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01 08:30:50

博物馆申报材料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1

二、亮点工作1、文物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在去年下达的重点工作目标。保管部继去年圆满完成任务后再接再厉,将全市共计件一、二、三级品的文本信息全部进行检查、补充和修改。

2、完成全市件馆藏文物的拍照工作,共拍照余张。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部文物的文本信息与图片信息的合成,并顺利的和省局进行了信息数据交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市馆藏一、二、三级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3、对年鉴定的件建立了档案并进行了编目。

4、做好了新征集的件书画作品的登记入馆工作。

5、举办《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展》。五·一期间,经过我馆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博物馆书画作品展》在子路墓祠展出,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6、11月下旬,我们还邀请了来我市作画。

7、邀请省文博系统专家和市文化界知名人士对新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浙江秘书网纲进行了论证,对从实际出发如何建设博物馆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听了以后深受启发,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对未来博物馆的陈列工作产生了十分有益的影响。

8、为提高博物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全年,我们组织业务学习50个课时,分别讲授馆藏文物登记、计算机输录、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课题,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其它工作:

9、籍在外地或本市工作的书画家作品的征集收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征集书画余幅。

10、在馆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配合省文物局的工作,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特派职工参加省举办的“古陶瓷鉴定研修班”和“省馆藏文物数据合成摄影班”。

11、及时向省文物局报送了建设《省文化网站》所需的材料,协助文物科完成了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计算机数据输录工作。

12、为抓好馆藏文物的安全工作,保卫科在春秋两季对安全报警设施和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和操作培训。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继续发扬死看硬守精神,全年馆藏文物安全无事故。

13、协助两处革命旧址做好国保的申报工作。

14、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党风廉正建设目标任务。

15、抓好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总之,年是博物馆历年来工作量最大的一年,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使我市博物馆事业获得了发展。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博物馆的工作将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机。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2

一、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一)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除了在一线城市(国家一级博物馆、纪念馆)外,大多数的博物馆、纪念馆都存在人员编制少情况,尤其是市县及乡镇所属的博物馆、纪念馆。这就造成不少单位不重视培养财务专业人员,财务人员大都是从非会计专业人员来兼做财务的现状,甚至有的基层单位还没有配备财务人员,导致博物馆、纪念馆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从财务工作来看,只有较少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基层单位普遍存在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

(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由省(包括中央)、市县财政共同承担,专项资金从每年预算中预留下来,省级博物馆、纪念馆是报主管厅局审核汇总后直接向省财政厅申报;市、县(市)财政局则为专项资金申报单位,于每年12月底前,经征求同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意见后,向省财政厅申报下一年度项目经费;区级博物馆、纪念馆项目由区财政局向市级申请,由市级财政局汇总后,统一向省财政厅申报。免费开放专项经费应在年初下拨给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但实际上省专项都要到年底才下拨,而市县级财政承担的部分经常无法落实到位:一是因为基层单位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基础资料准备不全,不能及时上报单位专项资金开支进程情况以及与财政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二是因为本级财政部门资金预算紧张,以各种理由推拖下拨资金。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使得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工作被动,按照专项经费下拨情况进行安排工作,加之受预算制度影响,在收到专项经费时大规模开展馆内软硬件设施更新改造,如消防、安防工程改造,讲解器材,库房设施改造等。容易导致项目工程急着做,缺乏足够时间和条件进行可行性研究,造成购置的设备不实用或是闲置。

(三)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开支不合理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有专门的用途,主要用在门票收入减少的补助、基本陈列布展补助和场馆设备修缮、工作奖励经费等。以上也是很粗泛的指出免费开放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致使很多单位钻空子,把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扩大使用范围。如日常运行经费不足,就巧立名目从专项经费中挤占挪用资金来贴补单位办公费、小车费、差旅费、招待费等;还有就是当地财政部门也有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扣留,作为博物馆、纪念馆大的土木工程基建费用列支,这些都会使得专项资金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职能,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四)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 造成铺张浪费 虽然每年上级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都有派人到基层博物馆、纪念馆进行例行检查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主要对免费开放专项经费开支的范围、用途及资金使用流程是否合法合理,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到位等进行检查。但是检查团受到时间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检查的过程中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一天要检查好几个馆,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账务审计和检查,检查组很难发现基层单位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使得免费开放专项经费检查流于形式,也就不能实际得到监督检查。

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完善措施

(一)从制度上增强财务管理制度意识,加强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管理 鉴于各基层博物馆、纪念馆缺乏财务人员,当地的主管部门如财政部门或是文化部门可以根据2000年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印发《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工作意见》精神,委派会计人员到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工作并参与监督管理。基层单位负责人必须接受上级指示,接纳委派会计人员参与本单位财务管理与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一方面解决了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更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处理业务,促进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从专业的角度切实提升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免费开放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规范开支范围 一是免费开放专项经费是为保障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有序开展而特别设立的专项补助经费。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各基层单位收到免费专项补助经费时,必须设立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在财务账上体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来列支经费。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行业素质,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可以在全文博系统开展财务人员培训,主要针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如何使用,使用范围、用途、使用流程进行学习和指导。因为财务人员是把好专项资金使用的一道重要关口,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部门提出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及用途进行初次审核,对于超出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不得从专项资金中开支,同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单位领导。三是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基层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用途不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基层单位不严格按照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和范围开展业务,有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是变更专项资金用途、或是造成专项资金浪费的,给以相应的处罚措施,问题严重的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格按照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单位总体发展规划,财务部门辅助进行合理安排资金,并对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监管,大型项目的申报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例如博物馆、纪念馆安防工程、消防工程的更新改造,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层单位做好工程预算的同时请有关专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将所执行方案报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备案。再比如展厅安装讲解器材,每个展厅都有其自身特点,要安装什么样的讲解器材,方案是否可行,必须经过实地考察制定出有效的方案,还要考虑到各博物馆、纪念馆的客流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安装语音导览工程还是购进简单的讲解器材。如果展馆软硬件设施进行盲目的更新改造,就会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浪费。所以各个项目方案的实施只有通过基层单位申报方案,主管单位派专家实地考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财务部门根据方案的可行性,编制项目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批专项经费,按照合同流程支付项目价款,事后进行检查,从源头上杜绝专项经费使用浪费。

(四)加强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的全程监督管理 基层单位要根据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规范专项资金的设立、会计核算和监督,不断提高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严格实行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公开制度,各博物馆、纪念馆大多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可以通过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向群众公开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来源、数量、项目安排、项目实施等有关信息。二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各博物馆、纪念馆可以先通过每半年自检,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年度终了省财政厅会同省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彻底检查,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开展调查核实,及时掌握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要将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抓紧抓好。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3

一、200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协调文物处完成了陈抟庙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并与09年元月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二)协调文物处完成了花戏楼4a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对整个景区进行升级改造,现该工程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完成了花戏楼内部空间“亳商文化展”陈列。

(三)为打造“中华药都,养生××”文化品牌,协调文物处完成华佗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内部陈列及馆区药圃绿化和环境改造工作。

(四)协调市博物馆编写市博物馆陈列大纲----《穿越五千年—××文化寻源》。完成市博物馆外部改造和内部陈列设计及施工招标工作,并与9月底开工建设。在开工建设前,完成该项目环评工作。现外部改造工程按序时进度完成过半,内部陈列也按时开工建设。按原计划明年4月份完工并对外开馆。

(五)按照市政府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完成了市文化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和市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编写和上报市发改委立项工作,选址工作也正在和市城建委、市国土地局协调中。

(六)编写12个文化建设储备项目并上报市发改委,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以后发展储备了项目,奠定了前期基础。

(七)协助文物处完成我市文物普查中城区新发现的10处市级重点文物确立和公布工作。

(八)在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成立之前,和原旅游局相关科室一起完成了文物景点门票的调价报批工作。

(九)承担了原文广局安全生产材料整理和月报表工作。

二、2012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继续协调市博物馆完成市博物馆工程跨年度的建设。

(二)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

(三)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库项目的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

(四)协调文物处做好第7批国保的申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4

福建省莆田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已建成投入使用,成为福建省莆田市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城市地标。根据工作需要,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图书馆、博物馆事业单位编外合同制聘用人员共90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市图书馆计划招聘55名,主要从事文秘、图书采编、图书借阅、数字资源管理、阅读推广、宣传教育、图书发展规划等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市博物馆计划招聘35名,主要从事文秘、藏品保管、文物修复与复制、展览策划、宣传教育、文物数字化、文博文创开发、文物讲解等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二、招聘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岗敬业,作风正派,身体健康;

    (二)全日制普通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文博、历史、图书专业和新媒体技术应用和展览策划等特殊专长者优先;

    (三)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四)学历及相关证件须在报名截止日之前提供;

    (五)受过治安、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法律等相关规定不得招聘录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

    三、招聘程序

    (一)现场报名。免收报名费。报名随带资料:报名表一式三份,附三张近期一寸彩照;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书、其他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三份);应聘人员提供的材料应真实有效,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其应聘资格。报名时间:自公告之日起至2018年1月21日下午5:30止,逾期恕不受理。报名地点: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地址:莆田市城厢区龙桥北磨双兴路389号,咨询电话:0594-6998222,联系人:林女士,手机号码:18559389820。

    (二)资格预审。对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预审。预审所需材料包括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获奖证书等材料。

    (三)笔试。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不指定考试参考用书,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公文写作、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人文历史和行政管理等基本知识,笔试成绩按50%计入总成绩。笔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四)面试。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确定,面试成绩按50%计入总成绩。面试内容:各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等知识。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五)体检。体检人选按1:1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标准参照原人事部、卫生部颁发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实行(行业、部门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体检报告必须为县级以上医院出具。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在得知体检结论的三天内提出复检,允许申请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体检缺席者,取消聘用资格。

    (六)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对经体检合格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重点考核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计划生育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四、薪酬待遇

    聘用人员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三年,试用期3个月,月工资2600元,试用期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聘用期内平均薪酬不低于3200元/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按规定缴纳,经费由市财政核拨。职称评聘参照编内人员评聘条件执行。

    五、其他事项

    (一)招聘公告、报名表下载和笔试、面试具体时间、地点等相关事项请登录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网址:ptwgj.gov.cn)和莆田就业网(网址:pt91.com)查看。

    (二)本公告未尽事项由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招聘工作监督电话: 0594-2689939,联系人:郑女士。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5

2010-2011年我国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10-2011年全国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累计审核各类进出境文物60余万件,其中,申请出境复仿制品45余万件,临时进境复出境文物近10万余件,申请出境文物3万余件,被明确为禁止出境文物的2万余件。审核出境文物展览100余个,入境文物展览40余个,展品超过1万件。

宋新潮就做好2012年全国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文物进出境工作放在深化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大背景下来认识和把握,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意识;二是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良好时机,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把机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三是从有效履行文物进出境审核职责的实际出发,稳步推进新审核机构的设立;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促进文物进出境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五是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做好“中国文物进出境管理60周年成果展”各项筹展工作。

与会同志就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提交的《加强自身建设,迎难而上,努力提高我国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水平》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天津、广东、山西、陕西、安徽等五省市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负责人分别在会议上做了重点发言,介绍了本地区开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的情况与经验。

2012年度文物拍卖企业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资质审批工作即将展开

国家文物局于3月12日通知,为加强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管理,将于近期开展2012年度文物拍卖企业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审批工作。

企业申报条件如下:

(一)取得第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3年以上(即2009年4月15日前取得);

(二)依法成立、连续正常经营且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拥有与其申请变更的经营范围(含陶瓷器类、玉石器类、金属器类)相适应的已考取《文物拍卖企业专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6

一、国外图书馆丰富的世博文献和活跃的信息存取

1 不同时期的世博会信息特点

世博会诞生于发明时代。早期世博会信息就内容而言是科技前沿的,而当时先进信息介质的缺乏使早期世博会信息在形式上选择余地很少,几乎只依存在少量印刷出版物和绘画中。我们以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它,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或缺损的,这是许多史实迄今无法确凿考证的原因。

20世纪前后的世博会逐渐引领社会时尚,这一时期世博会信息的特点是文化前沿。当时的公众深深地被世博会上出现的时尚概念和行为雏形所吸引。这期间新兴的信息介质本身就构成了时尚,从而使世博信息的存在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内容的完整性有了提高。

近代的世博会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而且人类的信息意识越来越强,所以世博信息的完备记载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存在障碍。然而,一届成功世博会的举办蕴含着珍贵的知识财产,包括预测、经营、运作、创意的智慧和技巧,属于有战略意义的竞争性信息,他们的产生有成本,他们的公开要回报,或者根本不会公示于社会,因此近代的世博会信息本身是完整的,而传播是有限的,或者是不能全范围实时共享的。

2 国外图书馆的世博文献状况

世博会曾在10多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举办,相应的图书馆在世博会后(或当时),成为典藏世博文明的重要基地。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不像主题建筑那样以视觉和质感彰显人类的工业文明与艺术成就,而是立体地集中地记载世博会的文明成果和文明过程。

以美国为例,美国曾举办过14届世博会,产生了丰富的世博会文献,分布于相关的政府机构(如档案馆、图书馆)和收藏爱好者中间。其中档案馆仅保存少量原生态的官方文件,侧重于轮廓的记载;大量细节性文件和衍生态文献保存于图书馆中,图书馆往往将其作为特种文献给予保护和利用;收藏爱好者持有的世博会资源受到规模和保存条件的限制,有很多人最终选择捐赠给图书馆保存。

从美国图书馆世博会信息的利用来看,信息存取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数字图书馆),拥有世博会文献1100件,主要是手稿、乐谱、印刷文件、地图、电影、照片、录音资料等,以非常优良的服务平台支持开放性展示。美国加州大学的Madden图书馆(位于弗雷斯诺市),将1851―1940年期间的世博会资料作为该馆特种文献,旨在长远保存和为研究提供参考。目前该馆世博会文献主要包括1600本书、6500份小册子、明信片、照片和乐谱等,还有少量视频资料,主要来源于捐赠,所有资料正在数字化进程中。值得我们称道的是,Madden图书馆联合意大利和德国大学图书馆整理出了1851--1951年间世博会研究的参考索引,是迄今该领域最为全面的参考工具,覆盖21个国家,罗列了网络文献、书刊以及各种媒体资料。马里兰大学建筑图书馆保存了近1700件世博会文献,涉及30N世博会,时间跨度从1851至1986年,尤其对1851、L876和1893年的世博会文献收藏丰富,文献种类包括明信片、入场券、菜单、照片、立体画、剪报、期刊、小册子、地图、乐谱等,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而重点似乎在直观的图片信息。另外,该图书馆还收集本校师生对历届世博会建筑历史性和专业性的评述。维吉利亚大学图书馆收藏有3000多张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照片,是由维吉利亚州商会提供的,目前已经全部数字化,作为该馆照片馆藏的一部分,提供给关注者在线浏览。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认为是芝加哥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将其作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为研究学者提供发表学术见解的平台,并且向读者展示当年的历史画面。1904年举办的圣路易斯世博会百年时,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为此举办了大型展示活动,纪念历史也缅怀未来。同时,揭示了这一主题的馆藏文献。特拉华州立大学图书馆保存有大量1876--1939年间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资料,该馆将其作为特种文献的一部分,由特种文献部提供参考服务。

二、中国图书馆的世博会文献状况

1 中国近代世博会文献的稀缺和尘封

尽管中国与世博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但中国的产业文明起步较晚,中国近代对世博的关注热情始终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世博会也从未在中国举办,甚至也很少在中国的近邻地区举办,种种因素导致近代中国的世博会信息资源是贫乏的,应该说处于极度的稀缺状态。清朝李圭所著《环游地球新录》以游记的方式记叙了1876年费城世博会,这是中国最早涉及世博会的书。至中国政府决定申办世博会前,中国保存的涉及世博会的典籍屈指可数。

同时,中国近代社会主体对世博会缺乏认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较之西方晚缓,世博会信息在中国近代无意间被束之高阁,信息疏远于社会主体,不为他们接触,因此社会对有限的世博会文献利用很少,使得这些信息在中国长期处于尘封状态。

例如,即使是处于世博信息高端的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认为中国最早参加的世博会是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中国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世博会申办材料就是这样表达的。然而,事实是早在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就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这一历史事实在1884年出版的《北岭徐氏宗谱》和1852年伦敦皇家协会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现均收藏于上海图书馆)中都有确凿的记载。待上海图书馆馆员经过资料发掘和考证确认这一段尘封的往事,已是2002年3月。

2 薄弱的文献基础与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矛盾

当中国政府决定申办20lO世博会后,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人们陡然地意识到: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对世博会的认识太少了。不可避免地,我们在某些环节上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扭曲、信息残损、信息失真甚至是信息无意识。薄弱的文献基础增加了政府对公众的补救性的信息强化的难度,也影响着政府对世博会全球性创意的酝酿。即使是目前,中国政府和中国公众在世博会方面仍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国公众和中国公众对世博的理解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进入了筹备阶段。任何事件的起动阶段都非常依赖信息支持,往往需要借鉴性信息、预测性信息、布局性信息、创意性信息等。这些需求不局限于世博会本身,涉及许多产业和学科,是与世博会预期效果相关联的信息系统。在构成这个信息系统的众多单元中,有些是我们陌生的、急需发展的。

三、构建中国的世博会文献中心

上海图书馆在中国申办世博会之际,就利用丰厚馆藏资源为申博作出了独有的贡献。在中国申博成功之际,发挥自身文献信息知识导航优势,于2003年年初成立了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并下设世博信息专题阅览室,旨在形成一个上海世博专题文献收集和提供的机构,从此开始了全面寻访、收集、典藏世博文献的征程。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世博文献具有文种多、数量少、时间长、地域广的分散性特点。这些文献有的静寂地躺在博物馆内,有的尘封在档案馆里,有的被私人收藏,有的分散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收集工作难度超出意料,全球世博会的文献资料除有少数几家专门收藏,大都零散分布各地。上图负责世博文献采编人员不弃不馁,利用征集、托存、订购、交换、捐赠等手段,从全球知名亚马逊书店网站,到国外私人收藏拍卖,从正规途径的图书进出口公司采集,到民间书报地摊寻寻觅觅……终于,成就了如今上海图书馆世博信息中心1000多本中外世博相关文献的规模,成为世界上世博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之一。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7

刘正东教授1948年元月出生于江西南昌。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院,留校后相继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发罗分校进修及作访问学者。1988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被省教委批准为硕士生导师(理论物理),1992年从美国归国即晋升为正教授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还兼任物理系副主任和江西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之一,随后组织申报光学硕士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当时江西仅有的两个物理类硕士点(理论物理、光学)的负责人。

1994年底,刘正东教授被浙江大学作为光学学科带头人引进,1995年被批准为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1997年组织并领衔申报光学博士点获批准。并历任浙江大学光学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成员、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工作委员会委员。4校合并后任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重点学科“光学学科”带头人。两届浙江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00年底,他于香港科研合作回校时被检查出身患肺癌、旋即赴北京手术治疗。2002年获香港包氏奖赴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3年,他被家乡的南昌大学引进,领衔申报江西省“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成功,同时成功申报江西省光学重点学科并担任学科带头人。2006年他被调到南昌大学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参与申报材料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成功。

刘正东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国家863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180多篇。已培养博士硕士近30名,指导青年教师多名。

2008年4月底,他在兄弟院校讲学时突发脑溢血晕倒在讲台上,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医治,9月又回到学校继续从事科研以及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关于刘正东教授和唐孝威院士的交往,他讲了几个小故事:唐孝威院士调到浙江大学前夕,曾组织召开了一届香山会议。开会前他来到浙大,要两位代表跟他见面。他们见面是在学校体育馆的办公室里面,唐院士详细的询问了准备的情况。这次见面给刘正东及学校的同事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第二件事:国家基金委的一位老师给他来电话,说北京成立了一个大项目让刘正东承担。她说:“有好几位老院士指明要你承担”,他一下就明白这是唐孝威院士的意思,这正是唐院士到后想干的大项目。于是组织了下面十几位本校及医学院的教授座谈讨论,组成科研小组,组织整理材料。

博物馆申报材料篇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经济开发建设及文物利用等活动,必须遵循文物工作的方针,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并建立文物保护责任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文物抢救、修缮、征集和安全设施建设等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第七条文物保护事业可以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文物事业的捐赠,享受国家有关优惠待遇。

第八条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鼓励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文物保护志愿者开展活动给予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文物保护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文化、教育、科技、规划、建设、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行政部门和媒体,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第十条对文物保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文物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本条例指省文物局)主管全省文物保护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依法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文物保护工作。

第十二条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并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或者明确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督促相关单位、个人履行文物保护义务;

(二)监督、检查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并协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三)监督、检查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四)依法受理与文物保护相关的举报、投诉;(五)依法查处文物违法行为。

文物流通中的执法活动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上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文物行政部门执法活动的指导、监督,发现下级文物行政部门查处的案件有错误的,应当责令及时纠正,必要时可以依法直接处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建立的有关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在文物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承担文物的日常保护、收藏、展示、研究等工作。

第十五条省文物行政部门依法成立的文物鉴定机构,按照其职责负责文物的定级鉴定、司法鉴定和其他鉴定工作。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文物行政部门可以设立文物鉴定组织,受省文物鉴定机构委托,承担相关文物鉴定工作。

从事文物鉴定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设立、审批及其鉴定工作的开展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不可移动文物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职权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相当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在征求所有人、使用人和相关主管部门意见后,分别确定为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依法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上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选择下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本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行政部门选择的不可移动文物报请人民政府核定时,应当附具说明材料和专家意见。

规模较大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

第十七条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作为文物保护点予以公布。在城镇房屋拆迁、危房改造等过程中,发现尚未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其附属物,应当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二十四个小时内赶到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八条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擅自撤销。因自然或者意外原因损毁的,应当实行遗址保护。确需原址重建或者撤销的,必须经专家论证后依法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不可移动文物实行原址保护原则。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迁移、拆除。

第二十条修缮、保养、迁移、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不得损毁、改建、添建。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应当按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的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如需变更已批准的工程设计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一条新发现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需要,提出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建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予以修改、调整。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专项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按《*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自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之日起一年内划定其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需要,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必须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和历史风貌的完整,划定前应当征求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的具体办法,由省文物行政部门会同省规划行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确需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办理上述手续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和生产、建设许可。

对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已建设施、建筑物、构筑物,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治理或者依法拆迁。

第二十四条经依法批准,迁移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其迁移方案必须报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移建工程实施监督并组织验收。

第二十五条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并承担相关费用。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难以承担修缮义务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修缮资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资助;所有人有能力承担修缮资金而拒不履行修缮义务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人转让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可以优先购买,购买条件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六条不可移动文物因所有人、使用人的使用严重影响文物保护的,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经与所有人、使用人协商一致,所在地人民政府可以置换或者购买该不可移动文物。

第二十七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与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依法明确其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国有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确需改变其管理部门的,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由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原公布的人民政府批准。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确需改变其管理部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历史街区和城市史迹的保护。具体比例依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九条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下文物进行调查,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和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工作。

第四章考古发掘

第三十一条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文物的勘查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勘查发现地下文物情况和有关史料记载情况,确定并公布地下文物埋藏区。

第三十二条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占地三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报请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力量在工程范围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并将考古调查、勘探的处理意见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三条发现地下文物,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者有自然破坏危险,需要进行抢救发掘的,由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发掘,同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补办审批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考古发掘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考古发掘结束前,考古发掘区域内不得施工或者作业。

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发现重要遗迹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及时调整工程建设方案,协助做好保护工作。

第三十四条因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五条为了科学研究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应当报经省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勘探试掘面积不得超过五十平方米,确因特殊原因需要扩大试掘面积的,必须另行报批。

第五章博物馆与馆藏文物

第三十六条国有博物馆以及收藏文物的图书馆、档案馆等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专门的库房、专职技术人员和安全设施。

第三十七条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对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文物进行鉴定。馆藏一、二级文物由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鉴定确认,馆藏三级文物由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鉴定确认。参与鉴定的专家不得少于三名。

第三十八条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对收藏的所有文物登记造册,区别等级,建立藏品档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调取馆藏文物。

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全省一、二级文物藏品档案和其主管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档案;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

第三十九条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收藏的珍贵文物,由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文物收藏单位所在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指定具备条件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代管:

(一)无专门文物库房的;

(二)安全防范能力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三)专业人员缺乏或者与藏品保管工作不适应的;

(四)有其他危及藏品安全的情形。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可以委托具备条件的文物收藏单位代管。第四十条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因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需借用馆藏一级文物的,应当经省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借用馆藏二、三级文物的,应当将借用文物清单和藏品档案副本报省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借用其他馆藏文物的,应当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其他单位举办展览需借用国有馆藏一级文物的,应当经省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借用馆藏二、三级文物的,应当报省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借用其他国有馆藏文物的,应当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文物的借出单位和借用单位应当依法签订借用协议,明确文物现状、借用期限、用途以及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等事项。第四十一条因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对馆藏一级文物取样的,应当报省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馆藏二级以下文物取样的,应当报省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博物馆。

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二)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场馆;

(三)有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成系统的文物和其他藏品;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五)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或者财产;(六)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设施;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三条社会力量申请举办博物馆,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举办博物馆申请书;

(二)藏品目录;

(三)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四)经费来源证明或者验资报告;

(五)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六)有拟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证明;(七)博物馆章程草案;

(八)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经批准举办的博物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后,方可对外开放。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博物馆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六章文物利用

第四十五条对文物的利用实行合理、适度的原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部门对文物的利用实施监督管理,并提供指导和服务。第四十六条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向公众开放,其事业性收入用于文物保护事业。

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旅游者、利用者容量控制制度。

第四十七条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确保文物安全,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电影、电视和其他音像制品拍摄的,拍摄单位应当提前十日向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依法批准后方可拍摄。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的,应当依法报请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拍摄馆藏珍贵文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拍摄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文物安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第四十九条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利用。

国有博物馆每年向公众开放的时间不得少于二百五十天,享受国家和省优惠待遇的非国有博物馆每年向公众开放的时间不得少于一百八十天。博物馆在节假日应当开放。

国有博物馆应当向教师、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和六十岁以上公民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七章民间收藏文物与流通

第五十条公民、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组织通过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受法律保护,可以依法流通,但法律、法规禁止买卖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公民和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组织依法收藏文物,应当妥善保管,并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其收藏的珍贵文物,可以要求省文物行政部门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代为保管。

第五十二条设立文物商店,需报经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审查批准,并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五十三条文物商店销售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在销售、拍卖前需报经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审核。

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审核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拍卖企业拍卖文物时,对其中的珍贵文物,可以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购买条件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五十四条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在文物出境前依法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许可,并标明文物出境标识。

第五十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不得擅自剥除、更换、挪用或者损毁文物出境标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变更工程设计方案的重要内容进行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未经考古调查、勘探或者发掘擅自进行工程建设,或者阻挠考古发掘单位进行考古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九条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拒不执行珍贵文物移交代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文物损毁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国有博物馆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非国有博物馆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不得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分别由海关、省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指使、强令文物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管理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三条文物行政部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负责文物管理协调、执法、咨询、日常保护的管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审批的;

(二)不履行文物保护管理职责的;

(三)非法借用、侵占文物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入户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