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42:13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园林设计师运用自身的智慧及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城市的规划及建设中,有关部门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加强景观设计建设,逐步把园林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高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城市独特的气候特点、自然风光以及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景观。

1.1 把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对于生态环境发展十分重视,希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布局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在城市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争取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和谐有效发展,获得更多的效益,避免其矛盾关系的形成。

1.2 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完善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时,不仅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考虑在内,还十分重视科学管理方式,并能将两方面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根据当前城市的发展实况,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1.3 创造了一批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城市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能够满足城市规划整体布局需求,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突出表现了该城市独具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园林绿地系统有了进一步完善,创造出了具有先进指标、良好质量、环境优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拥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作品。

1.4 促进节约园林建设的探索与推广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会结合实际设计需要,主动地探索如何节约园林项目投入的浪费行为,在景观园林实际建设过程中,结合物种地域性选择使用本地树种,还充分考虑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再利用,并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源方面应用太阳能为照明系统等。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对于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一定会将环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做榛准,并结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找寻以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特点,景观组合的技术手段、实际施工、建设成本预算等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规划,促使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进而帮助城市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使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可以通过城市景观规划,使城市更加的美丽,而且还促进城市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增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不能够获得有效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合理应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师应注意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注意,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后续的改善及提高,将城市转变成一个生态化、休闲化的现代化都市。

2.2 具有长期目标的规划,并以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要求作为依据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应该将城市化生态环境、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以及发展总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合理布局,满足现代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景观建设,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城市化景观设计的方案,实现城市景观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发挥其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建设的作用。

2.3 将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

专业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对生态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设计中,要结合当地植物类型,进行园林植物的最佳配置,协调好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扩大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此外,还要坚持适地种植的原则,树种的选择需要当地树种,同时,也需要引入外来树种进行辅助。设计人员应贯彻生态理念,推动和谐生态环境发展,使城市建设可以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2.4 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设计师需要明确,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小为主,兼顾中小组合。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需要注重空间绿化与绿地建设相协调,使绿化效果能够体现多层次。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规划理论和生态理论,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不仅要考虑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应用,景观设计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地接触经济、生态、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对于园林绿化工程长远利益也需要考虑。

2.5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将众多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它代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综合。包括建筑学、美学、城市规划、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单单需要运用感性态度去考虑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理性化的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及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促进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创作理念,进而产生新的思路,采取一些优势,促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结语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地理学、生态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工程。未来的景观建设将会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及呈现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投资环境,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立足于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管理的原则,建设成一项符合广大人民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吴敏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现代园艺, 2014(12).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2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对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涵义、目的、原则和内容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进行有效的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通过合理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来改善城市环境并满足人们需求,是目前设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1 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涵义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对园林使用者要达到最优化,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要尽可能地保护或恢复环境,同时为人们创造满足视觉景观美、内涵丰富、有益健康、令人愉快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

2 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目标

2.1 体现美学价值

城市风景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美学价值,提高园林的景观质量,让园林在美化市容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2 改善生态环境

风景园林不但能够体现美学价值,还能够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在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中功不可没。

2.3 满足生态位要求

通过生物群落的合理配置,能够满足各种生物的生态位要求,从而形成合理的时空和营养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物种多样性,并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2.4 体现区域文化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需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

2.5 环保节能

在园林道路、铺装等用材方面,利用接近自然的无污染材质,满足最佳使用性能以及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2.6 与人的和谐统一

人是风景园林使用的主体,园林应该满足对人的安全性、保健性、舒适性和易达性等要求。

3 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

3.1 最少干扰原则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离不开一定的场地,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干扰,所谓生态的设计就是将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并且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3.2 尊重场地生态发展原则

自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着强大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尊重自然的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为当代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与生态理念相融合的典范。

3.3 4R原则

4R原则指Reduce、Reuse、Recycle 和Renewable。Reduce即缩减消耗,指减少对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Reuse即再利用,指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 。Recycle即循环回收,指重复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建立废弃物回收系统。Renewable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4 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内容

4. 1 城市风景园林的视觉形象设计

体现美学价值是城市园林生态设计首先考虑到的问题。能否提高城市景观质量、美化市容,是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关键考虑因素之一。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变化多样的设计手法,如对景、借景、框景、障景、引景、漏景等等。以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例,设计者将园林中的水体与其周围的山石、林木、建筑形成“虚实相生”的感觉。在现代园林生态建设中,更加注重利用植物来营造景观,充分利用植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合游步道、园林小品等景观元素以及周围环境,可以营造空间富于变化、具有丰富内涵并且能满足人们视觉要求的优美的景观效果。

4. 2 体现地域文化与特征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中包括复杂的天然特性和文化特性。没有融入文化内涵的生态设计是无法感染人的,因此园林生态设计应注重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的体现。体现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也决不意味着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我们应该开拓新的景观、新的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结合城市的历史背景及民俗文化风情,形成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城市绿色环境,实现两者间的和谐。

4. 3 城市园林的环境生态效应

(1)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园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园林生态系统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景观格局来保持生物多样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想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考虑到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多样性生境的建立、边缘效应的利用和生物链的维持。

(2)结合地域自然环境条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的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态关系;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园林的建筑,设计出能有效减少对地形和植被破坏小、修建方便、对环境污染小的建筑;最后,还应加强园林基础设施的建设,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园林适宜性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的享受主体是人,因此要从人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的基本要求。

5 结语

城市风景园林的生态化设计能够使使园林风景在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文章通过对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涵义、目的、原则和内容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进行有效的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叶德敏.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

[3] 何火千. 试析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生态型园林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为观赏性、艺术性内涵,另一方面内涵为改善生态环境。这两方面的内涵宗旨在于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分析

1.1统一性原则

在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过程中,线条、色彩以及比例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与差异,并且一般都以多样性特点呈现。尽管如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要确保彼此之间拥有一定的相似性,给人以相应的统一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和谐统一,同时也能够使得生态型园林建设更加活泼。如果在园林型生态设计中赋予过多的变化,那么园林的整体将会过于复杂,给人以凌乱感,导致园林失去了美感,同时也无法发挥出其美化城市的作用[1]。可是设计过程中,如果过于平淡便会导致园林景观过于呆板,同样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为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统一性原则极为重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最终实现景观和其他方面相协调的目标。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主要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与大众审美要求相符合,缓解人们视觉疲惫感,充分体现出植物群落美,同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群落配置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植物造景功能以及观赏特性。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人们的观赏需求以及美学原理作为基础,并且要掌握植物群落的季节性与动态变化,使得植物的生长期被延长,达到丰富景观美感、提升其观赏价值的目标。

1.3因地制宜原则[2]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作为基础进行设计。因此,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型园林美的要求,这样打造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够容易被大众接受。

1.4经济性原则

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目的在于: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奢侈豪华设计。在此过程中,不能将营造园林景观作为目的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要以较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设计目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应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设计,合理利用相应的资源,实现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探究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需要选择正确的配置方式,即:

2.1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起来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合理搭配色彩反差较为强烈的植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例如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结合起来,便能够延长植物观赏期限。

2.2层次分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作者:刘欣 单位: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公园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9)

2谢红霞.关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4

摘要: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研究人类聚居环境中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学理论基础和原则的阐述,对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规划构成要素进行梳理整合,力求达到使人居环境在兼具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的同时,真正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人为本,保证人居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在生态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规划

1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问题

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曾说过,“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开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探索之路就未曾停止过,力求实现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永续的发展目标。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较为新兴的行业,其产生背景是在古老传统的造园学和西方现代景观专业的冲击下形成的,特点是起步晚而发展迅速。由于技术、经验、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许多城市户外空间的休闲广场,园林景观成为艺术品摆设;草坪多半不允许进入;树荫少、座椅少的现象屡见不鲜;交通围合成的广场其可达性几乎为零等问题,这些都让户外空间环境失去了亲切感和舒适感。此外,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过于沉迷各种意向图片,将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计成果重组成为新的设计成果,这些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本土生态环境、地方文脉缺乏联系,同时也背离了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生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指以整个园林景观规划为对象,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所营造的园林绿地系统。主要研究景观规划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原理、景观地域审美格局,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等内容。

2.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自然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关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生物的多样性等要素构成园林景观的宝贵资源,要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必须树立可持续性设计的价值观。(2)地方性原则。通过对基地以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实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尊重并强化当地自然景观特征和生态功能特征。不仅有助于特色的保持与创造,而且从更高层次提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构成要素

(1)地形地貌。自然地形地貌决定了某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规划设计诉求。高山、平原、沟壑、河谷等地形地貌既有表达出环境特征,也体现其美学价值。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并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结构。(2)气候。通过设计的选址和场地的规划设计,来创造适宜的气候是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对气候的营造大致可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提供直接的庇护构筑物以抵抗太阳辐射、降雨、飓风、寒冷;在区域内引入水体,通过水分蒸发形成制冷的微气候效果;植被具有气候调节的用途,如林荫树和吸收热量的植被。尽量保护现存植被,或者在需要的地方增加植被的运用。(3)水体。自然水体不仅给人各种感官的享受,同时也往往是区域内景观设计的精华所在(如溪水、泉水、河流、湖泊等),“亲水性”使得滨水空间成为极具人气的景观。因此,应加强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如河流水体堤岸的生态功能设计,避免混凝土或砌石陡岸,维系好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种连续性;尽量使用自然排水引导地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净水系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力求达到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审美享受并重的目的。(4)植物。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强调植物要素,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通过加强园林生态系统的绿色基质,充分考虑植物系统的丰富多样化,可形成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稳性、独特性和维持投入低成本的特点。同时,植物要素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和延续的基础。

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构想

3.1尊重自然,协调物种关系

从尊重自然演化过程的角度进行设计实践,是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如对区域地形地貌格局的连续性、完整性的保持和复原;发挥水体沿岸带的过滤、拦截的作用,并种植对污染物有分解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强调乡土树种和植被的合理运用,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3.2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生态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家Eckbo认为:“人”作为园林景观中根本要素,所有的景观规划设计都应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方面,面对自然生态的外部世界,运用生态手段,来满足人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而另一重要的方面,即人文生态系统,指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层面。各种社会文化要素间是相互作用、不断流变的动态复合系统。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人文生态能有效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打造区域文化内涵,提高经济效益、凸显地域特色和魅力。

3.3技术支持,科学造景

运用新技术,循环使用能源,努力做到节能环保。综合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简称“3S”技术,运用前景广阔。通过客观数据的量化和比对分析,能为传统的规划方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通过技术手段,把人类生存环境真正变成一种开放、自由、有序的理想空间。

4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类聚居环境,要求我们从生态、永续的角度出发,以满足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环境健康、资源可循环为目标,将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为人类创造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长明,基于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规划理念下的相关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8(5).

[2] 黄莉群.生态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3] 魏兴琥.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 李,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

[5] 约翰・O・西蒙兹.景观规划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Z].2000.

[6]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环境保护;共融关系;改善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介绍

(一)园林景观的相关介绍

园林的定义,在我国范围内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水体、植物、建筑、地形等事物的综合布置,提供给人们观赏的环境综合体。园林景观主要是利用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植被等构成具有一定艺术特色、形态、环境艺术的综合体。我国园林景观类型按其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软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软质物质,例如:植被、水体、风雨、阳光、天空等。第二、硬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硬质物质,例如:栏杆、墙体、地面、景观构建物等。软质景观一般具有自然特性,硬质景观一般具有人造特色。城市园林景观是给城市增添一道风景和特色的美好事物,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气息、实现对生态的有好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地形一般为陆地和水体两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特征、空间布局、整体规划设计等,以及保护环境功能的大小,都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其设计原则如下:(1)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协调地形与环境的关系。在能够和分析地形、给排水、种植植被之间的关系,使得设计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2)因景得宜。地形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很大,是设计的基础。需要对地形进行综合规划。将不同的地点与环境条件进行灵活组合,充分利用自然美景,合理规划,使得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3)随势生机。在同一块土地上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就需要合理改造地形,规划和组织空间景域,创造出不同的效果。(4)具有人文和艺术特色。园林景观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美,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园林美原则,使得其人文气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共融

(一)园林景观设计促进对环境保护

现阶段全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是应对环境恶劣问题的一项举措,它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环境质量、制止环境破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对环境保护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必然是基于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基础而落实的策略。之所以引入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所以,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植被、水源,通过一定的设计元素,综合人文理念、环境保护思想、艺术元素等,实施现代化艺术景观设计,以此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在大量植被被人们栽种、培育和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效益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完成之后,居民、游客等不忍心破坏植被,由此也可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关注的展开。所以,只有在加大力度投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与管理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能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用到大量的植被,包括花草树木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的呼吸作用能够带来新鲜的氧气,同时对吸收粉尘也有帮助。实施植物造景措施可以对当地水土保持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涵养水源、预防洪灾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在坡地土地上种上花草,那么就会减少大雨过后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基于水土保持作用为前提,应该选择那些生长比较稳定、具有较强储雨能力、枝干高粗、根系深广、溪水能力较好的落叶层种类的树木。由于它们具有固定土、石的作用,所以能够提升该地区的渗水性,植被能够很好地 保持水分。根系深广的主要有这些植物:水杉、枫树、柳树等。这些植被能够很好的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也能有效减少对河流、湖海地表径流的污染。

(三)园林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中含有大量的植被,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氧气,呼吸二氧化碳,而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的作用。对于城市粉尘也有一定吸附作用,提升空气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起到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辐射的作用。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下,模拟群落结构,保护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各种群落能够利用资源、时空条件等进行相互补充,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园林景观设计将景观、生态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运用和谐的节奏、统一的韵律进行美学协调,给人以丰富的美学感受。

三、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园林景观设计能很好的促进人们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其本身设计、施工与养护能够实现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也能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更好的展现一个城市的特殊魅力,具有美化环境、加强视觉审美,实现人文性、景观性与观赏性作用,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有积极推动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合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不断加强深入研究和改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磊、裴欣欣.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4(6).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园林景观设计;探索

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中,农业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农业与工业之间也越来越趋向于完美统一,推动了农业的轉型与升级。

1现代农业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1充分彰显园林设计特色

农业园林景观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在设计中要注意避免与城市景观的雷同,最大限度彰显地域特色,体现当地民俗习惯,展示独特的农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避开与城市景观的相互渗透。

1.2确保农业园林景观整体到细节的和谐性

众所周知,在设计农业园林景观时,需要涉及到的设计内容包括花、鸟、虫、鱼、水果、蔬菜等。不同的设计内容之间要有关联性,才能从整体上体现和谐统一。当然,不同的设计内容具有独立性,要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细节中体现出设计内容的美感,做到局部布局合理。

1.3规划好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格局

农业园林景观设计的初衷是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原始生活的需求。因此,在整体格局设计方面,要尽量运用周围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例如,山水。在选址时,主要考虑山水资源,如果没有山水资源,再去挖掘其它可利用自然资源。

2现代农业园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2.1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农业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基础性问题,从总体上来看,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主要的设计思路。目前,大多数园艺工作者采用生态规划法。所谓的生态规划法,顾名思义,把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考虑到农业园林景观设计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园林规划,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来讲,在农业园林建设中,要重点保护土地资源,采用环保的施工方式,保障土地使用得当,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既能节约土地资源,也能使得种植和生产更科学,充分展示农业园林的魅力与风采。

另外,农业园林景观设计要集生产和观光于一体,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俗、农作物都有着一定的差别。结合不同的内容进行设计,充分彰显地方特色。

2.2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在农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农业园里拥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资源,而农作物的生产也体现了农业园的技术特色。园林景观:一方面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优美的观光体验,丰富了游客们的娱乐方式,使得游客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满足了人们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根据农业园的功能来看,既可以是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农业园,又可以是主题相对单一的农业园。但不论是哪一种农业园林,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因此,要把农业园农作物生产融入到农业园林景观设计中,以提升农业园经济收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学合理地规划生产用地,以满足景观设计需求。

2.3秉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园一般建设在风景优美的山区,除了地理优势外,也充分发挥了农业园的生态效应。农业园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要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布局绿化面积,让自然景观与绿化带有机融合,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优化。把乡土文化融入到农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在设计农业园林景观时,充分体现出特色文化内容、民族习俗、历史文化等要素,使得所设计的农业园更具文化内涵。游客在观光时,除了增长农业知识外,也会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有利于保护以及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整个农业园的文化品位。

3结语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7

关键词:陵园类纪念性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生态;植物

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快速发展,人们对陵园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将成为陵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陵园规划设计被赋予了新内涵。纪念瞻仰、文化教育、生态旅游将成为陵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1.陵园景观园林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烈士陵园的建设布局中多是侧重于纪念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建设,相对忽略了陵园的景观园林建设。对人的行为、使用功能、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及文化背景缺乏认识,对地域特色关注不够。许多地方照搬大广场的模式,以大理石或抛光花岗岩石材铺地为美、以花样繁复的几何图案模纹种植为美,在绿化方面,树种单一、缺少层次,很少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生态功能。较少考虑人的活动规律、行为心理、生态环境在景观规划中的作用。造成建筑与环境结合生硬,达不到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

2.陵园景观园林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陵园类纪念性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一是尊重历史――通过各种主题园区来展现历史,用不同展示方式来还原历史。二是尊重文化――通过史料叙述、展品陈列、纪念雕塑等方式来讲述先辈为反对压迫而战、为自由而战的英雄事迹,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及文化。三是尊重自然――用科学造园手法,施法自然,尊重自然,营造一个集功能和景观于一体的纪念性公园。在结构布局上应合理规划布局、协调景观环境、加强保护规划;在功能区划上应合理分区规划、丰富景观序列、优化景观结构;具体设计应保证建筑、植物、水体、人工设施等景观要素的合理设计。

3.陵园景观园林设计手法与目标

3.1注重全园建筑环境的合理布局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综合考虑建筑群落,合理布局,创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各种功能分区的划分,系统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满足红色旅游需要,合理布局园区的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以绿化设计为理念,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景观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3.2景观园林设计因地制宜

景观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2方面,一是对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成本,自然起伏的多变的地形比平坦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自然。园林植物的选用应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种植,疏密适宜,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绿化布局与园区道路、建筑物、设施布局协调统一,植物生存空间与人们活动空间相兼容,充分发挥植物的多种生态功能。

3.3营造陵园景观的园林生态环境

陵园景观园林设计要追求美观,更要追求生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陵园绿化中可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外地物种,丰富陵园的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园林景观。只有多样化的植物种群,方可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利用植物材料造景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要考虑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同时还应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要求,形成由高到低的多层次绿化,同时还需注意落叶与常绿树种、绿色和彩色植物、开花和观叶植物的合理搭配,如华北烈士陵园春天以玉兰、樱花为主色,夏天以林荫大道――法桐树为主色,秋天以金黄色的银杏为主色,火焰卫矛、红枫为配色,做到植物景观随季相的变化展现不同的自然景色。

3.4彰显陵园景观园林的空间特色

一组雕塑、一个碑文、一棵古树、一块景石、几组植物等,都是人近距离接触的景观元素,是最能体现景观地域特色、陵园文化特色的道具。特色性景观对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陵园景观园林设计的追求目标。一个陵园的景观特色是它区别于其他陵园的符号特征,如南京的中山陵的雪松大道、雨花台地势造型、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大型雕塑、南宁烈士陵园的情景雕塑等都是其独特的特色景观。

4.小结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篇8

关键字:园林景观, 体系, 趋势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Chines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during the long, hard materials and soft material, become social mainstay. The plant is soft materials, to build in timely, warm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landscape eff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Garden plants landscape evaluation system is for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diversification, rationalize, the firm,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direction. But for this emerging domestic currently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still in the ground floor, them unilateral.the following, random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lack of system of exploration and summarizing. Landscape planning is imminent, unified evaluation system can make garden present a wholeness, rationality,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hierarch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domestic lack of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landscape evaluation system to do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Key word: landscape, system, the trend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结合园林景观的实际应用中,评价体系的提出与构建应建立在自然生态学,环境工艺学,环境构成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做理论支撑。人是一切生物的主载,在做分析时,既要考虑实际应用中客观结构设计对其产生的影响,又要从参观者和设计者即景观受体角度分析其对人产生的情感影响。对于一新兴指标体系,我们在对其做理论合理性研究同时要注意实践综运用的可行性,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园林植物景观的概念与内涵

园林植物景观主要指生于自然界的植物个体,植物群落,通过人为设计,栽培手法的表现形象,刺激人们大脑皮层,真实产生实在美或感受的联想。通过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的合理性配置设计,充分发挥植物色彩,形体等自然生态美达到植物造景的效果。

园林景观是具有形态,神态,内在发展过程的景观类型,由最初的区域性变更到现在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型园林,顺应时展需要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本质。一方面园林景观的存在满足国民对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体现中国全力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优良的园林植物景观必须达到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的完美高度统一,即要使植物在适应环境生态上的统一,又要在人们享受园林艺术构造时产生意境美。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内涵。

二.园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

1.园林景观生态可适度评价原则

目前,对园林景观没有一定性指标认知,业界对其有三种评价标准:可适度评价,观赏度评价,可持续发展度评价。但这些学说理论仅侧重于某一方面,并无具体评价体系措施。可适度评价从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园林景观综合体特性,逐步形成适应条件,生态环境,美学性,经济可观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园林成长性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1)适应能力:反映植物自身的生态特性,历史不断演变中各植物为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变更自身生存方式,优胜劣汰,适应大自然生存法则,在大自然瞬息万变生存原则中,优良的适应能力是景观评价体系一重要原则

(2)生态环境:主要包涵人工生态环境以及大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生态环境包括垃圾排泄物处理,地表水评价指标,人工施肥密度,成活率指标等,而自然生态环境则包括内部温度,土壤,空气湿度,雨量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林木的覆盖率,这是不可控因素。我们可以在做好一切可控因素的同时预防不可控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变故与灾害。

(3)美学性:主要包括层次性和整体性。目前,国内对园林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从景观生态设计入手,通过理论的合理性设计出适用于民众社会的园林景观。一方面在满足园林景观对自然环境生态的基础上,运用均衡,韵律,滂沱大气使景观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乔木,灌木,草本生物的组合让整体性中更具层次美学。

(4)经济客观性: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不同植物在某一特定地域成长环境不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会有差别,通过对植物种植成本,适应环境,土壤分析,后期收益等各方面的调查取样分析,最终得出最适合种植,经济效益比最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方案。

(5)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对经济,生态环境长期久远投入积累的物质基础,对园林工作人员资源合理分配与知识培训成为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植物资源,植物生长周期,环境合理开发应用成为物质资源基础。

2.园林景观相容度评价

在园林中,人类行为会与景观之间存在兼容性与冲突性,大自然有一定生态自我恢复功能,在生态恢复功能量化以内的人类行为具有相容性与冲突平衡特性,超越量化以外,生态系统会遭遇破坏,破坏景观平衡。为保护现有资源,又具有优良经济效益,保证植物成活率,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体系刻不容缓,从三方面简要论述景观相容度。

(1)行为对园林景观破坏性

不必要的踩踏及过度开发都可改变生态的合理性,导致生态质量严重下降,景观美化程度降低。合理的人类行为和杜绝破坏性在园林景观规划中极具积极意义。

(2)行为与园林价值

园林景观能够适应特定的需求变化,园林的开发利用使其匹配自身价值的实现。人类行为开发园林价值的同时应考虑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与生态环境兼容。令生态系统稳固化,景观多样化,美学性等各指标提升。

三: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美好的早晨是一天重要的开始,而美好的园林设计则是一个国家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

园林的实用价值

园林主要按植物的群落来设计和布局,保证植物成长成活率

2.艺术感

园林设计的主要受体是民众,赏心悦目的设计风格和大气滂沱的设计理念会使更多人产生青睐。艺术性的流行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3.绿化效果与软质景观结合

软质材料有硬质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温馨,静谧的风格比大型构筑物更让人在高楼林立的社会找到一丝大自然的气息

未来园林景观会朝着艺术性,美观性,资源合理利用性发展,力争打造适应于社会,适应于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在艺术性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是未来园林景观的主流趋势。人造景观的艺术感和协调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结束语

园林景观评价体系是景观规划重要衡量标准。景观是错综复杂的地域生态系统,适应于上万年的地壳演变,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人文-自然演变复合过程的综合体。景观生态则是保证景观综合体在环境中高质量,高标准存在的基础。目前,国内对园林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都是从景观生态设计入手,通过理论的合理性设计出适用于民众社会的园林景观。在满足所载植物合理性配置的基础上,考虑生态物种的生态习性和生态形体适应特征,因地制宜,从环境构成学角度设计出美感园林,这是以后要考虑的重点。相信有一天,一个全新艺术性园林时代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1] 易君 城市景观特色核心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上一篇: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 下一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