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8 08:32:00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1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预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现金收支等的预算,通过对财务预算的管理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和管理方面的费用预算、根据企业目标制定经营指标等。由于保险行业的特点致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也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首先是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特殊。其次,财产保险公司的收入和支出的确认情况与其他行业所遵循的配比原则并不相符,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如当期的税金、保险保障基金、业务管理费用、手续费等,都是计入会计当期成本中的,这些费用是以保费收入时间为确认时间,其核算方式是以保单获取成本。第三是财产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由于会计期间与保单责任的差异决定了责任准备金计提需要精算师进行精算估计,而精算师的精算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财务预算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种种特点,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导致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问题。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一般都具有十分繁杂的层级结构,和分布广泛的各种分支机构,而且很多保险公司内部都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是部门职能不够明确。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顺利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也就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投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公司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常常会只顾本部门的利益尽量多地争取预算资金,财务预算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点是财务预算考核指标问题,保险行业并没有统一的预算考核指标,所以各保险公司的预算体系和考核指标都不相同,具有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说有的保险公司的预算考核指标仅以会计利润为标准,有的公司则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考核指标。这样就会影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会影响保险公司对本公司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估,无法为保险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而且还会影响到保险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第三点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问题。有部分保险公司虽然设置了专门的财务预算部门,编制了预算方案,但是缺乏对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过程的重视,空有预算方案而缺乏执行力度,根本无法发挥预算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职能部门的协调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的传统管理模式一般是按照部门职能来划分管理模块,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各部门的管理之间因职责不同而引起冲突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预算也无法落到实处。所以加强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各职能部门的发展要求

因为保险公司的预算是综合考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平衡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每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都符合公司的预算总目标要求,而公司总的预算目标自然是要以各职能部门达成各自的预算目标为基础。因此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可以说是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进行了量化,能够使其在公司的整体目标引导下安排好本部门的活动,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由于企业的经营会受到外部环境、政策和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的预算实施情况必定会与预算方案有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时候预算就要作为对照标准,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出现的偏差,以便根据预算指标及时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绩效考核的要求

公司的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企业预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成一层层的战略目标的量化性指标,最终让每一个员工承担本岗位的职责。预算指标可以引导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并且具有标准性,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考评工作绩效,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对企业的贡献。

四、财产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能完全交由财务部门处理。在公司设置有专门预算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财务预算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应该由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和负责人领导,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遵循权威性和全面代表性原则,将各部门的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增加预算的科学性,使预算具有可操作性。在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审批和编制预算方案,并监控预算实施情况,根据执行情况对预算进行实时调整,对公司发展的经营活动规划实施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比如说及时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和预算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原因调整预算方案;或者解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等。

(二)分解和细化财务预算指标

首先是以应分尽分为原则,公司的全面预算必须要分解为各职能部门预算或各经营机构预算,使各个预算执行单位都能明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公司的年度预算要分解为季度预算,这样有利于各预算执行单位将其作为组织本单位经营活动的依据,最终实现年度预算目标。其次是以责任到人为原则,各个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按照责任中心制执行预算。例如业务管理部门是以保费收入、保险种类、赔付率、手续费率为关键指标,在年度预算时,制定出各区域、各机构、各险种和各时期的不同执行标准。行政部门是以资产、行政费用和办公场所为关键指标,根据公司的年度总资产和总的行政费用来制定执行标准。人力资源部门是以职工总薪资和职工总人数为关键指标,根据公司年度预算的职工人数和薪资来制定合理配置的原则。

(三)完善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和考核

保险公司要重视对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因为关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出预算控制中出现的预算差异可以找出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不足,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寻求解决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定期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将财务预算的项目列出考评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预算的成效,也能作为预算执行单位和执行者的考核依据,有利于落实财务预算的责任制,让相关责任体了解预算执行结果并及时改进,也能给下期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2

一、关于我县农业保险基本情况

2019年我县投保的中央险种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生态公益林、能繁母猪、育肥猪六项,各险种自开办以来每年各级资金均能按时足额拨付至各承保机构。截止十月底各险种基本情况如下:

1、小麦的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承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共计四家保险公司。2019年全县共承保小麦面积    亩,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保费总额388959元,根据县政府会议纪要决定农户自缴部分由县财政统一承担,县财政补贴资金占总保费25%,共计97239.75元。

2019年全县承保小麦均受旱灾影响,共计需理赔农户381.2万元,其中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的       乡已全部理赔到户,其余保险公司正在陆续赔付当中。

2、玉米的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承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共计四家保险公司。2019年全县共承保玉米面积    亩,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保费总额    元,根据县政府会议纪要决定农户自缴部分由县财政统一承担,县财政补贴资金占总保费25%,共计     元 ;

2019年全县承保玉米均受旱灾影响,目前各保险公司正在勘验定损当中,预计赔付    万元。

3、马铃薯的主管部门为县农业农村局,承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煤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共计四家保险公司。2019年全县共承保马铃薯面积1    亩,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保费总额30913.92元,根据县政府会议纪要决定农户自缴部分由县财政统一承担,县财政补贴资金占总保费20%,共计6182.78元 ;

2019年全县承保马铃薯局部地区受旱灾影响,目前各保险公司正在勘验定损当中,预计赔付4.3万元。

4、生态公益林的主管部门为县林业局,承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2019年全县共承保生态公益林面积   亩,保费总额    元,县财政补贴资金占总保费10%,共计60307.73元  ;

5、能繁母猪的主管部门为县畜牧局,承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2019年全县承保能繁母猪4128头,保费总额   元,县财政补贴资金占总保费9%,共计22291.2元;

2019年全县承保能繁母猪出险142头,已赔付13.4万元,尚有8头母猪未结案,暂不能赔付。

6、育肥猪的主管部门为县畜牧局,承保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支公司。2019年全县承保育肥猪49060头,保费总额1226500元,县财政补贴资金占总保费9%,共计110385元。

二、管理情况及审核拨付程序

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金【2019】   号等上级文件执行。设置专账管理制度,由财政外金股负责资金的拨付及台账的编制。

各险种承保保险合同签订后,由保险公司报经同级主管部门审核认定,主管部门、保险公司共同向县财政申请保险保费补贴。县财政局收到保险保费补贴申请后,会同县级各主管部门和承保保险公司共同审核确认,并按比例计算出各级应补贴的保险费,由县级财政局、各主管部门、承保保险公司联合行文向市级财政部门申请上级保险保费补贴。县财政在收到市级财政部门的指标文件后,根据财政拨付程序向各保险公司支付上级配套的保费补贴。

三、保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下一些情况:

1、部分老百姓对自己是否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政策具体内容不了解不知道,各保险公司各自为政,各自运行。各乡镇各村委之间保险工作进度不一,为此各保险公司应严格执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签订补贴险种合同时,制定投保清单,详细列明投保农户的投保信息,并由投保农户或其授权的直系亲属签字确认。同时各保险公司应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

2、各保险公司理赔周期较长,老百姓不能及时收到理赔款。各农户收到保险补偿款不公开,发放不规范。各保险公司应优化理赔程序,做到老百姓报案及时到访,接案后及时勘验定损,定损后及时赔付。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措施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控制;评价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及其实施意义

(一)财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财务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反映公司财务目标,控制公司财务活动,保障公司财务目标顺利实现的各项预算的有机整体。公司在追求经营效益或者说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经营计划,使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经营目标。而经营计划的核心内容或者说主要表达方式则是财务预算。完整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至少应包括收入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赔付预算、再保预算,最终形成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损益预算。

(二) 财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1、财务预算据有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业绩评价的功能,而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对象与工商企业相比较,其成本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未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成本控制特殊性和复杂性。

2、费用具有期间化的特性。由于保险是一种射幸合同,是先实现收费先“销售”,后承担责任与风险,耗费与保单责任会计年度不一致,与一般商品和与国外核算比较,不实行权责发生制,当期发生的税金、手续费、业务管理费及保险保障基金均按保费收入确认时间全部计入会计当期成本,实行保单获取成本的费用化核算,而保费收入超过会计期计提责任准备金实现权责任发生制核算,相应的上述费用不能资本化合理摊销,不配比,这与国际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按保单会计期间分摊有很大区别,也与国内其他行业执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有很大区别,这一特性对预算的重大影响。

同时,保单责任与会计期间的不一致决定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由偿付能力与承保责任的不对等决定的分保必然性特点,同时,财务预算又面临环境、政策、公司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性,使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使财务预算的结果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料甚至难以实现,因此,财务预算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复杂。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和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中,对于预算的编制和下达项目上,相同的指标是保费收入、应收率、现金流量、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利润指标,差别是由各公司依据自身的资本金、偿付能力、投资回报、自留保费能力及协作等确定的不同指标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预算执行的级次控制力度不一

有的保险公司实行按管理级次逐级控制两核指标及操作权限,手续费费用分险种比例预算,资金差额管理而不全额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部分控制部分放权,分险种比例控制,不相信下级只相信上级的控制模式;对于下级机构依靠什么手段和措施来实现财务预算或者说经营计划,各家公司差别很大,带来的结果和效果也大相径庭。

(二)预算指标与考核指标不统一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与保险公司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保险公司、相同地区的同级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体系与考核指标上都不尽相同。这样导致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利,同时也使保险公司本身不利于对自己业绩的评估与经营管理的改善。比如有的保险公司是除了考核监控管理这些指标,对于承保政策、险种结构和管理权限、理赔流程管理权限、员工数量和薪酬政策(除高管)、手续费和营业费用均放权很大。此外。重指标结果而不重视控制过程,容易导致预算及相应管理工作失控、产生短期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指标的实现容易以与保险法、劳动法、行业监管冲突、以成本责任后延为代价,导致纠偏成本过高且滞后。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统一

部分保险公司不仅对预算的每一项目制定严格的指标,还制定每一指标的控制流程和实施标准,把决策、控制、执行、服务工作相分离,实行严格的预算紧控制。部分保险公司各类费用真实合理性依赖于“自觉”;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按差额进行预算控制。这种过度的“预算松控制”,机构多网点多,一个公司内部都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只用完成的指标来评价工作。力度不一的执行模式,导致各地工作积极性与管理的精细化冲突很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财产保险公司改进财务预算的举措

(一)建立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

在当前我国保险欠发达、效益不高、保险人的自律性不强、保险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的情况下,一些保险公司应当尝试按责任中心进行预算控制,实行分类预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

1、业务管理部门作为保费收入、险种结构、赔付率、手续费率预算的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授予其相应的费率、赔付各流程政策制定权和手续费管理权,在年度预算内,由业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分机构、分时间、分地区、分险种执行政策和标准,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控制考核业务管理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2、行政部门作为资产、办公职场、行政费用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由其在年度预算控制的总资产、总职场面积和费用、总行政费用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调配原则,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控制考核行政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3、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职工总薪酬、人数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由其在年度预算控制的薪酬和人数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调配原则,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4、下级机构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在下达的各类计划和调配原则内达成收入计划、控制支出,可以在计划内进行适度的调控和考核。但跨类别的收入计划和支出计划不能作不利于效益的逆选择。

(二)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与分析评价体系

首先,设立客观考核指标,客观公正全面的将工作效果和绩效挂钩,层层控制预算和考核工作,量化预算执行情况。

其次,公司要成立常设性预算委员会,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调整进行讨论评审。主要是对预算控制部门责任进行确认、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各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调整要求进行评估审议,对环境政策变化进行跟踪并提出是否修订建议,评审结果交公司决策层决策,使财务预算客观、公正、动态管理、有序有据。

再次,还要建立全面的预算执行内控审核评价机制。公司内控部门建立内部预算审计,对预算编制修改调整程序的合规性、工作质量、执行效果进行审核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对预算管理委员会委托的关于预算仲裁、预算调整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对各预算主体提交的预算反馈报告进行审计;对预算监控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的行使这些权力有利于减少预算中的纠纷,防止对预算编制和结果的权利操纵等预算控制中的行为问题。

(三)拆分管理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保证预算执行效果

在执行方式上,本级各部门制定的标准公正公平对下级机构公开,核定权限上收,开支权限下放。对管理中非客户和一线销售接触层工作权限集中,包括两核和财务权限,对客户和一线销售接触服务层工作权限下放,按级次进行控制,考核执行标准上收,考核执行过程和结果下放。为了保证预算各项目与实际实施的一致性,政策制定得到相同标准的贯彻,以制度管理而不是以权力管理,对于收入、赔款、费用、资产、资金的确认、执行,建立独立于同级部门和下级机构的“执行计算器”来实施,也就是现代集团企业管理中倡导的“后援中心”,实施集中管理。有以下优点:

一是从中间分离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均不能直接操作,使责任区目标和结果均客观化。

二是集中整合资产资源配置,突破区域隔离、局部利益带来的浪费重复和不合理不均衡。

三是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人才优势,标准化操作部分工作简单化降低人力成本。集中执行操作可将各地人才集中;可以实现部分跨省、市的人力调配统筹,节约人的数量;操作的相对标准化使操作层面劳动简单化,可使用较大部分低成本人员,节约单位人力成本;选择合适的地区可以随地区经济收入差异降低成本,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跨国集团选择工作地点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是操作标准统一,拆分流程,个人权利变小,对个体的优秀作用的依赖变小,风险分散。

(四)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合理定位

由于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企业内部相关责任中心人员组成,各个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应与相应政策一致,预算草案到编制出正式的预算是一个复杂而且专业化的过程,因此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预算的编制汇总,并处理日常管理事务。通常这个预算控制日常机构的角色由财务部门担任。在企业预算控制实践中,许多企业的预算控制指定由财务部门完成并实施,这显然不利于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降低了预算控制系统权威性,造成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没有切实遵循而造成预算约束软化。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财务部门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在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系统的改进过程中必须消除“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预算”错误认识,明确预算是经营者的预算,经营者对预算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负全部责任。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预算控制系统在执行中的控制失效。

参考文献:

[1]张鸣.《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北京

[2]王吉鹏《集团管控》.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北京

[3]谭谦.费用预算管理[J] .中国保险报, 2003, ( 26) .

[4]戴成峰.论滚动预算在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2008(10)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控制;评价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及其实施意义 

 

(一)财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财务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反映公司财务目标,控制公司财务活动,保障公司财务目标顺利实现的各项预算的有机整体。公司在追求经营效益或者说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经营计划,使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经营目标。而经营计划的核心内容或者说主要表达方式则是财务预算。完整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至少应包括收入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赔付预算、再保预算,最终形成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损益预算。 

(二) 财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1、财务预算据有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业绩评价的功能,而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对象与工商企业相比较,其成本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未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成本控制特殊性和复杂性。 

2、费用具有期间化的特性。由于保险是一种射幸合同,是先实现收费先“销售”,后承担责任与风险,耗费与保单责任会计年度不一致,与一般商品和与国外核算比较,不实行权责发生制,当期发生的税金、手续费、业务管理费及保险保障基金均按保费收入确认时间全部计入会计当期成本,实行保单获取成本的费用化核算,而保费收入超过会计期计提责任准备金实现权责任发生制核算,相应的上述费用不能资本化合理摊销,不配比,这与国际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按保单会计期间分摊有很大区别,也与国内其他行业执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有很大区别,这一特性对预算的重大影响。 

同时,保单责任与会计期间的不一致决定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由偿付能力与承保责任的不对等决定的分保必然性特点,同时,财务预算又面临环境、政策、公司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性,使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使财务预算的结果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料甚至难以实现,因此,财务预算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复杂。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和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中,对于预算的编制和下达项目上,相同的指标是保费收入、应收率、现金流量、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利润指标,差别是由各公司依据自身的资本金、偿付能力、投资回报、自留保费能力及协作等确定的不同指标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预算执行的级次控制力度不一 

有的保险公司实行按管理级次逐级控制两核指标及操作权限,手续费费用分险种比例预算,资金差额管理而不全额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部分控制部分放权,分险种比例控制,不相信下级只相信上级的控制模式;对于下级机构依靠什么手段和措施来实现财务预算或者说经营计划,各家公司差别很大,带来的结果和效果也大相径庭。 

(二)预算指标与考核指标不统一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与保险公司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保险公司、相同地区的同级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体系与考核指标上都不尽相同。这样导致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利,同时也使保险公司本身不利于对自己业绩的评估与经营管理的改善。比如有的保险公司是除了考核监控管理这些指标,对于承保政策、险种结构和管理权限、理赔流程管理权限、员工数量和薪酬政策(除高管)、手续费和营业费用均放权很大。此外。重指标结果而不重视控制过程,容易导致预算及相应管理工作失控、产生短期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指标的实现容易以与保险法、劳动法、行业监管冲突、以成本责任后延为代价,导致纠偏成本过高且滞后。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统一 

部分保险公司不仅对预算的每一项目制定严格的指标,还制定每一指标的控制流程和实施标准,把决策、控制、执行、服务工作相分离,实行严格的预算紧控制。部分保险公司各类费用真实合理性依赖于“自觉”;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按差额进行预算控制。这种过度的“预算松控制”,机构多网点多,一个公司内部都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只用完成的指标来评价工作。力度不一的执行模式,导致各地工作积极性与管理的精细化冲突很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财产保险公司改进财务预算的举措 

 

(一)建立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 

在当前我国保险欠发达、效益不高、保险人的自律性不强、保险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的情况下,一些保险公司应当尝试按责任中心进行预算控制,实行分类预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 

1、业务管理部门作为保费收入、险种结构、赔付率、手续费率预算的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授予其相应的费率、赔付各流程政策制定权和手续费管理权,在年度预算内,由业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分机构、分时间、分地区、分险种执行政策和标准,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控制考核业务管理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2、行政部门作为资产、办公职场、行政费用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由其在年度预算控制的总资产、总职场面积和费用、总行政费用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调配原则,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控制考核行政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3、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职工总薪酬、人数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由其在年度预算控制的薪酬和人数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调配原则,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4、下级机构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在下达的各类计划和调配原则内达成收入计划、控制支出,可以在计划内进行适度的调控和考核。但跨类别的收入计划和支出计划不能作不利于效益的逆选择。 

(二)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与分析评价体系 

首先,设立客观考核指标,客观公正全面的将工作效果和绩效挂钩,层层控制预算和考核工作,量化预算执行情况。 

其次,公司要成立常设性预算委员会,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调整进行讨论评审。主要是对预算控制部门责任进行确认、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各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调整要求进行评估审议,对环境政策变化进行跟踪并提出是否修订建议,评审结果交公司决策层决策,使财务预算客观、公正、动态管理、有序有据。 

再次,还要建立全面的预算执行内控审核评价机制。公司内控部门建立内部预算审计,对预算编制修改调整程序的合规性、工作质量、执行效果进行审核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对预算管理委员会委托的关于预算仲裁、预算调整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对各预算主体提交的预算反馈报告进行审计;对预算监控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的行使这些权力有利于减少预算中的纠纷,防止对预算编制和结果的权利操纵等预算控制中的行为问题。 

(三)拆分管理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保证预算执行效果 

在执行方式上,本级各部门制定的标准公正公平对下级机构公开,核定权限上收,开支权限下放。对管理中非客户和一线销售接触层工作权限集中,包括两核和财务权限,对客户和一线销售接触服务层工作权限下放,按级次进行控制,考核执行标准上收,考核执行过程和结果下放。为了保证预算各项目与实际实施的一致性,政策制定得到相同标准的贯彻,以制度管理而不是以权力管理,对于收入、赔款、费用、资产、资金的确认、执行,建立独立于同级部门和下级机构的“执行计算器”来实施,也就是现代集团企业管理中倡导的“后援中心”,实施集中管理。有以下优点: 

一是从中间分离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均不能直接操作,使责任区目标和结果均客观化。 

二是集中整合资产资源配置,突破区域隔离、局部利益带来的浪费重复和不合理不均衡。 

三是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人才优势,标准化操作部分工作简单化降低人力成本。集中执行操作可将各地人才集中;可以实现部分跨省、市的人力调配统筹,节约人的数量;操作的相对标准化使操作层面劳动简单化,可使用较大部分低成本人员,节约单位人力成本;选择合适的地区可以随地区经济收入差异降低成本,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跨国集团选择工作地点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是操作标准统一,拆分流程,个人权利变小,对个体的优秀作用的依赖变小,风险分散。 

(四)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合理定位 

由于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企业内部相关责任中心人员组成,各个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应与相应政策一致,预算草案到编制出正式的预算是一个复杂而且专业化的过程,因此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预算的编制汇总,并处理日常管理事务。通常这个预算控制日常机构的角色由财务部门担任。在企业预算控制实践中,许多企业的预算控制指定由财务部门完成并实施,这显然不利于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降低了预算控制系统权威性,造成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没有切实遵循而造成预算约束软化。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财务部门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在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系统的改进过程中必须消除“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预算”错误认识,明确预算是经营者的预算,经营者对预算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负全部责任。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预算控制系统在执行中的控制失效。 

 

参考文献: 

[1]张鸣.《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北京 

[2]王吉鹏《集团管控》.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北京 

[3]谭谦.费用预算管理[j] .中国保险报, 2003, ( 26) .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5

COSO报告认为,强调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而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是会计工作的职责之一。会计监督的完整含义是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指导、控制和促进,调节和指导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经济活动方法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按照合理、合法的轨道进行,促进与控制则是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给予直接的支持和制约。会计人员的受托责任来自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方面,既要对所有者负责,也要对经营者负责。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确认、计量、记录,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受托于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营者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最大效率地达到经营者所要求的经营目标。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以及与法令的遵循性有关的目标等,而这三个目标也正是会计工作的三个目标。财务会计控制活动是指公司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规章,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工作规范,明确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最终实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目的。寿险公司财务会计控制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监督体制、财务处理系统、财务信息报告、会计基础管理、收入、支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税务管理等控制点。

一、财务管理体制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第五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逐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即总公司为一级法人,对省级分公司实行授权管理,省级分公司对地市级分公司实行转授权管理。在寿险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总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财务管理制度,省级分公司或支公司可根据总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保证公司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公司经营活动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的保证,是促使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体制一般包括财务机构设置、预算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控制内容。财务机构设置是指为建立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而设置的会计机构并配置一定的会计人员,明确各自的岗位、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其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和上下层级关系,是会计组织控制的重要内容,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经营规模来设置。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基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各责任中心年度工作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涵盖了费用预算制度,还包括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现金流量等所有领域。它不仅是根据责任中心的工作计划来编制预算的事前策划,更侧重于工作计划的执行即事中监督和工作计划的考核即事后评价,是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控制的目的就是强化预算观念,明确和突出责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评价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评价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落实责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核机制。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必须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鞭策与推行内控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各项财务活动能否有序运转,公司的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不断提高,公司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或执行不力,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甚至会给违法违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账外账、假报表、假数据等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影响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我国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重视到重视的过程。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内控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各寿险分支机构财务主要实行财务经理委派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分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但就目前各寿险公司实行委派制的效果看,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各公司采取的委派做法大多是由分支机构在当地自行物色,其薪酬待遇由分支机构确定发放,且对其考核以分支机构负责人评价为主,这些都削弱了被委派人行使委派职责的能力。二是在一级法人体制下,总、分、支机构本应是自上至下目标一致,全国系统一盘棋。而事实上,各总、分、支机构却存在着各自的利益,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总、分、支机构之间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相背离的现象,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分支机构管理层迫于短期的经营费用压力作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的道德风险,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从预算与考核机制上看,寿险公司普遍实行分险种费用率包干制,对分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度,对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考核办法从标准保费、增长率、续期继续率、费用节余等方面加权综合计算等,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约束问题,但并非十分理想。如简单的分险种费用率包干,分公司只对“费差”负责,会导致总分公司利益的不一致,则在总公司期望减轻资金运用压力和防止利差损时,分公司却基于费用最大化动机扩大投资型和高预定利率产品规模。同时,由于地域经营成本不同,会导致各分公司费用管理不均衡。又如管理层的年薪制多是采用当年综合绩效考核的结果,对短期利益关注较多,会导致寿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短期经营管理行为,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公司必须严格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建立符合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制订公司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按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四级财务机构体系。各级机构应配备专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从业资质。总公司设立财务部,负责组织全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省级分公司设立财务部(财务中心),负责所辖地区财务工作;地市级分公司设置财务中心,负责所辖地市公司财务工作;县支公司设置记账员,负责记账和定期报账。各级公司会计机构接受本级公司负责人及上级公司会计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

对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实行“垂直管理”和“双线负责制”。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各级分支机构的财务负责人分别由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财务领导人垂直管理,实行业务上的专门领导。同时,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在本机构内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业务,实行双线负责制,即一方面要负责本机构内部所有的财务管理事务,协助本地机构负责人开展工作,参与本地机构的重要决策;另一方面,又要对上级财务领导人负责,贯彻总部或者地区性总部的有关政策,监督本机构的所有业务活动,保证其运行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围之内,负有向上级财务领导人报告本机构重大财务事项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责任。分支机构财务主管由上级财务领导人任命和考核,其升迁将部分参考当地机构负责人的意见;实行任期制,由总部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调动和安排工作;薪酬由上级总部管理,而部分奖金由上级总部在与当地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决定。

建立完善的预算的编制、汇总、报批、执行和控制等制度。有条件的公司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各级公司成立由总裁室或总经理室成员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决策委员会,作为预算控制主体,负责指导本级公司及所属公司各项预算工作的开展,审核批准年度预算方案、分解落实各项指标、批准预算调整和追加、听取预算控制执行部门的预算差异分析等工作。各级公司所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执行委员会,在预算决策委员会授权下进行预算控制的执行,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汇总、报批、执行和控制等工作。各级公司的计划财务部门为预算管理部门,对本级公司预算决策委员会负责,负责全辖预算的汇总、编制、调整和报送,预算执行和日常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奖惩兑现等。整个预算管理工作划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差异调整、预算差异分析、信息反馈等环节。

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达到自动调整业务结构,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目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包括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考核,又要包括分公司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在对分公司的考核方面,除对业绩数量指标考核外,还应对业绩质量进行考核,如各项业务的理赔率、投诉率等,也应包括风险管控和其他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指标。在对业务人员的考核方面,针对不同级别的晋升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既包括业绩又包括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将考核与公司的发展经营战略、目标与质量控制结合在一起,注重长效。考核机制尽可能量化到公司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使各项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对机构的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可变薪酬挂钩,以激励员工共同促进机构发展。

加强激励投入,制定科学的激励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和福利计划,关注长期利益,保持分公司经营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策略的持续性。

二、财务监督体制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监督体制是指对公司各个层次的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盈利性进行分析和跟踪,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准确,确保股东利益不受损害、公司资产得以保全、盈利能力得以保证。监督的重点在于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并强调问责和责任。财务监督按监督的依据分为预算监督和制度监督,预算监督是指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各预算主体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督、调整的一种监督形式。制度监督是指以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依据约束公司各责任中心财务收支活动的一种监督形式。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监督体制有效与否决定了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决定了公司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整体框架和实施效果。公司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会导致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流于形式,会计活动不能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出现越权审批、会计岗位间职责不清、公司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最终损害被保险人利益和股东利益。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应建立与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相对应的财务监督体系,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实行监督,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为公司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在审计中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定期监督检查制度流于形式。总公司虽设立了独立的稽核部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以及组织、人事制度和权限等方面的原因,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相对比较少,仅仅从事一些必要的离任审计和常规审计,没有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总公司对省级分公司、支公司财务监督不力,造成基层公司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水平不高,部分机构会计报表严重失实,使国家或股东利益严重受损,使领导决策产生偏差。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监督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包括外部监督、日常的会计监督、复核监督、财务内部稽核监督、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监督等在内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监督奖惩等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监督管理办法,使财务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总公司设独立的审计或稽核部门,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工作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权限的控制和执行情况、各职能部门执行指定职能的履行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从而保证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建立上级公司对所辖公司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重要业务或岗位采取不事先通知或随机查询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稽核,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与审计,并严格执行。

建立严格的财务人员岗位牵制制度、复核制度。

建立财务报告分析制度,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月度监控和指标分析,分公司按月上报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定期聘请外部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对公司财务的整体运作和管控情况进行外部审计。

三、财务处理系统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合同是大量的个人保单,寿险公司财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反映每张保单的状态。由于合同数量繁多,分类繁杂,手工处理数据几乎不可能,因此,寿险公司必须依赖功能强大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财务处理系统是实施有效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一个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处理系统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各类财务信息处理的快速、准确、高效。寿险公司信息量大,公司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大量的有关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来实现的,因此寿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对系统化要求非常高,而由于历史原因,寿险公司的财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和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仍存在不一致情况,这直接影响了会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别是准备金提取的准确性,同时也使得基于负债期限和结构进行的投资管理丧失了数据基础。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应建立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保证系统内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使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可获取实时会计信息的事中动态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报告信息质量。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从各寿险公司财务处理系统的演变看,基本上都经历了由纯手工到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由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发展到与业务处理系统、精算系统相连接的财务处理系统。目前,各寿险公司的财务处理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仍是独立的两个系统,通过“桥梁”对接,财务系统在生成业务类会计凭证时可通过“桥梁”从业务处理系统中提取数据,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经历了多次系统升级后,一些公司财务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准备金提取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除在系统升级转换中数据遗失、缺漏外,一些公司仍存在的系统外出单、净保费入帐等违规行为也是造成财务业务数据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处理系统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严格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和风险控制制度。

开发并建立稳定、高效、安全的财务处理系统,建立财务业务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与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全面对接。

集中系统管理权限,建立完整的数据修改流程。建立定期数据核对制度,对涉及预收保费、保户质押贷款等科目的数据定期清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制定财务处理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标准、分级权限和密码管理制度,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真实和完整。

定期进行财务数据备份,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公司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

四、财务信息报告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财务信息报告是综合反映保险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报告,也是保险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法》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信息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编制真实、准确、及时、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报告有助于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帮助债权人了解公司偿债能力的相关信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被保险人在充分了解公司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投保决策,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有助于强化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监管提供依据。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财务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或根本目标是决策有用性,即为当前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被保险人制定合理的投资、投保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财务信息报告提供的信息虚假或没有有价值的信息,会失去其报告的相关性,会使广大信息用户对财务报告的作用失去信心,或者他们在决策的过程中无法通过报表分析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息,那么财务会计的重要地位将会不断削弱,投资者、债权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将遭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公司声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一定诚信风险。

3、控制目标

寿险公司的财务信息报告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公允地反映经营活动中所有重大方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确保形成准确的财务记录,以实现财务报告质量目标。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各寿险公司都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按期编制财务信息报告,但财务信息报告质量高低不一,尤其在基层公司,报告多内容简单,流于形式,分析不深入,侧重三大财务报表数据及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分析,对表外项目不予重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机会与风险对公司的潜在价值揭示不充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广大被保险人由于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公司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都急需了解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而目前除上市公司按要求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外,其他公司对未来发展状况预测不够,不能满足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信息需求。此外,仍存在一些机构财务信息报告不真实,对内对外信息披露不一致等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财务信息报告目标的实现:

明确各级报告编制机构责任,建立科学的报告编制和审核汇总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恰当性。

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般包括:①公司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②公司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③前瞻性信息,即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④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⑤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公司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可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建立财务信息报告预测制度,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其作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信息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信息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五、会计基础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会计基础管理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会计基础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将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等等。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公司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公司经营管理、防范保险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正常有序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需要。会计基础管理一般包括岗位制约、会计记录处理和会计档案管理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会计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寿险公司会计工作岗位间缺乏有效制约、会计记录处理流程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混乱。不难看出,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

3、控制目标

(1)岗位制约。目标是在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的前提下,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会计记录及处理。目标是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公司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定,规范会计处理流程,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如实记录和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完整、真实、准确。

(3)会计档案及其他管理。目标是按照安全谨慎原则管理会计资料,防止会计数据和资料散失以及印鉴管理中出现道德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完整性。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寿险公司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寿险公司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会计基础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记账随意、为完成任务指标任意调节会计科目现象。三是仍存在手续不清、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会计基础管理目标的实现: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禁一人独岗,独自操作全过程。重要岗位必须有强制休假、突击检查制度。建立并执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或交流制度。

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处理方法和会计科目体系,明确规定有效原始凭证的要素,建立完善的凭证审核传递程序,执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对会计事项处理实行分级授权操作管理,建立严格的复核程序。对会计处理的程序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及内外账务核对相符。

制订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明确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及归档、立卷要求,建立会计档案编号制度,制定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及销毁流程,严格会计资料的调阅手续及交接程序,强化对财务票据和印鉴的管理、监督。

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严肃处理,确保制度落实的有效性。

六、收入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保险公司的收入是保险公司早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与之相关的服务,以及运用保险资金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主要包括销售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资金运用取得的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各寿险公司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寿险公司的收入管理主要包括保费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三方面控制内容。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寿险公司在获得保费收入后,意味着将随时履行保险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收入是引起负债的主要原因。虚增或虚减保费收入,将直接影响到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进而影响偿付能力,给公司经营带来巨大风险。

3、控制目标

(1)保费收入。目标是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保费收入,确保真实的反映公司保费收入情况。(2)利息收入。目标是确保按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及时、准确计算利息收入。(3)营业外收入。目标是确保列支内容的真实、合理,列支手续完备、依据充分,账务处理合规,会计披露恰当。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收入管理不规范,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较弱,存在问题:一是长期险保费收入确认缺乏真实、合规的保险交易内容,为完成保费任务指标以贷款虚增保费或出于洗钱的目的确认保费收入;二是短期险保费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坐支保费、支付退费后以净保费入帐,甚至截留保费。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收入管理目标的实现:

建立保费收入监控和预警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外部检查和内部监督,保证各级财务机构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及时、完整、准确的确认和记录相关会计期间的保费收入,规范账务处理。

据实核算利息收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控制列支内容,依据、手续,并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对营业外收入的列支内容、核算范围进行规范,严格控制列支内容、依据、手续,规范的账务处理;建立营业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将其作为决算审核时的重点内容。

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和处罚办法,严格惩处任何形式转移、截留、虚增保费收入的行为。

七、支出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保险公司的支出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发生的与保险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支出即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由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收入补偿,因此支出管理的好与否,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对此循环进行控制,必须规范各项业务支出的手续和管理程序,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寿险公司的支出控制主要包括各项业务支出和给付、佣金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支出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寿险公司支出管理与核算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影响公司利润,进而影响投资人和被保险人的根本利益,加大经营风险。

3、控制目标

(1)各项业务支出和给付。目标是确保支出和给付依据充分,财务处理真实合规。(2)手续费支出。目标是确保手续费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节约成本,防范经营风险。(3)佣金支出。目标是保证佣金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个人人业务健康发展。(4)营业费用。目标是严格合理控制开支,保证费用核算的真实性,在保证完成保险业务任务所必须的正常费用开支的前提下,要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5)营业外支出。目标是确保支出项目真实、合规,账务处理及时规范。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部分寿险公司支出管理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赔款支付对象和方式不合规,如团险保单赔款支付给个人或通融赔付与大额赔款支出没有经过相应的授权批准;二是通过制造假赔案套取资金;三是退保金给付对象和支付方式不合规,长险短做,存在洗钱目的;四是以退保方式转保虚增保费,退保金未按现金价值进行结转;五是超标准、超范围支付手续费,或通过违规支付手续费套取资金。六是没有依据真实的业务计算佣金,通过支付佣金套取资金。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支出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赔款、给付、红利、退保金等支出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记账,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业务的规定及标准支付手续费,除个人人外,手续费支出严格按转账方式进行。

严格按照人基本法对佣金支出进行正确的计提与使用。建立佣金代扣代缴税款和调整纳税管理办法,保证佣金支出合规、合法,促进个人人业务健康发展。

合理编制费用预算,建立严格的费用开支和审批流程,保证费用核算真实性,及时分析费用开支情况。

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项目的合规性、真实性及支付手续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披露的恰当性。营业外支出不得随意列支,必须按有关规定列报,具体项目应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八、资产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寿险公司的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由于在内部控制活动中专门有章节描述资金控制活动,因此这里描述的资产管理主要指保险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基建投资项目控制、低值易耗品、长期待摊费用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公司资产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资产管理控制不力,账实不符,将造成公司资产流失、账外资产等问题,对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不规范会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控制目标

(1)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是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确保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完整性。包括1.保证固定资产取得的合理性。2.保证固定资产计价的正确性。3.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的保养维护。4.保证折旧、损耗和摊销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的正确性。保监会2003年1号令中对固定资产投资认可规模设有上限,即为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三项之和的50%。(2)基建投资项目控制。目标是确保基建投资项目真实合规,会计处理及时准确。(3)低值易耗品。确保物资安全完整,核算及时准确。(4)长期待摊费用。确保核算真实准确,列支依据规范,手续齐全。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资产计量不真实,机械执行历史成本原则,没有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会计期末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高估资产价值,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对开办费与在建工程支出归属界限不清,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政策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前后期不一致,存在调节利润现象。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支出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事先加以计划,根据需要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

严格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程序和授权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经办人及规定购置权限进行控制,实行大宗物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定期抽查盘点,将实物盘点清单与固定资产卡片核对,确保账卡相符。

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和核算资产的增减变化,在登记资产明细账时,应建立适当的复核程序来验证各种应计入资产价值的费用成本,防止多计或少计。

建立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程序。编制财产报废清理通知单,报废按性质和金额,由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审批,财务部门审查,及时注销帐面记录。

建立规范的项目立项程序,严格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大型项目招投标制度,已竣工的在建工程及时转为固定资产,建立预决算的审计制度。

对低值易耗品购置手续、验收保管、增减变动、记录及账务处理进行控制,定期盘点,确保物资的安全完整。

长期待摊费用应单独核算,并在受益期限内分期摊销,报表中应加以单独说明,恰当披露。

九、负债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是公司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寿险公司的负债不仅在整体上具有长期性,而且在未来偿还负债的时间和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寿险公司的负债管理成为其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寿险公司的负债管理要以偿付能力管理为首要目标,即以稳健原则为基础,准确、完整的反映出保险公司的所有负债,使它的偿付能力得到真正的保障,最大限度的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偿付能力是寿险公司的“生命线”,充足的偿付能力是寿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负债项目中,准备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般的寿险公司中,总资金的85%以上都用于准备金负债。寿险公司负债管理包括偿付能力管理、负债评估、各类责任准备金、各种应付款项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保险负债受风险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由于保险公司本身的存在就是针对风险而言的,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使得其负债较其他类企业风险大。保险负债的计量主要建立在大数法则原理上,在此基础上,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一些保单长期性的特点,使负债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特殊的精算方法和精算假设才能进行,不同的会计方法对负债的计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当期不同的损益结果。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要求不同,使得保险公司负债的计量要运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对责任准备金计量的不同要求上。由于保险准备金是保险业务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责任准备金计量过高或过低,或数额的剧烈变动,都将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寿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会导致公司面临虽拥有丰裕的资产却不能履行对客户的到期责任,或因为要履行到期责任而不得不出售未到期资产,将面临收益丧失得可能。

3、控制目标

(1)偿付能力管理。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并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2)负债评估。负债评估即责任准备金评估,主要是对寿险公司已经销售的有效保单进行评估,计算出公司对这些有效保单应承担的责任作为公司的负债。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负债评估体系,确保业务数据采集准确完整,精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科学合规。(3)各类责任准备金。确保准备金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负债评估体系不健全,各项准备金计提标准、方法等不科学合理,导致准备金提取不充分,影响公司的利润和偿付能力。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负债管理目标的实现:

设立专门部门全权负责偿付能力的分析和管理,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要求,建立专门的统计系统,对各种偿付能力指标进行定期统计、收集和分析,确保充足的偿付能力并进行恰当的信息披露。在重大业务或财务决策前,预测偿付能力指标的变化,避免偿付能力不足风险。

建立科学的负债评估体系,建立数据审核与修正机制,及时、准确、足额的提取各种长期责任准备金,定期开展费用调查,保证准备金提取参数恰当性。

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提取和计算未决赔款准备金。

严格控制核算程序,确保其他流动负债和其他长期负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核对财务和业务数据,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十、股东权益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股东权益是指所有者在公司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数量上等于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余额,即保险公司净资产的数额。股东权益是公司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是投资者对其投入的资本所产生的盈余或亏损的权利,在公司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一般不能收回投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层之间明确合理的权责划分和科学有效的协调制约机制是有效保障出资人权益的前提。股东权益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控制内容。

2、控制点风险分析

股东权益是公司对投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股本是保险公司正常经营的本钱,是保护保险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经济基础,股本反映不真实,资本公积未按法定程序转换为资本金、盈余公积未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将直接损害股东的合法权益。

3、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权益形成及其增减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其会计记录和披露的合规性,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1)股本。控制目标是准确及时反映股本的增减变动,实行资本保全原则。保证股本增减变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完整,披露恰当。(2)资本公积。确保按法定程序转换为资本金,在转增资本时,按投资者在股本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正确计算。(3)盈余公积。确保按规定正确提取和使用。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目前寿险公司都按照公司法和保险公司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股东权益的增减进行会计处理,但也存在股东权益记录不完整,未按规定正确提取盈余公积等问题。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股东权益的实现:

股本增减变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须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之后,再进行相关处理并进行披露,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外以协议方式购回股份时,还需事前取得股东的同意。

股东权益记录应完整。

十一、税务管理

(一)控制点概述

1、控制点描述

寿险公司税务管理是指依法准确计算税款,及时申报、交纳、清算,规范账务处理,自觉接受财税机关检查和监督,严禁偷税漏税,防止可能出现因追缴税款或受处罚而导致承担损失。公司应缴纳的税金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

2、控制点风险分析

税务风险就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公司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等。作为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到税务问题,因此税务风险不可回避。公司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与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之间天然存在矛盾,公司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事后的控制,规避纳税风险、避免税务处罚,并在不违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税负,即“税务风险控制”已越来越得到企业决策管理层的重视。而税收的固定性也让税务风险控制成为可能。超级秘书网

3、控制目标

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税收负担(不多缴税);第二层次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即所谓的纳税筹划。

(二)控制现状及问题

部分寿险公司对税务风险观念薄弱,公司重经营,轻税务,税务管理不完善。

(三)主要措施

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公司税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处,有专门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各级分公司财务部设置税务管理岗,有专门或兼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

聘请审计事务所对公司应纳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进行审计。

建立纳税监督检查制度,保证依法合规纳税。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保险;中小保险公司;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3-0047-03

一、在津中小财产保险分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及经营特点

(一)发展情况

2000年以来,伴随国内非寿险法人主体在津设立分支机构力度加大,中小财产保险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小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津崭露头角,带动天津财险市场产险分公司队伍迅速壮大。自2000年华泰分公司落户天津后,人保、太保、平安分公司三足鼎立市场的局面即被打破,截至2009年末天津财险市场内中小分公司已达15家。其中太平、大地、中华联合、阳光、安邦5家公司2009年保费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整体实力较为雄厚,已成为在津中小分公司发展中的领跑者。

(二)经营特点

1.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04年在津中小分公司整体保费收入占天津财险市场保费比重为9.13%,2009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32.24%。在2005年至2008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小分公司保费规模始终保持每年35%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小分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同比下滑明显,但仍高于财险市场平均增速(9.3%)4.4个百分点。

2.建立以车险为中心的业务发展模式。2009年除民安、渤海两家公司外,其它在津中小分公司车险业务占比均高于67.39%的财险市场车险业务占比,其中占比超过80%的中小分公司达到10家。同时中小分公司整体车险业务份额占车险市场比重近年来持续增长,由2005年的25.46%上升至2009年的39.57%,对天津车险市场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盈利能力较差。受竞争实力有限、缺乏产品创新、内控管理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津中小分公司盈利水平普遍偏低。2007―2009年,市场内仅有1家中小分公司实现连续盈利,三年内累计仅有12家中小分公司实现盈利。大多数中小分公司业务亏损严重,其中5家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持续经营能力较差。

二、制约中小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总公司经营导向偏激致使中小分公司发展偏离理性

部分中小财险总公司尚未建立科学的经营考核体系,片面追求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增长,疏于对业务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更有部分总公司为实现上市计划变本加厉推行规模激励政策,鲜有考虑分公司实际发展潜力。近年来各总公司下达给在津中小分公司的经营指标中规模保费始终占据考核首位,而对利润几乎不纳入考核。即使在2009年各总公司迫于金融危机压力加强效益考核的背景下,15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中也仅有6家被要求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即实现盈利)。疲于应对业务增长指标使各中小分公司被迫降低承保标准和费率,吸揽高风险低质业务,致使大量风险隐患积聚,经营偏离理性轨道。

(二)人才流失削弱中小分公司稳定经营根基

截至2008年末,在津中小分公司拥有的高管人员(分公司层级)中,从其他公司挖角“请”来的多达29人,占各公司全部高管(分公司层级)的54.72%。但引进的人才往往忠诚度不高,再度跳槽,留存率低。此外伴随市场内新成立公司日渐增多,对管理人员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市场自身人才供给能力有限,致使部分成立较早的中小分公司高管及中层流失严重,部分公司中层流失率甚至超过50%。管理人员大量流失如釜底抽薪,严重破坏中小分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完整性和经营思路一贯性,削弱公司基础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动摇公司稳定经营根基。

(三)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一是内部风险管控不到位。调查显示,15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中管理岗位员工大多背负业务指标,工作重点为督促业务规模完成,明显背离其本身负有的监督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岗位职责。同时各公司对合规管理这一实施有效内部风险管控的基础性工作重视程度偏低,15家公司无一单独设立合规管理部门,单独设立合规岗位的公司也仅有6家,其余公司此部门及岗位的设置均为兼职。二是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稽核审计是保险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的重要工作,是公司自我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上至中小财险总公司下至分支机构均对内部稽核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截至2009年末15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中自成立以来总公司每年都对其开展稽核审计的仅有2家,同时尚无一家中小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自主开展内部稽核审计。同时经审计公司的审计报告大多审计内容简单,与监管机关下发的审计指引要求相去甚远。此外部分中小分公司存在内部稽核审计部门兼职合规管理部门,内部稽核审计人员兼任合规管理人员的情况,这种监督执行合一的管理格局,从根本上动摇了监督制约机制的根基,严重妨碍公司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

(四)产品创新意识缺乏

一是将主要精力用于投入少、见效快的传统车险业务,但与大公司开展同质化竞争势必陷入以己之短搏他人之长的局面。二是对非车险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采取“亦步亦趋”的跟随政策,针对大公司产品销路好的非车险产品,将总公司类似条款也推向市场。但中小总公司开发的条款往往由于缺乏调研基础忽略大量可保风险,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不注重贴近市场实际设计产品使中小分公司在与大公司的各险种领域竞争中均处于下风。

(五)业务销售体系狭窄

一是销售渠道单一。目前各在津中小分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业务――车险业务基本依靠与合作。各公司车险业务中业务占比基本达80%,个别公司高达95%。对机构过度依赖不仅影响公司业务来源稳定性,高额的手续费也会使公司被迫提升经营成本。此外虽然个别公司展开连锁门店营销,但由于过度依赖门店铺设,坐等客户上门,未能做到机构发展与产品营销同步,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二是缺乏销售模式创新。涉足车险电销及产寿互代业务等新型销售模式的中小分公司相对较少且业务发展缓慢。截至2009年末仅有4家在津中小分公司开展车险电销,其中3家电销业务份额占车险比重不足1%,这与平安分公司电销业务份额占车险比重超过30%的情况相差甚远。产寿互代业务发展情况也不理想,仅有两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与系统内寿险分公司开展产寿互代业务,累计仅实现保费收入150万元。

三、促进中小分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险监管部门应积极扶持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

1.引导中小财险总公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督促其摒弃急功近利的偏激经营理念,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政策,对分公司合理设定考核指标,确保分公司实现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建立保险公司考核指标管理机制,要求总公司将考核指标向保险监管部门备案,保险监管部门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监管防线,加强对总、分公司整体联动监管,全面监测总分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2.加大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内控建设和稽核工作监管力度。一是引导各总公司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健全承保、理赔、资金、费用、单证、印章、IT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核心内控制度,并定期对下属分支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培训,提高各级分支机构内控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水平,增强各级高管人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二是督促总公司强化针对各级分支机构的稽核工作,加大稽核频度,改进稽核手段,扩展稽核内容。同时完善分支机构稽核工作后续跟踪查处机制,强化对发现问题机构及人员的处理和整改力度,切实提高针对分支机构的稽核审计工作质量。三是督促在津中小分公司强化内部管理各环节制衡要素,确保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独立性,切实提高内部管控执行力和约束力。

3.为中小分公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给予中小财险总公司电话车险销售、集团内产寿以及与非关联性中小寿险公司交叉销售保险产品等新型业务销售模式相应政策支持,确保中小分公司能够依托各类销售渠道开展特色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中小分公司应积极增强自身实力

1.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一是借助滨海保险改革试验区优势,积极开发符合区内各类企业在生产、销售等不同阶段需求的多样化保险产品。同时对家财、意外、健康等面向大众的险种积极开展调研,以消费者需求为产品设计核心,及时将消费者提出的差异性保险保障需求补充进条款,修改完善现有产品,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进驻社区保险服务领域,积极设计以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财产安全保险、应对意外事件的社区责任保险和居民意外保险,将保险商业模式和社区救助模式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

2.推进销售体系建设。一是摒弃单纯依赖的业务发展模式,探索通过公司内人员渠道专属等方式开拓业务,在降低手续费支出的同时规避自身业务炒作行为。二是借鉴个别公司的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社区、街道等保险资源密集区域开展门店式连锁营销,压缩中介成本。并切实加强对连锁门店的展业技能培训,引导门店业务员结合门店周围地域特点展开营销,做到机构发展与产品营销同步。三是探索发展电子商务,通过推行网络业务降低销售和管理成本。同时不断改进网络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将成本节约压缩。四是优化销售渠道选择。与规模大、诚信度高的专业机构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使机构成为公司发展的有利后盾。

3.建立全方位保险服务体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全程服务意识,在稳固客户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吸揽潜在客户。一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岗位服务流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并加大服务网络和理赔队伍建设,为专业化服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二是注重为客户提供针对企财险、工程险等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科技咨询、防灾防损、管理技术等超值服务,提升专业化风险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将主要面向机构及大客户的承保理赔vip服务范围扩大,向普通个人保险消费者开放点对点上门等vip服务举措。四是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效率,避免惜赔、拖赔、欠赔、无礼拒赔现象发生,提高社会信誉度。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状;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在公司的各种管理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其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公司内部制度设计、技术方法以及其他各种措施来减少风险损失,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使公司能在险中求胜。“风险”这个名词来源于西方经济理论。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公司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险中求胜,就必须着重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性质、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公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笔者暑期社会实践单位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类型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公司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环境及人、财、物等内部环境的复杂性都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存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健全财务风险机制,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是指公司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公司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

3、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公司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公司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4、存货管理风险:公司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公司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公司的信誉。

5、流动性风险:指公司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公司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从公司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

二、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一)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基本情况介绍。无锡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作为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2001年1月由无锡建筑工程总承包公司与无锡市中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成立的。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一、信誉为重、用户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积极培育规模市场。公司年施工能力、质量水平、社会信誉等方面一直名列全省同行业前列。

(二)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公司财务状况比较复杂,财务费用太高,费用年年上升,营业额盲目需求增高,导致负债累累,公司在投资方面随意性大,导致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同时,公司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不及时处理财务问题,从而导致公司出现财务风险。

三、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难以改变的财务决策外部约束条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公司之外,但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例如,由于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成品价格的上涨,使公司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多样化可能为公司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公司面临某种威胁,而给公司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公司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偏高。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近几年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如表1所示。(表1)

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公司财务负担加剧,偿付能力受到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2005~2009年负债不断地上升,从2005年的2,121.02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3002.87万元。在筹资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公司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一般而言,在公司中,资产负责率基本保持在30%~50%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公司的资产负债比例在持续地上升,2009年的资产负债比例已经达到了61.29%,虽然较高的负债可以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得到很好的利用,但是相应的风险较高,会使得公司的偿债能力减弱。

(三)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问题。(表2)公司在资金运营方面的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公司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从表1可以看出,公司2005年的存货为1,433.45万元,2006年为1,499.89万,2007年为1,566.56万元,2009年为1,675.04万元。公司的存货在逐年的递增,存货流动性较差,一方面占用了公司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公司费用上升,使得公司的管理费用从2005年的1,453.34万元逐渐上升到2009年的1,654.67万元。长期库存存货还要公司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公司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地上升,从2005年的876.32万元一直上升到2009年的1,211.04万元,短短五年增加了334.72万元,占了2005年应收账款的38.2%。可以看出,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中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的状况。一些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四、应采取的措施

规避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规避财务风险要求公司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创造最大的收益。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下:

(一)提高公司自身的适应能力。作为市场的主体,每个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不同的。首先,公司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包括企业的资本、主营业务收入、收益等方面的增长趋势和增长速度。传统的财务分析仅仅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然不够全面,也不够充分。因为企业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资本、主营业务收入、收益等的未来增长。因此,公司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资本保值增值率、自办积累率等发展能力变量体现出来。

(二)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公司的流动资金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三方面。公司加强现金管理主要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做好日常收支,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针对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存货流动性差、存货管理不善的情况,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采用最佳生产订货批量模型,加强了生产订货的提前期,控制积压存储量,以降低存货成本。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公司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它主要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根据该系统事先发现的迹象或征兆,警示决策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公司管理者,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针对上述财务风险问题,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信息管理。首先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不断更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3、加强人才培训,注重人才更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操作主体是公司财务部门,因此,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警机制实施的成功与否。财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非正常的经济现象,深入了解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处理方案。

总之,财务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命运,不可小视,只有了解它的成因,采取相应的、稳妥的措施才能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使公司健康长足发展。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进行适当财务风险控制,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8.4.

[2]张志宏.创业之初必知必会的财务知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2010.1.

[3]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

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篇8

一、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目标下,对企业运营活动中涉及的筹资、投资、资金流动及利润分配进行的系统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对企业内部经济运行进行管理控制,如处理企业运行中的经济活动和相关财务关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已经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备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

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其公司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行,把控着公司的血脉,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把握公司的经济运行情况,便于企业领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双重压力,必须加大对保险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保险公司内部进行财务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整合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便其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与外部交流的桥梁,保险公司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把控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一)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对外部环境预算失误或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在某一时期经济利益受损,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涉及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公司在运营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对公司内部的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便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领导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伴随社会的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整理,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通常是以保险合同为载体为个体或者公司提供风险保障业务,它们都是一种金融机构以我国保险法为基础结合公司设置的各种特色保险合同为人们提供保险服务。

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影响着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财务管理作为调节公司内部资金合理流动优化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广泛分布于公司资金筹集、项目开展、业务投资、利润等各个方面。像在保险公司内部由于公司支付能力有限,延误一些保险合约的相应款项,没能及时按照合同向投保人进行资金支付,造成公司名誉受损,导致顾客流失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经营都是希望在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效益,人们投资购买保险则是为了规避风险,有些保险类型像红利型,此类保险的投保人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按照合约相关规定及时给予资金支付,保险公司的资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

保险公司收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客户,有时会采取先签订保险合同后期再进行保险金额的缴纳,延迟了缴纳时间,有时也会有分期缴纳情况的出现,但是投保人素质有高有低,若投保人能够及时进行保险金额的缴纳很多时候也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转,但是有些客户信誉较差或者由于个别经济原因导致资金无法按时缴纳造成公司经营中的资金漏洞,影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造成资金流失,不利于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

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资金流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短期保险受到利率的影响造成资金损耗,减少了保险公司短期保险的营业利润,有时甚至会造成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对到期短期保险投保人的资金支付,引发投保人不满的情绪,有时会导致投保人终止保险合同甚至退保,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风险。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公司亏损,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减少经济压力将亏损漏洞转移到保险业务上,挪用保险利润,以求减轻公司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保险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它涉及范围较广,人员分布较为复杂,如果亏损金额过大,损伤了投保人的实际利益,就会导致顾客流失,影响公司在行业中的声誉,影响企业日后的保险业务的开展和正常运营。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没有划定相关的资金投入支出范围,员工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资金支出超过合理范围,造成公司的资金损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和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像在保险活动中,有时会因为投保人个人原因或者保险公司的原因造成保险合同退订,在合同退订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保险公司在相关方面没有严格规定造成公司损失,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资金流失,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行。

保险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人们进行投保主要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希望在紧急情况下得到保险公司的帮助,保险公司收取保金,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提供资金支持。很多时候人们主张赔偿都是在突发状况下,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足的备用资金,就无法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延误保险金的到账时间就会给人们一种错觉,让人们感觉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让投保人对公司失去信任,对公司的日后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是伴随保险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加强保险公司运营各个阶段的规划、设计、评价、分析,不断完善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规避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司的损失,以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资金筹集过程中的风险

任何公司的运营都是以一定的资金为基础的,筹集资金是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公司在资金筹集时出现问题就会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产生埋下隐患。公司资金筹集情况主要是以公司规模、业务开展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制定的,公司应该在资金筹集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规划,使筹集的资金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进行业务扩展,缺乏对企业整体运作能力的正确认识,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和投资力度,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合理,导致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减少,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及相关业务的开展,影响公司的正常收益。公司盲目开展资金筹集工作,扩大企业规模,没有对未来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致使保险公司偿还债务能力不足,这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对保险公司进行阶段性的规划,使得资金筹集和投入与企业运行相匹配,减少由于资金不足影响公司正常运转情况的发生。

(二)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不善产生的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公司的投资经营状况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旦管理不善便会滋生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财务主要来源于人们的保险费用,公司对其进行统一整合管理。当下保险公司多使用投保人的保险金额进行相关业务开展或者投资活动,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部分保险公司由于盲目投资或盲目进行公司规模扩建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公司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此外,还要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进行整体系统把握,不能因为投资导致公司内部资金链断裂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如在进行投资前一定要对相关投资项目及相关公司做一个彻底的调查了解,对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项目问题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明确资金的动向。当前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由于对相关单位不了解不清楚,轻信相关企业提供的虚假信息,导致投资失败造成资金亏损,产生财务管理风险,大额资金亏损有时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当下市场经济活跃,保险公司可以开展多种投资管理活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资,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有时保险公司为了规避投资风险会选择多种方式分散投资,以求分散财务管理的风险,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分散性投资都能规避投资风险,有时由于投资较为分散也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造成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不仅要对投资项目相关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把握,还要对自身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获取较多的投资利润。另外,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模式,如果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包括承保、保费收入及理赔三个过程,在这三个阶段多会出现不同的财务管理风险。

1.缺乏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用

随着保险公司越来越多,为了争取更多的投保人,保险公司不断压缩保险费用,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影响企业整体的保险支付能力,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严格管控保险费用的收取工作

保险公司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收取制度,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在进行保费收取时采用延期或者分期收入的方式,加大了公司资金链的紧张程度,有时因为一些投保人或者投保公司财务紧张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

3.保险理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风险

保险理赔是保险业务开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主要是通过这个阶段获取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保险行业发展迅猛,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类型不断增多,保险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像各种人身保险、疫病险、意外险、车险,这些保险为我国保险公司正常运营注入了更多的资金,推动保险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由于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较广,保险种类较多,相应的理赔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加大了理赔工作的难度。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招聘门槛过低,相关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无法和实际工作要求相匹配,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致使理赔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损害了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客户流失,有时也会导致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支付过多的资金,造成公司损失。

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赔程序,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理赔管理能力过低,导致理赔过程中一连串不良现象的产生,使企业资金受损,造成财务管理的漏洞。公司在进行理赔工作时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权责不明确,难以保证理赔工作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保险公司理赔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同时,为了能获取较多的客户,各保险公司多开展价格战,降低保险费用以吸引投保人的注意力,导致资金较为分散,保险公司的承保量下降,公司运营中的资金减少,减缓了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同时加大了公司的承保风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四、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保险公司内部预算管理

在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公司预算管理,对公司内部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通过开展全面预算把控公司运营中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检查公司内部的财务漏洞,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公司各个阶段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以便更好地应对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严格管控保险公司内部各种资金投入、支出和运行过程。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经常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对其进行集中的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设计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制,对公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的失误,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准确治理,稳定企业的健康运行。

(三)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

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监督管理机构,严格管控保险公司各个阶段的运营状况,并进行及时反馈,便于公司高层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全面把握,加大对公司投资、运行、理赔相关内容的把控,对失职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补救,减少企业损失。

(四)招聘专业工作人员

提高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招聘专业人才,便于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风险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进而有效减少风险的产生。

五、结语

上一篇:保险公司营销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知识产权公司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