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讲师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21:43:54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1

对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来说,临床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4]。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疗矛盾突出,对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5-6]。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医患沟通技巧、法律意识等。本院为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作为基层医院,为了更好地贯彻实行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医学人才,鼓励教师努力做好临床教学工作,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并规定医务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必须通过临床教学考核,主要包括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核,方可有资格申报上一级技术职称。现将近5年来的实践结果报道如下。

1制度建立

随着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各级医院将是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发展,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的临床教学管理和开展医学科研将大大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7-9]。本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为了强化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教学意识,鼓励他们积极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从2007年就制定了医护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必须完成当年的教学任务,临床带教学生评价满意率在80%以上,并通过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核,方可申报晋升上一级职称。临床医生未参与教学工作和教学讲课、教学查房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晋升。

2考核标准

教学讲课标准参照“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师讲课评价表”标准执行。教学查房标准参照“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教学查房评分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护理教学查房评分表”标准执行。

3考核办法

主要采取了平常测评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常测评就是通过每月的教学质量考核和向实习生发放调查表对带教教师进测评;集中考核就是对拟晋升职称者在申报前夕进行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集中测评。晋升中级职称考核由院内高级职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分别组成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评小组,按照标准集中考核,当场评分后交人事部门统计,最后按平均分数计算。晋升高级职称考核由医院聘请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相关专业教授到本院对拟晋升人员进行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核,当场点评,当场评分。

4考核效果

4.1拟晋升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临床教学考核情况5年来考核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共34人次,考核情况见表1。

4.2拟晋升中级职称医务人员临床教学考核情况2009~2011年拟晋升中级职称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考核情况见表2。

5体会

本院是重庆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采取临床教学与职称晋升挂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医院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医务人员的教学意识,提高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到以教促医,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从执行5年来的情况看,医院医务工作者逐渐开始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教学讲课、教学查房能力逐渐提升,临床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过去,临床老师大多只重临床轻教学,对实习同学只带不教的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实施职称晋升需通过临床教学考核后,这一现象有了很大改观:(1)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教学意识,增加了临床带教教师教学的主动性[10-12]。人人都知道晋升职称必须首先要过教学关,教学讲课、查房被淘汰,职称晋升就无从谈起。过去如果说更多是被动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话,现在更多是主动带领学生去查房,去给同学讲授一些临床知识,颇受同学的欢迎。(2)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参加教学查房、教学讲课的老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从平时做起,将平常临床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查找大量资料文献提升自己,将自己的水平展现给大家,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从表1~2可以看出,教学讲课、查房的水平逐年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增强带教能力和讲课技巧。考核过程中考核老师在现场要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使被考核者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断积累、不断修正,从而提高了教学能力。(4)给临床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观摩学习,更多青年教师知道如何去开展、搞好教学工作。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2

中小学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大学教师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助教指的是在大专院校及中小学内,协助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职务。通常助教来自于同领域的毕业生,有些则是由硕士班或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另外也有外聘的。在一些学校,要能升任为讲师及教授、副教授前必需要担任过助教。教授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为大学教师职务的最高级别。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现状

1.引言

中学体育教师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仅通过职前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拓宽知识与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地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经调查得出: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中男教师有113人(占73.4%),女教师有41人(占26.6%),男女教师的比例是2.8:1,男教师所占比例是女教师的近3倍。根据相关专家意见,中学体育女教师所占的比例在25%―30%之间比较合理,女体育教师所占比例为26.6%,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中2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有10人(占6.5%);26―30岁的体育教师有26人(占16.9%);31岁―35岁的体育教师有56人(占36.4%);36岁―40岁的体育教师有32人(占20.8%);41岁―45岁的体育教师有18人(占11.7%);46岁以上的体育教师有12人(占7.8%)。所以,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现年轻化。

通过对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调查得出,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占8%,具有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占58%,具有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占25%,另外还有9%的体育教师没有取得专业合格证。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出:体育教师的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占一半以上,初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也占到了四分之一,体育教师的职称普遍较低。

2.2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2.2.1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与参加继续教育原因分析

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的占20%,有帮助的占55%,帮助不大的占14%,没有帮助的占12%,说不清的占4%。另外,有28%的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因为职称、职务晋升;23%是学校要求必须参加;17%是教师要求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的提高;15%是想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只占11%。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在主观的认识上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被动应付,把难得的继续教育机会和时间都白白浪费。

2.2.2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与渠道

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业余培训占62%,排在第二位的是参观听课等占17%,半脱产占9%,而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进行网络远程教育的仅仅占2%。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占43%,通过县、区进修学校的占25%,通过函授、电大、职大、夜大的占12%,其他渠道如各种学会、交流会、研讨会占9%,通过学校自己组织的培训的占4%,通过自考手段的占2%,通过远程教育形式的占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尚不完备,继续教育的机构设置绝大多数还是局限在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各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的范围内。

2.2.3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通过对继续教育相关部门的调查了解到,现行的继续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体育学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及技能、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的知识、体育科学研究知识、与学校体育管理等有关的学科知识等。通过对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调查了解到,目前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7.8%,合理的占21.4%,一般的占36.4%,不太合理的占24%,不合理的占10.4%(见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都不满意,他们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高度,尤其缺少一些实用性的课程,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技能和健康评价、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演示等课程。同时大家也认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中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

2.2.4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调查了解到,目前的继续教育,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法为主的占42%,讲练结合的占42.9%,专题讲座的占15%,研讨法的占13%。可见目前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系统讲授偏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比较喜欢的讲练结合、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应用得较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少。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希望课堂讲授的理论能紧密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使学生通过观摩和讨论等方法多交流经验与感受,真正体会理论的实用价值,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结论

3.1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中男女比例为2.8:1,教师整体结构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呈现年轻化。体育教师的职称普遍较低。

3.2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在主观认识上是不够的。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业余培训,通过其他方式学习的很少,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还是局限在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各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的范围内。

3.3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都不满意,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系统讲授偏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比较喜欢的讲练结合、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应用得较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少。

参考文献:

[1]白文飞,徐玲: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途径[J].继续教育,2002.

[2]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1991:12.

[3]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外国现代成人教育理论[M].上海:上海市成人教育研究室,1985:185.

[4]叶忠海.大学后继续教育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

衡水学院科研资金资助课题、课题编号2009043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理论;讲师;企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2-0046-004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cn

作者简介:张朋松(1978―),河北保定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 袁伦渠 (1940―),山东济宁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

2011年2月,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一些学者乐观地估计中国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5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购买力平价(PPP)方法预测,2017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8月25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预测中国将于2021年超越美国;2014年9月9日,清华大学教授,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与之相反,2014年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3%,第四季度GDP的增长率估计与第三季度相同,从增长率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2014年9月1日人民网刊出题为《政府补贴上市公司资金连年暴增》的文章,文章指出:“世界500强”公司在2013年共有50家公司出现亏损,中国大陆有16家公司在其中,亏损总额高达人民币377亿元,这16家公司全部是国企。[1]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虽然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企业的利润率和人均生产率还远远没有达到世界500强的水平。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成为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工作,很多企业已经成立了培训中心,部分企业把培训岗位改为学习与发展岗位,这些都足以表明企业对人才开发的重视。

总之,企业培训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繁荣昌盛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要素,而培训讲师成为这一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培训讲师问题的提出

本文把企业培训讲师界定为:能够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规划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进行有效的讲解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或员工面临的问题,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企业培训讲师根据来源不同分为三类:来自高校等科研单位的学院派老师、曾经在企业就职的职业讲师以及依然在组织中但时常可以出来授课的兼职讲师。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培训讲师的管理还不是非常规范,远没有达到如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02年5月,企业培训师标准试点版公布,并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开展了首期认证培训,2004年开始向全国正式推出。2003年9月,相关部门出版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2004年4月出版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学习指导》。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颁布了《企业培训师职业标准》,对企业培训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责任、职业能力等作了进一步明确。

企业培训讲师作为培训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人物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目前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培训讲师授课效果无法准确的评估和量化。目前,国内企业实施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主要是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此模型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柯氏培训评估模型分为四级: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业绩层。国内企业对于培训的一、二级评估做得相对较好,有很多成熟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对于三级、四级评估,一直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应用。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不太重视,只有48.3%的企业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31.8% 的企业没有进行跟踪评价,19.4%的企业正在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须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和工具,以减少企业培训费用和师资课酬[2]。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培训效果评估不重视的原因,一方面是理论与工具不足以支持其进行评估,二是企业本身也不是非常重视评估工作。

在企业培训预算中,培训师资的费用占到总培训费用的40%~60%,虽然企业花了大笔的培训费用聘请讲师授课,但是效果也不一定如预期的那样理想,因此认识与克服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企业人力资本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培训讲师的理论研究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首先提出的,他通过分析二手车市场来说明信息不对称理论。用过的车之所以比新车售价低是因为它们的质量存在着不对称信息,旧车的卖方对车的了解要比未来的买方多得多。买方可以雇用一个技工来检查车,但是出售者对车更加了解,而且出售车这件事本身暗示着该车可能是一只“柠檬”――为什么要出售一辆可靠的车呢?结果,一辆旧车的未来买方总是对它的质量有疑虑,这是很有道理的。

旧车市场说明了不对称信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在一个市场完全发挥功能的理想世界里,消费者能够在低质量车和高质量车之间进行选择。有些人会选择低质量车,因为它们价格相对较低,而另一些人愿意为高质量车支付较多的钱。遗憾的是,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以前,很难准确判断一辆旧车的质量,因此旧车的价格下跌,高质量车被逐出市场。

信息不对称按照时间不同分为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事前不对称信息是指发生在签约之前的信息,事后不对称信息指发生在签订合同之后的信息。对于企业培训来讲,信息不对称主要是事前不对称信息,由于培训组织者在培训实施之前无法准确了解培训讲师的真实经历、培训风格、培训内容、职业素养等,导致每次组织培训时,培训组织者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培训讲师信息,尤其是关于培训效果和培训经历方面的信息非常关键,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交易成本。由于培训讲师存在事前不对称信息,企业培训就存在风险点,这也是本文讨论的理论基础。

国内学者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也很多,主要集中于培训收益、工资率等方面。例如徐刘芬等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培训的研究发现,因为工人拥有企业培训水平的不完全信息,所以培训期间的工资不能取决于培训水平,培训工资倾向于较高,企业不可能得到培训的全部收益,导致企业对员工培训预算不足。[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企业培训的研究很感兴趣,但他们研究的领域和重点主要是培训的收益如何在企业与员工之间进行分配,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员工跳槽及工资率的影响等,针对信息不对称对培训讲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培训讲师进行研究。

三、企业培训讲师的实证研究

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培训讲师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了一系列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采用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方式包括三种:一是调查人员向以培训讲师或助理为主的QQ群发放调查问卷;二是通过专业的师资推荐网站,如淘师网(.cn)等进行网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三是以邮件的方式发给之前合作过的讲师或讲师助理,请其按照相关要求填写之后回传。线下方式以面对面的访谈为主,共访谈了19位培训讲师。经过为期1个月的信息收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326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达到了53 %。从有效率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培训市场非常混乱,师资信息不是很完善。

(一)描述性统计

总体来看,在培训讲师的性别上,男性讲师占了绝大多数,约为91%,女性讲师大约为9%,男性讲师数量明显高于女性讲师。有助理的讲师占81%,没有助理的讲师占19%,可以看出大多数讲师还是要借助助理进行包装推广。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下和硕士/MBA各占到了40%,博士及以上占20%,说明目前中国培训市场的讲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这有利于知识传播。

从企业培训讲师授课时间长短来看,从事职业培训10~20年的讲师最多,职业培训5~10年的讲师排在第二位,有27%的老师刚刚转行为职业讲师。

企业培训讲师的平均年龄41.75岁,年龄人数最多的是36―40岁的讲师,排在第二位的是年龄在41―45岁的讲师,这两个年龄阶段身体的各项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讲师快速学习和授课。

从讲师研究领域来看,本次调查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领域,参与本次调查的讲师中以人力资源领域最多,讲授行政管理类课程的讲师排在第二位,安全风险、企业文化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讲师比较少一些。

从企业培训讲师分布行业来看,本次调查的讲师分布的行业比较均衡,几乎涉及目前所有的行业,其中以金融行业最多,达到了26个讲师,电力行业、通信行业、地产行业等也比较多。还有一部分讲师,没有专注于某一个行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本文按照课酬多少把讲师分为三类:课酬高的师资为税后20000元/天及以上,课酬中等师资为税后10000~20000元/天,课酬较低的老师为税后10000元/天及以下。从统计结果来看,课酬较低的老师,即课酬在6000~10000元之间的老师最多,一共有113位。

以上是本次调查描述性统计结果,从目前得到的数据并结合行业经验判断,中国企业培训讲师数量达到了3~5万人,甚至有专业人士认为达到了10万以上。由于没有官方统计数字,所以没有办法一一核实。由于本次调查的时间较短,范围比较小,所以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只能反映企业培训讲师行业部分真实情况。

(二)理论分析

接下来本文将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培训讲师的影响。首先提出两个假设,一是企业培训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没有一家培训机构能够垄断或影响培训行业的发展或制定相关规则;二是培训市场中培训组织者和培训讲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培训组织者在实施培训之前,很难完全收集到外聘讲师的全部有效和真实信息。

假定在培训市场中有两类师资,讲课效果比较好的师资和效果一般的师资,培训组织者和培训机构根据柯氏一级评估得分可以很容易判断哪一位师资讲课效果好,哪一位师资讲得差,也可以根据对讲师背景和口碑调查进行分析。培训讲师的课酬为什么这么高?就是因为不好请。一是高端师资的上课时间不好安排,二是高端师资的课酬很高,三是高端师资本身也不太愿意出来讲。

假设培训市场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会在“无形的手”的作用下达到供需平衡。

1.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培训市场上存在很多报价在20000元/天的讲师,这些师资的具体情况客户并不知道,包括培训效果、师资背景和职业素养等,这样就导致他们在聘请师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客户方的培训管理者存在“师资高配”的倾向。客户方无论是培训管理者还是培训组织者,都喜欢请知名度高的讲师。“大腕”对他们企业本身及培训中心是宣传的资本,但是从培训效果、性价比和培训对象的接受程度来看,并不一定合适。

3.规避培训风险。按照客户的培训对象、人数、课程内容及培训目标,只需要请课酬在7000元/天的讲师,但培训管理者为了减少风险,提高培训效果,往往请一些高价位的师资。这样一方面提高培训效果,增加保险系数,同时如果这个讲师讲得不好,培训管理者也可以有理由跟主管领导进行汇报。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企业培训市场中高端师资取代了或部分取代了课酬相对较低师资的市场需求,把他们逐出了培训市场。这正好跟阿克洛夫分析的旧车市场的结果相反,低质量车把高质量车逐出市场。[3]

四、促进企业培训讲师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培训讲师的影响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高端讲师驱逐中低端讲师现象,另一方面,培训组织者也存在“师资高配”倾向。解决由于讲师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培训造成的影响,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督: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培训造成的影响,可以由政府出面颁布跟企业培训和培训讲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下发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推行下去的培训师认证体系,强制企业培训讲师进行认证。同时每年对培训讲师进行培训和年检,以保证培训师资的质量。国家层面做得相对较好的是法国,《1971年7月16日法》构筑了当今法国企业培训的基本框架,该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历经数次修订均被保留下来,最后一次修订完成于2009年,至今依然是法国管理企业培训的法律依据。

(二)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国内还没有专业性的行业协会对企业培训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国家应该鼓励社会团队及民间组织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治力量,对培训行业及培训讲师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STD)的成功经验,美国培训认证协会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培训方法和工具,培养了一批认证师资,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三)建立师资信息平台

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师资信息平台,针对讲师在培训质量、培训风格、职业素养、培训领域、培训课件、培训视频、讲师博客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平台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平台的安全性,因为这个平台会把所有老师的私人信息放在数据库中,供客户和机构进行搜索和评价,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其次是人机交互界面要让用户操作简单、便捷、傻瓜化。最后在平台或数据库中一定要加入客户评价师资的功能,客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他们合作过的老师进行评价,评价分正评价和负评价,通过这些互动和评价可以为讲师建立信用平台,让培训组织者清楚掌握讲师情况。

(四)签订满意度协议

终端客户或培训机构在与培训讲师进行协商签订正式培训协议之前,可以就培训效果一级评估情况进行约定,并写入协议加以约束,行业内把这种契约叫“满意度协议”。通常情况下,如果培训一级评估结果高于85分,培训组织者会支付讲师全部课酬;如果评估结果在70~85分之间,支付80%的课酬;如果评估结果低于70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支付讲师课酬。有效规避潜在的培训风险,大大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和转化率。[4]

参考文献:

[1]赵嘉妮,刘夏,林其玲.政府补贴上市公司资金连年暴增[N].人民网,2014-09-01.

[2]徐刘芬,纪晓东.信息不对称、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3):66-69.

[3]韩淑娟.转型期劳动力回流的性质研究[J].长白学刊,2013,(05):109-115.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5

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称,查查我的银行卡如果不是还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怀,早就另谋出路了。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极为普通但又颇具代表性的一员。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作青椒二十几年寒窗苦读修成正果,在大学校园争得一席教职。可未曾料想,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等人生大课题让他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晋升副高出现职称拥堵 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是压力来源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4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大,其中10.1%表示压力非常大,另外还有3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适中,仅有4.3%和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在造成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中,专业职务晋升困难成为最主要的一项。

王敏是北京一所高校新闻学院的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和教学双丰收的年轻榜样。然而,尽管达到了学校评定副高职称的标准,可由于排队的优秀者太多,他只好着急地默默等待。

中央民族大学的徐伟也面临和王敏相同的情况。他以自己所在的管理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在岗超编的副教授已有8位,符合条件的讲师更有10余位,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很多优秀的人短时间都无法晋升。

职称晋升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根据团市委调研结果,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为辅。

课题组称,在过去的青年教师评定中,副高级职称主要与工龄及学历相关,存在一定的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以往由副高晋升正高很难,现在不仅评上正高更加困难,由讲师晋升副高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副高职称的评定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瓶颈,第二次职称拥堵或者说双职称瓶颈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已经逐渐显现。

然而,青椒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4.52%),工作负担太重(占17.30%)、教学科研经费不足(占13.66%)也是主要原因。

现在的青年教师早不是从前那种安安稳稳、悠闲自得的教书先生了,既要搞科研,也要抓教学。王敏说,现在不少青年教师身上都压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可绝大多数的考核都以科研为主,的数量和期刊等级、申请的课题数量和大小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如徐伟所说,越有头衔的教授越能拿到高级别课题,年轻人几乎没机会。另一方面,量化的考核标准让不少急需职称改变生存状况的青年教师写了大量质量很差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激励上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评定不公等问题,41.6%的人认为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改进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从技术职务上来看,依托于掌握丰富资源的学术权威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发展机会,进而获得更多提升空间和展示平台,优势资源向优势青年教师集中,使其变得越来越好,而那些缺乏依附关系和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则很难获得机会和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配置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青年教师根本没有真正独立科研的机会,都得攀着老教授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师都很忙,忙着编课题申请书,炮制论文,找发票,和老教授、期刊编辑拉关系,谁还有心思好好上课?

不管怎样,青年教师还是得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者气质和耐心。徐伟说。

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反差较大 住房是最主要的困难

尽管青椒面临着职称晋升难、工作负担重等压力,但同时,调查显示,在对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青年教师最认可工作的稳定性。在受访青年教师中,79.0%的受访者为北京非农业户籍。显然,这也为他们在京工作、生活的稳定和子女的照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工资收入成为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最不满意的因素。

心态积极的徐伟称自己物质方面没什么压力,原因在于父母比较支持他选择教师这一行业,给他提供了购房资金。他算了算,像他这样的青年教师年薪约在9万元左右,如果没有父母支持、完全凭自己的收入想在北京安家,那实在是太辛苦了。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改革 思路

[作者简介]齐励(1983-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育。(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1-02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课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教学。

一、“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原因

在本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属于“财务会计”范畴,学习的是会计核算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新问题。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院校近几年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安排。据了解,取消该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认为,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小企业工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如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等在就业时难以遇到。既然教学内容在工作中用到的几率较小,而且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将它从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可以减轻。第二,“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教学安排不理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将“2+1”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在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上,会计专业也不例外。“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高校与实习单位合作培养人才,在培养时间上为在校培养2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训1年。该模式作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这种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3年缩短为2年,如何在有限的校内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了改革的难题。部分高校未对这一难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只是简单地保留认为最为核心的课程,粗暴地取消了一些“不重要”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称考试、升学考试以及就业考试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都是以考试为主,其中初级和中级职称获得仅以职称考试是否通过作为评定标准,高级职称评定则是考评结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初级职称考试未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外,从中级职称考试开始,合并报表、外币业务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都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学生将来更容易通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在校内教学时传授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找工作时参加企业考试,都会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各种考试的需要,“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就业起点上,虽然目前高职学生略低于本科学生,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个人的努力奋斗,他们都有机会成为单位的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人才。处于这些“高级”岗位,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具有处理综合环境下复杂经济业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经验的累积是不够的,更需要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学习的支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考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

三、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生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至今尚未统一,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差别。“高级财务会计”包含内容很广,如果所有相关内容都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精挑细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今后学生的工作和考试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应如此。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经过比较多种不同的代表性教材,笔者从中选取了三个实用性最强且各种职称考试中常见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别是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和租赁会计。其中,合并会计主要涉及企业合并业务、合并报表编制、集团内部业务等企业集团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外币业务会计主要涉及外币业务处理、外币报表编制等外贸企业或国际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租赁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内容在各种教材中均有介绍,也是实际工作中和各种考试中最容易遇到的经济业务,实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应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其他内容只要简单介绍或并入其他课程讲解即可。如通货膨胀会计使用率较低,作为会计理论简单介绍即可;所得税会计可并入“税法”课程进行讲解。

2.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教学为主导。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高职学生仅靠教师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确实比较困难。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将其引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网络、沙盘等现代教学手段,必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可分为理论准备、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三个阶段。在理论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相关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像、动画、影音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分析阶段,由教师提供案例资料,并给予必要的分析指导,安排学生小组或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沙盘教学,从而更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在案例讲解阶段,可先由学生进行案例相互讲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如利用教学博客或在线答疑等网络手段,在课后仍然可以与学生进行案例探讨。

3.考核方式改革――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考核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高级财务会计”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财务会计”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掌握比理论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因此,打破现行课程考核方式的定式,建立新的以专业技能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尤为重要。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笔者建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设计上,专业操作能力应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占课程成绩的主要比重,理论知识考核则作为能力考核的补充,占最终成绩的小部分。其中,技能考核由校内模拟实验考核和校外实践考核构成。通过校内模拟实际经济业务,考核学生编制合并报表、处理外币业务等专项技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地操作,考核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此外,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应由期末一次性卷面测验成绩决定。教师可以在学期内安排多次理论测试,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成绩考核上,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如是否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问、是否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等。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虽然被公认为是会计专业难度最大的课程,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这门课,对于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笔者坚信,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海东.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刘东辉.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训教师;职称评定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应用能力、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完成,主要依赖实训教师来完成。根据高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把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总数1047所,高职院校教师总数达到29.8万人[1],2006年高职院校总数达到1100所,高职教师人数突破30万人,其中实训教师实际比例刚刚接近1/3[2]。近年来,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制约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诸多因素中,缺乏适合实训教师自身发展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解决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问题,将成为我国加快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性环节。

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问题现状

1.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评聘在国家职称序列政策上的空缺。自建国以来,我国对高等院校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系列 (含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管理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在职称申报、评审、聘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模式,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新兴领域,其教师队伍的特殊性还没有在职称评定系列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实训教师没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单列职称系列,使得实训教师资格和水平无相应评定标准,造成职称无法科学评定,岗位难以准确聘任,应有待遇无法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在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聘中存在误区。实训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特别还要具备应用技术能力及教学方法,这与理论课教师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不少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师职称问题,稳定实训教师队伍,采取参照高校理论课教师的职称管理和评聘方法为实训教师评聘技术职务,采用论文、论著、科研项目等评聘标准,使他们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系列。这明显是一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与高等学校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一定差距,都在一个职称评审系列上评聘不符合客观现实。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设置实训教师职称评聘系列的情况下,实训教师要么向理论课教师靠拢,要么向实验技术人员靠拢,严重挫伤了实训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3.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实训教师数量缺口加大。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1984年广东省有高职院校3所,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66所,在校生24万人,占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 52.1%;招生数10.33万人,占当年本专科招生数的58.66%,专任教师数只有14625人[3],缺编情况较为突出。而充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骨干的实训教师数量更加稀缺,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由于缺乏实训教师,长期由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代课,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实训教师职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现有实训教师转行流失问题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缺口,很难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问题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缺乏相应的职称评价系列,给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和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等方面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高职实训教师难引进、难培养、难稳定。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就失去了社会人才评价的基准,实训教师队伍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首先是实训教师队伍要吸引新鲜人才力不从心。同样是高职院校教师,同样是培育人才,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师就失去社会评价的平衡点。其次因为没有职称评价,实训教师就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缺失了职称待遇的杠杆,使得实训教师跳槽到企业做高级技工、技师,或者转行搞理论教学,往高校教师职称条件上靠拢,以提高待遇;实训教师没有好的待遇激励,造成实训教学质量下降。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师资缺口都比较大,严重的院校缺口达到50%以上[4]。实训教师职称难以解决和相应的待遇滞后,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2.实训教师缺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实训课程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需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培养质量 [5]。由于实训教师职称杠杆缺乏效能,实训教师的社会评价和实际待遇无法兑现,直接导致实训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达不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训要求。为达到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一般要占到高职总教学课时的 50%以上,一些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训课程比例甚至高达 65%。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实训课教师总量至少要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是很大一部分院校连30%都很难达到。专业师资的缺乏使实训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更有甚者,有些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无法开课。

3.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受到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处,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优势也在于此。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课程设置也应该致力于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优势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然而目前由于职称问 题的瓶颈制约,实训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方面力不从心,被迫模糊了职业教育的鲜明办学特色。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必然降低甚至丧失。

总之,缺失实训教师职称杠杆的调节和引导,实训教学将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运行状态,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将仍然是“大专生”的复制,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堪忧,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实现堪忧。

三、高职院校实训教师技术职称评聘体系的构想

根据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应具备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特点,应该建立一套有别于高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人员系列,又有别于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的实训教师职称系列。

1.体系设计依据。设计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定体系,一是参考高等院校教师系列的评审体系和要求;二是参考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的职称实践要求;三是结合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自身特点。

2.职称系列。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可设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实训讲师、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为初级职称,实训讲师为中级职称,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为高级职称。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应该设立教员职称。因为高职院校担任实训课教学工作的多是具有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教师,甚至是能工巧匠,而能工巧匠普遍学历低,论文、专著、科研成果很少。他们能够胜任实训课的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设立实训教员的职称可以解决相当部分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于稳定实训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3.专业系列。实训教师专业应该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紧贴职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专业系列的车工、铣工、磨工、木工、钳工、电工、电焊工等技术系列设置,应转变为高职院校所设的专业,如机械、电子电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烹饪、工商管理、园林、广告制作、建筑工程等专业,进行进一步归类设置。

4.申报评审条件。在评审的必备条件上,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同理论课教师职称系列所要求的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如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授课能力的要求等。(1)实训教员技术职称的评定。主要以实践为主,以实践操作水平和实训教学效果进行评定。一般应具备相应行业的技术认证证书,并且实训教学效果优良。(2)实训教员以上技术职称的评定。设定高职院校教员职称以上实训教师评审条件时应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与高校理论课教师职称的学历、年资条件相近,以达到同期同类教师之间的平衡;二是考虑到实训教师的教学特殊性,应该注重体现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水平要求;三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年限,以保证实训教师自身必要的实践积淀。综合而言,制定具体标准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应该综合考虑设置,即对学历学位高的教师,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要求可以低一点,工作年限可以短一点;对学历学位低的教师,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的要求应该高一点,工作年限长一点。(3)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在实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条件的具体方面,可以从专业资格、应用技术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专业资格,即从实训教师的准人条件人手,包括学历、身体条件、岗位考核三方面。其中身体要求健康;聘期考核要求合格以上。而学历条件一直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关注的重点,一般认为实训教师不需要较高的学历条件。但为了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经验,还必须在学历条件给予足够的限制。二是应用技术能力,即从事某项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其具体衡量标准是技术水平等级证书。目前我国技术等级证书的认定部门较多,但要设立实训教师评审条件,还需要深入考察、谨慎确定。三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永远是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评价方法也可有多样性,比如实训精品课程评比、实训教学大赛、实训优秀奖评选、学生实训课程统考对比等。在设定实训教师职称条件时,可以考虑精品课程等次、教学大赛获奖等次、教学优秀奖等次、实训课程统考成绩等次等方面因素,满足其中一项要求即可。四是教学效果,其衡量可以借鉴高校成熟的做法——学生评教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听课感受,根据量表酌情评定。通过学生打分评教,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一个量化的评价。

5.实训教师的聘任。高职院校实行聘任制应该按照实训教师岗位进行聘任。对实训教师的岗位聘任同样应该有结构比例的要求,同样应该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任,“评聘分离”的原则,从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人员中聘任。

(作者周刚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河南郑州 450046;徐振鲁系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省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河南郑州 450001)

参考文献

[1]彭移风.2005年高职教师情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

[2]朱晓红.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校论文,2004.

[3]叶小明.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4]李惠成.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应对[J].经济师,2006(02).

高级讲师职称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重庆市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 

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本文所说的高职院校,是指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包括本科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从广义上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有三部分:一是专兼职教师队伍,包括公共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及外聘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二是干部队伍,包括党政工团等各级非教师干部队伍;三是专职辅导员。从狭义上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指专兼职理论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实践性是其最大特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系统论和统筹学理论为指导,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进行研究。按照系统论和统筹学的思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二是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职业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四是优化学校内部环境;五是改善外部条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师为本,依“法”治师,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努力造就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充满活力、专兼结合、执行有力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二、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配置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从学缘结构来看,高职院校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过低。根据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2007年)显示,2007年,重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分别占专任教师的15.25%、18.34%,远未实现教育部规定的到“十五”末基本达到35%的水平。第二,从职称结构看,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布不合理,正高级职称的比例很低,2007年,重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者1870人,正高职称者238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29.35%、3.74%。第三,从能力结构看,虽然“双师型”教师数量快速增长,但仍满足不了需要。2007年,重庆市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占29.09%,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第四,从课程师资结构看,公共课教师过剩,专业课教师不足。2007年,重庆高职院校有公共基础课教师1936人,占专任教师的30.4%,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4433人,占专任教师69.6%,比例偏低。 

2.“能力本位”意识轻,“官本位”意识重。由于政治地位、物质待遇等原因,一些教师不注重自身能力培养与提高,“官本位”意识重。一些教师舍专业而奔仕途,或把追求物质利益作为其价值目标,不能集中精力于专业教研。笔者对重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57.1%的教师认为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教师待遇低,有36.6%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官本位”意识重和没有做到以人为本,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实践技能不强,科研水平不高。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由于业务进修少,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现象依然突出,导致教学与生产实践相分离,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脱节。实践能力不足,必然影响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少。笔者抽样调查显示,在部级期刊5篇以上的教师占7.2%,发表3~5篇论文的教师占17.5%,发表1~2篇论文的教师占27.7%,未的教师占47.6%。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中,承担5项以上科研课题的教师占4.2%,承担3~5项科研课题的教师占10.2%,承担1~2项科研课题的教师占22.9%,未承担科研课题的教师占62.6%。 

4.人才流失突出。重庆市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不高,这直接影响到了教师队伍稳定,高级人才向优质学校、示范院校流失问题突出。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教师、高水平专业及学科带头人流失较多,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笔者抽样调查显示,有79.3%的被调查者认为 “专业基础课教师和重点专业骨干教师”流向了主城区优质高职院校。 

三、重庆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应对之策 

1.树立师资队伍建设新理念。第一,树立以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为本的理念。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突出师生互动,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教师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精力消耗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实践教学活动为本,在教师实做实训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锻炼动手能力,逐步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坚持把实训效果作为考核师生专业课程教与学成绩的主要依据。第二,树立以质量为本的理念。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之本。教学质量是实施教学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价值满足接受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的程度。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高专院校永恒的主题。以质量为本,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习实训质量,这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社会认可度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树立教师能力以实践能力为本的理念。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要强化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教师的培养培训应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来制定、组织和实施。 

2.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在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能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力过硬,并为社会所认可。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政工师”,因此,需要把培养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集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3.优化师资结构,实施“名师工程”。优化师资结构,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第一,改善教师学缘结构。通过培养在职研究生和提高新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来优化整个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尤其要提高品牌骨干专业、热门紧缺专业、应用类专业等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力争尽快达到有关规定标准。第二,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第三,改善教师职称结构,提高正高级职称比例。 

 实施高端带动战略,启动“名师工程”。要以高标准制定名师标准和实施办法,从师德师风、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并由名师研究制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设计的制度机制。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其办学特色和质量。只有办出特色,才有市场竞争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是高职院校应倡导的办学理念。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开拓教师培训渠道,为品牌专业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落实培训措施,支持教师到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顶岗作业和实践锻炼。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一线高级管理者、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来完成的目标。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强化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 

 从政府来讲,一方面,应尽快出台有利于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训或挂职锻炼的政策。例如,政府可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对于到企业第一线或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优先或破格评聘高一级职称,并适当放宽评聘条件;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定上与本科院校区别对待,把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内容和依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文件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实践教学成果包括到行业企业第一线的实习实训指导和顶岗作业成绩,参与政府举办的各种对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成绩,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等。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4.优化环境,加大投入,提高待遇,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一,要优化教学科研环境,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要积极邀请知名高职院校的教授、学者和实践大师到校举办相关讲座或现场示范,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要提高教师待遇,拉开必要的收入差距。待遇的好坏、薪酬的高低,往往成为引导人才流动的“风向标”。劳动报酬要向教师、骨干教师、高学历高职称、贡献多的教师倾斜,建立起教师工资收入与其岗位要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果挂钩的工资福利制度,以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实践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第三,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以“收学费为主”的投入机制,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财政投入,提高高职预算教育经费比例,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5.加强与东部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加强与东部地区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培训,以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善于利用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高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最近几年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温州职院的对口交流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推动了新专业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上一篇:园林绿化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园林专业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