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8 01:09:37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1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师 进修

引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方法也强调创新和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非常重要和普遍。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是繁荣昌盛的保证,全球一体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如何将这些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成为教师不能忽视的一点。而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来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但现在还存在一些中老年教师不懂电脑,更不会用电脑进行教学的情况,哪怕年轻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也有些过时,不能将之更好的推向课堂。为此,教师信息技术的进行就非常重要了。

一、 教师信息技术进修的必要性

新课改的推行让教师们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讲述,而是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使之可以终身受益。在当前的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第一,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有助于改变他们陈旧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社会里,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了解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和生活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给自己充电,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但有一大部分教师有计算机恐惧症,对计算机敬而远之,觉得计算机不过是打打字,对更深层的技术一点也不了解,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对学习计算机毫无热情可言,也难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技术的兴趣,培养高素质,学习型人才。为了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理念,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正确认识,进修计算机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第二,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有助于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互联网上有巨大的知识,信息库供学生的教师进行学习吸收,如果教师不懂得学习和与时俱进,那在很多思想方面就会落后学生,导致不理解学生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计算成为帮助他们学习的好帮手。在教育领域,如果不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很容易被时代抛在后面。通过计算机培训可以让教师有效的掌握课堂教学,文字处理,使用网络寻找资料等基础技能,方便学习,备课的工作。

二、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点

教师进修信息技术是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新情况,新理论的重要途径,终极目标是将那些有益的内容运用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计算机培训和其他培训有所不同,因为这是无学历要求,不强迫,和教师工资,升迁不挂钩,是教师为适应时展的潮流,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素质而自愿参加的一种培训。只有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让他们参与到信息技术培训中来,提高培训的效率。所以进行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时候,内容上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保证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强化他们的操作能力,知识为辅,实际操作应用为主。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在自身的学科中,熟练掌握学科软件,适应课堂变化发展的要求。

总的来说,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传授给教师们需要的知识,改变教师和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计算机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趋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培训年龄,专业,思想等上的差异性,培训时间的业余性也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特点。

三、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方法主要有三方面,一、突出实用,精选内容。对于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可能存在很多教师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兴趣不浓,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培训的内容选择要注意要投其所好,重视实际,有选择性。在讲课时要择优进行讲解,内容上还有新和精,突出计机技术的价值,激发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在对于数学教师,可以教授他们运用计算机的运算执行功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巨大运算工作。对于化学,物理老师可以教他们制作一些有趣的课件,完成操作难度大的试验课件,帮助教师加深对直观的理解。对语文老师,可以给他们演示一些辅助教学的软件,教他们自己制作课件,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具象性等。在教学中大大激发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体会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紧扣目标,增强培训效率。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主要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为教学服务,教会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工具,运用计算机文字,图像,数据,声音等功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等特点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效能上有增大信息量,提高信息的反馈,丰富教学方式,扩大教学活动空间,方便信息分析统计等优点,在教学体系和结构上有助于使素质教育取代过去的应试教育。最大限度的实现那些优点,是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的出发点,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贯彻。三,优化基础。计算机学习并不是通过说明书就能学会的,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知识,但万变不离其宗,哪怕技术再怎么发展,总离不了基本原理,管理方式,基本操作技能,只要帮助教师掌握了那些最基础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利于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的自学。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进修是一门必修课,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联系实践教学需要从基础抓起,应该多给他们实际操作的时间,加强单独指导,教会他们最基本的操作原理,并使用一些课件帮助他们学习理解知识。通过对教师信息技术进修的必要性,特点,方法的分析,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教师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

参考文献

[1]黄九勤;浅谈教师的计算机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

[2]陈科夫;教师计算机培训方法与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

[3]万文斌;教师计算机培训初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2

2001年开始了第一批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当时来说,各学校还没有普及计算机,我省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了对全省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全面培训工作,所以,第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课程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Word2000文字处理、Powerpoint2000幻灯片制作、Autherware课件制作等。在那个时候,参加培训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年龄偏大,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培训只能从最简单的开机、关机及鼠标的使用开始,有些老师甚至是边把鼠标拿在手中对着屏幕晃动鼠标,边对老师喊“老师,这箭头怎么不动呀”;同时学校的机房,一是计算机数目达不到培训教师的需求,一般是2人一台;二是计算机配置也是很低的。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课程,这个课程实际上就是第一批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主干课程,那时候虽然条件比较艰苦,可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培训期间,每天课程结束后,都是我们催促好几次大家才肯离开机房,参加第一批培训的教师回到原单位后大部分都成了本校的信息技术骨干。

第二批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从2003年开始,当时保定市基本上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所以,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开始划分学科,主要是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信息技术课基本上能够占到一半的课时。那时,我们主要针对当时开展的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初级考试的内容进行培训,加深了文字处理、数据库的使用和幻灯片的制作这方面的讲授,那个时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广大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相比第一批教师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老师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时候我们开始了分层教学,对于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对于水平较高的教师讲授较深层次的操作技能,而且也给水平较高的教师布置了辅导任务,这样那些水平较高的教师不至于无事可做,而且能够起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作用。

从2005年开始,保定市开始了连续的骨干教师培训,随着培训的深入,参训教师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年轻人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是不陌生的,所以,后来的培训主要侧重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与实践的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也就从原来的主要课程慢慢变得越来越少。

以上是我对从事多年的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培训的一些总结,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3

一、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我校今年教师培训费用达百分之九以上,高出教师培训经费要求的水平。

二、开展多样的培训形式

我校今年主要开展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多种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学历提高等多种培训。

1、加强班主任培训:良好的教学秩序与良好的学风与班主任的努力分不开,建设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的一个工作重点,因此我校高度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了班主任工作交流,组织参加了榆林市班主任培训,提高了部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2、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四到五月份组织我校英语教师参加了英语教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提高。

3、组织实施全校教师得全员培训,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

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学校积极创造机会让老师出去学习参观,8月份组织我校教师5人去县城学习参观,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此外,根据年初指定的规划,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的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得最新动态,适应新课程标准得要求,

4、加强计算机应用培养

我校有一台计算机,组织教师参加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我校教师基本上把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提高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5、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基本上完成了本轮的继续教育要求。

6、加强体、卫、艺教师的培训工作。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培训。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在综合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上看,笔者对我国现阶段初中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工作作出研究并试分析一下,对中学教师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目标的改革

从目前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学教师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这里可反映出,这将是一场对科学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也就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为了使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上处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上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反思

笔者通过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反思教师培训的现象,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了不少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培训脱离科学内容

2.培训缺乏具体针对性

3.培训教师缺乏主动性

4.培训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5.一些学校领导意识不强,组织力度不够

三、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校本的整体设计

解决目前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关键之一需要对培训时的校本进行合理的设计。

分析受训者,制定正确目标。作为特定的职业教学的受训者,教师的受训有几个特征。

(1)教师是以实践和问题作为引导;(2)教师都有自尊心;(3)教师都倾向于将原有的旧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整合;(4)尊重教师的个人需求;(5)教师都注重自己个人经验是价值;(6)教师都倾向于在学习上的自我引导和自我选择。

培训时要分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培训时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整理和分析收集的信息。学科教师参与学科校本的设计的动力,主要是来源于希望利用教学技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合,从而缩小教学实践水平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所以,对教师的实际要求的认真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这方面呢?在培训之前,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来调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召开座谈会,与教师座谈,同学生座谈,从而了解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2)发放调查问卷,这一种形式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也是教师和学生较为接受的。主要是弥补座谈会有它的不足,座谈会只是针对个别的老师和学生,不具备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问卷调查正好弥补座谈会中的不足之处。(3)现场观察和记录。这种方式能够确实把握教学中老师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的疑点。在教学一线了解到教师在信息技术上遇到的问题。

四、合理的培训

1.确定主题,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快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培训时应该采用“任务”主题,学以致用的策略,所谓“任务”就是根据教学实际,把信息技术教学逐步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就是完成一项任务,学习之后应当熟悉地掌握,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这样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必将是脚踏实地的过程,在这个反复积累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增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使我们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资源积累下来,更能使我们教师理解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良好风气。

2.培训时间的安排

教师的培训应当集中在学校学生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比如,寒暑假时间,学校和学生也处在休息调整时期,我们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学习。而不是处在教学的档期,形成时间的不足和教学任务繁重的状态。

3.强调主干的模范作用

主干的模范作用具体是指在培训期间,充分发挥主干教师的帮带、示范、辐射的作用,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作用。由于培训教师的年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整个培训中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培训的时候要分层次地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在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培训员中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也就突出了教学中的人性关怀,仅仅靠一个教师的教授,是完全满足不了教师辅导的需求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主干教师的模范作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特别是在大家对信息技术还没完全掌握的时候,组织优秀的教师对专业技能还不熟练的教师进行辅导帮助是很有帮助的,在互帮互学的同时达到共同进步。

4.进行专题讲座

在培训期间可以不定期地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习心得的汇报,让全体培训教师集体参加,在听讲座、听报告中自我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自身的信息储备。

5.进行自我的评估和反思

在培训结束后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测评,以便了解教师在培训中的效果是否达标。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卷面答题的方式,让教师做出回答。也可以采用交谈的方式,了解教师在培训期间的效果。而培训的组织者要整理各个方面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地对培训做出调整,而且要加强自我反思,反思在培训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在信息不断发展的当下打造一支优秀的初中计算机教师的团队十分重要,我们应当调整我们的培训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提升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黎泽文.微格教研的校本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 2013(Z2).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1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喜与忧

近几年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不高,一般都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就业应聘时能提供给招聘单位的在校时的各种作品,或者是获得各种竞赛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较多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然而,根据我们对本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很低,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的不到30%,不对口的就业率占50%,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的”比例为20%。二是就业稳定性差,因为专业不对口,频繁“跳槽”的很多,当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近80%的回答是“边做边找,工作压力太大,有更好的单位就‘跳槽一。三是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的挤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学习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只要有一定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并不比那些上课玩游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差,有些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计算机某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够用就行,不需要很全面很专业。因此,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确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弄清楚用人单位需要怎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人才。

根据我们对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知识结构方面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基本知识;文字编辑、图像图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及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库应用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主要有:对计算机系统熟练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编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微机系统的安装、检测、维护、维修的能力;对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的安装、管理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按照强化基础、拓展特长、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来实施培养,具体的总结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

2 1一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表明,学生不必掌握高深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而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对计算机教材进行反复讨论,对原有教材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进行筛选、浓缩,结合本校实训场所实际,进行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的编写,计算机教学及考核以各门课程相应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以强化基础,拓展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组织实训教学。

2.2两个阶段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计算机专业口径尽可能宽,这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将学生在校前两年划分为“合格+特长”即“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学生特长”两个培养阶段进行。

夯实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教学时间为一年级。在教学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精选教学内容,严格按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尽可能选修一至两门专业选修课程。

拓展学生特长阶段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教学时间是二年级,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教学课程中以就业优先为主导思想,根据计算机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适应某个岗位群的工作能力为目的,发挥“双师型”教师个人的特长开设一定的特色选修课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建计算机专业各种团体小组进行学生特长发展的活动,灵活设置弹性专业模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3三个强化

(1)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毕业之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此,我们在学生入学时的第一周便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教育,告诉学生中职学校各个阶段,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这个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抽象的理论中找到实实在在的快乐,愿意跟你学、跟你练,否则学生会在每天的游戏或聊天中度过。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规划上应侧重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上,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宽口径”的就业机会,必修的课程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其次是把握好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岗位仿真”训练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学生在“拓展特长阶段”,应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内容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作品的方案设计、应用开发和综合思考等项目技术问题分析的能力,并要在实训教学时数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至少占课时总时数的一半以上。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鼓劢他们积极参与计算机各种专业团体活动,如:系统安装与维护小组,网页制作小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小组,网络维护小组,动漫制作小组等等,通过参与这种活动,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和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学会调研、确定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力。

(3)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现代企业的员工素质也要求我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一个不会与人共事不会与人合作的学生,在将来就业的岗位上是难以立足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不再有什么单纯的经典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多的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因此应用型人才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应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适当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增强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应对困难的抗压能力。

2.4四个更新

(1)教学方法的更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再以主体身份出现,而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督促者或引导者。由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因应而变,教师多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知识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在更新。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快速普及教师和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重要保证。

(3)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从互联网上进行可持续的学习,完成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或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接受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培训,完成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转型,确保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计算机实训设备的更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是必要的实训设备,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之快让许多中职学校难以应负,面对一个被淘汰的计算机机房,专业知识再强、教学方法再好、教学手段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打击,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训课自然而然变为游戏聊天实训课了。因此,及时更新计算机实训设备,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各种操作技能的必要保障。

3结语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 职工计算机培训 提高成效 方法分析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也更新频繁。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深入现代化企业的各个领域,职工计算机培训更是学无常态、教无定法,如何针对各个层次需求,卓有成效地进行职工计算机培训,成为摆在微机培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的体会是:做好三件事,找准起点、选对教材、活用教法,是提高职工计算机培训成效的有效途径。

二、方法

(一)找准起点。职工计算机培训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来自企业各基层单位的职工,他们的工作性质、文化水平与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参差不齐,因此,为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起点尤为重要。如果起点太高,开篇第一课讲得过深过难,学员听不懂,往往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如果起点太低,学员一堂课听下来,全是他们已经了解掌握的知识,便会认为培训内容太简单、内容过时,不用好好学习,失去参加培训的热情,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员的进一步学习。培训主讲教师在备课、讲课之前,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培训班学员的年龄、工作情况和文化程度,这些能反映学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员接触、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这些能反映学员的计算机基础如何,应用能力如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培训班中大多数学员为主体确定出整个培训班的起点,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程度浅、水平低的学员有所收获,程度高、能力强的学员有所期待,让大家都有收获。

(二)选对教材。企业职工计算机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没有固定教材,也不能采用大专的计算机教材,教师根据培训目标为学员选取恰当的教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普及教育方面的书籍名目繁多,内容大同小异。从编排风格上大体分为以下三类:1.操作指导型:编者以简单实例操作为主线,操作步骤编写详实,插图丰富,它适用于低起点、无相关使用基础人员的入门培训。2.深入提高型:编排突出“新”字,以界面中主要菜单功能项为主线进行介绍,内容侧重于软件特色功能、操作技巧及深层开发应用的讲解,它适合有一些相关软件使用基础的人员学习时运用。3.蜻蜓点水型:编排上从安装、界面到菜单功能面面俱到,却处处不详。这类图书对于入门者而言,缺少可操作性,对于已有一定基础者而言,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多数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证培训的考试专用书。

因此在职工计算机培训教学中,为提高计算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能性,最好选用可操作性强,能和企业日常工作结合,带有实践操作项目的计算机实用教材。

(三)活用教法。恰当的起点、合适的教材,还要配合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计算机教学既要借鉴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发挥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教学方法有:1.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真实的生产应用中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2.形象比喻法:借助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介绍有关计算机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类比学习法:从功能相近、界面差别不大的诸多软件中选一个作详细讲解,在学员掌握的基础上,只需讲解其他相似软件的不同之处,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对同类软件作全面的了解、掌握。例如:详细讲解Word之后,在指导学习Excel、PowerPoint时只要说明相同与不同之处,就可以使学员基本掌握有关知识。3.应用扩展法:在常见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中,很多应用程序功能不同、操作界面和处理对象不同,使用操作方式不同,但操作思路、基本步骤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把相关思路从一类扩展到其他类,引导学员学会触类旁通。4.演练结合法: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培训,配合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把教师的讲解、计算机操作演示与学员的上机操作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在练中学,学中连,练后有总结,螺旋式上升。

教学方法很多,如何使用呢?我们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自身特点、结合培训计算机硬件的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当地把多种教学法组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结语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简化概念;电脑培训;计算机原理

进行计算机基本原理及概念的教学,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哪些内容应该讲,哪些内容不该讲。我觉得在计算机普及培训中应该遵循这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看我们讲的这些原理能否促进我们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能否促进计算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比如,在初级计算机普及培训中,我们完全不用理解二进制的原理及转换,因为我们的培训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研究。而且我个人觉得对于初级班的计算机培训,不能一股脑把那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塞给受训学员,要讲策略,要把这些概念简化后再讲给参训人听。

我们平时办公所用计算机的原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另一个是计算机的操作原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是我们维护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基础;计算机的操作原理是我们维护计算机软件故障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下面就从这两个原理出发来探讨如何在计算机初级培训中简化这些概念。

一、计算机运行原理

在讲授“计算机运行原理”时,我当时就这样讲过:“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台电脑是如何工作的,电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我们就让它来算一算1加1等于几。我从键盘上按一个1键,1这个字符就顺着键盘和主机的连线输到主机里面了,再按加号,加号也接着输放到主机里面了,再依次按1键和等号键,当1、加号、1、等于这四个字符全部输入主机之后,主机就会把得数2给算出来,然后这个得数2就会通过主机和显示器的连线输出到屏幕上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的键盘是用来向主机发号施令的,用它来输入我们给电脑的各种指令,刚才的1、加号、1、等于四个字符就是我们给电脑的指令,所以键盘叫输入设备。电脑做各种各样的事都是在主机里面做,刚才的得数2就是在主机里面算出来的,只是通过连线把得数2从主机里面输出到显示器上面显示出来。显示器是用来输出电脑做各种事情的结果,所以显示器叫输出设备。”请看,只是通过1加1等于2这样一个实例,不到两分钟就可以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给讲完了。而且学员能非常透彻地理解了什么是输出设备,什么是输入设备。这对于我们解决硬件故障很有帮助。

二、计算机操作原理

计算机操作原理的简化,主要让学员理解两方面的内容。(1)电脑能存储很多各种各样的东西,存进电脑里一个东西,电脑中就多一个图标。如果现在这台电脑里有十万个图标,我现在把《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存进去之后,电脑中就变为十万零一个图标了。(2)要让参训人理解电脑中存储的东西只有图标,其他的什么东西也没有,我们操作电脑其实就是操作电脑中所存储的图标(你想操作其他东西也没有啊)。操作电脑其实是就操作电脑中的图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列出以下两表。

我在培训时就告诉参训的教师,在图标未被打开时,电脑中的所有图标操作都是一样的,都是只能进行复制、移动、改名、删除几种操作,一上午就能学完。但当图标打开成一个窗口时,每个窗口的操作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操作电脑主要是学习一部分图标在打开状态下如何操作。在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学习电脑操作的内容时,我就给参训的教师总结成这样一句话“电脑中虽说有十万个图标,但接下这几天里,我们只学习其中的四个图标的操作,分别Excel,Word ,PPT三个办公图标和一个叫IE的上网图标,下面我们就看看这四个图标打开后能实现什么功能。”

通过上面两个表格的学习我们就能理解下面的概念,电脑中存有多少个图标就代表着这个电脑会做多少个事情,但要想让电脑做某件事情,只要把能做那件事情的图标打开,然后操作这个图标打开所对应的窗口就行了。通过这种简化电脑操作概念的学习,整个电脑操作的脉络很清楚。

以上的概念总结,也许不是很全面,也许也不怎么严谨,也从没一本书上这么总结,但是这样的总结,参训者非常易于理解,对参训学员更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帮助很大,而且这种解释的方法看不出对操作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原理的学习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和操作,这也是我们对原理性的概念进行简化的原则。

经过许多次的培训经验得出,简化计算机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讲授,中老年教师电脑普级的培训,进修学校承担的其他社会培训(如农民工培训)当中去。作为一种计算机培训的教学模式,能为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教师计算机培训总结篇8

示范性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的风向标,尤其是示范校的重点专业建设更要在同类专业中起到领头示范作用,辐射其它院校和专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要推动示范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育,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建设、深化师资培养培训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机制、加强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2]。因此,为了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在示范建设中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一批骨干教师、一批双师型教师和一批能工巧匠,建设一支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流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我院作为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和建设的力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示范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经常下企业锻炼,才能在技术上紧跟时代的步伐。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非常年轻,大部分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经验、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少数来自企业的教师,他们企业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不足;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部分是来自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企业经验也不足;企业兼职教师数量较少,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水平有待提升,职教理念也有待加强。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示范建设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Thepresentsituationof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inthe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majorinthedemonstration)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经过第一阶段的示范期建设,采取培训、传帮带、与行业企业互聘互兼等方式,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升,科研水平明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扩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带头人示范、骨干教师队伍中坚、兼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的高素质师资队伍。(1)专业带头人示范作用凸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通过第一阶段的示范期培养,职教理念不断更新,专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主持了省、市、院级多个重大项目,培养了多名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了专业骨干,并多次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为企业员工举办技术讲座等。(2)骨干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大幅提升为了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和科研水平,开拓国际视野,安排了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职教理念的培训学习、参与国内的各种师资培训和学术会议,获取学科及学术领域的前沿信息,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积极开展与企业行业的技术合作,申报各类科研课题,通过“传、帮、带”等各种方式使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成长,骨干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大大提升。(3)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第一阶段示范建设期内,从行业和本地IT企业一线员工中新聘了九名兼职教师,他们拥有两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专业技术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初步建立了兼职教师档案库。目前主要聘请他们担任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及进行专业技术讲座等。

3示范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Theproblemsof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inthe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majorinthedemonstration)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目标,教师的职教理念、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专业带头人仍需加大培养力度。专业带头人先进的职教理念、专业建设的前瞻意识和规划能力,是建设好本专业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客观条件所限,专业带头人出国(境)培训审批程序复杂,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建设过程中,专业带头人出国(境)培训任务较难完成。企业兼职带头人仍需加大培养力度,专业带头人对外的名师效应还需进一步扩大,与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待进一步加强。(2)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仍然缺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仍需培训,企业实践经验也较缺乏。而且大部分教师承担了满负荷的教学任务,教师与企业行业合作较少,社会服务能力弱。下企业锻炼也只能利用寒暑假,很多老师不太愿意假期下企业,使得下企业有时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下企业的效果,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3)兼职教师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大部分仍是以高校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较少。我系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交流少,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带动作用。企业兼职教师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相对欠缺,系里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职教理念的培训等开展得较少。(4)教师外出培训和管理有待规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第一阶段示范建设期内安排了14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各类培训,主要是新技术如移动互联开发、电子商务等的培训,还有微课、综合能力的培训,在师资培训制度方面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师资培训缺乏提前规划,培训回来缺乏交流,培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

4示范建设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Thecountermeasuresfor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inthe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majorinthedemonstration)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针对第一示范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阶段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抓好带头人培养,实施名师工程,提高社会影响力。专业带头人引领本专业的建设,因此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社会的影响力。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度,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担任专业带人[3],通过培训来拓宽国际视野、把握职教最新动态、更新教育理念,把握专业改革方向,提高专业规划能力;让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从而掌握企业最新技术,提高技术服务能力;鼓励专业带头人在社会学术团体中担任领导职务,提升他们在行业企业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引进企业中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兼职带头人培养,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社会知名度,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效应和社会影响力。(2)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双师型培养计划,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中青年骨干教师是校企合作办学和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国内外职教理念的培训、名师带动、积极与行业企业技术合作、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专业进修培训等各种举措,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努力把教师培养成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在学历、职称上的竞升,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同时要注重教师下企业锻炼成果的巩固与积累,举办下企业心得座谈会和专题汇报会。(3)做好兼职教师培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带动专业教师发展。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具有专业教师所欠缺的“实战”技能的独特优势,又背靠行业企业,能够随着用人需求的变化而自动更新,时刻体现着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信息,能够反映出技术领域变革的新动态、新趋势[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聘请这类技术精英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行聘期制与考核制相结合,适时调整不符合要求的兼职教师,实行动态管理[5]。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兼职教师建立长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让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还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带动作用,让兼职教师给本专业教师、学生做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提高本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让企业兼职教师带动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创造兼职教师与本专业教师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完善兼职教师培养制度、补贴制度、管理激励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解决好兼职教师的稳定性问题,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4)做好师资培养计划,建立师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和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每学期初要针对专业教学需求和教师个人发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去培训,教师培训回来后应该提交培训资料、培训证书、培训总结等进行归档,同时还需要将培训所学向全系教师汇报,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更多教师受益。要对企业兼职教定期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和职教理念等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挂职,对新入职的教师要安排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顶岗一年。

5结论(Conclusion)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校建设项目中关键性的建设任务,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关系到学校的运转质量,更关系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师资,逐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职教理念先进、业务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上一篇:青年干部培训班总结范文 下一篇:残疾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