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2-04 16:32:00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1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现有的公路的管理以及养护的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步入到市场经济之后,这些既定的体制同市场经济的规则特征,在很多地方会发生冲突,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就必须对现有的公路体制进行改革。随着新时期公路改革的不断深人,公路养护、公路建设、公路收费和公路管理等必然要与市场接轨,对外进行合作交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力求在竞争中发展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广大公路职工的思想必然会受到各种观念的冲击而不断发生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问题。

二、目前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目前公路职工的思想现状公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直稳定可靠的职工队伍,要想保持公路系统职工的稳定性,就要充分掌握当下公路职工的思想动态。这也是针对公路系统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逐步引向深入,公路系统职工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以相应的变化。原来公路职工身上所体现出的深深的自豪感随着体制改革逐渐褪去,单位性质的改变让部分公路职工大大降低了对公路企业以及自身的期望值,于此同时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也随之迅速减弱,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工作较为浮躁,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散漫,不愿意主动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工作主动改进的意愿不是很强烈。由于公路工作跨地域等特点,公路职工的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在变革中就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长期存在将会极大的影响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部分职工的观望情绪较为严重,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后总是想先观望然后在进行处理,或者是相互推诿,有问题最先想到的是找领导解决,长此以往不仅仅是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同时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

2、目前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现状目前针对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的公路企业的一些日常会议,一些简单的文件、提出的一些号召、口号类的宣传内容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受教育者—公路企业职工的感受,偏离理了职工思想动态,与职工的实际工作结合的不够紧密,不能够引起职工接受的兴趣,甚至是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没有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对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不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公路职工在实际工作中间遇到的实际困难或者是困惑。过多的是停留在表面,过多的是对一些简单的浅显的大道理的口头宣讲,很难被公路职工所接受。再就是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及必要的考核措施。在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很多职工面对前途的不确定性缺少信心,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过于的急功近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这些急功近利的现象进行相应的考核,促使其端正态度,同时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职教工作在公路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1、职教工作在公路体制改革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公路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公路系统会涉及到一系列的调整,例如:公路企业结构的调整、公路等级的相继优化、劳动力的重新分配、劳动组织的改革、职工利益的再分配等,在这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遇到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可能灵活的应对,才能够保证整个队伍在应对这些新矛盾、新问题的时候处变不惊。改革的实质说到底是利益分配的改变,涉及到利益就会触动很多职工的最为本质的思想,在没有改革的时候总是呼吁改革,当改革进行时,总担心改革到自己的头上,担心改革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位,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等核心利益。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形势,正确对待利益格局的调整,调整心态,增强应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强有力的基础,扎实推进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保障公路改革的平稳,才能够促进生产力,将维护广大职工的核心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让思想政治工作为公路的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2、职教工作在公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职教工作能够顺应公路的行业特性,在公路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帮助公路职工继续保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职工教育可以在公路体制改革的初期对改革起到很强的宣讲的意义,让职工意识到改革的目的是使公路体制更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增收的手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各项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职工教育工作的答疑解惑的作用将会日益显现,是职工能够团结一致,思想统一,稳定人心,凝人聚力,推动公路企业的平稳健康较快发展,让公路职工真正体会到变革带来的好处。通过职工教育,可以开拓创新工作思路,打破常规,总结提炼新的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职工自我教育氛围,让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职工教育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工的不同心理不同需求,这样的针对性更强,更能针对职工的痛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化解职工的心理问题。

四、职教工作在公路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职工教育要立足工作实际,将职工教育同工作实际相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真正驾驭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原来的形势,枯燥的说教,无说服力的文件并不能够充分解决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职工教育的形势要多种多样,要寓教于乐,要紧紧抓住现代公路职工思想活跃,思维跨度大,敏锐,富有创新等特点,以及对新文化、新知识等渴求,在职工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拓宽职工对外接触的机会,要借助于网络,现代社交场所等,加强制度建设,规定职工定期按要求开展活动,杜绝职工教育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强化考核,对职工参加职教活动辅之以考核,确保活动取得成效。量化创先争优标准。要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标准以及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按照从严要求、好中选优的原则,科学地制定创先争优考核标准,将模糊的要求变成可量化考核的指标。

五、总结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 公路养护;观念;改革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47-02

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推进公路事业的改革,其实质是打破传统的公路管养机制,探索并建立“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管理规范”的新体制。作者就公路体制改革谈点粗浅的看法。

1 实施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是强化危机意识的需要。

一是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促进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从国际上看,我国加入WTO时,在公路交通领域开放问题上作了承诺,这就表明2006年外资可以在中国设立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竞争。有“狼”来了的危机感。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党和战略高度,新一轮改革热潮已在神州大地涌动,并以强劲的势头向更广的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公路行业不可能成为改革的避风港。

二是全国公路行业大变革的大趋势推动公路体制改革。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要求,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深,传统的公路管养体制必将打破,养护市场化的趋势正在初步形成。

三是公路行业干部群众观念滞后逼着公路体制改革。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使不少人产生了市场惰性和体制依赖性,危机意识不强,改革意识不浓,发展意识不够,对改革的大局不认同,甚至有抵触情绪,害怕丧失眼前的“既得利益”,这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差甚远。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际国内的养护公司参与公路养护竞争,我们很可能难以与之抗衡,有可能被淘汰的危险。特别是当前,我们的养护任务越来越重,标准越来越高,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面对上述严峻形势,深化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 实施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具体作法

实施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是公路部门的一场伟大变革,它将打破传统的公路管养体制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

1)搞好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由于公路部门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职工的“大锅饭“思想比较浓厚,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改革正式实施前,一是要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实行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目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二是要统一思想,帮助职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主动转变观念;三是要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将部分职工原有的畏惧改革、排斥改革的心态转变为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搞好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1)坚持事企分开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在机构设置上,第一部分是管理与执法(路政、收费)为事业单位,第二部分是生产与后勤为企业单位,分为两大块,即第一块是养护公司,根据行政区域划分;第二块是后勤服务中心。实行事业与企业分开;

(2)坚持管养分离原则,实施内部市场化运作。管理单位与养护公司采用市场中的业主和承包方的经济合同关系,实行管理和养护分离。大中修工程、公路小修保养实行内部市场化,公路管理(业主)向养护公司招标发包;

(3)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建立竞聘上岗,优化组合的用人用工机制。公路段机关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定考核、定奖罚办法。公路段领导、办公室和机关工勤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

(4)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奖勤罚懒,封存档案工资(除公路段机关外),实行计量工资或岗位、效益工资。对待岗、下岗职工根据不同情况发放生活费。公路段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当年年末考核倒数第一、二名进行警告,连续两年倒数第一、二的调出机关另谋出路;

(5)坚持规范操作,平稳过渡原则,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及相关制度。如企业发展政策、职工内部退养、自谋企业、离岗保留劳动关系、息工的职工处理办法、待岗待遇及社会保险等及涵盖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制订或修订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规范公路段运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到位。

3)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改革公平、公开、公正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根据改革方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开、公正实施。一是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人员的因素以及他们的利益关系;二是在方案的具体实施阶段,要充分估计人员的承受能力;三是要大胆起用改革型人员抓改革,确保改革不走样、不跑调;四是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的人。“改革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在选人、用人、考核人的过程中,还是落实各项配套政策。

3 实施公路体制改革将产生的效果

一是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通过改革,职工思想观念将不断转变,从怕改革转变为我要改革。干部职工经过改革的洗礼,彻底甩掉了“三铁”思想。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由原来的“要我做事”变为现在的“我要做事”。

二是职工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懂生产、懂业务、会管理、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公路市场人”在改革中不断成长。

三是公路养护操作规范意识和养护质量明显增强。公路养护实行计量制,大大激发了养路工人的竞争意识和规范意识,养护质量在竞争中也将不断提高,全面养护不断加强,路况稳定上升,好路率不断提升。

四是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由于彻底打破档案工资,实行计量工资或岗位、效益工资。随着职工劳动量增加,职工收入随着增加,且职工收入也将拉开了差距。

4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个别职工观念滞后。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锅饭”思想比较浓厚,使部分职工产生了市场惰性和体制依赖性,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没有被聘上的职工有抵触情绪,害怕丧失眼前“既得利益”,成为公路改革不断深化的思想阻力。

二是公路改革政策不配套。目前最大问题是,公路段很大部分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没参保,广大职工特别担忧。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3

一、必须树立创新思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4次提到了“创新”一词。系列讲话深刻洞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针对我国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战略高度提出创新性的理念思路和政策举措,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这次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周本顺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转向更加注重人民得到实惠,从牺牲环境的发展转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转向更加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从城乡分割、区域分割转向城乡统筹、四化同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发展理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就邯郸而言,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把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决打破依赖资源发展的传统思维定式,抓住中央给河北GDP松绑的机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二、善于运用改革办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回顾改革开放35年来走过的路,我们所取得的一切发展进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当前,邯郸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污染治理、社会矛盾化解等,都与改革力度不够大、没有完全到位有着直接关系。下一步,我们要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引领,结合邯郸实际,完善细化方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切实增强开放意识

世界历史反复地表明,发达国家都是开放国家,强国盛世必走开放之路。近现代崛起的大国都有开放的历史。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国际运输商船有1800艘;俄罗斯通过彼得大帝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师法西方并扩大开放,都走向了强盛之途。我国历史深刻地昭示,开放出盛世、封闭致衰落。改革开放历程告诉我们,对外开放必将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始终,民族复兴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中国梦实现之路必然是开放之路。就开放对河北的意义,周本顺书记在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开放也是改革,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邯郸是一座具有改革开放历史血脉的城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推动邯郸转型发展、跨越赶超,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工作中,我们大力推进开放,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着力瞄准国内外产业高端和发展前沿,开展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招商,切实引进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战略投资者,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四、 坚持强化问题导向

的讲话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重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善于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他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说明时,提到“问题”一词近50次,明确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省委、省政府在推动河北发展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大气污染治理、钢铁产业整合重组、县城扩容升级等突出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下大力气予以突破,为各级作出表率和榜样。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就要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瞄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制约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打好改革攻坚战,打造发展升级版。

作者:邯郸市人民政府市长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4

通过学习加深了我对全会报告中的各项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我对执行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三个自信的自觉性,进而提高了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的重要讲话相结合,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与解决当前工作和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树立统一战线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使统一战线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体会我们党是民主的党,是先进的党。近日我对全会报告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学习后对报告丰富的内涵、重大的意义和精神实质有了较深的理解。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毛泽东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入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定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我一定要把这次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以推动我校优美环境、提高教学效率、调整多媒体教学功能、促进我校有好又快发展、达到引领科学化的管理道路,把我的教学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从学习中了解到这次全会的亮点很多,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若干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十八大以来,从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力纠“四风”;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重整党纪的承诺,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从严治党的组合拳;从“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字已成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统领各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成为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共识的关键。中央为了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落实到各个领域,在当前全球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格局进入了新一轮大变革时期;在国内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最关键时刻,时间之紧迫,利益格局调整之复杂,环境之多变,改革任务之艰巨,破解难题之多,堪称空前,世所罕见。在这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点,全会通过并公布了这部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毫无疑问将不仅是新中国成立64年和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我坚决执行这个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路线,将能成为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新的里程碑。

通过学习加深了我对全会报告中的各项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我对执行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三个自信的自觉性,进而提高了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时间坚持,并提出了“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战略已确定,改革任重道远。全面深化改革要卓有成效,必须牢牢掌控“四个坚持”不动摇。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时间坚持,并提出了“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发展稳定关系。战略已确定,改革任重道远。加强全面深化改革要卓有成效,必须牢牢掌控“四个坚持”不动摇。

坚持党的领导。《决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线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中国我党作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锐意进取、开辟创新,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信念坚定、旗帜鲜明,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握紧改革的“方向盘”,毛泽东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改革、推动改革,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际,是改革的源泉。结合实际,改革就会顺风顺水、卓有成效;脱离实际,改革就会停滞不前,乃至丢盔弃甲。因此,我们提倡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改革。要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努力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理念的藤藤蔓蔓。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思想上、理论上与时代同进步,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现实,找出解决题目、推动改革的办法。要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在改革过程当中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事情。要正确掌控国情,总结国内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上层楼,努力寻觅繁华经济、推动发展的好办法。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鉴戒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实现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将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5

抓思路,就是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加查研究,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正确的发展思路至关重要。能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出正确的发展路子,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走正确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长江三角洲地区迅猛发展的竞争压力,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对我们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更不能停留于已有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完善发展思路不断增创新优势,是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成新任务。

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省委九届二次、三次会议精神,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和科技、法律、历史等知识。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完善发展思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完善发展思路的自觉性,积极探索新路子。二要调查研究,勤于思考。调查研究,是探索思路、创新思路、完善思路的前提;思考是认识的深化,理论的升华。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三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要落实好省委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等六大思路。近期突出在泛珠江三角洲合作、两翼及山区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农问题、体制创新、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

抓规划,就是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思路是规划的基础,规划是思路的体现。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规划的建设,是盲目的建设;没有在科学合理规划指导下的建设,是低水平的建设。

编制规划是我们的职能,编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我们的责任。一要完善规划编制的方法。要在总结过去规划编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二要改进规划编制的内容。需要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制定发展规划的重点。要突出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专题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当前,要抓紧编制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加快东西两翼发展专项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开展编制“*”计划的前期研究。三要抓好现有规划的实施。做好“十五”计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专题规划的实施。

抓政策,就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政策是思路和规划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现实转变的纽带。通过政策的制定,可以把思路和规划进一步具体化;通过政策的实施,可以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逐步变为现实。政策是用来指导全局和号令全局的,政策抓准了全局也就抓住了。不能抓好政策,就无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失去了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政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一定要把研究、制定和政策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抓好抓实。一要强化政策观念,注重政策思考。政策观念,代表决策水平;政策思考,决定决策能力。研究工作,要有政策观念作指导,要通过政策思考来寻找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要加强政策研究,政策建议。当前,要深入开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研究,抢抓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对策建议;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及时调控措施,特别要研究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三要探索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运用经济、行政和政策的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避免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计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全省粮食宏观调控的水平。

抓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加快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环境。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根据中央对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要求,充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目前,我们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阻碍加快经济发展的体制仍然存在。我们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抓住激活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环节,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税费体制等领域继续深化改革,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着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思路,我省实现体制创新的政策意见。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加快制定《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广东省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和《关于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积极推进公路建设业主招投标试点和环保设施建设社会化产业化工作。三是深化粮食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的要求,继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按照“分级负责、政企分开、转换机制、有退有进、优化结构”的原则,切实搞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省级储备粮食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安全机制。

抓投资,就是要研究投资的调控政策,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组织协调重大项目的实施。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较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投资功不可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我省仍将处于建设的高峰期,中远期经济发展能否保持较快的增长,投资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没有合理的投资规模和结构,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抓投资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积极有效调控各类投资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投资工作的龙头。当前,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十项工程”的实施,要逐项布置落实,加强检查、督促、服务和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和计划对项目的指导作用,已列入计划、能够提前建设的项目要提前建设。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做好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二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政府投资要向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倾斜,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技术改造等的投资力度;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财政性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抓服务,就是要转变职能,搞好协调,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服务出效益,服务出成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正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只有搞好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才能有为有位。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工作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87-01

企业作为国家与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国民生产总值持续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立足大局,放眼长远,解放思想,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企业争取市场的主动,增强活力,在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工作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是日趋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创新的核心是工作创新,工作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是劳动关系和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推进,引起了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决定了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企业组织如何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职工合法权益如何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职代会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如何健全?企业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发展壮大,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如果没有解放思想,没有创新精神,不主动地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不主动地摸索实践,走出原来的那种自我循环、机械呆板、自我欣赏的封闭圈,企业就无法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发展,职工的权益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二、工作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知识竞争日益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的竞争。人才需要用不断发展的知识和科技来武装自己,只有具备新的科技知识的企业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工作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工作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必须关注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敢于引进优秀地、高素质地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工作必须不断增强前瞻性,把握科学性,强调有效性,以全新的思路、视野去关注职工“素质工程”,用全新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去积极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推进企业的科技化、知识化进程,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创新是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要想使自己不断的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地进行企业改革,工作创新是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加快企业内部改革特别是与职工利益相关的劳动、人事、分配等改革,必将导致企业内部各种深层次问题的显现。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增强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是对企业组织的一次重大挑战。作为职工群众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企业改革、维护职工权益和国家利益上来,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做改革的促讲派。

四、创新工作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

所谓创新不是完全的改掉企业以前所有的制度和模式,而是应该在继承原有的好的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新的科技知识进行创新,企业的创新工作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其他工作中心,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好的经验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宝贵财富。只有从中总结规律,汲取精华,才能实现工作创新的目标。只有在认真总结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才能提出新见解,制订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实现新成果。每年要进行年度总结、月度总结,对重大活动项目还要进行专题总结,通过总结把好的经验保留下来以便更好的发扬,对不足的部分更留心,确保以后的工作中不再犯类似错误。

五、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发展,解放思想,重视观念创新

观念就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加以主观能动地认识后形成的思维反应。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处在社会环境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对外,企业需要适应市场、赢得市场,对内,要科学地组织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达到平衡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思想认识和具体工作中,必须时刻与市场的脉搏一起跳动,合上节拍。同时,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工作的扩大化,许多传统的工作格局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变化。例如:打破传统模式,优胜劣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竞争上岗,收入分配深化改革和细化改革等等,这些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结果。作为干部职工,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市场,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市场观念。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在观念创新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破除“自我封闭”的思想,树立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新观念;二要破除“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工作必须为企业改革稳定发展服务的新观念;三是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工作必须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新观念。

六、围绕企业的工作重点,注重思路创新

思想影响企业思路,思路决定企业出路。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工作的基础,是工作迎接挑战、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思路清晰,就能保证工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有既定的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就必须解放思想,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来观察、研究、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以新的姿态应对新的挑战。创新工作思路,就必须从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大局出发,结合企业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心,研究和明确工作今后或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任务和基本目标。研究形成的工作思路,既要很好地落实国家、企业党委的工作要求,又要反映和体现工作的新特点,要有科学性、规范性,更强调可操作性。一方面,以维护职工权益作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把推动企业发展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途径和渠道,通过企业的发展使职工权益和国家的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7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科教兴国,教育为先;教书育人,装备为先;服务育人,后勤为先。

1 学校后勤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1)要明确方向和目标,坚持不懈抓好改革。《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改革往哪里走,要解决方向问题。实践证明,坚持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是顺利推进学校后勤改革的基本前提。

2)改革怎么走,要解决行动问题。在改革的前期阶段,学校后勤面临各种生存压力,“摸着石头过河”,在生存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改善。面对体制,勇于“闯”、勇于“打破”的学校后勤企业最先发展起来,成为后勤改革的“领头羊”。现阶段,学校后勤改革已由外延式扩张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后勤管理也由经验管理逐渐向科学的规范管理转变,如何在深化细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如何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标准,已经成为推进学校后勤改革的当务之急。

3)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线路图,没有线路图就没有总体规划和可操作的改革方案。所以,学校后勤改革必须要特别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借用“顶层设计”这个概念,表明今天学校后勤改革,不能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需要战略和总体规划。进入“深水区”,“摸”不到“石头”了,改革就需要有智慧,有风险意识,要把握好节奏。

2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规划制定;二是规则维护;三是政策引导。要掌握好“三度”,即改革力度、发展速度、承受程度;要加强领导,加强指导,加强引导,加强督导。

3 对学校后勤改革的几点思考

3.1 做好总体规划,抓住重点,整体推进

工作方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抓住重点,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单项突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工作设计:明确方向,确定重点,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监督。

工作思路:理论引路,试验探路,典型带路,政策指路,改革开路,发展上路。

工作方式:分工协作,团结合作,务实操作,精耕细作。要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全程管理无空隙,对各个环节监控无盲区。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管,凡事有据可查;在改革中加强管理,在加强管理中推进创新,在创新中推动发展。

3.2 持续加强和改善管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新时期学校后勤管理的新理念,是提升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学校后勤普遍存在着粗放管理的现象,致使后勤运行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提高有限。在学校后勤管理中,坚持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努力提升员工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精细管理,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从而使学校后勤由粗放式管理逐步走上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高效能的轨道。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指标落实到个人,将管理任务层层分解,使之具体化、明确化,并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最终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员工素质职业化”的管理目标。要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都能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管控,实现流程标准化、管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以制度来保障标准化,以标准化来保障流程。“只要管理标准化,没有能人也不怕。”做到学校后勤改革有力、有序、有效。在构建新型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方面做出新贡献。

3.3 倡导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

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措施,研讨思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旨。要有务实品质:正在做什么,就把什么做好;现在做什么,就把什么做精;自己该做什么,就把什么做到位;需要我做什么,就把什么做成功;虽然每个人没有相同的才能,但都有相同的机会去展示才能。学校后勤改革的很多成功做法,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很多好的思路、好的政策,都是以群众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学校后勤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是不能用书本来衡量的,而是要由实践来检验,用事实来说话。要把握实质,面向实际,勇于实践。

3.4 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体制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保障;机制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关键;观念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前提;制度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重点;产权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难点;管理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核心;技术创新是学校后勤改革的动力;

这里要特别强调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机制创新的关键性,以及总体改革的阶段性;还要注意克服改革过程中的盲动性和盲目性。

要深入学习,领会精神;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坚持宗旨,提升服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实践中的难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遇到的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召开的研讨会、撰写的调研报告都要做到:有主题、有重点、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措施、有深度、有实效;逐步确定工作重点、热点、难点、焦点、切入点,选好突破口。

4 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后勤改革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要有新的解读和新的认识。学校后勤是直接育人,是服务育人、培养人才、全面育人的重要方面。学校后勤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是激发正能量的动力源泉。所以,学校后勤工作者要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改革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尝试过程,但改革不能开历史倒车,决不能后退。这就需要我们克服理论滞后的问题,理论上有深度,改革才有力度。任何改革,包括学校后勤改革都是需要冒一定风险、付出一定成本的,但只要是立足于发展、能够有效保障和促进教育发展,风险就是可控的,付出成本就是值得的。

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地位作用;健全组织机构;理顺体制机制;争取领导重视;出台政策措施;加强队伍建设;颁布标准规范;加强理论研究;坚持改革创新。逐步做到:认识到位、地位找准、作用发挥、能力适应、水平提升、质量保证、效率提高、效果良好、机制灵活、机构健全。

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学校后勤改革。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改革体制,搞活机制,完善制度;制定标准,颁布规范,实施规程;搞好规划,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加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政策研究,课题研究;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装备规律、后勤规律。

国家提出,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要集团化发展,高等教育要内涵式发展;这都要求学校后勤改革要有协同性,改革措施、管理制度都应有衔接性。

深化改革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 “中心工作”,“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05-05

〔收稿日期〕 2014-10-10

〔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新项目“贯彻落实“8・19”重要讲话精神的对策研究”(MYYCX201403),负责人李春华。

〔作者简介〕 李春华(1961-),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哲学博士,创新项目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不仅丰富了党关于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思想理论,而且为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应以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推进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进程。

一、“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

在2013年的“8・19”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 〕。这是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学习这一新思想,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反复强调经济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8・19”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 〔1 〕 这是针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大局深刻巨变的现实,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最深刻的科学概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确立的基本路线。我们党制定的这条基本路线,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实际状况出发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 。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把经济搞上去。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切实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才能得以真正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实际效果才有可能得以增强。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就难以取得好成效,就缺乏强大的现实说服力。

(二)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须臾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走向进步文明。但与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形成反差的是一些人的精神困惑、思想迷茫和道德失范。由此可见,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是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观点表明,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泛指一切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包括对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范围涵盖宣传工作、文艺工作、教育工作、新闻工作、理论工作等方面。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凝聚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这一工作放在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广泛的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工作,在唤起民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第二大武器”。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用“生命线”一词来形象比喻和凝练表达。把这项工作强调到“极端重要”的程度,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生命线”到“极端重要”,是对意识形态工作或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新表达、新概括、新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这项工作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

(三)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要做好,二者缺一不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1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组成部分都要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2 〕 (P102) 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能动自觉参与的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现在讲“五位一体”,实际上从社会最基本的层面来讲,可以区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保持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犹如鸟之两翼、人之两足、车之两轮,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并不是并列的平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建设是基础,做好经济建设工作,可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二、实践中,要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的“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经济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1 〕这段论述不仅表明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意义,而且表明了我们党毫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坚定性。党的十之后,多次强调,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这是对国际国内形势高度的清醒与自觉的表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十以来,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不仅成为指导新一轮改革的指导思想,也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论述表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规律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永远处于不断调整和改革的状态之中。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中国共产党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深化的过程。把改革开放上升到科学规律的高度来定位,向世人宣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正确结论。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都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考验,考验着改革的勇气,更考验着改革的智慧,迫切要求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三十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方向和目标。“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4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不是要改变这一制度,而恰恰是要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进一步巩固这一制度。因此,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使各个领域体制改革和各项具体制度更加完善。这样的历程,必然要求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要求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从而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抓住转变方式的新机遇。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要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总之,从根本上说,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是搞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实基础和现实条件。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切实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执政地位,从而最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5 〕。

三、实践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的、软的、可有可无的,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脱离、干扰甚至替代经济工作,再回到“以阶级为纲”的老路上去。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只有充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排除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干扰和阻碍,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搞好意识形态工作,要以“两个巩固”为根本任务,为改革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提供思想保障。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这一概括,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两个巩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虽然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确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

以“两个巩固”为根本任务,就要切实为深化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障。一度时期,在改革的方向上存在着不同认识,争论的实质不是还要不要改革,而在于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不在于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而在于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都发出了明确无误的政治信号,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向和政策选择 〔6 〕。他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好地结合,要更多地进行市场调节,更多地坚持社会主义,这就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充分论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要通过科学地分析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正本清源、把关定向、明辨是非,在根本方向、根本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为深化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以“两个巩固”为根本任务,就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有序的政治思想环境。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1 〕当前,要针对理想信念缺失,个人主义、享乐至上、挥霍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大力加强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特别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强大精神支柱的基础,是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关键,是凝聚人心的保障。因此,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地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先进分子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永不变质,在行动上执政为民。要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有序的政治思想环境。

以“两个巩固”为根本任务,就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工作,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特别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没有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将其贯彻到哲学、道德、宗教、艺术,以及经济、政治思想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坚决抵制普世价值、等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要坚守社会责任和道德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更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挥其引领社会、动员大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坚决抵制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和精神垃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营造安定团结、和谐有序、蓬勃向上的有利环境;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断改革创新,掌握舆论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全面提升网上舆论工作水平;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新媒体中的各种思潮、模糊认识和社会情绪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阐释、引导和疏导,使之成为党的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培育健康的新媒体舆论生态环境,引导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良性发展。

以“两个巩固”为根本任务,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对新形势下的对外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新的阐述、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既赢得了不少国际社会的赞叹和掌声,同时,也受到了一些误解、质疑和批评,“中国”“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不绝于耳。这些批评和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形象和威望造成了损害。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告诉世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这一系列客观条件决定了我们选择的道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宣传报道等多种途径,向世界宣传中国的改革发展,使国际社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真实的中国。同时,也要把精彩的世界呈现给国内受众,开阔中国人民的国际视野,有效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正确引导和影响国际舆论、增信释疑、消除误解,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了解、尊重和支持,有效化解国际舆论压力,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坚决反对和抵制割裂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要反对片面夸大经济工作基础作用的“唯经济工作论”、“意识形态无用论”;另一方面,也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形态工作反作用的“唯意识形态论”。只有坚持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坚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以改革发展为意识形态奠定物质基础,以意识形态的巩固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5-25.

〔4〕.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EB/OL〕.新华网,2013-10-08.

〔5〕.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上一篇:国土资源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发改局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