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2 22:57:04

计算机论文总结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1

关键词:计算思维;新生研讨课;计算机导论

0引言

计算思维、数学思维和实验思维是科学思维体系下的3种认识事物发现规律的方法。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已有相关学校开设了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或者以计算思维为指导思想的课程群。对于新生来讲,一味地灌输“计算思维”相关内容,可能会引起其迷惑,这是因为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来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新生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科学还没有感知和认识,也就无从体会“计算思维”了。

计算思维导引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并不是替代已有计算机基础课程,而是作为已有课程的必要补充。通过案例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授课过程中,强调案例应用与课程理论的映射,强调各理论的“输入输出”环境,强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计算机学科知识框架,以助于其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课程目标及意义

计算机教学大纲中有计算机导论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两门课程,分别对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新生进行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入门介绍和讲解。由于这两门课程均是从计算机专业知识角度进行内容覆盖式教学,而计算机科学里的思维方式与新生以前熟悉的数学抽象思维和物理实验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此门课的内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以及后续专业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思维导引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是为了突破现有计算机导论性质课程的困境,通过研讨课形式让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课程体系框架,初步具有查阅、分析和总结文献的能力。

2课程实施

2.1课程定位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作为新生研讨课,让学生能够完全具有上面定义的计算思维能力是不现实的,原因在于:思维能力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期训练来完成;计算思维涵盖的知识体系是整个计算机学科,不是一两门计算机专业课能够解决的。

基于上述分析,此课程不会也不应该代替原有的计算机导论性质的课程,而是应该与这些专业课程相互之间进行配合,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考方式。因此,此课程定位在学生知识和能力可接受的基础上,通过以点概面的案例教学方式,选择特定问题和内容来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核心问题的认识;通过案例中引入相关理论课程信息,让学生了解教学大纲中每门课程的目标及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准备材料、总结和分析问题,让学生逐步俱备解决具体计算机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研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

2.2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要求既相对独立又可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内容的补充,要从知其所以然的角度来对计算机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内容围绕着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理论和体系结构两个主线来展开,以当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了解驱动当前IT发展背后的计算机原理性知识和相关技术,并通过将这些知识和技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相对应,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相关课程的初步印象。

1)万物皆信息――信息与编码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以《信息简史》中的案例为依托材料,从中选取语言文字和通信方式演变等章节的内容作为案例,与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案例能够反映出大脑思维到语言的映射、语言到文字的映射、文字到语义的映射、文字到编码的映射,使得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总结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初步梳理出信息与编码的关系。除此之外,将这部分知识与计算机导论中的编码部分内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哈夫曼编码等)相关联,与数字逻辑电路的表示相关联,与编程语言中的符号相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编程语言只是大脑中逻辑信息到计算机内映射的初步印象,使其在较高层次上认识计算机语言。最后,通过讲解密码、香农与信息论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编码认识,对其中一些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有所了解。

2)计算灵魂――数学与算法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从数学发展历史及算法发展方面进行讲解,强调数学在算法中的作用,以实际简单的算法实例来讲解如何完成对算法的数学建模、如何推导数学模型来完成算法的效率分析。通过这些案例将大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算法分析相映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将这些案例与数据表示及算法理论分析相映射,引出算法复杂度、可计算性等相关概念并说明其意义。

3)计算理论与实现基石――图灵机、可计算性与体系结构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将从图灵、冯诺依曼等人的轶事说起,对图灵机、冯诺依曼结构进行介绍,引出状态机及可计算性等相关理论。通过图灵机案例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实现计算的过程;从中引出程序执行的状态及结构,进而说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通过此方面内容的案例引导,学生能够将算法与计算理论联系起来,将计算理论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联系起来,从宏观方面初步建立起计算机科学框架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还简单介绍目前最新的生物分子计算、量子计算等最新计算理论及相应实践系统,从中引导让学生对比和思考图灵机、冯诺依曼结构下的计算理论与生物分子计算、量子计算之间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未来计算理论及实现结构的兴趣。

4)人类智能之梦――人脑与人工智能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从计算机是否能够替代人脑的辩论话题切入,介绍计算机模拟人脑不同思考方式下的智能算法。通过介绍以下不同类型的智能算法(基于知识表示和推理的算法、基于连接的神经网络算法、基于数据的统计学习算法、基于仿生学的演化算法),让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理论与人工智能的对应关系:知识表示和推理是对人类心理过程的模拟,其知识与逻辑学之间相关;神经网络是对通过解剖学认识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拟;统计学习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数据来得到预制模型的参数计算过程;演化算法是对群体生物的仿生模拟。通过这些内容的事例展示和讨论,学生能够体会数学建模和智能算法的魅力,从而增强不同领域知识学习的兴趣。

5)数据的力量――数据科学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目前兴起的数据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Google、微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实际案例,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数据就是力量,对其使用的好坏将关系一个公司的成败。通过讨论语言翻译、搜索引擎、广告推荐、舆情分析等系统中的实现原理与技术分析,来反映数据科学涉及的数据库、概率与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在案例介绍过程中引人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概念及实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万物皆互联――物联网主题讨论。

此部分从生物之间的交流话题切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生物之间的交流、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通信的关系、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话题,传达“万物皆有互联的潜质,互联能够促进万物的发展”这样的理念,进而对当前的物联网技术进行介绍,将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系统和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等相关知识点内容引入物联网讨论中。通过对德国工业4.0和中国2025智能制造等相关计划介绍,学生能认识到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建立工业强国的使命感。

7)虚拟幻境――仿真与交互主题讨论。

此部分从现代电影场景中人工合成和制作的画面进行讨论,逐步引入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仿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对电脑游戏、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人脑交互等具体案例的讲解与讨论,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科学强大的魅力。

8)计算机学科体系。

此部分内容为上述讨论总结,帮助学生重新梳理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脉络。在讲解和梳理过程中,根据本科培养计划,重点说明主要课程各自的课程目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特别强调计算机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关系,说明本专业与这些知识内容的“接口”课程。

从上面的内容介绍可以看出,每个主题的讨论相对比较独立,适合具有相关领域特长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来进行讲解(具体讨论主题、内容、目标及相关课程如表1所示)。虽然每个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是均围绕此门课程的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

此门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具体案例讨论,介绍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相关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为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学科及相关课程体系提供支撑材料,以增加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为其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提供指导。

2.3授课方式

既然此门课程为新生研讨课,那么授课形式就应该以讨论为主,小班形式授课能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讨论。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授课时间占全部课时的2/3左右,讨论时间占1/3左右。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讨论主题以及需要阅读的相关参考资料;在课上,由教师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相关题目的讨论,并从中传授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新生不熟悉文献的搜索、分析和总结等方法,以及部分文献理论性过强等原因,不可能每堂课都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目前,只能将讨论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

为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总结文献能力,除每次课布置的阅读文献外,还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撰写并提交一份计算机领域内指定题目的研究进展综述,以锻炼学生提炼和总结材料能力。这部分内容将计人课程最终成绩,最终成绩里还包括主题的讨论成绩。

目前,此门课程根据讨论主题涉及的知识来分配相应研究特长的教师授课。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每个主题之间内容的衔接性,有些内容需要在不同讨论主题授课中,反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说明,以加深其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重要性的认识。

3课程效果和持续改进

目前,这门课程已经开设2年共4批次讲解实践。通过直接交流和间接的意见反馈,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后基本能够理解计算机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能够对前沿的计算机研究问题有所了解;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这些反馈内容来看,授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是,也出现了下述问题:①课程内容由不同教师完成,每个教师教学风格不一样,对课程要求尺度标准不一样,从而导致学生有时会无所适从;②授课形式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文献综述要求过于严格,学生很难完全自己完成;④课时紧张,有些感兴趣的话题并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讨论;⑤部分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专业术语太多,虽然“高大上”,但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容;⑥由于部分讨论题目难度“太大”,课下无法准备,也就无法参与讨论。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2

    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发展,过去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而富有趣味性的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计算机教师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论文主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为主导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以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新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手段和应用模式及思维方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学时设置欠合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普遍在32-40学时,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等在内的大量基础知识,很明显对于诸多计算机教师而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挑着章节讲,致使学生前后知识无法连贯,要么就一味赶进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学生学习了无兴趣,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教学进入恶性循环。2.2 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要求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求教师要边操作边教学,但是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甚至纯粹是理论教学,引起学生反感;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但是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生利用机房电脑玩游戏或者做其他事情,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2.3 课程考核方式教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因此一般的考核方式都是传统的出勤率+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而在很大程度上,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而机械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太过教条,无法体现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能力,而只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的能力,因此,教条的考核方式也成为了让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2.4 教师自身水平有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教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该门课程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一般,那么显然是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的。

    3 项目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1 项目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①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组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而特别的,因此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兴趣浓厚,如果能够适当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好。在实际的项目锻炼中,寓教于乐,学生既能够锻炼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对于书本上所学习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俗语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项目引导所取得的效果远比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效果要好。③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跟着教师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有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并不是不上课,跟着老师去做项目,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不同的项目开发研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执行步骤上,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去实施:

    ①设计项目。首先要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章节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或者软件作业,这些所设计的项目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②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引出项目,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从而完成项目的理论研究阶段,使学生具备开展项目所具备的必要知识和理论基础。③开展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答辩,操作演示及互相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实际项目,并在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一次讲授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④项目总结评价反馈。项目结束后,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自我总结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如何应用等等。通过总结评价和反馈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别。

    3.2 项目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项目设计应当难易适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项目在设计时不能设计的过大过难,相反,应该结合实际讲授的章节内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将项目教学的实际效果落到实处。(2)注重将项目从课堂引到课外。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应当注重项目对学生吸引力的持久性,因此要想方设法将项目从课堂引到课外,保持学生对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对项目的反复查找资料及探索实践,也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课堂教学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3)注重项目结束之后的评价反馈和总结。项目结束之后必须要重视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尤其是对于学生反馈回来的有关项目设计方面或者知识点引导方面的问题要加以总结,在日后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避免,从而将项目教学法日益完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教学效果。

    4 结语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实践教学 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的一大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承的,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上机操作实践,可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解除理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技能训练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综合水平,下面就本人通过在职业学校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与大家一起探讨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实践课的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践题目、时间地点、组织形式、课时分配、实践进度、实践次数等。以便任课教师和实验室(计算中心)能够很好的沟通配合,及早安排上机实践有关事宜。每一次上机实践要有实践提纲。实践提纲要指明实践目的和要求,布置实践内容和步骤,对于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实践后的思考题也要给予提示或指导。实践提纲必须和实践计划一起编制,要和实践计划协调一致。实践提纲是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学生必须在实践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实践,完成各项实践课业。教师也要按实践提纲的要求和布置来检查、评定学生上机实践成效。学生还要根据实践提纲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书写实践报告。

总之,教师要认真编写上机实践提纲。教师对每次上机实践课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

二、计算机实践课的准备

计算机实践课的准备工作相对于其它实践课来说显得更加繁杂、细致和重要。一般来说,在计算机实践课之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硬件环境的准备

学生上机实践所用的各台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要功能完好、运行正常;学生实践所用磁盘及其它附件要配备齐全、合理分配;有关实践的环境设备,如辅助教学设备(投影仪等)、调控设备(空调器等)及桌椅灯具也要满足上机实践课的需要。

2、软件环境的准备

结合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要选择好所需要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系统软件、语言系统软件预先装备到实践所用各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用。辅助教学软件、各种检测软件及实践所用例题、习题程序根据需要选择装入。

3、安全环境的准备

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要放在首位,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要加强,实验室内安全设备(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等)要齐全完好。计算机内外设备检测系统软件要常备,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检测和清除要经常进行(或定期进行),同时要备有功能强、效率高、版本新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清除软件。

4、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准备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实践秩序,实验室实践守则,要严令学生遵守。

学生上机实践要组织好,最好有学生干部协助教师进行组织。实践学生众多时最好分设实践小组,以便管理和辅导。尤其是计算机少学生多时则要考虑分组分批安排实践。

三、计算机实践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理论课教学的继续,也是理论教学成效的初步体现。与其它实践课一样,上好计算机实践课必须注意唱好“三步曲”,即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在入门指导中,教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实践中的疑难之处或易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提示或说明,对学生初次使用的软件或命令,教师要进行演示讲解。在巡回指导中,教师应把握整个实践进程,注意观察和检查各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错误,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在结束指导时,应对本次实践课进行归纳小结,布置实践作业,明确撰写实践报告的有关要求。

由于计算机实践课的特点,要上好计算机实践课,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课开始,辅导老师要重申本次实践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践要点和注意事项。对于实践中疑难之处或易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或说明。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亲自进行演示讲解。

2、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电化教育手段,协助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检测、评定和辅导。比如windows系统学习软件,中文输入和指法练习软件等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学生易于操作,教学效果不错。教师也可根据实践要求和学生上机情况,自己编写辅助教学程序在实践课中使用。

3、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要高标准严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操作要规范标准,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练好基本功。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自操作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4、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同步进行,课时比例搭配要合理,这也是提高实践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学校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将每堂课都安排在微机房,有些课程也无需每堂课都到微机房去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在教室讲授或演示,然后安排一定的课时给学生进行实践。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不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课程特点与微机房的接纳安排能力统筹安排,按照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象windows、word、excel等,此比例定在1:1为宜,而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程序设计课,该比例可定在2:1。

四、计算机实践课的总结

通过上机实践,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程序都有了真切的体会、深刻的认识,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践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学生要写好实践报告就很重要。计算机实践报告,直接体现学生实践操作情况。学生写实践报告,就是对实践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完成实践课业,写好实践报告都是计算机实践课的整体要求。实践报告中的“上机题目”、“上机目的”和“上机要求”各项,基本与相对应的实践提纲相同。报告中的“上机步骤”,是学生实践操作的真实体现会要求学生如实地写。即使是错误的操作或运行失败,也不应回避或遗漏。要详而不繁,简而不缺。要多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地描述把实践中的重要体会、深刻认识都要写进去。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现出学生的实践状况和水平,总结出宝贵经验和教训。学生的要求、希望和建议,都可写入“上机总结”内,以便与教师相沟通。

总之,计算机实践课,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只要我们把握住其特点和规律,努力抓好每一环节,计算机实践课就能够获得成功,搞好整个计算机课的教学,也就有了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4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深刻了解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中专所录取的学员,几乎全为无法进入高级中学的后进生或差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不强,自制能力较差,对于这样一群学生,在实施计算机教学之前,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好教学。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科学设置科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由于中专学生具有上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课时,尽量选取现实工作、生活中应用性强的课程(如:Office办公系统、计算机维护等),而少选或不选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如:Basic语言、Visual Basic等)。在具体到一个科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更要侧重那些操作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而把那些理论性的、抽象的内容放在次要位置。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滞后,正是没有很好地注意这一点。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巧妙安排教学过程,逐一消化吸收。中专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过程,可归纳为四个字:“讲、答、练、总”。“讲”,即教师的讲授,这包括教师的语言宣讲、实物展示、示范操作等。“答”,即教师的答疑。教师在讲授或示范之后,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环节,必须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练”,是指学生的练习。能否把理论转化为技能,还需要经过“练习”这一实践环节。 “总”,即教师的小结,教师在观看、指导了学生的练习之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已经心中有数,适时的总结,能起到点拨、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上四个环节,要按顺序逐步进行,“讲”,“练”过程可作为重点,在时间分配上可稍长;“答”“总”过程亦不可缺。重复以上过程,进行下一内容的教学,使该授课模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计算机学科教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多样,科学有效。计算机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口头讲授、直观演示、示范操作、巡回指导等教学方法。有的内容是理论性的,教师就要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明白,切不可粗枝大叶,一笔带过;有的内容较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教师不妨做个教学课件,放映给大家看;有的内容较复杂,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做给学生看;另外,在让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适时改正,避免学生走弯路。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语言通俗,化难为易。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艰涩难懂,学生难以接受,教师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恰当形象的比喻等多种方法,使原本非常抽象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接受。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尖端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多举实例,如:机器人的海底光缆铺设,工厂生产线的无人化管理,人体DNA密码的破译,神舟七号的宇宙访问……这一切,离开了计算机的参与,都无法实现。学生听了这些实例后,一定对计算机的广阔用途感到惊讶,不免产生好奇感、求知欲、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的能力。例如,教材中有关文件复制和重命名的操作,发现它们有一个相同的操作步骤——打开该文件的快捷菜单,然后往下进行。那么文件的其他操作 ,诸如打开、打印、查毒、杀毒、压缩、移动、发送、创建快捷方式、删除、查看属性等,能否通过其快捷菜单来实现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上机调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对文件的诸多操作,都可以通过它的快捷菜单,一步一步,最终实现。进而,教师再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光文件是这样,文件夹、图片、图标、页面(如WPS2000)等也是这样,对它们的诸多操作,都包括在它的快捷菜单中,于是可以概括总结为:“要对谁操作,就在它上面单击鼠标右键”。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普遍性的特点或规律,并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探索运用,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触类旁通的能力。

计算机学科教学,课外辅导要耐心细致,抓住“重点”。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之后,要抽出时间来,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也对学生的作业起到了督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一定要注意那些“重点”,所谓“重点”,就是那些学得好、做得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让他们先学会,然后引导他们去帮助其他学生,以“点”带“面”,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计算机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我们在中专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探索,善于总结,检验修正,改革创新,大胆实践,从课堂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多方挖掘,综合提高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人才。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5

在审计软件中提供自己的数据转换工具。这些工具可分为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专用的转换工具只能转换几种特定系统中的特定数据,通用的转换工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用数据转换工具应能够将文件类型数据库(DBASE系列、Fox系列、Access系列)中的数据转换到Access数据库中。它能完成类型转换、日期/时间格式转换、和值域转换。下面举例说明通用审计软件应达到的效果。例如,为了将某企业提供的“贷款记录表”转换到审计软件中,以便进行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如下操作就可达到数据转换的效果。选取源表—选择被转换的原始数据“D:\贷款利率执行检查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DBASE系列

1.2国内外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1984年,重新的SASNo.48,取代了sASNo.3,更加广泛完整地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对检查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影响。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计算机舞弊与滥用法案。该法案对约束计算机犯罪、严惩计算机犯罪活动起了很大作用。法案还明确了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对数据、程序、信息的修改、毁坏或破坏行为,以及“有意识地修改他人系统保密字,使其不能进入自己的计算机系统或须耗费时间精力修复现场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这一类行为,均定为计算机犯罪。1969年美国成立了EDP审计师协会,经过不断发展,审计业己成为美国一个独立的行业。美国各审计组织、机构对计算机审计制定的一些条例和规程以及计算妇计一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美国计算机应川的健康发展起了吸要作用。

2会计软件的典型结构分析

2.1总账系统

(l)在总账系统中完成录入凭证、审核凭证等凭证处理工作。

(2)在总账系统中完成记账、结账等工作。

(3)在总账系统中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账簿查询和打印工作。

(4)在总账系统中进行银行对账工作。

(5)在报表系统中根据各系统的数据,编制和自动生成各种内部和外部报表。

2.2销售与应收处理过程

(l)在销售系统录入销售订单,并能对订单.执行情况进行查询。

(2)在销售系统开出发货单。

(3)在销售系统根据发货单生成销售出库单.。

(4)在存货系统查询该销售出库单。

(5)在销售系统开出发票,并进行与发货单的结算。

(6)在应收系统收回销售款项,并生成销售业务及收款业务的凭证。

(7)在应收系统中进行应收账款的核销和账龄分析。

以上是在用会计软件的典型结构,该软件能很好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具备一定的管理分析功能,但从审计的角度来看,该软件缺少与审计软件的接口模块,给审计软件从该软件中读取数据造成障碍。为了实现会审一体化,将来的会计软件还应加上接口模块,以将会计软件中在用的数据结构转换为标准数据结构,供审计软件读取数据之用。

1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1

1.2国内外计算机审计的现状……………………1

1.3国外审计软件简介……………………4

1.4国产审计软件的现状……………………9

2会计软件的典型结构分析……………………10

2.1总账系统……………………11

2.2销售与应收处理系统……………………11

2.3采购与应付处理系统……………………12

2.4存货处理系统……………………12

2.5成本处理过程……………………12

2.6资金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12

2.7管理分析……………………12

结论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6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计算机在各学科领域内的应用为中心,系统地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并提出了如何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以及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7

1.论文类型:

不同的院系,不同的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有不同的指导方法,在计算机系,本科毕业论文通常以下面四种类型:

1.1完成一个不太大的实际项目或在某一个较大的项目中设计并完成一个模块(如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或自行设计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后以工程项目总结或科研报告、或已发表的论文的综合扩展等形式完成论文。

1.2对一个即将进行的项目的一部份进行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例如对一个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财务部分进行调研,分析和设计等,这类工作可以没有具体编程,但应得到有关方面的初步认可,有一定的工作量。例如打印后有30页以上的报告。

1.3对某一项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或成熟软件进行分析、比较,进而能提出自己的评价和有针对性创见。例如XML目前是因特网上新涌现的标记语言,它较HTML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其中XML-QL是基于XML提出的一种新型查询语言,分析总结这一新型查询语言并探索它的实现途径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再如对自由软件数据库系统MySQL,分析总结其在Web应用上的特色,并能将有关技术用于自己研制的系统中。这类工作要注意把分析和实验相结合,不要只停留在消化上。消化是前提,吸收和转化才是工作的重点。

1.4对某一个计算机科学中的理论问题有一定见解,接近或达到了在杂志上发表的水平。例如,解决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纠正了某杂志上理论的错误且提出解决修正方案,或自己提出有意义的模型,定义,且有定理、命题、或性能比较、分析、测试报告等。

一般而言,第四种较难,在若干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经验中,只有两位学生采用此形式写出了好的论文,据悉,这两位学生都顺利进入了博士生序列。

2.选题:

2.1有科研项目的老师通常愿意从项目中选取本科生能完成的模块,交给学生做,然后以第一种形式写成论文。教师熟悉项目,项目有实用背景,一般而言,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但有些科研项目太难,或涉及保密内容,或本科生不容易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让已保送为研究生,或确定留校的学生作这类题目。

2.2学生自选题目,有些学生已联系好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要求学生作某方面的项目,或已交给学生某方面的项目,经过指导教师认可,认为可作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则可作这方面题目。这种方式下,学生积极性高,责任心较强,学以致用,一般论文的质量较好且成文后篇幅较大。

2.3教师根据社会需求,选择题目。例如,院系行政需要教学,科研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有的教师指导几位学生分别作大学院系行政管理子系统,博士生硕士生学籍管理子系统等等,有可能开始作出的软件还不很完善,但有了雏形,经过修改后,一般是能够应用的。有的系统经过下一届本科生毕业实习的改进,就可以实用了。一些对路的、有用户的软件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产品

3.论文的组织安排:

依据上述的论文类型,由于各类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

3.1系统实现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系统体系结构,程序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实验或测试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或背景(概述题目背景,实现情况,自己开发的内容或模块)一般谈课题意义,综述已有成果,如”谁谁在文献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谁谁在文献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贡献“,用“但是”一转,分析存在问题,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结果。然后用“本文组织如下: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作为这段结束。

(2)系统体系结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3)主要实现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说明,依据内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

(4)实验或测试。

(5)总结。

3.2应用开发型论文:

重点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

(2)项目分析设计(重点描述项目的整体框架,功能说明,开发工具简介等)(3)项目实现(重点描述数据库设计结果,代码开发原理和过程,实现中遇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今后的维护和改进等,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

(4)总结。

3.3分析比较型论文:

重点收集整理有关的最新论文或软件,分析比较心得,实验数据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分析对象的特点,分析比较工作的意义,主要结果等);分析对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较的主要结果(如果是技术分析,给出主要数据,如果是软件分析,给出代码分析结果,实验过程等);分析比较的评价和系统应用(可以给出基于分析比较的结果,提出某些设计实现方案,和进行一些实验工作;最后是结论。

3.4理论探索型论文:

重点收集整理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和分析。

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重点描述要解决的问题的来源,难度,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等);

(2)基本知识(解决问题涉及的基本定义,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

(3)推理结论(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复杂性分析等);

(4)结论。上述论文结构的安排和划分不是绝对,可依据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混合的方式指导自己论文的写作。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数,贯穿一条逻辑线索切不可泛论成文或堆砌成文,时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内容。

4.论文格式及目录系统:

每个作者有自己的风格,格式不必强求一致,但科技论文不能象写小说剧本那样,一般不能用倒叙,插叙,不设悬念,不用意识流,多线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础上适当修改:科技论文目录体系一般不用中文的“一二三”,而用下列的编排方式题目扉页|___摘要(中英文,200-300字为限)|___正文目录1.前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___1.1。。。。|(1)(a)(b)(c)|(2)(a)(b)(c)|___1.2。。。。2.项目框图及本工作在项目中的地位

3.项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难

4.方案选择(前人方案,现可选方案,为什么选这一方案)

5.实现技术数据结构程序片段:

6.特殊问题解决方法:

|__6.1问题1|__6.2问题2|__......

7.结果测试,性能分析(图表等):

计算机论文总结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项目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发展,过去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而富有趣味性的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计算机教师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论文主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为主导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以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新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手段和应用模式及思维方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学时设置欠合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普遍在32-40学时,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等在内的大量基础知识,很明显对于诸多计算机教师而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挑着章节讲,致使学生前后知识无法连贯,要么就一味赶进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学生学习了无兴趣,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教学进入恶性循环。2.2 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要求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求教师要边操作边教学,但是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甚至纯粹是理论教学,引起学生反感;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但是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生利用机房电脑玩游戏或者做其他事情,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2.3 课程考核方式教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因此一般的考核方式都是传统的出勤率+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而在很大程度上,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而机械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太过教条,无法体现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能力,而只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的能力,因此,教条的考核方式也成为了让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2.4 教师自身水平有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教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该门课程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一般,那么显然是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的。

3 项目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1 项目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①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组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而特别的,因此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兴趣浓厚,如果能够适当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好。在实际的项目锻炼中,寓教于乐,学生既能够锻炼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对于书本上所学习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俗语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项目引导所取得的效果远比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效果要好。③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跟着教师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有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并不是不上课,跟着老师去做项目,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不同的项目开发研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执行步骤上,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去实施:

①设计项目。首先要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章节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或者软件作业,这些所设计的项目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②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引出项目,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从而完成项目的理论研究阶段,使学生具备开展项目所具备的必要知识和理论基础。③开展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答辩,操作演示及互相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实际项目,并在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一次讲授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④项目总结评价反馈。项目结束后,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自我总结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如何应用等等。通过总结评价和反馈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别。

3.2 项目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项目设计应当难易适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项目在设计时不能设计的过大过难,相反,应该结合实际讲授的章节内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将项目教学的实际效果落到实处。(2)注重将项目从课堂引到课外。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应当注重项目对学生吸引力的持久性,因此要想方设法将项目从课堂引到课外,保持学生对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对项目的反复查找资料及探索实践,也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课堂教学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3)注重项目结束之后的评价反馈和总结。项目结束之后必须要重视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尤其是对于学生反馈回来的有关项目设计方面或者知识点引导方面的问题要加以总结,在日后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避免,从而将项目教学法日益完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教学效果。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已经逐渐成为目前高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并且教育部也已经提出了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因此,针对过去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和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课程改革,基于项目教学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途径。本论文结合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详细探讨了项目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积极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及提高学生实际掌握能力都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对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探讨,完全可以应用于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无论是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还是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本论文对于项目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计算机前沿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售后工程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