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估价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05:26:13

工程估价论文

工程估价论文篇1

【关键词】市政排水工程;造价估算

近几年,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造价估算理论也相应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数理统计、模糊数学、自适应过滤技术、专家系统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等新的估算方法。可以说,这些模型方法在其他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模糊数学和神经网络的应用。如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胡志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李涛、阜新矿业学院的邵良杉等都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建工程与井建工程造价估算做出了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周丽萍、长沙交通学院的唐先英等也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井巷工程的造价估算。但是通过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灰色理论等方法对排水工程造价估算的不多见,因此,本文分别通过用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及灰色理论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四种估算模型对排水管道工程进行造价估算。以便为排水工程造价估算有所帮助。

1. 利用灰色理论估算排水工程造价

(1)此方法需要选取排水工程的工程特征及其造价样本,然后针对这些实例样本(一部分是已建工程,一部分是待估工程)的工程参数与特征,赋予工程特征参数系数及其权重,然后计算出各自的排水工程参数系数与每个影响因素所对应的权重。

(2)根据灰色理论估算原理及其模型流程图,利用计算机程序在每次选好的几个典型工程中,将任意一个典型工程当作欲估工程,轮流计算各典型工程自身的单位估价,看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具体实例中,选取那些误差最小的样本工程作为典型工程来估算待估工程的造价。具体的计算步骤是:首先为了方便计算,对这几个典型的工程按照编号由大到小排列,然后对这些序列的参数系数进行初值化;然后计算各子序列与母序列在第k点的序列差;再次计算出两级最小差、两级最大差、关联度与关联系数;最后计算待估工程的造价(在计算出来的关联度中选取最大的三个关联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进而找到对应的三个典型工程)。可见,通过利用灰色理论法可以估算出待估工程的造价,只要与其实际造价相对误差在正负10%以内,便符合精度要求。

2. 利用模糊数学估算排水工程造价

(1)此方法同样选取灰色理论中实例的几个样本作为典型工程来估算待估工程的造价。其中,灰色理论中的参数系数就是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然后对待估工程逐个估算工程造价。

(2)具体过程:首先对贴近度计算,也就是计算待估工程与每个典型工程隶属度的交并集,在计算后选取贴近度较大的前三个典型工程计算;然后计算调整系数(包括对拟建工程的模糊关系系数与所选典型工程的模糊关系系数的计算);最后计算待估工程造价估算。通过利用模糊数学估算的待估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误差也是在正负10点以内即可。

3. 利用神经网络估算排水工程造价

(1)神经网络估算法主要是基于Matlab工具箱,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编制计算程序。径向基函数隐层是由两层神经元构成,第一层为径向层,神经元传递函数为radbas,加权函数为dist,输入函数为netprod;第二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为纯线性函数purelin,加权函数为dotprod,输入函数为netsum。在程序中,首先实例中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函数用prestd;创建 RBF神经网络模块,其格式为net=newrb(p,t,goal,sp,mn,df),其中p是典型工程的输入值,t是典型工程的目标值即每个工程对应的造价,goal是网络的均方误差性能指标,sp是扩展常数,mn是神经元个数最大值,df是训练过程的显示频率,利用这些参数使得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该函数利用迭代方法建立网络,开始时网络径向基层的神经元个数为零,然后每迭代一次,径向基层就添加一个神经元,在每次迭代中,训练好的网络首先进行仿真并找到对应于最大输出误差的输入样本值,然后径向基层添加一个神经元并把权值设为该输入值,最后再修改线性层的权值以达到最小误差。仿真通常用的函数为sim,其格式为t0=sim(net,p0) ,p0 为待估工程的输入值, t0为所求的输出值;利用归一化函数的反函数对神经网络的输出值 t0进行处理,即可得到预测的待估工程的造价。

(2)通过对程序运行,可以得到RBF神经网络训练误差变化曲线图,从图中找到神经网络训练次数,输出矢量与目标矢量之间的均方误差,最终满足了网络训练的目标值0.001。最终所得到的样本造价估算与实际造价误差在正负10点内即可。

4. 利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估算排水工程造价

(1)通过上述计算可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这三种估算模型各有其优点及适用条件,特别是径向基神经网络估算模型,有估算精度高、对样本的数量无限制等优点,但当样本数量过大,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估算模型势必会增加计算机的存储量,同时对样本不加筛选的进行训练,徒劳的增加了样本的训练时间。为了弥补径向基神经网络估算模型的缺陷,本文将灰色理论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相结合,形成灰色神经网络估算模型。

(2)灰色神经网络估算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首先运用灰色理论法从已搜集的工程造价数据库中选取若干个与待估工程比较相似的工程作为典型工程,然后再用这些典型工程的数据资料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值来估算待估工程的造价。

(3)利用灰色理论估算原理及其模型流程图,选取与待估工程比较相似的几个样本工程作为典型工程,然后把典型工程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值进行网络训练,RBF神经网络共训练了5次,就满足了网络训练的目标值0.001,较之神经网络法,其训练速度加快。训练误差变化曲线图。最终所得到的样本造价估算与实际造价误差在正负5点内即可。

参考文献

[1]羊英姿,利用灰色关联理论估测市政管道造价[J],四川建筑,2006,05.

[2]周其明,神经网络集成在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04.

[3]孙金丽,基于神经网络的工程造价估算方法及其Excel实现[J],基建优化,2003,01.

[4]程鸿群等,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04.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4-07-265

工程估价论文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 资产评估 鉴定报告 公平原则 法律应用 现值 时间价值

一、工程造价与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1、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

工程造价的字面意思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

本文所指的工程,泛指一切建设工程(包括竣工工程和未竣工工程)。

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工程在建造时所支持的全部费用,包括建造过程中的一切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人力劳务等费用的总和。

2、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本文所指的资产,泛指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

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资产在评估日的市场现值或可按市场行情交换的货币价值。

二、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异同

(一)两者的相同点

1、对同一房产的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在某些时候,结论是相同的。例如在合同计价标准等同于市场行情,市场行情稳定、折旧率可以忽略等情况下,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的结论很可能一致。

2、工程造价鉴定和资产评估鉴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一般都通过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鉴定,一般均以鉴定报告的形式作出。

(二)两者的区别

1、鉴定对象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的鉴定对象一般限于在建工程(未完工工程)和竣工工程,而资产评估的鉴定对象则可以是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以货币计量的实物财产及无形资产。

故此,在建工程及竣工工程即可进行造价鉴定,亦可进行资产评估鉴定。资产评估鉴定的对象涵盖了工程造价鉴定的对象。资产评估的范围更为广泛。

2、鉴定目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的目的,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既定的计价条件对特定工程项目进行的成本计算,而资产评估是以确定资产的市场现值为目的,根据市场行情,与同类资产相比较后估算的市场价值。

故此,某时期就同一工程,资产评估鉴定的金额可能高于或低于工程造价鉴定的金额。

3、鉴定时间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是按约定的计价条件或工程建造时的计价标准确定的。工程造价鉴定的时间与工程造价的结论没有关系,无论何时进行工程造价鉴定,按规定均是相同的鉴定结论。资产评估鉴定确定的是资产的市场现值,体现的是时间价值,即与鉴定的时间存在对应关系,不同的时间进行的资产评估,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鉴定结论往往不同,故此资产评估鉴定书必须有有效期限。

4、鉴定现状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仅仅以建造时的情况确定,不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资产评估鉴定必须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要考虑鉴定标的自然和物理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在资产评估鉴定中会涉及“使用年限”、“成新率”或“折旧率”、“重置价格”、“假定条件”等概念。

三、诉讼实践中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1、工程造价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建设工程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工程造价鉴定。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都必须进行工程造价鉴定,在此类案件中,法院判决并不能一概依赖于工程造价鉴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的鉴定是不必要的,本文认为在该类诉讼案件中,法院若决定进行工程造价鉴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a建设工程合同中没有可以援引的具体工程价款条款,或者没有其他可以作为构成价格条件的相关诉讼证据,若不进行造价鉴定,无法确定工程价款。

b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款超越了工程价款的底线,或者说如果按合同约定价款计算,不可能完成合同约定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建造时的市场行情,确实能够证实该事实。

c出现了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的建设项目,因建设材料、建设日期、施工周期、施工难度、施工人员等因素存在差异,使得该建设项目不宜适用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进行确定,或者用约定的价款确定可能导致不公平。

d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设计变更,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实施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继续按原合同约定价款进行结算明显不合理并可能造成显失公平。

e在建设方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的情况下,在合同实施中,建设方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双方亦没有就工程材料价款达成一致,施工方业已自行购买工程材料完成工程项目的,且项目已被建设方使用或应验收合格的。

f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一方违约或双方违约等情况,导致工程延期、设备闲置、工人怠工等各种损失无法计算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分责任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鉴定确定损失额度的。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不应进行鉴定,同时,应严格区分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不应以资产评估鉴定或具有资产评估性质的价格鉴定来取代工程造价鉴定。

2、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遗产继承、资产分配、买卖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资产评估鉴定。

本文认为,资产评估鉴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a争议各方一致要求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b争议各方就涉及资产的价值确实无法达成一致的,又不愿意通过竞价方式处理的。

c涉及资产需要进行拍卖,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d为办理法定(转移)登记需要,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e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情况

在符合以上条件是,法院应依法进行委托评估鉴定。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建设工程合同等相关诉讼案件中,工程造价鉴定资产评估鉴定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保障司法公正,在实际法律应用时应严格区别工程造价鉴定结论与资产评估报告的不同属性,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参考资料】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

工程估价论文篇3

【关键词】工程估价 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6-01

1.《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出现,高等教育不再完全定位于精英模式的教育,赋予了教育新的内涵。因而,人才培养结构应该从原来的“知识+知识+知识”转变为“知识+技能+工作能力”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知识、技术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如何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氛围,全面改革优化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工程估价》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1《工程估价》课程课时设置较少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建筑业的改革,造价管理制度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过去以固定“量”、“价”、“费”、的定额为主导的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静态管理模式,过渡到“控制量”、“竞争费”的市场定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我国建设领域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越来越重视工程造价的确定问题。因此,针对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将本课程更名为《工程估价》,课程为专业核心课,课时为64学时。课程内容多而杂,要在64学时这么短的课时学完所有的内容,这为课程进度设置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1.2《工程估价》教材内容滞后、范围太广、与实际不符,不能适应和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

《工程估价》课程内容不仅与国家制定的有关建筑市场的各种政策、法规紧密相关,而且也和地方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相关。因此, 应该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插入地方的政策、法规来及时修改课程内容, 使之与地方建筑市场接轨。如2013年重庆颁布了《工程量清单计量规范》后,在工程造价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单计价模式和定额计价模式的这两种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如何确定;清单计价模式和定额计价模式的这两种计价模式下工程量如何计算;重庆定额中的计算规则和国家定额中的计算规则有何区别;国家或重庆最近有无新的政策、规范的变动以及在这些变动下工程造价如何调整,如何将这些内容渗透进《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如何结合重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以及选择教材的辅助教材等,成为《工程估价》课程讲解的难点。

1.3《工程估价》教学手段偏理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效果差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知识、能力来源于实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课时偏少,学生人数较多,我们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满灌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一堂课45分钟下来,由于课程内容多,学生对于所教的知识只是机械式地掌握,很少有创造和创新意识。

老师在现阶段的本课程教学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是照搬课本,讲解基本原理,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但是工程估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要求任教老师除了讲解工程估价专业基本知识理论,还应该传授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中举一反三,做到言传身教。但是,在职的任教老师恰恰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

2.《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进方案

2.1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合《工程估价》教学内容体系

一方面,学校要对课时(理论56+实践8)进行调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紧跟着安排相关的实践课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课时为64(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增加为72或者更多),实践为集中实践,一天4或者8个课时,连续2周或者更多。同时要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和难点。力图使教学内容接近职业资格考核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我们的做法是工程计量这章为重点,结合重庆2008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规范来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从已经实施的效果来看, 学生对工程量清单与定额的概念非常清楚, 也没有发生将两种计算规则混淆的情况。

2.2采用案例教学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工程估价》课程理论内容比较简单, 关键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很多《工程估价》教材中, 配合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解往往是以单个例题的形式出现, 虽然例题的针对性较好, 但往往与实际工程有很大差别,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具体地说, 就是利用一套实际项目的工程图纸(例如:重庆文理学院学生宿舍楼), 根据《工程估价》课程教材讲解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对照工程图纸计算工程量。通过案例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熟悉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与工程造价紧密联系的其他课程如土木工工程量计算规则、程施工等相关知识同工程估价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不仅仅强调课程本身的系统性, 更强调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的系统性, 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我们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熟悉图纸, 确定需要计算哪些工程量, 计算工程量所需要的图纸信息如何寻找等方面;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对尚存在争议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辩论和思考,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工程量怎么计算, 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计算, 哪些因素会影响工程量的计算结果, 这种影响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多大。在这种讨论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工程估价》课程考核形式以“4+1考核方方式”取代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其中“4+1考核方方式”是指“4次阶段性考核+1次终结性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真正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会”。

为了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阶段性考核分4次阶段,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并且每次阶段性考核以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为基础进行。学生单独完成,形成相应的成果,并在课前向全班展示部分成果,最后由教师根据展示情况和成果本身水平进行计分。具体如下:

终结性考试是对所有所学内容的综合性测试,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考试模式,闭卷考试。

3.结语

《工程估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应满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 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手段,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工程造价人才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加适应建筑行业现实发展的需要,避免企业的二次培养,节约社会资源,促进行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估价论文篇4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quick cost estimat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applying the grey prediction GM(1,N) modeling mechanism, it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indexes systematically, and sets up a state equ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labor cost, engineering cost of raw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cost. Then the defined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derived type prediction model are set up to quickly estimat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st. Finally through examples, it proves that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is feasibility and the estimating results are reliable in the quick cost estimat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灰色预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project cost;grey 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60-02

0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快速估算是建筑工程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定额计算、数理统计、模糊数学、自适应过滤技术、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和灰色理论。其中灰色预测所需样本较少,不需要计算统计特征量,并以解决信息不完备系统问题而见长,所以从灰色系统理论被创立至今,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该理论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并广泛应用到交通、洪水预报和隧道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等很多实际问题中去[1,2,3]。灰色预测模型的引入必将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系统分析

1.1 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及其关联因素 建筑工程总造价x1是由工程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所组成,其中工程总造价本身是主导因素,而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为关联因素,可以确定工程总造价的预测模型为GM(l,4)模型,其状态方程可以表达成:

3应用实例

3.1 项目概况在沈阳某房地产发展商开发了一片住宅小区,工程总造价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为主要因素,选取2004年至2008年的历史原始资料造价表,通过各项数据对该楼盘2009年工程总造价进行快速估算。

3.2 模型应用

实际总造价金额为63421365.46元,验证了灰色预测在建筑工程造价快速估算中的可行性。

4结论

将灰色预测模型应用到实际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中,体现出应用该模型进行估算时不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其计算量少,而且精确度比常规的估算方法要高。该模型不但能对总造价进行预测,对分项工程的造价也可进行估算。

参考文献:

[1]Tim J W Tookey.Hybrid grey model to forecast monitoring serie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12(2):623-627.

[2]Abdul Alhazred.Application of Grey model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flood forecast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sources Association.2006,42(2):473-486.

[3]William Alfred.Limitation analysis of GM(1,1)gray model in settlement prediction[J].Journal of Railwa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3):11-13.

工程估价论文篇5

关键词:资产评估;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0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会计制度的改革,资产评估业务也迅猛增加,对此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很大缺口,资产评估专业应运而生,它以会计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逐步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中脱离,根据其资产评估行业特点自成一套专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独立成为一个应用性、综合性极强的专业。

一、目前我国资产评估教学中的问题

我国资产评估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在教学内容上大多引用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而自成理论方法体系并不完善,在教学培养目标、教材和教法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导致了该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真正适应企业的需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模糊。国家教育部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必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资产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政府资产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或企业单位、金融证券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机构等从事资产管理及财务税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资产评估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资产评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资产评估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关于资产评估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惯例、了解资产评估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六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要求是针对全国所有开设资产评估专业的高等院校提出的,对于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要求过于笼统,既没有突出资产评估的专业特色,也没有体现出地域性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从而导致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是单一的以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为主干课程,较少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自身优势开设特色课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个性和形成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大多数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在课程设置时都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而真正得以实现的仅体现在理论教学方面,对于实践教学部分仍局限于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校内的简单模式,毕业实习只需提交一份实习报,并没有真正的对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跟踪评价,导致学生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毕业之后不能立即上岗。而目前用人单位对应聘的人员要求至少有一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特别青睐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或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的应聘人员,一般都会对有评估师资格者的人优先考虑。部分高校意识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单一的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开设课程,致使高校教育流于培训教育形式,但是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要求参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关5年工作经验,所以在校大学生不能参加专业资格考试,这些规定使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两难的境地,给就业进一步带来了难度,如何调节这一矛盾正是现在高校资产评估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缺少真正适用于教学的教材。目前,资产评估专业教材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针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用书,一种是作为高校资产评估专业用书。第一类教材侧重应试教育,主要围绕5门考试科目选用教材,并没有把资产评估作为一门专业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了解资产评估这一学科的发展、造成理论基础的薄弱,这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和资产评估行业未来的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第二类教材就比较繁杂,不同的版本也很多,缺乏统一的理论思路和方法模式,部分教材还存在内容不完整、方法公式错误等问题,而配套的习题案例都是以注册资产评估师练习册为主,并没有适用于教材内容的学生用配套习题,实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四)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单一。资产评估专业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随堂的练习为辅。课堂教学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难免枯燥乏味,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建议

要想改变资产评估教学的现状,关键是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实践教学方法、改变资产评估教学模式角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资产评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培养的本科学生不但应该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各高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考虑资产评估与管理的学科特点,夯实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教育,同时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第一、第二学年注重专业基础教育,在大学第三学年进行专业个性化培养,为学生量身订做反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职业技能课程,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大学第四学年将学生推荐给适用的企业进行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同时,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较好地提升个人能力,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和宽厚、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及技能,不仅系统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资产评估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熟悉中国资产评估工作的政策、法规及国际惯例与准则;还要具有本学科领域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二)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在课程设置上,转变资产评估仅仅围绕建筑工程评估、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传统内容教育思路,进一步拓展课程范围,增加金融资产评估、旧机动车评估、税基评估、矿业权评估、珠宝鉴定等资产评估专业课程。可以在大学第一学年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外语》、《计算机》、《法律》等学科基础课程;在大学第二学年先后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资产评估原理》、《国际评估准则》、《国有资产管理》、《机械设备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增加课内实验教学比例;在大学第三学年开设《房地产估价》、《无形资产评估》、《机械设备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鉴定》、《证券评估》等有针对方向的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可以作为专项实训课程,在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在大学第四学年坚强学生参与实践能力,鼓励并推荐学生到注册资产评估事务所、金融证券企业、资产鉴定拍卖行业去实习。真正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内容、途径与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对课内实验、实习与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科学规划实践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引入企业共同建立实验基地,构建符合各学科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鼓励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编著有针对性的实用性教材。组建教材编写小组,鼓励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和具有多年资产评估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教材的编著工作,形成一套适用经济发展及高校教学使用的统编教材。虽然资产评估专业教材比较繁杂,但是资产评估基本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无外乎有三部分: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在不同类型评估客体的应用;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及评估准则等内容。传统教材编排是以资产评估三种基本方法的基础,围绕资产评估评估客体(如: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资源资产等)进行专项评估。由于资产评估客体较多、差异性也很大,仅局限三种评估方法通用于各种评估客体在运用上有些牵强,同时因为方法的重复也会使学生觉得内容枯燥。将资产评估理论和应用进行分离,是目前资产评估专业教材编写的一大挑战,将资产评估教材分成资产评估原理和资产评估应用两大系列。资产评估原理系列主要由资产评估的历史沿革、形成发展、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评估程序、法律法规准则等部分构成;资产评估应用系列根据不同的评估客体各自独立成书,方法的应用应根据三大基本方法和各客体的特点选择派生出具体的评估应用方法,还包括资产评估报告的撰写等教材。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编写适合高校校内实习的资产评估实训教材、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模拟情境案例汇编、资产评估软件的配套说明教程等等。

(四)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完善资产评估教材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改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将专业知识传授学生,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团队合作的能力。针对专业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思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加校内模拟实训的形式进行,建立校内实验室,如: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可以应用EXCEL软件进行实务操作;对于专业课程采用实验室教学和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的形式进行,如各专项资产评估可以应用资产评估软件进行案例教学,房地产估价和珠宝鉴定课程可以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真正到相关企业完成案例资料搜集、评估、分析、撰写评估报告等工作。同时,做好各类不同课程的考评标准系统,基础理论课程采用期末笔试加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专业基础课程采用笔试加实习成绩的评价方式;专业课程采用案例分析的评价方式;专项评估课程采用分组合作综合评价的方式。

总之,资产评估教学改革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厚基础、精操作、懂创新、重团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会计为基础,经管交融、文理渗透,突出资产评估专业特色,培养学生掌握资产评估方向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灵活处理日常业务,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企业内部评估部门、评估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和其他资产评估相关部门工作,进一步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友梅.关于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会计之友,2007.3.

[2]陈汉平,孔韬.资产评估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财会教育,2011.9.

工程估价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报价; 估价模型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tender offer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s and grey system theory, on the base of the tender offer estimated using the computer to handle the decision model,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the bid price quotation and skills. With satisfactory effect.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Offer; 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正确估测建筑工程的造价,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无论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造价估算, 设计阶段的方案比选, 还是施工阶段的投标报价, 评标决标,都与工程造价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对施工地点和环境的依赖性,使得建筑工程造价复杂。从根本上讲, 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工程, 但总会在某些方面比较类似。也就是说,在许多已竣工的建筑工程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不同的相似性。估价系统的基本原理,就是建立在建筑工程的相似性基础之上的。

1 建筑企业投标报价的注意事项

建筑企业投标报价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决策者要充分考虑期望的利润和需要承担的风险,在满足常规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投标报价。建筑工程投标报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报价信息资料的积累

鉴于投标报价的时间极其有限, 投标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到完整资料。由于时间仓促,往往会影响所收集资料的质量。因此,平时要注意积累有关报价的信息资料,这样在投标报价时才能将已经收集的信息资料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投标报价提供参考。

1.2 正确计算标价

投标的目的不仅仅是中标,盈利也是重要的环节。有的投标者在分析标价和最终决策标价时,片面地压低报价,从而造成超出现行规定限额的报价,甚至使此次投标被当作废标处理,最后铩羽而归这种情况即便中标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相反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这种压低报价增加风险的做法极不可取。

1.3 慎重地选用定额

企业定额是编制投标报价的依据,在企业定额中应具有计量方法和基础价格。

通过询价的办法了解价格信息是投标报价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投标方要慎重地选用定额,对企业定额中的基础价格进行调整后使用。当前的建筑市场,要求决策者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只有慎重地选用定额,才能在漫长的建筑工程周期中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

1.4 注意投标文件的保密

在投标有效期内,投标者应以合适的问询技巧与业主进行交流,与业主保持融洽的关系, 给竞争对手适当的神秘感。对招标文件中有利于投标者的条款,或者含糊不清的条款,不要轻易提请澄清; 不要让竞争对手从提问中窥探出本方的设想和施工方案; 编制标书过程要保密,参编人员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允许旁人对投标报价摸底; 单价合同中,项目不能出错,包干项目的总价也不能算错。

2 投标策略

投标策略是投标人在投标竞争中所采取的手段。投标者在投标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目标,实事求是地进行情况分析,充分考虑竞争的客观环境,具体研究投标项目的各个细节,按照工程类别及施工条件等确定投标策略。

2.1 低价型策略

所谓低价型策略,就是在竞标过程中,精确地计算自身承担工程的成本,在估计竞标人报价范围的基础上,以尽可能低的报价中标。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经营状况不太理想,或者是打算承建新工程。开辟新市场的投标人。

2.2 盈利型策略

盈利型策略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施工队伍。这需要投标人充分了解本公司的状况。管理人员要精心设计施工方案,对原材料进行合理配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消耗。科学地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这样,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工程费用,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2.3 立足型策略

立足性策略主要是针对那些存在生存危机的企业而言。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投标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生存出现困境。这样的企业往往由于经济状况不佳,造成投标项目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投标人即便零盈利也要积极中标,以帮助企业暂时渡过难关, 为以后的崛起奠定基础。

2.4 索赔型策略

“中标要低价,盈利靠索赔”。所谓索赔性策略,就是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合同条款的基础上,一旦发现有索赔机会时,立即采取各种手段积极中标。工程中标后, 则利用提前发现的漏洞向业主进行索赔,从而获得盈利。

3 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工程估价中的应用

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模糊性往往是避免不了的,有时,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只要我们正视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和手段,就可以达到正确的估测造价的预期目的。

建筑工程的造价,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构成复杂,具有较大的模糊性。然而,一个有经验的预算师或估算师,根据某个工程类型、特征要求以及工程具体情况等,参照以往的经验和已建工程的资料数据,就能大致估算出其造价,而不需从头到尾地进行大量繁杂计算,而且经验越丰富,资料积累越多,信息越及时, 估算的工程造价就越准确。这种专家大脑的思维方式,正是我们要借鉴的。

4 工程特征的分析

根据建筑经济原理和专家经验, 可以针对某个待建工程的建筑类型(工业建筑、住宅、 商业综合楼、旅馆或其他建筑类型),从分析工程特征入手,从数目众多的已知造价的竣工工程中,找出与待建工程最相似的若干个工程,然后利用这些相似工程的造价作为原始资料,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进行估算, 得到欲估工程的造价。

综上分析,首先找出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几个因素( 即工程特征),得到初步确定的工程特征集合。

T = { T ii = 1, 2,…, n}

例如,对于多层住宅建筑,排列出27个特征,对于高层建筑,可排列出29 个特征。这几个特征,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大有小,可用权重Wi 来表示。综合专家意见后,得出权重向量。

W = {W1, W 2,…, Wn}

n

∑Wi = 1.

i= 1

应用隶属函数来反映不同的建筑工程在各工程特征上的差异性. 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有

很多,这里采用综合分析推理法,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各工程特征进行数量化描述,然

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隶属度,其取值在[ 0, 1] 之间.

由于隶属函数是在一定的论域中加以考虑的,论域不同, 隶属度亦不同. 若选择m 个与欲估工程比较类似的已建工程作为样本工程,则A 1, A 2 ,…, A m 构成论域V

V = { A 1 , A 2,…Am}

对于某一个建筑工程A i( i = 1, 2,…, m) ,考虑工程特征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则该工程的模糊子集完全由各元素的隶属度所描述,各元素的隶属度确定了, 相应的模糊子集也就建立起来.

A i( x ) = { x i1 , x i2 ,…, x in }

其中: x ij ―― 表示第i 个工程对应的第j 个特征元素的隶属度.

( i = 1, 2,…, mj = 1, 2,…, n)

对于欲估工程,同样可以根据其工程特征, 得到其模糊子集

Y = { y 1, y 2 ,…, y n }

建立模糊子集后,利用模糊数学相似优先比原理,进行模糊子集之间的比较与计算,确定各样板工程与欲估工程的相似程度.

最后根据样板工程相似性排序, 采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GM( 1, 1) 模型, 估测出欲估工程的造价.

(1) 相似优先比的应用

根据欲估工程的建筑类型,选取m个与欲估工程比较类似的已建工程,通过两两对比,求得这m 个工程的相似性排序.

设给定集合

X = { x 1 , x 2 ,…, x m}

为选定样本,再给定固定样本x k,令任意x i, x j ∈X 与x k作比较( i , j = 1, 2, …, m) ,得到模糊关系R

R

~= ( rij )rij ∈ [ 0, 1]

i, j = 1, 2,…, m

并要求rij 满足以下条件:

1) 若r i j 在[ 0. 5, 1] 之间,表示x i 比x j 优先;

2) 若r i j 在[ 0, 0. 5] 之间,表示x j 比x i 优先;

3) 在极值情况下,有以下三种情形

a)r ij = 1,表示x i 显然比x j 优先;

b)rij = 0,表示x j 显然比x i 优先;

c)r ij = 0. 5,表示处于中间值,无法确定优先性.

这样确定的rij 称为相似优先比. R = ( rij ) 称为模糊相似优先比矩阵.

具体计算时, 采用海明距离

rij =d kj

dki + dkj

rj i = 1 - rij

其中: dki = x k - x i

dkj =x k - x j

同时,还假定r i j 有如下两特性

rii = 1, ( i = 1, 2,…, m)

rij + rj i = 1, ( i ≠j , i , j = 1, 2,…, m)

相似性排序以相似程度大小为基础. m 个已建工程( A1 , A 2, …, A m) 为欲估工程( Y) 相比,哪一个最相似呢?应从n 个特征因素分析着手, 一个一个地计算相似优先比, 构造模糊相似优先比矩阵,这样共有n 个R ~ 矩阵: R 1,R2,…,Rn

~ , ~ , ~

每一个工程特征, 对应于一个矩阵.以第i 个特征为例,模糊相似优先比矩阵为:

r11 r 12 r 13 … r1m

Rj= r 21 r22r 23 … r2m

~r31r 32r 33 … r3m

rm1 rm2 r m3 … r mm

其中: r i j 为A i, A j 对欲估工程Y 的相似程度优先选择比.

取每行各元素之和, 作为得分值, 每一个工程均有一个得分F ij ,综合考虑n 个特征量, 最后得分为

n

ZFi = ∑ WjF ij

j = 1

其中: ZFi―― 第i 个已建工程的总得分( i = 1, 2,…, m) ;

Fij ――第i 个已建工程在第j 个特征因素下的得分( i = 1, 2,…, m; j = 1, 2,…, n) ;

Wj ―― 对应于各工程特征的权重,

n

∑Wj = 1( j = 1, 2,…, n) .

j = 1

根据每一个已建工程的总分值ZFj ,可以得到一个相似性排序

( A 1, A2 , A 3,…, A m)

其中A 1 与欲估工程最相似, 得分最高; A2 次之, 依次递减, Am 工程总分最低,最不相似.

(2) 估价模型的建立

2. 1GM( 1, 1) 模型

设原始数据序列

当满足非负性与单调性条件,一般选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作为描述单序列X ( k) 灰色系统

GM( 1, 1) 的动态模型.

作 的累加生成序列 ,即

式中, i 是变量的时间序列号, n 是序列总数.

显然, 生成的时间序列具有递增函数关系, 即构成灰色模块, 可建立灰色模型( GreyModel) .

GM( 1, 1) 模型的一般型式为

解此微分方程,可得时间响应函数

或其离散响应函数

上式中参数a, u 可由最小二乘法求得,记

由生成的数列 构造矩阵B

由于预测模型是按生成数列建立的,故其预测值需按下式进行累减还原得到实际预测值.

即令

可得模型预测序列:

估价计算步骤

估测建筑工程造价的途径有几种,如单方造价法、单方直接费法、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法、 工程估算法等,这里拟采用单方直接费法, 首先把欲估工程的单方直接费估算出来,再考虑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以及决策系数, 便可得到总的造价.

1) 数据处理

将确定出m 个相似工程的单方直接费作为原始数据, 按相似排序构成原始数据排列:

其中: Ci―― 为第i 个工程的单方直接费.

2) 利用GM( 1,1) 模型, 计算预测值.

3) 求残差值 及相对误差q

4)计算模型还原数据列与原始数据列 关联变量.

5) 用预测值和实际值作残差检验.

6) 如果不在允许范围以内, 则需进行残差修正.

报价系统的程序框图如附图.

5 结论

1) 在论证和分析国内外建筑工程招标、 投标有关软件系统的基础上, 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和软件系统. 该系统模型不用查套定额,是一个理论研究与专家经验相结合, 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的决策模型, 它为快速报价、方案评选、 投资决策、择优选择中标单位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实现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程序化、数据化和科学化提供帮助。

2) 针对工程特征因素和专家评估经验, 运用模糊数学相似优先比理论, 筛选相似工程,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灰色预测的GM( 1, 1) 推理计算模型,估测欲建工程的单方直接费、人工用量用三材用量,是在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软件系统方面初步取得了理论研究中的突破以及工程应用上的创新。

3) 本软件系统建立了各种静态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 其中静态数据库, 用以储存已建工程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动态数据库用来储存欲估工程数据和各种有用信息,便于查阅、添加、修改和打印。

4) 根据以上模型建立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软件系统, 并在住宅工程上进行了检验, 表明该系统功能齐全、操作灵活、易于掌握,并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总之,本系统针对多层和高层砖混住宅,从数据库的建立、 估价模型的研究,到报价决策和评标方法等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下一步尚可扩展现有的知识库、数据库,面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其他建筑类型等进行继续性研究,以满足我国建筑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承析.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快速报价成本估测系统研究.见:全国基建优化研究会首届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 1990

2杨承析. 建筑工程评标的排序问题.见:中国运筹学会全国排序学术会议论文, 1990

3杨承析, 陈彬.灰色系统理论在工程评标中的应用.系统工程,1992( 5)

4贺仲雄编.模糊数学及其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5汪受衷,白瑛编译.国际工程承包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与组织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2

6邓聚龙著.灰色控制系统.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5

工程估价论文篇7

[关键词]多元融合 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宋志荣(1978-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指导。(江苏 南京 21116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14-03

随着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有效贯彻高职教育理念,确保高职教学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由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来实施,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但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组织架构的一元化和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的一元化难以全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多种目标诉求。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用人单位、学生家庭以及其他与高职教育相关的主体对高职教学质量的要求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运用多元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客观评估高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对象。作为认知理论在智力发展领域的分支,建构主义基于认知主体的既有知识来建构对新知识的认知体系,它认为学生应当主动建构知识学习的意义并掌控学习的进程,而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则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推动力。建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应将作为教学质量考评对象的高职教师与作为教学质量考评服务对象的学生视为对立面,而应将两者视为统一体。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高职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两者之间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工具来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传统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教学工作的成效评估定位于评估教师的教学绩效,这种观点实质是教师中心主义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领域的反映,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对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影响。为此,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时,高职院校应当在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各自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力基础上,将两者同步纳入考核体系。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高职院校修正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主体要借助必要的教学工具来建构学习意义,并基于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特征来构造结构性知识体系和非结构性知识体系。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理解知识的能力,发展学习知识的技能并设计学习知识的策略。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将高职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学习的意义、能力及策略纳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二)基于共同治理理论的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共同治理理论对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着重要启示。

1.共同治理理论为高职院校建立开放式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以职业教育活动为核心,由若干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完成的一份契约,该契约包含若干契约权利和契约责任,由各利益相关者共享或分担。根据共同治理理论,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机会主义策略都将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失。共同治理理论要求各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设计和评估过程,并以实际行动来平衡自身的合法权益与高职院校的权益。为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时,应当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纳入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2.共同治理理论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约束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存在因控制偏差而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风险。建立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偏差约束机制,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任何一方采取一定的惩罚,从而有效约束机会主义者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良性运作体系的威胁。一套有效的约束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机制,要确保评估体系监管者既有实施监控行为的权力又有实施监控行为的动力。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制度化机制来赋予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监管者以合法、有效的监管权,并为各监管者提供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决策落实机制。

(三)基于目标价值理论的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1.高职院校应以目标价值理论为指导,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来推动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多元融合。目标价值理论要求高职院校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以预设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价值判断标准,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设定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从而实现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目标价值性。目标价值理论的理论基础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共同支撑。工具理性强调高职院校应当对高职教学质量的内涵有理性认知并采取恰当的科学工具来有效评估高职教学质量,以确保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它通常要求高职院校利用客观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具来对高职教师进行量化评估和考核,这是由于相对具体的良好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评估教学质量,还可以凭借真实的量化数据来影响高职院校决策层的决策,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能力。价值理性强调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教育管理资源总量和完成管理目标的难易程度,根据自身的管理实力来投入恰当的教学管理资源量,从而实现低成本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目标。

2.高职院校应以目标价值理论为指导来实现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过程性价值管理。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进程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来实施。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性价值的肯定,实际上修正了目标导向型高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瑕疵。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因时、因地而异。为确保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高职教学实践活动的一致,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偏差来调整教学质量评估的预设目标,这一预设目标的理论基础就是实践理性。实践理性主张将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确定为教学质量评估目标,强调应重视教学质量的过程性控制价值。该观点认为,高职教学质量的评估机构将精力集中于制定并考核大量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这一方式仅仅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结果的判断,对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具备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应将精力集中在高职教学过程管理方面,促使高职教师逐渐改变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使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自觉和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原则

高职院校应当拓展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的广度,以减少或避免评估产生的误差,保障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良好运行。

1.高职院校应当依照系统原则来考虑高职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利益诉求,并据此构建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高职院校要综合考虑与高职教育相关的社会各界对高职教学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要求是不同的:用人单位立足于本企业的现实用人需求,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提出功利化的教学质量评估要求;学生则希望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来掌握可支撑其全部职业生涯的知识与技能,这种长期的利益诉求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短期利益诉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当灵活运用有效方法和可行策略来克服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由于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冲突,尽可能建立起系统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确保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客观稳定性和可持续创新性。

2.高职院校应当依照可行性原则来落实高职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利益诉求,并据此来建构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落实高职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利益诉求,需要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实力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评估方案,有效平衡各评估主体的利益诉求,真实、全面和有效地将各评估主体的利益诉求贯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可行性原则还应当包括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验证的可行性。将多元化评估主体引入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目的在于确保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全流程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而这一切都要以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可验证性为前提。高职院校在将多元化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纳入评估体系时,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应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构建相应的教育教学督导组织机构,将评估主体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的个性化诉求转化为可度量、可被验证的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确的量化考核,从而确保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可行性。

(二)多元融合式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共同体的优化路径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因此,高职院校应建构多元化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共同体,将各利益相关方纳入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共同体。

1.高职院校应当着力建设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共同体的领导核心。搭建高效运作的人员组织架构,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共同体的领导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组织架构建构,应当坚持高职院校一把手负责制的原则,由高职院校的一把手担任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务的副校长主抓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领导小组的常务工作。高职院校可在二级教学单位设置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岗位,并安排专人负责对二级教学单位的日常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监管。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成立教学督导团,以此来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从而形成以校党委和校务委员会为决策系统、教学督导团为决策支持系统、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教学系为执行与控制系统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领导集体。

2.高职院校应当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共同体的运行机制。目标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其建立和运行都要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结合教学质量控制进程来合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考核重点。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型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当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被考核的任课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高职院校应当尊重教师人格,将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评价视为促进其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而非目的。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将高职教师既视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客体又视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鼓励教师积极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高职院校可实施嵌入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嵌入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指将高职教学质量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嵌入共同体,实现各利益相关方对教学质量工作的共同治理。企业可以通过为高职教育提供实训教学场地和师资的方式来接管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领域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也可以积极参加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设计,并将企业的选材观和用人观贯彻到高职理论教学的质量评估过程中。高职学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学质量的需求容易被高职院校忽视,从而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活动脱离人才供给方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将学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学质量的诉求纳入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保障高职教育对人才市场供给方需求的灵敏度。

(三)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多元化信息组织模式优化路径

为确保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高职院校应当从如下方面完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

1.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估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及时、高效地处理多元化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内容丰富,信息来源多元化,因此,可建立涵盖评估主体和被评估主体的功能强大的教务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以确保该系统的可靠性。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系统应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来制定信息采集与处理标准,并确保高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处理和对策输出功能与高职教学活动进程的一致性。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师生提供便捷的评估教学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也可将高职教学评估活动纳入精确的现代教学控制体系。

2.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非接触式教学质量信息组织模式,以有效贯彻并落实高职教育理念。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采用接触型开放式信息收集模式,即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来从教师的上级、同事及学生等方面收集信息,并将结果以量化评分的方式体现在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这种信息收集模式虽然人为隔断了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但被评价者仍然可以通过其社会交际网络来获取评价者的相关信息,从而对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运作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来改革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运作模式,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者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封闭隔离式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环境,使高职教学质量评价者放下心理包袱,反映自我的真实感受。高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管理部门在对各任课教师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部分情绪化评价分数,从而得出相应的客观评估结果。高职院校应当客观评估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优劣,并综合两者的优点来制订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开发教学质量动态网络评价和诊断预警系统,学生和督导专家参与网上匿名评价,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和即时动态过程性评价反馈。

(四)多元融合式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优化

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设计多元融合式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注意如下三点:

1.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具有多维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功能。高职教育活动包含多层次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应的多层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有效评估高职教育质量。一是高职教师的教学态度。高职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营造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文化氛围。温馨的教学文化氛围有助于缓解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提升高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提升教学质量。二是高职教师的教学行为。高职院校应当通过调查和分析教师偏好教授的课程类型,安排合适的课程来确保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职院校可对高职教师的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关联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进行考核,并对自愿承担额外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和为完成指定教学任务而付出劳动的教师给予较高的评价。

2.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构的要点在于建立繁简适度、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烦琐,还增加了高职院校有限管理资源的耗费,降低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量过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则难以全面有效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效能。高职院校应审慎平衡本校的管理资源总量和管理对象的资源耗费量,据此建立繁简适度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确保有限的人、财、物实现较高的评估收益。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注意人际关系与情感因素。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公正,可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应当兼顾静态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和动态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等因素。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学生考试成绩属于静态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易于刻画和评估操作;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则属于动态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难以逼真刻画和实际操作。为此,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可运用德尔菲法等评估方法来揭示动态教学质量评估的因素,并通过对动态教学质量评估值进行赋权的方式实现动态与静态教学质量评估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韩奇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述评[J].高教探索,2012(4).

[2]金佳雷.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多元化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4).

[3]苏晓明,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33).

[4]许统德,郑文岭.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3(3).

[5]徐旭蓉.构建高职院校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探究[J].商情,2013(37).

[6]徐新玉.论高职特色教育质量保障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2(15).

[7]张春兰,肖洪寿.试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08(3).

工程估价论文篇8

[关键词] 远程教育评估; 远程教育系统评估; 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我国的远程教育评估实践主要有三条发展主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其省级电大主导的电大系统评估;由教育部主导的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进行的预评估;由第三方中介机构针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学院进行的质量体系认证评估。[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于1979年建立,是专门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的机构。1985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了“教育技术与媒体”讲习班,特邀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贝茨博士主讲“多媒体课程材料的设计与评估”,自此中央电大及其各省级电大开展了一系列评估活动。中央电大主要针对高等专科教育系统进行评估,比较有代表性的两项大型评估活动是“电大教育质量与投资效益评估”和“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电大教育质量与投资效益评估”的总体目标是对电大办学11年来高等专科学历教育质量、教育投资的总体效益和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评估,以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促进电大系统的发展。“全国省级电大教学评估”是我国电大系统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评估活动,其评估范围是考察全国44所省级电大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过程与管理工作,侧重于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估价值在于促进电大的开放教学发展,加强电大系统的管理与指导,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2]

199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现今共有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8所。教育部主导的针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评估目前还未正式开展,主要评估内容在于网络学院建设指导思想和保障措施、师资与教学条件、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特色与创新、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评估的价值在于明确试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规范办学兴废,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3]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评估一般以ISO9000标准及其要求为准绳,主要考察网络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面向组织管理过程进行质量体系认证评估。

综合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其评估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系统评估,即对远程教育机构或组织的评估。在我国主要是针对两大类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即单一模式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各级电大系统和双重模式的普通高等学校。系统评估还包括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远程教育项目的评估。其次是远程教育课程的评估,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学材料的评估,目的在于取得学生的基本数据和对某一课程的观点,权衡课程是否需要改革。第三是远程教育的教与学过程的评估,主要侧重对教师教学及辅导行为和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评估。本文将目前国内关于远程教育评估方面的文献分为四个范畴:远程教育评估理论及方法、远程教育系统评估、远程教育课程评估和远程教育的教与学评估。通过对这四个范畴文献的梳理,分析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远程教育评估的研究现状

(一)远程教育评估理论及方法

这部分研究涉及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的理论基础构建、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分析。在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陈娬从质量观和评价论两个角度构建了我国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体系。质量观方面主要的理论要义在于远程教育的大众教育质量观,即质量要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确定应有的多样化质量标准,而不是统一划齐的一个质量标准。发展性质量观即远程教育的质量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过程性的质量观即对远程教育相关的各个因素、条件和内容的发展过程进行整体关注。评价论则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本质进行分析,指出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中包含政治、社会、个人、教育和学术等五种价值表现,每种价值表现都可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出现错位。在上述质量观和评价论建构的基础上,研究还从主体、方法、分类和标准等四个角度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4]

在远程教育评估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方面,丁兴富教授梳理了国外影响较大的系统评估理论体系,重点分析了基更和鲁姆勃尔“四维评估体系”,即评估远程学习实现的数量、远程学习实现的质量、远程学习实现的声誉和远程学习实现的相对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设计的四维评估体系。这个体系一级指标包含:远程教育系统的数量、远程教育系统的质量、远程教育系统的声誉及相对成本。同时,结合我国的评估实际设计了15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5]

陈娬在对比美国、英国、中国不同远程教育机构的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机构本身和校外学习中心两大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机构本身的评价内容有质量保证策略、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学生管理、教学效果、学习中心设置与管理等七项内容。校外学习中心的评价内容有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置与管理、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等五项内容。[6]

上一篇:基本结构论文范文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