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2 00:49:18

人口调查报告

人口调查报告篇1

此次调研历时两周,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月22日邀请重点镇(街道、园区)在市统计局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普查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二是1月26日-27日市人普办分组到重点镇(街道、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对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了试点入户;三是1月29日在市统计局召开此次调研总结座谈会,对前段时间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总结;四是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专题共涉及以下十个方面:

1、如何有效开展普查宣传?

2、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

3、普查员及指导员如何选聘和选调?

4、如何了解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

5、外来人口基本状况及如何做好普查登记?

6、人户分离现状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如何进行户籍整顿?

7、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

8、如何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超生情况如何据实登记?

9、怎样开展普查摸底?

10、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其他因素。

通过对以上十个方面的认真调研,我们及时了解正式普查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摸清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效开展普查宣传,是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宣传,更要长久性、持续性的开展宣传。平度市统计局10月份至XX年7月份,分批次组织本市各镇(街道、园区)进行人普宣传,主要以悬挂横幅、宣传栏张贴海报、分发普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XX年7月至XX年11月,通过宣传车队入村、宣传资料入户进行持续性宣传,并通过电视台、报纸、短信平台等多方位媒体宣传。

二、入户登记是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户登记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准确与否。因此,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别是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前期两周的调研,发现只要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大众居民在了解到人口普查这项工作后,对入户登记这项工作的配合度还是很高的。对于宾馆、医院、学校等特殊地区,要做到入户前与单位负责人联系,入户时由该单位所属镇(街道、园区)工作人员陪同,并携带各级人普办下发正式文件,对于特殊人群要提前告知并预约时间进行入户登记。

三、选聘和选调普查员和指导员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镇(街道、园区)选调普查指导员以一、三产统计员为主,因为一、三产统计员部分业务在农村,作为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平度市来说,人口普查的工作重点在农村;二是选聘普查员以各村(居)委会三职干部为主,参加人口抽样调查、农业普查等普查工作的人员优先选择;三选聘报酬参照往年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标准,然后根据实际工作具体调整。

四、如何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做好此项工作,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非全家外出户,可在入户登记时询问其他家庭人员;全家外出户,要通过询问邻居、亲友、村(居)委会等形式了解情况。

五、如何做好外来人口基本情况普查是人口普查的又一难点。做好此项工作,可通过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联系,或在其居住所门前张贴人普通告,邮寄信函等方式联系。

六、人户分离现状及户籍整顿问题的处理,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镇(街道、园区)、村(居)和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等单位间的协作。

七、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和普查登记问题的处理,处理办法同上。

八、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超生情况据实登记问题的处理,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对以上几类人群登记做到不重不漏。

九、普查摸底工作的开展,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镇(街道、园区)为核心,村(居)委会为主力,调配人员,全面开展普查摸底工作。

十、通过此次调研和对历年普查工作的总结,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突出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XX年10月份平度市农村村委会换届,村委会成员将会有变动,这将为调查员的选聘、培训和入户登记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历年大型普查,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效果差强人意;

三是入户登记中往往出现意外问题、特殊情况等,导致登记工作中断或不准确;

四是人口普查填表数量巨大,审核工作量大,往往因为某一两个指标的不明确,而导致出现大量相似错误出现;

五是光电数据录入对填表要求严格,常因书写规范度不够而导致机器误读。

人口调查报告篇2

一、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几点建议

据专家分析预测,2020年2050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进程相对全国来得会更早,来势会更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民生目标,营造关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促进老有所养制度化、常规化。白潮来势很猛。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的艰巨性、长远性,在现阶段老龄化形势相对缓和的条件下,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吃透国家关于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普惠政策,逐步完善养老金支撑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基金筹集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和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储蓄,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在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纳入到保障范围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大病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水平,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建议市及各市区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抓紧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敬老院,要由市民政局制定统一的改造标准,统一进行资金调拨和改造验收,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承载能力。要有计划地投资兴建一批示范性老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集居住、休闲、文化、康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颐养中心、养老院、敬老院等。对一些闲置的场地如空闲的托儿所、小学、培训中心等,可转办成为养老设施。三是加大扶助力度。完善社会敬老优待政策,适当扩展优待项目,适度扩大优待人群,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捷、优惠的社会敬老优待服务。制定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拓展慈善资金劝募方式,拓宽老年社会救助面。建立贫困老人应急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件陷入特殊困难(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年人给予应急救助。

二、扶持培育老龄产业,促进老有所养市场化、社会化。老年人群是夕阳人群,而老龄产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 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无论是对食品、饮品、保健品、医疗药品、保健器械还是娱乐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推动老龄产业理性发展着眼,当前应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列入服务业整体发展中综合运筹,在制度规范、政策引导、计划协调、经费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用地上早做打算,提前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将养老服务项目需要的土地指标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各级政府设立的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应安排给养老服务业一定份额,主要用于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二是鼓励社会投资。启动社会投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包括给予政策扶持,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鼓励养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三是发展相关产业。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高,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将逐渐走向社会化、多样化。要顺应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等需求,引导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引导支持家政服务业,开展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服务等等,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镇(街道)敬老院、老年公寓要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三、着力规范老龄行业,促进老有所养专业化、规范化。当前为老年服务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落实各项老龄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大力加强老龄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制定行业规范。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业组织,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居民与行政机关沟通的有效桥梁,将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再针对需要对实行中的政策和规范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资源作用,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动的失能率。

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有计划地在高校、职业院校、中等技校增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服务老龄人群打下良好基础。经劳动部门批准,有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利用专业培训班、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快培养社会义工、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口调查报告篇3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__市及周边城镇和沿江上游城市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这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密不可分。______社区毗邻__商业中心____,其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异。本课题小组重点对其“人口、就业与再就业”做大胆而又有价值的调查,旨在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也其内心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真实感受,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团队合作、个体创新、自主获取知识、实践社会实践等开放式学习方法。本次时间调查研究活动既能让我们对该社区的现状、前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以更好地促进其社会、人文环境的发展,又能让我们实践义工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精神宗旨、树立为祖国经济发展贡献青春的人参理想和努力学习、献身未来的远大目标。

二、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问卷法、讨论法

三、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 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调研选题、确定课题可行性、撰写开题策划书、人员分组、与当地政府接洽、物资准备。

(二) 实地调查阶段:20__年7月12日~18日

12日,我调研小组到达__村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启动与授牌仪式,之后由其领导带领大致了解了社区及周边环境;

13日~14日,我们分组走访,实地考察并作问卷调查;

15日,我们向居委会领导了解社区官方资料;

16日,我们帮助社区做保洁,实践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

17日,我们与当地菜商交换角色,我们帮其卖菜,让他们到我校参观、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状况,并与他们刚考上大学的子女进行沟通,使其更早了解大学、作好大学计划、明确大学目标;

18日,在居委会举行活动结束仪式,组装资料,带回归校。

(三) 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个小组所分配小课题进行结题并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最后整个活动小组一起制作本次课题档,制作展板,展示课题。

四、 结论与建议:

通过政府了解与实地调查我们发现:____*社区现住3000户以上,居民近万人(含流动人口),登记失业人员1100多人,人口较为密集,人员结构复杂,属较贫困地区。因此,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当地一重点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 强化政府作用;

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再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的各项管理体制中,具体来讲:

1. 政府应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

2. 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个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只要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3. 多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 转变劳动者就业与择业观念:

下岗工人大多希望由组织安排就业,表现处 对政府部门很强的依赖性。在择业方向上,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希望得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竞争意识。因此,推荐:

⑴、 文化素质偏低、年纪稍大、专业技术适用面窄的劳动者向商业、服务行业发展;

⑵、 年纪轻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专业技能的下岗工人从事非国有、私营企业或个体工作。

五、 成果与体会:

我课题小组以满腔的热忱、务实的心态、义工志愿者的精神深入____*社区,以详尽的资料、充分的论据,并在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助下编撰了一本《改革开放三十年,__社区新面貌》的纪念册。同时还制作了一块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模范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展板,其相继在模范村与我校展出,得到模范村居民与我校领导及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其中义工做保洁、帮孤寡老人清理下水道、与菜商交换角色更是其中的亮点。而交换角色这一活动更是刊登在重庆日报上。

人口调查报告篇4

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农户接受计划生育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下,农村人口政策的适应性。另外,为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解释贫困地区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本研究还同时设计了与人口问题关系密切的要素,如乡村教育、乡村健康服务和乡村管理特别是村民自治方面的指标,用以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根据这样一个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以贫困地区的乡、村和农户三级单位为对象。本研究认为,就甘肃来讲,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农村的极度贫困问题,缩小这些地区与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根据以往的调查、统计数据反映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贫困地区也是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基础较差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人口问题与贫困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个别地区还存在“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这种客观现实,对于这些地区乃至全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起着负面的制约作用。研究和解决这些地区的人口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次调查选择了岷县梅川镇的店子村和岷阳镇的龙潭村、通渭县李家店乡的李家店村、麦积区麦积镇的后川村和康县阳坝镇的庄科村、油坊坝村和白杨乡计划生育服务所。调查的重点对象是农户,同时,还收集了乡、村两级的有关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本次调查的方法以深入访谈为主,资料分析以访谈所获个案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典型调查中所获得的乡、村两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调查时间、收集资料的方法所限,本报告的结论主要是针对访谈资料所做的定性分析。

本次调查点所在的四个县均为地处秦巴山区(为全国两大扶贫攻坚地区)的贫困县。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麦积区(1458元),其次是通渭县(1390元)和岷县(1368元),康县最低(1058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73元)。但本次调查所选的乡镇均为本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经济条件在本县属于中等水平,其中,麦积镇和康县阳坝镇为旅游风景区,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的不同,两镇发展的差距较大。

在本次调查的6个村中,除龙 潭村外,其余5个村均地处远离县城的深山区,距县城的距离在10-30公里之间,其中,李家店村虽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但由于乡政府位于距县城30公里以外的偏远山区,其发展环境与其余4个村基本相似。远离城市的区位弱势,形成了这些村庄在交通、信息、市场环境方面处于典型的偏远状态,生产方式的落后、经济上的贫困、社会发育程度的低弱和公共产品的贫乏从根本上制约着这些村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详细情况见表1)。

表1-调查村基本情况(20__年4月)

村名

人均纯收入/元

人均耕地/亩

至乡镇距离/公里

交通环境

生态环境

合作医疗

特色产业

店子村

1690

0.5

10

乡间公路

高寒山区

中药材种植、贩运、制砖

龙潭村

1754

0.94

2

县级公路

半山区

劳务输出

李家店村

600

5

1

乡间公路

干旱缺水

粮食种植

后川村

1458

0.5

20

县级公路

山林区

农家乐

庄科村

600

25

乡间便道

阴湿山区

茶叶种植

油坊坝村

800

30

乡间便道

阴湿山区

茶叶种植

注:1.庄科村和油坊坝村人均约2亩耕地已全部退耕还林。

2.20__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0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利益导向政策失去或根本没有发挥倾斜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倾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少生快富政策和项目,其中,特别突出地反映在利用社会资源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利益倾斜的政策中。但是,据我们调查,这些政策在贫困地区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群众感到:“少生没能致富,奖励了也没受益”,这一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策调整带来的利益倾斜消失。

20__年以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一些惠农、支农政策、项目,由于限定了受益条件,其受益范围较小,只能覆盖部分农户。计划生育部门利用这种特点,与相关部门协商,适时地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将计划生育户优先纳入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受益范围,使农村的计划生育户享受到了许多实惠,对改变了农民的生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减轻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但是,近两年以来,这些政策的受益面扩大到西部地区全体农村居民,在一村、一乡,甚至一县范围内,都不存在对部分农户的特殊照顾和优先安排的需要,于是,计划生育户从这一部分政策和项目中得到的优先、优惠自然消失,如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免义务工以及20__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免费发放书本和每人每天一元钱的寄宿补助的政策等,都由原来的特殊权利变为普遍权利,由优先受益变为同时受益,原有的优先优惠条件不再发挥作用。另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政策,如特殊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民政口的社会救助政策等是针对极少数特殊人群的,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公议决定,其实施原则不允许直接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特殊照顾。

2)缺乏实施条件造成的利益倾斜缺失。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孩子对于家庭收益的意义存在阶段性差异。正常情况下,实施节育措施的初期,大约在23岁至45岁之间,由于夫妇双方正值体力强壮的阶段,而孩子也正处于消费阶段,子女少减少了子女的消费,也让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参加劳动,家庭生活相对于多子女家庭要宽裕些;45岁以后,农村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开始下降,在一些山区,甚至已经开始逐步丧失从事种植农业的劳动能力,子女开始步入结婚成家的阶段,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家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开始出现,这些家庭父母对于自己养老的后顾之忧开始产生。特别是二女户,女儿普遍不愿招婿上门,而父母则希望二女中有一女能够招婿上门,留在身边为其养老送终。这种矛盾使二女户家庭陷于无助的状态。一些父母对于女儿的教育持悲观态度。许多女孩因此上学的心理支持度开始下降,升学的机会减少。升学加分许多二女户享受不上,因为升不到需要加分的年级;这些二女户家庭的另一个心理问题就是缺乏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的上进心,发展的后劲不足,比如在由扶贫部门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农户的,不存在对计划生育户的扶持和倾斜,另一方面,恰恰是计划生育户特别是二女户由于发展愿望和劳动能力所限,因缺乏实施这些项目的条件,自愿放弃了这类项目。使这些家庭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同村的村民。前述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也使他们对农业生产在体力、精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其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庭的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因此,对于甘肃大多数山区农户来讲,45岁以后,少生不仅不能致富而且必然受穷。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在贫困地区,由教育部门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由于将贫困地区的全体小学生纳入受益范围,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对计划生育户的倾斜。

2.利益导向政策的目标离散度较大且存在区域性不适应的问题

利益导向是计划生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计划生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在甘肃农村实施的针对计划生育户的利益导向政策和规定复杂多样,但真正能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并不多,其中“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公认的受益感最强、保障程度最高的一项。这一项目在甘肃实施了两年多,引起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好政策,但其关于对象确认的条件却存在明显的目标偏离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批评集中在以下两个议题中:一是真正的计划生育户没能受益,二是对于山区农民来说,年龄规定不合理。调查还发现,实际上,许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或项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目标离散度较大的问题。

1)带头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农民被置于政策的边缘,他们成了农村中最贫困、最需要救助、最应当得到奖励的群体。

80年发表致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一封信以后,许多农村青年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采取了节育措施, 模范地执行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强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生育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措施将这一部分人置于受益范围之外,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开始进入中、老年行列,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又缺乏劳动力,没有了生活保障,养老问题正在困扰着他们。但是,根据奖励扶助政策的规定,他们还没有达到奖励年龄,不能享受奖励扶助政策;而现行的针对二女结扎户的一次性奖励3000至5000元,始于20__年,此前的适应对象并不享受这一政策。当年享受政策对象4000户,只占不到当年全省农村全年二女结扎户的30%,就全省累计情况看,至20__年全省农村累计二女结扎户共18.45万户,其中的18万多户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个别地方为少部分对象办理了每对夫妇600元的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养老储蓄,将养老储蓄提高到20__元的政策则始于20__年。独生子女领证户一次性奖励1000元,只适应于20__年以后的节育对象,此前全省农村累计5万多独生子女领证户则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因此,从政策分析看,从1980年至20__年的22年时间里,全省农村累计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约24万多户农户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相反,由于他们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孩子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只能陷于贫困的边缘。

2)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丧失劳动力普遍较早、寿命短,现行的奖励扶助政策难以让他们得到实惠。

贫困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营养和健康保障而减少平均寿命。调查村的居民认为,当地成年人的正常寿命在60-70岁之间,一些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不到60岁,有很多人活不到60岁。因此,许多人担心自己没有机会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机会;二是由于劳动强度大且缺乏必需的劳动保护而过早地丧失从事主要生产活动的劳动能力。调查点的居民反映,当地男性劳动力一般在50岁左右即丧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而女性则更早,普遍在45岁左右开始失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这是调查点的居民认为奖励扶助政策中的年龄规定不合理、对山区人不公平的理由,因此,希望能够调整政策规定,适当考虑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

3.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与计划外生育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省内采取了计划生育地区间、部门间密切配合,并利用逐步健全的基层网络和不断完善的服务计划,对于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越来越严密,农村常住居民的计划外生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生儿子和生二胎的愿望还较为普遍,一些人转而将外出打工作为“偷生”、“超生”、“抢生”的良好机会,专门去寻找那些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比较松散、用工相对短缺的地方,进行计划外生育或人为干预出生性别。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管理还不够主动的地区,流出人口的计划外生育所占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一方面要尽快实施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计划,另一方面,也要追究流出地的管理责任,增强流出地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督促流出地做好其亲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的计划外生育行为主要发生在外出打工者群体中,他们中的一些人逃避“环孕检”的原因主要是想生个儿子或生一个计划外二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成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原因,也成为进一步降低农村生育水平的关键。

4.人口素质呈现双低的特征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计划生育国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明显地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行计划生育方案主要是针对控制出生人口数量的,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措施严重不足;二是现行的计划生育考核指标的设计主要是人口数量控制指标,其责任追究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出生人口数量,而缺乏对人口素质的指标设计和责任追究。虽然自20__年始,国家计生委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但由于将投入的主体设计为地方计划生育部门和农户,该项目没有能够得到较快推广。在甘肃,由于重视不够、投入极为有限、部门推动不力等问题,没有发挥项目的预期作用,在一些地方,出生缺陷仍然存在较高的发生率,加之后天居住环境差、营养不良和患病不能及时就医等原因,贫困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令人堪忧。我们在陇南山区的调查中观察到有许多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弱智人,调查农户100%有残疾和弱智(痴、呆、傻)成员,其中有一户四口人只有一人是健康人,他们居然从未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过。在这个地区,先天性残疾仍有较高的发生率;居住条件恶劣、营养缺乏造成的后天残疾和较早丧失劳动能力的现象也较普遍;缺医少药使许多人寿命不足,甚至成年夭折;另外,教育部门整合教育资源,即撤并行政村小学校的结果是提高了农户的教育成本,即使全部免去学杂费,免费发放书本,送孩子上学仍然是家庭沉重的负担,因为,幼小的孩子需要一位家长陪读,这种条件是许多农民家庭无力承担的,一部分儿童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村里30岁左右的人大多只上过一、两年学,30岁以上的人文盲率更高。

5.劳务输出带来的农村人口问题

劳务输出是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几年积极推动实施的一项富民措施,由于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农户受益,不仅成功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过程中,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劳动力输出规模的扩大和逐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农民非农化就业形式,逐渐凸显并影响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在贫困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对流出地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中东部贫困地区,外出打工成了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职业,但是,由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业层次低、收入低且处于不断地流动中,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居住地,因此也就没有条件举家留居一地,往往是夫妻劳燕分飞,孩子和土地留给家中的老人,使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监护和照顾,给其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二是老年人负担过重的问题,留在家中的老年人,不仅要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还要承担照顾年幼的儿童、耕种全家土地的任务,这无疑是他们的体力、精力所不及的;三是迁移性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越来越老龄化;四是迁移性性别比失调问题,本次及相关调查表明,由于外出打工的女青年婚姻选择的空间增大,她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婚姻,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条件差的山区,男性光棍增多,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光棍村;五是外出打工者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形成家庭不稳定的隐患。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成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矛盾之焦点所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6.公共产品供给缺失,较低生育水平仍然缺乏经济、社会基础

贫困县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地方财政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存在 事实上的“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现象,这些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极弱;贫困县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农户贫困,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能力弱,消费需求不足。其结果:一方面是政府供给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市场调节不到位。公共产品的缺失使这些地方的群众缺乏必要的用于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和维持稳定的生活水平的保障。致富靠劳力,生活靠体力,养老靠儿子。所以,一女户说“给多少钱都不愿意放弃第二胎指标”;一儿户不愿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原因是在等待生育政策的调整,希望有生育第二胎的机会;还有一些人东躲,不生儿子不罢休;因为,养儿防老依然是农村人最可靠的社会保障途径。但他们也同时表示,如果政策调整能够合理一些,就愿意去领独生子女证,部分一女户表示如果养老有保障,他们愿意放弃二胎指标。

有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人口政策选择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实现稳定较低生育水平的目标,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不利因素,而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把解决农村当前的人口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研究制定切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社会保障政策,让群众感觉到计划生育能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少生快富的计划生育目标,具体对策包括:

1.把提高人口素质列入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和扶贫工程。

一是通过改革出生缺陷干预项目的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扩大出生缺陷干预范围,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是建立地方性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助学基金,帮助这些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目标;三是建议劳务部门在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提高他们的就业潜能;四是在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实行严格的婚检制度;五是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

2.把农村集中养老制度的建设作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和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制度保障之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政府支持、集体协办、个人或家庭土地、房产入股或集资、市场介入的养老中心,应对正在提前到来的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可以集中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资源、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一些利益导向优惠政策的奖励资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投资,吸收民间组织的力量,先行建立试点,以后逐步推开,形成农村集中养老制度。

3.把“光棍村”现象作为乡村社区建设和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的关注点,解决这一群体的特殊需要。一是对光棍村实施异地移民,将其移至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的川区,以改善其婚配的客观条件;二是对其中素质较好的青壮年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条件,增加其配婚的个人资源。

4.把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和新型婚育文化的建设纳入“乡风文明”建设工程。一是把研究、转化和生产农村婚育新风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实用型知识、信息及其载体纳入“乡风文明”建设统一规划;二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建立固定的婚育新风和生殖健康信息通道,增加信息流动频率,增强其指导农村居民健康婚育行为的效率;三是继续加强对现行生育政策之特殊国情基础的宣传,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对生育政策稳定性的认识。

5.尽快实施流动人口流入地管理机制,并增强对流出人口的生育管理责任意识,以减少由此带来的计划外出生和性别选择出生。

6.调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布局和资源利用方式,推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社区化进程,逐步实现便捷化的、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模式。

人口调查报告篇5

一、 人口普查调查对象的历史变迁

建国以来的五次人口普查,除1964年的第二次普查按户口所在地登记外,其他四次都是按常住人口进行登记,这对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防止重复和遗漏、准确地普查人口、正确反映人口规模和结构方面的基本国情,为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社会高度开放的今天,市场经济机制已经基本完善,产业结构急剧调整,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就限制了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普查资料所能发挥的社会效益。改进人口普查对象,已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五普”调查对象的利与弊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自然人,每个人必须在唯一的常住地进行登记。共分五款人:

1、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并已在本乡、镇、街道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

2、已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的人;

3、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普查时居住在本乡、镇、街道,常住户口待定的人;

5、原住本乡、镇、街道,普查时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

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但已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在户口所在地只登记人数,不计入户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内。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进行的普查,其调查对象基本上是延用传统的常住人口调查,加上过于复杂的调查指标体系,客观上造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瑕疵。

三、对“六普”调查对象的思考

20xx年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按照试点方案,港澳台和外籍人口也将纳入普查范围,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人口普查史上尚属首次,可以说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六普”试点方案的调查对象为试点区域内的全部人口,既包括大陆居民也包括在此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调查对象的界定与以往不同,由过去的常住人口调整为“现有人口”和“外出人口”,即调查时点“在被抽中调查小区居住的人”和“户口在、人已外出的人”都是调查对象,都要填报调查表,由计算机汇总出本地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和外出人口。调查对象的调整,主要是针对当前人户分离情况严重和人口流动量大、群众配合程度减弱而采取的措施。这样做的初衷是确保现场登记质量,确保获得各类人口分布的准确数据。按照这个调查对象的口径,20xx年1‰人口调查进行了实战演练,通过对扬州市33个镇(乡)街道、117个村(居)委会、234个调查小区的22827名常住人口的调查,我们有几点感受:一是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和暂住人口都需要填报常住人口的全部信息,工作量增加很多;二是人口流动的空网间标准采用以调查小区为最小流动单位过于烦琐,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有一定困难,极端的例子是一户人家在同一幢楼的相邻单元背对背买了两套房子居住,由于两套房屋分属不同的调查小区,房主在调查过程中也被作为流动人口处理;三是在同一乡镇街道内有多套房产的,在判别外来外出时容易出现混淆;四是外出人口的信息要求全部填报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在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对家人外出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在城区,全户外出的情况更加难以掌握。

人口调查报告篇6

任制的课题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是人口大市,农村人口比重高,流动人口流量大,群众生育观念落后,人均gdp偏低,人口计生工作位居二、三类县多,发展不平衡。抓计生就是抓增长,抓计生就是抓民生,只有做好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放松,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0.7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06,长效节育手术落实率为98.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人口控制目标任务,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伴随着人口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自1995年推行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发挥了关键性的指挥棒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完善,急需建立与新时期新任务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考核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很高,我市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在指标和操作上是比较合理和规范的,但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不一致,出台晚。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印发考评方案,年末出台评估标准。责任书的指标较少,考评方案的指标笼统,评估标准多而细。这样,导致年初的责任书的签订成了一种形式,降低了责任书的严肃性。年未的评估标准成了马后炮。基层在知道考核结果时,才知道评估标准,工作好环已成定局,即使知道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好,任务完成不理想,但也来不及补缺补差,达不到指导和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目的。

2、考核指标过高,数据虚。考核指标高,一些工作分类量化不明显,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和工作基础差的地方一个样,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和经济水平低的地方一个样,忽视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多种因素,效果指标和质量指标设计的高低对一些地方缺乏科学性论证,是跳起来都摘不到桃子的指标,基层在报表上做文章,错报、瞒报、漏报、虚报的现象较突出。

3、考核次数过多,负担重。对基层而言,每年省市县三级考核加起来多达六次,还不包括单项检查考核。基层干部迎接检查考核任务重,整天忙于写材料、整资料、搞报表,许多地方都把心思放在应付检查考核上,为考核而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怨言。

4、考核项目过多,重点不明。年未考核的指标过细,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有加分指标,也有扣分指标,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考核时,时间短,人员少,方法单一,致使实际考核中调查走访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入不下去,程序是走下来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此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基层弄虚作假。基层在考核时,不管实际工作干没干,不管有关文件出没出台,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他补什么。二是重点不突出。在考核的指挥棒下,上级考核什么,下级抓什么;上级考核方案要求怎么做,下级照着怎么做,实际是在培养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工作做法,不利于探索适合自己本地特点、本地实情的工作机制。

5、考核的公认度不高,难服气。考核的导向上有些重视管理结果,忽视管理过程;重视控制数量,轻视提高素质;重视管理手段,忽视服务手段。基层忽视抓基础工作,抓过程监控,一味地在迎检的结果上下功夫,考核结果与真实水平有差距。有些考核指标的内涵不清、资料来源界定模糊,数出多门,难以统一口径,造成认定结果异议,评分结果不服。

6、考核一票否决,兑现不一。考核结果是兑现奖惩的直接依据,考核结果只有通过兑现奖惩才能让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更深切地体会到不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严重后果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于至今仍然是天下第一难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奖惩。但由于目标责任制是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是分类分线考核,而奖惩都是以结合成绩为依据,一些地方在责任追究到人时,则过于强调方方面面客观因素,从轻从缓一票否决。

三、建议与对策

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是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创新,是当前人口计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精简责任指标,使重点更突出,要求更清楚,导向更明确。坚持把稳

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框架下来实现,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分类指导,褒奖先进,鼓励后进,推动各县(市)区均衡发展,齐头并进。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新阶段更好的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的作用。

1、加快建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主线,通过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问题的自觉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一把手的亲自抓、负总责的计生意识,逐步形成以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

2、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坚持在指标内容设置上遵循简明扼要,突出阶段性重点的原则;坚持在指标幅度设置上遵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在考核组织上遵循简便易行,便民惠民的原则。一要把过多的考核次数压下来。避免一年内省、市、县多次对同一个乡镇进行考核评估,原则上对一个乡镇的考核评估和检查一年不超过3次。二要把过多的考核指标压下来。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不应作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和解决重大问题,不要什么工作都往考核的箩筐里装,更不要因小失大。三要把过多的考核环节压下来。减少考核层级,降低考核成本。四要把过高的指标压下来。考核指标要与各地实际相结合。切实遏制基层因应付考核而带来不必要的造假,把基层的注意力引导到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上来。

3、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导向性。坚持重点抓什么就考核什么的原则,增强考核工作的导向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突出以人为本。考核指标的设置要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提高群众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坚决不下达容易诱发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指标。二是突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各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际,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引导党政领导把注意力放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三是突出求实创新。鼓励引导基层讲实话、报实数、求实效。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值,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不盲目追求高指标,注重过程指标和源头管理,避免高指标导致的假报表,打造诚信计生。四是突出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不同地区的工作水平、工作基础的差距,针对一、二、三类县的特点,区分农村、城市、流动人口的情况,合理设定指标内容和指标标准,推进各县(市)区进位升类争先。

4、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公信力。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地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衡量其在考核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工作进步程度、数据真实程度、群众满意程度,为党委、政府兑现奖惩提出依据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目的。因此,考核的指标要硬、要客观、要减少争议,不能有太主观的指标。考核评估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公布,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考核评估工作始终。要把人口信息数据库、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度作为一票否决的主要依据之一。考核结果兑现应奖罚并重,既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未位淘汰,对后进单位不评先评优,对其责任人不提拔重用、甚至免职。同时,也要坚持一票优先,对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前茅的单位应重奖,对责任人应提拔或重用。

人口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人口数 出生死亡 漏报

KeShan county 2006 residents birth death fail to report to investigate analysis

Zhang WenzhongLüJunFang Junjun

【Abstract】Objective to department concerned at assurance population policy and the health policy of the establishment medical treatment and policy provide credibility of basis, organization openned an exhibition this time investigate.Method:Carry on getting a door to go and see to investigate to the street, country, village for take out, carry on investigating to register.Result:Investigate the total population add up to 243830 people and the birthrate be 10.2% and fail to report a rate 6.7%;The death rate is 4.7% and fail to report a rate 4.3%.Conclusion: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t. want an enlargement birth death to enforce the law direct strength,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norm to life statistics of management, then can for department concerned decision provide the basis of science.

【Keywords】Population Birth and Death Fail to report

人口数字的准确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要的。人口数的增长直接影响人口的变动,所以出生死亡的报告要真实准确,虽然现行的出生死亡报告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出生死亡报告仍有不同程度的漏报。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出生死亡人口数的报告质量,准确地反映出生详细死亡率及死因分布,为有关部门在确定人口政策和制定医疗卫生方面方针和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组织开展了本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

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居住的住户和流动户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者。随机抽取并调查克山镇东南街和八个乡的出生死亡人口数、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及医务人员对出生死亡报告单填报质量情况。

2 调查方法

2.1对抽到的街道、乡、村进行挨户走访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使用调查表进行调查登记,对出生死亡人口数按调查表项目逐项填写,凡有出生死亡及新生儿死亡的当场填写调查表。从而初步查出漏报的出生死亡人口数,在查出的所有出生死亡人口数中,与各医疗机构和乡镇防保医生填写的报告单存根核对,无报告单的视为漏报。

2.2主要调查出生死亡总人口数及出生死亡漏报人口数。其中包括出生死亡登记卡填报质量,填报时间、完整、准确程度。调查范围的总人口数,流动人口数。

3 调查结果

3.1出生死亡报告情况:调查总人口共计243830人,出生人口数2490人,出生率为:10.2%,漏报166人,漏报率为6.7%,调查死亡人口数1137人,死亡率为4.7%,漏报49人,漏报率为4.3%。县级医疗部门出生死亡人口数报告比较好,乡村出生死亡漏报率较高(详见表1)。县级医疗部门报告制度比较健全,医务人员的素质较高,对出生死亡的报告比较及时。乡村报告制度执行不好,对报告单质量填写不全,报告不及时,不准确。乡村出生漏报比较多,其原因是由于外出人口和超生不报,瞒报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乡防疫人员掌握实际出生人口数很困难。乡村死亡人口数迟报、漏报现象较多,大部分漏报是在家中死亡,而又未进行殡葬管理,私自深埋的。

3.2死因报告情况:在查出死亡人口1137人中,漏报人口最高的为诊断不明疾病,漏报率为26.1%,其次为损伤和中毒疾病,漏报率为9.6%。其它疾病漏报率详见表2。

3.3报告质量:通过对县级医院和乡卫生院调查发现,县级医院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因填写较全面,填写完整率达95.4%,漏报率为1.7%,乡级卫生院报告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不完整,完整率达78.6%,并且漏报较多,漏报率为4.4%。

4 讨论

在抽到的街道和八个乡镇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医疗机构出生死亡管理制度不健全,领导不重视,缺乏经常性的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各级医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这就提示我们各级医疗部门要认真做好死亡报告单的填写质量管理工作,认真确诊,科学推断直接死因和间接死因,填全死亡报告单项目并及时上报。在家中死亡的人口,防疫部门要同殡仪馆协调好,在殡仪馆做好登记工作,杜绝无死亡医学证明,在殡仪馆火化出现的漏报。出生漏报在乡级发生的较多,主要是外出打工使人口流动量较大,而且青年较多,给人口出生统计带来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乡村妇幼医生应及时掌握好新婚夫妇和孕产妇数,减少和杜绝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通过本次调查活动反映出来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出生死亡执法监督力度,医疗机构规范对生命统计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地统计出我县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反映出我县的人口出生死亡及死因的真实性,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人口调查报告篇8

8起不合格进口食品案例的卫生处理报告 江银娣,何耀明

测定水产品中汞的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的研究 阮新

远洋船舶食品供应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袁信忠

高丽人参饮品的抗疲劳保健功能复核试验 吕敬章,郑卫平,黄李华

1999年哈尔滨空港口岸蝇类调查 丛宣滋,富英群,于景文

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 罗建国,黄坚辉,傅虎,邱伟正

新塘口岸小型船舶卫生监督情况报告 潘海强,何耀明,曹福才

进出境海运集装箱检验检疫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吴建峰,林何燕,张士才

丹东口岸2000年国境外环境水体霍乱监测分析 于兵

一次性卫生除害处理方法研究 钱吉生,黄立业

加强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迎接入世的挑战 李强,孟庆松

电子商务活动中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浅谈 傅世煜,梁钢

略论卫生检疫技术控制立法 贝荣辉,曾爱华

加强检验检疫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 石长华

值得注意的丙型病毒性肝炎 丁兆丰,杨文友

肝炎疫苗的应用 郑谆,范桂高

流行病学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应用 苑勇业,刘成和

预防国际旅行传染病流行的最新消息 朱红,陈建雄,刘翌

一例HIV感染者的调查报告 谭华,叶立青,黄卓恒,杨斌

一家多代同患梅毒2例报告 赵鸣,金慧心,谢珍珍

2例输人性疟疾的病案调查 袁洪福

武汉口岸一归国人员死于恶性疟疾的调查 石长华

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内部质量控制 黄海国

白云国际机场航空食品卫生状况调查 钟玉清,吴蓝,贺姬平,钟宇

1995年~1999年增城口岸进口食品情况分析 何耀明,傅远平,陈国雄

市场监督中积累抽样法的应用 张春新

出口软包装罐头加工过程中HACCP的研究 吴斌,常青,马惠蕊,齐震玉

中国创建无鼠害口岸回顾与展望 苑勇业

国际间航行交通工具鼠类生物学监测与防制对策 梁桂洲

威胁北京的虫媒传染病及其相关因素 周辉

重要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控制 田恩深

采自朝鲜进口货物中的革螨 崔世全,马述涛,王纯,鲁丽,李连珍,王炳兰

南京新生圩港区鼠类本底调查 钱吉生,赵建,晏世武,李海峰,王翔,黄立业,潘宏,杨连华

1981年~1999年中蒙边境地区长爪沙鼠鼠疫动物病流行动态 郝广福,斯勤夫,李宏

一例外商感染梅毒的处理报告 朱加叶,钱保元

常熟港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李宗,卢建平,孙英,顾锦清

卫生除害处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昔琴,张岳林

对“三检合一”后卫生检疫工作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 刘九胜

艾滋病研究最新进展 邵柏

评估食品中金属污染的一个基本定律 王根芳,林丽辉

先心病病因及预防 刘美霞

用复合抗逆转录病毒剂在孕期安全治疗HIV感染 徐国平,邹频

张家港口岸梅毒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分析 邵景东,郭志鹏,邹建宏,戴萍

从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中检出首例HIV感染者 姜鹤,高风,温萍茵,吴慧萍

青岛某建筑公司归国劳务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 李志平,何清华,刘玉治

柳州口岸首次检出2例HIV感染者的调查报告 李聪,陈培静,霞凤安

汕尾口岸1 995~1 998年部分人群HBsAg检测结果 李长宽

1991年~1 998年东湖客轮船员HBsAg携带情况 洪志勇,吴子俊,李长宽

江门口岸出入境人员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抽样调查 邓红樱,牛映红

1997年~1 999年天津口岸进口食用植物油卫生检验结果分析 葛宝坤,王志英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进口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 牟志春,王惜琴,张海波

英国发现1例拉沙热病例

食品中SO2的三乙醇胺-副品红分光光度测定法研究 张社,杨惠琴,庄慎谦,李绍良

德国发现1例输入性拉沙热病例

张家港口岸媒介生物调查报告 张培男,孙建国

济南公路口岸有瓣蝇类种群及其构成调查 王远忠,毕延庚,李德臣

济宁口岸蝇类本底调查情况 何风华,狄海涛,高涛,马海亭

凭祥边境地区蚊类调查报告 潘光合,苏德彬,廖祖漫,韦冠海

珠海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马洪波,黎挺为,李子怀,王宏,熊远,王鸣,梁彩云

17家卫生检疫监管场地鼠情监测报告 徐国平,吴平建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郝英发,柯明剑

珠海白石集装箱查验场辐射本底调查及对487批货物的放射性监测报告 蔡军,华群

巴克图口岸144批次γ辐射超标废金属的监测结果分析 安磐,陈小宁

一起俄罗斯进口废铝放射性超标事件调查报告 崔永民

加强进口食品市场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丰涉

防治CIH病毒有效措施探讨 罗时俊,林世峰

随机检疫的必要性探讨 尚晓辉,徐日新

对赴泰国旅游者卫生保健的探讨 田阳,汪剑萍

创建我国文明卫生口岸回顾 丛武春

HIV/AIDS咨询中情感反应研究 王永亮,王坤泰,陈文玲

卫生检疫工作中常用疫苗的相容性 张明江,张家祝

正交试验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段广华

欧盟进口食品监督管理体系 郑建晖

浅谈旅行安全教育 翁钦,郑则斌,郑尚毅

拉沙热 郑剑宁,施惠祥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红梅,胡龙飞

关于涉外婚检中发现首例梅毒患者的报告 刘平,刘志杰,吴祥瑞

一例急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例报告 王伟泉

一起进口毛豆油混水事件的处理报告 李付业

对出境人员中性传播疾病感染者心理咨询的探讨 吴慧萍,李华生

对来往港澳地区的船员有关艾滋病问题的调查 吴烽,何耀明,邵丹,曹福才,付远平

微波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进口西洋参中的铅 朱加叶,乙小娟,丁晓峰

对出口蔬菜中甲胺磷残留量检测标准的探讨 洪蔚萍

钦州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 宁成政,覃杨光,刘星发

绥芬河公路口岸鼠类本底调查报告 王军勇,牟柏宇,呼满霞

检验检疫应加强对传入性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何宇平,李平,王桂江,章琪

公共关系对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影响 林俊伟

加强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适应入世的挑战 林红,范朝晖

蒙古国鼠疫流行及防治概况 王东胜,安格日格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IV抗体的质量控制 杨美来,谢仕明,曾海华,袁敏玲,黎群兴

健全有机食品的监督管理体系 吴斌,赵昕,牛翠英

保护旅行者健康的学科-旅行医学 李克胜

进口月饼存在的问题及检验检疫对策 罗炬华,李益太,黄伟忠

国内外儿童免疫程序的比较及应用 何洪涛,李华,高锦平

江门地区赴美移民水痘血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丁国允,雷达,阎剑勇,邓红樱,孙慈惠,林秀梅

归国人员逃避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心理原因分析 赖伟华,殷志华,王爱民

拱北口岸出口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报告 叶立青,杨泽,吴国华

从进口冻禽产品中检出O157:H7大肠杆菌的情况分析 温少优

广州机场口岸进口水产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及风险评估 钟玉清

高可螂气雾剂的灭效研究:蚊·蝇·蟑螂 杨晓,张汉民,刘国栋,何洪涛,林厚炳

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调查报告 郭威,郭永强,谢楚辉,林显元

顺德口岸媒介生物本底情况调查 张念学,樊武疆,张玉华

横琴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姚若东,林桂强,李子怀,曾新宇

广州天河口岸蚊类种群调查 张应镇,钟广辉,邹海滨,丁长青

横琴口岸地区不同生境成蚊比较分析 梁浩,李子怀,曾新宇

新会口岸132艘国际船舶的鼠虫患监测结果分析 谢奕良

横琴口岸蚊类幼虫的调查分析 刘小伟,邹力,李子怀,曾新宇

新塘客运港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状况监督结果分析 江银娣,付远平,何耀明,曾东明

东莞口岸2000~2001年进口废旧物品的检验检疫结果分析 谢丽芬,安冀南

远洋船舶压舱水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黄鹏,郑裕强,刘莉,潘德观

南海口岸餐饮单位餐具卫生状况调查 曾祥启,龚劲聪,杨沛泉,曹小灵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餐厅的食品与餐具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吴蓝,钟玉清

新会口岸97艘废钢船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陈玉排

在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管理系统的探讨 吴蓝,钟玉清

检验检疫信息移动服务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设想 周锦顺,黄创杰,卢逸新

口岸现场旅行医学保健措施的探讨 周润华,钟其浪

国际旅行者意外伤害调查:知识·态度·行为 雷达,杨丽丽,阎剑勇,丁国允,邓红樱

前往热带地区国际旅行者有关旅行保健知识的调查 娄东辉,龚劲聪,陈群

新型天花疫苗的研制及发展 王凝岚,王秀军

医学生物媒介控制与国际交通旅行 吕志平,潘德观

生物恐怖事件形势下的炭疽防制 陈晓东,吕志平

气象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 孙虹

上一篇:用电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考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