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22:39:20

统计学专业论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Statistica、EViews、Excel等,但上述软件的特点和功能优势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选用不同的统计软件或者软件组合。但是由于专业统计软件需要安装后才可以使用,不便于课堂教学使用,也不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与上述专业统计软件相比,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当中[4-9]。作为当前使用最普遍的电子表格软件,它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该软件比其他专业统计软件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易于推广。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管理、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管理专业教学对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软件的选择上,我们首先选择了Excel软件,依据Excel软件中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形成以Excel为主要统计决策工具的实验教学内容。但是由于Excel软件中没有直接提供箱线图、茎叶图、无交互作用可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9],所以,在学生掌握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使用,以提升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实现其教学目标。

2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使之与理论教学进度协调一致。按照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推断统计学、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因此,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决策为主线,将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应地分为四个模块,即收集数据模块、整理数据模块、分析数据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将各模块的内容依据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功能,形成的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将统计学课程的54学时,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2∶1进行分配,即其中的18学时为实验教学。可以看出,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1)收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统计数据的录入;二是统计数据的排序、筛选与数据透视表;三是抽样方法。安排两个教学学时。

(2)整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是数据的图表展示,另一部分是统计函数的学习和运用。安排5个教学学时。其中数据的图表展示是整理和反映统计资料的主要工具。常用的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常用的统计图有: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直方图等。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统计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正确计算和绘制频数分布表,掌握基本统计图形的绘制,最重要的是能够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来展示其规律。而统计函数主要涉及到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数据离散趋势的测量、以及相关关系等内容,实现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统计函数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函数,如总和(sum)、均值(average)、众数(mode)、中位数(median)、百分位数(percentile);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函数,如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极差(range)、四分位差(quartiledevia-tion)、异众比率(variationration)、离散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以及表示数据分布形状特征的统。除了基本统计图表和统计函数以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如何使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命令和直方图命令,并将这两个命令的统计输出结果和统计函数两者一一对应起来,以巩固和强化基本统计知识。

(3)分析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多,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所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应的统计输出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计算机操作命令主要都集中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中,如:关于假设检验的命令有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双样本异方差假设)以及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关于方差分析的命令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回归分析的命令有相关系数和协方差,以及回归命令。此外,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还要注意与统计函数的相互融合,要求学生掌握如:参数估计中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中卡方检验、F检验、t检验和z检验;回归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协方差、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等统计函数。鉴于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及其重要性,安排5个教学学时。

(4)在决策分析这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统计分析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进行研究、探索和应用的新型教学过程。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有兴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各种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完成调查报告。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3~6个教学学时,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除了上述四个基本模块的实验内容以外,根据课程需要,还需补充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概率与概率分布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经典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如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二是分位数和p值的计算,如统计中常用的四个分位数的计算。安排3个教学学时。最后,利用3个教学学时,为学生展示和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主要功能,重点强调该软件与Excel操作中的不同之处,譬如在数据输入前,要先定义变量;箱线图和茎叶图的展示;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等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3实验教学方式

数学实验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五类。在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强调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如统计函数的使用、图形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功能的操作。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如运用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来展示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容,加深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结合统计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应用性实验方法,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能力,以及统计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教学的实施保障措施

(1)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按照理论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保持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协调一致。

(2)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目标有计划、高质量地实现,应当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给出详细而完整的实验教学设计,包括具体内容、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时间安排。通过精心选择的实验例题、练习题和思考题,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目标。

(3)必须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完成质量。实验报告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上的实验过程记录一遍,而是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思考。所以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都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4)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对实验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实验教学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履责情况;学生对教师个人和教学过程的评估及反馈建议;以及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也应当是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上的上机操作表现、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实践调查活动成果。通过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统计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5结语

围绕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Excel软件为主、SPSS软件为辅助统计决策工具的实验教学体系,对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熟练操作统计软件,对统计输出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当然,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统计调查实践活动的指导,保证统计调查项目的完成质量,使学生将统计理论与方法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魏传华(1978-),男,山东嘉祥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贾旭杰(1982-),女,河北保定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新办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全面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50-02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士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依据。[1,2]然而,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3]本文将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部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那些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学院鼓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劳务费的形式给予其奖励,另外积极鼓励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进行投稿发表。此外,还需对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6.加强教师责任心,建立完善的机制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从开题到中期检查严格执行,指导教师严格把关。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信息反馈机制改善师生分离状态,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沟通渠道,同时设置适当的教师激励制度,中央民族大学目前对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有额外的课时补贴。

参考文献:

[1]白先春,朱龙杰.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6,(1):74-81.

[2]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6.

[3]赵宏伟.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7.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1)所谓的统计学就是用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和数据的一门科学艺术,它通常是通过对差别的个性进行深入探究,然后找出这些差异之间的一般规律,因此它通常被称为是将科学和艺术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架桥梁。统计学一般是利用概率论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要观察系统的数据全部收集起来,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和整理,然后在通过所总结出来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推断和预测,这样就可以为相关的决策提供较为完备和科学的参考依据。首先,统计学是进行数据研究的一门科学,这里的数据并非是指数学中存在的数据,也不是具有抽象性的数和形,而是指那些实际存在的数据、测量的数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其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不是用演绎的方式。之所以采取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演绎推理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通过演绎推理所得出的结论通常在前提中蕴含,这就会造成在推理的过程中不会对现有的前提进行突破,更不用说会出现较大的创新了。而归纳推理一般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从抽样样本到整体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最后,统计学的研究并非是明确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正是基于它的不确定性,才促使统计学在研究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新的思想和理论。

(2)目前,统计学在各个学科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统计学是一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每一种科学都是对客观事物潜在的规律进行研究的,规律需要在反复的实验中不断地重复出现才得以确立,这些规律通常都会重复出现,而那些不会重复出现的事物就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比如说四季都在运转,不停的更替,这样才能在不断的重复中研究出变化的规律。统计学就是对不断变化的事物进行潜在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所以,统计学是其他学科得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缺乏了统计学的科学研究是不能成功的,是缺乏新意的。其二,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最佳工具。正如同政治家离开了统计无法科学地施政一样,企业家一旦脱离了统计,那么他的决策就会存在着不合理性。每一项工作在进行管理之前都需要对整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全局。所以,学好统计学就能够更好地开展任意的工作。

2财经类专业中统计学的改革发展与现况

我国的统计学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尤其对于财经类的专业来说,统计学的定位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都要和其专业的主要学科协调和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因此,财经类专业统计学的改革应该建立在对统计学的具体应用的分析基础上,比如可以对统计学理论在社会经济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实证分析。这是对统计学改革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只要明确了统计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统计学的改革,不断地对统计学进行完善。根据上述的结论,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财经类专业统计学的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相关教育学理论的规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是通过它的课程设计来进行体现的。所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财经类专业统计学在进行课程改革和设置的时候要严格贯彻以下指导思想:首先,要注意将理论和实际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可以将统计学的理论和经济管理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其次,要根据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层次来安排统计学的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还要强化技能性和操作性课程的比重;最后,要建立具有“参与型”的专业意识课程,并且打造相应的课程平台,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实现统计学由“主导型”的课程体系逐步地向“参与型”的课程体系过渡。第一,要设置相应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培养统计学专业性的“参与型”人才打造基础平台。比如设置哲学课程,就可以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种更为开阔和新颖的思维和研究方式;而开设数学、英语这些课程则主要是为了对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巩固,另外,它还可以成为学习专业课程的一种工具;设置这些通识课程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学习。第二,设置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理论课程。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将来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和研究领域主要是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出“参与型”的人才。所以作为统计学人才,他们不单单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方法,同时还需要有“参与型”的意识,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由于经济管理理论的课程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统计学相关的理论,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有目的地选择那些和统计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的学科,来设置经济管理理论课程。第三,设置最佳的统计学专业课程。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型极强的科学方法,在对其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保证统计学的课程设计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设置的时候要对以下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1)选择最佳的统计方法论基础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知识需求;(2)要设置相关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基本理论,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统计学知识的延伸;(3)选择出那些具有远大发展空间的行业的统计方法理论课程,帮学生通过实例来更好地学习统计学,并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4)与宏观经济统计核算相关的课程。设置以上课程是由浅到深的渐进模式,不仅有效地将统计学的知识体系进行点与面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是对统计学“参与型”课程意识的重要体现。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第四,注重技能性和操作性课程的设置。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在注重统计学理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落实操性课程的设置,实现学与练的最完美的结合。技能性和操作性课程作为统计学课程最完备的补充,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与统计学相关的实践或者操作性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借助相关的统计软件或者多媒体等对学生的技能性进行综合的训练,帮助学生练就熟练的技能。

2.2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材的改革

课程建设的核心部分就是教材建设,教材在统计学的学习和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开展以及教学大纲的不断修改,财经类专业统计学的教材也随着不断进行更新。统计学的内容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它的内容会根据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的、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更新或者完善。与传统的统计学教材相比,目前的统计学教材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教材的内容更为明确地突出大统计学的思维,并且彻底地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知识框架相脱离,这样就不用再受传统思维和知识框架的束缚,能够更好地对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其次,将统计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地补充进教材中,及时地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更新和完善,并且对统计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将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一些标志性的概念全数删去,更加强调了变量这一概念。与此同时,教材还对统计学所要研究的目标、统计学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一目了然地对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最后,在统计学教材中加入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和对各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原理的讨论,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另外,在统计学教材中还突出了对统计学基本思想的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学与练进行完美的结合。

2.3建设统计学试题库

随着统计学课程和教材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部分高校在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的同时,还创新性地建设了统计学的试题库,并且积极地将这一板块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试题库建设取到了显著的成就,这样就可以为有效开展“考教分离”这一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的统计学试题库建设主要有两种:其一就是一种可以根据试题库内的试题进行随机的自由组合生成试卷的方式,这套试题里基本上包含有单项、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多种类型的题型,并且所生成的试卷会覆盖统计学所学的全部知识,不会出现内容的重复或者遗漏。这类试题库主要是用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的,一般用于期末考试等。其二就是试题库的试卷都是已经生成的成套试题,这一类的题型基本上是以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主,比如这类试题都会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开放试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另外,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地开展一些与统计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为学生以后进行深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总之,财经类专业统计学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知识,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统计学人才。与此同时,随着统计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的老师也应该结合统计学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统计学的教学方法,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统计学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广泛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发展的需要对统计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开掘。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统计学原理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经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大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各学科中,在商业以及工业中,统计被用来了解与测量系统变异性,程序控制,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第一产业方面,可运用统计计算出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及价格分布,从而指导生产;在生产行业中,统计学可以运用在产品开发、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从而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在服务行业中,例如在金融行业中,运用统计技术将各种交易资料加以分类、整理,从而得到如客户贡献度、客户偏好、存款变动趋势、产品分析、行业发展等数据,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等等。特别是在会计专业中,统计学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教学中,大致可以从审计学、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几方面入手,将统计学教学与会计专业有机结合。笔者经过了多年的统计学专业学习,并经过了长时间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对统计学教学过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这里本人谈谈对会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改革创新思路。

一审计学——审计统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3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样以及货币单位抽样。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有属性抽样(包括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变量抽样(包括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分层抽样)、货币单位抽样等。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很重要,应重点考虑审计目标、审计效果、审计效率、审计成本等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财务管理——收益和风险

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和风险,在统计学中即表现为描述统计中的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例如:期望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中,如果影响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因素较多,不确定性较大,使用单一的现金流量可能并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在期望现金流量法下,资产未来每期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可能发生情况的概率及其相应的现金流量加权计算求得,此种方法即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假定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但在财务活动中,经营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风险和收益密切相关,所以财务管理者必须研究风险和收益。如果不考虑收益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来衡量财务活动中的风险,若考虑收益,则不能直接用标准差,需要用标准差系数来衡量风险,即用标准差与收益的比值来衡量。

除此之外,在财务管理中,需要对资金需要量等指标进行预测,为统计学中的预测方法提供了多种思路。

可以按照时间序列的组成因素,可以选择平滑法预测、回归法预测等,这些方法都是会计专业中常用的预测方法。例如,在财务预测中,资金需要量预测的主要方法有销售百分比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预计资产负债表法。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假定资金需要量与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历史有关资料,确定参数从而用回归直线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其预测的数学模型为y=a+bx,式中y为资金需要量;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业务量所需要的变动资金;x为业务量。不变资金是指在一定的营业规模内,不随业务量增减的资金。变动资金是指随营业业务量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资金。根据企业历史资料,运用线性模型,在确定a、b数值的基础上,即可预测一定业务量x所需的资金量y。用于销售预测的常用方法有判断分析法、趋势外推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和产品寿命周期推断法等。趋势外推分析法在销售量预测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具体应用形式包括平均法(简均法、移动平均法和趋势平均法)和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

三管理会计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只是经济生活中诸多成本性态的两种极端类型,多数成本是以混合成本的形式存在的。混合成本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有历史成本法、账户分析法和工程分析法。历史成本法的基本做法就是根据以往若干时期(若干月或若干年)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历史成本法通常分为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3种。回归直线法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对所观测到的全部数据加以计算,从而勾画出最能代表平均成本水平的直线y=a+bx,这条通过回归分析而得到的直线就称为回归直线,它的截距就是固定成本a,斜率就是单位变动成本b,这种分解方法也称作回归直线法。又因为回归直线可以使各观测点的数据与直线相应各点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所以这种分解方法又称为最小二乘法。

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法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可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标准差异。按成本的构成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都属于变动成本,决定变动成本数额的因素是价格和耗用数量。制造费用差异(即间接制造费用差异)按其形成的原因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两部分。例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价格差异是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所产生的差异。数量差异是单位实际材料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材料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计算公式如下: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材料数量差异=(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材料单位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此种计算方法是统计学中加权综合指数体系中的相对数形式和绝对数形式。在学习和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形成的指数体系。

综上,会计专业中的统计学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与会计专业老师深入沟通,对现有统计学教材的课程设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大胆改革,从而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学到真正能指导实践的现代化统计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会计专业学生对统计学和会计学科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加了学习统计学的主动性,并对会计专业课程有了不同角度的解读。

参考文献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

〔2〕杨绪忠.财经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2(05)

〔3〕谢邦昌.邦昌随想——统计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自信〔J〕.中国统计,2003(09)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统计学;教师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50-02

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统计学专业英语对于支持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了解最新国内外统计学研究动态、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的语言桥梁作用。但是,国内诸多院校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认识和重视不足、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学方法不合理、考核测评体系不健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仅掌握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和口语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未能实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的统计学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创新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统计学专门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设置

1.课程设置基本情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三年制统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课时数为36学时,学生人数为8~10人。

2.教学目标。在研究生已具有一定统计学和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该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术论文写作为核心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第二,基于国际学术交流需要,设置针对研究生需求的真实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学术会议英语能力;第三,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利用英语写作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展示。具体包括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范式、英文论文中的研究设计、最新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用英语报告学术论文等。要求学生掌握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前沿统计分析方法,撰写并展示英文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写作范式部分,首先介绍英语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内容。以授课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阐述每一部分的写作规则和要点。其次,介绍统计学在学术论文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国内外论文写作体例,总结优秀英语学术论文具备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以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经典的或最新的文献为例,介绍几类适应统计专业硕士生学习阶段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调查与实验设计、混合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多水平模型构建等。

在学术论文报告演练部分,首先教授学术会问汇报的基本要点,选取一些本学科国外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的PPT展示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Presentation的过程和体会与学生交流。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一篇中文论文,根据拟选期刊或国际会议的格式要求,运用前面所学的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逐段、逐句翻译论文,力求准确、简练。然后,要求学生准备PPT,熟悉报告内容,反复演练,要求基本能脱稿,并控制好时间。最后,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可以邀请同专业学生或任课老师参与观摩和点评。

4.教学方法。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专业英语学习必须突出学以致用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体验式教学。(1)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要求研究生将每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当作一次研究性任务,将研究方法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内容串联起来,在英语文本学习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将“学以致用”的观点灌输到课堂中,让研究生将英语学习与统计学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为真实环境的学术交流积累经验。

5.考核方式。《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英文口头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给予评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取全英试卷和笔试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对统计学专业词汇、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写作等进行测试。

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设计。在课程结束后,对全部9名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开放式问题:(1)你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英语能力?(2)对于本学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哪个部分?(3)你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4)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说明原因。

2.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87.62%),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54.46%),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5.94%)。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效果的期待集中在提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反映出研究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产出的全面需求,即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读、写、听、说能力。对于问题2,80%的学生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来自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这说明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更专注统计学前沿方法的学习,对研究设计的关心度不高。这与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表现相符。另外,由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并不包含英文论文写作,大部分学生并不打算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作报告,显然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统计方法部分要差一些。对于问题3,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时经常因为专业词汇缺乏而遭遇阅读停滞现象,超过六成的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喜欢逐字逐句翻译的坏习惯,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理解专业英文文献时遇到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的专业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亟待加强。对于问题4,70%的学生觉得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认为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统计学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熟练运用。另外三成自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基础差、阅读速度慢、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视等。

三、《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学习专业英语对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用心配合。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专业英语(统计学)》的课时为36个学时,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精心准备,同时保证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词汇,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每个授课单元均配有1~3篇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笔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以这些文献为例,将授课要点穿插其中。如果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势必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或者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不得不减少教学内容。不管哪种取舍,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看,如果学生不准备继续从事科研活动,则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就业能找个好工作,并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活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并未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在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以阅读中文文献为主,较少被要求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更不被要求撰写英文学术论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课前阅读任务的原因除了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外,还由于学生觉得完成任务很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有限,专业词汇量少,缺乏阅读技巧,在遇到生词时喜欢逐字翻译,结果是不仅读得慢,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最后渐渐丧失信心从而放弃阅读。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融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课外延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口语练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后,学校要重视专业英语教学,激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专业英语课程本身由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密切结合形成,授课教师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核心因素。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各有所长,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既可以促进有专业特长的英语语言教师转型,又可以实现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快速提升,对于培养专业英语师资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春伟,武新乾.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7):141-142.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1新办统计学专业的院校特点

目前,全国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大约有很多所,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这些知名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已有很长的办学历史,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不管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都占有一定优势.吉首大学地处边远的西部民族地区,当地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办学地域的特殊性,使吉首大学面临的困难比其他高校相对更多,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不管从办学条件、办学经验还是办学历史上与那些名牌院校相比差距不小.统计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摸索时期,在教学管理、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那些老牌院校,并且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在生源质量及就业等方面都赶不上那些老牌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广泛适应社会需要的统计人才,是统计学专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1].但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目前要达到统计学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似乎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吉首大学作为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不可盲目模仿和复制其他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和自我价值发挥的舞台.

2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2.1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统计学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和适应能力,能在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从事统计分析、风险管理、数据分析以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性专门人才,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2.2统计学专业培养规格要求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统计学、数理金融、保险精算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经济与金融、保险与精算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备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获得如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2.1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数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2)掌握扎实的经济金融或保险精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数理金融、保险精算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热点和重点问题.(3)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统计计算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2.2.2能力要求(1)具有对经济与金融、保险精算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及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能力.(2)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统计软件包(如:Matlab、R、SPSS等),有较强的计算与分析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外语成为交流和获取新知的工具.(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2.2.3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经济、金融法律和法规.(3)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形成文理融合的知识结构.(4)具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因为课程体系结构既关系到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又关系到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素质.不同高校的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不少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合理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将会严重束缚统计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阻碍各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2].为实现统计学专业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积极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意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区分统计学与数学专业特色,加强各种学科知识互为联系、互为补充,重视实践应用,偏经济、金融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实现三结合,即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有机结合,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方向课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3],注重统计学、数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等主干学科的综合应用.

(1)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设计基础》、《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等,加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课和计算机学习,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数学和计算机水平.因为统计学是以数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只有数学和计算机学扎实了,才能培养出掌握现代统计方法的学生.这类课程的学习在入学后前3个学期内按设置计划完成.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将为学生进入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

(2)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如《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随机过程》、《统计软件》、《贝叶斯统计》、《统计计算》、《试验设计》、《数学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等,培养学生的现代统计方法和思想,掌握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理论.

(3)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及选修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特点并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教师专长进行分专业方向教学,具体分为经济统计和保险与精算2个方向.经济统计可以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证券投资分析》、《金融数学》、《统计预测与决策》;保险与精算方向可以开设《数值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回归分析》.由于统计学应用的广泛性,且不同行业和领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统计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知识技能,还要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因此,除了开设上述统计专业方向课程外,还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开设相应的统计专业选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可将《生物统计》、《非参数统计》、《数据挖掘》、《密码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程中,供学生选学.其开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由本校专业教师且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讲授,也可以由在统计相关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士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邀请知名的专家教授来讲学或作报告的形式.

4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统计学专业是与实践联系紧密、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一门综合性科学[4].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本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合理安排和组织观摩/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4.1观摩/社会实践

在第4、5学期各安排观摩/社会实践,均不占教学计划时间,可采取以下形式:(1)观摩和见习.第4学期学生到工厂参加考察,了解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参加考察的学生必须做好相应记录,事后写出相应报告或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2)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每年至少进行1次社会实践,每次完成1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4.2课程设计

在第5学期安排抽样调查的课程设计,第6学期安排统计软件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及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课程设计的写作时间为期1周,有任教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完成1篇论文的写作.

4.3课程见习

在第5学期安排1次课程见习,共1周.通过课程见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金融、保险、精算等行业相关部门的一般流程、内容、手段、组织和运行规律,进一步了解行业法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听经济金融、保险精算等部门从业专家的报告,完成见习报告.

4.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占用教学周共8周,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写出实习报告或总结.

4.5毕业论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 体育统计学在体育众学科中,可以算一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科,很多论文在研究方法中都会出现数理统计法、SPSS等字眼。体育统计学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统计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其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则源于学科本身。

关键词 体育统计学 体育科研 问题

语文是一种修养,数学是一种思维。种种学科,都是在熟练掌握并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之后,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并自然而然的使用出来。体育统计学在体育众学科中,可以算一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科,且不论然否,可现实就是一旦在论文中运用一些数理统计方法,就会让别人觉得有文化有深度有内涵。因此很多论文在研究方法中都会出现数理统计法、SPSS等字眼。

至于体育统计学的知识运用的如何,却有不少鱼目混珠之作。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统计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其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则源于学科本身。

一、应用体育统计学尚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体育统计学专业知识掌握徒有其表

体育学科因招生的原因,学生数学水平普遍较低,数学思维的欠缺使之在应用体育统计学的时候并不能顺其自然地使用,往往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突击学习用到的统计方法,如此生硬地套用不免出现各种纰漏,如不能有效控制非实验因素,异常数据和缺失数据不做说明,有时候由于大众对数理统计的误解,使用者在遇到不理想的数据或不能达到预期的数据时往往选择“应对措施”而不是解释说明其原因,低估不合理数据出现的实际价值意义,忽略其真正原因。

(二)教师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清晰

在对体育统计学科的讲解时,教师深知学科的重难点,在卖力讲解的同时也向学生多次提到注意事项,但学生在掌握这些重难点时,一方面自身的理解出现偏差,另一方面课后不加以巩固,导致在教师讲解时出现自认为听懂并掌握的错觉,在实际运用中还是一头雾水。

(三)体育统计学学科方面的原因

体育统计学并不是万能的学科,虽然它的统计方法不胜枚举,但往往每种统计方法的针对性较强,只能应用于单一、条件合适且满足情况。因此针对性太强的数理统计方法一般不能满足一篇好论文的需要。但是,在学习体育统计学时,因为每种统计方法都有相对较专一的适用条件,不妨在讲解中以实际论文或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或推荐一两篇应用此方法的范例论文。

(四)论文撰写时间仓促

论文中想使用体育统计学中的统计方法,一般需要有大量的调查或实验等一手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受于论文撰写时间的要求,在实验或调查收集数据时会遇到样本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二、提高体育统计学应用的方法

(一)内化体育统计学理论知识,合理使用

不少研究对象十分适合运用数理统计处理使研究更加客观合理,但如何选择和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觉得适合用的时候才突击研读不免为时已晚。数学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思维方式,就像买一个东西等待别人找钱一样,你会十分自然地在你大脑里做一道减法题,即实付款减应付款。或许你从未细想过你在运用数学方法,但事实使然。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也是一样,当你的知识内化成你思维的一部分的时候,你的运用才不会显得那么生搬硬套。

(二)加强师生互动

在完成体育统计学的讲解并向学生提出应用性的问题时,教师应启发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借以巩固学生的记忆,学生在教师互动环节上应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避免因内向或害羞错过向教师学习的机会,在课下,如遇到关于此学科的问题,应积极主动地联系老师,向老师请教。

(三)提供范例论文

体育统计学不是一个十分简单好用的学科,就像上面所说它需要内化吸收。因此它不像认识一个汉字一样知道它的意思就可以使用。体育统计中学会方法和学会使用绝对在不同水平上。因此在学习体育统计学时,希望能够提供使用的案例,如果可以像以前的数学学习一样用例题、练习的方式来讲解,可能对体育统计学的应用会更有利,至少应该提供若干应用范例,有助于提高体育统计学的应用。

(四)弱化数理统计法的光环

体育统计学确实算一门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学科,数理统计法的应用能使文章能科学严谨。但是只有科学严谨的使用,才能得到如是效果,若是生搬硬套,为使用而使用,或似懂非懂,模棱两可,只能是画蛇添足,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增笑尔。因此,并非使用了数理统计法就一定是给论文戴上了一定光环,正视体育统计学亦是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

(五)合理安排论文进度

一旦选用合适的数理统计方法,就要合理安排论文撰写的进度,特别是在撰写有截止时间要求的论文时,调查研究对象或做实验是相对较耗时间的,特别是实验更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实验出现失误或不可预见的问题,有可能又需要耗费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合理安排论文撰写进度十分重要。若遇不可抗力确实出现问题,我们是否能不忘初心秉承负责任的科研态度对待?

三、小结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统计在医学杂志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而考查稿件质量则主要从专业水平和统计学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是高质量论文的前提,而经准确统计学分析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结论才是保证。

医学论文一般是三段式:第一部分为资料与方法,第二部分为结果,第三部分则是讨论。一篇论文涉及到统计方法学方面的可有以下几个部分:一、科研设计阶段:除专业设计外,还需要统计学设计(即实验设计)。二、数据的搜集、整理阶段,此部分需要作者具有较强的统计学思维。三、数据的分析、推断阶段:需要根据统计资料准确选用统计学方法,根据统计结果挖掘有用信息。另外,在查阅参考文献,阅读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时,文章中也会涉及大量数据资料和统计学方法。因此,笔者将编辑对三段式论文审稿时需要注意的统计方法学知识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一般是论文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统计学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结论的可信度。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根据统计资料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资料类型一般分为定性资料(计数或品质资料)、定量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有序或半计量资料)。定性资料的统计方法一般用x2检验,定量资料用t检验,F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则用非参数检验和其它方法。根据分析的需要,统计资料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红蛋白量原属计量资料,可转化为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研究者在选择统计方法时,只注重统计资料类型,却忽略了研究目的,因而导致分析结果无法解释研究目的。因此,编辑在审稿时除了要注意统计方法是否准确,还应该注意得出的结论与研究目的是否相符。

1.2统计软件 统计分析软件类型及版本应清楚介绍,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和S-plus等。编辑在审稿中须注意不同版本的统计软件拥有不同的功能,编辑须清楚知道研究者论文中所用的软件版本是否能提供该统计方法。

1.3 统计数据的表达方式 数据的表达方式应根据数据的类型及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计量资料是连续性分布的数据,此数据分布应通过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相结合来进行描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学指标有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学指标有标准差、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对于正态分布的资料适宜采用“x ± s”来表示,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资料宜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来描述数据。分类资料是对受试者或观察对象的每个类别的计数,通常用百分数或其他比值表示,常用的指标有率和构成比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在描述数据时,通常只注重数据类型,而忽略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导致所有的计量资料都用x ± s来表示。为更准确地反映此数据年龄分布的集中位置,宜采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如:8例疾病患儿年龄(岁)为1、1.5、1.5、4、3、5、5、11,此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中位数为2.75。

1.4 检验水准 绝大部分医学论文都没有标出检验水准,只在结果部分标出P0.05。检验水准一般设定为a=0.01或a=0.05。

二、结果

论文结果部分,一般用三线表格形式表示统计结果,并用文字对表格进行描述,或只用文字的形式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结果描述不应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研究目的侧重描述。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何种统计学方法,建议都给出具体的P值,再根据检验水准来确定结论有无差异,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者习惯将“P0.05”描述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目前的实验设计情况下,由于抽样误差的原因,如果在增加样本数量,差异可能变成“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解释和表达方面,应清楚说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04,x2=4.68)。

三、讨论

讨论也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部分写作的好坏往往决定一篇文章的深度,也是其学术水平的标志。编辑在审阅讨论部分时,应注意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根据统计推断结果下结论,说明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如果有把握,研究者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专业的结论应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即统计结论都是概率性的,因此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四、书写格式及规范

作为医学杂志编辑,审稿时,除了注意统计内容的准确性,还应该注意统计的书写格式及规范。统计有统一的书写格式及规范,统计学符号有英文、希腊文、大小写、正斜体之分。按GB/T 3358.1―2009/ISO 3534―1:2006《统计学词汇及符号》规定,常用的医学统计符号应按下述要求表示:① 样本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为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② 样本标准差表示为英文小写“s”;③ t检验表示为英文小写“t”;④卡方检验表示为希文小写“x2”;⑤ F检验表示为英文大写“F”;⑥ q检验表示为英文小写“q”;⑦概率表示为英文大写“P”;⑧相关系数表示为英文小写“r”。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总之,每一类统计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编辑审稿时应注意,研究者的论文设计及资料的类型是否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盲目套用的情况。同时,还应注意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是否满足方法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良平..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错误案例辨析与释疑(第一 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

[2]李慧卿.,陈辉熊,张万霖,等. 早产孕妇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6):667-668.

[3]冉明会., 罗 萍,邓 丹.医学期刊编辑应注意的几个统计学处理问题[J]. 编辑学报,2009,21(6):503-504.

[4]胡良平,,王功鹏.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4(3):185-192.

[5]陆守曾.对医学统计学应用现状的四点看法[J].中国卫生统计,2010, 27(2):114-115.

[6]张晓琳,,王立芹,,康艳荣,等. 临床科研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的正确选择[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5(3):165-166.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08-02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而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反映。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之少数学位授予单位管理人员不足、要求放松等社会因素,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滑坡趋势,有各种论文造假行为出现[1]。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也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如何从教育体制上促进学风建设,净化学术道德,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高校都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创新管理模式[2]。近年来,我校也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为营造良好的教育和制度环境,不断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尤其对学位论文管理做了诸多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以我院为例,浅析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广泛开展科研诚信教育,营造优良学风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诚信部分缺失,科研领域的不端行为也经常存在,对青年研究生的科研态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青年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可以影响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景,影响到社会的科技价值与精神取向。怎样对研究生开展广泛深刻的诚信教育,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不断实践与讨论的重要工作。近几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发起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关网站,我院积极响应,去年开始对新入学研究生开展宣讲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国家系列文件,解读《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教育青年研究生欲修学,先立身,做到立德立学相统一、人品学识相统一;引导青年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树立“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既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培养科学素养、科学道德,掌握科研方法和论证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研究生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发扬取长补短、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教育活动也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了学风建设,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

二、学院把关研究生开题报告,奠定论文质量基础

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进程中,科研选题是关键,一个立意新颖的选题,是高质量论文的基础。我院鼓励研究生论文选题尽量与导师及导师组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在广泛的文献阅读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导师共同协商确定。选题要求立足于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尽量探索医学研究和临床技术开发前沿,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的开题,以前是采取导师负责的方式,由导师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审核学生的论文开题,工作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学院今年调整了工作模式,从整个学院的层面,按照二级学科统一组织的方式,严格按照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工作要求,学院层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审核研究生对科研选题的初步设想,并对其立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就其创新性、前瞻性、严谨性、可行性做出客观评价,研究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选题和开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科学思维、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有效保证了论文质量基础。

三、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引导,确保论文质量和进度

研究生在试验研究及论文写作过程中,因其临床轮训和研究工作大多呈现分散性特点,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比较困难,去年其我院要求引入自评与导师组督导机制。学生被要求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表并严格自查进度,学院教学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导师需要定期检查论文进度、阶段结果和实验数据,及时指出存在问题,督导学生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写作规范》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3]。学院要求导师组开展研究生中期汇报工作,听取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资料统计分析,重点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导师组及邀请的专家能及时发现研究生在论文设计、试验或临床研究、统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具体困难分析解决方法,确保论文进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压力大,积极性不高,论文质量缺乏创新价值,究其原因,目前研究生培养工作本身需要改进,目前教学设置的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多是灌输式教学,临床轮训时医疗业务又十分繁忙,学术交流和知识研讨活动缺乏,科研思维难以建立。对此,我院尝试创新探究式的临床带教模式,以临床病例讨论、小讲课等带教活动为载体,灵活采用启发式、体验式、PBL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质疑、讨论、释疑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大学又不定期开展专家论坛,纳入学生必修课管理。通过创新临床带教模式和专家论坛活动,拓宽研究生知识面,激发灵感,引导科研兴趣并提升科研素质,利于确保论文的进度和写作质量。

四、严格,保障论文原创性

近年来,国内高校都相继加大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力度,丰富了检测形式。我校在学生确定论文初稿、导师审核论文内容、答辩秘书审核论文格式的基础上,创新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新举措,大学自2012年开始试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也被称为“论文测谎仪”,实现了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经过两届全日制研究生的试用,对学术不正之风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自今年始,学校所有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包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港澳台境外生、七年制)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为了保证工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所有学位论文的检测工作也由二级学院调整至学校图书馆统一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加强了学术道德的监督,起到一定的净化学术环境的作用。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统计学方法是必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及数据分析等环节,为了对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所涉及有关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结果进行审核认定,今年大学组织以医学统计学教研室师资力量为主体,联合校内其他统计学检测技术力量组成统计学检测专家小组,采用双盲评审制度,随机分配检测老师进行论文统计学检测。该工作有效促进研究生扎实掌握并正确应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对青年研究生有效开展科研工作和保证学位论文的真实可信都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我校博、硕士学位办法,学术不端检测结果要求博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等于25%,硕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等于30%。统计学检测合格者获得“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检测不合格者须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及时重新申请检测。“检测”与“统计学检测”全部合格者方允许进入论文评阅及组织论文答辩等后续申请学位环节。

五、加强论文匿名评阅及答辩管理,严把论文质量出口关

论文评阅是答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按照硕士研究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实施指导方案,全部的博士学位论文及不低于10%比例的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专业学位博士要求3名省外专家,专业学位硕士要求至少两位院外专家。为保证论文审核质量,论文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满足条件的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有详细分级,对未达要求的论文,必须认真修改,直到达到要求,才能进行答辩,否则延迟毕业。按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办法,博士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之前,先举行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是一次气氛较为轻松的没有时间限制的演练机会,老师们可以全方位向学生提问,师生畅所欲言,研究生充分聆听导师组及专家意见,为正式答辩做好准备。学位论文答辩是论文审核的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按照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专业学位博士论文要求5位答辩专家,校外专家至少2人,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要求3位答辩专家,院外专家至少1人。在此基础上,我院要求答辩过程原则上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并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全体委员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学习情况和学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我院通过改革创新学位论文管理机制:开展诚信教育、采用研讨式带教模式、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统计学检测、加强论文双盲评审和答辩等,促进学风建设,保障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有关问题解答[EB/OL].(2013-1-1)[2014-4-16].http:///xwyyjsjyxx/hyxsdd/rdwd/276826.shtml.

[2]石龙.夯实工作基础、净化学术环境[J].中国研究生,2012,(6):12-13.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医院校 研究生 学位论文 质量

一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把出口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2012年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以往实名评阅、预答辩、答辩基础上,增加了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双盲评审、两季答辩弹性学制等措施,学位论文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些问题值得思考。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近三年的实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1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新实践

1.1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防止学生过度引用文献,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之一。②检测对象为拟申请答辩的全体研究生含港澳台、外国留学生,采用中国期刊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委托图书馆信息部进行检测。合格标准:博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25%(含),硕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30%(含);核心段落复制比不超过35%,段落单源引用复制比不超过45%,多源引用复制比不超过35%。在2015年上半年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中,发现1篇港澳台兼读制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复制比接近100%,27篇学位论文复制比超过50%,46篇学位论文未达到合格标准而延迟答辩。

1.2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在中医院系得到广泛应用。盲评对象为100%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随机抽取不低于10%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由三个省外同行专家双盲评审,硕士研究生由二级单位组织实施,由两个省外同行双盲专家评审。分A、B、C三个等级,结果分为通过、修改、复审、延迟答辩四种。参加2015年上半年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150名博士研究生中,18篇学位论文需复审,占12%,延迟答辩者5人,占3.3%。

1.3 学位论文统计学检测及两季答辩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是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关系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往往是研究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将医学统计学正确应用纳入学位论文的检测。检测对象为拟申请答辩的全日制研究生,统计学教研室和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分别负责学术学位学位、专业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数据检测及认定。评审论文隐匿研究生姓名、学院等信息,并随机分配给教师,实施双盲评审,提高评审的公正性。

为缓解学生学业、就业压力等,每年实行春秋两季答辩,春季答辩以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秋季答辩在职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延迟答辩学生等为主。弹性学制,博士学制为3~6年,硕士为3~5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学位授予仪式每年6月份只举行一次,因此研究生答辩首选仍在春季。2014年春季答辩近1400人,秋季答辩不足100人。两季答辩工作推进仍然需要时间适应。

2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

2.1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

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则学校发展快、学术声誉好,个人的发展水到渠成,反之,一损俱损。首先,学校应大力进行研究生质量文化的宣传。利用阵地、网站、微博、微信等手段,宣传研究生培养质量政策与制度,强调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导师、研究生质量自律的主动性,使质量第一的意识植入人心,营造质量第一的质量竞争文化。其次,建立优秀研究生激励机制,强化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等奖助政策导向作用,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学风和科研风气。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作为相关制度的制定者,监督作用不可或缺,坚持学位授予标准不降低。2015年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硕士学位论文盲评抽查中,一次通过率近100%,监督作用缺位嫌疑。

制度是建立长效质量保障的主要途径,加强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和新措施,依据不同的专业、层次、学位类型,及时更新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坚决执行和宣传相关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制度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师生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在学位授予单位内部,人情关系多,制度的有效执行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难度。学位授予单位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为某个人降低学位授予标准而损害学校声誉,努力打造声誉最优的卓越文化。

2.2 统筹协调,提早预警,保障措施前移

统筹协调是指充分调动各主体的创造性,形成上下配合、内外协调、积极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博士论文预答辩、双盲评审、论文答辩等措施,涉及图书馆、财务处、二级单位等部门,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部门阻扰或者软抵触,将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应成为学位授予单位全员的共识,部门之间应建章立制,清晰职责,质量保证依赖全员的共同努力。

学位课程、、毕业考核等培养环节合格方进入申请答辩环节,尤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一般在第六学期初进行,使培养审核与学位授予工作冲突,增加了学位授予风险。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措施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时间较以往提前2个月,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学位论文进度的改变,未能按时完成论文而延迟答辩。因此,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等培养环节审核提前考核,形成毕业预警,化解风险。及早公布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进度,学生提前准备。

学位论文保障措施前移。目前,中期考核缺位或流于形式,部分研究生开题报告时间延迟,使学位论文过程管理成为真空。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等措施均是针对学位论文本身,质量较差论文已经无法做根本修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计划执行等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导师约束、强化开题控制、中期质量检查、完善审核制度、健全评优环节等成为常用的手段,③④⑤如何有效实施是一个难点。

2.3 重心下移导师和院系

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重心下移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单位应该质量保证的重心下移到院系和导师。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数量大、学位类型多、种类复杂,单纯依靠研究生院管理已经明显力不从心,依托院系和导师是必然选择。导师在学位论文设计、实施、完成等环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学位论文共同完成人。学位论文是导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的体现。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在实践中发现,凡检测或双盲评审未通过的学位论文,与导师把关不严密切相关。明确导师第一责任人,在学术不端、统计学检测、双盲评审等环节,均需导师签字同意方可进行,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导师。发挥导师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应纳入导师遴选、考核内容。

院系是学位授予单位相关制度第一执行者,直接关系到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制度执行程度不仅关系学位授予工作顺利进行,也关系到院系学风。院系严格执行制度,能够对研究生形成威慑作用,促进形成良好学风。按照重心下移原则,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权下放到院系,尽力突显院系是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单位和培养的责任人;招生、资金等资源配置权下放到院系,充分调动院系工作的积极性。

2.4 研究生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医院校研究生人数多,学位论文字数动辄数万,经过数轮的修改与更替,学位论文提交多个部门,单纯的人工管理或者半信息化的粗放管理,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质量保证体系难以落实,与现代研究生管理不相适应。论文提交、“学术不端”和统计学检测等通过研究生管理系统实现,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简化工作环节,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监控,使制度有效执行。

2.5 强化过程监控,适时引入第三方

加强第三方监督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有效手段。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委托校内部门进行,均是部门兼职工作,或是人手不够,进度较慢,而研究生答辩季,时间短任务重,难以满足工作进度要求,使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等措施往往交叉进行,使结果相互矛盾;部分老师应付差事,工作质量无法保障;学校内部人情关系较多,难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过程监控不到位、衔接不畅的问题时有出现,浪费人力、财力,措施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满意。适时引入校外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使学位论文得到更为专业的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工作环节,保证学位论文、统计学检测、双盲评审的有序性,提高效率;减少人情关系干扰,使制度得到更为彻底的执行。学位质量监控的每一个环节保留纸质记录,并加强纸质记录的运用,如制订学术不端检测报告、统计学检测合格证明等作为附件装订学位论文,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上一篇:大学生统计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活统计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