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范文

时间:2023-09-13 15:21:18

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范文第1篇

一、正确认识廉洁文化进家庭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反腐倡廉、促廉、助廉的重要战斗单元,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使廉洁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崇廉尚洁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翻看近年来一些案例,有不少干部配偶、子女的贪婪放纵对他们的腐化堕落起到推波助澜的反作用,所以,构建家庭预防腐败体系,使廉洁文化进家庭,使家庭成员自觉努力地抵制和预防腐败,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前廉洁文化进家庭的现状

第一,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蚁腐”现象处处可见。有的是职位不高的一般职工,虽然没有呼风唤雨的权利,却有着“现管”的职务便利――可能是单位管钱管物的人,可能是在一些关口决定他人命运或者事情成败的人,甚至可能是一些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属于“掌权”的人。比如京城的一桩贪污案中,身为11名企事业单位的收发员,利用岗位之便,以“加大邮资吃回扣”的方式,侵吞了近150万元公款。我们常见生活中谈论某些单位或者某个岗位是“肥缺”,有“外捞”,皆是受贪腐的渗透。然而,在廉洁文化进家庭宣传方面,大部分企业花费相当大的物力人力,下足了功夫,却将宣传的对象选择仅仅局限于领导干部,而80%普通职工的家属并未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中,致使其廉洁意识不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从而形成贪污腐化是领导干部“专利”的偏见,导致亲属即使在单位利用职务之便吃点小回扣,也不认为违反了廉洁纪律,甚至以此为荣、沾沾自喜,严重影响了廉洁文化进家庭的深入推进。

第二,由于家庭成员来自不同群体、不同社区、不同校园,使得家庭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点多、线长、面广,再加上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认为廉洁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大事,与自己无关紧要,没有树立廉洁文化进家庭的思想观念;还有部门甚至认为廉洁教育只是纪委纪检干部的工作,是务虚,缺乏正确引导和创新意识,缺乏对该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工作的对策

第一,正确认识“蚁腐”现象,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要改变自身观念,廉洁文化进家庭不仅仅只是进领导干部家庭,更是要全面普及,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常言道,“大堤溃于蚁穴”,要明确看到“蚁腐”现象的严重性,知道一般岗位上普通职工廉洁风险防控点在哪里,真正意识到腐蚀企业发展、影响廉政建设的,其重点不仅在于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各岗位普通职工及其家属。因为占企业80%普通职工家庭的廉洁与否,对整个企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及时地把所有普通职工及其家属都纳入到宣传教育之列,教育所有职工家属当好家庭的“四大员”(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战斗员),时时在家里“吹廉风”、“把廉脉”、“念廉经”、“敲廉钟”,过好人生的“四大关”(金钱关、物欲关、亲情关、修炼关),对不义之财不取,份外之物不收,坚决做到不干预配偶的政务、不利用配偶的职权和影响办私事,并对配偶在事业上多一分支持,少一分拖累,争当廉洁文明家庭的模范,真正让廉洁文化在每一个家庭生根。

第二,改变孤军奋战格局,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关键。廉洁文化进家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的事情,因此,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进家庭工作领导机制和日常工作机构,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职责分工明确。同时要把廉洁文化进家庭工作纳入企业党委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五好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安排,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团委等组织积极参与的“大宣教”格局。要建立廉洁文化进家庭工作责任制,把家庭助廉教育的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年度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通过建立助廉联系会议制度,联合纪委、监察、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与职工家属所在的社区、学生所在的校园进行协调,不断整合社会资源,使企业推行的廉洁文化在相关社区、学校的配合下深入职工家属之中, 让职工家属与职工做到同步学习与教育,查缺补漏,互动推进,不断扩大“家庭助廉”的辐射力和影响面,从而共同做好家庭拒腐防变工作。

总之,家风联党风、家风映国风。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家。家庭廉洁文化建设抓好了,整个社会的腐败之风也就失去了一块繁衍滋生的土壤,良好的家庭廉洁之风更能促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也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家庭文化范文第2篇

“两代人意见不统一,5岁小孩子学成‘弯管子’普通话”。这是报纸上的一则新闻。

“弯管子”普通话,是一个需要解释的说法,在武汉,“弯管予”指带有浓厚的武汉腔的普通话。

报道说,北方人袁女士与武汉人王先生结婚。女儿学说话时,袁女士认为武汉话听起来好像带有情绪,要求丈夫和自己一起教女儿说普通话,公婆认为孙女是武汉人,学说武汉话理所当然,而且交流起来更亲切。两代人由此较上了劲。孩子在袁女士身边时,袁教她普通话,一旦袁女士不在,老人就给孩子补习武汉话,孩子学成了“弯管子”,两代人还怄了两年的气。

5岁小孩的“弯管子”普通话后面,是一场发生在家庭里的文化战争。如果我说这样的文化战争其实发生在相当多的家庭里面,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当然,很多人不会认为这种情况可以上升到“文化战争”的高度,而仅仅认可这是无须大惊小怪的代际冲突,而且结论也早巳存在:方言应被驱逐,普通话应作为孩子的“母语”。

虽然,这个结论是如此清晰,几乎“天然合理”地被接受,但我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天然合理”。“推广普通话”,不仅是一种现代汉语文化,而且是一项法律制度,但推广普通话难道要以方言的消失为前提?

可以设想一个人只会说普通话意味着什么。普通话不是任何一种方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汉语各人群中最大的语言公约数,它可以成为汉语族群的标准通用语,用于普遍的交流场境。也足以表达任何一般性概念、思想和精神。任何标准化的东西,都意味着个别性的减少,最通用的标准有着最少的个别性。一个会普通话的人,在汉语圈里可以获得很高的交流效率,他的语言个性相应地很少。对一个只会方言的人来说,它的困扰在于无法实现汉语交流的最高效率,但他的语言个性会得到更多的保留。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有的词汇、俗语、俚语,其精细微妙之处足以让持有相同方言的人保留某些心照不宣的共同机趣。在调侃、幽默和詈骂之时,方言的生动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而且这些特有的语言意趣往往难以用其他方言准确转述,更难以由普通话呈现。令人欣慰的是,语言并非独占性的存在物,一个人会说汉语,并不表示他就不能会说英语,一个人会说方言,也不意味他的普通话只能是“弯管子”。所以,让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又能说方言,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是完全必要的。

问题可能在于,一个操汉语的人,应该以普通话为母语,还是以方言为母语。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对母语的理解。

我们为什么需要母语?母语在思维的深处起作用,人们习惯于用母语来思维,用母语来表达,为了交流的需要,我们会将母语翻译成交流所需的语言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放弃了思维中最有机趣的那一部分。因此,方言比普通话更具有母语的特性。

方言是特定土地的文化根基,是一个人的文化基因,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更多地表现于它的“书同文”,而非“语同音”。统一的书写,不同的方言,既是汉语几乎从来就存在的语言现实,也是汉语表现力不断丰富的源泉。

关于语言的家庭文化战争,发源于对“推广普通话”这一法律制度的从严理解,也发源于对方言的文化地位的从低取值。作为一种制度,“推广普通话”有各种考核指标,严厉的做法达到检查时无论在什么场合听到方言都要扣分的程度。在文化评价上,方言的赋值是庸俗、落后、鸡毛蒜皮、琐屑,而普通话的赋值是高雅、上进、堂堂正正、端庄。人们对方言在交流范围上的局限性高度敏感,对说方言的普遍的文化低档次评价使人们自愿放弃方言。与此同时,普通话在表达上的局限性几乎没有人关注(哪怕北京人,在精细的表达中使用的也是京片子而非普通话),人们更愿意选择普通话,因为它代表着文化上的高档次。

如果没有方言,就不会有“少小离家者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会有地方戏剧、曲艺,不会有千里之外的乡土认同。在这个全球化时代里,缺少这些是不是一种损失或许正在变成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显然每个人心里都将会有一个无法填充的空洞,你可以属于这里,也可以属于那里,你的乡土性不再存在,落叶归根会成为不可能。

是否需要给方言一个空间,不是一个制度问题(国家制度并不禁止方言),而是一个文化问题。当人们都选择让孩子讲普通话,而并不在意他是否能够讲方言的时候,当所有孩子都习惯于用普通话来思维的时候,方言将不再是汉语文化丰富多彩的证明,“天然合理”的标准语言将使得地区性的文化机趣、表达个性和精细入微的语言世界荡然无存。

家庭文化范文第3篇

我们常常在羡慕别人家庭和谐美满的同时,很少去构思给自己的家庭建造什么样的家庭文化。事实上,每个家庭都可以打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家庭文化。构建良好的家庭文化,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家庭生活的气氛营造,适当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家庭娱乐活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也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中国人的家庭饮食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科学、讲究营养方面发展,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有关营养、烹任、食物选购、贮藏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仅凭经验、习惯来处理家庭中这些问题。

家庭成员的服饰、家庭的设施装潢也是家庭文化的充分表现,衣服、鞋帽的穿戴及首饰、皮包、手表等小饰物的佩戴,是一个人的品质符号,家庭的设施装潢也能体现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生活习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伴随独生子女的增多,邻里间的交往接触减少,友善地建立良好的朋友及社会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形成家庭独有的经济关系,处理好夫妻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赡养老人等经济关系,都是对家庭成员的考验,处理时应该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切忌攀比心态。

建立健康、和谐的“家规”,是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懂得在这个家庭里生活,你需要什么样的处事原则:哪些时候你应该谦让,什么条件下你可以任性,甚至把握好发脾气的时机,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重要的,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巨大影响。

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处理好除配偶外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特别是你对父母老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们今后对待老人的态度,尤其是婆媳关系是家庭中很难处理好的家庭成员关系。

夫妻是构建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的扮演者和推动者,一个家庭中的家庭文化形成是父母身行和言教的过程,无论你传导什么样的家庭榜样,无形中夫妻二人塑造的家庭文化都在影响家庭成员,我们暂且把家庭文化划分为几类供《家人》读者选择:

外向型家庭文化――夫妻性格比较外向,家庭生活的对外交往多,家庭成员喜欢社会交往,对生活的态度偏重乐观,家庭成员善于进行思想沟通,交流较多,比较重视和关注社会的新潮,敢于面对家庭中的各种困难。优点―健康向上,容易争取到比较优厚的家庭物质条件。缺点~容易忽视家庭生活中的细节。

生活型家庭文化~与夫妻性格没有直接的关系,比较看重家庭生活,与外界社会交往少,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但彼此依赖较多,家庭生活严谨有序,家庭成员多为和谐相处,家庭中一般没有原则性矛盾和问题。优点一家庭比较稳定,家庭生活较为丰富。缺点一家庭生活容易拘谨,物质生活不会很优裕。

协作型家庭文化――吐,称群体型家庭文化,这种家庭,家庭成员交流多,家庭成员依赖性强,亲情浓厚,家庭成员的关系比较和谐,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容易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家庭成员多为性格开朗,具有协作精神,家庭矛盾相对较小,矛盾容易得到解决。优点一家庭活动较多,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缺点一多为人数较多的家庭,缺乏自己家庭生活的个性。

功能型家庭文化~家庭成员比较独立,各自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家庭角色意识强,平常交流或交往较少,按部就班地处理很多家庭事务,家庭中缺乏一定的生机,也不容易产生更多的矛盾。优点一家庭矛盾较少,很容易和谐相处。缺点―缺乏一点亲情,一旦出现家庭矛盾就是原则性的。

习惯型家庭文化――这种家庭一般比较传统,对家庭的生活处于习惯之中,对家庭成员没有更多的要求,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比较好,亲情比较浓厚,家庭中没有激烈的矛盾,但是,家庭的小矛盾较多,生活也比较平和。优点―生活比较轻松。缺点―没有较高的物质要求,家庭生活平淡。

凌晨三点,白付银把女儿从被窝里敲醒- “到时间了,流星快来了。”

报上说凌晨三点半是仙女座流星群的高峰期。他已经在院子里架好天文望远镜,等着睡眼惺忪的女儿白玲一起观看美妙的天文景象。

在妻子眼里,白付银实在不算杰出优秀男人。他安于现状,挣钱不多,工作40年了也还是个助理工程师。与对正业的稀松平常相比,白干可银的业余爱好始终秉承与时俱进的步伐,呈现遍地开花的势态。

白玲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学时每天清晨6点被父亲叫起床去公园跑步的情景。她身体不好,白付银坚持每天陪练,365天无一日间断。“爸爸小时候特别喜欢跑步,是学校的长跑冠军。”这是晨练途中他说得最多的话题。7年下来,女儿身体看似瘦弱,但高中三年,拿了三届校运动会的3000米长跑冠军。

“我爸对什么都有兴趣,也肯去钻研。”父亲曾热衷过跳交谊舞、天文学、种花养鱼、乐器、书法绘画,甚至和女儿一起兴致勃勃研究如何养蚕养鸡。兴致高昂时,会牵着女儿的手教她跳舞。家里先后出现过小提琴、琵琶、古筝、萧、笛和二胡等乐器, “虽然我没有跟着学,他演奏得也不咋样,但现在回起来,一家人跟着哼哼那些乐曲,潜移默化中给了我艺术熏陶。”

白玲的脑子里装了几百首童谣民歌,那都是读书时和父亲散步时学的,父亲唱一句她学一句,教与学的过程中父女俩自得其乐。

白付银打算把这些歌又教给刚会说话的外孙女昕。他脾气温和,从来不喜欢刻意强求家人。“我总觉得只要我做到了,我坚持下来了,她们也会跟着被影响。”

他最得意的影响有两件。19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谷,免费电影没有了,票价从5毛钱飞涨到30元,普通工薪家庭只能敬而远之。但每个周末,白付银必定拉着女儿和妻子去看一场电影。

妻子是反对的,大多数电影她看不懂,而且外面不是有盗版碟卖嘛,家里有VCD可以看,犯得着花钱卖瞌睡吗?“我也不生气,她不懂,我生气也没用。我就说反正票已经买了,不去也是浪费。”白付银笑着说。瞌睡也好,看懂也罢,20年的观影经历让一家人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盛衰演变,白玲是天涯论坛上的资深影评人,她承认这和父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妻子的改变是另一件。结婚时,妻子不过小学文化,不爱读书,最爱逛街和八卦家长里短。白付银也没想改变对方,只是在家里到处摆放着书报杂志,走到哪里都看。妻子爱聊天,他就专从报刊上拔话题,有个示范在眼前,妻子跟着看报读书。“也不要她看什么深奥的,她爱看点人间真情心灵鸡汤类的,也比刚结婚那会什么都不看有进步。”

如今白付银也鼓捣上了电脑和网络。白玲常收到父亲发来的邮件,附件是他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他养了三只猫,认真记录这些猫的生活,每张照片都有忍俊不住的文字说明,例如“这只猫三个月了,还在吃奶”。而白玲也会认真回复邮件,附上评论或自己的街拍照。

在这个拼爹、拼家庭背景的年代,白玲对自己的平民成长经历感到满足。“我爸是最好的,他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家要的是温馨感和正面引导,与其让家人被钱和地位束缚,不如让他们去经历很多人与事,到老的时候才有足够多的回忆资本。”

家庭文化范文第4篇

摘要:受到各自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美家庭文化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中国家庭文化的父子重心与美国家庭文化的夫妻重心;中国家庭文化的中庸平和与美国家庭文化的公平竞争;中国家庭文化的道德指向与美国家庭文化的理性基础。审视中美家庭文化的比较,有利于建立适合中国人传统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形态家庭文化。

关键词:家庭文化 比较 审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健全,家庭文化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理论上看,“文化具有延续性和变异性双重性格,它既要自我保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自我更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这种理想的状态不是自然达到的,只有通过中美两国家庭文化的比较,才能知己知彼,以美国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避免两种可怕的倾向:固步自封和全盘移植。中国家庭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仰赖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借鉴。全新的中国家庭文化应该最大限度地包含中美家庭文化的精髓和最大限度地避免中美家庭文化中腐朽、落后的因素。

一、 家庭文化概念的界定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作为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家庭文化的内涵并非是家庭与文化概念的简单相加。家庭文化尽管有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但它主要是指非物质形态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马克.赫特尔所说“家庭文化是由人们特有的有关求婚、结婚、离婚,亲属认同和责任,儿童社会化,居住以及家庭稳定的规范和价值构成的。”因此,家庭文化是基于家庭关系由家庭成员长期互动而积累下的一系列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 中美家庭文化的比较

中美家庭文化蕴涵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追寻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中国人的家庭文化注重长幼有序、相互依靠、义务中心;美国人的家庭文化突出平等观念、独立发展、权利意识。

1.中国家庭文化的父子重心与美国家庭文化的夫妻重心

传统文化赋予婚姻以严重的历史使命和传宗接代的庄严责任。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出生是祖先的保佑,“香火”的延续,培养孩子就是使其日后光宗耀祖,中国人最赞赏的父子关系就是“父慈子孝”。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给予子女无限的关心和没完没了的操心。孩子要“乖”、“听话”,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戴德,父母希望子女成材,其标准是“权”,子女成功后要“衣锦还乡”以光耀门楣。中国家庭教育重“德”,即教育子女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与他人和谐相处等等。因此,中国人的婚姻家庭是以“香火”延续为基础,父子关系主导着家庭的变迁。

美国父母则认为,母胎中的婴儿是上帝送来的生命,父母只是接受上帝意志的媒体,儿女的一切并非来自父母,自己的未来也由上帝决定。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对父母的尊重不是因为家长的地位,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智慧。父母的付出是法律义务,孩子不必对父母感恩戴德,父母爱子女,但不能拥有子女,也无权要求子女孝顺。父母鼓励子女成功,其成功标准是“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理财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的独立精神。美国人婚姻家庭的建立以爱情为基础,注重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夫妻感情主导着家庭的变迁。

2.中国家庭文化的中庸平和与美国家庭文化的公平竞争

儒家的处世学讲究“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理想目标。在这种家庭文化背景下,要求人和睦相处,不要争强好胜,从而达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但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的结果是老成持重、事故圆滑、妥协折中、随遇而安成了中国人的立身准则。这确实为家庭保持和谐不可少,但由此衍生出的不求上进的家庭文化无疑消融了人的进取心和奋斗精神。

美国文化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文化重视个体轻视群体,追求变化害怕稳定,崇尚竞争不喜谦让。美国家庭文化不提倡“孔融让梨”而鼓励公平竞争,始终把“利”与“力”看作是健康的价值,激励人们为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而努力。由于缺乏可以永久依赖的家庭,孩子从小就奉行利己主义的行为准则,尽可能地趋利避害,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他们懂得只有不断奋斗,在强烈的竞争中成功,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条件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3.中国家庭文化的道德指向与美国家庭文化的理性基础

中国家庭文化是以道德为指向的,道德是人生的本质,也是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中国家庭道德观念并不追求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家庭成员彼此克制对权利的要求,而对他人恪守义务。为了家,人人都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中国人的家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是只讲爱不讲理不讲金钱的地方。总之,只有符合家庭道德的行为才会受到提倡和鼓励。

美国人认定,智慧是主要的美德。古希腊伦理学的四个主要目标是智慧、公正、节制、勇敢、智慧位列其首,是最高的美德。所以,美国家庭则以公正为道德原则,只有符合公正原则的才是道德的。公正强调平等、对等、一视同仁。只有权利与义务,二者兼备,对立统一时,才是公正的。夫妻之间房间钥匙要“借”,兄弟姐妹间使用东西要付费,孩子做家务索要报酬等等都是公正原则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三、审视中美家庭文化的比较

美国文化不是人类最理想的文化,中国文化也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文化。我们要审视中美家庭文化的比较,这是一种博大宽宏的眼界。不比较,就看不到二者的差异;不审视,就难以迈开双脚走向未来。凡有利于我们幸福和进步的,我们就传承,凡不利于我们幸福和进步的,我们就抛弃。中国家庭文化既要重视个体成分、激励个体要素、发挥个体活力,承认在平等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又要强调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等伦理道德,使中国式的竞争带有温情主义色彩。创造一种平等的、高情感和相互依赖的家庭与婚姻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马固钢等.中外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1994.

[3]王占阳.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与限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4).

[4]朱永涛.美国价值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家庭文化范文第5篇

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这么多领导干部家属来参加××××××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推进会。刚才,工会办公室的××主任传达了*工会、*纪委关于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动员会的精神,以及上级领导对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指示。又组织大家收看了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及其妻子、儿子共同索贿受贿受到法律制裁的警示教育片。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推进会,那什么是廉洁文化、为什么要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以及如何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呢?下面,我受*党政主要领导的委托,就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幸福美满家庭的建设方面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价值、观念、知识、规范及其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以廉洁从业为理念和目标,以廉政理论、廉洁思想、廉洁制度、廉洁纪律和廉洁文艺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

二、为什么要建设廉洁文化

1、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化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吴官正同志曾经讲到:“腐败分子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本质上同做贼、做强盗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破坏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都是反人民、的”。他们为了个人私利,违法违纪,铤而走险。具体表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就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背弃了理想信念。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目的就在于形成一种崇尚廉洁、贬斥腐败的社会理念,形成一种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2、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钱、财、物集中一个单位,每年30多个亿的采购资金,都是通过业务科室的几十多名采购采购员的手而出去的,平均每人就有好几千万,有的甚至上亿元。权力大,责任大,风险也大,出问题的概率也高,都处在风口浪尖上,领导重视,众人关注,社会也在高度关注。所以,近几年来,我们对全体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在制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规范,在行为上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约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查处。但我们的干部队伍还是有问题出现,就在去年,个别同志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在业务交往中,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收受了××*的金钱贿赂,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被司法机关查处,给单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个事情也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狠抓源头防范和治理,让领导干部在廉洁文化的氛围中长期接受熏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使我们的领导干部不犯错误。

3、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建立幸福和谐家庭的基础。领导干部是职工的表率,在家中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家庭幸福和谐重要支柱。说实话,领导干部出了问题,对单位的形象是有一定的影响,对出了问题的干部,我们可以换一个人来干他的工作,甚至还有可能比他干的更好。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讲,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有可能毁坏了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还会影响到妻子孩子的终身。某市的一个银行信贷科长,通过十几年的个人努力,从一个贫困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走上了领导岗位,娶了漂亮贤惠的妻子、有了聪明可爱的儿子,可以说飞黄腾达的美好生活正逐步向他走来,可就偏偏就在这时候,他权力的运用上失去了原则,违规审批贷款,给国家造成了一千多万元的损失无法追回,最终被司法机关处以7年有期徒刑,原本要强的妻子,经不住突入奇来生活打击,撇下年幼的孩子和双方年迈的父母,自寻了短见,可怜的孩子只能跟随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爷爷奶奶一起过贫困的生活。我所讲的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真正的事情,请大家一定从关心自己的家庭幸福、关心自己孩子成长、关心和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筑防线,促进物资供应处稳定健康发展,确保我们的家庭幸福和谐。

三、怎样建设廉洁文化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党委已经做出了规划,要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开展廉洁文化进班子、进机关、进基层、进合同、进家庭、进社区“六进”活动。物资供应处根据上级要求和单位实际,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今天我们的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推进会,就是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进家庭就是要求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积极协助××××党政组织共同做好家庭拒腐防变的工作,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吹好“枕边风”。常言道“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领导干部配偶是家庭的半边天,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并不是要我们干部家属要求干部不做事、不工作、不交往,来确保干部不出事,而是要鼓励我们的干部根据各项规定,参加正常的交往活动,积极认真工作。干部家属要充分辨别我们的领导干部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是取之有道之钱,什么是涉嫌腐败的赃款,什么是礼尚往来的人情,什么是权钱交易的贿金。干部家属要经常吹好“枕边风”,关心我们的领导干部,促使其抛弃私心杂念,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工作才能顺心,才能促进家庭和睦,才能提高××××*的效益。反过来供应处发展了,效益提高了,肯定也会体现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最近,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行为是指以获得商业交易机会为目的,在交易之外以回扣、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报销各种费用、提供境外旅游等各种名义直接或间接给付或收受现金、实物和其他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从商业贿赂行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是最容易出现商业贿赂的部门,因为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商业交易,一些不法××*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得交易机会,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我们的领导干部当然是重点攻克对象,他们会以种种诱惑来打开交易之门,所以干部家属在吹“枕边风”时,既要做到要全力支持、关心干部的工作,又要时刻提醒领导干部做到不义之“利”不沾,不道之“财”不取,不法之“手”不伸。记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2、关心领导干部的政治前途,做好“守门员”。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违纪违法犯罪分子在对领导干部正面腐蚀无效的情况下,采用迂回侧击的手段,把目标瞄准领导干部的“后院”。如果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等家庭成员不警惕,就会被糖衣炮弹击中,既给党和人民的事业、给××××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影响,更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像刚才我们看到的四川省原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及其全家一起走上人民的审判台,同时被判入狱,大家会感到什么呢?在这里,我再举一个离我们比较近的例子,原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善修的妻子,依仗着丈夫的权势大肆收受贿赂,甚至背着自己的丈夫索贿,在杨善修任职期间收受的27次财物中,就有她直接收受10次,数额到70多万元,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把自己的丈夫收进了监狱,本人也失去了自由。因此,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家庭成员要懂得,关心和爱护干部不仅仅是党组织的事,也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廉洁自律不仅是领导干部本身的要求,也是干部家属应尽的义务。所以在座的领导干部家属要既不插手领导干部的日常政务、不干涉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行使,又要经常提醒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尤其是在家庭及8小时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监督和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家庭“守门员”。

3、处理好物资供应处反腐倡廉与家庭助廉的关系,当好“监督员”。你们的配偶都是××××*精英级的人物,在家你们应该是“廉内助”,对单位你又是××××*的廉政监督员。××××*反腐倡廉的良好形势与在座的每一位是分不开的。领导干部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通过领导干部及其配偶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真正筑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各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好了,就有助于××××*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形成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因此,希望每一位干部家属都能从自己的家庭监督做起,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在此,特别强调双职工家属,你们不仅在家庭的言行对干部本人有影响,而且在单位的言行对干部本人也有影响。广大职工不仅从干部本身看干部,而且从家属身上看干部,所以,你们的言行要更加注意、更加谨慎,真正从点点滴滴和事事处处来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自身和领导干部共同塑造良好的形象。同时,要替我们的干部算好“政治帐、经济帐、健康帐、家庭帐、孩子帐”。一是政治帐,一个干部出了问题,首先是政治上的影响,组织会首先考虑干部的职务问题,不可能让一个有问题的人继续干部岗位上,轻则调整工作降级免职,重则失去人身自由;二是经济帐,供应处职工的收入这几年是在逐步上升的,领导干部的收入比一般职工还要高一些,请家属同志们好好算一算,现在收受贿赂5千元,司法机关就可以立案查处,就需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要判刑入监狱,失去人身自由,希望大家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三是健康帐,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工作节奏快、社会应酬多,请从我们的领导干部身体健康问题出发,通过“枕边风”劝他们少应酬、少喝酒,更不要随意吃有问题的饭、喝不明白的酒,别人请你吃喝,绝大多数是看重的我们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是为了你们家庭的幸福;四是算好家庭帐,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了,再次重复一遍,请大家从维护家庭幸福的角度出发,监督好干部的行为;五是算好孩子帐,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都是大人们的掌上明珠,他们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之中,几乎没有受过挫折和磨难,假如我们的领导干部出了问题,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不论是从物资供应处的发展还是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等方面考虑,我们都要认真的做好我们应该作的事情,真正把廉洁文化建设进家庭活动做好。

各位家属同志们,你的配偶都是×精英级的人物,对×的发展和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造每一个家庭幸福的“小环境”和*和谐发展的“大环境”而共同努力!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嫂子和弟妹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

家庭文化范文第6篇

摘要 集运公司负责宁波港内平面运输工作,由于港内集卡驾驶员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动大,安全运输生产一直是公司长期发展的主要问题,集运公司在保障港内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强化企业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 集运 安全文化

宁波港集运公司白2007年8月成立以来,已经拥有了各类集卡1028台、员工2200余名,并开设了嘉兴分公司、温州分公司以及多个港内作业队等集团下属组织机构,曾获得“甩挂运输试点企业”、“4A级物流企业”等殊荣。集团在工作运营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非常注重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大力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比如在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宁波港集运公司就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安全文化进家庭”系列活动,组织员工家属代表参观了港区集卡工作现场、调度室、集装箱堆场,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员工家属亲身感受到亲人工作的危险性和劳累程度,充分发挥家庭和亲情的作用,构筑坚同的安全生产新防线。

一、促进家属对家人工作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在本次集运公司“安全文化进家庭”的活动中有丰富的活动内容,首先,开展以“亲情、安全、和谐”为主题的活动,首先,向全体员工家庭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员工家属充分认识亲人在工作生产线上的风险,以及带来的工作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压力,鼓励员工家属要多体贴亲人,多关心亲人的工作、思想和生活,要常吹安全枕边风,不让亲人违章蛮干;然后,组织员工亲友团深入工作现场,了解亲人的工作环境及困难,关注现场的安全状况,叮嘱亲人自觉遵守安全规程,自觉杜绝违章作业,建立“安全工作、幸福全家”的家庭安全理念,营造浓厚的安全工作氛围;其次,倡导员工家属处理好邻里关系、婆媳关系,不让亲人分散精力,还要主动承担家务,不让亲人为家务操心,把子女教育好,不让亲人为子女担忧,通过充分发挥家庭的阵地作用,不让亲人受工作以外的的琐事影响情绪与正常休息,影响着工作上的安全;最后,还开展了“安全家书寄深隋”活动,内容包括员工自己的工作现状、工作危险点分析、采取的防范措施以及自己对家庭、父母、妻儿的关爱,通过书信使家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在书写书信的过程中让员工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强化自身安全意识。

集运公司通过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并把安全活动延伸到每个家庭,营造亲情安全文化氛围,以安全知识的宣传促使父母、妻子(丈夫)、子女对职工进行安全叮嘱,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明白安全是和谐企业的根基,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从而自觉把安全生产与家庭幸福、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增强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干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职工、家属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开展集团领导与家属座谈会

在此次集运公司“安全文化进家庭”座谈会上,公司领导班子向家属通报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情况,向各位员工家属汇报了“和谐温馨集运”创建情况,并听取员工家属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用爱和亲情构筑安全生产新防线。在座谈会上,领导强调“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旨在通过将家庭、亲情等元素引入安全文化教育,建立起职工家属“助推”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营造团结和谐、有家庭味儿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集运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代表着该公司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分析和评价公司安全文化的实际水平.因此集运公司与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提起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首先,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起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强对相关安全法规、标准、体制、政策等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等,政府主管部门对集运安全的承诺表现在上述各方面,即集运立法和政府决策要明确主要的安全目标,建立必要的机构,规定机构的责任,给予足够活动资会,保证对集运以及道路安全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其次,集运公司涉及的范围很广,公司的决策管理层是集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他们提出的安全政策、承诺、以及安全行为实践活动将主导整个集运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成效,对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家庭文化范文第7篇

中国文化的破坏与缺失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文化的破坏。而这种破坏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最为严重。现在文化的缺失不是改革开放的后果,这个后果在1949年之后就出现了。其中出现的第一场对文化的破坏运动是“反右运动”,几十万知识分子被打成,进入牛棚,人格受到污染和摧残,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破坏。修理知识分子的背后,实际上是修理人们独立思考、自由人格的精神。紧接着就是,又是一次反知识分子运动。最初从北大开始,把大学教授的家给砸了,把教授给批判了,甚至把教授给打死了。这场运动蔓延到了对整个中国文化结构的破坏。那个时候,鼓励儿子揭发老子,学生揭发老师。有很多父母因为被子女揭发,最后进了监狱,甚至被枪毙,很多老师被学生整得半死。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的文化结构能破坏到这种地步的话,人还有什么尊严可言?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言?“”的后遗症到今天依然没有解决,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社会的乱象,是没有对人尊重的一种乱象。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社会结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

中国古代两千五百多年一直所倡导的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样的文化核心价值被破坏掉,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民国时期,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老知识分子身上,包括一些政府官员身上,甚至一些军阀身上,看到对文化的尊重。所以我认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文化问题,中国只有真正对文化尊重了,才能够解决问题。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已经严重破坏,严重缺失的时候,就会影响社会的变革,成为灾难中的灾难。

我小时候生长于农村,我们这群孩子对村上的老年人都特别地尊重。农村社会结构稳定,人与人之间互相认识,大家离开不了那个小镇,更离开不了那个县城,所以人与人之间还保留着一份尊重。但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改变了,社会变革是好事,使我们能够走遍天下。原来我记得农民是不能出去的,因为出去以后叫做盲流,会被抓起来。现在农民工也可以走遍天下,农民工打工赚了钱也可以出国旅游,所以整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人们可以自由迁移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完善的对于流动人群的社会管理机制,有统一的规矩可以遵守,同时个人也需要具备自律能力。为什么中国在社会变革以后,突破我们道德底线的乱象丛生呢?

第一方面,只要有人口的自由迁移,上述的情况就会出现。19世纪前后,美国真正的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来临的时候,美国人也开始迁移,也有很多乱象出现,所以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中国更乱呢?为什么有人因为去扶一下老人反被诬陷,医生把刚出生的孩子给卖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很简单,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根基上的问题。因为整个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十年,否认了人之为人的核心价值体系,简直什么都可以做。在一个子女可以整父母,学生可以整老师的社会里,道德底线被彻底突破了。大家想想看,如果经过了“反右”,经过了“”的洗礼,他还觉得有些东西是不能做的话,我不太相信了。所以人口的自由迁移和文化核心价值的缺失连在一起,有些人就严重地缺失了道德底线。

这点我们可以回过来参考一下中国台湾。 台湾在变革的时候,台湾人也可以自由流动,但为什么台湾没有大批出现像中国大陆这样的乱象呢?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台湾地区非常完整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在这种传统文化价值下,自上而下很少有人去突破道德的底线。今天我们走进台湾地区,会发现那里的小姑娘们特别温柔可爱,为什么?不是因为台湾落后,台湾比大陆早发展了好几十年;也不是因为台湾的节奏慢,台湾人干活节奏一点都不慢。是因为在台湾的教育体制里,始终如一地坚守了中国传统中对于女孩子的教育方针,教育女孩要温柔,要细心,要照顾别人,要成为好妻子、好女人,我觉得这一点都不落后。我们常常发现中国大陆的女人有事业好像就没家庭,有家庭了好像事业就做不成,两者不能兼顾。其实两者不能兼顾的原因不仅仅出在个人上,而是这个社会的价值重心放错了。

社会因素对文化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状,为什么中国人对钱那么在乎,为了钱可以做恶心的事情?人们不是今天才在乎钱的,人们两千多年前就在乎钱了。我们过去对钱的在乎,绝不比今天对钱的在乎程度低。但是过去在乎钱,大部分人是君子发财,取之有道,今天为了钱却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中国的管理阶层和管理体制,把钱放在了第一位。中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上行下效是中国人做事的传统。因此,当政府对官员的考核只有一个标准就是GDP的时候,政府官员是不会关注老百姓的生计的。如果政府官员不拆老百姓的房子不卖地,这个地方的GDP不够,地方官员就要下台。哪个地区钱搞得多,哪个地区的官就往上升。虽然现在中央新一届领导提出除了GDP还要考察别的东西,但是如何改变这样的KPI指标,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当然我们是真心希望政府去改,再不改的话,全国人民都要被雾霾给闷死了。

在这种雾霾笼罩的时候,居然有政府官员说原因是老百姓做饭做的,有这样不讲道理的吗?中国人民做饭了几千年,为什么原来没有雾霾?然后又说是老百姓开汽车开的。当然开汽车确实引起了一些污染,但纽约街头的汽车一点都不比北京少,为什么纽约的天空常常是蓝天白云,而北京就是这样昏天黑地呢?只讲GDP,不讲环境后果;只讲GDP,不讲文化;只讲GDP,不讲人民的生存之本;只讲GDP,不讲公平和公正。当政府不惜一切代价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GDP的时候,老百姓没有理由不惜一切手段地去创造自己的GDP,上行下效,就这么简单。当然我们知道政府确实有很多难处,又要发展经济,又要关注民生,这也是每一次我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时候讨论的主题。我只是觉得到了今天,还只是讲GDP一定是大错特错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把错误全部归咎于政府管理,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这一转变是剧烈的,不管什么政府来领导,都会出现上述的那些问题,只不过是程度的轻重而已。在国外,从农业社会变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社会花了200年,我们现在30年已经走完了一半,所以我对中国未来还是有信心的。我认为再有30年,中国的社会体制就能够基本处于完整而稳定的状态,甚至是一个以商业社会的道德标准为前提,融入了中国文化精华的社会结构,这是我的期待。当然这个期待能不能完成,要看有多大的变革勇气,因为变革是要伤筋动骨的。现在的中国,很多利益集团已经形成。现在这些利益集团还跟古代不一样,古代那些贪官贪钱以后只能放在家里,所以和绅被嘉庆查了以后,所贪的钱都从家里弄出来了,因为他拿不出去。现在倒好,钱是可以转移到海外去的。所以利益集团会变得更加猖狂,因为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真的大浪滔天,他们可以一走了之。没有了后顾之忧,某些人会更加丧心病狂。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改革,限制和剥夺利益集团的利益,难度会大大增加。我比较欣赏这一届中央领导人的勇气,从十到现在,已经有很多部级干部被处理了,虽然我们觉得力度还不够,真正的老虎还没有抓出来,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如果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就会平心静气地等待改革,中国的改革就有希望。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对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大。举两个例子,比如独生子女政策,中国文化中“温、恭、让”这样的道德准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候的道德准则,而这样的道德标准在多子女的家庭是很容易养成的,为什么?兄弟姐妹互相之间就能让,有一个苹果,你不能一个人吃完,你得分给你的兄弟姐妹,从小就养成了互相谦让的习惯。但是大家看一下现在的孩子们,会让的人很少,真的是一语不合,拔刀相向。我从新东方年轻一代的员工身上就可以看到,老一代的员工,你说说他,批评批评他,骂骂他,基本上不会有问题,他能忍着,即使你说错了,他也能忍着,受点冤枉,自己继续干活就完了。但是现在新一代的九零后的员工,常常一说他就辞职走人了。当然这一代人也有好处,我这个人比较乐观,好处在什么地方呢?这些孩子谁都不让,对谁都没有忍耐力,但大家既然得在社会中一起生存,就得制定出大家相处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一致的规矩以后再去干,这个就是未来社会团体民主的雏形,所以坏的东西可能会派生好的结果。当然我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互相谦让、爱护,我觉得这才是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之所以要活下去,是因为我们感到温暖,因为我们周围的温暖,家庭成员的温暖,这个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温暖,这是让我们开心活下去的最大理由,而不是互相争得面红耳赤,就算你真的得到了你想要的,你也觉得憋屈和窝囊,对不对?

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在这里参加论坛,平均每两到三分钟就要看一下自己的手机,发一条微博、微信,这些都是互联网对文化的影响,这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让大家的信息通透了,再也不可能回到完全封闭的时代了。但坏的一面是让我们注意力分散了,让我们集中思考问题的能力减弱了,让我们的行为变得像一样了。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还好,因为我们成长的过程没有经过互联网冲击,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可真是麻烦。我就能从我的孩子身上看出来,学习和读书的持续注意力基本上不会超过半小时,他们很少有一本书放在身边能认认真真读完的能力了,因为分散他们注意力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通过网络虚拟社区,这些事情触手可及。

根据我刚才上面讲的这些东西,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中国大文化的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达到我刚才所说的完善的商业文化机制,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这样一个并行的文化机制出现,至少得50年到100年的时间。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大家只要读过《论语》就知道。那商业社会的原则是什么呢?商业社会的原则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平等,诚信,公平。我卖你东西,你买我东西,互相是平等的。商业意味着什么?交换的绝对诚信,也就意味着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就是说到做到,不就这样吗?我们现在常说,中国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最需要的就是契约精神。政府不能说想动手就动手,想拆我的房子就拆我的房子。老百姓有自己的权利。所以在契约精神的背后,是对所有人的权利保障。只有当每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保障,那才叫真正的契约社会,也才叫真正的平等社会,这实际上就是商业精神。如果把这个商业精神在我们中国社会普及了,并且每个人都认为这就是做事情的标准,那中国社会就进了一大步。但是这样的文化体系的实现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吗?

当然有希望,我们的希望在于小文化。小文化的改变是指日可待的。

塑造家庭文化底层源代码

什么叫小文化?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就是小文化。我们会发现,不同家庭出来的孩子各有不同,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家庭的文化不同导致的。比如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书香门第的气质,而政府官员家庭出来的孩子,身上都有一点官气,有没有发现?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意味着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几个方面来影响。

第一个方面,是家庭整体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特别好客,孩子长大了一般都比较大方。以我为例,我父母就是特别好客的人,我们家其实也不富裕,但是我们家只要地里弄出两碗青菜,就会让村上的人来吃饭。所以我们家几乎每个礼拜都开饭,村上的人也乐意跑到我们家来吃。我讲过,我母亲当过最大的官是妇女主任。从小我就养成了一个热闹的习惯,我喜欢热闹,大家看新东方多热闹,大家看我多好客。我请人吃饭,谁要跟我抢着付钱,我恨不得把他“杀”了,就这种感觉。从小到大,我很少会去蹭别人的饭,反而是我热烈地欢迎所有人来蹭我的饭吃,这就是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而且你会发现这种影响背后还有更大的好处,那就是你会有很多朋友。一对孤僻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是孤僻的,虚荣心的父母带出的孩子是虚荣的,对自己外表特别注重的父母,孩子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外表产生自信或者自卑,确实是这样的。刚才傅老师讲的例子我也读过,美国家长不让人赞扬孩子的外表,因为你总赞扬孩子的外表,这个孩子就只关注自己的外表了,再也不去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这是家庭整体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父母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

第二个家庭文化来自于父母的个性。我发现如果父母脾气暴躁的话,孩子会向两个极端发展。要么这个孩子个性特别懦弱,因为父母脾气暴躁,他怕父母,个性会变得极其懦弱;要么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出于反抗的心理,比父母脾气还要更加暴躁。这样的家庭绝对不可能产生一个温和而坚强的孩子,因为这个家庭的父母个性中没有温和、坚强的文化,没有文化就像没有土壤,怎么生长出这样的种子来?所以说父母的个性决定了孩子的个性。

再以我自己为例,我身上的两种个性都是我父母双方传下来的。第一,我身上有豪放精神,来自于我的父亲,因为我父亲就是豪放的人,他对家里有没有钱,能不能维持生计都不在乎的,他自己做木工,如果拿到几个钱的工钱,就在大街上买完酒喝了再回来。我从四岁开始,就跟着我父亲到马路上喝酒。我们那里有早市,老头子买两碗酒,他一碗,我一碗,我小时候的酒量就这么练出来的,但他身上的那种豪放气质确实影响了我。为此我母亲常常和他吵架,他从来不还嘴也不还手,这就是男人的风度。

再看我母亲,我身上还有很坚强的一面。我身上如果没有坚强的一面,是做不出新东方来的。这份坚强就来自我母亲,我母亲身上的那种坚定、坚强和做事情如果不做到就不罢休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为什么我对母亲这么尊重?就一件事情你就能明白:如果没有我母亲,我绝对考不上北京大学。我高考第三年的时候,我母亲听说城里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这个补习班后来产生了三个很厉害的人物,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周成刚,一个是李国富,其中一个是新东方的总裁,两个是新东方的副总裁。我母亲听说有这么一个补习班,又听说我第二年考试的分数不够进这个补习班的水平,就一个人跑到城里去了。她第一天没回来,第二天没回来,第三天回来了,黄昏的时候回来的,下着暴雨,进门的时候浑身是泥巴,雨水往下滴,进门告诉我,儿子,办妥了,你可以去补习班了。老太太靠什么本领帮我弄到这个名额呢?她就硬闯到老师家里,说我儿子学外语的,想要进你这个班,这个老师说名额已经满了,进不来了,我母亲说你一定要让他进,他是一个好孩子,老师说好孩子也进不了,我们班里都是好孩子。老太太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后终于感动了老师,收下了我。所以后来我身上也有一点闯关能力。有的时候我要去找一个政府领导办事,完全不认识,我也去闯,为什么?我就想起我老妈为了我能上补习班去闯老师家门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到父母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我母亲身上的坚强,我父亲身上的宽容,都对我产生重大的影响。

朋友圈效应:“宁为牛后,不为鸡头”

第三个影响是家庭朋友圈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朋友圈的影响是巨大的,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思想;你交什么境界的朋友,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境界。我交朋友有一个原则,叫做“宁为牛后,不为鸡头”,怎么讲?我做事业要“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做事业要自己作为头来做,因为作为头来做事业你学到的更多。为什么我要从北大出来做新东方,因为在北大事业上我是牛后,但是在新东方我做事业变成了鸡头。但是交朋友宁为牛后不为鸡头,每交一个朋友都比你差,你在朋友身上能学什么东西呢?所以我找朋友有一个特点,宁可这些朋友跟我对着干,我也要找在某些方面比我厉害的人,你看王强、徐小平都是我在大学的朋友,他们身上都有比我牛气的地方,能力也比我强,徐小平的音乐文艺才能,王强的阅读书籍和英语学习才能,都值得我学习。我跟他们交往到现在这些东西也不如他们,但毕竟我已经是牛屁股的一部分,牛后不就是牛屁股吗?所以我交朋友现在还是找比我厉害的人交,比如我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在这个圈子里,他们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没有太多商业头脑的人,其实我不断向他们学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了。所以你交朋友宁为牛后,让你们的孩子交朋友的时候,就得交真正能带着孩子进步的好朋友。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混到小喽罗的圈里去,他就变成了小喽,混到黑社会圈里去,他就变成了黑社会,他混在了一帮特别好学好思好问的同学中间,他也会变得相对来说好学好思好问,所以朋友圈很重要。

从我们家庭来说,很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家真正变成高朋满座的地方。来的人最好是读书的,有气质的,或者有胸怀的人,这些人在那儿聊天的时候,孩子会在边上听,他一听你们聊出来的东西,就潜移默化地被影响了。我们很多家长自己说话也不小心,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喜欢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因为从小到大在家里父母说别人坏话完全不回避,隔壁的邻居升了局长了,家长说他狗屁,能当什么局长,就是拍马屁拍的等等。这样的话说出去,孩子也就学会了说别人的坏话。以上说的是家庭环境的小文化影响,所以希望我们从家庭做起,不要管大文化,你把这个家维持好总是可以做到的。

学校文化育人的责任和艺术

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学校的文化环境。比如一个学校如果注重体育的话,这个学校出的运动员就特别多;一个学校注重读书、写诗、写文章,这个学校出的作家就特别多;一个学校如果注重科学实验,这个学校未来工程师和科学家就会比较多,所以这就表明一个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起到重大作用的,也许不能对每一个孩子起到作用,但是一定能对大部分的孩子起到作用。

刚才我提到台湾的女生。台湾的每一个中学,都强调女孩子健康和温柔地成长,所以女孩子长大以后,你会发现她从说话到做事都比较温柔。有一次台湾方面邀请我去做一个演讲,一个人给我打电话,我觉得这个女孩子的声音很好听,然后就答应过去了。结果去了以后,这个女孩过来接待我,发现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声音依然像小姑娘一样的甜美好听。有人可能说,这有点做作了吧,其实不是,她就是从小到大传承下来的习惯,是学校教育带来的结果。因为在台湾的学校里,我相信要是哪个女孩子吵吵闹闹地说话,一定会被老师关注,并且告诉她作为女孩,做事情一定要有规矩,但中国内地的老师通常不会这么说,女孩子们都大大咧咧地长大了。学校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真的很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上个月接手了一所民办大学,成了这所民办高校的理事长。我去了以后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给学生做了两场有关读书的演讲,又捐了价值五十万的书,把同学们读书积极性鼓动起来了,现在这个大学图书馆人满为患了。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参加评奖,给予现金奖励,鼓励学生努力读书。所以也就两个月的时间读书氛围就起来了。我还推广读书文化,鼓励学生成立诗歌社,成立散文社,成立国外文学研究社,每个社团给拨款。我要求他们有人文气质,我觉得一个人的人文气质跟一个人的胸怀和眼界是有密切关系的。我觉得不需要太久这个学校的读书文化一定可以起来。所以学校也能制造文化,无论整个大社会怎样。用方法引导、鼓励学生。今天在座的一半都是校长,如何打造中小学的文化体系,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努力读书的氛围中间成长,是在校长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最后我还想说,现在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言行不一致。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知行合一,是中国教育的最高理念。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我更加希望我们的所有政府领导也能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这样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一个新的融合,并且出现中国五千年从来没有过的真正灿烂的、包容的现代文化体系。

家庭文化范文第8篇

早在甲骨文中,“家”就是一个常用字。但对于“家”字的构形的解释却有着较大的分歧。《说文》:“家,居也,从宀省声。”许慎认为“家”义为居住,是个形声字。段玉裁进一步认为:“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为人之所居。”他认为,人所居住的家是从“豕之居”引申过来的。这说明,段玉裁实际上是把“家”字理解为会意字了,也就是“从宀从豕”,会合出“豕之居”(即猪圈)的意思。周伯琦也采纳了段玉裁的观点,他在《六书证伪》中说:“家与牢同意,豕居故从豕。”杨树达则认为,“家”字之所以由宀、豕组成,是“悬豕于堂”的样子,他还是认为“家”本来就是“人之居”,而不是“豕之居”。吴大等人根据殷墟卜辞中的辞意,认为“家”就是宗庙,其中的“豕”是供奉给祖先神灵的牺牲。

那么,“家”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考察甲骨文和金文,我们找到“家”字的如下常见写法:

甲骨文:金文: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除了甲骨文的前三个字形和金文的前两个字形外,其他三个字形并不从宀从豕,而是从宀从犬。这就证明了,许慎所说的“省声”是与“家”的古字形不相符的。

“家”字为什么既可以从豕又可以从犬呢?关于这个问题,方浚益在《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中说得很好:“岂以犬豕皆家畜,故或从犬或从豕欤?”犬和豕都是很常见的家畜,用它们作为家的代表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有了家庭饲养的动物,才是人们定土而居的开始,也才是家的早期的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主要靠狩猎作为生活来源,当捕获的猎物有了剩余,便把其中一部分关起来,加以驯养,这些野兽慢慢就变成了性情温顺的家畜,这就是“拘兽以为畜”。被驯养成为家畜的种类很多,除了“豕”之外,还有牛、羊、犬、兔等,这些牲畜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肉和皮毛,而且还能充当祭祀用的牺牲,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家庭饲养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田猎,成为人们获取牲畜的最主要手段。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开始由游居改为定土而居。因此可以说,人类从田猎生活进入定居生活的标志之一,就是对牲畜的饲养。而当人们定土而居之后,才算真正有了家。

据《礼记•礼运》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这里的“营窟”与“巢”分别指穴居和巢居,是人类还不知道如何建造房屋的时候的两种主要的居住方式。《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筑巢而居,不仅可以隔开湿热的地面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躲避野兽的袭击。不过,这两种居住方式都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人们逐渐改进自己的居所,比如把在树上建居所,改成在由木桩制成的“木台”上建造居所。这种居住习俗在汉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汉字中的“京”字,甲骨文写作、、等形(也有人认为是“亭”字),其字形上半部分像屋顶有墙身的房子,下半部分是由几根立柱架起来的木台,整个字形就是架在木台上的房子的形象。木台上面是供人居住的室内空间,木台下面则是半敞开的,可以用来豢养家畜。这样的习俗在近现代时期的少数民族地区仍可找到踪迹。卫聚贤在《国学月报》上发表的《释家补证》一文中说:“李济之先生说现在云贵一带所住的房子名叫‘栏干’,上面住人下圈牛羊猪等。……栏干下有一群豕,自远观之其形为,即以此现象亦可作人的‘家’。”由此可见,“家”或者是以常见的家畜作为家的象征,或者本身就是先民人畜同居一处的生动写照。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圈养猪的地方开始与人住的房子相分离,于是便出现了“”字。《说文》:“,也。从囗,象豕在囗中也,会意。”甲骨文中作、等形,正像猪在圈中的形象。

家对于人们的意义,不仅是一栋建筑,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夫妇、父子、兄弟,这些最为亲近的家庭伦理关系,是其他社会关系无法超越的。

《说文》:“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这里所说的“丈夫”,不是指男女结婚后女性的配偶,而是泛指成年男子,这就跟“丈人”在上古汉语中不指岳父而是泛指男性老者是一个道理。成年男子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往往“人长八尺”。而古代男子成年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举行加冠礼,加冠要束发插簪,所以“夫”字的构形,就是在像大人之形的“大”的基础上,加上像簪之形的“一”。后来“夫”逐渐由成年男子引申为男女结婚后女性的配偶,与“妇”相对。

“妇”字繁体作“”,《说文》云:“,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也就是说,妇人是在家中服侍人的,其形象是手持扫帚做家务的样子。关于“从女持帚”的“帚”的构形,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帚”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多有出现,甲骨文作、、等形,金文作、、、、等形。罗振玉认为是扫帚的象形字。唐兰则认为此说有误,他认为“帚字之形正像王帚一类之植物,以其可以扫彗,引申之,遂以帚为扫帚之称,习久忘本,遂不知帚字本像树形矣”。徐中书《甲古文字典》采用了唐兰的说法,以帚字“象帚形,古以某种植物为帚,今犹编秫秸为之”。后来又有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将帚与归联系,认为帚是招魂树;或以为帚是长发女子的形象,是妇的本字,等等。我们比较赞同唐兰的说法,从甲骨文的字形上看,“帚”字的确很像植物的样子,字形上部突出其枝叶繁密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其成为做扫帚的优选材料,因此,由这种植物做成的打扫工具也叫做“帚”。而在古代,用“帚”进行清洁劳动的多是家中的女人,因此,“帚”也就成了妇女形象的象征。为了区别表示妇女的“帚”和表示扫把的“帚”,人们便增添“女”旁,写作、、等形,这样“”便成了表示妇女身份的专用字。其后,“”字意义逐渐引申成为与丈夫的“夫”相对的妻子的意义。

父,《说文》曰:“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其甲骨文、金文字形均作、,像以手举杖之形。从许慎的解释可以看出,我国家庭“严父慈母”的格局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父亲在家庭成员内部拥有至高的权威,并且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也有人认为“父”的本义并不是父亲,而类似于“夫”,一开始是对男人的泛称,而男人手中持棒也并非是教育子女,也有可能是狩猎时代男人形象的局部特写。后来,男人的这种身份、性格的特征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强化,最终发展成为专指“父亲”的意义。

子,甲骨文、金文字形作、、、等。《说文》:“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李阳冰曰:‘子在襁褓中,足并也’。”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子”就是小孩子,字形抓住了小孩子柔弱、双腿并着、头大的特点,描述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的形象。不过,许慎把“子”跟阴阳五行联系起来,就有些玄乎了。

孙,甲骨文、金文字形作、、、等。《说文》:“孙,子之子曰,从子从系,系续也。”所谓“系续”,就是子孙后代绵延不断,系字从糸,取其丝线连绵不绝的意思。由这个字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观念,希望家族可以人丁兴旺、子孙永续。

兄,甲骨文、金文字形作、、、等。《说文》:“兄,长也,从儿从口。”长者为兄,幼者为弟,所以《说文》说“兄,长也”。其字形下部是一个人,人的头部突出其张开的大“口”,表示长者有权威来发号施令。也有人认为,“兄”就是表示祷告之义的“祝”字,像一个跪坐的人张开大口祷告的样子,后来才引申指长者、兄长的意思。

弟,甲骨文、金文字形、、、、等。《说文》:“弟,韦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凡弟之属皆从弟。古文弟从韦次声。韦束之次弟也。”段玉裁解释道:“以韦束物,如五束、衡三束之类。束之不一,有次弟也。引申之为凡次弟之弟,为兄弟之弟,为岂弟之弟。《诗》正义引《说文》有‘第’字。”这就是说,“弟”的意思是由表示次第的“弟”引申而来的。其字形象用牛皮制成的绳线捆扎东西的样子。用来捆扎的绳线是有次序地缠绕的,兄弟之间的顺序就如同这种次序一样,所以可以用次第的“弟”表示兄弟的“弟”,而在表示次第意义时,则加了竹字头,写作“第”。

总之,夫妇、父子、兄弟,这些不同身份的人们,靠亲情关系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形成维系社会发展的最基层的组织。家庭伦理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中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成长模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家庭文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加强 家庭文化建设 促进家庭和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家庭是人们休息、娱乐、日常起居的场所。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到走进婚姻的殿堂,梦寐以求的是自己酿制的爱情之酒永远香醇,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多元时代,现实以雄辩的事实说明了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和谐的不可或缺的粘合剂,能弥补家庭生活碰撞中产生的裂缝,阻挡风雨的侵蚀,使家庭温馨,而家庭和谐则会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空间上局限于一家一户,但是他的内容宽泛,内涵丰富。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明新风、法律知识、科学理财及身体保健等方面。具体来说有: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的家庭美德活动;增长知识、掌握新技术、培养子女成才的读书活动;增强体质的体育、郊游活动;美化家庭环境的盆栽花卉活动。其中家庭美德建设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篇章。通过开展家庭文化建设,能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引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家在国人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前辈出生入死打江山,是为了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美好的家园。成家立业是男子成功的标志。大龄男女青年不结婚,会使家人为之忐忑,寝食不安。在男人眼里,家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劳累一天后可口的饭菜;是孩子亲昵的呼唤;更是自己事业拼搏的原动力・・・・・・。在女人眼里,家是感情生活的归宿;是男人宽阔可以依靠的臂膀;是火车站平台上焦急的等待;更是心中装满家人而唯独没有自己心甘情愿的奉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这个避风港,在改革大潮的冲刷下,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正如打开一扇久闭的窗户,在清新的空气飘然而入时,苍蝇蚊子等也会趁虚而入。国人在惊叹西方国家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性解放等对我国思想领域形成强烈的冲击,致使一部分人思想混乱,家庭观念淡泊,最后导致夫妻分道扬镳,家庭问题日益突出。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党的十提出了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家庭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文化建设与国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针对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建设性的活动。

一 、 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家庭在结构、功能、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家庭美德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起着主导作用,婚姻自主和夫妻平等已成为现代婚姻主流,家庭民主取代了家长制,生育观也发生较大变化,三口之家取代了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人们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更多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在道德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表现在。

第一 ,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关系稳定性陡然下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一部分青年才俊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靠着聪明的头脑和出色的才干,成为人们羡暮的“高富帅”。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一些人变得飘飘然,他们的道德防线倾斜了,忽略了家庭与妻儿,置他们于九霄云外,追求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与追逐金钱,不顾廉耻的“蜜”出双入对,进出高级消费场所一掷千金;有的进出名为美容美发,实为色情场所的发廊等寻求感官刺激,追风逐浪;还有的围于方桌旁堆长城,沉溺于跌宕起伏的牌局中,胜则狂喜,输则哀叹,把大好的时光,大量的金钱浪掷在兴奋与焦虑的刺激之中……。有的女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又不想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取,为了攫取金钱,不惜出卖灵魂和肉体,让大好的青春年华在男人的玩弄中丧失怡尽;还有的女子自持年轻漂亮,甘当“小三”,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导致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今年一季度有46.5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平均每天5000个家庭分崩离析,闪婚闪离现象层出不穷。瞩目惊心的数字后面,究其原因,不排除婚前苍促成婚、了解不够,更深层次反映出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念滑坡,缺乏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的态度。缺乏责任感,我行我素,家庭观念淡薄,没有在婚姻生活中成长。与此同时,由婚姻关系引起的家庭暴力案不断出现,有的丈夫有了第三者,视结发妻子为眼中钉,肉中刺,长期加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有的妻子,有了新欢,不择手段与新欢除掉旧爱;还有的夫妻,把孩子作为再婚的障碍,像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对自己的亲骨肉没有一丝一毫的父爱与母爱,自私冷酷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第二 , 孝心失落, “啃老” 、“弃老”问题突出。老人像蜡烛一样,为子女燃尽了自己的光和热,辛劳大半辈子的老人理应得到子女的尊重和孝敬,在精神上给予关怀,在经济上赡养扶助。但是现在一部分年轻人追求的是自己的享乐,把老人当成保姆,尽量刮老,当风烛残年的老人生病的时候,遭到了子女的冷眼看待,有的遭到子女的虐待,把老人当累赘、包袱一样遗弃,近年来,令人发指的虐待老人的案件不断见诸于报端。

第三 ,家庭教育重智轻德,陷入误区。我国有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使家人众星捧月般围着他转,家长对孩子的培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智力、轻德育;溺爱多、包办代替多,培养自立能力不足。对孩子百依百顺,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德育方面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甚至害怕孩子长大后吃亏,反而做一些反面的引导,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使孩子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目无尊长、目无他人的自私、霸道、懒惰的不良习气。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儿童强则国家强。在误区中长大的儿童,如何挑起家庭和祖国建设的重任,怎不令人堪忧。

第四 ,法律观念淡泊,违法犯罪增多。如今,假冒伪劣泛滥成灾,社会风气不正,社会治安严峻等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诸如盗窃,贪污腐化、坑蒙拐骗、抢劫杀人的案件时有发生。少年犯问题也日益突出,有的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发生偏差,而使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见利忘义,使他们铤而走险,主要的根源就是他们脑中缺少一根弦----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最后落入疏而不漏的法网当中,成为害人最终也害己的罪人,特别是有些被送上断头台的犯人,把痛苦留给了家人及他人,使双方家庭坠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另外,还存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淡漠,公德意识薄弱等问题。

二 、 搞好家庭文化建设的对策

搞好家庭文化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注重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邻里关系的调整。应引起全社会上上下下每个人的注意并做到身体力行。要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活动,要从下面几个方面重视。

第一 加强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很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教育。各个时期对婚姻家庭伦理道理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方针,开展“五好家庭”活动;七十年代的“五好家庭”活动,又强调家风建设、家庭生活民主和提高家庭质量;八十年代倡导的“美好家庭”活动,强调了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在十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德中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通过强化各级政府职能。首先,利用各种现代先进传媒,多渠道、多方式传递正能量,弘扬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作一个有责任、勇担当、尽孝道、知廉耻、守法规、有作为的公民。其次,进一步完善法规。随着社会转型变化,带来家庭婚姻观念的变化、人口流动的环境和政治绑带松弛等,从而产生的离婚潮、婚外恋潮。为了防止这种潮流的向前发展,政府在有关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设立离婚过失罪、事实重婚过失罪等,以保护婚姻的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使走进婚姻的人对配偶负责,对子女负责。

第二,发挥好学校的教书育人作用,

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对学生传播知识,传道解惑的同时,倡导学生尊重老师、尊重长辈。有大局意识、集体观念。热爱国家、热爱家庭。不单纯以考试分数论成败,崇尚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小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良知、守诚信、守法规、有道德、具有正义感的公民。

第三发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教育阵地作用。

机关团体、企事业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对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有很充分的有利条件,而且开展好家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环境,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形成“以文明治家,以道德立家,以法律护家,以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养家,以经济兴家”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事业的经济发展。首先,要把家庭文化建设列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其次,发挥工会的教育、维护职能,邀请有关的婚姻、家政、法律等专家学者到单位讲课、座谈、咨询,使职工得到启迪和教育。特别是发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作用,号召女职工发挥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做家庭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并结合时代赋予的新内容、新要求,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活动,评选出诸如“文明家庭”、“尊老爱幼户”、“科学育儿成才户”“遵纪守法户”等。让职工有真实可信的学习榜样,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

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是一项承前启后,功德无量的浩大工程,有关千家万户的家庭和谐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着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关系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家庭文化建设的自觉参与者,那么,我们的家庭生活就会文明、民主、和睦、温馨幸福。

参考文献:•

[1] 杨馥源.推陈出新 积极弘扬慈孝文化[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05)

[2] 汪静芬.家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 理论前沿. 2006(13)

家庭文化范文第10篇

犹如家庭是一个历史与社会的现象一样,家庭文化及其构建,也势必带有显性的时代烙印。一般地说,包括家庭文化在内,社会各种文化普遍具有衍生性、后天习得性、共有性、动态性、民族性的阶级性等特征。衍生性是指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后天习得性是指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例如,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男女恋爱才是文化,是习得的。一般地说,文化的一切方面,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具有后天习得性的特点。共有性是指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动态性是指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每一代人又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民族性和阶级性是指文化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如自由博爱等文化。但现实社会只有具体的文化特征,如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在一个国家,文化具有特定的阶级或区域性,如剥削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的文化、北方的文化、南方的文化等。也就是说,文化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如有石头,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树,才有饮茶文化;有客厅和闲暇时间、才会有欧洲贵族的沙龙文化。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具体到家庭领域,文化家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与社会变化和家庭自身功能的变化与发展密切相关。与史前原始群婚家庭、私有制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和公有制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形态相适应,家庭文化便具有了明显的历史与社会特征。在史前社会,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高度重合。与妇女社会地位崇高相一致,氏族生产、劳动果实和家庭财产的分配权都掌握在妇女的手中,家庭世系按母系传承,妇女从事的扶老育幼的家务劳动直接是氏族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并且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相适应,家庭文化也处于萌芽状态,极不发达。到了传统私有制社会,男子依仗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首先在生产领域排挤了妇女,并且为私有财产继承的需要发动了婚姻革命,变母系制度为父系制度,家庭与社会也因此逐渐裂变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活领域,妇女从事的家务劳动不再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而变成为家庭的私人事务,妇女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奴隶,其财产权、社会参与权以及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家庭的藩篱筐住了妇女的手脚,男人和丈夫由平等的氏族成员异化为妇女和妻子的主人,家庭关系也被规范为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并存的模式,父系大家庭成为家庭的主干,夫妻关系成为家庭的次生关系。为了维系这种父权制家庭的稳定、满足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的需求,封建儒教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和“男主女从”的原则,在道德、行为、修养等方面对妇女作出了规范要求,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所谓“三从四德”的文化原则,为奴役妇女打造了一整套精神枷锁,成为约束妇女精神和规范妇女行动的基本文化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家庭功能的发挥和文化传承,便自然地突出了父系和男性主干的结构,如在生产领域,经营技艺传男不传女;在生育和性领域,妇女沦为丈夫的泄欲和生育的工具,无后为大,但女子不能为后。在规范家庭关系的“七出”制度中,无后成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在家庭教育和赡养领域,养不教父之过,母亲的权利被剥夺,养家糊口被教化为男子的职责,妇女的家务劳动异化为无足轻重的配称。在家庭祭祀和重大纪念活动中,女子不得参与或承担主持的职责。与此呼应,婚姻自由变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离婚成为男子的特权,个人的感情不足为道,被家族利益和扩大势力的联姻所替代。家庭感情交流和休息与娱乐功能,成为可怜的摆设和少有的点缀。到了工业化社会,随着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传统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为社会化大生产所替代。生育后代也开始由家庭的责任变为社会的需要,是否生育、生育多少与何时生育,也由家庭的利益转化为夫妻的选择特别是妇女的选择。而家庭教育和家庭赡养功能也向学校教育和社会养老的方向转化。致使传统的大家庭走向解体,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日渐普及,家庭功能和家庭文化开始重新建构。爱情和恋爱自由在家庭的份额增加,感情交流成为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标志,休息与娱乐功能加强,并逐渐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日益成为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家庭制度的建立,则进一步为现代文明家庭以及家庭文化的建构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新中国,婚姻法的废旧立新,为家庭文化的构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有五条,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家庭文化的内核和基础,婚姻自由和基于姻缘和血缘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文化的重要领域基础,男女平等则是贯穿所有关系中的一条基本准线。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由,包括结婚的自由和离婚的自由。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主要包括夫妻对于共同生活中的共同事务如住所、生活方式等拥有平等的决策权,夫妻拥有平等的姓名权、人身自由权,共同承担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对共同财产拥有平等的所有权、管理权、用益处分权,对子女拥有平等的监护权,在象征性语言上夫妻也没有等级秩序。婚姻法还对家庭亲子关系作出了相应规定,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2)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3)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4)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5)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6)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与此对应,婚姻法还对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继父或继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祖孙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作了相应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时代要求,不仅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也为当前我国家庭文化建设奠定了制度性的基础。

先进家庭文化的构建原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虽然伴随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对家庭功能的评价和期待已经日趋客观,但是家和万事兴依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目标。美国有一首家庭的诗歌写道: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与此同时,关于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文化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有两种基本的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一种是功能主义的观点。功能主义者认为,传统家庭自给自足,是可以满足家庭成员基本生理、心理需求的单位,融有经济生产、安全保卫、教育、社会化、宗教等功能,持续进行物质、人口、精神财富再生产。如今,家庭的部分功能虽然由教育、宗教等其他社会设置分化,但家庭社会化、感情陪伴、经济合作、性规范功能依然为社会的良性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种是冲突论的观点。[4]冲突论者认为,家庭是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场所,因而是社会中许多不平等的基础。如男性主导的家庭,就为社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不用付费的劳动形式,虽然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却维持了妇女的从属地位。所以不资本主义制度,性别歧视就不可能减弱。还有人认为,家庭是针对妇女的暴力和儿童虐待的大本营,主张削弱家庭的社会影响,抑制家庭的作用。[5]但是,不管怎么争论,不管家庭经历了多少变化,不管家庭有多少藏污纳垢的角落,它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设置之一。其中,提供心理感情需要和完善个人发展的需要正日益成为家庭更加核心的功能。在中国,受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广大农村家庭和部分城市家庭依然具有多重的功能。加强家庭建设,发挥家庭作用,家庭文化建设首当其冲,这不仅是家庭发展与和谐的需要,也是社会公正和谐特别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先进性构建的必然要求。构建先进家庭文化,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人为本、不断与传统观念决裂,并遵循多样性的构建原则。首先,应不断提高认识,自觉加强先进家庭文化建设。有一条谚语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可以说,幸福家庭的相似点其实就一条,那就是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健康积极的家庭文化;而不幸的家庭虽然千差万别,但没有健康进步的家庭文化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是由一个家族的产业发展起来的,之所以经久不衰,与这个家族的基本价值观具有密切联系。“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始终是这个家族的核心经营理念,后来成为同仁堂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原则。这个价值观不仅支撑了最初的同仁堂家族药业的发展,也为后来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贡献了积极的因素,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普遍追求。曾经在亲属提出入住中南海时,劝退了亲属的要求,告诫他们中南海是人民的,权利也是人民的;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同样要求小女儿吃大灶,不能享受父母的待遇。则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写下的《示儿》诗,告诫子女“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重视家庭文化建设,言传身教同样是千万个普通家庭的毕生追求。因“诚信如金”荣获第三届“河南省道德模范”称号并入选2010年“中国好人榜”的刘桂花一家,就是一个杰出代表。2003年,驻马店市烟草公司城区分公司员工刘桂花的丈夫张东亮为做生意的刘某担保贷款100万元。刘某做生意亏本后销声匿迹,银行就找张东亮催要这笔贷款。为此,张东亮找战友和朋友借了100多万元,分3次全部还清了贷款和利息。但天有不测风云,贷款还清不到一年,张东亮不幸患了肺癌,花费了20万元医疗费后撒手人寰。面对100多万元债务,刘桂花掷地有声:“俺家老张人死了,但账不能烂。这钱我有责任来还,我还不完,让孩子接着还!”刘桂花主动找到债主改写借条,把丈夫的名字换成了自己的名字。有些没借条的,只要有借款事实,刘桂花全部认账。一个月后,她把丈夫的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取出来,替丈夫偿还了第一笔6万元的债务。为了还款,她甚至把原计划儿子结婚用的一幢价值35万元的自建小楼以26万元卖掉。欠条中有一张只写了“赵军平10万元”6个字,刘桂花用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打听到债主,把10万元钱送还。2008年,50岁的刘桂花退休了。公司领导为她的诚信如金所感动,帮她开了一个名优卷烟门店。她的门店天一亮就开门营业,夜里很晚还不关门;店里摆放有报纸、杂志和茶具等,顾客进店,她笑脸相迎,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当年,儿子的工资、她的退休金和门店的赢利加起来近20万元全部用来还债。她经常咸菜就馒头、青菜煮面条,几年不买一件新衣服,夏天从不开空调。2010年4月,她把最后一笔6万元借款交到哥哥手里,才还完了如山欠款。刘桂花的儿媳与儿子是大学同学,得知一家人的诚信故事后,果断地走进了这个家,共同担当风雨,续写生活的佳话。可见,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坚持家庭的核心理念,是这些家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亿万家庭平等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财富。其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地与歧视妇女的传统家庭文化决裂。家庭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在结构上互相联结,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进步健康的家庭文化,将推动家庭的发展与和谐,而落后过时的家庭文化,则会影响家庭的健康与和睦,对社会变迁和人类自身发展形成阻力。目前,在家庭文化领域依然存在许多传统甚至腐朽的观念。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有48.0%的女性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观点,高于男性7.3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女性和男性的认同率分别提高了10.7和10.5个百分点。另外,有61.6%的男性和54.8%的女性对“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观点持赞同态度,男性比女性高6.8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分别提高了7.7和4.4个百分点。[6]这些旧文化和传统社会分工模式早已时过境迁,不符合现代文明走向,不仅影响妇女发展,也不利于家庭与社会的正义与公平。在这样的恋爱观和性别观念以及家庭分工模式下,家庭的根基难免有失牢固,家庭的分工也可能有失合理,并最终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均衡发展,形成夫妻发展的落差,进而冲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或激化家庭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与这些传统家庭文化决裂,是构建先进家庭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战胜这些落后腐朽的家庭文化,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现念。家庭文化建设中,婚姻关系是诸种关系的内核。但是,夫妻冲突导致的针对妻子的家庭暴力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有30%左右的家庭面临家庭暴力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家庭暴力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暴力事小,家庭稳定事大,主张妇女为维护表面的家庭而放弃诉讼的权利或压抑离婚的诉求,甚至认为,丈夫对妻子施暴是妻子有过错在先,是管教妻子的特权,信奉“娶来的买来的马”、“打出来的媳妇揉出来的面”,依然过时地坚守着封建家庭文化的传统。这无疑是男权文化和家庭本位的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仅影响家庭稳定,也对男女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逆向的影响。美国有一个统计,家庭暴力在美国司法方面的费用全年约花4100万元(每逮捕1人花3241美金)。而有25%的无家可归妇女是因为家庭暴力的因素,每年的庇护费用需3400万元,同时,因家庭暴力导致的儿童寄养费用全年也高达7150万元。另据美国有的门诊部报告,8%—26%的患者是因家庭暴力造成的,伤情涉及内外科、妇产科、精神科等。受害者的孩子也因受恐吓、压抑而表现身心异常,发育受阻。但在中国,家庭暴力一向被认为是家中的“隐私”,是“家丑不可外扬”;认为事情如果捅出去,会加剧家庭的矛盾,造成家庭破裂,使孩子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也有的妇女惧怕一旦离婚就可能在生活上无着落,甚至没有住处;还有的人怕社会不理解等等,致使许多受害者常常不得不逆来顺受,忍受暴力的摧残。这种受害者的忧虑与姑息忍受又致使施暴者反复施暴,并强迫受害者听从施暴者的摆布。为了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治家庭暴力,制定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项立法已刻不容缓。但是,事情的进展一直不尽如人意,社会呼吁出台反对家庭暴力立法的诉求,至今无突破性进展,其中落后家庭文化的掣肘显而易见。突破传统,首先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先进文化,将妇女权利、儿童权利和老人权利优先的原则确立起来,并贯穿在立法与家庭文化建设的进程之中。这些新文化,包括妇女的权利是人权,反对家庭暴力,给妇女儿童没有暴力的世界以及反对家庭暴力人人有责等。第三,先进家庭文化建设,应坚持与时俱进和形式多样的原则。目前,中国大约有2.7亿个家庭,既有完整的核心家庭,也有非传统的单亲家庭、单身家庭、重组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等多种家庭类型;既有传统的父权家庭,也有新型的母权家庭,以及新兴的平权家庭和母主家庭、通勤家庭。在每一个家庭中,又有区域差异、民族差异、收入差异、年龄差异、城乡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以及文化与性格的不同。因此,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也势必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立足家庭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打造和创新富有特色的家庭文化载体,还可以有重点、有阶段性地将家庭文化建设与家庭成员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以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信度和效率,满足家庭成员生存发展的多样性需求,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数,增强家庭的凝聚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大,我国家庭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加,平权家庭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家庭独生子女现象增多,对儿童抚育和教育的层次提高,对学校的依赖加强,赡养老人的要求降低。同时,父母感情的稳定性则有减弱的趋势,离婚率持续提高。这些变化,都给家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十分突出。家庭领域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是以父母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形成的家庭文化环境,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是任何一个显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在当前,家庭教育领域却因社会的流动和浮躁而出现了文化的荒漠和父母教育的缺位。

一些父母忙于致富创收,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进了校门,一切教育都依赖于老师,自己的责任只是改善孩子的经济条件,让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保证和满足;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力不从心,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教育孩子缺乏正确的方法,或放任自由,或“棍棒教育”;另有一些家庭,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事事依从,使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不思进取;还有不少父母忽略言传身教的作用,打麻将成瘾,甚至将黄赌毒引进家庭,严重破坏了子女学习生活的环境。近年来,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些问题,是家庭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各级妇联为此开展了多项研究,推动家庭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了解需求,提供服务。在先进文化经家庭与和谐家庭建设中,各级妇联还与时俱进,将构建先进家庭文化与文明家庭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以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学习进步、爱岗敬业,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为内容的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家庭成员爱国、爱家乡、拥护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努力为集体、为社会办实事、做好事。激励家庭成员好学进取,不断更新知识;钻研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岗位成才,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提倡家庭成员小事谦让,大事协商;尊敬长辈,善待老人,街坊称道;爱护孩子,科学培育,初见成效。号召家庭成员讲科学、破迷信,不参赌不吸毒,自觉抵制;热爱文体娱乐,崇尚科学新风;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少生优育。倡导家庭成员不争吵;邻里互助,团结无纠纷;室内外环境整洁,自觉清扫公共卫生;城区阳台有绿化,农村家园要美化。为了突出文明和谐家庭活动的时代特质,北京市妇联与时俱进,将“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条件修改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热心公益。各级妇联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绿色家园建设以及家庭助廉等生活方式纳入家庭文化和家庭生活方式领域,通过开展家庭文艺汇演以及社区文化周等活动,推动家庭学法、普法和倡导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为了有效开辟包括先进家庭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境界,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其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和家庭文化、性别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每一个家庭都责无旁贷,都应自觉地将家庭健康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家庭内部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家庭与自然的和谐。

上一篇:现代金融监管范文 下一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