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04:22:52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1

**区总人口52万人,其中18岁以下儿童8.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我区城镇有5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农村有47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2002年**撤市设区。近年来,**的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河北省的领先地位,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5.97亿元。今年1—11月份,实现财政收入25.1亿元。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以贯彻落实省、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为主线,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星级文明家庭创建为切入点,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不断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目前全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我区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双合格”活动示范县。

一、建立组织,完善措施,确保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把家庭教育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全区儿童发展规划之中,明确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村也都制定各自的计划,明确了本地的家庭教育任务、目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其次,成立**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戴征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刘会荣、妇联主席卢双云、教育局局长段煦宁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妇联、共青团、司法局、民政局、计生局、卫生局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由区妇联副主席董淑艳担任。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同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财政每年都拨付专款,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第三,加强督导检查。出台了《**区家庭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方案》,每年对全区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和家教工作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问题,总结表彰。从领导上、组织上确保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一是健全家教网络。区成立家长学校总校,各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妇联牵头的家长学校。各学校分别建起了教育部门牵头的家长学校。目前,全区12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110个,占89.4%;16个乡镇妇联全部建立了家长学校,497个村中建立家长学校的有433个,达87%。在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的同时,为提高办学质量,我们根据**实际,重点培树了小集镇、于北村、**第一实验小学等各个类型的示范家长学校10个,第一幼儿园等亲子教育示范园3个。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家长学校真正做有场地、有教师队伍、有教学安排、有特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下发了《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并印发了《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实用教材》等专门教材,使家长学校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科学性。各类家长学校依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先进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办学形式,做到了有组织、有教师、有教材、有计划、有档案资料、有工作总结。完善了一册(学员花名册)、二本(老师备课本、活动记录本)、三卡(孕妇、婴幼儿登记卡、老师登记卡、家长儿童情况登记卡)、四上墙(家教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上墙、职责上墙、教学安排上墙、学习心得上墙)。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了由三个方面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即由在校教师中的教学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教的志愿者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由法律、卫生工作者和家教专家组成的业余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一方面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家、省级院校进行深造。另一方面,请家教专家到**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家教调查报告、论文的征集及交流活动。为保证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师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四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做好总结。四是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家长安排了不同教学内容,分别办班,分层施教,并做到因材施教。设立了新婚夫妇班、爷爷奶奶班、单亲家庭班等系列家教班,形成了统揽0—18岁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网络。在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除配合学校的成才教育外,还将法律、卫生、科普等内容引入家庭教育之中,使家长的知识水平与时代相适应,增进与子女的沟通,推动家庭教育工作主动顺应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教学形式上,除集中授课外,引入了参与式教学。同时采取观看录像、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五年来,全区共组织大型的家教讲座、经验交流30场次,邀请屈开等部级家教专家做报告达8场次,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常识、婴幼儿保健知识等巡回家教讲座86场次。区第三中学家长学校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采取授课、专题报告、家长自学、专题研讨、经验介绍、个案分析等形式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镇家长学校在运用好自身家教资源的同时,注重家教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采取教师授课与家长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邀请优秀学生家长讲他们成功教育子女的方法、经验和体会,还邀请在家教方面有教训可借鉴的家长,讲述他们在家长学校学习后的感悟和变化,使其他家长得到启示和教育。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家长的主体性,发挥了家长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了积极参与、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实现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以宣传为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它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0—18岁的儿童家长,我们着力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子方法,并选树了韩春珍、刘久焕等家庭教育典型大力宣传。针对部分农村家长依然存在的“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和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致使家教走入误区的现象,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成才观。二是以家庭为阵地。在深入扎实的推进“摇篮工程”的同时,把家庭教育与“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养教星”的评比,明确了严格的评比条件,开展了“家家议”、“家家评”、“家家学”、“家家乐”活动,丰富了“摇篮工程”的内涵,使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做到既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既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又重视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使孩子关心家庭、孝敬父母、尊敬邻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和自信人生。三是以农村为重点。我区以农业人口为主,尽管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的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但由于农民素质相对较差,视野不宽,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农村确定为“十五”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分类指导,帮助不同类型的家庭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在文化、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引入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能与子女平等沟通。对忙于生产经营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侧重于让他们认识放任自流的危害。特别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编写了家庭教育明白纸、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等浅显易懂的教材,适应农民家长的需求。四是以“双合格”活动为载体。为增强家庭教育的吸引力,我们始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活动促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活动中以家长受教、孩子受益为衡量标准,面向社会,结合实际,把教育家长、儿童参与贯穿“双合格”系列活动全过程。一方面,以孩子为主体,先后开展了儿童书画展,展览了一大批少年儿童的优秀图画。特别是争创“五小”标兵活动和“我的成长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4000多篇,有12篇征文获唐山市优秀奖和特别奖,在各县区征文中获奖率最高。另一方面,以母亲为主体,开展了“年轻妈妈读书”、“优秀母亲”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此外,以家庭为单位,先后开展了亲子活动、家庭美德知识竞赛、节约型家庭知识竞赛、家庭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在开展“城乡家庭互动”活动中,组织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儿童,深入到春蕾女童家中,了解她们生活学习中的艰辛,引导这些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庭教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家长素质、教学相长、亲子互动的理念全部融入“双合格”系列活动之中,营造了广大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氛围,推动了全区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家长和社会重视参与家庭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家庭教育逐步向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了家庭教育社会化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家长与子女素质的共同提高。五年来,全区涌现出120名文明市民标兵、49000个文明家庭、100个“五小”标兵、9800名青年志愿者和700名学雷锋标兵,3个单位被评为唐山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3个单位被评为市未成年人教育十面旗红旗单位、10名同志被评为市未成年人教育百颗星,一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小公民”、一个家庭被评为省百户“好摇篮”、**区被评为河北省“双合格”示范县。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2

会上认真总结了2011年驻马店市教育局关工委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市教育局按照省教育厅评选先进(示范)县、区和家长学校的标准,经过认真的考核评估,表彰树立了2个家教示范县——西平县和遂平县,3个家教先进县——汝南县、上蔡县和正阳县,31个示范家长学校和61个先进家长学校。

会上西平县教育局,遂平县教育局,驻马店市二中,市直幼儿园等单位作了搞好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的经验介绍。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李世周同志总结了2011年的关工委工作,对2012年的关工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文启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今年要强力推进驻马店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对关工委工作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力争使驻马店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早日跨入全省的先进行列。

邓州市召开2012年度教育系统家庭教育T作会议

人:省编辑4月1日上午,邓州市教育系统2012年度家庭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教体局局长柳玉朝,党组书记袁建亚,副局长孙保勤、石桂丽,市教体局关工委执行主任陈德寅等同志出席会议。各乡(镇、办、区)中心校校长、政务专干、乡中乡小校长,高中、局直学校校(园)长及教体局机关相关科室科长(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党组书记袁建亚主持。

柳玉朝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规定》,强调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对整个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赋予的时代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近几年相继出台关于家庭教育的文件、意见,对家庭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作为教育部门,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对如何稳步推进2012年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柳局长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抓好家庭教育长效机制,使家庭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要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教队伍职业化建设,各单位要成立自己的家教讲师团队伍,全面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二是要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推进家教工作再上新台阶。家教工作也要像其他工作一样,要有规划,有目标,逐年要上一个新台阶。柳局长提出,今年为家教工作推进年,2013年为家教工作提升年,2014年为家教工作创新年。要求各单位领导要亲自挂帅,有主管领导、有专干负责,要把家教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写入整体计划。要抓常规,抓落实,抓典型推广,抓经验总结,抓出特色,抓出水平。

副局长孙保勤回顾总结了2011年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对2012年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指出,2012年要以“七项教育”为重点,努力打造家教工作特色品牌;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抓手,办出让家长满意的家长学校;以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提升家教工作软硬件建设;以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己任,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以迎接省检为契机,推动家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本课题实施将为其他兄弟实验学校“家庭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探索城市普通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我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2、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有哪几种;

3、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4、每一个家庭出发,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指导探索。

五、课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准备阶段,发放家长问卷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等情况,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比较法等进行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实验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子,充分展现实验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1、任务分工:

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情况:

x: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x: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x: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x: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x: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类别。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x:子课题研究——探究新型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其他老师:子课题研究——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家校合作的方式。

x:负责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做好活动记录和材料归档工作。

x:负责录像工作。

2、研究步骤: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6月):①理论研究;②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②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③课题验收、实验推广。主要以论文、个案、结题报告等为本阶段的成果形式。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以案例集形式呈现实验成果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论文或个案集等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学校已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有三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十一五”期间,我校有两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1人被评为岱岳区“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课题主持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2、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关注家庭教育也是近年来的事,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要。然而,我国农村学生基数大,家庭教育水平低,因此,发展农村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农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为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我对农村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一些做法。

一、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

利用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聊天,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经常交流沟通。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体会到家教的作用,看到孩子进步的希望,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改变家长的教育思想。

二、注重学生习惯培养

由于农村环境的特点,家长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现象特别多,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吃边写、边玩边写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就是很少的作业也能写上两三个小时,磨蹭现象严重,家长也很烦恼。于是,我把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家长,比如监督、鼓励、奖励等,让家长尝试着用这些办法来约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自己也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榜样。

三、创设家庭联系卡

教师与家长以纸条、卡片的形式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反馈学生的各种信息,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指导相应的教育方法,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好学生。

四、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不但真实感人,而且可信易学。利用家长交流会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

五、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由于农村的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溺爱,孩子在校、在家都很难管。于是,我经常与老人倾心交谈,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教育孩子的责任重大,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有机结合。

六、增强家长的文化修养,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

农村家庭秋收完事以后,冬天打麻将、串门闲侃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书籍,并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空间。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有机整合,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做好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共同努力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扬长补短,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国妇联,2006(6).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若干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以福建医科大学2008级某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学生总数278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6人,普通学生222人。笔者用SPSS统计软件将两组学生的智育成绩均值、德育成绩均值、综合测评总成绩均值做了t检验,对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和是否曾任学生干部作为观察指标交叉制表,并进行卡方检验。所得结果如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德育成绩均值比普通同学低,智育成绩和综合测评总成绩比普通同学高,为了考察这种差异是否有显着性,笔者对该样本进行了t检验,数据见表2。德育成绩这项F检验的sig值0.05,方差不齐,看第二排t值,t检验的sig值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样本均值之间有显着差异。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德育成绩均值显着低于普通同学。智育成绩这项F检验的sig值=0.1200.05,方差齐,看第一排t值,t检验的sig值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样本均值之间有显着差异。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智育成绩均值显着高于普通同学。庭经济困难学生曾任学生干部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同学,就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其原因如下:

(1)自卑心理。强烈的自卑心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尤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感表现为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常在人群中羞怯,神态不自然,拙于发言,而这种表现就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既渴望融人集体生活,但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与帮助,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让周围的同学感觉难以相处。这就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

(2)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人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导致他们尽可能回避各种集体活动,减少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这点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智育成绩与普通同学有显着性差异,明显高于普通同学。其原因如下:

(1)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自我管理能力即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相对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制力比普通学生要强一些,表现在早起,生活有序,学习一丝不苟,做事脚踏实地,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纪律,不给自己找借口,该做的事勇于承担,不该做的事绝不妄动等。

这与长期经受生活的磨炼、承受生活的艰辛有着密切的关系[41。这就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待学习比普通同学更加认真、努力。这点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普通同学更有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2)成就动机较强。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自社会底层,改变自己甚至家人命运的愿望十分迫切,因此,他们的成就动机相当强烈。这种强烈的成就动机就促使他们拼命刻苦读书,期待知识改变他们未来的命运,最终获得成功。这点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普通同学更有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另一个垂宴原因。

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消极心理(1)经济上的扶贫,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压力的前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是他们心理上的最大压力,要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就要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学校要为贫困生开通绿色通道,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等助困措施。开通勤工助学渠道,让贫困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经济上的负担,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心理上的疏导,是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物质上的帮助是有限的,要从根本上建立起健康的心理机制,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的疏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贫穷,科学分析困难,培养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思想意识,建立良好心理机制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其一,自信心教育。勇敢地面对现实,全面恰当地认识自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其二,人格教育。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者不要带任何偏见,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在生活上给予资助和关心,在学习上给予鼓励和帮助。其三,挫折教育。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百折不挠、勇敢顽强的品质。

其四,宣泄心理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处在贫困的生活中,容易引起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应及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毫无顾忌地倾诉烦恼,发泄烦闷情绪。

2、发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都是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成长起来的,苦难造就了他们早熟的特点,挫折磨炼了他们不屈的性格。因此,坚强是他们普遍具有的心理特性。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成就动机比普通学生强,他们比普通学生更能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成就动机完全可以转化为他们进步和成才的动力。

总之,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经济脱贫是基础,思想解困是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使其成为拥有良好品质、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栋梁之才。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6

20__—20__年度第二学期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实施家庭教育工作纲要,辅导家长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沟通家庭、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家园合力,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体措施:

一、加强规范管理。

制订有关章程和工作规范。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园联系制度,把“家长学校”工作从无序化走向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努力形成一个家长共进的氛围。

二、拓宽教学渠道。

家庭教育是幼儿社会化的起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各班的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本、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幼儿的教育和管理。

三、探索授课形式。

本学期家长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努力探索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以各班为单位,针对各班幼儿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并迅速反馈,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四、评比锦幼好家长,组织家长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和“锦幼好家长评比条件”。期末通过评选“锦幼好家长”、“育儿一得”经验交流、表彰会等形式对优秀家长进行激励。

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1.制定家长学校计划。

2.召开家长学校优秀学员表彰会。

三月:1、向家长汇报上学期来幼儿的学习情况。

2、家长情况摸底。

3、每班挑选一位教子经验丰富的家长做讲座。

四月:1.授课主题:各班按自己的需要授课。

2.教子经验交流会。

3、学员学习心得体会。

五月:1、“幼小衔接问题”交流会。

2、召开“专题讲座”反溃会议,并进行经验交流。

3、家长开放日活动。

六月:1、大班毕业典礼。

2、家长家教知识测试.

3、推荐评选优秀家长。

4、总结本学期家长学校工作。

家长学校总结

20__—20__年度第二学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根据新《纲要》,根据家长学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家长在新世纪提高人口素质中的积极作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和生活环境,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针对新世纪少年儿童的特点,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积极进行家长学校的课题研究,健全家长学校的网络建设,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做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

我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组织名单”、“家长学校任课教师名单”等,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构建成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每学期都举行“家庭教育会议”,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由专人负责记录。家长学校由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教导部门负责教育业务,负责建档、归档工作。学校积极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1)定期进行"家长学校"授课。在开学的工作计划中定好讲授内容,授课人及时间,家长学校不断改变形式,除对家长进行授课外,设置家长信箱,质疑解难,做好家长教育孩子的参谋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的形式,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把家长会和家访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记录、有检查。

二、各项制度扎实

在家委会领导下,家长学校任课教师按照固定的参考教材做到“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听取意见、认真考核,年终认真撰写“办好家校”的经验论文。学校能注意资料积累。“家长学校学期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学期工作总结”、“活动大事记”等资料齐全。

家长园地每个月1次,积极向家长 宣传“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爱的表达”、“成功教育点滴”等中外先进的科学育儿经验。

幼儿园每周更换“家长学校园地”内容,将“一周活动安排”、“本周要求”、“教学内容”、“教师的话”等项定期上墙,每周与家长见面,取得家长的共识,为了给家长指南,我们还精心设计了“科学育儿小知识”等,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一家长来稿说:“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育孩子意义大,任务重,幼小的苗苗,确实更需要精心的养护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才能茁壮成长。事实说明,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必先正己。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好的育人环境,为孩子言行作正确导航。”

三、教学活动正常

家长学校有大型的全校性的活动,有小型的座谈,有班级授课活动。每学期活动不少于4次,出席对象稳定,出勤率达85以上,受到家长的普遍重视。

家长学校教学活动灵活多样,受到一致好评:

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家长确立新的理念,确立新的质量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观。

2、根据不同情况召开小型座谈会,对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综合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鼓励家长校访,一方面将幼儿在校情况通过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如“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大班毕业典礼”让家长来校和孩子们一起同庆同乐。家长通过半日开放活动,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进步,又找到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调动了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同时!提供了自身文化素养。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教育;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4-099-03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是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学校为主载体,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的机制。正如家教名言中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当前多种德育源头的产生、多元德育信息的传播以及多样德育媒体的辐射,社会和家庭环境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馓增,使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冲击与生机共生的复杂局面中。就目前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状况而言,尽管总体上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比以往有较大改善,但由于缺乏对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关注,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诸多缺失。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培养优良品格,构建学生德育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创新机制;有助于解决德育工作思路不清、目的不明、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建构以学生、情景以及活动为多元中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和评价机制;有助于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实践机制及联动机制。

一、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在发展和演进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分析与思考、吸收与借鉴,也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教训

20世纪70年代,由于市场取向带来的理想信念模糊、道德心理困惑、伦理道德缺失、职业道德下降等问题,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和冲击,学生吸毒、、、抢劫、暴力、厌学、辍学等不良风气蔓延开来,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钩,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运转不畅,世界各国不仅未能培养理想的公民,却造就了“道德迷惘的一代”。正如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加利指出那样:“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

在短暂的动荡和沉寂之后,各国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最终演化成对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呼唤。美国的德育教育以培养“美国精神”、民族精神和责任公民为目标,要求学校联系家长和联合社会力量共同组织学生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心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英国以培养公民意识、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准则,不仅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而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围绕学生的社交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德国德育教育以宗教为根本,陶冶“精神和人格?;要求学校开展学生与家庭、社会的相互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法国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合格公民为德育教育的总目标,学校借助社会平台,依靠家庭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热爱法兰西共和国”的品质。

(二)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1 以结合我国的国情为基点。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体制、风俗习惯的不同,使我国学校德育观念和德育工作机制与西方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我国德育工作机制绝不能崇洋、照搬照抄,而应根据我国学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我党和政府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德育内容,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教育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管齐下,共同推动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改革、发展和完善。

2 以学生、情景以及活动为中心。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而运行的,因此,德育机制要以学生、情景和活动为中心。如美国学校除了在教学内容中采取现场教学、模拟情景、启发诱导、正面灌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硬指标;德国和日本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道德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目的;法国和英国把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3 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内容。国外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要承担组织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施行德、智、体相互协调,促进学生个性自由、人格发展、自我完善。韩国学校利用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健康的人、一名独立的人、一名创造的人、一名道德的人”:树立实现自我、完善人格的意识,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创造精神和有道德的韩国人;英国也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合作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格品质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4 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为平台。从国外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什么时候轻视学校德育工作,忽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社会的互动,就会引起道德的滑坡、价值观念淡薄,甚至会导致社会危机和动荡。反之,学校、家庭、社会达成共识,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就会畅通无阻、高效运行。

二、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的原因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有联动机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就联动机制自身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

当前,一些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过热,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学校作为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有渐渐失去之忧。

1 德育教育观念不到位。学校往往被应试教育带来的短期效益所蒙蔽,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

2 德育教育内容不具体,存在假、大、空现象。德育内容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实效性;德育内容停留在教材上,脱离现实生活,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大而全,抽象空洞,缺乏操作性。

3 德育教育形式单一,重形式轻落实。德育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多样性和创新;过分注重德育教育形式,实际落实往往不到位,学生德育内化效果不明显。

4 德育教育方法不科学。课堂德育教育往往采用说教、语言评价、单一指导等简单粗俗的方法,而较少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双向交流的方式;教育方式脱离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感受,不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往往一味地斥责,缺乏晓之于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式。

(二)家庭德育教育缺失或不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培养子女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然而,有的家长只看成绩分数、忽视德育培养,甚至养而不教疏于管理,导致其子女我行我素、称王称霸、纪律性不强、缺乏自我约束。有的家长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腐化庸俗的生活作风,使其子女耳濡目染,上行下效。一些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和呵护子女,使之养成心胸狭窄、性格孤僻、自私自爱、好逸恶劳、行为极端等个性品质。此外,有的家长不会和孩子交流,教育方法粗暴,对子女动辄就拳脚相加,导致子女对其产生厌烦或逆反情绪,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社会大环境冲击德育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大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促进德育改革快速进行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学校和社会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 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经济体制的转型,在增强人们的公平竞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等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的盛行,本就脆弱的学校、家庭德育教育更加举步维艰。

2 不健康文化环境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环境大为改善,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正在形成,但文化环境中充斥着情感冷漠、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色情、暴力、网络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毒害着学生的心灵和言行,严峻挑战着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

3 不健全法制环境的冲击。健全的法制环境,可以为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保驾护航,但不健全的法制环境,使得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学校周边非法的经营娱乐场所屡禁不止,严重抵消了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的正面效应。

三、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只有构建学校主导的、家庭支持的、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才能促进“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双向互动、相互渗透,才能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

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网络体系,需要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家庭、社会资源,树立综合育人意识,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

1 抓好学校德育教育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学校主导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勇担职责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搞好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2 做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仅要在形式上实现课堂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说教与体验、管束与疏导相结合,而且在内容上增强趣味性,贴近学生真实的感受和需要,贴近现实生活情境。同时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加大德育教育环境的财政扶持力度。

3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个性化建设。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和趋同化现象严重,极大地抵消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积极效应。德育教育的精髓是个性化的德育。一个健康的、有生命力的学校德育,一定是个性化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德育。每所学校应有自己特色的人文精神、德育资源、教育优势,并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氛围。

4 发挥学校沟通桥梁作用。建立教师与家长、社会工作者常态化的联络机制,拓宽学校与家庭、社区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二)构建家庭支持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德育教育的协调共振。

1 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重要环节。第一,召开全体家长会。通过全体家长会,普及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础知识,讲授科学的家庭德育教育理论,革新家庭德育教育方法,共享家庭德育教育经验。第二,举办部分家长座谈会。通过部分家长座谈会,了解部分学生共同的德育思想动态、形成原因及表现,以便进行个案跟踪指导。第三,设立家庭德育教育热线电话和开展“面对面”的家访,及时交流家庭德育教育信息,解答家庭德育教育的疑难困惑。

2 互参互管,密切家校合作。第一,要由过去德育教育以学校为主、家庭被动配合的单项沟通模式转变为家庭、学校互参互管的双向沟通模式。家庭从生活上和精神上支持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学校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二者分工协作、互帮互促、共担职责。第二,改革德育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家长拥有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使家庭德育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 家庭与社会相互衔接。家长是社会的一员,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的相互衔接,便于家长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理智而科学地教育子女。第一,由社会德育工作者指导家庭德育教育。社会德育工作者一般是由具有扎实的德育知识、理论功底及家庭德育教育经验的人来担任的。社会德育工作者指导家庭德育,不仅使家庭德育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可以优化家庭德育环境,转变家长的德育观。第二,家长鼓励子女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培育子女优良的道德品质。社会大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和活动平台。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德育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会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养成学会感恩、尊老爱幼、独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三)构建社会参与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要立足社会,整合社会资源,使学校德育社会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富有实效的德育体系。

1 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学校要与公安、工商、宣传、卫生、司法等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顿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打击侵害学生的非法行为,创设安全、和谐、稳定的德育教育环境。

2 建立社会化德育网络。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的人力资源,成立德育教育小组,由学校德育教师和社会德育教育热心人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定期举办德育讲座,资源共享,互访交流,实现学校、社会目标总体一致的社会化德育网络。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篇8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of mental health level of 445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m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without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hrough the mental intervention mean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training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m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关键词:高职高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Key word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mental health;ment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01-03

1 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称贫困生)现象己十分普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为20%,特困生的比例在5%-l0%之间,且二者还有上升的趋势[1]。李春山等人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当前贫困大学生在高职院校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总体人数较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切实提高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研究拟针对高职高专层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探讨心理干预的有效对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的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2 研究方法

2.1 测验法

选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等。

2.2 调查法

选用全省通用的《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其经济情况。

2.3 个案分析法

在被试中寻找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研究,搜集个体性的材料。

2.4 访谈法

访谈对象主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领导、在校大学生、辅导员、心理社团成员、心理学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教师等,针对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心理需求等问题开展访谈。

2.5 文献研究法

学习研究国内外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特别是高职高专层次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课题的内涵。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总结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以下心理、行为特点。

首先,学业焦虑较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学习成绩十分看重,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多数贫困生理论科目学习成绩尚好,但实践性科目(如计算机,外语听力、口语等)不如其他学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条件限制其无力购买所需的学习用品;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当地教育水平较低,落后的教育、学习方法对其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人际交往消极退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但是贫困生却很少参加群体活动。一方面是因为集体、社会活动有时难免需要额外的开销,对这类活动只能消极退缩;另一方面,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他们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感情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从而出现人际交往的消极退缩现象。

第三,心理矛盾的冲突性强。大多数贫困生对艰苦的生活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他们好强、好胜,希望在生活上自立自主,经济上自食其力,为父母减轻负担。生活中各类竞争的日趋激烈,贫困生需要承受完成学业和就业上的多重压力,加之现今建立在严格学分制基础上的高教管理体制(虽然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应政策,但实施起来很困难),使贫困生既不能通过多修学分、提前毕业来减轻经济负担,又不能通过先工作赚钱,再继续读书,延缓毕业来自己解决教育费用的问题,这就使他们对贫困更加被动和无奈。在他们身上集中了这些矛盾的剧烈冲突,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多疑敏感、烦躁不安,甚至心身疲惫等。一些同学反映自身欠学费、欠债问题比较严重,成天处于忧心忡忡的状态中。

第四,情绪抑郁,孤独感强。部分贫困生因为家庭突遭变故,对生活道路的艰辛和坎坷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遇事感到困难重重,无能为力,进而否定自我价值,对学习、生活乃至娱乐缺乏兴趣,体验不到其中的快乐,喜欢独处,沉默寡言,逃避现实,消极懈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独和抑郁的消极心理状态。

3.2 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课题组对2009级所有2225名学生进行SCL-90、UPI测验,随后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筛选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45人,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随机抽取445人,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2.1 SCL-90测验结果分析

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且呈显著性差异(见表1)。从该数据中可以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别差异。

对44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SCL-90测验的性别差异比较分析。其中,男生为244人,占54.83%,女生为201人,占45.17%。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t检验(见表2)。

通过表2结果可看出,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等4个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P

3.2.2 UPI分析结果

利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进行测查,对学生的诊断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需要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第二类为可能有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第三类为心理健康。此次调查发现44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明显心理问题,须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为101名,占22.8%。这一比例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男、女贫困生3类心理诊断结果比较见表3。经卡方检验,男女贫困生间3类心理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

3.2.3 个体咨询案例分析

在课题研究期间,本课题组成员共接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人次。在个体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寻求心理援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为就业,学习(含升学)、恋爱、情感,人际交往(含家庭关系),经济压力,其他。详细分布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单纯因经济压力大而前来咨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影响会体现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可忽视。

3.3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干预的试验分析及心理干预体系的初步探讨

3.3.1 心理干预方案设计

根据访谈、心理测验等结果,课题组制定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干预方案。课题组从44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随机抽取120人,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60名同学进行心理干预,对对照组的60名同学进行常规教学和管理。

本项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心理测验采用SCL-90、SAS、SDS三个测验。主要的干预措施为团体心理训练,并辅以个体咨询、讲座、心理活动、放松训练等。

3.3.1.1 团体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训练时间为每周两次,每次约2小时,共4周,分为3个阶段。

第一,初始阶段。

在第1次活动中,向成员介绍团体名称为“自信心训练营”,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成员了解自我、认知自我、理解自我、发展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便在大学生涯中,比以前生活、学习、工作得更轻松、更愉快、更自信。

第二,主题活动阶段。

这是本活动的主要阶段。每次活动确立1个主题,针对当前贫困生的心理困扰进行训练,共设立了6个主题。①共建精神家园;②认识自我;③突破自我;④悦纳自我;⑤发展自我;⑥温馨祝福。每次活动都以一定心理学理论做指导,配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大家去体验,去升华。

第三,结束阶段。

在最后1次活动中,我们要求全体成员畅谈自己整个活动的感受,写下自己最深的体验和最大的收获,最后填写了有关问卷,以便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3.3.1.2 个体心理咨询

本课题组的四位心理学老师在我校“心灵港湾聊天室”值班,优先接待本课题组筛选的被试,提供个体咨询服务。在课题研究期间,共接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人次。通过个体咨询,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入了解自我,调适自己的情绪,正确的看待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现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其他心理困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1.3 情绪调节训练

有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负面体验中,经济困难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访谈、心理测验中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不知所措、焦虑、抑郁、人际敏感、恐惧等负性情绪。如果不及时消除这些负性情绪的影响,则难以健康成长、顺利发展。处理负性情绪的方法很多,如运动法、音乐法、宣泄法等,学生易于掌握,效果较好。在心理干预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各自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如呼吸法、冥想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SPCS)等。

3.3.1.4 其他心理干预措施

本课题组还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举办了“大学,我该如何爱你”;“朋友,请伸出友好的手”;“微笑面对生活”;“健康心态、阳光心灵”等专题讲座,并举办了“心语心愿”心灵故事讲述活动、“团结就是力量”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灵之路”心理征文活动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同伴的支持、鼓励下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胆量,提高了自信,还在活动感悟生活的美好与真谛,取得了较好的心理调适效果。

3.3.2 心理干预数据分析

在实施该方案之后,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数据表明,除了SCL-90附加项目之外,实验组、对照组在SCL-90总分、因子分SDS、SAS标准分都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产生的效果比较好。而且实验组的SCL-90因子分各项指标均在阳性指标2以下,心理健康状况非常良好。反观对照组,除附加项目之外,SCL-90各项因子分都仍呈阳性(≥2),健康水平还比较差。

4 结论

①富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可从认知、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②团体心理训练辅以个体咨询更有效的,而且效果更持久。

在贫困生深刻的认知,行为的不断纠正基础上,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的训练成果可以巩固下来,成为个体心理素质的一部分。在面上的宣传、教育、团体训练之后,在点上进行查漏补缺,最终达到良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③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④情绪调节训练有助于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胡建文.用系统原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178-179.

[2]李春山,等.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7).

上一篇:车间主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物业案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