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6 12:28:25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员工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衔接,按照分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分公司卓越目标管理、分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的实施,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管理,改进执行体系,健全绩效回报体系,提升绩效管理执行能力,促进企业目标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㈠员工绩效模型员工绩效管理是以业绩为导向的、基于行为和能力的战略性管理工作,即关注执行结果,又重视执行过程和执行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管理,客观衡量员工对组织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并通过持续的能力开发,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业绩:即员工的工作成果,主要从工作成果的质量、数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加以衡量,体现的是执行结果和对企业的直接贡献。

行为:即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指对组织绩效有关键影响的行为因素,涉及到内部沟通、团队协作、团队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体现的是执行过程和对企业的间接贡献。

能力:即员工履行工作职责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体现的是执行能力和人力资本价值。

㈡执行体系

⒈业绩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业绩”部分相对应,通过绩效计划的形式进行管理,主要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计划的执行、绩效计划的评估三大环节。各部门要根据本年度部门的KPI指标,按岗位分解制订员工年度绩效计划。(必要时还要制订员工月度计划)。绩效计划根据岗位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可量化)和工作目标。并依据岗位的不同划分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的权重。职能部门在制订员工绩效计划时,主要是建立工作目标,依据是岗位职责和全年的工作重点。各部门对每个岗位的绩效计划都应确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员工的直接主管是业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⒉行为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行为”部分相对应,通过建立行为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评估的方式进行管理。三级经理的行为管理由人力部负责,一般员工的行为管理由所在部门负责。

⒊能力发展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能力”部分相对应,在对员工进行绩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指导,把员工的能力培养落实成为具体的培训、交流以及工作改进行动。员工的直接主管是能力发展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㈢评估体系

⒈评估内容员工绩效评估是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评估,是对员工直接贡献、间接贡献的综合评价,具体实施时分成业绩评估、行为评估两部分:

⑴业绩评估: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管理体系”部分中的“业绩管理”相对应。业绩评估一般以绩效计划为依据,由员工的直接主管在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上进行。⑵行为评估:是对员工行为、能力的综合评价,主要从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管理体系”部分中的“行为管理”、“能力发展管理”相对应。行为评估一般由员工的上级和同事评估。

⒉绩效衡量员工绩效水平采用绩效得分和绩效等级的方式衡量,绩效得分以百分制(满分100分)衡量,绩效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划分成4个等级。

⑴衡量标准对业绩评估、行为评估中的单个评估项目(指标、目标)的评价,一般也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衡量:

①以量化衡量的考核项目(关键绩效指标),一般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衡量,打分的方式可以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②不能量化衡量的考核项目(工作目标),也采用相应的打分方式确定。

⑵绩效等级员工绩效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划分成评估结果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欠佳4个等级。

⒊年度评估年度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全年表现的综合评估,业绩评估一般占70%,行为评估一般占30%。

年度评估的结果应当实行正态分布。分公司三级经理为一队,一般员工按部门划分(企管和社管分开),严格按优秀10-20%,良好40%-50%,合格25%-35%,欠佳5%-10%。分布时实行四舍五入。特殊情况:部门年度绩效为合格的,本部门优秀比例为零;人数在5人(不含5人)以下的部门,当部门年度绩效为优秀时,可产生1个优秀;当部门年度绩效为欠佳时,至少有1人为欠佳。凡年度出现违规(章)、违纪被公司通报的,视情节严重情况,个人绩效等级直接进入合格或欠佳。

⒋中期评估中期评估主要是指中期绩效计划的评估,也是对全年绩效计划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逐月考核总结,一般以月为周期进行。中期评估一般以业绩评估为主,可以把业绩评估结果作为中期评估结果。中期评估与月绩效奖挂勾。㈣回报体系整合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福利、职业规划、职位晋升、培训交流、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激励政策相结合的全面激励机制。

三、进一步改进业绩管理执行体系:在主体流程统一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业绩管理执行体系,优化绩效计划制订、执行、评估的过程管理:

㈠指导思想

⒈管理流程统一化:即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遵循和体现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计划的执行、绩效计划的评估及回报三大环节。

⒉沟通的原则: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以双向沟通为基础。

⒊管理周期灵活化:以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计划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不增加过多的额外工作量的前提下,实行年/月相结合的管理周期,加强对目标实施的精细化管理。

⒋操作方式个性化: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推行目标管理、工作要素评价、量化考核等多种管理模式,根据岗位特点实施个性化的管理。

⒌同类(职位、层级、工作性质等)员工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周期统一化。

⒍格式标准化:在不影响实际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展现形式(如计划及评估表格等)的统一,最终的评估结果(评估得分、评估等级)应该转换成统一的模式。

㈡管理方式

1、三级经理实行年度(月度)计划管理,分公司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即为营业部经理的年度(月度)绩效计划,营业部年度(月度)经营业绩评估结果即为营业部年度评估结果。

2、其它人员其它人员的绩效管理,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执行体系,实行更为灵活的操作模式和管理周期,指导思想如下:

(1)、目标管理(现行管理模式)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主管与员工在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实施年度(月度)绩效计划(KPI、工作目标,以及绩效标准),并由主管根据绩效计划对员工进行评估。

(2)、工作要素评价由部门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业务规范,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直接制订全年(月)的考核方案,确定全年(月)的工作内容、考核项目、绩效标准(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以此作为全年(月)的绩效计划,由主管按照岗位职责、考核方案与员工进行日常的工作沟通,并以月周期进行评估。

⒊量化考核对工作成果容易量化评价的岗位,由部门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业务规范,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直接制订全年的考核方案,确定全年(月)的考核指标、绩效标准(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以此作为全年(月

)的绩效计划,由主管按照岗位职责、考核方案与员工进行日常的工作沟通,并按月进行量化评价。

⒋其他管理模式各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工作要素评价、量化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创新其他管理手段,但要符合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评估打分的方式、考核的体系和标准,都可以根据业务规程及实际工作需要制订,但要注意整体的一致性和平衡性。

四、完善员工行为评估体系

㈠评估内容:总结归纳对组织绩效有关键影响的行为因素及能力要素,逐步形成针对不同类型职位的行为评价体系,实施分类管理。⒈三级经理:三级经理行为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

⑴领导评价:占年度绩效评估的20%,由分公司领导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执行能力、业务能力、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⑵团队协作:占年度绩效评估的5%,由分公司有协作关系的三级经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执行能力、沟通协作、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⑶团队管理:占年度绩效评估的5%,由相关员工进行民意测验评,评价内容主要是团队建设、内部沟通、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以上评估依据:三级经理行为评估标准。

2、其他员工:评估的主要内容为能力发展和团队协作,由部门领导和有协作关系的部门评价。评估依据:员工行为评估标准。

㈡评估方式:行为评估主要以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由相关考评人员按三级经理及一般员工行为评估打分表要求项目进行打分。以百分率的形式度量,再按行为评估占30%对打分结果进行折算。

㈢评估周期行为评估主要以年度为周期。㈣实施行为评估后,要将原来绩效计划中主要涉及个人行为因素的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类指标、目标(如团队协作满意度、部门员工满意度等)分离出来,纳入行为评估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分公司将按省公司要求,逐步对行为评估体系及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㈤从20*年开始,绩效管理,要改变原来绩效管理与传统人事考核并行的二元管理模式,把组织考核的有关内容整合到行为评估体系中去。

五、加强员工能力发展管理

㈠实施员工年度能力发展计划年度绩效计划制订完成后,主管应该根据绩效计划、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上年度绩效评估情况,与员工讨论制订年度能力发展计划,并在年终绩效评估时对年度能力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㈡加强绩效指导及绩效改进管理进行月度/年度绩效计划评估时,主管应该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员工沟通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指导落实为具体的培训、学习行动,并在下一个评估周期对绩效改进情况进行评估。

㈢结合绩效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要以员工绩效分析为基础,以绩效改进为目标,和年度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密切结合起来,为员工的能力培养和绩效改进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并把绩效改进情况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依据。㈣将员工能力发展纳入行为评估体系:

⒈通用评估内容:个人能力提升及绩效改进情况;个人培训的学时和培训成绩。

⒉管理者评估内容:员工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评估的情况;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管理者能否保证员工参加必要的培训);管理者下属员工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成绩。

六、健全绩效回报体系分公司在规范员工绩效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整合薪酬福利管理、职位管理、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内部竞聘、中层干部考核、员工培训、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全面激励机制。

㈠薪酬福利

⒈年度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水平,确定年度绩效奖金,并逐步拉开不同绩效等级绩效奖金的差距,具体标准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

⒉岗位工资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水平,对岗位工资实行浮动管理,绩效等级为优秀、良好的员工岗位工资按照一定比

例上浮,具体的浮动政策及浮动比例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⑴三级经理绩效等级为“欠佳”的,从次年4月开始,岗位工资按照比所在岗位职级低一级的标准执行,执行期限1年,次年绩效等级在“合格”以上的,恢复所在岗位职级待遇。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职位调整政策进行职位调整。

(2)其他员工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一定比例下浮岗位工资,具体的浮动政策及浮动比例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如留在原岗位试岗学习,岗位工资按照比标准职位职级低一级执行。

⒊月奖根据中期评估(每月考核)情况,按奖金考核办法核发员工的月奖。

㈡职业发展:

⒈职业发展规划按省公司要求:在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H”型职业发展路线和各专业的职位体系,并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⑴对绩效水平为良好以上的核心岗位骨干员工,根据其个人特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

⑵优先为绩效水平较好的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员工,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

⑶优先为绩效水平较好的员工提供交流锻炼、交流学习的机会,跨单位、跨部门进行交流锻炼的员工,绩效等级原则上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单位(部门)同级员工平均水平以上。

⒉职位晋升按省公司要求:在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员工晋升制度,从员工的业绩、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对员工晋升实施规范化管理。在人力资源改革的过渡时期,可以采取竞聘的方式管理员工晋升,但必须明确对绩效水平的要求:

⑴一般员工晋升高职级职位,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

⑵参加三级经理职位竟聘的员工,前两年的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单位(部门)同级员工平均水平以上。㈢职位动态调整建立职位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员工的绩效水平,对员工职位实施动态管理。⒈三级经理绩效等级为“欠佳”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免去其三级经理职务,由所在单位(部门)安排工作,可以:

⑴直接调整到三级经理以下的职位(不含三级经理职位),与同类岗位其他员工一样进行管理;

⑵参加三级经理以下职位(不含三级经理职位)的竞争上岗,竞争在什么职位就享受什么职位的待遇。

2、其他员工公司改制上市前进入公司,并且在公司连续工作的员工,按照如下原则处理:

⑴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可以:①直接调整到比原职位职级低的其他职位;

②参加其他比原职位职级低的职位的竞争上岗,竞争在什么职位就享受什么职位的待遇;

③留在原职位试岗学习,期限一年,试岗期间与普通在岗员工一样进行考核,待遇按照薪酬调整政策确定。

⑵累计三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作待岗处理。㈣劳动合同管理:公司改制上市后进入公司的员工,要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合同管理:

⒈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年度绩效等级为“欠佳”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⒉劳动合同到期时,综合考虑当年的绩效水平以及前两年的绩效水平决定是否续签,整体绩效水平处于同类员工的平均水平以下的,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七、提升绩效管理执行能力

㈠加强绩效管理落实情况的监控分公司班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部门管理、管理者行为两个方面加强对绩效管理落实情况的监控,并纳入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评估:

⒈部门管理对绩效管理的理念、流程、政策在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绩效

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到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⒉管理者行为

⑴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改进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惩罚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这一原则。

⑵管理者对员工表现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公司规章制度为准绳,不能凭主观判断,特别是对员工的待遇、发展、劳动关系等有实质性影响的评价,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关键事件还应当有详细记录,必要时应由管理者、员工双方签字确认。

㈡加强管理者培训各级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是绩效管理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提升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体系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分公司拟在20*年7月以前完成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执行力培训,并把绩效管理执行能力纳入中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评估。

㈢建立IT支撑系统为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计划制订、实施、评估等工作的闭环管理,省公司将在EIP系统上建立员工绩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绩效管理主要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以及员工绩效管理数据的集中化管理。EIP绩效管理计划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试用,现结合员工绩效管理实施的需要,对系统的应用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⒈计划评估及时化:在绩效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后,分公司对于绩效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关键工作都会提出明确的时限要求,并对违反时限要求的人员作扣分处理。

⒉目标任务精细化:要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提出工作目标(任务)的绩效标准,并对影响目标(任务)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⒊工作记录详细化:对于绩效计划制订和执行中的关键事件(关键性进展、表现较好或较差的事件等),以及重要的正式、非正式沟通,主管及员工都应在绩效管理系统的绩效计划书中作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各级管理者及员工还应当充分应用绩效管理系统的工作日志功能对主要工作进行记录,作为评估和管理的依据。

⒋绩效评估客观化:对于工作目标(任务)的评估,要以制订绩效计划时确定的绩效标准和工作记录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员工不可控的因素)做出客观的评估结论。

⒌绩效分布正态化:为做到客观评估,除员工绩效等级正态分布外,各级管理者还要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的管控能力,在对员工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评估时就要做到正态分布,避免出现工作目标(任务)评估等级清一色的“优秀”或“良好”的不合理现象。

⒍绩效指导具体化:各级管理者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员工的特点,给员工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员工要根据建议制订行动计划,做好行动记录,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自评,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改进计划做好跟踪评估。

八、争议处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过程、绩效评估结果,以及本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问题持有异议,可以书面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诉,申诉处理的原则如下:

㈠申诉的时限申诉人须在自绩效评估日期(评估结果签字确认日期)起5个工作日以内书面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诉(以申诉书送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期为准),若5个工作日以内未提出申诉,则视为已经同意评估结论。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2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创建背景

大唐黑龙江公司自2004年10月组建以来,所属企业由最初的4家扩展到17家,在役装机容量也由组建初期的120万千瓦扩展到427.4亿千瓦,是组建时的3.5倍;涉足的专业领域由原来单一的火电,发展成为已拥有风电、水电、核电、煤化工、清洁能源、多种产业等综合类型的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员工3934人,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等不利因素,人员结构的配备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所属企业的多元化拓展,明显感觉到了“人才匮乏”。如何解决人才储备薄弱,如何建立完善的人才保障,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培育人才、运用人才,成为所有发电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构成

设计思路及原则

以员工岗位成才为基石,秉承“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理念,培养员工立足岗位,努力成为专业人才的信念;以拓展员工发展空间为纽带,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为广大员工创建想成才、能成才、成为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搭建员工岗位成长立体平台为目标,激发员工成为智能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努力构建优秀人才的立体成长环境。在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上遵循以下3个原则:

(1)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融合。融合的原则是力求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良好氛围,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及员工职业发展的成功。

(2)职业指导与自我管理相统一。将职业指导和员工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为员工提升能力、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帮助,进行有计划、有效果的自我管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帮助,如安排职业导师、部门负责人或者人力资源部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供发展导航,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环境,实现“争发展、促成长”的良性循环。

(3)个人发展与绩效考核、用人机制相挂钩。开展岗位竞聘,为岗位考核合格的员工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定期组织对员工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对员工在人才成长过程的积分结果给予认定,激励员工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

基本内涵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是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设计多条平行的职业发展路径,满足不同类型岗位人员的晋升需求。体现的是“纵向多通道、横向多路径”。“纵向多通道”是指在企业内根据岗位序列设计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生产技能等多条平等的晋升阶梯,根据员工发展阶段,设置成长期通道和成熟期通道。“横向多路径”是指员工在满足现任岗位绩效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引导与员工意愿相结合,满足员工个性化横向、跨专业、跨序列发展要求(图1)。多通道模式允许两条路径之间互相转换,员工可自行选择其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修正发展路线。员工晋升后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

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为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的地位、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有效解决了不同类型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对于没有管理愿望又精通于本专业发展的专家型人才,能保障其在技术阶梯上有晋升发展空间,既满足了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又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更大的价值。

基本架构

多通道管理机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企业架构和员工架构。

(1)企业架构主要包括职责体系和目标体系。这里所指的职责体系是按照组织层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两个子体系。部门职责体系是完成企业各项目标的标准,岗位职责体系是完成部门职责的基础,把企业全部主要工作都纳入到职责体系中,确保不出现管理真空和盲区。目标体系按照组织层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企业年度运营目标、企业月度计划、部门月度计划、岗位月度计划和员工月度计划。将职责体系和目标体系应用到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管理和评价,实现了员工多通道发展的目标。

(2)员工架构包括员工成长通道、胜任力与知识培养、职业导师制、成长计划、能力培养和学习、考核与评估、成长积分卡等。员工成长通道、胜任力与知识培养、职业导师制、成长计划、能力培养和学习、考核与评估是指结合员工岗位胜任力专门设计的职业发展路径,确保每名员工都有符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成长积分卡是综合评价每名员工在职业发展通道上所积累的分值,是员工进入后备人才“蓄水池”和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

基本内容

(1)职责体系与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职责体系,是指结合企业实际应当承担主要工作任务的总和,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明确每个部门和每名员工目前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体系和岗位职责两个子体系。部门职责体系以部门职责为主线,注重的是部门完成任务优秀率;岗位职责体系以岗位职责为着眼点,注重员工完成工作任务优秀率。②目标体系是指根据本行业及整个经济与市场的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历史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发展愿景等制定的,促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一个整体。是实现各项目标的核心内容,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将职责体系通过量化指标来监控,达到目标最优化、指标最优化。

(2)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实施内容

①员工成长通道:依据企业“部门—岗位”设置标准,结合企业特点和近年来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各专业员工的典型职业成长路径,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选择的参考依据。员工在制定个人职业成长路径时,可参照但又不受限于本专业典型职业成长路径,基于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成长路径。

②胜任力及知识培养:是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岗位,针对胜任和不胜任的情况在设计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培养。明确“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和“岗位员工成长积分标准”,为员工指明改进提高的努力方向,为企业的岗位达标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职业导师制:是企业组织成立以职业导师为主体的人才成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人才成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各专业专家和技术业务骨干对各专业的员工进行技术指导的一种机制。它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员工尽快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形成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员工队伍结构。

④成长计划:是结合企业实际,根据本专业职业成长路径,员工和职业导师沟通后,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职业发展设想,设定的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针对设定的目标分析并找出员工与目标岗位的差距,以及为弥补该差距所应做的努力,形成阶段性成长计划,从而实现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有效分解、“落地”。

⑤能力培训和学习:是员工根据阶段性成长计划,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岗位轮换、技术交流、外出考察、自学等多种可行的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提高知识、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获得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做准备。

⑥考核与评估:是定期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员工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对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果给予认定。同时,分析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调整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通过个人与组织评价之间的平衡,找到企业与员工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⑦成长积分:员工成长积分包括基础积分、日常绩效积分和亮点加分三个部分。通过积分掌握每个员工的成长状态,并定期公开同一目标岗位员工的成长积分情况,使员工不仅可以查阅自己积分情况,还可比较分析,及时审视不足、确定努力方向,直至达标,使企业可有效甄选人才,有序建立后备人才梯队,满足企业管理发展和上级单位选拔人才需要。

⑧后备人才“蓄水池”: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满足现实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备用结合、资源共享的要求出发,对后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统一培养,加强后备人才“蓄水池”的建设与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岗位达标评价管理工作,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员工作为后备人才,初步形成关键核心岗位的后备人才“蓄水池”;通过培养选拔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中长期发展的后备干部队伍。

⑨竞聘选拔:公司结合实际,定期对部分岗位组织竞聘,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展示平台。员工通过竞聘正式获得目标岗位后,员工可与职业导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和下一步发展目标,调整长期职业生涯计划以及制定下一阶段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真正实现人岗优化配置。

信息平台设计的落地

为了提高员工多通道发展的管理手段,达到实时更新、在线监控的目的,公司自主开发建设了“员工多通道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达到了目标确认、责任落实、信息采集、问题反馈、效果评价、奖惩兑现全过程在线管理的要求。

(1)提供了向导式操作界面。界面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提供向导式操作,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工作方法处处指导,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清晰规范,能够让员工快速查询到本部门和本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时通过系统完成相应的工作。

(2)实现了实时自动刷新、数据自动采集功能。信息平台自动提取公司本部及基层企业员工通道的指标数据,自动刷新,实时展现。

(3)体现了三级管控模式。严格按照三级责任主体管理模式进行设计,坚持按系统、分层次、程序化、规范化,实现了对各层级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的严密监控。

(4)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为开放式,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可积累的电子档案库,实现了可学习、可应用的综合知识库管理系统。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创新点

创新管理模式,由以往单一管理向梯级管理转变

公司总结实践经验和管理规律,建立了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将传统的单项管理提升为梯级管理,将员工发展的单一通道上升为多通道发展,实现了梯级管理和多通道发展的有机融合。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是通过设计多条平等的职业发展路径,与企业年度目标、部门年度和月度计划、岗位月度计划、员工月度计划及职责体系挂钩,通过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将员工的胜任力、成长通道、职业导师、能力培训、成长积分融为一体,满足不同类型岗位人员的晋升需求,实现了发电企业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年度目标与部门职责脱节、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衔接不畅、岗位职责与员工成长不统一、忽视员工能力提升培训和实践锻炼空间等管理缺陷,避免了根据上期工作成绩设定下期工作目标的不公平性,消除了单一目标线考核造成激励不足等问题。

创新员工发展通道,由专业渠道向多渠道方向发展

公司建立以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实施内容为出发点,以责任体系、目标体系为流程监控点,明确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和考核对象,实现了对全部岗位的全面覆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现了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晋升路线。一是根据职责体系明确多种晋升通道,每种晋升通道分为7个层级,实现了各个通道不同层级之间在层次和待遇等方面的基本对等;二是对每一个通道以及其中每一个层级进行描述说明,明确各通道的特点和差别,并确定对应的岗位级别和薪酬待遇水平;三是在机制中,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个人成长积分情况,找到影响个人晋升的每个环节、影响工作成效的原因、责任及考核标准,坚持用数据说话、用实绩说话、用标准说话,从而实现了准确评价和确认,为员工个人晋升和企业帮助晋升提供了修正机会。

创新考核机制,形成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常态化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将职称、、专业成果等因素作为专业素质条件,并设置不同的标准和分值,以实现对申报者专业素质条件的量化评分。通过设置各个级别对应的目标分值,评估申报者各个因素的得分,得出最终得分。若达到目标分值,则可以晋升为该级别;建立多通道晋升的复审程序,对享受专家待遇的技术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一旦专业素质不能持续达到公司要求,便取消其所享受的待遇;建立畅通的转换途径。对不同通道的转换途径进行定期的审视与评价,当员工希望全面发展或认为当前的职业通道不适合自己时,可以选择转换职业通道,避免了员工因实效选择的不同而有从一而终的遗憾;建立晋升评审常态化激励机制,实现通道中员工看得见的晋升目标,知道努力的方向;建立对外系统进行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引入外系统高级技术人员充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力量的不足,有效地发挥了激励机制作用,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监控手段,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信息平台成功落地

在平台设计开发过程中,公司创新应用了评价系统、培训系统、实践系统和动力系统,将复杂化的工作任务转化为简单的量化监控,实现“一目了然”的轨道化过程监控,做到了员工多通道发展可追溯、可量化、可操作。评价系统是采集员工的绩效评价和能力评价;培训系统是针对性能力培训和绩效辅导;实践系统是指员工达到轮岗、挂职、晋升的机会;动力系统是对员工个人发展的薪酬奖励。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的实施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实施,不但使各部门认真思考部门的价值定位及管理责任,也促使每个岗位的员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履行好职责,更促使员工时刻关注自己的成长积分和发展通道,大大提高了员工岗位竞争能力;在人才开发上,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人才储备情况进行分析,并科学、合理提出中远期人才开发战略,适应员工职业发展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升。

员工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业务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员工的职位晋升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提升了员工对外竞争力;能够更科学地评价员工的胜任力,更好地做到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统计数据表明,在员工适岗率、满意度、培训达标率、核心人才流动率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成效。

调动了员工岗位成才和专业成才积极性和主动性

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全部主要管理活动、全部关键性指标、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履职关键点及全部岗位人员集成在一个多维系统中,实时展示,动态刷新,并使各基层企业和员工在同一个参考系内同时展示工作业绩,员工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到自己与同岗位的员工在部门和岗位上的任务量和工作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能够促使员工及时针对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修正和改进,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工作氛围;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还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和管理人员对等地位,激发了沿技术梯阶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工作潜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总体业绩不断提升。

企业向心力、盈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大唐黑龙江公司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系统员工的工作热情,整个团队业绩表现突出。连续8年安全生产零事故,多次被评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公司整体供电煤耗316.99克/千瓦时,累计比组建时下降56.03克/千瓦时;多台发电机组进入在全国同类型机组能效对标标杆行列;装机容量379.95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比重由9.88%提高到17.23%;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实现了东北地区同期火电项目千瓦造价(3021元/千瓦)最低。公司连续五年获集团公司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0年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光荣称号;通过不断创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促进了人才快速成长,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务院国资委知识型先进职工标兵10个部级荣誉称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8个省级荣誉称号;在集团公司各类竞赛中33人获奖;培育出205名112人才,736名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3

一、总则

为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立全面的选拔录用管理机制,规范日常的招聘管理行为,保障项目公司整体人才质量的持续提升,根据招聘管理工作精神,特制订本制度。

1、招聘录用的原则

(1)、从公司战略发展出发和实际工作需要组织招聘的原则;

(2)、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

(3)、注重学习和发展潜力,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原则;

(4)、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员工直系亲属回避的原则。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公司所有员工。

3、管理职责

(1)、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岗位编制组织公司年度招聘计划的编写、维护拓展招聘渠道、维护职位信息、进行简历初选并推荐给各部门、组织笔试、协调面试并整合面试结果、负责招聘录用有关文件的流转、以及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并报分管副总审核; 

(2)、各部门负责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具体用人需求计划、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编制岗位工作的描述、筛选拟面试人员、参加面试并提出面试的意见与录用的建议;

(3)、总经理负责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的审批;参加管理技术类岗位的终试与员工录用的审批;

(4)、项目公司各分管副总负责审核分管部门年度用人需求计划;参加管理技术类岗位的复试和生产操作类岗位的终试。

二、招聘计划的制定

1、年度用人需求计划的申报

(1)、年度用人需求计划的申报与审核程序

1)、人力资源部在项目公司接到总部下达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后,向项目公司各部门提交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的通知; 

2)、各部门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合理调剂现有人员工作负荷的基础上,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安排,书面提出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新增用人需求不包括原有岗位编制人员的等量替换); 

3)、年度新增用人需求经分管副总审核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1)、用人部门拟招聘岗位名称、工作内容、申请招聘的原因;

2)、各拟招聘岗位需求的人数、任职要求与需要到岗时间;

3)、各拟招聘岗位的职级、汇报对象与下属岗位。

2、招聘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1)、年度招聘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

1)、人力资源部在统筹公司内部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础上,以总部批准执行的岗位编制为依据,结合各部门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编制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报分管副总审核;

2)、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报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执行。

(2)、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1)、项目公司年度计划招聘人数与增人增资产生的工资总额增长预算;

2)、各部门计划招聘的岗位、职级、人数;

3)、具体各岗位计划开始招聘的时间与预计到岗的时间;

4)、招聘各类岗位使用的具体招聘渠道与招聘费用预算。

部门年度新增用人需求的岗位或数量发生变化时,经分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调整年度招聘计划。

三、招聘的组织与实施

1、招聘渠道的管理

(1)、外部招聘渠道

项目公司应当至少具备一条正规的外部招聘渠道,并根据实际需要与外部招聘渠道供应商签订服务协议。

正规的外部招聘渠道指持有《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的网络招聘、招聘会、人才(劳动力)市场等招聘渠道供应商。

(2)、内部招聘渠道

项目公司可根据总经理的要求,使用内部招聘渠道开展招聘。使用内部招聘渠道时应当采用直系亲属回避原则,避免员工的直系亲属招聘到同一项目公司工作。

2、招聘信息的

项目公司招聘信息应当遵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原则,根据年度招聘计划,优先通过外部招聘渠道公开招聘信息。项目公司的招聘信息应当包括对公司基本信息与招聘岗位职责客观、真实的描述,以及对岗位、任职资格等具体的要求。项目公司应当及时对已的招聘信息进行维护与更新,保证公开展示的招聘信息真实、有效。

3、面试与评价

(1)、招聘信息的收集、筛选与推荐

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与应聘者的教育程度、专业、工作经历等信息进行比对和筛选,推荐匹配的候选人推荐给用人部门。   

(2)、面试的组织与安排: 

1)、项目公司高管一般安排三轮面试:

第一轮:由总经理面试;

第二轮:由总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总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分管副总面试;

第三轮:由总部人力资源部和总裁面试。

2)、管理技术类岗位一般安排三轮面试:

第一轮:由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面试;

第二轮:由分管副总面试;

第三轮:由总经理面试。

3)、生产操作类岗位一般安排一轮笔试、两轮面试:

第一轮面试:由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面试;

笔试:由用人部门提供试题,人力资源部组织;

第二轮面试:由分管副总面试。

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面试的时间、地点与方式,并通知候选人。

(3)、面试的评价

各轮面试官应在面试结束后,及时通过《面试评价表》对候选人的专业技能、从业经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终试面试官应当根据候选人的履历、笔试结果、各轮面试表现及其求职意向综合判断,确定拟录用的候选人。

4、候选人的薪酬定级、检验与录用

(1)、拟录用人员薪酬定级

薪酬定级原则:以岗位要求、任职资格为基准,根据拟录用人员工作经历、专业水平、教育背景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拟录用项目公司高管的薪酬定级

拟录用项目公司高管由总部人力资源部核定薪酬标准。

2)、拟录用项目公司其他员工的薪酬定级

拟录用项目公司其他员工由用人部门在《员工定级表》中,根据员工教育程度、从业年限、专业程度等情况对照岗位任职资格要求条件分别完成打分。人力资源部对评分依据进行审核后,根据各维度评分在岗位的薪酬区间中匹配适应的薪资标准,并提交总经理审批。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经理审批的职级以及与之对应的薪酬福利水平与拟录用人员进行沟通,本着双向选择的的原则,征求确定拟录用人员的入职意向。

(2)、背景调查与入职体检

1)、终试面试官根据候选人的面试表现,可在《面试评价表》中提出对确定有入职意愿的拟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的要求。经拟录用人员同意后,对其工作履历、学历等背景资料进行调查; 

2)、人力资源部可根据各类岗位的具体需要,安排拟录用人员到正规医院进行入职体检。

(3)、录用审批

录用审批流程由人力资源部发起,由用人部门、分管副总审核和总经理审批。《录用审批表》中应明确以下具体内容:

1)、拟录用人员工所在部门、岗位、职级、待遇;

2)、要求拟录用人员报到的日期、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等; 

3)、附:拟录用人员的简历、身份证、学历、学位、职称证书等材料。

(4)、新员工入职

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新员工办理报到和入职手续。 新员工报到入职当天,人力资源部审核其离职证明原件,并为新员工建立简档。

四、附则

1、本制度由项目公司管理层签批意见后,报公司董事会或总部相关部门会签审批后生效;

2、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岗位能力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一、现有的薪酬体系

现有薪酬体系由基本工资、岗位绩效工资、效益工资、特殊工资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包括保留工资和年功工资。岗位绩效工资为工时工资或计件工资。

效益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职工实行效益工资与本人岗位责任和岗位业绩挂钩,同各部门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货款回收、生产安全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挂钩,效益工资根据公司效益确定各部门的发放基数,出现年度亏损可以停止执行。效益工资由各部门按个人业绩考核二次分配发放。

特殊工资是对公司经营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具有重要作用的骨干人员及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特殊工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评定一次,符合条件的人员由单位推荐上报人员名单,经办公室审查报批后,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条件和对公司的贡献,确定特殊工资额度。

二、现有薪酬体系诊断

对现有薪酬体系的诊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资料收集与分析、问卷调查、内部访谈。通过诊断找到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

(一)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收集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公司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战略意图的了解及对组织结构及流程的深度掌握,理解公司业务特点、运作模式及其对内部管控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

1.公司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

第一,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与各业务单元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措施等方面的信息或报告。第二,公司内控制度。第三,股东会/董事会/总裁办公会议事规则。第四,公司组织结构图、主要业务流程与工作程序文件、工作职责、决策权限与程序。第五,公司高管人员职责权限说明/(岗位说明书)。第六,各部门岗位设置、人员定编、(岗位说明书)。第七,公司核心管理流程、关键业务流程、各部门主要工作流程。第八,近三年公司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2.人力资源相关资料

第一,人员信息:职工花名册,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骨干人员的简历、基本情况,公司高层人员的重大人事任免和兼职情况,近三年在编人数、人员流动情况及原因分析。第二,招聘培训方面的资料:公司现有的人员招聘政策,公司的招聘程序、招聘来源、甄选方法,公司现有的培训政策,本行业各类人才、劳动力供需情况,现有招聘渠道,各种渠道人员的素质状况。第三,薪酬福利方面的资料:以前所做过的岗位评价有关资料;公司近三年来每年的人力成本构成,包括工资总额、奖金总额、培训费用和福利费用;公司最近三年的薪酬制度;各层、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工资结构;公司所设立的各项单项奖奖项、评选方法和奖金发放情况;公司的保险、休假及其他各种福利制度;本地区的薪酬结构、薪酬水平方面的信息;本地区相关行业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行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市场供需及收入行情;主要竞争对手人力资源管理情况:人员规模、人员配备情况、招聘渠道、吸引人才措施、收入水平、收入结构、激励措施、培训、考核情况等。第四,考核方面的资料:目前公司人力资源考核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公司考核制度;公司Ω骼嘣惫た己说木咛灏旆ā⑾中械募ㄐЭ己酥副晏逑导跋喙匚募:当年度及最近一期的考核结果、公司对考核结果的使用情况。第五,人员晋升管理制度:公司人员晋升管理制度;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最近1年内得到晋升的人员名单、简历、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其晋升的会议记录等。

(二)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情况,以及员工对公司现状的评价、改善意见和建议。设计了调查问卷及答题卡,调查问卷涉及六个方面,调查对象为全体员工。

第一,战略管理方面,5题。第二,组织管理方面,18题。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36题。第四,企业文化,16题。第五,您对本次管理咨询将要带来的变革的看法。第六,关于您:(注:以下个人信息仅做统计分析之用,请按要求填写)。

(三)内部访谈

本次访谈是按照先基层,再中层与基层相交叉,最后是高层访谈的基本思路访谈时间原则上按照基层40分钟左右,中层90分钟,高层(包括兼中层)2小时,公司主管领导3小时进行安排,本次访谈人数为39人。第一次访谈后,针对一些模糊问题,还需要进行部分二次访谈,以保证访谈的质量。

基层访谈地点安排在小会议室,中层及以上人员安排自己所在办公室,考虑访谈原则上不能影响生产经营工作,所以被访谈人如果访谈时间有变化,提前1小时通知访谈组,以便访谈组做好访谈内部调整。访谈计划时间:10月28日~11月8日。具体访谈计划安排,详见《访谈计划表》。计划10月29日(周二)8:30,召开问卷调查说明与答疑会。各部门指定1名专人,参加会议。其主要承担问卷调查发放、沟通、答疑与收集工作,及后续咨询阶段事务性工作的参与。

三、优化设计

通过薪酬诊断,找出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选取合理的管理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薪酬体系进行优化设计。

(一)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采用的薪酬是以岗定薪,也就是在什么岗位上拿什么钱,薪酬是随着岗位变动而变动,对一些优秀的员工薪酬缺乏晋升依据,也缺乏晋升机制。本次薪酬改革采用技能工资为主的薪酬模式,技能制的薪酬模式是以能力为确定薪酬的依据,也就是随着员工能力的增长工资也会增长,这样就建立了员工薪酬增长的依据,也建立了员工薪酬增长的机制。

(二)优化设计

1.优化设计思路

现有薪酬的基本模块不动,仅对岗位技能工资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从岗位制转变为技能制为主的薪酬模式。

2.优化设计基本原则

第一,公司员工薪酬的确定依据上级单位薪酬总额控制,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及涨幅是在预算总额下分配的结果。第二,岗位或技能第三,公司及单位业绩第四,个人学历职称、工龄。

(三)薪酬测算

薪酬测算主要是对现有的薪酬方案和优化后的薪酬方案进行比对测算,从数据上分析优化后的方案的可行性(如表1)。

(四)优化后的薪酬体系

1.薪酬模式

首先,公司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依据其岗位价值确定其薪酬。公司行政管理人员是指担任行政职务的公司管理人员,其包括主管、部门及业务单元负责人,其所采用的薪酬模式以岗位制为主的薪酬模式,即“在什么岗拿什么钱”,以岗位价值确定其薪酬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薪酬设5级5档,分别为主管、部门副职、部门正职、高层副职、高层正职5个级别;每级别设置5档。

其次,公司职能管理、销售、研发人员主要依据其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确定。公司职能管理、销售、研发人员采用,其所采用的薪酬模式以技能制为主的薪酬模式,即以其业务技术能力水平确定其薪酬。

职能管理、销售、研发人员依据其成长规律、公司发展需要设置级别,其中职能管理、销售人员设置5级5档,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每级设置5档;研发人员设置6级5档,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每级设置5档。

2.薪酬结构

公司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年终效益奖金+专项奖励。

其一,基本工资标准,执行原基本工资标准。一是新基本工资标准=原基本工资-薪点×300-学历津贴-职称津贴-工龄工资;二是学历、职称津贴执行现行标准;三是工龄工资,15元/年,10年封顶。

其二,岗位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员工薪点×点值。

其三,岗位技能工资与绩效工资结构比例:机关、研发岗位技能工资与绩效工资占比70U30;生产单元、销售部门岗位技能工资与绩效工资占比60U40。

其四,年终效益奖金。年终效益奖金是指年度终了,公司根据业绩完成情况、薪酬总额预算、单位考核核算各单位年终效益奖金进行二次分配。

其五,专项奖励。专项奖励是指对公司效益提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奖励,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发展。一是新客户开发奖:新客户开发奖励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其一,客户与公司是第一次交易,之前从未进行过交易;其二,必须是团队或个人的努力促成了交易并产生经济效益;其三,成功交付客户产品及服务;其四,全部收回货款或未收回,但不会存在货款安全问题。二是创新贡献奖:创新贡献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技术研发突破所产生的新产品或产品改良、新技术或技术革新、新工艺或工艺革新等,对公司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可预见的成本降低、效率及效益提升;其二,必须是个人或团队的努力所产生的结果。三是新客户开发、创新贡献所直接促进经济效益与奖励:其一年直接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下,奖励团队或个人10000元;其二,年直接经济效益在30万 ~100万元,奖励团队或个人30000元;其三,年直接经济效益在100万~300万元,奖励团队或个人60000元;其四,年直接经济效益在300万元以上,奖励团队及个人100000元。

四、使用效果评价

优化后的薪酬体系,建立了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价值分配体系,使个人创造价值和团队价值有效结合,共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保持了和体现使员工收入与公司、部门业绩分层挂钩,激发员工活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建立了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机制,提高员工归属感,塑造企业价值观念,从而推进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

(作者单位为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伍晓奕.企业增强员工薪酬公平感的对策[J].科学与管理,2010.

[2] 匡素勋.论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J].技术经济,2011(10).

[3] 时晓燕.浅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06):58.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5

问题诊断与分析

通过对B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专家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运行控制、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培训、职业发展、业绩管理和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诊断与分析,发现B企业存在大多数国企都存在着的问题。如部门职能定位不明确,或者部门的一些关键职能缺失;“小社会”、“人情化”的文化特征使得员工对薪酬差距拉得太开认同程度不高;运行控制执行不佳;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战略和总体规划;职位设置及人员编制不够合理;很少有外部招聘,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引入;缺少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辅导,晋升通道单一;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管理体系;岗位薪酬层级没有拉开,未向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倾斜,在奖金分配上倾向平均主义,缺乏激励性。

总体思路与目标

通过对B企业现状的诊断分析,并参考了一些先进汽车企业的做法,太和顾问确定了此次B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为B企业构建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平台,实现管理优化,同时重塑新的价值理念,形成以“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为基础的良性互动效应,以上两个层面的关键问题之间类似“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促进B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导入新的薪酬支付理念。确立“为岗位价值付薪、为个人技能付薪、为业绩表现付薪”的薪酬支付理念,理顺分配关系,合理拉开差距,有效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人才。建立新的职位价值体系。通过组织设计、职位重新设置、梳理、明晰职责权限和价值评估,构建新的职位级别体系,弱化原有的职务级别概念,突出不同职位之间责任与贡献的差别,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合理拉开薪酬差距,达到真正的内部公平。建立“六能”机制。根据员工技能和业绩表现进行薪酬动态管理,建立“六能”机制,实现收入能高能低、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是否能真正建立“六能”机制除在薪酬激励上有所突破外,还需建立“相马”和“赛马”相结合的规则,建立“退出通道”和“分流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制度改革,使人员合理流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根据B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分析企业战略对人员数量和素质的需求,了解不同类别员工的数量和素质的现状,根据二者之间的差距,制定B企业整体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包括未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配置方式、对于差距的弥补方式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设计招聘计划、培训计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整体管理方案。

方案思路

由于B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盘根错节,较为复杂,故此次改革采用了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设计一个先进科学的体系,第二步再考虑个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能违背基本的原则。两步走能够保证B企业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避免使改革在原有思路上停滞不前,有助于摆脱人为干扰因素。

组织结构设计。通过对B企业活动价值链的分析及集团战略规划,以3~4年的中长期需要为目标,在可操作性和一定前瞻性的要求下对其各部门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并进行了详细的职能梳理,突出了各部门的关键职能,为职位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根据部门定位及职能分解结果,太和顾问采用汽车行业通用的评估工具,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组织B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就学历、经验、工作危险性、工作强度、协调责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复杂度、决策程度等因素对所有职位进行了价值评估,重新构建了以职位价值为导向的级别体系,拉开了原有的同一职务级别之间的薪酬差距,改变了岗变薪不变的职务级别体系。

薪酬体系设计

1.薪酬序列的划分。薪酬结构随岗位特征及工作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B企业的特点,将所有岗位划分为管理、技术、生产操作三大序列,在薪酬结构、构成比例、发放办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管理。

2.宽带薪酬的采用。根据职位评估划分的职级是一种针对职位的相对价值而形成的分布结构,它可以客观、科学地反映各职位的价值。然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实际在职者会因为学历、工作年限、技能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需对职级进行职档划分,各级别从低到高划分为适应期、成长期、贡献期、变革期四个职档,以区分出不同任职者的能力及业绩水平。任职者所处档位体现了其个人对岗位要求的胜任程度。

3.对车间二次分配的控制。根据新的薪酬体系,B企业对车间统一进行了固定薪酬及浮动薪酬的管理,改变了原有的二次分配方式,各车间管理人员将根据管理办法进行人员绩效考核并上报考核结果,由B企业管理部门进行薪酬支付,即考核权下放,薪酬发放权统一。

4.薪酬成本与企业效益同步变化。审计B企业总体人工成本,建立成本与利润挂钩的机制,保证人工成本增长低于企业利润增长,使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变化保持一致性。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由上至下进行绩效目标的设定和绩效指标的分解,由下至上进行信息的反馈收集,通过反复的沟通,确认各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为浮动薪酬的发放提供客观依据,以下为某部门的指标示意图。

对于B企业来说,薪酬制度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只是初步建立了基于岗位价值和贡献的收入分配机制,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转入用工形式改变,即打破 “无固定期”形式,形成多种用工制度,逐步推行面向市场、适应竞争的聘用制,特别是在适当条件下,实行内部“竞聘”制度,以推动人员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建立起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6

2004年,莱钢锻压厂钢材生产任务目标是102万吨,比上年提高近30%,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跨跃。完成超越百万吨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了以“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为主体,以“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素质培训”为内容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改进培训方法,更新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培训效果,使每个员工能够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进一步熟悉掌握了工作职能,较好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

1.1制定人才培训规划,完善考核细则

根据锻压厂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制定《2004年职工培训计划》,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后执行。2004年计划组织参加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研究生及高层次人员培训、继续教育课题培训、“一专多能”、适应性培训等培训共810人次,目前已实施740人次。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制定《推进职工素质提高实施三年工作规划》。提出了至2005年末,全厂35岁以下青年职工必须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要求,对取得学历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为了加强培训效果,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考核细则,从组织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对厂内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和组织外出培训活动,规定各车间科室遵照主管部门要求,组织职工参加学习,对个人及所在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人厂经济责任制考核进行兑现。

1.2以“推进标准化,提升执行力”岗位培训

为契机,掀起全员学习新高潮锻压厂召开了“推进标准化,提升执行力”岗位培训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使“树理念、学规程、学业务、学技能、强素质”活动深入人心。先后举办两期中层干部、班组长参加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研习班,系统学习了((第五项修炼》,使学员们掌握“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对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重新审核,完善修订了21个工种的操作规程,重新制定了8个工种的操作规程,印制《锻压厂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职工人手一册。采用学、练、查、赛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分厂、车间、班组三级组织培训,有29个工种637人参加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及格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操作技能,提升了全厂职工的工作执行力。为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在全厂推行“一专多能、操检合一”制度及“标准化指挥操作”方法,举办了“一专多能”初级钳工培训班,有103人参加培训,为实施“一专多能、操检合一”打下了基础。

2积极探索实践.完善分配机制

锻压厂积极探索管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方法,把员工的管理、技术素质、贡献大小与薪酬有机结合,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收人分配机制,让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真正获得一流的待遇。

2.1进一步完善管理要素的分配方式

2004年,参照公司有关文件,结合锻压厂实际情况,制定了《锻压厂科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该办法主要从产量成本、专业、重点事项及出勤四个方面加以考核。考核以月度为周期,绩效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并设置卓越管理、优秀管理两个奖项,绩效考核的结果落实到每一个科级干部,考核结果作为年度人员调整、任免和季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季度责任风险管理奖挂钩。充分调动科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管理人员干事创业和不断学习、创新、超越的能力,确保了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2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的分配方式

2004年,锻压厂按照公司的要求积极开展公司技术专家、科技带头人、优秀科技人员、优秀技能人才的评选活动。为充分调动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先后制定了《锻压厂优秀科技人员评选奖励与考核管理办法》、《锻压厂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奖励与考核管理办法》和《锻压厂优秀技术人才动态考核管理办法》,对优秀技术人才进行分层次考核管理,专业技术带头人特殊津贴的50%纳人科级干部绩效考核,50%挂钩优秀技术人才动态考核。优秀科技人员津贴全部纳人绩效挂钩考核。《锻压厂优秀技术人才动态考核管理办法》主要从质量、安全、设备、工艺、技改、纪律、技术成果等十个方面对优秀技术人才实施动态考核,考核结果与各专业优秀技术人才的津贴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学习力、创新力和工作积极性自2004年7月份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3坚持与时俱进,引入竞争机制

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引人竞争,积极做好在职职工竞争上岗和向新系统输送工作,激活人才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1建立以岗位设计为主体的岗位动态管理体系

2003年底,结合业务流程重新调整岗位设置,进行了科学地定编、定岗、定员,在”三定”的基础上,以岗位设置为依据,全面引人竞争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通过职工个人演讲、评委考评答辩,使每个人都选择适合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通过全员竞争上岗,改传统的”相马”为”赛马”,实现了唯才是举,选贤任能的用人原则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彻底转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中层管理干部通过竞聘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增强了危机感、责任感和政绩意识;普通员工进一步增强了敬业爱岗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了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对岗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的需要,适时调整岗位设计和岗位责、权、利,适时重新实施竞争上岗。

3.2合理撤并岗位,实施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模式

2004年,由于人员向新区分流,加之多名女职工处于“三期”,锻压厂人员紧张矛盾尤为突出。为此,立足内部,合理整合成为当务之急。将全厂行车工统一管理,成立运行车间,适应了扁平化管理需求,又缓解了女职工处于“三期”人数较多带来的矛盾。对有效劳动时间不足6.5小时的岗位,合理撤并:将钢坯装卸工与两轧材车间加热工合并,撤销钢坯记录工,由加热工兼管记录;各车间内电气焊工与钳工合并,不再单设电气焊岗位,实行一专多能;将水压机车间电工并人机械动力车间电工班,负责全厂的电气供应系统管理,既节省了人员,又便于统一管理。

4结束语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7

一、部门组织架构

二、部门职能

部门名称

企划部

直接上级

总经理

下属部门

岗位编制

2

设置目的

全面组织开展公司的策划、设计工作,广告宣传工作,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及推广。

主要职责描述

职责分类

主要内容

1、负责公司企业宣传及项目宣传,规划企业视觉传达系统、企业文化系统

2、负责平台的宣传与执行;

3、负责平台创意与推广策略的制定;

4、根据公司有关推广工作的要求,实施各项推广方案及措施;

5、负责项目外部公共场地公关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工作;

6、负责项目的服务管理工作,制订相关服务措施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7、负责公司企业宣传,责新闻媒体及各级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维护;

8、负责与广告公司等合作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

9、对各分公司及项目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建设实行统一指导、监督和管理。

其它

1.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_企划主管岗位说明书

一、岗位信息

部门

企划部

岗位

企划主管

直接上级位

总经理

直接下级

平面设计、策划

岗位编号

编制日期

2020.3.3

二、岗位目的

全面组织开展公司的策划、设计工作,广告宣传工作,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及企业文化的建设及推广。

三、工作网络(内外部联络的对象)

外部:广告公司、媒体

内部:各部门所有人员

四、工作职责(Do)

序号

职责标题 / 职责描述

权重

1

组织开展企划部的各项工作;

10%

2

公司的推广定位和主题创意,组织宣传推广计划,掌控实施过程;

10%

3

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安排与绩效考核及培训工作;

10%

4

公司所有识别系统的整合与策划设计,公司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

10%

5

及时将工作中所发现的不合理现象及合理化建议上报公司,并将公司有关决议传达给下级人员;

10%

6

公司品牌推广、企划工作,建立和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市场文化和管理文化;

10%

7

加强与上级领导,相关部门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

10%

8

定期提报季度、年度项目综合分析及工作总结;

10%

9

与媒体、广告监管部门、合作公司等形成良好关系,构建资源平台;

10%

10

领导交办其他事项

10%

五、工作经验及背景(Experience)

专业

§ 本岗位适合的专业要求:工艺美术专业;

工作经验

§ 本岗位适合的工作经验: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六、工作能力(Display)

专业能力

企划工作的全面掌控,包括组织、参与、指导企划方案的制定。设计软件精通CorelDRAW、AI、Adobe Photoshop等

基础熟练高级 ■精通

平面设计岗位说明书

一、岗位信息

部门

企划部

岗位

平面设计

直接上级岗位

企划主管

直接下级岗位

岗位编号

编制日期

2020.3.3

二、岗位目的

负责公司VI、广告宣传等美术设计制作,公司平台的优化、装饰工作;

三、工作网络(内外部联络的对象)

外部:

§ 广告公司

内部:

§ 各部门所有人员

四、工作职责(Do)

序号

职责标题 / 职责描述

权重

1

负责公司宣传资料与营销工具的平面设计工作;

20%

2

负责公司内外宣传、环境布置以及所需物料的统筹、设计工作;

20%

3

协助策划完成方案的创意设计工作;

20%

4

负责与运营部、市场部、广告公司的沟通工作,反馈不同意见;

20%

5

负责设计方案的落实和执行细则

20%

五、工作经验及背景(Experience)

专业

§ 本岗位适合的专业要求:工艺美术专业;

§ 本岗位适合的教育要求:大学毕业;

工作经验

§ 本岗位适合的工作经验:1年以上相关作经验

六、工作能力(Display)

专业能力

CorelDRAW、AI、Adobe Photoshop等设计软件

岗位职级优化工作计划篇8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的基本框架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主要由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培训实施机构构成,实行省公司、地市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培训的运行模式,各县局培训工作由所在地市指导开展。目前培训实施体系的具体构成主要由1个公司层面培训中心和10个地市培训中心组成。公司层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科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等培训任务,其余人员由地市层面培训中心负责。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公司层面唯一所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建设方案于2013年4月经整合湖州培训中心后成立。该中心在地域上分为杭州本部和浙西、富春江、湖州四个校区。杭州本部为综合性校区,同时承担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专业的培训职能;浙西校区主要承担输电线路、变电检修专业培训;富春江校区承担公司党校职能、公司所属单位中层干部培训和管理类专业培训职能;湖州校区主要承担配电线路专业培训职能。

地市培训中心

目前,浙江公司下属的11个地市局,除湖州局外均设有培训中心。为避免重复建设,湖州局的培训职能由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湖州校区承担。地市局培训中心主要承担中级及以下人员的培训职能。各地市局现均建有变电运行、配电线路、变电检修及营业用电实训室,基本满足主专业一线技能人员的培训需要。

远程培训系统

公司目前在培训中心建有远程培训中心,实现了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该平台可以实现员工自学、培训和考试。

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

为确保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对培训工作的要求,在“三集五大”体制下实现员工培训与发展的目标,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包括9项管理制度、15项管理标准。

公司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持证不上岗。公司拟定三 年员工考试方案,以考促培,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自2008年起,对公司系统农电工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农电工参与其中,取得了相应职种的职业资格证书;2010年起,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推行了标准化岗位考试;2012年完成了首轮考试,考试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目前,生产一线岗位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全体技能人员均实现了持证上岗;公司所属各单位中层干部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县局中层干部也接受岗位资格培训,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

教育培训项目管理

公司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和评估改进等环节。重视培训需求工作,在广泛征集培训需求并可研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培训项目储备库,形成培训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纳入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公司教育培训项目包括职工培训教育、培训项目及教材(课件)开发、培训设备设施购置及更新维护等三类。对培训项目实施,按照公司培训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培训评估管理,促进培训质量提高。在具体操作上,公司层面培训项目均需进行培训项目一、二级评估,对重大培训项目则要进行三级评估。通过培训评估不断改进培训项目,提升培训效果。

目前,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从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做到了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国网ERP—人资培训专项系统和发策综合计划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内训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公司系统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公司整体培训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公司内训师聘任工作组的资格审核,于2011年聘任了188位人员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首批公司级内训师。主要承担公司下达的培训教学任务,参加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专家人才在员工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使公司各项核心能力和专长得到有效传承。同时,要求每位内训师要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内训师。

同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单位从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内训师到公司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教材编写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公司系统得到传承与共享。通过不断加强和充实内训师队伍建设,促进内训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公司内训师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优化。此外,还要求公司培训中心要贯彻落实公司内训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内训师需求计划,与内训师所在单位做好有效沟通,使各位内训师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承担培训中心各项培训工作。要求培训中心做好内训师在承担培训工作期间的管理与考核,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后勤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公司着力加大各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专业类别培训设备设施投入,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继保、自动化、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满足了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培训需要。各地市局培训中心也均配置了必要的基地的设备设施,满足了一线人员的现场培训需要。

此外,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建立公司网络培训中心,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教育,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益。目前,初步建立了覆盖管理、技术、技能知识类别培训课件库。其中,管理技术类277个,生产技能类126个,全员及分类普及性专项宣贯培训课件86个。2013年,网络培训项目计划共13项,预计参培人数为88435人;组织网上考试15项,参考人数93920人,预计全年将有87万人次参加学习与考试。

2013年重点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引领,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无盲点”。推进全员培训考试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学习动力。深化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体制下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内训师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发挥劳模通道人才作用,努力创新培训工作,为打造现代化的一流创新型电网公司,实现国网双一流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项目主要有ABC培训项目、竞赛调考项目、生产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等项目。

ABC培训项目

公司根据培训需求紧迫性将培训项目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为十分紧迫项目,要求培训覆盖率100%。2013年,ABC培训项目计划培训内容既考虑了培训范围的“无盲点、全覆盖”,在内容上又充分体现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深化运行对员工培训的紧迫性要求,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基建、科技进步、企业文化等各业务领域,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方面提出的培训和竞赛调考需求。其中A级项目109个,作为公司重点监控培训项目予以实施。

竞赛调考项目

公司竞赛调考类项目共计安排36个,其中国网项目13个。在总结2012年竞赛调考工作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2013年竞赛调考工作,力争在国网竞赛调考项目中成绩全部进入国网前6名。

劳模工作室跨区域培训项目

为充分发挥公司劳模通道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各单位劳模培训室成果基础上,2013年拟选择布点,组织部分所属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跨区域培训工作,形成公司首批劳模培训工作站。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技能过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优秀技能人才。

劳模培训工作站主要根据本单位的人才优势、设备设施特点开展有特色内容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充分体现公司重点工作要求。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课堂讲授、个性化操作指导、群体演练、演示学习等形式,结合生产现场,传授劳模精湛操作技能,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培养一线技能骨干人员。此外,结合公司竞赛集训,用特长技能强化提升选手竞技能力;结合新员工培训,实施“传、帮、带”,训练其基本技能,传承劳模精神,弘扬安全生产文化。

技能人员标准化岗位考试工作

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公司系统内对生产一线技能人员实施一轮标准化岗位考试。考试内容以国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分III、II、I三个等级分层实施。2013年计划分四个批次考试,预计有10000人参加。

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培训

根据国网公司安排,2013年浙江公司将组织对县级供电企业领导和供电所长进行轮训,培训大纲由国网公司统一编制。县局党政正职由国网培训,计划于11月完成全部培训;副职由省公司拟定培训方案、编制课件并实施培训,要求由相关部室主任担任培训师资,计划于9月份完成培训。供电所长由省公司根据国网培训大纲要求拟定培训方案编制课件,地市局培训中心负责实施具体培训,由公司部室处长或地市局部室主任担任师资,将于6月份完成全部培训。根据计划,2013年全公司县局正职130名、副职233名将接受培训;供电所有754名所长、603名副所长将接受培训。

新进大学生入职培训

上一篇:主管护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银行外拓岗位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