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项目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09 05:25:03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路桥;项目工程;管理;重要性;质量

引言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存条件,更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交通运输网络的组成来看,路桥项目工程是一个不可的部分。路桥工程的质量高低,对于交通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路桥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内容涉及到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直接影响着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因此,作为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工作责任感,提高管理质量。鉴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不足的问题,笔者选择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项目管理重要性分析

与其它的建设项目相比,路桥项目工程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只有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才能使路桥工程达到建设的预期目的。大量的路桥项目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路桥项目工程在施工难度上高于其它工程,自然环境等因素对于路桥项目工程建设工作的影响较大。加之路桥项目工程的施工还会受到更加复杂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建设施工的难度增大。除此之外,路桥项目工程的规模一般较大,工期也就较长,在整个工期中,产生问题的机率就较大。许多路桥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如果施工条件发生变化,会对项目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路桥项目建设都要管理工作的支持,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来讲,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质量,都对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旦项目管理工作力度不足或者工作不到位,都会使不良问题出现的机谋增大。因此,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从路桥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出来,开发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与路桥工程施工相关的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才会得到优化配置,才能全力作用于项目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也只有项目管理工作的加强,才能推动路桥项目工程更加顺利地发展,推动路桥项目工程整体的提高。

二、质量管理重要性分析

质量管理是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进行路桥项目管理工作之时,要对路桥项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加强监督力度,按照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保证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质量管理工作,就是路桥项目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利用正确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对路桥项目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施工程序与环节进行与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违规操作与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行为。在管理实践的促进之下,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体系,服务于路桥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来讲,只有不断进行质量管理实践工作,才能使更多正确的质量管理经验被积累下来,作用于科学的质量检测标准与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使其真正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一部分,并且作用于交通行业的发展。在进行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之时,要加强不良施工行为的抵制工作,监督各个施工部门加强施工质量意识,利用创新型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提高施工者的施工责任心。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之下,全体施工以及管理人员会明确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配合管理人员将质量问题进行解决,推动路桥项目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资源管理重要性分析

对于每一项工程来讲,资源管理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来讲也是一样,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与施工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可以满足社会与群众的要求,关键在于施工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只有资源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使相应的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施工者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对于路桥项目工程来讲,资源管理工作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与物资资源管理两个方面来谈。只有人力与物力同时作用于路桥项目工程,才能使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转变施工与管理思想,使路桥项目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首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来讲。施工者是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主体人员,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之时,要建立起正确且科学的管理体系,高效解决人员配置方面的问题。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者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帮助施工建设的决策者进行人员高度,使每一位施工者的个人才能得到发挥,对于路桥项目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得到全面体现。另外,路桥项目工程的管理者还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施工者的人个利益与工程整体利益相关联,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路桥项目工程的发展。

其次,从物资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来讲。受到路桥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影响,其使用的物力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比如说机械设备资源以及施工材料资源等等。因此,在进行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之时,只有加强物资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使正常的施工得到保障。加强物资资源的管理,更多地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者可以利用编号制度来对物资进行管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解决管理力度不足以及科学度不足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加强物资的管理,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可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避免他们行为的出现。因此,物资管理工作可以在加强路桥项目建设管理的纯洁度,加大物资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开化,使路桥项目建设工作可以达到设计目标与社会大众的要求。所以,只有加强物资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路桥项目工程具有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与前提,这对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交通运输行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越发突出,交通运输行业的地位也会大大提高。作为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桥项目工程自然会得到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所以,作为一名路桥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正视路桥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视性,掌握正确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只有这样,路桥项目工程的各项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路桥项目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整体提高,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元.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315-316.

[2]蔡国华.路桥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330-331.

[3]李青蕊.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造价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21:316.

[4]加武荣.浅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7:360+353.

[5]何浩琦.对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阐述[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1:119-121.

[6]孙红宇.新时期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7:205-206.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2

一、开拓前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今年自治区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思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开拓创新。

1. 要牢固树立“工业强旗”的战略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强旗”的战略思想,真正树立不抓工业绝无出路的忧患意识。前旗近几年来的发展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实践证明,头脑最开明,思想最超前的地区,就是经济最发达、社会最先进的地区。针对前旗而言,工业难则全旗经济难,工业兴则全旗经济兴。工业主导地位既要喊得响,更要抓得实、抓到位。基于这样的思维,科右前旗要实现“三、五、十”的奋斗目标,没有一些强硬的措施和超前的工作意识,跨越式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在追赶全区发展步伐、实现富民强旗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意识,要用开放的眼光、合作的姿态,更新观念,全方位的扩大开放。尤其是在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鄂尔多斯等地的沟通合作,积极承接沿海开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大中型企业,确保实现产业发展,增加税收,带动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

2. 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目前,我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来势,抢抓机遇,努力为前旗工业发展搭建有力平台。我们知道,工业效益取决于规模,规模大小又决定着宏观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从目前经验看,我旗工业一是缺乏载体;二是环境亟待优化,首先应把工业园区建设放在首位;三是要为现有企业和未来入住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筑巢引凤才能繁育更多健康、活泼的企业队伍,只有利用这个空间,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为前旗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所以我们在观念上既要立足当前,又是着眼长远,对现有企业的规模以及生产能力、存在问题、发展前景进行一次全面调研,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让那些骨干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发挥优势,提高工业化水平

科右前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新能源方面,风资源较为丰富,形成了西起桃合木东至察尔森和额尔格图的东西狭长200余公里,南北宽50公里的风带。期间可安排两个“百万千瓦”风场的建设项目;光伏发电和抽水蓄能项目正在逐步探索;围绕水资源和该旗周边的煤炭资源,重点在阿力德尔、大石寨和归流河三角地带发展煤化工项目;围绕科右前旗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接替产业推进,进一步做好绿色、低碳、节能产业的引进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做出了加快兴安盟发展的差别化扶持政策,都将极大促进我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旗被确定为部级的重点扶持旗县,又被纳入国务院大小兴安岭产业转型与扶持发展规划,还享受国家老、少、边、穷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这些都是我旗发展所面临的难得机遇;特别是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是前旗加快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二、开启前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科右前旗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以抓项目开工竣工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和发展能源、矿产冶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非资源型四大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和总量,成效显著。

1.培育新兴企业,推进重点项目转型发展

我旗找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定位,加快发展重化工、能源、矿产冶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非资源型五大产业,加大机械制造、新型建材、中蒙制药等重点项目培育力度。强力推进兴晟太阳能、中广核察尔森风电一期、龙源察尔森风电二期、大唐新能源额尔格图风电二期等项目,年内争取风电项目核准达3家以上。加快圣华新药业无水葡萄糖、荷马糖业甜菜加工、沐禾节水灌溉设备制造、金牌有机食品加工等十几个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京津现代加气混凝土、蒙奥药业、畅源高低压开关、田源米业等9个续建项目,并进一步提升科尔沁王酒业、宏达压铸、蒙佳粮油等老企业生产能力,促进华锐风机制造、上海艾郎风叶、永润畜类等企业达产达效。同时,做好桃合木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大唐河北、龙源等多家风电企业和索伦抽水蓄能发电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为项目的顺利申报和及时落实创造必要条件。

2.优化发展环境,拓展招商引资空间

牢牢树立抓环境就是抓优势,抓环境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实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旗级领导分工负责制,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和企业平稳运行。我旗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落实鼓励和保护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的力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我旗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地广泛开展项目推介活动,采取多张方式吸引区外投资。积极主动对接大企业,争取有意向的项目早日落地建设。2012年上半年,我旗复工建设的工业有20项,项目总投资181.45亿元,今年完成投资73.65亿元。

3. 发挥能源优势,形成重点项目产业链条

科右前旗丘陵地形较多,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风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内蒙古蒙电华能、大唐、深能源、龙源风力等10多家风电企业入驻前旗。其中,蒙能国电一期、大唐一期,深能源、蒙电华能和龙源一期已并网发电,总规模达到25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年产值达2.7亿多万元。

为了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前旗还积极引进华锐风电科技4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到前旗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风电产业成为前旗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同时,科右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大旗,具有发展农牧业的良好条件,是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基地。科右前旗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科右前旗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环保体系已基本形成。科右前旗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又被国家划定为西部大开发地区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又决定加快蒙东地区发展,我旗又是老少边穷地区。这些都为科右前旗的发展带来了历史的机遇。

科右前旗将与全国有识之士合作开发,依托基地优势,引导龙头企业,以农畜产品加工,资源开发为重点,加之境内丰富的水资源和宽阔的建厂用地,努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依托自治区已确定的乌兰浩特—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的重点旅游线路和阿尔山—柴河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我旗以一条热线,四大景区,十四个景点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基地。

4.构筑园区平台,打造工业产业集群

科右前旗快速崛起的风力发电产业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拓展市场的空间。随着科右前旗、兴安盟及蒙东地区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全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纷纷在科右前旗工业园区投资建厂。目前,中航虹波风机塔筒和机舱罩项目、上海艾郎风机叶片制造、华锐风机制造等4家企业已落户,形成了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自2010年,科右前旗被列入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范围,前旗工业园区被列为11个重点扶持的接替产业集聚区以来,2011年,兴安盟鄂尔多斯工业园区又选址于科右前旗工业园区,科右前旗工业园区升级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这对全旗工业经济的发展插上了快速腾飞的翅膀。截至目前,前旗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58510万元,先后启动实施了路网完善工程和道路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在抓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园区土地收储,狠抓节能减排,加强入驻项目的审核把关等,确保入驻项目的质量和档次。

我旗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大力争取园区基础建设项目资金,努力打造营业收入百亿元园区。积极推进兴安盟鄂尔多斯配置的10亿吨煤炭资源,积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吸引各类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年内实现新入驻投资超亿元项目6家以上,企业总数达到5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以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它使节约资源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它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社会公德。它是发展思路上的重大提升,发展理念上的巨大飞跃,选择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特色产业,就找到了前旗经济的发展出路,更看到了科右前旗美好的未来。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3

国家“*“规划是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水利发展“*“规划是国家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明确今后5到15年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目标和任务、布局和重点、对策和措施,是*5年各级水利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去年,我们集中力量编制了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报告,并已经印发给大家,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认真研究了各自流域、区域水利发展规划思路。今天,我们召开本次会议,就是在理清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

按照国家“*“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4年,水利部组织研究并提出了《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报告》。规划思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精神的过程,规划思路报告广泛地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广泛地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最后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正如在部长办公会上汪恕诚部长指出的那样,规划思路报告研究的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大局。因此,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的规划思路报告应该是今后编制全国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

(一)充分认识“*“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首先,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水利提供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在水利发展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利在保障公共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水利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水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现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因此,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好水利发展“*“规划,对水利支撑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水利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及到2020年,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完成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水利发展“*“规划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饮水安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是水利发展“*“规划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因此,做好水利发展“*“规划,对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从水利发展“*“规划的定位和作用来讲,水利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5年至15年水利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是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本届政府十分重视规划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的作用,把以往的五年计划改为规划,就是进一步强调“*“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做好水利发展“*“规划,事关今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规划编制。

(二)深入理解“*“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纵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期间的水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自然、资源、资金、生态移民、体制机制等条件制约的不利因素。这一时期,我们既要充分把握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尽可能规避风险和克服不利因素,把握好“*“期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定“*“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确定“*“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还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明确“*“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要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五是要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六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确定“*“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更要体现在制定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重大战略过程中,全面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给洪水以出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洪水,尤其要加强对人类自身行为的约束,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通过建立国家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明确河流的纳污能力,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绿色经济;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扭转我国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三)全面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体系

与以往水利发展五年计划相比,水利发展“*“规划思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而改为水利发展和水利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双重目标体系。在水利发展目标方面,提出了防洪减灾、饮水安全、城乡供水、节水、农村水利发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水利现代化等宏观目标。在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方面,提出了以洪水风险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洪水管理目标,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以建立河流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保护目标,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水土保持管理目标,以建立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节水机制为主要任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以及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价体制等水利改革目标。双重的规划目标体系与国家对水利发展“*“规划的双重定位是一致的。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审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发展目标体系以确定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安排;另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对涉水事务实施社会管理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改革与管理的目标体系以确定政府在哪些领域需要改革,需要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践证明,建国五十多年来,水利在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仅依据国家投资计划,就可以形成约6000亿元的新增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水利发展的历史欠帐还很多,水利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水资源作为全社会的基础性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管理上差距更大。因此,在规划思路中强调双重目标体系,就是要更好地在“*“期间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践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重点抓住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规划思路重点提出了九项水利发展任务、四项社会管理制度、四项改革措施。这些在思路报告中均有充分地论述,我在此简要地点一下,使大家更清楚我们在“*“期间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在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快实施以治淮为重点的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加强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建设;三是加强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四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库建设,水库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移民和生态问题;五是加强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七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八是加快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九是加快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方面,一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建立国家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提高蓄滞洪区管理运用调度能力。二是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国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建立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确定水体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节水机制。

在水利改革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二是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资体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三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四制“,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四是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探索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水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规划思路报告中提出的这九项水利发展、四项社会管理、四项水利改革的任务,应该是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点,各个流域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本流域和本地区的实际,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把这十七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精心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

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水利发展“*“规划编制阶段,要进一步深化流域、区域、专项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理清今后水利发展的脉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任务、布局重点、政策措施及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把规划思路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到规划编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成果体系。为此,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准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及现状评价,对照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对全国、流域、省区和专项水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和达到的现状水平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总结和评价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产生的效益和取得的经验等。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分析。要结合各地实际,统筹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进程、保障粮食安全、东中西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与环境等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并且要达到量化的要求。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和问题,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

第二,量化目标。水利改革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水利发展目标。在规划思路提出的目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合理性。要以*4年水利统计数据为基准,预测到*5年底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水利发展现状指标和需求分析,合理确定“*“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科学确定“*“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要科学分析量化的目标指标,引用的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预测方法要科学,对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要统筹确定各项目标指标的发展水平,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切合发展实际。

第三,优化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是水利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布局要从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出发,突出重要流域、重要区域、重点领域和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重点水利建设安排要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求与可能,在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第四,细化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要把强化水利社会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结合各地水利发展的实际,将水利改革与管理的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使之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水利改革与管理措施要有的放矢,每一项措施都要确定改革与管理的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实施效果,不能仅停留于口号或思路。全国、流域、省区、专项规划要分别反映水利改革与管理的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上下雷同。各地要善于从近几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好的经验,积极探索水利改革与管理的有效对策措施。

第五,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制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水利发展,“三分规划,七分实施“,好的规划方案最终要落实到实施中,而规划思路的体现、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保证。因此,要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从投资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切忌面面俱到,做表面文章。每一项措施都要具体可行,以保证水利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第六,把握好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为保证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突出规划的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总体和长远考虑水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提出既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的水利发展和改革规划。二是在规划思路和方案创新上下功夫。“*“水利改革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要求,因此,在规划编制中,要善于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治水思路和理念,善于学习和借鉴相关行业发展的好经验,善于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在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案上努力创新。三是在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上下功夫。要把握好水利发展“*“规划工作的协调和衔接,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做好全国、流域、区域水利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合理确定水利“*“专项规划体系,加强部内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要做好与发展改革、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衔接,做好与相关部门联合编制规划工作。四是在规划成果体系上下功夫。水利发展“*“规划成果体系主要包括全国、流域、区域、省区、专项水利发展“*“规划报告,重点项目数据库,规划思路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要加强规划成果的管理,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抓紧完成工作,并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的要求,整合重点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统筹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领域、部门十分广泛。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水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发展“*“规划中,一方面,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调整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争取把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领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完善水利发展“*“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伸。

二是处理好加强水利建设与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关系。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相比,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大江大河还需加快治理,蓄滞洪区仍是防洪中的主要薄弱环节,中小流域防洪能力还比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远未解决,还有400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50%以上省份处于资源短缺的状况,提高城乡供水能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乃至2020年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九五“、“十五“以来,各级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近6000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好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遏制,归根结底,是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规范人类活动,防止对水与生态环境的侵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涉水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及今后的水利发展中,不断变革和完善水利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双重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移民和生??规划编制中,要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和切入点,水是生态与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加强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水环境恶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治理。在确定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安排时,要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对移民人口多、征地面积大的项目要慎重决策,项目投资测算要打足移民安置投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规划的重要理念,新建水利工程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新建水利项目要慎重决策,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同时,也要防止人类活动侵害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以及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是处理好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和新建的关系。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基建投资规模约在3500亿元左右,而到“十五“期末预计结转续建项目规模为2500~3000亿元左右。因此,“*“期间水利建设要以续建项目为主,适度考虑重点新开项目。从投资需求来看,考虑目前在建规模和适度的新开工规模,今后几年每年需中央和地方投资约600~700亿元。从投资形势来看,1998年以来,中央水利基建投资主要依赖于国债资金,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近两年国债投资呈快速递减趋势,水利投资规模因此也呈递减的趋势,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减少62亿元。中央水利投资的减少,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一些重点在建项目投资强度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致使“十五“期间结转投资规模偏大。因此,在确定“*“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要把重点放在续建项目上,对续建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对一般性项目,抓紧收尾和清理。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四、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5年,是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一年。按照全国水利发展“*“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要完成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年初完成规划成果的审查报批,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单位要继续把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切实抓紧抓好。

按照我部印发的《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的规划组织分工意见,部规划计划司负责归口管理全国规划编制工作,并会同水规总院、综合事业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全国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部有关司局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会同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好本流域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要组织做好本省区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落实规划编制的具体负责部门和工作班子,广泛吸纳本单位相关专业部门参加,落实规划编制的相关承担单位,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充实规划人员,加强规划培训,保障工作经费,抓紧开展工作。在规划编制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和公众意见,开放式规划,通过举办规划研讨班、座谈会和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规划思路,完善规划方案。规划编制不仅仅是规划编制具体人员的责任,更是各级领导的责任。各单位有关领导要亲自抓,把规划摆在重要位置,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跟踪检查和落实,定期听取规划进展情况的汇报,带头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组织有关方面加强规划论证和方案协调,保证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切实提出高质量的规划成果。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4

近年来,我国铁路现代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高速铁路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大量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我国铁路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铁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为确立并保持竞争优势,除了凭借技术优势,人才因素更是至关重要。人才是一切知识和技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能否拥有一批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将我国铁路技术和产品输出国门,转化为新的产品,创造新的财富。因此,加强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我国铁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实力,是决定其国际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1铁路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目前,我国铁路国际化经营大多采取政府协调引导、铁路企业主导实施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形式,并以此带动铁路产品出口、技术出口、对外直接投资等其他形式的项目。无论是境外工程的拓展,还是产品、技术、资金等的输出,开发和实施过程涉及多个专业学科,尤其是境外工程项目十分复杂,对人才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1)政治素质及思想道德。在国际化经营业务拓展过程中,铁路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因而要求相关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一是要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对我国铁路发展历程、铁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当前的重点任务有深刻认识;二是能够深入实际,讲求实效,勤勉敬业,吃苦奉献,创造社会满意、群众信服的工作实绩;三是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认同铁路行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做到公道正派,廉洁自律。

(2)语言交流能力。身处国际经贸环境中,迫切需要参与境外项目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具有良好语言交流能力。一是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用好外语,提高听、说、读、写实用能力,为实施国际化经营服务;二是要求项目人员入乡随俗,充分尊重异地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积极主动与合作方交流,实现有效的文化沟通。

(3)跨国管理能力。参与境外项目的经营管理人员需在掌握合作国社会文化、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了解该国贸易政策、铁路产业政策和运营规则的基础上,具备胜任跨国项目管理的能力。一是要眼界和思路开阔、善于学习、知识广博,具备一定的铁路专业知识背景和较为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现代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技术和施工管理技能;二是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合理组织和控制所有的生产要素,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压力和考验,独立做出决策;三是快速适应多样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具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灵活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

(4)技术应用能力。境外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一是要在铁路规划设计、铁路工程建筑、工务工程、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输组织等专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二是要具备敏锐的专业洞察力、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学习、掌握并熟练运用合作国的相关铁路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和新规则。

(5)国际项目开拓能力。目前,我国铁路企业正积极开展境外项目合作,迫切需要具备国际项目开拓能力的人才。一是要求相关人员拥有丰富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国际法规和惯例知识,以及必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知识、国际工程概算与预算知识、国际工程资金筹措与运作等知识;二是要具备与外国政界和商界打交道的能力、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交流与竞争的能力、国际投标环境分析与决策能力、投标组织与报价技巧运用能力、国际工程承揽合同谈判能力,以及工程造价的宏观估算能力。

2我国铁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人才资源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铁路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我国铁路加大了对经济、财会等专业人才的开发力度,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铁路财经类专业人才。2005—2010年,铁路经济专业人才数量增加3715人,增幅31.2%;会计专业人才数量增加1205人,增幅4.9%。然而,面对国际化经营管理对人才的新要求,目前我国铁路企业的人才资源仍显不足。

(1)通晓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商务类人才不足。一方面,我国铁路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尚难以适应海外业务拓展的要求。思想观念上,缺乏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储备和业务素质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和国际工程管理的要求;管理能力和经验上,处理复杂的跨国经营矛盾、解决海外市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且缺乏相应的跨国经营经验。另一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管理需要大批通晓国际市场营销、策划、战略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金融、贸易等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管理工作实务的商务类人才。然而截至2010年末,我国铁路专业技术人才中,管理综合、经济、会计专业人员仅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12%、7%和11.7%,其他急需的营销、财务、金融等专业人才明显紧缺。

(2)适应海外铁路建设运营的技术和技能人才缺乏。一方面,与世界范围内铁路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相比,我国铁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仍显滞后。知识老化现象较为突出,能够掌握现代铁路专业知识的还太少;外语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较为薄弱,对其他国家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和运营规则等缺乏一定了解,在海外项目的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具备境外铁路工程项目经验的铁路专家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另一方面,与铁路国际化经营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国铁路企业现有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偏低。目前,铁路企业中大部分技能人才的文化水平较低。据统计,2010年末,学历在高中及以下超过85%;技能人才队伍老龄化的趋势较为明显;部分人员缺乏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尤其是高速铁路和新技术装备相关岗位的技能人才业务素质偏低,主要行车工种队伍的素质能力尚未达到岗位标准要求。

(3)具备拓展国际合作能力的人才短缺。目前,我国铁路企业人才资源所属的专业类别较为单一,专业分布明显不均衡,超过80%的专业技术人才属于铁路工程技术系列主专业。在主专业之外,能够满足拓展国际业务需要的外语、外事、法律、国际关系、商务谈判等的专门人才则呈现出几乎空白的情况。

3我国铁路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为保障我国铁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顺利开展,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加快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国际化人才资源队伍。

3.1确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思路

我国铁路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竞争战略、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和企业经营的总体战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思路,作为企业构筑和实施跨国经营及人才开发战略的必要前提。为此,铁路企业必须积极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树立竞争、开放、多样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人力资源整体性、科学性理念。加快改革束缚企业发展的人事管理旧体制,建立现代人才产权制度,使人事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构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责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领导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完善企业组织运作体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3.2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的合理引进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标准。专业方面,按照“缺什么、引进什么”的标准,积极吸引外事、法律、外语、财会、金融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进入铁路企业,对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复合专业人才,尤其是同时具备铁路专业背景和非铁路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优先引进。素质能力方面,选拔具有国际视野和理念,并能适应不同文化差异的人才。

(2)大力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实施境外员工本土化策略,通过从合作国招聘中层、基层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简化文化适应性培训等工作流程,还可以和当地政府、雇员、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迅速扩大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铁路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国界限制越来越少,还可以招聘第三国成员进入境外公司,以此更好地消除文化和国别的界限。

(3)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储备库。打破部门局限,根据专业或已有项目,详细记录企业内部各类人才尤其是涉外人才的基本情况,做到统一管理、灵活调配,使现有人才发挥最大的效用。广泛搜集企业外部相关行业顶尖人才,以及企业发展紧缺人才的有关资料。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人员的动向,才能随时把最合适的人才征召到企业并选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特别注重搜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就业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纳入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及时为我所用。

3.3加大既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开发力度

(1)设计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基本方案。针对负责海外业务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重点加强其业务技术素质、国际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跨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和提升;结合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特点,重点围绕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和国际商务,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选派“公关型人才”接受国际公共关系等专业知识培训,并安排到境外公司或业务部门任职,参与具体项目谈判;依托有影响力的国际项目,分期分批选派铁路主专业技术骨干和高技能人才进行实践锻炼。

(2)创新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爱岗敬业、业务技术能力强、具有培养发展潜力的管理、商务、技术等骨干,分期分批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等,进行外语、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升级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的岗位培训办法,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海外业务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涉外项目高层管理人员,同时挑选专业基础扎实、外语基础较好、有培养前途的管理、商务及相关专业青年技术人才,到涉外项目中进行岗位锻炼。采取“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咨询机构的专家,以及实力强大的相关行业跨国企业外方管理人员或中方高级雇员,给铁路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商务、市场营销等人员授课,全方位进行海外业务培训。

(3)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国际化经营管理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建立全员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将职业培训贯穿于员工在企业供职的全过程。从管理职责、基地建设、培训教材、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积极加强铁路企业人才培训组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铁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建立和推行企业员工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按照评估体系对员工培训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培训效果。

3.4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

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生长环境,铁路企业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业绩为导向、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此,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制定并执行不同的、合理的薪酬管理办法。通常来说,海外分部员工的报酬应略高于合作国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以利于吸引当地优秀人才;而对从国内外派的人员不仅要给予应有的工资,还要附加各种津贴和补助,以利于他们在国外安心工作。各类激励的制定标准既要保证相应的岗位具有市场吸引力,又要充分体现员工个人价值和工作实绩的差距。大幅度地提高关键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工资待遇,按照国际市场薪酬分配比例,加大倾斜力度;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打破常规,重金聘用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专业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切实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3.5积极营造国际化的企业文化氛围

(1)承认价值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铁路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业务所在国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我国员工与当地员工的关系,建立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文化,以减少文化冲突。同时,积极引导合作国雇员了解企业发展目标,使他们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目标,参与企业管理。敢于把那些工作能力强、经营业绩突出、对企业忠诚的当地员工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去,充分利用他们的本土优势,担任不同的角色或领导岗位,给予充分信任,帮助他们取得事业的成功。

(2)加强团队建设。铁路企业在开拓境外业务的过程中,大多采取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形式,其业务性质决定了项目部这种团队形式在铁路企业境外分部的组织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倡导项目部的团队精神,鼓励员工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

4结束语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电工技术 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69-0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GZYLX2011146

一、教学资源素材建设的意义

集聚优质资源,促进电工技术课程建设,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课程特色。为学校提供具有应用意义的课程建设资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为社会搭建开放式的教学培训公共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以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为出发点,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力求架构合理,安全可靠,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特点。切实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

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的建设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研究与建设,针对相关技术应用及职业岗位要求,建设普适性的课程教学资源,总结并形成以项目式案例为重点的《电工技术》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的本课程教学资源库。

三、《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建设的主要内容

电工技术课程是工科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体的应用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主要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的分析、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继电控制电路。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建设包括:

1、教学资源素材的内容管理平台模块;

2、教学资源素材的资料模块。包括课程网页建设,素材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建设。内容主要有行业调研、课程标准、电子教案、项目案例库、课程考核办法、教学教课录像、课程测评办法等;

3、教学支持环境建设

教学支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进行教学辅助和辅导工具。包括教学指导书、习题库、学生作业作品、专业知识学习资源目录等内容;

4、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建设。

职业资格证书资源的主要内容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建设,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练习题库项目建设,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自测题库项目建设等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四、《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素材的建设方法

研究思路:广泛收集资料,采取座谈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提出教学资源库实施方案;教学资源库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实践,累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并与其它高职院校进行交流、改进。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企业调研法,经验总结法,集思广益法。

五、结束语

电工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维修电工岗位是学生从业领域的主要从业方向。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为了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需要注意和解决一些问题如:教学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以此达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6

在广袤的湘桂铁路大地上,有这样一面旗帜,它始终高高飘扬,一连获得了千里湘桂第一梁、第一桥等8个第一的荣誉称号,累计获奖金991万元。他们就是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湘桂项目部的全体将士。

湘桂铁路是构成广西“一轴四纵四横”铁路网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轴。位于湘桂铁路扩改工程龙头位置的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湘桂项目部暨湘桂铁路永州至柳州段扩能改造工程Ⅰ标第一项目部于2009年3月正式成立,项目管段估算总造价共计5.86亿元。2009年4月,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湘桂项目部以全线领跑者的姿态开工建设七新村大桥,业主在工地现场举行了全线工程的开工典礼,至此,万众瞩目的湘桂铁路扩改工程正式拉开了建设大幕。三年来,该项目以其严格的标准化管理组织生产,让快速稳定的施工效率享誉湘桂全线,一直成为湘桂线的“领头羊”“排头兵”。

首创三三制

所谓“三三制”,就是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湘桂项目部在经营管理中倡导“三个思路”、在施工生产中贯彻“三条主线”的合称。项目筹建之初,项目领导层针对湘桂项目的工程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客观严谨的科学论证,最终由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副总经理、湘桂项目经理佘志清带头提出了坚持“三个思路”、围绕“三条主线”的指导方针。

经营管理的“三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充足的施工准备是项目成功的基石。海不辞水成其大,山不辞土方为高,在此思路指导下,项目部高度重视基础准备工作,积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和措施,为应对施工现场的突况提前做出了准备。以施工图纸为例,为了确保施工顺畅,项目主动加强与设计院的沟通和联系,力求解决施工图纸到位的问题,尽快打开施工的局面。项目总工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前往成都积极与设计院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为下一步全面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思路——最大的节约是工期节约。效率就是效益,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项目部加强资源配置,争取在均衡生产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节约工期,保质保量完成业主布置的任务。为了强化执行力,湘桂项目严格落实梯次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力求管理扁平化。项目部在原有两个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从规章制度标准化,人员配置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方面狠抓标准化建设,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项目工作效率。

第三个思路——项目最大的利润来源于灵活的、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项目部开工之初就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制订严格的内部计价管理制度和详尽的劳务工班管理办法,以合同制度约束管理劳务工班。所有分项、分部工程都建立了完整的成本台账,每个月进行一次成本分析,每月都真实反映成本情况,为成本管理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施工生产的“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房屋拆迁、三电迁改。为加快房屋拆迁、三电迁改步伐,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各个击破、多点开花的工作思路,把拆迁、迁改工作引向深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积极加强与业主、地方政府及当地村民的沟通协商,尽可能地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支持、理解,做到了落实一处,赔偿一处,使征地拆迁工作在没有征地拆迁图和补偿标准的情况下得以有序进行。

第二条主线——抓好本项目现浇箱梁的施工,推进现浇梁优质高效生产。现任项目经理黄宜伟坚持从科技要质量、要安全,带领项目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针对项目900吨现浇箱梁较多且基底大部分为水田、鱼塘的特点,黄宜伟将现浇梁的施工方案作为重点攻关的科技项目,通过对上承式移动模架法现浇、下承式移动模架法现浇、满堂支架法现浇、贝雷梁支架法现浇等方案进行比选,大胆地提出了采用单跨32 m的贝雷梁支架法现浇方案,节约了基底处理及支墩施工的费用,仅此一项就比原设计节约费用投入160余万元。该技术被南宁铁路局列为湘桂建指全线的科技创新项目,被推荐为全线学习的新工艺。由他主持编写的《石笼护坡的施工工艺控制》被列为湘桂线的科技创新课题。

第三条主线——抓好现场材料的储备、加工和施工组织。A、B组料、级配碎石料场的规划和料源加工,为项目的路基填筑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由经理牵头,协调好人员、机械、物资以及施工工班;做好计量和清算工作,保证充裕的资金,为施工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物资及设备方面,对二、三项材料,项目采用集中供应,既能够把握好材料的价格和质量,还相应地节约了成本。

正是由于以上措施的采用,项目成本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编织安全管理网

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度是规范项目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项目自进场起就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各架子队以架子队队长为组长,副队长和技术主管为副组长,各工班长为组员的架子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整个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层次,织成安全管理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并与每月绩效考核挂钩,将每个人于自身安全责任进行一对一的“绑定”,形成了全员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镇确定了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在增加农民收入、镇财政收入、村级集体积累及项目带动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农民增收新的突破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把农民每增加的块钱都细化和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与项目上去,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一是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农的人少了,才有条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农业效益,把农业产业化同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以及产品优质化结合起来,做强支柱,做优特色,做大产业,做响品牌,做活市场,构建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通过示范村、示范组、示范户的建设,率先实现突破,以样板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寻找增加收入的途径。继续坚持“以畜强镇”战略,着力在品种改良、基地建设和增加科技含量,培植大户、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引导和鼓励农民多发展附加值含量高的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按照“产业化发展农业、专业化×××农民”的思路,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工业化的最佳链接点来抓,对重点龙头企业从服务体系、科学示范以及专业化生产方面给予扶持,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做的更强更大。三是搞好配套服务,整合资源,通盘考虑。采取项目扶持、资金整合、信息服务、农业技术组装配套等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四是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做好农村科普工业。重点培训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二、以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增加镇财政收入新的突破

在增加镇财政收入上,进一步深化对镇情的再认识,积极发挥镇级财政的职能作用和镇财政位于基层、便于征管的优势,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狠抓财源建设,促进镇级财政全面建设。一是把经济发展同财政增收结合起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大力发展优质农业生产、优化结构,以制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在形成特色、形成规模、形成产业上做文章,扶持一批种植业、养殖业大户。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镇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紧紧围绕双泉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水泥、建材、酿造及农副产品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乡镇企业。坚持科技兴企,在巩固和加强现有骨干财源的基础上,加强财源建设,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户投资,开发新项目,培育新的后续财源,增强税收后劲。年我们先后引进建设了金汇果蔬基地、羊胚胎移植繁育中心、中昌肉食品厂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今年又引进棉子油加工厂、双泉万头奶牛厂等个项目,招商引资总额万元,为今后的税收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把农民增收与增加财政相结合,加大财源建设投入力度。镇上建立了扶持养殖业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开辟新兴财源。四是狠抓税收征管工作,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小补大”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征管力度,不定期召开税收工作协调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重点税源突出抓、难点税源反复抓、零散税源经常抓等灵活多样的征管方法,在抓好骨干企业税收征管的同时,作好对镇农贸集市零散税收和全镇个体私营户的征收,确保镇财政收入的增加。

三、拓宽思路、创新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采取三条措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是抓关键,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级班子。近几年来,我镇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有钱办事”的前提和条件,注意把政治坚定、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优秀人才选进党支部班子。同时,严格程序,依法选好村委会班子,使村级班子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堡垒。

通过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二是抓帮带,落实发展责任。实行了镇党政领导挂包村和挂包村办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并层层落实责任制。挂包的干部及时帮助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技术、信息、资金、销售等服务。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转变政府和村支两委职能,为个体私营经济搭建发展平台。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经济项目,采取土地出租、承包、入股的办法,引进种养大户和私营经济业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我镇团结村、塔湾村、石桥村、冯家沟村均有村办砖厂,单收承包费合计万元,文殊村有酒厂一个,年承包费万元,河口村有度假村景点,年收管理费万元,总计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万元。

四、实施项目带动,在上项目争取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能源项目工作思路篇8

全程线路基本采用挖孔桩、掏挖桩基础两种方式。110kV送电架空线路共分为两回,基本采用方案为设计推荐方案。另外,为解决河源供电厂的窝电问题,建立了220kV的河青线,这条线路主要是为了优化河源市电网结构。同时,为了提高双下以及城南片区的供电可靠性,建立了110kV城南—双下的基本线路工程。为了更好地满足,河源市源城区住户用电需求,把供电标准提高,建立了110kV高塘—黄沙送电线路。河源市计划新增输电线路56.145km,基本投产规模大约51.156km,电网建设工程按时完成线路大约占12%,超时已完成线路大约占50%,超时未完成线路大约占38%。

2河源市输电线路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虽然河源市为了保证居民用电,保证用电可靠性,建立一系列新增线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河源市输电线路电网建设点工程完成情况可以看出来,依据规定时间完成的工程很少,而超时完成以及超时未完成的工程却是比较多,这就说明了其在工程进度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工程不能按期进行。另外,项目管理属于一种新型学科,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久,所以很多施工企业对其认识不够、运用不多,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本章针对河源市输电线路进行分析,找出其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2.1项目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施工项目管理方面,主要依据经验和合同目标制定管理方式,而业主方往往是依据合同规定进行工期控制,当基本总造价规定好之后,对工期超时的项目不做追究,这就导致对于工期的控制只是存在一个虚名,而没有真实的实行规定。另外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的基本意识不够强烈,制定的计划不够科学和全面,对项目工程控制采取手段比较落后,个别负责人思想不完善,存在一种只要花钱不多就可以的思想,对效益认识度不够,这就导致不能对计划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调整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解决对策:项目管理负责人要制定全面合理的施工计划,对输电线路进行仔细分析,同时结合项目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全面的计划,要做好工期时间规划,按时保量完成工作。另外,负责人要转换思想,做好管理工作,定期参加培训,增加新知识。并且一旦发现超过工期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的计划,要追究责任,责任到人,分析原因,进行改正,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2对施工进度缺乏准确及时的了解,项目难以按时完成

对于输电施工项目而言,进度管理是最重要的,它代表着整个项目完成的状况,同时也和项目成本有着一定的关系,项目是否能够按期完成,代表了整个项目功能的发挥状况。但是,就目前河源市输电线路实际完成状况来看,项目进度并没有把握好,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延时完成。原因有很多,施工项目工程中各方面的信息比较多,管理者不能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基本信息传递时间延时较多,并且内容不准确,与实际不符,相关联系人互推责任,不能较好地把项目进度状况反应出来,不能形成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模式等。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河源市输电线路实际运行状况,进行适当的管理,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项目定期完成的手段,也是促进项目发挥基本效益的基础。解决对策:输电线路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包括对基本状况的预测、计划决策、项目施工控制,信息反馈等过程,对施工项目管理任务包括全面信息管理、资源、质量、费用、组织、工期等管理。工程进度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指标,它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所以在对工程进行分析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全面性预测和分析,采取综合措施。相关负责人要对工程进行富有成效的管理,把握好进度,可以在项目开始之前拟定一份与项目活动进度相符的进度计划,规定开始和结束的大致时间,做好预算。

2.3输电线路施工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方面,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整体上没有形成一种科学化、先进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在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才发现成本方面管理不足,这种管理方式不能较好地处理、收集、解决项目经营和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和数据信息,最终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相关责任人没有及时了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不能按时对症下药,不能采取相关措施把成本降低,最终导致根本效益流失。解决对策:完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测算采取精确科学的方式,同时进行信息化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全面科学管理。要对整个项目施工管理相关的领导进行培训,合理把控每一个运行关节,收集项目工程中存在的正确数据和信息,合理分配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同时要针对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对症下药,保证效益。

3结语

输电线路施工项目管理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对其进行管理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各个项目进行细化,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从河源市输电线路项目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项目进度、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做好成本控制的时间规划,建立完整的管理模式,促进地区线路施工更好地进展。

上一篇:员工考核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银行女职工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