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05:29:57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1

6月15日,由中国仓储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仓储业大会(2011CAWS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表示,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八项措施,其中,有2条是直接解决仓储企业税负重、仓储用地价格高的问题,有2条是肯定与鼓励仓储企业向社会化配送中心与低温配送中心发展、鼓励仓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表明了国家对仓储业的重视。

仓储业发展快过物流业

他还汇报了2011年全国仓储业的发展情况与主要特点, 2010年全国仓储业(含邮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38亿元,同比增长了26.7%。仓储业的增加值2084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0.6个百分点;2010年152家仓储服务企业主营收入较上年增长了68.5%,其中,66家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配送收入同比增长28.4%,配送量同比增长44%;26家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质押监管收入增长72.2%,质押贷款授信额度增长了74.5%;2010年保税仓储业得到恢复性发展,全国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国保税物流园区内的291家,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7.81亿元,比上年增长l5.6%。全国出口加工区内的199家仓储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比上年增长66.6%。2010年实现仓储转口进出口额102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占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7%,出口加工区内保税仓储转口货物进出口额达到l76.65亿美元,成为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后的第二大进出口贸易方式。

仓储地产与流通企业加大投资

沈绍基说到,“各地区、各类投资人继续加大现代仓库的投资力度,物流园区、仓储地产企业与流通型企业表现突出,企业仓储成为仓储业发展的新热点。”中仓协秘书处从网上检索到2010年规划、开工与竣工的物流“园区’’(基地)55家,经分析,呈现三大特点:园区布局正在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发展,园区规模越来越大,园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以“普洛斯”成功上市为标志,我国仓储地产业的竞争渐趋激烈,开始重组并购,规模化与网络化的趋势已经明显。

到目前为止,普洛斯运营与在建的仓库有680万平米,其中运营的仓库面积400万平米,不仅延续我国仓储地产“老大”地位,而且仓库总面积首次超过“中外运”、成为全国仓库面积最多的公司。2010年10月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以来,已经实施两项并购案:间接持有“深基地”(宝湾是其品牌)20%的股份,间接收购北京航港的53%的股权,并计划每年新增仓库面积l20万平米。以阿里巴巴高调进入仓储地产业为标志,不仅增加了全国仓储地产业发展的热度,也强化了生产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自建仓库或自营物流的态势,企业仓储成为仓储行业发展的新热点。阿里巴巴2010年先后投资星辰急便和百世物流两家物流企业,并开始筹划“大物流”计划,2011年1月正式公布其物流战略:自筹100亿、并与其金融合作伙伴共同筹资近l000亿元,逐渐在全国建立仓储网络体系,以解决制约中国电子商务目前的物流瓶颈。

重视专用仓库建设

“食品、危险品、医药、烟草、钢材等专用仓库设施与专业仓储服务受到业界广泛重视,取得新的成果。”沈绍基表示。随着国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与低温仓储设施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冷库建设掀起高潮。2010年全国有超过l5家以上存储量过万吨的冷库建成投产,主要是民营与外资企业的投资。由雨润集团投资80亿元建设的西安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有限公司,占地3000余亩,建有20万吨冷库、39万平方米仓储面积、20万平米加工配送中心,目前正在紧张建设施工,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有美国、日本、澳洲4家外商在中国投资冷库。“在加快建设冷库的同时,肉食品交易市场配套的公共型冷库管理方式出现重大变革,无锡天鹏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彻底改变了‘分格式’分散管理模式,实行的‘货架+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熟,走在了行业同类冷库的前列,从今年开始,天鹏又开始对系统升级,并在集中管理仓库的基础上、筹划统一配送。”

沈绍基认为,在危险品仓储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原有的被城市包围的危险品仓库区改造与搬迁已告一段落,老的危险品仓储企业的设施规模在减少;二是新建的各类化工生产园区,都有配套的仓储设施,入驻化工园区的危险品物流企业占到入驻企业总数的10―15%,仓储企业占入驻物流企业总数的60%,其中公共仓储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占50%以上,其它为生产制造与贸易企业投资的仓库;三是面向化工交易市场、流通企业、机关团体以及消费者个人的危险品仓库设施,仍然供不应求。“根据国务院今年2月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将对危险品仓储实行专项许可制度。随着该制度的实施,我国危险品仓储定点企业不足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私人仓储与金融仓储得到发展

据沈绍基介绍,私人仓储在发达国家已盛行了40年,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悄然兴起。“私人仓储与金融仓储等新的仓储经营业态,2010年以来正在被业内复制,原有企业的规模正在扩大。”美国人2009年投资的仓宝阁仓储(上海)有限公司。从美国回来的陈昱先生于2010年创办首家24小时自助式私人仓库――“悠悠空间”。3000平米的仓库改造成从0.7―23立方不等的20多种规格的独立仓储格间,按月、季、年出租。据中仓协在网上检索的情况,近年来上海这类企业已有多家,显示了私人仓储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金融仓储,主要还是集中在浙江,分支机构在辐射其它地区。”据他介绍,浙江涌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授信额度已达到30亿,在全国已经设立5家分公司和3家子公司,客户数量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50%。浙江和金仓储有限公司,2010年的授信额度10亿,客户已达到50家、涉及20多个行业。浙江银桥仓储有限公司,2010年授信额度2亿。

仓储企业税负重

“仓储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仓储仍然是物流领域的薄弱环节,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性问题与仓储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沈绍基表示,在政策层面,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仓储企业税负重与仓储用地价格偏高的问题。我们相信,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将会很快落到实处。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2

令人欣喜的是,2006年9月16日至18日,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称标委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委会成立后,相关物流装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日前,记者采访了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春晖,请她介绍了标委会近期工作情况以及将来的工作设想。我们相信,随着一项项标准的颁布实施,将对指导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市场、促进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物流装备行业标准亟特制修订

记者:作为专业媒体,我们一直对我国物流装备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极为关注。请您介绍一下成立标委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赵春晖:成立标委会的原因有二:第一,随着国内物流仓储业的飞快发展,物流仓储设备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无论生产与销售量还是新产品的开发都得到快速发展,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以起到行业指导规范作用;第二,我国原来制定的标准以生产型标准为主,而我国加入WTO时曾承诺,中国自加入WTO之时起。所有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都要符合《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这说明WTO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贸易型标准。因此,我国必须完成从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的过渡。

其实,标委会最早筹划于2002年9月,当时是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达的《关于加强机械工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来展开筹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两年内,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先进、工作高效、与国际接轨的机械工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使机械工业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都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根据该要求,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申报了“物流仓储设备标委会”。2004年3月,“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委会”正式申请组建。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标委会正式成立,将有助于提高行业认识,淡化归口管理,与国际接轨,加强物流仓储设备行业标准化工作,并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记者:目前我国仓储设备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现状如何,您认为其中存在哪些不足?

赵春晖: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已经制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1 1项,均为机械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巷道堆垛起重机标准、焊接式结构货架标准、有轨巷道式高层货架仓库标准、剪叉式升降台标准等。在9月召开的标委会成立大会上,全体委员讨论定出了物流仓储设备标准体系的产品分类(初稿)。从分类来看,许多产品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如,巷道堆垛叉车、分类拣选设备(包括分拣机等)、搬运设备(包括自动导引车等)和其他辅助设备等。因此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现有的标准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标准的标龄较长,许多技术内容已经不适合现在行业的发展及企业的需要。比如,《有轨巷道式高层货架仓库设计规范》的最后修订时间为1999年,而那次修订在内容上与1989年该标准的初稿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在格式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二是标准的内容偏重产品生产过程的制造、材料、工艺等要求,而忽视了交货验收条件、安全性能、可靠性等贸易要求,使标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今后标委会制定的标准仍将以产品标准为主,但在产品标准中将更加注重安全、卫生、产品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取消与性能无关的材料、工艺等要求,以便给今后的技术发展留有较大空间。

记者:标委会主要负责哪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赵春晖: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有轨巷道堆垛机、无轨巷道堆垛机、桥式堆垛起重机、搬运车辆、出入库输送设备、剪叉式升降台、垂直提升机、自动导引车、货架、分拣设备、拆码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标委会由25名委员组成,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所长陆大明为主任委员。

由于物流仓储行业是相对比较年轻的行业,标准的数量还非常少,许多产品没有相应的标准,因此目前标委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制定一批急需的标准,同时修订老标准。标委会正在进行的另一项工作是,编制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表。这项工作也是为了配合完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所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物料搬运标准体系研究”课题中的“物流仓储设备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开展“物流仓储设备标准体系”研究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物流仓储设备标准体系框图”和“物流仓储设备五年标准制修订规划项目表”,来衡量物流仓储设备标准的齐全程度,为计划的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使编制计划做到有目的地抓住主攻方向,避免计划安排的盲目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加快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同时,对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并通过该体系找出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标准制定的原则

记者:新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赵春晖:新标准的制定应以物流仓储设备标准体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及国外先进标准为依据。制定标准的原则有四:以市场为导向、协调一致、系统配套、与国际接轨。所谓以市场为导向,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标准,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着力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性,不断增强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所谓协调一致、系统配套,是指标准间要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成龙配套;所谓与国际接轨,是指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提高物流仓储设备行业的标准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和产品出口。

记者:据我们了解,发达国家的物流装备行业发展比较成熟,其技术标准相对来讲也比较齐全。在今后我国的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委会将如何借鉴国外标准的经验与成果?

赵春晖:2006年6月至7月期间,我们收集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当前工业发达国家物流仓储方面的标准,共计156项。其中包括国际标准(ISO)、欧洲标准、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工业)标准以及欧洲搬运机械协会和德国工程师协会标准。这些标准能够反映出当前国际上物流仓储设备标准的概况。经过对上述标准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国外的标准基本上为综合性标准,而我国的标准体系基本上是以产品标准为主,与原苏联的标准体系一致,因此我国很难完全照搬国外的标准,最好的方式就是参考国外标准,将

有用的内容纳入到我国的标准中。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进行标准体系的研究,因为只有经过系统的研究后,才能最后得出结论。

标准的实施

记者:新标准制定后如何贯彻落实?

赵春晖:当一项新标准批准后,为了让各企业了解新标准,标委会秘书处将有组织地对该标准进行宣贯。但是应该注意到,我们目前制定的标准大部分是行业标准,而行业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国家只是鼓励企业自愿采用,而不是强制执行。所以,为了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我认为还需要国家相关法规的配合,正如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一样,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地贯彻实施新标准。在物流仓储设备中,目前还只有剪叉式升降台属于特种设备管理的范畴。

记者:标委会如何审定企业对新标准的承受能力?

赵春晖:我们将通过企业是否贯彻新标准来判断企业对新标准的承受能力。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也会考虑到我国国情,不会盲目拔高。当然,作为行业标准,如果企业希望贯彻落实,他会想方设法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去做;但如果企业根本不想贯彻新标准,则标准制定的高低都与他无关。

记者:一旦企业违反了标准,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赵春晖:国家标准化法中规定:对于企业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生产不符合推荐性标准的产品,国家没有相关处罚的规定。

未来几年标准化工作重点

记者:目前,标委会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赵春晖:目前我们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由于标委会刚刚成立,企业对它的认识程度还很低,再加上物流仓储设备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业,企业的凝聚力很差,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难免会出现企业同行各持己见的现象,从而影响标准的制定。另外一个困难就是,目前物流仓储设备行业标准太少,需要制定的标准很多,如何调动企业制定标准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对标准制定重要性的认识,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标委会秘书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记者:标委会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明年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赵春晖:明年,标委会将主要开展以下五项工作:编制机械工业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表;按照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机械工业部分)、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机械行业部分)和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机械行业部分)的安排,组织协调和督促7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包括:《立体自动化仓库术语》、《立体自动化仓库设计通则》、《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技术条件》、《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安全规范》、《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有轨巷道式高层货架仓库设计规范》)的顺利完成;采用快速程序完成《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术语》的修订工作;为物流仓储设备行业做好标准化服务工作,利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标准资料网”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及信息服务,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配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做好《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中有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力也日渐深入。影响国际贸易物流活动经济效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物流成本是国际贸易成本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它也决定了国际贸易业的整体利润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当下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国际贸易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

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成本分析;优化措施

一、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分析

1.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说,国际物流成本是指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产品在从生产完毕到投入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所需支出的成本总和。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清关成本和汇兑风险成本四部分。运输成本指产品利用交通运输工具在两地之间转移而涉及的费用。一方面,主要以海运和空运为主,还有公路、铁路以及油气管道运输等等;另一方面还包括运输部门的运作成本和产品装卸搬运时的费用。仓储成本是为了保管库存产品而产生的费用,属于相对稳定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仓储,如仓管库存费、产品调配费和税收费用等,还包括了库存产品的资金成本和积压物资所占据的资金利息以及因库存时间过久而产生产品贬值甚至报废的成本代价。清关成本一般由报关费、提货费、仓储费,还有出口关税和海关税等海关费用组成。各国出于对自身发展的保护考虑,对不同产品有着相应不同的关税。汇兑风险成本是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影响收益增减变化而产生的,是国际贸易交流中极为特殊的物流金融风险成本。2.物流成本构成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2.1影响贸易国的选择。对于贸易双方来讲,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选择产品一般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二是地理位置。贸易双方需要在原先只关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进行综合考虑,方能得到具有最优利润的方案。2.2影响贸易量的多少。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高低与贸易量符合微观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化趋势。另外,从仓储成本出发考虑,一国在选购国外产品时必须严格衡量本国的需求量。企业可以利用经济订购批量的数学模型以确定最优订货数量,使得当运输等费用最低,仓储产品仍能可以满足正常销售。2.3影响贸易术语中的成本核算。用来描述商品价格构成和贸易双方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叫做贸易术语。其中,运输和仓储费用是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国际贸易双方除了关注产品价格外,还要对伴随交易产生的运输、仓储负担和相关责任格外重视。对于贸易术语中承担运输、仓储费用的一方而言,要尽可能地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收益。

二、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分析

国际贸易的成本控制不但能够直接增加利润,而且还可以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以及合理优化物流运作系统。因此,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物流成本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1.提高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尽可能以少的费用实现好的服务,以确保贸易双方的整体利益最大。换言之,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之下,物流企业一方在单位产品和服务工作中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产生最多的经济成果。同时,增强物流总成本的意识有助于物流企业不单单把降低成本的眼光停留在某一项活动环节上,而是放眼整个物流过程去控制各项成本,提升了自身的整体效益。2.提升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控制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通过正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向,能够相对灵活地应对物流变化,从而不断进行物流创新。有效控制物流活动成本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物流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整体服务水平。3.合理优化国际贸易物流运作系统。控制物流成本是把物流活动的各阶段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和管理,以追求过程最优化而进行的。改善和优化国际贸易物流活动的各个功能环节可以合理控制物流成本。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协调将使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并且逐步走向合理化。

三、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优化措施分析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是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物流运输途径可以分为公路、铁路、海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大类。涉及物流的一方要根据特定的业务内容,结合自身的经营特征,综合衡量产品的各种情况,从而选择最优的运输工具,科学决定具体的运输方案,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2.减少产品库存量。仓储成本和库存数量之间存在一种正比关系,所以进行控制仓储成本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产品库存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使一定期间内的需求得到满足。库存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提高仓库的利用程度。对于仓储面积相对富裕,空置程度较高的贸易公司可以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实施流程化和标准化生产。3.依靠信息技术,减少物流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其为现代物流业向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国际贸易物流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资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它使各种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贸易主体,根据物流不同状况适时调整物流计划,同时极大降低显性或隐性的成本费用,从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绩效。4.保税物流园区及物流港口的运用。保税物流园区成为沟通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为国际贸易物流创造条件。同时,港口则是维系国际贸易物流关系的重要载体。所以,各方应建立并完善保税物流园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物流成本。5.优化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贸易的运输距离相对较远,不合理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会直接增加贸易成本,因此必须优化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贸易的物流网络设计需要考虑若干因素:一是对物流节点进行适宜的选择。只有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物流路线,结合时空层次结构,考虑各种环境因素,才能找到恰当的物流节点位置。二是正确把握运输距离与运输成本间的数理关系。客观上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所以通过国际物流网络的最短路径设计,可以缩短物流活动的运输成本。6.构建国际物流战略联盟。当下中的国际贸易活动深受高交易费用的困扰,构建国际物流战略联盟迫在眉睫。物流战略联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合理运用运输资源,实现规模化运输。物流企业应把运输任务集中于范围内有能力的交通运输承运商处,同时该承运商应根据产品特质确定经济高效的运输线路。其二,整合物流仓储资源,优化链接点布局。采用资源整合机制,实现仓储成本各个链接点的畅通。其三,统一物流标准,提升物流运作的标准化水平。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其物流活动往往有着自身特点。通过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车辆和装卸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人员作业水平的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多余费用消耗。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诸多因素都对物流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国际贸易企业要对其中要素进行更为全面且细致的研究,并采用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如何降低国际贸易活动的物流成本势必成为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值得进行长期讨论的深远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巧云,孙文军.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J].中国商贸,2010,(09),P199-200.

[2]王婷.论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J],会计审计,2006,(26),P95-95.

[3]全毅文.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P49-50.

[4]王跃洲.国际化经营战略下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浅析[J].物流技术,2012,(5),P86-88.

[5]王之泰.流通成本及物流成本问题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5),P12-15.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4

目前应用的相关物流信息系统是为了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物流业务各个环节中,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其特点主要是具有固化管理、优化操作、资源和信息共享、数据分析传递快捷准确,且能够在动态管理中决策,使物流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高效等等。

1.1公司物流管理模式专业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总部划分物资的60个大类来组建的采购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完成本部门执行所属大类的所有区域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办理合格入库手续。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境内外项目部全球各大区域而对应组建的采购保障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所属区域(项目部)所有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入库、出库、发运到指定项目部。

1.2公司常用采购方式一级物资采购:GW公司总部制定了一级采购管理目录,由总部授权所属单位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实施采购。年度框架协议采购:GW公司总部一级物资(及以下)的物资,参照一级物资采购办法按年度进行招标或谈判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的采购。其它常用方式采购:询比价采购、招投标采购、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代储代销采购、网上超市采购、运输服务采购以及其它工程、技术、维修、租赁类采购等。

1.3常用的物资信息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GW公司总部投入使用的在线价格查询、订单审批、入库和出库等业务物流数据系统。PS(PeopleSoft)系统:由GW公司投资开发使用的网页式物流软件。境外项目部通过网络PS系统向国内总部提报采购计划,国内业务与ERP系统切换,执行完后再集港发运,并通过PS该系统将相关信息反馈各境外项目部。GW公司总部合同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合同在线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物采平台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物资采购方案审批、寻源采购及信息同步与共享业务等在线系统。公司价格审批系统:公司对常用物资低于招标额度而投入使用的价格审批系统。公文网络平台:公司还利用公文办公平台传递与审批业务文件,包括供应商管理、考评、招投标方案审批和招标结果上报备案等。

2公司物资供应链及管理系统

2.1供应链与全球采购供应链: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E.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些相互合作的企业所构成的整体,这些企业通过合作事先战略定位,增加运作效率。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一种方法,他要求采购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组成部件、服务以及最终产品的潜在来源。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进入新市场,或者获得同一个供应商的帮助使全球企业更具竞争力。尽管有局限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为整个世界既是一个市场又是一个供给源。

2.2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系统GW为钻修井、测录试和井下作业的综合技术服务型石油钻探型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及相关核算系统具有典型的施工企业特点。

(1)计划立项系统:GW各项目部根据作业队伍物资需求信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配件类由物管中心审批,固定资产及长摊类由规划计划处审批。

(2)采购系统:公司采购业务部门根据计划指令需求的规格及数量,以优质低成本完成的物资采购。公司负责GW境内外的装备类和二级(及以下)统购物资采购与运输;GW二级单位和境外项目部根据自主采购权限和范围行使补充采购职能。

(3)运输系统:公司运输保障部根据运输计划将物资及时发运到境内外各项目部。主要委托货运或货运公司操作;境外项目部配合目的港货物清关及之后的内陆运输,GW生产协调处是运输管理职能部门。

(4)仓储系统:公司仓储站负责妥善保管物资,正确及时完成入库、出库并形成相应记录。该部分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境内仓库主要为境内作业队而临时储存的周转仓库,境外为当地仓库,包括项目部仓库和作业队仓库。

(5)生产协调系统:GW生产协调处牵头并由物资的需求单位和各境内外项目部组成,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保障中心和生产协调指挥中心。

(6)会计核算系统:财务部门负责收集供应链管理各环节财务信息、材料核算与资金流动,是反映公司物资的周转和消耗等状态的系统,主要由GW财务资产处、二级单位财务科和项目部财务部组成。

3、管理模式优化

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简析人员管理和计划管理欠完善,尤其是供应保障管理模式问题最为突出。

3.1物资供应保障管理模式

物资保障管理模式优化前,境内外共设立了9个专业化大类采购部门(见表1),分别负责相应的大类物资的采购。

3.1.1境内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内项目部由于供应商、物资业务人员和作业现场人员相对来说距离近,沟通方便。在作业现场遇到任何问题,从技术、人力、库存备货、设备回厂返修及各种应急设备和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利于快速处理。对于供应商来说专业化的采购其数量是规模化和大批量,更便于他们组织提供售后服务。

3.1.2境外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外项目部则不具备以上优势,且还涉及货物的国际运输、出口退税、到港物资清关、项目成本结转等多个复杂环节。境外物资需求弱化了专业化采购的规模批量优势,反而凸显个性化、区域化、紧急化与整体化等特点。由于境外后勤保障人员少,物资到货时间则越短越好,批次越少越有利清关和内陆运输。针对每个订单的包装、交货期和国家不同等差异性需求较大,专业化采购会由于各部门业务量、办事效率和业务人员不同,而容易产生很多物流环节上的瓶颈问题,再加上物资到货、验收和出入库以及运输集港、装船等业务与运输保障部人员的衔接等,更会直接降低物流时效,有些问题的滞后解决还会带来恶性循环。所以,对境外项目来说,一体化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3.2采购计划和运输计划

3.2.1采购计划信息不全面境外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物资计划提报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化工类和测录试两类物资采购计划,境外项目部一直按大类提报且比较专业。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涉及的物料种类较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所用物资的熟知程度较高。相对钻探类物资而言,物资种类庞杂,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大都是机械师或电气师兼职,对所有跨大类物资属性并不一定全部熟悉,物资采购计划型号、技术规格及物资编码等会产生一些误差。采购过程中,有些物资信息需要反复确认,会使采购周期延长。还有作业现场人员对物资消耗无准确的前瞻性和规律性分析判断,未能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采购计划管理。

3.2.2运输计划信息不准确运输计划是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唯一依据,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反映计划提报质量的关键。计划提报不及时将给运输货物的箱单发票制作、实物包装、数量核对、询船、定舱、报关、报检、运输全程监控和定险定损等工作带来很多隐患,也会导致货物无法报关或清关或不能及时到达等问题。公司对提交运输计划的要求,成套设备应在预计起运35天前,配件和材料应在预计起运25天前。突出问题是为了市场开发需求,成套设备运输和公司统购物资运输计划,基本上都是刚采购完或在采购过程中就提交了信息不完整的运输计划,物资合同号、金额、包装、重量、尺寸等信息误差较大,给后续运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3物资库存及周转方面

3.3.1境内物资仓储管理水平一般公司境内现场物资仓储功能主要由境内仓储站和临时库房来完成,各境内仓储站的布局需要根据项目和井队移动作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境内需求物资采购后,先送达公司境内各地仓储站,再由需求单位自提或提交运输申请后由公司安排二次倒运到作业现场。由于二次短倒需求的特殊性,往往所承运车辆吨位与所承载货物量不匹配,时有车辆亏载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3.3.2境外需求物资国内周转库效率不高境外需求物资周转库收货是按照国内厂家货到后验收入库,其计划性不强。出库物资也是根据项目紧急程度来安排装箱和提交运输计划,缺乏全程信息共享和全流程货物动态的计划性和高效性,时有装好了货物又掏箱的现象发生。由于整个过程有物资入库、开箱查验、入出库、包装、分类装箱、提交运输计划、集箱与集港等多个环节,导致采购和运输部门无法准确掌控实时动态的准确信息,直接影响了货物的整个发运效率。由于仓储管理不到位,也会出现延迟收发货、货差或发错货物等现象;有些向境外周转的测录试临时储备物资和一些装备,无法及时核准到具体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和在途物资。

3.3.3境外项目部库存管理有待提高境外作业现场物资管理由项目部及作业队负责,库存周转率较低原因:

(1)物资种类繁多。主机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型号,相应所需零配件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均不同,各种常用物资达4-5万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作业地点分散,办理入出库耗时费力,运输距离长,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还有对库存管理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因素。

3.4供应商管理不尽科学

目前公司入网供应商800余家,其中生产型的企业不足一半。按照目前GW境内外的工作量,供应商总数削减一半即可满足整个GW的生产需要。因大量低水平小生产商和中间商的介入,不但造成整个供应商管理工作量的增加,更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成本逐年增高。

3.5质量管理措施滞后

公司有专业的质量监督中心,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货物的质量抽捡,合格率很低。公司无专业检测设施和手段,到货验收只通过目测检查进行质量把关,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化工类物资批批检验,配件类是箱箱打开逐个查验,在流转繁琐的程序中,经常遇到项目紧急需求物资,只能空运进行补救,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3.6物流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依据近期的调查结果,公司三分之一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未设立专职物资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职后勤保障管理人员。有些海外项目虽有物资管理专职机构,在专职人员定编配置上严重不足,也是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培训、配置和储备合理数量的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是供应链所有程序能否规范运行的关键。

4、优化后的机构、业务流程设置及优势

4.1业务部门设置

2013年公司实施采购专业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优化策略,境内业务保留了原专业化采购的9个采购部门(详见表1)。境外业务按照区域新增设了四个区域保障部(化工、测录试保留境内外专业化采购),境外保障部实行采购、运输、退税和结算业务一体化,即每一单业务都由一个业务人员从头至尾做下来,避免了中间环节因工作交接出现误差。国际贸易部负责保障业务以外的所有贸易类业务,运输保障部按照区域分设中东、中亚、美洲和非洲四个区域化运输业务小组,分别负责各自的大型装备运输和设备回运等运输保障业务及结算等工作。

4.2管理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4.2.1供应链整体优化方面综合分析GW供应链管理现状,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础管理薄弱,尤其是过时的保障管理模式和流程是导致保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如下:

(1)完善公司技术管理部(编码科)职能,增加编码管理、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建立成套设备台账和配套清单,落实原配套厂家相关信息等。

(2)整合生产经营部,使其负责计划、仓储、生产协调和经营管理。

(3)加强国际贸易部的采购职能,将一类集中采购物资、集团电子商务采购物资和第三国采购物资纳入国际贸易部业务范围。结合国际贸易采购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其专业化采购和国际采购能力。

4.2.2物资保障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物资供应链业务流应该是融合专业化标的物与通过公司供应链全流程的优化,质量控制、结算办理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4.3采购计划管理方面

为了解决部分不具备条件的项目部未能通过ERP系统提报准确的采购计划,避免计划提报不及时、规格型号和物资编码不齐全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反复确认和数据重复录入,简化审批流程等工作,公司在采购计划管理上下功夫,从部门设置的源头上优化设置,且不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4.4采购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各专业采购部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供应商管理,接受公司采购计划指令,按要求完成各项采购任务。境内保留专业化采购模式,境外按照区域一体化模式,力争同一批次采购需求计划按照统一的流转时间进行供应,避免了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替,使海外项目物资的信息跟踪、出口退税和境外成本核算得以顺利进行。

4.5运输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仓储管理站和运输保障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指令接收采购物资,负责物资的验收及库存管理,根据运输计划组织物资发运。通过统筹安排,加强各仓储站虚拟入出库的管理(直达料),靠前管控,最终提高了所需物资发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6生产经营协调体系

该体系主要负责完成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和流转,下达采购及运输指令,协调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GW层面主要由物管中心和生产协调处组成。公司整合了生产经营部,作为公司的物资调剂、采购、仓储、计划和生产保障协调体系核心。

4.7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质量和仓储管理体系

4.7.1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严把供应商和服务商准入关,定期开展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评审和产品服务质量评价。加强了供应商考察和资质认证工作,由境外项目或境内作业单位根据现场装备、配件及化工品的使用情况,推荐信得过的战略合作供应商,结合资质认证和使用单位质量反馈,将供应商数量逐步控制在200-300家以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4.7.2质量管理、管控前移组织同类产品成本对标分析,确定合理价格,同生产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高质量保证金比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加大处罚力度。不定期对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产品和服务定期检查或突击抽查,使供应商和服务商最终能够自觉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至由供应商自己来管控。

4.7.3技术体系管理对所有境内外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和配套清单(含配套供应商),规范技术、技术协议、质量和检测标准库。建立物资生命周期表,完善物资编码库、合同价格库、优质供应商和服务商名录库,不断更新各仓储站的实际库存数据,强制执行单证备案和档案管理程序,以满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技术信息需求。

4.7.4物流过程控制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完成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认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年度框架协议组织实施力度,缩短组织周期,优化结算程序,大大提高了框架协议物资的保障效率。如境外需求的化工品,通过框架协议减少了合同签订量,缩短并统一了各供应商的框架协议下物资的生产周期、质量和运输包装要求,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库存。

4.7.5扩大可行的虚拟入出库比例境内物资在具备直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由公司国内仓储站人员到项目需求目的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并办理虚拟入出库,即提高了运送效率又节余了大量的周转时间和倒运成本。境外项目在保证公司统购物资和合理物资库存量的基础上,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直达料的比例。业务员在给厂家下达订单时即可将包装要求和运装要求等一次性详细的规范下达,具备发运条件后即可直接将货物运抵提前确定好的货代堆

4.8利用信息化,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4.8.1完善物资编码管理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唯一和通用”的原则,对公司生产作业涉及的各种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规范物资中外文名称,大大减少了由于名称不一致而造成编码不准确或一物多码的情况。

4.8.2强化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化推广在物资计划及采购环节中获取了以下良好的效果:

(1)物资需求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需经过多种传递路径和审批手续,实现了实时记录,便于信息使用部门及时掌握物资计划完成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的不及时、不准确,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了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后只能存储在本部门的问题,冲破了“信息孤岛”现象。

(3)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简化了单据传递及会计核算流程。

4.9国际化物流供应体系的建立

公司在境外建立了两个子公司,全球物流供应体系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公司计划在全球其他合适的地区增设3-5处境外物流采购供应基地,实现物流的当地采购,就近供应,以降低物流成本。借鉴国际成熟企业经验,制定规范的物流基地管理标准,保证了公司国际化物流管理体系的高起点、高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保障供应、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依据经济效益原则,明确各境外物流基地的物资采购供应目录,规定并规范了各业务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范围。

4.10发展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国际贸易的增长带动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顺畅促进国际贸易,两者相辅相成地发展。GW国内业务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国际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展示平台将大大拉动公司国际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业务既是日常生产物资保障的补充,也是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5、结语

优化后的公司供应链基础设施完备,机构配置齐全,各种优势彰显,具备可靠的全球供应链保障网络和日臻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伴随现代供应链高效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有公司境内专业化和境外区域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践行经营,摒弃了影响物流时效的繁杂业务流程及不合时宜的单一采购管理模式,凭借公司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完善,必将成为公司持续稳定与快速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物流 贸易 产业 规划

一、树立物流产业新概念,建立新的运营体制。

首先,要树立物流产业的新概念。现代化的能源产业供应物流不仅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对促进能源产业的设备、工艺更新,对采用更多新型材料和节约资源都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所以企业上下要统一树立统一的企业大物流的战略思想,明确实现企业物流的远景目标,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摸清企业自身的物流资源;通过科学整合资源并建立组织,规划设计,初步完成企业物流的组织管理框架搭建;

其次,通过系统和行业的整合,形成统一体制。在现有的框架内,明确职责,整合资源,理顺企业物流管理程序;完成信息联网,资源共享,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网络化管理:重视物流专业技能培训,强化物流企业人才战略。成立独立的物流管理职能部门或高管岗位,建立企业内部储运部门和产销及贸易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物流贸易动作的一体化管理。

第三,成立独立的物流贸易经营公司,对物流资源和职能进行企业化分立。增强物流贸易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突出地位,组建专业化物流贸易公司,整合集团公司物流贸易板块,涵盖物资供应、仓储配送、煤炭产品销售、铁路运输、大宗商品贸易等业务,建设集团公司 “大物流产业格局”,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凸显规模效应。整合内部资源,搭建涵盖全国,科学布局的煤炭配售基地,利用好煤炭期货等交易工具,做强煤炭物流;构建能源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航母,做好大宗商品的仓储、加工和配送,做好运输物流业,打造新的就业和效益增长点,以新农业产品为载体,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等等。

二、发挥名牌优势,发展壮大物流贸易产业。

第一,品牌优势:大同煤矿集团在国际、国内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外有完善的市场网络,市场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口碑,品牌优势明显。

第二,产业产品优势:大同煤矿集团多年来在企业的发展中,培育和造就了一支以煤矿建设和生产为主的多学科、多专业的高素质技术队伍, 在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处于全国煤炭行业的领先地位,发挥着较张的行业示范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发挥“以千万吨级矿井为龙头的安全高效矿井集群发展优势、深度融合的煤电一体化发展优势、"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循环经济发展优势”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在行业内形成了独有战略优势。

第三,区域优势:大同地处晋、陕、蒙、冀交汇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大同为核心的晋、蒙、陕地区有着高度集群化的煤炭、电力、煤化工、钢铁产业。集群内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有大量物流需求和市场。现代的贸易不仅包括原有的采购和销售,还包括运输、仓储、包装、管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的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建立集群产业专业物流基地具备突出的优势。

第四,布局优势:按照“按照产业园区化、布局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建设了晋北、临汾基地,扩展蒙疆基地;不断扩展北京、太原、天津、上海等国内办事处、子公司的区位优势;通过打造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项目部和商贸公司树立了企业的海外基地优势。

三、有序推进企业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

(一)打造全国一流的煤炭储运、选配、物贸中心。

目前在同煤集团供应链物流贸易中,煤炭生产和销售己经形成了高效模式,从煤炭开采一配煤加工-铁路一运输一港口装卸一航运一用户达到全程煤炭产品无缝化的境界,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准,体现了同煤集团产运销一条龙的巨大优势和产品的强大竞争能力,可以说从企业生产出产品向下游用户流动过程的物流解决得比较好,但存在空白地区薄弱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销售。今后,集团公司煤炭物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以煤炭转运为主体,煤炭交易电子化、煤炭储配自动化等新兴业态不断发展的格局。

(二)整合能源工业供应链管理,打造以工业超市、保税仓库、配送仓储中心为主的物流基地。

从集团公司物贸易供应链中最薄弱,最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就是矿用材料、配件的采购供应环节,同煤集团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的核心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设计同煤集团的采购与供应战略,使企业上游供应链的物流合理化,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提高供应速度响应能力,使企业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并环环相扣,消除“木桶短边效应”,形成同煤集团整体的竞争优势。

第一,建设一个以保税仓库为基础的晋北保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张的普遍趋势,以大同为核心的晋、冀、蒙、陕地区高度集群化的煤炭、电力、钢铁产业。集群内企业大量消耗国际化,高端化,大功率的进口通用设备和配件,这些企业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储存进口备件、配件、材料等,不仅大量占用资金,而且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同煤可利用大同的区位优势、专业化运营优势和企业的品牌效应,以保税库为平台,打造一个从煤矿、电厂、冶金等企业所需设备、材料供应为主的区域物流基地。

第二,建立一个以工业超市为基础的物流基地。以晋、冀、蒙、陕地区高度集群化的煤炭、电力、煤化工、钢铁产业等等,所用大量国产矿用材料和配件都具有高度集中性和同质性,这就给区域物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同煤可以积极与供货厂商合作,特别是与距晋、陕、蒙、京、津、唐较远地区的供货厂商合作,把企业的物流基地作为区域内各企业其产品供应的集散地。通过整合采购和销售,还包括运输、仓储、包装、管理、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的物流信息等多个环节,打造一个以工业超市为基础的物流基地。

(三)打造大宗商品仓储、加工、配送的配送中心

同煤集团各成员企业普遍存在库存物资较大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单独采购和采购的物资信息不沟通,造成各企业无法共享这部分资源。另外大成本(指生产成本)核算概念,也使经营者大手大脚而忽视物流采购成本。这样长期以来给企业造成的浪费和损失是惊人的。所以集团公司应在重组成立的物流贸易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全面负责集团公司仓储物流网络建设,从集团公司看,集团公司具有资源、资本、资信、品牌、管理等优势,通过加强战略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构建大物流贸易网,形成全供应链模式,实现规模效益。

(四)打造企业物贸产业平台建设

1.打造集团公司电子商务平台

传统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使得物流配送的效率大大提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被配送双方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之所以成为发展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这种配送模式能够使配送企业快捷、高效、低成本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

2.打造集团公司物流金融平台

随着同煤物流企业逐步走向成熟,物流服务在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时产生了许多衍生服务。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衍生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物流与资金流结合的产物。企业可利用好物流金融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将其作为新的物流延伸服务和金融产品推向市场并且不断拓展其业务内容。

在传统的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不但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加强了物流企业的客户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实现客户、物流企业、银行三赢的基础上,使物流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按照融资对象的不同以及产品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和方式,“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其二是基于贸易合同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3.打造集团公司融资租赁平台

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方向应是打造成为综合型能源金融服务供应商。全面推进融资、贸易金融、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四大板块。贸易金融服务,整合贸易升级,为集团公司国内及进出口贸易提供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其次,以保税物流基地和工业超市物流基地开展融资租赁,提供以矿山工程设备、工业设备租赁为主融资租赁服务。

第三,开展境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利用广泛的银行及其他合作伙伴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进行银租、信租等多样化、多渠道、结构化创新融资合作模式。另外,还可与国际化的融资伙伴进行广泛合作,打通国际资金、资本融资渠道,为不同需求和条件的融资客户提供多种融资服务。

四、结论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6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

根据调查,在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其主要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华采购零部件,在配送中心分类、打包,运到海外进行装配。案例:索尼(SONY)公司在香港有索尼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在香港及华南的业务。索尼公司不仅已经将低端电子产品的生产交给华南地区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而且将一部分高端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也交给了华南地区的生产企业加工。广东省共有24家企业为其生产电子产品成品,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超过150家。目前,此类零部件交货到索尼在香港的仓库(ATL—亚洲货运中心),并在仓库做拼箱出口到日本的工厂再合成高端产品。索尼在日本有12家生产企业,分别生产不同类别的电子产品,他们独立在全球采购原材料、半成品及零部件,而很多零部件的采购越来越集中在华南地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索尼公司2001年整合在日本的12家生产企业,成立了索尼EMCS公司,新公司将发挥统一的物料采购、金融财务、市场战略等优势。鉴于华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加工中心,索尼公司决定以EMCS的整体力量在华南建立国际采购中心,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避免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目前索尼已经在深圳成立了“国际采购中心”,并于2001年8月举办了采购招商大会。同时,为了节约物流成本,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地区(深圳盐田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将在境外成本较高的物流配送业务转移到中国境内,既可以充分发挥靠近货物产地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做到境外生产的“零库存”。在盐田保税区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一项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在华南地区采购到的零部件运送到区内,再根据日本生产企业的需要,及时拼箱付运。

第二类:将在中国采购的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包装等,再发送到海外市场。案例:飞利浦(Philips)公司利用华南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为其生产小家电、电脑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一直以来,它在中国采购的产品均采取直接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然后再重新分拣、包装上货架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飞利浦公司开始重视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2001年开始,飞利浦开始尝试在盐田保税区进行增值服务。飞利浦的组合音响分别由广东的两家企业生产,一家为其生产DVD机,另一家生产功放机及音箱。飞利浦将两家企业的产品运至盐田保税区的仓库,将生产功放机/音箱的包装箱打开(已经预留了DVD机的空间),然后将DVD机连同其包装放到其中,组合成一套家庭影院,这样可以将产品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市场销售,减少了在目的地分拣时间及劳动成本。

第三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进行仓储、加印条形码、拼箱等,然后按销售进度发往境外销售点。美泰(Mattel)玩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国玩具生产商,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世界的芭比娃娃,同时还有其他品种的玩具。为了保证其主打产品芭比娃娃的质量,美泰公司在80年代将其在香港的生产基地移到广东,目前分别由其直接投资的东莞长安美泰玩具二厂及南海官窑中美玩具厂生产。另外,美泰公司在香港设有两家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其他种类的玩具,生产均外包给了华南地区约20家出口加工企业。美泰公司的玩具80%产于中国,其中70%产于广东。2000年美泰公司在华南地区共出口了24040个四十英尺的货柜。美泰公司在美国有20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以往,美泰公司将在华企业生产的玩具直接运到美国的配送中心,再分送到零售商。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美泰公司开始重视降低仓储与流通成本,它发现,其在美国仓库的许多玩具要存放一个多月,等待销售季节的来临。为了降低成本,美泰公司考虑利用盐田保税区便宜的保税仓库,将其在华南采购的玩具存储在此,到销售季节来临时再运往美国,另外,美泰公司还将其外包生产的玩具在保税区仓库完成拼箱,按客户要求运往世界各地市场。

第四类:海外统一采购,在配送中心分类,发送到在华的数家加工企业。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有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委托中国的工厂进行OEM生产,其中不少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上述两种情形下,跨国公司均负责原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为了节约成本,发挥统一采购与配送的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统一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运送到国内保税区的仓库中,在此进行开箱、分装,再运到有关工厂。例如,索尼公司计划在华南开展此类业务。

第五类:在华采购成品,在配送中心处理后,返销国内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外资投资企业大多受到出口比例的要求,其产品难以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中国加入WTO后,按照WTO的《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定》及有关承诺,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三大法律,明确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华销售产品的限制。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考虑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销售。主要办法有两种,一是将原来的来料加工工厂改变注册,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改为进料加工;另一种则是利用中国的保税区来解决其来料加工工厂没有内销权的问题,将产品先出口到保税区,再进口到中国国内市场。美泰公司(Mattel)就计划利用盐田港保税区作为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第六类:建立多国货物的国际拼箱业务。将在华采购的物品与在海外采购的物品运至配送中心,进行仓储、拼箱、加印条形码等,然后运送到海外分销商。这种方式是真正将中国建成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较高级阶段。随着跨国公司在华采购量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际航运基础设施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建立多国货物配送中心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索尼公司、美泰公司等均有此计划。

二、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之处

由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没有针对在华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因此,在加工贸易保税政策下,加工的产品必须直接出口,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受到很大限制。保税区的建立,使得在基本上不改变加工贸易保税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进行物流配送业务。但是,现行保税区相关的政策与管理体制,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也是不适应的。如果不作适当的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业务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具体而言,现行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也下几个方面:

(一)出口到保税区货物的出口退税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保税区既非真正的“境内关外”,也非自由贸易区,因此,经保税区出口的货物面临着不能得到出口退税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只有货物实际离境才能视作出口,享受出口退税。目前,货物运到保税区,出口企业的主管海关就会核销出口产品,但税务部门认为货物没有离境,不能退税,但国家对于如何证明保税区的货物实际离境,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因此,经保税区的出口要得到出口退税,面临很多困难,这极大地制约了在华发展物流配送业务。

(二)保税区的增值服务问题

物流配送中心往往要进行一些增值服务,在上述第二类业务的案例中,产品的重新包装导致商品名称的改变,与现行的监管规定有一定的矛盾。目前,很多保税区尚不能进行这种商品的增值活动,只有个别保税区经过多方协调后才可以开展。

(三)保税区的退货问题

在保税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一些企业会在此建立质检机构,保证出口货物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般要求退回工厂,进行复加工再出口。现行规定对退货的要求极其严格,难以操作,而且,监管部门审批没有时限承诺,使企业难以把握。另外,海关规定,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如需退货,必须是跟报关单同时退出此批全部货物而不能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这使得退货的仓储及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节省物流成本。

(四)不同保税区/出口监管仓货物的整合问题

由于不同保税区的仓储成本不同,货主可以按货物发运时效选择将不同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保税区/出口监管仓库,在发送前统一拼箱,再发运。例如,美泰公司将其产品存放在深圳和记观澜仓,但其几个主客户却各自指定了收货仓库,如WALMART通过马士基物流公司处理其欧洲的拼箱业务,而马士基则指定盐田国际出口监管仓库;另一个重要客户玩具反斗城则通过USC处理其美洲业务,后者却又利用勤辉长江出口监管仓及盐田保税区的力又仓。美泰公司希望将其存放在和记观澜仓的货物按客户要求的时间交给其船运公司,但现行监管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种配送整合活动尚不能进行。

(五)同一保税区不同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不同的发货人可能将货物发送到同一保税区不同的仓库中,使得同一货主的货物存放在不同的仓库里。海关现行监管规程中尚未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不同仓库的货物不能进行拼箱。

(六)同一保税区不入仓库货物与仓库内货物的拼箱问题

对于同一货主来说,其在配送中心的货物,有些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在些则直接运到保税区与已经存放在此的货物拼箱出口,无需存放,以节省时间与仓储成本。按现行规定,货物必须进入同一仓库,才能进行拼箱,这就增加了货主的成本。

(七)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混装至一个集装箱直接出口问题

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多个供应商,他们希望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到同一集装箱运至海外专卖店销售。目前我国不允许将不同供应商的货物放在同一集装箱经码头出口,这些跨国公司只能让各个供应商分别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的仓库,再混装,此举大大加大了物流成本。

(八)进口仓库与出口仓库货物的拼箱问题

发展多国物流配送业务,必然涉及进口货物与出口货物的拼箱业务。现行规定“进口保税仓库只能做进口到国内的货物,出口监管仓库只能处理到境外的货物”,因此,在现行规定下,不可能实现多国物流配送业务。

(九)监管部门的工作时间问题

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境外企业往往要求尽量实现“零库存”,这就要求保税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出货。但是,目前监管部门实行的是“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调整政策的初步设想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性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的出口。例如,WALMART已经提出申请,在深圳建立其采购中心,每年将在中国采购100多亿美元的商品①。一旦大型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物流中心,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直接进入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系统和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体系,有力地拉动我国的出口。其次,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大大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值率,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一般而言,国际贸易中流通领域的增值远远超过生产环节,对加工贸易更是如此。以往,我国政策体系注重生产环节,虽然认识到仅从事生产环节得利不多,但苦于无门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中国国际制造地位的提高、经济衰退带来的竞争压力增大,迫使大型跨国公司愿意来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定要及时调整政策与监管体制,尽快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最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到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价格优势仍将是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出口优势均表现为价格低廉,因此,谁能够降低成本,谁就能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建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华增值率的同时,将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成本),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决策层尚未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总体上不利于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尽管近年来企业与研究界已经多次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和高层的决策,对于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监管部门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在很小的空间中进行了调整,但相对于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差之甚远,致使这一极其重要的新事业,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状况。因此,要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从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以重视,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二)围绕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全面设计有关政策

建立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必须利用我国的保税区,不应建在保税区外。因为,首先,我国出口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产品,这些产品从零部件进口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均处于保税状态,物流配送中心如果建在保税区外,监管任务将大大加重。其次,国际物流中心不仅有大量出口业务,而且还将涉及到大量进口业务,如果没有保税政策,进口产品运到中国来拼箱或进行其他增值活动,均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保税区的现行政策。最后,自从1990年我国建立保税区以来,由于保税区定位不准确、功能不清楚,保税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围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调整保税区的功能与相关政策,实际上就是实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变,因此,也将给保税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政策调整要与运输、通关等相关政策协调推进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钢铁贸易企业 钢材市场 电子商务模式

1、传统钢材市场特征

传统钢材市场基本上是以钢材仓储为依托和以仓库物业租赁为钢铁流通商提供经营场所方式,形成前店后库式的市场格局,其现状是:1、钢材市场仅仅是钢铁商流和物流的集散地,一般为前店后库式,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经营活动比较散乱,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缺乏正规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2、由于钢材市场的仓储服务和管理能力低下,仓库实际被不同程度上租赁给钢铁流通商,仓储资源利用率偏低,而且由于仓储物资非第三方监管,造成仓储物资的质押融资业务难以开展。3、部分钢材市场有简单质押物资监管业务,但由于仓库的监管能力问题、担保机制问题和信息化程度低下问题,质押物资监管业务难以做大,流通企业的三方保理融资业务难以起步。4、城市化进程使得物流中心城市的仓储用地成本迅速提高,导致仓储的间接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相对资本收益率下降。5、城市交通情况对钢铁材料运输业务的限制,仓库吞吐能力和仓储的客户服务能力和满意度都大打折扣。总之,传统钢材市场的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单一,只有基本仓储和营业用房的物业租赁服务能力,没有联合钢厂、流通企业、信贷银行、加工服务和运输服务商等市场参与者的物流、资金流、商流的组织整合能力,不能形成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经营模式容易被模仿,在新一轮的钢材市场发展和竞争浪潮中渐渐渐渐失去优势。

2、钢材市场发展方向

传统钢材市场业务本质是单一的土地租赁服务,而土地是稀缺资源,那如何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提高现有土地的投入产出比?提高流通企业对本市场的忠诚度或吸引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政府政策支持来获取更多土地?以上就是钢材市场要生存和发展而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市场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寻求经营和管理创新,把传统的平面式单维的土地经营格局上升到立体的多维的市场经营格局,寻求单位土地面积的最大效益,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同时对市场流通企业提供多维服务,形成持续提升的市场经营能力,打造核心竞争能力:1、提高商流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钢材市场流通企业的经营环境和集中度,打造钢铁流通的中央商务区,实现部分仓储用地向商业用地的转变,提高土地的产出比例,并提高市场的客户有效访问量。2、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实现仓储物资的统一保管,优化吊装作业流程和人员配备,提高物资保管的安全性和出入库作业生产安全,降低物流服务成本。3、融资平台建设,包括钢铁流通上游供应链即钢厂、贸易商和银行间的融资关系的建立运作,贸易商的钢铁现货质押、上下游贸易商的融资担保和管理关系建立、贸易商和建设用料单位和银行的三方保理融资业务的管理,保证钢铁流通资金充裕,提高仓储的物流流量,同时收获资本运作的经营服务收益。4、担保服务能力建设是指联合市场流通企业的中坚力量,成立为市场流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专业担保公司,为市场流通企业的质押融资、保理融资业务提供担保。5、整合各种加工能力,包含冷热轧卷板开平、分条、等离子切割等,为下游贸易商和最终用户提供下料、简单加工和深度加工服务。6、配送能力建设包含大配送和小配送服务,大配送是指跨地区市场联盟集中采购的钢铁材料向各个市场乃至市场管辖分仓库的全国性配送,极大降低采购物流成本;小配送是组织社会运力资源为市场客户提供配载和运输服务,降低客户的销售成本。7、输出管理就是把本仓库的经营和管理理念、规范、人力培训和管理软件系统,提供给同业经营仓库,一方面可以获得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托管同业仓库,形成本地仓储为核心、辐射周遍的更加合理的物流服务体系。8、建立跨地区市场联盟,就是利用各地优势钢材市场的仓储、配送、融资、担保能力和流通企业销售能力,组织钢厂、流通企业和银行实行联合采购,并进行采购物资的全国大配送,进一步获得与钢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能力,从而打造更加紧密的钢铁供应链,降低经营成本。

3、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电子商务平台是以互联网、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先进思想和技术,与传统钢铁贸易实际相融合的结晶,给钢厂、贸易商、钢铁消费者、仓储加工中心、运输商、结算和信贷银行提供的专业性安全高效的钢铁现货交易平台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包含网上信息系统、交易基本业务系统、质押授信监管业务系统,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配套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了第二部分列举的钢材市场要发展的八个要素或能力的建设,提升了钢材市场对各个要素或能力的整合能力:1、利用从平面型向立体型转变,仓储地产向仓储地产和商业地产的转变,提高了土地综合收益。2、提升钢材市场档次,实现钢材市场和网上钢材市场的完美结合,提升了对客户的网上和网下综合服务能力。3、紧密结合土地以外的资源,如集中采购、各种融资方案、担保、加工和配送服务资源,给流通企业提供了钢铁供应链的全程服务。4、对银行的融资资金的全程全封闭监管,有力降低银行的物流银行经营风险。5、跨区物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系统无区域时空限制特点和B2B实时安全的支付结算系统的结合,拓展了市场的辐射和跨区经营能力,提供流通企业跨区销售、融资和结算服务。

4、发展步骤

4.1、完善仓储本部管理和流程规范,建立仓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夯实钢材市场和仓储企业发展的管理基础。

4.2、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带动市场各个要素的建设和要素间的整合。

4.3、争取政府职能部门如科技局、经贸委和发改委的项目立项,并成为当地政府的电子商务运营示范单位,一方面取得政府的信息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取得政府仓储用地政策优惠,实现低成本获得物流基地土地和本省范围内二级城市的物流基地土地。

4.4、扩展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或联合,如60公里半径的钢铁下料中心和配送圈的建设。

4.5、形成长远的经营管理创新机制和运作模式。

5、钢铁贸易企业现状和发展瓶颈

钢铁贸易企业在钢铁供应链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作为钢厂和最终消费终端之间资金和物资的中转者而存在,钢厂大批量少批次生产特征和消费终端多批次小批量需求矛盾的解决者,钢铁供应链中新需求、新产品、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等其他增值服务的执行者和信息传递者,是整个钢铁供应链不可或缺的角色。钢铁贸易企业经过几年 “钢铁行业黄金时期”的大发展,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运行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但随着钢铁行业供求矛盾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若不解决好如下问题,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异地分/子公司不断增多,企业内部供应链效率下降,内部信息交流和管控风险呈放大趋势。钢铁物资在企业内部的滞留时间不断增长,占用资金量和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库存物资跌价风险可控性不断下降。公司特别是总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效率不断下降,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不足,不能适应钢铁供应链从“供不应求”向“结构性供过于求”乃至“全面性供过于求”这个革命性变化的市场形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员工不断增加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6、第二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第二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本质是她是企业内部ERP的延伸外化,在解决企业内部商务协同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成果和B2B银行结算服务,根据钢铁贸易特征而发展的网上信息交换和贸易体系,体现在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能力,提高企业内部与外部如上游钢厂和下游客户的信息交换能力,具有与现实贸易相对应的多种形式网上贸易方式、网上商务协同、网上结算体系。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1、集团化钢铁贸易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扁平化带来企业内部协同效率的提高,节约人力成本。2、企业与钢厂、下游客户的高效商务协同,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和对钢厂的绑定能力。3、追求物流JIT模式而提高单位库存效率,降低钢铁物资在企业内部的滞留时间,降低库存占用资金量和财务成本。4、推行网上结算,减少资金在途占用,并减少跳票风险。

7、第二方电子商务实现

贸易商的第二方电子商务系统建立在贸易商的ERP和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由企业信息门户EIP、资源、资源搜索、商务系统、B2B结算支付接口、信息帐户中心等电子商务前台系统和EBP、CRM等后台处理系统构成,电子商务前台系统(企业信息门户EIP及其服务:公司资源:客户物资搜索:网上交易:战略客户商务协同:用于信用等级高,而且业务频繁和稳定的客户,银行B2B电子支付接口、信息中心、帐户中心)。后台处理系统:(1、EBP部分:A、采购资源组织、挂牌和拍卖资源的销售政策管理;B、战略客户管理;C、订单执行和物流管理;D、二次结算和三次结算管理;E、二/三次结算结果的网银支付管理;F、分公司内部资金网上监控和调拨管理。2、CRM部分:A、客户分类、新客户发展、老客户维护;B、网上客户网上操作信息的记录、反馈、判断、处理和答复等;C、客户消费信息、消费习惯分析;D、客户信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元斌・钢材市场电子商务营销策略浅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0)

仓储物流贸易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存货资产管理资金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

存货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很大比例,通常可达50%。存货管理是否有效合理,影响着外贸企业的资金运转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很大。相对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更加复杂,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控制存货数量,及时、全面、正确地记录存货业务,有效运用存货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外贸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的存货具有种类繁多、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收发频繁的特点,在管理和核算上容易产生薄弱环节。外贸企业存货管理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虚构存货,账实不符,操纵存货盘点

存货的入库、发出与实存的记录缺乏客观性和规律性,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记账滞后。记账凭证缺少原始凭证支持,存货损毁得不到及时处理,财务部门无法对存货进行及时合理的管理控制。

个别公司因存货管理不规范,导致存货账实不符,账面存货远高于实物库存,为了应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盘点,将其它仓库存货挪用到正在接受盘点的仓库,同时新入库的存货不入账,隐藏检验报告和入库单,操纵存货盘点。

2.存货积压,流动资金短缺

个别企业只重视产品的销售,忽视对存货的管理,不关心存货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存货大量积压,造成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经营活动。企业不仅需要负担日益昂贵的资金成本,同时获利能力更强的产品的采购机会被挤占。库存堆存时间过长,品质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

3.外租库监守自盗,企业资产遭受损失

外贸企业的存货种类繁多,单一的存储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大部分外贸企业租用外租库以满足不同商品的存储需求。个别外贸企业为了追求更高效益,租用了资质不好的仓库,导致存货保管不善,轻者受到污损,降价出售,重者全部存货遭受损失。

A企业将存货存放在某外租库,仓库出租者是另一外贸企业B,B企业同时也经营该种存货,且有自己的客户资源。B企业的某客户外商C急需大量该存货,而B企业现有存货不足以交付该订单项下货物,于是B企业在A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挪用A企业存货用于出口至外商C所在国家。B企业本计划收到外商C货款后将A企业的存货补齐,然而由于外商C经营不善,产生巨额亏损至倒闭,B企业未能收到货款,也未归还挪用A企业货物。A企业发现货物被挪用后,立即向公安局报案。后查知,B企业只是租赁仓库运营的“经营人”,并非仓库的真正所有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能力十分有限。

4.不关注会计利润和资金成本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有些外贸企业只关心商品进销差价,不重视会计利润,对营业费用不精打细算,任由仓库闲置,不能对系统内库容进行统筹管理;不考虑仓库位置,仓库和港口之间距离较远,集港过程中产生大额运输费用;疏于跟港口沟通,不关注船舶动态,导致装船过程中产生滞期费。大量营业费用吞噬了进销差价,会计利润出现负数。

有的外贸企业虽然对各项营业费用单项考核,但是却忽略了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有的单位会计利润虽然略有盈余,但是资金利润率却很低,甚至低于定期存款利率。

5.不关注汇率变化,汇兑损失影响企业利润

影响外贸业务的因素很多,国际经济形势,汇率,利率,大宗商品期货,股市,出口退税机制等稍有变化,都会对外贸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2014年12月某外贸企业进口A商品10万吨,进口价格500美元/吨,合同总价5000万美元,合同中约定提单日后360天支付货款,签订合同时1美元的购入价格约为6.16元人民币,海关增值税和关税税率分别为17%和1%,报关费及港口杂费等费用约15元/吨。该企业在签订采购合同后将该商品以3700元出售给某国内企业,港口直接交货。

该企业的单吨毛利预测如下:

3700÷1.17-30.80(关税)-15(相关费用)-500×6.16=36.59元

2015年12月该企业购汇支付货款,由于美元升值,1美元的购入价格约为6.41元人民币,产生汇兑损失1250万元,导致该业务从盈利365.90万元转变为亏损884.10万元。

6.存货数据混乱

很多外贸公司没有要求境内、外的分支机构使用统一的存货管理系统,总部无法对存货进行统筹管理,无法对库容进行统筹安排。各分支机构以EXCEL表的形式给总部报送存货相关报表,总部手工合并后对外报出,极易产生错误。由于总部无法通过系统对各分支机构的存货状况进行时时追踪,很难对整个系统的库容和存货进行一体化运作,造成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就外贸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很多外贸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管理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没有统一、明确的制度标准来规范各种行为,是造成存货管理混乱无秩序的源头,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3.慎重选择仓储公司,出库、入库责任到人

外贸公司以进出口业务为主,为了装、卸货方便,通常会选择租赁港口附近的仓库,存货作为外贸公司的重要资产,对租赁的仓库必须严格把关,所有仓储公司必须在公司相关部门备案。业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需说明所选择仓储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仓储能力、仓储条件、拟存储的产品范围等,并对仓储公司的行业资信、区域相对实力做出评价。相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备案,必要时进行第三方资信调查。

在选择仓储公司时应考虑如下条件:

第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仓储营业执照。自身拥有仓库,具有良好的仓储条件,并优先考虑有铁路专线、装卸设备较为先进的仓库。

第二,内部管理规范,有良好的信誉,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相对实力。

第三,能提供代收、代运货物服务,不从事跟本企业相关的贸易活动。

仓储合同或协议条款中需明确货物发生毁损的赔偿责任,还需列明仓储地点、库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库方出入库单据格式、外贸企业授权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外贸企业发货指示单据式样、签发发货指示单据的授权人和签章、存货发生变动时的沟通方式、定期核对频率以及盘点要求等。

存货无论以何种方式到达目的仓库,业务人员应提前通知仓库(包括货名、数量、车船号、预计到货时间、注意事项等)安排仓容(位)并做好接货准备。入库之前,根据合同约定的产品质量、验收方式对入库存货的质量进行检验,需要进行理化指标检验的,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化验人员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存货出库时,业务人员需开具发货指示并加盖专用章,将发货指示传真至仓库的同时将原件传递给客户,以便提货时使用。仓库出租方确认手续完备后,按照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发货。发货指示发出后,发生内容变更或撤消的,业务人员应及时书面通知仓库变更或撤消发货指示,禁止口头放货。

仓储公司在存货发生变动时,需立即将存货变动情况及时通报给外贸企业存货管理岗人员,存货管理岗发现存货变动与台账记录不符时需立即与库方和业务执行人员确认。

证实存货数量的最有效途径是对其进行整体盘点。盘点是保证库存存货达到账、物、卡完全相符的重要措施。财务部门存货核算岗每月末将存货明细账记录的账面库存数量,与业务人员和外租库确认一致的实物库存数量进行核对,双方在存货核对记录上签字确认。每季度末,由企业存货管理岗牵头,会同记账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存货盘点小组,采用适当方式对库存情况进行盘点。盘点时不仅要清查存货的数量,而且要对因季节变更而积压的存货做出适当的处理,如降低价格出售。盘点结果由存货管理岗进行核对并对差异进行说明,盘点说明必要时报送公司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和风险控制岗。财务部门依照会计准则对存货盘盈、盈亏进行账务处理。自行盘点时,盘点小组应至少三人以上,并以主管保管员为主,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员在《存货盘点表》上签章,确保账、物、卡相符。盘点人员除仓库保管员外,其他监盘人员应具有独立性,即为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非采购人员。委托第三方盘点时,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盘点报告或其他相关文件为准。

4、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

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外贸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应该控制好成本。

外贸企业可以加强与口岸地区公司的合作,加强一体化运作的优势,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其能效。盘活现有仓位,提高存货周转率,为进一步退仓缩容创造空间,从而降低仓储成本。加强与仓储公司的谈判,将仓储费、出入库费、装卸费、拆包费等降到最低,将各项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也可采取转口销售、直达销售、以销定购等方式来规避仓储费用。

加强对运输市场的分析,优化物流方案,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密切关注船舶动态、到港时间。提前沟通港口情况,争取提前靠泊,在装卸过程中密切关注作业情况,精准计算时间,避免滞期费的产生。

强化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在业务运营中获取客户信用,减少对客户放账,精细运作匹配库存,减少资金占压。在融资成本渐升情况下,加快营运资金周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可增加资金收益,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为鼓励业务部门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减少资金占用,可通过财务系统按“应收+预付+库存-应付-预收”的差计算利息,如为正数,则按贷款利息率计算,计为利息支出;如为负数,则按存款利息率计算,计为利息收入,同时计入各业务部门考核。

加强考核,通过考核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实现按劳取酬和工效挂钩。注重资本费用,在业绩考核中加入EVA指标考核;在业绩考核中加入“百元利润费用比”,费用投入要带来利润同比例增长。

5.通过远期结售汇、套期保值等手段化解风险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油价变动、汇率变化都会对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比如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仅会让企业账户内的美元市值蒸发,账面的应收美元账款也会产生损失。外贸企业应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通过进行远期结售汇等操作,将汇率风险化解到最小。

在上述某企业进口A产品的例子中,如该企业进行远期结售汇操作,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在2015年12月对外付款日当天购入5000万美元,汇率锁定6.17,则该企业的单吨毛利如下:

3700÷1.17-30.82(关税)-15(相关费用)-500×6.17=31.57元。

即该企业通过远期结售汇锁定了收益,避免了因汇率变动产生的884.10万元亏损。

存货跌价也会对外贸企业的利润造成很大影响,外贸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商品采购后尚未转售出去时,商品价格下跌,这将使企业的经营利润减少甚至发生亏损。为回避此类市场风险,可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进行价格保险。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无论现货市场价格怎样波动,最终都能取得在一个市场上亏损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上盈利的结果,并且亏损额与盈利额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当外贸企业根据市场行情预测存货价格会有大幅度下跌时,可在期货市场卖出数量相等的期货合约,以抵御存货跌价风险。

6.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在大数据日渐蓬勃发展、商业化应用到来的时代背景之下,库存管理更加需要借助于一个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基于事实与数据来实现日常管理乃至交易决策。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和值得开发利用之处,库存管理也同样需要依靠强大的系统和数据支持,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

外贸企业系统内部应使用统一的存货管理系统取代传统的EXCEL手工台账,借助成熟的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存货管理系统应具有数据整合、动静态监控、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对库存的总量和结构进行监控,可以计算动态时点的库存变化水平。可通过跟财务系统的接口,对存货周转率、资金占用情况等指标进行精细化分析,并设置预警提醒功能,为贸易运作和决策提供依据。

上一篇:物流运营岗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物流专员客服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