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08:20:02

岗位管理

岗位管理范文第1篇

垂直推进岗位管理

推动护理垂直管理,需要医院从顶层设计层面给予支持,确立护理部对护理工作宏观调控权利。北京儿童医院召开了护理部垂直管理启动大会,确定由护理部统一管理全院护士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等。

医院确立护理部主任-部长(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医院将护理单元分为八部,实施护理跨科、跨中心管理。其中6名部长通过自愿报名、公开竞聘方式择优上岗,另外2部由护理部主任直接监管;负责病区管理的护士长也实行公开竞聘上岗。

医院还成立了工作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牵头,部长、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与,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危重症管理、护理安全、护理信息等专项工作。

调动护士积极性,促进护士队伍稳定和发展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目的。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对护士的薪酬分配原则进行调整,确立“注重岗位、能力,淡化职称、年资”的新原则,向护理工作量大、风险系数高、技术性强以及夜班等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

为了实现全员定岗管理,护理部将病房部门岗位分为管理岗、全能岗、主班岗、辅助治疗岗、非夜班岗5种,门诊部门岗位分为管理岗、专业治疗岗、夜班岗及分诊岗4种,并对每个岗位赋予相应岗位系数。

同时,为了体现多劳多得,护理部依据工作量、成本核算、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岗位风险等因素对病房、门急诊系统各部门进行科室定档和级别划分,其中门诊系统分为四级五类,病房系统分二级四类,且科室级别随工作量进行动态调整,分别赋予相关系数。

医院护理人

医院实行垂直管理后,护士也不再隶属于科室,由科室人转变为医院人。护理部对全体护理人员的使用、培养、晋升、考核等有了自。

护理部可以根据科室工作量、岗位需求等,对科室的护理人员实施总量控制和合理配置,并根据收治患者情况等对全院护理人员实行弹性调配。“计时护士”是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的创新举措,在患儿数量增多的特殊时期,针对医院某些人力短缺的岗位,鼓励护士自愿申报上岗,主动协助参与工作,2012年11月,由于医院门诊输液患儿持续攀升,护理部启用了“计时护士”,共支援480人次,1920个小时,有效保证了输液护士的数量,同时,为了保证“计时护士”的质量,让护士及时适应临时岗位,“全科护士”的培养非常重要。

为了充分体现公平竞争,使职称与实际工作能力更加相符,护理部结合护士分层次使用,改革护理人员晋升制度,打破一聘定终身的晋升制度,实施年聘任制度。

护理部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对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轮转和定向培养,满足各层级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需求。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加大护理管理岗位人员培训力度,护理部调整外出学习及培训的奖金分配额度,鼓励护理人员走出去学习,并组织护理人员全员赴台进行医院管理观摩学习,同时在院内开展科学管理技能培训。通过责任护士评价体系,增加“优秀护士”评选数量,开展“星级护士”评选,增强护士荣誉感。通过培训、激励、学习等措施,医院培养了护理人才,建立起护理管理岗位后备库。

沟通更加顺畅也是护理垂直化管理带来的一大优势。护理部开设了主任邮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困惑或感受,可以直接通过主任邮箱与主任进行沟通;除此之外护理部主任定期还参加各部门的早交班、集体学习和座谈,与一线护理人员面对面沟通;护理部部长每日到负责单元进行巡访,定期到单元跟班,实时解决问题。

同时护理部要求部长集中办公,每日中午召开部长例会,讨论、解决日常工作问题,形成早碰头、午商议、下午立即执行的日管理运转模式。而护士长会议也由每月一次改为每两周1次。提高了沟通成效和管理效率。

效率与荣誉

护理垂直管理实现了护理部对护理单元的直接管理。护理部可以及时有效调配全院护理人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人员调配的能力和效率。

部长集中办公的工作形式,通过跨科室、跨中心管理,淡化了原有的本人主义思想,强化了部长工作的全局意识,提高了办公效率。同时,因为部长对护理部精神及相关政策的领会更加透彻、全面、一致,减少了信息传达的中间干扰因素,加快了护理工作的落实。

日管理模式,缩短了问题处理时间,实现了护理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所有的举措,均有效提高了管理时效,缩短了管理半径。

通过护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等手段,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士的归属感。

在以岗位为核心的绩效方案分配原则下,重点科室如ICU 、急诊室等工作量大、风险系数高、技术性强的部门,护士收入有明显提高,增加了护士的满足感。

岗位倾斜政策,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分配政策,使原来转到非临床科室或调离护士岗位的护士自觉自愿地回归护理岗位,护士主动选择责任重、有夜班的岗位,有效解决了以往重点工作时段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保证了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

新的护士培养与晋升机制,使护士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为护士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优秀”及“星级护士”评选,强化了护理人员争先创优意识,护士在工作中更加细心、耐心、有爱心,服务更加优质,直接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护理部直接领导全院护理人员,改变了长期以来护理人员多头领导对护理工作开展的限制,使护理人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且因为护理部注重沟通,为护理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渠道,使得临床工作的协调更加容易。

从2012年9月以来,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岗位绩效管理的感受,倾听护理人员对绩效方案的意见,护理部按部门分别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不断调整方案,增加了护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

岗位管理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激励公司青年职工岗位成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岗位能手,发挥青年职工创建社会主义一流路桥施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年岗位能手是指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掌握本岗位各项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安全、优质、高额完成本岗位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青年职工。

第三条青年岗位能手分为公司级、项目部级、队(站、科室)级。

第二章青年岗位能手规范

第四条岗位文明

1、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努力争当“四有”职工。

2、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路桥施工企业各项改革政策,积极参与企业改革,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3、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尽职尽责,求实奉献,在本职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4、遵守职业规范,讲究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牢固树立安全、质量、效益意识,无违规操作,无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群众评价较好。

第五条岗位技能

1、施工处(站、科室)级青年岗位能手技能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本职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能够比较熟练掌握。

(2)、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活动,掌握本职岗位的各项业务技能。

(3)、工作岗:工作能独挡一面,能够处理较复杂的工艺情况,施工工艺优良;在施工处(站、科室)级技术竞赛中获得前两名或有突出工作成绩。管理(专业技术)岗:熟悉本职岗位、本部门工作规定,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能独立解决和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专业问题,能独立承担专业中一般的技术管理工作,调研论文、科研项目等工作或科技成果获公司级奖或有突出工作成绩。

2、项目部级岗位能手技能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理论知识。

(2)掌握本职业务和本岗位实际操作技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3)工作岗:能够处理较复杂或较高要求的工作,在公司级的岗位技术竞赛中获前三名,或有突出工作成绩:管理(专业技术)岗:熟悉公司的政策规定,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独立判断及解决本专业较复杂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或有突出工作成绩。

3、公司级青年岗位能手技能

(1)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或专业造诣,理论与岗位工作的结合能力强,并有突出事迹。

(2)全面掌握本职务或本岗业务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工作岗:能够处理复杂异常情况及高难度的施工任务,在集团公司级以上技术竞赛中获前五名,或有突出工作成绩。管理(专业技术)岗: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有独立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能力或有突出工作成绩。

第六条岗位效益

1、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本岗位各项技术考核指标。

2、无违章操作和任何责任事故。

3、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青年岗位能手评审认定办法

第七条评审认定机构

1、分公司成立由领导班子组成的“号、手、队、岗”组织委员会,向集团公司推荐青年岗位能手。

2、公司成立由各项目部领导班子组成的“号、手、队、岗”评定小组,评定项目部级青年岗位能手及队(站、科室)级青年岗位能手。

第八条评审办法

1、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青年岗位能手评审,并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随时做好推荐集团公司级岗位能手工作。

2、对项目部级青年岗位能手的评审,评定小组将按照《青年岗位能手规范》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考核,确定评审结果。对施工处(站、科室)级的青年岗位能手,可视具体岗位分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竞赛活动。

第九条申报与认定,

1、凡符合《青年岗位能手规范》标准的我公司35岁以下青年职工均可申报。

2、申报人填写申报表向施工处(站、科室)提出申请,由施工处(站、科室)采取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进行初评,再由项目部评审小组复评,合格后,认定为施工处(站、科室)级青年岗位能手。

3、由各项目评定小组,视岗位分工情况,对项目部级青年岗位能手进行考评,产生出项目部级青年岗位能手。

4、在项目部级青年岗位能手的基础上,分公司领导班子再择优向集团公司申报,由集团公司评审通过,认定为集团公司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5、集团公司从“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中选拔,并申报省级、部级青年岗位能手。

第三章青年岗位能手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表彰奖励

1、各级青年岗位能手均为表彰奖励对象。

2、各级岗位能手分别授予相应级别的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施工处(站、科室)级岗位能手奖金100元;项目部级岗位能手奖金200元;集团公司级岗位能手奖金300元。

3、对各级青年岗位能手,在公司新闻、《路桥之光》等宣传媒介将大力进行宣传报道,号召广大青年们学习。

4、各级岗位能手在本部门学习、培训进修、职称评定方面,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各级岗位能手在年终评选先进职工、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评优活动中,同等条件可优先考虑。

第十一条项目部及施工处(站、科室)级青年岗位能手由分公司公司进行表彰、奖励。公司级青年岗位能手由集团公司表彰奖励。分公司给予同等物质奖励。

第十二条公司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奖励在重点工程施工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青年岗位能手。每年视具体岗位分工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在公司范围内营造青年们“比、学、赶、帮、超”的学技术,学知识热潮。

第十三条施工处(站、科室)和项目部级青年岗位能手的表彰奖励,每年由分公司团支部视岗位情况,在年初制定比武及表彰计划,与有关部室配合进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岗位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者背景特征;岗位要求;匹配度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0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组织间的竞争不仅依赖于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实力。管理者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对组织的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组织中其它资源的组合、运用都要靠管理者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其管理岗位的作用的能动作用,管理者与其岗位的匹配是必然要求。因此可以依据匹配情况考虑管理者在此岗位的寿命,减少组织产生的内耗,降低组织成本。

2匹配度测算模型

人岗匹配系统中,考虑到管理岗位的岗位聘任周期较短、管理者背景指标数量不多,基于这些特点,所以岗位要求序列和管理者背景序列这两者的样本数据较少,如果运用现有的多元序列模型进行人岗匹配度的分析难以得到合理的研究结论。为此,针对样本数据较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分横、纵向测算人员与岗位的匹配系数,最终建立匹配度模型。

2.1匹配系数测量

定义1:设X为管理岗位要求序列,在不同的时间管理岗位所要求的管理者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记其在某时间处的行为值为ai,其中i≤N;N为常数,记X0=(a0i)1×n则称X为岗位要求序列。

灰色预测模型中的等维新陈代谢模型。一次新陈代谢职能预测下一时刻的匹配度,在预测的过程中不断被以新信息代替旧信息,在此过程中数据维度始终保持不变,保证预测的精度。

以管理岗位多元序列和管理者背景特征序列为起点,采用上文公式分别计算人岗匹配系数和匹配度。按照(8)式方法建立人岗匹配度的新陈代谢预测模型,通过迭代预测构造人岗匹配度的动态发展矩阵。参照以前学者对匹配度处于各个等级的赋值情况及预测算出的匹配度,确定某管理者与管理岗位是处于哪个匹配层次,如:“完全匹配”、“较为匹配”、“匹配度尚可”、“不太匹配”,或是“完全不匹配”。

当某管理者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处于“不太匹配”,或“完全不匹配”时认为此管理者的岗位寿命应该终止,即达到本文目的完成了管理岗位的寿命预测。

参考文献

[1]何威风,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10,7(26):144155.

[2]李金早,许晓明.高阶管理理论及其完善与拓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0(30):816.

[3]孙俊华,贾良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9,9(26):150154.

[4]齐二石,蔺宇,王庆.科技人才岗位匹配度测算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8(1):132134.

[5]袁珍珍,卢少华.BP神经网络在人岗匹配度测算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W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21(3):515518.

岗位管理范文第4篇

我的打算是做好我们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减少故障的发生和使发生故障的机械设备得到即时在修理,在保证需要质量的前提下,让故障设备的停机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了就保证了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了我公司水泥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我认为设备的管理,首先,无论是从新设备进厂到技术档案的建立、移交、使用再到保养、维护、进行检修,检修后的验收要地在遵循有章可循前提下,有序地来管理。如新设备进厂在安装前就要将易损零件的图纸绘制出来,不至于等到机器出故障需要更换零件时才再来画图,加工,这就延长了停机的时间。

设备的综合经营管理打破了设备管理局限。在维修的传统观念,但不是否定设备维修的重要性,相反还要进一步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设备的维修工作实际上是现行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份,也是我们机电工程部主要的日常工作。

计划检修:在今后的每一项检修中要有书面记录,工程技术人员列出方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工作内容,修理要求,质量要求,进行过程,验收结果,相关人员签字等内容。其目的是记录设备的“健康”状况,以为做到定期的有计划地修理前的健康档案,知道哪些设备该什么时候要进行什么样的修理。同时也明确各方面责任和总结经验提供依据。

目前我们的临停和临时检修过多,今后要逐台设备排出其检修预案,做一个长期的检修计划安排。

配件方面要利用我们原检修的设备,依靠我们的能力,减少外购配件的数量,节约维修成本,但现在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这一要求。要进行技术练兵建立相应机制培养技术能手。

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放到日常的岗位维护上,进行“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五“s”的具体化。同时培养和增加岗位工的维护常识。

把红旗设备的活动继续搞下去,不能流于形式,像以前到一定时间组织人去检查一下就按检查时的状况评定的方法不行,要把平时设备的维护情况、故障的发生次数等平时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行考核。

组织:要部门机构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检修人员的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学习,接受新事物,培养的发现人才。

对外经营:在保证完成公司的生产任务的前提下,走向社会进行设备的安装和修理项目,同时开展零部件的对外加工。

岗位管理范文第5篇

1999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邮电学校光纤通信专业。尔后,通过六年艰苦自学,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专科、本科学历。2003年12月,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证书。2004年2月,被廊坊通信初级工程专业评审委员会授予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2004年4月,通过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证书。

1999年7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县电信局参加工作。刚开始3年,在阜草支局从事机务员工作。2002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公司机关,负责秘书、人事、劳资、安全生产以及机关办公局域网维护等工作。三年管理工作期间,在县分公司、市公司人力资源部各位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公司领导讲话、公司工作报告、通信信息编发、会议记录等公文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公司机构优化调整、竞争上岗、营维体制改革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分公司领导、综合部主任交办的经营分析PPT制作、组织会议、协调县委政府关系等临时性工作。

工作期间,坚持学以致用,及时将工作、学习经验撰写成文章和大家交流探讨。2003年底,撰写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文被省通信工会授予优秀论文奖。2004年11月,参加完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专业讲座及拓展训练后,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情景模拟创建学习型组织及现实思考》一文,被作为头版文章刊登在河北通信人力资源杂志上。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的竞聘目标是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一般管理岗。

我竞聘这个岗位的最大优势是我有较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基层工作经验和一定功底的文字水平。

我如果竞聘成功的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想开展工作:

第一,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苦练基本功,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坚决服从领导指挥,紧密团结同事,协调联动,携手共进,努力开创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创新思维,努力做好工作。省公司形势教育指出:网通公司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关键在人。通过近两年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现代化的治理结构”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盛市、县三级公司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县级公司的管理水平,但是当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主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充分应用正强化、负强化理论,使员工将学习和改革视为网通工作的常志,进而逐步提升全省网通系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第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劳动争议。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导向,充分应用需要层次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保姜—激励等激励理论,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岗位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岗位价值评估 岗位管理模式 探讨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做好企业中的岗位管理工作。而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岗位管理模式,对于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基于岗位价值评估的岗位管理

不同国家及不同的利益群体对于薪酬的概念具有不同界定,总体上来讲,可以对薪酬给出下列定义: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雇员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及各种具体福利与服务的总和。从该定义中将薪酬作为是雇员与雇主之间的价值交换,所以说,员工的报酬并不仅仅包含金钱,其还包含诱人头衔、宽大办公室、私人秘书等一些非经济性的报酬,其主要包含了基本薪酬、可变薪酬及间接薪酬几个部分。其中基本薪酬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员工的职位,这就需要对岗位本身的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再依据相关的评价结果赋予承担这一工作的人与该职位相当的薪酬体系。科学按照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任职资格进行岗位设置,以期达到职责分明、 标准客观、同工同筹的目的,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岗位设置中的公平性原则,对于员工工作过程中积极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岗位价值评估的运作流程

对岗位价值评估的流程予以简单分析,主要表现为:第一,职位族的划分。这主要是为了打破企业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职位与职位之间的界限,以便于在新的基点上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秩序。在职位族的划分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职位的任职要求、履行职责过程、职位存在理由等予以系统性的分析,在该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工作记录法、观察法等。第二,岗位说明书的撰写。在对岗位予以全面的分析与梳理之后,将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职资格予以详细的描写,作为职位分析活动中得到的一个自然结果,其主要分为工作规范与工作描述两个部分,说明书中主要包含任职资格、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应负责任、岗位目的、岗位概要、岗位标识等方面的要素。第三,评估工具的设计。在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报酬要素的选取,报酬要素主要是指一个组织认为在多个不同的职位都包含的一些对其有价值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组织战略的实现及组织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报酬要素主要指的是多种不同职位中存在的组织愿意为之付出报酬的一些具有可衡量性质的因素;然后需要对各种报酬要素的水平与程度加以界定,在报酬要素等级水平划分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能级原则来进行划分;然后确定出报酬要素的权重,其代表了不同报酬要素对于总体职位评价结果的贡献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将其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然后确定各种报酬要素在内部不同水平或者是等级上的点值;最后形成报酬要素的分级定义表。第四,打分。首先需要确定出基准职位,也就是那些可以作为统一标准的职位,这类职位必须存在于大多数组织中,这些职位的需求与供给相对稳定,并且其要能够代表所要研究的职位族的全貌,然后选择职位评价组,在开展相关的评价组培训之后,开始正式的打分。第五,薪酬水平的决策。开展岗位价值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在上述得分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企业外部的薪酬水平,依据职位族的不同来制定各种不同的薪酬水平决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薪资管理的公平性,还能够有效提升其针对性与灵活性,有利于企业薪酬成本开支的控制。

三、岗位价值评估工作的完善

对员工的岗位晋升通道予以简单分析,依据其在企业中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不同层次的岗位具有不同的级别。通常情况下,会将组织划分为执行层组织、基层组织、中层组织与高层组织几个层次,岗位主要划分为执行层、执行管理层、基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高层管理层几个层次。企业在开展岗位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个岗位的价值评估结果,对员工的岗位晋升通道予以明确。

在岗位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起薪酬结构之后,需要为员工设计薪酬通路,并要对员工在薪酬通路中的位置予以确定。薪酬通路主要指的是员工的薪酬晋升空间,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层级数问题,也就是说要明确一个岗位中包含了几个薪酬层级,通常情况,不同的企业在实际的薪资管理工作中,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确定不同的层级数。对大量企业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七级制与九级制是具有较好应用效果的层级数。在制定出相关的薪资管理体系之后,企业还应该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予以规范化,以便于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实现同工同酬。

参考文献

[1]张杰.浅析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岗位价值评估[J].东方企业文化,2011(8)

岗位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岗位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

手术室作为急诊抢救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治疗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有关,还与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密切关联[1]。随着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和迅猛发展,要求手术室护理也日益专业化、高效化,同时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和沉重的压力,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岗位安排不合理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因此,如何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岗位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手术室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的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4月~2016年3月实施岗位管理期间作为观察组,2014年4月~2015年3月未实施岗位管理期间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19~46岁,平均(32.10±4.82)岁,其中主管护师12名,护师15名,护士18名。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合理的岗位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2.1科学设置岗位类别结合责任轻重、技术难度与护士测评等将护理岗位分为管理岗、技术岗及辅助护理岗三个类别,管理岗负责管理、领导、协调、监督工作,处理疑难问题,下达必要任务,予针对性指导,包括护士长、副护士长等;技术岗负责直接服务于患者,由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包括巡回护士、等候室护士、洗手护士等;辅助护理岗负责非技术性和间接护理工作,包括药品、器械管理护士等。1.2.2岗位设置层次分级按照各科室手术量、手术种类等,设置不同的专科护理小组,同时依据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专业能力等划分N0~N4五个层级护士,分级结合护士意愿和专业类别,最终由组长、固定和轮转成员组成各个专业组,组长为N4级人员,固定成员为N2、N3级人员,轮转成员为N0、N1级人员,按1∶3∶6人员比例配置,成立阶梯式专业护理团队。职责分配:①N0级护士:临床工作不满1年,能掌握护理工作制度和基础护理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辅助工作。②N1级护士:临床工作超过1年,能熟练正确的进行基础护理操作,独立完成手术配合与护理,经上级护士指导能进行一般手术配合,有较好的沟通能力。③N2级护士:临床工作满2年,本科学历,护师职称,或2年以上综合能力较强护士,及专科学历,工作3年以上护士,能正确执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参与急危重症手术的抢救与配合,具备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和参与带教的能力。④N3级:N2级2年以上主管护师,或3年以上,综合能力较强的护师,能执行重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承担专科高难度护理,并具备组织危重患者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及护理科研的能力。⑤N4级:N3级满3年的副主任护师或主管护师,能独立评估、判断并处理专业复杂、疑难护理问题,具备全员专科会诊的能力,掌握本专业新技术进展,可运用专业知识完善技术流程,以科学管理方法指导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各层级护士按照岗位职责,明确上、下级义务和职责,下一层级协助与配合对应的上级,上级对下一级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培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司其职。护士均需进行专业学习,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对学习内容每月考核一次,未达标者由上一层级护士进行重点指导与监督。1.2.3改进弹性排班模式管理岗中分别设置负责规划、调配人员工作、急诊手术调配工作、特殊器械、物品管理及记账等工作的人员。白班、晚班分别设值班组长,白班组长负责晨间卫生检查、手术房间、人员配备等,晚班组长带领护士完成夜间工作职责、急诊手术配合等,分工明确。白班分主班、辅助班,晚班实行5人包干制,1个月轮换,责任组长参与交接班。以患者需要、工作量大小为排班依据,工作量大时增加人员,工作量小时适当减少人力,使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护士得到充分休息,严格记录手术、加班时间,给予调休。1.2.4岗位与绩效挂钩绩效考核与薪资分配原则为:岗位权、利、责结合原则,按岗定酬,向险、累、脏的岗位倾斜,对责任组长、带教及夜班护士予以合理补贴。护士长组织考核小组对护士进行每月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完成工作量和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岗位工作性质与强度、纪律、出勤等,同时结合工龄、职称、学历等,进行综合考评。1.3观察指标①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福利待遇、同事间关系、排班、工作责任感、工作被认可、家庭与工作平衡、发展机会、社交机会。采用5级评分法,从1分到5分,满意度逐渐提高,均数3.03工作满意的最低指标。②选取30名医生和100名患者分别发放内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8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数/总数×100%=满意度。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α=0.05。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χ±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观察组MMSS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更高(P<0.01)。2.2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95.00%,对照组分别为73.33%、8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其护理工作不仅是手术配合,更是整体业务运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决定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与性质,对护理质量要求也更高[3]。护理人力资源是以体力、技能、经验等形式依赖护士个体而存在的,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以往手术室常规管理模式更关注对护理工作的合理安排,而缺少对人的因素方面的考虑,未能重视对护理人员合理的、有效的、激励的岗位管理方法,致使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性及护理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岗位管理是通过科学的岗位分析、设置、监控及评估等一系列过程管理,实施因岗择人,达到人与人、人与岗间的最佳配合,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4],本研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岗位管理,其作用有:①护理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满意度及工作态度和效率,合理设置岗位,安排护理人员工作与作息,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5]。②专科护理、层次分级及教学培训等,利于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与科室、医院共同发展[6]。③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增强医护沟通与配合,使工作氛围和谐,效率提高。④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有效服务,实现了无间隙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的认同感。⑤建立了与岗位性质等紧密相连的绩效与薪资机制,明确了各岗位的行为、责任及利益主体,护理人员绩效意识增强,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与专业价值[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MM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95.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现了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实践中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岗位管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岗位管理范文第8篇

一、适用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文化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文化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包括:

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院)、文化馆(站、中心)、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兴办的实行事业体制的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研究等专业艺术机构,以及其他文化事业单位。

2、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文化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文化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转制为企业的文化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文化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6、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7、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文化艺术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文化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8、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文化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文化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文化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0、文化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l)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

图书馆、博物馆(院)、文化馆(站、中心)、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从事舞蹈、杂技、管乐演奏等艺术表演团体,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可适当降低。

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研究等专业艺术机构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文化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文化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文化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2、文化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13、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文化事业单位吝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文化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结构比例现状,根据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部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文化艺术创作单位,国家水准的艺术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的结构比例可适当高于基层文化事业单位。

文化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基层单位小、人员少、较分散的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可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的办法。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研究制定。

17、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文化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8、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9、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术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0、文化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21、文化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22、文化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文化事业单位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文化艺术单位特点和文化艺术发展规律,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文化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文化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4、文化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5、图书馆、博物馆(院)、文化馆(站、中心)、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研究馆员一级岗位、研究馆员二级岗位、研究馆员三级岗位、研究馆员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副研究馆员一级岗位、副研究馆员二级岗位、副研究馆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馆员一级岗位、馆员二级岗位、馆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馆员一级岗位、助理馆员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管理员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6、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演员(编剧、导演、作曲、指挥、演奏员、舞美设计、美术师等,下同)一级岗位、一级演员二级岗位、一级演员三级岗位、一级演员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二级演员一级岗位、二级演员二级岗位、二级演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三级演员一级岗位、三级演员二级岗位、三级演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四级演员一级岗位、四级演员二级岗位、四级演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舞台技术人员岗位最高等级设置为五级专业技术岗位。舞台技术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主任舞台技师一级岗位、主任舞台技师二级岗位、主任舞台技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舞台技师一级岗位、舞台技师二级岗位、舞台技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舞台技术员一级岗位、舞台技术员二级岗位、舞台技术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7、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原则上沿用现专业技术名称。

28、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属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9、文化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主体业务确定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原则上应低于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30、文化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文化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l)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31、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2、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l)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文化

事业单位在上述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职员的具体条件。

34、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5、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文化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6、文化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文化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38、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9、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l)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40、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41、文化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l)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42、国务院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其中,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文化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43、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44、地(市)政府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45、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46、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2、43、44、45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l)文化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7、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8、文化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9、文化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文化事业单位应分别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50、基层单位小、人员少、较分散,对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集中聘用。

51、根据文化艺术人才的特点,对文化事业单位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2、文化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对于在校期间已在大型国内外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在舞台演出中担任主演以上角色的艺术院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人员,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实行见习期,直接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

53、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文化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文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5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的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5、文化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56、文化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文化事业发展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7、岗位设置管理是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开创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文化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尊重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和管理特点,切实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58、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好所属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各级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文化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区文化事业单位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

59、各地区、各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打击报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岗位管理范文第9篇

一、适用范围

1、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单位)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各地方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使用事业编制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2、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岗位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科学研究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类别设置

3、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4、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5、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科学研究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要求,适应发展科技事业和提高科技水平的需要。

6、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根据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8、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以科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科学研究管理为主的,管理岗位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工勤技能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比例可以适当高于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以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9、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要根据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管理权限确定。

10、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对应管理岗位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11、根据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2、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科学研究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3、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为;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4、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水平,以及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结构比例现状,根据科学研究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国务院直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适当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地(市)以下政府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之间的比例结构,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营部门按照低于上述结构比例的原则研究确定,实行宏观调控。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5、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7、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18、特设岗位是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19、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0、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中,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研究员一级岗位、研究员二级岗位、研究员三级岗位、研究员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副研究员一级岗位、副研究员二级岗位、副研究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研究员一级岗位、助理研究员二级岗位、助理研究员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研究实习员一级岗位、研究实习员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21、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原则上沿用现有专业技术名称。

22、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属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级岗位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3、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主体业务确定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等级原则上应低于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4、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2)学风端正,科学态度严谨,职业道德良好,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5、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6、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条件:

(1)一、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其他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条件,除满足《实施意见》规定的任职年限外,具体任职条件由主管部门和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确定。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7、科研事业单位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8、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中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序列的岗位基本条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9、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还应包括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要求。

3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31、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1、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33、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34、国务院直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35、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后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36、地(市)政府直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7、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8、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34、35、36、37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1)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39、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0、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中具备条件的岗位,应推行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

41、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应分别按照岗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42、尚未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普遍签订聘用合同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的工作岗位等级,并变更合同相应内容。

43、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并经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人事部门认定后,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聘用的岗位确定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

44、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45、对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46、各地区、各部门和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在册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正式工作人员聘入相应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7、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48、科学研究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结构比例设置不得突破现有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对于现已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七、组织实施

49、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负责指导所属科学研究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保证岗位设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各级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科学研究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

50、各地区、各部门和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打击报复、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法律处分。

岗位管理范文第10篇

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是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重点举措。本文通过介绍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基本流程、体系建立和方案设计、实施注意问题等内容,对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

医院;后勤管理;绩效考核

当前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医院纷纷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强医院内涵管理是现代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绩效考核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热点问题。如何在医院后勤岗位开展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已经成为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

一、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在“公益化”改革形势下要发挥最优化的社会效益,除了不断提高医疗和服务水平之外,还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采用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挖掘内部潜能,实现从创收中心到服务中心、成本中心的转变向管理要效益。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是目前医院后勤改革的主要趋势。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有利于提高后勤管理效率,促使医院核心业务绩效提高,医院的绩效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可见在医院后勤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意义重大。

二、绩效考核管理的内涵

绩效是指工作的成果,医院绩效是指医院的业绩、效率和效益,是医院经营和管理状况的客观反映。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成果的考评,是针对各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工作人员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单位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绩效考核是一种周期性检讨与评估工作人员工作表现的管理系统,是部门主管或相关人员对职工的工作给予的系统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职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可在整体上为管理工作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单位组织机构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励士气,还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职工的依据,它是岗位管理工作推进的强有力手段之一,更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三、实施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后勤岗位中实施绩效管理进行业绩考评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相关工作。其基本流程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绩效诊断评估:包括组织管理诊断,绩效现状调研;二是绩效目标确定:主要是经营计划及工作计划的确定;三是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及方案设计:具体指体系和方案的设计与调整;四是绩效测评分析:需要进行考核人员的培训,组织模拟实施;五是绩效指导改善:针对模拟实施中的低绩效问题给予改善;六是绩效考核实施:组织考核方案实施运行。

四、后勤岗位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是一个相当体系化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从制度层面到操作层面的精细化系统。只有建立完整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才可能基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实施绩效管理。完整的后勤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体系的建立。

1.后勤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是后勤岗位绩效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管理方案设计、制定的基础,该体系的设计对绩效考核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根据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设计后勤管理层面的关键绩效指标,然后将后勤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后勤各部门、各岗位。其次,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各岗位工作流程,进行岗位分析、建立岗位工作说明书。根据岗位说明书的内容设计各部门岗位的岗位职责指标。再根据各岗位的胜任条件要求设计各类岗位的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最后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设计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完成整个后勤岗位的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后,再进行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的设计、制定。绩效考核的效果取决于被考核者的考核类型、考核目的、考核指标及标准三种因素。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三类指标:一是,特征性效标,主要考核工作人员是怎样的人,侧重点是职工的个人特质,如沟通能力、可行度、领导技巧等。二是,行为性效标,重点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三是,结果性效标,用于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两方面。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管理方案设计制定时,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和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在整个方案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绩效考核方法包括以下三类:一是,行为导向型的考核方法,主要有主观考核方法,包括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核方法,有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和加权选择量表法。二是,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三是,综合型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合成考核法、日清日结和评价中心法。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时应考虑管理成本、工作实用性和工作适用性三方面因素。低层次的管理性或服务性工作,宜采用行为或品质特征为导向的考核方法。部门负责人或专业人员宜采用结果导向的考核。选择考核方法可依据以下原则:其成果产出可以有效进行测量的工作,采用结果导向的考核方法。考核者有机会有时间观察下属的需要考核的行为时,采用行为导向的考核方法。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谁占主导就主要使用何种考核方法,另一种考核方法为辅。上述情况都不存在时,可考虑采用综合性的考核方法。

2.后勤绩效考核运作体系该体系主要是保证后勤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的实施和运行。首先要建立后勤绩效考核组织,明确考核分工和工作职责,专人负责后勤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应根据后勤各岗位工作特点,设计相应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流程,确保考核工作的周期运行3.后勤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评价体系。绩效考核结果最终是与薪酬相结合,考核结果反馈和评价是绩效管理的重心,它不仅关系到整体后勤绩效管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也将涉及到职工的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后勤绩效考核工作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职工满意度调查,以了解职工对此绩效考核方案的意见。这样既有利于保证考核方案的有效运行,又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并根据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对后勤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正式实施运行考核方案。

五、后勤岗位实施绩效管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一,后勤岗位实施绩效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提高单位的绩效,因而应与单位的整体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关系,保持目标协调一致,正确处理好单位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第二,提前做好绩效考核失误的预防,保证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考核者的公正性、考核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考核资料数据的准确性等,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准确性。

第三,出现绩效考核效果不佳时,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处理应对。经常出现的一类原因是个体原因,如能力不足、个人努力程度不够;另一类是组织或系统的原因,如目标设置不科学,工作流程不合理,组织领导不得力,规章制度不健全等。

第四,建立绩效核审和职工申诉机制,监督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有效地组织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对员工考核结果进行必要的复审复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和公正性。对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存在严重争议的考核结果进行调查甄别,防止诱发不必要的冲突。允许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提出异议,给考核者一定约束和压力,使他们慎重从事,在考核中更加重视信息的采集和证据,减少矛盾和冲突,将不利的影响压低到最低限度。

第五,考核结果的反馈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定期公布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反馈,有利于激励被考核者,达到考核目的。医院后勤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后勤管理推行绩效考核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参考文献

[1]薛宝真:医院管理理论与实物,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

[2]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上一篇:天然气工程范文 下一篇:网络监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