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岗位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30 20:44:46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1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与纳税实务。(8)财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第四,在抵销合并项目之前,要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这里要注意在格式状态下各函数的引用及其参数的设计,并保证引入过程中具体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一致性。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省实施“特岗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科学配置、严格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实施“特岗计划”工作。

1、与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衔接。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应该是教师总体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能够保证3年聘任期“特岗计划”实施结束后,能有空编用于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正式聘用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2、与中小学教师补充、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统筹考虑,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特岗计划”,逐步改善和解决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素,科学配置,发挥实效。原则上“特岗计划”安排在县以下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也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4、地方“特岗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统筹规划,一并实施,招聘对象及条件、招聘办法及程序、招聘人员的相关待遇和有关政策等保持一致。

5、严格执行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各市(地)、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强化管理机制,严密工作程序,确保招聘工作质量和管理的规范化。

二、设岗计划和实施范围

我省在今年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同时,启动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共拟招聘特岗教师808人。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部级贫困县”)、边境县(市)、原“两基”攻坚县,包括泰来县、东宁县、抚远县、桦南县、汤原县、鸡东县、饶河县、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兰西县、漠河县等12个县(市、区),拟招聘特岗教师308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范围为“省级贫困县”、“十弱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县(市),包括通河县、龙江县、克东县、富锦市、青冈县、明水县、望奎县、庆安县等8个县(市),拟招聘特岗教师500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特岗计划”与国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结合实施。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已被2010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正式录取人员,若其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区域为“特岗计划”实施县(市、区),且本人符合特岗教师招聘条件,可不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直接聘为特岗教师。这部分人数为11名,其所用岗位不列入公开招聘计划。因此,列入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的设岗计划总数为797人。

三、招聘对象和条件

招聘对象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往届毕业生为辅;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为辅。2009年已招聘的在岗特岗教师以及录取后未到岗或离岗的不能报考。

(一)招聘对象

1、取得教师资格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小教五年制专科)毕业生(限报小学岗位);

3、取得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截至2010年9月1日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报名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条件。申报初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含同类应届毕业生,下同);申报小学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

2010年服务期满的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选派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从教人员,按2010年应届毕业生对待。

申报人员所学专业要求与报考岗位学科和本人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对口或相近。

3、普通话条件。申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胜任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省教育厅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财政厅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协同省教育厅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及聘后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区)要根据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在“特岗计划”实施期满后可用空编数额安置特设岗位教师,省编办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设置特设岗位县(市、区)的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要成立实施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实施“特岗计划”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实施工作的管理。设岗县(市、区)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设岗的学校要加强对特岗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五、实施办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

包括进行调查摸底、审核各设岗县(市、区)的设岗计划并提出设岗方案、制定“特岗计划”实施方案和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开通招聘报名网站、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启动工作会议等。

(二)招聘

招聘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照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集中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的程序进行。招聘的具体办法详见附件1。

(三)聘后管理

1、省教育厅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特岗教师实行聘后全程跟踪管理和评估。各设岗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将特岗教师的有关情况向省教育厅报告。

2、特岗教师聘用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或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城;党(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并应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单位的党(团)组织活动;人事档案由服务县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服务期间建立的工作档案和党团关系按规定转到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相关单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未被录(聘)用人员的工作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直接转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

3、特岗教师聘用后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主要由设岗学校和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度结束,各设岗学校要对本校特岗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存入其工作档案。新晨

六、有关政策保障

1、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具备以下条件的报名者在笔试成绩中给予适当加分:

(1)少数民族学生加2分。

(2)省级优秀毕业生、在学期间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含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下同)加5分,校级“三好学生”加2分。

(3)报考原籍所在县所设岗位的,加10分。

(4)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支教项目且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笔试加10分,面试考核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同时具备以上几个加分条件的考生,取最高加分项目,不累计加分。

2、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9〕30号)的有关精神,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和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城市、县镇学校招聘教师时,应优先聘用特岗教师。

3、黑龙江大学、哈师大两所高校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与“特岗计划”的实施结合进行。已被正式录取攻读教育硕士并符合“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聘为特岗教师。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4、特岗教师聘期计算工龄、教龄。聘期内在评职、晋级、评优、参加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相同待遇,并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5、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所在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要求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按合同条款解除聘用合同。

6、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内正式聘用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

服务期满不留基层学校工作的,由其自主择业,当地政府应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必要帮助。对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时给予办理相关手续;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提供必要和可能的就业服务。

七、资金保障

(一)实施“特岗计划”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3

会计职业是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为实现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岗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五、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教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展开的。从横向结构角度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上看,根据会计从业人员按工程型会计人才、技术型会计人才和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分类,笔者认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上;在企事业单位中,他们的职位定位在中层管理人员、白领、高级蓝领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上,要求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

1.技术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其工作的侧重点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等。

2.技能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计算技术,能操作计算机和会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制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

(二)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上说,就是要求工作岗位单元训练熟练透彻、岗位模块专而精通、职业模块应聘成功!

(三)教学的内容

根据“面向对象”的原则,职业工作岗位用什么就教什么,职业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在设计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知识、技术和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时,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来研究确定各自要知、要会和要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模块,一个职业工作岗位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就构成高职会计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

1.实行订单式培养的,通过校企共同协商,把绝大部分或全部模块的设置权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工作岗位要求。

2.学院自行培养的,通过行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和行业会计专家一起制定具有行业性、实用性、操作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单元方案。

3.突出重点,通过对模块合理组合,对模块提供的时间多少、训练强度的高低,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要强化的内容。并通过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或真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务实性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4.强化职业工作岗位素养。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

计算机实用技能方面,要求能操会用,开设widows200/xp/98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会计软件应用技术、ERP应用技术等训练模块。

在职业外语方面,要能看懂英文报表,会用英报表,会说日常英语,开设英语或东盟各国的语言训练模块。

(四)教学方法

在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不管是案例教学,还是对实务直接操作,都要普遍运用面向对象的任务驱动式归纳方法,要创新案例教学,即案例教学加公司工作的方式。在运用模块或单元案例教学法之后,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工作,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两个公司,每个学生在公司担任不同职务,他们有相应虚拟工资,指导教师应有“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等角色,开设的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划分,如市场开发部、销售部、生产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翻译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务部等,每个部门均设部门负责人,由学生担任。总经理(教师)召开企业管理会议,布置工作任务,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学生)参加会议,会后各负责人向本部门工作岗位(学生)布置工作,各工作岗位(包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教师检查。公司应有的办公设备在合作公司或者模拟实验室里都配备齐全。学生在企业商务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公司的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职业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深入体会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详细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在实习的一定阶段,要进行岗位轮换,以更换角色,共同提高。

(五)保障措施

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会计实务)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第二,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资金投入。第三,落实职业共建项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关键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并且随时能够得到会计专家的指导。第四,发挥集体智慧,会计实务专家、会计人员和会计教师一起进行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的开发的统筹兼顾与方案安排。

从纵向结构上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分析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特征,教学过程设计与组织策略等。首先分析学习环境;其次用细化技术分解学习任务;再次根据学习者并无经验的特点,用主成分显示技术分析案例。这要求:一是面向过程的每阶段(环节)展开教学设计;二是各环节教学的衔接和配套;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等。

六、结语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进一步优化中层干部结构,激发中层干部活力,促进中层干部能上能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原则;

(二)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坚持人岗相宜、活力高效原则。

三、竞争职位

(一)统计局中层职位

1.综合统计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

2.服务业统计科科长1人;

3.工交统计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能源统计科科长1人;

4.法制科副科长1人;

5.办公室主任岗位已参加县开放式竞岗,人选已确定,此次不再竞岗。

(二)调查局中层职位

1.农村调查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

2.专项监测调查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

(三)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职位

综调队队长1人,副队长1人。

四、对象和资格条件

(一)人员身份条件

1.参加竞争统计局中层职位的对象为统计局机关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2.参加竞争调查局中层职位的对象为调查局编制的人员。

3.参加竞争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职位的对象为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编制人员。

4.由县组织、人社部门2008、2009、2010年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不受身份性质和任职经历及时间的限制,可竞争统计局、调查队岗位,竞争上岗后实行聘任制,其人员身份,性质不变。

(二)通用条件

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

2.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3.身体健康;

4.近3年年度考核等次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5.年龄不超过53周岁(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五、程序和方法

1.制定方案。根据统计局、调查局、综调队“三定”方案规定的职位,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方案报县竞岗办审核确认后实施。

2.公布方案。单位公布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竞争。

3.报名确认。一般由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自愿报名,也可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竞争上岗资格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查合格名单进行公布。

4.竞岗演说(权重40%)。资格审查合格者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竞岗演说,介绍自己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和竞争上岗后的工作设想。竞岗演说和工作设想分值各占50%,由考核组根据演说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其中:竞岗演说,考评时按100分计算,分值由德15分,能15分,勤15分,绩40分,廉15分构成。工作设想,考评时按100分计算,分值由设想定位40分,可行性30分,合理性30分构成。本项最终得分=竞岗演说平均分数*20%+工作设想平均分数*20%。竞岗演说平均分数和工作设想平均分数的计算由考核组人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数。

5.民主测评(权重40%)。对资格审查合格者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得不到多数人拥护的,不得列入任用候选人。测评时由机关全体人员按100分进行打分,其中,德15分,能15分,勤15分,绩40分,廉15分。本项最终得分=(民主测评总分/参加测评人数)*40%。

6.组织考察(权重20分%)。根据竞争人员竞岗演说和民主测评等情况,结合平时工作表现,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本项满分为20分,本项最终得分为考核组人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的平均分数。

7.任前公示。将拟任(聘)用人选在统计内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8.决定任(聘)用。根据考察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任(聘)用人选,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按有关规定办理任(聘)用手续。

六、时间部署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份,建立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调研、制定方案,并将方案报县级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上旬,召开全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动员会议。

(三)实施阶段。2011年3月中旬。

(四)总结阶段。2011年3月下旬,向县竞岗工作办公室报送书面总结材料。

七、组织领导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会计 集中 核算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体系的公共财政框架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目前,大部分地区都相继成立了不同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集中核算是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因而中心管理着数量庞大的资金,资金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资金安全是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生命线,是国库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做一探讨。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1.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以《会计法》为准绳,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为依据,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加强工作责任感,增强法律意识,时时敲响资金安全的警钟。同时加强警示教育,搜集财政金融部门有关资金安全的典型案例,组织中心员工对案例进行剖析,以吸取教训,把不健康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1.2建立各种规章,构建国库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体系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支付的范围越来越广,支付的资金量也日益增大。必须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国库资金在制度构建的安全通道里运行,使“自觉行为、道德约束”变成“强制行为、制度约束”。灌云县国库支付中心在运行几年的实践中,先后制定了《灌云县会计核算中心报账规范》、《灌云县国库支付中心资金支付规范》、《灌云县会计核算中心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和岗位支出审核制度》、《业务考核制度》、《业务考核办法》、《业务考核实施细则》等等。使中心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而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层次清晰、责任追究严格,做到把日常工作程序化,隐形工作显性化,内部运行制度化,风险防范全员化。

2 把好报账支付环节

2.1预算单位从申请国库用款计划到核算中心报账,再到支付中心支付的过程,就是国库资金流动过程。

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相应措施是否跟得上,对办理业务和资金支付过程能否起到互相监督、互相配合,是资金支付过程中重要一环。

中心在岗位设置和资金流动过程中,始终以资金安全作为主线。在借鉴有关经验基础上,进行周密安排,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不兼容岗位分离,不同岗位操作口令严格分开,密码定期更换。印、鉴、票、证分开专人保管。大厅式办公,流水线作业,使核算、支付工作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约束,保证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中心共设统管会计、总账会计、支付初审会计、支付复核会计、资金总会计、清算会计、事后监督会计、网管员、档案员、中心主任共十个岗位。

统管会计和总账会计主要是负责原始发票的审核和业务处理。原始发票首先由统管会计初审,包括发票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收支金额是否正确,附件是否配套等等,符合报账规范后,再由总账会计复核,转账和报账中有单张发票超过一万元的必须有中心主任审核,每一环节都必须有本人亲自签名,不得以印代签。这样就形成了预算单位预留印章、领导签名、报账员签名、统管会计签名、总账会计签名、主任签名的完整的中心内部传递凭证。

2.2支付中心设置支付初审会计,支付复核会计,资金总会计,清算会计,事后监督会计。

支付初审会计。根据核算中心手续齐全的内部传递凭证录入支付申请;审核与打印支付复核会计录入的支付令并盖章。即《财政直接(授权)支付申请书》。

支付复核会计。审核支付初审会计的支付申请,录入支付令。根据每日支付令及时做好账务处理,日清月结。

资金总会计。审核资金会计开具的银行票据和支付令,确保票据内容与中心内部传递凭证内容完全相符。加盖国库支付中心和有关领导预留印鉴。

在实践中,考虑到与银行结算票据传递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在岗位设置上,我们特别增设了资金清算岗位和事后监督岗位。

2.2.1清算岗位

(1)在将票据送交银行前,进一步核对中心内部传递凭证与《财政直接(授权)支付申请书》。包括收款人名称、银行账号、开户银行、实际支付金额、签章等内容是否正确齐全。

(2)每天业务终了,分预算类型打印《财政直接支付明细表》。确保中心支出笔数、支出金额、划款凭证与银行核对正确无误。

2.2.2资金事后监督岗位

(1)到银行领取前一工作日《财政支付凭证》回单和《财政直接支付明细表》、《银行划款凭证》。

(2)重点核对《财政支付凭证》与《支付明细表》的业务笔数是否相同,《银行划款凭证》的总金额与《支付明细表》的总金额是否相当。

(3)将《支付凭证》回单分发给统管会计,统管会计根据和回单一致的原始凭证及时做账。

这样通过层层设防,环环相扣,堵塞资金链上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去年底,湖北潜江发生12.24大案,潜江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出纳员樊红分两次相继转走国库资金580万元,在短短时间内被刷卡消费,大肆挥霍。给国家和政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血的教训。如果岗位设置严密,制度管理严格,就不可能一路绿灯,一人转出如此大数额资金。如果事后监督到位,及时做账、对账,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3 多策并举实行全方位监控

在工作中,一般重视原始凭证的审核、《支付申请书》开具的各个环节,而容易忽视票据结算后的监督。加强事后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追回不该流失的资金。

3.1及时做账业务办理的第二天,统管会计在收到银行回单时,及时核对业务的真实性,金额是否相符等,及时做账,做到日清月结。

3.2及时对账核算中心统管会计每星期一与银行对账,与支付中心对账。

3.3定期组织互审通过互审,达到技术上取长补短,业务上互相监督,业务口径上高度统一,堵塞了潜在漏洞,进一步促进了工作。

3.4实行岗位轮换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一方面能克服一直从事某个岗位、某项业务,对某一单位报账而产生麻痹思想,放松警惕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使每个职工熟悉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和环节,使每个人都能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成为多面手、全面手,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单位的整体素质。

小结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一、传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重视学科体系

高职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大学课程体系,在知识编排上学科逻辑结构严密,系统完整。这种课程对培养学科型人才是适用的,而当前高职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某一财经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传统的课程模式显然已不再适应。

(二)课程划分过细

传统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各自的学科体系,专业面设置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少横向联系,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导致一方面课程之间不衔接,出现空挡;另一方面,又交叉重复,内容烦琐。

(三)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开设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不考虑市场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

(四)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课程教学仍沿用“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老师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以记笔记为主。这种课程模式忽视了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为主导的基本特征,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二、会计职业岗位群涉及的岗位及职责分析

(一)单位业务的繁简和规模大小决定会计岗位设置

一般应考虑单位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的会计岗位按职责流程划分,一般设置如下岗位: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出纳,稽核,资本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总账, 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等。

(二)会计岗位设置决定各个会计岗位职责

会计岗位可以较综合,也可以分工很明细,考虑单位内部牵制的需要和各个岗位工作量大小,各个岗位都要赋予相应的职责任务。

(三)按照社会需求分析归纳会计职业岗位群

会计课程设置是为了解决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通过主要会计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析后明确的。它一旦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实施都将围绕如何实现会计技术应用能力目标而展开。

三、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是培养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条件

会计专业课程考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课程,按企业单位对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讲解和指导每个主要岗位涉及哪些工作任务及如何完成这些任务,以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来设置课程,把形成会计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成岗位课程,实施岗位课程教学模式,围绕岗位特点进行岗位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各个岗位及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基本技能。

(二)科学合理地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

会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作支撑。会计岗位的综合性技术应用能力是由多个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构成。我们应将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单项能力,结合会计岗位对单项能力做出较科学具体的描述,然后确定培养单项技术应用能力所需要的知识。使各项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更具体, 要求更明确。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为了便于教学,应分层次、分岗位建立模块,会计课程的开设可按照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三部分内容逐层提高的顺序进行

1.基础技能课程。在按会计岗位进行技能教学之前,首先开设会计入门知识与技能课程,讲授基础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技能,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制证登账编表,为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这是实施岗位技能教学的前提。主要介绍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实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开设实训课。

2.岗位技能课程。按照岗位设置的岗位课程,设想包括七个方面,每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都按岗位技能需要设置,每门课程的实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再单独开设实训课。内容见表1:

表: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会计报表分析报告等。

3.综合技能课程

在开设基础技能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综合技能课程,具体包括:

(1)纳税申报与调整实务。各种税的核算方法,办理公司税务上的缴纳、查对、复核等方法,办理有关的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等方法,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等方法,编制有关的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的方法,办理其他与税务有关的事项等。

(2)外贸企业会计实务。进出口业务流程、国际结算与融资方式、出口退(免)税理论与实践、外汇核销流程及操作、进出口业务会计处理。

(3)财务软件操作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通用账务处理系统、通用会计报表系统、其他业务系统。实训:账务处理、报表处理、综合练习等。

(4)ERP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及系统管理概述,账务处理子系统,各类子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及基本使用方法等。

(5)财务管理。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的管理, 财务预算, 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

(6)内部审计。资产审计;收入、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审计: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等。

(7)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按会计岗位群设置的模块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会计全程模拟实训,能使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进一步系统化。模拟内容应分为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两部分。手工实训是基础,进一步训练学生制证、登账、编表的技能。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重在运用电算化会计软件来记账、算账、报账,使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从初始化到报出会计报表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石兰东,袁畅黄.按会计岗位群构建模块化会计课程[J]. 消费导刊,2007,(7)17-18.

[2] 潘煜双.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的“点线面”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0) 22-24.

[3] 吉文丽. 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2) 51-520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7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结合薪酬管理目标,按照统一性和差异性兼顾的原则要求,坚持岗位价值和绩效评价在薪酬分配中的基础作用,调整优化薪酬结构,着力实施三统一(即岗位序列的统一、薪酬结构的统一和固定薪酬标准的统一),采用“固定+浮动”的管理模式,推进薪酬一体化,有效地解决重组过程中的薪酬有效整合问题。同时,按照国家关于工资分配“两同步”政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煤炭等盈利持续向好的板块较大幅度持续提升员工整体薪酬水平,对化工等盈利水平平稳乃至亏损的板块稳健提升员工薪酬水平,努力保持薪酬水平及增长幅度和比例在同行业、同地区的领先地位,增强薪酬吸引力,构筑人才高地,稳定员工队伍,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树立导向,健全企业价值、岗位价值评价标准体系

积极借鉴世界500强企业的通行做法,大胆借助外部专业咨询机构,以全球企业价值、岗位价值评估工具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了符合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体系,统一价值尺度,实现内部公平。一是对所有成员单位实行企业价值评估。依据企业规模和价值链、岗位影响或贡献、管理难度、环境和风险4项因素,建立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企业负责人基薪挂钩。二是对机关人员实行职务价值评估。以工作分析为基础,从影响、解决问题、领导力、沟通、知识和工作领域6个方面,结合集团具体管理幅度、跨度及职位特点,建立起涵盖12个维度、53个要素的机关管理、技术及研发人员职务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对矿厂操作人员实行岗位价值评价。按照岗位劳动强度、劳动能力、劳动难度、环境危害、人际关系、劳动责任6项要素,建立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3梳理岗位,开展全方位开放式岗位价值测评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涉及7大产业板块,地域覆盖广泛。受历史因素影响,不同单位间的文化、管理差异较大,同样岗位名称不一样、同名岗位职责不一致,难以实现统一高效管理,给岗位价值测评带来了极大障碍。为此,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岗位标准化、一体化和规范化工作。首先,分板块开展岗位梳理,将各单位申报的11000多个岗位整合规范为24个专业、1049个岗位,为下步撰写岗位说明书及岗位测评、归级打实根基。如煤炭板块梳理为煤炭生产、矿建、洗选、铁路运输、机修等岗位。其次,组织各单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咨询专家指导下对统一梳理后的全部岗位统一编写岗位说明书,做到岗位名称规范、职责一致、技能分级科学。最后,通过经验评估、综合平衡和多方论证等方式,分板块按测评要素对各岗位价值进行科学测评,并依照测评结果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归级,确定岗位价值序列,并将其作为薪酬制度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4开展调研,保障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

在企业内部,统一设计调研表格,并根据各类区队(车间)劳动岗位在生产环节中的不同分布,重点选取代表性岗位进行分类调研,每个典型岗位又按初、中、高3个技能水平分类统计,掌握一手资料。外部调研方面,选派精兵强将赴北京、山东、山西、安徽、河北等地大型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参考市场薪酬价位,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阶段,对高管人员、技术骨干、一线岗位采用90%分位值;其他替代性强的一般岗位采用75%分位值,保持薪酬水平在同地区、同行业的竞争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健全制度,建立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

(1)建立基于集团管控模式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适应集团化管控的需要,建立了“预算+监控+统算”的工资总额管理体制,各单位负责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对本单位的工资总额进行自主预算、自助管理,集团公司负责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同时,引入科学发展指标,工资总额除了与收入、产量、利润等经济效益总量挂钩外,还与人均效益、效率指标挂钩,不但考核各指标的当期计划完成率,还考核同比提升率,这样就由原来单一的工效挂钩工资总额事后核算,变为事前对工资总量和水平进行调控,也引导各单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合理调控工资总量和增长水平,确保重点工作、重点激励,实现发展由依靠增加投入和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管理转变。

(2)建立基于企业价值评价的职业经理人年薪制度。年薪主要由基薪和效薪构成,其中,基薪是按照企业价值测评结果排序确定,同一价值区间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基薪标准一致,实行同价值同基薪标准,以企业经营起点的公平一致来体现基薪的规范有序性;效薪是按照实际经营业绩和效益效率核算,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引导分配向高业绩、高效益倾斜,充分体现出经营者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倾力打造和培育企业家队伍。

(3)基于职位评估的机关人员宽带薪酬制度。战略重组后,按照集团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要求,本着“精干高效”原则,对各级机关进行了合并和压缩,实行扁平化管理。适应这一要求,设计了机关管理-技术人员宽带薪酬制度,主要由职位工资、绩效工资和奖励3部分构成。职位工资方面,由原来的十几个级别压缩6个薪级,并加宽了每个薪级的薪档,突出员工能力横向拓展,只要员工在自己岗位上不断提高技能、改善绩效,就能获得更高的薪酬。绩效工资方面,根据岗位高低逐步提高绩效工资所长比例,最低岗位为45%,最高为70%。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从工作计划完成率、重点工作效果、创新性工作开展情况、协同配合等方面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同职级岗位因考核不同,工资差异很大。有效打破了传统薪酬等级观念,引导了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持续提高。

(4)建立了基于岗位价值测评的矿厂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为进一步加快各产业板块深度融合,统一构建薪酬体系,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订了适用于各基层矿厂除班子成员以外所有管理、技术、操作和工勤岗位人员的岗效工资制度。主要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津补贴3个单元组成。其中,岗位工资是主要体现岗位劳动差别的工资单元,依据员工所在岗位价值评价结果和企业当前薪酬水平,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因素,由集团公司统一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企业经济效益上下浮动,反映企业工资分配的有序性,体现了规范性。效益工资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和员工岗位劳动绩效贡献确定,随单位整体经济效益和员工技能素质对岗位绩效的贡献度上下浮动。同时,各单位可自主掌握效益工资与量化考核、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和市场化考核的关系,鼓励创新二次分配形式,根据员工个人绩效贡献自主分配,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杜绝了“出工不出力,出勤不出效”现象发生。实行矿厂统一岗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加快了集团公司各板块深度融合,增强员工公平感、归属感,激发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宏伟事业的热情,实现集团公司薪酬管理水平现代化、科学化。

(5)建立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H”型双通道薪酬制度。针对长期以来管理、技术人员岗位晋升通道单一、技术通道不通畅、大量高技术人才聚集在管理职务序列中的问题,积极倡导职业化理念,建立“H”型人才发展双通道,让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才进入管理通道,让在专业技术上有建树的人才进入技术通道。管理和技术职务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了10个职级,同职级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有效解决了原来技术人员晋升通道狭窄、竞争单一行政通道的发展瓶颈,树立了职业化理念,使每名员工都能根据自身特长、特点、专业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不仅能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6)构建基于业绩导向的全面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各产业、各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分板块建立了个性化的业绩指标考核体系,通过单位、个人工资与经营业绩、个人贡献联挂考核,树立分配导向,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对各级机关管理人员,创造性地提出了“KPI+360°反馈+专业化综合管理评价”全方位考核方式,将量化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实现了对各级管理人员绩效的全面衡量,有效调动了各单位、各类人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6加强薪酬管理和调控,保障贯彻执行

按照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重组后“管宏观、管制度、管标准、管考核、管结果”的定位,着力构建“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基层矿(厂)”分级管理模式,明确职责,理顺流程,在实现平稳过渡、调动各单位薪酬管理积极性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其中,集团总部主要负责制定总体薪酬政策与基本薪酬制度,审批年度工效挂钩工资预算总额,并定期对其工资发放情况进行调控和监控;具体负责成员企业、直管单位班子成员及总部机关员工的薪酬管理。同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制定各项管理流程,加强对成员企业、直管单位的薪酬管控,加强分析和预警,保障集团公司薪酬政策与发展战略的协调一致,薪酬结构、薪酬水平科学合理,规范有序。

7多元化全面薪酬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薪酬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具有河南能化特色,富有活力和效率、科学规范、“内具公平,外具竞争”的多元化、分层次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既统一了价值标准,促进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深度融合,又树立了业绩和效益导向,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劳动和创新热情。依托良好的激励机制,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在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激发员工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促进了集团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和强势发展。

统计岗位工作总结篇8

2006年竞争上岗工作总结

为了激发电力企业职工活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造就一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队伍,龙坪供电所结合公司系统劳动人事的改革,根据建电政(2005)87号和建电政(2006)8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建电政(2006)13号批复文件开展了龙坪供电所面向全系统实施了竞争上岗工作,小结如下。,

一、我们遵循“积极而又稳妥”的方针,坚持“以岗定员、双向选择、公开竞争、择优任用”的原则。

二、认真执行文件、严格操作程序。

三、成立龙坪供电所员工竞争上岗领导小组

组长:谈友晶

成员:蒋景东王昌友孙国权

四、龙坪供电所岗位设置

竞争岗位

定编

合计

办公室主任

1

27人

营业管理班班长

1

线路维护班班长

1

物资保管、计量校检员

1

司机

1

线路维护员

2

用电检查员

1

专责电工(含流动收费)

16

收费室收费员

2

炊事员

1

五、参加竞争上岗的报名情况

报名参加竞争上岗的原单位的有20人,来自变电工区有1人,小水电发电工区有6人,四十二坝发电工区有4人,长梁供电所有1人,野三河五级电站有4人,合计人数35人参加龙坪供电所的岗位竞争(由公司政治工作部审核)。

六、竞争上岗流程

本次竞争纳入竞争的岗位27个,其中线路维护班班员有3人竞争,流动收费员9人参加竞争,专责电工第十责任区有3人竞争,其余的岗位均一人报名。

首先,对于竞争的岗位采取笔试(理论考试),不同岗位考试相应的试卷,理论考试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加入总成绩,考试的试卷由公司副经理丁文祥和安法部主任胡志槐带入考场现场拆封,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然后,对参加理论考试的的人员15人全部参加实际操作考试,不同岗位考试相应的操作,实际操作评分由7名评委分别给操作者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加入总成绩。

七、竞争上岗结果

根据评议得分结合考试的情况,总成绩确定本次竞争名次(名次统计表以报公司政治工作部)。因参加竞争上岗人数为35人,其中15人参加考试考评,经领导小组研究,公司副经理丁文祥和安法部主任胡志审批。龙坪供电所本次竞争上岗27人,掉岗8人,本单位20人全部竞争上岗,外单位7人竞争获得了岗位。

本次竞争考核测评方法科学,全过程由公司副经理丁文祥和安法部主任胡志槐参与监督执行!

龙坪供电所竞争上岗领导小组

上一篇:服饰推广方案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公司策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