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04:43:31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1

1.1项目管理的作用扩大

项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项目内容得到完善的管理并保证项目运行。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使企业对单一项目管理工作的结果能够被其他项目组所接收到,基于大数据云储存的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工作模式分析提供了基础。因此产生了这样一种模式,即企业管理根据项目管理工作的分析结果,能够验证企业管理整体改革的效力;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反过来也能为企业整体改革提供依据。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整体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项目管理的作用从对单一项目的指导和引领,扩大到对整个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方面。

1.2项目管理工作重点转移

借助于现代高新信息科技,项目管理的根本目标不再局限于项目工期与成本的减少,而是以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重点,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部门与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项目管理理念的科学化与完善化。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项目管理根据一定的标准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派给相应部门,既有效减少项目管理决策时间,同时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基于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2.1信息化下的项目成本管理

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单一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是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成本管理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用到的企业资源进行的整体统计,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约束项目进程中的资源利用,是资源优化,进而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信息化下的项目成本管理通常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传统项目管理过程中并未被计入到项目成本的内容,介由信息化管理的“大数据”理念,被广泛注意到,其中包括参与项目活动的组织成员自身所代表的人力资源成本等;第二,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成本管理规则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计划模式转变为灵活模式,例如,企业对项目的投资额度以及在项目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应用力度,能够通过对项目进程的详细分析进行及时修改。较之以往的计划型成本应用,信息管理能够使成本管理的效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成本管理要想发挥其最项目盈利的根本作用,其基础在于参与项目的组织成员都能够将项目进程中的各种有关于成本应用的信息都及时归档并进行系统处理。但是,大多数企业项目管理者或项目组成员都缺乏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使得项目成本管理的效力减弱。

2.2信息化下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参与项目的组织成员的工作责任分配以及工作效率管理,其中成员间的配合度和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对项目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从简单的工作安排、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定以及项目参与员工的激励行为,扩大到能够根据项目进程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进行合理化调整的程度。很多企业的单一项目经营都涉及市场调研、项目跟踪以及客户管理等多项事务,因此,项目组成员的日常工作也容易受到外界条件限制。信息化下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使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远程跟踪,例如用手机定位来确定员工是否在岗、通过客服记录和客户回访确认员工的工作结果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人际甲流工具的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新方法。然而,信息化下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实施需要以一系列动态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其中包括了对员工个人主动工作行为的尊重、对员工的组织凝聚力的培养等,很多企业只重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促进作用,却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

2.3信息化下的项目风险管理

企业项目经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对项目活动的整体安排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都有关系。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风险管理倾向于对项目期间的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得出项目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但是,由于企业项目实施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项目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使得风险管理并不能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在信息化背景下,项目风险管理的机动性得到明显提升,一方面,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从网络中迅速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使项目组成员能够迅速应对环境变化,采取一系列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转换与客户沟通的模式,或者临时进行市场范围调整等;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数据库的大量资料项目管理者能够分析出某一类项目常见的风险,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其前提是项目经营相关的各个细节都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被如实记录,即要求参与项目的员工保证数据资料在时间上和质量上的统一性,做不到这一点,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风险管理效力就难以提升。

3.对信息化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建议

3.1提高项目组员工的信息化工作能力

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是项目组成员对信息化成本管理数据的提交,因此,企业有必要提高项目组员工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即使成本概念深入到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理念中,使员工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高效地筛选那些能为成本管理提供帮助的信息,统一归入管理数据库。建议企业进行以下两种培训活动:第一,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通过信息提取讲座、信息化工作与传统工作的效率对比讨论等方式,使项目组成员自动自觉地使用信息化工作方法,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等交往工具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而不是通过打电话、登门拜访等行为进行产品推销,以此大量节省项目运营成本;第二,给员工建立一个成本记录模型,使员工明确哪些工作内容涉及项目成本的应用和变动,并要求员工将这些活动及时记录到成本信息数据库中,例如,在项目组成员的手机里安装“随手记”APP,使他们随时记录资源使用情况,然后上传至分享平台再进行汇总。

3.2根据信息化特征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推进企业项目管理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要注重企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制度与体制保障。建议企业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鼓励项目员工参与管理工作,给予项目人员发言权,调动基层项目员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要构建项目工作人员晋升制度,根据企业行政职位设置相应的项目管理职位,一方面有效解决技术项目开发人员晋升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稳定企业技术开发工作团队,减少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3.3加强企业项目信息集成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风险管理之基础在于企业项目信息的全面收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企业项目信息集成化建设。目前,大多数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进行信息搜集的方法是将一系列管理ERP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但是,企业在管理ERP应用上并未做到全面和完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用ERP的情况最为广泛,而与项目进程细节相关的内容,如产品的宣传、新产品的创新过程等,却很少有ERP的参与。因此,建议企业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拓展管理ERP的使用范围,在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建立信息化管理程序,将项目进程中每个时间点产生的行为进行如实记录,这样的信息集成化建设,最终能够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模式越先进,对企业经营项目的促进作用越突出,越能展现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需要以项目组成员对信息技术的主动应用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管理ERP的集成性应用为主要途径,使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凸现出来。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2

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基础的业务单元,是以单体项目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等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分解和结合统一的过程。项目管理的突出特点是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项目需求来组织资源,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项目管理一般是采用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可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并能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调整组织的配置,以保障工作和组织的高效、经济运行。为了提高我公司项目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作为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信息管理部从2003年8月选择了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下属软件公司PKPM协同开发了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管理系统,目前已进入了项目组试点阶段。 1、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 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发现,有的项目已经施工一段时间了,但图纸还没有完成,为了避免造成项目延期,于是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材料和人工就已经到位并进行施工,个别项目甚至在工期进行到了将近一半都无法得到完整的图纸。长此以往,会对以后的项目进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为此我们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和管理方法来控制项目成本,但是这些刚性的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执行不力。既然依靠员工自身无法推行,所以就需要一套成熟的系统的信息化工具来执行,通过电脑来规范这些过程,目的是使项目的整个过程更加透明、规范、科学,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 1.2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信息化重点 在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公司和项目部所最重视的,其中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的比重约为80%,能否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说是项目资金运作的关键。还有,例如:施工任务书的编制,很多项目不按照要求进行人工结算,而将“领料”作为结算人工的方式,然后再根据“结算”的结果重新制作施工任务书。这种“以领代耗”的方式一直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长期存在的弊病。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管理流程严重颠倒,原本管理思想中的“事先控制”俨然变成了“事后汇总”。 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的重点就在于控制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控制工程直接成本:材料成本、人工费、机械费。 ②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降低这一部分的费用同样可以大大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③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地施工,合理使用资源,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④加强项目资料的及时整理,不但可以降低工程竣工期的资料处理时间,而且可以在遇到纠纷时及时索赔,从而降低成本。 1.3 提高员工管理能力,规范施工体系 在许多项目中,项目经理会发现项目部的员工工作自觉性不够,其实这也是有许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就包括项目部成员对于项目进行情况不了解,导致了项目工作人员不知道近期要做什么,这样就加重了项目经理的工作量,同时让业主觉得施工情况比较混乱。推行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为了通过软件规范项目管理的各个分部分项,明确告诉项目实施人员应该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整个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让公司项目管理理念形成一种统一的模式,而管理方法又可以多样化,也可以说是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当公司在完成信息化项目管理后,在工作中员工可以通过相应的辅助手段清楚地明确当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而当项目部所有的人都明确了工作后,项目经理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并且树立公司规范管理的形象。 2、项目管理系统软件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3

吸收首钢和唐钢的经验

“首钢京唐公司已经渡过了依靠专业咨询公司来实施信息化项目的阶段。”在谈到首钢京唐公司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工作时,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强伟这样说。

2003年,原来负责自动化工作的强伟被调过来负责信息化建设。在知名咨询公司的帮助下,首钢成功实施了SAP的ERP,为首钢北京地区钢铁主业建立了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基本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企业管理透明化。

2006年,首钢实现了北京以外地区迁钢、首秦、顺义三个钢铁基地的ERP和MES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实现了“一业三地”(除首钢京唐公司)的管理。

强伟说,这五年的信息化建设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也给首钢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次就是在此基础上得出的。

强伟解释说,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实现引进体系的主要功能,比如说ERP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对很多企业来说,系统功能成功移植到企业中就算成功。但是企业原来的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如果这两套系统没有很好地集成,就可能形成两层皮。第二层就是体系化、系统化,使得企业的运转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体系。对生产企业来说,要实现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向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第三个层次,就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变化而不断重组。

强伟说,首钢集团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的“一业三地”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第二层次,这是多数企业需要做到的。首钢京唐公司希望在吸收首钢和唐钢的经验基础上,在管理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首钢和唐钢总结的信息化实践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经验丰富的团队。所以,首钢京唐公司信息化建设队伍中的骨干大都是原来首钢或者唐钢的信息化人才。强伟认为,这些人熟悉信息化的理论和方法论,可以走得更高。

关键是要有方法论

“基本上我是星期一下午到星期五上午在曹妃甸办公,星期五下午到星期一上午在首钢办公。”强伟同时还是首钢集团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总经理助理。

负责首钢集团或者首钢京唐任何一个信息化建设工作,都不可能轻松。那么,强伟是怎么兼顾两头的呢?“我只负责基本的方法论,把握大方向。”强伟说。

在强伟的眼里,从实际出发,站在管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考虑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线路。

在首钢京唐公司多达70万字的信息化建设蓝图中,记者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京唐战略解读。强伟说,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体系工程,信息化建设团队不能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但是一定要理解既定的战略,信息化才能真正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

没有选择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实施信息化项目,可能节约30%的实施成本,这并不是首钢采用以自己为主的实施方案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企业自身的团队更加了解业务,能保证项目质量。“我们的实施周期有限,咨询公司不能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业务。”

但是,首钢京唐公司并没有完全排斥外来的力量。首钢京唐公司信息化蓝图是强伟引以为豪的杰作。“这不是一般咨询公司能做出来的。”强伟说,这个蓝图形成,除了首钢京唐公司自身信息化团队的努力之外,还征询了许多业内专家的意见。碰到有不清楚的技术等问题,首钢京唐公司也会按照市场行情请咨询公司的专家来解决。

链接:首钢京唐公司的十条方法论

在采访中,强伟一直强调,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一定要有方法论,这是保证项目效率的重要条件。这种方法论,从形式逻辑来讲包括正确的目标分解、正确的能力定位、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结果。项目目标的定位需要主要领导亲自关注。

具体来说,首钢京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遵循以下十条方法论:

方法论一:清晰的工作路线图和WBS?穴工作分解结构?雪方法。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各专业按照统一的工作路线图进行:现状问题的描述,系统支持的把握,改进的工作流程的描述,相关人员的培训,相关制度的完善,流程的实现,流程的验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把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分解到最小单位,然后从最小单位开始具体实施,并将任务落实到人和具体作业时间。这也是进度计划、人员分配、预算计划的基础。

方法论二: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具体操作岗位的实证调研方法(问卷+访谈+无记名问卷+专业座谈会+专题座谈会)。在优化管理的项目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调研,特别是对于具体的操作岗位的人员和相关跨部门的协作接口进行了细致的调研,以保证优化的管理流程的可操作性。

方法论三:严密的动态计划和迅速的进度跟进方法。在信息平台上优化管理的工作任务涉及的管理工作面宽广,涉及的基础工作相当复杂,为保证工作的质量与进度,指挥部必须进行动态的指挥协调,原则上按周计划动态滚动协调。

方法论四:严格的文档管理方法。为保证工作的条理、有序,各承担单位建立了有效、严格的文档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文档的规范与收集,原则上按ERP指挥部文档管理办法执行。

方法论五:应用ARIS工具(一种工具软件)描述工作流程的工作方法。在优化管理的过程中,各单位应用ARIS工具具体地描述优化的工作流程。项目验收以实施的流程图为准。

方法论六:KPI中的BSC(平衡记分卡)方法。绩效考核是保证管理流程落实的必要手段,各单位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提出应用平衡记分卡考核的KPI指标,经过KPI工作组的设计纳入KPI考核体系,形成了一套适合首钢的健全的KPI体系。

方法论七:首尾相接的系统方法。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案、制度的落实,到岗位职责的调整、基础工作的完善、文件的齐全、流程的控制和工作质量的标准,最后到考核评价的落实,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方法。

方法论八:不断优化的方法论。信息化项目的实质是管理项目,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达到目标。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领域。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不断优化。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将信息化工作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方法论九:流程系统的方法论。我们总结汲取首钢前期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为了避免流程体系的不完整,避免流程的纵向脱节、横向不集成,提出了完善流程体系的方法论在京唐公司的项目中实践。其要点是强调管理体系的集成,包括纵向的分解、横向的集成,通过项目控制、技术手段、管理职责、指标体系来保证落实。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4

1.1需求分析

1.1.1管理人员需求分析:管理人员要求能够管理本院的员工基本信息、著作、论文、科研项目及成果、科研奖励等日常工作,同时,管理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1.1.2科研人员的需求分析:普通科研人员只能浏览本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所有系统使用者还关心系统的界面是否有好,容易操作;是否能减轻日常科研活动的工作量;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整个业务流程;是否方便查询历史数据等。

1.1.3维护人员的需求分析:一个可维护性好,适应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大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系统维护人员的需求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更新等不可或缺的维护功能。

1.2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分析:综合现行国内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用户需求,提出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1.2.1信息:主要用于政策性文件(如新闻、通知等)以及材料性文件(如项目申报表、项目开题报告表、结题报告表、专利申请表等文档的下载)。

1.2.2科研人员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科研项目、在线申报、通知系统、意见反馈。个人科研项目可以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在线申报项目用于在线申报课题。接收通知和文件接受管理部门及系统的通知。意见反馈用于提交相关反馈意见至管理部门或系统维护部门。

1.2.3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申请项目的相关信息(横向或纵向)、项目的申报、审核、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内容。科研项目子系统设置的主要功能有: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验收、项目中止和项目查询。

1.2.4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经费基本信息、经费到账、经费使用、经费结转。

1.2.5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结果,包括著作管理、论文管理、专利与鉴定成果管理、获奖成果管、成果转化管理等。主要功能包括:科研人员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科研项目的鉴定成果、成果获奖的情况及成果转化情况等。

1.2.6科研考评:科研考评为高校评定职称、竞聘岗位、岗位津贴定级、发放科研津贴和评先选优提供重要依据[2]。主要功能包括设置计算方式、设置奖励计算范围、计算科研工作量、考评结果查询。

1.2.7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为了提高医院科研及学术水平,活跃院内学术氛围,建立和促进医院同国内外医院、科研机构及学术组织之间的学术关系,加强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学术交流子系统主要功能:学术会议、受聘讲学、访问考察和进修学习。

1.2.8专著及论文管理子系统:主要记录科研工作人员发表的著作,在期刊、报纸、会议文集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包括作者、出版社名称、刊登期刊(报纸、会议文集)的名称、写作及发表日期、影响因子、索引收录情况等内容。

1.2.9情报检索子系统:情报检索子系统的功能包括人员信息检索、课题名称检索、著作信息检索、论文信息检索、获奖成果检索、学术会议检索等。

1.2.10统计分析子系统:为方便综合管理从不同角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见图2。

2基于数字化医疗的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笔者提出的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为系统管理分系统、功能模块分系统和数据管理分系统三个部分,见图3。系统管理分系统负责整个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保障科研人员正常使用。通常包括页面管理、权限管理、门户日志和安全维护等工作。功能模块分系统是主体,负责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数据管理分系统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负责管理数据库,如数据导入和导出、数据连接及备份等。

2.2系统开发设计:系统开发模式选择广泛使用的B/S模式,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这种B/S结构实现流程如下,见图4。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请求到web服务器,数据库通过开放数据接口(ODBC)允许web访问请求,得到查询的数据,动态生成HTML文件反馈给客户端的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是本流程的核心,web服务器上安装系统运行程序。实现这个流程可以采用IIS、ASP、SQLServer的组合形式,这三者分别对应着web服务器、服务器上加装的脚本语言编译程序和数据库软件。系统开发人员负责的是web服务器上脚本语言的设计和数据库的构建。

3小结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不足,对基于数字化医院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进行分析和设计,最终提出整套数字化医疗科研管理信息各分系统的具体内容及系统的架构。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异常的迅速,行业的总体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市场所呈现出的建筑业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建筑行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其独特的优越性,就必须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以项目的信息化施工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主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概述

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基本的工作单元,它是以单体项目为研究对象,以过程项目的工期、安全、质量以及文明施工等目标为基本内容的生产组织管理。而项目管理则是现代管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成功的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管理企业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在企业的内部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并通过此信息网络来改变、优化传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以达到最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辅助领导决策的目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和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重复劳动。上述的种种无疑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引起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首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域内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域内没有成熟、规范的标准,这致使我国的企业在该方面的表现为:独立开发、各自探索,这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对信息化的工程项目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主导下,当企业的工程项目不断扩大,施工人员和难度不断提高,一般就会出现以下的这些问题: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协调,致使管理信息出现滞后性;由于施工信息数据的不断增多,决策者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具体数据、作出有效的决策;管理制度等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成本核算时间过长导致了施工难度的增加等。究其原因,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第三,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得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投放了大量的资金,可是,却很少取得与投入成正比的结果。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的几点:其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开发缺乏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其二,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其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稳定性。上述的三点便是制约我国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实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首先,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使其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有关指导方针,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该是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征集各种具有时效性和操作性的草案,并筛选出在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具有突出成绩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探索将管理标准和规则进行细化,然后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对该草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最后将其移交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和执行。由此可见,由政府主导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势在必行。

其次,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使其正确对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者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鉴于此,为了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顺利的得以实现,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从高层的管理者到底层的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观念,力求使企业早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第三,加大政府对于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投入力度,大量的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的各种专业人才,并且自觉的为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流程,从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到系统的实现阶段、软件测试阶段和软件的运行与维护阶段,只有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流程,才能够使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加有序、清晰、明确且步骤分明。

小结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更加能够减轻企业员工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效果。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国际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更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今的有效资源,加速其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苏斌.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6):135―137

[2]史庆东.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J].网络财富.2009(8)

[3]江见鲸,张建平.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流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07.032

目前,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这也是企业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信息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其中以霍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James Martin的信息工程方法论最为显著。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确保企业施工中物资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查询,即将信息资源规划列入项目工程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管理人员。从而为管理决策与企业现场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优质的、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现状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 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

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4 结 论

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实现信息资源规划对企业项目施工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其基础理论和核心流程。强调了其主要过程为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并阐述了各自的优势和操作流程。利用数据流分析,可以明确项目流程的数据使用现状,并采用用户视图的方式建立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模型,构建企业物资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决定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信息资源规划的结果可为企业提供物料需求计划。从而使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使用更具合理性,为企业提供统一的采购信息,满足合作单位的需求,促进企业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开,徐荣贞.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J].图书馆学研究,2012(11).

[2]罗亚毅.实施库存资源效能监察提升物资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4(5).

[3]王桂荣.浅析实施资源整合后的物资管理与控制[J].财经界,2013(19).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实践 多项目管理 契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00-02

一、多项目管理法综述

(一)多项目管理的概念

多项目管理是指针对组织中的正在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企业中,能够对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执行等工作进行同时的管理和协调,能够使得各个项目的最终成果达到最优。总的来说,多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群、项目组合以及项目的成功管理来实现的。

项目群是指对现有的和即将开展的项目进行集群,最终创造出超过个体项目总和的价值。通过项目组合管理能够从整体出发,能够对类似的项目进行动态的选择,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生产要素和资源等方面更加地优化和整合,在资源的分配上也能尽善尽美,保障了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1.战略性。组织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是战略性的体现,站在项目决策层面上完成对组织中的各个项目的评估、计划、执行以及控制等等。

2.动态性。在进行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对战略目标进行改变,同时还对各种需求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变化,能够及时地对项目进行调整,对项目资源和效益之间进行调整。

3.最佳资源利用率。一般项目管理在资源方面通常会假定为得到保障的,目标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固定资源。而多项目管理则需要对多个项目进行假定,能够对现有项目资源进行协调分配,最终实现项目实施组合的最优化,保证固定资源能够因为最佳配置而获取最大利益。

4.组织的整合性。一般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少沟通,另外在沟通的效率和质量上也较低。而多项目管理中,项目组中各项目小组成员在工作合作上较为统一,经常性地在技术和知识方面进行交流与沟通,合作观念较为深化,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较高。

(三)多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举例

GE为奥运提供了众多的服务,其中主要有能源配电、安防、照明及医疗等方面,涉及的范围除了众多的奥运场馆之外,还涵盖了不少的商业建筑。GE通过施行多项目管理,保证了提供的服务能够更加有效,更具有专业化。主要体现如下:

1.项目群管理。GE提供配电产品能够同时面对多个体育场等场地,因为不同的项目,所以在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上也会存在差异,但是不少产品的来源会相同,在订单处理以及物流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资源的占用方面也会有可能相同,因此可采用项目群管理的方式进行优化管理。

2.GE奥林匹克业务团队。GE为奥运专设了奥林匹克业务团队。该团队主要包括了业务销售、项目执行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使得GE内部跨事业部合作得以实现,通过对产品销售和项目执行的贯穿,能够使得各事业部各个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团队之间进行更加积极配合和支持,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保证。

作为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最新分支,多项目管理在一些大型项目中逐渐得到了相应的运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通过在奥运赞助项目中对多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使得多项目管理在供应商项目管理的应用更加丰富和完善。

二、会计理论单向的局限性和弊端

会计理论单向方法是根据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的一种研究思路,在这样的一个完整的会计系统内,会将循序渐进的有序的整体框架作为出发点来进行,在系统的和谐型和严密性等方面进行着重的考虑。此时的会计理论研究包括了众多的范畴,其中主要有理论研究方法本身、会计本身、会计规划和会计目的等等,并能够对会计中的各个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和规划,保证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处能够合理地处理,从而使得各个概念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这种单向的研究方向下,会计人员会受到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会使得会计工作需要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进行推断,最终致使了会计假设的出现,就是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来建立一个主观稳定的假想的环境。但是世界上这种单向的研究方法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主要是会出现会计理论研究横向发展上的自我否定和纵向发展上的一些问题。会计实务的单项研究思路能够进行的一个前提是会计本身的自发性,认为会计仅仅是一种计算的程序或者方法的综合,认为会计的自然属性能够随着经济环境进行自我的完善和优化,然后对会计工作中的一些程序和方法进行着重的规定和限制,通过这些统一性的规定和政策性的限制来保证会计工作务实地再执行。

但是上述的会计的单项研究并没有对自己的研究目标进行确定,彰显出一定的盲目性。这种方法知识在实务的功能上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再加上因为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来对实务进行准确有效和标准的判断,阻碍了会计实务的同步性,并使得会计理论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指导性。会计实务在缺少了实际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会因此纵容了某些舞弊行为的发生,最终使得会计实务工作更加难以进行。

三、基于多项目管理法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关系及其契合点

会计的单项研究存在一定弊端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对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分析和了解,不能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辨,不能对两者的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实际上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既不存在着包含关系,也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制约,而是相互依存,呈螺旋式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两者之间契合点的研究,保证两者之间的正常发展。

(一)会计目标与会计本身的契合

会计不属于一种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它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处于决策支持系统中,提供会计信息流是会计的最终目的,并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将会计信息表现出来。所以说会计目标要想顺利地实现应该保证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通过会计信息的来源方面对会计目标的实现进行影响就是会计的真实本质。

通过会计的本质能够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客观的反映,在经济活动的横向发展上,资金的流动和实体的运动,前者能够反应价值的变化,后者能够反映使用价值的变化,这两个方向所体现的信息能够通过会计系统功能进行技术加工和变换,使得生成的经济信息能够真实地代表着经营活动的特征和状态,能够代表着资金的运动属性。在会计信息方面进行分类,可以分成非货币性质信息和货币性质信息,对此,财务报告是应该以这两种载体进行表述。

1.货币性质信息。货币性质信息也可以称为财务信息,通过其能够使得会计本质在会计目标中得以体现,也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开始。通过货币性质信息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管理性质的服务,能够作为主要依据来保证企业的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会计本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特点与财务管理过程中需求不谋而合。在真实性上,会计信息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真实性,失去了真实性的信息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可靠性上,可靠是会计信息的本身需求。通过保证会计的反映方法和手段来符合财务对会计信息要求的经济意义的就是财务信息与财务过程相谋和,所以说会计信息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确定和动态的方式来对财务管理所能涉及的投资等过程进行描述。

会计本质会对货币性质信息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实现不是被动的,反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就是说会计本质加强了会计目标的决策相关性。

2.非货币性质信息。非货币性质信息也可以称为管理决策辅助信息,对会计原始本质的一种有效补充是非货币性质信息产生的一个先决条件。通过会计信息的不同会计要素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使得会计信息具有了整体性和局部关联性。对此我们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出个别经济特殊的经济活动带来的干扰,保证会计信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减少因为人为活动带来的特殊性。所以说通过非货币性质信息能够补充综合性带来的不足,保证信息能够在个性和共性两个角度上对会计进行完美描述。

通过非货币性质信息不但能够阐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还能保证特殊的会计政策的实行,减少出现会计信息书面资料发生较大变动的非会计计量事项等等。实际上来说,非货币性质信息属于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相交处,它能够在会计的角度上完成对管理思想的结合并对会计信息进行选择。通过非货币性质信息不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严密性,还能体现出会计对经济活动的依附性,对此可以将非货币性质信息作为会计目标的一个重要的辅助信息,更好地保证会计目标决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上述的两种会计本质信息能够给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在理论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内涵基础。

(二)会计目标与环境的契合

会计本质与会计目标之间的结合是由会计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体现出来的,但是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需求上则是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的契合上体现出来的。

正是因为会计信息属于信息体系,所以说应该服从于信息存在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归宿,简称信源和信宿。通过会计本质能够解决信源方面的问题,而会计环境则能对信宿问题进行说明。通过对信息使用者环境的分析研究会计目标的实践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特点而成的会计背景,而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内容所形成的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通过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能够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通过围绕会计信息使用者建立的财务报告目标,会受到使用者对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质量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影响,客观环境中的主观因素就是会计目标的确定,能够对会计外在环境中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行体现。

正是因为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才有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根据产权理论,企业所有权和企业财产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根据所拥有的权利的不同可以分为财产委托人和财产受托人;而企业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的占有、收益、使用和转让等方面的权利。无论是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会计信息能够获得财产收益状况和财产经营过程等方面的信息,保证两者在财产收益上的分割,并对剩余控制权的走向进行记录。

1.财产委托人。会计目标的客观性主要是由财产委托人体现的,在会计目标中,通过财产委托人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能在企业的各个时点所控制资源的定量以及对资源的使用效果的定量,相比于财产的增值能力来说,财产委托人更关心资产的保值,所以会加强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2.财产受托人。会计目标的主观性则是由财产受托人体现的,在会计目标中,通过财产受托人能够主观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所需会计信息的选择,并按照自身的一些方法进行决策,与财产委托人在增值能力和保值能力上的关注度正好相反,所以会加强对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的要求。

正是因为财产委托人和财产受托人对会计信息内容的需求不同而产生了会计目标的多样性,使得会计目标的方向更加多样化。

四、结语

在当今的会计行业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较为严重,使得理论体系在逻辑证明和推理上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但是不能很好的实施的情况,还会出现一些较好的方法或者程序不能得到理论的支持,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进行多项目管理契合,保证我国会计行业的正常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胜蓝.论文化对会计影响研究的理论研究方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2] 葛学辉.浅议会计理论研究方法[J].齐鲁珠坛,2005(5)

[3] 苏武俊.关于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5)

[4] 王芳.试论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关系及其契合点.财会通讯,1997(9)

[5] 孙军,黄丹.多项目管理及其应用实例探讨.商场现代化,2009(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尹艺涵,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通讯作者:毕鹏,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许延明,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modern technology constantly updated with perfect,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onstantly get popular, this makes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effect.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的得到普及,这使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企业管理者不断的意识到效率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效的企业管理与科学的企业管理不断的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在这样的环境推动下,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一款适合于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非常重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和信息实时共享,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本文详细阐述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国内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MIS)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项目管理通常包括人事档案、工资报表、财务信息、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和各种图表等等,这些材料通常规模较大、数据繁多、更新较快。传统的项目管理大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工作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这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项目运行信息的管理分析,为项目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的工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材料控制和文件控制、费用估算与费用控制等管理,同时动弹管理和控制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传统的人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实现企业各种信息和数据的处理。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3.1 国外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在国外应用的较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最初也是由国外专家开发设计出来的,可以说国外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已得到很大的强化,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在发达国家的应用较为普遍、发展也比较完善。随着网络的普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3.2 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远远不如国外,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我国企业中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在10多年前就有许多施工企业已筹建了独立的机房、计算机中心,设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也由最初的引入、到独立开发设计、再到创新研究,可以说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缺乏高层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使得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效果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带来的投资效益也没有完全实现。总之,我国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和国外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3.3 影响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原因

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实际的应用情况却不乐观,影响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不按照程序使用软件,使得先进的控制方法、计划方法和程序不能正常应用,难以显示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2) 人的水平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前提的,员工的观念、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选择。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的好坏,和项目经理对该工作的重视及理解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信息管理不仅需要有设备投入,还需要有人员及机构的保证。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在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时,考虑到传统的项目管理内容,主要设计了合同管理模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程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和文件档案管理模块这几个功能模块。

(1)合同管理根据合同类别划分为:业主合同、内部承包合同、联合经营项目承包合同、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和租赁合同等。业务管理过程覆盖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合同交底、合同变更、合同违约索赔、合同结算记录、合同支付记录和合同反索赔等。

(2)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成本预测与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本文的成本管理系统方案通过成本计划编制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工程收支系统和成本收入动态分析系统4个子系统来完成成本管理主要内容。

工程管理的内容包括:合同段管理、承包商管理、设计方管理和监理管理。

(4)进度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

(5)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质量数据、质量标准和工程事故。

(6)文件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记录文件资料并打印存档。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使企业活动更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长远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自动化、规范化,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传统的项目管理经常出现由于信息不能及时沟通,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通过使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务流程与核心业务模块得意整合,实现了工作分发、进度汇报和各种数据的共享,每个用户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获得需要的数据。

(3)提供实时的施工信息,有利于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系统可以虚拟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统计各种数据。使得企业高层人员得意及时掌握信息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4)提升管理水平。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结论

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管理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决策理论、心理学、人工智能学等理论成果形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以及信息应用的学科。建筑企业管理者不断的意识到效率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效的企业管理与科学的企业管理不断的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强有力的竞争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使用,使得企业可以快速的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快速做出正确决策,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本文详细阐述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国内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阳.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内江科技,2010,(07).

[2] 郭亚兵.道路项目管理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0.

[3] 王俊,李全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分析[J].人民长江,2009,40(10):74-76.

[4] 侯红,施荣华.中小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上海铁道科技,2006,(5):19-20.

上一篇:经营论文范文 下一篇:信息化项目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