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4 11:36:50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行销策略 连锁经营 模式 麦德龙

1995年麦德龙集团旗下的荷兰公司与上海锦江集团合资成立上海锦江麦德龙集团,并于1996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大型仓储式会员制连锁店。麦德龙仓储式超市是将超市和仓储合而为一的零售业态。它省掉了传统零售企业独立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经营中实现了快速补货,保证了超市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

一、麦德龙仓储式超市的营销策略分析

仓储式超市实际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来从事批发业务。超市既是服务中心又是配送批发中心。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使麦德龙成为了专业客户的超级仓库。

1.有限的目标顾客。绝大多数普通超市的目标消费群是无差异性的,即服务对象是全体普通消费者,消费者短期内的重复购买率高,但每次的购买量不大,多为临时性随机性消费行为。而仓储式超市的目标消费群比较明确,麦德龙针对“有限”客户,即只对工商领域的经营者、群体消费层实行会员制,会员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直邮广告促销。麦德龙超市一般不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而是利用直邮广告进行促销。它们向所有会员每两周邮递一份“麦德龙邮报”。邮报是一份详尽全彩页的商品目录,介绍了半个月内商品的最新价格,新增商品以及近期开展促销的商品信息。邮报不仅使会员及时了解商品信息,而且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客户采购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3.特色化商品营销。面对零售业内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麦德龙不是单纯以价格低廉吸引顾客,而是从商品入手,以独家商品、特色商品及自有品牌商品吸引顾客。在每个麦德龙卖场都有一些诸如奶酪、吉士、黄油、咖啡、咖喱粉等特有的进口商品和一些跨地域的特色商品,比如青岛麦德龙是全市最早销售泥螺、腊鸭、糯米藕等南味食品的超市。此外,麦德龙的自有品牌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有涉及到了五金工具等。

4.企业套餐服务。麦德龙公司利用“顾客节”表明企业对小型工商业户的重视,重申以顾客为合作伙伴、与顾客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从而赢得了顾客的好感和信任。2000年4月上海麦德龙举行的“顾客节”活动,推出了10份为工商业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套餐”——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的商品,让它们“用最少的钱,配最全的货”;这其中有为小型装修队选配所需电动工具和手动工具提供的商品建议清单;有为小型餐饮业准备的各种套餐餐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准备的福利套餐商品建议目录,等等。

二、麦德龙仓储式超市的销售管理

麦德龙C&C营销体制在中国的成功推行应归功于其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高度的管理信息化。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发展麦德龙自创了一套适合C&C体制的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和会员信息管理系统,使内部管理成功实现了信息化。

1.客户管理。麦德龙根据客户规模和购买量将客户分“ABC”三类,其专门成立的“客户顾问组”,对客户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向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咨询服务。同时,与主要的客户进行沟通,向他们提出采购建议,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麦德龙不仅拥有了大批的稳定客户,还及时掌握了市场需求动态,从而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2.商品管理。麦德龙的商品采购管理实行中央采购制,即连锁总部统一采购,各地连锁店无独立的采购决策权。总部统一采购后根据各连锁店的销售情况分别确定配送计划,进行统一配送。统一大批量采购既加强了总部对采购的控制,又降低了进货成本。麦德龙通过商品信息系统掌握商品进销存的全部资料,从商品的选择,订货,再订货,收货到销售,收银,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电脑完成。信息系统根据历史资料,自动地预测销售,制定采购计划,产生订单,将存货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供货商管理。作为一家跨国连锁零售集团,麦德龙对供货商提供产品的质量和供货能力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它们在与供应商建立购销关系时一般不采用常规签订书面购销合同的方式,而是按照已确立完整的交易惯例,通过一套系统的操作程序来获得质量稳定的商品,保证可靠的供应。麦德龙有一份专门为供应商制作的《麦德龙供货商手册》,内容包括凭据、资料填写、订货、供货、价格变动、账单管理、付款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双方当事人应予遵循的交易规则和操作程序。双方确认后,麦德龙和供货商之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不再就单笔交易签订采购合同。

4.销售计划管理。为了实现采销合一,麦德龙的销售计划是由采购部门来负责实施的。这与一般的零售企业不同,麦德龙的销售计划是按促销活动制定活动的节目,所以也被称作节目单销售计划。这种计划的制定要有相当的超前性,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计划成功的关键是销售计划与采购计划的一致和购销计划与供货商商品促销计划的有机结合。

三、麦德龙仓储式超市营销策略的启示

首先,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让我们自己的员工有归属感。其次,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这一点极为重要,必须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再次,以整体的CI(形象设计)面对媒体和公众,在两到三年内以成熟的连锁企业形象确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最后,向国际市场迈进,用五到十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连锁经营企业集团。不仅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规模企业,而且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一步一步使自己不断壮大,结合自身特点加以改进,永远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小明:实用企业文化营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5)

[2]马义爽:连锁经营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2

仓储式超市实际上就是以零售的方式来从事批发业务。超市既是服务中心又是配送批发中心。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使麦德龙成为了专业客户的超级仓库。

1.有限的目标顾客。绝大多数普通超市的目标消费群是无差异性的,即服务对象是全体普通消费者,消费者短期内的重复购买率高,但每次的购买量不大,多为临时性随机性消费行为。而仓储式超市的目标消费群比较明确,麦德龙针对“有限”客户,即只对工商领域的经营者、群体消费层实行会员制,会员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直邮广告促销。麦德龙超市一般不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而是利用直邮广告进行促销。它们向所有会员每两周邮递一份“麦德龙邮报”。邮报是一份详尽全彩页的商品目录,介绍了半个月内商品的最新价格,新增商品以及近期开展促销的商品信息。邮报不仅使会员及时了解商品信息,而且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客户采购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3.特色化商品营销。面对零售业内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麦德龙不是单纯以价格低廉吸引顾客,而是从商品入手,以独家商品、特色商品及自有品牌商品吸引顾客。在每个麦德龙卖场都有一些诸如奶酪、吉士、黄油、咖啡、咖喱粉等特有的进口商品和一些跨地域的特色商品,比如青岛麦德龙是全市最早销售泥螺、腊鸭、糯米藕等南味食品的超市。此外,麦德龙的自有品牌商品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有涉及到了五金工具等。

4.企业套餐服务。麦德龙公司利用“顾客节”表明企业对小型工商业户的重视,重申以顾客为合作伙伴、与顾客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从而赢得了顾客的好感和信任。2000年4月上海麦德龙举行的“顾客节”活动,推出了10份为工商业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套餐”——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的商品,让它们“用最少的钱,配最全的货”;这其中有为小型装修队选配所需电动工具和手动工具提供的商品建议清单;有为小型餐饮业准备的各种套餐餐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准备的福利套餐商品建议目录,等等。

二、麦德龙仓储式超市的销售管理

麦德龙C&C营销体制在中国的成功推行应归功于其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高度的管理信息化。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发展麦德龙自创了一套适合C&C体制的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和会员信息管理系统,使内部管理成功实现了信息化。

1.客户管理。麦德龙根据客户规模和购买量将客户分“ABC”三类,其专门成立的“客户顾问组”,对客户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向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咨询服务。同时,与主要的客户进行沟通,向他们提出采购建议,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麦德龙不仅拥有了大批的稳定客户,还及时掌握了市场需求动态,从而提高了商品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2.商品管理。麦德龙的商品采购管理实行中央采购制,即连锁总部统一采购,各地连锁店无独立的采购决策权。总部统一采购后根据各连锁店的销售情况分别确定配送计划,进行统一配送。统一大批量采购既加强了总部对采购的控制,又降低了进货成本。麦德龙通过商品信息系统掌握商品进销存的全部资料,从商品的选择,订货,再订货,收货到销售,收银,每一个环节都通过电脑完成。信息系统根据历史资料,自动地预测销售,制定采购计划,产生订单,将存货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供货商管理。作为一家跨国连锁零售集团,麦德龙对供货商提品的质量和供货能力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它们在与供应商建立购销关系时一般不采用常规签订书面购销合同的方式,而是按照已确立完整的交易惯例,通过一套系统的操作程序来获得质量稳定的商品,保证可靠的供应。麦德龙有一份专门为供应商制作的《麦德龙供货商手册》,内容包括凭据、资料填写、订货、供货、价格变动、账单管理、付款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双方当事人应予遵循的交易规则和操作程序。双方确认后,麦德龙和供货商之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不再就单笔交易签订采购合同。

4.销售计划管理。为了实现采销合一,麦德龙的销售计划是由采购部门来负责实施的。这与一般的零售企业不同,麦德龙的销售计划是按促销活动制定活动的节目,所以也被称作节目单销售计划。这种计划的制定要有相当的超前性,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计划成功的关键是销售计划与采购计划的一致和购销计划与供货商商品促销计划的有机结合。

三、麦德龙仓储式超市营销策略的启示

首先,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让我们自己的员工有归属感。其次,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这一点极为重要,必须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来培训自己的员工。再次,以整体的CI(形象设计)面对媒体和公众,在两到三年内以成熟的连锁企业形象确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最后,向国际市场迈进,用五到十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连锁经营企业集团。不仅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规模企业,而且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一步一步使自己不断壮大,结合自身特点加以改进,永远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小明:实用企业文化营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5)

[2]马义爽:连锁经营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

[3]王春利:消费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采购管理;连锁超市;电子采购

采购管理作为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各环节中的核心环节,其所带来的利润占据着连锁超市利润的核心。近些年,我国连锁超市在结合中国国情及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的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取得迅猛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采购环节的协调、品类管理的不足、采购信息的落后等,这些因素不但增加了连锁超市的成本,同时也制约了连锁超市的发展。

一、连锁超市电子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总部集中采购和区域采购没有充分团结协作

在国内大部分连锁超市当中,总部因没能很好的把握好权力的下放和集中,导致总部和区域的采购难以充分协调一致。总部采购在某种程度上能利用其声誉及影响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实现超市的规模经济效应,利用集中采购能有效实现统一核算,统一配送,统一陈列,发挥出连锁经营的所有优势。而区域采购,实际上是总部权力下放给分店,采取弹性的营销策略,使分店能根据自己所需的情况来实施采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分店效益的实现。但从目前连锁超市的发展来看,总部电子采购并没能发挥出规模采购优势,而区域因采购权力的限制,没能充分的挖掘当地供应商资源。特别是在经营效益较差的地区,区域采购在与供应商的谈判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很难获得优势资源。特别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及其他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改变,在新商品的增加、新品的进货和变价等环节受制于总部,区域很难迅速灵活的做出反应。我国区域比较广阔,消费者的需求量和消费观念都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总部集中采购与区域采购的团结协作尤为重要。

2.营运和采购部门没有达成团队合作

在连锁超市的运营过程中,采购部门的工作没有配合上公司的运营进度,从而造成了缺货及补货效率低下、商品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造成了公司的损失,还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连锁超市与供应商关系紧张。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缺货率远高于国外同行的平均水平,高达9.9%,每年因此所导致的损失高达几百亿人民币。商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对顾客造成损失事件经常有发生,直接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采购部门的职位设置不合理,各岗位职责界限不清,导致采购员的权力使用不当或过度等现象。其次,多采购员缺少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制,采购部内部经常发生人员腐败,造成采购人员的频繁流动,不利于培养优秀的采购人员或采购管理员。尽管国内连锁超市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对采购的管理,但是管理的层次只是属于比较浅的层面,而采购部门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还是远远低于国外同行,造成国内采购决策较落后国外同行,因此采购效率很低。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营运和采购部门没有达成团队合作的结果。

3.品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连锁超市自身的认识和运作能力、信息系统建立与使用、与供应商的合作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许多连锁超市在推行品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品类管理没能有效实施。目前,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连锁超市的营运和管理水平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加上品类管理的实施难以得到品类领队的支持,造成企业品类管理工作的困难。虽然目前一些连锁超市开展了有关品类管理的培训,但这种培训大都流于形式,很难根据超市自身的状况有针对性的付诸实施。其次,品类管理不按流程操作。品类管理有着相对比较固定的操作流程,而国内连锁超市缺乏相应的品类管理操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约束,出现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从而导致品类管理的失效,反而对连锁超市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品类管理所需要的技术和技巧虽是相对的简单,但是国内超市受限于管理水平、管理制度,难以做到业务流程的重组。最后,信息工具及技术的利用率低,难以对品类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国内连锁超市的经营决策多依赖于经验,普遍缺乏针对顾客消费进行研究的技术和工具,导致顾客需求与经营决策的脱节。

二、连锁超市电子采购改进的措施

1.加强采购培训和管理

在连锁超市实施电子采购的过程中,要对采购人员不断的加强采购的培训和管理,这不仅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公司的采购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对于采购人员的培训,其中包括基本概念指南(包括超市的商品类型、系统及采购程序、零售数学、零售财务、细分类、部门清单、条形码等内容)、采购技巧(包括超市的市场营销策略、有效谈判、采购工作主要内容清单、终止与供应商的合作)、供应商送货指南、人员发展计划、采购部门职位的培训与发展等。对连锁超市电子采购人员进行完善、系统的培训,能有效地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有效分配总部和当地采购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有效的分配总部和当地的采购工作不仅能提高采购的工作质量,还能减少采购成本,在连锁超市的运行过程中,不但能避免营运和采购部门之间的所发生的问题,还能推动连锁超市的运营。总部的采购工作一般都是对于非食品类商品的电子采购,便于更好地实现统一陈列、一起配送、合并核算,更好地发挥连锁超市的明显优势。每家连锁超市都很看重对非食品的采购,由于现在零售商的激烈竞争,在现实中,连锁超市一般都是通过价格敏感性的商品,采取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和稳定客流,由此造成了连锁超市利润越来越低的局面,因此,总部进行非食品类商品的电子采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连锁超市的利润最大化。由于普通食品类商品的地区性差异较大,可以由区域负责当地的普通食品类商品的电子采购工作,各地方的消费习惯及它的风俗文化都是不同的,形成了各地方的消费习惯、风俗文化都有着明显差异,饮食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特别是一些地方的特色食品,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对此类商品应更好的发挥区域采购的优势。所以连锁超市电子采购的工作应进行总部和地方的有效结合,对于普通食品类商品应采用当地的采购方法进行采购,区域性采购不仅能满足当地的消费群体的需求,还能减少采购成本。

3.完善品类管理

目前,国内连锁超市所进行的品类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依赖于采购员去执行,但采购员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而且没有品类管理所需的数据分析能力。如何继续完善对于商品品类的管理工作,还要进一步的加强,这不仅是采购人员的工作,更是连锁超市必须完善的工作,对于继续完善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首先,加大对品类的分类。结合零售业自身的特点,按照重要性和采购风险可将商品分为关键商品、瓶颈商品、重要商品、常规商品四类。根据商品的分类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重要商品一方面市场需求量大,供应商资源充足,另一方面该种商品本身价值高,库存成本高。因此,可以考虑与供应商建立VMI 等战略关系,既能实现采购优势,又能尽可能的减少总库存量。关键商品市场需求量大,本身价值较高,对超市的经营影响重大,但对供应商选择的余地很小。因此,应考虑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双赢。常规商品日常需求量不大,商品价值不高,资源充足,但此类商品所占品类繁多。对于这类商品,应采用经济批量等优化方法来保证商品供应和降低成本。瓶颈商品需求量较少,商品价值可能不太高(当然也有价值较贵的),但资源稀缺,获取这种商品有一定难度。同时,该商品可能会随着节假日的变化产生较大的需求波动,企业需要采用较大批量订购策略和较高的安全库存来保证供应,于与仅有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加大信息管理水平。我国内连锁超市的信息化建设和商品信息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内连锁超市企业必须重视商品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升级。信息管理技术的提升,能给连锁超市、采购人员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简化数据分析工作,可以密切跟踪连锁超市的商品信息与供应商的供货状态,实现高效率的品类管理的工作,同时也有利于采购人员简化电子采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连锁超市有必要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如沃尔玛连锁超市开发的HOST系统,可以用来查询商品的名称、商品条形码、商品销售状态、商品价格变更信息和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合作关系、供应商地址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节约了采购成本。

三、总结

采购管理作为连锁超市经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完全可通过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来增加采购环节的收益,获得比销售商品更快更轻松的利润。文章通过分析连锁超市在采购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对连锁超市采购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云.连锁超市采购架构设置及采购策略的系统分析[J].学术论坛,2009,11:197-199.

[2]秦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分析[J].探索与研究,2010,15-16.

[3]赵道致,贾金英.连锁超市采购策略与采购成本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7.

[4]闫洪林.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策略[J].经济师,2010,1-2.

[5]连亚雷.连锁超市成本控制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6.

[6]李卫元,余平洋.连锁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0,1-2.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4

只有5家。

他们会成为今后10年内中国在家电销售领域的垄断者。

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大中,他们将成为一段时间内中国最大的家电销售商。他们将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跨区域展开竞争。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不确定的名额,是留给三联的。上述的这批企业将成为中国10年内与跨洋而来的诸如BESTBUY、家乐福、沃尔玛他们征战的最主要力量。他们已经通过规模的优势和其他的企业拉开了距离。五星与大中成为搭上最后一班船的人。其他的区域性家电连锁企业由于资金与规模的局限,已经很难走上与他们抗衡的道路,最现实的选择也许就是选择被并购或者品牌合作。

2005年,另一个可以预期的将是原来地域性家电品牌联盟组织“中永通泰”的彻底瓦解。

一、门槛临界点在哪里

联商网3月对中国17家主要家电连锁企业做了统计,17家企业2004年销售总额超过1022.7亿元,门店总数超过1100多家。当然,联商网特别注明,数据来源根据连锁企业提供和媒体报道,部分数据为估计值。据家电零售业界一位大佬级的人物分析,在联商网公公布的数据中,多数企业出于宣传的需要,夸大了自己的销售总额,另外,苏宁、三联、五星等企业由于前期部分加盟店的存在,也列入了统计数字。他表示,实际的销售数额应该在统计数字的二分之一左右,但排序基本是准确的。

企业名称2004年销售(万元)门店数量

国美电器2387886227

苏宁电器2210764193

永乐电器1584910108

三联电器1325580254

五星电器937890120

大中电器64000070

武汉工贸家电20000016

哈尔滨黑天鹅15000013

长沙通程电器1500009

郑州八方电器12800047

深圳顺电11000018

重庆重百电器10000018

青岛雅泰电器67300

石家庄北人电器620009

厦门思文电器600008

贵阳红华电器6000047

天津一商电器5300012

充分分析上述名单可以发现,从排名第七的武汉工贸开始,基本的销售额已经与前六名差距很大。事实上,排名前六名的企业除三联外都已经了庞大的发展计划,而且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国布局。目前,国美、苏宁、永乐三家都在超过10个省份有了自己的门店,同时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标志性城市。五星电器则坚持以华东为区域重点,但也已经进入包括山东、江西、河南、浙江、四川,并预计会在下半年进入云南、广西、陕西,再加上已经充分实现领先的江苏、安徽,已经充分构成在中国西南、中部、华东为一体的一个圈。大中虽然走出北京的步伐稍嫌慢了一点,但是已经全面开进天津和河北,并且已经开始进入广西、宁夏等地。当然,三联目前一直仍然坚持在山东境内,但是他的自营门店数量只有不到20家,而且山东胶东一带以青岛为中心又是雅泰电器和国美、苏宁的天下,三联虽然在济南拥有“天下第一店”(年营业额超过12亿)但在家电销售企业全国性性扩张的浪潮中能否守得住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按照业界多数人的观点,目前中国家电连锁企业有望发展成为全国性连锁,并充分发挥规模与采购优势的在05年至少要达到“三五”标准。50家直营卖场、50亿的年销售额,进入5个省份。事实上,目前真正达到上述目标的仅有国美、苏宁、永乐、五星四家。大中全国化刚刚开始,三联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二、资本并购:连锁扩张最新途径

有资料显示,我国家电零售企业超过3万家,而在美国家电零售企业不足1000家,像BESTBUY等排名前4位的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在日本,家电市场被小岛、山田等四五家连锁零售企业瓜分。而在中国,排名前5位的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体消费电子市场的占有率不足20%。

中国专业家电连锁渠道销售额占家电销售总额的比例如下(数据来自汉彬州咨询公司):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3 2004

比例(%) 5% 9.20% 15.70% 23% 30% 38%

家电连锁巨头们也伴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开始学会在资金市场上进行运做。于是,上市和并购就成为从2004年开始在家电连锁巨头身上存在的两大主题。

2003年,三联电器借壳郑百文上市;在2004年,国美、苏宁两大家电连锁企业分别在香港和深圳成功上市,同样在2004年,永乐和五星电器都宣布开始运做上市计划。永乐计划在2005年7月在香港上市,目前摩根斯坦利已注资5000万美元,获得永乐20%股份,成为永乐第三大股东。五星电器在海外上市也正加紧运作中,据称已经完成了相关程序。五星有关方面声称,已经和永乐一样得到投资方的资金注入,只是他们在选择投资方时更多地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投资者还会在市场运做方面进行投入。

资金的充裕显然可以给连锁商们带来除了自己开店采取上市进行资本运作外,家电连锁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也可能会加快。今年4月,业界传出国美并购黑天鹅案例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价值。

我们目前很难从正式途径得到国美如何并购黑天鹅更多的谈判与合作细节。双方透漏出来的信息也显得比较含糊与谨慎 。在公开的媒体信息上,他们是这样描述的“据透露,国美看重黑天鹅在黑龙江市场开拓的辉煌业绩和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黑天鹅敬佩国美在家电销售业创造的奇迹和掌控未来发展的雄才大略,此次双方强强联手志在打造黑龙江家电流通业的第一品牌。对消费者和整个家电市场来讲,双方由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者,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选择空间,更加周到、细致、专业的服务,同时对于当地家电市场的全面洗牌、渠道整合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此次国美与黑天鹅的携手,不仅是国美和黑天鹅所期待的,在双方合作的多个层面,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事实上,还在今年年初的报纸上,还有大量的黑天鹅为了抗击苏宁、国美而要加大自己开店频率的报道。

时间不过数月,一切已经改变。

在2005年初,一些大型家电连锁企业都纷纷抛出了2005年的扩张计划,国美计划在2005年新增130多家店;苏宁计划在2005年新开150-170家店;永乐计划2005年底门店总数要达到250家,并在4月进军北京市场;五星高调宣布进军河南、浙江、成都市场,开始全国扩张的步伐,预计2005年新开店122家;大中宣布同时挺进全国12个省会城市,计划开设60家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家电连锁商场,而首先开进的地区将包括广州、深圳和广西的南宁。

这么多门店扩张,将有很大的比例由并购这种方式完成。

事实上,“中永通泰”自成立之初就陷入了互相收购的圈子,就在中永通泰成立一年后,2003年12月,上海永乐投入巨资正式入主、兼并了“中永通泰”成员之一的广州东泽电器,成立了上海永乐家电的持股比例超过90%的广东永乐有限公司。同时,上海永乐又与“中永通泰”又一成员河南通利家电公司合资组建了河南通利永乐量贩有限公司。2004年7月,上海永乐与“中永通泰”核心成员之一的成都百货大楼集团属下的大楼家电各自出资50%,组建了成百·永乐生活电器公司,推出了“成百·永乐”品牌。

包括国美、五星在内的连锁巨头们都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并购这一扩张模式上。与自己寻址开店相比,并购完全可以省却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获得的市场更加完整和成规模。

可以预计,从2005年夏季开始,家电连锁业界将进入以并购为高峰的另一个扩张期,而“中永通泰”区域联盟组织的成员们将是最合适的对象。

三、“中永通泰”明天如何预期

“中永通泰”的成员将走上两条道路。一是大中和永乐,他们的羽翼已经丰满,步伐开始挺进全国,他们有望进入下一轮的家电大佬行列,他们将通过加速开店和并购迅继续扩张。另外则是其他的区域企业们,一方面当全国连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自己的区域,他们在规模和竞争实力上显然很难长久保持优势,另一方面,“中永通泰”所购成的采购平台所带来的采购优势也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他们的前途一片渺茫。

“中永通泰”成立之初,是本着“各守一方”的区域霸主思想,来组成共同体抵抗全国性家电连锁企业的采购优势。但是,当区域连锁们成为全国性家电商收购的目标,“中永通泰”的成员将势必成为首当其冲的被收购对象。

中永通泰成立于2002年7月28日,由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河南通利、青岛雅泰等最初5家家电零售企业组成。这些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向厂家采购,进行信息交流,以期建立良性的供应链,远期目标则是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全国性超大型家电连锁联盟。目前,“中永通泰”组织的成员已经超过17家。后来增加的成员包括了浙江五交化、广州东泽、深圳铭可达、武汉工贸、深圳顺电、重庆百货、重庆商社、安徽五交化、秦皇岛百信、哈尔滨黑天鹅、厦门思文等非常强势的地方性家电连锁企业。

按照当初的宣传口径,中永通泰电器营销有限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一是迅速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沟通平台,搭建旨在提高各成员单位经营质量的交流、咨询班子,为各个成员单位提供改建、整合等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建议及改善方案,通过该信息交流平台,加快各成员单位的相对竞争能力,降低经营成本。二是从各区域的成员单位销售结构中寻找出各区域商品的差异化及共性化,以此与上游制造商进行协商,形成规模化的集中采购,在减轻上游制造商营销成本的基础上得到规模采购应得的市场利润,不断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与消费者,以形成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而在2004年底,当永乐宣布将进入北京时,业界已经有声音认为,“中永通泰”联盟已经结束。4月23日,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在京第一家分店——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五棵松”店即将开业。永乐宣布,今年在京至少开6-8家店。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发展,建设高水平的物流配送论文体系是连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择之路。在配送体系建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必须将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案。

一、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现状分析 

我对部分零售连锁门店超市的实地走访,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认为,目前我国连锁门店的物流配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规模较小,自建配送中心偏多,主要采用自营物流配送 

沃尔玛认为,如果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它的规模效益才能显现,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无论数量和大小都谈不上大规模。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8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700多家。很多零售超市盲目运作和建设配送中心,导致许多配送中心,建设不合理,根本达不到零售超市配送的需求。 

2、配送商品种类繁多,要求不达标 

零售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送货频繁,统一送货到达率低 

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网店分布广泛,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严格。对于仓储空间有限的门店,一般门店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供货,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限制。同时,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 

二、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零售连锁企业门店的物流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使企业的实物流运动不合理,造成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使连锁企业未取得应有的规模效益和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从而严重影响了连锁门店业中商流的顺利进行,最终导致连锁经营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1、未能实现集中采购、供货 

目前连锁企业门店中,统一采购和供货的比例通常只有30%~60%,大多数总部与其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仍实行传统的单店采购和供货,从而未能取得因大规模采购带来的优势,使连锁店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将其功能充分发挥。 

2、未能实现统一的运输安排,统一配送率低 

连锁企业门店的平均配送比例不高,平均为30%~40%,而国外一般为80%~90%。由于配送率低,造成整车装载率低,而回车空驶率高(据统计,我国连锁门店中各分店自有车辆的完载率仅有25%),这不仅浪费了大量运力,而且造成送达速度慢,配送保证率低,另外,由于各分店分别进行运输,使运输线路、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不尽合理,增加了运输成本,加重了城市交通拥挤。 

3、未能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 

我国许多连锁企业门店仍采用自行设立仓库的旧模式,这不仅造成层层设库,库存量高,保管手段落后等现象,而且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4、标准化程度低 

主要表现在商品容器及有关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的设备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对条形码认识及应用滞后,一般连锁店的商品只有约20%使用了条形码。由于商品的条形码利用率低,故难以发挥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大大制约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配送专业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精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缺乏,这是影响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设施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了配送中心的货位规划、物流信息加工处理和系统的完善、商品的科学拣选以及自身库存控制水平等,最终影响了整个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对策 

1、搭建物流信息平台 

现代物流的进展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我国的连锁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还很低。尽管POS机已普遍应用,但一般只用作超级市场出口的结帐,连锁企业内部(总部、配送中心与各门店),连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还很少建立网络系统以加快物流的流动,也没有完全装备一些系统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如EOS(电子订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物流条形码扫描等。在现代的管理中,信息传递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的始终,为此,在连锁企业中尤其是在物配中心,应努力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自己的信息平台。 

完善的配送信息系统可以提高连锁超市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费用。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管理主要涉及业务管理、统计查询、库存管理、账目管理、条形码管理等方面,以前采用人工加计算机的管理方式既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又不高。我国的连锁超市通过建立自身的配送信息系统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可以降低管理费用的成本。 

2、完善配送中心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指汇集连锁分店的订货,向供货方进行采购,接收供货方的送货,接连锁分店的订货要求进行加工、包装、分拣、组配等作业,并按时、按质、按量地将定货发送到连锁分店的流通机构。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都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发挥配送中心功能可以大大压缩整个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提高连锁店的顾客服务水平。因而,连锁企业应加快自有配送中心建设,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沃尔玛前任总裁大卫·格拉斯曾说过:“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做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 

3、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在连锁经营中,物流费用占据了整个流通费用的很大比重。配送成本的控制是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之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配送的计划性。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使车辆不满载,浪费里程。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分店的配送申报制。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商品的特征制定不同的配送申请和配送制度:(1)对鲜活的商品,应定时定量的申请,定时配送。分店一般一天申请一次,商品的采购量应控制在当天全部销售完为宜。(2)对普通商品,应定期向配送中心订货,订货量为两次订货的预计需求量。实行定期申请,分店预测订货周期内的需求量,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第二,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很多,可采用方案评价法,拟定多种方案,以使用的车辆数、司机数、油量、行车的难易程度、装卸的难易度及送货的准时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以可以采用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等得到。 

第三,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各分店的销售情况不同,订货也不一致,一次配送的货物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商品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质不一,而且密度差别较大,密度大的商品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空下很大,密度小的商品虽达到了车辆的最大体积,但达到载重量,实行轻重配载,既能使车辆载满,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这样能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4、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连锁经营的生命在于其极强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也就是说,连锁经营是通过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的原则来实现其规模效益的,这种标准化,不仅表现为连锁企业中各分店形象、名称等的统一,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应包括经营战略的统一以及物流设施(尤其是托盘)的标准化和商品条码化等。 

5、加强政府统一规划和引导,规范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 

由于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与引导,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急于求成,盲目追求规模,导致物流园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整体使用率不高,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并且还存在一些不法的经营行为。因此,我国在建立物流园区的过程,必须要加强对物流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加强对物流园区用地的管理和园区建设的审批。我国在建设物流园区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对物流园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从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出发,把相关产业和企业建设在一起,进行物流园区的统一规划和布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企业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让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得到提升;第二,加强物流园区的法制建设。在政策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我国物流园区的用地实行优惠政策,对物流园区内的一些企业进行部分财政补贴,并且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当然,政府部门还要完善物流园区的相关法规,对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进行严重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应该追求其刑事责任,构建有序和谐的物流园区市场竞争秩序。 

四、结语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连锁超市;思路;探析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109-03

[作者简介] 姬秀娟,商丘师范学院马列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河南 商丘 476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时可以看见超市,但在农村从事商品流通的还是一些个体经营者,超市经济在大部分的农村尚是空白,中西部农村更是如此。为刺激农民消费、发展农村的流通企业,2005年政府推动农村地区“万村千乡”工程,目标之一是要在2005―2008年,在全国大部分县市的农村设立25万家新型农家超市,以覆盖全国70%的乡镇,50%的自然村。超市进万村千乡的想法是美妙的,它使农民在村庄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降低农民购物成本,借此促进农村消费,并拉动国民经济的内需增长,是解决目前国内消费市场疲软的良方妙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消费环境、农民消费观念、乡村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乡村超市的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要想使“万村千乡”工程顺利进行,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减少政府干预,改善中西部乡村市场环境

2005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工程,工程的目标就是从200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中西部农村培育出25万家左右的“农家超市”。在商务部的大力推动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农村连锁超市的经营和发展,连锁超市向农村扩张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财政部2005年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拿出部分款项支持连锁超市的“上山下乡”运动,根据中央财政资金政策规定,每个农家店资金补助的标准为东部地区乡级店2000元,村级店3000元,中西部地区乡级店2800元,村级店3800元。中西部农村的一些地方政府也从地方财政拿出了配套资金,支持连锁超市的经营与发展。2005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在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目标和类型,支持试点的政策措施、试点企业的申请条件及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2006年“两会”期间,商务部长再次强调了农村健全现代商贸大市场的问题。银行也对“万村千乡”工程给予积极支持,商务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协议,后者贷款500亿用于扶植商业流通,其中100亿元专项用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另外,国家进出口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也出台了诸多相关支持政策。

但是,开拓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部农村与发达地区也有很大的不同,欠佳的市场环境使农村市场的连锁企业普遍感到头疼。有的基层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故意人为地设置“高门槛”,以阻碍乡村超市的发展,如:有的地区根本没有消防管道和水压,而消防部门却要求超市购置上万元的消防设备,结果钱花了不少,却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又如,有的地方过路费、过桥费高得惊人,往往要吃掉企业利润的2到3个百分点等。地方保护也是进军农村的连锁企业的一块添堵的“石头”,开设一个新超市,须办理税务、工商、卫生等9个左右的证件,办理每个证件需要两三千元很常见,而且还不一定能办成。如果证件不齐,超市随时面临被罚款的风险,而且罚款的多少由罚款部门说了算。

税收不公平问题也是影响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长期以来,对农村商店,国家采取的是定税政策,这使得许多农村商品税收成本较低,而超市连锁经营从源头上已扣除了17%的增值税,这必然导致农村超市商品的税收成本比农村商店商品要高,使超市商品很难达到物美价廉的要求,不利于竞争。对于进军农村的连锁超市,正常的税费不可能逃避,但有的基层政府部门不按法律政策,乱收税费,使税收制度混乱。按国家政策规定,连锁企业的税收应由连锁企业总部所在地政府向连锁企业统一征收,非独立法人的连锁超市店面不用单独纳税。这个政策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经贸委的文件就已明确,但是目前很难落实。尽管从理论上讲,能否统一纳税不影响连锁企业的税赋总额,但它很容易给乱收费打开方便之门。有的地方政府认为,连锁企业在我这个地方开店挣钱,我就应该收你税,如果你连锁企业都把税交给了企业所在地政府,那我为什么要支持你在我这儿开店。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只看到了现实的、短期的税收收入,没有看到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效益。不过,在现行体制约束下,也有许多地方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通”,尽可能为连锁企业“统一纳税”创造便利。连锁龙头企业在省内实行跨市县经营,凡与总部电脑联网,由总部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的直营店门,可由总店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连锁企业实行统一纳税后,所属地区间财政利益由省财政厅制定调整办法,统一分配。

二、选好店址,确立规模

我国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消费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零售额的40%左右,这充分说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购买潜力较大。同时,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农民收入日益提高,由此带来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商品流通模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另外,城镇化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使农村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日益完善,我国农村劳动力和地价的成本优势,也为农村超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连锁超市以连锁模式管理和经营超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以多形式、大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与小杂货店、庙会、集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点这些农村传统的商业形式相比更受农民的欢迎。但是,在农村地区开展连锁超市经营,不能满足于把超市简单地从城市引入农村,而要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消费的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增强竞争力。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地区交通便利状况、经济发展程度,选择较有利于连锁超市经营的位置开设,首先应在8000人左右及以上的集镇开设,超市规模应较大;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数在4000―8000人之间的中心村,应建立中等规模的连锁超市;另外,交通比较便利、水电设施齐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也可开设较小规模的超市。在农村建立连锁超市,乡镇店必须保持较大的店面规模。农村超市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农家店”、“夫妻店”,这些“农家店”、“夫妻店”经营理念较落后,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都较淡薄,小农思想严重,经营规模较小。连锁超市要占领农村市场,成为市场主导者,就必须做到规模经营。表面看,地区范围内,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中西部农村更是如此,但是,将乡镇周围各自然村人口累加起来,人数依然是巨大的。中西部农村的农民虽然消费水平低,但日常消费品依然是每家每户需求的,累加起来其销售量是巨大的,零散的乡镇商店、小型超市等已明显满足不了当前农村乡镇消费者的需求,它们需要具有规模的超市来取代,尤其是品牌形象独立、鲜明的连锁超市。所以,在农村建立连锁超市,乡镇店应保持较大的店面规模,若能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实现最大的规模超市,必将迅速成为农村零售业的领导者。而中心村和其他村的超市规模则应稍小一些。

三、坚持特色经营,大力发展综合店

确保了超市的一定规模,中西部乡村连锁超市的经营应根据农村实际,坚持特色经营。那么,中西部连锁超市都设置哪些商品区最能满足农村、乡镇的消费者的需求呢?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综合店,做到一站式购物,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综合连锁超市应该根据农民消费实际侧重于设置如下商品区:食品区、日化区、电器区、服饰区、儿童用品区、农副产品区、综合区。其中食品区主要包括饮料、袋装即食品、农村炒货、油盐酒等食品;日化品主要为农村消费者需求较大的日化产品;电器区是具有规模的乡镇连锁超市的一个“拳头产品”,现在,乡镇开设单独的电器超市并未成熟,而超市辟出较大面积运营电器专区,必将带来众多客源和销量,这是乡镇超级市场和城市超级市场的不同点;服饰区主要由各类男女服饰和鞋袜专柜组成,要注意的是服饰的档次一定要分开,高低档产品的比例为3:7,并可适当引进服饰专卖店;儿童用品区是一个非常有消费潜力的区,其消费量是巨大的,商品类别则主要由儿童商品、儿童服装、儿童玩具、儿童图书等几个大的类别组成;农贸区,主要是化肥、农药;综合区则将一些无法形成专区的商品综合集中起来,如水果、蔬菜等。

中西部农村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还必须根据中西部农村实际加强农产品交易,带动农产品贸易,既有利于农村超市的经营发展,又有利于从流通环节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商务部、卫生部、质检局应制定一个农产品质量的固定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连锁超市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这样,农民既可以用得来的资金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同时也可以为城镇超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是一个互利的做法。

四、搞好超市形象建设

连锁超市形象建设主要包括:环境形象建设、产品形象建设、服务形象建设。

超市的环境形象是对超市服务环境的要求。连锁超市与古老的乡镇商业合作社、杂货店的不同点之一是产品摆设与销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它对购物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连锁超市的外部环境即外部视觉形象应该具有吸引力,给消费者以视觉美感,这就要求超市的商标设计、商标色彩的调制应新颖独特,门前环境应宽阔、整洁。其次,连锁超市内部整体环境的设计需要给消费者一种舒服、有趣、快乐和自由走动的感觉,产品区域划分应布局合理,适合消费者的浏览和选购,人行购物道宽度合理,不能过窄,让消费者可以前后左右随意购买商品。

产品质量形象是对超市所经营的产品质量的要求,它对超市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经常销售一些劣质的产品,消费者受了一、二次骗之后,就不会再来该超市,更会向亲戚朋友宣传该超市的东西不好,一传十、十传百,超市的生意也就不用做了。所以,农村连锁超市必须在对供货商的选择与评估,具体产品检测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放上货架的商品都是优质的、可信赖的产品。

服务形象主要是指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它包括售前宣传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售前宣传服务是指超市必须促进产品销售预告工作,超市若有新商品的推广、商品折扣、有奖销售、节假日活动、店庆活动等都必须及时地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既能方便广大消费者了解商品,快速拉动相关商品的销售,又能提升自我品牌形象,扩大连锁超市在当地商界的影响力。售中服务是指销售中以礼貌周到和耐心服务为核心内容,服务中做到善解消费者心意,迅速的、毫无怨言的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合理服务。售中服务是指每一个消费者都非常关注购物细节,售中服务做得好,消费者就会对连锁超市的形象大为认可,也是留住消费者并反复前来消费的“利器”。另外,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这是一个超市能否占领农村市场的又一关键。

五、搞好采购管理和物流建设

采购部是连锁超市企业中所有商品质量的第一个把关口,也是超市资金极易出现偏差的部门,超市能否向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确保商品盈利,这是一个关键部门。

对于采购商品的质量问题,连锁超市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保证商品的质量:(1)只与正规厂家合作,并严格要求厂家提供商品的相关质量证明,尤其是食品、电器等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商品,若厂家缺乏其产品的相应证明就不合作;(2)企业内部设立产品质量部负责所有产品质量的检测,做到上货架的每一件商品质量都合格。连锁超市内部采购员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利益的驱使,有可能出现“吃回扣”的现象,这既会造成超市资金运营偏差、影响超市的利益,也影响超市的形象。对于采购过程中采购员有可能出现的“吃回扣”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对采购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选择颇具职业道德和采购能力的员工做采购工作,这方面只能力求采购员做的更好,但没办法保证不出差错。(2)设立采购设计员和采购监督员,负责采购的设计和采购工作的监督,减少连锁超市在采购方面的损失。(3)做好统一采购的招标工作。

物流建设也是农村连锁超市能否正常运营的一个关键步骤,农村地域广阔,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中西部农村路况较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对超市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降低物流成本可以采取三项措施:(1)各个乡村超市连锁门店建立大型的仓库,对于大多数日常需求和可存储时间较长的商品采取一次性大量进货,只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就可以大量进货,减少物流运输次数。(2)选择连锁超市距离较近的中心点设立综合仓库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点也可以向农村“小商店”、“夫妻店”批发商品。(3)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还应该引进先进的物流配送与运输系统,实现信息化作业,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物流工作,减少物流开支。

参考文献:

[1]周虎城.超市进村不要搞成形象工程[N].南方日报,2005-12-29.

[2]王延春.部委联动未来三年建设25万家农村超市[N].经济观察报,2006-03-05 .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7

从市场经济的原理看,流通渠道应该越短越好,因此,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是连锁企业打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连锁企业经营扩张的首要条件。

配送是连锁的纽带

从世界各国连锁超市业的成功经验来看,连锁经营方式之所以能够产生高效率、高效益,主要在于连锁超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运营模式,并且具有实现这一职能的商品配送中心,从根本上实现了决策权向连锁超市总部集中,物流活动向商品配送中心集中;达到一套资金、一套库存,集中优势,将单个门店不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采购供应活动。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价值链上产生增值的关键环节。连锁超市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胜,必须加强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物流配送已经成了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配送中心还是不够的,必须实施精益化的物流管理,把物流配送嵌入到商品供应链的管理之中。

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大中型连锁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进行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配送。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最新统计,国内连锁百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每座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都在2万平方米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多数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的比例仅有30%~60%。这些企业往往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管理落后,基本上处于传统的仓储操作状态。在零售企业的跨区域发展进程中,不少企业都输在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管理上。例如湖南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在拓展江西市场的过程中,由于配送“水土不服”导致了企业在跨区域发展中消化不良。相比之下,外资企业的物流管理显得十分有效。以易初莲花超级市场为例,在我国共建了3个干货配送中心(上海中心4.8万平方米,广州中心1.8万平方米,北京中心1万平方米),实施划区域配送,每个配送中心只负责配送本区域的卖场。物流配送系统由一个无缝的补货系统支撑,使易初莲花能够实时掌握某个商场有多少货品、有多少货品在途、有多少货品在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多功能、集约化、低成本的供货枢纽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现代物流配送和计算机网络化信息技术是支撑连锁超市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何把配送中心建成多功能、集约化、低成本的供货枢纽,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重组和提升超市的供应链管理,更是连锁经营的核心战略。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开始着手规划跨区域配送和配送体系建设。

2000年,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我国连锁业第一座现代化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采用高站台、大跨度的单层建筑,可全天候供80多辆卡车同时进行装卸作业;采用高层立体货架和拆零拣选相结合的仓储系统;引入条形码技术,采用RF移动终端,从收货验货、入库到拆零、配货,全面实现物流管理的条码化和无纸化,掀开了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实施现代化配送技术的序幕。

2003年6月正式启用的华润万佳平湖配送中心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采用窄巷道三向叉车、高层立体货架和自动分拣系统,商品日均处理能力达20万箱,配送半径为300公里,为华润万佳加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业务扩张奠定了基础。

2004年,总投资2亿元、占地250亩的苏果马群物流配送中心落成,单层库房面积达3.8万平方米。存货系统采用6层10米高货架,可储存商品1.5万种、150万箱;装卸货站台可同时停靠94辆卡车,最大日吞吐能力为25万箱;配送中心作业实现了无纸化。

2008年底。农工商超市集团桃浦配送中心将投入使用。该配送中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在WMS支持下,全面采用RF技术和电子标签技术。

近年来,连锁超市对拆零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针对拆零拣选作业效率低、差错率高等问题,引进电子标签拣选系统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目前,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企业都在其配送中心成功地采用了该项技术,不但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为实现卖场的免验货打下了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开始实施精益化管理。例如,通过对物流量的精细分析,优化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和商品的布置,大幅度提高配送中心的储存能力和拣货效率;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搬运设备,通过货物集装单元化、作业条码化,提高装卸效率;通过降低拣货作业的差错率,减少逆向物流成本。一些大型连锁企业通过优化流程、升级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拣货技术,提升自营配送中心的技术水平。

配送中心建设应把握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连锁企业兴建了大型配送中心。但经考察发现,投资合理、作业高效、技术先进有效、维持费用不高的配送中心并不多。为什么配送中心建成之后会发现很多问题?如何避免这类问题发生?

1.配送中心总体设计至关重要。

实际上,不少连锁企业找到一个地块,请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尽量把地用足。其实,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院都没有对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做过研究,不了解配送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商品的吞吐,而不是储存。不明白“配送中心≠仓库”。

事实上,配送中心总体设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流规划的合理与否,包括进出口的布置和规划、道路宽度的设计和车辆行驶路线的规划,以及站台停车泊位数的计算和安排。

配送中心的车流量很大。一个日处理量达5万箱商品的配送中心,特别是实施越库配送的配送中心,每天的车流量往往大于300辆次,而送货、发货的车辆大多集中在几个时间带(即高峰时间),在高峰时段车流密度更高。因此,道路、停车场地及车辆运行路线的设计十分重要。配送中心库区内车道必须设计成环形路线,不应采用尽端式回车场。大中型配送中心应设置两个以上的出入口,车流分道进出。有条件的地方,车辆宜单向行驶。

为此,在配送中心方案设计时,必须包括车流行驶线路图的设计。不少配送中心库区卡车行驶路线混乱,就是由于在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库内车流动线设计交通问题,造成配送中心库区内部的卡车停靠和行驶一片混乱。

2.配送中心不仅要考虑“建筑模数”,还要考虑“物流模数”。

通常,配送中心利用货架储存商品和集装单元货物,以满足可得性好、空间利用率高等需求。因此,首先要解决托盘的标准化,由此确定货架的尺

寸,确定仓库建筑物的柱网尺寸。

我国一家著名的物流集团在苏州建物流中心时,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托盘设计成1.2×1米,其货架系统也全部据此规格建设,结果找来的客户是家电制造企业,其产品尺寸与托盘不匹配,如冰箱需要用1.4×1.4米的托盘,造成窄巷道叉车无法又取114×1.4米的托盘,使物流中心的操作非常被动。

武汉和柳州的两家大型连锁超市建的配送中心,货架的通道中间有柱子,叉车很难进行操作,原因是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配送中心要用托盘式货架系统。

3.配送中心内部动线的规划。

配送中心的库房内部动线规划非常重要。通常,进出车辆的停靠和装卸应作规划并实现车位固定化,以避免随意停车装卸,造成秩序混乱和交通阻塞。

配送中心内部的物流动线有三种类型:直线型、L型和u型,关系到配送中心作业区的布置、货架的布置等,要力求动线短捷。叉车是兼具装卸和搬运两种功能的物流设备,但其主要功能是装卸,长距离的搬运并非叉车的专长。在规划配送中心内部动线时,应充分考虑叉车的经济运距。否则,将会造成配送中心的库内搬运成本过高。

例如,江苏某超市新建的大型配送中心在设计时忽略了这个问题,结果库内动线很长,平均长度达200多米。此外,一个配送中心内采用单一的拣货作业方式,在给不同业态的商场配货时效率受到影响。

4.物流工艺设计是配送中心建设的灵魂。

配送中心是一个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据点。系统复杂、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尤为重要,因此,在计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优化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和物流工艺的系统化问题。

储存空间最优化是配送中心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任务。为了让每个货品分配到最优的储存空间,能否从保管区域中辟出一个前沿拣货区是存储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往往占配送中心出货量35%以上的商品,品种数只有100个左右,仅占总品种数的1%;占出货量55%以上的商品,只有300多个品种,占总品种数的3%。在对可的便利配送中心的商品出货量进行调查时发现,库存的2500个品种中,销售额排在前150位的商品,其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的52%。这充分说明,配送中心的少数商品对应着大多数的拣货作业。因此,应建立存放畅销商品的密集拣货区。

此外,要从配送中心的功能上考虑,商品拣选是否需要拆零。拆零是超市和便利店配送中心的重要物流环节。在配送中心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物流量的分析,确定究竟采用流力架拆零拣货,还是采用搁板式货架的拣货系统。

再者,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出货量波动性很强。前几年,浙江杭州某超市公司请了物流咨询公司作配送中心规划。在进行物流量分析时,最初只考虑了日均物流量,没有考虑商场销售高峰与平日的销售额有时相差很大。其实,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整箱商品的出货情况的确存在峰值和均值相差几乎一倍的情况,但拆零商品在节假日和平日的出货量差异不大,远远没有达到2:1的份额。但修改后的方案中,拆零作业区面积过大,造成浪费。

配送中心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一旦建成后就难以改变,即使当初最优的规划方案,但由于日后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配送中心效率低下。所以配送中心的规划必须十分慎重,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严谨的可行性分析是配送中心建设成功的保证。

1.要研究建设规模、选址等大量实质性问题,以及如何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发展的近期、中期规划,建立企业的物流系统、网络和建设规模。

2.要考虑如何改善作业环境,减轻装卸作业劳动强度。要尽量合理地选择、组织、使用各种先进物流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充分发挥配送中心多功能、高效率的特点。

例如,就同样的入库箱数而言,1200×1000毫米的托盘其物流转运量比1200×800毫米的托盘减少27.5%,有利于减少搬运设备及人员配置。

3.大量商品需在配送中心经拆零作业后配送到门店,并且这部分工作量特别大。因此应专门设置拆零作业区,负责门店订货单位小于整箱的商品的配货。

在拆零拣选中使用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单据拣货作业耗时长、差错多、操作人数多、依赖熟练工,且单据多等弊病,其优点是:实现了无纸化作业,拣选所需时间是人工纸张拣货时间的1/2到1/3,拣货人员减少1/2到2/3,员工几乎不需培训即可作业,拣货失误率降低到0.03%~0.01%。此外,电子标签系统还能实现在多个区段同时进行拣选作业;可随时得到作业实绩报表,对作业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能自动发出补货指示和缺货报告;可利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盘点。

信息系统仍是配送中心的技术软肋

我国的连锁零售业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配送难、信息处理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不少连锁超市公司成立没有几年,但软件已经换了好几套。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关键是两点,一是配送中心管理人员对企业物流流程缺乏研究,说不清真正的需求;二是软件开发企业完成“到终点(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的能力太差。

软件企业的实力、品牌、产品功能固然重要,但其实施团队的实战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更为重要。他们应对客户所在的行业非常了解,用同一种语言(即行业的语言)与客户进行沟通,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保证软件系统的价值不打折扣。也就是说,实施团队的任务是“利用标准化软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当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差异化和精细化越加明显,用一套标准化的软件去“套用”是行不通的。软件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弹性和柔性,既要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固化在系统中,去规范企业的运作(操作),又能够按照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进行灵活配置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总之,这“最后一公里”大有学问。

连锁企业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如近年出现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连锁超市运用EDI技术,把订货信息、库存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把“超市公司补货”变为“供应商补货”;配送中心的自动补货系统把供应商、配送中心、商场(POS系统)产、供、销三者组成网络和集成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

在连锁超市的配送业务中,难度最大的是库存管控。采用深度的商品ABC分析、“双堆法”和最大补货系统,对安全库存、季节性商品、节日商品、畅销商品实施库存管控,消除了缺货和节日爆仓两大顽症。在国内超市自营的配送中心中,目前运营水平较高的是上海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库存商品周转期控制在10天左右。上海可的便利公司的库存商品周转期控制在5天,是同行业中最好的,其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也是同行业最高的。

连锁经营的新趋势――物流外包

连锁零售企业的商品进店通常有以下四个途径:供应商直送、配送中心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货、供应商或分销商实施共同配送。由于各连锁零售企业的业态不同,由供应商直送的商品占比也不相同。我国便利店自行配送的商品占90%,供应商直送只有10%;超市公司自行配送占比为60%~70%,供应商直送比例达30%以上;大卖场的绝大部分商品是由供应商直送门店。

对比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两大家电连锁巨头的做法。有助于透析“物流是自营好还是外包好”这个一直困扰着连锁零售企业的难题。

苏宁电器大张旗鼓采购了200辆轻卡,宣布自建物流体系。苏宁老总认为,实施物流自营战略的效果相当好,达到了预期目标。首先,在服务质量上,送货的及时率有很大提高,不及时率由原来的80‰降为2‰;其次,管理成本也大幅降低。而国美电器将手机配送业务外包给大田物流。大田承诺将使国美的城际物流成本降低20%,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物流模式,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应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

顺鑫物流用细致的服务做好超市配送也向我们诠注了连锁经营的新趋势――物流外包。2006年11月,华普超市将原本由和黄天百物流公司承担的配送业务外包给顺鑫物流。顺鑫物流根据超市配送小批量、多品种的要求,为华普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物流服务方案,并对物流运作实施动态跟踪和监控。为了满足超市配送的功能需要,顺鑫物流将配送中心规划成进货暂存区、在库管理区、拆零分拣区和出货暂存区等四大功能区;可容纳12000个托盘的货架系统实现商品分类、分区存放;使用无线手持终端采集信息,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和无纸化作业;采用电子标签拣选技术和传送带搬运系统,确保商品拆零拣货的准确率和快速处理能力;与国外软件开发商联合开发供应链管理(SCM)和库存管理(WMS)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以上说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做好商业终端配送,关键是:整合和提升硬件水平,仓库管理做足细节。

低温食品物流的共同配送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专业化的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发展迅速。例如,联华超市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堪称一座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城”。在总面积35906平方米的4个楼层上,依次为水果、水产加工、原料清洗、冷却分割肉加工、调味品、盆菜、汉堡类产品和中西式熟食加工,所有的加工都由生产流水线来完成。该配送中心可同时生产15大类、约200种生鲜食品,年产量2万吨,在全国超市系统中是技术含量最高、运行管理最好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由于食品物流的专业性强、投资巨大,目前,采用外包方式是低温食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其原因有三:首先,食品对物流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大部分食品对鲜度有较高要求,需要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保鲜设备,使冷链贯穿于物流全程,以确保食品质量。其次,食品物流设备的专业性强。为了实现食品物流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物流作业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从事食品物流需要较大的投资。第三,食品物流注重流通加工。由于大部分食品属生鲜农副产品,在进入家庭消费前,需要经过分类、加工、包装等流通加工环节,以保证食品的品质、风味与营养。

总之,低温食品物流对小批量、多频次、分拣快速、配货及时的要求越来越明显;要求在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配送的整条食品物流链中,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迫切需要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于是很多连锁零售企业纷纷选择将食品物流外包,特别是开展共同配送,以降低物流成本。

上海新天天配送中心就是一家专业的生鲜食品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公司以生鲜食品物流为特色,以社会化、规范化、集约化、细分化为经营理念,组织社会大配送。新天天自己不设零售网点,主要接受上游供货厂商委托向其客户组织配送,或受下游商业经营总部委托向其门店组织配送。其服务内容主要有: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提供仓储(冷臧、冷冻、常温)服务;提供食品质量检验服务;提供市内运输服务;提供华东地区专线配送服务;提供商品加工服务;提供仓储、分拣、理配、加工、运输、信息处理等一条龙服务。配送商品涉及鲜奶制品、水果、蔬菜、水产品、面制品、熟肉制品等六大类约1000多种冷藏、冷冻商品,配送区域以上海为主,并向外延伸,北到南京,南到宁波,配送网点多达千家,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居多,也有餐饮店、食品店、百货商店等业态。由于新天天切实做到了“门对门”的冷链服务,即从商品生产一运输一仓储一客户的全程保持同样的温度,使生鲜品的品质得到了充分保证,对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库存量、确保物流准确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深受客户好评。

上海海烟物流以集约化经营为目标,整合了上海市烟草和糖酒业的优势资源,专注于城市烟草、酒类、食品、百货的分销和配送。通过建立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商业信息中心、品牌营销中心,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配送,逐步发展成为集现代物流、商品销售、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供应商,为城市物流的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路。海烟物流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设备,实现存取拣选自动化、配送流程优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实现各物流节点上的无缝衔接,为其培育“服务时间准、响应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服务项目多、新型反馈快”的服务特点打下坚实基础。海烟物流为实现对信息最优化的采集、传输和控制,引进了GIS/GPS、WMS和SAP管理系统软件,创建了一个协同化的“开放资源”环境。供应链上的企业,可通过手工、半自动化(如Email)、自动化(EDI)等方式传递和分享信息,了解商品在物流系统中的动态情况。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商对多种分销渠道、不同操作方式的简单化和统一化,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连锁超市采购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4日

一、引言

连锁超市是指通过连锁形式经营多家超市,实行统一进货、配送和管理,把超市和连锁经营的双重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超市普遍采取的形式。连锁超市是以自助服务和一次结算为经营方式,把食品和日常用品作为经营种类,以廉价销售为经营方针、低费用和高周转为经营特色实现大量销售的经营原则。营业面积大、商品陈列直观,以此节约人力费用,减少营业人员、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刺激消费欲望并节约消费者的购买时间。

尽管连锁超市最早起源是美国,但自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开始完善,发展第三产业也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超市也由此而生。1990年12月,我国的第一家“美佳超市”在广州虎门镇开业;1991年5月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成立后,在1993年首批开设了6家超市,标志着我国连锁超市的兴起。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的连锁超市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连锁超市已经成为了我国零售业中一种最常见的经营方式,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

二、连锁超市现状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连锁超市市场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营业态不断增加,由发展之初单一的经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超市、精品超市、便民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众多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商品品类进一步增加,连锁超市向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到连锁超市消费的意愿也逐步提升,超市销售额更是迅速增长。根据中国商务局在2004年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前100家连锁经营销售总额达到3,500多亿元,店铺数量达到2万家,占同期中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7.8%。2001~2005年是我国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几年。百强中平均年店铺增长率达到51%,年销售额增长达到38%。2006年百强销售规模达到8,500多亿元,提高了我国销售总额的13.7%。营业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

三、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连锁超市的经营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根据调查,连锁超市需要到达14家才能盈利,然而我国的连锁超市的平均分店数量都不到10家。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现如今,我国的中小零售企业的数目太多,连锁超市各自分散经营,导致零售市场的竞争白热化,从而国内的连锁超市无法战胜国际大型的连锁超市。

(二)专业人员缺乏,人员素质低。现在很多连锁超市由于新开分店,就盲目招人,导致超市的服务质量过低,服务人员的素质低,工作人员和顾客的争吵经常化,服务人员并没有了解到“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的真正内涵。由于多数员工没有大专以上文凭,只是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做事,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很可能不会完全遵守公司指定的规定,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势必就影响了连锁超市的信誉和服务质量,也影响了消费者再次购买的意愿。

(三)商品管理落后。商品管理是连锁超市经营与管理的关键,好的商品管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连锁超市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再购买的意愿。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很多连锁超市都是人工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很难实现真正的单品管理,也就不会了解到在连锁超市中什么商品畅销、什么商品滞销,商品库存是多少、商品进价跟成本是多少,等等。尽管现如今的国内许多连锁超市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电脑来管理日常的业务。但是,这种信息化技术水平却很低,有些连锁甚至仍旧采用人工订货,人工处理之后再输入电脑进行保存管理。再者就是厂家推销什么产品,给了足够的进场费,就有足够的货架摆放厂家的一般产品,占用了畅销商品的陈列位置,造成了卖场紧缺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消费者购买所需物品的时间。有的连锁超市由于卖场面积有限,能摆放的货架就有限,导致很多同类商品的种类不全,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满意度。

(四)把“做大”放在首位。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就是选址要合理。在开设分店的时候,要考虑交通条件、市场发展,从近十年内的连锁超市扩张的过程中,看出了一些连锁超市正在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追求连锁超市数量的扩增,而忽视了连锁超市内涵的提高,把“做大”放在了首位。许多连锁超市各自扩大了发展数量,也因而导致一些连锁超市因扩增速度过快而资金供应不足最终破产倒闭。

(五)市场定位不明确。很多连锁超市在营销中的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经营特色,无法为目标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市场定位不明确,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就不会太高。我国的连锁超市大多数都不把市场定位当回事,连锁超市与连锁超市之间除了规模的大小不同,卖场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无法让人了解市场定位的差异在何处,这样一来,消费者也就可以任意去一家超市购物就行,没必要会专门去哪家超市,只会选就近或者方便原则,最终造成连锁超市的品牌忠诚度越来越低,消费者也失去了一定再来购买的决心。

(六)营销水平欠缺。由于连锁超市采取的是开架自选的销售方式,也就不需要人员直接服务于顾客,所以商品的价格、促销活动、商品的陈列及卖场的氛围就成了连锁超市商品销售量的关键所在。尽管大多数连锁超市已经开展了各种促销活动,但是在促销手段单一无新意的状况下,难以达到促销真正的目的,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不能增加购买。

(七)物流配送水平低。完善的物流体系是连锁超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物流通畅快捷的基础与保证。由于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很多连锁超市各自拥有自己的供应商和配送渠道,造成了物流活动分散,采购批量小,很难降低采购成本,也就无法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西方零售业提出,最初起源于美国的连锁超市,通过“销售价格低廉,顾客自我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低的销售价格也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及再购买意愿的重要原因。并且没有价格优势,也很难与其他连锁超市相竞争。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进行及时的业务指导、销售管理及商品配送,与供应商不能即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和货物状况,出现某些商品库存积压与某些商品断货的现象。

四、相关措施及建议

针对上述总结连锁超市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想改变这些问题,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水平,使连锁超市在我国零售业市场上领先快速发展,需要以下解决措施:

(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是连锁超市经营的首要之选。大超市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原因,就是在一个购物地点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购买意愿,提供了良好的选择余地,简易方便,同时可以通过扩大销售来降低成本,体现了价格优势的显性因素。然而,由于规模有限,在有限的地点无法无限地扩张卖场面积,因此我国目前的超市存在规模小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上海联华超市的战略联盟,由一个市或者同一地区的超市组建超市联盟。超市联盟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而是加盟了各超市为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从而结成伙伴关系,互帮互助,共同承担风险。也可以由大规模、强实力的行业领先者对它们进行并购,实现双赢。发展大型连锁集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二)提高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我国连锁超市应该借鉴国外连锁超市的先进经验,实行全员素质优化的人力资源计划,对各级员工进行加强管理,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连锁超市作为一个零售行业中的特殊服务行业,企业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高层的领导者,而是所有人员都要具备全员优化的特征。拥有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超市虽然是自助服务的购买场所,但是几乎完全的自助服务只会让顾客购物疲劳,因此可以通过电话购物、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等服务减少顾客的麻烦。

(三)增加商品种类,推行质高价低的策略。多样化的品种、大规模经营是提高连锁超市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只有经营的品种齐全、质量高、价格低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让顾客一次性购买就能满足其全部需要。同时,还要加强对单品的管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实施相应的措施。如对畅销的商品摆放在显眼的陈列位置,并且适当的增加订货,防止缺货,方便顾客的购买;对滞销的商品则可以减少订货或者可以与供货商商议共同承担损失。

(四)明确市场定位。如果连锁超市市场定位不明确,尽管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也是徒劳。因此,市场定位对于连锁超市经营是至关重要的。进行目标市场定位,要在分析营销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范围,具体分析每一细分市场,根据企业资源条件和竞争对手情况,确定出目标市场。首先连锁超市应该先针对不同的购物人群做出不同的销售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例如,针对年龄大的家庭主妇,她们一般都追求价格低廉的商品,对此,连锁超市可以定期在某些商品上实行低价抢购的策略,满足此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且会为此经常光顾消费。连锁超市在一个地区可能有很多家,因此企业也应该对此施行解决方案,可以开发自有品牌,强调某类商品的独特性、提供新商品的解析材料和品尝的方式、参加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连锁超市等策略,体现连锁超市的创新与独特性,与普通超市相区别,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五)加强营销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形象。经营连锁超市,销售是其精髓所在。通过招收有能力的销售人才,为顾客详细讲解产品的特点及能够满足欲望的程度,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增加购买。连锁超市可以根据不同的销售目标,从满足对应消费者需求入手,采用价格促销、广告促销、人员促销等不同的销售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营销方式,把顾客的需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以顾客的满意为目标,展示连锁超市的独特性,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采用POS系统实现,运用POS系统可以减少人工管理时间,全面掌握超市内商品的销量、库存、进货成本、配送等相关信息,加快了商品的流转速度。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在经营中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统一的大批量进货配送,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进货成本,同时可以利用高效率的程序统一对商品进行编号登记入库,降低了检查入库的费用。要重视第三方物流。在发达国家的连锁超市都是依靠一套完善的物流系统,这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使得连锁经营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而在中国这种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却少之又少。因此,政府应该指定一个长远的计划,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弥补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体系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五、结束语

我国连锁超市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也因此造成了许多连锁超市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倒闭关门。连锁超市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经营和管理方面必然与国外的大型连锁超市存在一定的差距,只要根据上述解决措施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实施改进,逐步找到差距,实现自我完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完全贯彻下去,我相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零售业市场上,我国连锁超市一定可以扬长避短,迈着坚实的步伐,蓬勃的发展。未来的零售业市场上,我们也会出现像家乐福、沃尔玛那样的国际性连锁超市,把中国的连锁超市开到外国去。

主要参考文献:

[1]谢俊霞.我国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2007.

[2]安玉琢,玉彦勋,鲁小妮.国内连锁超市与国外的差距及对策.商业研究,2006.23.

[3]詹姚兵.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向导,2011.11.

[4]董华,邓玉勇.我国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3.

[5]续笑嘉.中国连锁超市发展及存在问题分析.经贸论坛,2010.

[6]吴聪.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5.

[7]李春琳.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上一篇:采购助理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外贸市场采购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