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14:57:12

深化设计论文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石材幕墙结构设计

石材幕墙的深化设计通常根据设计方提供的图纸确定石材的精确分格尺寸、颜色、材质、嵌缝材料等,并绘出尺寸详尽的石材立面图及各复杂部位的节点详图,然后依各单块石材的重量、尺寸及抗震、抗风压等各项要求,进行相关的力学计算,确定石材的干挂方式及龙骨体系、埋件、连接件等的尺寸规格。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计算结果进行现场的力学性能试验,以确保石材幕墙的平安性。

1.石材的选择

对于深化设计而言,应配合设计单位和建设方的工作,根据设计方对幕墙分格形式及材质颜色等建筑效果的要求,向建设方提供各种石材样本,以协助其尽快确定所用石材。通常要在对几种石材的选择中,应依据所把握的石材资料,重点考虑拟用石材的表面特征、颜色和纹理等技术性能指标。尽管石材供给商已给出了石材的物理性能指标,但石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其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因此必须重新确认,以便为石材的设计确立相应的设计指标。

2.干挂方式的选择

石材的干挂方式有钢销式、通槽式、短槽式、背栓式等几种形式,较常用的有短槽式和背栓式两种,其悬挂方式如图1所示,比较而言,短槽式成本较低但平安性不如背栓式,通常用于石材重量不太大或平安系数要求不太高时;背栓式干挂牢靠稳定,但成本较高,用于较大块石材(厚度30㎜时石材面积大于1.5㎡)或对石材平安性能要求较高时。

3.石材及干挂体系的力学计算

首先确定幕墙所受的荷载及功能形式,然后确定石材的干挂方式,进而确定石材板块的计算模型,进行受力平安性计算,最后根据干挂体系所受荷载值确定干挂体系的构造形式和所用挂件、连接件、埋件及横竖龙骨的规格尺寸。石材及其干挂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金属和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的要求。

3.1荷载的确定

计算时通常考虑材料的自重、所受风荷载及地震荷载,并根据荷载功能方式对其进行组合。其相应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都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取用,对某些非凡的建筑物,设计说明书中对相应荷载计算取值会有非凡要求,在计算时应和规范对照取其最大值。对干挂体系进行计算时,应根据刚体的力的传递的特性,确定其所受荷载进行力学计算。有时。一些荷载不易确定时,可通过模拟试验来确定其大小。

3.2石材的计算

石材的计算主要包括挂板板块自身的抗弯计算和挂板和挂件销钉连接处的抗剪计算。有时还应计算石材的热裂应力。计算方式和石材的干挂方式有关,本文以背栓式干挂石材固定体系来说明。石材板所受荷载包括水平向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竖向的地震荷载和石材自重。以及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裂应力。背栓式干挂石材典型的安装体系是通过上下各2组(共4组)挂件将石材固定,其中石材上边两组挂件起支承石材重量及在垂直于石材平面的方向上约束石材的功能,下边的两组挂件只是在垂直于石材平面的方向上起约束石材的功能。对石材进行抗弯计算时,应按四点支撑板计算其应力。其计算边长a0、b0如图2所示。所得最大弯曲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石材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对背栓挂件在石材板上产生的剪应力进行抗剪计算时,一般根据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要求石板所受剪应力标准值不大于板材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注重的是,竖向剪应力只有上排的两组挂件承担,而不是由全部四组挂件共同承担。

3.3干挂体系的设计

在石材幕墙工程中,石材干挂体系的设计一般由施工单位独立完成,由于幕墙作为悬挂体系的特性,干挂体系的设计决定着幕墙的结构平安,有着非凡的重要性,而又因为其属于隐蔽工程,尤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干挂石材体系力的传递

板材中的最大应力可通过简化计算方法或有元程序计算得出。值得强调的是,有些非凡的石材由于其独特的纹理特性而使石材在沿板长及板高方向的强度具有非常明显厂的差异,须分别对这两个不同的强度方向进行计算。另外,在计算石材于某一点达到某方向的最大应力的同时,必须计算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应力。

石材的答应应力

根据前述石材物理性能试验,可得到相应的石材强度指标。通常用于建筑物干挂石材的有花岗岩、大理石和石灰石等,根据各种石材特有的性能特征及施工经验在对上述石材进行力学计算是采用的平安系数应有所不同。美国各种石材的工业协会对于相应的石材都给出了推荐使用的平安系数。如对于石灰石,美国石灰石行业推荐的设计平安系数值为8。用实验的出的石材弯曲强度及压缩强度除以相应的设计平安系数,即可得到时常的答应应力。

3.4石材板块自身的抗弯验算

对于各向异性的石材,石材板块姿势的抗弯验算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石材板块中发生最大弯曲应力的点在另一方向上的应力为零,只要此最大应力小于对应方向上的石材答应应力则石材板块自身的抗弯性能满足要求,反之则不满足。二是石材板块中发生最大弯曲应力的点在另一方向上的应力不为零,则验算时也应该同时考虑此应力。这时可以应用内摩擦理论,设一个方向为X,另一个垂直的方向为Y,在满足下列公式时,则石材板块自身的抗弯性能满足要求,反之则不满足。

3.5销钉孔处石材的抗剪验算

先根据销钉孔的深度、石材板块的厚度等几何参数算出销钉孔处的深度、石材板块的厚度等几何参数反之则不满足。

4.石材物理性能试验

在为一个工程项目的石材做试验建立设计指标时,必须取能代表所用石材的试样,或者直接从将要用于建筑物的石材中挑选试样。干挂石材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弯曲强度、断裂模量、压缩强度、吸水率及体积密度,这些指标均可通过标准试验方法获得,而相应的标准中都有指定的最小物理性能指标。

5.现场受力性能试验

干挂石材理论计算的模型究竟和现场时常的实际受力情况有所不同,为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在施工现场按拟采用的干挂石材的固定体系固定石材,然后对其逐步施加设计规定的荷载并观察记录其整体受力性能。最后按试验对力学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究,以确保干挂石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确实具有相当的平安度。

6、施工图设计

干挂石材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为摘要:建筑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其他专业需和干挂石材配合的有关图纸及其他要求和干挂石材的计算书。施工图设计必须做到既满足建筑师的要求,又要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石材的安装立面图设计、石材节点大样图设计、石材的加工详图设计等。

1、安装立面图设计摘要:根据建筑立面图的板块分格要求,在各立面上将不同外形或不同尺寸的石材分别独立编号,编号应确保唯一并方便实用,所设计的石材安装立面图应清洗表达出各立面上所有不同种类的石材板块。若工程的体形较复杂,为查找干挂石材立面图纸方便,还应设计干挂石材安装立面图的位置索引图,清楚的表示出建筑物每个区域墙面对应的挂板立面编号图编号。

2、石材节点大样图设计摘要:对建筑物的拐角、窗口、屋檐、及其它复杂部位石材的外形、尺寸及连接方式,应单独设计干挂石材节点大样图,以表明这些部位石材的实际情况。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管线安装工程包含:废水系统、风机电桥架、空调排风系统、空调送风系统、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通风系统、污水系统、消火栓系统、雨水系统、各类桥架等十多个系统。由于设备管线系统繁多、布局复杂,依靠传统二维图纸的管线综合,容易导致建筑后期出现大量设计变更[1]。项目中利用BIM技术,解决了图纸中的多处碰撞,管线深化设计效果明显,下文将详细阐述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2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本项目采用的基础建模软件为AutodeskRevit系列软件,模型整合软件选用NavisworksManager软件,BIM模型浏览软件选用Navisworks软件,效果展示选用3DsMAX。

2.1可视化交流

项目中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建筑模型与机电模型(见图2,图3),将二维图纸转变成三维信息模型,能够直观的观察建筑形体、各种构件、空间净高及设备管线间的关系,也让业主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限制,参与管线综合设计。利用BIM的漫游、模拟和任意空间剖切图(如图4所示)等技术让各参与方能够用三维的思考方式考虑管线综合方案,也改变了图纸会审、方案比选、工艺展示的交流形式,减少和缩短各参与方配合和重复沟通的环节,提高管线综合的效率。

2.2碰撞检查

文章以三层走廊区域管线碰撞点解决为例说明项目中利用BIM解决碰撞问题的流程:首选利用Navisworks的碰撞检查功能,协助各专业确定碰撞位置,发现消防喷淋水管、空调水管、照架桥架与梁碰撞,空调排风管、空调送风管与弱电桥架碰撞,消防栓系统与空调水管碰撞等(见图5)。其次将问题形成书面文档并反馈给设计协同解决,调整消防喷淋水管、空调水管、照架桥架、空调送风管、弱电桥架标高及位置,形成初步优化方案(见图6);然后组织业主、设计方与施工方进行会议讨论,利用BIM技术展示初步优化方案,发现该区域安装吊顶后净高仅2.1m,不符合业主净高要求。于是利用BIM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方案比对,最终决定拆除该区域排风管,调整各系统使净空达到2.68m(见图7)。最后将优化成果由所有参与方以会签的形式进行认可,并输出BIM图纸指导现场施工。利用BIM技术的管线综合方式,打破了专业的限制,让更多的参与方能够在一起讨论项目问题,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施工前期,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碰撞问题、净高问题导致返工及浪费。

2.3进度模拟与工艺模拟

项目中将Project进度计划导入Navisworks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可以直观、精确反映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软碰撞”或不合理的地方,以便提早做出解决方案,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特殊工艺,可根据工艺流程,利用BIM制作视频演示动画,指导现场施工人员理解工艺难点。并且BIM模型与各种视频动画能够作为施工技术交底材料,更好的指导现场施工。

2.4深化设计出图

BIM模型是具有建筑物的空间、尺寸、材质、设备等信息的数字模型。项目中利用深化后的BIM模型,不仅能够打印需要的平面图、剖面图、孔洞预留定位图、装修末端定位图等二维图纸,而且能够打印任意区域的三维轴侧图和单专业管线平面定位图等BIM图纸,更为清晰的表达设计意图,辅助现场施工。

3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流程

通过对BIM在项目中的应用与探索,结合系统科学方法,绘制出一套相对完整的BIM管线深化流程图(见图8),辅助决策者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把控整个管线深化过程,指导各参与方相互沟通协调,提高效率[2]。该流程图的详细意义如下:1)组建BIM技术小组,制定BIM应用方案。首先由项目组负责成立BIM的领导机构(BIM技术小组),明确分工及时间节点。其次是系统分析该工程的重点难点,找出影响管线安装工程进度的症结,以此来制定BIM的项目实施方案,包含所需要的硬件设施、BIM建模软件、BIM技术人员、需要模拟的施工工艺等内容。2)BIM设计模型的建立。首先从委托方获得设计图纸,由BIM各专业人员进行图纸检查,将图纸问题反馈给设计方,问题解决后开始建立BIM结构模型、BIM建筑模型与BIM机电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第一次碰撞检查,发现专业之间的错、漏、碰现象,将问题汇总并提交设计方协调解决。3)BIM深化模型。首先进行现场勘测、结构复核,根据勘测结果、管线避让原则、原则性标高和业主、设计方净高要求进行模型调整、优化。再次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将碰撞问题汇总,通过三方会议解决,最终得到BIM深化模型,从而保证BIM在施工前现场信息的准确性。4)BIM深化模型的应用。BIM模型的多种可视化表达使得项目各参与方能快速有效地沟通,对施工的组织与实施也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利用BIM深化模型,结合进度计划,能够进行4D模拟,发现施工过程中因时间先后顺序导致的“软碰撞”;能够对施工重点难点进行模拟,指导现场的施工;能够对管线末端进行定位,为装饰工程提供基础;基于BIM深化模型完成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图及预留孔洞图,为项目现场施工提供施工依据。

4BIM技术在管线安装阶段的应用

对于BIM在施工中的应用,项目中选取了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了初步尝试,并总结出具体实施流程,为进一步推动BIM落地提供参考:1)首先确定模型的颗粒度,该项目以达到下料的水平为标准,然后对模型进行细化、分割,尤其注意管件、弯头、附件、喷头等部位的建模与拆分细化。2)对模型进行编号,并制作气体灭火系统装配图。3)利用Revit导出气体灭火系统材料清单明细表,发送厂家进行预制加工。

5结语

在该项目中,利用BIM技术辅助会议交流、解决碰撞问题及管线预制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与工作方式,对提高沟通效率及工作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BIM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新技术,不仅在综合管线深化设计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国内BIM正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需要有更多的项目投入到BIM的研究与探索中来,共同推动BIM及建筑业的发展。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采用芬兰Tekla公司开发的钢结构详图设计软件TeklaStructures13.1进行三维建模,在三维环境下的细部设计,如螺栓配比、焊缝等级、施工间隙等设计能确保建造和安装阶段的无差错协作。所有图纸和报表都可以通过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比起传统的CAD制图,Tekla实现了高效率、零差错的目标。在人员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到项目难度及工期要求,安排总负责1人,建模3人,出图4人,审图2人。总负责和审图人员都是具备10年专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建模人员也具备5年以上Tekla建模的工作经历。高素质的团队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条件。

2深化设计内容及方法

2.1空间坐标及平面定位

由于本工程“扭转上升并内敛”的结构特点,塔楼框架钢柱每一层坐标都在变化,结构控制点坐标的定位是关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结构坐标在CAD中放样再局部修正并导入Tekla软件中。在雨篷和裙房深化中,建筑外形呈空间扭曲造型,结构定位相当困难,只能根据建筑三维模型及幕墙预留空间找结构坐标,再进行结构布置及优化,并提交设计院审核。

2.2节点设计及优化

1)柱脚节点设计考虑到现场安装方便,增加横向固定钢板将14件直径为30mm的锚栓固定,同时也起到加强锚栓和混凝土结合力的作用,使整体受力更加可靠。2)梁柱节点设计梁柱连接采用强节点弱构件设计,环向牛腿板使整体强度更加可靠,与钢柱和钢梁全熔透焊接能有效传递弯矩、防止局部变形。梁与牛腿腹板高强螺栓连接按照抗剪等强配置,若螺栓过多无法排布可适当折减保证抗剪承载力≥600kN(设计值)。3)钢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连接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及钢结构安装累积误差可能在10~20mm或更大。在钢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深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一方面将钢梁端与剪力墙间隙设计到20mm,另一方面连接板在加工时再留20mm余量,现场安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切割,此方法可避免扩孔,保证高强螺栓有效传力。4)屈曲支撑节点设计屈曲支撑节点设计时节点承载力应大于屈曲支撑的极限承载力,以保证强节点的要求。屈曲约束支撑与框架结构铰接,因此节点构造应减小转动刚度,尽量减少二次弯矩。根据建筑外观的要求,节点采用销轴连接方式。5)椭圆Y形柱节点设计椭圆Y形柱作为转换构件,必须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传力方式。深化时对原设计的节点做了一些优化:将变截面管的上端尺寸增大,这样分叉的两圆管柱间就有足够的间隙,并取消原设计的现场焊缝,将现场焊缝移至上一层楼面以上。优化后的节点可以避免焊缝集中、方便混凝土浇筑、传力简洁、加工制作简单。

2.3参数化节点建模

对于高层钢结构来说,一般标准层结构布置和荷载相对变化不会太大,再加上结构对称性等原因,在同一层不同位置或不同层同一位置构件截面及连接形式会相似甚至相同,可直接利用Tekla自带节点库,这会给建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宁波中银大厦从下到上旋转内收,和以往高层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梁柱连接上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节点。塔楼中间为混凝土核心筒,由一圈钢管混凝土柱和环向梁组成,径向梁一端连接钢柱,另一端与核心筒连接。节点主要有径向梁、环梁与钢柱的刚接节点、径向梁与核心筒埋件的铰接节点、主次梁铰接节点、主梁开孔节点。虽然节点类型不多,但是截面种类繁多,若每个节点一一放样则工作量较大。对于钢柱现场拼接节点、主梁开孔节点、钢梁吊耳码板等标准节点可以做成自定义节点。对于主次梁铰接、钢管柱与钢梁刚接等节点形式类似,只是具体节点板厚、螺栓数量不同,因此节点可以做成带参数的自定义节点。例如钢管柱与钢梁刚接节点,可以按照节点计算结果把每种截面对应的节点板厚度与螺栓大小、间距、数量、等级等信息做成文件或表格,再利用自定义节点中的函数把节点需要的信息从文件读取进去,从而生成正确的节点。也可以把节点计算的过程写成文件,通过自定义节点提供的原始数据直接算出结果返回给节点。这样大大节约了节点建模时间,且能保证准确率。

2.4图纸设计

深化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及各类清单。钢柱及钢梁构件图表达的内容较多,包括每个零件装配定位信息、焊缝形式及等级、零件尺寸、零件材料表等,每一项内容都需要技术人员精心、细心地编制,都需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作为基础,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图纸必须满足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的需要,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可行性。

2.5材料排版

利用Tekla自身优势进行材料排版,为材料采购和工厂数控下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控制了材料损耗。

2.6数字化信息技术

在进行三维建模同时将现场焊缝、工厂焊缝建入模型中,每一条焊缝有一个独立的编号,可直接生成焊接地图及焊缝报表,Tekla提供先进的数字化制造平台为高效率工厂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焊接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了简单直观的数据资料。

3结语

钢结构深化设计在建筑钢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对设计图的二次深化和优化,也是对原设计图的补充。特别是在节点设计方面,在满足受力要求前提下,优化设计使其更加合理和有效,充分考虑到了工厂制作工艺和现场安装方案。钢结构深化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协调各专业的作用,同时也为业主在预算上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程》的规定,钢柱分段长度一般宜为三层一根,钢柱的拼接节点宜位于框架梁顶面以上1.3m处。结合考虑运输条件的限制,本工程将第一段钢柱的长度定为12.97m,无缝钢管的订货尺寸直接采用圆管的净长度尺寸。钢柱的分段位置确定后,工厂可根据安装计划确定钢柱的加工顺序。工厂除了按计划向现场提供成品的钢柱外,还应该同时进行与钢柱相连的框架主梁构件的生产。以便安装现场在钢柱吊装时,同时进行框架主梁的安装,使之形成有侧向支撑的稳定体系。

2钢柱拼接节点

圆管柱的工地拼接,采用全熔透坡口对接焊缝,焊缝质量等级为一级。根据《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规定,下段圆管柱成品应在现场拼接节点位置设置内衬垫管,并在钢管的四个方向上设置安装耳板。待上段钢柱吊装就位后,用安装螺栓将耳板链接,使待拼接的上、下两段圆管柱对接固定后,进行现场焊接作业。焊接部位上下各100mm范围的区域内,不得涂刷防腐油漆。

3梁、柱连接节点

梁、柱的连接节点构造应与连接类别的受力特征假定相符,根据强柱弱梁的原理,通常采用柱贯通的形式。梁、柱的连接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全焊接节点、栓焊混合节点及全螺栓连接节点。全焊接节点的缺点在于焊接工作量过大,并且在同一节点处焊缝数量过多的话,宜造成节点区焊接应力过大,甚至变形,影响其他钢构件的连接。全螺栓连接节点,螺栓的数量可通过梁柱连接节点产生的内力来计算螺栓的数量。采用此方法,首先应先确定梁柱连接节点所产生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再根据内力来计算节点区螺栓的数量。全螺栓连接往往需要大量的连接螺栓,因此大量的螺栓孔洞会对母材强度产生削弱。并且对螺栓孔位的精度要求较高,孔位稍有偏差既可能影响多个构件的连接。本工程采用栓焊混合节点,梁翼缘与柱采用剖口全熔透焊,主要承担节点弯矩;梁腹板与柱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主要承担节点剪力及轴力。栓焊混合节点的优点是既减少了工地焊接的工作量,又避免了由螺栓承担弯矩的弊端,因此被广泛采用。

4梁、梁连接节点

主、次梁的连接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即刚接和铰接。当采用铰接连接时,次梁可视为简支梁,设计时主要考虑次梁腹板所承受的剪力,并根据螺栓等强连接的模型计算所需螺栓数量。常见的梁梁铰接节点如下图1、图2所示。图2所示的连接节点,螺栓孔对主梁易产生偏心距使主梁局部承受扭矩,且外伸的连接板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易损坏、变形。因此建议将梁梁连接的铰接节点采用图1的节点形式。

5结论

作为一个好的深化设计人员,除了要正确的将施工图转化为加工详图外,还应对钢结构的连接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更合理、安全、易于操作的连接形式,以指导施工现场的构件安装,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不一致,造成质量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机电设备安装架设工作中,需要的材料种类非常的丰富,施工工艺相对较复杂。如此一来,对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提出来全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做到科学的进行统筹布局、细化执行、合理分工。要分析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主要侧重以下问题:(1)基础螺栓预留孔不准确,地脚螺栓预埋偏差大;(2)设备地脚螺栓孔及设备底座二次灌浆不符合规定等不规范的操作作业;(3)设备基础强度不足,设备基础位置以及其标高不符合实际。上述的这些问题会导致机电设备前后部件安装出现严重失误[3]。调整设备安装标高而被动的增高设备垫铁,没有办法承受设备的重力,其振动力导致基础损坏等重要环节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检测排查。这是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安装的现场深化设计以及施工的顺利开展。

2不断健全机电设备的采购流程体系

机电设备的采购流程体系健全主要方法是在采购管理中,不断细化设备品种分类等,详细如图2所示。

2.1在采购管理中,不断细化设备品种分类

在采购管理环节,需要不断细化设备品种,针对具体的采购环节,主要管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运输装卸费用支出、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物资品类统筹等。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的正确带领下,组好相应的工作。尤其是收发登记设备物资以及记录整理账表。在这些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关人员在实际成本法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工作。但是,针对现阶段的半成品采购模式以及成品采购模式,管理相关人员需要跟紧时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拓宽新途径,他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

2.2不断拓宽纵深设备物资分类管理办法

2.2.1重点管理首先要强化对铁路公路系统所必需的螺母以及螺栓设备线夹、并沟线夹、设备轴承、型线夹等一级材料设备的管理力度。因为一级材料设备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工程消耗量大、成本投入较多、适用范围较广等。特别是在进行采购分类的时候,我们需要将造价采编清单详细清楚的单独列出来。

2.2.2兼顾管理在上述的基础上,兼顾设备主体泵的轴承、壳体、转子、隔离开关等二级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尽量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重点明确,每一个细节得到兼顾,实时监控。同时对于改革创新,有序调节机电设备安装的现场深化设计与施工提高相应的保障。有利于提高机电设备分类管理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时,我们需要详细的分类归纳总结所需材料设备的种类,材料设备的造价以及装运问题等重要的数据信息。

3不断规范设备安装现场设计施工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重点操作

3.1不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制度

(1)作为主要负责机电设备管理和运营的监督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区和地方市级制定的关于“安全进行机电设备的现场安装以及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并积极了解和熟悉自身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环节的动态信息,定期展开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工作,努力实现对自身企业内部的机电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的系统责任领导的目标。(2)还应针对本企业的发展情况,领导和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企业长期发展和年度规划书,以及在特定时期开展安全施工的计划书,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关于企业内部机电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以确保各项安全技术和实施经费均落到实处。再次还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展开,全面落实关于机电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积极宣传和推广上级部门编制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所属监管范围内责任制的推广和落实情况给予严格监督。(3)应定期制定关于安全工作计划书和目标落实计划书,并全面负责监督计划落实的进度,积极协助领导部门展开对安全生产活动的检查,对不同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展开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3.2加大对设备安装前期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

开展机电设备的架设和安装活动前期,负责操作的技术人员应根据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加大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要求他们对机电设备的检查、试验和调试等基本的检查流程给予高度重视,以保障架设和安装机电设备时准确、安全、牢固。基本的排查力度包括:(1)严格排查电子电气类、大型设备类等重要性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认真核查上述设备的螺栓、发条和螺母等小型部件,一旦发现松动等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解决。(2)仔细检查焊接接口,尤其是检查焊接口有无生锈、裂纹等问题,检查有无油气泄露迹象,并做到及时处理和反馈。(3)技术人员必须动态监测中小型的设备和机械的开关阀门以及电路的排线是否符合标准,准确无误,避免施工作业中由于电路的突然中止而导致、作业被迫停止,严重时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

4总结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的安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设计的不断深化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站在机电设备的实体安装和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科学有效的深化设计,可以结合机电设备的性能需要,科学的分析机电设备现场安装以及施工的相关问题,为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提高相应的保障。在实践活动中,要重视深化设计的重要作用,借此促进机电设备安装水平得到提升。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本项目型钢混凝土梁(以下简称钢骨梁)内钢骨采用焊接H型钢,钢材材质为Q345B。根据构造图集规定,钢骨梁与钢骨梁的连接应保证主梁贯通。当主梁与次梁为刚接时,连接节点处,主梁上下翼缘连接板应根据次梁角度做好扩散角以避免应力集中。梁翼缘的连接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腹板的连接可根据腹板所承受的剪力进行螺栓等强连接计算,以确定所需高强螺栓的数量。钢梁的翼缘或腹板处,应按照施工图要求焊好剪力钉,绑扎钢筋时次梁的纵向钢筋应深入主梁内并弯起,弯起高度符合钢筋的锚固长度。

2不等高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不等高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如图2所示,当两端梁的高差不大于150mm,根据《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规定,截面高度度较小一侧的钢梁,其与柱的连接牛腿应按1:3进行放坡,并在转折处设置加劲板。当两端梁的高差大于150mm时,如图3所示,对应于每个梁翼缘的位置,均应设置水平加劲板。截面高度较小一侧的梁还应在牛腿腹板下方设置竖直加劲板。

3梁上起柱

根据结构需要,钢桁架的部分钢柱需在主梁上生根,也就是所谓的梁上起柱。这种节点在深化设计之前应先建立三维模型或进行桁架放样,以便确立钢柱的准确定位。钢柱的柱脚应做靴梁,将柱脚应力均匀扩散至钢梁上翼缘。钢梁上对应钢柱靴梁的位置处也应设置加劲板,使力的传递均匀扩散。

4三维建模在深化设计阶段的应用

本工程由于建筑造型复杂,其结构杆件大多高低起伏,各连接节点均为三个方向连接构件且角度不一。因此,在钢结构部分深化设计的同时,应根据施工图首先建立三维模型。模型中,应将各构件及连接节点按照1:1的比例输入模型。待模型建立完毕后,整个工程的结构杆件便全部呈现于模型当中。三维模型除了能直观的反映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外,还能校核深化设计的准确性。若节点设计出现问题,能立刻从模型中反映出来,避免了传统的二维放样出现错误只能在构件现场安装时才发现的失误,从而大大提高了深化设计的准确性。

5结束语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各种钢结构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正广泛的应用于各大型公用及民用建筑。因此,对于深化设计人员来说,只有不断提扩充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各种高难度的工程,才能制造出精品工程。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在景观设计初期,我们常常运用手绘设计来表达概念设计,手绘设计的灵活性很适合表达设计初期的思想变换,然而到了景观深入设计阶段,手绘设计就无法真实的再现复杂的景观材质肌理效果,此时SketchUp软件的运用是设计师推敲复杂材质对比效果不可缺少的工具。

景观中的硬质景观材质具有肌理的秩序美和构成美,成熟的景观设计师往往对常用的材料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材料肌理构成的形式多变,传统的设计媒介很难让设计师全面掌握变化无穷的肌理对比,而在SketchUp中,设计师能直观的围绕美的形式要求表达的自己对材料肌理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自然生活与艺术设计的一种必然关系,激励大众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肌理要素,达到领会好景观作品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含义。设计师在SketchUp中通过对肌理艺术材质的欣赏和分析,实践体验了解肌理在景观设计深入创作中的应用表现,让设计师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景观艺术创作乐趣,从而增强设计师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SketchUp中的材质肌理实景模拟,能够对基础材质的点、线、面、色彩和质感进行详细描述,能对肌理的形式特点做出基本明确的表达,能尽可能表述设计师对肌理形式美感的见解,能对人工与自然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较,能对肌理所表现的情感进行实质性探讨,能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材质肌理运用技巧和积累创作经验。

2细节的详细推演

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景观设计中,细节决定着成败!例如,重庆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坚持认为“细节决定成败”,该观念很好地体现在了龙湖开发项目的景观实践中,这也成就了许多龙湖高品质项目。但是设计师想要真正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在设计中不断的推敲和深化,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到高效的深化细节设计呢?景观设计细节在SketchUp软件中的实质推演便是答案。景观深化设计中,个体造型的宽窄、大小、长短、高低等精准的比例对比关系,可以在SketchUp中通过设计师之手简易而又流畅的实景体验,SketchUp给设计师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可能。除了形体细节外,色彩细节更是如此,红一点,红一点,再红一点的色彩想象,能在SketchUp中轻松的体会和感知。

景观中的竖向设计历来都是设计的重点,SketchUp中一比一再现设计场景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给设计师提供较为合理的细节推演,这将有助于打破过于依赖经验的设计过程,通过科学的详细场景再现,形象而又直观的提升设计质量。细节的详细推演因为有了SketchUp而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景观中细节的深化设计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世界。

3结语

SketchUp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开拓了设计的境界,也使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提高。在景观深化设计中,过去人们仅仅处于概念和想象中的设计思维,也逐渐可以在现今的SketchUp软件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在设计中,通过运用SketchUp软件,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景观深化设计所需的方方面面,从大众审美需求、地域文化需求和自然的因素细化当下的景观设计,可以重塑具有特色的景观场景,可以使设计生活在艺术和实际需要中找回失去的归属感。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根据这些文件精神,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即二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职业性和岗位性,但是由于机电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如下一些问题:(1)虽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强调学生实习要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由于就业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所从事的工种、岗位与机电专业不相适应。(2)有的学生即使是在机电行业实习,但是其工作岗位简单,技术含量不高。(3)企业与学校不同,学校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企业往往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工作时间有特殊要求,如经常加班等,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4)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如果对实习单位或工种不满意,经常会发生单位变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将使一些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或难以选择合适、真实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直接的后果将使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从网上下载、拼凑,出现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此,探索适合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改革与实践基本做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选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第四学期暑假及第五学期的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进入有关企业进行岗前实践,在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利用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种形式是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根据工作岗位自主确定论文选题。学生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其中第二种也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所采用的形式。我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主要针对第一种形式,即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先按照第一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完全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第五学期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于学校与企业距离相对较近,学校和企业指导老师可以真正地共同参与指导。表1为我校学生2013年~2016年机电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安排表,学生在按照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后,可以根据所从事岗位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向校内指导老师提出更换课题,指导老师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允许学生更换选题,一旦确认,学生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2)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在采用双导师制时,其中一难点就是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我们主要依托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该鉴定所可以开展车工、钳工、数控车工(铣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调试工等48个工种的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高级工以上近4000人,其中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培养机电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占全市培训总人数的40%以上,我校2013年~2016年开展机电类企业培训人数情况如表2所示,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企业一线、分布在一些不同的机电行业、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将机电专业毕业生按照其个人意愿及这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安排,企业指导老师全过程负责第四学期暑假、第五学期周六、周日的岗前实践、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工作。(3)教学过程管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指导,我们采取了双线管理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一线为“学校—校内指导老师—学生”,另外一线为“企业—校外指导老师—学生”。具体实施前,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利用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近几年,我校机电专业先后与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天明机械有限公司、连云港水表有限公司、连云港黄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机床厂有限公司、连云港金麦特现代制造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有效的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选题的确定、设计(论文)的指导由校内指导老师与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学校与企业同处于一个市区,两个指导老师的沟通,论文的指导均可方便的进行。

3取得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和形式的改革,构建了专业课程新体系,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2)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学有所用,良性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3)加强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通过跟岗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问题,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互动”。

作者:史明亮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07,27.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08,31.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03,16.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业课;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248-02

专业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专业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更为重要的,它是实现创新人才及个性化培养要求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也是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科研的能动性。相对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能更有效、更深地提高专业课学习效果,因此,改革与加强这项工作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目标应定位在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定的经济形态约束着一定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前一种教育形态的消亡,而是教育形态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遗传活动,指引着社会遗传的特殊功能,执行着文明的时代变革的功能。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更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教养的现代人。”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由动力革命时代步入了智能化时代,知识经济是这一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成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是以择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则应是以创新教育为导向专业教育。以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毕业设计,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对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具有坚实的知识素质

列宁在描述共产主义时代对人的要求时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知识(包括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知识越坚实深厚、丰富广阔,人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就越高。获取各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独立地获取各学科的知识,打破同门学科的界限,促进知识的融和,具有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二)具有较高的“三创”素质

所谓“三创”,就是创造、创新、创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即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根本和特征,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源源不断地培养基础深厚、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富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具有正确的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人们的价值观念、需要意识、精神品德、意志意向、情趣爱好等,情感素质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动力与调控层次,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只有具有勇于创新、宽于失败、不怕困难、刻苦坚韧、严谨务实、自信自强等正确的情感素质,才能积极地调动知识,获得灵感,发展个性,发挥水平,有所创新。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策略

(一)以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标准选择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高等院校一般以教师技术职称确定指导资格,即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讲师)以上人员担任,而不是以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标准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高校教师在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师资格考核,无论在教学能力、人格品质,还是知识水平上都达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具有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然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拥有却是具有高低差别的,并非高职称教师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助教就一定具有较低甚或是不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教学中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以传授知识、教授理论为教学重点,因此,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以教师是否具有自主科研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来确定。

(二)建立开放式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

传统毕业设计过程是指导教师与学生的“1+1”模式,从选题、开题、设计与写作毕业论文,到答辩前的指导,完全由“双向选择”后确定的唯一指定指导教师全面负责被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其他教师并不参与指导与监督。学生往往因只局限于接受指定教师专长领域的指导,而放弃了对其他教师专长知识的领受机会;指导教师也容易出现“善意推辞指导”、“包办”、“陪作”等不良现象。毕业设计是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中,都需要并包含着本科专业各领域的相关知识、相关理论、相关技能。以民法研究为例,其至少还需要法理、法史、宪法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构筑。“1+1”模式既阻碍了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获取技能的途径,也阻碍了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培养。

建立开放式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特别是在开题后,经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全体审议学生开题报告后,根据学生开题报告论文提纲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本论文的指导教师组成,排除教师间的“善意壁垒”,在观点的交融、碰撞与探讨中,使学生切实地享受知识的盛宴,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三)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向指导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是“老师说,学生记”,学生完全按老师的指令操作,这种被动的论文指导依然是“灌输”――“接受”――“服从”,学生缺乏主动创造的参与热情,懒于思考,懒于设计,只是按部就班地跟在老师后,不会跑题,但也没有创新,甚至是“剪刀加浆糊”东挪西摘地拼凑论文,更大胆者竟是全文的“拿来主义”。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就必须改革教师的指导方法,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向指导模式。从论文选题、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到论文撰写,一切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只在重点环节给与指导与引导,让学生感受从未有的压力、责任与动力,通过自我实践完成毕业论文。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反向指导模式中,学生发现和重视了自我个性,积极调查研究,参阅中外文献,搜集资料,综合各种知识、数据、信息材料、外语计算机等技术能力,以及与实习单位、同学、老师团结协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主动性,达到了综合锻炼,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创新

毕业设计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二是获取知识、组织实验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研究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应给与学生必要的引导与启发,传授基本的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带领学生成功自主地获取信息和组织实验研究。同时,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刻苦钻研,并勇于向老师、书本、传统理论、传统观念质疑,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种精神,创新是一种毅力,创新是一种拼搏。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锻造了学生在为来工作中应该具有的刻苦、坚韧、务实、不怕困难的奋斗品质。教师严格,学生努力,这样得来的成绩会使学生更有自信与实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严格要求,注重答辩过程

学生自主研究,并不是说脱离教师的指导,为了确保质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观,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查阅并搜集资料、开题报告、毕业学习、方案论证、写作技巧、结构设计、答辩等多个环节都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不能有拼凑字数、案例堆积、范文摘抄、找人、应付毕业、应付答辩等不端心理,而应端正思想,积极主动,严肃认真。教师在每一指导环节都应认真记录好教师指导日志,对没有按要求完成阶段任务的学生提出严肃批评。

答辩环节的审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在论文答辩前,答辩组教师应再次审查答辩学生论文质量,包括论文内容的新颖性、创新性、可行性与实用性,论文格式的规范性,论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数据资料引用的科学性。第二,在答辩过程中,答辩组教师除了考查学生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应考察学生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包括具有该论文学科前瞻性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足之处,立即指出并帮助解决,帮助学生树立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观。

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教育,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风尚,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自觉地构筑21世纪教育模式,高等院校才能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孙正聿.站在大学的讲台上[J].中国大学教学,2000,(9):13.

[2] 李文鑫.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3] 李文鑫.树立“三创教育”理念 培养“三创”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2,(1).

[4] 唐永杰.改革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4).

深化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与科学监控,成为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从选题方式、师资保障、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在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人为本的选题方式

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

1.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选题应属于本专业的知识范围,尽可能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选题应有一定的工作量,深度、难度要适中,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设计性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型选题应有实际的科研背景,软件类选题应有工程实用价值;鼓励指导教师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为学生创造“真刀实枪”锻炼的机会;选题应坚持“一人一题”,如数名学生同做一个课题,则每个学生应有不同的专题。所有选题须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

2.选题方式。对于宽口径的专业,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宽广,学生就业的渠道也非常广泛。为此应在宽口径专业平台之上,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专业方向的选择权。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打算,在学院提供的50余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自由选择。

学生选定题目后,即选定了指导教师,确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方向。第七学期,即可按照导师的要求选修与课题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外文翻译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准备工作。许多导师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或研究室,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或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这种双向选择的选题方式,使得学生很自然地把专业学习与就业,素质培养与技能的提高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既有利于专业课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投入,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择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为学生择业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应该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群体。

1.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应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人员,并应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培养年轻教师。为保证质量,应严格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毕业设计一般不超过5~7人,毕业论文一般不超过3~5人。

2.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宽,而且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所以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为此组织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水平的重要措施。

3.指导教师职责培训。在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指导教师能否严格按照学校的规范,尽心尽责地进行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的关键。学院注重加强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一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教学院长、学院督导以及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经验较丰富的教师都要做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讲座,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的写作、规范性等各方面做细致、针对性的讲解。另外,还采取了由学院到系(所)的培训方式,即学院召开系(所)教学主任会,教学院长、学院督导对教学主任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培训,系(所)再召开全体教师会,教学主任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培训。学院通过这种自上至下的集体备课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指导教师明确职责、增强责任心。

三、严格的监控机制

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开题到答辩结束,历时数月。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均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导师、督导、系(所)、学院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加强过程化管理,才能抓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一个环节。

导师是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加强面对面指导,随时解答疑难问题,定期检查进度与质量,督导学生按期完成各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或无故缺勤、严重违反学习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有权不推荐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敢于严格管理的老教师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督导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式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与学院共同协商解决办法。我院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效果,督导老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始终坚持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会、定期进行检查和期末进行总结。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检查:学院要进行学生资格审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审查,系(所)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中期检查:是检查环节中的重点,采取系(所)全面检查与学院、学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进度、开题报告、周记、外文翻译、教

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于工作态度差、未完成进度要求、论文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学生给予“黄牌”警告,责令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后期检查:学校、学院、系(所)根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任务书的要求,着重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规范认真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改重点。四、科学的评价体系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公开的答辩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公正性,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1.答辩组织。学院实行教师与学生“背靠背”的回避制答辩方式。答辩小组由4~5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组长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院还特别设立优秀论文答辩小组,由学生申请,指导教师推荐,即可参加优秀论文答辩小组的答辩。优秀答辩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给出真实、客观的答辩成绩。优秀答辩小组的学生成绩普遍较高,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优秀成绩。

上述做法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答辩小组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有序、公正、透明,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免受各种干扰,专心投入答辩工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环节的顺利进行。

2.科学客观评定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工作量,设计的结构、内容与完成质量,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整体水平与实际意义,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评定。评定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分五个档次,优秀论文,一般控制在20%以下。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其相应比例为40%、20%和4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更真实、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整体工作情况、论文水平和在答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许多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因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很少,淘汰率近乎为零。这样的结果如同部分不合格产品贴上了合格的标签流向了社会。因此要严格评分,对未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基本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坚持按不及格处理,而且从导师到各级答辩小组要层层把关。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指导教师评定不及格,则该学生失去答辩资格,其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系(所)答辩小组或学院答辩小组、校级答辩小组评定不及格时,其成绩由最后一级答辩小组给定。

表1为我院近四年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成绩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档成绩比例适中,整体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规律,说明我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评价体系的合理与公正。

上一篇:人防建筑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学化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