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15:05:46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1

一、软件工程与监理 

(一)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实质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包括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硬件、信息通信技术等,软件工程是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与软件科学的完美结合,软件工程不会深入软件设计的细节,而是以软件的开发进度为核心,软件产业是一个更新迅猛的行业,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很短,只有快速推出软件产品才能占领市场主导权。传统软件工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按照项目的推进顺序可以概括为项目背景调研、项目需要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综合分析、工程细节设计、编码设计与测试、综合软件综合测试以及软件维护等。管理人员根据软件开发的进程制定可行的管理计划,同时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性,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已经比较明确,但基于软件质量的监理体系仍然缺位,软件工程出现“保量不保质”的现象。 

(二)软件工程监理 

传统施工建设工程中包括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业主是项目投资的主体,设计方负责工程设计,施工方负责现场施工与协调,监理方属于独立于施工方与业主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业主将质量监督、现场管理监督、安全监督等权限转交给监理方,监理方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行业标准对项目进行审核。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是将传统工程的监理机制移植到软件工程中,软件工程监理机构可以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因为软件工程具有一定特殊性,软件工程承建单位同时承担了软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任务,因此第三方监理机构的介入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提高软件工程开发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投资方的基本权益。软件工程本身就属于十分复杂的过程,不论是软件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还是软件编程,都放映出了人类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因此,软件工程监理体系也根据严谨与严格。 

二、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框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属于典型的全过程管理模式,监理机构持续跟进软件开发进度,需要对软件质量、安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审核,同时需要对工程承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可行性分析。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核心是软件工程,监理的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与第三方监理单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工程利益最大化,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参与主体除了政府部门以外,还包括投资机构、承建单位、仲裁单位以及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等,投资方与监理单位的监理合作依据包括法律规范、合同、契约等。由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框架可以看出,监理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分别是政府宏观监理体系以及第三方监理体系,政府宏观监理体系的内容包括行业标准的制定、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工程承建单位的资质认证、项目合同有效性的审核等。社会监理体系主要以独立的专业化社会监理单位为主,第三方社会监理单位接受投资方的委托,负责软件工程的日常监督工作。 

三、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内容 

(一)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的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内容与目标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其中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四点:一是对承建单位进行资质审核,确保承建方有足够项目实力,并从多个承建单位中挑选最合适的单位;二是明确质量技术指标;三是全程监督承建单位的工作,保证每一个环节符合质量标准;四是排查软件工程中的质量缺陷,保证软件满足基本使用需求。除此之外,监理机构还需要对承建单位提交的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保系统测试计划能够达到设计目标,同时对承建单位提供的设备与材料进行质量审核,项目完成后由监理机构对软件子系统以及整体系统进行综合检测。 

(二)成本控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成本控制目标就是为了现实利润最大化,业户与监理机构需要对项目成本预算进行综合审核,核实软件工程项目的工程量与材料成本,项目完成后需要对工程结算进行全面审查与监督,保证项目款项符合实际。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成本控制的途径主要有六个:一是对审查项目的设计预算进行审查,监理机构对方案成本、材料、设备进行细化预算,审查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二是对已经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记录,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三是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签订的合同符合法律规范,同时保证合同报价满足双方利益;四是对工程变更部分进行审核,软件工程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随机性,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修改,因此,监理机构需要对项目变更部分进行记录,保证工程结算准确性。

(三)进度控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进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包括项目准备阶段、项目执行阶段以及项目验收阶段,监理机构需要按照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安排审核任务,进度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软件工程项目可以按照预期规划推进。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项目的控制方案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事前控制需要监理机构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难度、工程量进行准确预估,另外还需要对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计划推进;事中控制需要监理机构实时更新施工进度,保证项目进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如果项目不能按照预期规划完成,则需要及时通知业主,由业主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事后控制需要监理机构对项目的整体推进情况进行评估,保证项目整体达标。 

(四)管理控制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管理控制内容涉及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1)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是保障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各方利益的重要凭证,因此软件工程合同必须具备真实性与客观性,监理机构有责任参与合同拟定,合同拟定过程中,监理机构需要协调各方利益,除了需要对合同进行审核外,还需要监督各方履行合同义务,调解合同中的矛盾,保证合同可以顺利有效履行。(2)信息管理,软件工程项目涉及的信息十分庞大,不仅包含了项目本身的设计信息,还包括项目市场信息、项目协调信息等,信息是项目控制的基础,监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情况充分收集、整理、整合项目信息,同时加强关键信息的保密工作,为项目审核提供资料。(3)组织管理,软件工程涉及的参与方很多,包括投资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等,各个项目参与方都有一定的利益诉求,同时也有自身的工作模式,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必须有效协调各个参与方,将各方力量集中在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推进顺利。 

四、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构建 

按照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设计目标与内容对软件工程监理体系进行拆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验收阶段,根据项目推进的流程对软件工程监理体系进行分步骤构建,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分为招标阶段监理体系、设计阶段监理体系、实施阶段监理体系以及验收阶段监理体系,以监理体系的设计目标为基础进行监理体系进行构建。 

(一)招标阶段监理体系 

招标阶段监理体系的监理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协助业主明确工程技术指标,同时确定建设目标;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达成一致,促成合作。招标阶段监理体系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了解业主单位的质量需求,并参与制定招标书,进度控制的目标是帮助业主单位制定工程的工作推进计划,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明确企业主的工程范围,并确定工程的整体预算,管理控制的内容包括参与合同制定过程,并明确合同中的技术指标与验收标准,同时与业主以及其他项目参与方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 

(二)设计阶段监理体系 

设计阶段监理体系的监理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符合国家规范;对软件工程设计进行审核,保证相关技术指标规范化,并为业主提供最优化的设计建议;帮助业主单位发现设计中的漏洞与缺陷,从而消除设计缺陷。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保证设计具有一定兼容性与可开发性,进度控制的目标是根据合同督促承建单位按要求推进计划,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项目建设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是及时梳理合同变更的内容,并对合同变更进行记录,监理单位有责任保证业主与承建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对项目建设中的文档资料进行管理,组织各个项目参与方定期沟通。 

(三)实施阶段监理体系 

实施阶段监理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证软件工程实施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保证工程建设的内容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保证工程建设,处于受控范围内,并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对承建单位提交的质量管理计划报审表进行逐项审核,同时对项目各个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进度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承建单位的项目推进进度达到合同要求,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工程付款申请,对合同变更中产生的成本进行记录,未验收阶段工程结算提供依据,管理控制的目标是定期向业主单位与承建单位提交监理报告,通报监理合同执行的情况,由监理机构统一管理施工阶段的各种数据与报告。 

(四)验收阶段监理体系 

验收阶段监理体系的建立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保证软件工程测试方案的合理性;检验软件工程建设目标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业主合同内容;验证工程项目的技术指标是否达到合同标准。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及时向业主承建单位提交检验报告,保证工程检验的公正性与真实性,协助业主排查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对需要整改的部分进行重新验收,进度控制的目标是对项目验收阶段的进度进行控制,同时审核项目的整体推进进度,成本控制目标是帮助业主单位进行工程决算,管理控制的目标是对整个项目的执行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同时将各种验收报告与监理数据提交给业主单位,组织项目各方参与验收与移交工作。 

五、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影响分析 

软件工程监理体系作为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软件工程的核心,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产业市场构成直接影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市场有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软件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将直接打破现有的软件市场结构,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可以提高软件工程的经济效益,导致软件工程资源集中在部分有有资质的大企业,同时将加速软件产业优化,淘汰一批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承建单位,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模式;二是对市场行为的影响,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将促进软件产业市场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刺激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对产业效益的影响,一方面环境工程监理体系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另一方面软件监理体系促进了行业技术革新,有利于产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六、总结 

21世纪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新纪元,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软件产业是信息化技术衍生出的第三产业,而且软件产业占我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高。软件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且软件工程的建设成本较高,如果设计完成的软件出现质量问题,将对业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害,同时造成社会资源流失。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可以跟踪软件设计的全流程,通过标准化的监理模式管控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程监理体系是软件产业的必然选择,而且软件工程监理体系逐渐得到软件产业与政府部门的重视,我国部分研发机构已经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用于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软件系统工程,并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以及软件工程监理的含义,并根据软件工程的管理需求建立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探究了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对软件产业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软件工程监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霞.软件工程监理体系建设及其对软件产业影响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 

[2]王德相.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研究与应用[D].厦门大学,2014.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NESTOR;软件工程化;过程管理

0引言

核电设计分析以及运行支持软件是开展核电工程设计以及维护核电厂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核电工程设计科研工作的质量、研发效率以及核电厂的运行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核电设计分析以及运行支持软件具有很强的核安全相关性,多年以来,国外核发达国家对核电软件设计研发以及运行管理都是高度重视的,相关软件研发的各个流程环节、软件适用性、可靠性、过程质量管理以及后续的应用均受到核安全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在国内,核电相关的安全也受到了核安全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针对核安全相关软件,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也制定了相关的软件评价实施办法。根据相关实施办法,核安全相关软件的认证过程不仅重视软件的重要物理现象识别、物理模型建立、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以及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等评价,对软件的研发过程、研发体系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也同样重视。在中核集团龙腾自主创新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共同完成了成体系的核电设计与分析软件包NESTOR(NuclearPowerPlantEngineeringSoftwareTechnologyResearchProject))。NESTOR软件包包含了核电设计与分析所需要的相关专业软件,涉及核反应堆物理设计、屏蔽与源项设计、热工水力与安全分析、燃料元件相关设计、系统与设备设计、仪控设计、软件共性技术等相关领域。NESTOR软件项目自2011年立项以来便高度重视软件研发体系建设,并针对“软件开发过程质量保证体系与开发规范”成立单独的课题进行研究。该项目致力于将核电工程设计与软件工程化相结合,贯穿研发全生命周期,覆盖需求管理、模型研究、软件设计、VV流程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核电软件工程化研发体系,并在NESTOR项目中的各个软件开展软件工程化实施流程。长期以来,建立适应核电工程特色的软件工程化研发体系,并将体系融入工程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中,一直是NESTOR项目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1核电软件工程化体系建立

核电设计分析软件以及运行支持软件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特殊要求。在国家核安全导则、GJB5000A、CMMI等软件工程化的总体指导要求下,遵循软件工程化思想,建立一套具有核电工程特点的完善的核电软件工程化研发管理体系,对确保研发团队开发出高质量、满足核电核动力工程需求的软件产品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实践应用,制定了覆盖软件工程化研发中的重要过程域的指导性文件《软件工程化体系文件》。

2NESTOR软件工程化实施过程

软件工程化研发的实施主要覆盖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针对NESTOR软件,主要分为工程化主机平台类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软件的开发过程依据软件的类型以及规模等属性,选择适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并定义软件开发的阶段及阶段中的活动。软件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需求管理、项目策划、项目监督与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配置管理、测量与分析等过程,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的活动可根据软件的自身特点进行裁剪。

2.1核电软件的管理过程实施

2.1.1项目初始管理策划

在接受核电软件研制任务后,应落实项目组主要成员,并组织各阶段工作安排。项目负责人根据《软件研制能力等级要求》,组织对项目软件的重要性等级和规模等级进行确定。最终形成《项目软件工程化策划书》,作为开展核电软件工程化研发的输入。

2.1.2研发过程规范制定

NESTOR项目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的研发过程规范,规范由项目部批准后应用于本项目所承担的所有核电软件研发中。

2.1.3项目监督与控制

核电软件项目的监督与控制是将软件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与相关计划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如超出偏差范围,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软件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则修订计划以满足相关要求,从而确保项目研发工作有序、正常的实施。

2.1.4核电软件项目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开展质量管理的策划工作,主要目的是识别NESTOR项目及其最终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及规范标准。通过有计划地、定期地对NESTOR相关软件全生存周期的开发与管理活动进行符合性检查,对各阶段工作产品与活动进行审核来判断研发工作是否按照软件工程化体系的要求实施,从中发现不符合项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2.1.5项目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结合配置管理工具对开发的软件进行版本管理与变更控制,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阶段工作产品进行有效保护,维护阶段工作产品和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的管理过程。NESTOR项目相关软件的配置管理贯穿于软件研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以及各个流程环节。NESTOR项目采用专门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对程序源代码、版本、各阶段文档、工况数据及流程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了研发过程的自动化配置和动态管理,增加了软件研发人员对设计流程的能见度。NESTOR项目在配置管理实施中建立了软件开发库、受控库以及产品库,并限定配置项在不同库之间的流转的权限及流程的控制。通过实施配置管理有效地保证了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可追溯性。

2.1.6测量与分析

测量与分析是NESTOR软件项目各软件设置有专门的测量分析工程师,该人员负责依据既定的测量目标、测量项、数据采集和存储规程、分析规程等相关要求采集和分析测量数据,在合适的控制点/项目结题时采集并汇总相关数据,形成测量分析信息。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相关的测量分析信息及时专递到项目组团队成员内以及利益相关方。通过测量与分析活动,有效的监督了项目绩效,并为后续活动做出有根据的管理和技术决策,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实现项目监督控制的可视性、及时性

2.1.7项目评审

在软件开发与管理过程中,针对重要节点或者里程碑组织软件项目组内部及外部人员对NESTOR软件产品、研发活动及工作进展情况的符合性、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通过评审活动,可以高效率、尽早发现并消除问题,从而保证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

2.1.8记录控制

为满足软件工程化体系要求,NESTOR项目实施工程化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以及能够证明体系文件有效运行的记录、作为可追溯性依据的记录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通过核电管理平台,对项目实施中产生的所有过程记录文档进行分发、流转等控制,过程记录包括技术传递单、技术联系单、备忘录、会议纪要、设计评审报告、项目周报、QA核查单、质量保证报告、配置管理报告等。同时,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对项目所产生的所有设计文件进行有效的归档及控制。

2.1.9软件的鉴定与应用

研发完成的软件,在未经过专业鉴定前仅可用于学习、科研,不能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软件的鉴定是专业设计人员对入库归档的软件产品进行专业分类及筛选后,由软件鉴定专家委员会对筛选后的软件进行鉴定。鉴定软件的功能、性能、工程适用范围、可靠性等各方面能够满足相关工程使用需求。NESTOR所研发的软件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够归入工程可用软件库。当工程项目产生软件应用需求时,即可从工程软件库中选择合适的软件。

2.2核电软件的开发过程实施

2.2.1核电软件研制策划

NESTOR软件研制策划工作是估计NESTOR软件包中每个软件的规模、开发工作量,并根据估计结果,结合进度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提出必要保障条件的管理过程。本项工作主要由项目软件负责人组织,对所负责软件的根据各项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策划,并安排相关角色依据既定的分工制定所需研制软件的各项计划,最终以书面的形式形成《软件开发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软件测量分析计划》、《软件验证和确认计划》、《文件清单》以及估计记录等相关文档,文档经过评审后生效执行。相关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文件,并将随着软件研发过程而细化或调整.

2.2.2核电软件需求分析

NESTOR项目结合核电工程软件特点,在需求阶段开展了详细的需求理解、需求确认、需求跟踪等需求分析活动,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以及非功能的需求。需求分析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最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需求分析,才能准确地将软件的功能以及非功能的需求从概念描述转换为具体的可测量的规格说明形式。NESTOR项目的各个软件在需求分析阶段都依据软件的相关需求完成对应软件的需求分析活动,并以书面的形式形成《需求说明书》/《需求分析报告》,同时建立并维护需求跟踪矩阵。NESTOR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持续跟踪维护需求矩阵,确保了需求与项目策划的一致性,并在必要时进行变更。

2.2.3核电软件设计与实现

软件的设计是在需求的基础上,对软件开展计算部分的设计以及界面设计工作,计算部分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算法以及过程设计,界面部分的设计工作包括界面原型设计以及界面设计,软件设计即是把需求转换成表达的过程。在设计活动完成后,软件的设计工程师需要依据体系文件以及相关规范编制相关的《软件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可依据软件规模或者复杂程度拆分成《概要设计说明书》以及分模块的《设计说明书》。在软件的实现阶段,按照对应的编码规范,依据设计结果实现软件编制、编译和调试,编制《软件编码报告》以及《用户手册》。《软件编码报告》主要对软件的数值计算及界面模块的目录结构、模块结构、全局数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以及软件的编译运行方式、集成方式进行描述《用户手册》主要对软件的功能、性能、运行环境、安装以及操作说明进行描述,给最终软件使用对象对软件的使用有直观的了解。

2.2.4核电软件测试及验证

软件测试是由人工或自动方法来执行或评价系统或系统部件的过程,以验证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测试活动由软件测试工程师负责,在测试的策划阶段形成《软件测试计划》并开展测试设计,包括测试用例说明等相关文档。NESTOR项目的测试计划以及测试说明文档均经过评审,以确保测试工作的有效性。测试工作严格按照计划及测试说明执行,对测试过程发现的缺陷应进行报告、确认、修正和验证,并形成缺陷记录单,通过多轮测试及回归,确保缺陷全部关闭或得到妥善处置。测试完成后编制《软件测试报告》。通过测试的软件,由独立于开发团队的验证工程师,通过确认用例对软件进行验证,确认用例包括基准题、实测数据(试验数据或电厂运行数据)等,通过验证确保软件的功能、性能以及计算精度满足预期。采用第三方验证的方式对所开发软件的正确性进行确认

2.2.5核电软件

VV验证和确认遵循GJB5000A要求以及软件工程化体系执行,从VV的过程、过程中包含的VV活动,再到具体的VV任务,多层次全方位地定义验证和确认流程。N开展VV活动是确保NESTOR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通过VV活动确认各项需求以及设计要求正确实施,识别期望的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有无差别,有效地提高软件计算的精度并保证软件的正确性,确保NESTOR软件质量。除了项目团队内的VV团队,NESTOR项目还创新的采用软件研发合作模式,邀请了高校测试组、专业测试公司以及第三方验证团队,针对开发的核电软件根据相关行业内规范开展了第三方独立的测试和验证。通过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对软件的功能、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验证分析,有效地摒除了内部团队在相关工作中的“程式”思维、思路局限性而带来的漏洞,更多的发现软件运行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所开发核电软件VV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2.6核电软件结项

软件研制完成后,项目软件负责人组织对软件的测试验证情况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目标要求,组织总结分析工作。就软件的研发工作进行总结,组织编制《软件开发总结报告》,另外,还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配置管理情况、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总结,编制《配置管理总结报告》以及《质量保证总结报告》。相关总结文档完成后,组织项目结项评审,软件具备结项条件后,提交验收申请并组织验收,形成验收报告。

3结语

NESTOR软件包通过结合广泛的工程经验,依托科学理论和软件工程化技术的进步,形成了重要的自主创新能力,成功应用于华龙一号工程设计与校核,并正在进一步应用于其他核电工程开发中。部分运行支持软件也已在国内多个核电厂推广应用,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工程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对软件工程化的过程管理实施,NESTOR软件包的研发工作以及运行管理实现了流程精细化管控以及监督可视化、可控化。确保了NESTOR软件在满足工程需求同时,提升了研发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大大减轻了运行管理成本,提升了软件研发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龙.现代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林锐,彭国明.CMMI和集成化软件研发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姜霄雪,严建平,蒋剑伟.基于CMMI的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研究与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17,37(04):77-79.

[4]秦仕鑫,周启文.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科学与技术,2019.7:13.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航空软件 质量监督

1 概述

目前,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的航电系统超过80%的功能需要由软件实现,但交付验收时发现的缺陷率较高。因此,根据我国航空软件的现状,要提升我国航空软件的质量必须按照软件工程化的要求开发软件,严格进行软件质量监督管理,加强软件可靠性设计、管理、测试和验证, 不断改进软件工程过程。本文就航空软件的质量分析、航空软件开发的质量监督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1]。

2 航空软件的质量分析

在目前的航空软件的研制中,软件开发单位根据国际标准制定出相应的开发规范,并从具体的操作流程中予以监督,以此来确保航空软件的质量。按照国军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体系认证,进行了许多软件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作,但在实际开发中,软件的质量风险依然存在,软件工程活动仍不健全,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部分软件开发人员对标准和规范的理解不够到位或有一定偏差,有些软件项目人员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守更多倾向于被动应付。在软件相关文档的编写上,普遍存在描述偏于模糊简略,一致性较差,对软件的实现、测试和维护造成一定难度。软件工程化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2]。

2.1 软件的需求定位不够准确

一般情况下,在软件开发前,开发单位会先分派特定人员进行需求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再根据需求量的多少进行统一生产。然而实际情况是,开发人员由于对软件需求意愿分析不足,定位不准,就容易造成软件规格的偏差,无法保证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数据、接口、信息流和质量等。

2.2 软件设计不够规范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软件设计文档的编制不规范,文档的编制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文档描述过于简略,对于定义各功能模块的接口、控制接口的描述不全面,设计限制未明确规定,对软件单元过程陈述,包括算法和内部数据结构在内的设计很薄弱。同类型装备之间的软件通用性和继承性比较差,软件模块的标准化系数不高,系统的维护费用非常高,软件正常的更改都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不利于软件的功能扩充,造成经费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可靠性的降低。

2.3 软件测试较为薄弱

在航空软件开发过程中,很多软件项目成员从思想上不够重视软件测试工作,认为软件只要经过了仿真或者在线调试的验证,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有些测试人员本身对测试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对测试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测试的手段相对落后。在实际的软件测试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联试的顺序进行,内部测试工作因缺乏规划与工具等难以顺利开展,这就导致很多测试只是例行检查,测试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很难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直到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后才回头改进设计,造成工作重复,效率低下。

2.4 软件工程化开发管理经验不足

首先表现在管理层对软件工程化开发管理在观念转变及近、远期利益权衡方面的认识不足,没有高层的强力支持,软件工程化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推进举步维艰。软件开发人员往往多是应用领域的专家,缺少如何理解以及正确利用现代软件工程等方面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实行软件工程化活动多有抵触,重编程轻文档,忽视软件文档对于软件实现、测试及维护的重要作用。承制单位缺乏统一有效的开发管理体系,难以保证软件开发人员在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不断进行设计验证与优化,并将阶段设计成果在开发过程实现重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团队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软件开发的工作效率。

3 航空软件开发的质量监督

能否保质高效地做好航空软件质量监督工作作为检验军代表工作称职与否的砝码,成为当前航空软件开发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为了做好软件质量监督工作,提高软件质量监督水平,尤其是提高日常的软件质量监督水平,应该加强对软件开发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3]。

3.1 基于需求管理的监督

在航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关键要把握好软件项目的需求开发。软件项目需求是使用对象对软件功能的要求,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需求变更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求变更在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内普遍存在。如果开发团队缺少明确的需求变更控制过程,就容易造成成本不足、进度拖延、资源紧缺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监督时,必须以需求变更为重点,对项目需求管理进行控制。

首先要加强军方在需求定义阶段的主导作用。需求定义工作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承担,但其中必须要加强军方的有效参与,充分发挥军方在需求定义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军方从总体上把握软件质量的根本措施,对于提升软件需求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大有帮助。军方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参与到定义系统需求的相关工作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反映给软件开发人员。

其次,软件的需求分析要严格把关。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需求的准确性:每一条需求都必须准确反映软件系统的工作内容;②需求的明确性:每条需求的解释必须是唯一的,不能有歧义;③需求的完整和全面性:所有的需求必须要能完整全面地反映软件的功能类型,不能出现遗漏;④需求的重要等级:根据需求重要性的不同,将需求划分等级。一旦出现资金和技术性困难时,根据等级的高低决定先后次序,开展需求工程;⑤需求的可测试性:必须保证需求是可以进行检查和实验的;⑥需求可改性:每一条需求都能进行变更,且在变更之后,保留原有需求集的整体风格和结构;⑦需求可追踪性和可控性:每条需求都是可溯源的;⑧需求的理解性:使用者和技术开发人员都能完全理解和把握需求集的整体行为、功能意义及各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变更也是需要着重监督、严格控制的重要行为,需求发生变更的主要原因有:随着项目进展,发现原来的需求可能存在错误或不足,因此要变更需求;用户要求发生变化,原来的需求可能跟不上新的用户需求,因此需要变更需求。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就需要相应的修改已有的设计,重写相关代码,变更测试计划等一系列变动。

因此,必须对需求的变更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以防发生重大的设计偏差。军代表在需求变更的管理控制过程中需要做到积极主动地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做到供需双方对需求的认识严格一致;同时督促承制单位做好有效地需求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履行自己的监督责任。

3.2 基于配置管理的监督

软件配置管理(SCM)是一种标识、组织和控制修改的技术,应用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其目的是使错误率降为最小并最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软件配置管理能够帮助软件开发人员管理和追踪软件开发环境中产生的变更,建立规范化的软件开发环境,是确保软件配置项完整性和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软件开发研制工作的有效性、软件产品的可用性和可信性。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软件配置管理要控制软件配置项的和更改,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更改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它贯穿于软件开发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军代表需监督软件承制单位对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内的软件配置项进行软件配置管理。

①对软件承制单位的建立及其软件配置的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软件配置管理主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开发流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以确保软件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在对软件配置管理进行检查时,要着重检查软件配置的标志、状态、评价以及发行等。检查软件配置流程是否完整和流畅。②对软件项目开发单位及实施“三库”进行有效监督。所谓“三库”是指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在监督时,要着重检查“三库”,确保其完整、齐全、准确。另外软件的配置和文档要求的落实也是检查的重点。③对软件项目需求与变更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在航空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需求变更。而需求变化势必会对软件的开发投入造成影响。因此,控制软件需求变更,监督软件质量管理很有必要。军代表在监督时,要重点监督软件开发单位的项目变更管理和执行流程。

3.3 基于GJB5000A推进过程的监督

我国在结合国外经验和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航空软件的标准。即2008年制定并颁布的GJB5000A《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这一标准对我国国防军用软件标准进行了严格统一的限制,对保障我国军用武器装备质量和提高军队作战实力意义重大。该标准将软件能力的成熟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和22个关键过程域。模型等级越高,可以预计的软件开发风险越低,开发能力越高。为在装备软件研制单位推动软件工程化实施,满足GJB5000A的实施要求,在软件工程化推进过程中军代表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术。其中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的一般原则、工作框架、开发策略和若干实用技术,如生存周期模型、自顶向下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需求工程和测试技术等。②提供必要的工具与环境。软件工程方法提供自动和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质量方面收效明显。③严格管理制度。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研制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人,明确工作内容。研制单位要根据实际需求成立相关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安排具体的软件工程小组。各技术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严把质量关。

4 结束语

开发航空软件是我国现代军事建设的重要方面,其中软件质量是开发的关键。因此,做好软件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至关重要。航空软件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大工程,必须谨慎对待,只有做好了前期策划和后期执行工作,才能确保软件质量,提升现代军事装备的整体战斗力。

参考文献:

[1]何国伟.软件可靠性[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谢干跃,张军威.军用软件研制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成果,2011,12.

[3]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Z].北京:中国人民总装备部,2008.

[4]胡凤,黄诚,唐周奇.航天产品软件配置关键管理[J].航天标准化,2011,4.

[5]郑刚.航空软件测试技术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11(03).

[6]黄晖,王泉.航空软件配置管理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0(04).

[7]王树义,南建国,黄雷.航空软件测试过程模型应用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06).

[8]孙旭,杨顺昆,刘斌.复杂航空软件工程化综合管理框架[J].现代电子技术,2012(24).

作者简介: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4

 

一、研讨背景

 

笔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与某教育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业,采用项目驱动+任务贯穿为主线的“双核”内容组织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采取以任务模块为主线,加深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和升华,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以项目驱动的内容组织思路,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和项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引用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模式,来指导校内学生项目的实施,是专业技术类课程必行之路。

 

二、为什么要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

 

1、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是教学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真实项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按时保质的完成整个项目功能和目标。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完全模拟企业开发软件项目的工作流程,让讲师、组长及成员模拟企业员工角色,从项目的招投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等到整个项目开发完成、测试完成,所有学生均参与,均有任务,并且按企业项目监控手段开展教学项目实施监控,保障教学项目成功实施。

 

2、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目前,项目教学法已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中,而项目的选取或实施并不是都能和企业接轨。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模拟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并借鉴、使用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管理工具,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就业后如何应用于工作岗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真实流程,缩短甚至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为项目教学提供多种监控手段

 

课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总结复习某阶段学习内容,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整合成完成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重点,并了解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可能完成是前期所学过的内容,有些是同类知识点的扩展,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能否按期保质的完成是教学项目管理的重点。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先进监控手段来监控教学项目,包括监控文档和监控软件的应用,对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美的监控和保障措施。

 

4、带学生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开发的过程

 

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的原则是,选取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相似。教学项目在再是为了知识点而设计,而是为了市场需求而设计。因此,讲师在带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权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对讲师无形中也是一个企业锻炼。

 

三、如何借鉴企业里的软件开发管理来指导教学项目

 

分析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无法按时完成项目、项目质量不达标、参与学生任务分配不合理,纠其原因主要是讲师无法对项目实施标准有明确的参考和定义,对项目目标定义不完全,项目实施计划不合理,缺乏项目开发监控的必要手段。联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及项目选取的专业范畴,需要借鉴企业软件开发管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来指导教学项目。

 

1.借鉴企业项目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项目计划

 

软件企业里开发计划的制定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软件本身的计划,即需要开发什么软件、具备什么功能、构架、界面、测试等;二是开发项目的计划,即谁来开发具体功能、具体开发工作的资源、时间、顺序、控制等,而且这两部分由开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顺序或交叉开展。

 

教学项目的开发目标及功能,在项目教学文档中一般均明确给出,讲师要做的是分析项目功能的技术要点,对班级项目小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摸底,提出项目开发整体计划,并要求项目小组长制定小组开发计划,讲师在小组计划制定时进行必要指导和干预。主要工作比如:首先,掌握项目难度。分析项目开发目标和技术要点,确定项目各技术难度等级,扩展知识点举例讲解。然后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了解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在组长分配任务时当面沟通,保证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最后需要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在教学项目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实施,必要的时候开始课后小班辅导,对难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每位学员都有任务,且任务对学员来说是可行的。

 

在任务分解时借鉴企业“站立会议”的实施方法,把分解的模块和任务写到分发在成员手上的贴纸上,并按模块和任务的紧急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要求成员写上预计完成时间(以天或课时为单位)。将贴纸贴在分小组的项目进度表上(讲师制定)。

 

2.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人员角色

 

教学项目的选取应是企业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的相似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完成模拟借鉴企业员工角色。在能力互补、差异匹配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讲师定位在项目经理(大型的毕业设计项目定位项目总监),主要任务是进行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总体开发计划的制定和编码过程的监控。学生的定位均是实习生,小组长定位在协助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的优秀实习生。组员定位在实习程序员(首要能完成编码,其次会写文档、最后能讲解业务流程)。

 

3.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

 

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开发文档,来指导和监控教学项目的实施。根据实际项目一般可以设计出六个文档和三个表格,分别是: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产品测试说明书、项目关闭总结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表、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项目测试报告表。

 

根据教学项目的大小及难易程序,合理安排文档制定人。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项目开发计划表,包括分组计划表及编码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每次课程后提交编码进度表,同时召开项目组长的“站立会议”,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并要求组长召开组员之间的站立会议,核定编码进度。对于中大型项目,比如毕业项目,在课前准备好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及详细设计说明书和项目开发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制定小组编码进度表,同时讲师召开小组长站立会议,小组长召开组员站立会议,监控项目实施。

 

将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前提,是选取真实的商业项目,做到以项目巩固、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而非为了巩固、总结阶段教学内容而设计项目。用企业化的管理标准和手段来管理教学项目,能充分提高学生开展项目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项目开发的实施流程和技术手机,在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和适应岗位的时间。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事后监理;软件度量;COCOMO;系统架构;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35-03

作者简介:匡晓红(1973-),女,硕士,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及信息安全;汤丹(1973-),男,硕士,湖南警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即信息安全。

1背景

在信息系统监理实践中,事后监理是指在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后,监理单位进入的监理模式,该模式是对信息系统工程进行事后评价和评估。事后评估是在项目建设的后期,一般由监理机构、第三方测评机构或者审计部门发起,旨在对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量进行评估和核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软件项目越来越庞大,软件项目的时空范围在不断延伸,尤其在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软件项目层出不穷。软件项目的主体也不只是建设单位和开发商(承建方),还有咨询机构、监理机构、评测机构、审计部门等参与方,有些大型软件项目甚至是由多家建设单位共同组织和多个承建单位联合建设,项目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开发工作量事后评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尤其在事后监理、项目验收、项目审计、第三方软件测评等应用场景。在事后监理模式中,监理单位对项目开发的过程的把握很难做到全面,对工作量的评价也容易出现偏差。本文结合运营管理系统的事后监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工作量事后评估模型。

2工作量事后评估模型

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量估算技术一般分为三类:基于专家判断的技术、基于算法模型的技术和面向学习的技术。不同的估算技术各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没有一种估算技术能适用于所有开发环境,并且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对所有这些估算技术提出了挑战。尤其在事后监理模式下,监理单位对开发工作量的评估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征和可获得的信息来选择合适的估算技术,并针对当前项目情况对使用的估算模型加以调整,依据不同技术的特点组合不同的估算技术进行估算,以提高估算准确性[1]。此外,在估算项目工作量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前期阶段的工作量,并建立软件项目工作量标准库。

基于算法模型和基于专家判断的估算技术是发展较成熟且应用较普遍的估算技术。基于算法模型的估算方法有很多,如COCOMO[2]、SLIM[3]、和PRICE-S[4]等,其中COCOMO是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估算模型。专家评估技术在缺少量化的、历史数据的情况下非常有效,也是至今为止使用最普遍的软件项目估算技术,但是这种方法主要取决于评估人的经验,带有很大主观性[5]。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算法模型法和专家评审法的工作量事后评估模型,主要思想是根据模型法和专家法进行修正和综合。

由于考虑估算偏差,专家评审法和算法模型法得出的工作量都是处于某一个区间,该算法有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

(1) 当专家评审法和算法模型法两块工作量区间有重叠时,则取二者的重叠部分作为工作量的评价,如图1(b)所示:假设专家评审法估算出的工作量为区间[A,B],算法模型法估算出的工作量为区间[C,D],则将区间[B,C]作为修正后的核定工作量。

(2) 当专家评审法和算法模型法两块工作量区间无重叠时,则取两者的中间区间,如图1(a)所示。假设专家评审法估算出的工作量为区间[A,B],算法模型法估算出的工作量为区间[C,D],则将区间[B,C]作为修正后的核定工作量。

3开发工作量事后监理评估要点

影响开发工作量的因素众多,如:业务背景、用户需求、系统架构、软件功能、开发团队、技术路线、开发环境、部署环境、系统数据量等。在事后评估阶段,如果不能较好地综合分析这些因素,都会让一个待评估的系统工作量与实际的工程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对软件开发工作量进行事后评估,一定要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和核实。

3.1系统基本模块及功能点

系统实现的功能最终是由用户需求决定的,系统有多少个模块?实现了多少功能点?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技术难度如何?这些都是估算系统工作量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尤其在事后评估阶段,系统需求调研的过程和细节已经很难全面了解,只能结合需求规格说明书将系统实际开发的功能作为主要的评估点。待评估的系统是一个省级运营管理系统,包括:渠道管理、销量管理、资产管理、市场管理、内部公文管理等共18个模块,系统功能点共300个,属中等规模应用系统。

3.2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当然也与系统开发工作量息息相关,运营管理系统采用典型的多层架构,分为数据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4个层次。在工作量评估过程中,主要考虑:系统架构合理性、各层之间的偶合度、支撑组件的通用性、应用组件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主要因素。

3.3数据量情况

系统采用Oracle和SQL Server两种数据库,其中Oracle用来存放销量数据、用户数据、流程数据等业务数据,SQL Server 用来存放工作流过程实例化数据及考勤机数据等。 Oracle 数据库在线数据库约为 300G,存档/备份数据库 2T;在线数据约为40亿条。日均系统新增数据量为350万条左右,其中原始销量数据200万条,统计/汇总数据120万条,业务逻辑数据10万条,日志记录20万条。系统数据量较大。

3.4程序代码行数据

软件开发公司提供的代码行数据包括:业务逻辑层、界面展示层、数据访问层、存储过程和函数源代码,合计3 115 411行。但以上代码量数据包括软件开发公司2007年以来承建的体育管理中心数个应用系统的代码量总和,我们以业务逻辑层为主体,4个人的开发团队,10个月的开发周期,并且本项目采用了第三方控件,且这其中有大量的自动生成代码,再根据经验值估算,代码行认定为40 000行。

3.5开发团队及研发进程

开发团队也是影响工作量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开发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开发人员工作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本系统开发团队由1名系统分析师、2高级程序员、1名程序员、1名测试人员组成,核心开发人员对业务过程十分熟悉,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这5个人的开发团队,进行了12个月的开发工作,加上前期12个月的数据采集及加工预处理。

4工作量评估

在事后评估中,除了对系统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搜集一手的工程资料之外,还要将完备的历史数据与系统的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够提供具有可接受风险的估算,提高估算的准确度。目前,我们的评估人员已经收集了近5年来50余个信息化项目的工作量数据,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和工作量历史数据库,并有一支专业的评估队伍。下面将从评估方法、人月标准等方面入手,结合事后评估模型对本项目工作量进行评估。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6

计算机理论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研究

自从二零零二年十二月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之后,信息工程监理公司越来越多。根据《规定》,信息工程监理主要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1]

1 信息工程的特点

跟其他的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相比,企业信息工程有着复杂高度、能见度低等不确定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组织驱动技术

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建设越来越表现出不可分割的一面。工程项目组织要求信息工程必须严格确定“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维护”的“组织思维”过程,设立周密的“组织标准”通过这些组织标准来带动技术标准的设立,通过组织的需求来带动技术方面的需求,也通过组织的满意度还评价技术方面的满意程度。

1.2 全员全程参与

信息工程并不能跟那种“交钥匙”工程一样,其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全程参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信息工程项目不并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其要求建设单位的所有员工必须学习并接受相关知识;因此建设单位与开发单位之间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必须协同共进。企业信息工程系统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有机系统,没有建设单位人员的全程参与,信息工程系统将不可能实现其有效性、完整性、全面性。

1.3 复杂度高,不确定因素多

由于信息工程项目的需求比较复杂,其不像其他建筑工程那样具有可见性。检验复杂,较长的维护期,还有其它非技术因素原因导致企业信息化项目失败[2]。因此,企业的信息工程项目具有搞复杂度、低能见度,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 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

现在,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还非常低,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保证信息工程项目的成功几率的提高,必须进行信息工程建立,即必须通过第三方监理单位对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信息工程监理将有利于开发单位跟企业的相互协调,彼此协同共进,能确保信息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对于信息工程监理的必要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工程监理对过去传统的建筑工程监理模式进行了参考,但又跟一般的建筑工程的监理有一定的差别。第一,信息工程的可见度非常低,开发过程相当多变、复杂,其知识密度也相当高。不像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那样能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其质量、进度进行监督管理,信息工程监理根本无法对信息工程的操作现场、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信息工程的进合同执行情况、软件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度等很难把握和操控。从而致使了信息工程监理低能见度、高复杂度、差操作度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监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用软件工程理论。通过软件工程,可以将高复杂度的信息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对信息工程中低“能见度”的难题设置了一套有效的解题方案。根据现有的软件工程平台和工具,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计算机理论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频实验的改革”,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计算机理论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频实验的改革

(一) 目前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的现状

高频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其主要内容包括:高频电路的基本知识、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和解调、环形混频器等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频电子技术试验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仍然沿用较为经典的内容。例如。在功率放大器章节中,动态负载线和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方法依然是其核心内容,而在目前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中,由于c类放大器具有非线性特性,所以应用较少,D类和E类放大器已经成为当前设计应用的主流;当前教学中,调制与解调主要以模拟调制(AM/FM,PM)方式强调,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

“数字调制”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大纲中有待加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渐渐成为当今的主题。因此。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中的创新也变得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充分与实际相链接,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

如:开展电子设计大赛等相关的活动,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大家对于实验的兴趣。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2 实验设备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试验室的设备损坏的程度比较严重,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问题成为关键。

其次,再进行高频实验中,试验设备很容易受到干扰,如何解决设备的干扰问题也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实验设备的选择问题。现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中采用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将高频实验所需的直流电源、频率计、低频信号源和高频信号源设计成一个公共平台。而且,这种整机实验如果某部分电路或元件被损坏,实验员检修很困难,模块不宜更换,且很难配置。因此,实验器材的选择也要予以考虑。

1.3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从事高频实验教学工作来看,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害怕接触实验仪器。可能出于实验设备昂贵的原因,学生都不敢随便动用设备上的任何一个旋钮或开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造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对实验的重视和兴趣成为关键问题。

3 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模型

软件工程是一门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来维护和构建高质量的、实用的、有效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有:设计模式、软件标准、系统平台、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等多个方面。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软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政府部门、航空、银行、农业、工业都会应用到软件,其最具典型的软件有:游戏、数据库、编译器、操作系统、办公套件、人机界面、嵌入式系统和电子邮件等等。软件工程的应用将对社会和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能更易被监理活动过程中的三方接受,因此将软件工程引入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

3.1 设立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

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要求是要将过去的软件开发模式(小作坊开发模式)进行转变,对过去的开发模式其进行细分和分解,按照各阶段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复杂度较高的软件生产进行可度量、可控的设置。再者,经过对各个阶段进行严密的、有效的控制,从而促使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在前期阶段就得以解决和重视,从而促使软件开发风险的降低和软件质量的提升。总之,企业信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控制和规划,其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展开合理的组织协调、实现工程的动态控制、完成理想的目标规划,使监理贯穿于整个“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规划-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维护”的工程项目过程。因此,信息工程监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信息管理来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高质量、顺利的进行。

3.2 构建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

根据信息工程监理的目标,信息工程项目应该分为: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3]。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并不是机械地复杂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于信息工程的监理中,而是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对搞复杂度、低能见度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和管理,并将其融入到信息工程的监理中去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中方法,从而建立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模型。该模型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对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从管理上对其进行风险管理、需求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从控制上对其进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并从管理角度对项目阶段进行总体协调,形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监理的“三控四管一协调”三维监理模型。其监理模型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是一门通过工程化的手段来维护和构建高质量的、实用的、有效的软件的学科。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对信息工程进行监理能更易被监理活动过程中的三方接受,因此将软件工程引入信息工程项目监理中,将能为信息工程项目的监理提供一套“复杂度”低、“可见性”高的监理平台。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促进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其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应该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对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四个阶段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监督。

参考文献:

[2] Joseph S Valacich,Joey F George,Jeffrey AHoffer.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M].施平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冰.软件开发型信息化项目监理初探[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7(3).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备 设备信息化管理 设备监控系统 设备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生活中已遍布移动互联网的身影,同样,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移动互联网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公司近几年在建筑施工中大力发展设备信息化建设,通过实践、改进、完善,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引动互联网,从设备资料管理、设备实时监控、设备运转及能耗记录、数据汇总分析等多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创新、及时、有效控制设备管理,确保施工工期、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顺利达产达标。

1、设备资料管理

设备资料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如设备的规格、型号、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及设备的租赁费用、修理费用等均需记录归档备存,我公司为此自主研发出一套设备管理软件,用以记录、处理设备的各种相关数据与资料;同时该设备管理软件设有权限管理,根据层级划分各自使用权限。

设备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后,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编号,设备编号是设备在设备管理软件中的身份识别码。编号完成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各项资料收集工作,并将收集的资料数据分类录入设备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将录入数据传输至公司服务器,公司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设定权限内的设备相关资料。

2、设备实时监控

公司统一对进场施工设备安装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设备管理编号将监控系统与设备管理软件对接。实时监控系统由GPS芯片组、多功能摄像系统及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组成。整套系统具有防拆卸功能,一旦有人试图拆卸系统,系统将自动启动报警功能,并将报警信息发至设备管理人员手机上。

GPS芯片组能实时记录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运行轨迹,通过服务器能保存三个月内的设备运行轨迹数据;多功能摄像系统能360°全方位观察设备运转情况与施工现场情况,并可自动保存一周的视频文件;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GPS芯片组记录的各项数据和多功能摄像系统录制的视频画面上传至服务器。设备管理人员通过电脑与手机APP登陆设备管理软件后即可对每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查看设备运行轨迹与施工现场实时画面。使用设备管理软件后,减少了设备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巡查次数,大幅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备管理软件也可查看设备以前的运行轨迹与视频记录,使设备管理人员更容易了解掌握设备操作人员的真实工作情况,督促设备操作人员规范施工,从而达到规范现场设备施工行为,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设备运转及能耗记录

工程设备使用成本除了设备租赁费用外,还包括设备燃油费及修理费用等,其中租赁费用相对固定,燃油费用变化较大。要想降低工程施工设备使用成本,除了合理调配现场施工设备,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对利用率偏低的设备进行退场外,还可以通过减少燃油浪费现场,降低燃油消耗率来实现。公司对工程现场每台设备安装了能耗记录装置,使用燃油的设备安装燃油消耗监控系统,使用电力的设备安装单机电表(用电设备因其局限性,在“一机、一闸、一表、一漏、一箱、一锁”模式下,很难有偷电现象发生)。

燃油消耗监控系统不仅能准确监测设备的燃油消耗量,还能准确记录加油次数与数量。同时对使用燃油设备均装有燃油防盗装置,结合燃油消耗监控系统,能有效避免盗油行为,减少工程经济损失。燃油消耗监控系统通过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设备燃油消耗情况传输至服务器,结合GPS芯片组记录的设备运转记录,通过设备管理软件进行汇总分析,能显示设备各时段的燃油消耗率。此举代替了传统方式依靠操作人员与现场调度人员共同签认运转记录、物资管理人员统计设备加油数量,然后设备管理人员人工汇总分析各项数据,最后计算出设备能耗率,大幅度降低各人员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增强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4、数据汇总分析

公司结合多年施工经验与各项目施工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设计出多种分析设备使用情况的图表,如设备运转时间、利用率、能耗率等图表。设备管理软件通过将各设备上传数据进行汇总,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不仅能具体至月分析、日分析、小时分析,而且能同类多台设备横向、纵向对比,直观易懂,使设备管理人员对各设备运转情况清晰明了。

利用设备管理软件进行设备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时,设备管理人员告别了传统的海量数据汇总、筛选、计算、分析等大劳动量工作,能快速、准确的找出工程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制定纠偏措施,调整管理模式,确保项目施工生产高效、有序进行。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设备管理人员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已找到一条符合设备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的建筑施工中设备管理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现场所需设备管理人员将大量减少,同时设备利用效率提高,设备使用成本降低,为项目工程施工生产创造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余建辉 林通 叶敏. 路面机械的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2年01期

[2]王兴华 陈丽萍. 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浅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10期

[3]刘卫军 李占民 文显武. 基于GPS的远程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7年06期

[4]纪伟. 谈健全和细化建设工程设备信息化体系[J]. 工程与建设 2009年06期

软件项目监理工作总结篇8

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分享、分析和汇总,加工成可利用的项目信息,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储存、分发给监理单位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单位干系人。建设工程文件档案资料由建设工程文件和档案组成。其中,建设工程文件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而建设工程档案为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而建设工程监理文件档案资料的管理,是指对监理工作相关的文件和档案进行收集积累、加工整理、立卷归档和检索利用等工作。建设工程监理文件档案资料管理的对象是监理文件档案资料,它们是工程建设监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关注的是信息的内容,而信息管理关注的是信息的从收集、处理、存储和的整个流程。

2项目信息识别、标准化和集成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信息,需要对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识别、标准化和集成的加工处理过程。

2.1为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对项目信息进行识别。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监理项目信息,可以主要分为对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责信息和对工程项目实体内部的业务信息。

2.2项目信息识别出来的结果,可以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

例如,结构化的数据有模板验收单、控制点坐标测量列表、进度款支付等数据表格,半结构化的数据有电子邮件、网页等文件,非结构化的数据有会议纪要等文本格式、AutoCAD图纸等图形文件、现场录像等多媒体文件。非结构化的数据不能直接被计算机所识别,需要根据该具体信息的内容、特征和属性,在满足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前提下,通过人工或者计算机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该信息进行信息附加,比如编码、备注、摘要、引用、状态标记、命名、标识等操作,这就是信息的标准化,以使得信息在流动、检索、使用和管理中更加有序、有效和易用。

2.3对所有的信息完成标准化之后,就能够便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集成

即对相互联系的信息进行关联操作,实现信息之间的数据交换。通常,项目信息的计算机集成方式,就是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3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项目信息管理日益得到建设工程公司的重视,成为建设工程的基本手段。目前,国际上专业的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购买比较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二是根据所承担项目实际情况开发专有系统,如笔者所在公司开发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工程监理应用软件”;三是购买商品软件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将多个专用系统集成起来。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模式,是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构成:数据处理设备用于信息的收集和标准化处理;数据通信网络用于信息的流动;软件系统用于信息的集成、检索和使用。在此重点介绍一下“软件”。该软件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先进的开发手段和数据引擎,包含内部管理、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和其他信息功能板块,支持word文档报告和表格、数据库台账、照相图片和摄像视频。该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充分结合word,使表格的填写所见即所得,并可自行通过word来调整版式和打印。通过该软件不但可以填写固定的表格还可自己创建文档并存储和查询,查询采用自动感应方式,自动发现和定位所需要查询和修改的记录。该软件采用资料外挂式添加,应用者可自行添加所需资料而无需重新修改程序。另外,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软件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书籍以供查询参考,为监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监理工作人员基本上可以通过该软件完成所有监理工作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该软件为主导,公司建立了监理项目信息管理流程。首先监理工作人员在项目部通过相关数据处理设备形成不同格式的信息,比如现场旁站照片、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钢筋进场使用台账、工程计量审核记录表格等。监理人员通过局域网和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把现场形成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管理人员统一归集。信息管理人员根据“软件”对文件格式的要求,把信息进行标准化录入。信息录入完成以后,通过互联网,应用软件的上传功能与公司信息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如果通讯条件受限,也可以把信息保存在可移动的存储器内,把存储器带回公司以后保存至服务器。最后,公司监理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阅相关项目的信息,通过文件检索,方便快捷得获悉具体的项目信息,为公司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结语与展望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起到规范、提升和引导项目管理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更是能够起到优化工作流程、甚至改造工作流程、改变和提升项目管理的作用。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的提升,需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加强管理知识的培训,要建立信息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标准,把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应用到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中。

上一篇:安全设施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河道清淤监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