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时间:2022-10-17 04:35:27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1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国画的最高品味,也是古典园林的象征。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借景抒情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境界,意在笔先。画家通过对山水景物的观赏后对眼前事物进行联想而引发了自己情感上的共鸣,表现在画面中的山水风景已经不再是人们眼见得景物,而是画家情感和自然风景的结合,是经过了画家艺术加工后的艺术景观。造园如作画,都讲究“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意境是园林创作的点睛之笔。造园者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在脑中进行提炼,以“心境”进行营造,然后再纳入园中,这是古人最常用的营造意境的方法,如避暑山庄内的月色江声,取意为苏轼的《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青光,万籁俱寂,只有湖中微波拍岸,声音悦耳。“主人”在造园时,早已把构想存在脑中,而后直接就地取景,一气呵成。直到今天我们站在湖边,虽然空中没有明月,但是仍可以感受这样的心境。古人在造园时还会通过对水体的应用和建筑的灵活布局,以及借景、框景、对景等创作技法的应用来创造园林的意境,避暑山庄就在造园时巧妙地使用了借景手法,收集了当时有名的美景并将它们纳入园中,通过后期的改造,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在借景的同时,不光把景观照搬到园内,造园家还将其本来的意境加以营造,与山庄的环境和气候相融合。如模仿嘉兴南湖的烟雨楼、镇江的金山寺、苏州的狮子林等,这些都是山庄里著名的景点,它们不仅形神兼备还超越了它原本的意境。但随着承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元素已经蔓延至景区的内部,而建筑物穿越了山庄湖泊区的林冠线,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和景观破坏了山庄本来的“归田园居”和“山野成趣”的美好意境,使山庄看起来更多的像是一个在城市中的公园,而非自然野趣的世外桃源。因此在后期修建时降低了周边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高度,以免城市化破坏了避暑山庄自古以来“隐归山林”的思想主题文化。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园林设计理念随处可见,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植物景观和水体分布多为规则式,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大相径庭。这种现代园林没有文化内涵,只是一个活动场所,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愉悦。这倒不是说西方园林不好,任何地域的园林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造园理论。现在我们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盲目模仿照搬西方园林的造园形式。这种盲目的照搬没有文化内涵做支撑,没有了“意在笔先”的内在而显得肤浅没有乐趣,无法激起游人的共鸣。现代的景观设计者应该认识到没有思想主题和文化底蕴的园林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意境美的园林,那只能是由花草、树木、石头、溪流等元素堆砌而成的,充其量不过是毫无美感的景物,并不能算是艺术。我们不能丢弃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造园理论,作为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中国传统精神的营造手法,设计出既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继承中国传统精神上还是具体的营造手法上都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2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要使园林的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景深,空间的曲折变化很重要,在私家园林里“,曲”是非常典型的园林特征。在古典园林中,这种曲折变化直接影响了园路的走向,如留园的入口设计,本来可以上下南北贯通,但是却设计了很多狭窄的天井、长廊、很多的转折,最后才引至“古木交柯”处。在留园中部石林小院,约有10多处小的空间组成,均与长廊、空窗、门庭等相连接,庭院中部还设置了很多假山,种了很多翠竹芭蕉。站在庭院中部,向四面环视,视线穿过空窗门庭长廊可以看到相邻小园中的美景。这种曲折巧妙的布局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贯通,形成空间的多层次变化,使远景看起来深远幽邃,为园林增添了空间层次多变的优美景色。连接建筑之间的曲径主要以曲廊为主。江南园林中的廊,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分爬山廊、空廊、水廊、回廊、楼廊、复廊等,不管建在何处、以什么样的形态曲折,都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江南园林中最美的曲廊要属拙政园中的波形水廊,这段曲廊完全是建在水上的,视线是外向、通透的。远看水廊,似长虹卧波,气势非凡。避暑山庄是服务于帝王的,所以并没有很规则的景观轴线,总体采用的是大分小散集中的“集锦式”建筑布局,并形成了一种随处可赏、可观、可憩的平面构图,布局比较松散,游览更为随意,道路也多为石子铺成的小路,园中很少见宽敞的大路。避暑山庄分为行宫区和园林区,行宫区内以中轴线贯穿整个园区,布局严整,不失皇家气派。园林区中的湖区是主景区,是由武烈河、热河泉和附近的河流汇聚而成,周围山峦起伏,将湖区包围在中心。湖区空间并没有完全依照一池三山的规则来划分空间,如月色江声、水心榭、意州等等。它们直接将湖区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为澄湖、上湖、下湖、银湖、镜湖等,其中以澄湖、上湖、下湖三部分为主要湖区,其余部分都散布在主要湖区的周围。每个部分之间利用桥梁相连接,这样聚散有致的手法,避免了大面积水体的空旷感,同时在湖中建小岛,也起了障景的作用。山岳区占园面积最大,但是由于山岳区位置偏远,因此人流量较少。平原区居中,地势较为宽广,有大片的草场,在清朝时期主要用来招待宾客,现在的平原区用来供人们休息。“园中园”是避暑山庄常见的空间处理方法,它可以解决大型园林中出现的空间混乱和空间没有层次、景观单调等问题,可以取得亲切怡人、幽静安宁的效果,在避暑山庄的72景中,独立成园的景区很多,宫殿区为帝王的行政中心,围绕它的金山、青莲岛、文园狮子林等景观群都是独立成群的景观,这些景观的布局生动又简明。现代园林空间中通常出现的弊病是空矿、单调,其主耍原因是由于园内空间布局缺乏疏密相间,主次不分明。如果能吸取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园中园”手法,就能使园内景色丰富多采。在现代园林一些面积较小的景区中,可以使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使园内布局疏密相见,有曲折变化。现代园林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它服务于广大的群众,有的人追求热闹的气氛,有的喜欢幽静隐秘的空间,有的则向往自然的野趣,因此应该适当地借鉴江南园林中优秀的造园手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使我们的园林不光使用价值高,而且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3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给现代园林的启示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不仅丰富了造园艺术,还是造园者一种心灵的寄托。比如常出现的松柏,它们象征了文人的坚贞,孤傲耿直的品格。梅花象征了文人刚强不屈的意志。荷花象征了文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竹象征了气节,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这些都是文人常用来造园的植物。植物摆放遵循“三远”、疏密相间、藏露结合的原则,林木在摆放上应分层次,近处的树和远处的树在姿态、色彩、高低上都有对比。树木的放置位置和间隔都不能太规则,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多以三五株成林。避暑山庄土地肥沃,土壤含水量较高,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是天然的草场,因此园中原有植被保留比较完好。树木群中属松树数量最多,松树群中大部分都是天然松树,只有少数行道树是人工栽植的。园中树木多以孤植或林植的形式栽植,它们或围绕在建筑周围,或独立成林,或稀疏分布在平原区,给建筑和平园景色增添了肃穆和威严的气氛。清帝把松树作为观赏主题,因此建造了很多以松树为品题的殿堂,如万壑松风、松壑清爽、松岩亭等数不胜数,清帝主要是借松树来表达自己正直、坚韧不屈的内在品质。后因为山庄重建,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外来植物进行补充,在不改变山庄原有植物特色的同时,增添了新的色彩。如枫树和栎树在秋天叶子会变红,这一片红点缀在松林中,显得生动活泼。还有梨树峪上的白梨,到了春天漫山遍野的梨花,像雪一样装点了山坡,香气袭人。“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时不看花”这是清人对避暑山庄的真实写照,可见造园者对山庄内植物配置应用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避暑山庄在造景时,十分注重景观四周环境与植物的搭配,比如烟雨楼所在的青莲岛四周都被荷花围绕,衬托得烟雨楼更加飘渺富有情趣。还有宫殿区植物选择以松树为主,寝宫区在其基础上又散缀了玫瑰、白芍等植物,在庄严肃穆的同时又添加了少许的生气。正如乾隆所描述的“若夫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斋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较之汉唐离宫别苑,有过之无不及也。”植物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组成,也是园林中的主要色彩。在园林属于不断变化的景观构成物质,它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给园林增加了趣味和生机。在设计园林时,不应该忽视对植物的应用。植物配置时,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现在很多园林设计者盲目地栽种植物,只注重美观忽略了植物的生长特性,把很多不适宜在北方生长的南方植物移植到园中,导致了很多死树死花。植物配置应与环境中其他要素和谐协调,根据周围环境的建筑的风格和色彩,有选择地进行合理配置,如常绿树与色叶树相结合,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在面积较大的广场或公共绿地中,实施草坪铺底,香樟、桂花等常绿乔木散植或丛植,再点缀几棵红枫、银杏等色叶木,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分明、绚丽多姿的疏朗园林绿地。

4结语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园林了。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仿效西方的造园风格,丢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精华,应当通过对传统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西方园林的借鉴,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现代园林。现代园林设计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不能简单地模仿自然,要突出主题,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意境之美、创作手法等造园精髓,提高现代园林的艺术性,使现代园林与城市建筑、街道等城市设施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作者:李雪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上一篇:园林植物中观赏果树的应用 下一篇:节能型园林规划设计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