部门应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机密文件的控密时间,降密时间和解密时间,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开放的法律法规,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科学、准确的判定档案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凡是有利于党、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档案,都应该积极、尽早和最大限度的加以开放利用;凡是不利于开放利用的档案,都要毫不犹豫的加以控制,确保档案中的国家秘密不被泄露,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一、档案安全管理概述

(一)档案安全管理的内涵

档案安全管理是指是指建立档案的有关单位或者专门的档案馆、档案室对保管的档案实体和信息内容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侵害,并使其处于安全状态的管理工作。当前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要预防传统纸质档案的损坏风险,还要预防电子档案的安全风险,同时管理方式上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基础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的安全管理不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基础重要的工作,影响着其他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关系到相关单位和主体的机密,对其发展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例如国家军事部门的档案安全管理、有关企业的技术秘密档案管理等,安全问题是最基础的也是关系到发展命脉的大事。

二、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当前档案形式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管理的多元化,档案安全管理也受到了更多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包括档案管理人员主观认识上的问题、客观方面档案管理设备设施的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使得档案在安全管理方面产生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对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一直作为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是并不受到重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认为档案管理不重视,更不用说档案的安全管理了。有些专门的档案馆在档案管理问题上会比较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上也存在着不足,缺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也缺乏应对处理能力。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档案安全管理具体工作存在着很多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有进行安全防范的问题。

(二)档案存放场所和设备设施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严重

从档案管理对象上来看主要有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在安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首先,在传统纸质档案的安全管理问题上,主要包括档案存放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场所所处地在地形地势上或高或低;档案存放场所温度湿度也有可能造成档案的损坏,尤其是温湿度变化较大的地区。档案存放场所安保措施的不健全也是档案安全管理的隐患,例如缺少防盗门窗设计、电路老化等问题。其次,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面临的潜在威胁严重,包括计算机本身的存储没有进行加密处理、缺少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的防范措施。

(三)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大多数的档案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制度中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从目前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制度规范框架化严重,缺乏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安全管理措施责任人不明确,导致工作中缺少分工,出了事没有人负责,相互推脱;二是制度中缺乏监管内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监督,工作落实中很多疏忽、错误得不到纠正。

(四)档案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体制内的人员,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中得过且过,防范意识差。档案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不足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例如定期的检查工作只进行表面检查,不细致,甚至有的根本不按照检查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导致一些档案损坏而不知。

三、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对策

对档案进行安全管理要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包括档案实体、电子档案和存档场所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

(一)强化档案安全管理的意识

档案安全管理可以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要求,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强化档案管理部门从领导到具体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将安全管理的措施贯彻落实到位。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视并向档案安全管理岗位人员进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起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岗位职责意识,严格贯彻落实有关档案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树立防范意识,建成档案安全管理的思想堡垒。

(二)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安全场所建设与硬件建设

由于当前档案既有纸质形式又有电子形式,因此在档案管理场所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首先,在地势位置上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同时还要选择温度、湿度较为适宜的地方,这样有利于保证纸质档案的安全。其次,在档案保管场所还要设立可靠的安全防盗门窗、监控,并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维护,尤其是电路检查,避免发生火灾造成档案的毁损。

(三)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化

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档案安全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的规范化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档案安全管理的贯彻落实。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档案安全管理需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规章制度,并在制度中明确岗位和职责,实施岗位责任制。

四、结语

档案资源不但能够作为历史资料起到依据性作用,同时档案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没有被重视,档案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从基础设施、设备到制度规范、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等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本文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实际上档案管理中不只安全问题,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研究,对此笔者将在今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计晓丽.基于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193.

[2]陈敏.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安全与管理,2015(24):124-125.

[3]曹伟.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对策的探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217-218.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一、在企业内部开展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的档案信息记录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不仅是企业发展历史的记忆,更是企业内部一笔隐形的宝贵财富。企业的档案信息包含了企业的核心机密,如设备、关键的技术资料等,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措施,落实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的泄露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威胁,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存。落实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就是采取有效地措施,有计划地进行档案安全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档案的水平,避免档案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二、现阶段档案信息安全隐患的表现

1.档案信息制度不健全

二十一世纪,档案的信息化发展迅速,然而档案信息化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却仍未建立起来,在某一个层面上就给了不法之徒钻空子的机会,不仅危害了档案信息安全性,也给企业、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利益损失。例如,在利用档案解决问题时候,档案管理者如果觉得档案利用者提供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就可能将此问题纳入资讯库,如果档案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档案信息管理保护意识,不对档案利用者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就有可能导致档案利用者的信息泄露,影响档案利用者基本权益。

2.档案的网络化、电子化管理

网络技术给档案信息的管理带来了一定便利,然而病毒、黑客的袭击却严重地破坏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如果不法之徒利用木马程序侵入档案管理系统,就会导致档案信息数据的破坏,信息的篡改销毁会导致档案管理的混乱,有人提出了利用光盘、硬盘等介质为载体的档案存储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木马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但是光盘、硬盘介质由于不稳定、易损坏、难保存、更新慢等特点,难以实现档案格式快速转化,进而导致档案数据丢失,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

3.档案管理威胁信息安全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还需要对互联网、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其次,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技能,不了解档案管理相关的设备和软件,不熟练操作,甚至是错误操作都会破坏档案数据,损坏档案数据进而造成档案信息安全隐患。

三、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1.树立安全档案信息管理意识

在企业内部树立全体员工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改变人们“档案信息管理”不重要的思想,只有保证企业员工具有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意识,才能确保他们时时注重档案信息的安全,也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安全。

2.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明确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保证相关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相关部门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网络入侵案件都可以通过强化企业管理来有效避免,而大多数的档案信息丢失或损坏,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计算机不当造成的。因此,企业必须强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组建专业的团队,确定团队的领导班子,完善信息安全责任体制,严厉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落实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管理

定期对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进行全面的杀毒,保证相关的保护措施有效开启,尽可能的降低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档案信息的攻击。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时,一旦涉及网页操作,一定要对计算机进行病毒的实时监控,过滤、阻止那些可能存在隐患的网页,为档案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在涉及相关软件运行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杀毒监控工作,实时监控计算机的防火墙状态,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应该对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行为作出一定的限制,如禁止管理人员随意使用U盘进行资料的拷贝,并督促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工作的备份,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三种措施以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安全可靠的档案管理技术,严格档案的管理措施来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时展,科技的进步速度也越来越快,新技术在给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便利同时也在档案信息安全的层面上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及时地采取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管理在网络大环境下的安全。企业在落实档案安全管理的时候,要不断的强化企业内部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继而培养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档案管理安全。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档案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就必须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积极应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各项挑战。反观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一些档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甚至还会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从总体来看,目前档案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因素。档案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保密意识等。二是档案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档案立卷、归档、借阅、利用等环节没有按规范严格操作。三是网络安全、自然灾害、软硬件设施安全等因素。

2预防为主,切实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

2.1提高认识,强化档案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为进一步提升档案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职业培训,逐步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在思想认识上,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明确其工作性质、地位、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防范结合”原则,将档案安全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档案安全防范工作。此外,档案权利部门还应积极开展档案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员档案安全意识,树立“档案安全无小事,档案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培养和强化全员档案安全管理责任意识。

2.2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遏制档案安全管理漏洞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逐步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其档案安全管理机制,明确档案安全管理要求与规则,将档案安全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环节当中,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档案流动、保管和利用制度,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模拟演练,以有效提升整个档案管理部门的安全应急能力。从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鉴定到销毁、保管、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严把档案案卷质量关,各项档案资料进出馆均要做好登记,以防出现丢失和损坏等情况。此外,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运用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管理,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2.3要按规定配置档案用房和档案设施,防止档案实体遭遇毁损档案馆(室)建筑为档案保护和利用服务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档案馆(室)建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档案的保护条件和库房管理措施的效果,也将影响到对外服务的开展。目前有部分高校的档案馆(室)设置在行政办公楼或图书馆的顶层,承重问题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后果严重。档案馆应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建设规范》设计建造。保障档案实体安全,要落实档案库房“八防”措施: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防盗。要按规定购置档案装具、档案保管设备和档案包装材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工作,并对馆内设备摆放,特别是电器摆放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并规范布置设备路线。要定期检查电源线路、火警自动喷淋系统、电子防盗报警系统等,防止因线路老化或短路引发火灾。需要配备专门人员对馆内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库房内档案装具要合理布局、避光通风、整齐有序,且要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以便发生突况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降低档案损失程度。

.4实施档案登记备份,保障信息数据安全档案登记备份是以强化档案行政监管为导向,着力于提升档案部门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现实的能力,通过档案登记备份,可以保障信息安全、保全档案证据、保存真实记忆。在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中,应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安全保密、有效服务等基本原则。档案登记备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减少信息丢失情况。随着档案记录电子化的出现,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但与此同时,档案信息数据安全逐渐凸显出来。此外,在档案管理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馆外档案监管体系,档案管理部门常常面临着档案收回难问题。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采用档案登记备份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深化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以有效保障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同时,档案馆还应加强馆外档案监管力度,尽可能地减少档案丢失现象。

2.5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止因为技术原因或突况造成档案损失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部门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通过各种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进行网络建设,积极提高其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减少信息安全漏洞;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还必须设立相应的信息防火墙,设置访问权限,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信息备份与恢复系统,防止黑客入侵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此外,档案馆还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保证档案信息安全,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和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首先,档案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定期查杀病毒。其次,在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要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用户口令和密码,谨防他人非法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员换岗或离职后,系统管理员必须及时更换口令与密码。第三,档案馆的计算机应做到专人专用,使用者必须维护好自己的计算机,防止出现信息丢失和损毁。未经允许,使用者不得擅自在计算机上下载软件和游戏。第四,计算机的使用要有度。使用者不得随意更改IP地址或其它系统设置参数,不浏览非法网页和点击陌生链接,同时每天还要做好数据备份。

2.6做好档案安全管理的其他预防措施做实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提高案卷质量。封存原件,大力开发电子数据,或是利用档案复制件代替原件进行利用,减少原件损害。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及时发现受损和病变档案。积极开展电子档案异质备份,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对应的管理方式。

档案是记录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强化其档案管理安全意识,做好档案管理安全工作,防止档案信息丢失或泄露。对于档案安全管理,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树立全民档案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在制度上、资金上、设备设施上予以充分保障,切实把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档案真实、完整和可用,为后续开发利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造福于当代,造福于后世。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1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完善安全法规建设。当前,我国电子档案安全法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关部门应在我国现有电子档案安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填补空白、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电子档案法规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包括:①人员安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审查制度、离岗人员用户身份撤销制度等;②系统安全运行机制:机房管理制度、定期维护和定期检测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管理日志制度等;③灾害管理机制:灾害预警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常规备份和容灾备份制度、灾害抢救制度等;④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制度、安全等级管理制度等。

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强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范,使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包括:电子档案安全存储管理规范、应用系统操作规范、服务器管理规范、技术变迁管理规范、加密储存规范、环境控制规范、用户权限设置规范等。

2 选用适宜的电子档案安全技术。电子档案安全技术的实现,应依据档案信息系统的构成、电子档案所处的安全级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得出安全需求,从而确定适宜应用的安全技术。

基于载体的安全技术。①办公自动化技术;②新材料技术;③磁带、磁盘、光盘、软盘等特殊档案载体的管理与保护技术;④防电磁辐射技术;⑤电子档案恢复与还原技术;⑥档案损坏的测试与评估技术;⑦定期检测和拷贝技术等。基于环境的安全技术。主要有:①库房建筑标准与围护结构功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②档案保管的设备、设施和有效装具;③档案库房和利用环境的监测技术;④温湿度调节与控制技术;⑤有害因素的控制和防护技术等。基于信息的安全技术。主要有:①内容的原始性技术:签署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加密技术、防写技术、信息隐藏技术、防消息泄密技术、防拷贝技术等;②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身份标识验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审计跟踪技术等;③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应急响应技术、数据备份与容灾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等;④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防水墙技术、防病毒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物理隔离技术、服务技术、网络监控技术和虚拟网技术等;⑤用户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信息完整性校验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等;⑥安全测评认证技术。

基于长期可存取的保护技术:①软件仿真技术;②过时格式数据迁移技术;③载体转换技术;④版本跟踪技术;⑤背景信息打包保存技术等。基于灾害的保护技术。主要有:①灾害的预警与防范技术;②容灾备份技术(本地容错模式和异地容灾模式);③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④灾后受损档案的抢救与数据烣复技术等。

3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前端控制:具体到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中,是指档案管理工作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和归档管理,建立起统一标准,互为保证、密切相关、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从而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保障体系。

全程管理:是指将电子档案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一个系统工程内,全程实行安全管理。

安全等级保护:是指根据电子档案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由低到高划分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等级,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它可以使电子档案安全工作更有效,资源配置更科学合理。

风险管理:是基于系统、科学、全面、动态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现预防控制为主的思想,强调遵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安全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来保护电子档案,使电子档案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4 构建电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是指从电子档案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电子档案实体及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御,确保电子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电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包括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法规标准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业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1.个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

在现实工作中,掌握和接触个人信息的机构、部门,有关个人信息管理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不严格履行对个人信息档案管理的职责与义务。尤其是档案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在个人信息档案的收集、审核、鉴定、使用、归档等方面不规范,致使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导致非法滥用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2.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淡薄

一是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的基本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个人信息不受侵犯或对个人信息档案安全保护等不够重视。如随意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透露给他人。二是一些掌握个人信息的部门档案安全保护意识淡薄,个别工作人员将个人信息档案随意乱放,不重视维护个人信息档案主体人的权益,无意间造成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三是一些工作人员违反职业道德,不履行保密义务,将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出售或泄露给他人以谋取非法利益。四是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大量的个人电子信息可以通过在线储存、备份、传输,这就使个人电子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个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的途径

1.加快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进程

国家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依法管理并保护个人信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公民个人信息档案安全保护做了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但是,仅有刑法的威慑力还不够,与之相关的民事责任、行政职责还须及时跟进和完善。当前,多数情况还是行为人侵犯了公民个人的民事权利,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导致犯罪的还是少数。鉴于当前法律救济的规定还不完善,实践中普遍存在取证难、索赔难等困难,加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营者主体日益多元化,侵权人无视被侵权人的民事权利也愈演愈烈。因此,建议借助修改《档案法》和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的有利时机,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管理、交流、使用等行为,为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依据。

2.规范个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

个人信息档案作为一种特殊档案,对其规范管理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首要任务是确立个人信息档案安全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使所有的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保存的个人信息得到法律保护,进而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个人信息档案安全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各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个人信息档案的管理。个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规范和约束个人信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

3.提高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一是广泛宣传,增强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权意识。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知识与有关法规,让每个公民充分认识到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学会妥善管理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断提高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权意识,一旦发生非法滥用个人信息等情况,懂得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防范个人信息滥用等事件的发生。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单位的个人信息管理部门,要组织上岗人员进行个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经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三是构建高效、保密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无论是掌握和接触个人信息的机构、组织,还是保存有大量个人信息的单位,都应从人员、设备、制度等方面构建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体系,全程监控个人信息采集、管理、交流、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问题,确保个人信息在各个环节的安全。在现实中,个人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个人隐私、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建立和完善个人信息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议尽快出台《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使我们不再担心个人信息被肆意泄露或滥用。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7篇

建立健全档案调归卷制度,规范档案利用人员在借阅、查看过程中的手续处理,确保档案借阅前后安全无损坏。对于档案室的管理,从业人员要有计划性,每月每年都要有清点计划,了解和掌握所管理的档案完整安全,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为了提升档案资料实体的安全,档案管理机构要定期抽检一定比例的档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万无一失。对于新的实体档案在保存前要做好消毒除尘工作,对于老化的档案资料要及时保养,抢救,采取或者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于级别较高的档案可以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二、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

档案的类型越来越多,纸质化的、电子化的、数字化的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档案管理的中的使用,这一定程度上给档案资料的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新形势下,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应该依据我国的《档案法》,划分档案的秘密级别,实施档案保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对于档案,还要做好价值的评估和鉴定,科学、准确的区分、判定档案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档案从业人员还要有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档案的查阅和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审批手续和相关制度。在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中,较高的档案要汇编的话,应当经原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汇编入册。档案管理结构和从业人员,还要学习计算机技术,树立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规避计算机病毒、黑客等袭击,严禁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上互联网。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依据分区域、按等级、多层次的防护思想进行了安全规划、安全评估、安全加固与安全维护,并且对过去已有的安全技术实施进行改进与增强。建立操作权限管理制度,明确权限和操作范围;建立操作人员密码管理制度,定期修改管理密码;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定期进行病毒检查等。

三、档案的库房安全管理

档案资料越积越多,需要存放的档案室或者库房需要的面积也会越来越大,安全系数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人员配置要求也要越来越齐备。对于档案室的大小来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符合本单位本企业的档案管理需求,对于新建的档案库房应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对于原有的档案库房需要升级,提升安全系数,改善环境,确保档案的安全。对于档案库房来说,要防火、防潮湿、防震、防光等,在库房建筑的材料上要选择那些防火性强,防潮湿能力好的素材,并且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库房门窗还要防光,库房内的报警系统和灭火防水设备要一应俱全,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新,防止过期或者损坏。确保库区内消防通道畅通,应急照明完好、疏散标志清晰。档案库房排除闲杂物品的存放,特别是易燃易爆的化学染料。库房的安全还包括防盗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有一定的监控设备,监控录像要有一定的自动保存期限,并且最好做到高清摄像。库房的安全还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温度应控制在14-24℃(±2℃),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5%)。库房还要配备驱赶老鼠、虫子、霉变的药品,杜绝相关灾害的发生。档案室应建立特藏室或专柜,对馆藏重要、珍贵档案采取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重要、珍贵档案的绝对安全。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一 、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不同于一般信息,它记录着党和国家事务活动的历史过程。档案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国家机密,关系国家安全,包含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利用限制性。这些信息被非法利用,将威胁到国家安全,损害公众的利益,危及社会稳定。档案信息特有的原始性和凭证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也决定了对其在数字环境中存储传输的可靠性要求高于其他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如何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档案信息安全性的范围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包括三大范围机密性:使非合法授权者不得使用真实性:可确定档案来源的合法性完整性:确保档案没有被有意或无意地篡改。

根据所归纳的安全性的范围,所有这些有关通信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需求可以进一步地被归纳为:保密性需求;真实性需求;完整性需求。为了满足这三个安全需求,需要为电子档案的管理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系统。

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过程完全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进行文件数据的自由归档和档案资源的共享,实现电子档案的信息公开,就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然而,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极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档案泄密、信息被窃、被改写或被删除等严重后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公开推广。因此,在电子档案安全系统中,应该准备好预防方案和紧急应对的方式,以确保档案信息公开的安全性。

目前,互联网存在许多安全威胁,电子档案极易受到诸如非法篡改、删除等危险,电子档案的安全存储和备份非常重要。因此,要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增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意识。

长久以来,部分单位和个人只注重企产品业务管理工作,而忽视了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计划还是工作总结中,都甚少提及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久而久之,以至于很多企事业资料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对企事业的相关电子档案的查找与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增强电子档案的安全意识实为企事业的当务之急。

四、建立必要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企事业电子档案安全意识薄弱,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档案的接收、分类、签订、销毁等制度,把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到日程工作安排里去,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五、要定期的进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检查。

针对某些有可能给档案带来侵害的隐患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危害消灭在萌芽伊始。

六、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

因为对企事业而言,某些电子档案的价值非常高,这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如果这时候工作人员管理松懈,大意麻痹,则有可能造成档案失窃等损失,因此,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七、完善好相应的防盗设施。

对企事业而言,电子档案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防盗是做好电子档案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决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必要的时候企事业也要多投入一点的物力财力,尽可能的将档案库房的防护措施做到最好,起到足够的防御作用。

八、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对于已经发生的电子档案安全事故,应该及时查找原因,明确事故责任,给予有关责任人员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目前,很多企事业往往是仅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就算了,一些较为严重的事故也作如此的处理,这样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没有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达不到预防事故再发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一些企事业的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意识淡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电子档案在保管、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严重危及电子档案的安全。因此,企事业全体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理念,加大对电子档案工作投入的力度,建立综合性的安全事故预防体系,积极参加安全知识技术培训,把电子档案安全融入到所有活动领域并占据主导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电子档案保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智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适用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等的人事管理,档案管理,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大工具。智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内容涵盖人事档案录入、查询、统计、报表、导出EXECL、打印输出等,全面支持图片扫描管理模式,操作简便、功能卓越,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

结语

总之,电子档案是企事业的宝贵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对企事业而言,电子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或遗失,将会对企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事业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是每个企事业日常业务的重中之重。在此之前,广大电子档案工作者也曾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春森.系统设计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何海燕,张晓d.危机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翁诗环,龚建平.公共事件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求索,2007.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性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在迎来档案事业大发展的同时,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有效解决信息化档案安全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安全体系,让档案管理安全性得到提升,是每一名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不断完善。随着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档案的需求利用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已通过建立档案信息化网络,优化了档案资料的管理及查询,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对档案信息的检索查找,较好的实现[1]了档案资源共享利用。2.档案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当前,我国档案数据管理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标准操作流程,为档案管理自动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档案数据管理的前期工作更加顺畅,尤其是我国自行开发的一系列计算机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深加工,从而确保档案利用的各种需要,升华了档案的潜在作用,确保了调档迅速准确,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3.档案管理的内容不断拓展。受经济条件和社会认知的局限,我国档案管理曾一度长期处于与社会隔离、相对封闭的状态。公众对档案管理的普遍理解是用于党政机关单位和编史修志方面的公务需求。而如今档案利用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不仅在文书和财务管理方面占主导作用,在经济贸易、知识产权、房地产等领域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所占比例也正在逐步升高。

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系统不安全因素。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办公自动化已成为日常办公的主要方式,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让档案管理系统极易发生病毒感染,管理系统一旦遭受恶意攻击和入侵,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此外,电子档案在保管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包括载体寿命、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生存周期[2]和载体所载档案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一致性,计算机硬件一旦因操作不当,造成死机或系统瘫痪,就会造成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缺失。2.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能利用《档案法》和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安全性维护。这就为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带来极大的潜在隐患。3.档案管理工作者安全意识有待加强。传统的档案管理者一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对电子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信息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很好的应对网络风险;其次在专业技能上,体现出水平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信息技术能力缺乏,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业务能力上不去;最后是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档案工作人员的晋升考核中,关于信息安全技能的考核不足,缺少激励性的机制,无法较好的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应对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1.保障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重视软硬件设备的安全维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电脑软硬件设备的维护,积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畅通和正常运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给档案管理人员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高低直接影响了档案安全,要让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保驾护航。2.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档案法》《保密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同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健全的档案信息安全法规,确保档案管理在运行过程安全可靠,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强化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而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理可循,让档案工作者不违规、不越轨。3.处理好档案管理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不同标准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应优先采用使用范围较广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二是要处理好相关领域标准间的关系。档案与图书、文物、遗产等领域在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交叉和相似之处,要做到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三是要处理好标准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可以以标准管理为主,以制度管理为辅,配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来保障标准执行中的不足。4.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一是要加强档案管理者对工作的责任感和敏锐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各项功能,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对工作负责,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在提高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改革服务理念方面狠下功夫;二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档案管理对业务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根据自身的不足积极参加培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及时调整知识结构,才能在档案事业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李君凤,刘浩岩.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2(9):40-41.

[2]王朝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J].西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2):30-31.

档案安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安全;电子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208-01

档案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工作的可靠依据,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信用的工具,是维护团体和个人权益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根基。档案的安全有效管理工作是充分发挥档案重要作用的关键。只有完整、真实、准确的收集有价值的档案,规范、合理的保管和保存原始档案,科学的分类并做好登记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利用档案的价值。

1.实体档案

1.1 实体档案的特点

实体档案专业性强。实体档案记录着具有不同专业性质的内容,要保证实体档案完整,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科学管理档案;实体档案具有成套性。实体档案涵盖了记录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不仅仅是某段文字记录、某张照片、某段音像资料,必须按照档案工作程序成套管理、成套利用;实体档案形式多样,有文字档案(纸质、简帛、简牍、石刻、甲骨、陶文等)、照片档案、胶片式档案、标本实物等等,这是实体档案最显著特点。

1.2 实体档案的安全管理

1.2.1 档案室管理

根据档案的性质,合理采取流水排架、分类排架或综合排架,对档案进行存放。档案馆(室)除了最基本的“八防”措施:防盗、防火、防水、防虫、防潮、防霉、防光、防尘,还要根据材质不同,有针对性的分类进行温度、湿度的监控,减少环境因素对档案的侵蚀。定期对库房进行全面检查,对老化、破损、褪色、霉变等受损档案载体,必须采取抢救措施,使用安全、科学的档案保护技术进行修复和复制。档案工作人员须对珍贵、重要的档案应进行复制,并用复制件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1.2.2 档案借阅制度

档案存在的实际意义在于它的利用。在做好全面、系统、安全的保存档案资料的前提下,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参考工具,积极为档案的查阅提供便利,及时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建立健全档案调归卷制度,规范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借阅登记、利用效果登记和及时归卷的程序;档案一般只限于档案阅览室内使用,确需借出者,应严格履行借阅手续,并自觉遵守借阅时间,按期归还。完善档案、人员出入库登记制度,定期清点核对,做到出入库登记与档案实体相符,确保档案去留有迹可循。

1.2.3 档案安全管理

维护真实、完整是档案安全管理的前提,要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齐全,不致残缺短少;从质量上要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确保档案内容来源合法,不能人为割裂分散或零乱堆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细致,维护好档案的完整。维护安全不仅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还要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档案机密不被盗窃。档案管理人员不只是对档案进行收集、登记的简单工作,要掌握大量的档案保存、修复知识,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档案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2.电子档案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档案的以电子文件形式归档、保存、管理、应用正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电子档案的特点

第一,操作方便。在形成档案之前的电子文件,其增、删、改等都很方便,而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保证了档案页面的整洁。与文件处理系统结合可使档案目录信息自动生成,极大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电子档案具有高度的标准性,使之对电子档案的检索更加简单、方便。其次,传递快捷、实现资源共享。电子档案由于其处理环境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因此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以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电子档案这种不受存储载体限制的特点,使利用者产生一种共享的感觉,从而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第三,存储空间小。电子档案占据的极少量空间,如果不移动存储载体,只处理信息,那么电子档案几乎无重量和体积可言。第四,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多媒体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电子档案的形态也随之多样化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都可以单独或相互搭配成电子档案的内容,使电子档案更加全面、形象、生动。而且,电子档案复制时不容易丢失信息。纸质文件复制或缩微品拷贝经常会出现清晰度下降、畸变、信息丢失等问题,而电子档案的复制,由于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几乎不存在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做到复制后得到的电子档案与原来的电子档案无任何区别。

2.2 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极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档案泄密、信息被窃、被改写或被删除等严重后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公开推广。因此,在电子档案安全系统中,应该准备好预防方案和紧急应对的方式,以确保档案信息公开的安全性。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同实体档案一样,其关键首先在于人员的管理。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思想觉悟,加强其对档案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在档案信息公开前,必须防范任何可能蓄意或者非蓄意的人为疏失。有人员变动时,必须使其在有效的管控范围,避免档案信息意外流出。对于利用档案信息者,先要确认其身份,并确定其已获得一定范围电子档案的使用权,在工作人员的管控下进行电子档案的浏览、使用和复制。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唯一性和公信力,电子档案的内容必须预先进行加密处理。配合完善的存取控制下,避免在电子档案的借阅和利用过程中造成档案信息丢失。信息设备安全亦是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基本要件,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必须存放在加密管理的机房内,只允许指定负责人员进入。

3 结论

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和管理方法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电子档案只是在档案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的形势,也存在着它的有限性和安全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值得档案管理人员时刻思考的问题。档案工作者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历史重任,应始终把保障档案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提升档案安全保障的能力,及时采取更加有效的安防措施,切实保障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碧英.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管理与财富,2008(9).

[2] 冯万恒.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上的差异[J].兰台世界,2005(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出口贸易经济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德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