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0 02:07:41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1

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一般都是以普及教育、技术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为主,作为当代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学院需要进行计算机普及教育,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在受高等教育阶段的知识体系完善与否,同时也决定了护理学院学生就业后能否适应现代医疗体系高速变革的需求。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对象是初次接触计算机的人,虽然当代大学生由于物质生活不断提高而拥有大量计算机,但是对于医疗领域的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与网络学习资源的掌握不足,所以势必要通过计算机教育教学来进一步提高整个护理专业学生整体素质。21世纪是人才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社会以及信息社会,各大院校在发展中如果没有基于网络教学模式来对学生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则会导致当代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上世纪90年代,网络教育与多媒体教育开始被应用到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支撑,通过计算机教育教学来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如今,互联网技术在先进技术支撑下正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实践,如果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依旧束缚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则会导致计算机教育教学成果难以满足当代高等教育要求,因此,各大院校计算机教师要在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支撑下,将各类先进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计算机教育中,确保当代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满足社会各领域持续发展的各项新要求。

2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网络教学模式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而成的一种创新型教育手段,该种教育模式可以基于高校计算机教育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局域网或互联网,利用线上教育的多种优势功能来将教育内容开放的、动态的展现给每一个学生,并可以结合学生对各类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加工,现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基于网络教学模式进行如下创新。

2.1互助式

互助式教育模式是指多个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彻底掌握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讲授的知识,所以该种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小组、成员、教师以及互助学习环境等四个要素构成,四大要素如果缺少一个都无法形成完善、有效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教师在互助式教学模式中主要担负课堂组织与管理的职责,要实现对大学生互助式学习成果的有效控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互助式计算机教学都能有效达成既定教育目标,该种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显著成绩。互助学习环境主要由硬件环境、组织环境、空间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组成,教师在利用该种计算机教学手段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实现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互助式计算机教学模式与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相比,该种创新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教师要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实现,并重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在互助式计算机教学中的交流,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成果。

2.2探索式

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虽然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对知识体系的要求更为严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探索式计算机教学模式,其十分强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重要角色。探索式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然后将学生合理组织后要求其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教师讲授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研究中及时发现新的知识与问题,充分掌握如何利用自身知识体系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认为探索式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本意在于彻底打破学生固有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培养出主动学习意识来彻底打破传统被动式学习意识下的局限性,所以探索式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要素组成,其中缺失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探索式计算机教学活动。

2.3讨论式

讨论式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也是基于网络教学模式而成的一种创新教育手段,该种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实践中强调教师不宜过多参与进去,教师结合教育内容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后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讨论,但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范围与方向加以控制,可以结合问题实际情况来合理选用同步讨论或异步讨论。讨论式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同步讨论就是教师提出具体问题使学生在线讨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成小组讨论与个人讨论,然后通过网络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与引导,在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与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要及时发现一些学生的不当发言并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对于一些不存在任何客观争论的话题与环节达成高度一致。异步讨论是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出一个可以引发学生进行争论的问题,然后建立一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加入的讨论组来围绕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邀请专家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分析问题,加深每一个学生对该类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思维能力,针对一些具有深度的学科问题,本文认为教师应该针对其合理设置一个讨论期限,教师不仅要通过网络来及时掌握与了解每一个学生对该具体问题的研究动态,同时也要对每个学生最后的发言与评论做出最客观、公平的总结与评价,所以在讨论式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着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2.4单独辅导式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十分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便是基于学生个性来因材施教,虽然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下教师很难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便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单独辅导。单独辅导式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性来设计一些学习软件,或利用网络上的一些即时聊天工具、E-MAIL等途经来实现对学生的单独式辅导,本文认为该种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中可以有效提高各项教育资源利用率。例如,教师针对护理专业的某些培训辅导活动可以结合其内容进行设计,将其上传至高校BBS中来使学生自由下载,这样便可以将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通过整合来奉献给每一个学生,这对提高整个护理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创新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创新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

本文认为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整个护理教学的多媒体化、非线性化以及自主化,互联网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为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教育资源整合手段,利用计算机可以支持文本、图像、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多媒体形式,而这也多媒体形式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创新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非线性化在于其利用了一种发散式组织结构,而该种组织结构下的知识领域要比传统的线性化知识领域要庞大、丰富很多,整个网络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允许学生基于自身需求来对其进行获取与重组操作,可以实现对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多维度导航也持续更新。自主化是基于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具备信息交换、共享的能力,可以基于学生实际需求来与任意网路节点建立一个连接,帮助学生通过其下载所需要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自主的查询相关信息来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建设。

3.2创新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

本文认为现代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暂时需求,只在于是否可以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与Excel,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通过这两款办公软件,来完成护理文书制作、护理工作表格建立与数据处理、护理人员信息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以及护理质量检查评定等。因此,现代护理学院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应该在于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技能掌握,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从医院中收集一些所需要的案例素材,然后通过设置一个具体要求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讨论与动手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给出的案例素材来使用Word软件制作护理工作计划,教师在确认学生护理工作计划可以满足范文要求的基础上传到平台,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展开积极的讨论与研究,这种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分析一些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学生通过开动脑筋来积极探索各类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2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的主干,而对主干内容的评析或者背景介绍就是辅助内容;拓展知识则包括试卷测试、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和指导等等;其次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技能的咨询服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教育政策以及专业学科的动态信息。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可以了解专业的法律、法规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可谓提供论文库、书籍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互相讨论,相互交流提供完善的平台等等;最后要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课程管理,实现教学的高效有效。

2、计算机教学中网络教学的课程模式

2.1互助的课程模式。

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计算机知识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以实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这就是互助的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四个部分:协作小组、小组成员、协作学习环境以及辅导教师。教师的作用在监督和管理整个学习过程,检验最后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协作学习环境又由空间环境,组织环境、硬件环境以及资源环境组成,各种环境都是协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只有实现所有环境,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通过协作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性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

2.2讨论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先天的优势,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在线发问,然后邀请其他人共同讨论。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是讨论教学模式的两个具体型式。就像学习小组讨论一样,同步讨论可以对问题进行实时交流,但是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在计算机网络上通过终端进行交流,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和监督。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言论有错误,千万不能直接在网络中指出,而是应该找学生私聊指出,这样也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该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或者鼓励,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积极性。异步讨论与同步讨论的差异较大,教师一般要先设计一个主题,然后提出可以让学生讨论的问题,然后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进入哪个讨论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跟进,以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不断深入,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入过程。无论是哪种讨论方式,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而不能过多发表言论,只要控制讨论的范围和方向就可以了。

2.3单独辅导的课程模式。

教师对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学进行单独辅导和沟通。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老师与学生是多对一模式,教师想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个性化的软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充分发挥计算机教育方式的效果,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通过邮箱或者通用聊天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时跟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和时间局限性。

3、网络模式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3.1学生是网络模式下计算机教育的主导。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上,教师一直是起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会占用绝大多数的时间进行讲解,课堂是由教师主导走向的。而网络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则完全想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看法和想法受到重视,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参与性更强。传统方式下,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但是在有限的计算课程中,要将课堂上的知识全部掌握非常困难。在网络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在网络上进行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3.2教师在网络模式下的引导作用。

传统教育中,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而在网络模式下,教学模式是多样性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与学生进行实时的紧密沟通,网络与计算机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终端电脑与教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及沟通,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程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教师与学生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在网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更为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增加。

3.3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校的教学资源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积累,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配比非常不均匀,差距较大。但是在网络模式下,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利用,学校之间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资料,实验成果,考试大纲以及各种学习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学生随时可以下载下来进行学习,学校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可以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随时进行学习。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网络教学资源随时更新,学生也能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

4、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教学带来了新的优势和动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更好地接受计算机教育,网络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课程与知识的更新程度远快于传统模式下的课程与知识更新程度,动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且也要求教师要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以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式。所以,在网络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可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3

教师的创造能力与学生的创造能力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或导航者,对课堂教学起着控制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迅速学到知识,学会创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基本采用“案例归纳”策略来培养学生获取、判断、综合、创造信息的能力。所谓“案例归纳”,即教师先针对某个任务或某一问题,展示丰富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主解读、分析、判断,并提取案例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在整个归纳分析过程中,学生判断、综合信息的能力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自主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的信息。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1.通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内容安排应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技能形成的规律。为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对于要提出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都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必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在备课时尽量寻找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知识内容来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教师的赞美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手段。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受的赞美实在太少了,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应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三、自主创新能力和协作式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尽量让学生掌握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协作式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从多种不同观点对同一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综合练习一节中,案例教学内容为学生个人简历的制作,一方面可以为毕业后制作求职简历做准备,贴近生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紧紧围绕表格制作、格式设置等教学内容,并可以在看似简单的操作中引发很多问题。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学生每三人分成一组,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个人简历的制作,要求他们设计的作品既要主题鲜明,又要有创意,同时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既要比质量,又要比速度。当每个小组经过讨论确定了模板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再根据个人所长分工合作,有的编写内容,有的上网收集素材,有的进行版式设计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时地参与到各小组当中去,询问他们所设计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理念,同时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供学生参考。当作品设计完成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把他们的作品放到校园网上供其他学生欣赏,再由学生为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分,这样既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4

中职学校招生门槛低,生源综合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多数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主要是为了方便上网和玩游戏。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学习基础差。在经历了中考落榜后,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热情和自觉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操作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嗤之以鼻,觉得理论课枯燥乏味。而在上操作课时,学生总是有玩游戏、上网等行为,无法掌握教师所教的理论和操作知识,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2.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其心理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主要表现为:在进入机房上课时,有些学生爱吃零食,乱扔食品包装袋;有些学生不爱惜机房的计算机设备;有些学生上课吵闹,随意走动,往往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口角,甚至因冲动而打架。

3.学生与家长、教师沟通少

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其家长一般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所以家长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同时,学生从不与教师主动交流。上述事实说明,学校和家长、学生的联动教育也亟待跟进。

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为了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途径。

1.将养成教育纳入校风学风建设之中

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卫生方面。合理划分各班公共区域,要求教室、寝室、公共区域保持整洁,每天采取学生干部定点检查并结合教师抽查的监督方式,以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其“责任”意识。二是纪律方面。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引导其树立“纪律观念”,教育他们遵纪守法。三是学习方面。制定学生成绩管理考核办法,早、晚自习安排教师跟班辅导,矫正学生懒散的学习习惯,为“学困生”提供指导答疑的机会,以便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

2.将养成教育融入计算机课堂教学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由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构成。因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宜采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降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而操作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设置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将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例证组织教学,以便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例如,教师应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和练习等;在操作课上教师必须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教师还要提醒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如以正确的方式开关机,不用力敲打键盘和鼠标,下课后要将主机、鼠标、键盘、桌椅等摆放整齐。

3.将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效率,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校可定期开展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例如,组建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五笔打字、课件、网页、动画制作等竞赛活动,让他们在上述活动中体会学习带来的进步与乐趣,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激励,体会学习的意义,从而促其扬起自信的风帆,获得成就感,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4.打造家庭、社会、学校联动的协作式教育模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深入学生个体,以便因材施教;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配合学校教育,担当起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协助学校教育孩子。此外,校企合作也是值得引进的教学方式。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到“电脑”市场、广告公司或打字社去从事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寻找差距,巩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要想成为中职生喜欢的专业,就应从养成教育入手,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操作能力,从而为其就业、创业打造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5

关健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文化课学习教学策略

一、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注意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建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超过领先水平。通过这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

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同时,介绍中国软行业的求伯君、王江民等为中国的软件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生。在讲授软件的版权问题时,让学生明白使用盗版软件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维护正版软件的利益。

二、发挥教师“教育智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并将此产生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在网际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十分低下,缺乏信息取舍能力。学生上网很难控制时间,玩游戏,浏览一些黄色网站,看美女图片等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道德教学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工作,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中职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立定坚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个性化的中职学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虚荣心驱使,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导演一场场不良信息行为的“恶作剧”。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如亲子般的关不,对不良信息行为循循善诱,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的“皮格玛利效应”(“期待效应”)。

五、结语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最终在此渗透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和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当今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校的跨跃式发展,为了让大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否能培养出熟悉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大学生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标尺,鉴于此,我们应该对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培养出能更快适应现代社会的拥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且学习条件及家庭环境差异,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电脑已经成为必备品,这样学生每天都能使用电脑,对电脑的基本应用比较熟练教育论文,能较好地掌握其基本操作。而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不能经常甚至根本不能使用电脑的学生,由于很少接触电脑,那计算机基础必然较差。这样的现象导致教学内容难以控制。

2、统一的教学内容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空间,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工具已经深入人心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现在的用人单位也越来青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成为现代高校的迫切责任,作为高校,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相关领域,这就让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上各高校议事日程。

2、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的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相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到专业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专业特点对其课程框架安排做出相应调整,与时俱进。

3、传统的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这样教授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提不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必要对现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设置基本原则

(1)明确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能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育论文,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加大实验教学时数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完成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在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方面,以专业应用为主线安排教学,如像我们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占据大半壁江山,于是我们选取在经济管理方面卓越非凡的Excel高级应用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众所周知,Excel在国际上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数据方面的定量分析工具。在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除了利用Excel让学生学会一般数据处理方法外,还可以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数据信息,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数据,同时利用Excel的VBA编程让学生设计基于Excel的帐务管理系统。当然我们学校也还有其他像文科类、理工类专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他课程如(VFP、VC)教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形成了分类分层次培养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我们将学科专业分为3大类:经管类、文科类、理工类。

第一学期,所有专业学生均要学习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让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加深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而计算机基础知识稍显薄弱的学生从刚进校起就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将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学期,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专业设置课程。如经管类学生学习Excel高级应用及编程;文科类学生学习数据库及应用(VFP);理工类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C)。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注重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育论文,增加实验内容及难度,让学生在毕业后拥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功底,并能将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运用到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中。课程体系设置如表1所示。

 

学期

开设课程

课时

教学目标

理论

实验

1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28

26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使用技能

2

Excel高级应用及编程

36

36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能力及简单程序设计

数据库及应用(VFP)

36

36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C)

36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7

老师使用网上找到的材料制作成上课用的课件,可以用动画、图解、甚至录像再配以音乐,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这中间,要紧的是现在的小学生和过去不一样,这样一个群体对老师的依赖程度高,认识事物也是以形象具体的容易接受,老师的语言表达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即使适当介入则把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应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选择,书本在计算机的处理下就显得生动、形象、深刻了,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通过对教材信息化的多元化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计算机上课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运用计算机教学的话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密度,因为计算机进入课堂,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法,从效度上看,计算机高效、快捷,而且还可以增加上课的容量,拓展知识的面,加大知识的难度。同时,减轻了老师使用小黑板的许多烦恼,减少了课堂板书的量,节约了教授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的教学,解决了授课的时空限制,完成了许多过去只可以在教室里讲授的任务,大大延伸了教学的空间约束范围。计算机引进课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一枝笔、一本书,而是围绕上课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对话交流中,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通过动画或录像等解决了学生喜欢在动态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的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观察的时候对活动的物体的认识远远超过对静止不动的物体的;对色彩丰富的物体的观察远远要比观察一种色彩的物体要仔细得多;对图文并茂的知识要比对专门文本的知识关注度要高很多。计算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更直接、更明显的效果。

三、计算机讲授可以变更门生研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计算机进入课堂也是教学革命的一个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特别感兴趣,也是许多成年人梦寐以求的过去希望电影进课堂的一种渴望,而计算机进入了课堂,带来的海量的信息资源也是学生感到兴奋的。1.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的产物———计算机,小学生本身就会对此中的奇妙产生浓厚的乐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操控计算机,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会计算机操作,自己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自发研习、自主寻找自己需求的信息,这样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2.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所供给的演示功效在实际生活中和学生的实践进程中是没法接触和察看到的,它经由过程同学们很感兴趣,这时,可以通过事物举行摹拟的动画演示,像火山喷发的进程,化石构成的进程,江河构成的缘由等等,小学生在经过仔细的视觉了解,使他们发生讲授和心理想象认识的差别,这样就培育了小学生考虑问题的本领,引发研习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3.由于计算机进入课堂,这样一来,小学生所碰到的知识面就迅速拓展。理解和掌握知道的程度也就日趋加深,思考事物的本领更强了,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迅速在疑问—探究—获得知识这样的循环中收获到知识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愉悦,这也是增进同学们研习最有益的动力。因此,他们在日常的研习中必然会加倍重视对常识的堆集和对疑难问题谜底追求,同时也处理好了以部署功课被动促学的教诲短处,适合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让研习的进程成为了“欢愉研习、自立研习”。跟着计算机讲授推进,它已慢慢代替部分的传统教育,老师们认同了计算机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计算机讲授势必成为讲堂教诲的主宰,成为鞭策现代教育的利器。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篇8

1.1实践性与高度参与性

这一特征针对的是学生与学习过程的相互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十分尽职的,在课堂上,他们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学习内容,在遇到课程难点时,选择直接为同学讲解,这样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导致他们在做题时采用固定的、老师提供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创性,这样即使他们在考试时获得高分,自己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提升,他们只能应付已经学到过的相关习题,对于一个全新领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参与,避免老师的“独角戏”,在老师提出一个难点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不能干坐着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应积极与同学、老师讨论,实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学生要学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这便是实践。学生只有经历自己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灵活运用知识,并了解知识的真谛,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不断探索的渴望。

1.2自主性与主动性

上面也提到过,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们兼具着主导与主体的双重角色,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前进,遵循着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生在脱离了老师之后,完全不知怎样去学习,也不会激起主动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会因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被很快地淘汰。创新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与自主性的特点,能够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脱离老师的监督与指导后,能够独立、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潜力。

1.3个性化

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是创新教育的一项基本理念,独特性是创新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独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创新教育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一种观念是差别化教育,但是竞争与合作对个性形成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个性化发展途径为前提,为学生的发展营造适合的环境,鼓励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

2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2.1教学观念老旧,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老师完全按照书本展开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太过老套、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教学的理念的提出、引进已经有些年头,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相关的硬件设备,但是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腐朽,他们没有兴趣去接触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这些设备采取轻视的态度,这导致先进的教学仪器被弃至一边,不单是对教学设备的浪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导致授课的效率较低。

2.2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学习水平、高中学习课程、与计算机接触机会多少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稍好些、高中课程涉及计算机课程的学生,平常与计算机接触的机会较多,他们学习起来上手较快,熟练度较高,而那些平常与计算机接触较少的学生学习起来的难度相对较大,对计算机的基本指令、知识的认识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3一些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

因为传统的应试教学的影响,导致一些老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老师在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敷衍了事,学生也只是应付公事的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不高,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足,学习效率不高。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质量,很难实现授课的科学性、高效性。

3创新教育观下高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3.1创新教学理念

计算机授课与其他的课程相比,更具灵活性与实践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要求较高,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但不要是主导的角色,帮学生树立一个创新性的学习观念,把握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觉内在的潜力。老师要避免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思路,同时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实践水平,消除学生对“创新”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渴望,教会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误。

3.2启发式教学

当今社会中,即使对素质教育的推行力度与重视程度大大增加,但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屡见不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老师、学生对考试成绩的过于重视。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被动地去学习、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习自主性也随之减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参与进来,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学生固定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采取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

3.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不是单纯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应该具有将知识运用自如的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应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在课下解决,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4总结

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学生消除对“创新”的恐惧感,在面对问题时,给予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与信心,开拓学生思维,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顺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育方式,使计算机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上一篇:医院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样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