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7 02:52:37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1

关键字:中水污水回用

0概述

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候,当今世界却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预计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节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办法,而污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建筑中水系统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各国根据自己区域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Canyon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递增。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1]。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m3/d~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2]。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3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前联邦德国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这说明英、德两国的污水回用是客观存在的[3]。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我国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清华浴池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约3000m3/d。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一系列中水工程。《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新建的面积20000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等;新建的面积30000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建筑等;按规定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设区等都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现有建筑属前两项的可根据条件逐步配建中水设施。

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污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医院污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中水水源可分为3类[4]:A不含厨、厕排水,以冷却水、雨水、洗浴水为主的优质杂排水;B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C杂排水+厕所排水。

全世界人均用水量约为100L/d。加拿大埃德蒙顿市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434L/d,漏水率为4.8%;新加坡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135L/d,比1993年增加6.5%,漏水率为8%;1981年日本东京都人均用水量为250L/d,千叶县人均用水量为205L/d;广州市1997年为350L/d[5~6]。根据不同的处理程度、出水指标和各用途的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可作不同的用途,见表1。中水的最大用途是冲洗厕所,占使用量的90%以上。以东京都为例,冲厕用水为90.6%,冷却用水为3.0%,消防用水为2.4%,洗车用水为1.2%,清扫用水为1.2%,绿化用水为0.7%,其它0.9%。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日本、美国、南非等国还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消毒、反渗透等方法进行中水处理,其中日本在中水处理及应用方面较为突出,一些实例[8~9]见表2。日本中水原水多为生活杂排水,也有试验用水和研究用水。处理流程中多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和混凝沉淀法。我国80年代起建立了一些中水回用试点工程并逐步推广,主要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其实例[10~11]3中水的回用方式

3.1单独循环方式

单独循环方式是指在单体建筑物中建立中水处理和回用设施,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建筑物外建立中水管道,但其处理费用较高。如日本电气大楼、日本电视大楼、北京劲松宾馆等。

3.2小区循环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大规模的住宅区、较新的开发区等范围较小的地区,区内建筑可共同使用一套中水处理系统和中水道。如日本八王子市多摩新城区、千代田区、大手町地区等。

3.3地区循环方式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出水、雨水、河水等作为中水水源,供给某个区域的建筑或住宅。如日本新宿副都心地区、幕张新都心地区等。

4中水供水方式

中水的供水方式由建筑物高度、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可靠压力、室内管网所需压力等因素决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4.1简单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所具有的可靠水压大于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总水压时,可采用不另设泵和水箱中水供水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设备少、维护简单、投资少的优点。其水平干管可布置在首层地下、地沟内或地下室天花板下,也可布置在最高层的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层中。

4.2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水压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水压,只是在某一用水高峰时间不能保证室内供水时,可采用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压力较大时,可供水给楼内用户和水箱;当水压下降时,高层的用户可由水箱供给中水,该方式的水平干管一般为下行敷设。

4.3设置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管网水压低于室内所需水压时,靠水泵抽水到屋顶水箱(见图1)。

4.4分区供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为缓减管中配水压力过高,可将建筑竖向分区供水。低区由室外配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通过水泵和水箱供水(见图2)。

5经济性分析

污水处理作为中水原水,无疑增加了处理设施建设费、运行费和管道铺设费。但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中水就近回用,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和排水量,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对总投资而言是经济的。

(2)以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水源。为了取得水源,一些城市不惜远距离调水,取水费高达0.10元/m3(上海市)。由于水源的污染,一些水厂不得不花费重金将取水口上移。北京从怀柔水库引水修建的供水规模为100万m3的水源九厂,工程投资为7亿元,张坊水库总投资为7.2亿元。每天处理1m3污水的投资大约为1200元~1500元,处理相当于1m3自来水的污水投资约为960元~1350元(按80%~90%计),那么城市每日供应1m3自来水,不包括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其总投资约为2160元~2850元,而中水处理工程造价约为同等规模上、下水工程造价的35%~60%。

(3)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而随着上下水价格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上、下水费。使用1m3的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的上水,同时少排放接近1m3的污水,这就相当于2m3的上下水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故利用中水是合算的。

(4)可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研究单位可节水40%,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商住区,4万m2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1992年符合此规定的有200项,可节水3.2万m3/d。

6结语

(1)中水道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应从立法、政策、宣传等方面加以解决。

(2)中水设施可设置在建筑的地下,以减少占地面积。中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时应防止中水污染上水。中水管道与上、下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应大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上、下水管道的中间。为了防止中水处理系统故障,应设以上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切换装置。

(3)不断改善中水的处理工艺,尽量降低中水系统的造价和运行成本。在保证中水水质的同时,提高上水的水质,并拉开上水和中水的价格,以推动中水道技术的应用。还要注意解决中水对设备、管道的腐蚀和结垢问题。

(4)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单个建筑中应用单独循环方式;并在一些新建小区中应用小区循环方式。走一条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从新建区向旧城区,从缺水地区到其它地区,从经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路子,最终建立完善的城市中水系统。

(5)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和中水道知识的普及,改变人们认为中水很脏、都用自来水也多花不了多少钱的观念,提高用户对中水回用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Metcalf,Eddy.WastewaterEngineering.ThirdEdition.USA:McGRAW-HILLInternationalEditions,1991.1137~1139

2汪广丰.中水道技术的应用.西南给排水,1994,(2):21~23

3高明远.建筑中水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258

4范懋功.日本中水处理技术.西南给排水,1995,(3):27~29

5水处理技术录特别委员.カテダのエドモントン市の水道事情にっいワ.水处理技术,1998,(4):41~49

6水处理技术海外文献抄录委员,シンガポ一ルの水道事情にっいワ,水处理技术,1997,(8):49~52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2.7~11

8宇田川,等.杂用水道の现状.水道协会杂,1995,(6):2~21

9浦野平,等.排水再利用の现状と课题.用水と废水,1992,(2).11~25

10国家环境保护局.中水道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8~145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2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re developed c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city.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as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中国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和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折射。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而本文就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一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指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系统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以提供一个具有舒适、高效和便利的生活建筑空间。我国的建筑智能行业近几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每年都有20%的增长态势,下面本文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说在施工之前,前期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这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规划中,由于缺乏能够承担建筑智能化发展规划的设计人员,导致建设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智能系统得不到优化,技术得不到改进,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长远发展。

(二)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设计到很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施工人员要掌握好各种技术知识才能够确保工程的质量。虽然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速度快,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管理欠缺上,智能建筑中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会影响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状况,同时也会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说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造成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竞争无序的情况;其次是对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开发力度不够。建筑智能化的施工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自身的发展需要,还需要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这样才能够实现建筑和智能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的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对这一环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施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施工中的问题表现在设计与计划相脱离。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业主往往会对施工的过程做详细的计划,制定完善的目标,但是到了实际的设计中,往往会出现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发生,设计者不根据实际的投入和需求进行智能系统方案的制定,二是盲目的追求先进的规划,最后造成计划和设计的相背离,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需求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也逐渐多起来,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的情况,往往是片面的追求高标准而造成工程的浪费,工程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智能化系统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建筑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智能化建筑也成为当今最有发展潜力的,在建筑行业也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上文论述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下面本文就针对现状分析建筑智能化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技术发展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发展和建筑业实现繁荣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生态的恶化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在今后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实现其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所谓绿色建筑,就是综合的运用当今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知识,综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成果,把建筑住宅区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活动范围,为居民提供一种自然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舒适和谐的环境。绿色生态建筑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智能建筑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说,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生态环保建筑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既体现出智能的优势,有能够充分展现出生态的理念,这是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

(二)大力推动建筑智能化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与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还要推动系统结构的升级和新型材料的更新发展。例如可以进行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的构件超过标准出现裂缝时,里面的树脂就会自动流出进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光纤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将其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显示出结构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见,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向着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扩大区域范围,使智能化建筑涵盖医院、社区、公共场所等因素,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朝着智能化小区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三)智能化建筑将实现无障碍发展

在当前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机构和环节,管理不善将会造成程序繁杂,浪费时间,也会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制造一定的障碍。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今后可以将建筑智能化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促进了系统内各项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统中,能够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等,其他的项目也都能够得到升级管理,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是能够很快实现的目标。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得到升级

建筑智能化的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工具,因此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建筑智能系统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最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它们的技术提升能够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实现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起多个系统的服务体系,使得系统扩展到整个建筑社区,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技术的优越性,还能够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效益,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今天的发展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也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目前情况下建筑智能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今后建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为其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葛红 刘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 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第09期

[2] 晁东 王复军 浅析建筑智能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年第10期

[3] 傅伟航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0期

[4] 邓冰桂 浅析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福建电脑,2002年第09期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土木工程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说桥梁、公路等。可以说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跟这个国家的土木工程发展休戚相关。我国的土木工程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迅速的,但是不管什么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中,土木工程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科技的发展是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动力。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还要加大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力度。

1、土木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土木工程具体指的是什么、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的。其实,土木工程就是指公路、桥梁这些工程的总称,并且土木工程本身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工程建筑材料分析、建筑设备的应用以及建筑施工前的地质勘探。土木工程不是单单的过程设计,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层次多样的、结构和门类比较复杂的学科。

土木工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它跟人们的生活是休戚相关的,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土木工程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便利的、高质量的生活。土木工程展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四通八达的交通、居住和办公的高楼大厦以及跨黄河长江的大桥。同时,土木工程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保障,主要体现在农民可以利用灌溉设施解决农田干旱的问题;城市中的排污管道给城市人民提供了环境保障。

2、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

2.1土木工程的理论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工程的发展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其中土木工程理论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土木工程理论发展是土木工程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基础环节,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土木工程理论是土木工程设计的重要的理论支撑,只有拥有坚实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才能保证土木工程设计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而土木工程理论也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它涵盖了工程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重要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使土木工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随着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交流地不断加快,也都推动了土木工程业的发展。

2.2土木工程的设计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土木工程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设计已不再是仅凭经验而进行的时代了,更趋向于要全面地考虑土木工程的环境、经济以及安全等因素来进行土木工程设计。随着建筑环境(包含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方法等)不断改变,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并且对土木工程设计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其中在结构设计方面呈现出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土木工程设计是依靠一定的土木工程理论而进行的,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向于复杂化,土木工程设计也会发生很大地改变。要运用新技术、新优势来做好土木工程的设计。

2.3土木工程的施工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理论和设计最终都要通过土木工程施工来体现,土木工程施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方面,在土木工程中,施工材料在不断地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中,比如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中空玻璃、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材料,这些材料给我国大型土木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而土木工程实施的设备也在不断地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设备的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也为一些操作难度大的过程实施提供了可能。

总之,我国的土木工程业在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那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国要逐渐地加大土木工程的研究力度,推动我国土木工程业可以迅速发展。

3、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3.1信息化趋势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展的目标,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进行改造。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一些传统下难实现的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推动了土木工程业的发展。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为建筑的兴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进行了优化组合。

3.2高性能材料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和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性能材料得以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中,比如说高标号水泥、玻璃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以及复合型节能混凝土,还有新型的墙体材料的开发,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使得土木工程在结构、设计理论以及施工技术方面得到了新的发展。并且土木工程中钢材也将朝着高强度、良好塑性以及可焊性等方向发展。总之,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是未来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3.3土木工程向地下、海洋、沙漠扩展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空间资源已经成为限制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发空间资源是解决建筑空间资源紧张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我国可开发的空间资源有地下空间、沙漠、海洋以及宇宙空间。其实,我国在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逐渐地开发这些空间资源了,比如说现行的地铁、地下停车场都是利用地下空间的体现,而且我国也正在开发海洋和沙漠资源,同时我国在探索太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所以说我国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向地下、海洋以及沙漠等空间发展。

3.4建筑多样化及城市建筑立体化

我国土木工程正在朝着多样化和城市建筑立体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材料学和工程力学的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能源紧缺、环境保护、交通溶度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形式产生。

随着城市人口的密度逐渐地增加,交通拥挤和用地紧张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解决城市用地问题就需要发展立体建筑,也就说城市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但是高层建筑的建设对施工技术和设计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加快土木工程各项技术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更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感受,将建筑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这就要求我国要加大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力度,要不断地推进土木工程的理论、设计以及施工的发展,而且要把握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地从发展趋势入手,保证我国土木工程可以顺利地、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中武.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2]关林,王雪霏.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传播,2011(15)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4

关键词: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813.1 文章编码:

1建筑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发展不断深化,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产权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继续向多元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产权结构多样化的建筑设计行业企业,队伍结构更趋市场化,很多建筑设计企业紧密围绕专业化、社会化和公司治理法制化的总体方向,全面贯彻改企建制、政企分开、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做精做细的基本思路,开始通过改制实现自身组织、体制突破、创新企业发展模式。除个别国有建筑设计院仍为事业单位编制外,大部分建筑设计院已完成企业化转轨和产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 国家政策环境的改变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及“一防一保”(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成为工作重点。

2)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出台投资计划;实施减税减负,调整收入格局,推进社会事业,保障民生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

3)楼堂馆所全面禁止修建,国家建设资金流向向民生、教育、文化等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4)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好转,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开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5)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优先选择,企业发展环境更趋良好。

3 市场认识和观念发生改变

“入世”之初,业界和理论界谈论较多的可能要数这样一种声音,那就是外国设计事务所将给国内设计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中国设计企业和设计师在近距离地了解国外设计公司的运作模式、技术实力后,已经从当初的“忧洋”和“惧洋冲击”的阴影中走出来。国内外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甚至在很多项目上携手合作(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瑞士黑尔·佐格设计公司在设计国家主体育场 “鸟巢”上的合作)。而大量的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发现:工程咨询业是一个本土性色彩较强的行业。虽然大量“洋设计”抢滩中国,似乎万里重洋并未对它们构成任何妨碍,但综合一系列现象和分析,这种看法仅仅是基于感性认知。尽管国际建筑设计公司目前占据了我国一部分高端市场,但在整个市场份额中,国外设计公司承担的业务量还是较小,国外设计公司占国内设计市场执业机构总量的比例也只有5%左右。就比较优势来看,国外设计公司承揽的项目一旦展开后,因其和本部距离遥远,其设计师现场勘踏和处理设计问题往往也需要支付大量差旅费,这必然影响其盈利能力。由于近年来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列改革,人才外流的现象和忧虑已经大幅度“和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人才从外企重新“回流”国企的现象。而国外设计师加盟国内设计院,也已不是个例和新闻,例如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就有外籍设计师受聘工作。

4 建筑设计产业的延伸与多元化发展策略

设计产业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发展,这是设计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设计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抓好勘察、设计、监理质量工作和贯彻执行节能设计、新材料的推广工作。努力学习省内、外规划设计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开拓“工程项目总承包”业务,整合勘察、设计、监理为一体的优势,开创新领域,培育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业务多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1人力资源调整的发展策略

根据岗位合理配备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计企业可以采用员工推荐、竞争上岗、领导考核等人才选拔制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要摒弃论资排辈的用人思想,对那些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业绩显著、思想觉悟高的年轻人,要破格提拔,大胆使用。对于那些具有管理才能、创新思维、积极向上的人才,可以让其担任领导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设计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人才管理方面,设计企业可以对专业人才进行分类,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比如对那些有科研成果、获得行业表彰的个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设计企业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年度业绩突出的个人,可以适当的给予业绩提成。通过这些手段,充分调动设计企业创新的热情,同时也能提高设计企业的设计水平。

4.2行业发展趋势

1)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建筑涵盖广泛的使用类别,例如文化体育教类建筑、办公类建筑、住宅类建筑、医疗类建筑。面对日起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类型设计企业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某些个领域上下功夫做市场,完成技术积累,培养该领域和地区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2)设计总承包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大型综合体项目逐步增多,建筑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方迫切需要一定有实力的设计企业承担整体建筑设计工作,并对整个建设过程负责。催生了建筑设计总承包的业务,由一家设计企业统领整个项目的各项专业设计,总体把控设计质量和品质。该设计企业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能够有效整合本企业以及社会的各项技术资源,并组织协调各专业团队的设计工作,保证项目设计的整体进度和设计质量。通过设计总承包,提升了该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一批大中型设计企业正在开展设计总承包业务。

3)跨行业、跨领域的发展趋势

国内较多的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发挥综合优势,坚持工程设计主业扩张和前后一体化战略,为业主提供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前期策划,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监理、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等工程建筑全过程服务,实现市场扩张性发展策略,积极向两头延伸,扩展产业价值链。通过业务的拓展,改变企业原有属性,实现从大型设计企业向大型工程集团公司的转变。设计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向建筑设计业务两端延伸的同时,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涉足资本运营领域,进行项目的投资运作,参与地产开发和项目投资。既盘活企业财产,又为企业开拓了新的业务,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从大型设计企业向大型综合集团公司的转变。

4)跨出国门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几十年建筑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建筑设计中许多专业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国内建筑设计队伍在不断的扩大,生产力过剩的现象日渐显露。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许多的大型骨干建筑设计企业,瞄准了境外建筑设计市场,并通过各种渠道在境外承担了一批建筑设计项目,并积累了一定的境外建筑设计经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步入稳步发展期,建筑设计市场的总量也将适度缩小,设计能力将出现过剩,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设计企业跨出国门承接境外项目也将成为一种发展势。

4.3技术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回归自然化趋势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将成为设计的主旋律。各类建筑设计建设中更加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采用更加贴近自然的艺术手法和风格,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的创作上下功夫,在设计上不断探索“节地、节水、节电、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2)建筑设计节能低碳化趋势

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30%,建筑的低碳节能正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各种低碳节能的技术正逐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的外观,建筑的实用性上;应该从更深层次考虑建筑的意义,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统筹所设计的建筑。建筑项目策划、建筑项目的选址、建筑设计、建设过程、建筑的运行维护、直至建筑的日后拆除等全过程都将作为建筑设计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

3)建筑设计整体艺术化趋势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室外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建筑物外观、室内环境、建筑室外景观是建筑整体艺术组成部分,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实例都是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整体统一的完美结合

5 结论

设计产业必须拓展发展空间、产业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城市发展模式。建筑设计的创新是一项团队性工作,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团队建设是勘察设计企业提升凝聚力、提升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易冰源.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变革:现象与认知[J].改|革·发|展,2008,9.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也是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物的规模、造型、功能日益的复杂化、大型化、多样化。需要的材料、设备也都日新月异,要求的结构技术与施工技术也不断的提高。节能技术、生态技术与信息控制技术等不断地与建筑技术结合,以求创建出更加适合居住或办公的建筑物。

一、土木工程的内涵与特点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工程、技术与科学的总称。 土木工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指的是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比如建筑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方面指的是建造工程设施中需要用的材料、设备以及土地上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多年的发展,土木工程的理论与实践都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不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方法或施工的手段,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现代土木工程为建造大跨度、大规模、大型、精密、轻型、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又必须符合高经济效益的标准,土木工程必须感受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步伐。所以,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是:

(一)高强轻质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新型的高强轻质材料,例如铝合金、镁合金以及玻璃钢等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在提高钢材与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上取得了显著地效果,并且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工程地质与地基的勘察技术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建设地区地质与地基的构造,以及天然状态下应力情况与力学性能,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基础设计与基础施工,也有关到工程设施选址、结构体系与建筑材料的选择,影响最大的就是地下工程的开展了。目前,我国的勘察方法是现场钻探取样与室内分析实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急需发挥现代高新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来满足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

(三)土木工程的总体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往常的总体规划是借助于以往的工程经验提出不同的若干方案,在其中选取较适合的一种。土木工程日益扩大,必须运用系统的工程理论与方法来提高规划水平。

(四)现代土木工程的设施、理论等日益现代化:土木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工程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等向着品种多样化、自动化、大型化等发展。组织管理也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日益科学化。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原材料向高性能材料发展

土木工程的原材料向着韧性好、可塑性高、可焊性强的方向发展。例如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钢材规范是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高性能的混凝土以及其他材料也越来越向着高强、轻质、韧性好的方向发展。

(二)土木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停留在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即使是在解放后建筑业向机械化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与其他工业部门的工业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将向太空、海洋、荒漠开拓

海洋面积占据整个地球表面的70%左右,目前陆地的面积已经被大部分利用,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海洋发展。向海洋开拓已经开始了,如:中国的澳门机场。

三、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

(一)加速发展高层、大跨结构的土木工程。 大跨结构体系及以及关键的技术,向着大型复砸结构体系现代化发展;比较研究高层钢结构体系和布置、结构的可靠性评价、结构的动力特性、各种设计荷载和钢结构可靠度;研究开拓巨型网格结构体系与各种杂交空间结构体系;研究各种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实用分析方法;改革创新大跨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研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设计;研究钢结构的抗火设计与防腐设计。

(二)防震抗风和减灾等大型复杂结构的设计奖更长、更高、更软。大型复杂结构体系与抗风抗震的设计理论将被进一步的关注。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将牢牢关注抗震思想,现代振动控制的研究方向是智能控制、适应控制、吸震减震技术的进一步加强。

(三)创新与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材料以及技术预应力,并推动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以及新设计方法的涌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混凝土不断向高强、高性能发展,结构中试用密筋混凝土、免振混凝土;研制生产大截面、大直径钢绞线,采用镀锌、环氧涂层钢胶线,轻质、耐久高性能的纤维加强塑料筋,玻璃纤维加劲塑料、碳纤维加劲塑料、芳纶纤维加劲塑料等;开发与应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筋、体外预应土木工程论文力配筋;研究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抗爆、抗震、耐久性等性能;结合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推广及发展现代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

(四)着重发展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易灌实、不离析、易密实、长期保优等优秀的力学性质。因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并且对环境无害的混凝土技术研制高性能混凝土是必要的。

(五)开发地下空间,改变地层的原始分布状态,进而改变层内部及地面环境。但是在开发低下空间,必须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的改变,地下空间结构的改造,影响地表的植被生长。2、地下空间的开发破坏原有动植物的生态环境。3、地下空间的开发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六)进一步研究拓展岩土锚固技术的应用领域。岩土锚固技术不但在边坡工程、地下工程、深基坑工程、结构抗浮工程中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桥梁工程、重力坝加固工程及抗倾覆、抗地震工程中的地层锚固中也有很大的发展趋势。

(七)土木工程的优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2、工程系统的结构与组成选型;3、工程系统全局的优化;4、以可靠度为前提的多目标复杂结构优化设计;5、工程系统和结构实施规划以及施工力学;6、工程系统科学管理与维修;7、工程经济学和设计的心理学。

四、结论

我国现代土木工程的某些方面在世界上已经处于先进行列,但在设计、施工与理论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土木工程建设将会有不断的新的成就。在对土木工程研究发展的方面,不但要加强新型结构、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手段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还要加强土木工程二级学科理论与技术的融合和渗透,以求土木工程的进一步突破。

参考文献:

[1]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5期

[2]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民营科技》.2012年第06期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

纵观我国城市建筑,或方方正正,或造型别致,或高大挺拔,或矮小精巧,正是由于这些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构成了立体的城市,体现了线条的美感与和谐。近年来,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的美感方面,更要求其满足人们居住和办公需要的基础上,更要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对于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

1.坚固性。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要求以坚固为基本思想,这一设计思想对建筑物与科学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结构的机械结合对其生长进行严格的限制,保证压力与值车工的平衡性,正是这种坚固性的设计理念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坚固是建筑物的根本。

2.方便性。建筑物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或者办公的各种需求,因此建筑物的设计应当具有的一定的方便性,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说,建筑物的方便性是衡量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3.愉悦性。建筑物的施工功能需要满足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并不是简单的美学愿望,而是建筑物本身与具体的实用性能的满足,这是传统的建筑理念对于建筑物的一个基本要求,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无限遐想。建筑的美学设计在满足人们身体愉悦的基础上,对于人们精神愉悦的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建筑结构美的设计也成为了传统建设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有效衔接点。

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1.节能设计理念

节能减排是现代工业经济背景下的一大创新理念,其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而产生的,核心在于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建筑业是具有较强综合性和系统性,其在运营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到多个行业,因此,建筑业产生的能耗也是十分巨大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环节,其在建筑节能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建筑物的朝向来看,建筑物的布局对于其采光和吸热等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按照通行的原则,将建筑物进行南北朝向的设计,避免受到太阳的东照西晒,使得日照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节能减排这一出发点来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注重新能源的应用。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对太阳能和地热能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为了使太阳能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对于太阳能技术与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和系统的考虑,将太阳能的利用充分融入到奇偶按住设计中,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结构的有效统一,这也是未来建设设计发展的一个理想趋势。地热能源的利用在当前较为普遍,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引进地热泵技术,这样则能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并且实现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要求,具有十分理想的节能效果。另外,太阳能发电系统也是我国节能的一项重大创新技术,由于其成本较高,一般考虑在公共建筑和高档的住宅小区中进行试验。

2.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在我国建筑领域内的运用时间还不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以及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而使得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趋势,绿色设计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①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半面形式及总体布局。②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③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④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⑥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此,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我国建筑设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设计理念系统,并且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中。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促进了建筑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物的舒适性。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建筑物的舒适程度对人们的舒适感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就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进行充分的设计,对于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划分,不断增强建筑物舒适程度。

(2)生态型建筑设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快,在繁华的都市中,人们却越来越渴望与自然的亲近,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要求加入自然元素,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式建筑物能够与自然景观实现完美的融合,防止建筑物产生突兀的感觉,也有利于人们巨大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

(3)智能型建筑设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促进智能型建筑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为显著的便利性,这也是未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有着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同时,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也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力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安全的住宅和办公空间。为此,在新时期,我们应当把握可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思想,并且将其充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理念中,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1(25).

[2] 柴瑞琳,李华磊.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节能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1(05).

[3] 方艳红.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及发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4] 邢光武.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和趋势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5] 葛华.新时期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23).

[6] 苏婷婷.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成就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建筑业也迎来发展高潮,在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至今制约着其前进的步伐。

一、建筑业现状

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技术人员比例低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2)平均技术含量低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3)低收益高负担

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4)竞争激烈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二、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全球化和地域化

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由于世界交通的高速与便捷,由于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往日庞大的地球变成今日的“地球村”,各国的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从而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种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和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我们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使一些地方的建筑失掉民族和地域特色。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使它们完全消失的。特别是中国本土建筑有许多具有很高科技和艺术价值的东西,既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我们自己也不能随便抛弃。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又有地域化或本土化趋势,二者同时存在。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两种发展趋势,我们就容易迷失方向。主张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地方特色,又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来。

2、高强化和优质化

材料是建设的基础。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上世纪末我国建材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很落后。不少地方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这不仅破坏农田、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也增加建筑自重。由于实现下一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我国建设仍将大规模地进行,建筑材料也将会因此继续得到发展。发展的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功能材料优质化,新材料的广泛使用。

3、生态化和节能化

随着传统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消耗,城市的扩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此外,城市污水、垃圾、噪声污染也很严重。由于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量大面广更使我国污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城乡同时受到污染。于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态化趋势出现的大背景。它们也是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化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严格。中央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原来是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现在统称为节能省地型建筑。这关系到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涉及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由建筑业来影响到整个国家,就是说绿色建筑甚至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全局性的问题,是每一个企业、行业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是工作的重点。公认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整个建筑的活动,乃至建筑物存在的整个周期都要尽量好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资源包括能源。最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整个建筑活动,以及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尽量减少环境的负担,尽量少的污染环境,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第三个组成部分,建筑物不是回到草房子的时代,草房子是绿色的,它也不污染,而我们要的建筑物是要人性化的,能够为人提供更好地生存、生活空间的这么一个建筑物,最后要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要不改变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推进绿色建筑是中国必须要做的。

三、结语

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随之确定,等级间相互难以跨越。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张纯红.新世纪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3)

[3]国内科技报道.2009年12月25日

[4]桂立平.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与挑战[J].施工企业管理,2002,4

[5]高洪亮.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J].房地产业,2007,8

[6]中国学术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建设定位;科技发展;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发展迅速,全国各地掀起了设计与建设风景园林的热潮。无论大江南北,我们都能看到集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于一身的风景园林。尽管风景园林的遍地可拾,但是关于风景园林的定位,学术界与实际工作中的设计者们却有着不同的见解,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关于中国风景园林的深度思考。基于此,本文对近代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特别是科技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以期为未来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风景园林定位探讨

关于风景园林的定位,学术界与实际工作中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们向来有不同的见解。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何在实际工作中的走访发现,国内目前关于风景园林的定位主要集中于两个基点上,即艺术与科技。换言之,设计者和决策者们规划设计出来的风景园林究竟是艺术品还是科技品很值得我们探讨。两种不同的关于风景园林定位的逻辑起点决定了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段与方法。

(一)风景园林艺术品论

风景园林艺术品论强调风景园林是艺术品,支持者们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功与否归因于其是否实现了风景园林应有的美感。他们认为,多年来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主要基于人们特别是设计者和决策者们对风景园林美感的认知。换言之,中国风景园林的迅速发展是人们对艺术美不断追求的结果。在他们看来,风景园林的艺术性是最重要的,而在建设风景园林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技术则仅是工具和手段,不需要过多关注与深入研究。

(二)风景园林科技品论

风景园林科技品论强调风景园林是科技产物,支持者们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功与否归因于其是否运用了风景园林可运用的最高科技成果。他们认为,多年来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主要基于人们特别是设计者和决策者们对风景园林应有的科技运用。换言之,中国风景园林的迅速发展是与人们对于科技成果不断追求分不开的。在他们看来,风景园林的科技性是最重要的,而在建设风景园林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美感则仅是边框绣花和点缀,不需要过多关注与深入研究。

三、风景园林科技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对于风景园林的关注焦点逐渐由艺术美感转向科技发展方面。承接上文,该部分笔者将重点阐述中国近代风景园林科技的发展状况。

近代中国风景园林运用的科学技术相对较少,从使用材料上来说,近代中国风景园林大多使用的是纯天然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建筑材料,比如砖块、奇异石块、瓦片和直接移植的植被等;从建筑方法上来说,近代中国风景园林的建设大多采用简单堆砌排列和简单布局组合等。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是由于一直以来注重对于风景园林艺术美感的考究,所以近代中国风景园林还是有很高观赏价值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逐渐被引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使之科技含量迅速增加,并引发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轮改革。从使用材料上来讲,改革后的中国风景园林使用的材料不再是与传统风景园林紧密相连的砖块、奇石、瓦片等,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品、钢筋和成品、玻璃制品、纤维膜产品和编织物品等新型材料;从建筑方法上来说,改革后的中国风景园林建筑方法也不再那么单调,结构形式也开始多变起来,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浇筑法使许多传统技术无法表现的景观呈现在风景园林中,比如临时性景观、可移动景观、包裹景观和高科技含量光电景观等等。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近代中国风景园林科技发展不仅限于使用材料和建筑方法中,更在于科技理念的发展。有什么层次的科技理念就有什么层次的科技运用。近代中国风景园林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设计者和决策者们科技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升华。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设计者跳出规划设计本身,很多设计者都有工程建筑和新科技研究经验,他们的加入,使得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呈现出科技兴设计的态势。笔者总结发现,近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科技兴设计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也即早期阶段,主要是将新的建筑方法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第二阶段,也即中期阶段,主要是将新科技革命成果,诸如光电技术、合成材料等新材料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第三阶段,也即现阶段,主要是将一些节能节耗绿色环保的材料和技术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三个阶段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却是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承接的。我们可以断言的是,未来风景园林科技的发展亦会如此。

四、风景园林发展趋势

近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已经由重艺术美感向重科技含量转变。而这一趋势也将继续很长一段时期。一言以蔽之,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会继续沿着节能接好绿色环保这个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会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风景园林节约科技的发展。当前人类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化运用下的人类发展极为重要。风景园林随人类发展而存在,自然要求其实现节约化资源。未来中国风景园林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乡土野生的绿化资源,充分尊重场地的自我演化过程,并让自然“参与”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趋势二,风景园林环保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要让未来坏境不恶化,必须做到风景园林建设的环保发展。多使用环保材料、多运用环保手段、多采用环保方案是未来中国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科技要求。趋势三,风景园林综合使用技术的发展。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有多种用途。在实现风景园林建设节约环保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综合使用所用材料,一者能提高经济效益,二者能减少耗费。只有突破综合使用技术,才能做到物尽其用,并促成中国风景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五、总结

中国风景园林迅速发展既得益于其艺术美感的升华,更在于其科技的使用。通过上述阐述,笔者认为,只有深刻把握风景园林的定位,知晓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驾驭风景园林的艺术创新和科技运用,进而才能真正促成中国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让民众享受到其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6)

[2]李先逵.中国园林阴阳观[C].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2009(6)

上一篇:电力工程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新型建筑材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