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测试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8 04:41:47

英语测试论文

英语测试论文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 理论基础 组织形式 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经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在部分重点院校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把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1]。2005年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也指出:“将积极开发计算机化口语考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2]”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及方法,对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

根据李晓菊的划分,语言测试经历了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测试体系[3]。科学前语言测试体系把语言看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规则,苛求语言形式的准确,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法规则、阅读原著和双语互译,因此,科学前的语言测试不包含口试。结构主义测试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该体系强调测试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重视口头语言的句型结构,主张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了提高评分的信度,结构主义测试体系提倡客观题。交际语言测试体系以交际语言能力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要学习交际能力。

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口试体系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例如,从测试的目的和内容来看,交际口试的面要比结构主义覆盖广。从考试的题型和交际模式来看,交际口试更能体现交际的真实性和交互性。从评分方法来看,交际口试更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和交际能力。但从实施的角度来看,交际口试的命题和评分要求高、难度大,而结构主义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命题容易,评分信度相对较高,对考官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实践中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二、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组织形式

从测试的组织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型口试、半直接型口试和间接型口试[4]。直接型口试就是通过让学生开口说话对其口语能力作出评估,考官当场评定考生的成绩。直接型口试有面试、会话、讨论等多种形式,其中面试用得最多。半直接口试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前把事先准备好的试题进行录音,测试时考生根据录音要求进行口语活动,如朗读、独白、对话或讨论,考官不当场评分,而是待考试全部结束后根据考生的录音评定成绩,如磁带录音口试和计算机辅助口试。间接型测试是通过笔试的方法来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如通过辨音、完成对话等来检查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通过笔试的方法无法真正地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而半直接型口试的实施难度又比较大,因此,直接型口试成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最常见的方法。

三、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相关研究

1.测试形式

在实施不同形式的口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三种考试各有利弊。邹申认为,面试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内涵上也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具有比较高的表面效度,但其评分过程却存在缺陷[5]。熊敦礼等对大规模的录音口试进行研究后认为,录音口试的优势是节省人力、物力,考生的口语水平不受考官的语言水平和情绪的影响,而且相同的考题可使测试信度得到保证,不足之处在于语音资料的不足和录音磁带的不清晰可能引起评分的困难[6]。金燕、郭杰克通过面试和录音口试的对比,认为录音口试较面试更为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采集到更多的语言样本,但缺乏真实口语交际中的交互性[7]。邱东林等通过三次大规模的口语机考实验后认为,计算机口试的优势首先是省时省力和简便;其次是客观公正和考试的各种数据、资料、考题易于保管。不足之处是设备跟不上、效度不高和形式受局限[8]。蔡基刚在分析计算机口试的信度、效度及可操作性后指出,计算机口试的特点是:有利于开展大规模考试;题量和考试时间有所减少;组织实施效率高;评分人员队伍可大可小;考试成本明显降低[9]。

与此同时,人们还对非面试型口试与面试型口试的可替代性进行了研究。金燕、郭杰克通过录音口试与面试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0[10]。蔡基刚通过计算机口试和面试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085[11]。这说明半直接型口试可以替代直接型口试。韩宝成认为,考生的测试行为不仅受其语言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测试方法的影响,因此,学生能否接受不同形式的口试也是可替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2]。高丙梁通过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发现尽管语言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不同测试形式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适应程度,但大多数学生认同计算机口试[13]。

2.测试任务

测试任务的选择是决定测试信度和效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丙梁通过对我国12种外语期刊的检索分析,归纳了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任务(见表1)[14]。吕长等对不同任务之间的效度进行了研究[15]。该研究把测试任务分为A、B、C三类。A类任务包括短文朗读、看图说话,B类任务包括基于短片的任务(如配音、观点陈述等)、即席讲话(给定题目),C类任务包括对话、小组讨论等。A类任务主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B类任务重点测试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C类任务测试学生根据根据对方的讲话内容和情景恰当作出反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A、B、C三类任务之间呈高度相关,反映的大致是同一能力,故其之间可以相互代替。

3.评分方法

如前所述,直接型口试是当场评定学习的成绩,半直接型口试采用考评分离的方式,即在考试结束后根据录音评分。评分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把口语分解成若干要素,如语法、内容、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准确度、词汇等,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要素分别评分,各要素得分总和即为总分。综合法是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凭总体印象给考生打分。分析法的优点是信度较高,综合法的优点是效度较高。为了提高评分的信度和效度,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性的综合评分。实践证明这种评分方法科学、客观,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6]。在分析现有评分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张文中、郭晶晶和易千红、曾路建议在口语测试中引入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模糊子集的方式进行评分,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评分提供了新思路[17][18]。

4.信度和效度

信度与效度是语言测试中两个互补的因素。信度说明考试结果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度反映语言行为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邹申对直接口试和间接口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认为直接口试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而在内容效度上两者似乎都存在一些问题[19]。金燕、郭杰克对大学英语口试和录音口试进行了对比测试,两者在评分信度和内容效度等方面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20]。蔡基刚进行的面试和计算机口试对比测试发现,计算机口试无论在效度和信度方面都将超过目前四、六级面试型口试,在考试成本上也有较大的降低[21]。这些研究表明,口语测试形式的发展是在不摒弃信度的前提下寻求效度的不断提高。

5.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是反映语言测试社会效果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22]。根据高丙梁的总结分析,测试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反映在对教学的指导上,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重视文化的导入,重视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在加强口语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放松语言基础学习;口语测试和口语教学要相互联系,保证测试对教学产生有益的作用。第二个反拨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上,例如,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第三个反拨作用体现在对教学管理层和教师教学理念上,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功开展,不仅触动了学校管理层,而且使许多英语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性[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发展趋势

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形式和相关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英语口语测试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口语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口语测试从过去重视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转向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第二,口语测试形式更加丰富,从过去单一的面试发展到面试、录音口试和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第三,测试任务的选择更加灵活宽泛,从过去的朗读、复述、看图说话发展到今天的交谈、讨论和辩论。第四,大规模口语测试受到重视,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积极参与大规模口语测试研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的研究。随着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Z].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5,(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19]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J].外语界,2001,(3):74-78.

[6]熊敦礼等.大学英语大规模录音口语测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283-287.

[7][10][20]金艳,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2,(5):72-79.

[8]邱东林等.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J].外语界,2005,(4):76-79.

[9][11][21]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语界,2005,(4):66-75.

[12]韩宝成.Lyle 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55-60.

[13]高丙梁.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4):73-76.

[13][23]高丙梁.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热点评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92-96.

[15]吕长等.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6,(3):72-80.

[16]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J].外语界,1999,(3):48-56.

[17]张文忠,郭晶晶.模糊评分:外语口语测试评分新思路[J].现代外语,2002,(1):99-103.

[18]易千红,曾路.口语测试评分模板的设置与应用[J].现代外语,2004,(1):77-82.

[22]Bachman,L.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基金项目:该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8272)。

英语测试论文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试题设计 基本原则

一、引言

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也是如此。大学英语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通过对考生英语语言运用的抽样,对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下面谈谈大学英语四级测试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基本原则

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一个大规模的考试项目,从开发到成熟,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考后阶段。设计阶段包括制定考试内容范围,公布考试大纲,规定考试内容和试卷构成,以及试卷形式和确定计分体制。下面主要论述英语语言测试设计的基本原则。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目的

大学英语四级测试设计的目的是测量考生的英语能力。这是英语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涉及一项英语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也是使分数具有可解释性的根本依据。例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是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而设计测试题的。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题型和内容规范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的题型有作文(15分)、快速阅读理解(10分)、听力(35分)、仔细阅读理解(25分)、综合题型(15分)5个部分。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规范分别是:(1)作文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实用化,应用文、记叙描写文、图标作文、申请书、道歉信、邀请函、工作申请、邀请函、演讲稿都有可能成为四级写作的题目要求。(2)快速阅读理解测试的重点是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篇章主题和特定信息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15分内读完大约1200个英语词的阅读材料,然后完成10个题目。(3)听力由短对话、长对话、短文和复合式听写构成。(4)仔细阅读理解加大了对考生阅读深度和阅读速度的考查,而且题型多样化,有四种题型:判断正误、补充句子、选词填空和四项选一项的选择题。(5)综合题型灵活,分别为完形填空或短文改错(10分),汉译英或简短回答问题(5分)。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可靠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衡量研究食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效度指的是研究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者要研究的东西。在如大学英语四级这样大规模的考试中,为了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对考试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根据评分是否受阅卷员的主观判断的影响,测试题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常见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完形填空等。因为客观试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或有限的,所以常用机器阅卷。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65%的考试题是用机器阅卷的。其命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命题难度大、周期长。要建立专门的命题队伍;命题员都要经过严格培训。大学英语考试的主观题占35%,目前有作文、听写和翻译或者简答题,答案是开放性的。主观题的阅卷需要采用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阅卷员培训、阅卷过程监控等,目的是保证阅卷本人和阅卷员之间评分的一致性。为了使不同考次的分数具有可比性,每次考试之后在成绩之前,还要经过漫长的数据处理过程,包括数据录入、加权处理、等值处理、分数的正态化处理等。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来说,还有一项必须做的工作,这就是效度研究。效度是一个实证问题,它不是靠测试项目的设计者的言论而获得,而必须靠实验来验证。效度要通过外部的、独立的标准进行评价,例如把学生成绩与教师的评价进行比较,把四级考试与某一项公认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做出相关分析,通过长期观察考生语言能力的变化来推断考试的效度,等等。

3.命题与审题

命题是保证四级考试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四级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考生通过一定的英语语言活动来表现其英语语言能力,以此作为对英语语言能力评价的依据。命题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不但应熟悉四级考试的内容规范,而且应掌握必要的命题技巧。因此,四级试题不但要要求明确,而且要有高的信度和效度。

审题是命题以后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比较好的办法是请非命题人员从考生的角度先做一遍,并回答每一套题考的究竟是什么,再与命题人员当初的设计意图比较、与考试内容规范比较。这样一来,必能发现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提高四级考试的效度。

4.预测与分析

四级试题命题结束以后,必须经过预测,才能知道题目的质量。对于某道试题考什么、难易程度如何要进行预测。预测必须保证三点,即采样要有代表性、保密性,样本要有一定的量。预测以后要对题目进行项目分析。经典的项目分析主要是求题目的难易度和区分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整卷的平均难易度和试卷的内部相关系数。经典算法的题目难易度依赖于考生水平。也就是说,对一批考生来说很难的题目,对另一批考生来说可能很容易。想要排除考生因素的影响必须遵循试题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试题响应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概率论。该理论认为,考生答题是一种概率现象:考生能力越强,答对某题的概率越接近1;能力越低,答对某题的概率越接近0。这可以用试题特性曲线(ICC)来表现。

三、结语

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设计的目的、题型、内容规范、信度和效度、命题和审题和预测与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大学英语四考测试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供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和迎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参考。

参考文献:

英语测试论文篇3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质量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英语教育。但是,英语教育的结果却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更是不容乐观,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外语水平等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英语教师以知识为本,特别注重讲解传授,还属于封闭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许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考试仍然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因此,大多数教师受“为应试而教”的影响,教学上重笔头,轻听说。把英语仅当作知识来传授,只重分数,忽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缺乏口语练习的机会。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状况,就要改革当前的英语考试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通过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说有赖于听读,听说有助于读写,写又可以巩固听说和读。此外,教科书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而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结合实际运用语言,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便把书中的词语、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的语言技能才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运用自己有限的语言去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才能通过听读来吸取信息,敢于开谈,传递信息,并通过听说来加速阅读,推动书面表达,交流信息。所以,无论从语言的发展、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还是从用语言交际所采取的形式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都显得特别重要。

二、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英语口语测试是整个英语教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测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确的导向。二是,教学理论、教学改革影响测试理论与手段的更新,而测试手段和测试形式的变化与改革必将导致教学理论与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英语口语测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应试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交际语言,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中学英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与评价的改革。如何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语测试命题与评价,使测试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三、初中英语口语测试题型以及形式

1.口试测试的题型

口语测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口语测试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

从简写本英文小说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中选取适当的段落,供考生朗读,但不能选用课文。考生在面对教师朗读之前,有几分钟时间研究一下朗读材料。想要设计合适的朗读测试,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想现实生活的实际环境,要求考生按这种环境朗读。

(2)对话

①口试教师就考生所朗读的短文内容提出3—5个问题。

②教师提出3—5个问题与考生进行语言交流。内容可涉及考生的个人信息及其它熟

悉的话题。可以先提出yes/no问句、反意疑问句,再接着提特殊疑问句。此外,为保持灵活性,最有效的办法是针对范围广泛的主题准备一系列问题。

(3)角色扮演

考生通过抽签方式得到一张卡片,卡片上描述某一特定的情景,可由两个考生或考生与主考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可先准备一至两分钟。

这种测试方法改变了“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创设多种情景让考生提问或做出反应,考查其能否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开始并维持对话或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操作中要注意考生的匹配,如水平差异过大,能力强的一方就可能控制交际的主动权,而能力弱的一方容易产生胆怯、自卑的心理,造成交际失败。

(4)图片描述

这是口语测试较为普通的一种方法,既要求考生对图画、地图或示意图进行描述、叙述,也包括对图中内容进行讨论。

①给考生一图片系列,允许其准备几分钟,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要求。命题人应仔细选择测试用的图画,要能控制所需要的基本词汇及句子结构。

②另一种用图片进行测试的方法是:考生和口语教师面前摆有5幅图画,每幅图画只有一个方面与另外4幅有所不同。首先给学生一张带有一个字母(a,b,c,d或e)的卡片,教师不能看见该字母,要求考生描述与字母相对应的图画,然后,教师根据描述内容找出那幅图画。教师要根据考生描述的正确与流利程度、描述所花的时间长短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最后核对卡片。

(5)话题谈论

教师提供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就这个话题展开陈述或表达观点和意见,谈一至两分钟。考生有一分钟的时间做准备,也可做笔记。此项测试考查的不是知识,而是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命题人选择的话题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及知识水平,并且尽量与上一部分测试内容相关。

(6)小组讨论或辩论

由考生自由组合成3人小组,就熟悉的话题或所读的故事进行讨论或辩论。这种形式考查学生能否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辩论,并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考生之间必须有积极的交流,不是一人说一段,另一人再说一大段。

设计口语测试时,不必所有形式都采用,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两至三种。

2.口语测试的形式

(1)直接型口试

直接型口试以口语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为蓝本,通过考生的口头表达来考查其口语能力,具有较高的卷面效度。但是,直接型口试的评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考试过程很难统一标准,信度不高且耗时费力。常见的直接型口试形式有:①由考官面试考生,每次只测试一名考生。②根据考生的语言水平和性格差异,把考生配对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再让他们对话、扮演角色或讨论某一个话题。

(2)半直接型口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必然是今后语言测试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计算机辅助口试中,可控制的变量相对增加,考试的信度也可以得到保证。但计算机辅助口试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口试的整个过程都被刻录在光盘上,这种口试必须在语言实验室进行,对录音设备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推广。

为了体现口语测试公平、公正,测试中考官应有笔试记录,对考生的测试内容也应有录音记录或光盘刻录。学校和教师对各年级口语测试应有专门的档案收藏。

四、初中英语口语测试应试策略

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其中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语速、语感、理解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不断积累和储备,应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听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听说训练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试的成败。因此,平常的口语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强化语音语调,加大朗读训练

语音语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发音是否准确、清晰,语调是否自然、流畅,学生朗读时能否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多听录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听单词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短文、对话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读短文的选读应以学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为主,要求学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内容,同时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进行准备,语音、语调只有通过朗读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体现。

2.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情景交流,增加语言输入

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一定的听说氛围,只靠闷头学习,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因此,要有意识地、积极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应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训练,平时尽量让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活动,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与同学进行交流。课外,组织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在英语氛围中,使学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娱乐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输入,正确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不是灌输,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听读接受信息,可以用朗读、背诵、复述课文内容的照本训练法;还可以运用课前三分钟的说话法;师生、同桌间的对话法、比赛法等,以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多样的形式来加强说话训练。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将教材内容激活并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真正做到“围绕教材,抛开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学,学以致用。

英语课程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口语训练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元素。英语口语考试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只有完善现行考试制度和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在中学阶段增加英语口语测试,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景和:《英语教学名家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3.《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1990

英语测试论文篇4

论文摘要:中小学英语测试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本文鉴于中小学英语测试不衔接的现象,就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英语测试的类别及与教学的发展过程和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目的在于减少中小学测试不衔接的负面作用,发挥其正面的、最佳的效应。

引言

英语测试主要用于英语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选拔人才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适用于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测试是衡量英语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对学生而言,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检测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情况,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长期以来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如何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如何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我们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呼吁教育专家和学者予以解决。

1. 国内外对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1.1英语测试基本理论、功能及对教学的影响.

1.1.1 基本理论

根据教育评价与测量学的定义,测试是由一定数量的题目所组成,用于测定被试者的心理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王景英,2000)英语语言测试就是设计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或学习的状况。它是一种教育评价方法、一种测量方法,也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外语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出现而出现的。(李筱菊,2001)语言测试在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获取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获得科学手段,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测试体系、理论、方法日臻完善——语言测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1.2 功能

选拔功能

是指利用测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例如中考、高考等。这些测试是用来衡量考生能力的测试手段,用于选拔那些可以继续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因此这样的测试发挥的是一种人才选拔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本应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对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的进步测试或诊断测试,与高考这种选拔功能的水平测试有着根本不同。"

信息反馈功能

测试的信息反馈功能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分析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了解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能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使教学有的放矢。测试的反馈功能通常是通过学期内的形成性学绩测试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能不顾教学规律过度频繁使用测试的反馈功能,把测试反馈的信息真正落实到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测试的作用。

评价功能

测试的评价功能是指通过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这种功能是根据测试的不同类型有所不同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进步测试和诊断测试是衡量学习者对某一特定课程或短期教学计划中所学内容的掌握已达到何种程度的测试。这些测试的设计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测试结果是对某一段时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中考、高考属于水平测试,它一般不考虑被试者学习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而只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它评价的是语言能力。教师设计测试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功能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

1.1.3 测试对教学的影响

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单独一个领域进行工作而不涉及其它两个领域都是不可能的。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延伸,为教师、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测试有助于教师的认识和自我提升。试卷反馈的信息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测试、评卷,教师可分析掌握学生暴露出的较普遍的错误与缺陷,以便有的放矢地弥补和解决。测试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竞争力。在测试中,学习者的独立应变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受到激发。参加测试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练习时,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压力,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型、作文或阅读的速度相对随意。但是在测试中,他们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作完一定数量的题,这对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提出了挑战。在测试中学生不能和别人讨论也不能向别人请教,必须独立思考解答试题,这对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对提高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好处。

负面影响(negative effect)

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测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信息来源,对于测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却有所保留。实际上缺乏质量的测试和现有的测试模式也难以改进教学决策。有些教师围绕高测试题将教学与测试密切挂起钩来,测试形式怎样,教学就采用怎样的形式。将英语教育完全应试化。更有甚者,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是以猜题、押题为教学目标,以解题技巧为核心教学和培训内容,完全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孙平华,2005)

2 当前有关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分析现有的测试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⑴目前英语评价还是以书面测试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是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评价不仅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通过评价应帮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要激励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千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文秋芳,1995)⑵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由于小学一二年级英语测试普遍存在“学的难,考的易”的现象,导致小学英语到四年级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以至73%的七年级新生还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蒋建华,2005)⑶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由于教师缺乏测试理论的系统知识使目前中学英语测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测试目的性不强(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比例失衡、分班测试与诊断测试流于形式、测试题型与考分解释模式化);试题设计、选用欠妥;主观/写作试题的评分标准不统一;测试策略指导不当等。(马德容,2005)⑷影响中小学测试衔接的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各阶段老师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情,班情,校情和教情。小学的老师要研究初中的教材,初中的老师要研究高中的教材,高中的老师要研究中小学整个教材,也要研究大学教材。弄清每一个阶段衔接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才能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achman,1996.)"

3.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衔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小学生在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测试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在六、七年级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与测试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难学难考:进入初中后,学生又从ABC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势必浪费时间,缺少新鲜感,而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收效不大,甚至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整体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学英语考试较小学而言更加正规标准,更加贴合教学难度,让一部分学习后进生无法适应。二是老师难教:由于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小学阶段早已出现,初一英语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广度、深度及难易度;又由于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和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中学英语教师难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结语

综合上述的观点,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后继英语的学习,还由于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必然,对学生良好学习策略、习惯的培养是外语组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所以,我们的衔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平华.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5).

[5]马德容.中学英语测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蒋建华.行动研究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4).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孔德惠.英语测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Bachman,Lyle F.and Palmer,Adrian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1]Bachman,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英语测试论文篇5

关键词: 英语高考社会化 NMET口语测试 IELTS口语测试

2013年年底,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了《2014―2016年北京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计划于2016年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其中英语学科的命题原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回归到英语学科应有的位置上,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中国作为英语教育的大国,要实现英语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实行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是必然之举。社会化考试实际上是指人类社会为考查应试者的知识功能,在短时间内,面向社会(甚至是面向国际社会)达到有效、大量地选拔、审定、鉴别、测量人才优劣目的的考试活动(史文龙,2001)。国际上成熟的社会化考试主要有SAT(学习能力测试)、GRE(研究生资格考试)、TOFEL(把英语作为外语的考试)、IELTS(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等。与这些成熟的社会化考试相比,NMET(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测试)仍处在起步的探索阶段,它们无疑为我国探索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道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NMET口语测试与IELTS口语测试有什么不同?

IELTS(雅思)是考查听、说、读、写四项英语交流能力的测试。它是为那些打算在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学习或工作的人们设置的英语语言水平考试。IELTS分为学术类和培训类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考试均由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部分组成。口语考试是雅思考试的组成部分,要求考生一般在11到14分钟之内完成。考试采用一对一的面试形式,主要考查考生日常会话、对熟悉话题作一定长度的描述,以及与考官之间的互动能力。

NMET口语考试目前由各省市自行组织,主要是为准备报考外语类院校及外语类相关专业的考生设置的一项测试。准备报考其他院校及其他专业的考生也可以参加英语口试。

认真比较这两项口语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

1.测试的理论支撑。

每一个大规模语言测试的背后,都一定有相关测试理论的支撑。IELTS是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这一测试思想的集大成者(武和平,2007),其以最新的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考试设计的基本原则,经得起比较严格的效度检验。因此,IELTS口语测试更加注重语言情景的真实性和互动性。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2002年以前,我国英语高考基本依据的是结构主义测试理论,机械地分离语言技能和划分语言知识,试题普遍缺乏语境。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考英语测试逐渐体现出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尤其是在为准备报考外语类院校及外语类相关专业的考生设置了口语测试之后。

2.测试功能与测试定位。

IELTS是为那些打算在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的国家或地区学习或工作的人设置的英语语言水平考试。其目的是对这一群体进行必要的语言水平测试,以保证他们在进入英语国家或地区后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和工作。我国教育部对高考提出“两个有利于”的要求:一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一是有利于中学教学(教育部3号文件,1993)。由此可见,高考英语测试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和反拨中学教学。

IELTS是典型的英语水平测试,目前NMET的定位模糊,其依托于特定的教学过程、教学大纲、教材而存在,既非学业考试,又非完全意义上的水平考试;既非学能考试,又不是诊断性考试,似乎与四者都“沾亲带故”(何永生,2009)。

相较于雅思考试,高考口语部分的考试至今仍未能成为高考英语测试的必需部分,依旧是作为一种对高考英语测试的补充和可供高校录取时参考的形式存在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我国高考英语口语测试不论是从测试功能上还是从测试定位上来讲,都与IELTS口语测试有较大差距。

3.测试形式与测试内容。

IELTS口语考试根据考点的情况,可能会安排在听力、阅读和写作三部分考试之前或之后,学术类和培训类的口语测试使用相同的试题。其采用一对一的面试形式,整个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官会问一些考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考生根据所给的话题卡片做一分钟的准备之后,就卡片的话题或提示做两分钟的陈述;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延续,通常与第二部分的话题相关,但对话的深度会增加,尤为注重情景的真实性和互动性。

目前NMET口语考试有两种测试形式,即“人人对话”模式和“人机对话”模式。北京、安徽、河北、山东、辽宁等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口语考试采取了“人人对话”模式考试。目前我国使用“人机对话”形式的地区还不多,仅上海、广东、广西等个别地区使用这种模式,各地区设计的题型也不尽相同。以广西为例,口语考试包括两个部分:模仿朗读和口头表达。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和口头表达能力。

4.评分标准与方法。

IELTS的评价体系与高考不同,没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只是对被测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并且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各分为9分制,对应九个能力等级。口语部分,考官根据详细的考生表现评分标准给考生打分,评定其成绩属于九分制中的哪一个等级。

各省市制定各自的NMET口语测试评分标准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分。与IELTS口语测试相比,我国高考口语测试没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且评分者并非是以英语为母语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评分者间对考生口语水平看法不一致的情况。

二、我国高考口语测试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与成熟的社会化考试之一的IELTS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高考英语口语测试还存在一些阻碍其向社会化考试方向发展的因素。其一,在高考英语测试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长期缺乏现论尤其是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指导,不论是在命题的科学性还是系统性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陆巧玲等,2008)。其二,测试功能和测试定位与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化考试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其三,尚未形成统一的测试形式和测试内容,各省市仍在探索中不断改善现有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其四,尚未形成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评分难以保证较高的信度。这些局限与我国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国高考英语测试必然要经历波折和漫长的探索。

三、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考口语测试该何去何从?

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高考方案里,英语不是退出高考,而是改成社会考试,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分等级。顾明远教授不仅澄清了媒体对英语社会化考试的误读,还向我们描绘出了社会化高考英语测试的雏形:社会机构组织考试、一年多考、按等级评分等。

虽然改革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但从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在个别省市试点到全国实行的过程中,作为其必要组成部分的高考英语口语测试也必将面临重大变革,适应社会化考试的要求。这些变革主要体现在:

1.专门的非政府的考试机构介入高考,改变传统的政府对考试产业的垄断并发挥主体作用。高考英语测试及其口语测试部分将因社会考试机构的介入而发生本质及形式上的变化。

2.高考英语测试最终将与高中英语教学脱钩,不再依托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逐渐明确其英语水平考试的定位,并实现其考试功能的转变:既服务于高校,又服务于考生。口语测试作为其中一部分,也会实现相应的测试定位和测试功能的转变: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将与笔试部分合二为一,不再是独立的、作为补充的测试形式,其测试成绩将计入英语测试总分,对考生的英语水平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3.参与高考口语测试的考生群体和规模将会发生变化。社会化改革后,参与考试的群体将逐步社会化,由最初的只有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报名参加考试,逐渐扩大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均可报名参加考试,之后将会向所有年龄段的社会性群体开放,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就可报名参加考试。相应的,考生的规模会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

4.随着考生群体和考生规模的变化,英语口语测试的方式和内容也必然会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会以两个明显的阶段呈现:计算机辅助测试阶段,受考生规模和保证测试信度必要性的制约,在改革之初选择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手段,能够在经济、效率、公平性等方面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回归“人人对话”测试阶段,在测试相关的各项条件都实现较高水平的发展以后,测试的信度得以保证,那么对测试效度的追求就变得迫切,最能体现情景的真实性和互动性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测试方式将会成为首选。

参考文献:

[1]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Arthur H.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张艳莉.中国英语测试体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陆巧玲等.我国英语测试发展轨迹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99.

[6]武和平.从托福模式到雅思模式的嬗变――兼谈我国外语测试改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7]何永生.高考社会化改革应从英语学科始[J].湖北招生考试,2009(10):42-43.

英语测试论文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反驳效应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反拨效应的概念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称为反拨效应。后来,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把这一概念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测试既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效应,这种反拨效应或有益于教学,或妨碍教学。外语测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推动正常的外语教学,创造测试良好的反拨效应。

2多元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多元性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可以理解为多元性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刺激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促进学生掌握使用英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属于正面影响,而降低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基于应付教师要求的评估而进行无标准或不负责的评价则属于负面影响。多元化评价对大学英语的反拨作用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

2.1发生了几个转变

在多元化评价的指导下,转变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课程观转变。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教学方法转变。从“讲解、传授”型向“启发、发现、探究”型转变。(3)教学模式转变。从“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转变。(4)学生角色转变。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5)教师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6)教学要求转变。从“统一标准”向“综合评价、注重能力”、“过程与结果并重”,“多元结构”等方面转变。在教学技巧上更加多样化,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调动了学生进行语言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2.2教师应加强测试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学习研究,进行科学命题

加强教师对语言测试理论的学习研究对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试卷能达到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题目题型时必须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每道题质量严格把关。编制考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上要有相当的覆盖面和侧重点,难度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2)测试项目应保持相互独立。这要求受试者对一个测试项目的反应不影响其它测试项目的反应。(3)题项内容不应对答案有提示作用。(4)时间的控制和题量分配恰当。如果标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而大多学生在30分钟就交卷,就表明此次测试的失败。(5)主客观题型的比例得当,做到既重知识又重能力。

2.3 建设本校英语期末测试题题库

为了保证期末测试试卷的科学化、规范化,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使测试积极反拨于教学,有必要建立大学英语期末测试试题库。工作可分布如下:(1)大学英语试题库小组担负测试的设计、分析和研究工作,对每次考试的试卷和数据进行收集和保存,并将优秀的题目录入。以此逐渐提高试题的质量,实现测试的客观化和标准化。 (2)试题库题源应考虑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围绕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尽相同,可适当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增加试题难易坡度,尽量避免使用课后原题。 (3)使试题题型多样化,从多侧面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试卷效度;题目可由多个英语教师试做,可先期发现试题中出现的问题,并增加试题的信度。(4)试题库的维护和更新。试题库建设需要不断积累,试题的题型需要反复论证,试题的题目需要不断更新。

3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倡多元化评价是符合高校学生学情的,必将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学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的各项功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类型、认知习惯、专业需求等方面提供全面、客观、准确、有效的评价,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找寻自己的学习差距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逐步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成为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者。

本论文是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题《民办本科大学英语多元性评价体系的效度及其反驳作用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计庄,徐志敏.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2010(10A).

英语测试论文篇7

(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本文以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从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内容、试题库的建设、考试的实施和评分等方面,来论述笔者所在大学的英语期末测试的信度、效度以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对大学英语期末测试试卷的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向交际能力测试的转变。

关键词 :交际语言测试;反驳作用;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58—0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语言能力研究”,立项编号:2012B115。

收稿日期:2014—02—20

作者简介:于萍(1974—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正确运用测试手段来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必须直面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说明了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

一、语言测试分期概述

(一)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前科学时期。教学主要是语法翻译法,采用笔试测试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把外语当成一门知识来传授。

(二)20世纪40~90年代的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教学主要是听说法,测试采用多项选择的分离式测试,所测试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基本上是脱离上下文进行孤立测试。

(三)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使用整体综合法,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如使用综合性试题:完形填空、口试、作文等。

(四)交际语言测试时期。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概念;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观点,他肯定人们所具有的交际能力必须合乎语法性,具有可接受性、文化上的可行性、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践性;Canale & Swain在第一次语言测试研讨会上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该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能力;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测试,他在著作《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中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期末测试体系

英语期末测试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真实、客观、科学、准确的测试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笔者执教大学的英语期末测试是一套较完善的测试体系,由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组成。形成性评估包括平时成绩20%,口语测试20%;终结性评估占60%,其中,听力理解20%,快速阅读10%,仔细阅读20%,选词填空15%,完形填空20%,翻译15%(第一、二学期)或写作15% (第三、四学期)。考试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试题基本覆盖了相应学期的教学内容,第一、二学期课内内容占60%,课外40%;第三、四学期课内内容占45%,课外55%;其中,主观题占15%,客观题占85%。期末试卷是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形成,教务部门安排全校统一考试,教师进行集体阅卷。

以上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内容较全面,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但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查,而且也逐渐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大学英语期末测试正由语言能力测试向交际语言测试的转变。

三、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存在的问题

(一)平时成绩和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较低

作为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20%和口语测试20%是形成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在笔者所在院校,平时成绩主要由英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朗读翻译课文、随堂小考等)和课后作业及网上学习情况给出。口语测试则在学期末最后一周随堂进行,测试题目及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操作,包括短文朗读及提问、短剧表演、抽取口语试题等。应当说,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主观性较大;口试中不同任课教师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各有不同,口试评分的客观性、可靠性不易把握。由于缺乏统一参考标准,很难保证平时成绩和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二)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存在的负面反拨效应

从大学英语期末试卷的命制、题型等可以看出,尽管考试中含有综合测试,但主体还是分项的结构测试, 分别测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属于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测试范畴。这种测试方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程度,而不是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客观题占到 85%,表面上评分信度高,但 Hughes指出多项选择题只能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的识别能力,不能衡量语言的运用和输出能力,猜测成分很大,考生容易舞弊。期末测试分数对于有些学生的意义在于是否得到了学分或能否获得奖学金,有些学生则认为上课根本不用听讲,只要期末背一背就能通过考试。这无疑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也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对教与学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外语教师对语言测试相关理论学习有限

很多外语教师尽管参与出题、测试、评卷等,但对语言测试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不够充分。语言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学,如果外语教师对其各方面不了解,就很难真正搞好外语教学。

四、改革建议

(一)设置测试统一参照标准

针对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现状,应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各自学校水平及特色达到相应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时,在具体教学和测试中,可以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中的“欧洲语言能力等级共同量表”,根据不同专业和用途,侧重听、说、读、写等技能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测试。

(二)进行试题库建设和更新

试题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应根据测试的要求,来决定试题库的题型结构、测试内容及所占比例。首先要对所有进入题库的题目进行使用前的预测,反复论证题型、更新题目、及时调整试题的难度等。提高期末考试的主观题比率,题型要多样化。同时,增强试题的真实性与互动性,加强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并逐渐向交际语言测试模式转变。依据项目反应理论,建立大型语言测试题库,并基于题库实现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具有测试信度与效率高、即时反馈效果良好、施考安全性好和测试的个性化程度高等优势,是试题库的发展前景。

(三)加大外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敦促外语教师系统学习、更新各种测试理论、方法,使其能在具体教学及测试中灵活运用适当的测试方法促进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实践。外语教师需要意识到只有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分析和总结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目的是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改措施,完善大学英语测试,为教学服务。所以,为了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对语言学习、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测试题型、比率、测试方法,促使语言能力测试向交际语言能力测试的转变。

参考文献]

[1]Bachman F.L.Fundament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李清华,孔文.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2001(11).

[4]黄锐.项目反应理论在听力测试中应用的案例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9(11).

英语测试论文篇8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播 现状及对策 行动研究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已经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不仅需要学习理解目的语文化,更应该学习母语文化。而且受过良好教育、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与世界进行交流的主力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本文在调查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各种策略,不断调整完善,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交际能力理论。“交际能力”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在交际的过程中,不仅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形式,这就是交际能力。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情感因素及其它知识。

2.跨文化交际理论。美国学者Larry等人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既可以指“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或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交际等。

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者众多。国外以英国学者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最具有影响力。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4个子能力,其中跨文化能力又包括技能(解释/关联技能、发现/互动技能)、知识、态度和批判性文化意识4个要素。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3个子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3个层次。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挑战。就个人而言,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来看,培养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5.1-2015.6):调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研究工具有:两套权威大学英语教材、教师访谈提纲、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测试卷及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及英语表达能力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是,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比例太少;二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熟悉度不够,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也欠缺;三是,学生中国文化意识较强,但相对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对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四是,教师认识到中西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因课时量有限,语言教学比例远大于文化教学比例,而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文化教学用时更少。

第二阶段(2015.7-2015.12):第一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期一个学期,围绕行动研究过程几个核心步骤,从发现问题,调查现状,提出策略,到制定行动研究方案,实施行动研究方案,再到评价与反思。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流程、丰富课堂语言文化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一般用途英语,主要是教材+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专项教学)、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等措施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第三阶段(2016.1-2016.6):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二轮行动研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参照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要求,教学内容为一般用途英语+行业英语+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专项教学。

2.研究问题。本项目重点研究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基于中国文化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帮助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研究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行动研究能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研究对象。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级非英语专业随机抽取的310名学生及20名高校英语教师。第二、第三阶段,研究对象为141报关和141国贸两个自然班,共87名学生,其中141报关学生人数42人,141国贸45人。

4.研究工具。

(1)大学英语笔试、口试试卷各三套。笔试试卷题型参照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包括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翻译,分值设为15分、35分、35分和15分,共计100分。口试分值设为20分,口试内容、评分标准及口试流程参照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采用计算机化考试。笔试和口试合计120,旨在全面考查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

(2)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测试卷三套。每套试卷三大题,满分100分。第一题,短语、词组英汉互译。第二题,句子英汉互译。第一、第二题分值各为40分,测试内容涵盖中国节日、饮食、风俗、旅游、谚语等等。第三题,中国节日介绍,分值20分。要求学生用英语简要介绍中国节日,字数80-120。

5.数据收集。在第一轮行动研究前、后及第二轮行动研究后,对学生进行英语笔试、口试及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测试。笔试试卷回收情况极好,三次全部回收。三次口试,均没有学生缺考。数据有效率达百分之百。按照三次测试时间先后顺序,定为前测、中测和后测。用SPSS22.0统计软件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合形成性评价,检验行动研究效果。

四、数据分析

1.英语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表1为英语总分前测、中测和后测数据。前测、中测比较,即第一轮行动研究前、后比较,对英语总分均值做双侧配对T检验,前测均值为73.02,中测均值为79.08,中测高于前测,且P值等于0.000,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中测均值显著性高于前测,即表明经过一个学期行动研究,学生英语水平有显著性提高。

两个学期后,即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中测、后测均值分别为79.08和87.02,后测高于中测,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显示,P=0.000

表1 英语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

N Mean Sig.(2-tailed) N Mean Sig.(2-tailed)

英语总分 前测 87 73.02 0.000 中测 87 79.08 0.000

中测 87 79.08 后测 87 87.02

2.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测试成绩前中测、中后测比较。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测试成绩见表2。前、中测测试成绩均值双侧配对T检验,第一、二、三题和总分均值分别为27.39/30.63、23.72/25.71、9.16/9.98和60.28/66.32,中测都高于后测,P值都等于0.000,小于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说明第一轮行动研究后,无论是短语、词组、句子英汉互译还是中国节日英语介绍方面,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有显著性提高。中测和后测比较,总分和三大题后测均值都高于中测,而且P值都小于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第二轮行动研究效果仍然显著,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持续在显著性提高。

五、结果与讨论

上述数据表明,两轮行动研究效果显著,开展中国文化传播教学行动研究能够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等定性分析,行动研究效果显著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文化教学突出。教学内容增加了中国文化知识专项教学,弥补了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的缺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专项教学形式融入课堂,学生一点点吸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逐渐提高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二是,教学目标明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除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英语表达,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三是,多种方法策略融合。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方法多样、多种具体的语言文化学习策略、评价方式的改变等等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的不断调整,逐步完善了教学行动研究过程,使教学效果取得了最大优化。

六、结语

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意义深远。其一,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专项教学,结合教材西方文化,有助于学生加深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满足了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其二,中国文化的学习,加速了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广为传播。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不仅有助于中外文化跨文化交际平衡平等,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跨文化交际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深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学习与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蔡龙权.交际能力中的语言变异规则[J].湘潭: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宋春梅.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4):82-8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YY13)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一篇:场馆设计范文 下一篇:英语术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