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影响力范文

时间:2023-09-30 06:26:34

情商与影响力篇1

关键词:强制性权力;信任;合作绩效;关系承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5

一、引言

在经济技术日益进步且竞争加剧的环境中,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客户需求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这个以客户为主导的时代,捕捉客户需求变化并及时对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这就给制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独立经营的传统格局终将被打破,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逐渐从孤立生产转变为合作经营。传统制造企业面对竞争者时,通常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击败对手,企业的成功往往是以对手的失败或消失为基础。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替,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必须面对新市场环境的特点,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迅速消失的顾客忠诚度以及消费的日益个性化等。这些都迫使企业的竞争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靠合作共生共赢的理念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新观念。但是,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形成的,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很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会阻碍双方的合作关系。在此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合作绩效,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对企业合作绩效研究的日益深入,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合作绩效的一些因素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信任对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任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双方的合作绩效;也有学者选取权力这一影响因素,通过研究企业使用不同类型的权力分析双方合作关系的改变,提出有些权力可能会引起冲突或者破坏成员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如强制性权力,还有一些权力可能会增加成员间的认可、促进彼此的合作,如非强制性权力。而在信任和权力之间又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信任程度的高低会使企业一方在行使同样的权力时,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对双方的合作产生不同的绩效。此外,关系承诺在企业间关系研究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合作关系中,关系承诺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程度,增进双方对彼此的心理认同和接受程度。信任程度越高,合作双方对彼此的承诺越牢靠;一方强制性权力使用频率越高,越会增进另一方的算计性承诺。Morgan和Hunt(1994)指出关系承诺是关系双方获取有利结果的关键,是保持长期伙伴关系的核心因素,对合作绩效有着积极影响[1]。可以说信任、权力、关系承诺和合作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机制。

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350份正式问卷的调研结果,研究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和信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并引入信任为自变量的同时身兼调节变量。以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作为一条主线,以信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作为另一条主线,以信任在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对合作绩效影响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为第三条主线,在此基础上引入关系承诺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和信任通过关系承诺对合作绩效的间接影响。

二、理论发展

合作是供应链正常运作的核心。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信息和资源在供应链上顺利流通,使得供应商能及时获取企业的需求信息,积极响应,提高企业的满意度,降低运作成本,从而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所带来的绩效的改善,即合作绩效的改善。本文对合作绩效的定义主要借鉴Megee和Ganesan等人的观点,即合作为企业带来的短期绩效价值和效果情况,以及合作对企业与其供应商长期关系的影响[2][3]。本文主要是从制造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和信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故本文从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对合作绩效进行测量从而进行量表开发。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中,信任和关系承诺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的性质及高权力距离等文化背景,强制性权力在双方企业的合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结合学术界对权力内涵的总结,西方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权力的基础观”。此观点是基于French &Raven(1959)对构成权力的五种因素(专家权力、参照权力、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惩罚权力)的阐述[4]。Raven & Kruglanski(1970)在五种权力因素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种新的构成权力的因素,即信息权力,并且在此后的研究中被广泛接受[5]。另一个观点是资源依赖观点,Emerson(1962)认为,A对B的权力大小取决于B对A的依赖程度,这种依赖程度会因为两者的目标差异程度低而变高,也会因为A与B之间增加的激励性投资而变高[6]。于是,不少研究学者认为企业对供应商的权力来源于供应商对企业的依赖。早期研究权力的学者们认为上述两种权力的观点是不相同的,但庄贵军(2007)指出,上述两种观点在更深层次上其实是统一的,即:两者都产生于对权力被动方来说有价值的资源[7]。企业间的依赖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资源的需要(资源依赖观点),而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可以被组合为不同的权力基础(权力基础观点)。所以本文认为权力是指因B对A有某种资源的需要,而使A拥有了对B某些决策行为的影响能力。并采用Frazier & Summers(1986)的分类方法,将权力分为强制性权力(强迫权力、合法权力和奖赏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参照权力、专家权力和信息权力),认为:强制性权力是供应链上一方企业迫使另一方企业不得不按照自己意愿改变行为的能力;非强制性权力是供应链上一方企业为另一方企业提供特定支持而使其自愿符合该企业意愿的能力[8]。

在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信任被认为是合作关系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Morgan 和Hunt(1994)指出,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战略联盟内部,合作企业的信任机制会成为影响联盟双方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信任不仅是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合作伙伴获取良好合作绩效的必要条件[1]。信任是合作的关键原则,能够比事先的预测、依靠权威或谈判等手段更经济地减少合作内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能因此改善合作绩效。根据Mayer对信任的定义,结合研究对象,本文将信任定义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相信并期待供应商会完成对双方有益的行为,并且企业没有对供应商的行动过程进行监视或控制。具体信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诚实信任。根据Mayer的界定,诚实信任是指一方相信另一方会坚持以往的原则的程度,即被信任方其前后具有的一致性,言行的一致、正义感的持有等特点都会让信任方进行对其诚实的评估和判断[9]。(2)仁善信任。是信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需要评估对方的仁善程度,双方应都具有仁善的特质,能够学会分享让对方享受到更好的环境和利益。(3)才能信任。是指合作双方对彼此合作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任务执行的熟练度和效率以及具有的相关丰富阅历和经验等,是能使企业在一些特有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技能组合、特征或能力,即基于特定能力而产生的信任。具有才能的企业会吸引合作伙伴与其继续合作并且提高信任。关于信任的分类很多,学者们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研究信任各维度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作用,还有一些学者研究跨企业间的信任,认为信任就是企业双方的信任,是包含诚实、任善和才能的信任,不同的内涵表现了信任的程度,将信任看作一维变量,因本文研究企业对供应商的信任,是跨企业间的信任,所以本文也将信任看作一维变量。

关于关系承诺具体含义的研究由来已久,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有不同的解释,通过梳理,发现学者们对关系承诺的内涵特征有一个共识,即认为合作双方之所以做出关系承诺,首先是对彼此存在一定的信任,其次是意识到要想长期维系这种合作关系所带来的长期利益,彼此会为了实现长期利益愿意付出努力甚至是牺牲短期利益。这也是本文关于关系承诺的定义,即企业一方为了发展其与供应商稳定关系的需要,愿意牺牲短期利益以维持长期关系,并相信对方也希望保持关系的稳定性。并且本文对于关系承诺的分类,参照 Mathieu 等(1990)分类方法,将关系承诺分为情感性承诺和算计性承诺[10]。

三、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1.研究假设

由于大部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依赖关系是不平衡的,在企业-供应商关系中,企业通常比供应商强势(权力大),而强势企业常常只考虑自己一方,单方面获得好处而将合作方的利益置之度外。利益受损的企业在此情况下,亦会利用相同的手段给予算计和还击。因此,拥有权力的企业过多地使用强制性权力并不利于合作双方关系的持续性和长久性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强制性权力是信任和双方合作的消极要素,它不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关系质量和关系满意度。合作的成功往往来源于对双方关系的信任与对合作的坚持,而强制性权力表现出了对合作关系的否定。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对企业-供应商情感性承诺有消极的影响。

H2: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对企业-供应商算计性承诺有积极的影响。

H3: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对合作绩效有消极的影响。

信任可以简化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增强专业化水平,提高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及合作水平。只有保持足够高的信任程度,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间的协作互动,促进合作伙伴间的忠诚度,从而建立一种成功的关系模式。企业对供应商的信任,会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承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感知市场转变和消费行为偏好,增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提高合作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信任对企业-供应商情感性承诺有积极的影响。

H5:信任对企业-供应商算计性承诺有消极的影响。

H6:信任对合作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关系承诺为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合作关系的持续性和紧密度取决于企业对合作关系的承诺类型,一种是,关系承诺偏向于情感和非经济性的方向考虑,会使得企业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牢靠,不因外在的利益而轻易地改变合作对象;另一种是,关系承诺偏向于算计和经济性的方向考虑,会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具功利性,很容易因外在的利益的吸引而更换合作伙伴。Morgan和Hunt(1994)的KMV模型指出,关系承诺是影响合作绩效的重要变量[1]。当一方对另一方创立了长期关系承诺时,其能促进企业的合作绩效改善。关系承诺的存在会促使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产生自发性努力与投资的意愿,减少合作关系中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双方更紧密的联结,提高合作伙伴间的沟通水平并减少分歧等。显然,上述这些影响都会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7:企业-供应商情感性承诺对合作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H8:企业-供应商算计性承诺对合作绩效有消极的影响

当企业对供应商信任程度高时,企业对供应商的投资便是对彼此间关系的一种承诺,供应商相信对方不会用这种机会主义利用自己,不会因利益而不惜牺牲对方的所得。所以企业对供应商的信任程度很高时,即使企业使用强制性权力,供应商也会相信此时的权力运用是能够为自身带来益处的,因而能促进企业-供应商的关系承诺,进而供应商愿意采取相关行动增加合作绩效。相反,如果伙伴间彼此不信任,一方强迫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会被认定为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双方的冲突,使得受压迫的一方起到抵触甚至反抗的行为,抑制伙伴关系的开发和持续,从而降低情感性承诺,改变企业给予的承诺和行动意向,影响双方的合作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9: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与企业-供应商情感性承诺的关系中,信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H10: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与企业-供应商算计性承诺的关系中,信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H11:企业-供应商强制性权力与合作绩效的关系中,信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2.概念模型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构造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信任*强制性权力”表示信任的调节作用。

四、实证研究

1.量表设计

本文问卷设计中,变量的测量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用数字1-5分别代表受调查对象对问卷各题项所描述问题的认可程度。在对问卷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1)基本情况部分。主要包括:公司规模和公司性质,公司的行业类别,被调查者的部门以及对公司与主要企业之间的合作的了解程度等。

(2)强制性权力部分。本文衡量强制性权力的量表,主要是参考Brown et al (1995)和张金玉(2013)等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访谈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与背景,得到本文的4个题项:p1-p4[11]。

(3)信任部分。本文衡量信任的量表,主要参考了Kumar & Nirmalya(1995)和张仁德(2011)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访谈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背景,得到本文的7个题项:t1-t7[12]。

(4)关系承诺部分。本文衡量关系承诺的量表,主要参考了Morgan &Hunt(1994)和朱庆英、叶飞等(2013)的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访谈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背景,得到本文的6个题项,包括了情感性承诺和算计性承诺两个因素:ac1-ac3;cc1-cc3。

(5)合作绩效部分。本文衡量合作绩效的量表,主要参考Rollo,Breuer and Singh(2002);王承哲(2005)和张仁德(2011)的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访谈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背景,得到本文的7个题项:cp1-cp7 。

2.样本数据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350份问卷,回收了273份,回收率达到78%。其中有效问卷为23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68.3%。

3.各变量的信效度检验

4.信任的调节作用验证

5.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五、结果

1.强制性权力对关系承诺和合作绩效的影响

(1)强制性权力对关系承诺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强制性权力与情感性承诺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2,假设H1不成立,说明强制性权力与情感性承诺之间的相关系并不显著;强制性权力与算计性承诺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5***,假设H2成立,说明强制性权力与算计性承诺之间呈现正向相关性。

直接影响路径为:强制性权力--->算计性承诺

(2)强制性权力对合作绩效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强制性权力和合作绩效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假设H3不成立,说明强制性权力对合作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相关性。而算计性承诺和合作绩效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6***,与假设8得出相反结论,说明算计性承诺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而不是负向影响。强制性权力与合作绩效间接效果即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5*0.46=0.16;强制性权力与合作绩效没有直接效应,说明它们之间是完全中介的影响作用。

间接影响路径为:强制性权力--->算计性承诺--->合作绩效

2.信任对关系承诺和合作绩效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任与情感性承诺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4***,假设H4成立,说明信任对情感性承诺有正向影响;信任与算计性承诺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9***,与假设H5刚好相反,说明信任对算计性承诺有正向影响,而不是负向影响;信任与合作绩效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1***,假设H6成立,说明信任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情感性承诺与合作绩效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7***,假设H7成立,说明情感性承诺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

直接影响路径为:信任--->合作绩效

间接影响路径为:信任--->情感性承诺--->合作绩效

间接影响路径为:信任--->算计性承诺--->合作绩效

综上所述,直接影响路径的影响强度为0.31,间接影响路径中,通过情感性承诺的路径影响强度为0.4,通过算计性承诺的路径影响强度为0.36,所以关系承诺的两个维度对信任和合作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都大于信任直接对合作绩效的影响,且关系承诺总的中介效应强度为0.4+0.36=0.76。说明关系承诺在信任和合作绩效之间起到了很好的中介效应,有关系承诺的存在,使得信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更大了。

3.信任的调节效应

信任在强制性权力对情感性承诺的影响中没有调节效应。因为强制性权力和情感性承诺之间没有直接影响,所以不论信任程度如何,都无法通过改变强制性权力来显著地影响情感性承诺。信任在强制性权力对算计性承诺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信任在强制性权力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参考文献:

[1]Morgan R M, Hunt S D.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20-38.

[2]Ganesan S.,Determinants of longCterm orientation in buyerCsell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2):1-19.

[3]Megee J E.,Dowling M J,Megginson W L.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the role of budiness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J].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1995,16(7):565-580.

[4]French J R P, Raven B, Cartwright D. 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J].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1959:311-320.

[5]Raven B H, Kruglanski A W. Conflict and power[J].The structure of conflict,1970:69-109.

[6]Emerson R M. Power-dependence relation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2:31-41.

[7]庄贵军,席酉民,周筱莲.权力,冲突与合作-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的影响作用[J].管理科学,2007,20(3):38-47.

[8]Frazier G L, Summers J O. Perceptions of interfirm power and its use within a franchise channel of distribution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6, 23(2): 169-176.

[9]Mayer R C, Davis J H, Schoorman F 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20(3):709-734.

[10]Mathieu J E, Zajac D M.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108(2):171.

[11]Brown J R,Lusch R F,Nicholson C Y. Power and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Their impact on marketing channel member performance[J].Journal of Retailing,1995,71(4):363-392.

[12]Kumar N, Scheer L K, Steenkamp J B E M.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interdependence on dealer attitude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5:348-356.

作者简介:蒋晓荣(1971-),女,新疆塔城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田 爽(198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情商与影响力篇2

情商与智商,哪个更重要?哪个更能造就天之骄子?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与社会一直争论不休,难下定论。其实,情商与智商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孤立地谈论哪个更重要,本身就是个悖论。设想一下,一个高智商的人如果整天神经错乱,喜怒无常,连话都说不清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那么他会是人才吗?当然不是,甚至连正常人都算不上。

情商与智商,对一个人的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相关权威研究表明,成功=20%智商+80%情商。可以说情商更能激发成功。今天我不是要说明哪个更重要,或者如何影响成才的问题,而是探讨情商如何影响智商,如何让高情商成为高智商的筹码。

情商,即情绪智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即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稳定性、自律性、乐群性、独立性、紧张性、敢为性、兴奋性、忧虑性、世故性等。简言之,情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道自己的情绪,知道别人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的情绪。因此,高情商的人所具备的能力有: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智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情商能力高低也直接影响了对智商的培养。比如,我们每个人在智商的各个方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弱项,我们了解了自己智力的薄弱方面就会尽量去弥补,那么这个认识自己智商强弱方面和调整弥补的过程,本身就是情商的能力在推动。还有,一个情绪不稳、时刻处在崩溃边缘的人如何能保护好自己的智商,其智力只会在一次次心理混乱中降低而非提高。再如,一个孕妇在怀孕期间情绪不稳,将直接影响胎儿智力的最初形成。总之,情商对智商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良好的情绪及自我认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智商的后天培养。

那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情商来促进智商的提高呢?很简单,就从情商本身入手。在此我提供几个具体的方法,请家长合理选择。

数数法。在孩子急躁、要发怒时,让他数数,一般来说数到60,其内心已经完全没有火了。如此可以培B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能力,但凡成功人士,首先必须具备调控情绪的能力,否则其他都免谈。

和谐环境法。一定要为孩子创造和谐的环境。身心愉悦是提高情商与智商最好的保障。

感恩回报法。每天让孩子做一件好事,即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做事能力和爱心,而且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计划目标法。让孩子准备一个精美的小本,写日计划、周计划,按计划去完成一个个目标。如此,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和点滴收获才会心中有数,一个个进步看得清清楚楚,很自然地提高了自我规划的能力。

奖惩法。与计划目标法结合起来,根据完成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奖惩的方式,家长要精心考虑,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共同反思法。准备自我反思本,家长和孩子要不定期地写反思字条,可以是针对错误的,也可以是针对进步的,可以对事,也可以对心境。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物品归类法。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物品,分类放置。

角色转换法。让孩子当一天家庭主人,各项支出与任务由孩子自己安排。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能体会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培养责任心,提高办事能力。

游戏谈心法。在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谈心,自然而有效,并在事后做好记录。而选择何种游戏,由家长根据孩子情况而定。家长若能自己设计出为孩子量身定做的游戏,效果会更加显著。

情商与影响力篇3

【关键词】 大学教育;体育教育;大学生情商;提高;作用

情商的概念,出现于上世纪后期,笼统地讲就是指人的认知和对自身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具体地讲,情商所反映的就是人对自身情绪的认知与管理、利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认知、调节自身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一理论,作为心理学概念引入到我国,属于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心理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有很多相关学者认为,情商可以反映人的情绪智力水平,情绪智力就是指人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的察觉、揣摩和驾驭能力,另外还包括人在面对挫折时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也有很多学者把情商分为五个部分,即:情绪控制、自我激励、自我意识、人际交流以及受挫能力。一个人的情商并不能反映出本人的智力状况,但是它对人在事业中能否成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将反映出人的社会生存能力的高低,总之,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些关于情商理论的研究,给我国所大力展开的素质教育以及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活力与思维。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也相应地更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情商也列为教育的目标,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当前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对学生情商方面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之外加以探讨,以促进对大学生进行情商的进一步有效地培养。

一、提高情商的关键是能够有效地调控自身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是其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感知情绪是一个人在情商方面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构成情商的前提。原因就在于,一个人如果对自身情绪不是很好地了解,他就很难调控自身情绪,进而也就不能有效地驾驭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所谓调控情绪就是自己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实施调节,使其达到理想的平衡。人如果受到失败或挫折打击后,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改变,原来比较良好的情绪就会变成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而这时可以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与控制,进而降低不良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在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时,首先要在心理上去正视,其次就是要积极地利用一些有效办法与途径进行情绪的调节与宣泄。调控自我情绪是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必备能力,对情绪不作适当地调节,情绪就会对人的工作、生活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多样性的大学体育教育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活动,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大学生最有效、最方便的情绪调节手段。在素质教育当中,大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情绪体验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有相当多的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情商、心理素质都不是那么高,其主要反映在情绪化严重、受挫能力较低、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大学生经常性地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对改善和提高其本人的情商水平是有积极作用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利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对自己进行科学地认识和了解。调控情绪除了上面的自我调控情绪外,还包括自己对别人情绪的察觉、揣摩和驾驭能力。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科学地激励与调动,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将对大学生情商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运动中在心理感到愉悦,在这些运动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等等。情绪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且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也有有效地转化功能,使学习结果转变成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成功的情绪,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中,还有许多方面表现出能够促进队友、同学间的积极情绪。

二、体育活动将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人的性格如踏实、勤奋等等能够有效地克服在体育方面不足之处,而象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责任感等等性格都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体育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学校所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中,需要与许多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同学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就需要处理好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很多都是参与者进行肢体上交流与沟通,需要语言才能交流、沟通的时候较少,这对那些不善交际和言词、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提供了相对理想的交往场地,在具体的活动中,既帮助他们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在人与人之的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更为特别还是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受挫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竞争无处不在、无不激烈,大学生的心理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容易因为失败、挫折而沮丧、灰心,其心理从自信变成自卑,他们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心理变化,就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从而对他们能否成为人才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受挫能力就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意志既是人性格中的一种,也是人的心理过程,它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使他们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更加的明确,当然对体育的认识也更加地深入与广泛。强烈的意志会给人以更大的动力,所以在学生意志努力过程中,他们就会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而努力去克服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困难与干扰。意志努力都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的努力行为,这个过程既是克服困难而奋斗的过程,也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的过程。而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难,而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命令、自我动员、自我暗示、自我要求,从而对自我意志的锻炼。在体育活动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去付出相应的意志努力,还需要学生有较大的受挫能力。

情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非智力因素一样,是指除了想象、思维、感知等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它是衡量人的情商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大学体育教育对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提升大学生情商水平都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体育教育的有利条件以及体育教育的作用,以促进现代大学生的情商得到有效地提升,并将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列入大学教育工作中去,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柳青.论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与EQ培养[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 刘光艳.大学生情商培养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情商与影响力篇4

关键词 高端商业 物业租金 因素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国各地商业物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一般便民性商业物业不同,高端商业物业以其规模大、地段优、商业集聚效益明显等诸多优势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开发住宅物业利润的摊薄,很多地产商看中了商业物业可形成长期持续租金回报的商机,转而投资商业物业,纷纷与大型商业企业合作开发大型高端商业中心及购物广场。

高端商业物业投资开发和有效运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租金收益最大化。因此,科学地识别出高端商业物业租金的决定因素与租户组合的作用机制,能够从理论上有效地指导高端商业物业的发展商和运营商的实践活动。

目前,开发商和运营商在确定高端商业物业租金时,一般采用调查周边物业的租金进行调价的方式进行,并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开发商或者运营商确定租金提供参考。作者通过调查部分高端商业物业租金基本情况,分析各种零售业态可承受的租金水平、相似业态租金不同的原因、不同的业态其租金的差异性等资料,提出了从区位因素、权益因素、实物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可以作为确定高端商业物业租金的有效参考。

一、影响租金的首要因素--区位因素分析

(一)位置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中的位置包括高端商业物业所处的方位、距离、朝向、楼层。

1、分析一宗高端商业物业的方位,首先,看该宗物业在整个城市区域中的位置,例如由于风向、水流等原因,该宗物业是位于城市的上风、上游地区还是下风、下游地区。其次,是看该宗物业在城市中具体区域中的位置,对于位于十字路口拐角处的高端商业物业来说,如果不考虑周围的情况,其价格高低通常依次为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即所谓的金、银、铜、铁角之说)。另外,对于东西走向的街道、水流来说,位于北侧的高端商业物业租金通常高于位于南侧的高端商业物业租金。对于位于山坡地的高端商业物业来说,位于南坡的高端商业物业租金通常高于位于北坡的高端商业物业租金。

2、距离是目前用于衡量高端商业物业区位好坏最常见、最简单的指标。一宗高端商业物业与重要场所,如市中心、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政府机关、同行业、工作地、居住地等的远近,对其租金有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工作、居住、就学、就医等的需要,物业租赁人通常希望居住地与所选择的工作地近一些。因此,一般地说,距离上述条件越近的高端商业物业,价值越高。

3、对于住宅而言,朝向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素。住宅的朝向主要影响到采光。而对于高端商业物业来说,朝向是次要影响因素,周围景观的美观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对于高档餐饮业来说,窗口的景观是否美观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便是最好的例证。

4、对于高档商业物业用房来说,楼层是第一重要的位置因素。一般地说,没有电梯的商业物业一、二层最优,随着楼层增高价值降低,顶层最劣。有电梯的中高层商业物业。一二层仍然是租金最高的楼层,但是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名店的带动效益影响非常明显,整个商场的布局合理往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所以商场的楼层效益视具体的效果而定。

(二)交通因素分析

交通对于高端商业物业至关重要,高端商业物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便是消费者,交通便利是消费者到达高端商业物业场所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端商业物业,其区位上的交通条件对租金的影响按以下排序递减:a.公交便利度;b.轨道交通情况;c.对外交通便利度。另外停车场的设置是否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周边环境、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良好的周边环境可以有效的提升高端商业物业的价值。作为消费者会偏向于环境舒适的地方娱乐和购物,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区域商业的评价。景观对人流有吸引作用,可以带来潜在消费者,典型的像南京的夫子庙周边,上海的城隍庙周边。

对于商业房地产,其区位上的环境、景观包括如下内容:a.自然环境,,是指物业周边空气质量、水体状况、 噪声污染和绿化情况等;b.社会环境,主要指高端商业物业周边的卫生状况、治安条件和人群素质等;c.景观,指物业周边对高端商业物业价值有影响的历史人文景观及其与高端商业物业的位置关系。(四)商业繁华因素分析

商业繁华程度是高端商业物业区位因素里面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商业繁华程度是对商业市场活力的表征,商业繁华的地段消费者云集,商业房地产的价值也高。对于高端商业物业区位上的商业繁华程度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高端商业物业所处的商业中心的等级,一般而言高端商业物业所处的均是一级中心,即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b.高端商业物业与商业中心的位置关系;c.高端商业物业周边金融机构的聚集度;d.高端商业物业所处市场的商业氛围和信誉;e.高端商业物业所处市场上同类店铺的聚集程度和分布情况。

二、权益因素分析

高端商业物业的土地和建筑物的权利状况如何,价值有很大的差异,权利所对应的实质内容对价值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土地使用年限长短的限制,土地使用年限在法定的范围内越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越长,物业的价值越大,反之亦然。

在高端商业物业土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规定其土地用途对地价有很大的影响。容积率高低对地价有很大影响。对土地使用方式有所影响的主要有两个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最核心的,与高端商业物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联系最紧密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政府把某一整块区域作为商业区进行规划,为高端商业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容积率越高,高端商业物业的建筑面积越大,可出租面积越大。对其租金的影响也越大。

高端商业物业相邻关系,是指相邻近的商业物业所有人或利用人之间,一方所有人或利用人的支配力与他方所有人或利用人的排他力相互冲突时,为调和其冲突以谋共同利益,而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是对高端商业物业所有权、使用权的一种限制,相邻关系的可协调度对高端商业物业的租金也有一定影响。

三、实物因素分析

(一)土地实物因素通过影响高端商业物业的造价而影响其租金,土地的面积、形状、地形、地势、土壤、土地条件对于地价有很大影响。

两块位置相当的土地,如果面积相差较大,它们的单位价格会有明显的高低差异。在城市繁华地段对面积大小的敏感度较高,所以对于高端商业物业来说土地面积对其影响很大;用于建设高档商业物业的土地形状是否规则,对地价也有一定的影响,形状规则的土地价格一般较不规则土地价格要高;地面的高低起伏、平坦程度等会影响高端商业物业的开发建设成本、利用价值或者景观等,从而影响其租金和价格;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势高的土地的价格要高于地势低的土地的价格,从而高端商业物业的价值也较高;土壤的污染情况、自然酸碱性对高端商业物业有影响。受污染土地开发费用会提高,从而提高高端商业物业的造价,酸性土壤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碱性土壤不利于植物生存,对景观的设计有影响;高端商业物业的土地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和场地平整程度,对其价格的影响同样也很大。

(二)、建筑物的建筑规模、外观、建筑结构、设施设备、装饰装修、维修养护情况和完损程度对租金同样存在很大影响。

高端商业物业的面积、体积、开间等规模因素,影响到物业的形象、使用性;高端商业物业外观包括建筑式样、风格、色调、可视性等。凡是建筑物外观新颖、优美,可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吸引消费者,则物业的租金和价格就高;不同结构建筑物的稳固性、耐久性和安全性不同,因此其价值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同样,建筑物的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例如是否有电梯、中央空调、集中供热、宽带网络等,对物业租金有很大影响;高端商业物业的消费者均为高端消费群体,装修有特色,氛围好的场所更容易吸引顾客,从而影响物业的价值;建筑物的完损程度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包括建筑物年限、维修养护情况、工程质量等。总的来说,建筑物完好的,价值就高;反之,价值则低。

四.其他因素

(一)商业区形象因素

商业区零售的形象也会影响销售水平。这主要源于消费者对商业区规模和结构以及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认知。

(二)混合租赁组合因素

商业区的销售潜力被看作是从固定租户所带来的外部性和集聚经济中获得的,也来自于租户的混合和提供服务的多样化。一些学者认为相似商店的聚集会提高总的销售水平,因而对商业区的成功做了很大贡献。他们得出的结论证实了作为商业租金决定因素的集聚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不同业态的商铺混合租赁能够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而扩大高端商业物业的消费群,提升其价值。

(三)租约特征因素

房地产租赁市场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房地产的租约,产生了承租人权益,同时,所有权人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受到了限制。所以,有租约限制的高端商业物业的租金与无租约限制的租金有所不同,需要考虑租约的限制对高端商业物业租金的影响。

(四)房价对租金的影响

在短期内,房价和租金是相对独立的。房价和租金都由各自市场内的供需所决定。房屋销售市场中的房源主要来源于开发商新开发的楼盘,房屋的质量较高。而房屋租赁市场中的房源则由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房屋构成,对于高档商业物业来说,房屋的质量要求也较高。

长期来看,房屋销售市场中的房源会逐渐进入房屋租赁市场,所以房价和租金在长期会有一定的联系。两个市场的流通性越强,该城市的房价和租金的联系越紧密。房价对租金存在一种指引作用,房价增高,则是租金提高的一个预警。租金对房价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未来租金收益的预期,而并非来自于目前的租金。

情商与影响力篇5

一、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出口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层面因素。企业外贸出口行为中技术因素是指其运用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以及电子商务绩效水平,一般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企业员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二是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专家,三是完整的外贸第三方平台,四是企业维护电子商务系统的能力。技术因素影响企业外贸进出口中电子商务绩效的直观表现为运用成本与技术实用性,这是因为电子商务系统是业务和技术的结合,二者协调才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出口绩效。从沿海地区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在外贸业务中占据较大比例,但多数中小企业并不具备高水平的自建电子商务系统能力,这使得其必须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这种情况下的技术因素则主要集中于企业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技术。

(二)组织层面因素。组织因素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出口绩效的重要因素,通常包括领导因素和战略因素两个方面,细致来讲,领导因素包括企业提供充足的人、财、物,领导亲自参与电子商务;而战略因素则包括企业已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利用电子商务出口有明确的目标。通常来说,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的起点是领导层决策,之后才是战略层面的制定和实施,这样决定了外贸企业是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电子商务贸易是一个系统计划,需要领导与战略的支持才能够实现各项目标与环节中的资源合理配置,进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

(三)环境层面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方面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进入口的优惠、进出口环境等因素。实际情况来看,政策与优惠因素是政府行为,属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基本属于企业的不可控因素。对于进出口环境因素而言,B2B电子商务则能够作为创新手段在进出口环境中产生优势影响。随着近些年来国际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内部环境来看,国家为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不断推出支持政策,使得内部环境不断提升;外部环境来看,外贸大环境不容乐观,出口所面临的心事较为严峻,世界贸易保持低迷发展态势,全球需求持续恶化,这使得我国外贸出口中必须取得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才能够实现平稳发展的目标。

二、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出口绩效指标

电子商务实施绩效直接反映出电子商务的实施能否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而针对出口贸易,评价B2B电子商务的出口绩效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择则依据资源利用率,在本文的研究中选择6个指标考察出口绩效。从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来看,指标分为三个方面,即市场绩效、财务绩效、生产力绩效,其中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包括出口国市场增加(X1)、客户数量增加(X2);财务绩效指标包括流动资金周转加快(X3)、利润增加(X4)、交易成本降低(X5);生产力绩效指标包括出口额增加(X6)。

三、沿海地区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出口绩效影响实证

(一)理论假设。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的影响因素建立理论假设,具体如下:

假设1:进出口贸易企业自身建立的信用体系与其运用B2B电子商务模式实现出口贸易绩效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即企业自身信用体系越完整,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越高;假设2:在企业出口贸易战略与行为中,领导的影响至关重要,领导参与和支持企业B2B电子商务出口,以及领导参与和重视程度越高,则企业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越高,二者之间正相关;假设3:对于沿海地区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突出的优势,而且企业B2B电子商务出口行为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直接的关系,二者表现在第三方电子商务贸易平台越完整,企业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越高,二者正相关;假设4:政府政策支持在企业发展B2B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中具有直接的影响,政府支持力度越大,企业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越高,二者正相关。

(二)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影响因子分析。在本文研究的假设中,涉及到的影响因子是否具有适合性与相关性,需要进行验证,采用KMO取样验证,并通过SPSS21.0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验证结果的表现形式采用KMO取值区间来衡量,KMO越接近0,表明变量间相关性越弱,KMO值越接近1,则表明变量间相关性越强。

将实地调研与相关资料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经过KMO与TOE模型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在本文所涉及的6个指标因子中,检验的信度大于0.7,效度大于0.5,说明这些影响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此外,在技术指标体系中,所有因子的TO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信度为0.740,KMO值为0.697,解释反差为50.36%;组织指标体系中,信度为0.693,KMO值为0.607,解释反差为45.01%;环境指标体系中,信度为0.721,KMO值为0.598,解释反差为67.675%;这说明本文所选择的所有指标因子所有构成的指标体系基本上能够反映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实施B2B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实际情况。

(三)回归分析及结果讨论。将各因素与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各因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可得出以下结果:

从单因素对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信用体系对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绩效的影响产生20.5%的正向变化,领导参与对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的影响产生32.0%的正向变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完善对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的影响产生15.3%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的影响产生17.6%的正向影响,这些数据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的假设。

情商与影响力篇6

物料供应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物料准备合理,企业生产经营则可顺利进行;否则,生产经营停工待料,影响企业运转。作为物料控制职能部门,担负着物料组织供应的艰巨任务,究竟如何才能合理组织物料供应呢?

根据多年物料控制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心得体会,特提出物料控制的“四大关键能力”建设,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图1

1 关键能力一:供应商产能建设

供应商产能即为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商产能建设处于物料控制及供应的首要位置。因此,如何控制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只有供应商能力充足时才能更好满足需求,反之当供应商产能小于需求时,则制约着整车厂的生产,进而影响市场供应。当供应商存在产能瓶颈时,则需提前进行产能提升。进行供应商产能调查和评估,能够准确地发现瓶颈物料和瓶颈供应商,提前并有侧重地做好物料监控和防范,避免造成生产停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对供应商产能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新车型爬坡生产时、现有车型市场需求量突增时等情况。

要进行产能提升,如何才能识别出产能不足零

件呢?

首先,制定使用标准的供应商产能调查表。针对供应商当前的生产节拍、班次情况、每班工作时间、整车厂对供应商的日需求及月需求、供应商当前的日产量及月产量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统一使用标准的供应商产能调查表进行实际情况调查。

表1 供应商产能调查表

其次,根据销售对市场需求的滚动预测,结合整车厂月计划分解、周计划分解及日计划,填写每种零件整车厂要求供应商达到的日/月需求产能,通过供应商产能调查表的形式向供应商传递。

再次,供应商根据自己当前生产经营情况,填报调查表,向整车厂计划员反馈调查结果。

最后,整车厂计划员根据需求及供应商产能调查数据,初步识别出存在产能不足的风险零件,再与供应商进一步沟通落实实际情况,最终确认产能不足的零件,并进行风险类别分级管理。

在物料供货管理中,完成产能调查评估后,需要有后续的解决措施,可按问题风险等级分类,对于风险等级高、需跨区域解决的问题,则要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同时跟踪相关区域问题解决的进度情况。

针对辨识出的产能不足的供应商,应对措施如下:(1)合理排产,规避高风险物料供应空档,加大对瓶颈物料厂家帮扶力度;(2)密切关注高风险物料的生产、发运及库存情况,同上下游部门做好信息共享;(3)制定高风险供应商走访计划,深入实地调查生产情况,寻求采购、SQ协助督促供应商物料产能提升;(4)协调供应商增加班次、设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员工熟练程度、消除瓶颈工序等方式提升产能,制定出具体的产能提升方案和实施计划;(5)如该零件为独家供货则考虑开发第二家供应商,若为多家供货可通过合理分配多家供应商配比解决;(6)利用生产淡季的有利时机,加强供应商产能提升。

2 关键能力二:库存管理能力建设

库存管理能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每天的生产运作,较高的库存管理水平不但可以实现精益生产,同时也可应对突发事件。在库存管理能力中,最大最小库存管理、定置管理、先进先出管理、目视化管理、料账管理及预警机制的程度决定着库存管理的水准。

通过支持帮扶供应商及物流公司提升库存管理能力,可有效地集成大家的力量识别出风险物料并重点进行监控。

图2

在库存管理能力中,最大最小库存设定尤其重要。在此,重点阐述如何设定最大最小库存。在设定最大最小库存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最大库存设定一般不超过存储场地的限制,也可按零件的种类及消耗频次及数量设定为不超过15天或20天的库存量。最小库存设定区分本地供应商与外地供应商,本地供应商一般要求1~2天的安全库存,外地供应商则要根据运输距离远近及物流运输方式建立起3~7天的安全库存。或许,多数企业在设定好最大最小库存后,便一劳永逸,不去变通。在此,需重点强调的最大最小库存的变通管理。所谓“变则通,通则达”,要根据不同情况对最大最小库存及时进行调整,以变应变。

库存管理要结合季节月份的特征做出相应调整。

例如:

春节期间,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物流运输,同时务工返乡人员多,企业人员流失情况严重,此时要适当调高库存量,以应对恶劣天气及人员流失对生产的影响。此时物料控制部门要要求供应商必须保证一周的安全库存,同时做好春节前后的供货预案(库存建立、运输路线预案);加强该阶段的库存调查、及时走访供应商以及物流公司;加强检查重点供应商生产与库存情况。对库存达不到要求的供应商及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

汛期阶段,需要提醒供应商关注生产和物流场地、运输路线和厂内仓库的地势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必要的防洪抢险预案避免供货风险,适当调高库存量。

用电高峰时期,部分范围内用电受限,可能造成供应商生产及供货紧张,物料控制部门要时时对供应商的库存及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每日对风险供应商及物料供货进行评估,筛选出当日高风险物料,与各区域协同供应商解决问题并及时通报。

销售旺季,热销车型市场需求量会迅速增加,因此要重点做好热销车型品种零件管理,适当调高库存,通过对规划部的T+3销售滚动预测的分析,提前通知供应商做好原材料的采购及生产保供、物流配送评估,调高最小库存量。

高温假期间,物料控制部门要要求高风险供应商盘点库存,对供应商库存不足的物料要求其高温假期间建立库存,生产启动前提前确认库存,同时共同做好厂内库存填充,对存在问题利用高温假的时间解决。

以上列举了五种需调高库存的情况,然而在遇到零件质量提升、物料断点、车型停产时,则要适当调低库存量。在外部与主机厂做好密切沟通,保持需求信息高度共享;在内部则要协调好采购、生产、物流配送,既能保证主机厂生产不受影响,又将切换损失降到最低,实现精益管理,从管理上降成本。

总而言之,计划员要密切关注供应商的库存,关注库存管理能力建设,通过要求供应商及物流公司建立及完善最大最小库存管理、定置管理、先进先出管理、目视化管理、料账管理及预警机制,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物料情况,减少断料发生。

3 关键能力三:物流配送能力建设

供应商产能与库存是物料供货的前提,物流配送能力是支持物料供货的保障。供应商及物流公司运输车辆类型及数量、人员配置、运输距离、响应时间等要素决定着物流配送能力。物流运作方式直接影响着物流配送能力的发挥。如何提高整车满载率,提高物流装卸效率,关系着物流成本的高低及响应时间的长短。例如加大采用托盘化供货的比例,减少人工搬运装卸物料的比例,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机工程;采用飞翼车供货,可有效保护零件质量,缩短雨天铺盖雨布的时间;在物流配送环节,通过创新操作模式,取代、替换、缩短长周期操作环节,有利于物流配送能力提升。

在物料配送管理中,提高库存管理水平,减少及降低紧急拉动的发生频次,可有效控制配送进度。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等各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配送能力的关键要素并进行提升,规避短板效应,进而达到系统运行最佳状态。

图3

物料控制部门要关注供应商与物流公司的物流配送能力,组织评估其运力瓶颈,针对频繁预警的物料要认真分析是库存不够没法发货,还是因为有料无车无司机发不了货或是物流管理不善造成的。通过分析影响物流供货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及跟踪成效,不断引导供应商及物流公司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抗拒风险能力。

4 关键能力四:过程控制及问题解决能力建设

供应商产能不足、零件库存过低、零件质量问题及物流配送中车辆故障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影响着物料正常供货,有效的过程控制可大幅降低损失。

例如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已过时间窗口未到货物料要及时了解其供货情况,核实其到货时间,必要时盘点当前库存,分析库存可支持时间,以更好地衔接生产降低停线发生。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弄清楚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物料控制部门要关注供货环节的整体过程。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以下问题解决能力

建设:

4.1 落实高风险物料情况汇报及跟踪机制

根据供应商库存报表匹配生产排产,预测出会影响生产的高风险物料,及时进行情况了解及高风险汇报,密切关注问题进展,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将风险降低可把控程度。

表2 高风险物料预警表

4.2 健全供应商与整车厂的信息沟通机制

针对影响生产的严重因素,短时间内又很难解决,要及时告知相关区域,形成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交流

机制。

例如:当整车厂有重大生产调度通知时,物料计划员及时通知到关联供应商。同时当供应商生产出现问题时(如遭遇长时间停电、生产设备故障导致库存偏低时),也要及时告知计划员,以便大家提前采取预防

措施。

4.3 建立供应商月度例会与重点供应商高层例会机制

总结往月供货问题较多厂家,召开供应商月度例会沟通交流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善供货表现。

针对难解决的问题,可组织供应商高层例会,共同研讨对策。

通过利用管理层人员的力量,共识目标,不断提升工作管理,改善物流供货表现。

5 结语

情商与影响力篇7

一、电子商务概述

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的事物。从某个角度来说,电子商务是顺应技术时展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事物。电子商务自出现以来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成为了为人们提供便利生活的关键保障,年轻的消费群体对于电子商务模式高度追捧,由此对于电子商务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2.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商务活动,整个信息交流、贸易交易都是依靠网络。当前颇受“网购族”喜欢的淘宝网、京东网、亚马逊等都是电子商务发展领域的代表。电子商务的特点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高效率与虚拟化是显著的特点。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电子商务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的展示,潜在的客户通过核心词语的检索便能够找到所需要的商品。由此,通过与卖方之间的交流来确定实际的需求总量。相关信息的虚拟化使得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对于相关产品、服务进行了解,使得整个电子商务贸易效率更高。并且,当前电子商务贸易在快递行业的支撑下在跨区域贸易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电子商务模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伴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拓展自身发展范畴,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积极的拓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企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展

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具体运作模式与传统的商务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管理领域对于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管理需要进行拓展与优化。

电子商务管理所融入的全新的信息技术操作要求是对于传统管理的挑战。当前,电子商务管理工组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管理人员对于基础的信息处理进行明确。电子商务信息的处理需要一整套的信息处理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企业的整体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配备、软件配备、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2.管理思路调整要求明确

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相关产品的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整个管理体系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其对于管理思路的调整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管理对象的调整。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与产品,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所需要纳入管理体系中的内容需要进行调整,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参与方面都成为了企业需要管理的对象。在实际的发展、运作过程中,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系统、客户网络信息统计都成为了企业需要管理的对象。对于管理对象的调整是电子商务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必然现象”,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认识到在管理对象方面的拓展影响力,提升对于管理对象、管理范畴的认识。

其次,对于管理环境的调整。管理环境对于如何开展管理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力。虚拟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环境需要对于原有的管理思维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由此才能够达到顺应管理环境的变化的需求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从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对于管理环境的变化认识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调整管理思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

3.管理模式、途径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现有的管理模式来说,传统的、单纯针对员工行为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电子商务领域的需求。电子商务模式下,人们可以选用一种非常自由、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由此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对于各项工作的管理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国外部分半固定的办公模式是当前国际领域电子商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此类办公模式正在向国内的企业推进,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相关前卫因素将会引导着管理模式不断的优化、不断的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三、企业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

从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商务模式对于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并且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去。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部分企业的管理问题却逐步突出。当前,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

当前,企业对于电子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得到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从管理角度来说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优化与处理。从一定角度来说,企业对电子商务工作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看法,相关管理问题的处理角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影响力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由此在整个管理层工作的过程中,整个管理行为依然延续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对于相关管理优化、管理创新的重视性不足。

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信息、网络的依靠程度非常高。由此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管理与相关管理技术手段是紧密相连的,在部分企业运营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营管理已经收到了非常明显的影响,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保障使得整体的管理活动开展非常的被动,相关企业在预留信息技术建设资金、网络安全维护资金方面非常的少,整个信息技术建设体系的投入非常的少,因此在整体的软件更新方面不及时,整体电子商务技术处理方面的维护非常滞后,对于各项体系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管理素质堪忧,管理模式僵化

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内部能够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管理主体相对较少,企业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升不及时已经成为了影响相关管理活动的重要问题,管理素质方面出现了缺陷由此导致了电子商务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相对较为保守,不能够根据整体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管理者对于存在的管理问题敏感度非常低。

当前,大量的企业管理者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效率低,并且所采用的手段不能够满足当前电子商务模式对于管理的需求。从整体的管理灵活度来说,灵活度差,对于国际领域最新的管理模式知之甚少,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甚至诱发了内部之间的矛盾。

3.管理原则缺失,激励手段不足

管理原则与管理激励手段是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利进行的保障。电子商务模式下整体的工作活动开展非常的滞后,由此整体的建设情况来看,管理原则是一种具有制度性建设意义的事物,能够在内部管理活动中针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新工作特点进行有效的约束。但是从整个实际的工作情况来看,管理原则的缺失已经非常的明显,整个管理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过强,个人行为取代管理原则的情况非常的普遍。

管理激励手段是电子商务模式下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通过完善的激励手段能够在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的优化管理方法,调动管理主体的积极性。从实际的内部管理建设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管理激励手段相对较少,各项工作的开展所面对的工作阻力相对较大,管理主体的实际积极性无法调动。由此,缺乏管理激励制度使得整个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企业管理非常被动,管理实际能力不足。

四、完善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管理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其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的同时也是的企业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善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管理的对策应当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提高思想认识,健全保障体系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整个管理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当前,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认识到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由此在分析自身管理实际的能力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正确的提升管理工作、优化管理能力进行目标上的明确。由此为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的需求提供一个指向,增强整体行动的效率。

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实际影响力,明确信息技术保障对于内部管理有序运行的积极作用。由此,在实际的企业发展预算中,要将信息技术保障投入作为整体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经济保障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进而才能够为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基础的技术保障。

2.强化培训教育,优化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发展需求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企业要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与教育,通过强化培训教育来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由此来形成一个良性的素质提升循环,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电子商务领域最新的理论知识,帮助管理人员接触到科学的管理经验与方法。

在提升管理人才素质的基础上,企业要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明确当前管理模式对人才管理的关键作用,将管理模式的优化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通过学习、参考、分析国外相关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管理模式来组建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在优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搬照抄他人的模式,要结合企业的业务情况、电子商务市场拓展情况、员工素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建设与调整。

3.完善管理原则,健全激励手段

要明确管理原则的关键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突出管理原则对于管理人员、员工个人行为的约束力量,将管理原则的完善作为适应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关键。当前,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参考、借鉴相关企业的管理原则建设经验,将管理原则的建设作为重点,突出整体管理工作的原则意识、原则指向性,由此才能够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提升管理的实际效力。

在完善各项管理手段、创新管理的过程中,要发挥激励体系的作用。将激励体系作为整个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点,由此明确整个管理活动的积极作用,突出管理激励在调动管理人员管理主动性、积极性方面的作用,突出激励体制对于整个工作开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健全激励手段,还能够调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下更好完成各项管理任务,迎接市场的挑战。

五、结束语

情商与影响力篇8

关键词:政府奖惩 风险规避系数 回收价格 逆向供应链协调

引言

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国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和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实施逆向供应链。逆向供应链改变了传统物料的单向运作模式,在减少传统供应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同时改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绩效。现有针对逆向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格协调、合同或契约协调、设计激励机制协调。Rommter(2004)指出在回收渠道中价格可以指导回收策略选择;Emmons and Gilbert(1998)和Donohue(2000)研究了短生命周期产品的最优回收合同问题;袁煜昶等(2009)通过设计二部定价契约和回馈与惩罚契约实现了逆向供应链协调;达庆利(2009)等研究基于回收努力和回收价格的激励机制,也实现了逆向供应链协调。

随着政府加强对回收再利用的重视,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的考虑政府的影响。W.T.Tsai 和Y.H.Chou (2004)研究了政府奖励在台湾废物回收和控制污染中的应用问题,为政府对再造企业的奖励提供了一个模板;王文宾(2009)设计了政府的奖惩机制,建立了7 种情形的决策模型,研究了5种情形下激励机制对于引导回收商提高回收量的有效性;贡文伟等(2011)研究了政府对制造商废品回收进行引导时的逆向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认为政府对制造商废品回收实施奖惩时,对制造商最有利。

在研究逆向供应链协调问题时,上述文献均假设参与主体为风险中性,以最大化期望收益为目标,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使得参与成员的收益具有风险性,不同的企业会存在不同的风险偏好,从而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组合,因此,研究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下逆向供应链的协调更具有现实意义。肖复东(2009)、Zuckerman(2005)、史成东(2011)发现在需求不确定时,零售商的风险偏好会对其决策产生影响,而收益共享契约和批量折扣契约能够克服双重边际效应和风险规避效应。上述针对风险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单一成员风险偏好下成员的决策行为,同时研究不同成员具有不同风险偏好时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文献较少,且探讨成员具有不同风险偏好时,政府对逆向供应链协调影响的文献较少。

相对于现有文献,本文的贡献包括:将成员的风险偏好引入逆向供应链,考虑成员同时具有不同风险偏好时,政府奖惩对逆向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研究政府分别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时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比较政府奖惩对不同风险偏好成员的影响。

模型说明与假设

考虑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制造商是逆向供应链的领导者并委托零售商进行废品回收。零售商以pr的回收价格从消费者处回收废品,零售商的回收成本为cr。制造商以pm的回收价格从零售商处回收全部废品并且只从零售商处回收废品,制造商的废品再造成本为cm,再制品的销售价格为p。同时,为引导制造商和零售商积极开展废品回收,政府分别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系数是km,km=0表示制造商是风险中性者,km>0表示制造商规避风险,km越大,制造商越害怕风险,kr是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kr的理解同km。本文逆向供应链结构模型见图1。

不失一般性,我们对模型做出假设:一是假设回收的废品均可再制造并且再制品市场需求足够大。二是假设零售商的回收量Q和pr具有如下函数形式:,其中,α≥0,β≥0,α′为不受回收价格影响的基础回收量,均值为α,方差为δ2。政府根据Q分别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T表示政府规定的最低回收量,l1、l2分别为政府对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奖惩系数。政府对零售商的奖惩是(Q-T)l1,政府对制造商的奖惩是(Q-T)l2。

由以上假设得政府奖惩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πm与πr分别为:

(1)

(2)

根据均值-方差理论,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U(πm)和U(πr)为:

(3)

(4)

分散决策时的影响分析

制造商先做出决策,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回收价格;零售商观察到制造商的决策后,选择使自己效用函数最大的回收价格。假定分散决策下,p*rd代表零售商的最优回收价格,p*md代表制造商给零售商的最优回收价格。

当pm是常量时U(πr),pr是关于的凹函数。根据 (5)

可得唯一确定的p*md,使零售商的效用函数U(πr)最大。将p*md代入U(πm)得到p*rd。

根据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不同风险偏好,分四种情况分析他们的回收价格。

第一,当kr=0,km>0即零售商是风险中性者,制造商是风险规避者时:

(6)

(7)

第二,当kr>0,km=0即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制造商是风险中性者时:

(8)

(9)

第三,当kr=0,km=0即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是风险中性者时:

(10)

(11)

第四,kr>0,km>0,即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是风险规避者时:

(12)

(13)

定理一:不考虑存在完全风险规避者时,政府的奖惩力度越大,零售商的回收价格越高;政府对制造商的奖惩力度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越高;政府对零售商的奖惩力度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反而越低。

证明:由,,,

,其中i=1,2,3,4,j=1,2,定理得证。

无论政府给予制造商奖惩还是给予零售商奖惩,零售商都能从中受益。相反地,政府给予零售商过多的奖惩会降低制造商的回收价格,尽管制造商作为风险中性者时不在乎风险,政府给予零售商奖惩仍然会降低制造商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在确定给予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奖惩系数时,可以加大给予制造商的奖惩比重。

定理二: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完全风险规避者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为负值。

证明: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完全风险规避者时,、。

对于完全风险规避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他们拒绝任何风险,不愿积极开展回收工作,此时政府的奖惩机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起到惩罚的作用。

集中决策时的影响分析

集中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共同进行废品回收。制造商和零售商以整条逆向供应链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假定p*rc代表零售商的最优回收价格,p*mc代表制造商的最优回收价格。那么整条逆向供应链的效用为:

(14)

根据制造商和零售商风险偏好的不同,分四种情况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价格。

第一,当kr=0,km>0,即零售商是风险中性者,制造商是风险规避者时:

(15)

(16)

第二,当kr>0,km=0,即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制造商是风险中性者时:

(17)

(18)

第三,当kr=0,km=0,即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是风险中性者时:

(19)

(20)

第四,当kr>0,km>0,即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是风险规避者时:

(21)

(22)

定理三:逆向供应链成员中存在风险中性者时,成员的最优策略不受风险偏好的影响。

证明:情况(1)、(2)、(3)中都至少存在一个风险中性者,显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价格均与km、kr无关。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时,只要有一方是风险中性者,那么双方的风险态度对双方的回收价格没有影响。

定理四:政府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奖惩力度越大,零售商的回收价格越高。

证明:,,其中i=1,2,3,4,j=1,2,定理得证。

政府应加大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奖惩力度,此时零售商的回收价格越高,消费者越有利,参与逆向供应链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

定理五:当零售商是风险中性者时,只有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奖惩影响制造商的回收价格,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奖惩系数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越高。当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时,政府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奖惩影响制造商的回收价格,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奖惩力度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越高,政府给予零售商的奖惩力度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越低。

证明:当零售商是风险中性者时,;当零售商是风险规避者时,,,定理得证。

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时,政府给予零售商奖惩对制造商的影响取决于零售商的风险态度。零售商是风险中性者,政府给予零售商奖惩对制造商没有影响。零售商规避风险,政府给予零售商的奖惩降低制造商的回收价格。

定理六: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完全风险规避者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为负无穷大。

证明: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完全风险规避者时,,当km∞,kr∞,时U(π)=-∞。

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进行废旧物品的回收,但是制造商和零售商拒绝任何风险,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回收工作无法开展。此时政府的奖惩机制开始约束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行为。显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值为负无穷大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制造商和零售商也不可能绝对规避风险,但是可根据这个合理的假设推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系数越大政府奖惩机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惩罚效果越明显。

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比较

定理七:不考虑存在完全风险规避者的情况下,政府给予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奖惩同时提高零售商的回收价格。在分散决策下,政府给予制造商奖惩比给予零售商奖惩能更大幅度的提高零售商的回收价格。在集中决策下,政府给予制造商奖惩和给予零售商奖惩对提高零售商的回收价格效果相同。

证明:在分散决策下:,其中i=1,3;,其中i=2,4,在集中决策下,可求得 ;其中i=1,2,3,4。

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合作时,政府给予制造商奖惩可以提高制造商的积极性,制造商作为逆向供应链的领导者会对零售商产生影响。数据证明,此时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影响比政府直接给予零售商奖惩的效果好,所以政府可以不用考虑给予零售商奖惩,给予制造商奖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定理八:对于完全风险规避的制造商,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奖惩在分散决策下比在集中决策下能更大幅度的提高制造商的回收价格。对于完全风险规避的零售商,政府给予零售商奖惩的效果不受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影响。

证明:完全风险规避的制造商在分散决策下,集中决策下:。零售商是完全风险规避者时,得到, 。

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当制造商和零售商不合作时,制造商主导逆向供应链并以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此时政府对制造商奖惩的效果比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时的奖惩效果好。对于零售商来说,是否与制造商合作并不影响政府给予零售商奖惩的效果。

算例分析

设基础回收量α′服从均值α=20,标准差δ=2的正态分布。制造商再造成本cm=10,p=30,零售商的回收成本cr=4,β=3。对于风险规避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假定kr=3,km=3。

将上述数值代入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价格中,运用Matlab7.0仿真得到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在四种不同的风险偏好组合下,政府奖惩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价格的影响。如图2所示,分散决策下,四种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中pr随l2增大的速度要大于pr随l1的增大的速度。pm随l1的增大而减小。如图3所示,集中决策下,四种不同的风险偏好组合中pr随l1和l2增大的速度相同。当kr=0时,l1的变化对pm没有影响。当kr>0时,pm随l1的增大而减小。

综合图2、图3我们看出,政府分别给予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奖惩对他们的最终影响是提高了他们的回收价格,但是在不同的风险偏好组合下,回收价格的提高程度也有不同。说明为了使政府的奖惩机制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降低政府的成本,政府事先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表现对企业的风险偏好做出判断,进而决定对该企业的奖惩力度。

考察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政府奖惩对完全风险规避者的影响。用Matlab7.0仿真分别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回收价格随政府奖惩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在分散决策下pm随l2增加到了30,在集中决策下pm随l2增加到了27.5,显然,在分散决策下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奖惩比集中决策下的效果好。如图5所示,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l1对零售商的回收价格的影响曲线完全重合,即pr随l1随增大的速度相同。可以看出同样是政府给予制造商奖惩,制造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时要比以逆向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为目标有更大的积极性,符合现实情况。

结论

本文利用均值-方差理论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函数,讨论政府奖惩对不同风险偏好组合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收价格的影响,得到以下的结论:零售商是风险中性者时,政府对制造商的奖惩力度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越高;零售商规避风险者时,政府对零售商的奖惩力度越大,制造商的回收价格越低;在分散决策下,政府给予制造商奖惩比给予零售商奖惩的效果好。

本文研究单一回收渠道下,逆向供应链成员具有不同风险偏好时,政府奖惩对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影响,而在多回收渠道下,探讨多个零售商及多个制造商同时具有不同风险偏好时,政府奖惩对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影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顾巧论,高铁杠,石连栓.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2.Emmons, H. and S. M. Gibert. The role of returns policies in pricing and inventory decisions [J].Management Science,1998,44(2)

3.Dohohue, K. L. Efficient supply contracts for fashion goods with forecast updating and two production modes [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11)

4.袁煜昶,孙浩,达庆利.回收再制造逆向物流中定价契约协调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9 (9)

5.王文宾,达庆利.基于回收努力程度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J].软科学,2009,23

6.王文宾,达庆利,孙浩.再制造逆向供应链协调的奖励与奖惩机制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

7.贡文伟,李虎,葛翠翠.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定价分析与对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6

8.肖复东,聂佳佳,赵冬梅.考虑零售商风险规避的闭环供应链回收策略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6

9.Zuckerman G. Cash-rich feel pressure to spend [J].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 July 11, 2005, C.1

10.史成东,陈菊红,郭福利等.Loss-averse闭环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 31

11.Mukhopadhyay, S. K., Setoputro R.. Optimal return policy and modular design for build-to-order products [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23(5)

12.邱海永,周晶.不对称信息下逆向供应链定价分析与对策[J].运筹与管理,2009,18

上一篇:悠悠球大赛范文 下一篇:好大一颗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