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测量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9 08:39:32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测量仪器 测量 技能证书 教学质量

《测量学》是我校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中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应用面广、实用性强的应用科学。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毕业就业,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测量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应的一些解决办法。

1 当前测量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中模式相对固定

当前测量学教学过程使用的仪器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从原来的皮尺、标杆到现在的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这些仪器需要较多时间去讲解、分析、实训、实习,让学生逐步深入的接触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对较多的教学时数,以及课程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些仪器,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上手。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还是安排一个学期,大概是60个学时,总体来说课非常紧张,同时每次上课是2个学时,相对一些仪器知识讲解和实训从时间上来说又不够,经常是后一次要花较多时间复习上一次课程的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过程中场地条件有限

针对测量学课程的性质特点,经常要进行实地测量实训或实习,如果总是在一些地形平坦、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实训实习,会造成很多仪器的功能不能发挥出来,学生也不能充分的掌握这些技能。因此测量实训场所应该能满足实训实习要求,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完全掌握仪器的使用操作,提升实训实践技能。但由于学校的场地一般是水泥地,地势平坦,也相对较为固定,影响实训效果。

1.3 教学相关仪器条件数量缺乏

随着近几年园林绿化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就业状况较好,以及园林绿化从业人员需求较旺,导致这些年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个班级学生达40人以上;同时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售价较贵,校内现有相关测量仪器数量较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僧多粥少的现状。在教学实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10多个人公用一台仪器,大部分同学很少有机会操作这些仪器,最终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 相应对策

虽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有的还是可以解决。

2.1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把原有的教学计划中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增加了驻场的2周实习时间,这样教学时数从原来的60学时无形中增加了40学时,使教师可以把课程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可以讲授的十分透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对一些知识点一句带过。同时把原有的每次教学时数从2节增加到4节连堂,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个学时进行理论教学,2个学时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较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2.2 创造条件,提升实训效果

针对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测量学教学和实训的实际需要,采取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合理安排。首先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测量,通过多次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其次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如有一定坡度,一定高度的建筑进行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特殊条件下测量的技巧和仪器的使用技能;再次通过2周的驻场实习,让学生能够实地接触一些野外场地的测量项目,让学生进一步提升测量技术和仪器使用水平。

2.3 合理规划,改善教学效果

学校每年投入的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经费是一定的,因此专业教研组认真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讨,结合测量学课程教学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规划。利用有限资金先期购买4台全站仪,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训,综合教学效果,而后进一步商讨后续采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进行总体安排,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把班级学生分成4组,每组将近10名同学,任命组长和副组长各一人,负责全组学生实训过程中考勤、监督、考核等。当教师进行授课和演示时两人要及时认真领会掌握相关测量要求,由于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经常走动指导学生操作,组长和副组长就要认真负责的安排好全组成员。鉴于这样的安排,测量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学生理解并掌握测量学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四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和操作,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成立了实训实习兴趣小组,课后或节假日期间到实验室进一步学习使用测量仪器,从而更好的方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消化已学的知识和技术。

采用以上的措施不仅克服了我校园林专业测量学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而且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互配合,积极协调,使课程教学效果取得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园林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5(1):91-93.

[2]刘淑荣,侯淑涛.测量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东北测绘,2000,23(3):47-48.

[3]邵黎霞.当前“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测绘通报,1999(4):38-39.

[4]周新力,陈正阳.对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J].北京测绘,2005(3):59-61.

[5]李秀江.测量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邓琳,车娟.测量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8(8):32-34.

作者简介: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督导制;PDCA循环;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01-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的建设出现了空前的发展趋势,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景观大道、花园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各地城市当中。优秀的园林作品不仅能调节人类的生活,还能改善自然环境,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功效。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园林工程的特征,决定了它不能够像其它产品一样在工厂车间生产好再运送到施工现场,而只能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现场组织生产。同时园林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的工序复杂,各专业穿插、交叉作业的情况普遍,给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扭转工程质量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提高工程质量使园林工程质量管理更健康地发展。

2 我国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与设计不协调

目前在国内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设计与施工是分开招标,设计单位在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制作之后,提供图纸给建设单位用来进行施工招标,由中标的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由于设计单位并不参与直接施工,因此将构思理念变成现实作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的技艺水平[1]。而施工人员水平高低不一,很多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设计图的内容,或者对设计擅自修改,实施之后才同设计方进行交涉,导致施工出来的效果与设计理念大相径庭。在园林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成立一种景观督导机构,督导人员由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专家充当,受聘于建设方,拥有一定的现场调配权力,专门从事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指导工作,对项目的全程起着监管的作用[2],以解决施工与设计脱节的问题。

2.2 施工管理方法不统一

现行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很多,在行业里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施工管理方法。近年在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中,将PDCA循环法引入到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DCA循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这4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过程的把控,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是管理过程控制的一个通用的模型。PDCA循环可以简化的管理程序,缩短管理链条,使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简便,易掌控,从根本上控制施工的质量[3,4]。

3 督导制和PDCA循环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可分为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中执行阶段、施工后检查验收3个阶段[5]。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引入督导制,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督导人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共同提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进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督导人同施工方共同选择进场材料和设备,选定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准确地把设计意图转达给施工单位,并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设计变更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后的检查验收阶段,督导人督导施工人员做好收尾工作,以及和施工人员认真核对合同、图纸等文件,工程承包范围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参与施工企业的自检等。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不断变化向前的循环,这与PDCA循环运行的特点保持一致[6],具体表现在:计划(P)阶段,是一个分析问题、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计划和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方法的阶段,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执行(D)阶段,是一个按照制订的质量目标计划和具体施工措施、方法去付诸实施的阶段,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中执行阶段。检查(C)阶段,对照计划去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后检查验收阶段;处理(A)阶段,又叫总结阶段,就是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措施以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以利于下一个工程或下一个工序进行,属于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施工后检查验收阶段。

综上所述,督导制和PDCA循环符合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运行规律。将督导制和PDCA循环引入到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通过各阶段的施工程序运用PDCA循环进行控制,同时引入督导制,通过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督导人的监督和指导,使综合性强,工艺工序复杂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所以督导制和PDCA循环结合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中应用是可行的。

4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4.1 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也是P阶段,是在园林工程第一道工序开始前对施工作业各方面的准备计划的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园林工程施工中必经但是又容易轻视的一个过程,包含以下5点。

4.1.1 组织准备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涉及范围广,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综合工程,做好施工前的组织准备工作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从最初组建项目经理部时审查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从而控制整个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到选用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均丰富的专家为督导人,以及施工人员的资质等。

4.1.2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准备是指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熟悉施工图纸,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进行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和编号;审核相关质量文件,细化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人员、机具的配置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绘制各种施工详图,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等。督导人协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4.1.3 现场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合理科学规划使用好施工用地,保证现场的道路畅通、材料合理堆放、充分的给水和供电设施以及正确的机器设备安装布置;还要制定施工场地质量管理制度,并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记录。

4.1.4 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合同清单,建立项目材料设备明细,提前做好材料设备预定计划。督导人同施工方人员共同寻找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尤其在园林苗木的选择方面,督导人需要对苗木的品种、规格、树形、根系以及其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质量好且观赏效果佳的苗木[7]。

4.1.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地对在质量考核中表现优秀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晋升,这一方面可以激发或保持其对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带动或影响其他人员以更大激情投入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形成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8]。

4.2 施工中的执行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即D阶段,施工质量在此阶段形成,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包括以下6点。

4.2.1 技术交底质量控制

技术交底是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做项目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程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措施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督导人参与技术交底,准确地把设计意图转达给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并对施工中将要面临的难点进行现场解答,从而达到目的。

4.2.2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准确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总体布局。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是把设计图上园林工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准确地标定于实地。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场地平整、建筑定位,地形营造和园路面层的铺装等一系列过程,通过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测量,后碎部测量”的原则,进行测量放样,最终依据测量放样的成果,通过施工使图纸上的作品变成景观实物[9]。

4.2.3 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殊过程是指施工过程或工序的施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查和试验而得到充分的验证,或者万一发生质量事故难以挽救的施工工程。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界定的特殊过程,督导人协助工程管理人员准确地设置质量控制点,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强化控制。

4.2.4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园林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工序构成,工序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综合起作用的过程,所以对园林施工过程的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对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和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

4.2.5 设计变更的质量控制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有些时候,督导人现场提出设计变更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且快速地进行。

4.2.6 成品保护质量控制

成品保护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完成的部分采取保护措施予以保护,以免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污染,影响工程的实体质量。加强成品保护首先要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成品保护意识,同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3 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包括C阶段和A阶段。由于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是指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由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所进行的工程质量验收的过程,所以本文的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针对施工单位在在施工竣工后及竣工验收前这段时间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4点。

4.3.1 收尾工作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完成后,督导人协助施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队继续对场地进行清理,认真核对合同、图纸等文件,以及工程承包范围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督导人查漏补缺,如有发现立即组织人进行补救,保证园林产品的质量,同时需要安排养护工人进行管理。

4.3.2 竣工资料整理

竣工资料是在质量保证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及工程的内在质量。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是非常繁琐的过程,但鉴于其在整个项目评定中的重要性,收集整理中要求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且准确、齐全、真实、规范[10]。

4.3.3 竣工自检的质量控制

由施工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自评自检,对检测有质量缺陷的工程提出整改,在整改后再次检测直至达到合同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再向监理单位申请验收。

4.3.4 施工项目质量总结

施工企业召开项目质量总结大会,通过对完成的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的全过程的回顾和系统的思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使之成为标准和样板进行推广。尤其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等的运用,即使某次施工达到预期目标也仍然需要在多次PDCA循环过程中研究改进和完善直到技术纯熟。质量总结能避免以往的错误再次发生,肯定成功的经验,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

5 结语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在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中的执行阶段和施工后的验收总结阶段运用督导制和PDCA循环来进行质量控制。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对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构建,还要加强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而有效地提升我国园林工程行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姜瑞涛. PDCA循环在A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张 坚,罗 睿.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园林工程中的实践―PDCA循环在园林工程施工阶段的运用[J].广东园林,2006(3):58.

[3]张学军.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如何互动[J].山东林业科技,2007(4):48.

[4]伍胜建.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研究初探[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5]冯 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项目案例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谢 丹.基于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7]吕国梁.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8):107.

[8]关虹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9]王丽娴.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测量[J].经营管理者,2013(22):310.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 园林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38-03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基于高职教育新理念的课改课题之一。对怎样立足农林业生产和园林工程特点,从园林工程施工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效设计并开展实践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 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按照职业活动项目,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比例

第一,紧贴职业活动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由表1可知,该课程将复杂的施工任务进行了归纳,整合为5个实用、够用的实训项目,并细化为12个紧贴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与训练、教师在教学与指导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与比例。由表2可知,该课程实践教学在校内的开设途径有课堂教学和集中实训,课堂教学有教师的理论教授部分和学生训练部分,而集中实训则全部为实践训练。学时占总比例的2/3。由表3可看出:在5个项目中,占有课时比例较大的有“绿化工程”、“园林硬景工程”和“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这是课程的三个重点技能。

2.遵循认知规律特点,建立循环递进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

人类对知识的学习、认知,再到熟练掌握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知道怎样做事,了解会犯什么错误,再在有生产性质的项目中进行实训,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见下图。

第一,企业见习。在入学教育时,带领学生到园林工地现场,初步了解工程方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情况,并给予引导,使之对专业、课程有感性认识,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表1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一览表

实训项目 实训教学内容

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 识读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读绘制整套园林施工图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 园林地形工程设计;土方施工

绿化种植工程施工 绿化栽植施工;绿化养护

硬景工程设计与施工 园路广场工程设计与施工;景墙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假山工程施工

园林水电工程施工 园林给排水工程施工;园林用电工程施工

表2 课程教学时数设计一览表

项目 教学形式 周课时(节) 教学周

(周) 学时小计(节) 所占比例

(%)

课堂教学 理论 3 15 45 33.3

实践 3 45 66.7

集中实训 30 1.5 45

总学时 16.5 135

表3 各实训项目教学时数和比例设计一览表

实训项目名称 教学时数(节) 所占比例(%) 备注

课堂训练 集中实训

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 18 2 22.2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 4 2 6.7

绿化种植工程施工 6 24 33.3

硬景工程设计与施工 12 14 29

园林水电工程施工 5 3 8.8

总学时 学时小计(节) 45 45 100

学时合计(节) 90

第二,课堂训练。当学生有了一定专业兴趣和方向时,围绕工程施工岗位工作内容,设定一些技能训练项目,分解成若干训练任务,再细化为技能点,在课堂上

――――――――――――――――――――――――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反复训练,使之熟练。这个过程允许学生不断重复、不断改正错误。

第三,集中实训。当学生对必备及常用技能熟练掌握后,安排规模和难易适中、内容较全面的真实项目进行集中实训,考验并训练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开展资讯、计划、实施、评估等过程性工作的能力。这个过程尽量避免重复、返工,但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

第四,顶岗实习。当学生具备完成一般项目的能力时,到企业的项目中担任各工种工长的助手或者施工员、测绘员等工程类岗位职务,经过半年及以上的生产训练,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个过程尽量避免重复,也要求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仍然属于实习阶段。

四级循环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由上可见,见习重在培养兴趣、明确目标;课堂是反复训练技能点;集中实训以技能运用和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顶岗实习是“真刀实枪”参与更大规模的工程任务,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这四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循环往复,递进上升,遵循认知规律。

3.立足专业生产与课程逻辑关系特点,因时开展实践教学

由于农林业生产的时令特点,园林植物栽植施工最好在早春进行,对照课程逻辑关系,应在第四学期开设,见表4。

表4 课程开设一览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总课时量(节) 备注

前导课程 园林制图 2 78

园林测量技术 3 88

平行课程 植物配置与造景 4 90 有前导性质

本课程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4 135

平行课程 园林工程概预算 4 90 有后续性质

后续课程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5 60

顶岗实习 5、6 840 分方向实施

4.挖掘资源,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第一,利用实训室开展课堂演练。充分利用校内园林设计、制图实训室开展课堂训练。如施工图识读,选择真实案例全套图纸,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识读方法、内容。再如建筑防水的施工流程,播放视频,掌握施工要点。第二,协调学院待建绿地开展集中实训。利用校园和城市中已建成的具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开展课堂见习、养护训练等实训。与学院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利用校园绿化资金,实施对新校区规划待建的绿化空地的设计、施工和养护项目训练。第三,联系合作企业开展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赴合作企业进行工程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效果良好,见表5。

表5 该专业近三届学生工程岗位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调查

对象 调查学

生人数* 工程岗位实习 工程岗位就业

人数 比例(%) 人数 占工程实习岗位人数的比例(%)

2012届 28 6 21.4 2 33.3

2013届 36 12 33.3 5 41.7

2014届 23 10 43.5 7 70

调查学生人数*:在我院该专业中随机选择一个班进行调查所得的数据

由表5可以看出,工程岗位实习和就业率逐年增长,在植物生产、设计和工程三大岗位群和其他岗位中,工程岗位实习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学生实习和就业岗位选择发生了作用。

二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问题:目前执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三大方向,培养目标杂、教学内容多,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技能培养缺乏专一性,深度不够,很多都是浅尝辄止。

解决思路:细分专业方向,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设课程有侧重。

2.课程技能训练项目之间有脱节

问题:前导、后续课程的技能训练项目间存在脱节,未进行大力整合,前导课程不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工程集中实训项目的工作过程应是“基址调查现场测绘方案设计手绘图表现电脑表现制作模型工程造价现场施工管理完成”,但实施时出现脱节,如景观模型制作目前无法完成。

解决思路: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突出团队建设,一个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在校期间共同完成2~4个适宜的实训项目,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打包完成。

3.教师专业技能应不断更新提升

问题:缺乏实训项目的操作标准;课程教师人数少,课程团队建设乏力;双师型、教练型师资缺乏,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

解决思路:对现有师资培训,尤其是企业工程项目锻炼;引进有园林工程施工资质企业的工程师协同我院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招聘教师时,侧重考核实践能力,不要只注重学历和理论水平。

4.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问题:工程岗位要求有较强的吃苦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目前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缺乏耐心、不愿吃亏、不顾大局等,不利于开展工作。

解决思路: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培养责任意识和吃苦精神;国家和行业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从刺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 结论

本课程实践教学经过深入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经过三轮教学检验以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效果在不断优化。接下来要在共享性课程学习资源建设、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教学团队建设和带动示范方面发挥作用,才能推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h.高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探索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9)

[2]李培根.论开放式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7(9)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4

摘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该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和学生成绩新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具体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同时,对课程改革中的几点启示也作了说明。

关键词:高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相关课程的教学成果直接影响到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工作的能力,而目前国内很多开设园林技术专业的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均滞后于社会对该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笔者在借鉴相关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课程的地位、作用及课程目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的出台,各地争相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农村生活城镇化、城镇生活园林化日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现实,园林绿化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对高素质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

园林技术专业主要涵盖四个职业岗位群,分别是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植物养护和园林植物生产经营。在这四个岗位群中,园林植物保护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如果没有植物保护介入,在园林设计中就可能忽略植物的生理特性,在设计中误用植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就会有劣质的虫源木、病源木混入,由此将对绿地环境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这两个从业岗位中,只有全面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才能使园林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后两个岗位中,植物保护技术则是核心的职业技能,技能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园林植物保护应覆盖园林绿化的全过程。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季节性、地域性强的特点。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园林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必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技能上,要求学生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能够对病虫草害进行田间识别和室内鉴定,能够对病虫草害进行调查和预测预报,能够依据调查和鉴定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能够合理运用药剂和器械实施防治,能够分析防治效果并总结经验。在职业素养上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改革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在与行业企业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和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与设计基于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课程。

课程改革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课程开发思路,以能力为本位,围绕基本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以技能为主体,依据岗位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理论知识贯穿到技能中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不同季节发生的典型病虫草害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生产过程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园林植物种类发生及为害的情况不同,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也各有差异,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通过对本地典型病虫草害的识别鉴定、调查预测、防治实践及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病虫草害田间识别和室内鉴定、病虫草害调查和预测预报、防治方案制定与实施、药剂和器械运用等4个教学项目、24个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详见表1。

由表1可知,课程教学内容不以任务罗列次序为顺序,而是以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发生的典型病虫草害为主线确定顺序,教学任务则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来安排的。

以库尔勒市为例,2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对食叶害虫春尺蠖各虫态观察和防治的有利时期,在这期间依次实施项目1之任务1,项目2之任务1,项目3之任务1,项目4之任务1和5。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是吸汁害虫枣球蜡蚧观察防治的最佳时机,这一阶段将依次实施项目1之任务2,项目2之任务2,项目3之任务2。

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都要反复训练识别、调查和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和药械等农药使用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技能,这些重复并不是并列、平行的关系,而是呈阶梯式的递进,由此,学生的专业知识容量在逐步增加,技能在逐渐娴熟,观察问题更加敏锐,分析问题更有针对性,综合防治效果也日趋完善。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因此,改革后的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技能操作、生产实践、反思总结、评价反馈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分六个阶段进行: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以真实工作情境中典型的职业生产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紧紧围绕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使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技能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在空间上的结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本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原则,融“教、学、做”于一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可灵活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实验观察教学、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和讨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以四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例。

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现场观察病虫为害的真实情景,并在现场实施防治,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职业能力,同时也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以求实现“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

转贴于

演示教学法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的特点,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教师可利用实物及图片资料进行演示,达到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病害的症状特点、虫害的危害状以及害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同时,对因教学场所、设备条件、资金等条件限制而无法实施的项目任务,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防治实例,模拟教学情境,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对于受条件限制无法实际操作的项目任务,可结合生产中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分析法在课程教学进行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目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每个工作任务学习目标的完成,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方式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运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专业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校园网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平台浏览该专业的教学信息,了解最新的专业技术发展动态。

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来保障。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过程性考核,以考勤、平时表现、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作为过程性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是课程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主要是系统地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理论考试内容以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分析题为主,学生必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以此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即:总成绩=∑n个项目任务的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

课程改革中的几点启示

(一)施加压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改革之初有一定的阻力,因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习惯了以理论为本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项目任务下达之初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力和知识目标难以达到。但是,当一个具体的任务完成并且各组及组内成员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有了显著差异时,学生就有了压力和动力。

2008级、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还主动采集制作病虫标本、饲养昆虫观察生活史,大部分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资料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完成授课任务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不需要考前强化记忆的基础上迅速地说出常见病虫草害的关键防治措施,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带动下,部分学生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并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相关工作。

(二)因时、因地制宜开展教学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可充分利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花草树木,仅需少量的经费即可开展教学,不受实训条件和场地的制约,这是工业及其他涉农专业所不具备的便利条件。

(三)讨论分析法:部分限制条件

笔者曾尝试以各类典型的病虫草害的调查、识别与综合防治为教学项目,通过有限时段的学习,学生虽然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知识的迁移性却受到了限制,专业发展的后劲略显不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马国胜.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323-11324.

[3]刘兴元.《园林植物保护》课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56-157.

[4]刘太刚.对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15.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农林;专业建设

一、山东省农林类职业教育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党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了“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的举措。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在全国和山东省迈向高水平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业职业教育将是影响全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农林职业教育在全国将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山东省农林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迈向农林强省的征途中更加需要农林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农林职业教育将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并将为山东省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现状

(一)农林类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山东省农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关调研统计,目前,山东省84所高职院校中,有19所院校(包括两个升格本科高校)开设了农林类(含涉农)专业。共开设园林技术等农林类(专业目录内)专业9个;食品营养与检测等涉农类专业8个;园林工程技术等跨界专业5个,19所院校总计开设72个相关专业,其中不含食品加工技术等涉农类专业45个,多数院校农林类招生专业只有2-3个。其中9个院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7个院校开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7个院校开设了工程监理专业;5个院校开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5个院校开设了园艺技术专业;2个院校开设了城市园林专业,其它如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专业10个。部分院校在专业结构优化中,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专业作为优先选择方向,近几年,多所院校新增食品营养与检测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招生情况比较理想。

(二)农林类专业在校生规模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在校生规模普遍较小,在有调研数据的10所高职院校中,在校生总数1781人(食品类专业学生除外)。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是潍坊职业学院,有在校生749人;其次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有在校生454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有在校生256人。招生数量较大的专业主要是园林技术专业,有在校生841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有在校生288人;园艺技术专业,有在校生280人;城市园林专业,有在校生94人,占总在校生的84.3%。

(三)办学条件

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举办农林类专业的院校间专业办学条件不均衡,部分院校农林类专业是传统优势专业,专业办学实力雄厚,潍坊职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校内实训条件较好。部分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校内实训设施不足,实训设备水平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校园用地限制,实训设施设备的改善、更新多让位于热门专业;二是多数高职院校的传统农林类专业因招生数量少,在实训设施改善和实训设备更新上动力不足,明显滞后于农林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需求,部分新上农林类专业实训条件比较好。

(四)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总体较高,近几年多数农林类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农林类专业在校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8项。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在80-90%之间,毕业生创业率总体水平较高,在5-15%之间。(五)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服务产业情况较好,充分发挥了农林专业高层次人才多的优势,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暨农民技能培训、园林协会科普推广、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现代化农林种植技术培训等相关技术培训11554人次,为“三农”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潍坊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开展培训的项目、数量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三、山东省农林高职教育对全省农林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经过实地座谈了解和调研问卷统计,山东省农林高职教育以服务全省农林产业发展为宗旨,以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研发和人才智力为支撑,为全省“三农”事业和农林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全省农林产业发展

据统计,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类)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2万多人,为全省的农林产业和农林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数以万计的农林类专门人才活跃于全省各地,为全省农林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毕业生还积极自主创业,为全省创新创业型社会创建做出了一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达到5%左右,枣庄职业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潍坊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达到10%以上。2015年初,潍坊职业学院的1名大二学生凭借“随便啦”软件从430名创业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驻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成功注册了潍坊天之骄子文化传媒和潍坊天之骄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人社部门免费提供的17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在430名创业者中只有他是大专学历,而且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教师数量较多,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较高。据统计,全省农林类专业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0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300多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18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林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满足了全省农林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科技研发助力全省农林产业发展

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以高水平专业师资为支撑,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纵向和横向课题研发,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省高职院校开展纵向课题35项,横向课题16项。潍坊职业学院申报的《半夏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潍坊科技学院申报的“微波灭杀植物病虫害新方法及其设备的开发研制”和“生姜种质资源创制利用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10几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东营职业学院和东营市药品检验所联合完成“黄河三角洲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开发与利用”项目研究,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三年实践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586万元,为企业提供原料、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累计实现经济效益约2723万元,总体经济效益约4309万元。

(三)全省农林类职业教育享誉国内外

通过调研发现,在农林类专业招生不景气、专业教师课时量较低的背景下,全省高职院校以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为平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农林生产一线,培训企业员工、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全省高职院校还依托雄厚的农林专业师资,积极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间农林项目开发和培训。潍坊职业学院依托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地、山东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金字招牌以及生物园艺和园林技术专业两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雄厚实力为平台,面向省内外开展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农村科技带头人等培训,年均培训3000余人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聊城当代集团共建“中原现代农业发展学院”,与聊城莘县县委县政府、聊城当代集团三方合作开展“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当代集团为投资主体,总投资规模150亿元,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走“政、校、企、农”多方共赢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四、山东省农林类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困难,传统专业发展后继乏力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全省各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专业招生普遍存在困难,多数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缺乏吸引力,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持续下滑。农林类(涉农)专业在学校总体发展中日益被边缘化,在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成为弱势专业。

(二)师资结构分化,人才培养质量不稳定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发现,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专业教师结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由原农业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农林类(涉农)师资力量相对雄厚,这部分专业教师普遍年龄偏大,高职称教师比例较高,教师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多且层次高,多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亮点和特色。另一方面,为应对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多数高职院校尝试新增设(调整)部分较热门的农林类(涉农)专业,如近几年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城市园林专业新增较多,多数学校还新增设了涉农类专业如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这部分专业师资一部分由传统专业教师转岗而来,一部分由高校毕业生直接招聘而来,学历普遍较高但年龄较轻、职称较低,造成农林类专业师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不稳定情况明显存在,不利于农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实训条件改善不均衡,专业发展后劲不足

招生困难、学生数量少使得学校对于农林类(涉农)专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部分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的实训设备更新和实训设施改善进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到专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部分学校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借助于区域产业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农林类专业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政府无偿划拨土地260亩土地建设花卉产业园,学校引进企业资金建设校中厂,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非常先进,但园林花卉专业每年仅能招收10个左右学生,导致实训设施不能充分利用,专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四)教学改革滞后,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用

人需求通过学校、企业实地调研和现场交流发现,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平衡,部分学校对于专业思想教育不到位、不对路,培养的学生岗位意识不强、专业理想缺乏、就业稳定性较差。部分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改革上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培养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培养的人才专业基础不扎实、转岗能力弱,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也做不到出类拔萃,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李云飞,李云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张来源,段娜,刘雪姿等.“三方融通、三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4]王冰清.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5]马晓花.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108-03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ing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Case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Wang Sa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Hefei 231635,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for 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important.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ing training base i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raining places,optimizing the training teaching mode,combining with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greening maintenance,consummating the management and capital working system,intensify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making entrepreneurial platform are propose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arden;Intramural training base;Construc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园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高职院校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训练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

1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概况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2005年成立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园林技术专业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化养护4个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均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学院先后建成了园林测绘实训室、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2010年学院启动新校区后加大了园林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又建成了景观模型实训室、校内苗圃、花艺大师工作室等,另外还有温室大棚、园林工程实训室等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开展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园林技能比赛培训和提供园林技能鉴定场所。

2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实训场所不足 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来看,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景观模型实训室都是室内实训场所,园林测绘实训室和校内苗圃虽然是室外实训场所,但是只能用于园林测绘、植物辨识、苗木养护管理等部分课程实训。而植物生产类、园林工程类课程实训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并且缺乏相应生产设施和仪器设备,不利于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比如园林工程课程的相关实训多是教师带学生到园林施工工地进行,实训内容受工程工期、工序等因素限制较大,学生参与度低。而且现有的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园林类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另外,像花卉工、绿化工等技能鉴定场所较小,不足以满足社会和企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2.2 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虽然教研室每年都会根据行业发展和课程需要对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但是总有些课程开展实训时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生产实训类课程往往会受到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物候期的影响,致使实际开展的实训内容与教材、教学计划较难吻合。比如花卉生产、树木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大多按学期开设,但实际上除非进行周年化生产和养护管理的实训,否则学生很难系统掌握生产养护等的职业技能。

2.3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资金支持 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场所由教研室各专业教师分别负责,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部分实训场所尚在筹划建设中,还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用于消耗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实训室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现有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费用以及生产实践的运转费用也需要有所保障,这样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园林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不能工厂化培养技术人才,目前校企合作的一些园林企业,由于距离较远、没有住宿条件或者规模较小无法容纳整个班级实习等,致使一些要求掌握的实习实践内容成为了参观学习,学生动手操作较少,达不到实习实训目的。而且企业追求的是利益,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差,一些实训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另外顶岗实习时学生大多分散于多个企业,不便于教师监管,且实习工资偏低,生产季节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学生实习流动性大,很难获得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3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3.1 增设实训场所 为了园林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院将继续增设校内训场所,拟建园林工程实训场地、塑料大棚、温室、组培室等。园林工程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模拟完成园路施工、景墙和广场铺装、喷泉和水池等水景施工、草坪铺设等实训,并作为园林工程类技能竞赛培训和开展的场所。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花卉生产的设施栽培场所,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种苗培育、盆花、鲜切花生产等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品花卉生产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中高级花卉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场所,为在校学生及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和鉴定的场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园林专业要学习的重要技能,学院拟建组培室,不仅有利于学院教师开展科研课题,提升科研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增加实训室和实训场所能大大缓解目前存在的实训问题,但是想要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就需要从行业、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首先要加强师资培养。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专业教师都要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聘请园林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参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师一同编写园林实践教学的实训教材,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行业前沿技术。其次,可以结合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其他院校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现有的按学期和课程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形式,按照模块不同的实训要求设置相应的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使学生能够完整掌握各模块的职业技能。

3.3 与校园景观设计和绿化养护结合 学院新校区仍在逐步建设中,可以将实训基地建设同校园景观设计、绿化养护管理结合起来[2,3]。如在校园局部景观设计阶段,开展校内景观设计技能比赛,既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地的工程建设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术操作。教师可以按照季节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训、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实训、园林树木防寒越冬实训等周年化管理实训。而且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来,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校园景观,如学生栽培花卉美化校园景观、为校园植物挂识别牌等,使校园文化得以提升。

3.4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资金运转制度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序发展,应该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和包括日常管理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等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由教研室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维修、报损等也应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安排专门的基地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同时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健全资金运转制度,除了利用学院投入的经费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践,将学习技能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流动资金,引入企业资本,使实训基地能够长效持续运转,真正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5 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强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尝试深化校企合作,针对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指导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整个的生产实训过程。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进入园林企业后可以为其带来直接利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原因。

3.6 打造创业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还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两年,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开展实践创新,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转化成实体经营。如学生在校内创业一条街经营花店;成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设计业务;经营室内景观墙施工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帮助学生转化、孵化创新项目成果,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4).

[2]蒋求名,丁晶龄.论校园景观园林化,实训基地全园化[J].现代园艺,2013(06):113.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园林工程; 施工; 管理; 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园林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人们对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种场所以及室内外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城市园林工程的投入力度,力求搞好园林工程建设,满足城市建设以及市民生活的需求。为了保证园林工程的成功,把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放在首要地位是当前一项首要的任务。

    在园林绿化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亦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技术规范标准、设备保证和检验手段等常规方法,有时也会满足不了工程质量更高的潜在需要。多方位注重质量管理,园林工程才会越做好,越做越精。

    2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施工单位要做到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2加强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培训

    优秀的园林施工人员是奠定园林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园林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就要把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培训和优选。

    2.3加强对园林工程建材的质量把关

    严格控制好园林工程的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国家《园林工程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园林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要把好采购关。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2.4加强对建设成本的控制

    降低成本造价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能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园林工程的成本主要包括种植土方费、工程 苗木费、种植人工费、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办公费、工程保修费、工程排污费等等。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成本管理要坚持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的原则,对于工程中开支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加强预算,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同时也要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2.5加强园林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景观艺术创造的基础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它在养护管理中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园林绿化的总体养护水平,塑造一个有地方特色园林的城市,要有全面的养护来实现园林设计的理念。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视管理,资金投入少,导致人员、材料、机械等一系列设备物资的缺乏,管理极其不到位;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差,不熟悉植物的生长规律,对园林工程中的各种植被发生的病虫害也不了解,不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

    应该让绿化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美丽的植物和洁净的绿地才能给人舒畅的环境和美的享受,这样才发挥出了绿地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要想让绿化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种植物的成活率,应该设法平衡好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的水份,并且减少根系在挖掘、运输和种植过程中受到损伤,对树冠定期修剪避免其失水的现象。最后,严格的管理标准,并要不断在管理机制、经验和技术上创新出新的思路。

    3总结

    总体来说,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施工工程的质量予控,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2)加强因素控制,确定特定、特殊工序关键环节的管理点,实施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3)开展公关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争取工程施工一次成优。4)工序交接时,必须有专职质检员对工程质量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达不到质量目标者返工重做。5)认真接受甲方监理工程师及当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合格后申请复验,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参考文献

    [1] 谢广峰.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与关键技术探讨.防护林科技,2009(6):8.

    [2] 陈根山,董玉琪.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9.

    [3] 范元强.浅谈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吉林农业,2010(8):8.

园林测量实训总结篇8

20__年,我局实施了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初步编制完成《__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我市被省政府列入省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第一方阵,监测排名位于全省第五(比上年前移一位)、__市第一,其它各项现代化指标指数也有较大幅度上升。

1.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7.72万亩,在基本保持粮食面积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种植结构。其中三麦、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3.3万亩,收干蚕豆、大豆等低产作物种植面积减少3.5万亩。油菜32万亩,基本达到优质化要求;四青作物34.5万亩次,中药材、甘蔗等特经作物8.4万亩,均与上年相当。通过调优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措施,克服了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困难,粮食生产再次实现大丰收。全年粮食单产334.5公斤,总产19.31万吨,与上年相比单产增加18.8公斤,总产增加9441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增产2300吨的目标任务。

2.“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全面建成,农业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全市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8万亩次,产量116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__镇和__镇的“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我市的保障能力。目前__镇蔬菜基地已建成3000平方米的工厂化智能温室育苗中心,__镇建成9000平方米育苗中心,蔬菜基地的服务中心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也已基本完工。

3.高效设施农业高平台上突破,占比继续全省领先。据省农委数据监测,我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9.59万亩,占比达到33%,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20__年我市共新建连片500亩以上高效设施农业园区9个,总面积达到5500亩,单体规模最大的悦来镇规模农业园新建钢架大棚1500亩,与常乐镇新建的3个500亩钢架大棚园区一并通过__市规模农业园的考核验收,为__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4.休闲农业发展异军突起,美丽新农村亮点纷呈。20__年,全市新(扩)建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业园区9个。__港新区的国家海洋公园、森林公园、金伍叶休闲农庄、__镇的__河生态休闲农庄、__镇的__乐休闲农庄、__新区的__湖、开发区的沿江__休闲农庄、__湖等不但投资规模大,而且建设档次高,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其中国家海洋公园、森林公园、__河生态休闲农庄代表我市项目农业通过__市委市政府的考核验收。

5.家庭农场创建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大。20__年,我市创建了__市第一家家庭农场,在市内起到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反响极大,吸引省里各级有关部门前来调研。到20__年底,我市共形成了七大类60多个特色明显的家庭农场,其中工商注册27个。三厂的味之源农庄、__港的好年生态农庄和__生态农庄采用农副产品会员制订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和定期配送,丰富了我市新型农业产业经营方式。

6. 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20__年,我市新增__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__市级农(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业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2.5%。农产品自营出口1-11月达到1208.4万美元,提前完成了1200万美元的目标任务。在台创园建设中,我市代表__市通过省级考核。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80.5%,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旺盛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__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鸿伟水产兴建了我市第一家南美白对虾深加工车间,年加工量达2500吨。海悦公司在海南岛租地500亩建设青皮长茄露地生产基地,产品在元旦前后高价销售到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亩效益达到万元以上,开创了我市特色产业异地建设的先河。

7.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得力,农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局切实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和专业化防治工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及时播出《每周病虫电视预报》,准确《病虫情报》16期,发生期预报准确率100%,发生量预报准确率96.4%,为面上病虫害生态防治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1.10%,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加快商品有机肥供应速度,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__.23万亩,完成商品有机肥供应量7655吨,有效减少了化肥施用量。认真抓好110处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有效容积达7000多立

方米,完成6处省级沼气工程的主体工程建设,配合环保部门完成了5家畜禽养殖企业污染减排工作任务。目前我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9%。1、现代渔业建设加速推进,水产品质量监管成绩显著。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4.4万亩,其中淡水养殖面积10.03万亩,海水养殖面积4.37万亩,比去年减少2.7%。实现水产品总产量6.35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市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发展到4.03万亩,新增0.61万亩,占比27.99%。淡水特种水产品面积发展到8.98万亩,新增0.38万亩,占比89.53%。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4100亩,成功培育一个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和两个__市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鸿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新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扎实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共培育示范户450户,示范总面积10492亩。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 20__年9月3日__市政府组织的南美白对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设立了10个县级水生动物病害监测点,两个__市级病害监测点,对85个水产样品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强化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2、海洋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为服务沿海大开发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沿海开发。从规划选址、海域使用论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批、建设等全过程参与我市的在建和拟建海洋工程,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融资工作。二是加强监视监测,规范用海秩序。根据上级要求,结合__实际,编制的《20__年__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方案》及时上报省局并被批准。根据国家海洋局要求,对每一宗养殖用海的海域使用权证的审批做到规范有序,确保数据无问题。三是注重环境监测,促进生态建设。成立海洋环境监测站,认真抓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国家海洋公园建设,做好入海污染源调查工作和海平面调查评估工作。

3、海监渔政执法管理到位,为江海统筹发展保驾护航。海洋监察严格执法。累计出动海监执法人员165人次,完成7起非法占用海域案件立案查处。渔政管理有序进行。全力做好长江禁渔管理和海洋伏休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标准化渔船的更新改造。新建并赴太平洋生产远洋捕捞渔船4艘,实现了我市远洋捕捞零的突破。安全工作扎实推进。不断深化提高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严格执行和落实海洋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加强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进一步加强挂靠渔船排查和清理工作。

1、充实调整好畜牧兽医队伍,为“五有”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做好乡镇(园区)畜牧兽医站的资源整合工作。乡镇(园区)兽医站由原来20个合并为12个,及时做到人、财、事顺利交接,各项工作得到平稳开展。另一方面开展“五有”乡镇(园区)畜牧兽医站创建工作。我市全面启动了“五有”乡镇(园区)兽医站创建工作,各乡镇(园区)已按创建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全部达标。

2、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畜牧业快速转型升级。一是畜牧业规模养殖占比不断提高。全市生猪饲养量44.61万头,同比增长2.01%,其中大中型规模养殖占比达65.68%,超过省下达63%的要求;山羊饲养量182.70万只,同比增长4.40%。畜禽规模养殖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二是养殖大户不断增多。20__年全市新扩建各类大中型规模养殖场19个,其中新建生猪养殖场2个,新建1000头以上的山羊规模场12个。三是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2012年省下达36个“六项创建”任务,我市共选定42个规模养殖场参加创建并通过省级验收。

3、大力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防控有力。一抓检疫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实行“一对一”监管责任制,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申报检疫率均达100%。二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规范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申报及现场取证、财政补助等程序,杜绝了不合格畜产品流向市场。全力做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的示范推广工作。三抓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实施,动物检疫电子出证也正在试点之中。四抓“瘦肉精”专项整治常态化管理工作。建立了“瘦肉精”监管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实施“瘦肉精”监测计划。五抓动物疫病防控。认真制定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并有效开展,实现了免疫密度100%、免疫抗体水平超过80%的工作目标,精心实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市未发生重大疫情。

1、造林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__45亩,其中骨干道路沿线苗圃式造林9525亩,河道租地造林2473亩、招商引绿工程4118亩,四旁植树151万株。完成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3个,村庄绿化示范村12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7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经省林业局核实,我市造林绿化合格率100%,保存率97.5%,列全省先进行列。一个绿树成荫的美丽__时代即将到来。

2.模式创新得到肯定。首次实行苗圃式租地造林,引进市内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致力于造林事业的企业或个人投资造林并负责管护,绿化效果十分明显,实现了政府得绿、环境生态、公司盈利、农户增收的目的。这一模式得到了省林业局的充分肯定,20__年4月17日至18日,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在__召开。省林业局夏春胜局长来海看了造林绿化现场后,高度评价了__的造林绿化工作。

3.森防工作有所突破。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防治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和检疫的技术水平,编制了《江苏省东部地区沿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__市森防站为项目法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县市级林木病虫害预警中心。

五、质量农业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先进

1、建立健全监测网络。20__年是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市人大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对市政府工作的专项审议议题,加以重点监督;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季活动,举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宣誓活动,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各乡镇(园区)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健全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了镇乡(园区、街道)监管所、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建立了__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质量安全可追溯。

2、加强监测检

测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加监测范围和频率,将基地农产品监测范围由原来每个乡镇1-2个重点农业园区扩大到12个乡镇所有农业园区;将市场监测范围由原来集中于“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市区集贸市场”扩大到全市所有“乡镇集贸市场”,将农产品监测由原来“每周检测”改为“5天检测”或“3天检测”。20__年,在全市共例行检测各类农产品4633份,合格率为99.31%;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98.33%、超过了省定98%的目标任务;省级畜产品、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3、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新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7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转换产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个,产地规模3351亩。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7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152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我市农业“三品”有效面积74.3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省核定面积80.325亩)的92.59%。新申报省名牌农产品3个,“__香芋”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评审,__山羊集体商标已进入国家工商总局公示阶段。制定省级地方标准2个、企业标准1个,《部级蔬菜、西甜瓜、__山羊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通过考核验收。

4、不断强化执法检查。制定了《20__年__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及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实行普查与抽查相结合,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20__年共抽检农资样品2__个批次,立案查处假农药、兽药等违法案件21起,同时对全市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和全市规模养殖场的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了巡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了农资市场规范有序和质量农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创新步伐,大力实施农业三新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和挂县强农等工程。广泛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工厂化育苗、“两网一膜”、微喷滴管灌水、立架吊蔓栽培、长季栽培、抗逆栽培、连作障碍治理等适新技术20多项,示范推广高效高产优质新品种40多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率。

二是认真做好农业网站、12316、农信通等信息平台工作。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7%。积极开展持证农民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两轮农民培训4.37万人次,完成省培训任务的104.05%;培训持证农民4200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91%。

三是完成“五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达标建设,到20__年底,我市乡镇农业服务体系按照农业现代化要求已全面建成。

20__年,我们在市纪委、监察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全面落实中纪委“转思想转职能 转方式转作风”要求,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切实推进农业局系统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紧紧围绕“重品行、强素质、创一流”主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为两大抓手,结合“四位一体”评议活动,突出教育在先、健全制度完善、加强监督检查与查案执纪,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质量。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局的场圃所工作也很有成绩。苗圃实现经济总收入2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新增苗木基地100亩;实施3个农业项目争取财政资金60多万元;新增绿化养护面积23万平方米。国营水产养殖场人工繁育鳜鱼小苗10万尾,半人工繁育黄颡鱼40多万尾,培育了大规格苗种15万尾,重点推广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温室养殖、黄颡鱼池塘多品种混养、鳜鱼生态养殖等高效模式,亩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长江芦荡养殖场实现总产值255.82万元,实现集体利润__.3万元,实施农业项目5个,争取到上级财政资金45万元。农科所12个项目得以立项,累计获得财政扶持资金140多万元,4个品种参加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

20__年我市农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农业系统各项工作佳讯频传。我市被评为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县,海洋与渔业局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20__年度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业务化工作优秀单位,渔业无线电、渔业科技入户等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同时还取得了绿色江苏建设植树造林先进县、__市纪检监察先进集体、__市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我市还成为全省首批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验收合格单位,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被__市农委评为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

上一篇:机床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营销沙盘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