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8:38:37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1)英文教材任务考核量小,致使学生对理论掌握程度不深。本土教材中课后练习题偏重基础和理论,而英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以笔者使用的教材为例,难度由浅入深分为“Exercise-Problems-Man-agerialDecisionCase-ResearchAssignment”四个层次。优点在于学生在理论概念的练习之后,可以将所学知识加以思考,从而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决策。但缺点在于理论类练习题比重较小,一个知识点往往只有一道相关题型,导致学生对理论概念掌握不够熟练,因而对后面的应用题型难以应对。如在作业成本法章节,虽该成本法目前在国内应用率不高,但考虑到其成本核算特点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亦需要对该成本法有开放式思考及在国内应用情况的探索。笔者在该章节的考核中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索。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导致分析不够深入,考核效果不甚理想。

2)语言的障碍。双语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双语授课及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学生的英文能力有限,加之《管理会计》中涉及专有名词较多,很多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透彻。从笔者做的调查结果来看,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讲解时学生出现听力障碍约占30%,而在教材课业的阅读中出现英文理解障碍约占60%之多。这两方面成为影响学生积极性以及实施开放型作业任务的主要障碍。如:在短期经营决策章节,教材引入大量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决策的前提条件及需考虑的因素,但由于案例中包含较多英文专有名词,影响学生阅读,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如预期。而作业成本法章节的案例分析作业,也因为学生对英文原版的案例阅读困难而影响了作业效果。

二、思考及探索

1)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使用具有我国特色的案例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首先,应与本土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要求相结合;通过笔者对一些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文类财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仅占10%,而对财务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思维要求占80%以上,由此可知,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英文的讲解和使用不应作为课程的主导,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及国际化的思维。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具有文化差异的案例,可替换为学生熟知的本土案例,便于学生理解。

2)结合学生情况,转变考核方式,激发学习热情。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结合学生的英文水平。以笔者的学生为例,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说明学生的英文基础良好,对相对基础的阅读及作业任务可以完成。如上文提出,作业成本法章节使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案例材料为专业的英文学术论文。如能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将其设置为讨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探索的开放式论文,这样既降低英文阅读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及应用。

3)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除国际化思维的养成及英文之外,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重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还可根据章节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将知识利用起来去思考去实践的能力。如,在库存管理章节,教材中体现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以及JIT准时制,可以针对这两个内容组织学生辩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明辨性思维。还有,在每章之前使用情景案例导入,应用案例讲解课堂内容;或根据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而对于后附的思考题,可要求学生课后总结答案作为复习。亦可另设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后将讨论及研究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者演讲,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课堂,并随之进行讲评,以此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丰富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因为管理会计课程的特殊属性,其双语教学的开展亦没有足够的经验可参考,这就需要结合学生和企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同时吸纳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总结出一条“中西合璧,西为东用”的独特双语教学之路。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概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银行业、保险业等虚拟经济资金链的断裂,导致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外部总体环境的不确定和经营环境的恶化,要求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管理会计更具战略视野,本文拟就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

1、战略经营系统对管理会计的冲击

2、决策会计与业绩评价会计的融合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1、 国外需求减少,出口受阻

2、 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大,效果显著

四、金融危机环境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1、战略目标制定

2、战略成本管理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

4、战略业绩评价

五、责任会计再造:现金流量的视角

1、现金流量评价的重要性

2、责任会计中责任概念的变迁

3、资金责任会计:现金流量经营的产物

六、小结

战略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和面向市场的动态的管理会计,注重提供长远的、全局的、战略性的管理决策信息。而金融危机是短暂的,其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它既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带来某些机遇。管理者应当注意到危机引起的经营环境变化,适当调整短期经营计划,以规避经营风险;更应该审时度势,用长远的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抓住企业发展的契机,取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战略经营系统的管理会计研究试图探求新的管理方式和实践方法去适应时代变迁的新潮流,并把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行为。如果在企业实践中管理会计创新活动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正确的应用的话,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将被降到最低,而机会则更大。

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提纲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提纲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研究 会计评论 对比分析

一、引言

通过学术期刊透视某一专业理论的发展轨迹与演进过程已成为综述文献的一种类型,不仅梳理了某一领域的研究脉络,而且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选题方向。赵西卜等(2003)对1992年至2001年间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1130篇论文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杨雄胜等(2005)对1980年至2002年间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1902篇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分析;王化成等(2001)对发表《会计研究》、《财会通讯》等7种期刊上的393篇财务理论文章进行了梳理分析;王化成(2010)对《会计研究》近30年刊载的财务理论文献进行了述评,归纳出财务理论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范丽娟等(2011)则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80-2009 年)《会计研究》的3511篇论文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上述文献主要关注了国内会计领域的研究态势,没有涉及国际会计研究的主流趋势。本文选择了《会计研究》与美国会计学会会刊《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为载体,对2001年至2011年刊发的学术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希望从国内动态与国际视野两个视角梳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向与发展态势,为未来的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会计研究》是我国会计领域、甚至是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根据吴溪(2010)的研究,1998年至2007年间会计研究所发论文1557篇,在该期间共得到4827次引用,其中被《会计研究》自引1151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3.8%,被其他CSSCI期刊引用3676次,总比为76.2%。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会计研究》的影响力明显提高,在权威期刊中的被引率同比上升56.24%;高被引文献数占经济与管理类期刊总数的14.16%,仅次于《经济研究》(王化成等,2010),截止到目前为止,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会计研究》的影响因子为5.909,排在全部期刊的第二位。《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是全球24家核心会计期刊中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是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被会计学界与实务界视为会计研究及解释其相关研究方法的主要期刊。这两种权威期刊对于国内与国际会计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最新动态都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在剔除了书评、会议征文等非学术论文后,本文共获得2001年至2011年《会计研究》所发表的论文1355篇、《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发表的论文521篇。下文分别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作者情况及论文引用情况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中外会计理论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

( 一 )研究主题的对比分析 参照《会计研究》的栏目划分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会计研究》(2001-2011年)的论文划分为十二个研究主题:会计准则(制度)、会计改革、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会计新领域、会计教育、其他问题。其中,会计新领域主要涵盖了有关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交叉学科、新兴领域的研究。具体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总体来看,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主题的论文占据了总样本的半壁江山,其中财务管理占31%,财务会计占19%。排在其后的分别是注册会计师及审计(9%)、基本理论(8%)、会计准则(制度)(6%)、内部控制(6%)等。参照国内研究的主题分类,结合《会计评论》所的具体情况,本文将《会计评论》刊发论文的主题分为9类,分别是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准则、审计、基本理论、会计改革、内部控制以及其他。在过去11年间,国际会计研究的主题分布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与国内研究相类似,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主题的论文占到了总论文量的半数左右,其中财务管理论文占比28%,财务会计论文占比22%,排在其后的是占比16%的审计主题论文,其他类型论文占比也高达19%,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分别占比6%。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吴水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这与最初管理会计的功能密切相关,即帮助制造性企业核算成本与管理成本,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案例/实地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起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的经验研究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飞等,2007)。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这与国外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检验实践中的理论应用,为理论假设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以及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应该适用,即使是指在某一类企业中适用,也不能只通过一家企业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调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这两个方面做到科学严谨对调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国内现有的问卷调查与国外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计量一般从原材料的供应、竞争者的动态、市场需求、制造技术、政府监督和干预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共六个方面进行评分(GulandChia,1994),再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来证明其计量的合理性。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管理会计实践的程度和状况,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2005《会计研究》:《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采用统计检验方法使用得到的数据。但在国内样本中,这样的问卷调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问卷调查,问题设计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实验方法最早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之中。大约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还是以制造性活动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是因为这样的研究主题能够带来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机会。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带来了更多的管理会计研究机会和研究主题。随着研究的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使得诸如对标准成本研究的兴趣降低,而增强了对促进销售的价值链管理环节的研究兴趣,因此又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随着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不仅是业绩计量的工具,更是战略实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背景和企业背景不同,或者经济发展的阶段存有差异,研究背景也会存在差异,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主题选择的差异。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

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Otley,1980)。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Emmanueletal,1990)。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它与会计学的其他分支相区别之处就在于它关注行为科学,其发展受到了经济学、政治学、组织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Birnbergand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产生的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经济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行为研究的透彻程度。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统如果不尊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决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总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

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杂志。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潘飞等,2007),而且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其他权威期刊发表管理会计论文的比例相对过低(我国还没有管理会计研究的专业期刊)。因此我们选择《会计研究》作为国内管理会计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样本。国外的选择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而且发表的论文都是管理会计的论文,因此可以较好地代表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的方向。我们选定这两本杂志,并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异同之处。样本的时间从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从众多论文中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我们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统计显示,1996年-2006年在《会计研究》上,总共发表了174篇管理会计的论文,JMAR总共发表了88篇管理会计论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这一分类主要是参考了Shields(1997)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分类,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但是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参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或针对某个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分析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确影响着研究主题的分布,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实际上,非盈利组织也可以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上向企业界学习,例如可以在医院建立病患费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

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的研究(潘飞等,2007),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没有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国内的管理会计学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首先要在理论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依靠经济学,还要奠定更广泛的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的视野。而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并且,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薄弱与狭隘,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档案研究多数采用经济学理论,这与JMAR的结果一致。而国内的问卷调查研究多数却没有理论基础,而国外的问卷调查研究均有理论基础,这一差异印证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国内的实地/案例研究应用的基本上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而国外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并且在各种研究方法上对经济学的应用比较均匀(除综合研究外)。另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国外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水平显著高于我国。因此,国内外理论应用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不仅影响研究的深度,也影响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方法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对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根源在于哲学中的认识论,即何谓真理知识和如何获得的争论(李连军,2006)。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梯利,1995)。理性主义认为:原因与结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维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确定其结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经验。经验主义却坚守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只有通过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因此,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张朝宓,熊焰韧,2006)。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也是我国一直以来会计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

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地/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当然,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在从事实验法的研究,但是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案例/实地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实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统计技术和研究结论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实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应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

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者和实践者基本还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发生了障碍。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因此,应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使其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师交流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场所。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尤其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国际认可,加之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研究内容更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四)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比较稳定的制造性企业。管理会计最初就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并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着重研究非盈利组织和更加通用型的问题。而相对于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是集中于企业层面,尽管这与研究水平的发展阶段相关,而且能够提升研究的实用性,但是也说明研究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因此,今后应该研究更多通用型的问题,以点带面,拓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

(五)创办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期刊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会计团体 管理会计 作用

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多处提到了要发挥有关会计团体的作用。从会计学会(协会)的性质看,它是会计学术团体和会计行业组织;从其职能看,它具有组织会员开展会计学术研究、会计实务交流,会计咨询服务、会计知识培训等功能。因此,会计团体必须走在会计改革发展的前列,引导和支持会员单位及全体会员为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出贡献。而基层会计团体,除了具有一般会计团体的性质职能外,又往往是单位会计机构的延伸,它更加贴近管理会计的实施主体,更应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会计团体应该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联系S机电会计学会的实践进行探讨。

S机电会计学会(以下简称“机电会计学会”或“学会”)的会员单位涵盖了S机电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而S电气集团是在原S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及其管辖单位的基础上改制设立,机电会计学会的会员单位与S电气集团及其下属各单位(以下统称“会员单位”)一致,面向S电气集团的全体财会人员(以下统称“会员”)。在集团财会领导(兼学会领导,以下统称“集团财会领导”)的协调下,会同集团会计机构,在推进S机电行业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挥宣传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在我国会计改革发展中,财务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及持续趋同,而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滞后。S电气集团虽然推行管理会计较早,但依旧停留在部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引起各单位的足够重视。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做好宣传培训成为首要任务。S电气集团的财会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即从集团总部到产业集团,从产业集团到企业,从企业到下属子企业;而机电会计学会直接面向各会员单位。集团财会领导为扩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培训面,发挥了学会的主渠道作用。

(一)利用会刊和微信公众号宣传管理会计

基层会计学会的会刊有着在业内发行量大、阅读面广及免费赠阅等优势,是向广大会员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机电会计学会在《上海机电财会》月刊开辟了“管理会计”、“知识之窗”专栏,集中宣传发展管理会计的意义、作用及管理会计的先进工具方法。同时,在“专题报道”栏目及时宣传集团开展管理会计重点项目和会员单位联系本单位实际实施管理会计的动态。

基层会计团体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受众面没有其他社会公众号广泛,但由于它的内容贴近本行业实际,受到广大会员的青睐。机电会计学会在《上海机电财会》微信公众号,及时管理会计微新闻、微论文、微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会员的关注度。微信公众号的及时性、可读性与期刊的全面性、深入性相结合,营造了学习管理会计、运用管理会计的氛围。

(二)通过讲座和办班培训管理会计知识

基层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培训中,一方面要开展现代管理会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更新会员的知识;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机电会计学会先后举办了《管理会计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创新与应用》等大型讲座,邀请著名教授做精彩演讲,与会会员参与互动。每次讲座的听讲人员均多达400多人,广大会员一致反映,这样的讲座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加深了对管理会计的理解。

学会还连续三年承办了集团财务总监培训班,每年对产业集团财务总监、二级企业财务总监、部分三级企业财务总监近100人进行24学时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第一年突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第二年突出了“新常态下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完善战略、规划、预算、绩效四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第三年突出了“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会计”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完善财务业务融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充分运用系统数据,展开“数据透视”,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健康程度的具体因素,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扩大管理会计知识的普及面,学会举办了由广大会员参与的“管理会计知识竞赛”;为了增强管理会计知识辅导的针对性,学会举办了“管理会计咨询会”,组织专家解答会员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中的具体问题,并将微信公众号与腾讯的“部落”功能相连接,在公众号页面开辟了“咨询平台”,随时解答会员提问。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目前,我国的会计团体尚不具备考核认证管理会计资质的职能,国家也是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纳入整体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会计团体应该支持政府的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并探索与国际会计团体合作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基层会计团体重在为会计人才培养工程推荐人才和组织会员参加适合本行业需要的合作项目。

机电会计学会会同S电气集团每年推荐优秀财会干部参加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适时推荐更优秀的人才参加全国领军人才培养。根据S电气集团境外业务不断扩大、境外分公司及境外并购企业不断增加,而对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学会选择了比较成熟的、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联合引进的国际财务管理师项目(IFM),组织并资助业内70多名财会骨干参加了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课程的培训和考试,并辅导他们撰写职业能力评估材料。目前,参考人员均已通过考评审核,获得了SIFM证书,为集团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发挥研究交流的组织推动作用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总结研究实践经验,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在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再创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升和创新管理会计。基层会计团体既有行业专家的理论支持,又有会员单位的实践,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交流中发挥组织推动作用。

(一)组织管理会计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层会计团体应将管理会计理论与会员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实践相结合选定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发动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吸取会员单位的实际经验教训,支持课题研究的主要论点;促进会员单位把管理会计的探索应用上升到理论高度。努力形成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成果。

机电会计学会近年来每年组织管理会计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管理会计发展动力与实施机制研究》、《工业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转型发展期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管理会计,促进企业去产能稳增长》等课题研究。学会的各项课题研究分别在S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级会计学会立项或在专业杂志发表,形成了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举办管理会计征文活动

管理会计论文是课题研究的必要补充,可以发动更多会员、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研究探讨管理会计。基层会计团体应该动员广大会员参加上级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并组织开展行业内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

2015年机电会计学会响应财政部开展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并举办了业内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共评出优秀征文29篇,有多篇在《新会计》、《中国总会计师》、《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其中《“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化探析》一文被评为财政部管理会计征文活动优秀征文。2016年学会再次举办了“新常态下管理会计创新”征文活动,已收到会员来稿30多篇。通过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会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管理会计论文的积极性。

(三)开展管理会计经验交流

尽管不少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着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经验,但是这些企业各自的内外部环境和性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与其他企业不一定相同。基层会计团体要根据“适应性”的原则,组织好本行业的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提高交流效果。

机电学会组织了多次业内管理会计经验交流会,让广大会员分享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会计经验。如S电气电站集团“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验、S三菱电梯公司“加强绩效管理促进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的经验、S集优股份公司“运用管理会计整合境外购并企业”的经验、S海立股份公司“开展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竞争优势”的经验、S汽轮发电机厂“以管理会计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等,在交流会上介绍后,符合集团战略、贴近行业实际的管理会计经验在其他会员单位得到了推广或借鉴。

三、发挥推广应用的助手作用

基层会计团体要成为单位财务领导的助手,成为单位财会机构的延伸,在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中用好自身平台,当好参谋助手,发挥积极作用。

(一)宣贯和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统领,也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指针。基层会计团体在发挥管理会计应用的参谋助手作用中,首先要引导会员学好基本指引。

机电会计学会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会员单位学习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宣贯和详细解读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应用原则、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要素、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及应用领域,并从《基本指引(草稿)》、《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到《基本指引》正式稿的完善过程,强调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必须以战略为导向,适应单位内外部环境,合理运用相关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通过《基本指引》的宣贯和解读,使与会会员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方向和方法。

(二)征集和汇编管理会计案例

案例示范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辅助,也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活教材。如果说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材料还只是“毛坯”或“半成品”的话,那么管理会计案例就是精雕细刻的“产成品”。基层会计团体要做好管理会计案例的整理、修改、挖掘、提炼,使其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

机电学会开展了管理会计案例征集,收集整理了会员单位的20多个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并按财政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案例格式文本(征求意见稿)》对案例进行补充调查及修改整理,汇编了业内的示范案例集。管理会计案例有效促进了各会员单位的管理会计应用。

(三)为管理会计应用项目提供支持

基层会计团体除了为会员单位提供管理会计应用知识、实际案例外,还应作为行业会计机构的延伸,直接参与或支持管理会计项目的实施。

学会秘书处成员直接参与了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透视”、“应收账款动态管控”等项目,在项目总体设计、实施方法、经验总结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对T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的资产整合,出具了管理会计分析与会计处理、税务安排相结合的咨询报告,提供项目咨询。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在19世纪西方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和利润中心等概念的出现宣告了管理会计的诞生(anthony,1989)。从那时起,管理会计开始作为实务界所应用的一门技术,直到二战之后,它才正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门专业学科,并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伴随着众多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不断地突破自我和创新,表现为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理论基础也不断扩展。可以说,这门学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经比较成熟。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早期的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这与西方以制造性环境为基础,以改进实务为目标的研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极为迫切想探求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和其他学科的挑战,为了能够给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提供较好的建议,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一、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还是以制造性活动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是因为这样的研究主题能够带来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机会。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带来了更多的管理会计研究机会和研究主题。随着研究的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使得诸如对标准成本研究的兴趣降低,而增强了对促进销售的价值链管理环节的研究兴趣,因此又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随着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不仅是业绩计量的工具,更是战略实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背景和企业背景不同,或者经济发展的阶段存有差异,研究背景也会存在差异,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主题选择的差异。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吴水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这与最初管理会计的功能密切相关,即帮助制造性企业核算成本与管理成本,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案例/实地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起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的经验研究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飞等,2007)。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这与国外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检验实践中的理论应用,为理论假设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以及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应该适用,即使是指在某一类企业中适用,也不能只通过一家企业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调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这两个方面做到科学严谨对调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国内现有的问卷调查与国外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计量一般从原材料的供应、竞争者的动态、市场需求、制造技术、政府监督和干预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共六个方面进行评分(gul and chia,1994),再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来证明其计量的合理性。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管理会计实践的程度和状况,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2005《会计研究》:《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采用统计检验方法使用得到的数据。但在国内样本中,这样的问卷调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问卷调查,问题设计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实验方法最早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之中。大约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

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otley,1980)。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emmanuel et al,1990)。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它与会计学的其他分支相区别之处就在于它关注行为科学,其发展受到了经济学、政治学、组织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birnberg and 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产生的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经济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行为研究的透彻程度。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统如果不尊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决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总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

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杂志。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潘飞等,2007),而且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其他权威期刊发表管理会计论文的比例相对过低(我国还没有管理会计研究的专业期刊)。因此我们选择《会计研究》作为国内管理会计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样本。国外的选择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而且发表的论文都是管理会计的论文,因此可以较好地代表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的方向。我们选定这两本杂志,并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异同之处。样本的时间从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从众多论文中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我们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统计显示,1996年-2006年在《会计研究》上,总共发表了174篇管理会计的论文,jmar总共发表了88篇管理会计论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这一分类主要是参考了shields(1997)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分类,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但是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参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 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或针对某个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分析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确影响着研究主题的分布,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实际上,非盈利组织也可以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上向企业界学习,例如可以在医院建立病患费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

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的研究(潘飞等,2007),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没有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国内的管理会计学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首先要在理论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依靠经济学,还要奠定更广泛的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的视野。而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并且,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薄弱与狭隘,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档案研究多数采用经济学理论,这与jmar的结果一致。而国内的问卷调查研究多数却没有理论基础,而国外的问卷调查研究均有理论基础,这一差异印证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国内的实地/案例研究应用的基本上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而国外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并且在各种研究方法上对经济学的应用比较均匀(除综合研究外)。另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国外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水平显著高于我国。因此,国内外理论应用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不仅影响研究的深度,也影响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方法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对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根源在于哲学中的认识论,即何谓真理知识和如何获得的争论(李连军,2006)。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梯利,1995)。理性主义认为:原因与结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维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确定其结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经验。经验主义却坚守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只有通过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因此,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张朝宓,熊焰韧,2006)。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也是我国一直以来会计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

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地/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当然,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在从事实验法的研究,但是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案例/实地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实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统计技术和研究结论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实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应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

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者和实践者基本还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发生了障碍。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因此,应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使其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师交流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场所。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尤其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国际认可,加之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研究内容更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四)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比较稳定的制造性企业。管理会计最初就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并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着重研究非盈利组织和更加通用型的问题。而相对于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是集中于企业层面,尽管这与研究水平的发展阶段相关,而且能够提升研究的实用性,但是也说明研究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因此,今后应该研究更多通用型的问题,以点带面,拓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

(五)创办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期刊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7篇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早期的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这与西方以制造性环境为基础,以改进实务为目标的研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极为迫切想探求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和其他学科的挑战,为了能够给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提供较好的建议,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一、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还是以制造性活动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是因为这样的研究主题能够带来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机会。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带来了更多的管理会计研究机会和研究主题。随着研究的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使得诸如对标准成本研究的兴趣降低,而增强了对促进销售的价值链管理环节的研究兴趣,因此又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随着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不仅是业绩计量的工具,更是战略实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背景和企业背景不同,或者经济发展的阶段存有差异,研究背景也会存在差异,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主题选择的差异。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吴水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这与最初管理会计的功能密切相关,即帮助制造性企业核算成本与管理成本,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案例/实地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起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的经验研究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飞等,2007)。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这与国外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检验实践中的理论应用,为理论假设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以及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应该适用,即使是指在某一类企业中适用,也不能只通过一家企业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调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这两个方面做到科学严谨对调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国内现有的问卷调查与国外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计量一般从原材料的供应、竞争者的动态、市场需求、制造技术、政府监督和干预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共六个方面进行评分(GulandChia,1994),再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来证明其计量的合理性。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管理会计实践的程度和状况,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2005《会计研究》:《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采用统计检验方法使用得到的数据。但在国内样本中,这样的问卷调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问卷调查,问题设计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实验方法最早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之中。大约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

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Otley,1980)。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Emmanueletal,1990)。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它与会计学的其他分支相区别之处就在于它关注行为科学,其发展受到了经济学、政治学、组织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Birnbergand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产生的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经济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行为研究的透彻程度。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统如果不尊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决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总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

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杂志。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潘飞等,2007),而且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其他权威期刊发表管理会计论文的比例相对过低(我国还没有管理会计研究的专业期刊)。因此我们选择《会计研究》作为国内管理会计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样本。国外的选择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而且发表的论文都是管理会计的论文,因此可以较好地代表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的方向。我们选定这两本杂志,并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异同之处。样本的时间从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从众多论文中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我们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统计显示,1996年-2006年在《会计研究》上,总共发表了174篇管理会计的论文,JMAR总共发表了88篇管理会计论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这一分类主要是参考了Shields(1997)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分类,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但是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参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或针对某个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分析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确影响着研究主题的分布,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实际上,非盈利组织也可以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上向企业界学习,例如可以在医院建立病患费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

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的研究(潘飞等,2007),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没有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国内的管理会计学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首先要在理论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依靠经济学,还要奠定更广泛的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的视野。而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并且,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薄弱与狭隘,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档案研究多数采用经济学理论,这与JMAR的结果一致。而国内的问卷调查研究多数却没有理论基础,而国外的问卷调查研究均有理论基础,这一差异印证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国内的实地/案例研究应用的基本上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而国外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并且在各种研究方法上对经济学的应用比较均匀(除综合研究外)。另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国外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水平显著高于我国。因此,国内外理论应用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不仅影响研究的深度,也影响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方法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对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根源在于哲学中的认识论,即何谓真理知识和如何获得的争论(李连军,2006)。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梯利,1995)。理性主义认为:原因与结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维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确定其结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经验。经验主义却坚守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只有通过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因此,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张朝宓,熊焰韧,2006)。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也是我国一直以来会计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

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地/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当然,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在从事实验法的研究,但是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案例/实地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实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统计技术和研究结论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实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应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

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者和实践者基本还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发生了障碍。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因此,应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使其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师交流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场所。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尤其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国际认可,加之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研究内容更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四)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比较稳定的制造性企业。管理会计最初就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并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着重研究非盈利组织和更加通用型的问题。而相对于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是集中于企业层面,尽管这与研究水平的发展阶段相关,而且能够提升研究的实用性,但是也说明研究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因此,今后应该研究更多通用型的问题,以点带面,拓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

(五)创办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期刊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会计改革; 会计制度; 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和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包括艺术、文学、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制度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性思维习惯,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以及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将文化进一步划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与广义的社会的含义相同,是人所创造的一切社会化的东西,具体的文化(即狭义的文化)是指一个特定群体的价值观。从两者的定义上看,由于制度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方面,因此,制度是文化的一部分。制度又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例如:法律和习俗、宗教、社会价值观,因此,正式制度应该属于物质文化,而具体文化,即群体的价值观应该属于精神文化。对会计制度和狭义会计文化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文化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探讨,其必然遵循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本文从此角度出发,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会计制度变迁史,对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文化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其存在的内在联系和问题。

一、概念界定

对会计制度和会计文化的探讨,首先需要对会计制度和会计文化进行界定。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分为广义的会计制度和狭义的会计制度。广义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规范,它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狭义的会计制度仅指对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本文所指的会计制度是广义的会计制度,是对社会会计活动总体情况的制度考察。对于会计文化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出发,将会计文化界定为人类社会创造出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所指的会计文化仅指狭义的会计文化,即会计文化的精神方面,是指会计活动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制度安排及文化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开始了会计制度建设的步伐,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50—1978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阶段和1978年至今的会计制度恢复及改革阶段。

(一)1950—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阶段

1950年3月,中财委了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至1951年上半年,中财委先后实施了13个部门所属企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为进一步满足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统一各部门的规章制度,1952年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颁布了《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国营企业年度清查财产暂行办法》、《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等规章制度。1953—1957年,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时期,财政部确立了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1955年财政部对原国营企业会计制度作了彻底的修改,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账户计划》和《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统一会计报表和说明草案》。为满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制定了《中央主管部门所属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标准账户计划及会计报表格式草案》和《地方级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标准简易会计制度》等。经过近七年的会计改革,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会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1958—1977年,我国进入了“”和“”的特殊历史时期,会计制度几经波折,多次废立。1973年财政部为恢复会计制度,颁发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三项制度,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会计文化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几经波折。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和3月,章乃器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应用自己的会计簿记原理记账》和《再论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账》的文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会计界发生的最早的思想萌动,掀起了建立新中国会计核算方法的讨论热潮,会计学科的阶级性也成为这一时期会计讨论的热点问题。1951年后,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引入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大量的苏联会计教材被翻译和引入。为推动会计制度建设,发展会计文化,一批会计类杂志纷纷创刊。1952年1月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主办的《工业会计》创刊,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1957年1月财政部接办《工业会计》,于1959年1月改名为《企业会计》,受影响,1959年年底停刊,并入《财政》杂志。1963年中央为转变时期发生的错误,于1964年1月创建《会计》杂志,由财政部发行,1966年8月,“”开始不久后又被停刊。《工业会计》以工业会计工作为主,前期主要介绍和传播苏联工业会计核算理论和经验,被财政部接办后,增加了介绍中国会计制度的内容,为新中国会计理论和统一会计制度服务。《会计》杂志主要报道各个行业的会计及财务工作。1956—1966年,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会计在上交国家税利中的监管作用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计划的有效执行,会计论文研究主要围绕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等展开。1966—1978年,在的影响下,会计研究停滞。

(二)1978年至今,会计制度恢复及改革阶段

1978年后,我国会计制度进入了恢复及改革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会计制度体系恢复及多元化阶段;1992—2000年,适应市场经济及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阶段;2000—2006年,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阶段;2006年以后,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

1.1978—1992年,会计制度体系恢复及多元化阶段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结束了“”时期所带来的动荡局面,我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财政部对当时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同年9月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1—1982年又相继颁布了国营供销、施工、建设单位等企业会计制度,1984年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会计法》,将会计法规建设推向了高潮。1982—1987年,财政部还针对国营承包企业和新兴的外资企业颁布了相应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的恢复和发展带动了会计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大量专门致力于会计研究的杂志纷纷创刊,如:财务与会计(1979年,财政部主办)、会计研究(1980年,会计学会主办)、财会月刊(1980年,武汉市财政局主办)、财会研究(1980年,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主办)、商业会计(198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财务部、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和中国会计学会粮食分会主办)、中国审计(1983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主办)、审计研究(1985年,中国审计学会主办)、审计与经济研究(1985年,南京审计学院主办)、审计月刊(1985年,湖北省审计科研所主办)等,结束了只有政府创办会计杂志的历史,为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平台,会计文化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景象。1978—1992年间,发表的有关会计方面的论文共12 506篇(会计论文8 453篇,审计论文2 925篇,财务管理论文1 128篇),年均2 501篇(见表1),1990年首次出现了关于会计文化的论文,会计文化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多集中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职能、会计制度建设、会计监督等方面,介绍管理会计、加强传统财务管理的内容居多。1984年开始出现了对财务管理本质的探讨,1984年之前的会计监督也主要围绕着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监督展开。会计文化的发展并未先于会计制度的变革,而且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现象。

2.1992—2000年,适应市场经济及与国际通用准则接轨阶段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出现了新中国首批上市公司。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为有效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及其会计信息的披露,1992年5月财政部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全面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财政部以财政部长令的形式,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并制定了分别适用于工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开发业、农业等13个行业的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会计准则全面建设的序幕由此展开。从1997年开始,财政部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9项具体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架构初步形成。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财政部于1998年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93年修订的《会计法》的基础上,对《会计法》又进行了新的修订,二次修订后的《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配合新修订的《会计法》的实施,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2000年6月国务院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同年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取代1998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上市公司的出现,以及如何规范其信息披露,在理论界掀起了讨论热潮,这一时期的会计文化开始走向繁荣兴盛,发表的关于会计方面的论文共64 562篇(其中会计论文31 813篇,审计论文25 109篇,财务管理论文7 640篇)(见表1),年均8 070篇,环比增长222.66%,(其中,审计论文环比增长436.52%,财务管理论文环比增长323.32%,会计论文环比增长135.22%),是会计类论文增速最快的一段时期。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这一时期会计文化界关注的焦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是这一时期会计论文研究的重点。财务管理研究开始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研究,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主线。1985年通过了首篇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专门研究会计文化方面的论文也获得了快速增长(见表3及图1),环比增长266.67%,超过了会计论文的增长速度。

3.2000—2006年,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阶段

1992—2000年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了在形式上与国际通用规则的接轨,而2000—2006年的会计改革则实现了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规则在实质上的接轨。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至此,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财政部先后颁布了租赁、借款费用、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存货、固定资产和中期报告7个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

在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蓬勃发展,会计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发表的会计类论文共119 659篇(其中会计论文62 292篇,审计论文 43 409篇,财务管理论文13 958篇)(见表2),年均19 943篇,环比增长147.12%(其中,会计论文环比增长161.08%,较上期增速提高,财务管理论文环比增长130.51%,审计论文环比增长143.60%,均较前期增速放缓),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成为这一时期讨论的焦点(2003年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创刊)。然而,这一时期,关于会计文化研究的论文却增速缓慢,6年间发表的论文仅94篇,年均15.7篇,环比增长42.42%(见表3)。

4.2006年以后,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

我国加入WTO之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为满足这一要求,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会计制度建设日趋成熟。

会计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稳定增长、日益成熟的态势,会计类论文共130 585篇(其中,会计论文65 139篇,审计论文45 957篇,财务管理论文19 489篇)(见表2),年均26 117篇,环比增长30.96%(其中,会计论文环比增长25.48%,财务管理论文环比增长67.55%,审计论文环比增长27.04%),会计准则超越会计制度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心。从2006年开始,专门研究会计文化的论文呈上升趋势(见图1),2007年出现了首篇系统研究会计文化的博士学位论文,2007—2011年会计文化论文比上期环比增长141.28%(见表3),增速超过会计类论文的增长速度。综合性的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等,也开始关注会计问题,加大了对会计专业论文的刊载频度。

三、结论

(一)我国传统文化决定着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宏观文化是在长期的岁月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基础文化的根基越深厚,对制度变革的影响就越大。我国传统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权距较大,对不明朗因素反映强烈,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是渐进式的,而不是激进式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即可窥见一斑,无论是1978年会计制度改革前的会计制度变迁史,还是之后的会计改革史,我国采取的都是循序渐进的制度变迁路径,首先从局部进行改革,从局部改革的成功推进到全局的改革,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改革,在探索中逐渐、逐步实现会计制度的变革。传统文化对会计制度变迁影响深厚。

(二)会计制度变迁的方向决定着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

新制度的建立需要文化的依托,影响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而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又会引起制度的变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史和会计文化的发展来看,每一次新会计制度的制定,都会在文化方面引起相应的连锁反应,带来会计思想上的萌动,掀起文化界在此方面的讨论热潮。在微观层面上,会计制度的变革推动着会计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会计思想的繁盛,引导着会计文化发展的方向。而微观层次上的会计文化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却不是十分明显,会计制度制定的动因来自于政府,而不是新文化的引入和繁荣,会计制度的变革往往先于会计文化的发展。在微观会计文化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上,我国的会计文化和会计制度属于制度主导文化型。

(三)会计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会计制度恢复和改革以来,我国会计文化逐渐走向了繁荣和兴盛,大量高质量的文章不断涌现,会计类期刊蓬勃发展。但从2001—2011年发表的关于会计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来看,会计文化研究并没有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而且,会计文化研究主要局限于会计文化的概念、内容、要素、划分、特征等基本问题,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论文较少,也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会计文化理论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文化体系应该如何建立,如何通过会计文化建设推动会计制度的完善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仍然是尚待解决的课题,发表会计文化类论文的权威刊物也很少。这一现状影响了会计文化对会计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会计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张勇.文化、制度与发展——制度与文化比较视角的发展分析[J].经济学家,2008(5).

[2] 曾小华.关于文化的定义[J].学习时报,2004(2).

[3] 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3).

[4] 李玉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1(9).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9篇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早期的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这与西方以制造性环境为基础,以改进实务为目标的研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论文百事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已有许多丰富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如何走向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极为迫切想探求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感到,管理会计研究始终面临着来自外界环境和其他学科的挑战,为了能够给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提供较好的建议,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一、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

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科书还是以制造性活动为案例(Anthony,1989)。早期的研究之所以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是因为这样的研究主题能够带来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的机会。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Shields,1997),于是便带来了更多的管理会计研究机会和研究主题。随着研究的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如财务、娱乐、保健、教育、交通、零售等)和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使得诸如对标准成本研究的兴趣降低,而增强了对促进销售的价值链管理环节的研究兴趣,因此又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随着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不仅是业绩计量的工具,更是战略实施和管理的手段。因此人们更加关注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背景和企业背景不同,或者经济发展的阶段存有差异,研究背景也会存在差异,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主题选择的差异。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吴水澎)。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潘飞等,2007),这与最初管理会计的功能密切相关,即帮助制造性企业核算成本与管理成本,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案例/实地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相对于西方管理会计的起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所以起初的研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的经验研究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潘飞等,2007)。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这与国外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检验实践中的理论应用,为理论假设的提出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以及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等,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是真理,那么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应该适用,即使是指在某一类企业中适用,也不能只通过一家企业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调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这两个方面做到科学严谨对调查的效度和信度都十分重要(胡玉明,2005)。国内现有的问卷调查与国外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例如,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计量一般从原材料的供应、竞争者的动态、市场需求、制造技术、政府监督和干预以及原材料的价格共六个方面进行评分(GulandChia,1994),再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来证明其计量的合理性。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或者某种管理会计实践的程度和状况,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2005《会计研究》:《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采用统计检验方法使用得到的数据。但在国内样本中,这样的问卷调查并不占主流)。所以,即便都是问卷调查,问题设计的水平和研究的深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实验方法最早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之中。大约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由于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

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Otley,1980)。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Emmanueletal,1990)。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它与会计学的其他分支相区别之处就在于它关注行为科学,其发展受到了经济学、政治学、组织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BirnbergandShields,1989)。例如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产生的重要经济后果就是对组织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经济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行为研究的透彻程度。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任何管理控制系统如果不尊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律,决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研究,总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二、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

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杂志。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潘飞等,2007),而且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其他权威期刊发表管理会计论文的比例相对过低(我国还没有管理会计研究的专业期刊)。因此我们选择《会计研究》作为国内管理会计研究水平的代表性样本。国外的选择了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而且发表的论文都是管理会计的论文,因此可以较好地代表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的方向。我们选定这两本杂志,并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国内与国外的异同之处。样本的时间从1996年至2006年共11年。

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大的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我们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统计显示,1996年-2006年在《会计研究》上,总共发表了174篇管理会计的论文,JMAR总共发表了88篇管理会计论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这一分类主要是参考了Shields(1997)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分类,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但是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参照Wagenhofer(2006)的研究,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或针对某个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分析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如前文所述研究背景的确影响着研究主题的分布,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实际上,非盈利组织也可以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上向企业界学习,例如可以在医院建立病患费用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

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的研究(潘飞等,2007),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没有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国内的管理会计学者而言,如果要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首先要在理论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依靠经济学,还要奠定更广泛的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的视野。而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并且,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这反映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理论基础的薄弱与狭隘,也指明了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们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内档案研究多数采用经济学理论,这与JMAR的结果一致。而国内的问卷调查研究多数却没有理论基础,而国外的问卷调查研究均有理论基础,这一差异印证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国内的实地/案例研究应用的基本上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而国外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并且在各种研究方法上对经济学的应用比较均匀(除综合研究外)。另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国外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水平显著高于我国。因此,国内外理论应用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不仅影响研究的深度,也影响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方法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对于研究方法的争论,根源在于哲学中的认识论,即何谓真理知识和如何获得的争论(李连军,2006)。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梯利,1995)。理性主义认为:原因与结果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知道原因,就可以依靠思维和推理的力量立即确定其结果,而不需要依靠任何经验。经验主义却坚守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只有通过观察和经验才能得到。因此,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张朝宓,熊焰韧,2006)。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也是我国一直以来会计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Shields,1997),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

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地/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当然,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在从事实验法的研究,但是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研究者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另外可以看到,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案例/实地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案例/实地研究。那么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统计技术和研究结论的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研究的水平受到了实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应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

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者和实践者基本还处在相互分离的状态,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发生了障碍。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因此,应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中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使其成为我国管理会计师交流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场所。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尤其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上更容易被国际认可,加之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研究内容更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四)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比较稳定的制造性企业。管理会计最初就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并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着重研究非盈利组织和更加通用型的问题。而相对于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是集中于企业层面,尽管这与研究水平的发展阶段相关,而且能够提升研究的实用性,但是也说明研究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因此,今后应该研究更多通用型的问题,以点带面,拓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

(五)创办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期刊

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研究主题;理论基础

一、引言

管理会计诞生于19世纪西方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二战后,管理会计正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门专业学科,并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几十年来,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伴随着众多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不断地突破自我和创新,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理论基础也不断扩展。可以说,这门学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经比较成熟。

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早期的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取得了许多丰富的成果。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能够使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二、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研究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如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服务行业②和政府部门@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而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而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①。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实彤案例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②。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彤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③,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凋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国内现有的问卷凋查与国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年第5期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④。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而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OJ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Ho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和比较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管理会计研究,越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三、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杂志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而且《会计研究》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旧1国外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

(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所以,我们选择这两本杂志作为我们研究的样本,样本的时间从1996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我们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①。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见表2):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年第5期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

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①,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缺乏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见表3)。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四)研究方法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不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

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见表4)。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彤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见表5)。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采用的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另外,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实地/案例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四、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实彤案例研究。因此,应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①。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三)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目前依然处于领先,他们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以及对综合理论的应用能力。对国内管理会计学界而言,走出去之前应该先引进来,通过加大与国外尤其是北美教育背景的海外学者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不断将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实务相结合,才能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接受和了解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交流的形式可以通过邀请海外学者讲授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举办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以及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等等。

(四)扩大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管理会计最初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并完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着重研究非盈利组织和更加通用型的问题。而相对于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是集中于企业层面,尽管这与研究水平的发展阶段相关,而且能够提升研究的实用性,但是也说明研究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因此,今后应该研究更多通用型的问题,以点带面,拓宽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

上一篇:高级会计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公司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