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3 06:51:51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1

1.积极推广“四新“技术,营造安全工作环境。

2.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3.推行无纸办公、优化专业管理。

4.适应时展,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我于2001年4月被认定为工程师后,在XXXXXX任质安科科长,在此期间,我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努力学习钻研本行业业务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把“忠于职守、认真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

一、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2000年初期,我公司大多数工地的外脚手架承重架的搭设都用竹、木、铅丝为原材料。因为竹、木材料易采购,成本低,固定成型采用铅丝绑扎成型,技术含量不高,适应于普通人员操作搭设,临时设施工程摊销成本低。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溃泛,国家制定了保护森林资源的相应措施,建立建全了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对山区农户采用退耕还林政策,拔出专款给退耕农户给予补偿,并鼓励农户开展以山养林,以林养农兑现政策,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森林资源而努力。

现状满地的原木顶杆,竹、木跳板又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周转材料。我带着减少木材使用的问题,参观了大理州建安公司的邮电大楼施工现场,他们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承重架为案例,在我公司XXXXX第一合同段建设工程外脚手架系统和室内承重架系统进行推广使用,依据整个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深入实际,结合工期,进度要求,编制了外脚手架和承重架专项施工方案,木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在方案的实施中,坚持进场材料(钢管、扣件)的检验,进场钢管、扣件达合格标准要求,同时请来了专业架子工(专业岗位持证),并按规定进行了进场教育,岗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纪律制度和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教育,按专项方案施工,搭设的扣件式钢管经对外脚手架、承重架,按规范检查、验收,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标准》,要求使用中达到稳固、可靠、安全,创造了一个安全施工,文明作业环境,经大家共同努力,处处把质量关、安全关,在二O O六年荣获XXX省优质工程一等奖,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广新技术,使用新材料做出了努力,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材料周转率,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社会效益。

二、努力钻研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我国第一部《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推动了建筑行业进入法制轨道正常运行,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建筑行业专项的安全生产治理工作,转变过去先生产,后安全的管理思想观念。

人类的前进,主要靠科学技术,掌握了技术知识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如何掌握好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如何贯彻执行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是摆在千千万万建筑企业前首要问题,我身为安全生产负责人,应认真领会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范、标准,是事在必行。

经过参加省建设厅,XX州建设局,行业管理部门举办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加上自己深入学习,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水平,我认识作为一个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没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没有组织机构,没有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无言可谈,隐患四起,终日不得安宁,就会导致企业无章运动,走向步步败溃。

所以企业要发展,靠的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标准维护,经本公司办公会议决定,由我编写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

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列》,结合我企业实际,编制出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即: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工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危险源的识别》、《冬雨季施工预防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工程中标后,签定施工合同同时,公司安全生产主管负责人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了管理,规范了行为。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是起点、安全警钟长鸣,保一方平安,创一方幸福,为企业发展起到根本作用。

三、推行无纸办公,优化专业管理

目前我国的管理工作在不断的创新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前进,社会向智能化,现代化方面突飞猛进,在公司办公和项目施工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不断学习实践,推进安全管理资料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文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安全生产分析处理,为工程安全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引进和使用塔机中,引进了MT-105系列塔机防碰系统;MT-200系列力和力矩限制器及地面监控辅助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在正常安全教育培训中,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规程,改变了传统方式,达到图文相聚,生动实效的效果。

经积极推广和引进现代化办公管理系统后,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节省了大量宝贵资源、资金,为建筑安全管理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深化了专业管理技术,积累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四、适应时展,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知识更新更为迅速,不及时学习补充新知识、新理念,就不适应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会被前进长河淹没。我利用仅有的机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业务管理技术提高培训班,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专项施工方案在项目工程中实施时控制要求等,经各种培训,各种方式交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92-02

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建立施工监理技术保障体系应遵循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保障原则,因此,应该在施工全过程建立专业技术保障体系。

1 施工准备阶段专业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表现为施工监理对施工单位和对自身的事前规范管理的特征,不仅能够体现监理部的技术管理能力,还考验了其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控制能力。在此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保障:

1.1 为项目的施工监理配备合适的监理人员

要建立施工监理专业技术保障体系首先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健全项目监理部的组织机构。项目监理部的设置(包括专业配套和数量)要与工程规模、工程性质、技术要求、合同要求相适应,应具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做到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合理的技术职务、职称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人员数量。监理部的监理人员应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必要时可配备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三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应由具有二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一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驻地监理工程师应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专业技术方面要求一专多能,并具有综合性,要具备地基和结构设计、水文学及水力学、混凝土配比设计与生产、土工技术及基础工程、土壤稳定性、公用设施建造、土壤与材料工程、地形与工程测量、建筑、机械、水电等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

1.2 做好监理监控的技术准备

监理项目一经确定,监理技术准备工作需随之到位,主要包括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配备相关的规范、标准、检测工具、仪器,设计制作各种监理实用图表,制定工程预控措施等。其中监理规划是组织和指导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项目监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它的编制质量将影响影响今后的监理工作成果,也最能体现监理公司的实力和业务水平。一般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应该由项目总监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根据具体项目特征编制,不得照搬其他项目。相关的规范、标准、检测工具、仪器应由监理企业予以保障,各种监理实用图表可由监理企业提供也可由项目总监根据项目情况编制。

1.3 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在设计交底前,监理工程师要花大量精力研究、熟悉图纸,清楚设计要求、结构体系、关键环节,应督促承包单位组织图纸会审,并在约定时间内向项目监理部报送审图记录,经项目监理部汇总后书面报建设单位。从组织实施的角度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认真负责的审核,既要审核图纸结构尺寸的正确性,更要审核在施工工艺上的可行性,对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在认真领会的前提下要考虑其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 施工阶段专业技术保障的建立

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的过程,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引入监理机制,就是要让这一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施工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保障,实施规范化的技术管理工作。

2.1 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

(1)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现场检查和监督,量测和试验,分析和报告。质量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下达监理指令、拒绝签认、拒绝支付、建议撤换、下达停工整改指令。

(2)建立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①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运转。

建立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应该以主动控制为主,以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为重点,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有效的质保体系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施工单位健全的质保体系,对于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项目监理部一定要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不断健全及完善质保体系,这一点是搞好监理工作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取得好的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监理工程师要经常检查承包单位质保体系的运转情况,尤其是承包单位的各级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检员的工作到位情况,技术标准有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要求承包单位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在每道工序开始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质量自检,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这样使施工承包单位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的自我控制能力,以避免监理工程师被动地充当承包单位质量检查员的角色,有利于实现监理的三大控制职能。

②做好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及技术核定的处理工作。

设计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发工程索赔,监理必须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控制。项目监理部应要求承包单位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无论业主、施工、设计哪一方提出现场设计变更要求,监理均须对变更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分析其对工期、造价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承包单位可能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对此项目监理部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调整(补充或变动)后的施工方案,并重新予以审查、签认。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或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承包单位编制详细的方案措施。

③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进行质量查验、认定。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场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和工程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对其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和相关材料检验合格的证明以及技术文件进行复核。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检查合格、签认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报验申请表。对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工程师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运出现场。施工用的衡器、量具、计量装置等设备,承包单位还应向项目监理部报审有关法定检测部门的检定证明,监理工程师应实地检查进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情况。经审核检查合格、签认进场设备报验申请表。

④严格实施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制度是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各项技术工作进行复核性检查、严格把关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监理工程师应把技术复核工作列入监理规划及质量控制计划中,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工程施工预控三方面工作。

2.2 进度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

(1)项目监理部对施工进度计划审查的主要内容。

①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竣工日期的规定,主要工程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配套动用的要求、总分包分别编制的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②施工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工期是否进行了优化、进度安排是否合理;③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水、电等生产要素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供应是否均衡;④对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条件,承包单位在施工进度计划中所提出的供应时间和数量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有造成因建设单位违约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等。

(2)建立施工监理进度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是否科学,是工程进度目标能否实现的先决条件。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查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工期安排是否合理,关键工序是否足够重视;审查施工各工序搭接是否科学,有无交叉现象,流水段划分是否合理等。监理工程师可以利用网络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关键工序并解决问题,重点控制工程里程碑进度。

②控制材料进场时间。在施工现场,因某种建筑材料未能及时进场而导致工序颠倒甚至停工待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监理工程师除应审查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情况外,还应重点审查其生产能力及信誉情况,以及订货合同中的交货时间是否符合总进度计划的安排。

③审查承建单位的年、月度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当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督促和协助承包商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调整进度计划,保证里程碑目标实现。

④总监定期召开施工现场协调会议,解决影响工程进度有关问题。

3 竣工验收阶段专业技术保障的建立

竣工验收是建筑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施工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监理全面考核施工成果、检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该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保障:

3.1 认真组织竣工验收

对施工完成后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总监理工程师应该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本专业工程的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测。一方面,监理工程师应该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对于承包商报送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资料不齐的不予核定。另一方面应对工程进行实测实量,对发现的影响竣工验收的问题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不合格工程不验收。

3.2 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出质量评估报告

对某些剩余工程和缺陷工程在不影响交付的前提下,经四方(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协商,承包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的限定时间内完成验收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后,由四方在工程验收记录上签认,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正式竣工验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署“竣工移交证书”,并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盖章后送交承包单位一份,工程项目进入保修期。

3.3 编制监理工作总结

编制监理总结是提高监理单位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项目监理部之间交流的载体。监理工作总结包括专题总结、阶段工作总结及监理工作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监理工作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和投入的监理设施;监理合同履行情况;监理工作成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和建议。通过监理总结可以为监理单位实施规范管理提供依据。

4 专业技术保障在项目监理实施中的介入点分析

通过对施工阶段监理的技术管理全过程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保障的介入点主要集中在施工准备及施工过程两阶段。在项目监理部处于施工准备阶段时,技术保障应主动切入,特别是监理规划的编制、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及控制重点、难点的分析归纳。介入点分析见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进度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法规文件汇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4]阳光令.工程监理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5,(6).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 车辆工程专业 模块化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大专院校开设汽车专业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先构造、后理论、再设计的模式。大多数院校第五学期开设《汽车构造》,第六学期开设《汽车理论》,第七学期开设《汽车设计》。尽管各门课程自身系统性较强,但相互之间却是分割脱节的,表现在学生上后续课程时,对前置课程的内容已淡忘,造成后续课程教学障碍,在随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更是暴露出这种分割式课程设置的弊端:学生完成并通过了上述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却难以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面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日见突出。许多汽车企业,特别是私企,希望学生走进厂门就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创造效益,现行的课程设置模式与大多数工矿企业希望立竿见影的生产设计开发模式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到了工矿企业都得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甚至长期不能发挥作用。

为此需打破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模块化方式纵向组织教学,按总成技术要求、理论基础、现有结构、设计理论、制造工艺、检验方法和发展动向理论教学,充分运用大型汽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实验教学条件进行实验训练,培养出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现阶段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1 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合于现代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与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车辆工程专业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建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使学生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得到综合培养,通过校内学习和企业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程基础教育与基本能力培养。安排2年时间,按照《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管理、人文科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及电工电子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一方面加强基础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和学科前沿信息,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安排1年时间,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学习,这部分课程主要安排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并建立以技术项目工作过程为驱动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在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通过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内容或转化为实验项目,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和熟练的专业能力。

第三阶段:工程实践与研发能力培养。安排1年时间,学生到与我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内知名制造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了解先进设备。毕业设计由企业出题,提出需求、提供资料,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企业实际是按未来就业人员标准选择学生,校方、企业均派指导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该阶段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对企业社会的了解和对企业社会的适应能力。

2 课程模块化教学

将传统的以整车为系统,按理论知识深度为脉络的核心课程体系,即《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试验学》等核心课程,一体化整合为一门系列模块化综合课程,即《汽车工程系列理论与设计》;按现行教材《汽车构造》(下册)底盘部分的内容,分章节结合现行教材《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科学整合成若干模块课程,例如:《离合器理论与设计》、《变速器理论与设计》等。形成新的以系统(总成)为脉络的课程体系(简称为总成课程体系)。对每一模块课程,从该系统(总成)的结构、理论到设计,形成系统(总成)的完整知识构架,再配以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底盘控制新技术等整车理论模块,模块之间以整车设计制造试验为载体,构成整个汽车的知识体系,做到各模块课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各成体系,又相互支撑的新的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总成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按汽车总成和整车理论进行编排和实施,即综合考虑汽车的五大总成系统,分别按每一系统(总成)的构造、相关理论(原理)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随之讲授该系统(总成)的设计要点和方法,并立即付诸实践――该系统(总成)的相关设计。以汽车整车构造为基础,构建模块化的总成课程体系。研究汽车构成的五大总成和整车理论,将传统的原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穿插,相互渗透,科学地整合成独立的知识模块,形成模块化的以系统(总成)为主线的总成课程体系。所有独立系统(总成)模块课程既能突出汽车的五大总成的特色,综合后又能完整覆盖原四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和知识点。

3 考试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试方法与学生实际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评价方面,通过设置的总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教学实践,多视角全方位研究和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基于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比评价学生实际工程应用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专长,发现并促进学生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发展。

(1)树立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的目标观。即不再将评价作为淘汰的工具,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学生智力兴趣、个性心理品质的不同。

(2)转移评价对象的重心,既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应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随着评价对象重心的转移,使学生由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使教师从“考官”角色变为“合作者”角色,学生不断反思和自省,形成有效的适应性的学习策略。

(3)评价内容全面而系统,具有广泛性,评价内容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兴趣及策略的评价,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

(4)建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关,以检查学生的表现与即定价值标准之间差距为目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表现。

4 “双师型”专家教学团队

在“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研究与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通过以系统(总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体系,使教师的知识构架从宽泛型向专家型知识体系发展,使每位教师在其特定的系统(总成)领域成为知识体系完整、研究能力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形成既擅长理论教学,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加强双师型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双师型教师既要熟悉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又要熟悉和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办事。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技能培训,采取派团队教师到企业实践,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传授,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双肩挑,组织教师专业技能考试等方法,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运用于教学之中。

(3)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根据需要,学校将积极聘任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对于具备教师条件、实践证明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优秀兼职教师,学校可通过适当提高报酬等手段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需要而又特别优秀的兼职教师,可协商调入学校任教。

5 结语

研究了车辆工程专业模块化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及其实践措施,通过本研究的具体实施,可解决现有汽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汽车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创新能力,贴近企业的生产与产品开发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不但能掌握汽车系统(总成)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而且便于突出学生对系统(总成)的个性化发展,更适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需求。在此之上,能够建成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专家型”专业团队,有效提高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形成汽车主要系统(总成)从构造、理论到设计一体化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3-123)

参考文献

[1] 张新,李岳林,雷正保.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64-167.

[2] 易元祥.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00-102.

[3] 吕浩雪,李联明,陈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0-82.

[4] 许晓东,杨坤涛,冯向东.基于学科平台课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23-25.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4

一、实施背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从矿业公司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成长渠道和长远发展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重长轻师”现象的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问题;二是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成长渠道狭窄而单一,企业中从事技术研究、技术管理的领导岗位有限,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望而不及;三是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在收入和待遇上与管理岗位存在差异,使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上选择了管理岗位;四是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延续和储备出现断层,随着企业职工年龄结构老龄化,带来专业技术人员的老龄化和断层。2008 年以来,矿业公司共引进大学(大专)毕业生127人,仅占目前在岗职工总数的0.46%。企业新进人力资源有限,因此,建立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尽快开辟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渠道,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长才,为企业科技创新带来动力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发挥企业现有人才资源优势,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0年7月,矿业公司根据鞍钢集团公司《关于建立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扩大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试行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把建立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工作作为推进矿业公司技术创新、推进矿业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技术基础的重要措施之一,采取分步组织的思路,从试点推进到全面实施,稳步地推进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工作,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环境,拓展工程技术人员发展空间,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为矿业公司实施矿业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工作的主要内容

1.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的岗位层次

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包括首席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三个岗位层次。基层单位设首席工程师岗位,车间(部门、作业区)设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岗位。

2.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的岗位范围

根据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科技含量、技术管理幅度,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实施的岗位范围原则上在主体生产单位、辅助辅料矿山、相关辅助生产单位、设计研究单位及公司机关相关部门,包括从事生产、设备、技术、质量、科研、设计等关键技术工作的岗位,从事集团公司工程技术系列相关的专业。

3.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的岗位设置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每个单位首席工程师岗位原则上不超过3个,主任工程师岗位每个车间(作业区)级单位一般为1个。主管工程师岗位每个车间(作业区)级单位不超过3个。

4.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的岗位待遇首席工程师岗位薪酬参照基层单位副职待遇水平执行;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岗位薪酬分别参照车间(作业区)正职、副职待遇水平执行。

三、推进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矿业公司根据现有铁矿山、选矿厂、烧结厂及辅料产品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企业涵盖的生产工艺复杂程度、科技含量、技术管理幅度、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状况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因此,建立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工作采取分步实施,试点推进的方式来进行,按照学习调研、制定方案、实施操作、总结工作四个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1.高度重视,强化学习调研

建立工程技术等级序列工作是集团公司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拓展技术人才成长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矿业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作为推进矿业公司技术创新、推进矿业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技术基础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严密筹划,制定实施方案

2010年7月,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着手制定了《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附件1)、《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试点工作时间进度表》,稳步推进此项工作。

2.1制定文件。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起草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首席工程师评审办法(试行)》(附件2),下发到各基层单位,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学习。

2.2征求意见。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通过下发征求意见稿、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

2.3完善方案。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根据各方面意见,对实施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实施办法(试行)》(附件3),提交矿业公司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后下发,为推进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3.严格程序,规范实施操作

3.1确定试点单位及实施的岗位、专业范围。

3.2编制调研。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综合管理部就试点单位现有编制及工程技术岗位编制设置情况、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现状及工程技术等级序列岗位的初步设置情况进行指导、调研。

3.3工资测算、审批。试点单位结合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进行岗位设置后,进行工资增额测算,矿业公司根据试点单位测算情况向集团公司主管部门请示,集团公司审批后进行实施操作。

3.4实施操作。2010年 8 月,大孤山球团厂、鞍千矿业公司形成了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案,按照循序渐进、分层实施的原则,进行了首席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的选聘。

3.4.1注重宣传。试点单位在实施操作前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思想发动工作,召开动员会,宣传实施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的意义目的,宣布实施方案和岗位选聘条件,把有关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干部职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选聘。

3.4.2注重规范。试点单位在人员选聘上严格按照竞争择优的程序,按照启事、个人申报、组织审查、专家评审、组织考核、单位讨论、公司审核、任前公示、聘任上岗、公司备案等十个步骤组织实施。

3.4.3注重公平。试点单位在人员选聘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德才兼备原则。二是同行公认原则。三是优中选优原则。

4.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总结完善

2011年 2月,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对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设备检修协力中心、东鞍山铁矿进行了工作指导,利用其薪酬改革的契机在这两个单位也实施了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2011年7月,根据试点单位运行情况,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对试点单位的主要做法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进一步修订、完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实施办法(试行)》。同时,通过总结试点工作,矿业公司组织人事部将工程技术等级序列人员的考核、评价问题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与试点单位共同研究,不断完善对工程技术等级序列岗位人员考核评价办法,量化、细化任期考核目标,做好日常考核和年度评价考核,对日常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的人员及时予以解聘,避免出现“一劳永逸”现象。

四、实施的初步效果

两年来,矿业公司通过试点单位推行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工作,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推进,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推动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大孤山球团厂、鞍千矿业、设备检修协力中心、东鞍山铁矿四个单位稳步地完成了实施工作。

1.专业技术人员的认识和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

矿业公司实施工程技术等级序列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试点单位的推进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技术等级序列有了新的认识,崇尚科技、钻研技术的氛围初步形成,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迅速推动了各项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展,工程技术岗位等级序列人员的作用凸显。

2.专业技术人才的提升空间不断拓宽

矿业公司实施工程技术等级序列,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发展通道单一和“重长轻师”现象的长期存在,为有技术专长的管理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试点单位推行此项工作,开辟了工程技术人员发展的新通道、提供了上升的新空间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新平台,特别是对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5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国网甘肃培训中心现有专职培训师133人,其中技术技能培训师94人,管理培训师28人,学历教育教师11人。其中,男60人,女73人,平均年龄44.5岁;电工类专业培训师74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55.6%;非电工类专业培训师59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44.4%。具有教师职业资格的122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91.7%,具有培训师资质的3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2.3%。总体来看,国网甘肃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数量较多,且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中高级职称人数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

2013年3月,按照甘肃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教育资源整合精神,新培训中心在原来电力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原培训中心三家单位基础上重新整合成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现有培训师队伍亟需实现学历教育向培训转型、课堂教学向现场实操转型、理论传授向生产实际的转型。

师资队伍转型培训主要做法

开展实践锻炼和现场学习,提升技术技能培训师

技能素质

一是积极推行技术技能培训师现场“定期实践制”及“周期轮训制”,每年选派培训师到一线顶岗实训,开展实践锻炼和现场培训学习。2014年,组织选拔配电运检、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等10个专业10名优秀技术技能专职培训师到甘肃公司7家基层地市公司,从事为期6个月脱产现场挂岗“实践锻炼”。同时,结合培训中心需要及实践锻炼个人实际,对每位“实践锻炼”人员量身定制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践锻炼实行岗位跟班实习、利用在现场开展人员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机会进行工作实践,主要学习本专业现场生产设备运行维护技术,参与现场一线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二是先后分批组织变电运行、电力营销、输配电线路等12个专业30多名技术技能培训师深入到750kV兰州东变电站、兰供检修工区、天供、电科院等单位进行短期(7天)现场学习。主要学习GW5、GW17型隔离开关的结构和调试方法,油务化验、色谱分析、SF6气体检测等设备的操作流程、方法及结果分析,并进行了有关测试仪器的现场操作演示。

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短期的现场学习,激发广大培训师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培训师主动适应,积极投身转型培训,培训师通过学习,积累了现场经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应用,提升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促进技术技能培训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依托公司实训室建设和“人才帮扶”专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师转岗培训

依托公司实训室建设,发挥兼职培训师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公司“优秀专家”在生产实际和管理实践方面的优势,参与到中心培训教学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兼结对、项目共同开发、课题合作研究、设备安装调试等形式,优化培训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技术前沿、先进理念、生产现场保持同步,持续提升培训师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技术技能培训师转岗培训。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兼职培训师周期制和项目制的管理和使用,从基层单位抽调10名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帮扶”专家到培训中心开展为期6个月的技术帮扶,指导参与中心技术技能培训部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生产实训楼实训室建设,指导参与实训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应用等工作。主要从实训室建设、实训室管理使用、培训方案制订、实训项目开发、培训课件开发、实训课程授课、培训教材开发等方面发挥技术引领带动作用。每位“人才帮扶”专家每周针对继电保护、电气试验、变电运行、用电检查、直流电源、信息通信运维等6个实训室电气试验、红外、紫外、电费营业抄核收、计量管理、装表接电等12个专业49名培训师开展8学时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每月共计320学时,半年可达1920学时。通过开展与专职培训师“结对互帮互学”“师带徒”等活动为中心培养技术技能骨干师资,有力地带动了专职培训师技能培训水平的提升。

开展岗位专业培训,提升培训师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以提升师资专业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培训师岗位专业培训工作。每年选派150多人次参加省公司及上级指令性各类培训班70余期;组织举办管理类、技术类和服务类培训班40多期,参培人员培训达900多人次。积极开展岗位专业培训,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一对一帮扶”、跟班观摩学习、“员工交流大讲堂”、工作问答、梳理工作流程与标准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培训,掌握培训班流程等培训管理技能,提升应急、沟通、协调等履职能力,加快推进培训师日常岗位学习交流和工作角色扮演。按照转型培训管理流程,实施“三心”(细心、悉心、贴心)课堂管理,严格流程化、标准化作业,学会大处会掌控、小处能细致,不断改进优化培训方式。在公司处级领导干部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班站长能力提升培训、一般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实践中、采取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训练式等培训方式,通过专题研讨、主题演讲、卓越表达、头脑风暴、优秀学员交流讲课等互动性强的授课方式,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良好互动,积极参与,学有所得。通过“以工代培”等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增强为学员培训、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进培训师全面成长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围绕“三个结合”(岗位练兵与师资转型相结合,岗位练兵与实训室设备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提升技术技能培训水平相结合),组织开展内容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建立完善以7个专业、15个班组为单位的94个岗位练兵台,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实操训练,通过深入设备厂家、培训机构、生产现场一线培训,学习技术技能培训先进经验,强化现场实际经验。通过外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共同开发实训设备功能和培训项目,研讨培训讲义。通过实操训练,进一步加强培训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实训设备功能及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培训师技能水平,深化实训室实训设备的运用。通过岗位练兵成果展示,既全面检查了培训的成果交流心得,又促进了培训师全面成长。

积极组织高校进修,提升培训师学历教育水平

注重人才的培养,始终坚持科教兴企,人才立企的发展战略。组织15名中青年培训师开展在职学历教育,采取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等方式,在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GCT)和大专、本科等学历教育学习;选派6名从事学历教育非电专业青年教师赴省内高等院校进行技术技能类和管理类相关专业分别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学习;选派5名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分5批次赴国网技术学院分别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培训师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服务意识,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转型,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开展交流学习,激发培训师视野和思维创新

积极组织调研学习、交流学习等形式的转型培训,加快实现培训能力转型。先后专门组织18人次赴国网技术学院及国网湖北、四川、山西、江苏、陕西等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实训室创建专题调研学习。分两批组织管理培训部管理培训师8人次赴大庆油田、深圳华为公司、联想公司等优秀大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公司的培训中心开展二类项目调研和交流学习。同时,在公司实训大楼设备安装期间,邀请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技术技能培训部变电运行、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等5个专业70多名实训培训师,从设备原理、安装流程、操作演示及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以工作项目为课题,以现场实际为教案,实施计划推进、定期检查,促使尽快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丰富专业知识,开拓培训师视野、思路,提高综合素质。

深入开展课题开发,提升培训师资研究能力

围绕国网甘肃培训中心核心业务,加强培训研发的规划与计划,积极开展培训项目及课程开发、培训管理创新、培训体系建设、培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建设、培训标准建立、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2013年组织培训师参与培训软课题和培训项目开发类9项、讲义类5项;课件开发类12项;题库开发类5项;培训软件开发类2项,共计33个项目。经省公司培训开发(二类)项目开发成果验收会评审,《电力企业员工体验式“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培训课题研究》获一等奖,《中层干部培训创新之行动学习模式研究》获二等奖,《公司35kV配电实训室标准化操作流程仿真课件开发》《县供电企业农网营销技能口袋书开发》获三等奖。通过课题及项目研发带动培训师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新了培训师教育培训理念、手段、方法,促进中心整体培训师资研究实力的提升。

组织开展资格认证,提升培训师专业技术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资格取证。2013年组织25人参加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经济师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办理了报名、论文收交、专业考试、资格审查、材料审查及申报、评审一系列工作。其中,8人取得职教系列副高级资格、1人取得电力工程系列副高级资格、3人取得职教系列中级资格、1人通过经济系列中级职称考试、3人通过职教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评审、认定和考试通过率分别为70%、75%、25%。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取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审查报名人员资格,对符合破格申报、直接晋级和转换工种人员职业资格的申报鉴定工作,认真做好统计、资格审查工作,积极组织考前培训,统筹安排考试时间,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运行。近两年,技能鉴定报考工种24个,通过审查报名考试人员96人,有86名员工顺利通过了技能鉴定考试,及格率达到89%。共组织10人参加技师评审,8人获得技师资格;17人参加高级技师评审,其中11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中、高级技师评审通过率分别达80%和64.7%,创历年最好成绩。

目前,正在组织培训师、培训管理80人报名参加一、二级国家企业培训师和高级、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培训、论文撰写、职业考核取证备考工作。

开展比武竞赛,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水平

一是举办“中国梦、电网情、劳动美”培训技能竞赛。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师授课技能,打造理念先进的培训管理队伍和技能精湛的培训师队伍,为调动广大培训师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了“中国梦、电网情、劳动美”培训技能竞赛。此次竞赛分培训管理类和培训师两个专业组,共有培训班主任和培训师等18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培训管理技能竞赛以培训班级组织管理为主,包括开班主持、课程主持、培训活动等几个环节;培训师技能比赛以说课为主,包括课程定位、课题设计、内容选取与组织、教学模式设计等几个环节。经过各位选手的不懈努力,18名选手获得奖励名次。二是组织实训室功能展示及深度应用技术培训师岗位比武和培训课件交流比赛。为了进一步激励一线技术技能培训师,以实训室设备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设备和操作技能,深度挖掘和优化实训项目,展示相关实训技能。主要含实训室整体介绍、深入介绍实训室应用现状(实训室管理、项目开发、课件开发、培训方案、设备使用等)、突发事件处理及评委提问等3个比武环节。共有80余人参加初赛,参加决赛选手13人。三是举办“比技术、增安全、强素质”驾驶技能比武活动。技能比武分专业组和员工组进行,主要包括交规知识考试和现场实际操作2个项目。共有85名青工报名参赛,其中12人获得名次。

通过比武竞赛,以“以考促学,以比促练,以赛促培”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培训师进一步提升培训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水平。为引导师资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开展示范性课程分享,促进培训师共同进步

为了适应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培训工作的需求,积极开展培训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培训师的能力水平,中心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转型培训。组织开展专业示范性课程分享,按计划已举办班组层面的示范性课程分享活动4期,部门层面的示范性课程分享活动2期,参与培训师达到150多人次。分享内容主要结合实训室具体情况,介绍了实训室具体设备特别是事故加载系统的运行,操作流程、事故分析、故障排查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享过程深入浅出,受到各位培训师的一致好评,活动效果反响良好。

开展“冬季大练兵”,实践检验岗位履职能力

在公司生产实训大楼全面投入运行的情况下,依托实训室的先进设备,紧密联系生产现场和主要设备厂家,充分利用年底11月至明年1月培训任务相对较轻的时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技术技能培训师“冬季大练兵”活动。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实操训练、课题研究、普考与技术比武、活动成果展示等各种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五个一”活动目标,即每位培训师参加一项技术比武,完成一次现场培训或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制订一项新的培训方案,开发一个新的培训课件,掌握一个新的培训设备。紧密结合实训室设备,围绕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总计开展培训项目59项,104期,培训人次达819人次,总天数达到2466人天,通过“冬季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快实训设备熟悉、使用效率,全面促进了培训师转型。

师资转型培训取得的成效

通过转型培训,在培训师专业结构基本涵盖公司主要生产技能岗位的培训需求,并在管理、技术人员培训领域有一定突破;目前,培训师中本科、研究生学历达103人,占总数的77.4%;具备中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称99人,占总数的77.4%;具有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51人,占总数的38.3%;具有教师、培训师职业资格125人,占总数的93.9%。已培养出1名国网公司级技术技能专家人才、1名省公司级技能专家人才,已建立运行继电保护、变电运行、电力营销3个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6

1.招生单位和招生规模、生源

目前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单位有70家,包含13个领域,领域点403个;其中水产一级学科对应设置渔业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渔业领域按二级学科设置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管理和渔业技术三个方向。全国渔业领域招生单位有16家,占全国涉渔高等院校总数的61.5%;它们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宁波大学、长江大学、广西大学、集美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从地理位置来分,位于内陆有6家、沿海地区10家,主要分布于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高校类型包括水产院校、部属和地方综合性大学。2009年全国渔业领域招生单位录取人数为115人,占农业推广硕士总招生人数的1.6%,单位平均录取人数7人,教育规模很小[1]。以广西大学渔业领域研究生招生情况为例,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11年近三年来共招收渔业领域研究生7人,其中全日制4人、非全日制3人。生源特点是学历高、学缘单一:85.7%的学生具有本科学历,来自本校的生源比例高达71.4%。其中全日制生源主要来源于本校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应届本科生或从学术型硕士考生中调剂,75%为本校应届本科生;非全日制学员全部来自广西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主要职业背景是水产科学研究和农业职业教育。

2.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机构为了使研究生培养工作符合培养目标,保证一定的规格和质量,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制定的教学计划,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2010年11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渔业领域协作组在广东海洋大学召开2010年年会,转发2009年12月18日协作组会议审议制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布置编制和提交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至此,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全部制定,两者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和入学形式、学时方式和年限、实践环节要求和课程设置、文凭学历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详见表2),为厘清不同规格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需有较好的理论深度和宽泛的覆盖面,使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指委下发的《关于制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农推指委[2005]5号)明确指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当根据培养目标分领域设置,每个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和课程设置框架确定具体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领域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公共课程完全相同,各个领域设立自己的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新颁发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学位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与实践性,特别增设了2门研讨和案例教学课,保证了受教育者掌握渔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渔业专业的工作能力。表3所示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课程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全日制的领域主干课按新设的3个二级学科方向设置三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包含本方向五门课程供学生选修,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与非全日制的有很大不同;渔业领域主干课《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和《水域环境保护》采用新编教材,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亦强调与非全日制的相应课程有所区别。广西大学根据北部湾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师资队伍特点,在保持非全日制课程体系不变情况下,选择开设全日制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管理2个方向。

4.教材和师资建设

为解决专业学位教材不足和师资水平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渔业领域协作组开展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结果详见表4。截至2010年12月,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18门领域主干课共有11门获得了课程和教材建设立项,约占总课程的61%;2010年12月由上海海洋大学承办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主干课程《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师资培训。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优秀教材和案例缺乏、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的状况得到改善。以广西大学为例,从表5可知广西大学渔业领域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基本结构是:校内任课老师10人,其中导师7人,聘请校外导师3人。渔业领域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聘请广西水产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业务专家和用人单位中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较高社会威望的管理专家。师资队伍基本结构中任课教师具有博士学历的占70%;正高职称的比例为40%;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40~50岁之间中年骨干占到70%;有推广工作经验的老师比例占70%,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占30%。校内导师中高学历的比例较高,其中具博士学位的老师占教师总数的71.4%;正高职称的人数占到总数的57%;校内导师的主体在41~50岁年龄段,占57%;有推广工作经验和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老师分别占71.4%和43%。校外导师博士和正高职称的比例均为33.3%,年龄均在50岁以下,与广西大学没有学缘关系。这说明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年轻、学历高的比例较大,学习和工作经历丰富,学缘广泛,指导力量相对较强并有利于国际化教育,整体结构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二、影响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1.行业人才需求旺

目前,我国每万名农业劳动者中,拥有的科技推广人员数量是1人,而德国是13.5人,美国是7.2人,日本是5人;我国每百万农业人口中,拥有的农业科技产业人员是77人,而发达国家是2458人,世界平均水平是137人[2]。按照发达国家和成功推广经验的标准,其投入配比研究、开发、推广是110100,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我国不到1%(约0.6%),而推广经费只有研究经费的1/4。当前我国渔业科技人员总数不足11万人,仅占全国渔业人口的0.57%;我国平均每年通过鉴定(或验收)的水产科研成果达100多项,但应用到渔业生产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不到50%,远低于日本、挪威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左右,渔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渔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继续发展壮大,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旺盛的需求。

2.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2010年5月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举措。2009年以后各招生单位每年削减5%~10%的招生指标,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增加招收一定数量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使专业学位逐渐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4]。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3.社会和在职人员对专业学位认同率高

统计数据反映:93%曾在高校参加农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作用持认同态度,社会对农科专业学位毕业生的积极认可程度整体达到53.9%。相关调查还发现近5年在农村或农业部门工作的人员缺乏充足的学习、培训,知识体系没有获得系统性的更新,参加学历教育的仅占23.1%,参加研究生教育的仅占总数的3%,他们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有迫切的需求[5]。农科专业硕士毕业研究生中87.96%的人认为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在专业理论水平、知识面的拓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提高,61.11%的毕业研究生认为获得学位后参与社会竞争优势明显[6]。

4.培养机构做好了教材和师资准备

从以上对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可知,现有的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水平已经可以满足和保证正常教学的要求。综上所述,国家政策鼓励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社会对农科专业学位总体评价较高,对渔业科技服务人才的需求很强烈;招生单位做好了师资准备,在职人员个人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等有较大的需求。社会对专业学位的高度认同和在职人员渴望提升学历和能力的强烈愿望与目前农科专业硕士招生的冷清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渔业领域研究生多年来招生人数严重不足,教育规模偏小,如广西大学的渔业领域研究生师生比为1.41。学生人数少不形成规模,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培养,专业学位教育很难得到招生单位和老师的重视,致使渔业领域研究生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三、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研究生教育发展前景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注重师德、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原则,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科学评价,向一线教师倾斜的要求,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范围

1.取得中小学教师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未聘任的在编在职人员。

2.在编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已参加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过渡,符合《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规定的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的人员。

三、竞聘条件

参加竞聘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

3.现聘任期内各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4.身体健康,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基本程序和方法

这次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做好宣传发动。各单位要召开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动员大会,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让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充分了解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推荐政策,积极支持参与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

2.成立工作组织。各单位要成立竞聘推荐委员会,负责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推荐的组织实施工作。竞聘推荐委员会主任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成员要有广泛代表性,总人数不少于7人,其中在专业技术岗位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竞聘推荐委员会成员要由全体教职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同时,成立监督委员会(或设立监督员),负责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的全程监督。竞聘监督委员会成员(或竞聘监督员)不能与竞聘推荐委员会成员交叉兼任。竞聘推荐委员会和竞聘监督委员会实行回避制度。

(二)实施阶段

1.制定竞聘方案。各单位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推荐范围、竞争推荐岗位、岗位条件、竞争推荐程序及办法、时间安排等有关事项。实施方案须经教职工全体大会表决通过,且通过率必须在85%以上。报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经批准后由单位组织实施。

2.公布竞聘方案。

3.个人报名。各单位按照竞争推荐工作实施方案,由符合条件的人员个人报名。

4.资格审查。竞聘推荐委员会依据竞争推荐资格条件,对报名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公示。

5.民主测评。组织单位全体教职工对参加竞争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推荐并打分。对于群众基础差,威信低,赞成票不过半数者,取消竞争资格。

6.考核评分。由竞聘推荐委员会参照《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计分指导标准》(附件1),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参加竞聘人员的工作业绩、学识水平、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情况进行量化计分。

7.拟定人选。由竞聘推荐委员会根据考核评分情况,按岗位排出名次,依名次从高到底确定人选。

8.公示和聘任备案。各单位对计分结果及确定人选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对竞争推荐结果公示无异议的,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填写聘任备案表,经教育局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按照《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填报相关申报评审材料,经教育、人事部门审核后,报相应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进行评审。

公示期间,凡被举报在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违规行为且核查属实的,取消当事人的竞聘资格,并追究相应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

9.签订合同,颁发聘书。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由校长与被聘任的教师签订聘任合同,颁发聘书,聘期为3年。签订合同后,各单位应持有关聘任备案表,经教育局审核后,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受聘人员办理相应工资待遇的审批手续。其他待遇由各单位负责落实。

(三)总结阶段

各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结束后,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对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及工作情况等作出客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育、人社部门。

五、聘期管理

1.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实行聘期管理。聘期应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需要、专业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五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岗位每个聘期为3年,四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为5年。聘用时间一般应满一个聘期。

2.有下列情形之一,聘用单位竞聘推荐委员会确认并研究同意,经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可签订至退休的合同:

(1)在同一专业技术职务层次上被连续聘用满10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本人申明不再晋升高一级职务和不再竞聘高一等级岗位的,可签订至退休的合同。

(2)合同期满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本人申明不再晋升高一级职务和不再竞聘高一等级岗位的,可签订至退休的合同。

3.加强聘期和聘后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各单位应根据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必要时还可以增加聘期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一个聘期结束后,单位应结合考核结果并依据本意见规定及时组织重新竞聘、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共同成立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工作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裁决。专业技术岗位竞争推荐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有关政策的咨询解释等工作。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切实做好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在专业技术岗位竞争推荐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要加强对专业技术竞争推荐工作的监督,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严格执行批准的岗位数。对在工作中违反规定,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的单位,追究相应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对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人员,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工程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篇8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顺应国家生产和人们生活现代化需要的一个新专业,社会对高级电气工程师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然而,合格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却非常缺乏。究其原因,一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因为年轻,使得该专业的师资谈不上资深,特别是自动化方向;二是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束缚和局限了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本专业的师资来源,科班出身的不多,许多教师都是相近专业学科转化而来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是相近学科,要转化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其次,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由学校到学校,理论上或许很强,但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似乎有点不切实际。第三,高校扩招,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科研、教学工作量过重,压力太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对师资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理论基础坚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集素质高、内涵深、能力强于一体的教师群体。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其途径与方法大致如下:

1、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或计划。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师资队伍建设是长期性、渐进性的一项工程,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培养目标和方案。也就是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把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在几年内,本专业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通过何种办法和措施来保证目标的达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一个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

2、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我们教师仍然抱着旧的书本知识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就应该走在学生的前面,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最新前沿知识,才有资格教学生。除了自学外,应该定期地、有计划地让教师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专业培训;开展教学比赛,通过相互观摩、评议,研讨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光有理论或光有技能都是不行的,教师除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或参与校企合作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让理论回归实践,反过来实践又强化了理论,打造和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要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项目中,要组织团队攻坚,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梯队和学术梯队。

5、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生自动化,而自己不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作为该专业教师,除了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外,还要掌握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图像、动画、影片等形式演绎出来,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一批掌握该专业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因此,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教学技术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职业素养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水平。

三、结语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着优秀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只有建设好一支科研工程能力和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高级电气工程师。

上一篇:评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见习期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