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1 00:06:14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93-02

为适应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选拔要求,普通高级中学在培养播音主持艺术生时,应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相关艺术专业的基本素养。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同的课程设置,展现的是不同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是不一样的专业人才。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也该有别于其他班级的课程设置。结合多年的工作体验,笔者就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影响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设置的因素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来的正是第三产业人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目前已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未来的就业方向为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IT产业的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庆典主持、宣传、策划等。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对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

高中阶段,播音主持艺术生只要能通过高考艺考,具备升入高校深造的基本素质即可。可以说,高考艺考内容直接决定了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的设置。一般来说,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考艺考不分阶段进行,考试内容为: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即兴评述、才艺展示。部分高校自主招考则分两个阶段进行。初试阶段考试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复试阶段考试内容包括:朗读指定稿件、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即兴评述、才艺展示并回答主考提问。自我介绍、朗读指定稿件、朗诵自备文学作品等环节考查的是学生的语音面貌和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即兴评述、回答主考提问等环节考查的是学生在无文字依据的前提下,快速思考并表达的能力;而才艺展示考查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在设置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时,应综合考虑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和高考艺考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力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应有别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设置,不必像高校专业设置那样细而全。笔者认为,为培养出能通过高校遴选的合格人才,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课程

播音主持类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决定了他们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相当一部分的播音主持艺考生为了能通过艺考,完全放弃学校教育,依托于校外机构的专业培训。结果,他们在语音面貌上虽然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自由交流与表达上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在文化高考中,这类学生也会明显处于劣势。可见,播音主持艺术生也必须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在播音主持艺术班的课程设置中,文化课的安排不容忽视。只有让播音主持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就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普通高中在文化课程设置上是具有优势的,学校应该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播音主持艺术班的学生授课,播音主持艺术班的文化课教学课时也应该与非艺术班的教学课时保持一致。播音主持艺术生参加文科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文化课程设置可以倾向于文科方向的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等科目,作为必修课应该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可将声乐、器乐、舞蹈等科目设置为选修课,同样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

(二)语音基础课程

作为未来的语言类职业工作者,播音主持艺术生应该能说一口纯正、圆润的普通话。良好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是播音主持艺术生立足职场的根本。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普通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从高一开始就应该开设语音基础课,每周两节课,高二、高三可增加到每周四节课。授课方式以讲练法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从音素的练习开始,进而到单、双音节的练习,再进行文章的诵读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促使学生逐步消除方言音,矫正发音,最终达到拥有纯正语音面貌的目的。

语音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发声、朗诵、即兴评述等内容。高一阶段可开设基础发声课,内容包括气息的掌握、发声技巧、普通话正音等;高二阶段可开设朗诵技巧课,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自备稿件的朗诵技巧和训练,新闻稿件等指定稿件的朗诵技巧和训练等;高三阶段可开设即兴评述课,内容包括话题审题、话题评述结构、话题材料的准备和选用等,同时,进行综合考场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和技巧。

(三)实训课程

基于专业特点,高中播音主持艺术班应该安排实训课程,使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为让学生在面对听众或观众时不怯场、能圆场,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上台主持的机会,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及各种校园文艺活动可以作为学生的实训平台。

实训课程可以从高二开始设置,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实训指导,不必挤占学生正常的教学时间,可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学生分批次轮番进入学校的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部门实习;学校举办文艺活动期间,让播音主持艺术生上台担任主持人。让学生在实训中提高能力,比教师单纯地教授相关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相关技巧指导;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促使学生更快地成长。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播音主持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运用,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的实训课程,不但能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应变处置能力。

(四)形体课程

播音主持工作是面向大众的工作,从业者的形象、气质颇为重要。而良好形象、气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能在高中阶段就让播音主持艺术生接受形体的训练,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形体课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从高一起就应该开设,每周一节,利用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来开展教学即可。没有经过严格形体训练的人,身上往往会留有一些习惯性的缺陷,如走路八字、肩膀一高一低、坐姿或站姿不美观等。形体课训练的第一任务就是纠正并规范学生的生活动作。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 ,.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播音心理学 潜意识 冰山理论

初学播音学或者是一些对播音不是特别了解的人,或许会对播音主持这个工作有着各种错误的理解。有些人认为播音员只是一个念字的工具,是不需要有思想的;或者是认为电视屏幕上的主持人只要形象好,会说普通话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是非常具有偏见而且是非常片面的理解。

正如康辉老师在讲座之中着重强调的那样,播音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也是一门要求非常高的学科。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不仅仅是声音好,形象好就可以。

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实现这些标准呢?如何才能让一次播音创作更加的鲜活和丰满呢?我认为了解播音心理学,并且能够恰当的应用于自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播音的心理学研究在我国虽然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已经有了很多的学术成果可供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播音心理学的概念。播音主持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原理来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受众的需要、认知和情绪等心理过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学习和训练中教学双方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并将其运用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运用于对受众的需要、认知和情绪等的把握,运用于教学、学习和训练的一门新学科,是播音学、心理学、生理学、艺术和美学等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播音心理学所包含的复杂的内容和建构。

张颂老师提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已经逐渐脱离起步阶段,正在蒸蒸日上大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广大受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播音创作中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和广大受众对我们的业务要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同学形象好,知识面广,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好,但是因为心理素质差,应变能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驾驭节目进度,情绪不能自控,不能出色应对节目播出时的突发事件。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过程中,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播音主持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完美的诠释稿件内涵,才能更好的尽我们作为的义务,心理素质若不过硬就难以适应当代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跟不上传媒发展的节奏,进而适应不了改革开放我国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最终很难在竞争中被人关注。这也就涉及到了播音心理学的任务,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为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学习和训练以及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交流、沟通、互动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当然,在自己虽不长的播音学习当中,我结合自身情况,也总结出一些学习心得,尤其是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中之后,体会到了播音主持创作时应具备的心理状态,即自信、松弛、自如、积极、真诚。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晰,精神集中,沉重冷静,对自己节目内容主旨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和感受,时刻做到胸有成竹,操控自如,具备这些,才是一个健康播音员、主持人的体现,这样的播音员主持人才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更容易出类拔萃,才更有机会成功。这是我学习这门课之后得到的,受益终身。

“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对心理学知识的总结。而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个性突出,特点鲜明,有时候也会产生浮躁的心态,这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并将其运用在播音主持创作中,因而,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一定是一个适应能力强且意志力坚强的人,适应能力强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对节目和主持人心态的影响,意志力坚强,才能克服自身不利情绪的影响,比如,在意外情况下克服慌张慌乱,使自己保持镇定,在嘈杂纷乱的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于节目和节目内容本身,以便更好的达到宣传效果。

当然,任何一名新闻传媒工作者,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树立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奉献的思想,这是我们从业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树立明确的目标,克服不利因素的干扰。这是学习心理学之后对我的启发,在日后学习实践交流中,我也会努力将这一收获运用于播音主持创作。在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成了各电视台竞相采取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除了新闻节目外,几乎所有栏目都采取了主持人的形式。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受众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及主持人要具备众多的素质于一身。如: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精神素质以及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善和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我的学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播音员主持人要改善和提高心理素质,首先要懂得“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以“自我意识”来改善和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就可以从以下几点有针对性地训练方面入手。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4

当前,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诱惑,有些稿件的播音可能受到一些非业务因素的影响,比如电台播出的某些商业广告或者社会上商业广告公司的配音。还有一种因素,那就是部分电台领导的审美取向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有些播音员主持人没有播音对象感,不能全心投入。

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正确的声音”带到受众的耳边?笔者提供一些现有条件下简单易行的方法以供参考。

注入真情实感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嗓音很好,也自以为嗓音有魅力、有磁性。确实,猛一听你会感觉他“嗓子真好”,但很快就会发现他播的内容好像跟他无关。

我们来看一些成熟的创作,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林如在电视剧《阿信》中配的旁白。在配音时,林如完全不去考虑自己的声音“美不美”、“亮不亮”,而是结合故事中的阿信苦难连着苦难、坎坷连着坎坷的坚强女性的特点,用略带苍老、沙哑的声音去塑造阿信的坎坷命运和坚韧性格,达到与剧情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播音实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是要“过脑”和“过心”的,没有真情实感绝不会成为艺术。

进行必要的心理想象训练

当年总理在视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就曾告诫播音员,播音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训练自己,增强心理想象能力,通过“想象”和“假如”,设想受众收听广播的状态并提高自己以假当真、全心投入的能力。

抵制不良诱惑和误导

碰到对播音并非内行的人不合理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态度上可以谦和,做些必要的解释。合理的要求要接受,但在艺术创作上不能妥协,不能因这样的不良因素影响而把原本正确的创作道路走偏。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再去纠正就很难了,甚至无法再从事正常的播音工作。

不简单地模仿

当年,还是小伙子的年轻播音员铁城对于播音界前辈齐越心向往之,便一板一眼地模仿起齐越的腔调来。有一次录节目,铁城自觉学得很像,心里美滋滋的。到了播出时间,他把收音机声音开得大大的,想让齐越听见。果然,引起了齐越的注意。但他不但没有夸奖铁城,反而发火说:“你不要学我,这么学我不行!”

为什么齐越不让别人学他呢?因为他认为,单纯地模仿,不是创造。一味地模仿,会形成一种人为的固定腔调,就会束缚住播音员的创作个性。①

进行表演训练

还有一种训练活动则需要工作单位有目的地组织播音员主持人参加,比如业务学习会,包括观摩学习话剧、相声、评书等演员面对观众时的表演和语言状态,以及必不可少的当众表演训练。训练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当众表达的能力,增进对象感并把正确的创作状态带到播音室话筒前,这实际上就是把“正确的声音”带到受众的耳边。但这样的业务学习会不是一个人就能做的,希望有条件的电台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

国外播音员接受的都是演员训练,而演员表演无疑要有极强的对象感。可惜播音员尤其是广播播音员常常是一个人关进播音室,对着冷冰冰的话筒说话。播音前辈虹云也是职业播音员出身,由于广播的发展,她较早地转为广播主持人,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仍津津乐道于她主持的《午间半小时》。据笔者所认识的一位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话剧团的老演员讲述,年轻时虹云经常主动跑到话剧团的排练场看演员们排练,学习演员在表演时的台词表达技巧和演员表演的对象感。听虹云主持的节目,感觉她就在你的身边与你娓娓而谈。

涉猎电视配音解说

如果有条件,广播人尽可能地涉猎一些电视配音解说工作。虽然广播人的本职工作是电台播音,与电视播音、配音、解说工作有区别,但创作本质并无不同。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涉猎一些电视配音解说工作,对于更好地服务广播听众很有益处。

注释:

①刘淮:《齐越和他的播音生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5

[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 ,.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 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 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 )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文化庆典公司、展览馆、文化馆和企事业宜传部门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双语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和招生时都需要较高的文化分数,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每年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入校分班的笔试和口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比普通播音班学生有更高的培养目标,比如在英语测试中必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长期的枯燥学习令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缺乏热情。特别是有些英语教师沿袭了高中英语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单纯地进行词汇和语法讲解,缺乏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令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提不起兴趣。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包含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基础训练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还应该包括英美文化,英美文学。大学英语课堂中将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能提高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知识有所欠缺,还有一些教师疲于授课,没有时间读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利用点滴时间读书,利用假期进修,丰富自己的内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教给学生。特别是教授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师,更是要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修养。

(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积淀文化底蕴

人文素养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文化知识的积淀则需要不断发掘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渠道。例如,笔者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E英语教程》,该书有一个单元是讨论中国的国画,教师根据这个主题展开延伸,将西方的著名画家和中国的画家进行风格比较,再将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再如,有一个单元分析了中国当代的建筑师,讲述这个单元要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进步。

(三)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与文化接轨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英汉双语)的专业特殊性,要求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英语播音与主持、英语思维、英语国家概况等。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都设立了类似的课程。这不仅要求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单纯的双语教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

(四)开设内容丰富的英语选修课

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除了英语必修课,开展一系列英语选修课,比如“高级媒体英语视听说”“影视英语”“英语电影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都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五)举办英语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仅靠短暂的英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注重英语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丰富的英语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自身人文素养。笔者所在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英语风采的平台,举办了丰富的英语实践训练活动。比如,为了锻炼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举行英语播音与配音大赛,至今已经举办十届。比赛首先在全校进行海选,再进入到复赛,最终决赛,每一个环节都指派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培训指导。这个比赛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请选手进行即兴图片英语评述的环节特别考查选手的知识底蕴。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比如赴美社会实践(summerworkandtravel),每年都有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美国体验生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回来的学生还要进行汇报演讲。这个实践活动使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受益匪浅。

(六)重视人格塑造和德育培养

一段时间以来,知识性电视节目颇受欢迎。然而,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格的养成,也谈不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提到品德的重要性。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曾说“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在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德育的培养。比如,每年利用西方的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感恩之心的培养。总之,在传媒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代,需要高质量的具有文化素养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应该加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天欣.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6):101-102.

[2]杨文怡.浅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137.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传播媒介里,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体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中介,语言表现能力怎么样,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 主持人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上有一种前卫派广播特写节目,是由纯音响组成的。电视节目中也有由画面、音响和配乐组成的艺术探讨片。但是,这种节目传达的信息是十分有限,对受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主持人节目的设立更是为了减少大众传播中由于受众只能跟收音机、电视机接触而带来的那种间接化、远距离化的弊病。通过主持人增加人格化传播的亲近感。主持人用自己的学识和感受通过语言来介绍、组织、评说、串联节目,或者直接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还要注意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总之,各类节目所要传播的信息、主持人所要表述的观点见解、主持人与听众思想感情的沟通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二. 口语表达是实现节目传播目的、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比如说到《论语》,有的主持人居然能说成是孔子写的,这样让听众都替他汗颜。

了解节目、观赏节目是受众收视节目的直接目的。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穿插其中,观众在节目的进程中听其言、观其行也认识了解评价着主持人播音员,甚至因为喜欢上她们。相反,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言表达不到位,那么,这就令听受众扫兴,以至对节目失去兴趣。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优劣成败,关系到节目的总体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到收听率和收视率。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总是能以他们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技巧,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蜻蜓点水,或连缀穿插言简意赅,使听观众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受益的同时,也体味到语言的美、语言的魅力。这样的主持人播音员能够得到听观众的认同、喜爱、敬佩和信赖。

笔者认为,播音员、主持人应在以下4个方面提高节目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有一个比喻很恰当:如果我们想给受众一滴水的信息,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的储备。的确,丰富的知识储备会让一个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应对节目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所以,在知识结构上,应该具备三角形的知识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博看精读,以杂家为基础,达到某项领域专家的跨越。

第二,每天的业务口语诵读练习要坚持不懈。从笔者自身体会来看,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练习播读好词、好段、好文章的训练,这样,在背诵朗读中完成了一次升华和飞跃,查找到了自身不足,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这是作为一个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必修课,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环境和条件作出符合自身的训练方式。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与同仁进行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把同行的有关口语表达经验和体会融入到自己的训练当中来,取长补短。同时借助其它媒体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吸收学习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各地区媒体同行的优势特征,融会贯通、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并寻求创新与突破。

第四,要与时俱进,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作为一名媒体人,能否有效及时的洞察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及时的分析判断社会现象的内涵是衡量一个媒体人综合素养的关键。所以,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新闻眼、新闻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甄选有效有用的信息,继而在节目的驾驭和把握上做到胸有成竹。

其实主持人播音员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大概念,只有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理论加实践,才能在受众的视线当中取得认同,并在事业的远航中稳步前行。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小课教学;原则

播音与主持的小课是针对大课而言的,它常常是专业教师带领十来名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并一对一进行点评与辅导,集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是将大课教学中的理论转换为语言功力的关键环节。

虽说教师对授课内容是提前预知并有所准备的,但是学生在小课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待解决的办法却是随机性很强的,即便老师有所准备,也会碰到许多突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无疑给播音与主持的小课教学增加了难度。许多教师在小课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尝试,寻找行之有效的小课教学方法,但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变幻,小课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还要坚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播音与主持小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示范教学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系统性和概述性,但在社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复杂的、非典型的。这难免会造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又不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局面。通过实践,让学生准确定位,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同时,这个过程也为他们创造了深入研究、勇于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契机,从而有利于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课教学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多鼓励学生上口、试播、相互点评,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口语表达能力,注重示范教学。示范教学能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果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则会削弱示范教学的效果,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要格外注重锤炼语言的基本功,实践与理论并重,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有声语言的魅力。

2、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基础教学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初学阶段,很容易出现问题毛病一箩筐的情况,如果教师同时指出学生方方面面的不足,一来容易让学生有挫败感,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来容易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分阶段地逐一去解决,而不要一口吃个胖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重拾信心,逐一攻克难关。

所谓的基础教学是指播音与主持的基本功训练,包括了普通话语音、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等播音发声学中的基本知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应该是贯穿学生学习始终的,有良好的基础教学做铺垫,后续的教学才能顺利地展开。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师要格外重视基础教学。

3、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创作个性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普遍适用的原则,对于播音与主持教学尤为重要。每一位学生在接受训练之前就有他们各自不同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不抹煞每位学生的特点是播音与主持教学一贯坚持的原则,提倡张扬个性不仅是对学生在专业上与众不同特点的保护,更是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引导。

在抓好共同的基础性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的特点、特长、兴趣、爱好等,并有的放矢地加以发掘与指导,使其潜质得到发挥,发挥创作个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办法。例如:对一部分条件不错的学生,多加引导和鼓励,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正确看待自己的天赋条件和固有气质,定位适合自己的节目类型;而声音条件相对不好,但是热爱这行的学生,往出镜记者或别的记者编辑岗位上引导。部分“吃不饱”的学生可结合开设兴趣爱好小组等方法,适当地增加理论知识和课外辅导的时间,达到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确保学生能正视自身条件和固有气质,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4、德艺双馨的原则——教书育人并重

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新闻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代言人,起着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的使命和重任。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镜头前代表的不是个体,而是媒体甚至政府和国家的形象。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和良好声誉,恪守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荧幕形象。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的影响也不仅仅停留在镜头前,还表现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 “人”字格外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德艺双馨的原则,即教书育人并重。

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之外,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穿插播音主持界前辈们的案例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带领学生赏析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经典作品。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有道德感、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审美感悟,让学生认同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对塑造人的巨大潜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的为人师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到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5、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社会需求

如果把学生比作是教师生产的产品,那么社会需求则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出口。当今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层出不穷,从技巧运用、语态到形象塑造、节目形态,二至三年都会有明显变化,近几年实际工作中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好、综合能力强、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又很突出的播音员主持人。而播音与主持的理论总是大大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课程设置又是基于理论的形成,自然又落后于理论的进程。课程设置与播音主持实际发展的脱节导致了培养出的人落后于实际需求的标准。因此,教学中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自身要注重广播电视前沿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捕捉学科前沿动向,注重社会需求,而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6、教师轮换的原则——博采众师所长

播音与主持小课教学因为人数相对大课较少,接近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学模式,但若长时间跟从一个教师学习,学生视野不开阔,不利于博采众师所长。因此,播音与主持小课教学还应坚持教师轮换的原则。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老师身上学到不同的东西,同样的问题,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只有广学博采,才能取百家所长。具体实施中,可采取按学生抽签分组、按学号顺序排列分组、按专业成绩顺序排列分组或师生双选等不同办法,实现专业小课的教师轮换。

总之,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更不能急功近利,教师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既要关注前沿一线的动向、节目类型的变化,又要注重教学规律的探寻,不断总结教学中的成败,积累教学经验。教学改革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广播电视一线动态,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职业能力要求的新变化。

参考文献:

①高放,童谦益,曾致.《论播音主持专业小课教学的基本原则》[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6卷第1期:P48-P50. [期刊]

上一篇:药品安全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