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6 14:54:09

化工实训报告

化工实训报告篇1

一、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广告市场经营秩序

以降低广告违法率为目标,完善机制为重点,突出市场监管,强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广告专项整治重点。一是深入开展“五类”重点广告整治。继续把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五类”虚假违法广告作为整治重点,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的思路,措施不松,力度不减。二是发挥广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作用。落实好“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强化部门协作,整合行政资源,重点开展医疗机构执法联动,采取联合约谈、联合检查、联合通报等部门联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告监管的合力和实效。三是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将市属主流媒体商品和服务广告的监管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实现行业主管和部门监管的有效结合。

(二)强化广告行政监管。一是加强广告环节的监管,构建虚假违法广告的防范机制。市局将组织开展《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督促媒体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从源头上减少虚假违法广告的。市局重点加强对市属主流新闻媒体监测与监管;各区局切实加强对辖区大众传播媒介巡查与抽查。通过市区联动督促大众传播媒介单位落实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和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广告审查人员职责,规范广告经营活动。二是各区局要以“户外广告示范一条街”创建为抓手,开展户外广告日常监管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建立健全巡查管理台帐,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户外广告行为,规范户外广告管理秩序。三是加强广告行政指导。市局制定《广告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各区局每季度要通过采取上门指导、行政约谈、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辖区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主督导活动,把预警教育、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融入日常广告监管活动之中,引导强化自律意识,实现广告监管效能。四是加强广告案件指导与督办。市局和各区局要加强与公平执法办案机构的联系,做到举报案件必查,督办案件严查,屡次违法案件重罚,并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扩大社会影响。

(三)强化广告监测。广告监测是对广告实施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一是严格落实《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测工作规范》,推进监测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重点完善“周提示、月报告、季分析”等工作措施,对市属广播电视台等17个媒体实施跟踪监测,实现监测和执法同步,增强广告监管工作的主动性。二是采取“一月一公告”的办法,定期向社会广告监测报告,方便消费者识别;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送月度《广告监测报告》,实现资源共享;向市绩效办报送市属新闻媒体广告监测的数据,提供考核依据。三是以“双月”会议形式召开媒体广告监测情况通报会,要求媒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广告审查责任,把好广告关。四是开展网络广告监测,打击利用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二、优化服务措施,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一)深入开展全市广告业发展调研工作。夯实基础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各区局要通过调查、核实掌握辖区广告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做到广告市场主体底数清、情况明。市局要《武汉市广告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提出武汉市广告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二)服务“汉阳造”广告产业园区发展。以推进“汉阳造”部级试点广告产业园建设,带动我市广告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园区“一旧一新”暨“一园多片”建设,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积极培育一期“旧”园区84户中重点优势企业,助其做大做强,逐步淘汰规模小、能力弱的企业。二是配合汉阳区政府尽快启动二期“新”园区建设,把“长江广场”建设成为大型、优质广告企业的总部基地;支持长江出版集团在“国博”片区投资30亿元建设“广告城”,吸引优质广告企业落户“汉阳造”广告产业园。同时,做好迎接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对“汉阳造”广告产业园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三)落实重点广告企业联系点制度。各区局要按照《市工商局关于建立百户重点广告企业联系服务制度的通知》要求,一季度完成建立“一户一档、健全资料”工作,报送《重点联系广告企业基本信息台帐》。每季度应主动与企业联系一次,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掌握企业发展现状,组织参加广告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及时解决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年终上报重点广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材料。

(四)抓好广告人才培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通过传授先进的广告理念,采取“高端拉动低端、淘汰末端”的方法,提升我市广告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武汉 广告人才培训平台,通过聘请高校广告行业知名专家授课、邀请知名广告企业精英开设论坛交流互动等方式,着力培养我市中、高端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广告企业经营能力,推动我市广告企业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定向培养、实训实习、在职研修等方式,组织广告从业人员进行基础性培训。会同市广告协会,做好广告专业技术等级(广告师、助理广告师)考务工作以及广告审员任职资格培训或知识更新培训。

(五)推动公益广告活动的开展。各区局要引导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广告主参与公益广告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与统计,确保公益广告在地点、形式、内容三方面符合法规要求。市局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探索建立社会各界普遍参与的公益广告机制,提高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内部建设,提高广告服务与监管水平

(一)理顺职能,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一是结合机构改革,制定《全市基层工商机构广告监管工作规范》。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要求,做到“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形成“运转高效、协调顺畅、反应迅速、监管有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市局在调研基层上,出台《工商所广告监管工作办法》,规范工商所广告监管行为,发挥工商所在广告监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健全广告监管工作机制,保证下级服从上级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二)加强培训,落实保障,提高水平。一是立足“提能”,加强教育培训。按照培养专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市局组织开展岗位能力培训,提高基层广告监管与服务的水平,不断增强岗位履职能力。二要立足“干事”,各区局应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广告监管部门,确保广告工作有人干事,并且能够干成事,实现重心下移,职责下沉的目标。

四、指导广告协会工作,服务广告行业的建设与发展

化工实训报告篇2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德国及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法规选编》(一).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杭州大学德汉和信息中心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化工实训报告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实训报告;创新模式

实训操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实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实训报告必须在科学实训的基础上进行,撰写应该体现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有效性。实训报告就相当于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报告,必需对日常实训任务完成汇报进行适当革新,以便培养学生后续到企业中开展问题研究、撰写报告的能力。

一、报告内容结构

1.题目及署名

强调实训题目,要求用一句话点明所要研究问题,可以对实训指导书上的题目进行修改。题目下面署上操作者姓名、班级和专业,以示文责自负。

2.前言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写出此次实训验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实训关键操作技能,文字力求简明扼要,只要说明问题即行,不必多加铺叙。

3.材料及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训材料的配制方法和预处理技术,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技术流程路线,既尊重实训指导内容,又参考自己查阅的相关文献作相应的修改,力求达到最佳的实训目的与实验成果。

4.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的实验技术流程图路线,得出实验结果,力求做到有理有据,准确可靠。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即使实验失败,也要说明失败原因,为下次实验总结经验教训),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人的讨论,如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对操作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与适用范围等等作进一步阐述,同时,大胆地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和质疑等。另外,可以对实训课的组织与安排提出建议,以便老师在同类实训教学中改进。

5.致谢

致谢对象应是对整个实训操作过程有实质性帮助的人,主要是实训合作伙伴以及实训教辅人员,并应写出被致谢者。

6.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应该广泛地阅读文献资料,参考已有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和突破。但是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要求学生每个实训至少参考4篇以上文献。

7.附录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主要包括本实训的原始记录、药品的配制方法和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原始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详细而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技术路线,有关溶液的配制方法、实验数据、标准曲线的制作、实验条件。药品的配制方法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体积、溶剂溶解方式、溶液的总体积以及试剂的贮存方式等。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写清楚首次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环境、仪器原理、使用方法等。

二、报告注意事项

1.可读性

为了便于传播和交流,报告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语言阐述必须精确、通俗,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专门的名词术语,可以用,但不能故弄玄虚。文字切忌带个人色彩。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

2.以流程图标示操作路线

实训时操作路线一般最好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书写,这样在操作时看起来比较方便,一般文字不要太详细,但也不能过于笼统,让别人无法“照方抓药”,但关键点最好越详细越好。通常实训流程图可以参考下面格式:姜辣素产品工艺。根据不同的用途,姜辣素的生产工艺略有不同,但总的路线如下:

3.讨论或建议

分析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或舆论所左右;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月卷号(期号)页码。如:

[1] 张星海.基础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2] 张星海,周晓红,陆旋,等.茶多酚生产水相中茶氨酸分离技术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6):443-449.

这样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目的主要为了通过平时不断锻炼,逐步提高学生掌握初步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会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 李忠光,龚明.实验报告撰写改革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69-70.

[2] 何显教,赵善民,王映.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提高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6):1095-1096.

[3] 林述英,施小芳,李微.用科技小论文形式撰写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4,80(2):99-100.

[4] 张星海.姜辣素生产工艺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7,(5):37.

化工实训报告篇4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99

根据调查不难发现,我国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报告方式、临床报告人员责任意识、报告制度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报告质量方面尚存在一定阻碍,造成疫情报告质量的下滑。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传染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及时性,为疫情的了解与管理提供切实依据。就本次调查结果而言,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1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1报告方式的缺陷

在电子化、网络化发展中,不少医疗机构在报告方式上仍旧沿用着传统模式,也就是仅仅采用书面形式报告,在一段时间后汇总所有疫情状况再统一上报。这种报告方式存在一个较大弊端,也就是处理上的不及时。以禽流感为例,在疫情上报方面,时间属于重要因素,只有在第一时间发现携带传染病人群或是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找到才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否则极易出现传染病携带者由于自身活动行为造成更多人被染上传染性疾病情况。换言之,目前部分医疗结构在报告方式上尚处于偏向落后阶段,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来保障疫情的及时了解,同时在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统一管理方面存在滞后性,应在检测出阳性反应后立即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让传染性疾病被更多医疗机构知晓并注意防控[1]。

1.2责任意识的落后

疫情报告属于重要事项,但一些临床医师在此方面的认识程度并不深,存在责任意识落后情况。调查发现,临床医师在传染性疾病疫情上报与控制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法制意识较弱、对传染性疾病在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方面并没有达到完全了解程度等。传染性疾病通常会让患者存在普遍性特征,一些临床医师只能够看到普遍性,忽略了患者自身年龄、性别等方面造成了疾病特异性,从而并没有将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与不良反应全面掌握,在这一背景下,传染性疾病的防范可能会出现疏漏点,影响疫情报告质量。

1.3报告制度不完善

调查发现,在传染性疾病的报告制度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报告程序以及登记格式都存在较大不同之处,这些项目、环节上的不同造成疫情报告影响了统计时间与效率。同时,报告中缺少患者发病时间现象较为普遍,且在患者出入院等几方面也存在普遍性问题,不少医疗机构并没有登记这些内容。

2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优化措施

2.1改善报告方式

在现代化社会,信息传播除了传统的几种方式外,网络逐渐融入到信息传播媒介中并承担着重要角色。网络化的发展为传染病疫情报告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报告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到疫情状况以及传染病携带者本身情况,有利于对疫情的研究与控制[2]。具体而言,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网络直报方式将传染病疫情信息联网上报,一旦发现较大规模的疫情,统筹部门可通过各级、各地医疗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分布状况以及携带者可能所处位置,尽可能减少更多人被疾病感染的可能性。

在网络直报方面,相关医疗机构首先应确保疫情上报处于长期联网状态,同时建立相应数据库,除包含有不同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实验室检验注意事项等信息方便主治医师判断病情外,还应注意设置患者相关信息登记部分。在疑似传染病携带者信息登记方面,基本信息必不可少,同时还应将其临床症状详细说明,同时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以附件形式上传到数据库。只有这样,当疫情爆发时才能够更及时的调用这些信息,查看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的普遍性,方便了解疫情主要表现,让人们自身加强防范。

2.2完善相关制度

卫生部门在此方面应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调查发现,在卫生部门干预下,《全国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3]的下发让传染性疾病的报告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各级医疗机构能够在指导下不断完善自身上报工作并优化报告质量。因此卫生部门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让医疗机构有一个合理参照去不断优化自身报告工作。同时,卫生部门应注意对临床医师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这类人员优化思想,从基层操作上保障疫情报告质量。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此方面的督导工作,不仅需要监督,还应注意引导,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于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可统一下发指导方案提升指导效率。

2.3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不仅在于工作方式以及具体操作上的培训,还应注意对医疗人员责任意识的培训。培训需定期展开,并且注意培训的效率,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现象,要让医疗人员切实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医疗人员也应注意自身建设,在培训下不断优化自身水平以及责任意识,了解到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防控的重要性[4]。同时,由于传染病疫情也是在不断进化与发展的,一旦疫情出现变异应及时告知医疗人员并在短时间内找到控制方法,普及传染病防控方式,提升临床医师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操作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

3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在疫情报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报告方式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因此在优化上理应重视这两方面的完善,有针对性的提升疫情报告质量,同时加强责任意识,力争将传染性疾病在初期有效控制,保障人们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施界,周丹娜. 徐汇区2009年二、三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0,17:3272-3273.

[2]胡惠兰,曾义虎,颜艺娜,蒋德青. 昭通市医疗机构201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01:68-69.

[3]罗楠,毛志鹏,卢敏,游先祥. 昆明市2007-2011年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3,04:224-227.

化工实训报告篇5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明主;选举训练班

一、新民主主义选举是人民的权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旧式的资产阶级选举对民主政治不仅没有多大改进,很多时候甚至会出现越选越坏的情况。谢觉哉眼中,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选举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新民主主义的选举运动和旧民主主义的选举运动大大不同:后者是各党各派争地位争升官发财;前者则是在运动中练习参政,提高广大人民对政治的认识与兴味”。[2]

谢老指出,革命和反革命的分别:一个要民主,一个不许民主。不民主,建立民主,首先就要认清什么是民主――“民主是人民做主来管理国家的事,议国家的事。人民多得很,除最下层的村或街道,可以经常开办群众大会来议来管外,稍为地域广一点,是不能每个人都来议来管。不能每个人来议来管,于是想出个法子,由每个人共同派遣少数人来议来管―他们来议来管。这就叫做选举”。[3]所以选举是组织民主政治的开始。没有选举,民主政治是绝开不了张的。

谢觉哉主张的新“民主”,实质就是人民做主,即由人民来“议”、来“管”、来“行”政府和国家的全部事务。他强调:党要保证执行的是民主,是政治推进的正轨。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有些同志认为只要事情做得对,老百姓满意,就是民主。谢老认为,事情做得再好,也不是人民做主,还是上头做主,一方是治者,而人民是被治者。“你做得好,是‘明主’,但离人民的‘民主’差的太远”。明主当然也好,然而没有人民的监督和选择,‘明主’也可以变为‘昏君’”。[4] 1941年初,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因久未改选,不少地方已发生强迫命令、贪污腐化的现象,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事,当时已经从实践上证明了“明主”理论的破产。

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针对选举问题,还普遍存在着另一种论调,来源于的“训政”理论,认为群众文化现有的文化程度及政治意识达不到选举的标准,还需要政府主导来训。这种意识指导下的选举活动通常是:上头人准备名单,在大会上提出,大家举手就完事。选举是他,不选举也是他。谢觉哉一针见血的指出,人民文化低不够选举的说法是中国反革命反对民主的借口。怀疑人民文化太低,肯定是无法办好选举的。尽管人民文化程度低,但是只要涉及到他自己切身的事情,通常都会比政府考虑的要细致。“世上只有愚蠢的英雄和领袖,从没有愚蠢的大众”[5]。

不要选举说和轻视选举说,都是因为对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了解不够,不自觉的把旧封建社会的一些统治的习惯反映过来,成为民主实施的障碍。谢觉哉号召干部在选举运动中,要努力向群众学习创造新办法。到广大群众中去收集办法,这就是深入。群众中有新办法但并一定完善有规律,这就需要创造。“老百姓最能创造的,可是常常行而不知的。政府人员知识较高,可是多坐在屋子里想,不去实际考查,要求我们同志深入乡村,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而又能把老百姓的意见整理出条理来,这就叫做‘理论与实践的一致’”。[6]政治上一切“创作”,不存在于领导者的大脑里,而是存在于广大人民中。

二、选举工作需要预先训练

新民主主义的选举训练是通过办选举训练班来完成的。中共在苏维埃时就已办过选举训练,在陕甘宁边区继承了这种制度,而谢觉哉正是边区选举训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以1941年边区普选运动为例,分析一下当时的选举训练班。边区政府举办选举训练班。训练班上所讲的内容,就是在吸取旧民主主义选举制度精华基础之上扬其糟粕,再加上新民主主义选举的新要求和新内容。训练班的目的是要给全边区的选举工作干部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边区选举委员会的统筹安排下,边区政府抽调各专员公署及各县干部加上延安各校学生108人,开办了边区的选举训练班。选举训练班1941年1月17日正式开课。时任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政府秘书长谢觉哉、民政厅厅长刘景范等人分别给边区选举训练班授课。此外,训练班结合当时边区的政治形势和建设情况,聘请中共中央及边区党、政、军的部分负责同志为学员们做形势政策辅导报告。

边区选举训练班的教学方法灵活,不仅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还增加了许多具体问题的讨论教学环节。正式授课集中在每天的上午,时间三个小时。下午则安排学员自习,学员们可以自由选择阅读资料或听相关负责同志的报告,时间也是三个小时。到了晚间,训练班安排一些富有民主建设经验的县、科长或理论水平较高的学员,结合当天的授课内容及阅读资料的内容,并联系选举的工作实际,召开座谈会或讨论会。训练班的领导也会经常参加研讨会,在讨论中若遇有疑难或争论较大的问题,由负责本门课程讲授的教员来负责解答。

边区选举训练班课程分配及参考材料统计表(此表系笔者据陕甘宁边区民政厅编: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乡选总结,第12―13页所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边区选举训练班的57个学时中分量最重的是“新民主主义”、“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的实施”和“乡市民主制度的实施”,分别占到9个学时。课程安排中既包含了宏观的乡选政策,如“陕甘宁边区1941年选举计划”、“选举条例的解释及其实施”,还包括了实体的选举法律法规,如“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选委会组织规程”、“陕甘宁边区各级政权组织结构”等。除此之外还加入了选举实际操作的授课内容,如“选举的工作方式方法”、“怎样开参议会”等。课程设置做到了理论,政策、法规和实践的三者有机统一,难易适中。

同如上表所示,为了更好的配合课程学习,边区选举训练班还为学员们准备了多达15种的学习参考辅导材料。“怎样写通讯”是针对选运干部工作实践方面的,此外还加入了“边区的经济建设计划”、“目前财政经济参考资料”、“推销公债宣传大纲”这三部分的内容。这几项看似好像与选举并无直接联系,实质上是边区党和政府将选举工作与边区经济发展配合进行大方针的具体体现。这就在客观上给选运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民主政治、选举、参议会等选举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掌握边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三、选举必须结合对政府工作的检阅

谢觉哉认为,人民选出代表来议事管事,如果不管下文,那人民的权利只行使得一半。真正的民主,在派出管的议的人以后,须按时来检查他们议得好不好,管得好不好。当然不是说选举以后,改选以前,人民一点不管。江西苏维埃时期是这样做的,陕甘宁边区从边区到乡市,一度都没有详细规定人民监督检阅政府的时间。他建议,“检阅乡市政府半年一次,县政府一年一次,边区政府两年一次。边区县级乡市同时改选,即边区乡市政府同时把成绩的优劣摆出来,请求人民检阅,看人民还要你们不要?这是一大工作。各级政府就要准备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出来以后,让人民自由批评,那些是好,那些是坏,那些应该做了没有做。好、好的原因在那里,坏、坏的原因又在哪里”。[7]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忠诚而又具体的向人民汇报自己的工作。好的不讲,坏的不瞒,才合乎被选人对选举人的态度。人民也应毫不客气地检阅,才合乎选举人的身份,即是对自己的事负责。不把选举看做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大检阅,选举必然流于形式。

谢觉哉主持下进行的陕甘宁边区1941年普选运动中,分外注重选举过程中的检查政府工作。在最广大的乡村地区,为了便于居民容易到会,边区政府要求各乡市要分村召集群众大会来做政府工作报告,可以不必付印书面报告,但报告需先做好提纲,要有底稿,并在乡市政府委员会事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写法总体要求是两点:一要明白具体、容易看懂;二要忠实无欺,好的不夸,坏的不瞒。把“货色”摆在老百姓面前,请老百姓来评价。[8]务使当老百姓听完乡市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能够了解乡市政府的工作,并能积极的提出意见,主动的批评乡市政府的工作。

根据各乡的具体情形不同,报告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通常首先会介绍本乡的基本情况:自然环境方面,如全乡包含多少行政村与自然村,人口多少,全乡面积大小,有可耕地及森林矿产面积等;政治环境方面,如过去与现在分别是怎样的,何时成立参议会,议员数量,乡政府组织与工作制度等;本乡有多少行政村主任或自然村村长,乡政府是怎样领导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村里群众大会通常怎么开?人民对乡参议会和乡政府是否认可,肯定方面的表现在哪里?不足方面表现在哪里?[9]其次,报告的重要内容就是本乡在抗战中动员工作,包括人民对于抗战动员的认识和参加的情形;人力、畜力、物力、财力的动员情形,扩兵、征粮、捐款,动员牲畜、壮丁劳役情形;全乡人民的军事组织武装、训练如何,锄奸剿匪等工作;全乡抗属需要代耕地有多少,人均代耕地及收费多少,衣食问题如何解决,抗属子女的教育落实与否。此外,报告还涉及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内容。

乡长、保长们的工作报告自然引起了选民对乡政府更多的关心,因为乡长工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本身利害。纵观乡选中的政府工作报告,群众们对其所在乡的工作报告,是能够认真履行检查批评权的。仅绥德一县,在乡市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讨论中,共有227名乡干部受到人民群众的指责和批评。[10]边区政府还要求各地选举的领导机关要注意集中群众在选举讨论中所发表的意见,并集中整理,作为今后工作的指示。如果群众心里有想法却说不出来,干部还应该尽力帮助他们说出来。[11]

四、结语

当然,谢觉哉也并未忽视当时人民的政治觉悟水平是比较低的事实。他相信不断推动启发人民的政治认识,会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办法只能通过人民从自己的实际经验中来认识政治,提高自己。他形象的将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打仗做了一个类比:“人民对政治的认识就好比他们参加打仗一样,在他们参加过一、两回政治斗争后,就会慢慢体会到政治的味道。因为在这个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表达了自己对政府的意见”。[12]在谢老看来,选举给予了群众难得的锻炼机会,实际上同时考验选举人和被选举人,选举是让他们一齐上大课。

【注 释】

[1] 新民主主义论,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675.

[2] 谢觉哉:谈谈选举训练班―在开学会上讲话,新中华报,1941.1.31(第四版).

[3][4][5][7] 谢觉哉:论选举运动的重要,新中华报,1941.2.13(第三版).

[6] 谢觉哉:县长联席会议闭幕讲话,新中华报,1941.3.9(第四版).

[8]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改选及选举各级参议会的指示信,1941.1.30,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50.

[9] 刘景范:乡政府怎样向居民报告工作,新中华报,1941.4.17(第二版).

[10][11] 陕甘宁边区民政厅编,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乡选总结,47.

[12] 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479.

【作者简介】

化工实训报告篇6

(一)实训教学体系结构不完整。传统的实训教学体系一般由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动手、教师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在教师讲授或演示环节中,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要点操作设备完成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未对实训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在教师讲授时听不懂、提不起兴趣;在学生动手环节,学生对实训内容不深入了解,便照着实训资料上的文字内容去做,或模仿别的同学操作,往往会导致实训结果失败;教师评价环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实训报告,而学生缺乏对实训内容及结果的思考,就在实训报告上把实训的文字内容照搬、把结果填上就交给教师,这样的实训教学体系结构变得机械和呆板,学生缺乏积极性,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训教学不够切合实际。由于受到经费、设备及安全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应用化工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例如,用传统的玻璃仪器和药品合成乙酸乙酯等,大多数学生搭好仪器后就坐在实验台前等待反应完成进行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学生将实训项目当做应付了事的学习任务对待,实训效果自然不好。此外,实训的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产,如合成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练习涉及的设备不够多,学生实训的强度达不到要求,如乙酸乙酯的合成中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常见的玻璃仪器,而实际生产中,化工产品的合成基本上都是类似于反应釜之类的大中型设备,实训操作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大中型设备的感性认识缺乏。

(三)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而期末考试一般为笔试或者统一做某个实训操作内容,根据实训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实训注重技能的特点,实训课程成绩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有部分学生感觉平时成绩很容易得到高分,就降低了对期末考试的努力程度,反而容易滋生“混”考试的心理。由于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且差异较大,而实训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这不仅不利于对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全面技能水平评估,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能力进行判断的确切依据,教学时容易出现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四)缺乏情境式实训教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在培养贴近职业实际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培养的环境莫过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多数情况下,这一环节会被安排在专业实习期间(一般为2至4周时间)。由于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尚未在实习情境中得到技能锻炼,实习就即将结束,这样,实习效果和情境教育将会打折扣。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一)项目引导实训,完善实训教学结构。为使学生在实训开始前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对实训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即把实训内容作为一个项目,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独立项目小组去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实训成绩作出鉴定。项目式教学环节如下。1.项目设计。由学生根据项目题目预习和查找相关项目资料,设计项目的实施报告并提交教师修改。例如,在《表面活性剂》这门专业必修课的实训教学中,教师把“肥皂的合成”作为一个项目,让学生项目小组去查找相关的实训资料或者认真研读实训内容,写成项目实施报告提交教师修改,实施报告中包括项目所需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项目岗位组成、小组成员分工及实施过程等。2.项目修改。教师修改学生提交的项目实施报告并与项目小组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经修改后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学生的实训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3.项目实施。学生根据修改好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训。实训内容由项目小组协调分成不同的工艺岗位,在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记下实训数据和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做好记录。4.项目评价。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小组的成绩进行评价并给出实训成绩。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查找、物品准备、仪器设备的调试等)、项目分工合作情况、项目进展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并总结形成项目最终报告的能力。

(二)项目实训教学侧重“实际、实用、实践”的学习情境。通过项目实训从而实现产品的合成,并基于产品的合成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尽可能真实的岗位环境,在情境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项目实训技能要点,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豪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如以合成肥皂为例,由原料的准备、皂基合成、盐析、皂基分离、混料、均质、熔化、加香、成型、包装组成整个工艺流程作为一个模拟生产的实训项目,项目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工艺流程岗位。每一个工艺步骤在实训项目中都有具体的要求,对应的生产岗位有哪些,在项目小组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实训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岗位工艺操作技能,主动思考和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并逐渐形成化工工艺流程的观念。学生不仅能在模拟生产的学习情境中逐步构建满足专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还能真实地体验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安全意识等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体验面对新的项目时通过自己的学习去构建新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种迁徙能力在将来职业中的重要性,让项目实训教学有了较为真实的载体。

(三)项目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项目实训教学考核方式以应用能力、职业综合素养和岗位实践技能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以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性考核为主,以项目实训结果为辅。应用能力考核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技能,还包括对整个项目流程及所在岗位工艺原理、设备特征的理解能力。职业综合素养考核包括学生的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不论担任什么岗位,都能够努力做到最好;合作态度是团结的、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通过三方面的综合评价,能够对学生作出相对全面的评价,既可以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实训教学提供改进参考依据,逐步完善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化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评价新模式。综上所述,围绕化工项目实训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我们以化工产品项目为导向,通过采用岗位工艺流程的方式,积极开展化工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实训教学过程包含了项目设计、修改、实施、评价四个基本环节,侧重“任务”、“实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形成符合实际教学特点的考核体系,在整个专业的课程改革中逐步探索、形成和完善一条旨在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化工实训报告篇7

关键词: 能力塑造 企业战略管理 课程实训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企业环境为依据,以资源运用和价值创造为手段,以企业发展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它是回答企业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专业课程,其实践应用性很强。当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板,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以笔试为主的评估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的战略管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高。石河子大学积极推进以能力塑造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然而,现有的许多高职院校是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模糊,忽略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时,过于强调理论基础教学,而真正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3.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受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多媒体课程的开设不够精彩,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不注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被动”,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二、基于能力塑造的研究性学习的适应性分析

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发现法相似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地位,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师生互动学习状况。建构主义理论流派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师生及生生是合作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

在强调创新与实践的当下,将研究学习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多用于小组企业调查分析、案例讨论、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具体实施程序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将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思考题或者担任不同的角色;各组分别准备所负责问题的观点发言与对于其他思考题或者角色的疑问;而后集体讨论总结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考察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学生处理综合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第一,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启发,融入学生的小组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第二,企业战略管理实地调研。让学生跟踪选择自己熟悉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依据企业采用的战略(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进行分析,写出调研分析报告,在班级进行交流,起到实用专业知识共享的作用。第三,开展班级内的成果展示。把学生分组,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如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在班级内展示,强化收获成功的满足感。第四,开展考试环节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动态实时的多次考核,有效扭转被动学习的风气。

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训的组织

1.明确课程实训目标

(1)团队合作协同训练:以3人为1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到本土具体企业调研,完成实训作业的分工与组合工作。(2)分析能力训练:结合研究性课程预先设计的实训作业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工具方法,分阶段对跟踪企业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3)表达能力训练:一学期分三次完成,第一次由教师随机抽取的小组准备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试讲;第二次组织公开的实训成果展示。任务提前安排,用1—2周时间准备,课上成员合作陈述及回答问题。第三次将一学期跟踪调查的企业,按战略规划方案要求,在课程结束前由小组提交,教师组织仿真性企业中层干部会议,评选出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方案,再由被选出的小组进行班级汇报。(4)研究能力训练:以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方案设计为目标,将实训作业体系化,依据课程的逻辑关系,设计四个分项报告,按企业使命与目标分析、战略分析、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四个层次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优化方案。

2.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组织

第一步:小组研究性教学重要性动员。第一次课明确阐述本学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标,提出团队、分析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性教学在考试形式上变化,提醒学生关注研究性教学过程组织。

第二步: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强调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跟踪本土企业实训作业方式比较适合,为此,依据研究性课程论证方案精心设计了5次实训作业内容。分别是: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业务单位战略评价与选择;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并提出实训报告重点与要求,具体形式如下:

课程实训三: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并获取有关资料,应用SWOT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的关键活动。报告要求语言简洁、准确,调查的资料翔实可靠。报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简要介绍)。

(2)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销售、财务、研发、人力资源)可能有什么变化,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该企业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来自市场的机会和威胁有哪些?(重点写)

(3)描述企业价值形成过程,并分析判断企业业务运营的关键活动。(详写)

(4)对该企业进行中观产业环境分析。(简要分析)

(5)实训管理方面的要求:①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实训方案的要求及时进行实训的安排,并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认真批改课程实训计划,给出学生实训成绩,按优、良、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报告。

第三步:实训报告的撰写与提交。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按时间规定提交报告。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答疑区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步:成果展示。课程进行到一半,实训作业完成了三次,组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公开展示,选择9—10个组进行PPT成果展示,通过提前设计好的评价标准,由学生相互打分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五步:系统设计战略规划方案。利用五次实训报告获得的成果,按照战略管理规划方案的四大要件形成完整的优化方案报告,实现由局部专项训练向系统规划方案过渡。

四、课程实训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程实训,增强了企业战略管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奠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常情况下,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方式主要有引导学生课内发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师生双向提问等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互动方式。伴随着学生对企业调研的深入,各类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问题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经典理论启发学生,学生之间在争论、讨论中形成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如此,课堂教学氛围会比较活跃与和谐,学生能够在良性的互动中积累知识。

2.创新教学与课程评价方式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借助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感知和实践企业战略管理的实务。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评价内容,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的有效结合,改革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方式。如评价方式由三个方面组成:平时课堂表现20%+实训报告30%+期末考试50%。其效果是学生更加重视课堂表现及实训调查,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及生动的成果展示环节,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

3.丰富了一批本土案例

通过学生对跟踪企业的调查,教师不出校门就可获得所在城市大量的企业案例素材,按照案例规范编撰要求进行整理,形成了鲜活的本土案例集,教师由此掌握了第一手企业情况,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主动联系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因对案例对象有着十分充分细致的了解,在案例分析时容易驾驭,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完善后的案例集还可出版成书,可将优秀实训作品装订成册,用于教学成果申报。

4.学生收获了自信

学生反馈:实训报告接近实战应用,很受用,自己也能完成近万字的方案,很有成就感。如有的同学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写道: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听得最舒心的一门课,这门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具体形象,能学到很多实实在在将来有用的东西,是最大的收获。有些同学谈道: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印证,这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学理论,更要重实践,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自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作品,有些激动。

在肯定课程实训成效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实训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需要克服困难,及时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对实训报告的形式与格式做明确的规定,防止不同字号、不同版式带来的批阅困难,有助于学生养成学术研究规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邹树梁.企业经营四个三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78-80.

[2]漆玲玲,侯宇颖.对模拟式实践性教学的探讨_从“软环境”模拟角度[J].高教论坛,2011(1):65-67.

化工实训报告篇8

关键词:一体化;实训模块;教学反馈;仓储配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28-03

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物流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技术更新、要求更高、服务更好的相关要求。我校自2004年开办现代物流专业以来,2009届及2010届物流专业的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的比例已高达46%。这说明不仅是市场紧缺物流毕业生,学生及家长也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市场缺口。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培养优秀毕业生,对现代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专业分工中,笔者主要负责仓储与配送。自开学第一周开始,笔者从2009届的两个物流毕业班开始大胆尝试,仓储与配送一体化教学就顺利拉开了帷幕,在学校物流实训室现有配套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通过一学期的检验,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一体化实训模块

结合学校现有配套的教学资源,在仓储和配送部分推行下列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见表1)。

一体化教学反馈

(一)教师的教学反馈

笔者在实施仓储与配送一体化教学时,比以往的纯理论教学付出了加倍的时间和精力。除了提前备好每一堂课,还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譬如,仓储模块选取的教材是刘毅主编的《仓储作业实务》,配送模块选取的教材是同系列的《配送作业实务》,教材中有些牵涉到的设施设备我们目前是没有实物的,大宗的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配齐,那么,结合现有的一些教学器材,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要的模块进行实训(参见表1)。

在课前,除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之外,教师还需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下载一些配套的视频文件,每个模块先自己认真练习一次或者是多次,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边教边学。

上课中,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所以很多时候,个别模块必须由教师手把手教,让学生找到感觉,一个教会了,再带另一个,而且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不要忽略了实训室的每一名学生。这里笔者借鉴一些电视台的热门栏目,视模块具体情况,采用“小组PK赛”、“个人计时赛”、“小组五选三”及“复活赛”的形式,既为每位学生创造了不断刷新记录的机会,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进取心,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接受批评和互相学习。每个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是5~6名学生,选一位做小组长,再由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进行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指定的任务。当其中有一组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其他各组可以做大众裁判,个别模块允许拉拉队和干扰队。教师跟踪全程,登记好每项比赛成绩,还要适时进行实训评价。

学生操作时,在团队合作和个人创新思维方面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或多或少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么,晚自习这段时间就可以让各小组充实起来,要求每次实训后,各小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的“实训报告”,报告按教师给定的模板,包括实训项目、实训目的、实训具体流程、实训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实训感想及心得体会这几方面。

每个模块的实训报告收集完毕后,教师给各小组的报告写评语,并根据综合实训过程中的各小组得分,计算出最终的得分,下一个模块实训前公布前一模块各小组的综合成绩,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对暂时落后的提出鼓励,并激励他们要不断地比、学、赶、帮、超。

记得在仓储第一个模块“货区布置”完成后,200906B班的“红霞”组是第一个提交实训报告的,学生专门选用一张出手抄报的纸,在上面用铅笔打好格子,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栏。这份报告,不但字迹工整,没有一个错别字,而且根本没有涂改之处,准时提交。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一份这么认真完成的作业。第二周200933A班的“索马里海运”组把报告录入在手提电脑里,除了充分认识到本次实训存在的严重失误之外,还先后画好两份货区布置图纸。第四周“全球通物流”组在进行手推车小组PK赛时,每位组员都揪心得很,教师全程跟在后面指导,团队精诚合作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试想,如果学生不认可这种教学模式,他们会在课后这么认真、自觉地去完成每一份报告吗?会这么关心别人、在意团队的成绩吗?每次在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后,都能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学生的学习反馈

借助学校便利的交通,永安南城百货、大润发和沃尔玛是我们一体化教学引用的典型案例。在这些大卖场中,许多地方有教学中的理论写照。周末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到这些超市门店中去发现、去总结,有些可以直接写进他们的实训报告里。

明确了方向学生比较排斥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以前上课想听就听,下课就不知道该干嘛,晚自习基本上是坐着两眼发呆,要不就是低头摆弄手机,临近考试,拿着几份模拟试题临时抱佛脚。因为学生不珍惜手中的今天,所以,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自信,这就容易迷失方向。现在接触到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后,除了课前要掌握理论知识外,来到实训室就面临具体的实训任务,每个组员都有训练任务,实训完成后还要写小组实训报告。而且学生通过亲自锻炼后更加明白:任何事不能太浮躁、切忌眼高手低。譬如,200933班的学生,以前,在上仓储方面的理论课时,往往提不起太大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种工作岗位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可是在经历了“货区布置”和“手推液压叉车”两个模块的教学之后,他们终于明白,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真正是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各小组的名单是由任课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故意搭配分组的,并且有意错开一些平时交往比较密切的同学,打乱顺序。200906班31名学生中,有些女生还从来没与一些男生说过一句话,进到物流实训室的第一堂课,我们就有意将他们分成一组,在已完成的模块实训当中,学生都感觉到相互之间发生的变化。为了团队的荣誉,无论是实训室,还是教室,他们都十分默契地按小组坐在一起了。不论是中华组、动力组,还是索马里海运组、神马物流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

调动了积极性每次提前布置下一堂课的实训任务,由各位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通过各种渠道做准备。这样最起码让他们明白:如何与一个团队进行沟通,如何实现团队合作的作用最大化;如何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事后总结。既让他们找回自信、摆正位置,又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全方位地提高综合素质和充实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提高了个人表达能力有些学生不把握机会表现自己,所以入校以来很少在大众场合发言。而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每位学生创造了表现机会,他可以表现自己的口才和写作能力,比如,可以在完成实训任务后代表本小组介绍他们的作品;在小组提问过程中,代表本小组积极回答各小组的提问;在写报告时,他可以发挥自己的文笔功底;在团队沟通当中,可以协调各位组员积极合作。

开拓创新意识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不主张在每个模块实训前将全部细节告诉学生,他们完全可以综合团队中各组员的意见,参阅网络资源,创作出不同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地创新。仓储一体化考试的模式也要打破传统,理论与实操技能相结合,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且更侧重于实操技能的考核。在“物资堆码”训练中,14个小组就发挥得淋漓尽致,多次突破教材。

提高了对口就业率之前由于学生太缺乏实操技能方面的培养,很难顺利地进到对口的物流企业,少数学生去了一些物流企业面试,也是碰壁的居多数。所以,这也间接地影响到我们之前的教学效果和就业工作。经过一体化教学之后,亲自进行动手训练,学生逐渐摆正自己的位置。笔者向学生灌输这么一种观念: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舍得吃苦,不要把自己的起点定得太高,好高骛远,否则就会高不成、低不就。物流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但各个岗位被提拔的机会却比较高,不要梦想一出校门就进入到管理层,那可能是半年或一年之后的事。据统计,2009届已分配就业的一个班的对口就业率已高达63%。

一体化教学有待完善的几点不足

实训场地目前提供给仓储与配送一体化实训的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物流实训室里面摆放货架、托盘、打包机、电脑及手推车之后,空间就显得比较狭窄,学生人数较多,有些模块都不能有序地进行。所以,建议学校抓紧时间组建新的物流实训室。

实训设备现有的实训设备基本能完成表1的模块一体化教学,但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这个角度而言,尚且不就满足教学需求,建议学校加大相应设备的投入力度。

一体化教材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暂时是其他学校教师所编写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仓储与配送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与修订迫在眉睫。通过课堂上的素材收集,争取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量身定做,尽快定稿仓储和配送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一份付出终有一份回报。经过一个学期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学生慢慢形成了一种思维,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刘毅.仓储作业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李守斌.配送作业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李洪奎.仓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杨叶勇.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德章.国际物流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上一篇:客房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隧道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