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工程范文

时间:2023-08-23 10:46:08

精细化工工程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1篇

以产品的加工行为、性能、分子结构作为设计原则是现代化学产品工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其设计目标是设计出满足现在市场需求的化学品。产品工程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分子结构作用在产品性能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还要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性质需求相符合的化学产品。在整个的分子产品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分子性能以及结构,通常来看,半经验方法、计算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是其采用的最主要的分析法。如果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法,能够把产品的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开发周期降到最低,这种设计的办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特殊性质要求的分子混合物和分子相互符合。而且能够在很多的分子中找出与产品最符合的,就一般来而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首先,制作相关关系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了解分子交互作用和性质之间、分子节后的一些关系。然后,以关系模型作为基础,对分子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其和性质要求能够相符。

二、精细化工领域数字化工

1.数字化工的特点基本特征探索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基于工艺过程数学模型进行工艺技术仿真实验研究的方法、构建多功能数字化工过程及其控制系统,以控制系统开发人机操作界面,通过建立工艺过程的全范围、高精度动态数学模型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工技术。它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双重用途,即系统控制以及工艺过程实验。能够利用有限的设备进行多种过程实验的最佳组合,能够选择多种方案以及过程控制法来进行实验,达到了连续、间歇反应动力学实验。不需要投入材料,可以安全的智能化实验,环保节能、易维护、使用、标准化、素质化等。

2.功能性的数字化工过程的研究多功能数字化工过程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具备前沿性和原创性的探索性课题,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展关于技术创新的工作。创新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比较复杂的化工过程的高精度、全流程、全范围动态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办法。化工过程一般都是间歇式的方式,在化工过程开始运行,到运行结束各个环节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工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分布参数、变化性、不平稳性、非线性等比较复杂的性质,这些复杂的特征给数字化工过程模型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对过程机理建模、模糊逻辑建模、人工神经元网络建模和系统识别建模等各环节的研究,可以建造复杂性高的化工数学模型过程。关于虚拟人机操作界面的研究。高度逼真的人机操作界面对于工业过程中需要的数字化实验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模仿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实现操作控制由数字化试验系统进行操作。对于此系统的开发必须提高人机操作界面技术,充分实现数字化工代替人工操作的方法。

人机操作界面与数学模型进行数据交换的新技术。关于数字化工控制系统和数字化工过程系统的研究,需要解决的技术就是数据的交互。人机操作界面发出的命令及操作必须让数学模型收到并运算数据信号,再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人接操作界面上。需要对高速动态数据函数链接库进行探究和建立,或者对于高速动态数据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探究和建立,以促使人机操作界面与数学模型的数据系统和数据交互形成一个整体。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提高健全精细化学品以及其生产工艺过程的相关技术,并不断的进行探究探讨。发展现代过程系统工程技术,尤其是数字化工技术以及化学产品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精细化学品的快速、多品种、多样化以及规模等市场新挑战提供了更有力更高效技术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发展壮大。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前言

我国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并且随着市场选择、政府宏观调控的不断进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淘汰大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是房地产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唯一的产品,同时房地产项目的好坏与否更是房地产企业生命得以延续的灵丹妙药,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房地产企业能否取胜,能否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实施的项目的质量。因此,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应该将重点关注到实际工程项目上来,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全面提升其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水平。

一、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逐见涨势,并且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也在逐步增加,导致项目利润被持续压缩,而随着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愈加提高,在新时期下房地产企业开辟利润获取的新手段,增强从项目管理中获取效益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便要求房地产企业走向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的道路。这主要关系到以下两方面:

1、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

精细化工程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既是关乎企业未来走向提高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的问题,又是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就整个房地产市场而言,房地产企业无疑是肩负着土地运营、资本运作、项目管理等三项重要职责的资源整合者。而无论是在囊括了土地运营与资本运作这两项的公司发展战略中,还是实际项目管理的战术操作层面上来说,精细化管理必须要贯穿始终。

2、是房地产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市场中参与竞争最终的目的便是获取利润,而“利润=收入-成本”是一个不变的模式,在市场竞争愈来愈加激烈的当下,收入增长势头虽仍然高涨,但放眼长久,压缩成本更是不容忽视的极具战略性的选择。省钱就是赚钱,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精细化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房地产企业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彻底实现对庞大工程项目的层层剥笋式的综合管理,彻底捋顺工程项目中的一切不利因素并将其加以控制,以市场为导向练好内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与核心内容

普遍的来说,精细化管理追求的便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其也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的随意型、经验型、机会型、粗放型走向规范型、科学型、战略型、精细型,让管理成为企业效益的有力保证,使企业利润获取新的增长点。总体上来说,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为:实现目标计划管理信息化、操作程序规范化、工种分工专业化、激励考核分段化。

精细化管理可以高度概括为一句话――细节决定一切,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高度关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相关细节,以每个细节的优化管理来综合保证整个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就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言,便是要做到业务流程的精细化,即是在规范化基础上对项目运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而房地产项目的业务流程管理包括流程制定、流程再造和流程细化三个阶段:其中流程制定是指管理者根据系统的考量和分析,按照业务流程来审视企业运行正常与否;流程再造则是通过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的系统化优化来建立合理的企业运行构架;而流程细化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为关键的步骤。

三、提升房地产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水平的策略

房地产项目的精细化工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精细的业务流程体系,做到项目的精细化工程管理必须要坚持几方面的原则:

1、节约原则:精细化管理中的节约并不是要求过分的限制成本,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手段创造条件,着重以事前监督、过程控制两方面进行成本控制,以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在项目开启前做到成本浪费的有效预防,以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找出偏差,以精细化的业务流程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节约。

2、全面控制原则:房地产企业本身具备着庞大复杂的特点,这也是精细化工程管理能起到作用的主要原因。从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施工管理、销售策划等等所有过程来看,只有实施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控制每一个环节,才能将房地产项目这样一盘复杂又庞大的棋局下活。

3、目标控制原则:目标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实行精细化工程管理的重要原则及主要方法。做好目标控制便要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切实可行的制定目标,并且要做到目标的极度细致与目标责任的极度明确。

4、动态控制原则:针对项目管理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精细化工程管理必须坚持动态控制原则,时刻注意将管理效果、目标与实际的动态条件综合分析,检查偏差并制定修订措施。

房地产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流程主要由设计方案、施工管理和客户服务三大内容组成,根据以上所述原则,提升房地产项目精细化工程管理水平宜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1、重视设计方案的精细化管理

通常来说,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方案所耗费的成本只占有项目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对工程总体成本的影响力却是不可估量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工程造价即是由设计方案所决定。因此必须重视如何避免设计方案的先天不足,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严格管理设计招标,根据实际条件及要求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2)从设计阶段开始严格考虑工程造价,开展限额设计;

(3)以合同形式有效控制造价,防止设计不断变更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加强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力度

(1)以招标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作为工程项目中的甲方单位,房地产企业须对工程施工采取严格的招标把关,通盘对比各投标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来择优选取,在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

(2)减少工程变更。房地产项目进行过程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无节制的变更必然会对工期、质量、成本造成很大影响。房地产企业在项目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工程开展之前的图纸审核以及工程进行中的变更沟通,尽量减少变更产生。

3、客户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不容忽视

针对企业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是保障项目收益同时更是保证房地产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房地产企业可根据需要综合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在销售、支付、服务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客户服务体系建立前期可通过建立大客户服务体系来进行实验和探索,然后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推广。

4、建立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控制

针对前文所提到的精细化管理中的动态控制原则,在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手段,综合项目相关的人、财、物等要素建立信息数据库,可有效的保证项目进行过程中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信息的实时控制,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四、结语

精细化工程管理的实施,是房地产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开源节流”的重要手段,是工程质量、项目收益以及企业效益的重要保障。房地产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细化、不断深入、不断优化的系统过程,建立高效务实的合作管理团队,以科学合理的标准执行精细化工程管理必是未来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 姜淳.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 科技咨询,2006(09).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3篇

本文阐述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危险与可操作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危险与可操作性控制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的设计问题。希冀对相关问题提出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

精细化工生产;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安全系统

精细化工产业是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较大的行业,使用的原材料大多具有有毒、易燃、易爆性质,原材物料一旦泄漏或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安全生产问题是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对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及生产过程中了解工艺参数和生产设备和工艺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或因素导致的后果和分析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HAZO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系统,它不仅可以帮助精细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也能有效的改善生产计划。有必要探讨安全模拟与HAZOP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

1安全系统工程技术的重大作用

危险与可操作性系统(简称HAZOP),通过该系统,可以找出在生产过程中操作控制和工艺参数可能出现的偏差,并通过研究生产装置等,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种操作系统一般应用于石化或化工工程的设计审查阶段,较少用于工艺生产。通过该系统可以查出潜在的危险与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生产的安全控制有重要意义。(1)尽可能准确可靠地获得所需资料。由自动分析和推理过程可以完成前因和后果,所以获得的数据将更加安全可靠。(2)有非常高的综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三维建模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有序高效的改进措施,以及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即使在发生意外时,也可以与链条的保护相联系,减少不良因素的风险。真正使安全系统名副其实。

2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2.1生产工艺过程的深层次危险与可操作系统分析

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时,需要将操作程序或工艺的流程节点分为几个节点,研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和运行参数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可能的结果,找出偏差原因。根据国内外现状,在已有的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的基础上,仅在经验和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浅层危害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无需深入思考。符号有向图(SDG),是一种节点连接形成一个网格图,可以表达事件的因果关系,包含了许多潜在的信息。

2.2基于动态符号有向图建模的间歇过程日AZOP

间歇过程中不允许出错,如何使用动态符号有向图建模显示各个环节的直接联系,是基于动态符号有向图建模的间歇过程HAZOP的关键所在。(1)建立间歇过程的状态顺序图。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符号有向图模型,将与任何情况相关联的变量放在一起,它涵盖所有间歇过程中任何状态下的所有变量,并设置了与变量相关联的条件。(2)批处理状态序图。将批处理过程的状态序列图定义为十个连续步骤,来分解整个有向图。(3)建立间歇过程的状态顺序列表。建立间歇过程的关联顺序列表,将关节点与设备失效、阀门信息、与整体符号有向图相关联,将其列成表,在推理过程中,比较了步骤状态和预期状态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没有区别,自动输入进行下一步,如果有差异,根据链接表的信息,自动拉偏对应的符号有向图节点,触发符号有向图的反向推理。

3危险与可操作性控制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分析

一直以来,工业生产中都有多种安全分析技术,近年来,采用动态模拟技术的系统逐渐成为关键性的技术,而三维立体技术的成熟可以模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而导致的后果。因此,其具有重要的技术研究价值。

3.1在符号有向图上面进行的分析

不难看出利用符号有向图分析是一种较深层面的分析,因为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和可操作性都是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和数据,以计算偏差发生的变化,并发现偏差的原因。然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对风险和可操作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同时,符号有向图是一个能够帮助风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完成智能推理的过程。符号有向图利用有向线,由一个分支构成网络图。不仅可以把前因后果都有详细的介绍,有大量的表面数据和信息有着极强的包容能力,了解个体出现偏差的原因,选择偏差,可以使用符号推理的逆向选择,找出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预测最终结果。实现深层次的分析的必要性。

3.2在间歇的生产工艺上进行分析

生产过程并不是只有一段,而是连续的,所以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都可进行连续的分析,当然也有不利的部分,那就是在危险与可操作性的研究中有很多复杂的步骤存在,因此前后半段如何连接进行分析成为关键的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精细化工的生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歇的生产,这就需要利用到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1)基于结构化描述工具。结构化的DES描述工具主要是使用Petri,可以更好地通过结构化和全面的逻辑关系来告诉动态或静态的结构和系统的运行和变化。这种模型可以表达前因和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因果关系来推断偏差和偏差所带来的后果。结构化描述工具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利用到了离散的配置以及间歇的生产工艺。(2)给予动态建模的描述工具。事实上,没有好的科学数据网格技术可以完成批处理过程,任何一个步骤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会很可能导致致命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步骤对于科学数据网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也形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连续的、不间断的描述间歇的生产工艺并且利用科学数据网格。在这一点上,可以使用动态建模,完成的步骤如下:(1)建立完整的科学数据网格模型。要连接所有变量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数据网格模型。并重点研究模型内部的设计。注意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只要改变一个初始的作用能就一定可以获得科学数据网格模型的地步。(2)建立序列图。整个批量生产过程分为多个小模块,各模块依次转化为一个步骤。(3)设置序列表。根据已建立的标准将每个步骤处理成一个表,并将其用作推理过程。在推理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符合既定标准,然后程序会自动进入下一步。二是不符合既定标准,然后将程序触发推理程序,进行分析,并完成切换。

3.3过程安全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技术需要采用容错和冗余,为了提高安全控制水平,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需要设计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紧急停车控制系统,发明紧急停车顺序控制相关软件和连锁安全保护软件,以及以高配置控制器作为硬件平台。其中,安全控制系统由连锁安全保护模块、检测控制模块、操作模块组成。连锁安全保护,是指通过事故发生的原因或者事故后果的关联状态,自动形成逻辑控制,从而实现了对事故发生时的连锁安全保护。

4结语

当前精细化工生产多以间歇和半间歇操作为主,工艺复杂多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现场操作人员多,部分企业对反应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对工艺控制要点不掌握或认识不科学,容易因反应失控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本文分析了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开展HAZOP的探讨分析,分析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在生产过程精细化工安全系统设计的技术方案。以此改进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安峰,夏涛,张贝克,等.化工过程SDG建模方法系统[J].仿真学报,2003,15(10):1364-1368.

[2]牟善军,吴重光,姜春明.石油化工安全仿真技术及应用系统[J].仿真学报,2003,15(10):1356-1359.

[3]王滢,张贝克,吴重光.一种改进的间歇过程HAZOP分析模型[J].计算机仿真,2007,24(2):57-61.

[4]张贝克,郑然,马听,吴重光.间歇过程动态SDG建模[J].化工学报.2008,59(7):1863-1868.

[5]吴重光,夏涛,张贝克.基于符号定向图(SDG)深层知识模型的定性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351-1355.

[6]张贝克,夏涛,吴重光.集成化SDG建模、推理与信息处理软件平台[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360-1363.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 精细化工程

一、教务管理精细化的背景及内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等,无不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箍桶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事情往往容易在最薄弱、最细微的地方出现问题,更强调了细节的重要。

教务工作大多是一些琐碎、繁杂、细小、重复性的事,做好了也许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做不好,却直接影响或导致学校教学秩序的紊乱,或者有损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均说明了精细化管理在教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和特点是个性化培养、自由选课、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弹性学制等,与传统的学年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多规格和个性化的培养机制,学分制更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培养方案和学生选课更加丰富多样。学校围绕个性化培养这一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排课与选课、考试管理、毕业审核、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尝试与革新,教务工作也要承担比以前更多的任务,提供更加复杂、多样的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与指导,承担起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职责。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及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粗放型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教务管理模式。

二、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意义

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和方向。以细节体现特色、用细致弥补缺陷、借创新推动发展,它对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务工作的品质,以及促进学校的科学、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完善和理顺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并构建大量的规则和规范,并且系统地、有计划地、稳步地推进。

三、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初步构想

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应坚持“一条主线”,做好“二个层次、三个方面、一个支撑”的工作,即以对教育和服务对象的关爱、体察为主线;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健全和理顺管理及运行机制;在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执行力方面,发展新思路,于理念和教务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可操作性的规章,加强执行力,追求规章与执行的和谐统一;完善现代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全方位地推进教务管理的精细化进程。其核心是以刚性的制度规范教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强化责任和落实,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1.健全和理顺教务管理及运行机制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及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教务处承担的教务管理具体实务过多,不能较好地履行应有的教务改革研究、教学过程指导与监督等职责;二是教务管理实行学校、学院两个层次管理及管理中心下移以后,学院承担更多的教学事务,大量琐碎、具体的教务工作运行中欠缺指导性的实施细则和规范;三是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及学院内部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因而出现学校教务管理与学院的具体实施两者间出现脱节现象,影响教务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应做好:教务处从宏观上加强对教学及教务管理过程的指导与监督,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运行;教务处制定学校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务处和学院各自的职责,各学院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各项教务细节管理的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教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学院内部,健全教务管理常态性的沟通与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讨学校(或学院)教务发展与规划,讨论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解决教务管理渠道及运行不畅的问题,形成各司其职、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

2.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创新理念

在工作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认真完成一项工作,有的人过程较粗,有的则做的很细;有的仅仅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则处处替师生着想,自发地将事做细、做精,多干了许多看似职责以外的事,为师生排忧解难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教务人员精细管理意识的差异。

作为现代高校的教务人员,应深刻领会和把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实现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化,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打破传统,克服思维定势,树立新观念,以高质量地做好管理和服务为已任,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份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责任,自觉地培养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3.构建和谐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则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在教务管理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的个性化要求与现有教务管理规则的矛盾与冲突现象日趋显著,师生的要求得不到合理地解释和解决,教务人员也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或者规则不明确,从而使得各层级教务工作缺乏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规范,而导致原有的规定无法满足变化较快的教务管理实际。

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工程,规章制度起着奠基的作用。管理部门应深入师生当中,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务管理的诉求,细致地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疏理现有的规定,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精细管理的思路,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务管理的目标,精确把握教务管理的过程和细节的设计,加强人文情感关怀,健全和谐的规章制度,规定任务,明确职责。

4.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执行力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将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段话对教务管理有着非常好的启示意义,尽管学校有较完善的规章,但为什么不能较好地得到执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分层管理的教务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较大的问题,减少了管理环节,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流转,但是由于机制不畅、制度不完善、各层级对规定的理解偏差、任务繁重、心浮气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或逐级打折扣,使管理效能降低。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形成较高的执行力,要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得到贯彻和落实。为此,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导向化激励机制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手段;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环节,要重视对执行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大对执行结果的检查和评估;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和充分挖掘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员素质,直接决定执行的强弱;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5.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学籍管理、考试安排、排课、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诸多教学管理的内容。除完成基本的教学管理功能外,系统在总体设计中应注意增强对师生的服务功能,如教学信息查询、相关数据统计、学籍预警、系统提示、功能帮助、短信通知等,注重对细节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几点说明

第一,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由于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应处处体现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第二,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是小题大做,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对师生爱的情怀,表现出的是全方位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行为。

第三,在精细化管理中,“管理”实际上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师生在办事的过程充分享受精细化所带来的体贴、关怀与温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质。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和社会对个性化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已经迫在眉睫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基本做到了规范化,离精细化和个性化这两个层次还有一定差距,大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尚未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从此意义上说,教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教务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付式的完成任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了。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精,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变成习惯,形成特色,产生理想的管理效应。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才是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文斌.学校精细管理的75个细节[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认证;精细化工;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7)04-0130-03

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工程专业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双赢机制,规范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实现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1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逐渐在全国相关高校中得到了重视和积极开展。

2013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截至2013年8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对我国高校的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之后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分别受理了137个专业的2014年认证申请(其中105个专业通过认证)、156个专业的2015年认证申请和200个专业的2016年认证申请,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而显著的提高,其质量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可喜的是,2016年6月,《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中国科协代表我国由《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转正,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表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实质等效,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国际化互认。

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我校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华侨大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心脏地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人才市场输送合格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列为我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之一,校领导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福建省沿海四大石化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带动了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配套开发,石化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化工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大[1]。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工工程师,我校化工学院积极申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2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受理了我校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这是我校第一个被受理的工科专业,得到了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系教师及其他相关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基于产出的教育评价,满足华盛顿协议互认要求。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2,3]。国内部分高校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规范教学活动,树立教学标准意识,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顺利通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众所周知,《精细化工工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工程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开展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认识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5]。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过程中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同时从教学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入手,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符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实践和理论并重的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精细化学品开发、设计及合成的实验与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借鉴CDIO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一定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的调查,工业界认为高校培养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通用能力评价高,工程能力培养不足;传统优势明显,紧跟时代需求不足;工业界参与深度和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精细化工工艺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邀请精细化工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走入课堂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在将来所要从事的精细化工行业中的实践应用。

2.搭建校内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阵地,校内可以通过设立实验示范中心、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以及本科生课外科创活动平台等举措,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细化学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设立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根据精细化工工艺课程需求开设特色实验室,对课程中所学主要精细化学品种类及其典型产品的制备工艺开展实验,比如手工肥皂、洗涤剂和胶黏剂等常规精细化学品的制作。与此同时,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充分调动学生对精细化工工艺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手工肥皂制作过程中设计透明多彩的新型多功能肥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这门专业主干课程。另外,精细化工工艺特色实验室在全校范围内也可以共享实验资源和设备,这不仅可以增加学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精细化工专业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4.建立多元化考核标准。传统工科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理论知识学习比重远大于工程能力培养比重,这是单一笔试考核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所要求的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在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学习过程中参加课外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和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等活动的表现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与传统考核标准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标准。

(二)教师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工程教育认证将推动工科教学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由“内容为本型”转向“学生为本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彻底摈弃传统的“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而是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形成一种规范、团队、持续改进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行为及活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持续为工业界输送合格的化工工程师人才。

1.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规范和细化教学大纲及内容。《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介绍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原理与工艺的专业课程,其课程知识体系非常零散且庞大,规范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有效实现预期学习结果至关重要。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二是让学生运用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理论,根据精细化学品的功能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方案;三是让学生熟悉与精细化工行业相关的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能识别、分析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深刻理解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上课程目标分别对应于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应达到的十二条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工程与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在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通过细化教学大纲来规范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进度,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2.整合教学资源,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开设《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工工艺》等相关课程。过去,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复,比如有机合成反应基础知识的介绍,学生对此也提出了意见和看法。OBE工程教育模式客观上要求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明确不同课程对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预期学习结果)的贡献及程度。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3.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毕业生评价体系,为学校更好地培养工程人才提供重要依据。显而易见,毕业生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紧密相关,只有建立后者的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才能保障前者的水平。除了校院两级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外,教师一方面于课程教学结束后在所授班级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进度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对所提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灵活运用现代通讯及联络工具、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关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对该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的调查,另外还可以展开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所需精细化工工程人才知识架构要求的调研。授课教师对以上信息收集整理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反馈整改意见,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体现,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甘林火.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5):220-221.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27-37.

[3]赵卫红,王彦斌.基于“OBE”理念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建设[J].亚太教育,2015,(7):85.

[4]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荆国林,王鉴,崔宝臣,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1-182.

Teaching Reform o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Background

GAN Lin-huo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aqiao 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21,China)

Abstract:China has now become the formal member of Washington Accord,and Chinese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is international equivalent in nature. On this background,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EEA) standard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he teaching reform o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CET) as one of professional backbone courses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EA,and elaborated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on FCET in Huaqiao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EA. Furtherm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and teacher,the reform on FCET teaching was discussed on two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dea,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研究

引 言

精细化工,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比较精细的化学产品行业的统称。精细化工的产品种类众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高,其产品直接服务于各高科技领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化工发展水平。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精细化工包含了医药、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生化产品等,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一、精细化工的发展情形 第一,行业本身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技术密集性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根本缺乏深刻认识。虽然研究人员也了解精细化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是有限的,没能成为发展的科学方法,国内的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引进技术多,自我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只是片面的停留在重点研究合成以及工艺上,没能充分把握工程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市场开发等具体措施,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一味的模仿是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的。 第三,人才资源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缺乏。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部门和课题的分散、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再加上在人才方面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化学品精细化率仅为40%且停滞不前,想要达到60%的标准仍待有提高。

二、精细化工的特性 1、多品种 我国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已有十万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了染料、农药、颜料、涂料(及高纯物和试剂、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日用化学品、化学药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等十一大类,两万至三万的品种合计三十多个类别划分,超过了我国的四万个化工行业产品品种一半之多。企业其精细化工产品包含农药、医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粘胶剂、阻燃剂等六十多个品种,十四个大类。 2、小规模 (1)当今的工业精细化产品的用量不大、专用性强、效能高,有十分快的更新速度。较小批量的化工工业试剂较少,跟较大吨位规模基本化工相比较不一样,基本只是较大化工试剂的很少一部分,例如上海一家精细化工企业,这家小工业的试剂仅8t左右,却是数千吨级的大生产规模。 (2)一些精细化工企业设置容量较小的可燃液体储罐,位于上海某地区的一家化工园区包含甲和乙两种类别液体储罐,甲、乙两种储量只有200m3左右,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来区分,只相当于条例规范的装置储罐。但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划分可燃液体的容质量。 (3)精细化工企业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据统计一般精细化企业占地面只有积2-3ha左右,更小的精细化工企业才1ha,大的精细化工企业不到5ha,场地都留有一定的发展用地。 3、 操作条件温和 相比石油化工的高压高温的特点,精细化工企业操作条件更加温和。而且多为间歇式、复配型生产。大量采用不同剂型和复配技术及其商品化的物理过程,且精细化工企业多以封闭式厂(库) 房建筑形式为主,这几点特征是制定精细化工设计防火标准的基础方面。

三、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在精细化工的发展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纳米技术、催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高科技技术,在精细化工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影响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将纳米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生产纳米聚合物如用于制造高强度质量比的透明绝缘材料、高强纤维、离子交换树脂等;日用化工及其它行业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高档的化妆品、纳米色素、纳米感光胶片、纳米精细化工材料等。 2、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是化工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催化技术来说,精细化工行业的催化技术又有着新的特点。为了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可用于工业生产的稀土络合催化剂、膜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同时还需要发展相转移催化技术、立体定向合成技术、固定化酶发酵技术等特种生产技术。 3、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将生物工程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有更多种类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技术被开发出来,会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使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出现质的飞跃。在未来需要重点发展重组DNA技术和生物反应器技术,这是生产干扰素和多肽等产品的基础。

四、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1、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能源、原材料、航天、信息、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而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比如,在保健食品和各种改变结构的食品生产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在信息技术发展中需要功能更加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医学上所用的各种人造器官很多也属于精细化学品。目前在发达国家,精细化工产业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左右。而我国由于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比较低,而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比较迅猛,因此为了满足我国正常的发展需要,在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细化工产品的种类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2、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将会更加完善 不断完善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未来精细化工产品的物理功能、化学功能、生物功能等更为完善,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包括功能膜材料、有机电子材料、信息转换与信息记录材料等。由于电子工业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导电功能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目前,导电塑料、导电橡胶、透明导电薄膜、导电胶黏剂和导电涂料等的发展很快,并已经工业化。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的材料是光导纤维材料、各种信息记录材料和新型传感器用的高分子材料等,此外,精细陶瓷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主要开发的材料有:高绝缘性陶瓷,它用于集成电路的基极和放热性绝缘基板等。 3、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发展方式而言的,精细化工的绿色化是指在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甚至没有污染产生。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必须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技术,例如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精细化工业的自动化,开发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转化率更高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等。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以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代替溶剂涂料,从产品使用而言对环境的危害将变得更小;以可降解材料代替不可降解材料,使报废产品的处理变得简单,且无环境危害之忧。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也是突破经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发展生产的要求。

五、结束语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精细化工 技术 发展

精细化工是指生产精细的化学产品的行业,而绿色精细化工则是指利用绿色化学技术与绿色化学理论,使用无污染或者低污染的化工原料来进行化工生产。我国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在发展当中看清形势,调整战略,从而获取更好的发展前景,是绿色精细化工发展所需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

如今新领域的精细化工成为了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战略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有许多产品还处在开发的前期,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虽然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随着国家政策与经济的调整与帮助,我国精细化工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绿色精细化工则是我国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谓绿色精细化工,则是指利用绿色化学技术与原理,采取无污染或者低碳污染的原材料的化工生产过程,其不排放环境污染物。绿色精细化工生产出的精细产品对社会环境以及人的身体健康没有损害,并且绿色精细化工产品还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具体来讲,绿色精细化工有着以下几点特征:首先,现代绿色精细化工技术采取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其次,绿色精细化工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之下进行生产;第三,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具有原子经济型,副产物较少;第四,绿色精细化工采取用之不竭的能源作为基础供应;此外,对环境生态没有损害。

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当中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浪费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现代社会对于绿色环保越来越重视,并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精细化工生产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因而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化工产业也必须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促进绿色精细化工生产来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

1.绿色催化技术

绿色催化技术是化学工艺当中的基础,催化技术是化学反应工业应用的关键步骤。催化作用具体包括生物催化与化学催化,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化学反应选择性以及目标产物产率,并且同时能够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副产物的产生,从而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今绿色催化剂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访酶催化剂、固体酸碱催化剂、不对称合成反映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等,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化学合成工业的绿色化。

2.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应用于工业领域只有30余年。在精细化工当中其主要用于天然精细化学品提取;药品原料的浓缩与精制;有毒物质的脱臭、脱色以及脱酸等。如今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迅速,其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为代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生理活性物质提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此外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薄膜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方向也有着很大的进展。作为一种绿色化工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电化学合成技术

电化学反应在电池或者电解池中进行,利用电化学合成技术可以做到清洁合成,其是绿色化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化学合成主要有燃料电池法、牺牲阳极电化学合成法、SPE法有机电化学合成以及配对电化学合成法等,发展有机电化学合成是实现绿色精细化工的重要目标,而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4.非传统技术

非传统技术指采取超声波、超临界、等离子体、超短接触、辐射、微波以及光电磁能等操作条件去完成常规的操作条件难以完成的生产。其中等离子体技术在化工生产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三、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策略

绿色精细化工是化学领域当中的新兴策略,其对化工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绿色精细化工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现提出几点加强绿色精细化工发展的建议。

1.加强绿色精细化工的引导宣传工作

如今社会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现代社会也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因而我国政府部门应当注重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认识到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人口基数大,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绿色技术与绿色产业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应当不断加强领导与宣传,积极引导,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促进我国绿色精细化工的持续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与研发力度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要加快并促进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必须要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加强对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的探讨,研发关键技术,指导绿色精细化工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转化,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从专业绿色合成技术开发与管理的人才队伍,发挥出领导骨干的作用

3.加快绿色精细化工技术发展

精细化工更新换代较快、品种类型多、工艺精细,要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就必须要促进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的发展,例如生物工程技术有着高效清洁以及高选择性,因而可以避免使用贵金属与有机溶剂,反应产物的能耗低,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能够将价格低廉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精细化学品

4.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

绿色精细化工如今是全球性的科学问题,绿色化学与相关的应用技术如今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因而,我国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需要加强同国际间学术的交流与合作,主动跟踪国际绿色化学产业与发展的动态,积极开展相关的学术合作,不断吸收新工艺、新技术,优化精细化工产业结构,提升我国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汪国栋.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0,01

[2]余正萍.浅谈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调查;问题;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发各种功能性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是精细化工发展的方向,而人才培养成为制约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精细化工方向人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是精细化工课程体系的“基石”,本文对各高校精细化工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验课程体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有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调查

通过网络调查和访谈,设置精细化工方向的高校主要分成以下几类:理工类高校、综合类高校、医药类高校、高职院校、其他院校等。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基础和培养方向不同,相应的课程体系也不同。

(一)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个方向,本专业培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固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现代高级化工精英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必修课《精细化工产品分析与鉴定》《染料化学及应用》《表面活性剂及应用》;选修课《精细化工反应设备计算》《精细化工产品实验》《染料合成及应用实验》《表面活性剂实验》。《单元合成实验》开设内容:催化加氢:合成对苯二胺、酰化反应: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合成、精细有机合成产品纯化—双溶剂重结晶、还原反应:邻苯二胺的合成、精细有机合成产品检验—不同结构芳胺的检验、缩合反应:2,3—二羟喹噁啉的合成、精细有机合成品分析及分离—薄层色谱分析、水解羟基化:2,4—二硝基苯酚的合成、卤化反应:Sandmeyer反应合成对氯甲苯、精细有机合成新技术—超声促进的对羟氨基苯乙酮的合成。《表面活性剂及染料合成应用实验》开设内容:表面活性剂分析、浊点的测定(CP)、表面活性剂性能应用性能、护发、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合成、苄氨基苯磺酸钠的合成、N,N—二甲基十八胺、匀染剂DC、烷醇酰胺、酸性蒽醌艳蓝的合成、几种重氮化方法比较、酸性染料在丝绸上的染色;酸性蓝黑的合成、分散橙的合成;吡唑啉酮型分散染料的合成;活性嫰黄K—4G合成、活性染料染色方法、活性染料直接印花。在该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单元反应合成实验》《表面活性剂实验》《染料合成应用实验》依次单独设课,单元反应实验设置十个,涉及到催化加氢反应、缩合反应、水解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酰化反应、卤化反应),表面活性剂实验十个,染料实验九个,它们之间开设有着一定的联系;开设的三门专业实验课程都与本专业研究方向联系紧密,如表面活性剂、染料、转化功能精细化学品,都直接显现在了理论和实验课程之中。

二、当前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化工方向培养目标设置过于狭窄

新形势下的新领域精细化工取代了传统的精细化工,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提高了,国家要求高校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能力科技人才[1],但是从目前我国各高校精细化工方向所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培养方向上各有侧重,这种“对口”的培养目标与新形势下精细化工人才的目标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与新形势下对精细化工人才的要求无法匹配,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和所从事的岗位不灵活,换岗位之后毕业生无法从事和适应其他工作。

(二) 精细化工方向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1)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大连理工大学三门专业实验课分别附属于三门专业理论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知识体系之间缺乏协调性和递进性,尽管实验教学总时数较多,但被分散使用,重点不够突出,实验课程体系没有突出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内容,导致实验课程体系结构不良。

(2)实验课程体系中实验内容设置过于分散

大连理工大学的《有机单元合成实验》,催化加氢合成对苯二胺和还原反应邻苯二胺的合成可以放到一起讲授,它们是合成同一类化合物,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授课时对比讲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薄层色谱和纸质谱以及柱色谱的分析、分离应该连贯起来,对继续搞学术的同学较好,能将连贯的实践环节得心应手地运用的科学研究的操作中,但是以上的这种设置造成了知识的分割,不易于学生连贯的掌握知识。

(3)所使用的教材版本有限且不统一

精细化工实验教材少,部分高校使用自编实验教材讲义,天津大学自编的《专业实验》讲义,华东理工大学自编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材,大连理工的《有机单元反应实验》《染料合成及应用实验》《表面活性剂实验》讲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教材,这样的教材版本有限且不统一,无法在培养目标上保持同步。

(4) 实验课程体系对个人的差异关注不够[2]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模块和自选设计实验,据访谈大连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得知,他们所用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题都是老师给定的特定讲义,包括实验项目和实验设计方案,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自主选择、自主创新的意识,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研究需要和个人兴趣间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新形势下精细化工的发展保持同步,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又是精细化工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所以,针对当前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找出解决的对策,制定出一套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放在高校实践,为我国精细化工领域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技术人才。(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劲,胡建华.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精细化工;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P.12-15)。精细化工实验是大庆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和化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化工的发展必然趋势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高而精,对产业品种的要求多而全。以所处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随着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林源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和大庆石化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蓬勃发展,社会对精细化工的人才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目前,精细化工方面的技工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例总体偏低;然而,少量的技术工程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作为生产精细化工的主力军——中小型企业中人才极为匮乏,如果要真正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现代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专业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已难以完成应用层次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须要加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地方石油精化行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探讨了通过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精细化工实验以合成精细化学品为主,其范围涉及到日用化学品、农药、胶粘剂、新型功能材料、染料、涂料、香料、助剂、医药制剂和其他精细化工中间体等[2](P90-92)。在精细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科合格评估这个良好的机遇,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使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中新体系的建设稳步前进。在构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时,我们将“强基固本”、“开拓思维”、“开放实践”、“能力提升”融为一体。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基础实验部分+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仿真专业实验+实习(实践)”新的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新的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同时因材施教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如我们在基础实验部分为精选了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经典基础实验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新型实验;我们在设计综合性实验时基于对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考虑,注重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做到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结合,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蒸馏实验、膜分离实验、反应精馏实验、萃取精馏实验等。

二、开拓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绿色化”实验教学

过去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精细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拓多元化教

学手段便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教师如果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合理开发,必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精细化工实验创新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新颖、形象、直观的特点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加大教学信息量,同时相继尝试采用了双语教学、网络论坛、仿真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仿真专业实验作为精细化工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对工艺过程的运行和控制能力具有很好效果。学生在仿真实验中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功效。因此,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矛盾的较好方法。精细化工实验由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发展成为理论、实验并重的学科。在进行理论教学方式创新改革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在改革中实现“绿色化”实验教学。长期教学过程中,我院在精细化工实验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的创新改革,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为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取代或改革毒性比较大的传统实验题目,取代毒性大的反应试剂并开展微型实验教学研究,缩减合成实验的合成规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节约化学试剂的使用,降低实验成本,在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废渣、废瓶尽可能回收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以精细化工实验实验软件为有效载体,通过网络教学进行仿真模拟,体现“绿色精细化工实验实验”的教学特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精细化工实验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精细化工实验实验的教学效率。

三、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

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P96-98)。在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的资源优势,选择教研室中与该学科发展方向一致而且较为成熟的科研项目与精细化工实验教学相融合,将科研内容和成果融合到实验教学之中,此外,我们将精细化工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从二年级以上优秀学生中选择一批学有余力、对从事化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他们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科研指导,并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实行科研学业导师制,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以一定经费支持,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过程、科研方法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定期走访主要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需求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我们的培养方案,将生产实习作为精细化工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工程化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我院在大庆和其他地区建立的校内外的工程化训练平台,熟悉掌握石油精化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并结合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精细化工工艺原理的理解,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了必备精细化工科学知识及工程设计能力。

四、展望

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以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教学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对培养地方急需的精细化工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特色教学体系进行探索,这是推动我校不断探索本科办学规律的改革进程的原动力,对我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荣昶,赵向阳,蔡惠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

[2]梁红冬,黄展.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精细化工创新型人才[J].广东化工,2008,(2).

精细化工工程范文第10篇

未来5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我市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新的突破和大的发展。根据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的要求特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着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实施“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出口创汇为重点,以企业自主创新和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依托,重点抓好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使蚌埠市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由平面数量型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由较为单一的国内销售向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转变。逐步实现产业延伸及新产品开发,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实现产品国内国外一体化,同时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多方力量建设具有蚌埠特色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

到2010年,蚌埠市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年总收入6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争突破3亿美元;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其中,出口超过1亿美元1家,超过5000万美元2家,超过2000万美元5家;在精细化工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资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国内外市场潜力大的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品;切实增强环保意识,做到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确保精细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创建1-2个部级名牌出口产品。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建设

按照“突出产业特色、集成优势企业、形成经济规模”的原则,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增强幅射、带动作用。

(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精细化工产业

推广信息技术在精细化工制造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等技术在基地精细化工中的应用,支柱产业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骨干企业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

推进生物技术在基地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应用生物质产业的最前沿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治理污染,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质量。

(三)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业平台建设。以完善和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重点,推进基地内企业孵化器建设,使之成为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供应者、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源地。以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加强各企业孵化器之间,孵化器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整体功能。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

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竞争力强、有名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加大高新技术示范工程、技术创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西部地区扶持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研发基金等各类项目和科技资源向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的集成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工作和民营企业的规范提升工作,积极采用期权、期股等方式,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基地内精细化工企业与金融、证券、投资业的联合,通过上市等多渠道融资。实施科技兴贸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有较大份额、以经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外向型企业。

(五)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结合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发挥科技资源比较优势,组织实施若干重点专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在精细化工领域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源泉。促进产学研合作,形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相互联动的技术创新网络。加强研究开发基础条件建设,兴建重点实验室,促进大型仪器协作共享。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配套化、工程化、产业化。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鼓励引进国外企业在基地内建立研发机构,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对知识产权问题的认识,推动形成大批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专利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规范专利技术转移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基地内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重点项目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突出重点,加快发展,重点滚动实施8个重大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安徽省蚌埠市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筛选,初步确定蚌埠市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化工、氯碱系列、聚丙烯酰胺系列、苯氨系列、生物和化学制药业、碳纤维系列、煤化工下游产品系列、染料、涂料及有机硅材料8个系列。根据各系列原有的基础条件采用不同的战略和措施滚动实施发展。

(一)生物化工

在扩大现有柠檬酸及其盐类、L-乳酸、赖氨酸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的同时,开发乳酸钙、聚乳酸、乙二醇等新产品,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二)氯碱系列

充分发挥基地内企业所具有的氯碱化工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进行氯碱系列产品的延伸改造,适当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和延长产品链,将其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氯碱产品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三)聚丙烯酰胺系列

着力在现有聚丙烯酰氨产能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推动力,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档次较高的品种及牌号,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以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及助剂为主的聚丙烯酰胺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

(四)苯酐系列

进一步完善和配套苯酐生产装置,通过发展壮大苯酐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苯酐下游产品从而形成以苯酐为龙头的以增塑剂、不饱和聚酯合有机颜料等苯酐加工产业。

(五)生物和化学制药业

加快生物和化学制药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扑热息痛、盐酸安妥沙星、奈派地尔、那格列奈等国家一、二类生化新药和天然中成药。

(六)碳纤维系列

加快聚丙稀腈基碳纤维及原丝项目的投产,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打造全国碳纤维及其下游产品生产基地,满足国内外发展需求。

(七)煤化工下游产品系列

开发市场发展壮大二甲醚的生产规模,形成以二甲醚为龙头的清洁能源加工产业。依托两淮煤炭资源优势,发展聚丙稀等煤化工下游产品。

(八)染料、涂料及有机硅材料系列

采用先进的技术发展有机硅及涂料系列,使其向深加工、特色化和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环保化和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

四、关键措施

发展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关键是使人才、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各类要素得到合理优化配置。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政策环境

进一步完善并贯彻落实国家、省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及其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将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商务、科技、财税、土地、工商登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相关政策发挥实效。

(二)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充分发挥中央驻蚌科研单位、军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其向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集聚,促进科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举办各类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行与科技企业项目对接会,搭建科技成果与企业、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积极开发利用我市各类科技资源,推动基地内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积极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坚持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要素的思想,切实聚集一批高素质人才。进一步落实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技术股、管理股的实施,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行科技创业人员期权、期股制度,加速技术资本化进程。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创新创业,对其领办科技企业、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在基地创业兴业。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基地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拟建立“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研究出台有关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增加风险资金的来源,大力培养风险投资人才,鼓励和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资精细化工高新技术领域;管好用好已有的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资金,发挥各类投资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为基地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创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做好民营企业的改制上市工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重组上市。

(五)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强化市促进科技兴贸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作用,研究解决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宏观指导,督促政策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考核力度,将精细化工出库创新基地的建设发展作为各级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重点考核内容。

五、近期工作

在落实上述措施的同时,为推动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项目的建设,近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重点项目

积极整合国家和省、市资源,上下联动,加强集成,集中力量,尽快启动实施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重点项目。对现有的重点精细化工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对发展不足或逐步萎缩的产品实施大幅度调整,以高起点发展使其具有特色化;对精细化工新的领域,选择切入点,积极攻关研发,为形成新的精细化工产品链打好基础。

(二)抓好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的出口工作

扩大出口创汇是建设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确保基地出口持续、稳定的发展。**年基地精细化工产品出口力争达到1.5亿美元。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适应基地精细化工产品运输吞吐量大、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加速淮河蚌埠新港、码头、仓库及蚌埠国际集装箱货场建设进度,**年底前完成蚌埠新港第一期工程,蚌埠国际集装箱货场通过验收投入运营。

(四)加快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内企业体制改革步伐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基地内企业以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制改革,为新的投资体制建设奠定基础,必要时可以实行跨地区、跨行业间的联合,或者组成松散的战略联盟,共同开发精细化工系列产品,拓宽对外合作渠道。

(五)加大精细化工出口创新基地对外宣传和招商力度

上一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下一篇:古文文化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