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5 17:22:35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导产业培育年、项目比学赶超年、工作绩效提升年”活动精神为指导,立足本系统和实际,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推动我市“4+X”等主导产业的重点培育,助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有力支持市实体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一十百千”工程为载体,通过“2012金融暖企行动”的开展,整体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扶企业缓解经营困难,促进企业成长和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银企共赢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召开一次投融资推介会。本着促进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协助企业与市内外金融机构项目对接的宗旨,由金融服务中心牵头举办第八届投融资推介会,投融资推介会活动期间举办一场投融资报告会,专题介绍分析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并做好投融资推介会后续资金到位率进度跟踪等工作。

(二)举办十场金融知识宣传讲座。一是人行市支行和金融服务中心利用资源优势,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二是其他各金融单位利用系统内师资力量和理财骨干,侧重于在业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金融注意事项、金融产品和公众关心议题等举办知识讲座。

(三)实施“百名银行高管经理进企帮扶”行动。一是金融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各市外金融机构,重点邀请金融高管走访大溪滩工业园区、莲华山工业园区等园区的特色产业企业,深入企业实际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特色和竞争力等情况,提高信贷支持能力和扩大惠及范围。二是各金融单位成立银行高管经理进企帮扶队伍,明确带队领导,深入企业调研,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动态,有选择帮扶一批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三是建立金融单位与企业的挂联制度。按照开户行或者贷款行挂联对应企业,有助于及时、持续掌握企业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银企紧密度。

各单位要根据走访计划,每季走访企业不少于30%。9月底前全部完成走访活动,并填报走访信息表。另外,走访的人员名单、图片资料要及时报送,注重收集资料。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思路。遵从“分步骤、讲时效、找问题、谋共赢”的方针,按阶段、分步骤,合理安排时间,有序推进。在活动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及时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二)加强领导。一是由人民银行市支行牵头组织全市各银行、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单位共同参与本次活动。二是成立金融系统“2012金融暖企行动”活动领导小组,由人行市支行行长任组长,其他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三是建立活动联络员制度,各金融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的信息联络和工作协调。

(三)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一是金融服务中心继续充分利用好金融服务110平台(金融服务电话、金融电子信箱),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问题咨询、金融权益保护等服务。二是外汇管理局市支局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和个人在结售汇和结算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总结提高。重视“2012金融暖企行动”活动的成效评估。一是各参加“2012金融暖企行动”的金融单位应汇总活动中收集的企业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报送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对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同各金融单位对各项工作的自查相结合,有序推进,提升效果。二是对全年的金融暖企行动进行评价考核,总结先进经验,及时推广;归纳、分析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年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五、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1-2月)

1.制定活动方案,部署活动宣传等各项工作。

2.人行市支行组织各金融单位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二)开展阶段:(3-10月)

1.举行“2012金融暖企行动”活动启动仪式暨“‘百名金融高管进企业’和‘走千家访万户’”活动启动仪式。

2.牵头举办投融资推介会,举办专题投融资报告会。

3.借助人民银行“行是论坛”、“指点”平台举行十场金融知识讲座。

4.以第二季度为重点,各金融单位要在开发区和重点乡镇适时举办融资洽谈会、对接会。

5.领导小组分阶段跟踪活动进展情况、督促活动落实。

(三)总结阶段:(11-12月)

1.适时召开总结交流大会,评选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先进。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产融结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5-0050-03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产融结合的主要阶段及模式

我国现代产融的结合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融资本是间接的结合。产融资本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信贷的方式融合,金融资源被国家完全垄断,产融资本没有进行产权方面的结合。第二,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信贷关系仍然是这段时期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但产业资本开始向金融资本领域进行股权融合,产业集团投资了一些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混业经营格局下也投资到了产业领域,产融资本得到了初步融合。第三,1993年金融分业经营之后,金融资本向产业领域的投资基本被禁止,而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融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大规模的受让金融机构的股权,一批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正在逐步形成;证券投资基金成为金融资本间接投资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我国产融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大型企业投资商业银行

产融资本的产权结合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交通银行成立,作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是我国产业资本首次正式介入金融资本。此后,工商企业向金融领域的投资掀起了高潮,各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有产业资本的投入,如招商银行(1987)、深圳发展银行(1987)、兴业银行(1988)、华夏银行(1992),包括以后成立的民生银行(1996)、浙商银行(2004)渤海银行(2005)等。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也已经有较大比例的产业资本持股,其以后的改革方向也是鼓励产业资本的加入,优化产权结构。

(二)企业集团涉足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没有禁止产业实体持有金融机构的股份,这就为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由于国家与商业银行相关政策的限制,产业资本更多的是介入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一些资产庞大,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涉足证券、保险、信托、期货、投资基金、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些企业是通过发起设立的方式进入,但更多的企业是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进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山东电力、华侨城、华能、海尔、招商局、万向、红塔、东方、德隆等。自1987年开始,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走自办金融的产融结合道路,共批准了82家财务公司(现存74家)。各财务公司所属的企业集团,共参股、控股约150家金融机构,与金融业的融合在进一步加深。

(三)金融机构投资工商企业

我国在1993前的混业经营时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的信托公司、证券部门、房地产公司等下属机构纷纷进入了股票市场、房地产、实业投资,在固定资产和长期建设项目上都进行了投资。信托公司资金、保险资金也进行了实业投资、房地产投资、股权投资,产融资本直接进行了融合。目前我国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均禁止投资工商企业,我国的金融资本投资产业资本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但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所掌握的资产直接或间接参股工商企业,特别是通过投资基金的形式间接投资产业领域。保险公司将金融资产用于购买企业证券或证券投资基金,这些投资最终再转化成产业投资。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成立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债权转股权,金融机构直接拥有了工业企业的股权。

二、我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效应的实证分析

为了研究我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相互关系效应,现以第二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单位数表示产业资本的发展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额、城乡储蓄存款额、各项贷款余额、企业债券总额、股票筹资总额、广义货币M2表示金融资本的发展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由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口径的不同,1998年以前的统计口径是按隶属关系划分的各类型工业企业总和,1998年开始是按照企业规模划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由于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实证分析分为1990-1997年、1998-2004年两个阶段。从分析结果来看,1990-1997年的工业发展指标与金融业发展指标不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是分别呈二次或三次的曲线关系;1998-2004年的工业发展指标与金融业发展规模基本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具体结果如下。

表1 1990-1997年我国产业发展与金融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从1990-1997年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工业总产值与储蓄额、各项贷款额、广义货币关系密切,而与企业债券、现金净投放没有显著的关系,与股票筹资的关系也不很显著。这说明那一时期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紧密,但主要以借贷形式结合,产权结合效应不明显;同时,产业资本分散,少数企业的债券和股票融资不能对产业整体产生明显影响;主要的资金集中在规模大的企业,不能对企业数量的增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从1998年以来的规模以上企业来看,债券和股票筹资的影响显著,其余的规律与前面的分析类似。工业企业单位数不呈显著线性关系,而只与贷款余额的曲线关系显著,说明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稳定,仍然是靠贷款融资。从变化规律上可以看出,我国产融资本的结合在以债务融资关系为主的同时,正由外源性借贷关系向借贷和内源性产权融合并重的方向发展,资本市场在产融资本结合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我国主要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现状分析

(一)以金融为主业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

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是以金融为主业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的典型代表。1.中信集团总资产为7000多亿元,金融资产约占81%,主要由中信实业银行、中信嘉华银行、中信证券、信诚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组成。实业投资涉及信息、基础设施、能源、房地产、服务业等行业,包括亚洲卫星公司、中信美国钢铁、中信泰富等。2.光大集团以金融业为核心,总资产4000多亿元,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保险、申银万国等金融机构,形成以金融服务为主、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饭店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多方位经营格局。3.上海国际集团以信托业起步,目前拥有上海国际信托、上海证券,参股了华安基金公司、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申银万国证券等10余家金融企业,其金融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65%以上,集团的投资业务还涉及基础设施和浦东开发等非金融领域。

(二)以实业经营为主业的国有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

以实业经营为主业的国有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主要包括:招商局、海尔、红塔、宝钢、申能、山东电力、首创、五矿、中粮、华能、天津泰达控股公司、方正等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总资产500亿港元,管理控制了1200亿港元的总资产,以房地产业、交通基建业、物流业、金融业为主业,拥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招商英国保险、海达保险、招商证券等为核心的金融业。海尔集团先后投资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后转让)、长江证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在金融业的投资达16亿元。红塔集团以烟草为主业,金融产业涉足国信证券、红塔证券、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太平洋保险、华泰财险等多家金融机构,累计在金融领域投资40亿元左右。宝钢集团以钢铁为主业,目前已经投资金融业53亿元,拥有太平洋保险、宝钢财务公司、华宝信托,参股建银股份、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华泰财产保险、新华人寿保险、兴业银行、渤海银行。申能集团是以电力、能源开发为主业,已经累计在金融方面的投资额达30亿元,共投资太平洋保险集团、东方证券、海通证券等14家金融机构。山东电力集团核心产业为电力、能源的开发,总资产1000亿元,通过鲁能集团控股湘财证券、蔚深证券、英大国际信托、山东金穗期货、鲁能保险经纪,而且还是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的重要股东。

(三)以实业经营为主业的民营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

以实业经营为主业的民营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主要有:东方集团、泛海集团、万向集团、新希望集团、德隆集团、上海农凯集团等。东方集团的“东方系”以东方家园建材连锁、锦州港为中心,参股民生银行、新华人寿、民族证券、海通证券、新华信托、拥有东方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泛海集团以房地产业扩张,“泛海系”先后投资了民生银行、民生人寿保险、民生证券、民生担保、海通证券、中关村证券、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万向集团以生产万向联轴节等汽车零配件而闻名,控股或参股万向财务、万向租赁、万向期货、民生保险、四川华峰信托、美国霍顿保险、浙江工商信托、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希望以饲料、房地产等投资为主,其涉足的金融机构包括民生银行、民生保险、福建联华信托、汽车金融、金鹰基金公司、新希望投资等。

我国主要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所从事的主业和投资领域见表3。工业企业进入的金融领域首选银、证、保这三类主流金融机构,但工业企业产融结合的规模还不够大,中粮、宝钢、海尔、五矿、山东电力等虽然拥有上千亿元的经营规模,但其金融资产的规模,一般只有几十亿元,以参股为主。与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相比,我国金融资本进入产业领域的势头要弱得多。各企业集团的共同特征都是准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统一整合集团内的金融资源,并把金融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四、我国现阶段产融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管,严防当前房地产领域潜在的金融风险

我国产融资本的结合刚刚开始,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律和部门规章都未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对其经营范围没有统一规定;没有立法,金融监管就无法可依对企业集团或金融集团的监管法规更是空白。民营企业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成为监管上的盲点,金融操作的不规范,法律监管的不到位等因素,致使产融结合蕴藏了较大的风险,德隆的倒塌就是明显的例证,华晨集团、海航集团、复星集团都先后收缩了金融业的投资。上述三类不论是以金融为主业的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还是以实业经营为主业的国有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和以实业经营为主业的民营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都下设房地产公司,将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同时现有的金融集团控股的银行子公司也将大量贷款投向关联方的房地产业。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行2003年对房地产建筑业贷款额为236亿元,2004年增加到314亿元,增速达33%;对关联方企业的贷款90%投向房地产业。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产价格上涨,金融集团投资集中程度高,特别是对集团内部或关联方放款增加;而在资产价格下跌时,容易形成大量呆坏账,导致金融机构倒闭。近几年,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已有一定程度的泡沫,为此,我国要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吸取教训,政府当局对我国现有的金融集团投资高度集中、介入房地产业要高度警惕。

(二)产业集团要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对金融业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

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对于产业资本的扩张既是机遇又是风险。一些工业企业盲目通过多元化经营而进入金融业,不能充分认识到金融的风险性,逐渐偏离主业,同时又不熟悉金融的运作规律,结果必然是丢掉了主业,也没有成功发展金融业;对于那些纯粹为了占有金融资源的产融结合型企业,更会蕴藏着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虽然产融结合具有较大的风险,但我们也不能止步不前。从实证分析来看,金融业对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但我国产融直接融合的程度较低,更多的是间接融资关系,产融之间的直接融合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我国需要对今后产融结合的发展积极引导,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产融结合健康有序发展。具体来说,我国对于发展产融结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快金融立法和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使产融的扩张有法可依。需要修订金融法律,降低金融准入门槛,鼓励产业资本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同时,允许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产业资本融合。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融资源的合理调配,建立金融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第二,允许成立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或金融集团,壮大企业集团规模,提高金融集团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参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优势产业集团的龙头地位。产融结合要在产业资本成熟的前提下去实施,如果离开实业发展金融,可能会造成泡沫经济,最后带来金融危机。第三,鼓励金融机构的股权多元化,但不允许单一工业企业利用关联机构变相控股存款类金融机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机制,在集团层面实施统一监管,在子公司层面实行分业监管,沟通监管信息,量化监管指标,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严厉处罚金融违规行为,减少金融监管的长期成本,建立长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第四,允许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改变目前的单一证券投资基金模式。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可以为巨额的居民储蓄提供投资渠道,满足一些高科技产业、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及有良好发展潜力项目的资金需求,产业基金将是产融结合的一种直接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Goldsmith,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mt.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2]Demirguc-kunt, A. and Maksimovie, V. Law,finance,and firm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e,December,1998.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3

2019年,市金融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决策部署,围绕 “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工作目标,推动落实营商环境优化、金融专项改革、信用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范等任务,实现全市金融运行稳中有进。9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3263.97亿元,比年初增长321.97亿元,同比增长12.97%;贷款余额2755.97亿元,比年初增长305.36亿元,同比增长10.54%,完成年度任务的160.72%;不良率1.46%,比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新低。企业帮扶方面,1-10月市金融办累计接洽企业1687家次,召开协调会287起,涉及企业289家,稳定金额累计1145.78亿元。其中开展解封转贷27起、封闭操作196次,涉及金额92.83亿元。累计发函56份,发纪要241份。办理“转贷通”业务1053笔,金额178.11亿元,为685家企业提供转贷,节约转贷成本1.42亿元。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是推动信贷改革。联合人行印发《义乌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信贷便利化行动方案》,根据获得信贷指标要求,建立300家参评企业库,按不同时间节点进行信贷安排。二是谋划一网通享“信用贷”。明确工业、商贸、科技、教育等各领域企业融资“三张名单”认定标准,制定一网通享“信用贷”管理办法,依托“三张名单”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及个人提供专项信用贷款支持。三是深化银行考核机制。制定《关于开展义乌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工作月度竞赛的通知》、《2019年义乌市金融系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新增三服务、最多跑一次、招商引资等考核指标,由行长挂帅解决企业金融问题,按月进行红旗黄牌评比并通报,目前,全市28家银行机构已全部明确行长联企名单,70位行长联系企业135家,其中五十强企业19家、A类企业34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金融问题141个。四是持续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支点作用,将民办教育、商贸、建筑业等列入支持范围,进一步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扩面。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工业企业流动性贷款支持项目的政策意见(试行)》,对利润可覆盖银行利息,生产经营良好的工业企业,推出以约定效益目标为前提、以政策性担保为保障的流动性贷款支持项目,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截止目前,政策性融资担保共有在保用户73户,在保余额78141万元,其中小微三农在保户数50户,在保余额9983万元;累计担保用户427户,金额26.44亿元。

(二)对接资本市场,全面落实“凤凰计划”。一是抓镇街发动。按各镇街规上企业数量分配股改挂牌任务,落实镇街抓上市工作责任。今年,我市新增股份制公司18家,区域股交中心挂牌企业27家,分别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0%和150%,其尼时尚控股4月在港交所红筹上市。截至10月底,通过资本市场新增直接融资24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92%。二是抓对标学习。对标晋江上市工作,搭建专业辅导平台,主动邀请券商、会所、律所等中介机构专家团队到企业实地指导,已举办各类上市业务培训6场次,受训企业210家次,组织科创板培育企业赴上海交易所见学三美化工挂牌仪式,全面提振企业上市信心。三是抓问题处理。今年以来,以“三服务”为载体,开展“一企一策”专项攻坚,全年走访调研拟上市企业和上市挂牌后备企业150余家,为企业发函协调涉税、发债无违规证明等问题6件次,处理土地问题2件次。

(三)深化金融改革,推进自贸区金融创新。一是制定金改工作要点。围绕试验区框架方案,研究制定《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改革2019年工作要点》,已于7月10日获省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并印发。二是推动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2019年1-9月,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60.17亿元,同比增长107.55%,全市实现贸易项下收汇194.14美元,同比增长28.37%,通过市场采购贸易外汇联网平台自助结汇89.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8%。三是优化税款担保机制。推动市政府与义乌海关、中银集团签订支持试验区10亿关税保证保险授信和不超过10亿进口融资授信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人保财险义乌市分公司为30多家进口企业提供1亿元的进口关税保证保险额度,截至目前人保、中银保险已为全市29家企业投保关税保证保险,保额5265万元。四是创新进口金融产品。印发《金融支持进口企业工作方案》,按时间节点跟踪推进;参与制定进口产业增信基金管理办法并推动落地,目前意向总金额超6000万元;继续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分担功能,工商银行与人保财险合作推出“银行+保险”纯信用融资产品,给予进口企业首年200万、次年500万授信,有效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进口企业融资难题。

(四)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建设金融安全中心。牢固树立“以监管促规范”的理念,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截至目前,辖内地方金融风险总体平稳可控,暂未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一是强化小贷公司监管。将小贷公司创新业务发展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清单,严格把关各类涉小贷公司的审核事项,定期开展风控检查工作。二是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机构和业务活动清退工作,目前,我市共有P2P及疑似机构5家,1家公安机关已立案(电商贷,涉案金额2.8亿元,涉及人数2000余人),2家已清退完毕(存米网、勋彩投资),2家正在清退中(义金服、寻贷网),其余4家分支机构同步清退中。三是开展银行业机构资产包处置。印发《银行业机构资产包处置管理改革工作方案》,理顺资产包处置工作机制,对涉包重点企业进行建档管理。四是建设金融安全中心。依托商城征信平台,融合eWTP架构,加强同阿里合作,建成各镇街和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金融安全中心,形成数据收集、风险预警、任务派发、日常管理、舆情处置工作体系,建立闭环处置机制,实现“防风险、保稳定、促繁荣”的总体目标。目前方案已上报至政法委。

(五)实施信用一网通享,打造“义乌样本”。我们以场景应用为导向、以提升群众感知度为目标,大力推进信用一网通享,今年11月全国信用工作现场会在义召开,推广义乌经验。一是织密信用一张网。在不断完善公共信用库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建设金融信用库和商务信用库。目前信用数据库涵盖62个政府部门的1483个数据项,覆盖所有53万市场主体和230万个人,数据总量超过3亿条。二是打通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闭环。信用嵌入“一网通办”,创新信用承诺制审批机制,目前35个部门已累计开展信用承诺22.7万次,简化审批11.8万人次。嵌入“一网通管”,率先构建十二分制信用监管体系,目前全市26个部门已在104个事项中实施信用监管。三是全面提升应用水平。推动31个部门谋划信用应用实施方案,选取其中13个项目分四批提交深改会集中讨论,在此基础上梳理形成“30个拳头性项目+70常规性项目”的百项信用应用。开展信用应用落地“奋战七十天”行动,年底前全力推进“30+70”百项应用落地见效。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金融保障作用。一是实施“百亿千家”计划。建立包含各行业龙头、成长型、培育型、重点领域的企业白名单,引导银行对名单内企业开展服务对接,三年内为1000家以上企业提供1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二是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文件。研究我市整体面上情况及进口转口、物流电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支持行业形态,出台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助推我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三是扎实推进政策性担保扩面增容。突出小微、“三农”对象主体,切实降低户均担保额和客户集中度,力争全年在保余额达到12亿元,在保户数较上一年度增长200%以上,户均余额降至500万元以下。

(二)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建设,优化扩容上市挂牌梯队。一是进一步做好排摸企业挂牌上市需求、并购重组意愿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组织交易所、券商等专业力量对企业进行辅导,夯实企业储备和梯队建设,力争全年新增股份制公司20家、上市挂牌企业20家。二是积极争取省“凤凰计划”专项基金支持,加强与在义证券机构合作,探索设立总规模为20亿元的上市孵化基金。三是加强股改十条政策宣传,持续开展企业上市挂牌培训,积极宣传多层次资本市场知识和政策,鼓励企业更新融资观念。四是加强上市公司日常监测,重点关注股权质押变动、生产经营指标变化、发债赎回或续发、获得信贷等情况,及时预警,防范发生流动性困难。

(三)深挖金融改革潜力,持续推进金融创新。一是学习新加坡、迪拜服务贸易金融先进做法,借鉴上海、深圳前海等国内自贸区可复制推广经验,借力高校、智库等专家团队,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金融创新,实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谋划新一轮金改方案。二是围绕试验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国际贸易、助力试验区建设、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重点工作创新金融产品,依托“金融+信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债券等手段,提供长期、低息、多元化融资产品。三是开展金融招商。发挥丝路金融小镇集聚功能,吸引外地优质金融机构落地义乌,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我市企业。

(四)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一是正式启用“金融安全中心”。在试运行基础上,不断完善修改,建立起各镇街和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金融安全中心,逐步形成数据收集、风险预警、任务派发、日常管理、舆情处置的工作体系,形成地方金融风险齐抓共管的治理新格局。二是继续开展银行业机构资产包处置、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攻坚。对银行业机构资产包处置工作实施管控,梳理公布一批逃废债黑名单企业,持续形成打击涉包领域涉黑涉恶、恶意逃废债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三是创新方法强化地方金融管理。探索楼宇全流程管理机制,对楼宇出租、承租双方建档备案,与属地镇街、相关部门共同进行租前调查、风险评判及业务调研。强化私募基金、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预警、严把准入、联合约谈、风险警示、移交公安等方式开展风险应对工作。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对策建议

一、金融支持经济转型能力全面提升

阜新的转型发展,必然面临资源性企业的转型重组、新型企业的加速培育以及大量老企业的退出、新企业的创立等,这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扶持金融业发展、促进金融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找准切入点,主动参与转型、服务转型,呈现出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的好局面。目前,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下,阜新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及“三农”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金融成为重点项目发展的主要保障。部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策略主盯基础设施类项目贷款,重点支持了华能阜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泰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巴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大唐国际及玉龙新城等重点项目。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4全年累计投放项目贷款近8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量、投资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项目建设快速有序推进。

二是金融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围绕企业的发展需要,推出并购贷款、搭桥贷款、银团贷款等新的金融产品重点支持支柱型中小企业发展。2014年末,阜新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3.69亿元,占全部信贷总额的59.3%,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是金融成为“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转型以来,阜新市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截至201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57.54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做好“三农”、农民工就业等改善农村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农户贷款由2001年的5.3亿元增长为2014年的61亿元,增长了11倍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22元增长为2014年的8772元,增长了近6倍,同比增长15.2%,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五大因素制约金融支持转型力度发挥

阜新经济转型已进入攻坚阶段,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金融对经济转型支撑作用越发重要。综合考虑资源型城市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资源型城市中制约市场化金融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等,总结出目前仍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金融支持转型力度的发挥。

第一,金融政策缺失。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尚没有获得专门关于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政策。各金融机构没有形成专门针对阜新经济转型特点的信贷产品体系和支持服务机制。

第二,信贷投入转化为投资进而形成产出的效率较低。转型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中信贷增加额所占的比重是呈递增的趋势,但单位投资增加额对GDP增加额的乘数关系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虽然金融资源的投入没有减少,但是其转化为投资进而形成产出的效率下降,投资本身对GDP贡献改变的幅度在减小。

第三,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接续替代产业融资受限。阜新地区部分行业贷款集中度较高,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少数行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不利,以2014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为例,贷款主要集中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全市贷款总额的20%以上。电力行业的信贷集中度较重紧缩了银行对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

第四,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了银行信贷投入。截至2014年末,阜新市中小企业6311个,占全市企业总数99.9%,但90%以上均为小型企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龙头企业非常少。金融机构从加强风险控制角度,不断强化信贷的责任约束,加之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第五,融资结构单一。至今为止,阜新仅有一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直接融所占比重很小。2001年,直接融资占比仅为0.51%,2007年直接融资比例为1.79%,直到目前全市仅有也1家上市公司。而且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企业融资渠道非常单一。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对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地方政府应加大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由发改委对资源型产业、转型产业、新兴产业的数量及比例进行合理规划,平衡各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抑制部分行业的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提高贷款产出率。人民银行、银监局及金融办牵头搭建平台,增进银企合作,尤其是要加大对接续替代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以信贷资金运营效率为重点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基层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督促商业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的同时注重提高贷款产出效率,真正做到收益与风险相匹配,防止风险沉淀和积累。

3.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中小企业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约束盲目的投资扩张行为。拓宽渠道增加企业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加快周转。同时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

4.政策性银行带头,同时争取商业性银行配合,为阜新经济转型提供专项贷款。建议有关部委搭建国家开发银行支持资源枯竭城市信贷操作平台,争取国有商业银行配合,为经济转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同时利用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调整之机,设立农业专项贷款,专门用于支持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各国有银行省级机构在对阜新经济转型项目的贷款审批上,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信贷审批的“绿色通道”。

5.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经济金融和谐发展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成功转型,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不断改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吸引资金聚集,产生资金的“洼地”效应,促进区域资金、要素流动,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改善和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人民银行的参谋作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配合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明,周诚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0(11):82-83.

[2]中国人民银行延安中心支行课题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研究[J].西安金融,2007(3):45-47.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融资管理;融资方式;融资环境;融资需求

一、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

(一)融资观念落后。很多企业缺乏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地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有“等、靠、要”的思想,对企业的融资管理缺乏严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为曾为国家上缴过很多利润而要求政府追加投入资本或减税让利。更常见的是企业通过“游说”或贿赂,要求政府干预银行,迫使银行对不符合经营的企业发放贷款或实行优惠的贷款条件,从而发展企业。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融资政策上,要把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同等对待,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融资方式单一。由于我国的金融格局长期以来是由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再加之受企业财务人员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和素质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融资方面对银行有极大的依赖性,导致融资工作几乎就等同于单纯的“跑银行,拉贷款”。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来源好运用的灵活性都很差,财务风险增加。融资方式的单一同时也意味着融资租赁、票据贴现与转让、应收账款让售融资方式没有在企业融资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浙江有74.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85.3%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这些中小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银行贷款。

(三)成本观念好风险意识较差。成本观念较差体现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成本——收益原则的考量,筹资工作的立足点不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综合资金成本,违反了现代财务成本原理。更多的时候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需要资金时,财务人员去融资,并且是筹措到资金就算完成了融资任务,并没有考虑资金结构与资金成本。风险意识较差则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普遍存在盲目举债经营的现象,不管企业资金利用率高低,不管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也不论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另一方面,企业在盲目借入资金后,没有对借入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理财,资金的占用、闲置和浪费很大。企业融资管理上淡薄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使得企业的融资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缺乏融资上的时机管理。很多企业的融资往往只顾及到自己的资金需要,而忽视了资金市场的宏观环境。对于那些缺乏中长期资金需求规划的企业来说,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当资金市场供不应求或者是政府紧缩银根时,这时企业就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计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情况适时调整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融资周期好资金市场、政府调控周期相背离,企业由此承受本来可以避免融资成本。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成本管理,筹资工作的立足点不明确,在资本管理、资本控制、资本结构等方面违反了现代财务成本管理原理。

(五)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是造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一是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四大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二是银行信贷动力不足,改制中的银行及法人银行从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出发,相应提高贷款条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三是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风险大,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中小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中企业,因而中小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存续期短、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必然要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贷款。四是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放贷,不管企业愿意付出多高代价,也不给发放贷款,从而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受阻。

二、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方法

(一)开拓和利用融资方式。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1、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盈余求得生存与发展,增加企业盈余的方法不外乎增加节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利润,降低成本和费用。据世界银行对温州等地区的企业调查显示,企业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自有资本融资,其中至少62%的资金依靠业主自有资金或企业前期利润解决。这表明,内源融资仍是浙江众多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比重偏高超过5成;2、外源性融资主要分为间接性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可分为政府性贷款、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贷款和世界多边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等)的贷款。政府政策性贷款通常是与其产业政策相联系的,世界多边组织贷款是国家主权贷款,具有一定的扶持性质。此外,出口信贷也是企业的一种贸易融资。直接融资工具主要包括企业债券、商业票据、租赁好股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债券融资可以不受银企关系的影响,企业直接面向投资者。商业票据与企业债券一样,属于直接融资工具,但是它更多的是偏向于短期融资。租赁包括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前者在租赁期满后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到承租人,后者则不转移。股票是一种权益性融资,意味着企业获得的是永久性资本,同时也意味着公司股东结构的改变。除上述融资方式之外,还有延期付款的商业信用形式的融资好出售应收账款的保付等。 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企业不同时期对资金的不同需要。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重点应根据资金需求的特点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从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看,对金华、绍兴、台州、温州四个地区的企业资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30%的企业靠自筹,7.5%的企业通过内部集资方式筹资,2.5%的企业表示依靠股票筹资;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容易,有60.47%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难,有23.26%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83.73%的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贷款难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加强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首先要合理地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因为各种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高低与资金市场中“资金商品”的可供量直接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充分考虑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筹资成本。其次,充分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包括含有多种融资方式的混合性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从中选择资本成本最小的。加强风险意识体现在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因为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如权益型融资可以获得永久性资本,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是企业需要出让部分投票权好收益权,而债务型融资虽然无须出让收益权好投票权,但是却有还本付息的硬性压力。此外,即使同一种融资方式,在不同时期和处于不同时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总之,加强企筹资管理,增强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的基本原则是,在筹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筹资成本最低,或者在筹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使筹资风险最小。

(三)加强和完善融资数量和期限管理。在数量管理上,应提前对融资的数量做出规划或预测,并根据预测或规划安排融资数量,力求融资结构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融资数量可能来自各部门的预算或各项目的规划,也可能来自财务部门根据历史数据作出的回归语塞。数量管理的目标是不影响部门或项目的资金适用时间,因此融资数量要得当,既没有多余的,也没有缺口。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理想状态,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有一个调解安排,成立融资数量调解资金,当融资数量多余时,把它纳入基金中,当融资数量短缺时,从基金中拔付部分资金补偿期限管理是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说的,其目标在于总体和个体的期限要平衡。总体的平衡是指企业整个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要合理,尽量多利用长期负债,因为长期负债对企业的财务压力相对于短期负债来说要短。此外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可转换债券也是一种中长期负债。至于短期负债,因为它对企业经营好财务的压力比长期负债要大得多,所以企业尤其要注意短期负债的管理,在偿还能力上,短期负债要和企业的现金流好收益流相适应。在风险管理上,不同的短期负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风险好成本。

(四)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实行不同的融资管理体制,提升整体融资管理水平。为了发挥企业整体融资优势,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计划、统一平衡好统一调度,企业内部的各分支机构的资金管理倾向于实行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是指企业总部统管资金,总部要求集团内各企业将利润好折旧上缴总部,总部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安排资金的使用,或者在各分支机构逐级完成。企业内部组织具有诸多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企业总部对其拥有的股权控制程度是不一样的,总部的融资管理权限自然也就不同,所以在融资体制上统一管理和分级领导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分公司来说,它在企业内部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企业总部更适合实行资金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从融资管理来看,企业总部掌握长期融资权,统一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办理借款业务。企业内所属企业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不得再自行向银行借款,一律由企业总部统一借款,再分配安排给企业使用。一般而言,控股子公司是法人企业,它们拥有直接的短期借款融资权。全资子公司虽然是法人企业,但是由于它是由企业总部全部控股,所以对于企业总部来说,它们具备好分公司进行同一管理的条件。然而,就票据融资而言,票据业务的管理规定要求票据业务必须由各企业在其所在地银行直接办理,这就意味着企业总部无法统一管理分公司好全资子公司的票据融资,但是,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办理票据融资必须由企业总部授权。所以企业总部为控制总体的融资规模,必须对票据实行额度管理。

(五)善于利用融资环境和时机,实现适时融资。企业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资金需求计划和融资计划,在融通资金时,要结合融资环境和自己的融资需要考虑。企业在融资时要注重时机的选择,要对资金市场,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具有合理的预期。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6

摘 要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但不少企业却用来投机获利,增加了公司的风险,甚至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必要对金融衍生工具与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越低,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收益风险性 风险管理

一、引言

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工具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导致中航油最终被迫重组。2008年10月包括国航在内的5家在A股上市的航空公司三季度全部亏损,共亏损近60亿元,导致这5家航空公司的股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由于油价暴跌造成所购买金融衍生工具亏损。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但是有的企业却用来投机获利,增加公司的风险,甚至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所以,本文将通过2007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来研究金融衍生工具与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关系,从而为上市公司预防和控制上市公司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风险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由于国内很难找到金融衍生工具对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实证研究,所以本文借鉴了金融衍生工具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从而构建实证模型。

陈炜、王(2006)以2004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有色金属加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并没有提升公司价值和业绩,国内企业使用衍生工具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其应发挥的正面作用。沈群(2007)以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三年有色金属加工或生产企业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阶段中国企业使用衍生工具并不能够提升公司业绩,反而对公司的ROE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确实可以提高以托宾Q衡量的公司价值。刘宇、叶德磊(2008)以美国保险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对于保险公司业绩存在明显的正面效应,这个研究结果为中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推出之后放开对保险机构投资的准入提供了正面的实证依据。贾炜莹、陈宝峰(2009)以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公司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对公司价值和业绩的效应。李梅芳、廖波、时海霞(2009)针对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最多的银行类上市公司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且分析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构成情况,能够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衍生金融资产与衍生金融负债三年来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说明这些银行在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上相对稳定,但是不同银行之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差异在逐年扩大。通过以上文献设计了本文实证研究中回归模型的相关变量。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07年至2009年三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选择样本时进行了如下的剔除:剔除刚上市的公司;剔除没有金融衍生工具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经过上述剔除得到最后的有效样本共127个。所用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RESSET数据库和东方财富网,研究的样本数据使用SPSS15.0进行处理和分析。被解释变量是收益的风险性,用风险因子_流通市值加权_Beta来衡量,衡量按流通市值加权计算的市场收益的风险性,数值越大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大。解释变量包括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人数和二职兼任情况。二职兼任情况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是二职分离取还是二职兼任。控制变量是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大股东性质、行业变量和年度变量。公司规模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大股东性质按照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分为国家股(中央或者地方国资部门持股)、国有法人股(国有机构持股)、其他,行业变量按照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类别确定哑变量个数,年度变量按2007年至2009年三年进行考察。

(二)回归分析

表1是回归分析的结果,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系数为负,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为正,说明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对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有负向作用,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对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有正向作用,即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越低,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表1中还显示了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影响为负,表明企业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的系数为负,监事人数的系数为正,表明董事会的人数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监事人数越少,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二职兼任情况的系数为负,二职分离时该变量取值为0,二职兼任该变量取值为1,所以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兼任时收益的风险性比二职分离时小,但是二职兼任情况的显著性水平为0.405,是几个变量中最大的,说明二职兼任情况对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影响非常微弱。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95、0.065,说明这两个变量对收益风险性的影响都比较显著。调整的R²、F值和P值都表明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较好,说明模型成立。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与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衍生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第二,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与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衍生金融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越低,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此外,研究还表明企业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董事会的人数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监事人数越少,上市公司收益的风险性越小;二职兼任情况对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的影响非常微弱。

实证研究证实上市公司收益风险性受到金融衍生工具的影响较大,我们应该防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发挥企业自身防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积极作用。

第一,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并合理授权。金融衍生工具亏损往往由于交易员违规越权交易,企业应按照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赋予职员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防止金融衍生工具在运作过程中的失误或极度投机行为;企业要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高层管理者的风险偏好、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等因素决定交易的风险限额,确保超出预定水平的头寸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对于超过风险限额的交易及时向高级管理层汇报;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加强内部控制,配备了解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内部审计人员,督促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相关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能够贯彻实施,防范风险的产生。

第二,加强风险管理部门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防范。对于拥有金融衍生工具的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控制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努力消除或减轻资金流动中不确定因素的消极影响,风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实施和评估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解决方案。金融衍生工具技术含量高并且结构复杂,风险管理部门应挑选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和风险进行管理;对即将进行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比较,写出较为合理的评估报告作为交易操作部门的操作依据;敦促交易操作部门以风险管理部门所设定的交易规模、头寸大小和止损点来进行交易;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成果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结构作出专业评价,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风险管理部门应建议董事会直接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决策,避免交易操作部门不接受风险管理部门的建议,使企业未能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到来前及时调整策略。

第三,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应该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制衡和协调,股东大会应保障各方股东的意志均得到体现,采用公开、公正的方式选举董事长及董事,由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如果发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额度超过风险限额到某个程度,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监事会作为一个独立且具有强制执行力的监管部门,需要确保违反了风险控制机制的交易操作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发挥其在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方面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炜,王.衍生工具使用对公司价值和业绩影响的实证检验.证券市场导报.2006(3).

[2]沈群.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财务与经营业绩的影响.厦门大学.2007.

[3]刘宇,叶德磊.美国财险公司衍生工具应用的价值和业绩效应.证券市场导报.2008(3).

[4]贾炜莹,陈宝峰.风险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和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财会通讯.2009(9).

[5]李梅芳,廖波,时海霞.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对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及其结构分析.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7).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7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农行云南省分行依旧创下了骄人业绩。字如钧信手拈来的一组数据就说明了一切:2009年末,云南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940亿元,净增338亿元,存量、增量在全国农行均排名第12位;各项贷款余额为1365亿元,净增285亿元,存量和增量在全国农行分别排名第9位和13位;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73 亿元,剔除委托清收手续费收入1.67亿元后,在全国农行排名第15位;拨备前和拨备后利润分别为42.46和38.12亿元,在全国农行均排名第9位。以上各项指标,均创其历史最好记录。2009年,农行云南省分行各项存款的存量和增量、贷款的存量和增量、中间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在当地四大行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逆境中谋发展

为了续写新辉煌,农行云南省分行以2009年的成绩为起点,明确了2010年工作要求,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510发展战略为总纲,以“发展、改革、控险”为主题,以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继续实施“发展、转型、创新、控险、强管、增效”的业务经营方针,大力提高城乡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市场份额,切实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深入推进内部机制改革,着力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全行工作再上新台阶。

字如钧介绍说,2010年,综合业务经营的提升是农行云南省分行的首要工作目标。2010年确立的综合业务经营计划目标是:各项存款净增300亿元,各项贷款净增230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8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47亿元。为更好服务于“三农”,还制定了2010年“三农”板块业务经营计划目标:各项存款净增174亿元,各项贷款净增116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亿元,实现拨备前利润26.45亿元,新发放惠农卡100万张,新授信农户6万户。

改革,也是2010年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着力推进和深化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效激发云南省分行经营活力成为改革首要任务。此外,风险管理是自身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2010年风险管理目标为城市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三农”新发放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内;违规行为明显减少,违规案件大幅下降,经济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力争不发生大、要案。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一系列举措,如大力推行州(市)、县两级行主要业务市场份额目标管理,切实提升城乡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按照“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的原则,从组织体系、核算体系、运营机制三方面扎实推进三农金融部改革。在组织体系上,按照“省级三农金融分部+州市分部+117个县域经营单元”的基本架构,确保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全部到位。在核算体系上,重构“三农”县域财务核算体系,确立县域支行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逐步实现“三农”县域直接成本费用和资产的单独核算。在运营机制上,完善单独的“三农”信贷管理体制,健全“三农”信贷政策制度体系,缩短决策链条,力争实现绝大多数县域贷款业务都在二级分行及县域支行独立审批人审批;以服务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三农金融部考核办法,加大考评结果与业务授权、资源配置和工资分配的挂钩力度,有力推动“三农”和县域业务开创新局面。

着力加大总行和云南省分行确定的重点城市行业务发展的综合扶持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在财务资源、信贷计划、人力资源、授信授权、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给予综合扶持,全方位鼓励和督促其优先发展,以此带动和提升全行城市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其次,切实强化信贷计划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银监会和上级行要求,确保全年信贷投放总量适度、月季度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努力加大营销方式和产品的创新力度。在营销方式创新上,各级行、各相关业务部门继续抓好客户分级管理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客户分层管理职责,不断扩大两级行核心客户群,努力提升优质客户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强化各条线、各部门和各级行的联动配合,开展团队作业,充分利用信贷、网络和客户三大资源,大力推行“1+N”综合营销模式,实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对公与零售业务,本外币业务的良性互动。在产品创新上,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以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电子渠道系统的竞争力;鼓励各前台业务部门、各级行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和实际金融需求开展创新;三农板块重点开发“三农”融资和渠道产品,零售板块的创新重点放在卡业务和高价值中间业务上,对公板块大力推动能够带动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的产品创新,金融同业板块以拓宽客户投资理财渠道为导向,重点开发资金存管产品线和投资业务产品线。最后是全方位推进网点转型工作,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全面推行网点标准化建设和加快网点经营模式转型,实现网点建设与电子渠道建设协同发展,进一步延伸网点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不断完善,是为了寻找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正如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一次金融论坛上曾指出的,滞后的金融业已成为目前制约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省内惟一的特大城市和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是中国面向东盟的第一城。昆明的经济建设,作用于云南整体发展。

昆明在云南整体发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长期以来,农行云南省分行营业部秉承农行“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服务理念,立足城市和县域两大市场,充分发挥城乡联动优势,全力打造支持昆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主流银行。截至2010年3月末,营业部各项存款余额602亿元,贷款余额555亿元,分别占云南省农行存款和贷款的30%和38%。由于其所处的区位,各项存款、贷款规模占全行的较大比重,在助推云南金融业发展和昆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云南也不例外。2009年,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就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字如钧如是说。2009年,农行云南省分行按照农总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省内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首先在农行内部组织架构上专门成立了小企业业务部,综合管理省内中小企业金融营销服务,为经营行提供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撑。2009年12月,农行在昆明官渡支行和大理分行分别试点成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专营小企业信贷业务,为省内小企业提供“信贷工厂”的一站式金融服务。2个试点机构成立后,共新发放小企业贷款2100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08万元,并累积了一批优质小企业目标客户。期间,农行在全省组织了一次产品创意大赛,将农行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推向新高。在大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意,为农行进一步提升对省内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提供了产品支持。

谈及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新举措时,字如钧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使其健康发展,助推云南经济发展,农行加大了与云南省中小企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合作力度,在中小企业政策扶植、担保机构准入、小企业上市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一批合作项目已处于筹备阶段。除了加大与政府的合作之外,农行积极参与了人民银行、工信委2009年举办的云南省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推荐会,展示了农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金融产品,扩大了社会影响。为了确保企业能在最短时间获得资金,农行简化了中小企业信贷流程,对办理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的客户,在资料齐备的前提下,承诺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信贷业务审批。农行迅速建立健全起来的小企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云南省内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结算、融资、理财、保险、现金管理、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企业年金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按照全能型银行的要求为省内中小企业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以此同时,根据农总行小企业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出台了全省农行小企业金融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未来三年农行小企业金融工作目标规划,把小企业业务作为农行的一项战略性业务来抓。明确的目标转化成工作动力,依照以上措施,农行云南省分行2009年末中小企业贷款净增近90亿元,贷款余额接近600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近150亿元,在云南省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复苏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字如钧坚定地说,2010年,农行云南省分行将进一步按照农总行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加大对省内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贯彻落实总行新修订的《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在信贷业务流程上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中小企业客户需求是农行2010年的工作重心。在总结2009年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农行云南分行2010年将在全省16个州市中心城市和中小企业较集中的二三线城市全面成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今后一段时间将加大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在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自主可循环贷款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产品和小企业多户联保信贷产品,放宽中小企业客户信贷准入,继续支持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是工作的着力点,农行将把政府出资控股的担保公司列入与农行合作的中介机构名单中,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问题,并参与政府举办的中小企业融资推介活动。与此同时,农行迅速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考核激励制度,落实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奖惩措施,鼓励经营行主动营销中小企业客户。此外,还将加大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搭建畅通的信息平台,努力解决银行与中小客户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成为省内中小企业的金融合作伙伴、成为省内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

加强监管规避风险

面对还没有散尽的金融危机阴霾,字如钧略显沉重。以美国次级房贷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把关于创新与监管的长期争论推向了新的高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历来都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是一众说纷纭的话题。正确客观地评估监管与创新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对于正确解读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后果与启示,有着重大的意义。

字如钧认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既是冲突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着冲突。从根本上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源于两个不同的金融主体,为达到各自的目标而分别进行的金融活动。所有的金融创新活动无非源于四种因素的需要即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规避风险和逃避管制,金融机构为提高金融效率,推出新的管理制度、操作方式、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风险与收益的新的平衡点,希望有限的金融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发展、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不断地对现存的金融秩序、金融监管的制度造成冲击,为金融体系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破坏金融安全。而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秩序、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和手段。这些监管活动可以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其一是加强管制,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限制金融创新,控制金融价格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种做法会导致金融市场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金融业的竞争力低下,整个金融体系十分脆弱,表面的金融安全实质上是以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为代价的。而金融机构长期积累下来的潜在风险一旦面临开放的市场环境,风险就会不断暴露和释放出来,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运行。其二是放松管制,通过强化金融市场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与金融业的发展。在管制逐步放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高监管当局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监管水平,来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统一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同时也在冲突中统一,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共同目标是金融发展。在适度的金融监管下进行金融创新,会促进金融体系在改革中发展。推陈出新的金融创新活动,会打破旧的金融监管制度和秩序,为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从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在新的监管空间下,会为金融创新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动力。这种良性循环的最终结果,就是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监管当局的货币调控能力和手段得到提高,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用以避险或投资的渠道增加,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率提高,安全性增强,金融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字如钧认为,有效的金融监管一方面要为金融创新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种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给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因素,保障金融安全。同时,需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因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监管当局进行依法监管的前提条件。既要为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留出尽可能的宽松政策空间,同时也应借鉴国外、省外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省情,对金融创新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消除金融创新有可能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因此,应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前瞻性的法规体系,对金融创新进行先导性的管理和监督,严格界定各类金融创新的性质、功能、范围和风险防范措施,严格分类管理,避免不正当竞争。

审时度势认清目标

一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都被广泛关注,人民币升值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云南作为中国通向东盟的桥头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势必会对云南对外贸易特别是与东盟的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按照传统的汇率理论,一国本币对外升值后,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抑制本国商品的出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顺差或扩大贸易逆差。”就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字如钧做出详尽剖析。

众所周知,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导因素,而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节节攀升。对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0%的国内经济而言,汇率波动无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从云南省近5年来的对外贸易结构看,进口约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6%,出口约占对外贸易总额的54%,进出口占比基本均衡。近年来,随着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云南对外贸易的主要市场,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占全省贸易总额的35%以上。缅甸、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已进入云南10大贸易伙伴行列,分别位居第1、5、6、7、9位。云南对东盟国家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农产品、磷化工产品、电力等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5%以上;主要进口商品中,金属矿砂等资源性产品占全省进口总额的60%左右。这种互有需求、互补性较强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成为推动云南与东盟贸易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基于云南省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人民币汇率升值于云南对外贸易特别是与东盟贸易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成本降低,有利于促进金属矿砂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有效地支持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二是人民币升值,有力地提高了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正逐步认同将人民币作为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重要的结算和交易货币。不利影响也同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企业出口成本增加,盈利空间降低,对于占云南进出口企业近一半的中小企业而言经营压力激增。二是为稳定出口增长,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出口的政策,如:对鼓励出口商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某些出口商品超基数增量部分给予适当贴补;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降低保险费率,并为省内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80%的保费扶持,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提供50%的保费扶持;安排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规模,用于支持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增长等。以上鼓励政策的实施,势必加大财政支出,改变原有财政支出分配结构。

字如钧总结说,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也给云南对外贸易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造成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银行业也就需要调整思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清晰表明,“促转变”已经成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为配合这一政策的实施,银行将收紧对过剩产业的信贷投放。这一政策对云南经济发展、对银行业无疑是新挑战。

从农行的角度讲,收紧对过剩产能的信贷投放,对农行信贷投放支持云南地方经济发展不存在影响或影响不大。字如钧如是说。其中原因主要是农行云南省分行近几年来一直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并按照人行、银监等监管部门和农总行的相关信贷政策,加大了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退出力度,且严格限制对过剩行业新客户的准入。目前,农行对法人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在过剩行业客户中,均为优良客户,同时这些客户也是云南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企业,如昆钢等。

字如钧觉得,2010年中央实行“促转变”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近期来看,总体上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从长期来看,银行收紧对过剩产能的信贷投放,会释放出一定的信贷规模到新兴产业、高科技行业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行业,支持行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云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逐渐好转,出现了一些关于政府即将退出经济刺激措施的传言。针对政府的经济刺激举措的调整,字如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见底,但对于最终复苏的形态,仍存在相当大的疑问或不确定性因素。字如钧认为,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不会过早退出。虽然经济开始好转,但是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许多还是靠政策的支持,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把促进经济的政策退出的话,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既有利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又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银行要“抓住机遇,好快并重,量力尽力,两促两防”,即银行要紧紧抓住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机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自身的发展;既“防”错失良机,又“防”新的风险。机遇面前,要“头冷心热,眼快手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找准商机特别是三类重点商机:一是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二是不承担风险的类项目;三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8

2012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复杂形势、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和“四大战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现特就2012年货币信贷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及时转发辖内分支机构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认真组织开展“金融创新推进年、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和“千名信贷员进企入户办实事”活动,不断深化我市金融创新,切实增强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加强风险监测,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全年新增贷款高于上年;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金融创新深入推进,创新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直接融资增量扩面,全年企业债务融资规模高于上年。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坚决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今年,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在全市组织开展“金融创新推进年、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和“千名信贷员进企入户办实事”活动,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线,按照两大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创特色、出亮点、见成效,确保各阶段工作深入开展。

(二)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

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适度增长,切实把握好贷款投放的力度和节奏,注意保持月度间、季度间的平稳投放,防止大起大落。各商业银行在台分支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总量、授信权限等政策倾斜,继续运用资产转让、承兑票据、信用担保、理财产品等多种方式挖掘增贷潜力,同时加强项目包装,对大项目积极向上推荐,争取上级行直贷解决,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年,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将根据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等情况,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灵活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调整差别准备金调控相关参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挖掘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

(三)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这一主线,进一步做好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资金保障,加强对产业发展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电力、能源、海洋经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同业合作等方式,加大对沿海产业带建设的资金支持,以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海洋经济综合开发为重点,强势推进沿海开发,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海洋经济,打造产业升级平台。

二是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科技金融和低碳金融为抓手,发展多种产业链融资模式,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提升新兴产业融资在融资总量中的比重,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融资业务,积极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深化科技金融合作,力争在专利权质押贷款方面取得突破。坚持“绿色信贷原则”,增强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和企业的信贷投放,重点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CDM项目融资、合同能源融资、绿色消费信贷等业务,加快低碳金融创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是促进文化产业走向繁荣。要积极领会《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导向,集聚信贷资源,支持文化旅游业、新闻传媒业、演出娱乐业、印刷服务业、文化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和创意设计业等“6+1”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开展商标权、著作权、影视版权和文化资源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发展文化消费信贷产品,完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融资模式,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加快推动金融创新,加大“支农支小”力度

一是全力做好中小(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贯彻落实《关于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调结构保增长促转型确保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作为战略重点,提升中小(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规范各项收费,主动让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尽可能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要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不抽贷、不压贷。增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创新型、品牌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落实小微企业信贷帮扶专项政策措施,加快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培育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团队,建立中小(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长效机制,努力改善我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服务环境。

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支农工作。完善“三农”金融服务,落实强农惠农富农的信贷支持政策,增强对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的信贷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投放。深化金融扶贫,加大对欠发达县的金融资源倾斜,突出对贫困乡镇和低收入农户的金融扶持。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将根据《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对支农比例高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继续实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涉农贷款投放比例高、资金相对不足的金融机构给予再贷款支持,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及中小金融机构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有针对性的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林权、特许经营权、商标专用权等抵、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努力解决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抵押担保难题。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贷款,做大支农贷款卡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继续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外出农户创业贷款,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撑。

(五)坚持“有扶有控”,做好民生金融服务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落实

一是着力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树立“普惠金融”的理念,围绕社会各阶层客户的需求,创新发展针对特定人群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尤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让社会各个阶层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实现包容性经济发展。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特点,开发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消费信贷产品,推进汽车、家电、教育、旅游等与民生密切相关产业的消费信贷,支持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扩大商业性、政策性个人小额创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有效完善贷款管理模式。认真落实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政策,积极推出适合大学生“村官”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坚持落实就学地、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扩大助学贷款受益群体。

二是贯彻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严格执行第二套住房贷款信贷政策,完善房地产信贷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严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认定标准,严格执行首付比例和利率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切实改善首套普通住房信贷服务,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加快贷款审批效率,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信贷资金,采取多种融资模式,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结合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建设,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合理增长。

(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一是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加快转制农村商业银行步伐,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支农服务功能,积极创新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扩大涉农信贷投放,更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按照《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实施细则》要求,认真配合当地人民银行做好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后监测考核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认真执行各项利率政策,及时反馈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和累积效应、贷款利率定价政策变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等动态情况,准时向人民银行报送各类利率备案表。进一步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宣传和应用,逐步建立健全以Shibor为基准的产品定价体系,提高利率风险管控能力。

三是加快金融市场业务创新。推动企业参与金融市场筹资,加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宣传、推介和承销力度,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探索“区域集优”三方合作机制,扩大发行规模,力争今年全市的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超过去年;创造条件推进我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及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参与度,吸引全国金融市场资源,增强支持我市实体经济的资金和资本实力。

(七)坚持开拓创新,扎实稳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

一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快发展。要抓住货物贸易出口试点企业准入限制放开的有利时机,推动涉外企业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上增量扩面,提高我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全省中所占的份额,力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比上年有较大提升,所占同期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例有明显增加。

二是推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取得新进展。充分利用外商投资企业“差”,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使用,通过跨境贸易融资、项目贷款、对外保函等金融产品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发债等方式在境外人民币市场进行融资,探索“走出去”企业关联公司间跨境人民币借贷业务。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政策制度,积极从贸易便利化、节约财务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等角度开展客户推介,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单独或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召开研讨会、培训会、推介会、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消除政策盲点。

四是做好数据报送和信息反馈工作。进一步学习掌握PCPMIS系统业务功能,规范报送数据流程,及时、准确、完整地向PCPMIS系统报送各类跨境人民币收付及有关业务信息,提升系统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所有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必须全部及时接入PCPMIS。完善内部操作流程,加强贸易、投资真实性审核,规范对转口贸易、贸易融资等业务的管理,及时监测、分析、预警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各类风险隐患。加强信息调研,分析业务开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跟踪辖内涉外企业对汇率承受力的变化情况,配合做好每季度的企业汇率承受力调查分析。

(八)强化金融风险监测,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信贷资金流向跟踪监测。强化信贷管理和风险制度建设,规范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加大对重点客户、大额资金流向及其用途的持续跟踪监测和深入分析,严格防止企业将信贷资金挪用于虚拟投资,或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民间借贷,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关注企业生存状况,妥善应对和处置企业关停引发的信贷风险,防止风险通过资金链、担保链问题扩散蔓延。

二是加强“两高一剩”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控制。切实加强对融资平台的信贷管理、资金监测和风险识别,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和标准,确保贷款投向符合国家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意见》,对高耗能、高污染和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行业实施行业名单制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部分产能落后、产能过剩企业的贷款投放,对国家明确要求淘汰的落后产能的违规在建项目和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切实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和经济结构调整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时开展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建立应对预案,落实风险和损失的防范措施,及时做好金融重大风险事项上报。切实加强流动性管理,关注自身流动性变化,着力改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保持内部资金平衡。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将备付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加强自我约束和风险控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探索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九)加强监督管理,提升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力

上一篇:矿山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企业创新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