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风格范文

时间:2023-03-01 01:00:49

园林风格

园林风格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西安;风格;分析;评论

Abstract: Architecture from the Royal Garden, Xi'an as an early country have been brilliant garden, but not handed down. After the Millennium Garden facing the populace once again, we have to re-examine the Xi'an Garden, discuss its styl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Xi'an; style; analysis; review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起源于西安皇家①,秦宫汉苑,堪为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的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的“一池三山”格局,奠定了中国山水园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提到中国园林人们只知道江南园林或北京皇家园林。历经千年沧桑,今天西安园林是什么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在此对其风格做初步探索分析。园林风格由植物和园林建筑两方面形成。

1、西安园林植物景观特点

园林植物受环境气候限制,因此植物景观最能体现园林的地域特征。西安所处的陕西关中地区②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北侧,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地势相对较低。冬季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被黄土高原阻隔大幅度衰减,秦岭平均海拔约2000米、可阻挡空气南北对流。这使得关中平原比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温润而少风。因而这里既有众多的北方植物、又可以引种栽植许多南方植物,是北方园林露地栽培植物品种最多的地区。北方园林较稀缺的多种常绿阔叶树都可以在这里正常生长。常绿阔叶树中已作为园林主体植物的乔木有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石楠(Photiniaserrulata)及多种竹子;藤灌木有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海桐(Pittosporumtobira)、凤尾兰(Yuccagloriosa)及火棘属(Pyracantha)、卫矛属(Euonymus)多种植物;在园林中少量点缀的有日本女贞(Ligustrumjaponicum)、蚊母(Distyliumracemosum)等。南北植物交汇、季相分明、四季有绿是西安园林的植物景观特点。

2、西安园林建筑风格

建筑的地域风格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2.1 自然环境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民居影响较大。平民建房考虑财力、要使建筑成本最小化必须就地取材。关中地区黄土广厚,民居多以土坯或黏土砖为墙体材料,感觉厚实淳朴;气候是影响民居造型的另一重要因素,关中民居属北方类型,但由于风比较小、屋檐伸出多、屋脊稍高,没有华北民居那样的拱形屋面带来的圆滑感。民居风格间接地影响了西安园林的建筑风格,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园林最早出现在皇家,皇家建筑不受财力限制,因而自然环境对皇家建筑影响较小。因为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一部分,民间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衍生物。所以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也较小。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建材资源,如造园用的山石、江南以太湖石为主、岭南以英石为主、西安地区则以秦岭石为主。秦岭石广布于秦岭河沟、经水流长期冲刷形状浑圆、质感光洁,近年在西安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西安园林一大亮点。

2.2 历史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属于皇家建筑范畴,而皇家建筑风格主要由历史文化决定、由皇族的性格风俗决定(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在明朝时为矩形,到清嘉靖时改为圆形,这与清朝皇族帽子造型风格相近)。西安早期园林建筑也由当时皇族风俗文化决定。以西安为都城的朝代主要有周、秦、汉、唐。周朝的已无从考证,但周人先祖精于农耕,性格应该粗中有细。秦人先祖是牧马部落,性格彪悍,后来移居关中与周人后代融为一体。周人和秦人都发迹于关中西部——西岐和雍城(今宝鸡市的岐山、凤翔一带),他们都曾在此经营发展数百年。由此可推断周秦两个朝代的皇族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体现在建筑物造型上是粗犷、简洁、得体。紧接的西汉沿袭了秦朝体制和文化。唐代的经济文化更加发达,建筑更加考究,相比秦汉建筑略显华贵。外来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也有影响,如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曾影响西安,今天在西安地区的绿地公园中偶尔还可以看到具有西域特征的石雕,见图6。再如、近代我国江南园林对西安很有影响,在西安及周边城市有许多亭、桥、山、水都是模仿江南园林建造的。今天影响西安园林的外来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一些新建的城市广场有明显的几何流线气息。日本次之,在大雁塔附近有少量日本园林。

2.3西安园林建筑风格特点周秦皇族的性格风俗奠定了西安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框架。早期只是为了满足游猎期间临时栖居的需要,园林建筑比较简单。到了隋唐、山水画意境引入造园活动,使园林建筑更侧重于观赏性,因而唐代园林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屋面轮廓线多有弯曲。这满足了繁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简洁自然的大气。唐代以后西安地区不再做国都,原有的宫苑等园林建筑由于战乱和地震等原因全部毁灭消失。今天西安城区存留下来的蕞古老建筑物可能是唐代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从唐朝到民国、西安基本无园林可言,正规园林在西安的重新出现的标志是1922年在唐“承天门”遗址上修建莲湖公园以及五年后修建的革命公园。当时尚没有自我风格意识,公园中古建筑沿用明清样式、山水布局采用江南园林手法。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兴庆公园才重建了沉香亭和花萼相辉楼等少量唐代园林建筑。西安园林真正复兴是在20世纪末,城市园林大量修建。源于西方的城市广场园林由于其实用性和满足时代的功能性在西安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但这并没有淹没西安园林的自我意识,西安园林在共性中逐渐确定了以秦汉建筑与唐代建筑为自己的风格特征。2005年建成的丰庆公园、大唐芙蓉园都是以仿唐建筑为主题。2008年建成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及正着手建设的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大型园林都坚持了唐代建筑风格。目前正在筹建的绕汉长安城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则秉承汉代建筑风格。其他小体量的秦汉风格建筑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也随处可见。这种秦汉风格精髓还延伸到一些现代化的园林建筑。秦汉建筑与唐建筑外观虽略有不同,但共同特征是以直线条为主,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可以确定秦汉及唐建筑风格将成为西安园林建筑的主流风格。

3、结束语

西安园林具有我国南北交汇的植物景观;经过周边文化长期渗透影响和现代西方文化、日本文化强烈冲击,西安园林呈现出多元文化。但是西安园林在发展中没有迷失自我,其主体风格仍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近年来凡经官方或正规专业设计单位之手的大型园林建筑都坚持了鲜明的主题风格,即以唐代皇家风格为主、兼有秦汉神韵。

参考资料

《陕西园林史》 周云庵三秦出版社 1997年3月

园林风格范文第2篇

一、岭南园林与广东园林 岭南地区指的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福建、广西部分以及江西、湖南极少部分)等地理环境与生活风俗相近的地区。[1]这些区域的园林在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水石运用以及花木配置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与技巧,故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园林流派。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重要分支之一,风格秉承岭南传统文化,本土园林气息浓郁,颇具代表性。由于近30多年广东经济、文化的迅速崛起,广东现代园林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大有将岭南园林发扬光大之势,逐渐成为了岭南园林的代名词。而近些年的学术交流中,广东建筑界又对岭南建筑范围作了更狭义的解释,认为从实践上来看,岭南地区范围可以集中到最中心的地带,即珠江三角洲地区。[2]故下述岭南园林特指广东珠江三角洲区域园林。 二、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特色 岭南园林在漫长的中国古典造园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对于北方园林的气势恢宏与江南水乡的秀美精致,岭南园林始终保持着处于两者中间的中庸风格:既体量中等、造型朴素、功能实用、设计规律少且造景元素使用综合,给人以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感觉。 1.朴素实用的岭南庭园 岭南园林一般规模较小,大多是与住宅结合成一体的庭园。宅居和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在园主对实在的日常生活的追求。[3]因此庭园中的自然风光和建筑形式较为朴素、实用,这和庭园主人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珠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商业气息重,许多庭园的主人都是商贾出身。商人的务实精神,使园内的建筑单体多为实用的厅堂楼阁,建筑布局紧凑,每一分空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让人体验到的是功能重于形式的园林形象。 2.水石庭与平庭主打的空间布局 在构建空间景观时,岭南园林常在水中点缀山石花卉,各种造园要素在其中运用得当,相得益彰,形成自然和谐的水石庭园景。如广州天河公园中的粤晖园,以人造的溪流水景为主,堆石形成多层瀑布景观。采用岭南地道的水石庭的造园格局,并通过诸如船厅、石柱等传统园林构件使其极具岭南园林风韵。同时由于珠三角地区平坦的地理环境,岭南园林中除了水石庭格局的庭园外,更地道的岭南庭园当属平庭布置的空间布局。园林建筑不仅要考虑单体建筑如何安排布置,更需要研究其组合、搭配方式。[4]通过在平坦的地势环境中种植极具岭南特色的亚热带植物群落,并结合看似随意的古典置石,添加上功能性为主的园林建筑,便形成了传统的岭南平庭布局。佛山梁园中的十二石斋景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在方形的平庭之中以各种奇石配景,形成一幅花草树木与奇石和谐共存的风景画卷。 3.纵贯南北的园林建筑形态 岭南园林虽然在建筑的艺术造型上不如江南园林那样轻巧,也不像北方园林那样平稳持重,但极具兼容性的岭南园林善于融汇南北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岭南园林既不失地方特色,又富有现代感。从广州的西化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元化建筑、庭园在岭南园林中留下的身影。早在上世纪初的广州沙面一带,传统的西关大屋、竹筒屋等民族建筑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相融合,产生了风格特异的建筑外观。而顺德清晖园中从西洋进口的彩色玻璃配合本土的刻蚀技术也使得其中的建筑成为中西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值得称道的是这些西洋古典式的建筑,从平面布局到装修绿化却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的习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更多异国园林元素进入珠三角,令当时的岭南建筑、园林与异国园林风情相互争辉。到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十几年间,新岭南园林完成了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及与外国“舶来品”园林的共生。 三、国外园林风格对岭南园林的影响 近些年,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愈演愈烈,各国的现代园林风格与造园手法开始大面积影响岭南园林的发展,岭南园林正在众多国外优秀设计风格、手法、元素的包围中茁壮成长。从规模宏大的市政广场、五彩斑斓的公园绿地、移步换景的城市街景,到数量众多的各种异域风格的居住区环境,给现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代影响岭南园林的国外园林艺术风格主要包括: 1.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影响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被称为西方“现代园林艺术之父”。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学派就领导了欧洲的园林艺术潮流,其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事实上,早期的英国园林曾经受到过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巨大影响,自然的风景式园林是在这种影响下慢慢形成的。但在英国园林中,自然是另一种面貌:成片的草坡随着起伏的地形蜿蜒,阳光照耀下浅绿色的草地把树丛衬托得格外明显。没有围墙的限制,可以随意感受这种无边的自然风光。还有庭园中大片没有驳岸的水面,草坡自然地伸入湖中,一切都令人感受到安静、祥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现代岭南园林中对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各种公共园林中的疏林草地与花境等元素。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但是当开放性与随意性更强的英式疏林草地与装饰性极强的镶边花境在公共绿地中频繁出现时,一种新的流行风尚也就由此揭开序幕。 2.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影响 意大利台地园林作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无疑也是以规整布置为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模仿自然迥异不同。但意大利台地园并不完全排斥自然:首先,其结合地形的设计思路就有明显贴合自然的意味;其次,意大利台地园虽有中轴线的存在,但它在轴线两侧使用了退晕的手法,而使园景由人工逐渐过渡到自然;另外,在植物的使用上,意大利台地园也少用几何式的修剪,而整个庄园的背景往往呈现自然的植被,确实有回归自然的意味。在现代岭南园林中,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域,通常采用台地式园林格局。其中,有中轴线概念的庭园往往做成复刻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而与自然路径相联系的台地式庭园常常成为中西风格混搭的产物。#p#分页标题#e# 3.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 法国庭园自16世纪以来,都采用了严格对称的形式,到17世纪,虽然受意大利的影响,但在整体设计及局部处理上仍未能达到统一,局部的变化也是零散的,直至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勒•诺特尔最重要的成就是将庭园与建筑看成一个整体,以此来设计雄伟而又统一的景观,由他设计的凡尔赛宫苑确立了法国古典庭园式样。凡尔赛宫的园林成为欧洲最具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艺术的杰作,而法国式的水池、花坛、喷泉、放射状的路则因为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发展而成为欧洲园林的经典样式。法国园林中规则的植物种植与地毯式的植物模纹已经成为现代岭南园林中借鉴使用的一个经典元素,在规则的市政广场中,修剪整齐的植物列植在道路两旁,巨大的模纹图案仿佛雕刻般地从草坪中浮现,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 4.西班牙花园式园林的影响 西班牙式的情调与浪漫使得其园林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并大量运用色彩鲜艳的花卉。色彩斑斓的花坛和小巧怡人的花境,幻化的色彩令人不自觉地充满感性。西班牙式花园还更喜欢用植物来装扮建筑的外立面,挂满攀缘植物的秋千和花架,犹如镶满彩边一般。追求层次,追求几何效果和规则的图案是西班牙园林的特点。缠绕的青藤、开放式的草地、精修的乔灌,加上地上、墙上、木栏上处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再配合欧洲沿海风情广场和喷泉等纯正地中海特色园林设计要素,欧洲浪漫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现代岭南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中西风格混搭是许多业主乐于接受的一种模式,西班牙花园经常成为其中自成一体的点睛之笔。欧式的园林建筑与建筑小品配合中式的道路划分与植物配置,再结合色彩明亮的花钵与立体绿化,一种既体现现代造景元素,又考虑使用者使用习惯的现代园林风格油然而生。 5.日本枯山水园林的影响 提到日本园林,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其中的枯山水、假山水、筑山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等园林风格,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枯山水式庭园。虽说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本是一脉相承,早期的日本庭园中借鉴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园林精华,并在后期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互影响;但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终使得两种园林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园林风格。日本庭园之美,在于它把大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巧妙结合起来,体现着日本人特有的审美情趣,这主要由于日本岛国气候四季分明,使得庭园设计精美,用料精细,尤其受到宗教、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影响,一座精美的庭园往往映射着文学、绘画、书道、花道、茶道的影子,成为荟萃精华的艺术作品。而象枯山水这种极其意向化的园林风格更是成为影响现代日本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枯山水式庭园中使用以砂作水,以石化山的抽象手法,在有限景物中表达无限意境,使得枯山水式庭园成为许多庭园面积有限,而对写意式园林情有独钟的设计者们选择的最佳造园模式,这些都影响到岭南的园林设计。 6.东南亚热带风情园林的影响 在东南亚热带园林中,有着大量极具特色的植物造景。热带大型的棕榈树及攀藤植物如最常见的椰子树、绿萝、铁树、橡皮树、鱼尾葵、菠萝蜜等,突显出浓郁的热带风情。而一些茅草屋篷或原木的小亭台配上高低错落的植物群则更增添了几分舒适休闲的情趣。东南亚园林讲究自然、质朴,一条原木构成的小道或是鹅卵石镶嵌的道路边缘,让人轻松自在。而一汪碧蓝的池水,还有人造沙滩等设计元素,构出的热带园林的画面实在耐人寻味。由于珠三角地区气候、地理条件与东南亚地区较为接近,所以近些年热带园林风格悄然成为珠三角地区造园的新宠。在造园过程中,将东南亚特色的关键元素与岭南园林的本土特色相结合,如运用黄木纹理,青石板、鹅卵石、麻石等具代表性的建筑材料,形成独具特色、接近大自然的热带风情。 另外在岭南园林与东南亚园林的结合过程中,传统园林建筑和吸收了传统精华的现代园林建筑小品相,提供了极富特色的硬质景观;而婀娜多姿的热带乔灌木,四季开花的花卉又形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软质景观,深层的文化底蕴,是怀旧情结和人造传统的交融。这种风格的融汇在现代建筑中尤为明显,并按地域分为:古朴和谐的巴厘岛风情、“一沙一世界”的芭堤雅美景和繁花似锦的新加坡花园等。房前屋后、屋顶阳台,每一个细微的角落都充满了热带园林的气息。 如广州富力现代广场,园林组团以叠级式水系为主,借鉴巴厘岛水景,通过丰富的植被、原石、连廊、天桥连接贯穿,平台花园与首层水系形成立体园林,首层为架空水景园林,并设计有大面积的空中花园。巴厘岛风情的园林小径、热带乔木、人工沙滩、大泳池、瀑布、凉亭等错落有致。除此之外,还在巴厘岛园林风情之中加入许多含蓄的岭南园林元素,使之更适合本地居民的生活。园内大量采用天然木材、石头等自然原料,色彩原始朴实;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攀藤植物相互配搭,塑造出了一个从低地到墙体,再到高地的立体绿化空间,视觉层次非常丰富。建筑、植物、水体、地形的完美结合,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四、岭南园林的设计创作趋势 传统岭南园林继承发展的同时,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异域风格的广场、绿地、庭园,而不同的文化、时代应有着不同的园林景观。从静谧自然的英国风景、热情如火的西班牙风情到禅林寺院中的日本枯山水、连绵不断的意大利台地。现代园林设计,深刻反映出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存状态,对自然的各种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景观的产生,东西方的差异是明显的,但当今的人们开始共同关注景观的美学意义以外的文化、生态、社会、艺术等,无论是自由式、古典式,还是现代抽象式,每一种都孕育了深层的内涵,每一种园林风格无论从自然观念、景观特征还是设计手法都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各种风格迥异的园林风格与本土家乡气息的共生、比较,一个“追求景观多样化”的口号被提出来。随着园林的发展和多元化园林风格的相互融合,园林从一种私人住宅的附属变为大众娱乐场所,建筑由主要地位而逐渐变为一种点缀,植物造园成为新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东西方园林相互借鉴,差距渐渐缩小,各种园林风格,造园模式逐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汇。#p#分页标题#e# 南北文化的融会贯通造就了古典岭南园林,而岭南文化中的灵活、变通促进了现代岭南园林的发展,世界优秀设计风格在广为传播的同时,岭南人正努力地上演着“拿来主义”,在诸如美国、意大利、东南亚、日本等各种形形的园林风格涌入珠三角的一段时间里,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岭南文化消化、吸收、借鉴了其他优秀的设计理念、风格、手法的同时推动了新岭南园林的发展。正如同若干年前,极具本土特色的广州民居建筑对西式古典建筑的溶解一样,今日的岭南园林已从之前的多种园林风格并存状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岭南园林造园时代。 今天,面对珠三角地区各种所谓的美式庭园、巴厘岛风情、意大利建筑、西班牙格调......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只是一个加深融合的过程,当岭南园林对各国园林艺术的形式借鉴发展到极限时,必然会对自身的风格体系作一次综合的汇总。而经过并存、融汇后的岭南园林也必将带着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与其他外国园林风格一起闪耀在世界园林艺术的舞台上。

园林风格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居住小区 园林风格 意义 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住宅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居住小区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现代化的小区住宅与完善的居住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居住用地日趋紧张,由于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居住不仅只限于房子的质量,现今更注重生活小区的环境质量。现代社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是小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小区整体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园林风格设计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规划设计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现代小区的生活空间,小区中的园林设计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疏散心情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人们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居住环境的好坏,对整个社区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1 小区中园林风格设计的发展

现代社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最早发源于西方发达社会,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重要影响,为了改变小区人们的居住环境,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居住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先从国家角度制定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提出了现代城市建设要接近自然生态环境的小区设计原则,这一原则的出台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从此,小区园林风格设计在各个国家相继展开。

我国的小区园林风格设计大概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组团绿化概念开始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便开始借鉴学习国外居住小区集中绿化和规模化绿化的园林风格设计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环保理念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整体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买房中,越来越多的买主开始重视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程度,是否健全、丰富、内涵、富有活力。人们生态居住观的形成,给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区的生活环境,追求的是高质量的生态家园,居住区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已经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今后选择购买房子的重要标准。因此,现代居住社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越来越重要。

2 小区中园林风格设计的意义

园林风格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的小区设计是现代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最高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的设计是指以人为中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平衡的设计方式。在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中,小区景观风格的设计还要凸现出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相吻合,实现人的需求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居住小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不仅是为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设计是要使人们与景观之间和谐融洽,园林风格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迁就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体谅人们多变的心情,使人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园林风格的设计不仅仅是让人们去适应它、理解它,园林风格的设计还要考虑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要有明确的功能划分,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现代的社会是市场化竞争的社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来自于工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增加身心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如果同时加在人们身上,人们的身心难以承受。小区园林风格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工作和社会的压力,疏散人们的心情,陶冶情操。园林景观设计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根据人们的日常需要和不同层次人的结构,科学合理地来设计。比如说可以在小区中的休闲广场建设中,设计一些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健身运动设施等等。这些园林风格的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方便社区人们的业余活动,通过领略自然界的力量来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面对的挑战。园林风格设计对于社区建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是整个社区所必须的,也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

3 小区中园林风格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中心”,满足社区功能性需求的原

则 人性化的设计是指以人为中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平衡的设计方式。在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中,小区景观风格的设计还要凸现出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相吻合,实现人的需求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人是生活在小区中的主要群体,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对于小区的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区中的园林风格设计要凸现人性化。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可以培养人们的素质,陶冶人们的情操。园林风格设计应综合考虑空间布置、人们的生活特性以及心理承受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从空间布置方面来看,要方便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休憩为总体目标,园林风格的设计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人群,充分考虑人的年龄,身体尺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空间和休息场所和设施。

3.2 园林风格设计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小区是有众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单独的个别事物难以形成小区。园林景观和社区中的建筑物都是整个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能独立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配合协调的一个整体。个体的设计再完美也不能代表整个整体。没有对整体环境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而无法整合在一起。园林风格设计同样如此,园林风格在设计过程中要从整个社区的整体布局来出发,充分考虑社区的建筑物群体的形状、结构和布局,要在整体中设计园林的风格,彰显园林风格的独到魅力。

3.3 小区园林风格的设计要坚持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现实中有些小区的园林风格设计为了迎合有钱人的需求,追逐雍容华丽的景观布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常常选择大色块的拼花图案,建设大面积的草坪和水体景观,这样的园林风格设计结果是空荡荡的草坪上零零散散的人工修剪出的灌木球,不是其上层缺乏乔木就是乔木下层缺乏灌木,贫乏而单调,不能形成乔木、灌木、草组成的植物群落和生态循环链。住宅区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往往求新求贵,忽视植物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搭配,且植物种类往往为了突显主题植物而变少。这样的植物配置显得单调、枯燥,只是雍容华丽的外表,整个系统的生物的多样性得不到保障,小区中的生态系统难以到达平衡。因此,小区中的园林风格在设计中要凸现植物的多样化选择。选择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树种,力求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乔、灌、草等多种植物品种合理有效搭配。同时,可以适当地引进一些外地的植物品种,来丰富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以便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区中园林的生态功能。

3.4 小区园林风格设计要坚持文化性原则 现代化的小区园林风格设计的目的除了要营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还要凸现园林景观的审美特性以及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多,园林风格设计要凸现文化的内涵,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艺术或者人文气息。同时,也可以恰当地引入欧式园林的设计风格,创造适宜人们居住的现代化的小区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芳,肖新明.浅析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7(7):205-206.

[2]赵余彬.浅析欧式风格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1):195-197.

园林风格范文第4篇

大雁塔北广场是西安建成的一个大型文化广场,以唐文化为主轴,突出大雁塔慈恩寺,以塔为南北中心点,建成后的北广场不仅仅是全国最好的广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文化广场。广场地处西安市南郊,位于举世文明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脚下,它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景观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大雁塔北广场在园林设计上应用了中式园林与欧式园林交合布局,两种风格互融,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广场风貌。在内部空间处理和环境塑造方面利用点、线、面结合,广场绿化立体进行,使广场具有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雁塔北广场中的中式园林风格与欧式园林风格的应用特色如下: 1、中心水景和音乐喷泉中的中、欧式园林风格。欧式园林风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整齐、对称和均衡,有明显的主轴线和交点建筑。在大雁塔北广场中,中心水景和音乐喷泉位于中轴线上,整个广场南高北低,修筑成有规律的阶梯状台地,百米瀑布水池、八级跌水池及前端音乐水池修建成规则的几何图形,两侧的地景浮雕对称布置,其交点建筑即是世界著名的大雁塔,完全符合欧式园林风格的特点。中式园林风格其最大的特点是写意山水,这一点在中心水景和音乐喷泉中也有体现。修建喷泉水池时,根据大雁塔北广场南高北低的地形将水池修成阶梯状,南北高差9米,分成9级,由北往南拾级而上,每个踏步为5级,意为“九五之尊”,由北向南形成了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 2、万佛灯塔和大唐文化中的中、欧式园林风格。欧式园林风格中一个最有标志性的特点即是罗马柱的应用,体现了广场的大气豪迈。在大雁塔北广场中,万佛灯塔与大唐文化柱也可以看成是罗马柱的一个变形,它们的建成是大雁塔的一个衬托,表现出大雁塔的气势雄伟,同时也能表现整个广场的气派。中式园林风格虽然可以看作是罗马柱的一个变形,但是又不尽相同。塔身上的雕刻表现出来的佛教文化以及柱形华表下的莲花宝座、吉祥纹饰又时刻展现着东方大唐的文明,与整个广场的意境相呼应。 3、大唐盛世书卷铜雕、地景浮雕、“诗书画印”雕塑、大唐精英人物雕塑中的中、欧式园林风格。雕塑在欧式园林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包括人物以及一些抽象的东西。在大雁塔北广场中,雕塑的应用是一个极大的特点。虽然雕塑在欧洲园林中应用极广,国内园林却应用不多。但近几年随着国内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使得雕塑在国内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唐盛世书卷铜雕,拉开了广场的序曲,引导人们欣赏大唐盛世的历史文化,增强人们游览文化广场的情趣。 4、植物种植方面的中、欧式园林风格。大雁塔北广场在植物配置上选择了银杏、白皮松、大叶女贞、红叶李等乡土树种,使得整个北广场在白天的颜色不是那么单调。其中最吸引人前往的是地景雕塑区,那里是北广场主题树林区。每八棵银杏为一组,共十组。八十棵直径35厘米以上的百年银杏在那里一栽植,广场的气势一下就显现出来。在大雁塔北广场的林灌草种植中,乔木类均挺拔高大,树冠园整;灌木类则层次色块分明,错落有致;它们与整齐划一的草地形成高中低的布置格局,丰富了空间。 欧式园林风格中的栽植形式多用列植与对植,列植是一种固定的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对植是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在大雁塔北广场中,80株百年银杏成行成列,两侧的“诗书画印”雕塑四周,采用苍劲的白皮松分隔,白皮松采用行植,显得文雅肃穆。 中式园林风格的栽植非常讲求崇尚自然,尽管北广场中处处显示出规则对称的格局,但是我们依然在小小的园林绿地中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在唐文化代表人物李白、杜甫、陆羽、王维、韩愈、怀素、僧一行、孙思邈八个精英人物雕塑四周,在乔木、灌木、草地、景石的精心搭配下,每个小园子都达到了立体感强,空间疏密有度,色彩变化丰富的效果。在孙思邈雕塑旁边,将高大的乔木大叶女贞,红叶李与中型的灌木法青,青翠的草地组合栽植,再加上棕榈、云杉,红枫,景石的点缀,一座精致的小园子马上呈现在人们眼前,平添了许多浓郁的文化趣味。

园林风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岭南 近代园林 风格特点

0引言

自古以来,岭南人民就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明显的古典园林,这是中国园林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大部分的古典园林都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的私家园林,其与北方和江南私家园林有着很不同的地方特色,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思路。岭南园林将观赏与休闲融为一体,讲求人与自然、建筑与景观、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和谐,创造出一种既宁静舒适、视域优美而又具有岭南特点的园林风格。

1岭南近代园林的风格特点

岭南传统园林的发展主要分南越王朝、南汉王朝、明清时期及近代四个阶段。岭南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及多元兼容、善拓创新、外适内和、重利务实之地区民系文化,深刻影响其近代园林之构思立意、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筑形式、植物风貌、园林材质及造景技术。因此,岭南近代园林具有以下鲜明的风格特质。

1.1构思立意多元文化,具有兼容性

近代岭南园林构思立意的风格是坚持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原则的。岭南文化本身就是许多不同特质的文化融汇而成的,开放、融通性是其重要的文化机制。许多岭南近代园林在融合中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创造性的文化转换和文化重构,而且也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 比如1926年建立的开平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以西洋建筑的特点,结合中国园林优美雅致的风格,按照《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布局兴建的。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的传统题材,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依势而设,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此外,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的石庭,著名的如佛山梁园的群星草堂石庭。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岭南园林理水的手法多样、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

1.2气候特点下植物景观独特

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所以岭南近代园林植物可用“四季繁花,热带风光”八字概括。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岭南近代园林特征树有棕榈类的大王椰、假槟榔、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来香、紫藤、杜鹃、绿萝;有耐阴的兰花、蕉类、芋类、蕨类、葵类;另有榕树、荔枝等。除了亚热带的花木之外,还大量引进外来的植物,而乡土树种如红棉、仁面、白兰、黄兰、鸡蛋花、水蓊、水松、榕树等,乡土花卉如炮仗花、夜香、鹰爪、麒麟尾等,更是江南和北方所罕有。榕树是岭南园林普遍种植的树种,其生态适应性很强,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如可园清一色的植物景观,高底错落,廊庑萦回,充满了岭南近代园林那种清静、典雅的美感特色。

1.3规划设计,园林布局形式创新

岭南近代园林有规划的创新设计,通常把布局氛围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许多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有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岭南近代园林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余荫山房,占地1598平方米,在岭南四大名园中它的面积也许是最小的。但正因为其小,所以园林布局便显得尤为精细、别致--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交相穿插,构成曲折幽深、小中见大的庭苑空间,凸现了“小巧玲珑、布局巧妙”的构思与手法,被视为岭南造园艺术的代表作。自然式布局,主要是挖高就低,堆山开池。综合式是既有自然之胜,又有人工庭院的形式,如广州流花湖公园。这些创新的布局为岭南园林成为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发展流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民间装饰技艺高超

就装饰来看,传统园林中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岭南近代园林中也存在“三雕三塑”,在门头、门联、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栏杆、屋脊等处,其中以灰塑和砖雕最具岭南味。如清晖园中,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砖雕、陶瓷、灰塑壁画等装饰工艺。“苏武牧羊”灰塑和板桥花园中的瓜果砖雕漏窗,以及陈氏书院巧夺天工的木雕、砖雕、陶塑等工艺都十分具有代表性。不过最具特色且让人着迷的也许还是琳琅满目的玻璃小筑了,如北园门旁的状元堂、沐英涧中的玲珑榭、留芬阁的五彩玻璃等等,均是岭南近代园林中罕见的装饰风格。据说这些彩绘玻璃都是清代从欧洲进口的,而蚀刻、套色、车磨、手绘等加工工艺,则是当年岭南玻璃工匠所独有的。

2岭南园林形成的原因

2.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年降雨量1500毫米,雨造成地面冲刷十分严重,自然风景因此而形成石林、裸岩、悬崖、峭壁,因石峰而生泉落瀑,形成岭南园林特有的崖瀑潭局,如清晖园的凤来峰景区。常年有台风也是岭南特点,为防台风,建筑的厚墙以抗风,缓顶以减少迎风面,顶上砖石以固定瓦片。岭南属于热带海洋的气候特征,为避暑气,园林建筑做成“连房博厦”和“高墙冷巷”的形式,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

同时,岭南近代园林不属于崇山文化,所以造园不以堆山为主,而是以理水为主。而理水的布局通常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将生活性的建筑进行点石、配植、盆栽、插花,实用性建筑也成为了景观,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岭南园林的用石在材料选择、水石关系、山石关系、叠石技法等方面都显出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不同的地方特色。

2.2多元并包,开放兼容的人文条件

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近代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对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岭南中的字画相对于其他园林来说较为之少,但并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园后门联“不深不浅湖水,半砖半阁人家”;余荫山房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岭南园林大胆采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堂公馆和张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岭南文化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3总结

园林风格范文第6篇

世界园林可以分为自然式东方园林和规则式西方园林。东方园林的风格是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水、或曲径通幽。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着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西方园林中轴线十分突出,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在西方规整式园林中,植物长被用来组成或渲染加强规整图案,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种可以追求形体统一、错综复杂的图案装饰想过的规则式种植方式显得陈旧和落后了。但是,在园林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是需要赋予新的含义。19世纪开始,西方风景园林的风格逐步深入泰国,尤其在皇宫别苑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与泰国传统民族风格相融合,形成极富特色的文化艺术产物。 泰国园林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条件均很优越并发育完善的有机整体。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民族特色与外来影响相互渗透,东方和西方流派多元融合,传统相视与现代观念有机共存。既有与历史紧密相关的,又有以自然风景特色为主的;既有穿透风味浓郁的,又有时代特征鲜明的;有的以名山大川为依托,有的以城市环境相共生。主要包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国家公园,体系完善、管理良好的城市园林以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郊野园林。国家公园又可大致划分为山区型、滨海型和海洋型三种类型。 曼谷大皇宫就是最具融合代表性的泰国园林,其内不但修建了纯欧洲式的宝隆皮曼宫,还配上了与之协调的欧式草坪花园以及修剪整齐的园林植物雕塑。在这样光照强的国家,为了能与强烈的阳光相竞争,颜色通常更亮。 园林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推陈出新的过程,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时尚形式。造园要素及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因素,包括地理气候条件及生活习俗、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宗教思想、美学观点、文化艺术等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泰国园林具有建筑、小品、植物及理水等基本园林要素,其理水较为简约,以人工挖凿的湖面及引人的自认河流为主,水岸线柔缓舒畅,在形式上一般少有变化。园林景致更多是对自然的欣赏,其中很少表现出过于明显地人工雕凿痕迹。在植物修剪造型与体型变化上,泰国园林有较有的表现,加之有利于热带与亚热带植物生长的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造型植物成为泰国造园要素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部分。尽管融合了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和造园手法,泰国园林的本土特征依旧清晰明朗,大致表现在以池岛构图的园林布局,泰式风格的亭阁殿宇;民族风味的佛寺塔阁;热带、亚热带的园林植物。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气质的生命体。相对于西方古典园林及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定式,泰国园林的风格流派则是一种交融并举,在发展中将自身特质与外来影响不断整合的多元风格进行了集中体现,这使得研究者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交相审视时,会明显地感受到其所表现出的东西方特质的多元融合性,它并没有因为受到外因影响而丧失固有特色,反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与本土文化因素的良好契合点。 若干风景名胜区、众多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各类郊野园林与各种城市园林共同构成了泰国园林的总体架构,并以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内容,生成了泰国园林这一生机盎然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有机整体又因泰国宏观风景环境的地域区划与各种类型的风景园林的错综交织而分别形式成几大群落。这种结构模式应该说是泰国风景园林结构体系的一大特色,以“群落”威结构特色。 发展中的泰国园林最有价值的就是它的独创性。这些独创性体现在对传统遗产的珍视与爱护,更体现杂继承传统和大胆创新方面的可贵努力。以素可泰历史公园为例,既是规模宏大的遗址公园,又是展示13至15世纪素可泰王朝时期历史文化的巨型博物馆,还属于文化遗产型保护区。园林风景协调地糅合在一起,与整个公园绿化为主,绿树成荫的大环境有机融合,给人以极美的印象。这种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大型公园在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是很难办到的。而泰国在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的支持下,实现了这一引以为豪的项目。 简而言之,泰国园林把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和自己的宗教风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地域环境与自然条件的优越,有计划地、科学地合理开发各类风景园林,加之特有的群落性和独创性,泰国园林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

园林风格范文第7篇

园林艺术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由于各个民族对美的思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因而,当人们把各自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形式和风格迥异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虽然同属东方体系,但因中日两个国家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而有着意趣相异的园林文化。从汉代开始,中国文化就开始传入日本,延至唐、宋、明朝都有传入,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先进成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文化的。与此同时,日本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进,以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现在的日本文化无处不透着中国文化的影子,却也无处不体现着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一、美学思想 审美主体不同,所追求的形式美和艺术取向也不同。作为园林的审美主体———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审美取向不同,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也不同,所作用于园林的美学指导也就不尽相同。中国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浓厚,造园者以诗人、画匠为多,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可观、可游、可居。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偏于山型、儒型、文人型。园林既是文人出仕之前的习业治学之所,又是文人退身之后的归隐静思之地;既是文人修心养性、安身立命的乐土,又是文人雅聚唱吟、谈古论今的园地。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中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表现出乐天爱人的景象,处处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日本古典园林受佛教影响至深,皇室尊佛崇武,造园者多为僧人、武士,因而常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写意”,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出闲寂幽玄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与中国真山真水的园林不同,日本古典园林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而是供人在其中品“禅”味。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用更加纯粹的艺术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趋向于用审美的正面价值来实现园林中欢喜的和悠然的审美享受,审美终极是“天人合一”。而日本园林主要表现为偏向于用宗教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趋向于用审美的反价值来实现悲哀和枯寂的审美体验,审美终极是“人佛合一”。 二、艺术风格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从而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呈现出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中国国土广大,材料充足,因而中国古典园林相对较大,以山水为根本,讲究园可无岛,但必有山,山体多为整块石材雕刻而成,水为河、湖、海三者的综合体,表现为真山真水。而日本国土面积小,以池岛为根本,由于本土景物体量本身就小,使日本园林体量上也相对较小,所以常常浓缩景观,以适合人的视野。日本古典园林是园可无山,但必有岛,水是泉与海的综合体,多累石、铺沙,表现为枯山枯水。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类。中国皇家园林的用途是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以体现皇家帝王的威严为指导思想,因而中国皇家古典园林有着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中国的私家园林则以诸多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更多地与儒家结合。日本即使是皇家园林规模也较小,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偏于朴素、轻盈。由于日本曾长久是武士执政,故日本的私家园林以武家园林为主,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也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在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园林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分外的神圣与神秘。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的成分,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到后期人工味越重,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和廊榭宫馆过分地夸大,还要加上大量精雕细刻的装饰和眩目夺人的彩绘。此外,还片面强调石的瘦、皱、漏、透,不免绮巧过余而无天然雅趣。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越到后来,园林景观越是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不重于直接交流,而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 三、造园手法 东方园林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恰恰在表现天人关系的各种造园手法上却体现出中日园林在思想追求上的诸多不同。 (一)意境从意境创造上看,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仁山、儒味和人之喜,而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偏重于智水、佛味和物之哀。中国古典园林综合儒家理性和道家非理性,主张园林表现个人的情感和个性,重视园林的内部联系,目的在于追求理想的境界。园林中要求有较为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对客体审美的追求偏于具象的形象思维,反映人工自然的社会美与和谐美。日本古典园林表现为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武家的统治促使佛教的盛行以及园林中追求茶道的秩序美、枯山枯水的苍凉美,感伤意识强。园林中宗教化成分较重,要求有较为抽象的表达,试图以静观、参悟的形式,从最简单的物资构成中抽象出自然的奥秘和规律。追求“有若自然”的景致与意境的创造,表达一种在平凡中追求深远,在有限中追求无限的感情。 (二)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一般采用中轴式的对称构图,建筑多,装饰华丽,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其园林多为后园式,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偏于实隔和园中园形式,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园林中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意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少,布局相对自由、松散,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园林偏于虚隔和无园中园形式,较少用围墙,即使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山水布局在日本古典园林中尺度都很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意味较弱,充分体现出自然的天性。#p#分页标题#e# (三)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视花木的配置,重花、重色,并对不同的花木赋予特殊的人格比德意义。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无不是文人雅士自身完美人格的象征和追求。园林中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表现出中国人的高傲和自信。而日本园林中植物景观配置与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趣味不同,具有独特的日本民族风格,园林中大量绿化,且多用低级植物及草皮,显出日本人的谦虚和谨慎。花木配置景致随四时而变化,表达了日本民族对四季花木敏感而细腻的独特感受。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日本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佛人相映的禅学意味,展现了两国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实践和创造,使园林的山水与真山真水更加形似,创造出各种理想的意境,以形成园林所独有的写意特征,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园林风格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苏州园林;扬州园林; 风格; 历史;建筑;西洋格调;遮隔艺术;桥;旱园;西洋格调;差异

1 引言

虽然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为江南园林,且同地处江苏,地理气候条件差别不大,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两处园林的风格存在较大的迥异。这点在两者的建筑风格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既然存在差异,就必然存在造成此差异的原因,这就要追溯它们各自的历史发展。

2 历史回顾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文人骚客在此驻足,陶醉于苏州世外桃源般优美的地理环境,又受“大隐隐于市”的思想的影响,于是纷纷筑屋造园。造成了现在苏州园林的规模,使其成为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扬州地处南北要冲。“烟花三月下扬州”隋炀帝开通运河,三下扬州,使扬州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的枢纽,发展至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当时扬州,城廓巍峨,亭台星布,河渠四达,帆墙如云,堤柳如烟,树木葱笼,街灯辉列,市井相连。地利和天时使扬州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城市之一。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华,促使园林的兴盛。除官衙园外,又出现了私家竞造园林的风气。

3、建筑差异

楼在苏州园林中作为重要对景的话,其所处的位置应明显突出,若作为配景的话,则位于隐辟处居多,若临水建楼,体量应和水面相称。此外为了使楼的形体和池面相调和,上层较下层略为收进,其间施以水平砖制挂落板,下层多用白粉墙,上层为木结构,或一部分用木结构,务使外观轻快活泼。苏州建筑精致小巧,楼房一般为上下两层,多设在山水之间,掩映在岱山绿水当中,飞檐翘角,精致秀美。且多为落地长窗,一是采光好,二是又可形成框景。

扬州多盐商,为了迎合帝王宸游,请了各方名匠,借鉴了各方的园林特色,形成了扬州城南北建筑差异。北有北京承德的皇家园林可借,南有苏州、杭州的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之自己的独特创新――阴柔阳刚的结合,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点,这当是它在中国园林中具有独特魅力并著称于世的重要原因。因为盐商又是商人中最富有者,生活奢侈,所以扬州建筑多富贵气派,颜色绚丽,既有北方宫廷园林的气势,又有岭南园林的精美装饰,但也不乏江南园林灵动的特点。

我查阅了很多苏州与扬州园林的照片,我认为苏州园林建筑更小巧秀气,飞檐凌空,依山傍水,丛林掩映,将人为景观与自然山水完美的融合,虽为人为,宛自天开,将江南的秀气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苏州园林多为文人墨客或是在官场失意士大夫的所造,所以它较扬州园林人文气息要浓厚得多。这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它们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而扬州园林受当时经济文化的影响,盐商的私宅染上奢华大气之风,园林不光用做居住,还用做商业会客、洽事、礼仪等活动,加上其为显示富有,不惜用名贵木料,装修亦十分豪华,楼阁比苏州园林高大。建筑风格也“海纳百川”,集中了各地的建筑特色。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 建筑小品,由于一些商人与欧洲等地存在商业往来,还借鉴了西洋格调,自成一种别样的风格。扬州园林建筑格调开放,明快,大方。建筑华丽,高大,同为两层建筑的苏州楼房,就显得小巧秀气得多。扬州园林建筑颜色比较鲜艳,与苏州园林建筑的朴素,自然,与山水和谐掩映的风格很不一样。

4、遮掩艺术

扬州园林的遮隔艺术与苏州园林也有所区别。扬州虽然融合了北方园林的气势,但它也没有丢弃江南园林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古典雅致的造园特点。要达到此中境界,重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得把景千方百计遮掩起来、隔起来,方可达到“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就举扬州两点比较有特色的遮掩艺术。瘦西湖以杨柳为遮掩,在何地两岸种植千百株杨柳,远远近近的厅堂、亭观、塔桥便在这柳影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此时的重重柳叶便宛如一道道竹帘,起到了虚实、显隐、浓淡、静动的审美效果。个园的遮掩以山石为特色,山石分隔的妙处是可以使分隔之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就使个园的四季假山之间产生了连绵、延伸、渗透的艺术效果,使分峰用石之景既独立又融为一个整体。阁与亭,皆因为山石的遮挡,显得幽邃、含蓄,其境也有了深远而不可穷尽之意。

苏州园林中这种遮掩艺术虽也有应用,但没有扬州园林这样有特色。在苏州园林中古木,山石,主要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

5园中桥的差异

金学智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写到: “扬州宅园,往往以低桥为美”。这里所说的低桥指的应是梁式平桥或步石两类。因是私家宅园,故面积不大,园内池水,多是浅浅一勺,无疑以低亚近水,通水不通舟的梁式平桥或步石为佳。而扬州园林以平曲桥为多。平曲桥之美首先在于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贵“曲”的造园思想。所谓“点其步石”,是将一些石块平落于水中,形成线、形成道,使人能蹑步而行,故又叫“掇步桥”、“汀步桥”、“踏步桥”。 它介于似桥非桥,似石非石之间,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有人工的巧作,却更有自然的野趣。这也是自然山水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好的体现。

苏州园林中的桥以曲桥拱桥为最美。 曲桥即平桥分作几段,有三曲、四曲、五曲、九曲等,统称为曲桥。如拙政园中部的曲桥,以及西园湖心亭两侧的曲桥。人行桥上,七转八弯,每每却步,景移物换。拱桥桥身隆起,宛如驼峰,桥洞高敞,悉可借景。如狮子林问梅阁的山崖下,有一座青石单孔拱桥,形态端庄,桥洞柔和,颇为美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东侧,有一别致的单拱石桥,名“引静",桥长仅二米,三步便能跨过,却造得娇小玲珑。又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宛如凌空在水面上的一段彩虹,倒影掩映在水中,青山、古木、新枝、再加上这灵动的小飞虹在一泓碧水中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古画。

6 扬州的“旱园水做”

“旱园水做”也是扬州园林较苏州园林非常有特色的一点。“旱园水作”本是北方宅园的特色。扬州据江南江北运河之口,又南临长江,且扬州得名,就有因州界多水,有水扬波一说。但扬州宅园却喜旱园水作,这是值得深究的话题。我觉得应该是还是受清明时期经济文化的影响。当时的商人追求新潮,不满足与文人墨客所追求的雅致古朴,然绝北方的旱园非常有特点,有丰富的韵味。于是修建了大量的旱园。扬州园林旱园水作有两种,一是按上文北园理水的方式,著名的寄啸山庄即是如此。构园者在进园处贴壁山下凿一汪曲水,驳岸参差,蜿蜒至读书楼,使人行其下,疑入山林。另一种是较有创见的,称为是“旱园水意”,它是对旱园水作更抽象、更写意的诠释。

7 结束语: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咋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却是上千年文化的沉淀,远不止以上几点,它们各有各的特色,需要我们细细观察,细细品味。学习园林这门艺术我们首先要学会欣赏,再欣赏中分析各处的特色,各处不同的风格。

参考文献

马祖铭《苏州园林建筑赏析》

叶圣陶《苏州园林》

金学智《园林美学》

陈从中《扬州园林》

园林风格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建筑小品;园林风格

1.现代园林风格与现代园林建筑小品

1.1现代园林风格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园林的发展是与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枷锁的压迫,尚未形成独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而且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贫瘠,“新中国”时期的文化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积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展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强,这使得西方的物质文明对中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国外许多新奇的设计元素给国人极大的满足了国人的眼球,这就使得西方的景观设计之风刮遍中国大地。但是西方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也经历了许多的变迁。传入中国的景观设计理念之中不乏优秀的,但是也有许多在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的景观设计方案。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我国的园林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变成了国际园林舞台之中的一个试验场。

1.2现代园林建筑小品

在我国古典园林之中是没有小品此词的,在古典园林之中,园林建筑就是阁、楼、斋、轩、馆、堂、厅、舫、榭、廊、亭的统称。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园林的多样化要求也的日益提高。在现代园林之中,园林建筑的形式、功能、类型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现代园林的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大部分园林建筑也从古代那种只满足于个人的私家园林,变为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的城市园林,而且园林的形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古典园林之中的廊,在现代园林之中几乎全部演变成了花架的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园林建筑小品的概念,园林建筑小品主要指在现代城市园林之中提供展示、照明、装饰、休息之用以及为园林的管理提供便利的小型建筑设施。

2.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的原因

2.1园林风格过于多样化

现在在我国有许多流行的园林风格存在,园林风格过于多样化,这就难以对现代园林开展严格的风格划分,这是导致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的最根本的原因。现代园林风格的多样化是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文化艺术融合的必然结果。这就使得园林设计在根本上存在难以界定其风格的问题。古典园林主要是根据建设者的爱好、观赏者的阶级以及某种具体的文化理念等开展建造的。但是现代园林主要是政府出资建设的供人们游玩的,所以园林建设多为人民考虑,其的出发点往往是满足人们观赏的需求。因此,园林建造中大多出于设计人员的自由发挥,并不存在严格的风格要求,难以确定园林风格的界限。这就致使了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的整体风格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2.2园林设计者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探讨与研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得以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现代园林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这就要求以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当做背景。在现在中西方文化相融合的情况下,要想将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的工作做好,不但要研习我国古代文化,同时还要对西方古典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但是现在园林设计者过于追求研习现代艺术,常常忽视对古典文化、艺术的学习,这就致使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园林的整体观念较弱,缺乏对园林整体风格塑造的认知,进而导致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问题的出现。

2.3在设计创造中过分追求创新,忽视了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现代园林艺术建设中,园林建筑小品仅仅是作为辅助建筑存在的,由于受到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更多的体现人类的作用与价值。在现代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常常以夸张或创新性的艺术形式进行实施,这就导致了园林建筑小品“喧宾夺主”,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使得人们在新鲜感之后无法体会到设计的深刻意义与文化理念。除此之外,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也一定程度上有违园林艺术的协调发展原则。

3.加强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的措施

3.1分析园林建筑小品的历史文化渊源

每种风格的园林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其人文积淀与历史选择的过程中,产生的特定风格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特征形式,一般而言这种形式可以通过一些人文符号予以表现。在现代园林之中,园林建筑小品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其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人文符号的功能。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一般具有多样化、灵巧与精美的特点,将其当做园林景物主体时,应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以及相应的意境,唯有如此才具有感染力。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时,应先了解其历史符号元素,进而从产生风格的文化角度予以分析,在与现代形式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选择应用。

3.2提高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文化素质水平

一个事业的发展必然跟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园林建筑业的发展亦是如此。现代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专业人员对相关历史经验的学习与借鉴。现代园林设计人员是园林的缔造者,同样也是确定园林风格并且掌握园林风格的主体。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文化水平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园林设计整体的水平,进而使得园林建筑小品和整个园林风格实现统一与协调。

3.3重视园林建筑小品细部设计

在我国古典园林造园之初就具有详细的细部设计规范,并且将其贯穿于造园的整个过程之中,用细部来体现园林的风格,组织园林的景点。园林建筑小品的细部处理包括技术与艺术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园林山水一直到砖石的布置一定要经过仔细的推敲,使得建筑小品可以从细节传到出设计的内涵,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之中细部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所有的构思最终都会在这一点上进行落实,丰富的细部在建筑设计之中可以使得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小品的细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相协调,对各细部统一的予以处理,在传统文化之中去找寻细部元素的符号,然后对其进行创作与发展,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建筑小品的细部设计之中。

3.4科学把握园林建筑小品的建设尺度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要想使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风格实现互相协调,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做法,分别是:①从艺术角度上对现代园林建筑小品开展和园林风格相协调的建设;②在物理角度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得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建筑风格实现协调。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把园林建筑小品布置的张弛有度,建设的形态多样。主要按照园林的具体风格需要将园林建筑小品的内部设置、建设位置以及尺寸规模等物理性问题确定下来。

结束语:

现代城市园林形式具有多样性,使得园林似乎没有风格可说了,社会各界对于现代园林风格的争论也日益突出,但是在风格争论的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却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状况。理性的认识现代园林的发展,采取相关措施实现园林建设与园林风格相协调,从而推动园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英,张红娟.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68-69

[2]龚常王立君,黄涛.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3-247

[3]陶雅萍.园林绿地中园林建筑小品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23):23-24

作者简介:

姚慧:女;学历:专科;毕业于:焦作大学-建筑工程专业;

园林风格范文第10篇

中国园林早在商代就有所记载,商、周时期的囿、苑、台是“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时我们还不能称之为园林,因为囿、苑、台只为宗教祭祀和帝王登高远眺之用,并没有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设计,简单的强调建筑的体量,并且不能居住。两周时期的园林的性质有所改变,因为对鬼神的信仰有了变化,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台榭园囿的功用已与饮食声乐为伍,从单纯的宗教崇拜转变为有意识的为人所用。秦汉时期仿天象而立宫苑是最重要的设计手法,反映出秦汉帝国以空前庞大而又统一、完整的建筑格局为其国家象征的崭新要求。而正真意义上的中国山水园林体系的形成在西汉至南北朝时期。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施行法家治国的秦朝亡国后,汉朝鉴于秦亡的经验,以道家的哲学思想治国。汉高祖即位后采用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对国家进行治理,施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道家的哲学理念在无形中灌输到了汉人的思维之中,成为他们处世生存的指南,上至帝王的制定国策,下至百姓衣食住行,都受到道家的哲学理念的影响。 人民的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一些文人雅士便喜欢去游山玩水,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追求个性的解放,游山玩水之后文人雅士自然要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怀,这时山水画和田园诗也就应运而生,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等田园诗人也就成了明星,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十分的追捧,每个人都想要效仿他们,因此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思想成为了一种潮流。正如同佛罗伦萨的是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一样,也是由于当地工商业发达,随之出现了许多脑力工作者,最终导致了文学艺术飞跃进步。 当时的南京、绍兴、苏州大量的私家园林兴起,设计的人员都是这些喜爱自然的文人和士大夫,他们效法自然,将自然的景观挪进私家园林之中,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也初步确立了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山水园林正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这也正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道法自然”在人民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这是中国园林体系形成的契机,山水园林的风格也是在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的基调下形成的。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在这里我认为这说的是向自然学习构成园林的方法,自然包含是世间万物,最重要的是水、山、植物,这些是自然元素,我们将这些自然的元素注入园林当中,当然也是在向自然学习。这些元素在自然中拥有自己的位置和规律,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人类在社会之中也有自己的位置。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的法则,找到适合元素生存的环境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环境才能协调。如不然,就会像人进入了一个错误的环境的感觉一样———格格不入。 在这些元素中,水是道家思想中最推崇的自然之物,最高层次的美德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水的最高评价。水也是最接近“道”的,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是道的最高目标。水如此之重要,在园林之中对水的设计更应放在首位。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瀑的艺术概括,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自然界中的水不是静止的,平淡无奇的,而是经历了从天而降痛苦,冰冻三尺的等待,穿越了千山万水,最终才汇入大海。所以,只有动态、自然的水,才能让我们领悟“道”的真正含义。在园林中我们亦要模仿出“源流脉脉、疏河若为无尽”的感觉,哪怕再小的水面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有的还故意做出一弯港汊,这也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了。 而山是相对于水的,水属阴,山属阳,有山必有水,这是道家阴阳相生相克的辩证哲理。没有山石的阻碍,就不能衬托出水的柔美和隐忍。没有水,也不能体现出山的提拔和伟岸。在园林之中,我们不能把山挪进园内,但是,我们却能以石代替山,以小尺度创造出峰、峦、洞、谷,对自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炼。在园林中,石头是有灵性的,是天与地相连的纽带,所以石头应该被放置的如同从地上长出一般。石头的布置和玄学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人工的设计,石头便能既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又符合园林整体的视觉要求了。这便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之于自然,一个是纯粹的人工制作,另一个是天地的鬼神工。而正是这两类相对立的物质,却要在小小的园林内进行融合,看起来不易,但是在老子、庄子看来,却是理所当然。道家对大自然是“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讲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才能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所以在中国园林建筑中多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园林里面的建筑物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达到了与周围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建筑有效的融入自然景观之内,建筑的外观和细部也做了精心的处理,例如亭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圆法天、以方法地、纳宇宙于芥粒”的哲理。还有停泊在岸边“舫”的造型,贴近水面的水廊,跨于水面之上的廊桥,无不是为了和自然拉近距离,达到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糅效果。在园林设计中,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园内的意境的营造。每个园林的在设计之前,设计者们都会立意。这如同画山水画一样,“意在笔先”计划好画面的基调和所要表达的意境,再进行创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包含情感的风景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因为意境的产生是由风景和情感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而意境乃是园林艺术的根本目的所在。园林中构成的元素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山、水、花木、建筑,但是由于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境的不同,四者的关系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例如苏州的“狮子林”以石为主,“拙政园”主要侧重的是人与水与建筑的关系,这些园林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境。#p#分页标题#e# 对于意境的营造,又有各种方法。有些园林想要仿造一些有名的自然之景,自然之景大,不能一一照搬,只能模仿自然之景的神韵,在细微之处仿冒其特征,借助人工的叠石理水,将广阔的的自然之景缩微至眼前,正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顷。” 意境的营造无关于园内的景物多少,而在于相互间的关系,如同山水画中画面的留白,留下的是给人想象的空间,正真的设计者是能掌控人与自然,自然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者,如《道德经》中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正真了解各种事物的关系,懂得如何取舍,才能营造美好的意境。 在意境的烘托方面,我们总是会借助于景题、匾、联、石刻等,起到点题的作用,因为这些文字可以直接表述意境的内涵,人们一看便知,人们在游园过程中边欣赏景观,头脑中回想起景观之意,能产生更多的联想,所要传达的意境也就升华了。例如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所起的名字,置身其中,虽未见月到风来,但是闭上眼睛,自己体会当时意境,仿佛真的有看见月亮的倒影在水面上,耳边飘过一阵清风。这不是更有一番乐趣吗?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山水园林风格形成的影响,我想几天几夜都不能说完整。记得吴家骅曾经说过“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知道下,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我相信只要我们置身中国山水园林之中,总能感受到道家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的。

上一篇:混搭风格范文 下一篇:色彩构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