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5 13:31:34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1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恪守为民之责,扎实推进民政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2、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开展

一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稳定推进。为严格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根据前几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于今年10月份新出台了《××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县城市低保工作。一年来,按照“应保尽保、应保才保、分类施保”的要求,经张榜公布,纳入保障范围的城镇居民1548户3576人,累计发放保障金639.6万元。 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为解决城乡医疗补助比例偏小的问题,从2009年6月1日起,进一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申报、审批程序,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比例,进一步缓解城乡特困群众就医难问题。一年来,共为116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12.4万元,为全县特困群众90537人代缴参合资金192.97万元,切实使城乡特困群众的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是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生活救济工作。对我县33名六十年代精减人员及时按标准兑现到他们手中。一年来,共发放定期补助资金4.2万元,为6名精减人员解决实际困难7件,解决经费1.5万元,使他们的权益得到了保障,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是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流浪人员的救助工作。一年来,我局多次开展上街劝导救助活动,主动上街救助流浪人员达40余人,护送精神病人2人、危重病人3人到医院进行治疗。一年来,共支出费用达7.3万元。二是做好低保边缘户和边民的临时救助工作。今年,共为低保边缘户和边民争取到困难经费256万元,切实解决了全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三是做好集中办学点的送温暖工作。为称杆集中办学点的120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了一套床上用品,共支出经费30多万元。

2、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有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是积极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2008年全县共接收退役士兵32人,其中符合城镇安置条件的有14人。通过实绩考核和文化考试后,按成绩实行从高到低选择岗位,已全部安置。

三是认真做好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工作。结合××实际,对优抚对象患病在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通过合医或医保、城乡医疗救助及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等3条渠道予以报销。一年来,共支付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经费达11.8万元。

3、切实抓好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社会稳定

今年,全县各乡(镇)都不同程度遭受了旱灾、洪涝灾、风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131835亩,成灾98595亩,绝收16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跃上新台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大力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建设。一年来,我局不断深化村民自治,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村民自治模范单位、民主法制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加强村委会阵地建设,促进村委会健康有序发展。现子竹村和色仲村两个村委会的服务站的立项、批复和相关报告都已经按程序上报,已动工修建。

5、加强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推进专项事务规范化

一是殡葬改革工作:以修建六库地区殡仪馆为重点,现正在加紧附属工程建设,在年底竣工。同时,加强对殡葬改革的宣传力度,针对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和上级有关殡葬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清明节期间,充分利用六库街子天进行了广泛宣传,为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赖茂新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抓好排路坝公墓搬迁工作。现已从公墓区内迁出的坟墓有160冢,兑现搬迁补助资金40万元。 三是民间组织工作:认真做好行业性、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登记工作,一年来,全县共登记社会团体9个,依法对40个社团和民办非企业进行了年检。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2

_月_日,我区召开了全区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工作紧急会议,副区长_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一、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大局充分认识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工作的重要意义。

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是直接关系到全区5000多名城市贫困群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为。

(一)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是中央一项重要部署。在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央于今年年初正式拉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帷幕。改革的目标是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让广大低收入者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之一。我区5000多名低保对象是城市低收入者的主要群体,提高他们的补助水平,可以直接拉高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二)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是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关键。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对于逐步理顺社会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由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示范和导向作用强,社会影响大,因此在解决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同时,必须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要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问题。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并就统筹解决相关群体和困难群众待遇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考虑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时,必须同步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有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待遇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并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员待遇水平。从一定意义说,相关困难群体待遇水平是否提高,直接关系到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成效。

(三)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明确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在各种利益主体彼此关联、相互依存的状态下,我们必须推动不同社会群体协调共存、有序流动。这样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精心组织,精密安排,尽快将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自治区规定,内蒙每人提高补助数水平不低于12元。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调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通过运作方案,并付诸实施。

(二)要积极筹措所需资金。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取决于财政资金的保障。一是及时足额下拨中央及省级低保补助资金。二是督促落实地方配套预算资金。严禁虚假列支、列而不支等现象,在中央补助资金增加的情况下,地方配套资金绝对不能减少。三是防止挪用低保专项资金。对于把低保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并在下年度资金分配时相应扣减补助资金。

(三)要切实强化方案落实。既要及时出台实施方案,更要抓好方案的落实。各旗对地方调整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方案的出台要规定明确的时限,不能拖而不决;对地方调整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金额或比例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模棱两可;对地方低保资金支出额度要有明确的规定,年底城乡低保资金必须实现零结余。各旗要充分认识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工作的紧迫性,务必采取得力措施,督促各地于11月底前尽快落实到位。

(四)要着力克服难点问题。一是加强分类指导。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指导地方确定好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具体办法,预测好低保人数增减和对低保资金的需求情况。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提高补助水平的工作,认真落实行署关于《阿拉善区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阿拉善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分类施保办法》、《关于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的意见》等三个政策性文件,更加科学有序地做好我们的工作。二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三是合理安排人员。此次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地要从大局出发,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项小组,突击完成这项工作。四是精心使用资金。各地要做好低保资金分析和预测工作,确保各级预算资金在年底前足额支出。在资金使用上,可以补发,但不能突击发钱。同时,要配合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专款专用。

三、精心安排当前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

各地在落实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工作的同时,要从多方面着手,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等工作。

(一)继续推进分类救助工作。对低保对象实施分类救助,是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的重要内容。低保对象虽然都是困难群众,但仍有其差异性,在困难的种类和程度上是不同的。各地要从低保家庭和低保对象本人的实际困难出发,将低保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困难程度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保障服务,对“三无”人员、重残人员等,要给予全额低保金或按一定比例上浮,做到重点突出;对有就业条件的低保对象,要在审核其家庭收入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补差保障,促进其再就业。使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在补助水平上与一般低保对象有所区别,提高低保资金使用的科学性。

(二)规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低保边缘人群的贫困现象是近年来实施低保制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通过非定期、非定量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低保边缘家庭提供临时性、应急性救助,结合其它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帮助他们缓解生活中的困难。

(三)要认真总结

农牧区低保工作。明年自治区要扩大农牧区低保的救助范围,我们怎么办,各旗应有个考虑,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应也要有所增加,要尽早拟定方案,报同级政府研究,在2007年财政年度预算时要将此因素考虑进去。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3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制定城乡低保标准,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家庭进行收入核查(即年度核查),健全和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公示和民主评议,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进行注销,将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二)基本原则: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原则。

二、提高标准

城乡低保标准是按照能够维持我县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等费用确定,并随着当地生活必须品价格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按照不低于原低保标准10%的幅度提高。经县人民政府批复,我县城市低保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230元提高至现行的29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年1320元提高至现行的1500元,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此次提标后,按照城市每人每月15元,农村每人每月12元的标准增加补助金,但绝不是能简单地人均增加,要在收入核查的基础上重点在城乡低保一、二类对象中增加。

三、核查范围

此次核查按照新的保障标准重点在现有城乡低保对象中进行,通过年度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继续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予以清退,不再享受低保待遇,对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的粮食救助对象进行核查认定。并严格执行“凡申请必查家庭收入”原则,对新申请纳入城乡低保的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核查。

四、工作步骤

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分为动员部署和培训、入户核查和上报数据、审核审批及资金发放三个阶段完成。

(一)动员部署和培训阶段(2月22日—2月26日)。各乡镇要以这次提标和城乡低保年度核查为契机,对城乡低保户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要深入村(社区)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认真检查低保对象是否准确,低保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严格按照申请受理、评议、审核、公示、审批程序等“三个环节,十个步骤”确定低保对象;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违规操作、骗保及平均发放低保金等现象;是否实行“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是否做到保障政策、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低保档案是否健全及规范等情况。同时,各乡镇根据本实施方案,要召开城乡低保核查工作培训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城乡低保政策培训。同时,成立县人民政府将调整充实城乡低保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督查组(另行文),乡镇也要成立城乡低保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安排部署年度核查工作,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入户核查和上报数据阶段(2月27日—3月25日)。

1.入户核查阶段(2月27日—3月10日)。各乡镇组建的工作组要对城乡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财产状况、收支情况及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入户调查必须保证2人以上,其中一人为国家干部,入户率100%,并规范填写入户核查表。一是要用黑(或篮)笔填写;二是除有“—”标记的地方不填外,无内容的要填“0”;三是不得出现逻辑错误;四是被调查人、入户调查乡(镇)、村(社区)干部必须分别在表上签字,不得代签。

2.民主评议阶段(3月11日—3月18日)。由村(社区)城乡低保评议小组按照《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的要求开展民主评议。召开评议会时要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和收集档案资料,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后报乡镇社会事务办。

3.乡镇审核阶段(3月19日—3月23日)。乡镇社会事务办汇总村(社区)调查数据,对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及低保对象中符合粮食救助的对象,经乡镇人民政府召开评审会议、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同时要将上报名单录入低保信息系统。

4.上报数据阶段(3月24日—3月25日)。乡镇社会事务办将张榜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后的调查数据,经乡镇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连同审核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张榜公示复印件(或照片)报送县救助局。对不符合条件的,由乡镇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三)审核审批及资金发放阶段(3月26日—3月31日)。

1.审核阶段(3月26日—3月27日)。县救助局负责汇总各乡镇情况,对第一、第二环节操作程序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县民政局组织重点复核及抽查。

2.审批阶段(3月28日—3月31日)。召开县评审会议进行审批,确定城乡低保对象提标补助金额和需粮食救助人数、数量。

3.资金发放阶段(4月份)。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后(实行完成一个乡镇,审批一个乡镇,兑现一个乡镇的办法)将提标后的补助金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对评审不符合条件的,通过乡镇社会事务办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五、操作程序

(一)组织培训及宣传发动。各乡镇要通过召开业务培训会,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城乡低保提标及年度核查工作相关政策,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家庭收入核查。各乡镇组建工作组逐户对低保对象家庭进行收入核查。入户核查时需把握几方面:一是入户调查组必须有两人以上,并确保有一名国家干部,家庭收入核查时必须做到“一户一表”,内容真实可靠,做到“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二是家庭收入核查务必做到“核查范围,核查内容,核查力量,核查责任”四到位,切实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特别是有劳动力、收入易发生变化的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三是按照省政府要求,60岁以上老年人已领取城乡基本养老金保险金的,其养老金不计算为低保口径的家庭收入,但要计算为统计口径家庭收入。

(三)民主评议及张榜公示。入户核查工作结束后,村(社区)委会要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并委派人员参与和监督)召开城乡低保民主评议会议。村低保民主评议小组组长及成员由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总人数不得少于20人,一般由村支“两委”组成人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其中群众代表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并保证每个村民组都有代表进入。评议会议必须有80%以上成员参加方为有效,评议结果必须有三分二以上参会人员同意方为有效。民主评议会议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是入户调查人员逐户介绍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调查核实后的收入情况;二是参会人员酝酿讨论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是否符合条件;三是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并现场宣布民主评议结果;四是将民主评议结果在村(社区)委会公开栏和村(社区)民聚居地公示3天以上。

(四)审核审批确定城乡低保对象。各乡镇对各村(社区)委会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后确定的低保对象,组织力量进行抽查复核,召开城乡低保审核小组会议进行审核,作出审核决定并在政务公开栏、各村公开栏、居民聚居地公示3天以上。县民政局汇总各乡镇上报情况,对各个环节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组织重点复核和抽查。召开县级评审委员会议进行评审,作出审批决定,委托乡镇在各乡镇政务公开栏、村(社区)委会公开栏、居民聚居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公示期间群众有异议的,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或异议不成立的,批准继续享受城乡低保保障待遇并进行提标。

(五)资金筹集和发放。由县民政局按照确定的保障人数和补助水平测算出资金所需总量,并按照省、市、县规定的资金配套比例筹集县级配套资金,继续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户手中。

(六)规范建立档案。各乡镇和村委会要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规范建立城乡低保档案。乡(镇)社会事务办审批类档案包括:低保保障待遇申请书(家庭基本情况申报表),家庭基本情况及收支情况入户调查表,低保保障待遇审核审批表,低保保障待遇调整(注销)表,不予批准及停发或调整低保保障待遇书面通知,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残疾证复印件,收入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等以户为单位进行整理;村民委员会农村低保档案包括:农村低保相关政策法规,享受农村低保保障待遇家庭花名册,农村低保工作统计表,村农村低保“民主评困”会议记录,“三榜公示”的档案记录,农村低保记录和调查处理记录,按文书档案要求整理归档。与农村低保业务相关图片、声像资料,按年度整理归档,档案的保管期限不少于5年。各乡镇要将确定后的低保对象信息录入微机,建立低保电子台账,及时更新城乡低保信息数据库。

(七)强化动态管理。各乡镇社会事务办低保工作人员要不定期地对低保家庭进行走访,并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及收入状况变化情况,按照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对低保家庭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并及时完善变动手续和电子档案,使城乡低保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低保提标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性强、时间紧迫,涉及人数多,各乡镇一定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工作议事日程,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细操作,狠抓落实,把年度核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准确掌握政策。城乡低保业务多元,繁杂面广,内容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把政策掌握清楚。城乡低保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推动城乡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民政局要加强业务培训,让基层民政工作者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切实发挥好民政政策“宣传站”、社情民意“代言人”、困难群众“维护者”、社会稳定“减压器”的作用。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4

一、基本情况

汲水乡地处郸城县城东北部,北与鹿邑县观堂乡交界,东面是张完乡,南邻宁平镇、西与虎岗乡相邻,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19786户,常住人口76918人,耕地面积10.1万亩。汲水乡有卢岭、押岭、小刘庄、朱楼、赵庄、张庄、高王庄、左桥、杨古寺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村比例33.3%。2014年押岭村,2015年小刘庄村,2017年左桥、卢岭、高王庄,2018年杨古寺、赵庄、朱楼、张庄均达到贫困村退出各项指标,完成贫困村退出程序。

全乡共有建档立卡户2596户9991人,现有未脱贫户296户884人,贫困发生率为1.15%。

今年以来汲水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工作思路,坚持“一基础、两手抓,六重点”(一基础:精准识别、规范建档;两手抓:一手抓产业扶贫,一手抓政府兜底;六重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党建扶贫、基础设施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基础设施长足进展,人均环境明显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做法是:

二、打牢精准识别这个基础

汲水乡共计19786户,常住人口76918人,汲水乡动态调整的有利时机,在开展“百日会战”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有农户进行走访,按照“五个没有问题”的标准入户识别。有效解决了漏识错识错退的问题,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的目标任务。

三、狠抓产业扶贫这个根本

1、狠抓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抢抓招商引资战略机遇期,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大众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三结合,先后招商了德诚家居、福诚兴伞业等一批产业效益好,初步培育形成了以制伞特色主导产业。

2、狠抓扶贫车间建设。先后建设9个扶贫车间并及时入驻铭阳服饰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贫困户21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3、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大力实施到户增收及直接补贴项目,在2016年实施913户365.4万元的基础上,2018年又落实三批种养殖业到户增收1238户,补助金额182.3万元;2019年又计划落实2批种养殖产业奖补,其中第一批成功申报奖补户数100户,奖补金额23.8万元,第二批计划申报420余户,预计奖补金额55万余元;2018年共落实了2批交通奖补,合计1215户,补助金额96.81万元,2019年计划落实2批交通奖补,其中第一批成功申报446户,奖补金额37.75万元,第二批计划预计申报400余户,奖补金额35万余元;公益性岗位全乡共计448户,累计补助金额95.68万元,同时补贴扶持扶贫车间3个,落实小额贷款73户。

4、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种植结构调整,辣椒、黑皮冬瓜、艾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辣椒种植达万亩以上,有效促进贫困户的增产增收。

5、狠抓产业星级化创建。为了有效的促进扶贫车间带贫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汲水乡对扶贫基地实施星级化创建活动,根据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的多少,评出不同的等级,根据政策在用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解决,大大的促进了扶贫车间用贫困户的积极性。

6、发挥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环节,汲水乡在扶贫车间、光伏发电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对集体的土地、坑塘进行改造,开展租赁业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能够更有效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突出政策落实这个关键

1、义务教育:全乡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对一的帮扶,对于住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补助到位。

2、基本医疗:全乡因病致贫贫困户780户,现已全部完成家庭医生一对一签约服务,为690名慢性病患者办理了慢性病卡,对所有的贫困户大病医疗实施一站式报补。

3、住房安全:到目前为止累计投入498.4余万元,对356户“四类重点人员”农户房屋进行住房改造。

4、安全饮水:截止目前为止,全乡27行政村全部已通安全饮水,饮水安全已达标。

5、低保五保:对群众反响比较强烈的低保问题,乡里要求各村召开专题会议,对各村低保进行重新核实,经民主评议后在村内显要位置,制定喷绘进行公示,并把低保户照片,吃低保原因及电话公示上墙,提高群众满意度。截止2019年上半年共有1900户,2820人实现了低保救助。全乡486特困人员生活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6、六改一增:自县政府实施六改一增项目以来,汲水乡各村学习好政策、落实人员名单进行申报,住建所人员逐户落实,并且在小刘庄进行了试点,并取得成功,现在全乡的六改一增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7、项目建设(27个村的村内道路和连接外村道路全部得到硬化;村村通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村村全覆盖;所有贫困村都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所有村委会都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医疗器械。交通、光伏发电)

五、改善人居环境这个重点

1、陈年垃圾点的治理:乡党委政府要求各村采取一切手段和方式对坑塘、沟渠、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陈年垃圾进行清理。对全乡27个135个村民组、五个集市、四条河道、多条沟渠和38所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对陈年垃圾整治情况及新出现的垃圾点拍照村档,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每次整改情况,排出先后名次。排名靠前的行政村及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排名靠后的行政村给予经济处罚,并在全乡大会上作检讨发言。

2、保洁专业队伍的建设:现在汲水乡保洁员174人,公益性岗位448人,垃圾中转站2个。对所有保洁员,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不定时的对各行政村保洁员上岗情况进行考核。工作不力的保洁员随时更换,表现好,工作积极的保洁员记入工作记录,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

3、户容户貌改善。严格落实县委“六个一”要求,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切实改变贫困村脏、乱、差现象。对通村公路沿线、街巷周边、沟、渠、河道沿岸以及农户门前“三堆”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同时,排查出需要六改一增的贫困户有240户,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毕。

六、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任务重。现在汲水乡未脱贫有296户884人,其中因病致贫136户392人,占比45%。要完成预定脱贫目标任务比较重,因病因残致贫人数较多。

2、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等靠要的思想还存在。

七、下一步工作举措:

1、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加大项目入驻、服务力度,进一步发挥好现有的18个扶贫基地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产业基地“星级化”创建工作,为贫困户依托产业基地持续增收提供保证。进一步推进扶贫车间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努力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和增收措施全覆盖。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5

一、强化五项举措。就是要在铸精神、创优势、育环境、优民生、强保证上下功夫.把追求效益、促进和谐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一是铸精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累积性、传承性和渐进性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文和精神力量支撑。当前慈溪发展正处于重要转折时期,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创业创新精神和全方位开放意识,立足发展实践,着眼时代要求,扬弃传统文化,提炼铸就新慈溪精神,为推动慈溪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和动力。

二是创优势。慈溪前一轮发展口中共慈溪市委书记 洪嘉祥的先发优势,来自于改革领先、灵活机制。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继续在多领域、深层次上推进改革创新,才能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的机遇,破解资源环境制约,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抢占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当前及今后几年要加快拓展“三个优势”,即把全民创业优势拓展到全面创新优势;把大桥区位优势拓展到全方位开放优势;从城乡均衡发展优势拓展到新型城市化优势,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三是育环境。在当前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呈现出优质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趋向,环境竞争日益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突出重点。慈溪经济活力强,区位条件好,产业配套全,2008年要集中力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投资服务环境、清新的人文环境等“三大环境”,切实增强对高端人才、智力、技术等创新要素和优质产业的吸引集聚能力。

四是优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既要重在投人,又要重在建设。要把改善民生与推进城乡统筹结合起来,与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以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文明和谐程度这“三个提高”为重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是强保证。围绕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适应、作风不适应”两大问题,切实强化“三个力”,为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全面落实振兴村级集体经济、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政策举措,壮大村级财源,实行能人治村,强化基层组织战斗力;加强素质培训和交流锻炼,试行干部专业化配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扩大党内民主。改善班子形象,强化各级党委的驾驭力。

二、力求六大突破。就是要把握趋势、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创业创新和一些关键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在建设创新体系上取得明显进展。以政企联手、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健全创新发展的平台、政策和机制。倡导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要素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继续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谋划做好以杭州湾新区转型发展为支点,撬动市内产业整体升级的工作。完善政策导向.以更大力度扶持企业上市、联合等体制创新,培育引进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实质性转型突围。同时,要把政府自身改革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和依法行政。

二是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明显进展。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市域经济的战略增长点,在项目招商明显转热的基础上,趁势而上抓推进。调整完善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尤其要在降低商务成本上求突破,积极促成一批在谈和签约的重点商贸项目落地。加快北部休闲旅游区等重点区块开发,推进物流、会展、旅游、社区商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孵化引进,努力培育新的三产亮点。

三是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上取得明显进展。要把新型城市化作为集约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片区统筹发展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促进空间有序整合、功能合理分工、产业集聚提升、城市资产升值。着重围绕中心城区改造提升这一核心环节,梳理完善拆迁安置、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探索区块整体拆迁改造的新模式.加快旧城中心区改造的攻坚突破,进一步提升品位、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打造与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地位相称的主城区。

四是在整治城乡环境上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软肋、文明创建的瓶颈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前以及明年要努力强化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坚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投入抓好城乡环境建设。注重整体谋划,总结百日环境整治行动经验,全面开展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整治城乡环境、呵护绿色家园”活动,通过抓住源头、建治并举、统筹联动、全民参与,确保我市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五是在发展区域文化上取得明显进展。文化创新是增强慈溪发展软实力的基础工程。要组织开展文化创新调研,梳理文化发展思路,完善文化扶持政策。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和撤县设市20周年庆典。培育特色性区域文化品牌。以弘扬新慈溪精神为龙头,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倡导全社会学习风气.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升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明程度。

六是在构建社会和谐体系上取得明显进展。以全社会共建共享为目标,以创新暂住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以培育和谐细胞为着力点,着力健全社会和谐体系。在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推进村级和谐组织规范化建设,启动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以和谐细胞融合社会群体,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北京:向低保家庭发放临时补贴

为应对7、8、9三个月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连续超过上年同期15%,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10月份起连续五个月向全市城乡低保家庭每人每月发放临时补贴20元。

据北京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监测,今年7月、8月和9月,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连续3个月超过上年同期15%,达到了《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为保障本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经市政府批准,决定向本市低收入困难人员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此次临时生活补贴发放范围为本市民政部门管理的、现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难补助的全部对象;临时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元;发放期暂定为5个月(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2月)。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6

县长李开德

各位代表:

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十六届政府工作回顾

自治县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9.7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1.96亿元,增长了1.65倍,年均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33.2:26.5:40.3调整为27.2:27.9:44.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5%和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9%,突破6亿元大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3.4%。2015年荣获云南省县域经济进位先进县称号,2013年、201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二)产业发展不断强化,特色优势日益显现。粮食总产量突破20万吨,累计实现烟农售烟收入12.82亿元。中药材种植规模达8.39万亩,产值达3.74亿元。建成核桃基地110.8万亩,种植板栗16624亩、青(花)椒28972亩,林业总产值达12.83亿元,年均增长15%。累计出栏生猪271.9万头、牛32.3万头、羊108.2万只、禽类845.1万羽,畜牧业总产值达19亿元,年均增长8.2%。“禄劝撒坝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4户。农业园区跻身市级重点园区行列,建成茂山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2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达8户。

(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累计完成县城开发建设投资约50亿元。先后投资近5亿元,建成10.83公里掌鸠河绿色长廊。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县体育馆、二级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城建成区全覆盖。乡镇重点集镇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26.1%。累计完成道路交通建设投资7.12亿元,建成禄大二级公路95.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武倘寻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68亿元,建成战备、旧铁厂、茶花箐水库,真金万、大河边、甲甸二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双化等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9个乡镇集镇供水改扩建工程,治理河道13.1公里,建成2.5万个小水窖,解决了17.25万人人饮安全问题。乌东德电站累计完成投资239.35亿元,完成普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行政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

(四)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区域功能得到提升。完成云龙水库一级核心区8035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绿化治理入库河道,入库水质稳定达标。“森林禄劝”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市级生态村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生态乡镇4个,9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考核验收待命名。2014年、2015年生态功能区考核名列全省前列。

(五)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活力动力得到激发。出台47个改革方案,完成县级公立医院、集体林权制度、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事业单位分类划分等91项改革任务。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乡两级权责清单制度、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项目,精简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和投资审批中介服务超市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农村、商事、教育、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招商引资累计引进项目139个,到位市外内资149.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96万美元。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不断改善。民生支出年均增长7.21%,占财政总支出的77.7%。优先发展教育,新建民族实验中学,全面实施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推进1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建成10所标准化卫生院和97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忠爱医院新院建成投入使用,县域内就诊率达88%。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覆盖面持续扩大。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24%和96.71%。建成保障性住房1380套。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36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69万人次。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完成3个整乡推进项目、309个整村推进项目,启动皎平渡镇整乡推进项目,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2944人,建成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44个、市级示范村5个。建成安居农房25515户、修缮加固1500户。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更加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成功举办昆明市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外事侨务、档案史志、文学艺术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民武装、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服务效能有效提高。出台《“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监督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有小额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代表议案建议727件、委员提案508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98%以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六个严禁”专项整治,实施“治庸治懒”计划,着力整治“”问题,政府效能切实提高。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脱贫摘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是稳增长促发展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重点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企业解困、消费增长,开展僵尸企业、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全县经济企稳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668万元,同比增长8.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2.28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9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1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8137元和7301元,同比增长8.7%和10.7%。

二是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把脱贫摘帽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的总体思路,组织“三个百日会战”,实施“十大工程”,投入资金42.733亿元,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整体贫困程度显著缓解。贫困退出全面达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云南省贫困退出“6965”考核标准全面达标。4341户1445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5.69%降低到1.82%。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硬化38个建制村和467个自然村进村公路1394公里,新(改扩)建自然村进村公路524公里。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硬化率达62.4%。完成328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157.8万平方米。筹资5000万元,完成覆盖1199.25公里农村公路的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农村人饮提升改造项目216件,贫困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5%以上。投资4719.58万元,完成124个村组活动场所建设。20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农房建设力度空前。整合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性贷款,投资近10亿元,96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8476户新建住房;实施51个重点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农房2194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980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稳固住房全覆盖。农户收入大幅提高。县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096.25万元,全覆盖落实贫困户种养殖产业增收项目,推进70个村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扶持发展20个省级贫困村43个合作社,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7545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务工收入1.81亿元。市、县两级单位和干部结对帮扶农户发展产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3500元以上。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县级财政投入7670.76万元,促进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省级复检。5310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补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全免费职业教育。20个省级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构筑“五条医疗保障线”,兑付减免医疗保险救助资金1848.6万元。组织开展“同心·共铸中国心”等义诊活动,48名先心病患者免费就医。兑付云龙水库水源区生产生活补助4304.88万元、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资金1588.57万元,惠及贫困人口8855户30222人。4798户15295名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符合条件的3073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安排1700万元用于贫困人口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精准脱贫创造经验。高位统筹,上下联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支持禄劝脱贫,安排专项资金,出台支持政策,形成强大合力。立足自身,苦干实干巧干,建立“七大体系”,落实“六个精准”,严格“五个到户到人”,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用活外力,实行多维联动,1家央企、2个省级单位、32个市级部门和市管企业对口帮扶,投入资金5.54亿元;县内单位、干部职工投入帮扶资金1.2亿元;北京朝阳区等地和社会各界无私援助,捐款捐物折资10458.14万元,形成大扶贫格局。激发内力,强化宣传动员,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展“六个百家”活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全面落实,评选表彰“十二个一”先进个人130名、先进集体40个,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主体作用。我县脱贫摘帽取得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得到领导充分肯定,群众广泛认可,社会普遍关注,媒体重点宣传。

三是特色产业实现新发展。实施省级财政支农项目12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项目16个,发放支农惠农资金20368万元。投资1250万元,建成高稳产农田85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96万吨,收购烟叶21.719万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与云南白药集团、维和药业合作发展中药材产业。完成核桃提质增效3.5万亩、板栗提质增效1万亩。实施马铃薯种薯更新换代3.6万亩,种植面积达14.8万亩。种植蔬菜10.67万亩、花卉5626亩、水果4021亩。出栏生猪79.74万头、牛10.06万头、羊30.55万只、禽类239.6万羽,新建养殖场(小区)6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项。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户,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3个。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乐村淘电商平台实现销售收入2300余万元。

四是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白塔箐、迎春里、练甸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开工建设县委党校、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乌东德新村集镇规划建设。完成则黑等7个乡镇供水改扩建工程。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拆除违建239宗,新建公厕25座、改造提升34座,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通过考核。武倘寻高速禄劝县城联络线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主线4个控制性工程。半新公路加快推进。开工建设皎平渡大桥复建工程。富民至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项目启动前期工作。皎马、云团、小汤等6条乡际联网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关坝河、核桃箐、住基水库启动建设。完成小型水库及坝塘除险加固58件,实施五小水利1467件。乌东德电站完成投资76.23亿元。完成49个农网单项工程和10千伏农网项目建设。

五是水源保护取得新成果。《云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昆明区域)保护“十三五”规划》通过评审,《云龙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昆明市部分)》获省政府批准,完成7个专项治理方案编制报审工作。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650万元,启动招桂、照块小流域治理、重点村落整治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完成一级核心区4100亩闲置土地水源涵养林建设。

六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营改增”全面完成。不动产登记全面启动。完成8382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颁证。完成撒营盘等5个乡镇51702宗农村宅基地和2335宗集体建设用地数据库建设。21户县属工商企业完成改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文化、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到位市外内资39.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万美元。外贸出口实现零突破,创收21.58万美元。

七是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思源实验学校9个单体工程主体完工,完成10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新建7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职业高中实训基地。完成中屏卫生院和18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推进马鹿塘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启动县医院医技楼、云龙卫生院改扩建和3所乡镇卫生院周转房项目。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7亿元。发放“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672户765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0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1%。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各项社保金3.34亿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03亿元、临时救助金2038万元、五保供养补助金703.3万元。启动64个村级综合文化室达标建设,建成国家一级文化站1个、二级文化站1个、三级文化站3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6个。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禄单位、驻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禄劝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差距大。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1.2%,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4.95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602元和5254元。二是产业底子薄,项目支撑弱。我县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总体处于增收链、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市场主体数量不足,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三是贫困范围广,攻坚任务重。由于客观和历史的原因,我县还有不少地区农户、人口处于贫困边缘,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任务艰巨。四是城乡差别大,民生欠账多。我县广大农村地区群山阻隔,边远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五是有位不作为,有责不担当。有的部门和干部缺乏胆识、缺乏干劲,学习不够、能力不足,不敢作为、不敢担当,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工作不实,甚至“慵懒散”“躲推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巩固脱贫、深入攻坚、跨越发展、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强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生态立县”发展思路,紧扣“脱贫攻坚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休闲旅游集散地、滇中北部交通枢纽”建设目标,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进程,确保总体上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基本建成“三县一地一枢纽”。

围绕上述目标,要全力落实以下主要任务。

(一)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聚焦主题主线,紧扣全面小康最大短板,在脱贫摘帽攻城拔寨的基础上,守住阵地、扩大战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跨越发展,夯实摆脱贫困的物质基础。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的思想意识,高点定位,拉高标杆,敢于和强者比,勇于和快者赛,致力争先进位,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突出精准施策,突破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完善稳定脱贫机制,健全社保兜底政策,加大农村养老、医保政策保障力度,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给予基本保障,对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适当支持,持续帮扶,防止“失血”返贫。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强化“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措施,实施整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高度重视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实现稳定就业,强化“造血”功能。强化重点支撑,持续推动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实施整族提升,增强自我发展动能。

(二)基础设施重大突破。结合实际,推进“五网”建设。加快建设内畅外通的路网,在对外交通方面,积极协调推动富民至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昆明至禄劝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完成金沙江航道禄劝段客货运码头和乌东德港区建设;在县内联网公路方面,实施“两纵三横一沿边”交通路网建设,分批启动实施12条乡际联网公路,新建县城南部二级客运站。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水网,投资18亿元,实施15类3367件水利工程项目,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5%;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6%以上,水质合格率达100%;水利化程度达44%。加快建设绿色环保的能源保障网,重点抓好乌东德电站、管道天然气等项目建设,电力装机容量达1112万千瓦以上,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县城区居民用气气化率达90%。加快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全县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40%,行政村4G网络100%覆盖,卫星直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三)特色产业形成支柱。坚持产业强县,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建成高稳产农田和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推动烟草产业特色化高品质发展,发展20万亩中药材、千亩特色水果、30万亩板栗、5万亩青(花)椒,实施核桃提质增效10万亩,建成全市中医药生物产业基地和特色林果产业基地。推进畜禽养殖“百千万工程”,重点发展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打造纯生态、高价值的健康食品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突出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文化,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结合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充分挖掘大山大水、资源富集的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建设休闲旅游集散地。

(四)城乡建设再上台阶。按照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部署,围绕“山·水·城·林”主题,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依山就势,优化县城空间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加快市政道路、地下管网、人文生态水体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禄劝”“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县城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以上。加快乌东德、九龙、中屏三个片区特色集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导规范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整治违规建房、无序建房。注重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五)改革开放增强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公共服务、金融体制和生态文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稳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融入并服务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战略,策应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开放理念,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

(六)生态涵养彰显优势。落实昆明城市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强化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坚持生态立县,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始终围绕生态谋划发展、加快发展。立足生态谋划产业,重点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实现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打好“生态牌”。高度重视水源涵养,始终把云龙水库水源保护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责任,全面落实水源保护“十三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确保昆明主城饮水安全。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重点水源林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推进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和城镇绿地系统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严格管理矿产开发,绝不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守住绿水青山。

(七)民生保障提升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实施“三名”工程,实现教育跨越发展。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基本建立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建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和水平,落实全民参保计划,逐步实现“五险统征”。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社会养老和社会福利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八)和谐稳定持续巩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平安禄劝。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三、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做好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各项工作。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巩固脱贫成果

推行成功经验,强化工作措施,乘势而为,持续发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完成工程收尾。加快资金筹措,加强施工组织,全面完成宜居农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做好道路建设等工程资料完善及验收工作。落实农房建设建新拆旧、一户一宅,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点养殖小区规划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工作。

二是拓宽增收渠道。巩固产业增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设立产业扶贫引导基金,重点扶持特色种养殖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展市场销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提高生产经营和对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务工增收,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次以上,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人稳定就业。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探索建立贫困群众享受资源开发收益机制,促进稳定增收。

三是深化扶贫工程。坚持结对帮扶,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脱贫群众跟踪服务、稳定增收工作。拓展安居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宜居农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提升,完成皎平渡镇整乡推进项目,启动4个市级整乡推进项目,实施行政村整村提升工程,创建精准扶贫示范村。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完成325个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坚持“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实施少数民族整族推进,落实包保责任,推动安居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二)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提升发展传统产业。推进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粮食总产量完成20万吨以上,收购烟叶21.719万担,实现烟叶税6900万元。种植马铃薯14万亩、蔬菜10万亩,实施核桃、板栗提质增效各1万亩,种植青(花)椒2万亩,新植板栗4万亩。

二是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加快发展葡萄、猕猴桃、葛根、野生菌产业,种植特色水果5000亩。实施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生态养殖和品牌建设,建成县级撒坝猪保种繁育场2个、乡级撒坝猪养殖示范场26个、村级撒坝猪扩繁养殖场160个、乌骨鸡养殖场1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户。

三是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农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及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小鹧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万妍花卉园艺产业园、真金万野生菌主题公园和茂山30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药开发技术服务中心、中药饮片GMP生产基地、国家养老康体基地、维和药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支持乌东德电站加快建设。加快元盛鑫冷冻食品厂、无渣粉葛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凤家古镇文化旅游综合体核心区。推进马鹿塘杜鹃花海、普渡河流域峡谷温泉等景区建设。启动汤郎箐苗族文化风情谷建设。

(三)着力突破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基础瓶颈。

一是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完成武倘寻高速禄劝县城联络线建设。实现半新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武倘寻高速禄劝段、皎平渡大桥复建项目。推动富民至禄劝至会理高速公路、金沙江航道禄劝段客货运码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皎马、小汤、中则公路,做好云团、中翠、屏翠等乡际联网公路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

二是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真金万水库26.2公里输水渠系,全面启动大河边水库至乌东德44公里输水管线建设,推进关坝河、核桃箐、甲甸二水库续建工程,完成住基水库主体工程和旧铁厂水库防渗加固工程,启动战备水库提水工程,实施五小水利工程500件,完成3748户14216人农村人饮安全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34亿元。

三是推进农村电网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网改造,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7%。加快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四)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一是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开展治乱、治脏、治污、治堵行动,全面整治县城区主次干道、小巷、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县城主要入口等区域和乡镇集镇环境卫生,社会公厕全面免费开放,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4%。全面开展违法违规建设治理,全县违法建筑存量处理率达60%。持续增绿植绿补绿,绿地率达42.5%。深入实施“七改三清”。完成445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改造完善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厕、绿化亮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广节柴节煤炉灶,乡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农村建房规划许可覆盖率达4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90%,乡镇自来水覆盖率达80%,行政村公厕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建成4个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示范创建。

二是推进县城开发和特色集镇建设。推进迎春里、白塔箐等片区开发。完成三溪温泉小镇二期等项目建设。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特色集镇建设,完成乌东德新村集镇一期、杉乐红色旅游小镇、撒营盘尚德民族文化村开发建设,推进皎平渡新村集镇建设。

三是切实加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统一设计和优化民居图集,加大推广应用。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层高、面积和退距标准,注重特色风貌控制,落实一户一宅,确保有序建房。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网格化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建行为。

(五)着力强化水源保护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云龙水库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一是实施七大工程。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招桂、照块清洁小流域治理,提高库滨区净水功能。实施重点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芝兰、招桂、照块、撒冲4个沿河重点村16个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施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工程,推进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村庄保洁、垃圾清扫和转运工具,配备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人员。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进撒营盘、云龙2个乡镇50个重点村庄污水规范化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分散畜禽养殖工程,建设200个堆沤池、500个标准化卫生圈舍。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推广中药材精制有机肥种植2万亩,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1万亩,削减和控制面源污染负荷。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推进一级核心区12660亩闲置土地水源涵养林建设。

二是加强监控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成水城河、老木河、石板河3个入库口浮标水质自动监测站。规范行使水源保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提高水源地风险防控水平。严格执行水源地项目审查制度,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洁和森林、湿地管护。

(六)着力推进生态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禄劝。

一是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完成石漠化治理2.43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000亩、五采区植被恢复100亩,新增造林2.9万亩。完成马鹿塘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完成掌鸠河旧县大桥至五一电站段河道整治。推进禄大路沿线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1.88公顷。确保国家园林县城通过复审。巩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创建成果,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是规范整治矿产开发。推动非煤矿山“关停并转”,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健全非法采矿活动巡查监管制度,坚决制止、查处非法采矿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转让矿权、无证探采、私挖乱采、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加强非煤矿山、尾矿库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屏障。

三是强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实施全民节能、节水行动,加强工业节能增效,推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节能,万元GDP能耗下降3%。着力构建环境污染防控机制,严格环境准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南塘河、掌鸠河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化水务改革,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完善异地中考、学业水平评价等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

二是积极推进创新创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申报科技特派员10名以上。健全完善生物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农林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搭建撒坝火腿众创空间,发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聚集效应,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0.6%以上。

三是切实提高招商水平。强化招商引资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规划,加强项目谋划、策划和包装,精心组织外出招商、展会招商,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支持鼓励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优化投资环境,强化督导考核,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确保市外到位内资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八)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办好10件实事。1.完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确保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改善办学条件,缓解县城区“大班额”现象。2.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3.规划建设一所高级中学,优化学校布局,增加教育资源。4.完成县医院医技楼改扩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5.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提升中医服务能力。6.实施县城入城口景观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7.实施掌鸠河景观北段延伸工程,建设掌鸠河沿河自行车道,拓展城市休闲运动空间。8.新建连接景新街至禄大路掌鸠河景观桥,改善县城交通路网。9.完成县委党校和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设,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10.利用县人武部原办公区改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切实解决老干部活动场所困难。

二是着力扩大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500人次、转移培训2.5万人次以上,转移就业2万人次以上。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推进城乡、行业间社保制度整合衔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6%以上。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建立健全重度贫困残疾人及护理人员补贴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县社会福利院建成投入使用,完成皎平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和11个村老年活动室建设。做好138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后续工作,解决1500人住房困难问题。完成乌东德电站枢纽区和大河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九)着力抓好各项事业

坚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在县城区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建成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继续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三名工程”,力争创建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1所、省一级三等幼儿园1所,申报省一级高(完)中1所,职业高中创建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12年免费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二是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完成云龙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率提高到8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全面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确保6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5%以上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就医绿色通道,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80%。设立专项基金,实行大病、慢性病救助,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三是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启动“五馆两中心”建设。县综合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文艺精品工程。完成5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组团参加昆明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四是建设平安和谐禄劝。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打击“盗抢骗”“食药环”和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优化城乡社区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工作,完善解决群众诉求“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交通管理“三网融合”,加强火灾防控能力建设,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巩固发展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关爱妇女儿童,做好科普、文史、地方志、档案等工作,推进双拥共建、军民融合。

(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聚焦从严治政、依法行政、为民务实、廉洁高效,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坚持从严治政。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政中,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全面落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一岗双责”。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坚持反腐败无、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惩治腐败。持续开展“六个严禁”、私设“小金库”等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守“八项规定”,持续狠刹“”,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依法履职,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政府部门权责法定化。完善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综合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提高政府效能。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切实提高政府系统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加大力度整治“慵懒散”“躲推滑”,提振精气神,提高执行力,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运转。

各位代表!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奋力推动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017年10件惠民实事

一、完成思源实验学校建设

投资14390.56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为36348.48平方米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思源实验学校,办学规模为小学36个教学班、初中24个教学班,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二、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投资21228.09万元,完成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65260.37平方米,2017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

三、规划建设一所高级中学

计划投资2.5亿元,在县城区规划建设一所总建筑面积40545平方米,办学规模6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教职工240人的高级中学。

四、完成县医院医技楼改扩建

投资4323万元,新建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地下停车场,改造原门诊住院综合楼。

五、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

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启动项目建设。

六、实施县城入城口景观改造工程

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禄武路县城入城口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南北向40米交通主轴,规划建设滑板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

七、实施掌鸠河景观北段延伸工程,建设掌鸠河沿河自行车道

在掌鸠河旧县大桥至秀河小学段实施第四期园博园项目,沿掌鸠河两岸建设10米宽滨水区带状公园绿地,面积约94.5亩。建设掌鸠河县城段绿色长廊沿河自行车道。

八、新建连接景新街至禄大路掌鸠河景观桥

计划投资600万元,新建景新街延长线跨掌鸠河连接禄大路(万家全羊至圣果树庄园)景观桥(桥名待定)。

九、完成县委党校和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设

投资8000万元,完成县委党校和国防动员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32.15亩,建筑面积20005.62平方米,2017年8月底前投入使用。

十、利用县人武部原办公区改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待县国防动员指挥中心搬迁项目完成后,将县人武部原办公区改建成为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名词解释

1.两进两出两对接一提升指资源、人才进入农村,劳动力、农产品走出农村,对接市场、对接农民意愿,提升农村地区生产组织化程度。

2.两不愁三保障指针对扶贫对象的工作目标,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3.贫困退出“6965”考核标准指贫困户脱贫6项考核标准、贫困村退出9项考核标准、贫困乡出列6项考核标准、贫困县摘帽5项考核标准。

4.三个百日会战指百日突击战、百日阵地战、百日攻坚战。

5.十大工程指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医疗保险救助、社保政策兜底、外出务工增收、扶贫党建双推进、社会结对帮扶十大工程。

6.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指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预算内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步增长。

7.五条医疗保障线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残疾人医疗救助、昆明市疾病应急救助、县乡医疗机构减免优惠。

8.七大体系即指挥体系、目标体系、动员体系、措施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

9.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0.五个到户到人指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思想发动到户到人、精准施策到户到人、项目实施到户到人、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11.七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健康救助脱贫一批。

12.百千万工程指百名科级领导干部挂百村、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万名共产党员进农家。

13.六个百家指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

14.十二个一指一批好基层党组织、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好党员、好村(社区)干部、好带头人、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好企业、好心人、好记者、好干部、好贤内助、最美卫生村。

15.全面改薄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1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1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

18.三县一地一枢纽指脱贫攻坚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休闲旅游集散地、滇中北部交通枢纽。

19.两纵三横一沿边指县域交通路网,两纵:在已建成的禄劝至大松树二级公路基础上,新建禄劝县城至翠华至中屏至则黑二级联网公路;三横:新建汤郎至皎平渡至马鹿塘至则黑三级联网公路、云龙至团街至中屏至九龙三级联网公路、撒营盘经中屏至转龙二级联网公路;一沿边:新建禄劝境内从则黑乡长坪子沿金沙江至汤郎乡志立一级公路。

20.畜禽养殖“百千万工程”指扶持建设一批百头牛养殖场、千只羊养殖场、万头猪养殖场。

21.智慧禄劝指通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政府决策、产业发展等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精细化管理、立体化服务、公众易感知的城乡治理模式。

22.海绵城市指充分发挥城市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解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3.三清四美三宜指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24.互联网+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5.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战略指以昆明、玉溪、曲靖、楚雄4个州(市)及红河州北部拓展区为发展空间的“4+1”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蓝图。

26.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指覆盖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等7个州(市)的23个县(市)区的跨地州经济带,区域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7.三名工程指名校、名师、名长。名校,指硬件完备、管理规范、质量优秀、特色鲜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含职业学校)。名师,指在教育领域公认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教师。名长,指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中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业绩突出、办学成效显著,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拔尖人才和专家。

28.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四治”,指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三改”,指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指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一增”,指增加绿化面积。

29.七改三清“七改”,指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三清”,指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30.“放管服”改革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降低制度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1.食药环指食品、药品和环境污染违法犯罪。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7

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深刻阐述了“三化同步”的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对新形势下工口夏宝龙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对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三化同步”既是我省多年来“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谋划“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原则。接下去,洪祝书记还要专门围绕“三化同步”作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三化同步”的重大意义,并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对贯彻落实“三化同步”战略思想提出明确要求。

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总体目标,按照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加、农村民生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17000元以上。2011年要按照“大兴水利、保供增收、转型提质、美村惠民”的工作方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十二五”时期“三农”转型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和“十二五”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精品农业强省”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和设施装备建设。以“两区”建设为主要平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两区”集中、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向“两区”集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到2015年,建成6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0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粮食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0%。二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供销稳定。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深入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百亿斤粮食库存”和“百亿斤战略粮源”工程,实现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效益平稳增长,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亿斤左右。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禽蛋奶、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稳定。三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构建集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农业主导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通过认证的“三品”基地达到1500万亩,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四是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大学生到现代农业创业,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扶持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工商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高起点建成一批农业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争取年销售收入超千万的龙头企业、规范化合作社分别达到1000家和5000家,纯农户加入合作社比例达到40%。五是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自主研发和引进推广一批特色新品种,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六是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到省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化对台农业合作,建设一批对台农业合作园区,启动“两岸村坊友好交流活动”。

(二)推动全民创业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按照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要求,加快形成“先创业带后创业”和“以创业促就业”的格局。一是创新完善农民素质培训机制。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百万农村‘两创’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加大“双证制”培训力度,把留守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加快培养成为现代农业劳动者。实行省市县三级分类培训机制,建立简单技能培训由乡村负责、中级技能培训由培训基地承担、高级技能培训由省里组织的培训格局。二是全面拓展农民创业就业领域。建立一批乡村工业集聚区和家庭工业创业园。发展一批省级“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到2015年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20亿元。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力争今年欠发达地区从业人员、加工费分别达到90万人和60亿元。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养老托幼、修理服务和废旧物资回收等社区服务业,使其成为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门路。三是着力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推进合作创业

和稳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全面增长转变,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和普遍增收水半。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按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一是深入实施“强塘固房”工程。加强主要流域堤防加固建设,基本完成流域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深入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山塘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年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推进海塘加固配套,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确保现代农业园区防洪排涝灌溉标准达到相应农业生产要求。实施“百万亩低洼易涝圩区整治工程”,配套推进圩堤加高加固、水闸改造建设、泵站更新改造。推进“百万亩喷微灌工程”为重点的节水灌溉建设,扩大管道输水和喷微灌面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小山塘、小堰坝、小水池、小泵站和小沟渠。三是全面提升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深入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加强跨地区、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城市、农村供水保证率分别提高到95%、90%以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改善395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推进“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四是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建设和低丘红壤开发治理。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建成林区道路1万公里。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和高标准鱼塘、渔港。

(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加快推进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载体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建设。优化村镇布局规划,完善以200个省级中心镇为节点的小城镇、中心村布局。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快推进27个中心镇的小城市培育试点。联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住房改造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培育1200个中心村。二是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分类整治“保留村”环境,力争到2012年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加大成片整治力度,推进中心村整治扩面和沿线连片整治,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把村庄整治与特色文化村保护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推进村域经济发展和物业长效管理。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序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提升中心村通村公路技术等级,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集约农网和农村电气化。加快现代通讯网络和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提高放心店行政村覆盖率。推进“森林浙江”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五)推进农村民生改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融合的要求,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一是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养老保险人群覆盖面,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完善社会救济制度,提高“低保”标准。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健全“五保”集中供养制度。二是加快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加强中心镇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完善普通高中布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定期进修制度。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鼓励城市名校与农村中小学结成互助共同体。三是加快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四是不断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工程建设,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扫尾工作,建立“村村通”、“村村响”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五是不断完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权益,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施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住房、子女教育、疾病防控等办法。

(六)加大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力度。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按照“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发展步伐”的要求,增加群众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一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今后三年,省财政每年专项筹措23亿元,对欠发达地区给予特别扶持。“十二五”时期,视财力情况,进一步加大投入,用于对重点欠发达县和贫困集中区域的扶持。省级各部门对欠发达地区的相关扶持资金在“十一五”时期基础上做到总量增加、比重提高。二是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推进农民异地搬迁和转移,每年搬迁6万人以上。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扩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建立资金互助组织试点。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和结对帮扶。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合作共建六大山海协作园区,完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联动机制。发达市县对口援建一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完善由省级机关、高等院校、大型医院、国有企业、强县强镇等组成的省级结对帮扶体系,健全“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市县两级结对帮扶机制,提高帮扶针对性,不达小康不脱钩。

(七)深化城乡配套改革,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会和谐共融。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2015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40%以上。搞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宅基地置换流转、宅基地换城镇住房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和支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海域使用权等抵押试点。扩大“丰收小额贷款卡”和“金穗惠农卡”覆盖面,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住房保险水平。组建一批市县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拓展融资平台。三是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山林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权益。四是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村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让社员变股东,并妥善处置中心村建设中的集体资产融合问题。五是加快建立农村改革试验区。积极申报部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选定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扎实推进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试点。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总结篇8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为总抓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生活品质为着力点,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大力实施“工程”,确保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真正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2、工作目标。到2012年,基本建成“六大体系”。

——均衡发展的教育文化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优质教育普及化、均衡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到2012年,高水平普及15年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健全,教育综合实力、文化综合竞争力和公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城乡统筹的创业就业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以城镇带动农村,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体系,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到2012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2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收入分配政策不断完善,中等收入者群体进一步扩大,低收入农户加快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12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城乡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和体育健身需求。到2012年,卫生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能力明显提高,全市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供应体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到2012年,基本满足城市低保标准三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的需求,基本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需求,基本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全覆盖,基本改善老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基本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农村低保困难群众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规范有序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法治建设,深化平安创建,创新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到2012年,民主政治和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安全体系日趋完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状况更加良好,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局面更加巩固。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发展为先,民生为本。始终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使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协调好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关系,特别要更多地关注并改善广大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三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制定目标,排出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实现改善民生的力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四是坚持党政主导,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重点

重点实施“工程”。

(一)创业就业工程

4、鼓励自主创业。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845”工程,建立创业引导资金,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政策,加强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开发和推介创业项目,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家庭工业,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5、促进充分就业。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实施统筹城乡的积极就业政策,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着力解决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到基层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6、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网络,为劳动者提供优质、就近、便捷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到2012年,累计培训45万人次。

(二)百姓增收工程

7、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入实施“1381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切实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发展。继续实行粮食直补等农业综合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增加农民集体收益分配和股份分红收入。

8、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加强劳动定额和工时等劳动标准管理,推动落实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确保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增长相协调。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确保职工工资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9、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和价格动态补贴响应机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通过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等帮扶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众的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

(三)社会保障工程

10、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到2012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以上,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实施范围,提高奖励扶助标准。

11、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乡贫困人口和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和应退尽退机制。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办法,对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生活困难残疾人等,做好住房、医疗、就学等救助工作。完善失业救助和工伤救助制度。加强流浪乞讨人员和无人监管的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制度。

12、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施廉租房制度,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切实缓解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到2012年,累计新开工经济适用房75万平方米以上,新增保障廉租住房家庭3000户以上,建设人才公寓和农民工公寓分别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10万人,新增中低收入家庭公积金贷款2万户。

13、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大力发展老年事业和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发展养老产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保障公办福利机构满足五保“三无”对象、困难老人供养和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管)所需。加快发展儿童福利、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推动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救助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四)教育提升工程

14、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改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到2012年,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均达省三级以上标准,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7%以上;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9%;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优质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

15、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助学奖学、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培训、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品牌专业建设、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五大工程”,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教育,加快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逐步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办好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培训。到2012年,确保每年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总量达到40万人次。

16、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支持**师范学院扩大非师范类专业招生比例,加快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体系。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主干专业,创建全国示范高职院校。

17、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认真落实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加强特殊教育,实行“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免费12年教育。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办园补助标准。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教师培训“领雁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待遇。

(五)全民健康工程

18、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信息预警监测报告等体系。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9、健全医疗服务网络。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到2012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全覆盖。加快“名院、名医、名科”建设,提升特色专科医疗水平。完善大中型医院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口帮扶和双向转诊制度,切实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覆盖率。加强农村、社区医护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加强医疗保障。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到2012年,全市总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建立城镇职工门诊医疗统筹制度,提高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广力度,逐步实现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资按每年20%以上的比例递增,巩固参合率,逐步提高受益率。实行两年一次的城乡居民免费体检。

21、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到2012年,全部乡镇达到创建标准,力争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市。深化“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到2012年,连锁超市村级便利店食品配送率达到100%,农村放心店多种形式的食品配送面达到100%。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公共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坚决打击制假售劣行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22、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积极培育体育市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争取到2012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8%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100%,并向自然村延伸。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新建居民住宅区按国家规定配套建设体育设施。

(六)文化繁荣工程

2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建省级、全国文化先进县区。深化乡镇“浙江东海文化明珠”建设。到2012年,乡镇都建有符合省定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体活动室。现有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内部文化设施向社会有序开放。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

24、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形成一批文艺精品。力争到2012年选拔培养各艺术门类文化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100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10部(项)。

25、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办好中国·国际湖笔文化节和南太湖音乐舞蹈节及县区重大文化活动,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组织以“欢乐**”为品牌的“文化服务基层行”和“文明和谐种文化”两大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大工程,打造中心城区“15分钟文化活动圈”,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

26、强化媒体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媒体的公共信息和文化服务作用,积极开办为农、少儿和生活服务热线等节目。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继续实施“彩虹行动”,向低保困难家庭送电视机。加强电视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积极开拓新型传播载体和业务。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开播无线移动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节目。

(七)环境优化工程

27、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以太湖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治理,做好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城乡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创建生态县、乡镇和村,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做好土壤、矿山、河道等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到2012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2%以上,县级以上规范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8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大于310天/年。建设生态公益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

28、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推进“四环四横四纵”城市框架工程建设,启动生态景观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步行街区建设和衣裳街、小西街保护性改造工程,加快背街小巷的整治。到2012年,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完成中心城区16个老居住区改造任务,完成环城河及市河环境整治,基本完成对市区主次干道的一轮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全面加快县区首位镇、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支持德清、安吉参与杭州都市圈基础设施联建共享。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提升城乡公交的管理服务水平。

2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百千工程”为龙头,推进农村公路、城乡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网络”建设。到2012年,创建200个以上农村新社区,完成所有小城镇(乡集镇)和行政村的环境整治提升任务;累计完成河道清淤3650公里,全面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建成通村联网公路2150公里、电气化乡镇60个、电气化村650个。

(八)平安创建工程

30、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重视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改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到2012年,实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31、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建设,深化普法教育和“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发展基层民主,切实维护群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积极推广“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情沟通会”等形式,完善市长热线电话制度,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协调仲裁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种犯罪,加强对涉及民生的民事行政案件审判和法律监督。规范和拓展法律服务,积极实施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加大司法执行力度。

32、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工作制度,形成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和包案等制度,推广办信“绿色通道”,建立市、县(区)两级电子网站,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群众渠道。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预防和化解。

3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加强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综治中心、安监中心和平安协会等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探索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综治网络、调解网络向村居、社区、企业延伸。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建设,深化“平安细胞”、“无社区(村)”和“无毒社区(村)”创建等活动,做好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加快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和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整治力度,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34、加强公共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防体系,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和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完善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全社会对气象、地震、地质、生物等灾害的防御能力。

三、保障措施

35、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改善民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全面加强领导。坚持每年制定民生工作的年度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的部署、协调和落实。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

36、加大财力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民生领域建设投融资和运营机制,鼓励单位、个人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多主体建设的社会氛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各地要确保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重点向“三农”、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倾斜。完善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7、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决策机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建立民意收集快速反映系统,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在参与决策、评估落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服务机制,在街道和乡镇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办事。健全协作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考核机制,加大民生指标考核力度,建立民生指标评价体系,增强群众感知度,提高群众满意度。健全长效机制,突出重点,长期坚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上一篇:低保工作中执纪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