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3 16:12:41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 护理;带教;改进措施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重要学习的环节,是学生转变为执业护士必不可少的过渡时期,为了提高本院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水平,使实习生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我院制定了“护理实习生带教情况调查表”,定时向实习生发放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及时整改。

具体做法如下。

1 调查内容

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到实习原理的10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1 入科实习时,护士长是否对你进行了入科教育?

12 在病房实习时,你是否有固定的带教老师?

13 带教老师是否向你讲解专科理论知识?

14 你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是否有带教老师跟随或交代注意事项?

15 护士长是否为实习生组织业务学习?

16 护士长是否为实习生组织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17 在科室实习结束时,你能否掌握该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8 带教老师是否好相处?你们关系是否融洽?

19 在科室实习结束时,护士长是否为你进行出科考试?

110 你对实习科室的带教工作是否满意?

2 调查结果

通过对4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质量的调查,经统计调查结果如下。

21 选择护士长进行入科教育的有411人,占总人数913%。

22 有固定带教老师的有441人,占总人数的98%。

23 带教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有323人,占总人数的718%。

24 在实习生进行护理操作时,有281人选择带教老师跟随,占624%;有149人选择带教老师交代注意事项,未跟随占总人数331%。

25 选择护士长组织一次或以上的实习生业务学习的有366人,占813%。

26 选择护士长组织一次或以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有276人,占62%。

27 在科室实习结束后,有410人选择能掌握该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占911%。

28 有428人选择与带教老师关系融洽,占总人数的95%。

29 有360人选择对科室带教质量满意,占总人数的80%。

210 有427人选择参加科室组织的出科考试,占总人数的948%。

3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我院实习生带教工作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31 带教老师方面存在问题

311 带教老师带教责任意识不强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的实践启蒙者,但有些带教老师只把实习生当做帮手使用,忽略了自己的带教责任,不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指导,未对实习生的带教制定计划,实习生未能从带教老师那里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收获欠佳。

312 带教老师自身业务水平不高 临床护士尤其是年青护士,若不注意知识学习更新,未进行知识的强化学习,影响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无法向实习生讲解传授新的护理概念或系统的护理知识,形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实习生感觉无法获得科学系统的专科知识。

313 带教老师个人素质欠佳 由于临床护士中独生子女增多,她们的性格时常注重自我、忽略他人、易情绪化,对实习生过于严厉或随意斥责,甚至嘲笑,影响了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实习生方面存在问题:

321 心理应对能力缺乏 实习生在实习初期,由于环境和人群的陌生,更易紧张,胆怯。即使不懂也不敢多问,对一些突况的出现容易手忙脚乱,容易出错;实习中后期自我意识增强,产生自满心理,易独立操作;在实习末期易产生厌倦,松懈情绪[1]。

322 缺乏沟通技巧 大部分实习生不太注重患者的感受,易情绪化,对患者回答问题的态度生硬,对护士长或代教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理解,出现沟通障碍。

323 专业思想不稳定 通过实习,有些实习生感到护理工作忙、累、脏,不愿深入学习,致使产生工作不安心,缺乏职业者必备的责任感。

324 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在校学习中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在工作中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由于个别实习生责任意识不强,致使护理投诉和差错增多。

325 求职愿望迫切 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实习生就业意识增强,在实习后期频繁请假参加各医院的招聘,影响实习计划的完成。

33 教学医院和护理专科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护理专业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习骤然增多,起初教学医院接受实习生的能力,从而不能达到“一对一”的带教水平,出现“一带二”甚至“一带三”的情况,难以达到较理想的实习效果。

4 对策

41 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

411 进一步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巩固其专业思想,培养职业使命感,正确看待护理工作中个人的付出,激发工作主动性,同时,严格纪律管理,加强法制教育,遵守医院各项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

412 针对不同实习阶段进行针对性教育 实习初期要给予鼓励,强化制度与规范的教育,培养规范意识;实习中期要给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更好地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要点;实习后期要培养其慎独精神和职业的责任心,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413 培养实习生沟通能力和技巧 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每位护士的必修课,是职业素质的组成部分,要将最基本的沟通礼仪和方法教给实习生。如:怎么称呼患者,怎样和患者交谈等。

42 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421 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 各科选拔业务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护士作为带教小组成员,护理部组织带教老师理论和操作考试考核,对不具备带教能力的护士取消其带教资格,并定期组织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外出培训,参观,丰富带教知识,提高带教水平。

422 实施带教老师责任制 每位带教老师应把带教工作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处处以身作则,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各科室制定各科实习生带教计划,各带教老师负责对带教学习落实带教计划,护理部定期抽查科室带教情况,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听取实习生对带教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带教质量。

43 从护理管理上,要对实习生人数进行控制,保持在带教能力范围内,落实好“一带一”带教模式,使实习生实习计划完善执行。

总之,通过对实习生带教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工作的不足之处,采取了有效对策,提高了带教水平,使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也得到改进,得到了实习生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张淑东,马秀琴.临床实习生实习各阶段的心理分析和管理方法.华北煤炭医学院分校,2010,12(2):283284.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2

目的以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为例,探讨院校合作教学中开展品管圈下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11月在某医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生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满意度自评结果、对带教教师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对带教教师5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院校合作教学中,通过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品管圈下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提升带教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带教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多元化教学;院校合作

临床实习是实施“学院+行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护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环节。但由于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是明显存在的[1],尤其是临床手术室,环境特殊、无菌要求高、器械种类繁多、护理操作技术专业性更强、工作流程与病房完全不同,护生在进入临床手术室进行实践学习时普遍无所适从、自我价值感降低[2]。如何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手术室实践教学质量,成为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与某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合作,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将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某医院手术室轮转实习的中职、高职层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一月轮转一批,每批实习生6~9名。其中,将2014年7月至11月期间的实习护生32人作为对照组,男生8名,女生24人,年龄(19.82±1.72)岁;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实习护生35人作为实验组,均为女生,年龄(19.21±1.87)岁。两组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及各层次人数、入科考试成绩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周期为1个月,对照组按传统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实习满意度自评结果及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模式带教:入科宣教+操作示范+理论讲课+一对一教学。

2.2实验组

采用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模式,具体如下。

2.2.1品管圈的形成

品管圈由13~14人组成,每组8~9名护生、4名教师、1名护士长,其中手术室护理带教组长为圈组长,每批实习护生组长为圈副组长。在圈中,圈组长负责监管及主持品管圈的活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圈副组长总结同组护生的反馈信息后反馈给圈组长,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实践效果与带教质量”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每周开1次圈会,沟通教学经验,发现与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提出整改方案等。另外,校内专职教师每月至少一次与带教教师和护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护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2.2品管圈下多元化教学活动模式的实践

(1)四级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教师-实”四级教学管理模式,护士长参加周会,对带教和实习质量进行宏观监控;带教组长(圈组长)负责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定期召开带教教师工作会,组织带教教师参加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并负责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指导临床教学的实施,完成护生出科考核,反馈带教教师和护生的意见及建议;带教教师负责理论授课、操作指导等临床带教,批阅实习生手册;实(圈副组长)负责全组护生考勤,组织周会前的护生讨论,定期给带教组长反馈教学改进的方面。(2)目标教学模式。根据手术专科知识、教学大纲、实习周期和护生期望,确定每周教学重点,教学活动按照每周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所有圈员集体学习时间为每周二下午,包括理论授课、操作示范和演练、教学查房、教学讨论、护生讲课等。(3)情景模拟演练模式。时间安排在手术室实习第3周周末,将查房内容提前告知各圈员,此时护生已熟悉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了解。情景模拟方法:创设手术操作场景带教教师讲解操作实施要点护生扮演手术病人、手术室护士等角色,进行演练护生相互点评、讨论角色感受教师点评答疑。此方法能更进一步促进教学互动,减轻护生心理压力,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手术室的护理随着外科亚专业的发展要求已实行专科分组管理,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被随机安排在各专科组,带教教师可以针对专科特点进行专病专教,缩短了护生适应新环境和掌握专科手术配合技能的时间[3],但限制了护生对其他专科手术配合的学习。因此,各专科组将常见手术配合要领拍成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料,每组圈会安排1次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在播放视频或图片的过程中专科组长指导和答疑,以便护生了解、学习其他专科手术。(5)实习生手册模式。包括手术室教学手册和实习日记。手术室教学手册是护生的实习指南,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布局、手术室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各岗位护士工作流程和职责、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用器械图谱、科室培训计划和周目标,护生入科时下发出科时上交,人手一册,供护生预习和复习,使护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实习日记的内容以当日学习的知识为主、学习感想为辅,通过日记可了解护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2.3效果评价

每批护生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采用试卷考核形式,操作考核以各项技术操作分解步骤的所得分值总和为准,测试结果均以80分为达标。同时,向护生发放实习满意度自我评价表(设满意、不满意两个维度)和带教教师评价表(设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带教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模式5个维度,各项目分值为20分,总分100分,以所得分值的总和为标准)。以上结果由教学组长汇总并分析。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

3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对带教教师5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果见表1~3。

4讨论

4.1品管圈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护生成绩

品管圈活动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及监督机制,构建了动态的教学监督管理机制,所有圈员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使手术室实践教学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对带教教师而言,为得到护生的认可,将不断学习新知识,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带教教师因医院工作繁忙而使带教工作随意、盲目[4];对护生而言,能非常及时地明确操作中的错误与不足,主动发现和学习解决一些临床实际问题,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表1~2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实习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验证了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在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

4.2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带教模式下,由于护生对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遗忘、学习缺乏主动性、知识不连贯,加上环境陌生,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低,教师对护生学习成果的认可度也低[5]。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实践效果与带教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能使带教教师及时分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探讨分享教学方法与效果,明确每周教与学要达成的目标,制订翔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流程和标准,使教学更具方向性、连贯性和目的性。同时,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护生从亲身体验出发对临床教学提出问题,教、学气氛活跃而有效,带教教师和护生双方的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也有了积极、主动的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3通过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找出传统带教方法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品管圈活动中,圈成员全面分析了传统带教效果差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1)手术室工作环境:特殊、无菌要求高、器械种类繁多、护理操作技术专业性强、工作流程与病房完全不同;(2)带教教师:带教态度及意识较差、带教能力参差不齐、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带教与科室工作冲突等;(3)护生:学习时不善于总结、专科理论知识薄弱且与实际脱节、角色转换慢、缺乏工作主动性等;(4)教学管理: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工作脱节、教学目标无针对性及渐进性、非带教教师随意安排护生任务、计划实施及督促力度不够、计划实施后缺少追踪改进等。圈成员集思广益,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改进计划:(1)带教教师充分了解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2)带教中将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实习手册等教学模式合理结合;(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管及教与学双方的反馈机制,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创造性及科研意识,并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修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带教更有针对性,加大了带教工作的监督力度及带教计划实施后的改进力度。表3显示,实验组对带教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能力、带教态度、职业道德、教学模式的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

4.4开展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和满意度

在品管圈活动中,每位护生都有机会在圈周会中将自己的学习过程、收获与所有圈员分享,护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增高,且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中有效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达成周目标、阶梯式掌握手术室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另外,专科分组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使护生在掌握所实习专科手术配合技能的基础上,更广泛地了解了其他各专科手术配合的知识和外科手术发展动向,提升了护生的自我认可度,使护生对手术室实习的满意度提高。带教教师对护生在学习态度、实习态度及临床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综上所述,品管圈是全员参与,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将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带教教师的带教积极性及管理意识,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带教团队的整体素质及护生的实习成绩得以有效提升。但在主题的选定、产生带教问题原因的分析解决、活动目标的设定与落实等方面,需进一步分析、思考、查找、改进,使品管圈下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邹芳亮,孙晓宁,潘永毅,等.护理本科院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差距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7):493-496.

[2]吴素清,黄春霞,黄荔红,等.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125.

[3]吴云.专科分组结合标准化患者教学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4):67-68.

[4]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61-62.

[5]李丽,刘丽,邵丽.品管圈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5-27.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实践;效果分析;

作者简介:于萌,硕士在读;王玉玲,本科,主任护师,E-mail:yuling0117@126.com;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公众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单一的护理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中西医结合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相应护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1]。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于2014年对全国137家中医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护理队伍中中医类院校毕业护士所占比例仅为24.71%[2],可见西医院校毕业护生仍是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3]。普通西医院校虽开展了中医护理课程,但多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片面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问题,缺乏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等,这都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与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不符[4]。因此,南开医院借鉴国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以满足医院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人才需求为目的,进一步深入与西医院校合作机制,制定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培养的护生在完成学校护理专业课程外,接受医院设置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并优先签订就业协议。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养对象

2014年南开医院与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方案,择优选拔2013级护理专业38名学生组建成一个订单班,其中男生3名,女生35名,年龄20~23(21.97±0.70)岁。选拔标准:①学习态度端正,热爱中医护理事业;②以往3学期所学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全部优秀者;③获奖学金或学校其他奖项获得者优先。

1.2培养方法及内容

1.2.1构建院内师资团队

护理部成立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班教学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为教学委员会主任,3名护理部干事为副主任。成立订单班教学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医学专家3人,护理专家1人,临床教学教师16人。所有组员均取得学士学位、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或已完成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100学时)。学校领导和医院护理部相关人员在正式授课前组织三轮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和考核,以保证授课质量。

1.2.2人才培养模式

用人单位与学校在充分讨论后,共同制定与双方教育接轨的教学计划。实施3+1+2的培养模式,即前3学期由学校独立培养,学生进行普通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包括中医护理基础),并于第3学期末进行人才选拔,最终签定书面培养协议;第4学期组建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由学校培养,增加的中西医结合护理部分由用人单位在医院进行;第5、6学期根据医院人才需求安排轮转实习,并择优签订就业协议。

1.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新模式主要围绕以培养临床实用型、技能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目标的主线,突破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段实施的界限,改革后实施理论与实践课程交叉进行,将教学与岗位所需相结合,重点突出临床护理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单位需求的护理人才。对此,整合后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临床实践的教育意义,以岗位为导向增设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突出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特色。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模式共190学时,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60学时,占总学时的31.6%(理论为19%,技能培训为12.6%);临床见习120学时,占总学时的63.2%;结课考核10学时,占总学时的5.2%。其中技能培训和临床见习部分均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占总学时的65.8%。轮转实习时间为46周。

1.2.3.1增设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内容

为避免与学校专业课程出现过多重复,突出以“教岗”结合为主的“订单式”专业培养特色,理论内容在中西医护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设医院特色病种的理论教学。根据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外科为重点的学科特色和以治疗急腹症为主的专业特色对疾病种类进行筛选整合,外科疾病包括脾心痛、胆胀、胃脘痛(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肠结病、肠痈、石淋、腰痹、项痹;内科疾病包括胸痹心痛病、心衰病、肾风、消渴病、胃脘痛(慢性胃炎)、中风、喘病;妇、儿疾病包括痛经、症瘕、小儿喘咳、小儿泄泻。每项病种包括中西医发病机制、常见证候要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评估、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指导(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指导和情志调理)、护理效果评价、护理难点。具体内容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护理教材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2.3.2深化实践教学模式

(1)技能培训。按照学校标准建立标准化教学病房,在医院特色疾病理论授课前进行20学时的技能培训,主要目的为盲区清扫。该部分以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编的《常用临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手册》[5]为教学标准,内容包括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拔罐等21项,并详细讲解每项中医护理技术的目标、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告知内容、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2)临床见习。在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及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基础上,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临床。在临床中授课、在实践中强化的见习模式,使订单班护生在接触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后,渐次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及技能。

本部分有120学时,主要包括3个阶段。①课前认知(32学时),以了解医院护理文化为主,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模式,中医护理操作开展情况,特色中医护理单元等;要求护生掌握现代中医护理仪器如脉诊仪、舌诊仪、微波理疗仪、电脑中频药透治疗仪、中药熏蒸仪、电刺激仪、中医择时经络治疗仪等的使用方法、参数设定、适应证、禁忌证。②床边见习(72学时),根据医院重点专科完成见习计划,由相关科室带教老师分批组织4~5人进行现场观摩、技术指导和疑难解答,完善临床护理技能;本阶段要求护生掌握常见的11项西医护理操作包括:呼吸功能锻炼,促进排痰的护理措施,心电监护技术,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术,胃肠减压护理,T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血糖仪使用,输液泵、微量泵、肠内营养泵的使用技术;医院常用10项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艾灸、拔罐、耳穴贴压,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胃注、中药灌肠、刮痧、泥灸。③PBL式案例教学(16学时),第13~16周下午在示教室进行,4~5人为一组,共四个临床病例,一式两份随机分配于每组。病例分3次讨论(每周1次),前2个学时为查阅书籍、案例讨论,后2个学时进行组内系统化总结,并由各小组组长对未达成一致的或在其他组内已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综合,完善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教师于第16周进行总结。

1.2.3.3结课考核

在院内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理论知识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中药要点、疾病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穴位功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等30个选择和填空,共60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及病例分析为简答题,共40分。

实践能力主要考查护生对所学知识的临床应用。各小组根据本组病例病情发展情况,将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以情景展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每组45min,要求涉及中医、西医护理技能项目均不低于4项,满分100分。理论和实践各占总分的50%,9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后颁发院内中西医结合护理结业证书。

1.2.3.4轮转实习

订单班护生轮转科室包括中医、肝胆、胃肠、脑内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开展项目较多的科室。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中医理疗科实习2个月并在肝胆、胃肠、微创、脑病、骨科实习1个月,以保证对医院重点科室学习的深入性。实习大纲涉及的其他科室实习时间为2周。订单班临床带教老师每周组织学习交流,汇报本阶段容易出错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操作流程,引发护生讨论,分析问题突破点,并提问式抽查护生本阶段对中西医临床护理技能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订单班教学委员会统一制定各科室带教计划,出科的理论考试由教学委员会统一考查,基础护理操作和专业技能考核由所在科室负责。每月随机抽取护生所在科室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访谈或调查的形式得出平均值,其每月平均值不低于95分为合格,优秀者可留院工作。

2培养效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班护生理论成绩为(92.57±6.39)分,专业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为(95.75±4.62)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工作满意度平均为99.69分。最终择优录取28名护生留院工作,占全班总人数的73.7%。

3讨论

3.1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教育模式是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专科特色优势的发挥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以满足医院对紧缺人才、特殊人才的需求为目的,根据所需专门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满足相关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设医院所需课程和培养环节,并最终由医院安排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6]。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教育根据用人单位以中西医结合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治疗急腹症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可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直接的无缝隙对接,体现教学结合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并最终择优录取28名学员留院工作。这既响应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合理扩大对紧缺型专业护理人才教育规模的号召,又符合“十二五”期间[7]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院校合作机制。“订单式”培养专业型护理人才的发展战略,是多途径培养中医护理人才的尝试和探索。培训后的护生具有较强的中医护理思维,能熟练地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和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利于中医临床护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引入教材,可进一步规范中医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行为,以实用性、有效性、特色性推动中医护理专科专病发展和医院特色优势的发挥。

3.2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完善护生知识与技能结构,提高护生的综合专业水平

综观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护理专业学生现已具备的护理知识及技能结构并不能满足医院护理工作的需求,很有必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突破性、针对性、提升性的技能拓展[8]。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实践采用小班式培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用人单位特色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护生中西医护理实践技能的补充和培养,并引导护生以护理程序为导向,根据中医辩证、西医辨病提出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进行辨证分型,从而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提高其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力。这既符合当代护理事业发展趋势、适应岗位对中医专科专病护理人员的需求,又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具体包括:①完善和补充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结构,满足医疗技术领域的护理岗位发展需求;②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够提升护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思维、健康教育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使护生在短期内提高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3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可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研究表明,能将所学的中医知识应用于临床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仅为8%[9];西医院校虽开设了中医护理课程,但多存在重点特色不突出、培养内容西化等问题[3,10],导致西医院校护生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应用情况更不乐观[11]。中西医结合护理“订单式”培养注重提高护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实习过程中,护生在临床教师的带领下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主动为患者既病、已病、未病提供科学、系统、专业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生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相衔接,系统性、针对性较强,能使护生更快地融入医院工作,进而部分缓解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和工作任务较重的问题,也可间接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12]。

3.4该培养实践的难点与不足

医院特色疾病部分多数为院内专家编写,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不断地更新、完善,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教学。该培养模式注重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应在后续的教育中逐渐增加护理科研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其中医护理科研能力。另外,考核合格后颁发的院内中西医结合护理结业证书,由于未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资格认证,还要重视其就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

4小结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德育 护理 核心能力 培养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并且使高职护理教育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核心能力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护理教育中,从教育学的视角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的核心能力,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

因此,本课题对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及方案。

2. 通过对高职护理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探讨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 最后形成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体系及培养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与理论著述,用于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 年6 月——2011 年8 月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写好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制订实施方案,在邀请专家论证后,进一步改善方案设计,完善开题报告。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

第二阶段, 调查分析阶段: 时间为2011 年8 月——2012 年1 月此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校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目的在于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二是针对实习学生的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核心能力培养情况,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此阶段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撰写出调查报告学术论文。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列表法和比较法等。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 年2月——2012 年6 月本阶段分为“三块”、“二步”、“一总结”进行:所谓“三块”即是德育教育教学、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育教学三方面同时针对各部门的研究内容,展开科研活动。

所谓“二步”、“一总结”即是“三块”分别进行前两步走,最后共同一起对研究进行探讨总结。具体做法为:第一步: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由学生处和德育教研室负责,通过访谈的方式,使学生、教师畅谈对德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德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最佳方式、途径及效果的保持等,由参研人员汇总,做收集材料的基础性工作。本处之所以采用访谈法,目的是减少学生、教师的受约束性,愿意谈,真心说,有利于调查材料真实性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2.专业课教学方面:

由护理教研室负责,结合学生调查反应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由实习科和学校附属医院负责,组织实习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实践依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第二步:

1. 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认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探索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处开展和谐班级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 专业课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有效灵活地掌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强化,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尽快进入角色。

3. 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课的教师合作,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再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请已经就业的和即将就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踏实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立志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总结”:

就是依据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实习和临床医院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重点内容、研究目标,学生特点,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配合,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此阶段具体实施中采取边研究、边行动、边调整、边总结的方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2012 年6 月—2012 月12 月本阶段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高职护理实习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第二步:对课题具体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反馈,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三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课题进行研讨,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分析法、座谈法、统计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注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高职护理特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课题立项后,为了让课题组成员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学校不但通过图书馆给课题组订阅了《职业教育杂志》、《高等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和《护理学杂志》等,还同意购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护理人际沟通》、《临床护理三基实践指导》等开拓教师视野的专业书籍,课题组还要定期学习国家有关高职护理教育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认识到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性,感到肩负的责任,从而达成共识,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科研当中去,开阔视野,增强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2.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课题组除在自己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外,还走出去向专家、学者学习。

①由课题负责人参加河北省教育规划办组织的科研课题培训,会上不但认真听取学习与会专家所作的科研学术报告,还购买了内容光盘带回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它不但增长了课题组人员有关的科研知识,也使大家对做好科研充满信心。

②课题负责人把自己在读研究生期间所学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根据课题计划,分别就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心得向课题组成员做了汇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共识,提高认识,为进一步做好科研课题夯实基础,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③课题组鼓励成员参与科研有关学术会议,并把会议有关内容进行整理,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专家学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拓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拓展了课题组人员的思维方式。

(2)根据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达成的共识有:①是教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观念,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因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3+2 护理专业的学生,虽不是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但多数却是被拒之高中校门之外或是觉得升入普通高中后上大学无望才走入职业院校大门的,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被教师重视,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被压抑的环境中,缺少关爱,所以,他们更需要师爱,教师要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切入点。

②是要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心相待,以诚相交,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情,唯有真情才能铸造出一颗颗火热的心。

为此教育教学要以亲情、温情为开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体会到老师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是自己的精神父母,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在学生心灵中“软着陆”,从而学生自觉地跟老师前行或按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行。

③是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学生同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顾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不顾实际教学效果,要和学生充分交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齐抓共进,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要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

⑤是要以座谈的方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问题研讨,课题负责人要亲自负责进行会诊。研讨会上大家把棘手的问题摆出来,以探究的态度共同研究讨论,出谋划策。课题组每一名成员都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切磋,使许多“难题”有了好对策,好方法。

3. 为找准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和立足点,对在校3+2 护理学生和3+2 护理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由德育教研室和学生处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处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2)由护理教研室和、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组织实习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

五、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理论成果经研究,课题组认为“德筑人生、技创未来”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核心能力培养中必需贯彻执行的两条线,因为“德”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进而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及帮助的前提和保障;“技”是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条件,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追求的目标。“德筑人生、技创未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理论总纲指导下,课题组达成的理论共识有:1. 明确德育工作具体目标,构建大德育框架,营造全员德育环境氛围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要紧紧围绕课堂常规的落实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两假一习”为突破口,教管协作,并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职业院校“大德育”框架体系,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优化育人环境,使德育工作更能做到实处。

2. 更新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特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就在于它是在“教育”二字之前冠以“职业”的教育,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教师应从心底深处打破习惯传统和社会造成的主观偏见,尊重学生,热爱护理职业,坚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说:“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同样是人才。”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

成功不一定是“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安居乐业”,学有所用同样也是一种成功。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三个层面:知识和技能属于同一个层面,是第一层面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层面的目标就是方法和能力,它概括的程度比知识和技能更高级一些。第三层面的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实质上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最高层面的目标。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构成的层次性,完整性,要加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完美统一和平衡。为了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来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以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有广阔知识基础,高度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是:(1)突出核心能力标准以核心能力为主是高职护理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是有限的,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要承担着培养学生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的任务,以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其课程体系。

(2)突出理论知识应用向理论和技术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要充分发挥其导向性,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把教学的重点从掌握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到形成学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从注重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引向注重它们向临床灵活的应用护理技术和技术与理论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应准确把握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合理与适当。

(3)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现今社会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为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要将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内。专业护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包括具有人文关怀理念,对他人利益和健康完好状态的关心;给患者提供信息做到知情同意;有尊严:尊重个人、群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价值;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伦理准则和执业标准:坚持道德、法律、人道准则。这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单单靠哪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教育过程,因此应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护理教育的过程中。

4.整合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淡化学科界限(1)要合理整合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

高职护理教育要体现“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整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如可以将护理伦理与法规、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卫生法,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虑增设循证护理的课程。课程内容要涉及到经济学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通过开设循证护理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打破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整合职业基础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重组职业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整合中专、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课程,以减少各个教育层次之间课程严重重复的现状。高职层次的护理教育是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中专、高职、本科之间课程的内在一致性,难易程度的递增性,如在中专课程中将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论纳入护理学课程中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该理论即可;在高职阶段,则将循证护理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使学生会用“循证’’的思想进行护理工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分为护理学基础( 一) 和护理学基础( 二),分别作为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内容从浅到深,自然衔接而不重复。

(3)淡化学科界限,拓宽基础。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改变只重视人的疾病而忽视人的社会心理变化的课程体系。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应用,要淡化学科界限,合并一些课程,开放学科边界,鼓励跨学科修习,加大人文、社会、法律、心理、行为科学方面的比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5.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工作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工作情境更加复杂化,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身具有的能力去创造性的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而我国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这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灵活的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为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教学,可以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疾病,提高其疾病诊断能力。

6.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聘请“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为了能把最新的医护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实践中, 我们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实践, 引导教师为医院开展技术服务, 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缩小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

7.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1)积极寻求合作,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与医院的要求可能出现的偏离,学校可以通过与有关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院校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护理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标准制订,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共同商讨确立教学不同时期的工作计划,突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的正常工作;双方合作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和共同申请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医护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进修等。通过合作实现共建专业、互通师资、共享资源,为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的临床学习,实现临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2)吸纳社区教育资源,缓解医院实习压力随着国务院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重要内容的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得以全面推开,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行学校实训+ 社区实践+ 医院实习,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已越来越受到肯定。这种吸纳社区为护理实践环节的教育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缓解了学校因扩招给临床教学医院带来的实习人数急增的压力。

8.建立健全护理教育学生学业考评体制高职护理教师在考评学生学业绩时,不能单纯依靠死板的记忆式考试,要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反对以分数高低作为学生优劣的评价标准。课业考评要包含学生完成的各种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观点的研究计划或小型论文等,以刺激学生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辨别知识、获取知识。在设计试题时,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或给出真实病例,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实践成果

1. 教师的素质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探索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

(1)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知教育学生、以实力服务于学生,已成为本课题组教师共同的工作准则。一个“以生为本”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在这个群体中已经形成。

(2)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得到增强。

课题组通过多元化的理论学习与定期交流,对教师的功能做了重新的思考与定位,他们重视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为工作服务。

(3)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教育理念不但增强,而且自己使用现代技术从事教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以前很少关注的音频、视频知识也纳入了学习的范围。

(4)贴近学生,关注生命已经成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南丁格尔精神得以传承,并激励着师生前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服务生命;善待生命”的理念已经贯注到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行动中。

(5)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大德育框架形成并发挥作用。

整合性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分为课堂教学、校内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活动三部分。依次分为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与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素质训练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应对灾害生存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其特征为:①整合性德育教育的基本点是一个基础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两大平台即群体德育活动和个体德育咨询。三大整合即专门化的德育课程与非专门化的生涯服务整合、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的整合、活动体验与专题咨询整合。其核心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德育,基本目标是教育学生做合格的职业人、做幸福的职业人。

②整合性德育教育是分阶段的德育教育。它分为“准职业人”角色和“职业化”形象的培养;“职业化”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化”规范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三个阶段。

2. 课题组教师个人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发表部级论文13 篇;其中部级核心期刊论文9 篇,在部级学会评比中有1 篇论文获一等奖、2 篇获得二等奖;以主编、参编部级著作3 部。

此外,课题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还多次获得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校级先进个人奖励。

六、研究的结论

1. 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态度和方法上要转变为:尊重;服务;引导;帮助。

2. 德育工作过程的模式、目标和方法为:创设环境;人文管理,多角度、低坡度、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一体,坚持德育大框架,实施全员德育。

3.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创建了具有护理核心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在学校多门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一系列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采用角色扮演法及小组讨论用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广泛应用多媒体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4. 注重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和动手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进行病房情景模拟实验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5. 在人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中,注意和学生专业内容贴近,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用性;在专业课教学加入医学人文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职业素养。

6.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即减少终结性评价, 增加形成性评价,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 实践操作+ 综合能力的评价,, 改变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小组间的评价, 体现师生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7. 在临床实践时间安排上,将临床实践分阶段安排,即在讲授临床课的同时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阶段都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形成“课堂学习—临床实践—课堂学习—临床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临床实践指导上,借鉴“双重临床指导”的方式,由学校的全职老师和病区临床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指导。

七、研究的展望

1.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对现今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学生素质不适应,产生了“职业枯竭”症,如何唤起教师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是做好今后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2. 在高职护理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其本心所做的工作都是有利于学生的,但是学生却不接受,教育者的工作是不是存在误区?如何克服这些误区?3.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需要设计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所谓核心能力课程是设计、构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案、系统,实现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但目前所提出的课程整合还是停留在原有课程体系上的整合,缺乏对与核心能力相配套的新课程开发,这还有待于我们对核心能力课程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中国德育网;河北德育网。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年版。

[3]《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4]《让“准职业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俞松涛校长所做演示文稿[5]《德育应该是快乐的》中央科教所演示文稿[6] 邱桂红. 护理学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 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 张贵源. 医学专科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J] . 医学教育,2000, 6: 12- 14[8] 王克芳, 高庆岭. 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 J ]. 护士进修杂志, 2003,18( 12 ) : 1088- 1089.

[9] 张玲芝, 周彩华, 李光兰. 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在模拟职场环境下的培养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02-103.

[10] 黎燕清. 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6-269[11] 殷磊, 王艳. 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1):9-10.

[12] 吴原. 临床教学引发的几点理性思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20):106-107.

[13] 楼蓉蓉, 蒲杰, 丁玫, 周瑛. 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思路与实践[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7):74-75.

[14] 王正才. 依托卫生行业办好高职护理教育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2):71-72.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实习护生;职业情感;相关因素

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自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稳定态度和体验,护理职业情感是侧重于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1],通过职业热爱度、工作责任心、对护理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和职业定位方面加以体现。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体验环境之中,他们所形成和持有的职业情感将会影响他们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乃至影响他们的个体素质形成,持有积极的职业情感,有利于坚定职业信念,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才。本文对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01名护生职业情感及相关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2月对在我院临床实习的06级护理本科生48人和07中专护生53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9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抽取访谈调查。

1.2 测试与评价方法 根据吴雅文等[2]对护理职业情感内涵的阐述自行设计问卷,包括4个因子共4个条目:职业的热爱度、责任心、对护理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及职业定位。评分按奎德5分计算法:1分示完全否定或不赞成,2分示有点,3分示中等,4分示较为,5分示非常肯定或赞成,总分>3分为积极的职业情感,反之为消极情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专人负责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信度和效度经护理专家鉴定,本量表的Cronbach's a 为0.745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学生的自然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用Stepwise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相关因素。

2 结果

护生职业情感测试结果护生总体职业情感评分4.13±0.458分。101名护生中,总均分>3分的占89.5%护生职业情感投入中立偏积极,10.5%护生中立偏消极。

2.1 护生职业情感状况见表1,护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得分为4.24±0.642分,护生中等以上的职业热爱度占80.2%。护生对护理工作责任心的自我评定为4.55±0.408分,具有中等以上责任心的护生占99.5%,护生对护理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得分为3.66±0.747分,认为护士社会地位非常高和比较高的护生占51.49%,护生职业定位自我评价为3.20±0.642分,护生对护理职业定位非常坚定和比较坚定的分别占48.51%和29.7%。

表1

护生职业情感状况(例,%)

专业热爱度 工作责任心社会地位认可度职业定位

非常 50 (49.5) 65 (64.25)24(23.76) 49(48.51)

比较 32(31.7)27 (26.73)28(27.72) 30 (29.7 )

中等 15(14.9)8 (7.92)18(17.82) 6 (5.94)

有点1(1.0) 1(1.0) 24(23.76)12(11.88)

否定3(2.9) 0( 0)6(5.94)4(3.96)

2.2 护生职业情感的影响因素 职业情感的总均分为因变量,以职业情感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经方差分析,F= 189就业压力与职业情感呈负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为0.812,调整后系数为0.665,即4个因素与职业情感存在复相关,4个变量能解释职业情感变异的36 %,结果见表2。

表2

职业情感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影响因素 BSBBetat值 P值

常数 0.179 0.325.258 0.000

职业压力 -0.066 -0.005 0.1134.523 0.000

归属感0.065 0.006 0.1163.990.000

自我实现需要 0.064 0.005 0.1014.655 0.000

职业兴趣0.057 0.006 0.1083.913 0.000

3 讨论

护生总体职业情感分析,调查显示护生总体职业情感得

作者单位: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分4.13 ±0.458,89.5%护生职业情感中立偏积极。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学科性质、作用及人员素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这与在校期间接受的专业思想教育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有关,通过培训多数护生在心里上接纳护理专业,产生了职业信念,并对护理专业持有期待感,这对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职业情感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护生对专业热爱程度中等偏上,本科护生和中专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有差异,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比较中专护生低,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相似[3],主要是因为本科护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而实习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使他们产生落差感。

3.2 护生对护理工作责任心的自我评价普遍较强 这与护理工作的性质及临床实习的严明要求有关。临床护理工作相系生命,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通过岗前培训教育,护生充分认识到保持高度责任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职守则的理念已深印在护生的脑海之中。

3.3 护生对护理工作社会地认可度比较低沉,在护理活动的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舆论对护理职业评价不高,护理工作艰辛琐碎,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护士受人尊重程度和被别人认可的程度相对较低,护理工作虽然重要但在医院的主导地位不明显,护生对护理社会地位有压抑感。

3.4 护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持有坚定态度的占48.59%,而15.8%的护生对职业定位态度不稳定,应予以重视。

3.5 影响护生职业情感的因素分析

3.5.1 就业压力的影响 就业是谋生之路,是生存的基本需要,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当今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加大,护生担心找不到工作,同时也存在着护生期望值过高,在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难以正确定位,进而影响对职业的情感投入。缓解护生的就业压力可通过多种方式①加强宣传,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架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使护生毕业时有选择空间。②做好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给予统一辅导,在就业政策、就业程序、求职简历制作、应聘面试技巧方面给予指导;③引导护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的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在职业理想与现实之间合理定位[4]。④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护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能操作,提高素质,增强自我就业信心。

3.5.2 归属感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影响 归属感 指被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和支持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发的感觉[5]。开放式问卷调查显示,仅48%的护生认为临床实习气氛是友好和支持的,大部分护生认为实习中由于沟通能力有限,不能建立起与带教老师与患者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缺乏带教的情感支持,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实习中时有茫然失措。

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希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6]。研究认为个体职业选择的主要动机是生存需要和自我实现,职业活动是自我实现的平台,职业活动中能否发挥自我能力,成为影响个体对职业情感的因素之一,实习过程中部分护生感到自我价值实现受限,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有差异,个人成就感低,加之受社会舆论压力护士社会地位偏低以及医护地位的差别,医生对护士的歧视等使护生感觉到护理工作发展空间不大,因而影响了护生对职业的情感。满足护生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对策包括①塑造带教老师的优质形象,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7],带教老师应以对职业的挚爱,对生命的珍爱,对同行的仁爱,对护生的关爱来感染护生,坚定他们对专业的信心,激发他们对职业的情感;②加强有效沟通,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归属感的最大力量,带教老师要善于与同学沟通,尊重护生的人格,给他们以情感上的支持,使护生产生被接纳、受关爱的感觉。③建造和谐轻松的实习氛围,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护生进行各项临床技术操作,创造患者积极配合的实习环境,使护生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并做到放手不放眼,让护生在实践中不断的进步成长,鼓励护生的成功,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引导护生应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带领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护理专业前景的展望和追求。帮助护生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战胜压力,从自我做起,树立信心,以模范的行为赢得患者的信任、医生的赞同和社会的认可,使护生充分意识到职业活动中有极大的空间发挥自我潜能。

3.5.3 职业兴趣的影响 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接触和掌握某种职业或专业的心理倾向[8],如前所述的工作压力,就业压力,及社会舆论影响,工作性质的从属地位,使护生职业价值感降低,对职业兴趣随之降低。职业兴趣与职业情感呈正相关,临床实习中应侧重让护生切实感受护理工作对于生命的重要作用,拯救生命的神圣感,激发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更要认识到护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相对不稳定阶段,善于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认知偏离,帮助护生增强对消极职业心态的抗衡能力,切实使他们把良好的职业心理因素作为现代护理人才优势之一加以发挥,引导他们宏观的看待护理专业的发展和其肩负的专业职责,将个人发展与专业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护理专业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深化护生对护理职业的情感。

参 考 文 献

[1] 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125.

[2] 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68

[3] 姜小鹰,张旋,胡蓉芳.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8.

[4] 彭光成,何琦玲,于志杰,等.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与指导.扬州大学学报,2006,5:78.

[5] 李斌,刘革新.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22(1):53.

[6] 尼春萍,刘喜文,化前珍.临床实习初期护理自我实现需要的调查 护理研究,2004,18(2):275.

[7] 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 学习投入; 护理专业; 大专生

[中图分类号] G648.2; G4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85-02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省略

随着护理教育的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护理队伍人才素质的逐渐提高,医疗机构对护士分层次使用的不断优化,大专护生将成为未来我国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如何结合护理大专教育的特点,培养出具有熟练操作技能并掌握基本护理理论知识的大专层次护理人才,正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学习投入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获取良好学习成绩的基础。因此研究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投入态度是从根本上提升护理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调查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现状,旨在研究其学习心态和行为特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一年级)、2008级(二年级)的统招护理大专生为调查对象,共581人,其中一年级293人,二年级288人,年龄17岁~22岁,平均(19.68±0.99)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Schaufeli等人编制的学习投入量表[1]进行评估。量表由17个条目组成,归为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其中活力维度包括6个条目、奉献维度包括5个条目、专注维度包括6个条目,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其中每条从“从来没有”到“总是如此”,分7级评分,分别赋值0~6分,分数越高表明学习投入的程度越高。中文版该量表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已广泛使用[2]。本次测量中上述3个维度和学习投入总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7、0.696、0.817、0.921。

1.2.2 测试方法 对抽取的受试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集中施测,统一指导语,受试者不记名独立完成问卷,测试时间为20 min,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95份,回收有效问卷581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65%。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用SPSS 12.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 果

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特点见表1。大专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中间值为3),其中奉献、专注维度的分值较高,活力维度的评分最低。

经两样本的t检验,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总表及各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投入的3个维度评分中,活力

表1 护理大专生学习投入的描述统计

维度的评分较低,其条目均分低于3分。活力是指个体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弹性,自愿为自己的工作付出努力而不易疲倦,并且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不懈[3]。该维度的评分低,表明护理大专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足。孙曙青[4]对护理大专生的学习动机调查显示,护理大专生由于热爱护理专业而选择报考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2.1%,而50.5%的大专护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方便将来就业。这也就解释了护理大专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大部分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专业缺乏了解,在报考时选择学习护理专业更多的是受到了就业市场调控的影响,其选择专业的主要驱动力是护理领域的巨大人才缺口,而非职业兴趣。由于缺乏充足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一旦进入护理专业的学习中,受社会对护士社会地位认同程度的影响以及本身对护理工作的辛劳体验便会萌生思想动摇;加之随着高校以及大专院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护理专业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使大专护生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日趋迷茫,因此表现为学习活力降低、学习积极性不足。

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差距不大,主要是由于两个年级学生的教育环境相同、学习负担相似、年龄差别不大、面对的就业形势和职业压力也基本相同,因而表现出相似的学习投入程度。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付出不足。分析其可能原因:(1)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压力下,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按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课程的难易程度有关,在学习比较容易的课程时,学习效率有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在学习比较困难的课程时,学习效率反而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下降[5]。护理大专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其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较短,仅有两年,由于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博大精深,学习难度大,授课学时较多,留给学生复习和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加之护理专业教学有别于中学的学习内容,注重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部分学生尚未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常出现学习不适应。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2) 大部分护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动机的各因素中,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某一领域感兴趣的个体,在学习或工作中愿意投入热情和努力,并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如果对所研究的领域不感兴趣,即便有聪明的头脑,也难以投入到其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填报志愿时并非出自本身的职业兴趣,造成很多护理大专生对学习护理专业不感兴趣,因此,很难实现高水平的学习投入。(3) 护理大专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工作待遇低。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护理大专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而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定位较高,期望留在一线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而这些医院在接收该层次毕业生时大多签约为编外聘用合同制护士,其工资待遇同比较低,工作压力大,而发展空间较为狭窄。这些因素使得护理大专生的职业前景不乐观,萌发了消极的职业心态[6],致使其学习的信念不足。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理大专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从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心理疏导、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提高护士待遇和地位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护理大专生的实际困难,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圆满地完成学业,成功地实现就业,更好地服务于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A R V,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 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 J Happiness Stud, 2002, 3(1):71-92.

[2] 方来坛,时勘,张风华.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18-620.

[3] 张信勇,卞小华,徐光兴.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人格坚韧性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8,1(6):72-76.

[4] 孙曙青.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事业的认识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188-189.

[5] 刘鲁蓉.大学生心理卫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3.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实习生;护士;管理;带教;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7-01

1 资料与方法

对7所卫生学校81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了81卷,收回81卷,有效81卷,有效回收率100%,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

2 原因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2.1.1本年度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本科学历占1.2%,大专学24.7%,中专学历74.1%;护理专业学生占90.1%,助产转业学生占9.9%;学校统一安排的占87.7%,家在本地自己联系学校的占8.6%,有3.7%的学生因为家在本地并想留在本院自己联系本院;有3位学生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有19名学生跟同学一起来,有59名学生学校老师陪同来报道。

2.2所有实习学生到本院后都按照我院实习生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岗前培训并考试,考试完毕后将学生分配到各科室开始实习。岗前培训有护理部组织,时间为半天,地点安排到我院多媒体教室,由护理部工作人员讲,考试安排到当天下午或第二天,考试成绩不达标的学生按照制度不给于补考,直接退回,因我院是本县唯一一个综合性公立医院,担心学生不能实习影响学业,护理部讨论决定组织补考,合格后进入临床科室。

2.2分析

我院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低,本科学历占3%,大专学历占29%,中专学历占60.2%;取得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占7%,取得初级(护师)职称护理人员占11%,取得初级(护士)职称护理人员占64%,有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2.3实习生的管理由实习单位护理部(医疗医务科)、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和学校四方管理。新疆内的和我院签约重点实习单位的学校每年学校专门老师负责将学生带到本院,将名单和学生交到我院相关负责部门后离开,学校和我院负责部门经常与学校负责老师沟通,在学生实习期间到我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这些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好。疆外和疆内一些非我院定点实习学校的学生自己联系后到我院报道,大多数学校没有负责人,学生实习期间不会和我院有关部门联系,不关心学生的实习情况。

2.4学生培训、讲课、考核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执行,所有工作在科室进行,科室指定的带教老师负责学生培训,护士长审核,护理部定期下科室经过提问、查阅资料的方法考评科室带教工作。

2.5科室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带教不能完全实现一个学生专门一个老师带教,大多数科室学生跟班不跟人,因没有男护士值班室,参加值班男护士在医生值班室休息。

2.6因接受的实习生严重超负荷,不能按照学校实习手册的要求内、外、妇、儿系统的全面的轮换。我院指定的实习计划每一个学生在一个科实习5周,每周科室组织小讲课。

2.7学校对学生很严格,学生习惯被别人管,不提醒不会动的思想,等实习开始学生从学校出来,以下感觉放松,科室工作忙,老师不能时刻盯着学生,学生自学意识差,实习质量差。本科生综合素质比大专生好,大专生比中专生综合素质好。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能遵守本院纪律,部分学生尤其自己联系的学生经常出现旷工,迟到,早退,脱岗,学习主动性差等现象,有些严重违规学生我院没有办法与学校负责人联系,学生被退回学校。有些学生家在乡下,路途远,自己租房住,生活散漫,学习质量差。

2.8有80%的提前结束实习,为了参加培训班,未护士执业考试做准备,使医院最初指定的实习计划无法正常进行,造成科室对学生的管理不一致,带教老师讲课时间不好安排,出科考试提前进行。

3结论

3.1为了更好地带教实习生医院应该有专门管理实习生的部门,专人管理,组织培训和考核,定期下科室检查,实地查看学生掌握各种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的情况,能做到学生系统管理,在医院有人管有人教的局面。

3.2学校要负起责任,安排实习后要在实习期间到学生所在医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医院有关部门交流,理解带教情况。

3.3医院加强学生在院的培训,理论联合实际。医院定期组织讲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带教老师给予经济上鼓励,能让老师优劳优酬 。定期召开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总结大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3.4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课外知识如: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得到提高学生自觉性和自学意识。

护理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护生;带教老师;指导教师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正常的运行,才能使护理专业实习生由一名护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当然部分专业性强的科室通常需要在临床岗位3~5年才能培养一名专业护士。通过对近几年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考核,与各实习医院科教科、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管理部门探讨以及深入各临床科室吸取他们的反馈情况,后对实习前后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现今社会、家庭等环境对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了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建立较为完善的临床实习管理体系,同时也为了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对问卷调查表加入就业意向等部门题目,内容涉及业务素质、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思想素养、管理能力等八个方面。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6份,通过调查,认真总结分析。

一、认真总结分析护生实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在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明确表示不能和带教老师很好沟通的约有20%,有近25%的护生完全不能主动去接触病人并沟通,有近一半的护生认为带教老师不会主动为其讲解临床护理知识,这依然和学生本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密切关系。但也应当指出,带教老师由于不能对护生进行正确对待,也会造成护生不愿意再进一步和带教老师沟通,从而失去相互信任。在临床实习当中,教与学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与学,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带教老师也应认识到,这也是在满足实习生合理、健康需要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因此,在实习期间,学校、实习医院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时刻体谅学生、为学生着想。临床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时要善于表扬,多鼓励,以榜样激励、需要激励及感情激励为主,批评时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及时沟通教学双方的情况,使教学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护生本人要体谅医院的工作难度和带教老师的压力,这需要相应的提高沟通能力以及校方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比如,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校期间要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培训,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敬业、奉献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结果中认为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加强的大约有80%以上,这使得刚进入医院的护生很难进入状态。可见我院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时候很多动手项目都很生疏,因此,需要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应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并且应明确强化训练的项目。

3.同时有将近75%以上的护生认为在实习期间仍然需要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分散各地各医院,使得部分学生管理的真空状态。医院只能在业务方面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但学生日常积累下来的一些业务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多具有共性,也需要集中进行解答,这是医院各科室的带教老师无法一一满足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可对一定数量一定地点的学生配备专职导师,定期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动向,并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4.结果显示50%以上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有过紧张、失望等情绪,主要原因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由于即将面对角色功能的改变以及陌生的临床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习方式,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另外,实习前护生为处于青春后期的特殊人群,此期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使得心理成熟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生理成熟不相适应,容易出现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脱离的现象。再有,护生在校后期学习的专业课程多,难度大,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教师往往较少传授护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缺乏针对护生的需要、兴趣、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专业辅导与人才培育的机制。因此,应当适当增加对学生进行相应心理辅导方面的教学。

二、面对上述结果,工作应该有的针对性措施

1.针对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实习学生进入实习阶段之前根据各级各类医院对实习生的规格要求,分层次选拔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定向的集中培训和就业指导,以满足不同医院对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重点强化训练的项目,包括无菌技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重点操作,并进行培训考核,对每个学生独立考核,不及格者重新培训,直到考核及格才允许进入实习阶段。

2.加强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形体礼仪、人际沟通、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整体护理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的核心能力。

3.加强就业指导。提供学生将要实习医院的各种信息,进行个人简历的书写、面试技巧、化妆、着装方面的指导。加强专业价值观、职业态度的教育,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关于护士执业考试与注册的相关问题,确保在就业前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和法律资格。

4.规范岗前教育。实习生上岗前由教务办、学工办、护理教研室、外聘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分级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及专业特色、硬件配备等,使护生尽快了解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5.坚持教学查房。在实习期间配备专职实习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负责20~30名护生,护生可随时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并进行互动,指导教师每隔至多一个月必须和护生见面进行交流,并撰写详细的指导报告,并需根据护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教研室主任进行信息反馈,待实习结束按照各自所带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总结。指导教师教学查房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坚持每月1~2次护理教学查房,护士长结合典型病例或某个问题、某种疾病、某种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使学生掌握某一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要点,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6.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渗透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促进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护理部每月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教学的意见,讨论并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会后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实习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7.在实习前后以及实习期间不定期由我院心理辅导教师集中开展心理辅导及讲座,提高护生实习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学校对护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建立护生心理健康档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学生会应多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团体活动,使护生在广泛的交往和合作中建立和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有目的地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正确看待自己,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做到自尊、自信,遇到问题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中,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同时,及早向护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邀请在护理领域取得较好成绩的校友来为护生做讲座或座谈。总之,要培养护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大班幼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学实习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