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10:09:32

计算机工程论文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1

关键词:结构计算设计软件设计制图

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纵观当今世界,这种非常令人不安的观点正在结构工程师中逐渐蔓延。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按百分比计迅速增加的工程师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界,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证明,作为一种观点正在象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师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动化技术是以削弱实际知识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也演变成了不学习实际知识的借口。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如此过分强调计算机带给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就是轻松地使用菜单和用计算机生成五颜六色的图画。

在工程设计环境中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自动化技术象一样能轻易地诱使大脑相信其虚幻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在这些自动化技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以前,设计工程师必须不依赖计算机,而用学识和经验去解决工程问题。非常不幸,我们变得如此依赖于计算机,以至于正在迅速丧失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技能。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自动化技术的响应就是让计算机工作,同时让自己不再去操心细节了。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细节,依靠计算机的工程不能,根本不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现代计算机的运算范围和速度,太容易使工程设计变得毫无生气。试问,有谁能抵抗激动和解脱的感觉--不用太多的艰辛就能求解成千上万个方程?又有谁能抵抗诱惑--让自动化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就有这样的抵抗力。这些真正的工程师看到了实质,计算机是一种很不完善的工具,它只能处理大量信息。以光速执行的指令大多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它们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在计算中,对于受动力载荷的作用的曲壳结构发生非弹性变形时,不正确的结果一样可以在屏幕显示,它们的等应力图看上去也是如此这般地赏心悦目。这样下去,只要手上有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说明,就可以用计算机得到结果了。或者更方便,只需在图形用户界面上选择合适的菜单,就得到结果了。事实上,如果“靠相互交谈来探讨怎样分析梁和柱,靠双手找出闭合解”会更有利。

也许有人推测,以上论调只能证明本文作者从根本上是反计算机的,或是他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美好的未来,或是他对那些在神奇的创意中利用这种技术的专家不屑一顾。然而,并不仅仅是这样。即使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工程师也对危险熟视无睹。结构工程是对安全性吹毛求疵的职业。在世界各地,结构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由于在实践中采用了计算机,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正在制造以幻想为基础的信仰系统,正在发展难以置信的危险期望。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工程失效的威胁也会按指数形式增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都期盼CAE/CAD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希望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只需区分类型和条件,让CAE/CAD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生产图和施工图。在这种环境中,结构工程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式注定是灾难性的。数不清的软件开发商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和推销注明有各种用途的软件。于是,不那么称职的工程师就相信了广告,即使用这种软件只要投入很少的人力就能进行工程设计。

软件开发商经常被要求改进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以使用户在不详细了解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用软件。例如,这些用户要求开发商创造出不用阅读使用手册的环境。因为高质量的结构工程软件的用户参考手册包括软件的技术细节,限制范围,以及计算所依据的理论和假设,结构工程师们不愿意使用这样的高质量软件。现实是,结构工程师们不希望了解细节。他们所希望又愿意购买的是窗口界面,这种界面能让他们处理信息见得到,然后把结果以彩色图表形式展示。最好还有动画功能,还可以用漂亮的图表打印数值结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地检测重特征值;或在用反映谱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态;或非线性索单元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分析结果对网格的形状和单元的选择是否敏感;或部分固定端刚度是否确切等等方面,如今使用计算机的工程师表示,他们几乎不考虑这些细节问题。

不少人认为他们没有时间,或没人付给他们费用去关心细节。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是,他们确实相信,依靠计算机他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顾客要求。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单地相信???/!!!输入数据,然后击键,就有了结果。而且,这种方式几乎没有人力消耗。

当然,计算机技术本身并不坏。然而,问题的核心是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滥用计算机不断增加的趋势。在道义上资深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有义务特别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而非计算机使用者的“性别”。在结构工程实践中,仅仅关心“怎样”使用计算机是不够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要又敬又畏,对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而不是通过“世界的有限元分析”,或是靠过分的简化去满足那些不合格的结构工程软件的限制条件)学习工程。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更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即数量急剧减少,但仍记得不依赖计算机,怎样解决工程问题的真正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只有通过训练专业工程师,而不是通过训练技术员(即计算机操作员),结构工程界将完全能担负起服务大众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该不该如此担心计算机的不当使用?担心那种怠惰?担心工程界默许这种危险作法?虽然计算机对人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象现在这样破坏性地使用计算机,这些价值就得不到实现。

有什么办法才能使结构工程界改变过分依赖计算机的情况?不再滥用计算机?这些都没有简单的答案。然而,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都有机会用危险的计算机这一思想去影响年轻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所需要的是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论证以前决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细节;避免为那样的雇主工作,他们仅有的学习机会是通过计算机学,而不是通过有实践经验的真正工程师的深入训练。

计算机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独立思维,以及自古以来的勤奋的替代品。虽然在结构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结构工程师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细节(即原理,方法,标准,道德等等)的全面了解,比懂得怎样在计算机屏幕上游逛不知道要重要多少。警告实际工程师,如果没有计算机他们的结构工程知识不足以胜任工作,他们也没有资格使用计算机(如若不然,那不仅是不道德,而是犯罪)。

所有称职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意识到,好的计算机程序造就不出称职的结构工程师,而只有称职的工程师才能使用好的计算机程序。可悲的是,虽然上面的结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并不是今天计算机应用的现实。因此需要让危险曝光,并实现和完善保护措施。

不幸的是,计算机时代的现实是,所有(即无一例外)商业应用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都受制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软件作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的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不正确的结果产生时,它们通常并没有“错”到立即被识别出来的地步。更进一步,有时结果有重大错误,但如果工程师对“正确”的结果是什么直觉也没有(无论是因为无知,还是缺乏经验),也就不可能意识到结果的错误。计算机的危险在于,很多工程师假设(并且几乎所有的工程师确实希望)计算机总是产生“正确”的结果。这样的假设和希望常常会使工程师对潜在的和经常的错误放松警惕性和敏感性!

虽然对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存在着严重的忧虑,但你会吃惊地发现很多结构工程师对这些忧虑表现得多么天真、无知或不负责任。这些天真、无知或不负责任在许多结构工程师购买和使用软件时表现得最突出。例如,选择结构工程软件的最基本标准包括:软件广告出现的频率;肆意宣扬超凡技术能力的大幅精美广告;低售价;用引人注目的可视性窗口菜单和生动的界面形式来衡量的易用性;用结构系统自动建模的简单性来衡量的易用性;只需很少或根本不用学习;简单的使用说明和手册(一两本使用说明就够了,而9本10本使用说明简直是糟糕透顶!);五彩缤纷的包装。而下面的标准却鲜见。例如,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者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质量的保证;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QA/QC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通过专职技术核查员和经验丰富的结构工程师的一系列独立和规范性核查制订工程软件国际标准,并按一个或多个工程软件国际标准定期地对软件进行校核。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2

工程勘察各个专业基本上是边缘学科,她的发展离不开其它学科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对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作用,这可以从工程勘察的仪器、机具发展明显看出。

1、测量专业

测量仪器,七十年代无论是经纬仪还是水准仪大都是光机型,八十年展到光电型。电子经纬仪、工程测量机助制图数据处理系统等等都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数据采集、处理、制图的自动化。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问世,使测绘工作步入了“实时测绘”时代。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主持开发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说该定位系统是目前将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应用到测绘工作中的顶峰。

2、摄影测量专业

摄影测量专业的仪器设备由七十年代的模拟型发展到八十年代的解析型,从加密到制图都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的发展,由于遥感图象使用不同电磁波谱区,扩大了视野范围,反映更多的地物性质和特征。如红外图象所反映的温差影象是普通象片所没有的,而遥感图象的信息解译其中就有了电子计算机解译方法,比如符号图象,微波数码图象的解译。再比如实时摄影测量(简写为RTP)是以1/30~1/25秒为周期的非接触性三维测量技术。固态摄像机(CCD相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视觉系统、人工智能等成为现实,从而将近景摄影测量推进到实时测量的全新领域。

3、工程地质专业

工程地质专业机具、仪器由七十年代的机械型发展到八十年代的机电型。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动模量和阻尼比至少要受动应变和约束力的强烈影响,因此在土动力试验仪器的设计中须考虑能够反映这些影响因素。早就由相应传感器所取代,量测的电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提高信/噪比,再经过滤波器消除高频干扰信号,最后由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进入计算机,通过以硬件形式固化在只读存贮器ROM中的程序进行计算,由打印机输出实验成果。象这样将单板计算机用于三轴剪切试验自动数据采集的还有高压固结试验、压缩试验、直接剪切试验、静力触探、旁压仪原位测试等。

(二)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工程勘察评价水平

工程勘察是为工程设计提供第一性资料的,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以及成果提交所涉及的数据量是比较大的,手工处理费时费力,影响了勘察周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工程勘察数据计算处理与评价水平上了个新台阶。

1、测量专业

测量专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运算的有前方交会计算、后方交会计算、导线计算、水准计算以及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水准网的平差计算。侯伯男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察工程2011级

2、航测专业

用计算机进行空中三角测量,使函数模型从近似的航带法平差发展到独立模型平差,发展到从严密的以共线方程出发的严格光束法平差;从单一的摄影测量观测值平差发展到非摄影测量观测值(如大地测量的原始观测值:角度、距离、高差等)的联合平差;从单一的考虑偶然误差发展到补偿系统误差直至发现并改正粗差。进而使摄影测量的定位精度提高几乎几十倍。

3、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对于大型的地下水取水源地的水资源评价,需要全面考虑含水层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及地下水的动态特点,最后给出地下水开采期的水量或水位动态变化预测值。比如:大庆油田供水公司水文地质队对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通过分析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含水层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编程上机运算,拟合了八个时段的水位、水量资料,并根据实测资料调参,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实际规律。并且选择了三个预报方案,从不同角度预报开采区地下水开发前景,确定目前开采区的最佳开采量50×10t4/d除此之外不少单位利用计算机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城市水资源系统管理方案;在非越流承压含水层中进行定流量的抽水实验,利用计算机求泰斯系数等等。

4、工程地质专业和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专业科学运算主要是土试样分析计算,岩土参数的统计,各种原位测试数据处理,拟建建(构)筑物的沉降计算,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等等。环境工程地质工作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地质环境受人类活动与作用使环境变异后的环境质量等级及可承受能力给出评价。实现这个评价要运用数理统计类、模糊数学类、决策分析类等数学模型,靠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处理方法来完成。

(三)计算机技术变革了工程勘察成图方法

计算机除了能进行科学运算和数据处理之外,还能够绘制各种图件,它是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而完成的。以测绘专业成图过程来说,利用电子速测仪(或全站型仪器)野外采集数据或者利用数字化仪在原地形图上采集数据,经过计算机计算,在CRT上显示基本图形,通过人机对话编辑,按采集数据编码确定地物、地貌符号线性种类,调用按规范生成的图形符号库及汉字注记,最后由绘图仪输出,实现了机助制图,出两种产品即数字化图和线划图。国内在机助制图方面起步较早且自成体系的上海市测绘院、北京市测绘院等单位在这方面发展很快。

(四)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工程勘察资料管理现代化

工程勘察成果资料大都为永久性档案资料,保存年限起码五十年以上,这是由于工程勘察成果资料是人们认识自然的记录写实。随着工程勘察手段的发展,认识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后来的认识水平提高离不开前面认识的成果。所以工程勘察成果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多数单位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即底图、兰图、印刷图都在资料出版室或档案室存放。由于工程勘察资料逐年递增,就会给资料管理和开发利用这些资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资料的增多,不断的扩大存放空间;对资料的开发查询利用费时费力;长期以来资料的防火、防腐问题随着资料的增加也日益突出;日常管理工程量不断加大;资料分析总结也比较困难;不能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各专业对工程勘察资料共享问题。因此国内不少工程勘察单位开始利用计算机管理资料。总之,从上面所述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使得整个勘察工作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3

论文摘要:计算机的滥用日益威胁着公众的安全,有意改变这种现状的人只是极少数,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的人也只是极少数. 在工程界不少人迷信:计算机是知识的源泉,计算机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计算机具有令人信赖的“智慧”。这些迷信都大大背离了事实,不可以简单地信赖计算机。有些人自称是结构工程师,但他们把计算机作为知识、经验、思维的替代品,而把自己对结构工程的无知隐藏在计算机的黑匣子里。有责任感的工程师必须保护公众免受这些人滥用计算机所带来后果的影响。他们必须认真地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使人们免受这些迷信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结构计算 设计软件 设计制图 计算机是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替代品。纵观当今世界,这种非常令人不安的观点正在结构工程师中逐渐蔓延。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不去想一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同样的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按百分比计迅速增加的工程师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在结构工程界,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证明,作为一种观点正在象传染病一样到处蔓延。大量的结构工程师确实相信,他们仅仅简单地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了,而没有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 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动化技术是以削弱实际知识为代价的,过分强调也演变成了不学习实际知识的借口。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如此过分强调计算机带给朝气蓬勃的年轻工程师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工程学习和工程实践就是轻松地使用菜单和用计算机生成五颜六色的图画。 在工程设计环境中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信息自动化技术象毒品一样能轻易地诱使大脑相信其虚幻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在这些自动化技术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以前,设计工程师必须不依赖计算机,而用学识和经验去解决工程问题。非常不幸,我们变得如此依赖于计算机,以至于正在迅速丧失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技能。 与那些只有依赖计算机才能“解决”工程问题的人讨论问题时,一个称职的结构工程师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没有经历过?这些人(不要把他们跟真正的工程师混为一谈)已不再有能力,或者从来没学过,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从根上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这些人没有认识到,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有限的计算机指令所能编程的界限。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些人认定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有限元模型,而计算机能够并且也应该自动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完成设计,打印出最终结果。“工程师”能做的,仅仅是区分规格和需求,给顾客开发票,牟取利润,并且迅速找到新项目。 今后,只有越来越少的工程师能独立地(即不依赖计算机)找出结构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这种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随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上升,谁来解决工程问题?是那些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结构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程序员,或是有其他专业学位而不是结构工程学位的程序员来做?计算机现在不是,也永远不会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只有合格的工程师才能正确地解决工程问题。如果结构工程师们继续制造这样的氛围,在结构工程实践中,首先靠计算机,而不是靠有学识、有创新和有丰富经验的结构工程师本身,就能够解决大部分结构工程问题,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也欺骗了他们的服务对象。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结构工程师发现了一种既非常有效又方便的方式去为顾客服务,它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或理解结构工程模型,分析和设计的细节。这种“方式”就是计算机。工程师们现在的行为方式符合宇宙的自然规律,即用最低的能量消耗前进。现在,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对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4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集成电路和处理器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多核技术的出现,处理器已经变成构成系统级芯片(SoC)的基本单元,因此,从集成电路的功能级设计层面讲,计算机系统设计实现采用的方法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系统的设计方法。从卓越人才培养的角度,VLSI系统设计是微处理器的逻辑实现手段,而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基础。学生的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能力和VLSI系统设计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因此提升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能力和VLSI系统设计能力。为了切实提高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本科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目标确定为:以数字逻辑设计方法为设计基础、以硬件描述语言为设计工具、以硬件仿真系统为设计环境、以FPGA为系统实现手段、以计算机系统设计实现为目标和主线,将计算机系统设计实践完整地贯穿于专业核心课程之中;教学改革研究思路确定为:系统视角、整体优先、设计牵引、讲做结合、注重能力。该研究思路不同于一般的课程群,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审视,是“自顶向下”的观点和“自底向上”的实现的一种结合方法,最终目标是提升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本科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2研究内容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包括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设计与调试、计算机系统设计、VLSI系统设计等。课程各有目标,课程之间有宏观上的先后顺序,有微观上的相互穿插,有内容上的重叠。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各门课程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1]:VLSI课程中会涉及算术逻辑单元的设计甚至处理器设计方面的内容;汇编语言的作用已经从编程工具转变为描述和理解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有效工具;HDL语言和仿真工具不再专属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领域,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通用语言和工具。但是,由于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分头讲,实验分头做,总体学时不少,最终效果欠佳。笔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系统设计为目标,从能力培养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设计与调试、VLSI、计算机系统设计等课程,借鉴CDIO的思想,将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贯穿整个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过程。

2.1重新审视和修订教学计划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整理涉及的各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对相互影响的重要知识点整体排序,整合相近和相似的知识点,归并出一些重要的专题,提出有利于培养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全线引入HDL语言,全线引入基于FPGA开发板的设计实验,紧密配合理论课、设计方法课、实践课,形成“学习—构思—设计—实现”的完整过程。

2.2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课程内容的改革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是设法强化和提升学生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说明硬件系统的能力,将硬件设计语言的介绍提前到课程的开始部分,使学生在学习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过程中就开始使用硬件设计语言,相当于使学生掌握了一个设计工具,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提供支持,另外,从教学上形成学习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就是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的理念。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课程的实验既有使用逻辑电路器件搭建实验电路的传统型实验,又有使用FPGA开发板的设计实验。

2.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借鉴“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教材中的思想,调整了部分课程内容和授课重点,比如,在数据表示部分增加了C语言的整数表示以及比较运算的示例,在存储器部分增加了程序访问局部性原理的C语言示例,在指令系统部分增加了寻址方式的C语言示例等。增加C语言的示例是进行教学视角调整的一种尝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C语言,已经初步掌握了编程方法,但是并不清楚程序在计算机内部,特别是在计算机系统底层硬件中是如何表示、如何执行的。通过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增加一些C语言的示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2.4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的调整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为了更好地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设计与调试等课程衔接。增加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调度等方面的内容;对教材中给出的一些具体处理器实例给予更多关注,比如Pentium、PowerPC和MIPS处理器实例等;重视向量运算和向量处理器部分的内容。

2.5计算机设计与调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设计与调试课程把以往让学生设计实现一个有十几条基本指令的微程序控制器改变为设计实现向量协处理器;以PowerPCRISC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为参考,把设计PowerPC扩展指令协处理器AltiVec模块中的VSFX指令部分作为教学内容。整个设计任务分为8个相互联系、难度逐步增加的子任务,通过教师引导、分组讨论、学生实践、实现设计、完成测试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让学生完成协处理器中的部分设计工作并熟悉完整的协处理器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2.6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开发出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结构及相关软件的综合实验,使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计算机综合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开发实现的全过程,包括完成硬件、软件的功能分配,进行主控数字系统硬件的设计和制作,设计驱动和功能软件,硬件、软件的分别测试与综合测试等。

2.7VSLI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VSLI系统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把实践分为3种类型:课程实验、自主实验和课程设计,3种类型的实验全部基于Nexys3FPGA开发板进行设计。课程实验包括XilinxFPGA设计流程、Nexys3FPGA开发板主要模块接口设计和基于IP的数字电路设计等。自主实验部分的题目类型包括:串—并转换电路、FIFO存储器设计、大数加法器设计和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等。课程设计部分的题目类型包括密码协处理器设计、数字信号协处理器设计和图像处理协处理器设计等。

3实验室建设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年建立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建立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所。实验室配备了数字逻辑实验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台(带有FPGA模块)、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台等教学实验设备。这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能够满足常规的计算机系统实验,但对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支持还不够。为此,学院2013年与美国Xilinx公司合作,建立了天津大学—美国Xilinx公司计算机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50多块Nexys3FPGA开发板,实验时可以满足每人一块开发板的要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所于2012年引进BEECube公司先进的BEE3系统,该系统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第三代商用FPGA系统,包括4个Virtex5FXTFPGA芯片,以及高达64GB的DDR2ECCDRAM和8个用于模块间通信的10GigE接口。有了Nexys3FPGA开发板和BEE3系统,我们具备了实现学生设计的各种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平台,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结语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指引下,学院调整了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建设了新的实验室,引入了新的实践手段和方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计算机学院教学管理过程化规范化改革”和“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天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5

1.1需求分析与实际业务脱节

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需求分析与业务处理等问题,由于这两项工作未考虑充分或衔接性低,使得软件工程管理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需求阶段的项目,虽然重视业务数据、测试以及开发活动等方面调查,但调查数据往往不够全面,只能对软件框架的开发发挥作用,而没有重视业务规划、经营等工作;这无疑使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不符合现实的业务规则。由于缺乏深入的需求分析,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终端产品与实际相脱节。

2.2无法正确评估工作量

在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计算机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员工工作态度、投入、发展程度以及管理等。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如忽略了人的因素,即便业务规则已明确,软件开发工作量也容易估算错误。由上可见,当前计算机软件管理在该方面仍有待改进与研究。因此,我们应始终改进,不断探索新的、准确性高的数据处理与软件规划方法,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创新策略

2.1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第一,应重视工程发展中人才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人才体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工程各目标能如期实现;第二,深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知识,对项目管理及一线操作人员等开展专业培训,使之能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坚持理论+实践原则,以提升计算机软件管理效率与利用价值;第三,为有效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应完善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奖惩制度,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2.2创新管理理念及方法,搞好软件需求分析

应逐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开展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以提升整体效率。与此同时,应重视需求分析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需求分析阶段,应明确软件工程的基本功能、性能需求以及设计约束,并编制软件需求宣传册、数据需求说明以及用户使用指南。需求获取要求我们组建需求调研小组,在调研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群体及其差异性,并从中挑选典例作为决策依据。调研小组根据调研会、资料收集以及面谈等方法获取需求后,应及时同用户交流、审核,以获得社会认可。

2.3统筹规划软件开发平台

现阶段,国内还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软件系统操作平台,这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有很大影响。一款新的软件,应经历从新设计到新平台,再到后续开发等多环节,只有统筹规划软件开发平台,才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一款软件的开发。互联网在逐步发展,要求各国能搭建统一规划的软件开发平台。另外,全球软件开发人员也可尝试去形成统一平台,用以开发更多计算机软件。

2.4重视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

软件开发各阶段均隐藏着风险。软件项目的风险大体包含下列几方面;需求、成本、技术与进度。需求方面,主要是指客户未能明确表达其对软件的需求。例如,技术人员未采纳客户所提出的意见,开发出来的软件达不到预期需求目标,客户要求重新设计等,这些风险均会给软件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困扰。为此,我们应认真做好下列风险管理工作:

1)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计算机工程管理人员应形成风险意识,学习并运用风险管理知识,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提交具体的风险报告。

2)做好风险预控与识别工作。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而言,各阶段均可能存在风险,只有运用规避、转移或减缓等方法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3)严格把控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进度,在控制开发成本的同时,切实提升工程效率。应立足于计算机软件工程实际,编制完善的进度管理细则,实时监督工程项目运行状况,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论

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在人类生活、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其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该种形势下,企业应适时转变思想,重视并认真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软件进行风险防范与定期更新,使之能顺应用户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6

通过EXP软件的应用,实现了工程计划的科学制定,并且分解了整体工程的施工结构,可以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科学调度和控制。EXP软件的应用,可以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流通更加高效和顺畅,并且将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达。EXP软件也可以对于整体工程的各类资料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对当前施工方的资料与设备的使用情况来进行关注,结合相应的采购、运输、入库等计划,可以有效的提高合同的执行效果,降低工程管理风险的出现。EXP软件中,也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的实际施工效率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影响。我国对于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的管理效率较差。在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中,整体施工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较低,整体施工过程的控制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上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佳,也导致了款项结算过程出现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系统化管理,让合同、资金、现场、人员管理工作都实现了高效的控制,提高了施工控制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更好地对工程项目的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2工程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1)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管理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3软件的出现,为工程项目的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P3是一种项目管理软件,是PrimaveraProjectPlanner的缩写,是美国PrimaveraSystemInc.公司研发的一款成熟的商业化的项目管理软件。P3软件的应用,对于以往的人为管理的诸多局限进行了突破,在不同的施工环节管理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代工程项目的管理压力较大,内部管理内容相对繁杂,信息量巨大。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运用,结合网络技术,实现了远程管理,突破了以往低效管理模式的限制,提高了管理过程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打破了空间与时间方面的局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将招标、技术交流会议实现远程召开,提高了甲乙两方的沟通效果,让各类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更加细腻。另外,项目管理人员也有助于实现全过程跟踪的管理模式,让管理过程更加精细,是当代工程管理的重点。

(2)信息管理查询系统。

信息管理查询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合理的施工计划编制和安排,对于提高施工进度的管理控制效果是非常必要的。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为管理和信息收集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信息获取效率和质量优先,经常会导致管理决策依据失效,影响工程工期和进度。通过信息管理查询系统的运用,可以对于复杂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清晰的显示,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信息管理查询系统中,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具体信息进行实时的录入,供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利用,是提高施工现场调度水平的关键。如果单一的采用人工的信息管理方式,难免会出现工程施工中物资管理不准确,工程项目中存在浪费的情况。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以对于物资的采购、仓储和使用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利用计算机来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与合理。

(3)RDF技术的运用。

RDF技术是现阶段工程管理的重要应用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系统中资源的描述。通过对数据和资源的描述,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于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数据筛选的效率。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RDF技术一般都应用于对信息的自动化判断和处理中。通过对数据的合理筛选,可以提高数据查询效率,并且为技术人员开展各类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RDF技术可以让项目中的众多数据得到梳理和整合,提高数据的逻辑性和结构性,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数据处理手段。

3工程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景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工程管理项目中,计算机技术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保障着现代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但是计算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有着进一步的改进空间和发展前景。

(1)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和完善。

工程项目管理中,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对于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需求。在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发展中,精细化和多元化已经成为了管理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管理软件的管理技术更加先进,并且功能也不断增多和创新。项目管理软件本身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真正的为整个项目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

(2)工程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发展。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资料管理以数字化的管理形式来开展,可以提高资料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施工资料的数字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相对于纸质资料的保存形式,数字化的施工资料管理相对来说更加高效和环保,更加便于查询和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这也是未来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需要相关资料管理人员予以重视。

(3)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工程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在简单的计算机管理形势下,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工作还缺乏一定的精细化程度,并且对于复杂的计算与数据处理的满足效果也十分有限。在未来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管理技术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加深入的应用。在未来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造价和工程预算的进一步智能化是施工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编程技术作为核心,是施工预算中控制和发展的重点,也是工程计算系统更加精细的标志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开展效果。工程项目的管理内容相对复杂,信息量巨大,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将全过程管理与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进行落实。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前提,更是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现阶段,我国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人才方面的因素限制了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各类高校要对于课程专业设置上进行合理的调整,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7

1.1地面与金属层工程中的数据模型在设计金属矿开采工程的过程中,地面数据与金属层以相同类型的情况表现出来,一般的时候对图形的内容用等高线来进行表示,所以,将等高线工程图元素定义为(T,mo)。

1.2断层项目当中的数据构造在设计金属矿开采工程图的时候,在对断层进行反映的时候应用基于例线来完场工作,断层图工程数据的要素就是通过实际断层的特征数据来进行表示的,主要涵盖着断层落差、断层倾角、断层倾向和断层正逆,{t,(r,a,h,n)}来表示结构的模型。

1.3陷落柱项目当中的数据构造在设计开采工程图的过程中,对陷落柱图例进行表示的时候应用陷落柱图例线来完成工作,陷落柱工程图元素是用具体的陷落柱特征数据表示出来的,主要涵盖着长轴长、短轴长、方位角和滑移角。

1.4巷道项目中的数据构造在设计开采工程的时候,应用中心线和两条图例线来对井巷工程进行表示,井巷工程图元素是用具体的巷道特征进行表示的,主要涵盖着巷道的起点、终点、巷道转折点的标高、巷道断面、巷道支护方式和巷道倾角等情况,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只有采矿工程剖面图特征数据和巷道的转折点标高之间存在着联系。

2计算机自动绘制技术及具体的应用

2.1计算层和地面数据的方式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金属层和地表数据是其中两种相同数据的内容。首先计算出等高线和剖切线的交叉点,用pd(x,y)来进行表示,之后在这个交点的基础上将初始剖切点p0(x0,y0)的实际具体计算出来。

2.2采集断层数据的计算方式在绘制开采工程图的时候,断层数据采集就是利用采集断层剖切线和断层交点表示出来的,对剖切线和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来,交点所在标高运用计算机提取出来。用xlz=[(lx1,mx1),(lx2,mx2)]表示断层数据采集集合,采集的全部对象在所有的断层中以一个集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进行保存,便于调用自动生成程序。

2.3采集陷落柱数据的计算方式在绘制采矿工程剖面图的时候,陷落柱交点和陷落柱剖切线、交点和剖切线之间的距离及其这个距离相应的标高是采集陷落柱数据的对象,Px1(Xx1,Yx1)与Px2(Xx2,Yx2)是交点对应的表达式。用一个集合将全部采集来的陷落柱数据表示出来,在这其中全部陷落柱对象的数据都会包含在其中,在数据库当中进行保存,对计算机自动产生调用程序上会带来一定帮助。

2.4采集采矿工程数据的计算方式在绘制采矿生产工程图的时候,采集井巷工程的数据,在整个工程数据采集当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工作当中。所以,在没有对剖切面投射点进行计算的时候,对巷道水平投射点要进行采集,之后在将剖切点和该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来。和上面一样用一个集合的形式将全部井巷工程采集数据表示出来,在数据库予以保存,对计算机自动产生程序调用上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在应用具体计算机自动采集生成系统的时候,因为会有较多的折线存在于巷道当中,所以,需要将转折点的采集数据结构设置在计算机模型当中。

3绘制采矿工程剖面图的具体程序

3.1自动生成程序模型用计算机表示出来在本文上述内容的那些采矿工程采集数据计算方式的前提下,将剖面图程序模型运用计算机程序建立起来,其中主要涵盖:图签、井巷工程、标尺网、图框、断层、陷落柱及其地表的名称和具体的尺寸。自动绘制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工作的基本过程中为:将图签、图框和标尺网绘制在工程图纸上,对各种井下生产工程的情况应用采矿工程平面图采集点表示出来,之后在剖面图上将名称和标尺标注上去。应该注意,具体的采矿工程是依据陷落柱、断层、井巷等特点进行的,因此,由这些约束条件来决定图签、图框和标尺网。

3.2工程实例上述绘图技术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鼎基矿业有限公司已全面推广应用,矿山工程图件已全面数字化,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在推行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充分发挥了其基础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家当前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马关鼎基矿业有限公司在其属下的岩冲锌矿已建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已投入生产运营。而“六大系统”中的“人员定位、井下通讯联络、环境监测监控”等系统,正是计算机及其绘图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其主要由系统承载网、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调度通信、数字广播等功能部分组成。在地面设调度系统监控中心站,可通过对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并及时、准确地将矿山巷道中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建立具有监控井下各作业区域人员的GPS动态坐标分布及作业环境变化监测和超标报警、实时通话、下井人员考勤与实时统计、个体信息收录等功能的管理系统。总之,这些安全生产避险系统的有效运转都要依靠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保障。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在当今社会当中是无法取代的。新科技的应用对我国的采矿工程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在采矿工程的制图当中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它能够提升采矿工程制图的精准性,解决了传统手工作业当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采矿工程的发展上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是我国工程应该积极应用的工程技术。

计算机工程论文篇8

从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风险的形成条件方面来看,导致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单位需要面临投标风险的因素主要体现为项目本身因素与外界因素两类。在投标工作中,投标方所看到的机遇与所面临的风险是共同存在的,并且如果因为对项目本身欠缺准确认知或者外部环境产生变化,投标方所面临的机遇也可能转化为风险。在项目本身因素方面,能够引发风险的因素包括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所具有的目标、规模、类型以及所需资金和所需材料,同时也包括招标方对投标方所突出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技术要求等。显然,这些因素都具有着客观存在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其客观性,所以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所具有的难易程度,并且应当做出投标方开展投标定价的重要依据。如果项目本身具有较大难度或者招标方对投标方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则投标方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从外界因素来看,能够引发风险的因素包括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过程与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律规定变化、运行条件变化、竞争对手变化等。这些因素与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自身因素相比具有着外生性的特点,因此这些因素并不会因为投标方的努力而产生改变,所以,这些因素容易成为诱发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风险的主要因素。如果投标方能够对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内容熟悉与了解,则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到投标过程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对这些风险做出防范。

二、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风险的防范策略

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与传统工程项目具有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决定了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的高风险性,因此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投标方有必要采取有效策略来对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风险做出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强化自身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

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而言,强化自身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不仅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自身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中风险应对能力的必要策略。首先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需要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方案科技含量的提升。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工作中,是否能够获得项目的施工权不仅由投标方的经济实力所决定,同时也由项目开发方案所具有的适用性与可行性所决定。在开发方案的制定中,投标方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就使用不具备时代性的项目开发技术,而有必要从提高投标竞争力以及降低投标风险角度出发来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和技术做出完善与优化,尤其是要重视选取具有较大弹性和较强风险避免能力的项目开发技术,从而降低项目维护成本并实现对总成本的合理控制。其次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有必要推动员工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在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与施工工作中,承担风险的主体以及对风险做出管理的主体都是企业员工,因此,企业不仅需要摒弃依赖管理层做出风险管理决策的思想,同时要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提升全体员工的抗风险能力,从而通过发挥集体力量来做好风险识别以及风险预控等工作。以此为目标,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单位有必要对员工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尤其是要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内容来开展交流与讲座,从而在提升单位员工风险控制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与管控能力。再次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有必要对合同管理机制做出优化。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工作中,投标方与招标方的合作关系由合同来规定,如果投标方能够在合同的拟定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充分考虑,则可以降低自身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与实施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因此,投标方有必要对合同管理机制做出不断的优化,在此方面,投标方不仅要通过合同来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同时需要在计算机软件工程投标与实施过程中对合同条款的落实情况作出监督,从而更好地做好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如果合同所规定的内容或者项目实施环境产生改变,投标方可以向招标方进行索赔申请,从而实现自身与招标方的风险共担,并降低各类风险给投标方造成过大损失。

(二)对外部资源条件做出充分利用

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的防范中,对外部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有利于提升投标方的风险识别能力与承担能力,从而降低风险所产生的损害。首先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有必要寻求中介咨询机构的帮助。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投标过程中,由于投标方希望得到最大化的利润,所以投标方与招标方都有可能无法站在客观立场来对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工作所具有的风险做出评估,因此虽然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是却无法实现投标方与招标方的双赢。所以,在投标工作中,投标方与招标方都有必要寻求中介咨询结构的帮助,在与中介咨询结构来评定风险之后,投标方与招标方分别与中介咨询机构签订合同,如果投标和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已经超越投标方与招标方的承受方位,则有中介咨询机构负责赔偿违约损失。由于中介咨询机构具有着客观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所以一般能够更加准确的开展风险识别工作,这将对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其次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可以协同招标方来构建专门基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在此方面投标方与招标方都有必要向保险工司缴纳保险,当风险产生并对一方利益造成损害时,则由保险工作负责开展赔偿工作。这一策略能够有效的降低投标方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负担,并能够降低风险所可能引发的损失,从而使投标方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与优化。再次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有必要强化自身的法律观念。与投招标工作相关的许多法律法规不仅对投招标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做出了规定,同时也对风险出现之后的处理策略做出了指导,因此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对非系统性的项目投标风险做出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三)强化自身情报能力

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风险防范中,投标方所具备的情报能力是识别风险并对风险做出预控的基本前提,因此强化自身的情报能力应当成为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所努力的重要方向。首先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要树立风险管控意识并强化风险预警。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具有着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许多风险会随着项目要求的改变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投标工作中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因此在投标过程中投标方所识别的风险都是建立在内外部环境不会改变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种风险识别具有着局限性与实效性,如果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施工中对这些识别的风险进行生搬硬套,则会导致风险管控工作产生盲目性。所以,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有必要实施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在此方面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需要树立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并在开展风险防控教育与培训的基础上引导单位员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从而为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需要对各类与行业、自身以及项目本身相关的信息做出收集并当做提出风险识别与风险应对对策的重要依据。其次,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公关能力。投标方所获得的投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由投标方的社会形象和信用程度所决定,因此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招标方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或者具有品牌的软件开发公司,也正因为如此,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投标方不仅要重视提高自身项目开发能力与项目开发科技含量,同时要重视通过强化自身公关工作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从而为降低风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奠定基础。

上一篇:零售业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敬业度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