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5 08:30:09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LXI、ATE、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一、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二、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通过实践已越来越认识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国内测试技术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已基本上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体制。已从CAMAC、PC总线、STD总线向VXI、PXI总线发展,从堆叠式测试系统向标准化、模块化测试系统发展,并先后研制出国产化VXI模件、VXI测试系统及PXI系统,使我国测试系统技术水平逐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航天器、武器系统的单元系统中也设计了自检测功能,但在实用的自动测试系统中,尤其在武器系统的测试中,缺少实用的人工智能测试技术,故障诊断水平低、实用性差、网络化水平低。从测试体制的变革方面,国内尚没有边缘扫描技术和完善的智能内装测试系统。因此,与国外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国外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即提出了内装测试系统和可测试性概念,随后研制出了设备,并制订出了相应标准。近年来中国测量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重视,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测试技术行业目前已经越过低谷阶段,重新回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最近几年,中国本土测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用电子测量设备和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对国外电子仪器巨头的垄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模块化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加上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以及中国自主应用标准研究的快速进展,都在为该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测试测量仪器每年都以超过30%以上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在此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无疑催生出了许多测试行业新创企业,也催生出了一批批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产品。拥有中国该领域唯一重点实验室的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凭借着本土测试领域的龙头地位,通过属下的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实现了由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开发出了多款具有很高技术水平的产品。该所研制出的高纯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微波噪声系数分析仪、便携式射频频谱分析仪、2.5Gb/sSDH/PDH数字传输分析仪、高性能的光通讯设备,包括光谱分析仪和高性能微型光时域反射计,还有高速数字示波器等,目前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其中AV1489型高纯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采用全正向设计方法,突破了高纯度微波频率合成等多项关键技术;AV3984型微波噪声分析仪突破了智能微波噪声源等多项关键技术;AV4022型便捷式射频频谱分析仪突破了小型化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还有高性能的AV3600系列的宽带矢量网络分析仪,DT系列数字电视码流实时检测仪等。另外,该所还与海信集团一道,研制出了数字电视全部四个层次上的测试仪器。无疑这对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仪器除了能解决所有通用协议分析外以及物理层的各种指标的测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结合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和特点,保留了很好的可升级性。

三、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测试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设计阶段,而且已采用了工业界先进的计算机I/O总线标准和数字化总线、仪器总线相结合的标准,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如何进一步发展,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摆在从事测试技术的每个工程人员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任何技术的发展均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安捷伦公司在1996年对检测成本统计:硬件成本6%,检测开发24%,检测操作57%,维护成本占13%。除了硬件成本外,其它三项基本是软件开发、维护、操作成本。因此,对TPS的开发、移植、维护、重用,应是测试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美国在ABBET(广域测试)对测试软件作了重点描述和规范。它以信息模型对测试信息进行规格化描述,消除了层次间测试信息移植、共享和应用的障碍。将测试从宏观上划分为产品描述层、测试策略和要求层、测试过程层、测试资源管理层、仪器控制层等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通用的ATS开放系统体系结构,从该体系结构再衍生出由具体硬件、软件和系统实现的体系结构,达到测试贯穿于产品从设计思想到装备现场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一个寿命周期阶段到另一个寿命周期阶段相关测试信息的传递;生成所需测试程序与过程中信息的使用;故障隔离和修理时,在编写报告和诊断操作中测试维护信息收集和诊断信息反馈。同时通过渐近方法确定ATS开放系统体系结构。计划了四个发展项目,每个发展项目完成后,产生一个ATS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完好部件,从而增加了该体系结构的开放程度与能力水平。四个发展项目分别解决“仪器互换性和互操作性”、“TPS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寿命周期信息交换”、“过程与工具”。通过四个发展项目产生了ATS信息架构和软件架构。在测试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给予高度重视。

3.1总线接口技术

总线是所有测试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是系统标准化、模块化、组合化的根本条件,国内外都是依据总线系统来组建各类测试系统,以确保硬件、软件、系统级的兼容性、互换性和重构功能,研究和开发总线系统是设计、研制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核心任务,也是测试系统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

采用总线结构设计的系统,具有简化系统设计、可靠性高、维护性好、产品易于升级换代,便于组织生产工艺和成本低,真正能变串行生产为并行生产等重要优点。VXI总线技术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一个新的母线技术。它首先出现于美国,应用于美国空军电子测量仪器。VXI总线将VME总线和GPIB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标准,这种模块式仪器平台可以满足未来仪器应用的需要,使电子测量仪器和系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VXI总线是一个新的行业标准接口母线,是一种完全开放的、适应多厂家仪器产品(模块、插卡式)的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推出有三个原因:一是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二是多厂家的仪器缺乏互联性,三是军方的需要,而且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军方需求什么?一是军用电子测量仪器战争现场所强调的便携性,VXI可以大大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二是大大提高测试速度,VXI比GPIB的速度可提高40倍;三是测试系统的适应性、灵活性大为提高;四是价格适中;五是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通用测试技术基础的关键技术

3.2软件平台技术

软件是组建系统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测试软件、TPS可兼容、可移植和重用一直是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拟建立测试软件通用平台,重点研究CORBA、DCOM、COM等中间件语言。

这些软件充分利用了现今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应用环境下实现应用软件的集成,使得面向对象的软件在分布、异构环境下实现可重用、可移植和互操作。主要原理是引入中间件(Middleware)作为事务,完成客户机(Client)向服务对象(Server)提出的业务请求,实现客户与服务对象的完全分开,客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实现过程以及具置。

同时提供软总线机制,使得在任何环境下,采用任何语言开发的软件只要符合接口规范的定义,均能集成到分布式系统中。

同时对现有的IVI、Vpp、SQL、ODBC、VRML语言等进行应用研究。

3.3专家系统技术

由于专家系统具有很好实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制造,尤其是宇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自由号空间站、欧洲尤里卡平台、哥伦布空间舱,以及日本的吉姆舱都设计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新一代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作为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由号”空间站是美国大型载人航天工程。由于该工程结构庞大,设计复杂以及高可靠和高自主性要求,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NASA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空间站系统级管理、故障诊断以及分系统级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工作,包括诊断推理专家系统。由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以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效益受到了工程界的普遍重视,专家系统已成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流。专家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成功的专家系统需要系统设计人员与应用领域中的人类专家密切合作,一般将专家系统的设计人员称为知识工程师(KnowledgeEngineer),将参加专家系统开发的人类专家称为领域专家(DomainExpert)。专家系统(ExpertSystem)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的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运用人类专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从处理问题性质看,专家系统善于解决那些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的问题,主要用于知识处理,而不是数据信息处理。从处理问题的方法看,专家系统则主要依靠知识表达技术、知识推理、知识收集和编码,知识存贮和编排,建立知识库及其管理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求解专门问题,而不是数学描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系统结构看,专家系统则强调知识与推理的分离,因而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从知识推理能力看,专家系统的工作是在环境模式驱动下的知识推理过程,而不是在固定程序控制下的指令执行过程。从咨询解释能力看,专家系统不仅对用户的提问给出解答,而且能够对答案的推理过程做出解释,提供答案的可信度评估。专家系统能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充、完善和提炼。而传统程序都无法做到。专家系统内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知识库和推理机。因为专家系统依赖于推理,它必须能够解释这个过程,所以它的推理过程是可检查的,解释机是复杂专家系统的一个必要部分。

由于专家系统具有很多突出优点,如:适应强。它能在任何计算机硬件上使用。专家系统是专家知识的集成,具有高水平的复合性,由几个专家复合起来的知识,其水平可能会超过一个单独的专家,而且复合专家知识在任何时候可同时和持续地解决某一问题。而且持久性好。专家知识是持久的,不会像专家那样会退休,或者死亡,专家系统可以比专家反应更迅速或更有效。某些突发的情况需要响应得比专家更迅速,因此实时的专家系统具有重要应用。

专家系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专家系统的发展。一般诊断专家系统开发可以采用高级程序语言、通用人工智能语言、专家系统工具,也叫专家系统外壳来进行。

根据需求采用专家系统工具来开发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因为,专家系统工具是一个具有知识表示和推理机的基本框架系统,能保证快速、高质量的组建、开发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因此,研究和开发专家系统和专家系统工具是组建测试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是测试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3.4虚拟测试技术

通过虚拟测试系统,可以使产品历经虚拟设计、虚拟加工、虚拟装配、产品性能虚拟测试和虚拟使用全过程。虚拟测试的结果信息可用于优化、改进虚拟制造技术中有关的设计和过程参数。由于虚拟测试在虚拟制造技术中应用的普遍性,能促进整个虚拟制造技术体系更为完备和工程实用化。因此,开展虚拟制造环境的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实用数据的积累,也使得建立虚拟测试系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开展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就是用虚拟工程概念解决型号研究中的实际测试问题。通过构造型号虚拟测试环境解决型号研制过程中的测试具体问题,包括参数精度测试,各种物理参数的虚拟产生,过程测试方法的模拟、测试程序的执行检测,对象模拟,以及虚拟模发、模飞等。

通过构建军事装备或大型工程的虚拟测试环境,建造一个通用的虚拟测试平台,可以适应各种型号模拟测试试验,对每种型号的测试需求均可在此通用的虚拟测试平台进行试验验证测试,通过虚拟测试验证,修正、完善军事装备的设计、提高研制质量;同时在明确军事装备和大型工程需求情况下通过虚拟测试环境可对需要设计的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和各类测试分系统体系结构(分布式多总线复合结构或嵌入式单机箱系统)、系统组成、配置、功能模块要求、实时性、传输性、可靠性、维护性均可在通用的虚拟测试平台上完成演示验证,进行完善设计和研制。当前,虚拟测试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的核心思想是“软件就是仪器”。其实现途径是在一定硬件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及相应算法来替代传统测量仪表和装置,如:信号调理与传输仪表,信号显示记录仪、存储仪表、信号分析与处理仪表,以及有关控制、监控环节。

另外,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量,则是在虚拟现实环境下,借助多种传感器和必要的硬件装备,根据具体需求,完成有关的测量任务。在虚拟环境下可以设计、构建所需要的虚拟测试系统,进行虚拟测试、虚拟测量操作、测量过程仿真及虚拟制造中的虚拟测试等。

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虚拟测试,能够将人、测量设备、测量系统模型和测量仿真软件集成于一体,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和反馈手段,产生逼真效果。然而目前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和工具价格昂贵,VR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应注重技术功能的实现,不必追求高档的、完全的VR环境。

上述两类虚拟测试最大区别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VI)的虚拟测试尽管也被称做“虚拟”,但是,它不可能完全虚拟,其中,被测量对象模拟化不虚,传感器不虚,数采不虚,测量操作不虚,测量结果不虚。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一般强调交互和沉浸,首先要使参与者有“真实”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提供多感知的能力。目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测试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测试日趋走向集成和融合。虚拟测试可以降低实际测试操作的费用,减少在危险环境中实际操作的危险性,虚拟测试所具有的拟实性、灵活性和低成本,使之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尤其在虚拟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贯穿于虚拟设计、虚拟加工制造、虚拟装备以及产品性能检测和使用的全过程,实现虚拟制造各个阶段有机衔接,推进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化。因此,开展虚拟制造环境的虚拟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工程实用数据的积累,也使得建立虚拟测试系统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四、展望未来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芯片技术和DSP技术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仪器的进一步融合,仪器的易操作性,易升级性,测量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软件无线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仿真技术将为用户的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方便的工具。自动测试系统经历了从GPIB系统到VXI系统,从VXI系统到VXI与GPIB混合系统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军工用户希望拥有一种长寿命且高性能的系统标准体系来承担日益复杂的测试压力和维护成本的压力,面对未来的挑战,LXI仪器将在继承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为下一代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特别是ATS测试系统的革新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李保安,李行善的[基于组件的自动测量系统(ATS)软件体系结构],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2年04期

【2】何玲松,张蓉,【基于Web的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9期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光电研究院,天津 300000)

摘要: 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法制性、政策性的工作,因此提高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对提高质量、加强技术基础、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 计量检定;计量器具;工作质量;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25-04

作者简介:苗静(196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检定与管理。

0 引言

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共识,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测量结果的可靠与统一。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管理计量器具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贸易结算和经济核算的过程中,由于计量不一致以及不科学等问题导致经济纠纷的事件时常发生。所以加强计量器具的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我国计量器具计量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指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设置或者授权建立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考核成绩合格的计量检定机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计量比对管理

计量比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准确度等级一致的不确定度量范围内的同种计量标准与计量基准间多次出现的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计量比对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①计量比对内容:计量比对内容如图3所示。

②计量比对的监督管理工作统一负责。由县级(含)以上质监部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对计量比对监督管理工作负责。

③按照统筹兼顾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量值传递体系合理性、有效性的前提下,开展计量比对工作。

④计量比对由专业技术委员会申报实施。计量比对工作可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计量测试中心或具有专业资质的计量委员会实施,也可由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或全国性质的计量技术委员会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实施并开展。

⑤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需要申报国家计量比对的,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或全国性质的专业计量委员会为组织单位实施开展国家计量比对工作。

⑥依法建立或授权设立参比实验室、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已经通过备案的、考核合格的参比实验室、主导实验室,未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不得以任何原因拒绝开展国家计量比对工作。

⑦主导实验室具备条件:主导实验室具备条件如图4所示。

⑧参比实验室计量比对相关数据应符合国家质检总局计量比对的计量标准和计量基准。

⑨组织单位要根据项目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成立专家组。

⑩开展前期实验工作,辅助国家计量比对。

根据初步实验情况与结果,草拟国家计量比对方案。国家计量比对方案应涵盖比对的目的、量、方法、时间与路线的安排、技术要求、传递的样品或标准等内容,并符合计量技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国家计量比对方案经主导实验室协同各参比实验室商讨后,由组织单位确定。

根据国家计量比对方案实施计量比对。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理由或未经组织单位许可延误国家计量比对工作。

国家计量比对结果。国家计量比对结果生成后,所有参比实验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比对结果提交给主导实验室。比对结果组成部分如图5所示。

国家计量比对总结报告。主导实验室要根据各参比实验室所提交的量比对结果,在征求各参比实验室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起草国家计量比对工作总结报告,并依据征求意见修改后完成。国家计量比对总结报告组成部分如图6所示。

国家计量比对分析及结论。

主导实验室原则:各参比实验室必须独立完成国家计量比对,不得弄虚作假,相互抄袭比对数据。主导实验室具体原则如图7所示。

提交计量比对资料。主导实验室要汇总各参比实验室国家计量比对结果数据以及国家计量比对数据结果、国家计量比对总结报告等相关材料,提交组织单位。

组织单位接收材料后,要进行审核。经审查合格后,呈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国家质检总局收到报告后要进行公示。

遵守有关保密规定。组织单位、主导实验室、所有参比实验室以及专家组应遵守保密协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于国家计量比对总结报告公示前,泄漏相关国家比对数据。

比对结果符合规定要求。符合规定要求的国家计量比对结果,可作为计量标准复查考核和计量基准,并作为计量授权的主要依据之一。不符合规定的国家计量比对结果,应在规定日期内修正,在此期间暂停其所涉及的计量标准、计量基准、等量值传递工作。

3 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一些楼堂馆所由于工程建设耗资巨大,仍处于待建、缓建、停建当中,一些已经竣工的楼盘无人购买,还有一些楼盘竣工多年,因质量验收不合格,业主不能入住。上述这些情况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项目工程建设当中开展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通过报批、审批、支付建设的工程,质量将得到极大的保证。由此可见,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在工程建设中,计量监督部门可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工程量进行计算审核批复,进而对施工企业的工作发表意见。这能够促使工程清单真正用于生产,对整个项目工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国家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的保障。

3.1 工程的内容清单 工程建设前,计量管理部门要将工程内容编制成其清单形式,并将设计图纸中的工程量依据工程环节的先后顺序输入到工程建设计量管理软件当中。其中,每一个施工环节造价的总和需同工程总量造价相同,以保证计算机中工程数量最终造价同计量报审造价没有误差。

3.2 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需通过实际工程将设计图纸中的任务重现出来,国家计量管理部门要通过计算对现场工程量进行确认,并进行计量支付。随着近年来计量工程的不断发展,现代计量方式更加注重国家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逐渐取代了原有繁琐的程序,将工作重点放在保证国家投入资金能够全部用于建设而进行的审核。计量审核以当日工作量为单元,整合为月的计量数量,进行相关批复。以某土健工程为例,施工企业每天均以工程量m进行施工,一个月(按30天计算)所建造的工程总量就是30m。在这一个月当中,计量管理部门要每天现场勘测工程量,保证当日工程量的准确性,施工单位要借助计量支付系统对发生工程量进行自审、编辑、汇总和上报,监理单位通过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进行审核,发现乱报、少报、错报等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反馈,使工程总量更加准确有效。

3.3 二次上报 审核完成后,计量管理部门要对该次计量汇总审批,而后再次上报到建设单位计量监督管理部门,并经由该部门负责人再次认定审核并批复。

3.4 三次审核 计量结果获批后,要对已审核批复完成的材料进行打印,准备第三次审核。待到施工数量完全确认之后,由计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施工方方可得到资金支持,然后进行到下一轮计量工作。利用循环的计量监督工作,施工工程量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保证,国家财政资金也能真正用于工程建设当中。

4 发展趋势

我国计量检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发展趋势如图8所示。

4.1 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 尽快建立一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计量标准、计量基准以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努力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计量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4.2 加强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 提高研究的质量与数量,进一步加快标准物研制,不断满足生物食品安全、能源开采、环保等领域的要求,配合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的检测技术配套,完善标准量传溯源体系,保证质监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可比性、溯源性。

4.3 加强实用型、新型和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加快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海洋地质、能源开采等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增强气候监测、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的计量测试水平,提升快速检测能力,不断提高突发事件、药品与食品安全的监测报警精准性和及时性,尽快将专业计量测试技术科研成果用于产品制造研发质量提升、全环节工艺控制中,实现我国专业计量的经济价值。

4.4 加强量传溯源所需技术和方法研究 加强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等高新领域计量技术、远程测试技术、在线测量技术等相关量传溯源所需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国防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领域的量值测量范围,提高测量精准度,完善等量传溯源配套技术。

4.5 推进计量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计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学术研究合作;在行业内部开展重点专业、重点技术领域的专项研究工作;不断完善与先进测量、高精密测量、在线测量等相适应的设施配套;创造超宽、超高、稳定、洁净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4.6 积极参与计量国际比对 积极参与国际同行评审,找出差距、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加快校准测量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计量领域的地位,细化计量国际比对各环节的管理,积极参与和组织计量国际比对。

4.7 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 加紧制定部门与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促进计量技术研究与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协调、统一发展,加大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技术规范制定力度,提高计量技术的针对性。

4.8 加强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 ①做好企事业单位内部量传溯源工作,全面提升计量机构量传溯源能力,并根据需要科学合理配置计量标准,确保量值准确无误。②强化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计量、国际计量、标准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等信息,提升计量服务能力与水平,扩大计量科研数据计量成果、计量文献数据的共享面,促进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推广与应用。③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全环节、全周期计量技术,完善国家产业计量服务体系。根据各行业特点研究量值传递技术,提升产业关键领域参数测量测试技术精准度,开发产业测量专用仪器设备。④开展计量检测活动,加强全行业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计量测试水平,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能够适应关键领域、重点区域发展需要的国家计量标准、计量基准、社会公用标准,并完善量传溯源体系。⑤开展能效计量比对、计量检测等服务活动,提升行业计量监督质量,促进企事业单位节能降耗增效,开展技术人才培训,提高研究人员、一线实践人员素质,构建计量服务的人才体系。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检测技术,交流研究工作,促进计量检测技术成果转化。⑥加强计量检测公众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信息分享面,为企业产品质量监测、物料交接以及企业之间的计量技术合作提供基础服务。⑦增强国防建设服务保障能力。⑧加强国际计量技术与研究成果的交流,促进我国量值国际等效。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我们每个计量工作者都应该不断认识到计量器具检定的重要性,并根据计量检定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各个部门之间配合,加强计量检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检测能力,不断加强保护检定原始计量和计量检定证书的质量和加强计量监督,完善计量监督机制以及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等,从而提高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野.浅谈如何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技术机构管理[J].活力,2011(6):261-262.

[2]李冰.关于我国衡器计量检定法规现状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88-89.

[3]谢兆亮.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管理质量[J].时代经贸,2011(17):94-95.

[4]陈艳,王海.试论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27):28-29.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3

卓越测绘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为了达到《测绘卓越计划》的目标,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

1.1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测绘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表现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学、环境等人文知识,了解一般的社交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测绘工程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测绘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熟悉测绘行业及相应企业技术标准,熟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及测绘行业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学会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能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1.2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包括: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 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沟通与创新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1.4 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了解测绘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和新软件;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参与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投标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设计书等)的编纂,并能进行设计方案说明与详细方案比选;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与质量及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测绘项目的工期、成果质量要求及投入的资源,计算成本和利润,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测绘项目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组织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并判定其与项目设计书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细化分解项目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调配资源等确保工程实施的能力。能够依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根据测绘项目的作业现场环境,进行人员、仪器设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防护用品用具、数据存储及备份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方案。能够根据《测绘绘技术总结规定》(CH/T 1001-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推,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够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

2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 培养目标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并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 3 年~5 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技术资格,并具注册测绘师相应的能力,可从事交通等行业工作。

2.2 测绘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为了实现测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VB 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GPS 测量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基础、GNSS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测绘工程监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 185 学分方可毕业。符合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结束语

测绘卓越工程师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因此应把各种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测绘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得到提高,优化其培养方案,积极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通过讨论测绘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方案,为更好地落实中国卓越计划,使培养的测绘学生能够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有益参考。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工程测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重大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育要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专家、能手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并借助企业的设备、资源和环境,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企业平台上学会工作的目的。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铁路、公路、测绘、建筑、工程监理、市政规划及国土资源等领域,主要从事野外观测、内业计算和数据处理、测量资料档案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主要能从事的岗位有:测图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控制测量技术员、施工测量技术员、工程监理员、资料员、测量仪器管理员及测量仪器市场营销员等。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土木建筑工程诸领域中工程测量与监理技术岗位需求,及时跟踪市场,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开发方面,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依托企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平台(条件)建设与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岗位群,拟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过程。本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具备测绘、施工、监理等领域的各项专业技能。按照以上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实行“4+2”或“3+1+1+1”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在前4个学期,后2个学期重点实施生产实习(或理论教学3个学期,生产实习一个学期、再理论教学一个学期、再生产实习一个学期)。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学习任务为引领,突出单项技能训练。采用自学、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结果如何?”等实际问题。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整个教学过程既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有综合实训(实战或情景模拟),依据具体项目,经过四步战略步骤,完成实训任务。采用项目驱动法、引导文法等方法,从制定方案方案实施问题分析到总结评价。综合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创新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3)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颁发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就明确指出:“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等主要特点。它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并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可见,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全面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教育,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4)重视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应广泛和企业联手,以企业为平台,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施工,协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以达到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过渡和提高。

3.专业培养规划。首先将本专业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其中,基础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重点掌握各类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数字化测图方法与技巧、掌握导线控制测量和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初级测量员);专业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重点掌握地籍调查与测量、房地产测量、大地测量、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水利设施等工程施工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等核心技能(中、高级测量员)。最后通过技能鉴定或实践技能考核将学生的能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初级测量员、中级测量员、高级测量员及能手或专家。这样使得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核心能力,通过校企“共订教学方案,共选订单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建设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既保证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还使得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为教学提供了企业的优质资源。

(一)前期准备

1.落实合作企业—走访测绘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人力和任务需求,与家企业签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

2.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生产项目内容、要求,作业标准,具体任务及实习安全、实习纪律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等,并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3.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激励制度及教师指导制度等,保证顶岗实习安全、有效,保质保量。

4.企业前期培训—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3-10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专项技术、技术规范、设备使用及安全生产等。

(二)指导与考核

1.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安排2—3名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并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情况的巡查与教育。

2.心理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如生产现场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企业管理严、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差等。对于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座谈、交流,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另一方面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应能力教育。

3.考核管理。生产实习过程中,考核做到“三突出”:突出学生的周考核(由各项目部负责考核);突出校内专业教师的检查与指导;突出实习结束后的自我总结和项目评价。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们不仅在办学理念上得到提升,而且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完善。这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反复、螺旋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更提升了业务水平,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实习总结会的考察,收效十分明显:一是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了。学生不同程度参与了地形测量、数字化测图、GPS控制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筑施工放样、道路工程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工作。通过实际工作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职业基本素养形成了。通过实习,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仅凭腹稿,便能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感想、收获和体会。90%的学生通过实习,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遇到问题主动查资料、向老师和技术人员请教,出现测量精度不合格时,先分析原因,共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四是团队意识增强了。测量工作是一项集体作业,需要相互配合的协助才能很好地完成。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协商、学会了相互关心和帮助;五是创新意识增强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些同学勤于思考,经常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项目部的采纳和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企业的好评;六是思想成熟了。经过近数月的实战历练,他们阅历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日趋成熟。

(三)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锻炼机会,缓解了学校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解决了其用工紧张局面;第三,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5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wWw.133229.COM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4、总结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工程测量 建筑施工 问题 建议

工程测量技术是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工程测量贯穿着工程项目的始终,是工程建设项目高质高效完成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工程测量技术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要想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工程测量技术,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要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时刻保持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专业性和精确性。

一、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作用表现如下:

(一)在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的阶段过程中,所需要的详细的地形图是通过工程测量来提供的。工程测量只有通过对地形和地貌进行具体详尽的描述,才能为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这样也利于施工人员在项目开始动工前就能够明确施工的环境和范围等,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过程中,根据其具体的设计和规划,需要通过工程测量,才能够明确施工范围并在其内建立施工控制网,同时通过设计图纸的指导,根据图纸在实际情况下标出详细的位置。此时的工程测量结果数据对于工程的具体施工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数据,此时工程测量结果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二、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已经不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都是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测量的不重视、资金缺乏和管理等原因造成的。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工程测量技术不够重视,特别是企业领导,不能够从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这就导致了企业全体上下不能够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造成了工程测量技术在企业中不够重视,严重的限制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目前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缺乏相关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甚至是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往往是企业对其不够重视,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负责工程测量,或者是非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工程测量,造成了工作的不准确和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三)设备落后,且使用不当。

由于很多的施工企业对于工程测量不够重视,对于其重要性还不能够看的很清楚,造成了在工程测量设备上投入的资金偏少,致使工程测量设备仪器陈旧落后,维修保养不及时,造成了测量误差偏大,工作进度迟缓。对于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结构,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无法测到数据或者测到的数据不准,会给建筑工程留下很大的质量隐患。工程测量设备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一旦保养和维修不当、不及时等,就会造成设备的损坏,精度的下降。

(四)工程测量的监控不到位。

工程测量的监控往往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监理,有条件的施工企业也可以成立自己的监控部门,几方共同监督,可谓是万无一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重视的是施工质量的监控,更多的时候是忽视工程测量的监控。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监控的不重视,造成了很多企业投机取巧,或者是对工程测量的不重视,其结果会影响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更坏的结果是会造成工程项目进度的延缓和质量的不合格。

三、解决当前存在工程测量中问题的建议

(一)企业全体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程测量技术。施工企业要全体上下都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要采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变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要时刻有着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不断的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在目前情况下,工程测量技术由于受到目前建筑形式发展的影响,传统的测量器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测量技术的需要,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不断的加大投入,进行购置先进实用的仪器设备,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发展提供快速准确的测量数据。

(三)强化测量队伍建设。随着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往往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这时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设备的操作和数据的采集,这时就必须要有一个专业话的队伍,同时还要求有着很强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总之,要想解决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采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不断的解放思想,要大力的发展施工队伍的建设和先进设备的购置,并且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要为我所用,促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婷.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2011,(06).

[2]秦现军,李保霞.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山西建筑,2004,(03).

[3]赵仕安.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和意义[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2,(11).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监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57

0 引言

滴灌自动化控制在我国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滴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有效率,也从根源上解决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等问题。与此同时,监理控制主要是从工程各方面分段控制,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设计阶段的控制和施工过程的控制,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灌溉率[1]。一般来说,滴灌自动化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设备性能,确定施工安装的技术要求与方法,并从设备安装工程角度明确施工要点,从均匀灌溉角度与节水灌溉角度加深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的监理,才能逐步提升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更好的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然而,如何做好滴灌自动化控制|量的监理,论文作了以下简要概述。

1 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

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监理工作的技术准备,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储备、总结滴灌自动化项目经验、深入分析水力自动化工程特点、加强水利自动化工程控制工作等方面进行。具体体现如下所示:

第一,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储备。滴灌自动化工程主要有自动控制、计算机、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等,相对而言滴灌自动化工程包括的专业比较多。快速发展的自动化技术产品升级较快,也有更新速度非常快的设备,需要体现滴灌自动化工程的专业性与复合型。

第二,总结滴灌自动化项目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滴灌自动化控制原有设计不可避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说选择合适的滴灌带、确定阀门位置时没有分析自动化的根本需求,也就增加了自动化成本,降低灌水均匀度,也带来了滴灌故障一系列问题。然而,自从滴灌应用自动化技术后,从滴灌自动化的需求出发,才降低了系统成本,逐步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

第三,深入分析水利自动化工程特点。一般来说,水利自动化工程比较复杂,相关人员仅提供方案和一些设备清单,缺乏详细施工设计图纸,以至于工程项目前期控制作用不突出。监理工作进行时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规划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应从设计交底角度做好结构体系与关键环节的控制。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监理工作的进行,就要从设计意图、设备选型、施工工艺角度综合考虑。

第四,水利自动化工程的控制,就要从切实可行的监理细则出发,制定合理的监理规划,从规范标准和仪器设备角度做好工程的控制工作。与此同时应做好监理规划工作,加深人们对工程的熟悉与认知,才能有效开展监理工作。

因此,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监理工作的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加强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应从前瞻性的角度总结滴灌自动化项目经验,应分析项目现实情况,做好自动化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2 管网改造设计阶段与自动化设计阶段的控制

滴灌自动化控制的监理工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从设计环节做起,确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做好自动化设计的有效控制。一般来说,滴灌自动化控制质量监理工作的进行,可从管网改造设计阶段做起,提升灌溉效果,做好自动化设计控制工作,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进行。

第一,管网改造设计阶段的控制。管网改造时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原有设计的问题,从自动化需求角度选择滴灌带、确定阀门数量和未知。先导式电磁阀打开要借助于水头压力的作用,这一过程必然损失了水力,灌溉效果极其不佳。改造官网时要从工程遇到的问题出发,监理方、组织专家与建设方要积极参与考虑,从自动化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才能保证系统灌水的均匀性,提高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性。

第二,自动化设计阶段的控制。确定项目工程地点,由于一些野外大田的气候条件比较恶劣,昼夜温差比较大,自动化设计环节需要从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功耗角度出发,与此同时应从设备性能与网络稳定性角度出发,才能做好田间灌溉控制工作。一般来说,田间灌溉控制环节,主要有现场总线通信方案、有线通信方式、GPRS通信方案与433MHz星型无线网方案等,而方案的确定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与之合理的施工方案。

3 施工质量控制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可从监理细则角度严格审查施工法,做好产品质量控制工作,加强工程质量检验工作。原材料和设备进入场以后,即使检查设备型号、规格与数量等,以巡视和跟踪的方式做好系统测试工作。应及时抽查与测试设备的关键性能指标。质量控制环节,就要做好灌水均匀度测试工作,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灌水均匀度密切相关,一旦损坏了管道的水头,灌水均匀度也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施工方与设计方就要对任一地块进行均匀度试验[2]。这一信号的测试需要从现场情况规划设计信道,并确定规划文档。测试阀控器稳定性时,要从阀控器设备本身的稳定性角度出发,测试电磁阀开关控制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应做好阀控器功耗测试工作,选用5号干电池实现供电,设计过程保证灌溉电池的使用量。一旦阀控器稳定性高,且功耗性低,系统才会有高质量的运行,进而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效益。施工控制环节也要做好首部控制器的测试,可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采取旁站监理的方式全面监控测试的结果。应测试监控中心软件,认真核实设计方案与实施的计划,一旦开发完成以后,从审核角度确定测试计划与测试用例,应做好施工方测试记录准备工作,进一步明确测试分析报告。测试分析报告提交以后,从业主试运行角度编写测试用例,并对其进行抽测,确保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滴灌自动化监理控制需从多个角度做起,这就要求监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高超,应有更强的专业能力。滴灌自动化监理工作的推进,监理工作人员应从借鉴学习角度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做好自我技术能力的储备工作,应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合理使用质量控制手段,确保滴灌自动化控制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齐瑞锋.滴灌自动化工程质量的监理控制[J].农业与技术,2014,06(02):37-37.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篇8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四、小结

在利用“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和动员企业人员参与的基础上,落实“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不仅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积累“定岗跟单”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程度,不断完善和改进专业实施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采购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维修电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