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工程范文

时间:2023-08-23 10:46:08

精细化工工程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1篇

以产品的加工行为、性能、分子结构作为设计原则是现代化学产品工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其设计目标是设计出满足现在市场需求的化学品。产品工程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分子结构作用在产品性能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还要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性质需求相符合的化学产品。在整个的分子产品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分子性能以及结构,通常来看,半经验方法、计算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是其采用的最主要的分析法。如果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法,能够把产品的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开发周期降到最低,这种设计的办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特殊性质要求的分子混合物和分子相互符合。而且能够在很多的分子中找出与产品最符合的,就一般来而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首先,制作相关关系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了解分子交互作用和性质之间、分子节后的一些关系。然后,以关系模型作为基础,对分子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其和性质要求能够相符。

二、精细化工领域数字化工

1.数字化工的特点基本特征探索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基于工艺过程数学模型进行工艺技术仿真实验研究的方法、构建多功能数字化工过程及其控制系统,以控制系统开发人机操作界面,通过建立工艺过程的全范围、高精度动态数学模型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工技术。它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双重用途,即系统控制以及工艺过程实验。能够利用有限的设备进行多种过程实验的最佳组合,能够选择多种方案以及过程控制法来进行实验,达到了连续、间歇反应动力学实验。不需要投入材料,可以安全的智能化实验,环保节能、易维护、使用、标准化、素质化等。

2.功能性的数字化工过程的研究多功能数字化工过程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具备前沿性和原创性的探索性课题,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展关于技术创新的工作。创新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比较复杂的化工过程的高精度、全流程、全范围动态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办法。化工过程一般都是间歇式的方式,在化工过程开始运行,到运行结束各个环节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工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分布参数、变化性、不平稳性、非线性等比较复杂的性质,这些复杂的特征给数字化工过程模型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对过程机理建模、模糊逻辑建模、人工神经元网络建模和系统识别建模等各环节的研究,可以建造复杂性高的化工数学模型过程。关于虚拟人机操作界面的研究。高度逼真的人机操作界面对于工业过程中需要的数字化实验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模仿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实现操作控制由数字化试验系统进行操作。对于此系统的开发必须提高人机操作界面技术,充分实现数字化工代替人工操作的方法。

人机操作界面与数学模型进行数据交换的新技术。关于数字化工控制系统和数字化工过程系统的研究,需要解决的技术就是数据的交互。人机操作界面发出的命令及操作必须让数学模型收到并运算数据信号,再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人接操作界面上。需要对高速动态数据函数链接库进行探究和建立,或者对于高速动态数据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探究和建立,以促使人机操作界面与数学模型的数据系统和数据交互形成一个整体。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提高健全精细化学品以及其生产工艺过程的相关技术,并不断的进行探究探讨。发展现代过程系统工程技术,尤其是数字化工技术以及化学产品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精细化学品的快速、多品种、多样化以及规模等市场新挑战提供了更有力更高效技术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发展壮大。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 废水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

本次研究以XX化工企业为例,探讨精细化废水的处理策略。

一、原水水质水量

这是一家典型的精细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如DAT、色酚、色基等。废水量在600m3/d左右。其中,生产废水约为250m3/d,生活废水与冲洗废水约为350m3/d。该企业的生产废水不仅含有大量的常规污染物质,如COD、TN、TP等,还含有浓度较高的盐分与生物毒性偏高的杂环类有机物。因此,常规废水处理工艺是无法处理好这类有机废水的。

二、相关的工艺流程

1.车间预处理

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废水中N、P、盐分的含量,使其符合生化处理的标准。本项目组确定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措施:(1)对几个主要产生废水的车间废水利用三效蒸发器处理,以蒸发除盐;(2)对于DAT车间氯化工段生成的离心母液,通过闪蒸方式回收其中的废酸,同时,实现资源化再利用;(3)在生产色酚产品时会产生一定的含磷废水,通常利用化学除磷的方式处理;(4)在生产色酚色基产品时会产生很多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流程如下:蒸发回收氨水后氨吹脱塔吹脱;(5)在DAT车间与色酚色基车间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这类有机废水不仅浓度高、而且生物毒性大、难降解。因此,应选择高效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这种废水,增强其可生化性[2]。车间预处理完毕后,将废水排到物化调节池。

2.物化处理

我项目组最终确定采用“气浮+微电解+Fenton氧化+气浮”的物化处理工艺。这样能有效清除其中的TP,难降解有机物等,使其可生化性得到提高。此外,本次研究还充分利用了在此过程中生成的废酸与铁泥,将其顺利制成FeSO4与Fe2(SO4)3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除磷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组成功解决了废酸处理的难题,还实现了对废酸的资源化、节约化处理。

3.生化处理

该环节的目的是降解废水中残留的COD、氮、磷等物质,确保出水达标。本工程生化处理需解决三个难题:(1)企业产品品种繁多,废水水质伴随着产品的变化而改变,进而造成来水水质的冲击负荷偏大;(2)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即使在完成预处理后,生化调节池内氨氮的质量浓度依然较高,约在100-300mg/L,总氮质量浓度则更高。(3)检测生化调节池内废水的COD含量,保持在2-5g/L左右,依然偏高,同时,可生化性较弱。B/C保持在0.2-0.3左右。因此,本项目组采用的生化处理工艺为“厌氧+两级缺氧/好氧”,具体流程如下:

①厌氧段的功能是对有机氮的氨化,并提高B/C,降解个别有机物。本次研究,将厌氧池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设置为80h,COD容积负荷设置为0.75kg/(m3·d);②缺氧、好氧段的功能是硝化、反硝化、降解有机物等。由于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与总氮,为保证脱氮效果,本次研究选择两级缺氧/好氧串联的处理工艺。一、二级好氧池分别采用接触氧化法与MBR法[2]。其中,氮负荷规定为0.03g/(g·d),混合液回流比设计为300%,硝化和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比设置为3:1,MBR池选用PVDF平片膜,膜平均孔径大小在0.2-0.45μm,设计通量大小为70L/(m2·h).

三、工程调试

1.污泥的培养及驯化

通过接种驯化法完成污泥的培养及驯化,包括两个阶段:间歇培养与连续培养。本研究接种污泥选自某个化工生产园区污水处理厂。

厌氧段:①间歇培养时期:选择含水率约为85%的干污泥100t左右,将其加入厌氧池内,然后,放入生活污水与冲洗废水加以稀释,使VSS保持在6g/L。定期换水,潜水搅拌器应经常开动。同时,根据m(C):m(N):m(P)=300:5:1的比例加入下列物质:甲醇、尿素、磷酸二氢钾等,确保池内COD维持在1-1.5g/L,注意池内碱度的保持。②连续培养时期:把提前准备好的营养液泵人厌氧池,搅拌器在常开状态,大约4周后便可完成。池中有稳定均匀的甲烷气泡,pH值大约为6.5-7.5。

缺氧/好氧段:①间歇培养时期:将100t含水率约为85%的干污泥加入缺氧/好氧池中。放入生活污水与冲洗废水加以稀释,并将搅拌器与鼓风曝气系统开启。通过循环闷曝的方法培养,混合液回流比保持为150%。每天换水,并根据m(C):m(N):m(P)=200:5:1放入相关营养物质。2周后,便可完成。COD浓度降至15%以下,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有很多絮体形成。②连续培养时期:根据设计负荷调节进出水量,并调整好氧池曝气量与混合液回流比。大约3周即可成功,COD和TN的浓度会降至15%以下,污泥沉降性能好。

2.调试MBR池

MBR池污泥培养驯化的初期应和好氧池曝气系统同步开启膜组件下方的穿孔曝气装置。清洁膜片表面的原理是利用上升的水气流生成的剪切力[3]。在间歇培养时期,该池的换水工作不可利用膜组件进行。在连续培养时期,等到池中MLSS在3g/L时,便需通过膜组件抽吸出水,抽吸8min 后,停止2min再进行。同时,要求慢慢把膜组件的抽吸出水量增至设计的标准大小。

3.联动调试

完成污泥培养及驯化工作后,便开始系统联动调试工作。初期阶段,把少部分物化处理工段出水、生活污水与冲洗废水等在生化调节池中混合均匀,再提升至生化处理系统。然后,根据比例要求在不同的生化处理单元内加入C、N、P等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运转,并跟踪检测每个单元的相关指标:COD、N、P、MLSS、MLVSS、SV30、BOD5等。系统持续运行约7-10d,待各项指标都满足标准后,在慢慢增加系统处理的废水量,同时,减少相关营养物质的投入量。当系统满负荷时,便完成系统联动调试。

四、系统运行状况

本项目试运行期间水质监测情况如表1所示。

五、本分析

本项目污水处理成本主要分为几类:人工、电费、污泥处置费、药剂费等。经计算得知:工资成本约为1.94元/m3,电费成本为5.10元/m3,药剂成本为6.0元/m3,污泥处理成本约为3.33元/m3。因此,废水处理的最终成本约为16.37元/m3。

六、小结

对于精细化工产业产生的大量难以处理的废水,应采用源头控制与综合处理的方式处理,可获得不错的处理效果,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孙文全,陆曦.精细化工废水处理工程实践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31(8):88-90.

[2]张跃、何淑芹、刘建武,等.复合催化氧化法处理PTA废水技技术[J].工业水处理,2007,27(9):42-44.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前言

我国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并且随着市场选择、政府宏观调控的不断进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淘汰大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是房地产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唯一的产品,同时房地产项目的好坏与否更是房地产企业生命得以延续的灵丹妙药,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房地产企业能否取胜,能否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实施的项目的质量。因此,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应该将重点关注到实际工程项目上来,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全面提升其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水平。

一、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逐见涨势,并且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也在逐步增加,导致项目利润被持续压缩,而随着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愈加提高,在新时期下房地产企业开辟利润获取的新手段,增强从项目管理中获取效益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便要求房地产企业走向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的道路。这主要关系到以下两方面:

1、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

精细化工程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关乎企业未来走向提高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的问题,又是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就整个房地产市场而言,房地产企业无疑是肩负着土地运营、资本运作、项目管理等三项重要职责的资源整合者。而无论是在囊括了土地运营与资本运作这两项的公司发展战略中,还是实际项目管理的战术操作层面上来说,精细化管理必须要贯穿始终。

2、是房地产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市场中参与竞争最终的目的便是获取利润,而“利润=收入-成本”是一个不变的模式,在市场竞争愈来愈加激烈的当下,收入增长势头虽仍然高涨,但放眼长久,压缩成本更是不容忽视的极具战略性的选择。省钱就是赚钱,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精细化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房地产企业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彻底实现对庞大工程项目的层层剥笋式的综合管理,彻底捋顺工程项目中的一切不利因素并将其加以控制,以市场为导向练好内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与核心内容

普遍的来说,精细化管理追求的便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其也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的随意型、经验型、机会型、粗放型走向规范型、科学型、战略型、精细型,让管理成为企业效益的有力保证,使企业利润获取新的增长点。总体上来说,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为:实现目标计划管理信息化、操作程序规范化、工种分工专业化、激励考核分段化。

精细化管理可以高度概括为一句话――细节决定一切,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高度关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相关细节,以每个细节的优化管理来综合保证整个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就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言,便是要做到业务流程的精细化,即是在规范化基础上对项目运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而房地产项目的业务流程管理包括流程制定、流程再造和流程细化三个阶段:其中流程制定是指管理者根据系统的考量和分析,按照业务流程来审视企业运行正常与否;流程再造则是通过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的系统化优化来建立合理的企业运行构架;而流程细化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为关键的步骤。

三、提升房地产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水平的策略

房地产项目的精细化工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精细的业务流程体系,做到项目的精细化工程管理必须要坚持几方面的原则:

1、节约原则:精细化管理中的节约并不是要求过分的限制成本,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手段创造条件,着重以事前监督、过程控制两方面进行成本控制,以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在项目开启前做到成本浪费的有效预防,以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找出偏差,以精细化的业务流程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节约。

2、全面控制原则:房地产企业本身具备着庞大复杂的特点,这也是精细化工程管理能起到作用的主要原因。从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施工管理、销售策划等等所有过程来看,只有实施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控制每一个环节,才能将房地产项目这样一盘复杂又庞大的棋局下活。

3、目标控制原则:目标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工程管理的重要原则及主要方法。做好目标控制便要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切实可行的制定目标,并且要做到目标的极度细致与目标责任的极度明确。

4、动态控制原则:针对项目管理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精细化工程管理必须坚持动态控制原则,时刻注意将管理效果、目标与实际的动态条件综合分析,检查偏差并制定修订措施。

房地产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流程主要由设计方案、施工管理和客户服务三大内容组成,根据以上所述原则,提升房地产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水平宜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1、重视设计方案的精细化管理

通常来说,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方案所耗费的成本只占有项目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对工程总体成本的影响力却是不可估量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工程造价即是由设计方案所决定。因此必须重视如何避免设计方案的先天不足,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严格管理设计招标,根据实际条件及要求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2)从设计阶段开始严格考虑工程造价,开展限额设计;

(3)以合同形式有效控制造价,防止设计不断变更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加强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力度

(1)以招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作为工程项目中的甲方单位,房地产企业须对工程施工采取严格的招标把关,通盘对比各投标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来择优选取,在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

(2)减少工程变更。房地产项目进行过程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无节制的变更必然会对工期、质量、成本造成很大影响。房地产企业在项目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工程开展之前的图纸审核以及工程进行中的变更沟通,尽量减少变更产生。

3、客户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不容忽视

针对企业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保障项目收益同时更是保证房地产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房地产企业可根据需要综合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在销售、支付、服务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客户服务体系建立前期可通过建立大客户服务体系来进行实验和探索,然后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推广。

4、建立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控制

针对前文所提到的精细化管理中的动态控制原则,在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手段,综合项目相关的人、财、物等要素建立信息数据库,可有效的保证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信息的实时控制,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四、结语

精细化工程管理的实施,是房地产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开源节流”的重要手段,是工程质量、项目收益以及企业效益的重要保障。房地产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细化、不断深入、不断优化的系统过程,建立高效务实的合作管理团队,以科学合理的标准执行精细化工程管理必是未来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 姜淳.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 科技咨询,2006(09).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废气;整治工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应的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这类废气中常含有烃类、醇类、酮类、醛类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1,2]。因此,对有机废气进行科学的治理能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3,4]。本文对某精细化工企业废气整治工程进行技术分析,探讨解决企业废气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案,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苏某精细化工企业长期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现有肟系列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年产1万吨丁酮肟、3000吨固体硫酸羟胺、3000吨固体盐酸羟胺、4000吨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主要为氨、丁酮肟、叔丁醇、异辛醇、丁酮等多种挥发性有机气体。各车间虽已配备了废气治理相关设施,但气体收集不完善且处理效果欠佳,难以满足现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对企业废气排放M行进一步整治。

1 企业废气处理现状

废气的产生按照产品和废气产生位置的不同分为丁酮肟车间、固体硫酸羟胺车间、固体盐酸羟胺车间、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车间、储罐区、危废仓库等共六个区域。各车间废气排放及处理技术分别为:

丁酮肟车间:液氨蒸发器蒸发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氨尾气,用高纯水来吸收含氨尾气,吸收后的氨水回于氨肟化反应,未吸收的含氨废气通过管道排空,进入二级冷凝器冷凝后接入活性炭吸附塔吸附处理后排气筒排放。精馏塔中未被冷凝下来的丁酮肟废通过冷凝器管路收集,通过活性炭吸附后由排气筒排放。

固体硫酸羟胺车间:水解反应釜中反应过程产生的气体经三级冷凝后,未被冷凝下来的废气经过真空泵前二级冷凝和真空泵后一级冷凝后直接排空,未设置排气筒。

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车间:经一次精馏后的粗产品再进入两级精馏,精馏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经三级冷凝处理后,未被冷凝下来的废气通过排空阀排放。

固体盐酸羟胺车间:水解反应过程中未被冷凝下来的废气排放,被冷凝分离出的盐酸羟胺溶液采用气流干燥,气流干燥时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产生粉尘采用布袋除尘,除尘下来产品回到产品包装工序,未吸收下来的废气排放。

储罐区:储罐区主要用来对原料、中间产物和产品进行储存的场所,现有储罐均存储易挥发物料,设置冷凝装置,呼吸废气冷凝后放空。

危险废物区:其排放的废气通过引风机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

通过对企业废气处理现状进行评估,目前主要问题为一部分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气收集处理不当。企业废气处理现状问题汇总表如表1。

2 废气整治方案

针对企业废气处理现状提出废气治理的整改方案。

丁酮肟车间、固体硫酸羟胺车间、固体盐酸羟胺车间、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车间和储罐区经现有工艺、设备处理后,污染物均能满足排放要求,废气处理措施不变,需进一步完善排气筒方案,将原有排气筒合并为3个15m高排气筒。

危废仓库废气所配置的风机、活性炭吸附装置偏小,需要重新增设风机及活性炭吸附装置,需新增2套集气罩,1台风量4000m3/h 风机以及2台0.3t活性炭吸附塔(1用1备)。

3 废气整治效果

通过企业废气专项整治工程,现有处理装置运行后氨排放量由整改前的0.255t/a减少为0.058t/a;丁酮肟由1.447t/a减少为1.067t/a;叔丁醇由0.28t/a减少为0.067t/a;异辛醇由0.659t/a减少为0.194t/a;非甲烷总烃由3.282t/a减少为2.413t/a。企业全部排放废气以VOCs计算,整改前的VOCs排放总量为11.561t/a,整改后排放总量降低为5.484t/a,实现减排6.077t/a,降低了55%,外排废气达到大气排放标准。

此外,危废库废气整改前为无组织排放,整改后成为有组织排放,其废气产生量以VOCs计为0.5995t/a,排放量为0.3326t/a。

4 结束语

经过上述废气专项整治工程改造后,企业肟系列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大减少,处理后废气能达标排放,实现了VOCs减排,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工程对类似废气治理具有较大的实际参考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春何,彭飞燕.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与回收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03-203.

[2]杨伟鹏.刍议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166-166.

[3]刘芝林.某化工生产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15.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5篇

本文阐述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危险与可操作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危险与可操作性控制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的设计问题。希冀对相关问题提出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

精细化工生产;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安全系统

精细化工产业是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较大的行业,使用的原材料大多具有有毒、易燃、易爆性质,原材物料一旦泄漏或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安全生产问题是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对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及生产过程中了解工艺参数和生产设备和工艺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因素导致的后果和分析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HAZO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系统,它不仅可以帮助精细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也能有效的改善生产计划。有必要探讨安全模拟与HAZOP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

1安全系统工程技术的重大作用

危险与可操作性系统(简称HAZOP),通过该系统,可以找出在生产过程中操作控制和工艺参数可能出现的偏差,并通过研究生产装置等,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种操作系统一般应用于石化或化工工程的设计审查阶段,较少用于工艺生产。通过该系统可以查出潜在的危险与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生产的安全控制有重要意义。(1)尽可能准确可靠地获得所需资料。由自动分析和推理过程可以完成前因和后果,所以获得的数据将更加安全可靠。(2)有非常高的综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三维建模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有序高效的改进措施,以及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即使在发生意外时,也可以与链条的保护相联系,减少不良因素的风险。真正使安全系统名副其实。

2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2.1生产工艺过程的深层次危险与可操作系统分析

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时,需要将操作程序或工艺的流程节点分为几个节点,研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和运行参数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可能的结果,找出偏差原因。根据国内外现状,在已有的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的基础上,仅在经验和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浅层危害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无需深入思考。符号有向图(SDG),是一种节点连接形成一个网格图,可以表达事件的因果关系,包含了许多潜在的信息。

2.2基于动态符号有向图建模的间歇过程日AZOP

间歇过程中不允许出错,如何使用动态符号有向图建模显示各个环节的直接联系,是基于动态符号有向图建模的间歇过程HAZOP的关键所在。(1)建立间歇过程的状态顺序图。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有向图模型,将与任何情况相关联的变量放在一起,它涵盖所有间歇过程中任何状态下的所有变量,并设置了与变量相关联的条件。(2)批处理状态序图。将批处理过程的状态序列图定义为十个连续步骤,来分解整个有向图。(3)建立间歇过程的状态顺序列表。建立间歇过程的关联顺序列表,将关节点与设备失效、阀门信息、与整体符号有向图相关联,将其列成表,在推理过程中,比较了步骤状态和预期状态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没有区别,自动输入进行下一步,如果有差异,根据链接表的信息,自动拉偏对应的符号有向图节点,触发符号有向图的反向推理。

3危险与可操作性控制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分析

一直以来,工业生产中都有多种安全分析技术,近年来,采用动态模拟技术的系统逐渐成为关键性的技术,而三维立体技术的成熟可以模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而导致的后果。因此,其具有重要的技术研究价值。

3.1在符号有向图上面进行的分析

不难看出利用符号有向图分析是一种较深层面的分析,因为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和可操作性都是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和数据,以计算偏差发生的变化,并发现偏差的原因。然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对风险和可操作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同时,符号有向图是一个能够帮助风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完成智能推理的过程。符号有向图利用有向线,由一个分支构成网络图。不仅可以把前因后果都有详细的介绍,有大量的表面数据和信息有着极强的包容能力,了解个体出现偏差的原因,选择偏差,可以使用符号推理的逆向选择,找出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预测最终结果。实现深层次的分析的必要性。

3.2在间歇的生产工艺上进行分析

生产过程并不是只有一段,而是连续的,所以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都可进行连续的分析,当然也有不利的部分,那就是在危险与可操作性的研究中有很多复杂的步骤存在,因此前后半段如何连接进行分析成为关键的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精细化工的生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歇的生产,这就需要利用到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1)基于结构化描述工具。结构化的DES描述工具主要是使用Petri,可以更好地通过结构化和全面的逻辑关系来告诉动态或静态的结构和系统的运行和变化。这种模型可以表达前因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因果关系来推断偏差和偏差所带来的后果。结构化描述工具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利用到了离散的配置以及间歇的生产工艺。(2)给予动态建模的描述工具。事实上,没有好的科学数据网格技术可以完成批处理过程,任何一个步骤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会很可能导致致命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步骤对于科学数据网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也形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连续的、不间断的描述间歇的生产工艺并且利用科学数据网格。在这一点上,可以使用动态建模,完成的步骤如下:(1)建立完整的科学数据网格模型。要连接所有变量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数据网格模型。并重点研究模型内部的设计。注意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只要改变一个初始的作用能就一定可以获得科学数据网格模型的地步。(2)建立序列图。整个批量生产过程分为多个小模块,各模块依次转化为一个步骤。(3)设置序列表。根据已建立的标准将每个步骤处理成一个表,并将其用作推理过程。在推理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符合既定标准,然后程序会自动进入下一步。二是不符合既定标准,然后将程序触发推理程序,进行分析,并完成切换。

3.3过程安全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技术需要采用容错和冗余,为了提高安全控制水平,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需要设计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紧急停车控制系统,发明紧急停车顺序控制相关软件和连锁安全保护软件,以及以高配置控制器作为硬件平台。其中,安全控制系统由连锁安全保护模块、检测控制模块、操作模块组成。连锁安全保护,是指通过事故发生的原因或者事故后果的关联状态,自动形成逻辑控制,从而实现了对事故发生时的连锁安全保护。

4结语

当前精细化工生产多以间歇和半间歇操作为主,工艺复杂多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现场操作人员多,部分企业对反应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对工艺控制要点不掌握或认识不科学,容易因反应失控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本文分析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开展HAZOP的探讨分析,分析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在生产过程精细化工安全系统设计的技术方案。以此改进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安峰,夏涛,张贝克,等.化工过程SDG建模方法系统[J].仿真学报,2003,15(10):1364-1368.

[2]牟善军,吴重光,姜春明.石油化工安全仿真技术及应用系统[J].仿真学报,2003,15(10):1356-1359.

[3]王滢,张贝克,吴重光.一种改进的间歇过程HAZOP分析模型[J].计算机仿真,2007,24(2):57-61.

[4]张贝克,郑然,马听,吴重光.间歇过程动态SDG建模[J].化工学报.2008,59(7):1863-1868.

[5]吴重光,夏涛,张贝克.基于符号定向图(SDG)深层知识模型的定性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351-1355.

[6]张贝克,夏涛,吴重光.集成化SDG建模、推理与信息处理软件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360-1363.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房地产、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各类工程项目发展迅速。然而,在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三超”问题,使得作为承包方的施工企业叫苦不迭,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的扯皮、纠纷事件屡有发生;在已经运营的项目中,出现运营成本高出预期费用,或产出远小于预期等现象。上述原因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仍延续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工程造价管理,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应由原来的“粗放型”的单一阶段造价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我国通过颁布2003、2008、2013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立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尤其2013版凸显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提供了操作细节,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应走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精细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然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人才培养也需要周期等原因,目前能满足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要求的从业人员很少。我国高校对如何培养应用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进行诸多探讨,主要侧重于如何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其应用能力,但对如何在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 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其具备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并无涉及。本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要求,并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2现阶段我国造价从业人员的不足

2.1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知识面较窄,技术水平不足。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绝大多数的造价咨询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及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设计的造价分析及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中的合同价款的调整及管理等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智力服务则很少涉及。因此,大部分工程造价人员主要集中于计量计价的基础性业务,缺乏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知识进行增值服务的能力,不能满足我国工程造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2.2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较为粗放,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对前期决策阶段重视不足,使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估算与实际严重不符,造成后期设计或施工的返工或变更,使工程管理难度加大;在招投标阶段未能科学地进行招投标策划,致使为施工过程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施工过程的合同价款的控制能力不足,工程变更及造价纠纷屡屡发生;竣工结算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结算,由于过程的粗放式管理,使结算未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造价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造价管理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3.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技术,不仅仅重视宏观控制,更注重微观操作。“精”就是紧盯对造价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准确控制;“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造价控制得以量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通过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造价的控制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基础,依靠组织管理制度为保障,借助信息平台,通过精细的策划和准备,从准确到精确,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

3.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3.2.1培养综合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观念上应较为开放,思路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2.2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成果标准化。即根据每个建设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细则,摒弃传统管理中只注重事中和事后控制,应将控制重点提前到准备阶段,细致地做好事前的各项策划工作,将各项管理目标细化,责任明确,保证得以有效控制。

3.2.3成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不仅要求实施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同样也要求成果必须标准化、精品化。如编制的造价成果,必须按照规范的格式;合同价款的调整(如工程变更),也应按照规范的格式。

3.2.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参建各方可以依托共同的信息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实现高效管理。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及应用前景。

3.2.5强调创新和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虽然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工程特点的复杂性及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解决问题的特点,创新方法,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3.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3.1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国际以及国内对精细化管理人才实际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造价工程师执业的能力要求,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工程造价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培养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如掌握BIM技术),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3.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应用中,应帮助学生将孤立的课程联系起来,既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程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又能从微观入手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通过掌握工程造价或BIM技术软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4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家从计量、计价、定额消耗以及造价活动管理等各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指导规范,目的为推进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发展,而高校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国家最近的相关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中,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

4.1培养规格

参照《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版)的规定,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相关要求。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及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结构、综合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方面概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应建立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五个知识领域构成。(2)综合专业能力①精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及审核能力,包括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②方案的比选、优化及决策能力,包括决策阶段的方案优化、经济评价及决策;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技术经济论证及决策;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方案优化;③造价的协调控制能力,包括招投标阶段的策划能力、施工期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管理能力,处理结算纠纷、诉讼的能力;④造价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利用各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执业的现代化水平。(3)专业素质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追求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具有系统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从工程造价角度分析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不足和缺陷,具有预防和处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4.2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在之前的“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4大课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信息类”的课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除了对课程体系略有调整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梳理及链接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国家的规范或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以《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为依据,规范专业术语;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依据,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等等。(2)帮助学生将各课程的知识有机联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上述课程不能孤立的学习,而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需要掌握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相关理论知识;按平台划分,需要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相关知识;在时间安排上,先学专业基础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逐步展开;在内容设置上,相关知识前后搭接,步步深入,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过渡。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可以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形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将五个阶段、五个平台的知识通过具体工程管理过程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需要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工艺的确定、定额的套取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定额原理”、“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施工”等已修课程。同时分部分项划分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45-2013)等计算规范;单价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定额的选用及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应与“工程定额原理”的课程密切联系,并参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31-2015)等国家或地方定额;造价文件编制成果以《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指导;在教学中将各个不同类别的主干课程的要点适当地串联、汇集,反复解构和组合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搭接和有机结合,达到深入了解局部、系统把握整体、明确相互联系,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及实践能力。

4.3实践与创新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如建筑材料、大学物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等实验。对实验的训练,应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如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为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2)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设置课程实习及时进行训练,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实习,循序渐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大四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从实习岗位设置以及实习内容,应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轨。(3)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论文)在于巩固、加深、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都比课程设计高。(4)创新训练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除了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创新训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者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5结语

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的单一阶段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建设单位及承包商等对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培养方案上,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其次应调整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再次应通过实践体系培养学生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创造创新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当然,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靠高等院校,高校的教育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必须依靠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行业协会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途径来辅助。随着造价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还必须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基于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5(1):127-130.

[2]尹贻林,白娟.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3]夏玉英.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51-152.

[4]严玲,霍双双,邓娇娇.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5]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7]施有志,吴志铭,李秀芳,等.基于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5(7):61-64.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 精细化工程

一、教务管理精细化的背景及内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等,无不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箍桶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事情往往容易在最薄弱、最细微的地方出现问题,更强调了细节的重要。

教务工作大多是一些琐碎、繁杂、细小、重复性的事,做好了也许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做不好,却直接影响或导致学校教学秩序的紊乱,或者有损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均说明了精细化管理在教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和特点是个性化培养、自由选课、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弹性学制等,与传统的学年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多规格和个性化的培养机制,学分制更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培养方案和学生选课更加丰富多样。学校围绕个性化培养这一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排课与选课、考试管理、毕业审核、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尝试与革新,教务工作也要承担比以前更多的任务,提供更加复杂、多样的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与指导,承担起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职责。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及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粗放型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教务管理模式。

二、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意义

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和方向。以细节体现特色、用细致弥补缺陷、借创新推动发展,它对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务工作的品质,以及促进学校的科学、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完善和理顺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并构建大量的规则和规范,并且系统地、有计划地、稳步地推进。

三、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初步构想

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应坚持“一条主线”,做好“二个层次、三个方面、一个支撑”的工作,即以对教育和服务对象的关爱、体察为主线;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健全和理顺管理及运行机制;在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执行力方面,发展新思路,于理念和教务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可操作性的规章,加强执行力,追求规章与执行的和谐统一;完善现代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全方位地推进教务管理的精细化进程。其核心是以刚性的制度规范教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强化责任和落实,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1.健全和理顺教务管理及运行机制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及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教务处承担的教务管理具体实务过多,不能较好地履行应有的教务改革研究、教学过程指导与监督等职责;二是教务管理实行学校、学院两个层次管理及管理中心下移以后,学院承担更多的教学事务,大量琐碎、具体的教务工作运行中欠缺指导性的实施细则和规范;三是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及学院内部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因而出现学校教务管理与学院的具体实施两者间出现脱节现象,影响教务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应做好:教务处从宏观上加强对教学及教务管理过程的指导与监督,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运行;教务处制定学校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务处和学院各自的职责,各学院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各项教务细节管理的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教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学院内部,健全教务管理常态性的沟通与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讨学校(或学院)教务发展与规划,讨论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解决教务管理渠道及运行不畅的问题,形成各司其职、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

2.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创新理念

在工作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认真完成一项工作,有的人过程较粗,有的则做的很细;有的仅仅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则处处替师生着想,自发地将事做细、做精,多干了许多看似职责以外的事,为师生排忧解难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教务人员精细管理意识的差异。

作为现代高校的教务人员,应深刻领会和把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实现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化,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打破传统,克服思维定势,树立新观念,以高质量地做好管理和服务为已任,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份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责任,自觉地培养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3.构建和谐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则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在教务管理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的个性化要求与现有教务管理规则的矛盾与冲突现象日趋显著,师生的要求得不到合理地解释和解决,教务人员也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或者规则不明确,从而使得各层级教务工作缺乏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规范,而导致原有的规定无法满足变化较快的教务管理实际。

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工程,规章制度起着奠基的作用。管理部门应深入师生当中,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务管理的诉求,细致地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疏理现有的规定,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精细管理的思路,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务管理的目标,精确把握教务管理的过程和细节的设计,加强人文情感关怀,健全和谐的规章制度,规定任务,明确职责。

4.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执行力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将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段话对教务管理有着非常好的启示意义,尽管学校有较完善的规章,但为什么不能较好地得到执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分层管理的教务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较大的问题,减少了管理环节,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流转,但是由于机制不畅、制度不完善、各层级对规定的理解偏差、任务繁重、心浮气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或逐级打折扣,使管理效能降低。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形成较高的执行力,要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得到贯彻和落实。为此,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导向化激励机制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手段;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环节,要重视对执行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大对执行结果的检查和评估;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和充分挖掘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员素质,直接决定执行的强弱;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5.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学籍管理、考试安排、排课、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诸多教学管理的内容。除完成基本的教学管理功能外,系统在总体设计中应注意增强对师生的服务功能,如教学信息查询、相关数据统计、学籍预警、系统提示、功能帮助、短信通知等,注重对细节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几点说明

第一,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由于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应处处体现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第二,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是小题大做,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对师生爱的情怀,表现出的是全方位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行为。

第三,在精细化管理中,“管理”实际上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师生在办事的过程充分享受精细化所带来的体贴、关怀与温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质。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和社会对个性化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已经迫在眉睫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基本做到了规范化,离精细化和个性化这两个层次还有一定差距,大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尚未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从此意义上说,教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教务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付式的完成任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了。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精,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变成习惯,形成特色,产生理想的管理效应。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才是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文斌.学校精细管理的75个细节[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价值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赢得发展机遇,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主动的扩大市场份额和机会,还要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来取得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加强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工程造价管理精细化,使工程造价管理逐步趋于完善。下面本文就对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一、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要性

加强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是我国建筑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强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内容、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的创新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加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也满足了建筑企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工作不仅决定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是一种相对智力比较密集的各层次的管理工作,从工作的对象来说要求其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素质,而且还要严格的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通过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例如加强学校的正规教育,通过在相关的高等院校中设立其相关的专业,可以使其获得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为概预算工程师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还要加强入职后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在实践中出现的相应问题都需要进行解疑答惑。通过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使从业人员在工作实际中得到锻炼并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外,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在选拔造价管理人员应坚持以德为主,专业及实际工作时间为辅,还可实施完善工程造价责任制,制度激励机制,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和岗位竞争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应及时给予物质精神鼓励,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惩罚,因工作不负责而造成严重损失的应给予下岗处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还应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塑造一种比较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从业人员把的个人的新思维用到实践中,营造一种相对民主的环境,加大对工程造价创新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为创新工作提高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二)建立精细化计价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的预算定额因为编制周期过长,从而没有能够准确的反应市场价格变动以及计价方法,从而使建设工程产品价格没有实现市场化,造成不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施工以及相应的增加了工程成本等。因此应按照建筑工程的实体性消耗和施工措施性消耗分离的原则,以及量价分离的原则,对工程计价的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是招标过程中,由招标人在招标问价中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自主报价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不但可以明晰准确的对建筑材料的市场进行反应,还可以提高项目计价的合理性、准确性,提高企业的资金有效使用率,还可以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施工企业技术发展速度加快。计价模式的精细化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还应当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及评标制度和评标程序,建立现场变更签证的审批程序、竣工结算审核制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如办理现场变更签证时,一般性变更可由相关单位提出,交监理、审计、建设单位审批,大项的变更应先做预算报建设单位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凡和经济方面相关的工作应当由二人以上管理人员签字,超过限定金额报建设单位管理层批准。加强监理公司的管理工作,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应关注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信誉等。

(三)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为工程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尚不够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在建立完善咨询机构时,不仅要建立能为跨国家、地区等大型工程项目服务的咨询机构,还应建立众多的专门为中小型项目服务的咨询机构,减少行政干预,按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创新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同时加强对咨询结构的监督,要求咨询机构自觉接受监督管理,规范咨询机构行为,开展咨询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素质,促使其为工程项目双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实施创新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管理中,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可通过建立信息传输系统,将工程造价管理与其他工程管理相联系,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工程建设实际要求的工程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在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应着重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系统各个关键点全方位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各个关键点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技既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体系相匹配,又能满足实际工程造价管理要求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标准化、信息代码的标准化,它是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数据库信息代码标准化建设为基点,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标准化和业务流程标准化的建设,从而实现信息资源采集的标准化,进而为工程经营管理系统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工程施工项目预结算结果数据库实现标准化建设。对预结算数据库实现标准化建设,加强财务、物质供应、规划计划等相关子系统信息代码相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为工程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体系,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提高,因此必须要对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魏富敏.刍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5):228-229.

[2]尚伟,陈聪.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J].四川建材,2013(3):246-247.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程认证;精细化工;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7)04-0130-03

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工程专业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双赢机制,规范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实现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1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逐渐在全国相关高校中得到了重视和积极开展。

2013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截至2013年8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对我国高校的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之后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分别受理了137个专业的2014年认证申请(其中105个专业通过认证)、156个专业的2015年认证申请和200个专业的2016年认证申请,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而显著的提高,其质量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可喜的是,2016年6月,《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中国科协代表我国由《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转正,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表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实质等效,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国际化互认。

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我校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华侨大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心脏地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人才市场输送合格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列为我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之一,校领导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福建省沿海四大石化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带动了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配套开发,石化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化工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大[1]。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工工程师,我校化工学院积极申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2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受理了我校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这是我校第一个被受理的工科专业,得到了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系教师及其他相关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基于产出的教育评价,满足华盛顿协议互认要求。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2,3]。国内部分高校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规范教学活动,树立教学标准意识,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顺利通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众所周知,《精细化工工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工程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开展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认识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5]。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过程中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同时从教学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入手,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符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实践和理论并重的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精细化学品开发、设计及合成的实验与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借鉴CDIO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一定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的调查,工业界认为高校培养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通用能力评价高,工程能力培养不足;传统优势明显,紧跟时代需求不足;工业界参与深度和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精细化工工艺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邀请精细化工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走入课堂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在将来所要从事的精细化工行业中的实践应用。

2.搭建校内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阵地,校内可以通过设立实验示范中心、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以及本科生课外科创活动平台等举措,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细化学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设立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根据精细化工工艺课程需求开设特色实验室,对课程中所学主要精细化学品种类及其典型产品的制备工艺开展实验,比如手工肥皂、洗涤剂和胶黏剂等常规精细化学品的制作。与此同时,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充分调动学生对精细化工工艺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手工肥皂制作过程中设计透明多彩的新型多功能肥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这门专业主干课程。另外,精细化工工艺特色实验室在全校范围内也可以共享实验资源和设备,这不仅可以增加学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精细化工专业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4.建立多元化考核标准。传统工科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理论知识学习比重远大于工程能力培养比重,这是单一笔试考核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所要求的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在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学习过程中参加课外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和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等活动的表现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与传统考核标准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标准。

(二)教师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工程教育认证将推动工科教学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由“内容为本型”转向“学生为本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彻底摈弃传统的“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而是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形成一种规范、团队、持续改进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行为及活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持续为工业界输送合格的化工工程师人才。

1.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规范和细化教学大纲及内容。《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介绍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原理与工艺的专业课程,其课程知识体系非常零散且庞大,规范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有效实现预期学习结果至关重要。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二是让学生运用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理论,根据精细化学品的功能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方案;三是让学生熟悉与精细化工行业相关的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能识别、分析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深刻理解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上课程目标分别对应于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应达到的十二条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工程与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在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通过细化教学大纲来规范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进度,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2.整合教学资源,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开设《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工工艺》等相关课程。过去,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复,比如有机合成反应基础知识的介绍,学生对此也提出了意见和看法。OBE工程教育模式客观上要求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明确不同课程对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预期学习结果)的贡献及程度。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3.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毕业生评价体系,为学校更好地培养工程人才提供重要依据。显而易见,毕业生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紧密相关,只有建立后者的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才能保障前者的水平。除了校院两级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外,教师一方面于课程教学结束后在所授班级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进度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对所提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灵活运用现代通讯及联络工具、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关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对该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的调查,另外还可以展开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所需精细化工工程人才知识架构要求的调研。授课教师对以上信息收集整理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反馈整改意见,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体现,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甘林火.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5):220-221.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27-37.

[3]赵卫红,王彦斌.基于“OBE”理念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建设[J].亚太教育,2015,(7):85.

[4]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荆国林,王鉴,崔宝臣,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1-182.

Teaching Reform o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Background

GAN Lin-huo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aqiao 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21,China)

Abstract:China has now become the formal member of Washington Accord,and Chines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is international equivalent in nature. On this background,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EEA) standard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he teaching reform o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CET) as one of professional backbone courses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EA,and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on FCET in Huaqiao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EA. Furtherm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and teacher,the reform on FCET teaching was discussed on two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dea,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精细化工工艺学;学生产品专题介绍问答式教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6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1]: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不仅在于其专业知识丰富,也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更在于其综合素质高。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掀起众多工科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改革的热潮[2-6]。《精细化工工艺学》是化学与工程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涉及的精细化工产品门类繁多,日新月异,与实践联系相当密切。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的倡导下,从事该门教学必须做到结合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和基本理论;其次结合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最新技术方法、过程和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和理论知识,正确地认识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生产的工艺条件和瓶颈技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多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在借鉴其他院校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参考各高校同仁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的方法[7-9],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下主要从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及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阐述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精细化工有别于基础化工,它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这在绪论课一定要给学生讲授好,让学生充分了解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主要特点有生产特性、经济特性、商业特性及产品特性[10]。其生产特性表现为: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多用间歇或多功能生产装置、生产流程多样化。它们的经济特性表现在投资效率高、附加值高及利润高等,在这里可以列举一些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实例,比如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笔者在授课时就给学生讲了广西蔗糖深加工产品的实例(由蔗糖制备葡聚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精细化学品的高利润,促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感兴趣。精细化学品的商品性强,表现在用户对商品选择性很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开发应用技术和开展技术服务是组织精细化学品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国外精细化工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这些环节的协调,他们在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上是比较高的。另外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重点和热点相比有什么优势或不足,直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1986年,我国化学工业部对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作了暂行规定,把精细化工产品分为11大类[10],分别是:(1)农药,(2)染料,(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颜料,(5)试剂和高纯物,(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8)黏合剂,(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10)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11)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不是每一本教材都能把以上精细化学品11大类的内容全包括,因此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地区资源及精细化工产业特色、教学课时来选定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精细化工工艺学》是我校化学与工程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总课时64时数。近几年来我们一直采用以马榴强主编的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主,补充专题讲座为辅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主要教材的内容主要涉及高分子加工助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涂料、香料及提取工艺、化妆品及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还给学生增加了《饲料添加剂》、《淀粉深加工》、《汽车专用洗涤剂》、《精细陶瓷》及《人工晶体》等专题内容,这样一来,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有重点,又能使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并能了解本领域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和精细化工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及配方确定,同时对广西地区的精细化工特色有一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在文献检索中发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充实到教材中,以丰富讲授内容,并适时补充精细化工行业的最新资讯、国内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等。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一)要求学生采用PPT形式介绍与生活相关联的精细化工产品专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授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被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学第一周就把学生分组(3~5个学生一组),自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PPT课件介绍,内容包括产品的结构组成和用途、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三废处理问题等。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备选专题,例如我提供的复配技术在液体洗涤济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问题、汽车美容用化妆品的品种及研究进展、八角油的提取工艺及方法等专题,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资料查阅:(1)利用学校图书馆精细化工馆藏书目;(2)利用现有精细化工类学术期刊及数据库查阅精细化工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3)利用精细化工综合网站,如化学化工论坛(.cn)、中国精细化工网(.cn)、世界精细化工网()、21世纪精细化工网()、中国精细化工技术网()、中国专利信息网(.cn)等。然后进行课件制作,再交由老师审核,再推选一到两人上台主讲,讲完后所有组员同时上台对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每组选出一个记录员,记录提问同学的姓名及问题内容,不能回答的问题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是与老师讨论后再回答并做成电子版课件,在上课前展示给大家。提问的同学都可以在平时成绩加分,如此要求后,在下面听的同学也会提高注意力。比赛评委由各组长组成,和组长讨论并制定评分细则,对表现优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以PPT演示的得分评定分数。经过试行教学效果良好。比如食品添加剂专题就例举了大量的反面事例如苏丹红事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谈自己对苏丹红及苏丹红事件的认识,经过交流讨论,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苏丹红这类物质的性质、用途等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对食品安全维护的意识。通过学生PPT演示答辩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精细化工产品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知识不仅是听,自己也有上讲台展示的机会。教师为了给同学们更好地介绍所选定的精细化工产品,不被问倒,着实需要下一翻苦功精心准备。

(二)组织学生到精细化工厂参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在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带领学生到南宁市天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南宁市涂料厂、南宁市胶粘剂厂和南宁市化妆品厂等精细化工企业进行课程见习。使学生现场了解到洗涤剂、三醛胶、内外墙涂料及化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主要生产设备。在参观现场请工厂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加深企业生产印象与感受,启发学生在学习涂料、化妆品、洗涤剂及胶粘剂生产工艺中思考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了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所提倡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在见习时请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所选取的生产工艺的优点,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企业的创业史、企业文化及企业急需人才培养要求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所见习精细化工企业的概况,同时明确今后在校学习的方向。参观见习后都会要求学生写不低于5000字的见习报告,包括各个厂家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用途、现有工艺的优点与不足、心得体会等。通过参观实习,总体感觉到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和所建的厂房一次性投资不高,点燃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自主创业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出设计性实验

教师们的科研课题有部分不仅是结合地方资源特色而立项,且与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与应用研究紧密相关,同时教师科研项目具有持续深入研究的特点。因此可以借助这个教师科研项目资源优势,与他们一起研讨开设出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精细化工课程知识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去合成获得目标产品,确定反应的条件、实验所需要的基本仪器及相应的检测手段,部分学生在今后毕业论文环节也会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的子课题中,这类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锻炼了学生资料查阅、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溶入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达到双赢的效果。以下是我院教师多年来研究的部分相关课题: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新型催化剂对汽车泡沫材料发泡-凝胶反应动态平衡研究、以蔗糖为原料双菌协同发酵合成中低分子量萄聚糖、萃取与膜分离集成从菠萝加工废弃物中提取菠萝蛋白酶、基于构效关系的磷酸盐防锈涂料设计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木薯淀粉磁性微球分子链态及构效。可见这些课题均属于精细化工研究范畴。通过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设计性精细化工实验,有效提高了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在精细化工工艺方面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从而体现出“卓越工程师”所倡导的培养理念。

(四)增加课程实践环节的占分比例,完善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

大部分的课程考核方式都是采用闭卷方式,而且期末分数占总评成绩的权重比较高(通常为70%)。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别的课程不一样,由于该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除了指定教材上的内容外,还有老师补充的专题和学生PPT介绍的专题,为了提高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该门课考试的内容有70%是教材知识,30%是课外补充及实践知识,因内容多而广,所以闭卷考试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记忆压力,结合该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市场供求及产品配方研究现状和进展,因此期考采用开卷进行。在试题中可以把实践环节的内容有机组合在考试题中。按下面的公式算期评成绩。期评成绩=平时综合表现(含作业等)*15%+课程论文*7%+课程见习10%+PPT演示8%+期考*60%,通过这样的评分方式,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这一环节的表现,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和保证。为适应该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不断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精细化工工艺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型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学校与学科专业名单[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79-180.

[2]高丽娟,方志刚,李秋菊,张丽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02-20.

[3]王桂荣,刘元林,刘春生,赵汗青.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电本科毕业设计改革[J].教学研究,2014,37(1):89-91.

[4]冷雪松,王艳东,姜丽娜,徐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培养模式[J].大学物理实验,2013,26(6):127-130.

[5]袁文华,万振刚.“卓越工程师计划”与《电机及拖动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33):254.

[6]高有华,翟慧萍,邵岳,龚淑秋,刘晓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增刊):74-76.

[7]黄良芳,张辉,张莉艳,徐金明.以产学研为基础的《精细化工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44-45.

[8]曹云丽,王莉,冯云晓,徐伏,李松田.“教育梦”背景下浅谈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4,(3):37-38.

[9]鲁伊恒.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34(22):178-179.

上一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下一篇:古文文化常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