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8 07:51:00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纺织检测 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85-02

1 课程定位

高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改革和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让“教、学、做”融为一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纺织检测》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熟悉纺织材料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纺织贸易相关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纺织品检测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特长的贸易人员,从而能在日后更有利地从事纺织品贸易相关工作。

本课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根据历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纺织品方向的学生主要从事两种工作岗位,一是纺织品外贸业务员,二是纺织品送检员。对于业务员来说,在工作中涉及到的纺织品检测相关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为面料分析的能力,包括对面料成分的鉴别、对面料结构的分析及工艺的分析等。对于送检员来说,在工作中涉及到的纺织品检测相关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为对送检项目、流程以及检测报告的熟悉,具体是对一些常规检测项目,如机械性能、服用性能、染色牢度检测,以及各个主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熟悉。另外,无论是纺织外贸业务员还是送检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还应当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 课程教学中重点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理论知识有效、必需和够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融合“教、学、做的方向来进行课程改革。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相对比较弱,这就增加了授课老师授课的难度,需要授课老师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

2.1 理论讲授为主

纺织检测是实训下性比较强的一门纺织类专业课,用人单位在招聘纺织业务员或检测员的时候要求有一定的实操能力。而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参与较少,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却很快遗忘,更不要说独自实操训练了。

2.2 教材较老

以前该课程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而且有的教材比较陈旧,又加上近几年国家和各类纺织检测标准修订的较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老教材已经不能更好的适用高职院校的纺织类专业的学生使用。

2.3 “理+实”教学效果不佳

“理论+实验”教学方式效果不佳,理论与试验训练结合的不紧密,学生普遍认为理论教学过于死板和老套,而且偏难,学生动手能力较好,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做实验,但实际上实验的效果不太理想,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训结合,实际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且创新能力也差。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

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项目或活动为导向,重点是注重学生的能力目标,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具体的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从而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纺织检测是本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纺织模块)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学生可以正确识别纺织品、正确分析面料和规范操作纺织实验仪器。为了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对该课程进行了剖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国标为基础,通过实际的纺织检测项目来训练学生,了解学生对纺织检测的掌握情况,并在项目训练中穿插纺织品或面料的各项检测方法和分析技巧等知识性内容,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3.2 具体实施方法举例(如表1)

3.3 教学方法特点分析

《纺织检测》课程教学中,将课程内容分解成五大模块:课程认知、织物分析、机械性能、织物服用性能、生态性和纺织品色牢度,每一模块又分解了几个任务,结合纺织企业和纺织外贸岗位的需求情况,项目中各个任务 “仿真化”贯穿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实操实训的职业特点为背景,对模块的项目和任务进行分配,并通过分组的形式,学生进行任务操作,从而完成各个任务和项目。在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实时参与到每个项目的每个任务中,及时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教学做同时进行。

4 课程考核方法

4.1 课程考核方法

《纺织检测》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模块进行评分,在课程结束时采用综合模块考核和评分的方式。如表2:

4.2 说明

形成性评价,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一种评价;总结性评价,又叫事后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评价。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考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评分。

5 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了企业用人单位对纺织人才的技能要求等内容,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纺织纤维检验工(中级)的职业考证相结合,体现“课证结合”,培养一些纺织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帮助学生在熟悉纺织材料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纺织贸易相关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纺织品检测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特长的贸易人员,从而能在日后更有利地从事纺织品贸易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袁利华.纺织品检测“课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学理论,2011(03).

[2] 袁利华.浅析纺织综合实训课程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3] 黎少仪.高职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4] 柯贵珍.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2(04).

[5] 郭玲.高职院校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探索――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例[J].职业时代, 2009(04).

[6] 何帅.项目化教学在数字媒体教学中的发展[J].戏剧之家,

2016(17).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2

“我的性子是有点急”罗亚玲笑着说道,“不过,干工艺这一行,我们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只要出错那都是大错。”

大学毕业,从国营纺织厂的一名挡车工、到质量主管,到如今苏州震纶棉纺的总工艺师。28年来,罗亚玲一心扑在了纺纱上,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于纺纱事业,28年来,每一次的蜕变与成长,对她来说,有自己的努力、有家人的支持,更有那一份根植于内心的情感:干一行,爱一行。

停不下的“学习”

“平常跟着罗工下车间,就感觉一天忙个不停,但不得不让我佩服的是,下班坐车回去的路上,罗工还经常在手机上学习质量管理的知识,这学习劲头没的说??”罗亚玲助理高海荣感慨道。

2008年4月,罗亚玲应聘到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从事纺纱工艺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

苏州震纶是国内智能化纺纱企业的代表,专业生产各类高品质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总产能50万纱锭。作为该公司质量、技术部负责人,罗亚玲深知肩上的担子。楦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技术质量工作,罗亚玲十分注重再教育学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经常参加各类管理技能和技术培训,结合生产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平常的工作当中去。遇到休息回昆山家里时,她也从未对自己的学习放松过,用她的话说:“真得非常感谢自己的家人,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努力,罗亚玲2012年获评棉纺中级工程师,2013年考取中级质量工程师职称。2016年考取企业首席质量官。

设备厂家眼里的“女机修学徒”

“这个厂怎么招了个女机修学徒啊!”设备厂家某工程师瞅着安装现场的罗亚玲纳闷道。

2011年苏州震纶引进15台日本村田N0.861型涡流纺纱机,该纺纱机器是目前世界上纺速最快的纺纱设备,为环锭纺的20倍,气流纺的3倍。好马配好鞍,如何尽快掌握涡流纺机的基本性能,设计出与之匹配的工艺参数,最大限度地发挥涡流纺高速、高产、高品质的优势,是技术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

为尽快掌握该机型的基本性能,从设备进厂开始,罗亚玲就与它较上了劲。只要现场一开工,罗亚玲便像小跟班一样,早早地跟在设备厂家工程师身边,逮着哪个工程师一有空隙,她就发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一边询问一边认真记录在她的小本子上。

从安装、调试、试产每一个环节每一细节,罗亚玲都不放过。设备的构造、纺纱原理、专件器材等机械方面的问题遇到不懂的,她立马就会向厂家调试工程师请教。

对于这执着的工作热情,罗亚玲总是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做工艺的熟悉设备是基础,再结合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产品的特性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工艺参数。”

通过反复调试、工艺参数的优化对比,最终罗亚玲和攻关团队先后研发生产了纯粘胶R30S~R50S系列产品和涤纶与粘胶混纺TR65/35 30S~TR65/35 50S系列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优等品的标准,充分满足高端客户的质量要求。

产品研发的“用心人”

如今看着震纶粗支赛紧纱品种订单的不断增加,罗亚玲欣慰地说道:一定要做产品研发的“用心人”,产品销量好,这是对我们攻关团队最大的肯定!

2016年,以罗亚玲为首的攻关团队首次研发试纺了新品种粗支赛紧纱。但客户使用后的反馈却“不满意”。“不满意”这三个字像一块石头沉沉地压在了罗亚玲心底。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带着诸多的疑问罗亚玲立马去客户现场了解情况。她详细询问了客户对粗支赛紧纱的具体要求,并对客户认为满意的纱线进行了分析。回公司的路上,罗亚玲在心里已经盘算好,应从那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改进。

加班加点不休息,各部门联动配合,罗亚玲带领攻关团队通过部分粗纱、细纱工艺参数的优化、专件器材的优选、络筒接头参数的调整后,在第二次试纺后,客户不仅对该产品满意,且订单数量大幅增加。

在产品研发上,罗亚玲始终坚持一点,只有用心了,就一定能成功,只有用心紧跟市场步伐,就一定可以研发出畅销对路新产品。2008年至今,罗亚玲先后主持完成了环锭纺、赛络纺、赛络紧密纺、竹节纱等系列产品约几百种纺纱工艺设计,并进行试纺,都实现了批量生产。其中,由她主持研发的赛络紧密纺粘胶80s纱公司荣获2016年江苏高新技术产品。

客户眼里的“贴心人”

“产品质量的提升是永无止境的,在提高产品指标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用户的质量标准,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个性化的要求。”罗亚玲说道。

一次张家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轮胎帘子布的客户,反应使用震纶某常规纱线品种中发现线密度和捻度有偏差。接到这一反馈,罗亚玲还有点纳闷,因为该品种一直以来产销两旺,且在众多客户反馈中称赞使用该产品织造效率高。张家港这一客户反应,着实让罗亚玲摸不着头脑。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亚玲深入走访客户,对客户自身产品的性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发现该客户产品对纱线的强力、捻度、纱支粗细等方面要求比一般客户来的高。对此,罗亚玲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工艺调整。最终该客户不仅满意地当下继续加单,还成为震纶忠实的客户。

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罗亚玲更是做好优质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对于她来说,服务好客户,让客户感受到你的用心,才能让客户对公司产品满意。

同事眼里的“有心人”

“一次,当我打开罗工那本陈旧的笔记中寻找质量攻关案例时,我惊呆了。那一张张泛黄的纸上,每一个质量攻关案例都写得清清楚楚,包括年份、措施及后续反馈情况等,回想自己工作也好多年了,却从没有做到这样的细心??”罗亚玲助理高海荣感慨地说道。

工作中,罗亚玲除了不断提升自己技能外,还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大学生技术人才。2008年起,她已培养大学生工艺员10人以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通过交流、现场示范、发放培训资料、微信沟通、会议总结、案例分析介绍等形式,与每一位工艺员分享,使她们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许多大学生都真诚地说道:真得非常感谢罗工,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虽然白天工作忙,但晚上的时间,罗亚玲也没让自己“闲着”。下班后,罗亚玲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打开电脑,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成果以及一些心得体会等,以论文式或图文并茂的PPT等形式分享给同事们。多年来,罗亚玲在纺织各类核心刊物及权威期刊上20余篇,公司内刊《震纶报》发表质量管理方面的文章达数十篇。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3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作了《转型期的我国纺织工业》的报告。高勇就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期等问题同与会纺机企业进行了分享。谈到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背景时,高勇表示,目前国家正针对“十三五”进行年度评估,总体而言,政府及相关专家对于6.7%的GDP发展增速表示认可。从行业角度来看,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至今,多数企业的订单和市场表现还算可以。高勇表示,基于行业自身的特点,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2017年行业仍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

随后,高勇对2016年纱线、面料、服装、化学纤维等行业多项经济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在这些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行业发展情况。在谈到国家投资分析话题时,高勇指出,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国家相关配套资金也将陆续释放,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交通运输系统基础建设的实施,以及相关水利设施修复和兴建,相关产业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必然会随着加大,有关部门需要加大相关需求的分析和跟踪。

高勇在出口状况分析别提及,纺织业的竞争力如今已经不能再用一两个简单进出口数据来判定了。当前,很多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海外投资收入占比不小,一些企业在产业链布局方面进行了“两头在外”的设置,这些状况都直接影响着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变化,若仍靠一些简单的进出口数据来概括行业显然不够准确,国家应考虑新的、更加合理的评估指标。

在谈及内销市场时,高勇表示当前国内市场需求较为平稳,国家供给侧改革刺激消费的能量尚未得到完全释放,但也有一些政策如国家二胎政策的出台,推动了行业的Y构性改革。高勇表示,从当前婴童服装市场情况来看,很多男装、女装企业,包括一些运动品牌都开始做婴童服装了,这些也很好地印证了供给侧改革的力量。如今是信息高速化的时代,高勇对于目前网销的情况也进行了一些分析,他表示,当前网销平台已经在逐步摆脱以往销库存的状况,而成为一些品牌新品的渠道,企业网销比重也在不断加大。

对于未来的预期,高勇表示行业发展速度或将保持7%~8%的增速,略高于国家GDP增速。对于整个“十三五”走势,高勇分析将会呈现出前两年平稳增长,到第三年达到高峰,在随后的两年增速逐步回落的状况。至于纺机企业如何在行业的结构性改革中寻找到机会,高勇表示,行业将持续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在行业的占比,这一比重将提升到三分之一,纺机企业应着力配合行业结构调整,深入关注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品种和产品品种情况。

高勇讲道,为什么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纺机行业现在过得还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许多偏门、冷门,他建议中小纺机企业多去开发、创新,不要将眼光仅仅局限于纺纱、织造等设备。

谈到区域结构调整时,高勇表示,今年新疆仍将是纺纱行业的投资热点;同时,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企业们也纷纷开始全球化布局,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国内外棉价差缩小,纺纱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趋缓;但针织、机织服装订单仍会继续转移,且这种转移已经从以往的被动转移改变为主动走出去。设备企业对此应有所思考。高勇从出口、内销、质效三方面对2017年行业走势做了简要预判:国际需求有望在美国带动下有所回升,但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出口增幅预计收窄;在内销方面,若能把握消费升级需求,提质降本,有望保持一定增长;在国家各项利好措施下,行业预计可实现稳定增长。

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勇对于当前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据梁勇介绍,新疆产业发展计划中,2014年至2023年的发展目标是:纺纱纱锭2000万锭(毛纺织5万锭、麻纺织5万锭);棉织机3万台;针织面料6万吨;服装8亿件;家纺床品2000万套,巾被4万吨;产业用纺织品2万吨;粘胶纤维120万吨;涤纶95万吨。

对纺织、化纤等非终端产品生产企业政策包括:岗前培训和一次性新增长就业补贴;返还社保50%; 电价0.35元/度; 出疆运费补贴:棉纱800元/吨~1000元/吨;织布1000元/吨; 增值税:中央+地方 60%; 贴息:流动资金4%;固定资产1.5%~2%。借助该政策,新疆的吨纱成本比沿海地区下降2000~3000元。

对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生产企业政策包括: 岗前培训和一次性新增就业补贴; 社保三年100%补贴; 电价0.35元/度;出疆运费补贴:北疆3%,南疆4%; 增值税:中央+地方 80%。在这样的政策下,企业综合成本较沿海地区降低10%左右。2017年新疆产业发展将依托发展环境优化;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南疆星火工程;劳动生产率提升;市场拓展;产业助力;清洁生产;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九大行动,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720亿元;完成新增就业10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0%以上以及引进内地企业400家的年度目标。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4

实践成第一课堂

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理论教学以纺织服装基本知识、生产加工技术、产品检验技术、贸易流通基本原理与技能来划分教学模块,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式开展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每个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去实现学习,教师在其中承担着由完成任务所必需新知识的讲解传授,疑难问题解决思路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如何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学生被动听课模式而呈现出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而激起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学习过程,此时的教育者的作用是下达的任务,传授、辅导答疑,指导学习者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工作目标,最后归纳总结完成结果。

纺织服装类技术人才应具有原料检验、纺纱织布、印花染色、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学习棉、毛、丝、麻、化纤及新型纤维的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熟练检测仪器的使用和方法标准的操作;以纺纱、织造、染色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将其过程所涉及纺纱生产、织造工程(梭织、针织)、染整技术所涉及工艺参数制定、设备运转维护、产品质量控制融入其中,服装生产不仅了解服装企业的每一道工序,并认识各种缝制机械和缝制,掌握服装企业作业场景工序和岗位,以真实工作任务导入,学生在完成作品同时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实践―体教学。

技能成需求重点

企业顶岗实习达到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面向轻纺行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以纺织原料检验、面料服装生产技术,产品检验及贸易跟单为典型的完整工作过程作为基本载体。将校内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顶岗实习深入融合,形成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根据企业个体岗位要求进行个性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强化专业能力,

纺织原料检验领域工作内容是完成纺织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检验、掌握检验方法、了解纤维性状与加工织造及服用性能的关系。岗位实致有纺织企业的实验室、化验室,各地区的质量监督纤维检验部门、海关商检等都需要有专业的检验人员,他们十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因为能够很快上手。

面料生产工艺实习,把纺纱、织造、印染生产环节作为专业技能的实现和劳动观念培养的载体,既是独立的课程,又是生产工作的劳动,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把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作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专业综合适应能力。

服装生产岗位实习环节,按照布料检验、排料、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熨、成衣检验、包装等工序进行,学生在生产中严格按流水线生产工序、工艺路线、工序传递、合理组织生产,在形成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比较重要。

纺织服装产品检验及贸易跟单领域工作内容是掌握纺织检验标准和操作方法具备检验人员的实验操作能力,尤其是欧标、美标日标,贸易岗位实习按照接单、跟进生产、催审单证、出货跟踪、制单结汇进行,具备产品实验检验人员和贸易跟单员所具有的实践技能。

校企合作三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根本任务,实习基地是顶岗实习的必要条件,只有广泛建立与企业合作,建立有力的行业依托与支撑,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策略,互惠共赢、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所以基地的建设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和有利途径。积极开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使顶岗实习转变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良性循环。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需求与供应的对接,学校减轻了实践设备的投入及运行维护的负担,弥补了职业教育资金的缺乏困境,又使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角色转变与对口就业。所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实习基地作用是更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专业实习基地的开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境,由于轻纺行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原料到商品每个工序都包含着其特定的岗位技能与技术要求,蕴含着丰富的专业人才需求,尤其长三角及广东等沿海城市轻纺业发达的区域,纺织、针染、服装、贸易等领域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供不应求。我院相继与二十几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签署合作协设,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方式一:专家进校教师下厂

学校聘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专业的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教师下厂实践学习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在生产一线上与企业员工身体力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利用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我院与大连华隆滤布有限公司、大连神舟纺织有限公司的合作属于这种模式,企业的总工程师分别承担《纺纱技术与设备维护》和《工业滤布》等专业课程教学同时承担生产实训的指导教师,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丰富实践案例言传身教感染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渴求学有所成的信念;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利用半年时间先后为企业产品开发2项和技术革新1项,为企业产品制定标准、建立工业用布检验实验室。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校企联系紧密,学校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企业吸收了来自老师的知识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方式二:顶岗实习培养技能实习就业一体

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理论知识基本掌握,而缺乏的是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即所谓的实践能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必须经过企业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加上一定时间的实际练习才能实现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如华歌尔(大连)时装有限公、中国大杨集团、浙江三元集团等企业是我校实习基地。学生在最后一学期进入企业进行有偿顶岗实习,企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作息时间与企业员工一致,劳动强度适度降低,按照企业的考核付给相应工资,享有“五险”,经过一年的实习,学生熟悉了企业和环境,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经过双项选择,最后被企业录用,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短缺,建立长期人力资源,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岗位,实现了对口就业,学有所用,企业满意。

方式三:“订单培养适销对路”满足企业需求

针对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院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5

那么,这些创新人物又是如何看待创新的,他们的创新经验和思路有哪些?面对当前行业遭遇的经济危机,市场将如何突破?他们又有何应对之策?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创新解读。

科技创新:让纺织行业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山东如意集团执行总裁丁彩玲:在技术创新方面,如意一直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下属企业当中紧随协会方向最密切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研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我们终于和武汉科技学院合作研发出了属于国际原创的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这一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纺纱技术的超越和纺纱在纤维级别的超越,在装备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实现了对原料的充分利用和优化利用,对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将起到巨大作用。

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徐卫林:中国确实是世界纺织大国,国外的很多面料、品牌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但我们在原创和技术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作为中国的一名纺织科技人员,我感到责任重大。

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期,纺织行业的国际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正在向中国这个纺织生产大国转移,我们应该好好地把握这一机遇,加快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忠:在生产纤维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溶体在聚合时要达到300度,而要在这个高温下把颜色加进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颜色会氧化。我们和纺织设计院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实现了这一突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了社会发展,实现了天人合一。一方面有利于环保,另一方面也对行业升级做出了贡献。从纺织原料开始实现配制,做纺织企业的保姆,这是我们的想法。通过黑和白这两个原色配制出上百、上千个以上色彩,这对传统纺织而言就是一项创新。有人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但我觉得是朝阳产业,也是高科技产业,因为我们在实际研发中深深体会到,纺织会接触到很多高科技的东西,而且当前纺织行业如果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地位的话,科技创新是我们必须要走,也必须要适应的一步。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玉高:溢达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63%,这得益于集团一条龙的生产链。从种棉到纺织,再到制造、服装等,这样的生产线如果从管理角度而言难度是很大的,但对科技、研发人员来说,这种架构却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因为研发是一个全方位的活动,如果你的原材料、半成品、工艺各个方面都可以调整、做创新的话,那集成起来的所有创新点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创新源泉。所以首先从溢达集团的公司架构、产业链配制上就为溢达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溢达的企业文化里,创新是主题之一。我们很早就组建了一个研发中心,而且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另外我们还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产品90%都出口到国外,而且最终客户都是一些国际上的知名品牌,这使我们能够对市场非常了解,也使我们研发出来的产品更能接近客户以及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我们非常注重原创,除了自己研发之外,还和诸多高校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不断增加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基础积累,使我们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能够马上实现应用转化。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技师刘生友:经过多年研究,我们对机配件国产化代替进口机件做了大量工作。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更注重练好内功,大量搞一些实验,接受新生事物,一旦市场有转机就能立即投入生产。

我们把加强技术学习看作企业的饭碗,力争从设备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注重搞一些早期管理,加强对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工夫。

江苏鑫缘蚕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呈平:鑫缘集团从种桑、养蚕到服装、家纺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我们有1200多员工,22万养蚕农民都跟我们是合同关系。我们通过“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的模式,使农民掌握技术,栽桑,养蚕,养好蚕,卖好茧。

在蚕纱方面,通过跟苏州大学合作,我们将蚕纱特殊烘干后,做成蚕纱枕,非常有利于人体睡眠。我们还和多所大学产学研合作了将近10年,主要是进行产品设备的开发、提炼蚕蛹蛋白等的综合利用。此外,我们所有的烧丝工艺已经全部不用煤炭了,改用焚烧老百姓的秸秆,每年可节省煤炭3.5万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纺织服装产业是一个干净、环保的产业,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品牌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明:去年我们在品牌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公司的面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像是一家公司了,而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我们营造了不同的空间,包括时尚空间、会所、酒吧等。平时可以接待客户、朋友,员工们也可以在这里开会、举行创意活动,一年来,效果非常好,可以说这是我体验过的一种高层次的品牌营销。通过这样的空间,公司经常会举行一些小型的聚会,这也使爱慕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山东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民:华纺公司存在30多年了,采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一直是我们的追求。这些年我们完成了技术改造,也完成了对于管理体系的改造,我们认为创新是持续的,并把这个管理理念贯彻到了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当中。

近年我们逐步完成了数字化改造项目,现在华纺的生产线参数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得到,每个定单、每个颜色什么时间出来、出来效果怎样,都可以和客户同时看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管理的随时化、随机化,大大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适应性。09年我们将进一步凝炼我们的文化,提升我们的素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善珍:从2001年研发机械开始,凯宫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注重品牌。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要想做好品牌,必须具备“三合一”的想法:第一,世界制造业是什么水平,瞄准世界品牌;第二,瞄准制造业国内大学的研发水平;第三,瞄准纺纱行业所有的先进理念。

一个企业无论是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还是差的时候,都要瞄准后续的发展。即使是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凯宫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瞄准的就是品牌效应。

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政:我们在前几年的创新过程中有了一个想法,苎麻是中国的特色纤维,95%在中国,那么怎么把这个产业做好,我们提出一个口号:世界苎麻在中国,中国苎麻在雪松。

这几年从原料、种植到纤维的纺纱以及面料制作,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把过去人们常认为很粗犷的苎麻做的非常细腻了,甚至可以和丝媲美。2009年我们想结合今年国际天然纤维年,继续做好开发工作,把苎麻特色纤维的量更多的做上去。

中国纺织工程设计院院长周华堂:设计院1952年成立,到今年已经57周年了。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注重技术创新和进步,这几年设计院的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是在PTA以及聚酯方面为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出了贡献。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作进一步努力。

管理创新:做好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创新

中山市沙溪镇党委书记胡永康:沙溪过去是广东省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工业主要以服装行业为主,虽然拥有500家企业,但都比较分散、低档,以出口加工为主。从2002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的有关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给予扶持。经过十多年的拼搏,今天的沙溪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名镇、产业集群基地,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而这靠的就是创新,以创新的思维、建设,把我们的产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发展到了今天。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要走出困境,我认为主要还是要依靠创新,为此,我们采取了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帮助企业增强信心,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其给予扶持;第二立足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三提高两个贡献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第四大力培育一批名师、名人,进一步把沙溪的产业推向新的台阶。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国:牧场计划是从市场角度推出的概念,在新西兰,一万公顷的牧场养一万头羊,他们不仅提供原料来源――羊毛产自哪个牧场,而且其整个生产环节不仅讲究环保还讲究人权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生产过程的透明。消费者拿到自己的衣服,不仅可以凭条码查询到整个的生产过程,而且还可以和原料供应商――牧场主对话。这就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它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甚至包括了消费环节。

宁波百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卫国:沿海开放城市对于工人的管理非常困难,而北方有些企业他们有几十年的老职工,而在我那里老工人也就三年,有时候工厂一年就有近1/3的员工流失,这在管理上是个难题。

浙江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建根:化纤在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我们去年产能100万吨,全部卖掉了,我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营销方式包括和同行的沟通协调,以及做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倡导者,是很重要的几点。第一要跟同行化敌为友,合作竞争。在目前化纤市场已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同行之间要加强沟通,共同赢得市场;第二引导市场。许多下游企业包括纺织企业有时对上游并不是很了解,作为化纤企业,就需要对其不断地鼓励、引导,以促进销售;第三在做好内销的同时,要积极拓展外销,花大力气拓展国外市场。这可以说是我的几点经验。

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勋:企业要有好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环保、员工权益、股东权益等,这都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履行社会责任,这跟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是没有冲突的,所以我们提出要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到日常的工作中去。纺织服装行业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员工工资偏低等问题,我们决定在工厂里做一个试点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我们需要解决整个公司的效率问题。先从生产安排着手,不但工厂要做,订单的数量和贸易公司怎么安排生产都是要配套的。另外工厂里最主要的是控制接单,要评估自己的生产能力,不要什么单都接过来。实践表明,去年我们的产量有4%左右的增长,而工人的工作时间却减少了13%,且总体收入增长16%,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浙江天虹纺织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洪天祝:天虹主要采取人才本地化的策略,我们发现重组最大的困难在于文化,因此跟当地企业融合时,能否将要素资源成功地植入到被重组的企业,这是管理上的关键。另外营运管理方面,我们推行以上海为总部的管理模式,各个子公司是成本中心,上海是利润中心,以此实现了集团内部各种资源的调配和共享。

创新建言:

*山东如意集团执行总裁丁彩玲:提升整个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希望纺织工业协会多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以集团阵容的形式充分参与到国际竞争,构筑行业的脊梁,使我们更快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徐卫林:原创和产业化是一个矛盾,因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原创和创新,但另一方面又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可以产业化,所以,如何搭建更好的平台,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快速转化,纺织工业协会可以做更多的接口和衔接的工作。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玉高:中国已经是纺织大国,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要做的更好,就需要国家和行业协会给予更多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以更好的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江苏鑫缘蚕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呈平:多年的实践证明,企业自主研发加借助外力,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纺织工业协会应更多的积聚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资源,对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努力方向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推动其与企业的对接来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以此振兴中国的纺织工业。

*山东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民:纺织行业是市场化开放度比较超前的行业,单体企业和国外相比显得相对弱小,我们要抱团打天下,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组成粘合体。另外,我们辛辛苦苦营造的出口份额不应丢失,内销、外销应该同步,以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明:纺织服装行业最根本的出路是拥有一批自主的原创品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建议能不能搞一部法,比如就叫中国自主品牌促进法。另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可以成立一个虚拟机构,叫中国纺织品牌促进委员会,整合行业资源,争取把中国品牌发展的过程加快一点。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6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

一、研究现状 1

二、研究目的 1

第二章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

第一节 汇率变动现状及原因 3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3

一、汇率风险增加 4

二、低价优势难以维持 4

三、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导致纺织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 5

四、竞争将更加激烈 5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5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的分析 6

一、调查分析 6

二、实证分析 7

第三章   浙江纺织业应对汇率变动的对策 9

第一节 解决的方法 9

一、以非美元的方式结算 9

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9

三、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10

四、改变贸易方式 10

第四章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激增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7年人民币汇率刷新高达70多次,2007年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人民币7.3647元。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9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人民币6.9920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达到18%。

纺织业是浙江主要出口行业,是浙江出口一大支柱,纺织业的出口对汇率的依赖又非常大,且纺织服装的附加值低,是以价格优势作为竞争手段的,因此,人民币升值使纺织原材料、劳动力等都涨价,打破了浙江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中一直以来的价格竞争力,影响其出口额。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即意味着美元降价,即本国价格上升,而国外购买力却下降了,这又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商品出品的难度。

又因为浙江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美国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速度一直在加快,企业的利润也因此而被减少了。根据数据统计,浙江省纺织品的出口额每年都在增长。例如,2007年浙江省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35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9.7%,其中,出口纺织品170亿美元,增长23.1%;出口服装186亿美元,增长16.8%。若人民币升值达到10%,我们可以计算出浙江纺织企业将因为汇率的原来,一年至少损失35.6亿美元 ,这个数字对于原本就营利不多的纺织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外贸服装企业发达的浙北长兴地区,受汇率影响,近84%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以上,80%以上企业称利润空间减小,提价空间不大,其间,不少企业损失都已超过百万元。

二、研究目的

由于近几年人民币的升值对各界都有带来了巨大压力,有关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影响的研究也增加了很多。比如,石美玲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富有弹性的,因此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较大,所以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导致商品出口增幅的下滑(石美玲,2006)。王开也通过价格机制得出了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增加的结论(王开,2005)。沈国兵却提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中国进出口变动之间并不存 因果关系的看法(沈国兵,杨毅,2005)。

因此,为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因汇率变动而受到的影响有一个了解,本文就这方面做了一个研究。

第二章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第一节 汇率变动现状及原因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格,即用外汇表示的人民币的价格,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的价格。自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政府只在有必要时予以干预和调控。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自从2005年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更加快。对中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浙江纺织经济有着很大的关键作用。而要使这个作用能够实现,首先就要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走势。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经济总量地位的提升和持续增长的预期是推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深层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GDP增长维持在10%以上。从长期来看,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从微观经济因素来看,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的变化;二是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具体分析其原因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汇率体系改革。2)国际上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面临巨大政治压力。3)汇率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缓解对外贸易摩擦、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总的来说,人民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外汇供求的变动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极其错综复杂。比如国际收支状况、财政收支状况、实际利率差、通货膨胀率差、经济增长率差异、国民收入高低、货币供给、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与突发因素。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由于其种种因素而改变着,尤其近几年一直在创出新高点,对于一直以来靠低价格来打拼国际市场的浙江省纺织行业来说,汇率提升正在考验着纺织出口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

2007年,我国政府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以缩小贸易顺差,扩大进口的政策取向,取代了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政策。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出品退税税率,提高了加工贸易的门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尤其是近年石油价格的上涨,与石油相关的化纤等原材料等也跟着涨价。不光是生产原材料涨价,生产劳动力成本也相应地上升。但在同时,周边贸易国家低端加工贸易正在加速发展,这些都导致浙江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困难。

纺织业是浙江出口商品的一大支柱,人民币升值对该产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关各方最担忧的。确实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是国际市场的萧条导致订单减少;一个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像原油等的大幅度降价导致的其他原材料的降价导致企业的库存商品价值大幅度缩水;还有就是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变动导致的损失等等。

一、汇率风险增加

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汇率风险增加了,很多企业不敢接单子,“在非州有很多客户,订单也不少,但由于汇率波动太大,我们不敢接单。”在绍兴举行的一次外贸企业座谈会上,绍兴宝纺印染负责人说,他们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汇率变动太大了,他们主要出口输入地是在非州,因此西非最大的经济体货币奈拉贬值给他们企业外贸出口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绍兴另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由于当时签合同时没有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前一年年底接到的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交货期为三个月,但是还没等到交货期,总货款已经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使他蒙受了不少的损失。人民币升值2%,即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只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收到的货款将只有原来的90%。根据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2%,浙江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将会减少5%~10%,如果人民币升值3%~5%,企业还能承受,但如果升值幅度达到了10%以上,预计将会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下去,也就是说行业将会垮掉一半。

二、低价优势难以维持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出口纺织品的成本上升,并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国际竞争力。除了价格的影响外,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正以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抢占我省纺织品的海外市场,如果这些国家进入了纺织品国际市场,浙江纺织品的成本优势将会被大大削弱,使浙江依赖低价格模式竞争的纺织出口利润变得更加稀薄。这些都进一步的增加了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难度,抑制了出口数量。

三、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导致纺织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是以跑量为主的,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做出实绩的企业就有5488家,比2005年末增加了394家,其中,私营企业为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为1940家,集体企业为411家,国有企业为340家,个体工商户为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纺织品20.8亿美元,增长64.4%。同期,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而出口数量增长24% ,也就是说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这就导致了出口数量增加比较快,且增速也比较快,而出口额虽也是处于增长之势,但增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即浙江省的纺织出口是以跑量为主,但是后续工作并没有连接的很好。浙江纺织业需要打破其一贯的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要多开发新品种,创立新品牌,增加像雅戈尔、杉杉这样的高档次产品。产中附加值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低的缺点也是需要尽快克服。

四、竞争将更加激烈

受人民币升值冲击最大的主要纺织品是那些大宗的、低档的、初级的纺织品,而浙江纺织品出口的主打产品就是这些。因此,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出口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首先,在国际上有像泰国、墨西哥等生产、出口同类商品的强劲的竞争对手;其次,国内纺织品行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的白热化。因此,人民币升值又导致了浙江纺织品行业竞争力的调整,使竞争更加激烈。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的出品除了消极影响外,当然也有其积极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如果能找到确切有效的方法来抵抗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一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其一席之地。

因为浙江纺织品的出口是以低价格的优势来参与竞争的,产品的附加值低。以前因为价格低,出口企业在其出口产品跟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相比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这些企业就不会去想要如何才能增加其竞争力。但是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浙江纺织业的低价格优势也被打破,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浙江纺织企业需要改变其原来的出口结构,出口模式来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他们想要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就得改变其原先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模式,打破以跑量为主的销售方法。投入更多的创新科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浙江纺织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同时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减少浙江纺织出口的贸易摩擦并且能改善贸易环境。浙江纺织以价格来竞争国际市场难免会引起贸易摩擦,经常会遭受到倾销立案调查。而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必然也会有所提高,因其原先的价格非常低,因此即使价格有提高,其原来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也不会降低很多,浙江纺织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样就能有助于减少被告为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浙江纺织行业今后必须要调整出口低价战略,改以高质量、新款式、多功能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方面来取胜,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都显然有助于浙江纺织品出口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的分析

纺织服装业是浙江外贸出口的一大支柱行业,汇率升值对其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但实际上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纺织出口还是处于稳定增长之势。

一、调查分析

表1  汇改以来浙江外贸出口和顺差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外贸出口 768.04 -9.89% 1008.98 31.37% 1282.54 27.11% 1542.9 20.3%

其中:纺织服装出口 244.29 19.87% 297.39 21.74% 355.98 19.70% --- ---

注:数据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纺织服装业主要由上游的化纤行业、中游的纺织行业和下游的服装行业组成。由表1可以看出2005年、2006年、2007年以及2008年浙江外贸出口分别为768.04亿美元、1008.98亿美元、1282.54亿美元、1542.9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89%、31.37%、27.11%、20.3%,除了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他几年都是处于缓慢增长的,只是增速出现了减缓。而2005年之所以会出现负增长,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能力有限及跟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很密切的联系,故本文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2005年、2006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分别为244.29亿美元、297.39亿美元、3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87%、21.74%、19.70%。根据调查得到2004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为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7.1%。另有调查得到1978年~2004年浙江出 口的年均增长为30.1%,而2005年开始年增长率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不是因为2005年国家进了汇率改革引起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分析近几年浙江纺织品出口出现增速下降受到了汇率变动多少影响,在本文中做了一个实证分析。

二、实证分析

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做过因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品贸易的实证研究,但对浙江纺织业出口的可能不多见,这里我就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浙江对外纺织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

(一)选取指标

    选取指标:汇率影响出口弹性

弹性是指一个变动的变化率引起另处一个变量变化率之间的比例。

在这选取的是汇率影响出口的弹性:【(X1-X2)/X1】/【(E1-E2)/E1】。其中(E1-E2)/E1是汇率变动率,(X1-X2)/X1是汇率引起的相应出口变动率。

汇率的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情况有以下几种:

1、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幅度与出口变动幅度相等;

2、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较大;

3、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较小。

(二)数据选取

在汇率和贸易相关关系的研究上,弹性分析是研究汇率变化与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分析方法。就目前来看,弹性分析基本上是用名义或实际汇率在全国或某个行业进行的,而以实际有效汇率研究的较少。而选取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计算汇率影响出口的弹性,主要由于REER剔除了本国物价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这个因素,是能够衡量人民币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比价的综合指标。因此,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的强弱

(三)数据分析

2004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汇率影响出口弹性如表4

表2  2004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汇率影响出口弹性

年份

 人民币

实际有

效汇率 变动率 浙江纺织品

出口金额

(亿美元) 变动率 纺织品出口汇率弹性

2004 92.698 -2.63% 203.8 27.1% -10.30418251

2005 92.4858 -0.23% 244.29 19.87% -347.2608696

2006 86.82 -6.13% 297.39 21.74% -350.8073622

2007 99.00 14.03% 355.98 19.70% 1.404133999

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资料来自IMF网上数据库;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金额资料来自浙江统计年鉴;纺织品汇率出口弹性是根据以上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每年的出口汇率弹性指数分别为-10.30418251、-347.2608696、-350.8073622、1.404133999,即每年的出口汇率弹性指数的绝对值都大于1,说明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的升值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比较大的。

由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从2005年国家进行汇率改革以来,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而浙江纺织品因为人民币升值受到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各种对策来帮助浙江纺织口行业渡过这个难关。

第三章   浙江纺织业应对汇率变动的对策

浙江纺织出口量一直以来在全国纺织出品甚至在国际纺织出口中都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每天的交易需求量是很高的,但就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使交易双方都有所顾虑,不敢接单子。出口商是担心接单后因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到收款时收到的货款将会因此而缩水,怕遭受损失而不敢接单子。而很多国外客户的存货已经销售完了,但他们同样不敢下订单,原因还是因为汇率波动太大了。在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试着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式,达到双赢。

第一节 解决的方法

一、以非美元的方式结算

为了避免汇率变动引起的换兑风险,厂商可以采取以非美元或人民币的方式结算货款。对于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对厂商造成更大的损失,2009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400家企业已作为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据上海市商务委政策研究室方面的消息,上海对此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方案,并在等待相关部委的细则出台。但是对于浙江来说还不太容易实现,主要是国外的客户还不够放心人民币。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虽仍以美元议价,但其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些企业在签订三个月以内的合同时,就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下来,以避免造成太大损失。

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在跟客户签订合同时就加注一个附加条款,即在合同期间因汇率变动,导致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损失由供应商跟客户按照协定的比例共同承担。

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出口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受限,为了寻找更好的出口途径,首先就必须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要提高纺织业的产品附加值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用高档面料,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浙江出口的纺织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的价格没法提高很多,只能以低价来出口,没办法以其他方面来参与竞争。因此,浙江纺织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科技,使产品具有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合各种情况的产品: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群也有其相应的产品,每个国家的消费需求不同,审美观也不一致,为了要使产品进入更多的国家,就得对这些国家做一个深入调查,了解其消费需求最大的是怎样的产品,根据调查所得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研发生产出适合不同国家的不同的产品。

(三)己的设计师,并且不惜投入资本供其进修,提升其设计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掌握流行趋势,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引用先进的时尚的 设计,开发出更多新型服装设计。

三、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人民币升值导致浙江纺织品出口减少,出口企业就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不少外贸企业对整个市场布局都做了一个调整,由以前的专攻欧美市场转变为全力开拓东欧、南美、中东等市场。为了开展这些国家的客户,外贸公司倾向于聘用懂多种外语的人员,在培训方面,他们不但同样注重英语的培训,还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培训。

为了开拓更多的客户,浙江纺织企业可以采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走出去,不能着眼于来到当地的外商客户,而应自己走出去,走出浙江省,甚至走出中国,直接到其他国家寻找适合的客户,并且可以在这些国家做一个切合实际的调查,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出口产品。

四、改变贸易方式

表3  不同贸易方式样本企业出口情况表(单位::万美元、人民 币/美元)

 2005年

上半年 2005年

下半年 2006年 2007年

一季度

一般贸易 出口总额 84325 104768 224471 51505

 出口利润率 8.13% 7.97% 8.61% 9.89%

 出口换汇成本 7.64 7.49 7.19 7.03

加工贸易 出口总额 14651 21246 42966 8807

 出口利润率 12.12% 15.40% 14.42% 16.59%

 出口换汇成本 7.20 7.09 6.99 6.98

注:数据来自《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周业樑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般贸易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一季度的出口利润率分别为8.05%、8.61%和9.89%,出口换汇成本分别为7.565、7.19和7.03。而加工贸易在同一时期内的出口利润率分别为13.76%、14.42%和16.59%。由此可见,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同期的出口利润率高,而出口换汇成本又比一般贸易同期低,即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对汇率变动的适应抵抗能力比较强。

因此,浙江纺织业为了能更好的就对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变其生产经营策略,从一般贸易转变为更多的加工贸易。

第四章   总结

因为自从2005年国家进行了汇率改革以来,汇率变动很大,人民币升值幅度也很大,而纺织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之一,若其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很大,会对浙江的整个出口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本文中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行业的消极影响以及积极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确实对浙江纺织业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损失,很多企业已经因此而停产或半停产,还有不少企业仍想维持下去,可是利润却已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利润。为了扭转整个出口形势,浙江纺织行业应采取各种对策来外理这个情况。

浙江纺织业现在正外于应由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由浙江出口到浙江出品,改变其出口类型,做好一个正确的转型的阶段。

但是转型切记不能冲动,应在允分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国际大环境下做出最适当的转型。经过对汇率变动引起人民币升值这一不利因素的磨练,浙江纺织业已经有了一个免疫能力,出口额保持着稳定增长之势。但是纺织企业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性,就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来取得更好的出口成绩。善用品牌优势,使出口产品处于一个更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周业樑.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R].北京:国际经济评论,2008.

[2] 陈刚,阮晓琴.江浙纺织业订单减半谋突围[J].江苏经济报.2008.12-10.

[3] 王菊.人民币汇率破七浙江纺织业生存告急[N].都市快报,2009-03-01.

[4] 谢吉丽.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6,(18).

[5] 庄旭.人民币升值与浙江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出口[J].新西部,2008,(2):11-14

[6] 王元龙.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商界杂志,2008,(1)-9:7

[7] 郁小春,黎声远.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EB/OL].blog.ctn168.com/

blog/financl/archives/2007/9054.html,2007-4-25.

[8] 叶春霜,胡丹婷.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15-18

[9] 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3,(3):5-8

[10] 陈华容.浙江纺织企业出口状况分析[EB/OL]./Place/

080711/09413277,2008.

[11] 晓明.浙江外贸企业期待:人民币结算可终结汇率损失[N].市场导报,2009-04-15

[12] 刘明祥. 人民币汇率波动下外贸企业要练好内功[N].江南时报,2008-02-18.

[13] 叶勇.多家出口纺织企业为避汇率损失 放弃美元结算[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8-04-07.

[14] 罗三秀.出口纺织企业困境:如何在人民币升值中避免损失[N].产经新闻,2008-04-08.

[15] 张斌,种昂.纺织业生存告急[N].经济观察报,2008-03-24.

[16] James A. Dorn, Exchange-rate arrangements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on a collision course[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18 November 2006.

[17] Michael P.Dooley, Interest rates,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BW II dynamics[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6.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5,26(3).

[19] 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71(1):11-15

[20] 余婧.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4):17-19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马老师,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本研究及学位论文。从材料的收集到论文的定题,再到论文各部分的撰写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瓶颈时,是老师的提点帮我顺利过了关。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敬,严谨细致的态度不但使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受益菲浅,还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向马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还要感谢班主任阮尹老师,辅导员吴佳晨老师,院长曹旭华教授以及所有的任课老师,是你们在这四年里一直教导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让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

还要感谢我所有的同学,在写论文时给我提供很多宝贵的建议,出现问题时都能尽其所能的帮助我。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7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4cm

现所在地: 广东广州

希望地区: 广东广州 广东深圳

希望岗位: 贸易类-国际业务

翻译类-英语翻译

待遇要求: ¥2500元/月(可面议 要求提供住宿)

最快到岗: 随时到岗

教育/培训

2006-09 ~2010-07 广西工学院 英语(经贸方向) 本科

工作经验 至今0年0月工作经验,曾在1家公司工作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行业类别: 其他

担任职位: 外贸专员/助理 公司名称: 广州高艺舞台灯光

本人职称: 外贸业务助理

工作内容: 1)通过贸易平台答复外国客户询盘,报价

2) 与客户沟通,处理客户各种问题, 如订单、报价

3) 跟进生产进度,出货

技能/专长

语 言 能 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

英语水平: CET-6,TEM8

英语口语: 良好

第一外语: 英语 熟练 第二外语: 法语 一般

其 它: 客家话 流利

计 算 机 能 力: 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拥有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

其 它 技 能: 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的应用英语与人交流;

通过了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并通过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

能熟练的进行Word,Excel操作;

发展方向

外贸业务助理,外贸跟单,外贸业务员我现在学的专业是纺织工艺与贸易,自学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专业。职业设想是先从熟悉工艺生产产品,通过生产不断地加强对工艺的了解,然后学习产品贸易规则,了解产品需求特点进行产品开发,再不断地积累纺织专业知识结合管理知识对纺织生产进行管理,希望和纺织行业一同向前发展。

其他要求

希望一个星期工作五天

自我评价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 产业转型;专业集群;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6-0064-04

一、建设背景

近几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级示范院校的建设过程中,秉承以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围绕产业集群,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产学研联盟,打造专业品牌”的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实时动态调整招生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设置上的合理、强势与明显特色、水平普遍提高、更加耦合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布局。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提出,高职院校必须基于专业群为核心而进行重点专业建设。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关联度、适应度、互动度,确立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含商务英语、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英语)、“现代纺织贸易”专业集群(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纺织品设计、报关与国际货运、服装设计、纺织品检测与贸易)、“纺织机电一体化”专业集群(含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纺织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染整技术)等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集群,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校与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升级相结合。

“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作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是学校结合长期的专业建设基础与长期规划,及时跟踪区域内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需求的变化,与行业、企业一起对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分析,并以江苏省服务业发展为契机,以品牌专业商务英语为核心专业构建的特色专业集群。专业集群中的五个专业均属于现代服务行业,可满足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并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和提升进行动态调整。

二、建设路径

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重点专业带动特色专业(群)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

(一)以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牵引,凝练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素质提升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纲,以知识传授为目,以职业技能为用;以教学创新为体,以学生兴趣为源,开发学生潜能,增强竞争优势为指导思想,依据“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思路,搭建深化政、行、企、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围绕“通英语、善管理、会操作、精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教学模式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六对接”[1],深化“盯岗、轮动、复合、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三双”“四跟”办学模式,即学生具有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教师有教师、工程师的双重角色,领导有系主任、技术厂长的双重责任;专业跟着主导企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学跟着生产过程走,教材跟着任务项目走。尽管专业群内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特点不同,但是这些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建立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了“血缘”关系。最终把本专业(群)建成对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

(二)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构建开放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参与指导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主线、以课程为主体,以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面向岗位群及工作过程,设计出岗位能力知识、基础技能知识拓展、职业素质教育拓展、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提升6大课程模块,构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开放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2]的课程群。根据能力目标,将课程群划分为三个模块: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立足于初始就业岗位,并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托质量工程建设,实现专业优势向教学资源优势的转化;建立“院、校、省、国家”四级精品课程群,配套精品课程,凝练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和自编教材中,推进规划教材建设,做到“发动一批、带动一片、共同发展”,提高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辐射面,带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三)注重教学理念改革,引入“知行合一、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校重点专业群的特色优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为载体,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汇聚政产学研各个领域的教学与科研资源,通过“学生即员工、教师即经理、座位即岗位、学业即就业”等方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科学研究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体系、能力层次训练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平台体系,引入“知行合一、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构建“课内教学活动、课外创新活动、校内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四个课程平台的四维一体与互动,实现教学设计情境化、情境创设主题化、主题实现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责任落实成果化、成果评价民主化下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实施方式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坚持每年举办学生学术科技节,开展院校省国四项衔接的创新训练项目和竞赛活动,把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实现了递进互补型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改革理念。

(四)以省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以省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以课程为核心,以专业为依据,以开发资源素材为基础,以服务教学和培训为目的,从学习者学习需求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出发,基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按照合作共建、整体解决、系统设计、共性为主、兼顾个性、资源共享、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建设思路,设计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平台。依托密集型合作企业,打包建成专业介绍、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就业信息、行业标准、课程体系、学习指导书、入职资格等一系列立体化的丰富专业动态资源,涵盖课程资源、专业资源及素材资源三层结构递进体系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3],凸显专业群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五)统筹专业群实践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战略联盟

学校紧扣自身专业特色,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扩大特色专业致力于区域经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主动合作区域现代企业,按照引企入校、专业进企、双向嵌入的模式,优化重组实训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校企合作建设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生产性实训室,形成由校内实训室、综合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的实践训练体系,体现由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顶岗实习阶段的认知递进规律,既相对独立,又互补互促,阶梯上升,强化提高学生技能。

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通过不断规范、完善和创新教学运行模式,和企业合作开发制订实习标准、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创新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使双方由松散型合作发展为稳定的合作伙伴。

(六)内培外引、双向兼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学校把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积极推进“七个工程”建设――教授工程、教学名师工程、专业带头人工程、硕博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工程、双师型教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工程[4],依托多样化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的实践教学合作机制。师资培养方面,国内培养和海外培训相结合、学历进修与企业挂职相结合、专业定向与轮岗教学相结合、拜师结对与综合培训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形成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度、课程建设双骨干教师制度以及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专业教师到行业锻炼和开展社会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在青年教师中培育教坛新秀,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优秀教师,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形成名师分层培养机制,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多种能力兼备的以专业带头人 + 骨干教师 + 外籍教师 +行业专家为主体的,能满足对外贸易服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背景交叉型高绩效教学团队。

(七)科学规划就业市场拓展方案,合理推进人才就业引导工程

通过校内外教学跟踪反馈点和六重质量监督,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交流的实时性与互动性,项目组建立以过程跟踪、效果反馈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专业信息网,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的网上互动交流,实现网上宣传、网上问卷调查及毕业生信息的实时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探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有益途径。建立了校、院、系各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形成学校牵头、院(系)组织、部门配合、联动共进、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就业市场拓展方案,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和校企合作对接关系,以提高就业市场拓展工作的连贯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循环改进。

三、建设成效

对已具有较好教学改革基础的项目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以此为辐射源,有效整合全校的教学资源,跨校、跨系、跨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带动学校各系、各专业教学改革的开展,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

(一)促进了专业建设与深化

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壮大传统专业,适度发展新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商务英语专业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英语专业为学校重点教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和校重点教改专业。2012年以江苏省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为引领,整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等专业的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成功申报成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群。该专业群的建设为高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对省内同类院校相近专业(群)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青年教师中培育教坛新秀,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优秀教师,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形成名师分层培养机制。专业群内教师参加境外专业进修培训20余人次、企业实践锻炼10多人次;兼职教师年均承担专业课学时达到40%;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80%以上,培养了1位专业群负责人、2位专业带头人、9位骨干教师。

(三)促进了教学改革研究和教材建设

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教改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教改项目10余项,市、院级课题3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教学教改论文60余篇,在部级核心期刊上20多篇;完成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5项;获得中国纺织协会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公开出版了《电子商务》《经济法》等20多部专业教材,这些教材在学校一些专业使用效果良好,现已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推广,获得好评。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几年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已经成为各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已毕业的四届学生的调查反馈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半年内就能独立工作,有的在1年内就成为业务骨干、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副经理,比同期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入手快、后劲足”。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受到企业欢迎,带薪实习率100%,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反馈满意度高达90%以上。学生因专业技能强、业务素质高、岗位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五)受到同类院校的高度评价,为省内外同类院校提供示范

学校积极与省内外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体制机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育人成果引起同类院校广泛的关注和兴趣,在省内具备较强的影响力。近年来,先后接待20多家国内院校以及日本、美国、坦桑尼亚等国外院校的参观。

参 考 文 献

[1]强伟纲.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7):30-32.

[2]孔庆新.高职专业群“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7):22-23.

[3]崔晓曙,张冠兰.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J].学子,2013(7):151.

上一篇:市场营销沙盘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