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4 04:32:14

流程管理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建设;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一、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福音,也是对上海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关键支撑。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入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2)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1]。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认识[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3]。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4]。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5]。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6]。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7]。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8]。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9]。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2)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体系成为整个架构的关键。

2.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5]:(1)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2)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入到物流专业教学中。(2)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入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三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实践—综合应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四、结语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以及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平台建设。本文的研究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锋 周建亨 戴韬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与研究,2011(6):53-57.

[2]黄勤,陈玲,李楠,等.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2):112-114.

[3]李庆明.物流人才培养应准确把握宽口径重基础的科学含义[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2):119-120.

[4]孙卫,侯凯,唐树凯.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92-96.

[5]刘峰涛,王扶东,王晓锋.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管理: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制定为例[J].纺织教育,2010,25(6):47-50.

[6]刘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7):128-130.

[7]王晓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83-85.

[8]张剑芳.案例教学在物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114-115.

流程管理论文篇2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各岗位的初、中级职位所应具备的熟练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用能力目标: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目标:1.技术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即物流作业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仓储、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物流作业各岗位中运用,能够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2.基层管理型物流人才,即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如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理货员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客服经理、营销经理等,要求能够熟悉并掌握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够对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一个或数个技能岗位的需要,与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关注学生职业成长需求与个性化特质,对课程目标进行适切性分层,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可塑性。同时,通过对物流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确定物流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在三个领域,即职业道德、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另外,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注意协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职业目标的整体化与融通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

顶岗实习通常是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的,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或者职业兴趣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日趋多元化,根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工学交替、假期、周末顶岗实习三大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施教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和实习企业。内容主要涉及:使学生应用、推广、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联系真实世界的经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了解职场现状,适应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最终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兴趣,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资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匹配程度;了解自己专业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程度;学习默会知识,逐渐形成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获得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就业技能和水平;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实现管理愿望等。邀请物流企业高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就物流企业现状、物流岗位技能与素质、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业发展等进行讨论。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是促使高职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最关键因素。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物流岗位来确定。采购管理岗位: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制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等。运输管理岗位: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能够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能够提出运费报价;能够使用和维护运输设施等。仓储管理岗位:能够编制仓库货物储存计划;能够根据货物特性对货物保管进行指导;能够指导仓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执行库存管理计划;能够提出库存合理化建议;能够分析库存状况等。配送管理岗位:能够根据配送计划选择配送方式;能够选择配送工具;能够根据计划实施流通;能够编制装卸搬运作业计划;能够指导装卸搬运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能够编制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能够选择物流软件;能够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由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学生认知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每五人一组,实习时间共计1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技能岗位的技术要求、工具应用等,由师傅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师傅配对,全程观察师傅岗位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每一个岗位的体验时间为1天。5个岗位进行轮换。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共计5天。实习完成后,学生完成认知性顶岗实习报告。第二阶段: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分为5人小组,实习时间为1周。学生轮岗参与物流作业,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固化职业思想,独立完成物流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种实习时间安排,充分协调企业与学生实习之间的时间冲突。第三阶段:就业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学习以员工身份进行技能岗位的顶岗工作与学习,安排师傅指导,为期6个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岗位操作性标准,熟悉物流行业各项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在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还必须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管理方面,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共管的管理体制,并分别制定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管理职责。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负责专业技能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生活管理。顶岗实习课程管理实行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指导教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物流作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实训基地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并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协商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运用QQ群建设课程管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家长多方交流、互相监督。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校企共建协议到物流企业文化集训,从物流作业操作流程系统讲解与训练到实习主管和师傅们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导,从严格的准员工管理(参与企业人员考核)到实习考核(经验知识+技能)与激励,最后经过双向选择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管理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现存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企业需要,迫切需要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投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单纯由企业承担不可能支持顶岗实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责的缺位,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课程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主体是校企双方,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核。企业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评,给定成绩。学校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工作任务考核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学生的考核必须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评价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企业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奖金挂钩,填写《物流企业顶岗实习课程考核表》,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师傅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参照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记录和学生管理平台的反馈信息,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校内考核表》,最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的完成情况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任务。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包括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顶岗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每部分权重为20%。

流程管理论文篇3

一、大致环节: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期末,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二、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

三、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而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检时税务部门会要求对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财务,营业,制造等费用月末没有余额,结帐方法采用表结法下,损益科目月末可留余额;制造费用如果有余额,是属于在产品的待分配费用,在负债表上视同存货。钟书补充)你要看你在利润表有的东西,只要你的账上有你就结转利润,这样不容易错,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要和资产表的相吻合。

细节补充: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报(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才在国税办理;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在地税报

2、月末认证(进项税);月初抄税(销项税)

3、以工资为基数100%,福利费为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费2.5%,(税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缴拨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5、流通企业运输费,装卸费,合理损耗,检验费均计入营业费用,工业企业计入成本

6、单位无工会组织的,不能计提工会经费,更不必计提后再调整。所得税只须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计提。

7、现金一般从“基本存款户”中提取,一般规定结算帐户不能提取现金,如有特殊情况方可(钟书补充)。

8、差旅费的开支范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邮电费,行李运费,杂费

9、出纳日记账保存25年

几个很有用的分录:

1、现金长款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注:无法查明原因)

2、现金短款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

——应收保险赔偿款

管理费用——现金短缺(注:无法查明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提取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4、计提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5、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费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费

6、支付工资

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代扣款项)

7、提取城建税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8、计提教育费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9、印花税

借:管理费用/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每本账簿贴五元印花税)

出纳工作

一、办理银行存款和现金领取。

二、负责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

三、做银行账和现金账,并负责保管财务章。

四、负责报销差旅费的工作。

1、员工出差分借支和不可借支,若需要借支就必须填写借支单,然后交总经理审批签名,交由财务审核,确认无误后,由出纳发款。

2、员工出差回来后,据实填写支付证明单,并在单后面贴上收据或发票,先交由证明人签名,然后给总经理签名,进行实报实销,再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给予报销。

五、员工工资的发放。

A现金收付

1、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并注意票面的真伪。若收到假币予以没收,由责任人负责。

2、现金一经付清,应在原单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章".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

3、把每日收到的现金送到银行,不得"坐支".

4、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

5、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或汇兑手续。特殊情况需审批。

6、员工外出借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借款。若无批准借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B银行账处理

1、登记银行日记账时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开汇兑手续。

2、每日结出各账户存款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了解公司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每日下班之前填制结报单。

3、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

4、公司账务章平时由出纳保管。

C报销审核

1、在支付证明单上经办人是否签字,证明人是否签字。若无,应补。

2、附在支付证明单后的原始票据是否有涂改。若有,问明原因或不予报销。

3、正规发票是否与收据混贴,若有,应分开贴(原则上除印有财政监制章的财政票据外,其余收据不得报销,也不得税前扣除,钟书补充)。

4、支付证明单上填写的项目是否超过3项。若超过,应重填。

5、大、小金额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应更正重填。

6、报销内容是否属合理的报销。若不属,应拒绝报销,有特殊原因,应经审批。

流程管理论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改进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措施,对当前的水管单位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P33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6159(2008)-04-0048-02 1 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概况 1.1 工程现状 滨州市海河流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流域面积为7145.62km2。该流域南临黄河,北濒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西南、西北分别与济南市、德州市相邻;内有滨城区、开发区、沾化、惠民、信阳、无棣4县2区,共计75个乡(镇)、391个行政村。流域有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4条大型防洪排涝河道;秦口河、土马沙河、白杨河、潮河、付家河等20余条中型排涝河道;河道总长580km。共有堤防720km,拦河闸53座,渡槽15座,涵洞190余座,闸上交通桥55座。这些水利工程由滨州市海河管理局统管,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设分支管理机构,各分支机构的人、财、物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只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1.2 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滨州市海河流域内的水利工程,在滨州市防洪、除涝、灌溉、供水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一些不适应现展的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日趋突出,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 1.2.1 体制不顺,责权利不明 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的界限不分明,条块分割严重。统一管理和调度,常常因县(区)行政区域之间利益相争而变得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协调性,水利工程的养护维修及优化调度难以实现。 1.2.2 单位性质不清,机制不活 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多为一类公益工程,承担着水利工程安全运营等社会公益性任务,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既无事业经费,又无经营自主权。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管养不分,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难以完全到位。 1.2.3 投入机制不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国家投入极少,地方财政基本不投入,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经费无来源,工作人员生活无保障。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与成本严重背离,同时水费征收不到位,致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亏本运行。 1.2.4 管理设施及技术手段落后 现有的工程大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标准低、质量差,配套设施、管理设施不健全,加之后期投入不足,导致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效益衰减。另外,由于投入不足,缺乏先进的勘测、观测、交通通讯等管理与施工设备。同时,由于职工办公条件较差,劳保制度不健全,造成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严重。 1.2.5 机构臃肿,人才匮乏 一方面,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严重超编;另一方面,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强的专业人才。有的基层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5.2%。另外由于经费不足,专业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知识更新缓慢,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工程管理水平比较低。 2 几点建议 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应建立“统一管理与分级垂直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一龙管水,多龙治水”。针对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特点,提出以下几点管理建议。 2.1 建立垂直高效的管理机构 按照统一管理和分级垂直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滨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滨州市水利局)下设市专业管理机构(滨州市海河管理局),由市专题管理机构(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对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进行统管;市海河管理局在各县(区)下设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的人、财、物直接隶属市海河管理局管理。上下自成一体,实现对滨州市海河流域水利工程的统一、有效管理,达到科学调度、优化配置的目的。同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核定市海河管理局及各分支机构的编制,实行定员定岗,严控超编,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真正建立起充满活力、

流程管理论文篇5

在工业化程度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各行各业对电能有着更大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对电力营销科学规范的管理,这样方可以将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提供给广大用电客户。电力营销的一个重要业务就是业扩报装,它会直接影响到电力市场的发展,并且电力行业整体服务质量会被业扩包装反映出来,它直接接触到用户,只有对业扩报装流程进行规范,方可以维护好企业的形象,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扩大。近些年来,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总,业扩报装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还有诸多的问题出现,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业扩包装工作。要结合时展的脚步,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科学设计业扩报装流程。因为如今电力用户要求电力企业具有更高的服务水平,那么对于电力营销人员来讲,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促使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对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进行掌握,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用户,促使用户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另外,电力营销部门也需要对市场动态随时掌握,对业扩报装流程进行及时调整,改进和完善业扩报装流程,努力创新,促使营销效率得到提高。

2、规范电力营销业扩报装流程的体现

一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业扩报装流程中: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在各行各业中都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较大程度上强化了电力行业的科技含量。也开始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营销流程中,这种系统结合了电力行业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体现了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比较强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业扩报装;电力企业将信息管理系统这个平台给利用起来,可以进一步扩展电力营销的业务范围,综合性能较好,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需要创新营销理念,转变观念,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给应用过来,以便促使电力营销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电力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需要将用户作为工作的中心,将全方位的服务提供给用电客户,大力管理电力企业客户信息,借助于规范的营销网络,来对电力营销流程进一步规范,保障电力用户的合法权益。实时监控电力营销全过程,将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及时找出来,科学处理。二是对营销模式进行改革,以便规范业扩流程:相较于其他商品,电能比较特殊;实践表明,传统的营销业扩流程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无法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这样用户满意程度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大力改革传统的营销模式,规范业扩流程;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是对业扩报装流程进行规范,通过分析和整合传统业扩流程中的步骤,业扩流程得到了简化,比如,结合业扩人员现场勘查工作和施工单位的勘察活动,可以节约资源,业扩流程也得到了简化;同时,也可以同步进行电表的安装测试工作,完成了工程之后,也安装好了电表,营销人员与客户对用电合同及费用进行商讨,那么只需要将验收供电工作给开展下去即可。将这样规范化的业扩流程给应用过来,营销过程所用时间就得到了缩短,并且营销效率得到了提高,人力物力得到了减少。其次是将快速服务渠道提供出来,业务需求即使是相同的,电力企业也可以将多种处理方法应用过来,将快速服务渠道提供给有特殊要求的客户。如果客户的经济实力较好,信誉程度较高,那么业扩流程以及电力投入运行就可以由电力企业来全权负责,电力投运之后,再办理相关的手续。客户的申请用电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营业厅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安排,以便保证可以高效运行业扩流程。然后是重组改造,经过优化改造用电营销业扩流程之后,用户的时间就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节约,用电企业的人力物力也得到了减少,显著提高了业扩流程的效率。要想充分整合业扩流程步骤,还需要将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给应用过来。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借助于网络共享数据,进而对业扩流程进行优化。现阶段使用了用电营销信息系统,已经推动了业扩报装流程的发展,不仅可以规范业扩报装流程,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得到满足,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节约资源,也可以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扩大。三是完善了管理手段,推动了业扩报装流程的发展:采取了很多方法来规范化处理用电业扩报装流程,可以简化业扩报装流程,强化其实用性,企业的人力物力得到节约,工作成本得到了降低,推动了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通过改进管理方式,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这样就可以将更高质量的服务更加快捷规范的提供给客户,可以更加顺利进行用电营销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电营销业扩流程,它作为电力企业的窗口,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整体形象,那么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规范用电营销业扩流程。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电力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么就需要对业务范围不断的扩大,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规范业扩流程,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用电客户,这样自身竞争力方可以得到强化,与电力体制改革趋势所符合,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流程管理论文篇6

1、一期围堰施工

一期土石围堰布置经过中堡岛左侧,束窄河床30%,轴线长度2502.36m,堰顶高程为80m,围堰高度为30~40m,渡汛标准P=5%,Q=72300m3/s,渡汛水位为78.3m,土石方填筑工程量为328.5万m3,开挖29.9万m3,混凝土防渗墙4.9万m2,帷幕灌浆0.41万m,土工膜4.92万m2,旋喷墙0.45万m2,1993年10月24日开工,1994年6月完成施工任务。该工程技术难点是,工期紧、强度高、施工技术复杂,为保证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一期围堰工程施工,除加大围堰施工抛填设备外,还在围堰轴线的70m平台布置钻机打先导孔,探知围堰轴线的地质变化情况。根据探测资料研究和修改围堰防渗结构型式,选用和加大施工设备的投入,以适应变化了的设计方案。在砂砾石覆盖层内含有0.5~2.5m的花岗岩风化块球体的地段,坚硬块球体除对冲击钻施工带来困难外,还容易把块球体误认为是基岩,既影响施工进度,也影响质量。在这种地段,就改用混凝土防渗墙下接双排高压旋喷墙,既加快了进度,又保证了质量。在堰基强风化岩层较厚地段、岩脉和断层带的强透水层地段,就改为混凝土防渗墙下接磨细水泥灌浆的施工方案,同样加快了施工进度,满足了设计要求。

由于所采取的施工措施得力,技术可靠,使一期围堰按预定工期完成了任务,满足了渡汛要求。围堰防渗体系的总渗水量在85~115m3/h之间,满足了明渠干地施工的要求。

所以,一期围堰防渗形式有3种:①混凝土防渗墙顶接土工膜;②防渗墙顶接土工膜,墙下接双排旋喷墙;③防渗墙顶接土工膜,墙下接磨细水泥灌浆。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灵活的变更处理方案,为水电工程施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明渠通航

长江是黄金水道,三峡工程建设必须解决施工期通航问题。经多方研究,根据三峡坝址地形和水文特性,制定了三期通航的导流方案:即一期导流为大江通航;二期为明渠加临时船闸通航;三期为永久船闸通航。临时船闸和永久船闸都是按船队通航要求设计的过船建筑物,但明渠是以过水为目标兼顾过船的建筑物,所以体型和水力学条件要求高。当来水m/s以下,可通过长航船队;当来水流量超过20000m3/s时,所有船队从临时船闸通过;当来水流量超过45000m3/s时,实行长江断航,与天然河道通航情况无太大区别。

为满足通航和导流要求,导流明渠设计成新月状,伏卧在长江右岸,明渠轴线长度3950m,其中上游引航道长1050m,渠身长1700m,下游引航道长1200m。明渠设计成复式断面,最小底宽为350m,右侧渠底宽100m的底高程为85m,左侧渠底宽250m的渠底高程,从上引航道到下航道沿流程分5级,即上引航道底高程为59m、58m、渠身段为50m、45m出口段为53m于三峡坝址处在葛洲坝水库回水区,根据渠身变化渠底高程也有所变化,使明渠水面线保持为均匀坡降,以满足通航要求。

经过几年的运行,导流明渠实际通航情况为,来水流量在10000~25000m3/s时,各类船队均能通过明渠,随着来水量的增大,船舶有所减少,当Q=30000m3/s时,只有大型客、货轮通过明渠,且下水多上水少;当Q=35000m3/s时,水翼船仍可通过。实践证明,明渠实际通航水流条件优于设计情况。

3、明渠分流

由于导流明渠的体型是在不同流量情况下满足通航条件进行设计的,明渠进出口高程和水面线与大江连接平顺,所以过流量大,可以降低二期上游围堰的高度,分流条件好,可减轻大江截流的难度。明渠分流条件的好坏,除渠身体型按设计要求施工外,明渠进出口底坎的挖除也是个关键问题,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三峡工程提前一个枯水期在主围堰外修筑了低水围堰,将明渠进口段用干地开挖的方法,提前挖到设计高程,使明渠破堰进水时间提前5个月,为明渠进出口围堰的水下拆除赢得了时间,并保证了围堰拆除质量。所以在截流围堰预进占龙口宽度为280m时,实现了大江断航,全部船队经导流明渠通过,为减少截流龙口施工干扰创造了条件。1997年11月8日,龙口最终合拢前夕,明渠过水面积已达设计断面的81.3%~97.6%,分流比为94.22%,已达到设计要求。由于导流明渠分流条件好,为确保大江截流的顺利合拢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4、截流龙口护底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难点是江水深、流量大,经水工模型试验,当水深大于30m时,截浪戗堤堤头抛料一次不能滚到底,在堤顶下5~7m水深处形成堆料陡坡,当坡度达到1∶1或更陡时,就出现堤头失稳坍塌,在10~15m处抛投料又形成暂时稳定坡,当受到扰动就形成第二次坍塌,对戗堤进占和施工机械及人员安全造成威胁。为解决截流水深这个难题,参考国内外施工截流经验,结合三峡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分期抛料垫底的施工措施,即沿截流围堰轴线低于40m的深槽部位宽180m,顺水流方向长140m的范围进行平抛垫底至40m于河床流速小于3m/s,在截流前的一个枯水期用底开式驳船抛填砂砾料和中小块石进行河床垫底。经过一个汛期的冲刷,垫底高程无大的变化,汛后又将垫底高程提高到45m垫底抛投量达74万m3。使龙口水深降至21~23m,这对保证截流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既可减少截流水深又可减少截流龙口合拢工程量。

5、二期围堰预进占

三峡工程由于截流水深、流量大,相应的围堰工程量也大。为降低截流抛填强度和施工难度,采用分期预进占的施工措施,从上下游围堰预进占到截流戗堤合拢,整个围堰工程分2个枯水期抛填完成。1996年汛后至1997年汛前,上下游围堰从两岸同时预进占到龙口宽度为460m和480m,又同时进行龙口河床垫底至40m高程,以满足20年一遇流量72300m3/s的渡汛和通航要求,相应流速为3~4m/s。1997年9~10月,上游截流戗堤预进占到龙口宽度为130m,下游围堰龙口宽度202m。上游截流戗堤预进占抛投量达122.3万m3,龙口合拢段只剩下20.3万m3的抛投量,这说明截流戗堤分期预进占的措施,给削减龙口合拢工程量、降低截流难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6、截流合拢

由于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使三峡坝址水位抬高22~27m,致使三峡大江截流水深达60m。但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由于葛洲坝水库水位壅高,尽管三峡工程截流流量达11600m3/s,但截流龙口落差只有0.66m,又由于龙口落差小,相应的流速也只有4.2m/s,这样就减少了三峡工程截流的难度。1997年汛后截流戗堤继续进占,从9月12日至10月23日形成130m宽的龙口,实测龙口流速3.33m/s,落差0.28m。又从10月26日开始分2个阶段进行合拢进占,第一阶段为10月26日至10月27日,使龙口缩窄至40m暂停进占,实测流量11600m3/s,龙口最大流速4.22m/s,落差0.66m。第二阶段从11月8日上午9时,中央领导宣布截流合拢开始至11月8日下午3点30分,历时6.5h,截流戗堤合拢成功。实测长江来水流量为8480m3/s,龙口流速2.6m/s。

三峡工程截流戗堤顶宽30m,施工中可3辆大型自卸汽车并排同时抛料,单戗堤进占的小时抛投强度可达0.3万m3以上。据统计上下游戗堤和围堰进占最大日抛填量达19.4万m3,小时抛投强度1.71万m3,共用施工设备为20~77t大型自卸汽车300多辆,大型挖掘机60多台,大马力推土机29台。由于有以上施工措施和有利因素,使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合拢顺利完成。

7、二期围堰施工

三峡工程二期围堰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流量为83700m3/s,相应最高水位为85m;用二百年一遇洪水保堰,流量为88400m3/s,相应最高水位为86.2m。二期上游围堰轴线长度为1439.6m,堰顶高程为88.5m,最大堰高为82.5m。下游围堰轴线长度998.5m,堰顶高程为81.5m,最大堰高为73m。二期围堰土石方填筑量为1128.4万m3,混凝土防渗墙为9.6万m3,土工膜7.67万m2,帷幕灌浆11790m,高压旋喷墙8570m2。上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厚1.0m,在作用水头超过50m的部位采用双排混凝土防渗墙,墙中心间距为6m,墙顶高程73m,墙顶接土工膜至86.2m混凝土防渗墙底部进行帷幕灌浆。下游围堰70m高程以下为一排混凝土防渗墙,墙顶接土工膜至79m进制同m高程,墙底进行帷幕灌浆,当作用水头超过50m时,在混凝土防渗墙背水侧1m距离设一排高压旋喷墙,施工中为赶工期,把下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厚度由1m改为1.2m,取消高压旋喷墙,缩短了施工时间。

二期土石围堰,除围堰轴线上下游抛填块石和石渣棱体外,沿围堰轴线防渗墙部位抛填风化砂。深水中抛填风化砂靠自重密实度低,对防渗墙造孔孔壁稳定性差,所以在防渗墙轴线上下游4m范围内采用振冲加密措施,用5~40mm碎石充填,最深可加密30m深,振冲加密后风化砂干容重可达1.8t/m3。

三峡二期围堰,1997年11月8日截流合拢,1998年6月22日上下游防渗墙单墙封闭,基坑开始抽水,8月6日上游围堰第二道防渗墙完工,9月12日基坑抽水按计划抽干,实测最大渗水量为90L/s,低于设计值600L/s的要求。二期围堰防渗墙施工,用液压双轮铣槽机、钢丝绳抓斗、液压抓斗、多头长墙钻机、冲击钻和冲击反循环钻机等,这些设备对三峡二期深水围堰防渗墙的施工适应性强,工程质量有保证,可靠度高。防渗墙施工中,用先导孔对围堰抛填料形成架空的部位进行投入堵漏料和水泥膨润土浓砂浆充填,保证防渗墙造孔施工安全,创成墙6600m2/月的施工记录,确保近10万m2防渗墙以高质量的按期完成任务。经观测仪器测知,上游围堰第一道防渗墙最大变位0.5914m。但变位曲线平滑,防渗墙最大压应力为2.73MPa,最大拉应力为0.045MPa。均在墙体材料允许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

8、三期截流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即是用低水土石围堰封堵导流明渠,江水由22个导流底孔通过,客、货船从临时船闸通过。由于截流时段选择和二期大江截流同期,仍是11月至12月,截流流量也是按9000m3/s至12000m3/s之间设计,但三期截流的分流条件比二期截流条件相差悬殊。导流明渠底宽为350m,进口底高程为50m,而22个导流底孔的总宽度也只22×6m=132m,且底孔进口高程为56m。由这些基本条件比较就可知,三期截流远比二期截流困难。截流落差达5.79m,截流总功率为689.9MW,是二期截流总功率75MW的9倍,也是葛洲坝大江截流的4.5倍,施工难度相当大。但三峡工程有一流的施工队伍和设备,有在长江上2次截流的实践经验(三峡二期截流和葛洲坝大江截流),只要施工设备和抛投材料准备充分,取得三期截流的成功是有把握的,亦可用葛洲坝水库进行反调节,提高三期截流龙口的淹没度,以降低明渠截流的难度。

9、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

三期截流时,是在明渠进出口修筑低水土石围堰,并在坝轴线以上114m处修筑一道碾压混凝土高水围堰,与纵向围堰堰内段共同拦挡135m的初期发电水位。并与三期下游土石围堰(堰顶高程81.5m)形成三期基坑,保护右岸厂房和坝段施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百年一遇洪水保坝。

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轴线长度572m,最大堰高121m,总混凝土量168万m3。围堰顶宽8m,迎水面为垂直,在70~60m高程以下为1∶0.3的斜坡。下游坡为1∶0.75,最大堰底宽度为106m。堰体碾压混凝土为3级配R90=150#,抗渗标号为S4,迎水面设4~8m厚的二级配R90=200#、S8的富浆混凝土。明渠底板高程58m、50m以下40万m3混凝土已先期浇筑,待明渠断流后4~5个月内,要从50m、58m高程浇筑碾压混凝土至140m高程。堰体升高达90m,最大升高23m/日,最高月浇筑强度达到39.8万m3/月。工期紧、强度高而且是背水一战。需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和详细的网络计划控制,才能完成这一攻坚任务,确保当年6月中旬蓄水,实现三期围堰挡水发电目标。

10、导流底孔渡汛

三峡工程布置有23个泄洪坝段,坝段分缝间距为21m(大坝最大底宽126m),在23个坝段中共布置67个泄水孔口,即在158m高程布置8m×18m表孔22个,在90m高程布置7m×9m深孔23孔,在高程56m布置6m×8m导流底孔22孔。其中除深孔布置在坝段中间外,表孔和导流底孔均为跨坝段布置。导流底孔主要承担三期导流和渡汛任务,其进口高程主要是根据三期截流的分流条件、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进度、初期蓄水发电阶段的流量调节,保证下泄流量满足通航要求、导流底孔和深孔联合运用承担围堰挡水发电期间的渡汛任务等条件确定的。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顶高程140m,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百年一遇洪水不漫碾压混凝土围堰顶校核。

导流底孔轴线长度115m,进口高程56m,出口高程55m,孔口断面为6m×8m。由于导流底孔实际是导流泄洪孔,运行条件特殊,在坝轴线下游15.3m的孔身设平板检修闸门,在坝轴线下游77m处设弧形工作门,并在底孔进出口设反钩叠梁检修闸门,以满足泄洪和封堵底孔的要求。

流程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体系 组织系统观

对许多企业来说,其运营系统始终存在管理不够精细、运行效率低下、战略执行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于是企业管理者纷纷求助于流程再造、流程管理、组织变革等各种管理理论,虽不乏成功者,但多数效果不彰;转而引进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各种管理工具,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管理问题,却又普遍形成多重管理体系,在更大范围影响管理效率、加大管理成本。

要解决企业运营系统的诸多问题,必须从组织系统的角度,识别、理解和管理流程,构建流程管理体系,这也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现有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的局限

(一)流程再造及流程管理理论的局限

现行的流程管理理论,其研究对象仍局限于“流程”。所提出的流程规范、优化和再造要求,不过是流程再造理论的修正,尚不能真正实现流程运行的完善。因为,从流程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是由诸多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流程,以纵横交错、网络连接的方式所构成的流程体系。组织系统内任何一个流程的有效运行,既取决于流程内部活动之间、职能之间的有效连接,又取决于该流程与其它相关流程的有效连接。仅仅致力于构造“卓越业务流程”自身的完整,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没有解决与其它相关流程的连接关系,势必影响到该流程的有效运行,也就谈不上流程的真正改善。

(二)组织变革理论推行困难且并非普遍适用

由于流程再造理论的一时盛行,随之产生了以流程为基础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理论。自从哈默博士出版了他的《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著作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大量开展了关于基于流程的组织设计研究、流程型组织构建研究、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模式研究等。

然而无论如何,根本性的组织变革是件推行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流程再造理论遵循的一个潜在的规则是“拆分并克服”,而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必有可能影响系统整体的行为或特性。当把各部分拆开时,任何系统的重要特性都会丢失。要想取得企业再造的成功还必须关注企业再造的同步工程,即在企业重新整合业务流程时,必须重新塑造企业价值观、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和重新建立考评体系。如此浩繁、复杂的工程,任一环节的失误,都会严重影响到组织变革的是否成功。

(三)引进的管理工具难免造成多重管理体系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国际性组织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全球的各种类型组织(特别是生产服务性组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管理体系认证或监管要求。而几乎所有申请认证的组织,为了被动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而照搬标准文本,所建立的文件化管理体系结构,只是符合认证标准的文本结构,却不符合组织自身的流程关系结构,形成与组织实际流程运行、体系运行不相一致的双重管理体系的“两张皮”现象。结果非但难以对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反而因人为地割裂、破坏了组织原有的流程体系运行,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加大了管理成本。

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许多企业还会不断申请多重管理体系认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如供应链管理体系、ERP等),这些管理体系、理念、工具的引进,多从不同角度建立、以项目形式展开,并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给组织留下新的管理体系,在一个组织内部形成多重管理体系,从而使上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流程管理体系的特点与作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修订2000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时,提出了“管理的系统方法”,并将其列为21世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所谓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指导下,基于组织系统的视角,而不是基于流程的视角,识别、理解组织内部各个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建构的流程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一)流程管理体系的特点

所谓流程管理体系,是对组织系统内所有流程进行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体系。一个规范、适用、具有竞争力的流程管理体系,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覆盖了组织的所有流程,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管理体系只是部分地涉及组织的相关流程,例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只是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流程,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只是与环境控制有关的流程。因此,在设计建立流程管理体系之前,需要对组织内部的所有流程予以充分识别。

符合组织宗旨和战略规划要求,具有很好的战略执行能力,因此需要把组织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相关流程,确定为流程管理目标。

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确定流程之间的顺序和相互关系,使组织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流程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管理手册、规章制度、员工作业指导书、记录等不同层次的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化,不仅有利于管理工作规范化,而且有利于组织管理经验的积累、传承,培养和凝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使组织管理更多依赖系统,而减少对“能人”的依赖。

具有持续改进机制。因此需要对产品质量、流程运行、流程管理体系运行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处理不合格环节;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系统改进机会并确定实施改进措施,从而持续地改进产品质量、流程运行、流程管理体系运行,不断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流程管理体系的作用

能够弥补流程再造理论和流程管理理论的不足。流程再造理论和流程管理理论的局限,主要在于只解决了流程内部的职能之间、活动之间的接口,却不能解决流程之间的接口,而构建流程管理体系,则可以明确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各个流程区分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规范、优化或再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流程改善,进而实现组织系统运行的改善,从而弥补了现行流程管理理论的不足。

较之推行困难的组织变革更为现实可行。构建流程管理体系及其改进机制,为组织对流程运行、组织系统运行提供了日常管理的平台,并在日常管理中持续地发现问题、持续地自我改进。而且,由于流程分析、流程管理体系的构建,未必涉及组织结构、员工利益的大规模调整,因此较之根本性的组织变革更为现实可行。

流程管理论文篇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据此,全国各类普通高校相继出台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实施文件,以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水平。然而,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毕业设计的总体水平呈现下滑趋势,[1]究其原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所在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的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专门组织专家展开研讨,并通过改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平台,学校近几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和论文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现有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分析

1.工作流程

按照四年制普通高校教学计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基本在第八学期开学进行,历时十五周左右。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分为选题、开题、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五个阶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是,一般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指导教师拟制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在题目确定以后,学生一般要经过开题、研究收集资料、题目设计、中期检查和验收答辩等环节,直至完成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现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升学压力很大,从第七学期开始,毕业生就将重心放在寻找工作和考研上,基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数量远比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导致高校师生比过高,很多高校的不少专业,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超过8人,甚至达到十几人;[2]部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限。

由此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存在已下问题:

(1)师生比过高导致论文的题目假、大、空现象严重;课题的类型趋于理论研究、模拟仿真的比例越来越高,硬件或软硬结合的综合性课题的比例在减少。[2]

(2)部分学生轻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所选的题目采取网上下载、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等手段,没有真正结合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去研究、去解决、去综合应用。

(3)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过多依赖于电子邮件、电话等,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时间越来越少,对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2]

(4)学校管理部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还不能做到有效、实时进行监控,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各个阶段上缺乏强有力的考核监控机制。[1]

二、我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的研究

过程管理基于目标管理,是对目标的无限分解和细化,它将管理的中心前移,通过实现科学的流程而最终趋向目标,具有落实性、可控性、创新性、闭环性、发展性等特点。[1]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方法

(1)依据过程管理理论,学校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细分为七个环节:

教学大纲、选题指南、选题和任务书、阶段报告和检查、成绩评审和答辩、成绩评定和评优、材料存档。

(2)学校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分为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两个方面:

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教学目标和方向规划、教学人员组织和任务协调、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信息管理。

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包括:选题、任务书、阶段报告和检查评价、成果评审和答辩、成绩评定和评优、材料存档。

(3)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关键点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目的、教学大纲和选题指南的意义、任务书的作用、阶段报告和检查的性质;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教学文件的指导性、教学文档格式的规范性如何体现;

(3)领导的价值观、学术带头人的专业水平、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改进的突破点

(1)教学计划:推行选题指南、强化任务书工作;

(2)教学组织: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3)教学过程:采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平台;

(4)教学考核:评分区别学习表现(态度)、成果质量、答辩效果。成绩由指导教师、成果评阅人、答辩小组独立评分;

(5)教学文档: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简化流转。

三、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在校生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新模式、新思想,不断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可操作运行机制,才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金华、曹晶晶.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224

[2]于华,张雅芳,刘 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52-155

上一篇:管理概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安全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