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范文

时间:2023-03-15 12:57:18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范文第1篇

《精细化工》(CN:21-1203/T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精细化工范文第2篇

《精细化工中间体》(双月刊)创刊于1971年,由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CN刊号为:43-1354/TQ,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农药研究方面形成了一支具有很高专业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和高水平的研发成果,同时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产品质量检测、田间药效试验、残留代谢与环境行为研究等农药创新开发能力。

精细化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工产业;精细化工;绿色精细化工;发展策略

在国内化学工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精细化工产品的作用地位逐渐凸现出来。目前,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已经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上都对精细化工给予重点保护。我国的精细化工大部分产品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相当多的产品甚至应用于出口贸易市场,如甜叶菊、木糖醇、天然色素这类以植物资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在更多的化工产业领域内我国的精细化工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了先进的发达国家化工工业的不断挑战。可见,我国的精细化工如何在发展过程中看清国际形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获得更光明的发展前景,都是精细化工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

1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面临的问题

精细化工是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传统的化学品生产工业中脱离出来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特殊门类,在欧美国家等发达国家当中,他们所生产的化学工业产品的精细化程度概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我国精细化工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精细化工的发展条件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好,特别是在染料颜料、农药化肥、医药化学品、畜牧饲料这些产品领域里,我国的精细化工出口总量站在世界前列。但是和发达国家对比起来,我国化工的精细率只有40%左右,其主要原因表现如下:第一,化工生产自动化水平不高。我国有不少中小化工企业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作坊式的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第二,化工企业技术的自我开发能力较弱,大部分化工企业都未曾建立科技开发的应用研究机制,对于怎么样才能将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主动地推向市场以及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项目都很少关注;第三,低档次精细化工产品居多,一些产品出现积压浪费的现象。

2 精细化工向绿色精细化工发展的前景

虽然我国的精细化发展受到了上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随着国家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给予精细化工产业的帮助和扶持,我国精细化工产业还是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的。除了精细化工行业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学习以及化工产业规模的集团化发展之外,精细化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也是我国化工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精细化工就是利用绿色化学原理和技术加工手段,选用那些纯天然无公害或者低污染的原材料,开发绿色化的化学生产工艺,生产出的化工产品对社会环境和人体健康是没有任何破坏和损伤的,并且精细产品还具有可利用回收的价值。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绿色化新发展模式,是因为在过去的化学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浪费以及化工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要探索出现代化工产业新的道路,就必须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实施绿色精细化工生产,为今后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策略

3.1 积极促进精细化工原料绿色化

要促进精细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就必须采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化学工艺有机合成原料,但是要实现合成加工工艺,这对石油的需求量变得非常大,而日益短缺的资源使用现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较大的需求。因此,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绿色化学工业发展因为绿色原材料的缺乏而遇到瓶颈。化工产业里常常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生物质资源,它具有贮量丰富、成本低、可循环再生的利用优势,逐渐被化学工艺产业所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生物质资源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化工产品原材料。

3.2 积极促进精细化工技术绿色化

精细化工的绿色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绿色催化技术。催化剂是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的基本要素。绿色催化技术就是通过改变催化剂成分,促进化学物质的高效合成,防止不良的副作用有害毒物的产生,并且能够做到干净无污染,充分保护生态环境。(2)电化学合成技术。电是一种环保型的可再生资源,利用电子来促进物质间的化学合成反应能够达到清洁环保的作用。(3)计算机分子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化工产品的构造、特征、规律进行分子设计,并对绿色精细化工产品的关键因素进行放大,实现化学工业生产无废水、无废渣、无废气。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精细化工顺应了社会生态可持续化发展的需要,是化学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好绿色精细化工策略必将开拓出更开阔的产品需求市场。

【参考文献】

[1]余正萍.浅谈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

[2]余正萍.浅析精细化工的发展新动向[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04).

[3]李秀.论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精细化工范文第4篇

2."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精细化工中间体 刘百炼,阮明波,李飞飞,邓建成,LIUBai-lian,RUANMing-bo,LIFei-fei,DENGJian-cheng

3.5-羟甲基噻唑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殷作虎,肖红波,姜沛灵,吴斌,孙汉洲,YINZuo-hu,XIAOHong-bo,JIANGPei-ling,WUBin,SUNHan-zhou

4.邻甲代烯丙氧基苯酚合成呋喃酚工艺研究孔祥云,蒋彪,罗和安,KONGXiang-yun,JIANGBiao,LUOHe-an

5.三光气合成噁草酮的研究静桂兰,张未星,钱柯伟,JINGGui-lan,ZHANGWei-xing,QIANKe-wei

6.L-高丝氨酸内酯盐酸盐的合成研究滕汉兵,TENGHan-bing

7.1-甲氧羰基-7-甲氧基-β-咔啉的合成左高磊,张为,周伊,徐广宇,ZUOGao-lei,ZHANGWei,ZHOUYi,XUGuang-yu

8.新手性N-苄氧甲酰基氨基酸芳基酯的微波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许栋梁,唐子龙,刘汉文,陈卫文,欧晓明,XUDong-liang,TANGZi-long,LIUHan-wen,CHENWei-wen,OUXiao-ming

9.4-氨基-5-乙磺酰基-2-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刘磊,杨艺虹,张珩,王玉,詹慧,LIULei,YANGYi-hong,ZHANGHeng,WANGYu,ZHANHui

10.丙酮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唐新军,徐建兵,臧阳陵,TANGXin-jun,XUJian-bing,ZANGYang-ling

11.N-半胱氨酰基-1,3,4,6-四-O-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的合成研究谢文林,陈伟东,唐子龙,李同金,汪林发,杨大成,XIEWen-lin,CHENWei-dong,TANGZi-long,LITong-jin,WANGLin-fa,YANGDa-cheng

12.对二甲苯选择性氧化合成对甲基苯甲酸仇振华,QIUZhen-hua

13.(1S,2S,5R)-1-苯基薄荷醇的合成胡海,张祚,陈叶辉,阳年发,杨利文,HUHai,ZHANGZuo,CHENYe-hui,YANGNian-fa,YANGLi-wen

14.L-乳酸薄荷酯的合成童志杰,郑正春,TONGZhi-jie,ZHENGZheng-chun

15.微波辐射纳米氧化钐催化合成草酸二丁酯邓斌,章爱华,徐安武,DENGBin,ZHANGAi-hua,XUAn-wu

16.离子液体催化合成2-(4-乙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唐军明,TANGJun-ming

17.葡萄糖氧化制草酸李凤飞,LIFeng-fei

18.水合肼中间体丁酮连氮的合成工艺研究沈俊,田恒水,朱云峰,贾震,SHENJun,TIANHeng-shui,ZHUYun-feng,JIAZhen

19.聚(对乙烯基苄基丁二酰亚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催化酯水解反应周芸,周菊峰,陶李明,伍跃东,叶丽娟,ZHOUYun,ZHOUJu-feng,TAOLi-ming,WUYue-dong,YELi-juan

20.纳米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2-十二烷基苯宋伟,徐雪丽,史恒欣,SONGWei,XUXue-li,SHIHeng-xin

21.减压挥发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马姝,唐鹏武,欧阳国强,孙传竹,MAShu,TANGPeng-wu,OUYangGuo-qiang,SUNChuan-zhu

22.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环氧氯丙烷及其中间体贾朝辉,胡德禹,陈默然,孙岗,石霞,杨松,薛伟,宋宝安,JIAZhao-hui,HUDe-yu,CHENMo-ran,SUNGang,SHUXia,YANGSong,XUEWei,SONGBao-an

23.二氯吡啶酸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王艳萍,WANGYan-ping

1.氰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柳爱平,LIUAi-ping

2.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湖南省湖北省农药植保学术交流会在长沙胜利举行

3.对苯二胺新型合成工艺研究进展崔天放,朱沧,苏燕,CUITian-fang,ZHUCang,SUYan

4.芳氧苯氧羧酸类旋光性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包文娟,吴永果,毛春晖,陈明,黄明智,BAOWen-juan,WUYong-guo,MAOChun-hui,CHENMing,HUANGMing-zhi

5.啶酰菌胺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迟会伟,李志念,刘长令,CHIHui-wei,LIZhi-nian,LIUChang-ling

6.苯并噁嗪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任叶果,雷满香,陈正旺,李宏伟,黄明智,RENYe-guo,LEIMan-xiang,CHENZheng-wang,LIHong-wei,HUANGMing-zhi

7.乳酸甲酯的合成研究沈介发,张跃,严生虎,刘建武,张爱淮,郭文甲,SHENJie-fa,ZHANGYue,YANSheng-hu,LIUJian-wu,ZHANGAi-huai,GUWen-jia

8.5-(4'-羟基苯基)-10,15,20-三(4'-三甲硅基苯基)卟啉的合成李伟华,江国防,郭灿城,LIWei-hua,JIANGGuo-fang,GUOCan-cheng

9.微波辐射分子筛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刘鸿,黄华,LIUHong,HUANGHua

10.精细化工中间体 亚甲基[6,6]-Fullerene[C60]单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叶光明,倪瑾,姜云云,吴秋业,廖洪利,YEGuang-ming,NIJin,JIANGYun-yun,WUQiu-ye,LIAOHong-li

11.高纯间苯二甲醛合成工艺的改进杨明庆,于克利,杨希志,YANGMing-qing,YUKe-li,YANGXi-zhi

12.5-乙酰基-2,3-二氢苯并呋喃的合成郑静,方霞,ZHENGJing,FANGXia

13.硫酸体系中Ce3+在铂电极上的阳极氧化动力学研究徐建兵,唐新军,XUJian-bing,TANGXin-jun

14.3,5-二氨基-4-苯偶氮基吡唑合成与表征汪营磊,张志忠,王伯周,张海昊,刘愆,WANGYing-lei,ZHANGZhi-zhong,WANGBo-zhou,ZHANGHai-hao,LIUQian

15.间硝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研究刁春莉,程广斌,吕春绪,DIAOChun-li,CHENGGuang-bin,LUChun-xu

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正丁酯热分解制备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新型催化剂研究陈浪,邓剑如,凡美莲,单婷婷,雷贝,王海波,CHENLang,DENGJian-ru,FANMei-lian,SHANTing-ting,LEIBei,WANGHai-bo

17.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聚合物热熔压敏胶性能影响因素探讨张红星,周晓山,ZHANGHong-xing,ZHOUXiao-shan

18.4-(反式-4'-正烷基环己基)环己基甲醛"一锅煮"法的合成武生喜,王建文,董兆恒,杨永忠,WUSheng-xi,WANGJian-wen,DONGZhao-heng,YANGYong-zhong

19.一锅法合成1,4-二(2,2',二吡咯甲基)苯陈科,赵鸿斌,徐勇华,曹华,许兰兰,廖俊旭,CHENKe,ZHAOHong-bin,XUYong-jun,CAOHua,XULan-lan,LIAOJun-xu

20.3,5-二氨基-1,2,4三唑硫酸盐的合成研究贾思媛,王锡杰,王伯周,张海吴,熊存良,JIASi-yuan,WANGXi-jie,WANGBo-zhou,ZHANGHai-hao,XIONGCun-liang

21.阻燃剂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的合成卢林刚,华菲,王会娅,于宝刚,王永明,LULin-gang,HUAFei,WANGHui-ya,YUBao-gang,WANGYong-min

22.极性苯乙烯-丁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性能研究周立新,金滟,ZHOULi-xin,JINYan

23.6-氯-5,12-萘并萘醌的合成新工艺研究李玉龙,蒋蕻,LIYu-long,JIANGHong

24.气相色谱法测定敌敌畏·氯氰菊酯复配乳油周志勇,陈九星,陈力华,ZHOUZhi-yong,CHENJiu-xing,CHENLi-hua

1.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新进展李玉新,LIYu-xin

2.胍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赵声贵,钟宏,ZHAOSheng-gui,ZHONGHong

3.分子模拟方法在环氧树脂研究中的应用李楚新,吴超富,熊远钦,徐伟箭,LIChu-xin,WUChao-fu,XIONGYuan-qin,XUWei-jian

4.赤式-2-(2,4-二氟苯基)-3-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氧乙烷的合成黄汉忠,李树军,HUANGHan-zhong,LIShu-jun

5.三光气法合成降糖药格列美脲刘占科,杨新武,卢其慧,王晓光,刘智凌,LIUZhan-ke,YANGXin-wu,LUQi-hui,WANGXiao-guang,LIUZhi-ling

6.那格列奈的合成工艺研究邓燕,蒋欢妹,谢维跃,陶德良,DENGYan,JIANGHuan-mei,XIEWei-yue,TAODe-liang

7.4-氯丁酰氯的合成研究牛宇岚,李敏,段海龙,NIUYu-lan,LIMing,DUANHai-long

8.利用Mitsunobu反应合成芳基吡啶烷基醚唐子龙,TANGZi-long

9.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缩合反应动力学研究(一)胡莉蓉,兰立新,HULi-rong,LANLi-xin

10.聚磷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卫艳新,侯曼玲,WEIYan-xin,HOUMan-ling

11.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Ce(Ⅳ)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张庆,滕俊江,梁红冬,叶秀娟,苏映红,ZHANGQing,TENGJun-jiang,LIANGHong-dong,YEXiu-juan,SUYing-hong

12.硫酸铜催化合成醋酸环己酯的研究梁学博,肖洋,郭灿城,LIANGXue-Bo,XIAOYang,GUOCan-Cheng

13.甲位戊基桂醛的合成研究吴奇林,甄宏爝,WUQi-lin,ZHENHong-jue

14.阻燃剂聚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郭增山,朱长进,刘吉平,GUOZeng-shan,ZHUChang-jin,LIUJi-ping

15.共沉淀法制备CeO2-ZrO2纳米固溶体的研究田久英,卢菊生,沐来龙,杜百祥,TIANJiu-ying,LUJu-sheng,MULai-long,DUBai-xiang

16.2-[(1-羟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的合成与表征精细化工中间体 蒋蕻,李玉龙,JIANGHong,LIYu-long

17.SEBS阻燃技术研究周立新,周伟平,周燎原,ZHOULi-xin,ZHOUWei-ping,ZHOULiao-yuan

18.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李浔,吴道新,夏畅斌,李丽峰,LIXun,WUDao-xin,XIAChang-bin,LILi-feng

19.粉煤灰复合固体酸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古绪鹏,冷玲波,GUXu-peng,LENGLing-bo

20.三唑嘧啶酮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胡礼,黄超群,熊莉莉,HULi,HUANGChao-qun,XIONGLi-li

21.分光光度法测脱硫溶液中栲胶、"888"含量范利华,FANLi-hua

22.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的1-癸烯齐聚物的结构表征阳小宇,YANGXiao-yu

23.钴(Ⅱ)、镍(Ⅱ)、铜(Ⅱ)与2,4-二羟基二苯甲酮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魏先红,李萍,WEIXian-hong,LIPing

1.以可再生资源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环状碳酸酯孔德林,蔡飞,何良年,KONGDe-Lin,CAIFei,HELiang-nianhHTTp://

2.2H-1,4-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闵忠诚,杨道武,谌伟民,张泉,黄明智,MINZhong-cheng,YangDao-wu,CHENWei-min,ZHANGQuan,HUANGMing-zhi

3.夹带剂在超临界萃取烟草有效成分中的应用李文松,杨运泉,段正康,刘文英,LIWen-song,YANGYun-quan,DUANZheng-kang,LIUWen-ying

4.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进展邵媛,邓宇,SHAOYuan,DENGYu

5.二氯化苯基膦的合成进展谢文杰,王鉴,曾群,曲云龙,杨年兴,XIEWen-jie,WANGJian,ZENGQun,QUNYun-long,YANGNian-xing

6.2-芳基-2,3-环烯酮的合成唐子龙,曾纪朝,TANGZi-long,ZENGJi-chao

7.1-[5-(4-氯苯基)呋喃甲亚基氨基]海因的合成研究刘默,刘登科,王平保,LIUMo,LIUDeng-ke,WANGPing-bao

8.5-甲氧基吲哚的合成姬明理,张翠娥,刘鸿,JIMing-li,ZHANGCui-e,LIUHong

9.(2,6-二氯-5-氟-吡啶-3-羰基)-乙酸乙酯的合成陈磊,高忠良,刘雁,朱秋峰,CHENLei,GAZhong-liang,LIUYan,ZHUQiu-feng

10.芳维A酸糖酯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党奎峰,陈超越,殷小秋,尹凯,向建南,DANGKui-feng,CHENChao-yue,YinXiao-qiu,YinKai,XIANGJian-nan

11.4-(4-甲基苯氧基)苄胺合成研究戴健,段湘生,聂萍,DAIJian,DUANXiang-sheng,NIEPing

12.HPLC法测定α-乙酰氨基-α-乙酯基-β-(3-吲哚)-丙酸乙酯丁玲玲,王守凯,赵海

13.粉唑醇GC和HPLC分析方法魏光,慕卫,杨连来,潘金菊,刘彦良,WEIGuang,MUWei,YANGLian-lai,PANJin-ju,LIUYan-liang

14.硅氢化加成合成β-羟基异丙基硅油的研究杨建奎,董新荣,李志光,黄高山,夏嘉志,YANGJian-kui,DONGXin-rong,LIZhi-guang,HUANGGao-shan,XIAJia-zhi

15.相转移催化合成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研究赵进,黄祖良,莫长姣,陈洁,ZHAOJin,HUANGZu-liang,MOChangjiao,CHENJie

16.活性炭固载氯化铁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乙酯陶贤平,TAOXian-ping

17.铂族金属萃取剂杂环取代基亚砜的合成王金银,彭立新,WANGJin-yin,PENGLi-xin

18.基于硫胺素荧光增强的可更新液滴荧光法用于痕量过氧化氢的测定戴春霞,DAIChun-Xia

19.室温固相制备尖晶石相LiMn2O4的工艺研究刘立朋,李亚东,LIULi-peng,LIYa-dong

20.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胡建强,魏雷,郑发正,姚俊兵,HuJian-qiang,WEILei,ZHENGFa-zheng,YAOJun-bing

21.聚邻氨基苯酚(POAP)修饰电极的制备和银电沉积的研究刘国聪,董辉,杨政鹏,张晖,游玉萍,张春静,LIUGuo-cong,DONGHui,YANGZheng-peng,ZHANGHui,YOUYu-ping,ZHANGChun-jing

22.气相色谱中保留指数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彭红建,胡薏冰,PENGHong-jian,HUYi-bing

1.酶法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李玉新

2.液膜技术在医药化工中的应用聂菲,李宗孝

3.抗非典药皮质激素的关键中间体甾醇项目可行性探讨李林杰,李劲松,李亚文

4.气液液三相精馏传质性能研究进展蒋卓良,史季芬,傅举孚

5.呋喃酚环合反应研究张建宇,王晓光,肖旭辉,王宇,陈明

6.2,2-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赵芳,周莹,孙汉洲,胡云楚

7.2,5-二甲氧基-4-(2'-氟乙硫基)苯乙胺的合成张淑娴,杜小兰,朱文喜,张治民

8.端环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李拥有,盘毅,谢凯

9.精细化工中间体 1,1-二氯-2-硝基乙烯的合成贾正桂,姚成

10.钛酸四丁酯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郑玉,王继叶,谈明传,郑世清

11.丙虫磷的合成研究杜升华,刘卫东,龙洁

12.(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不对称合成张敏,魏俊发

13.5-取代-1H-1,2,4-三氮唑-3-羧酸的合成及结构表征李德江,孙碧海,李斌

14.微波催化合成四苯基卟啉王征远,江桂英

15.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苯甲酸苄酯龚菁,王云翔,朱小萍

16.氢氰酸法合成氯基硫脲王锋,陈敬

17.几种植物粗提物对斜纹夜蛾拒食作用的研究王元兰,何平,曹福祥

18.低温控制中和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吴建懿,曹俊,周继承

19.不同二氧化锰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的研究彭爱国,皮银安,贺周初,郑贤福

20.利用DMO-M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稀溶液中的汞朱长生,段正康,Z.S.LIU,G.L.Rempel

21.四乙基秋兰姆化二硫合成工艺的研究杭德余,叶昆元

22.黄樟油精制塔的设计探讨沈湘陵

23.气相色谱法测定4,4-二甲基-1-(p-氯苯基)-1-烯-3-戊酮陈平,卢翠红

2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3-三甲基-3-苯基茚满王建刚,李健秀,王文涛,孙红

精细化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化工技术;精细化工;研究分析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必须要将绿色化工技术落实到实际的化工生产中。本文针对绿色化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其零排放无污染利用和资源充分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等特点,同时具体阐述了精细化工具备的装置规模小、种类较多和生产装置具有多功能和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技术密集度高等主要特点,提出要积极应用浅析微化工技术和绿色催化技术以及绿色分离技术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等建议,希望对提升绿色化工生产效率有所启发。

1绿色化工的的特点概述

1.1“零”排放无污染利用。绿色化工技术实现的精细化工装置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对每一个可能产生的产品及规格都进行更加充分的吸收及利用,保证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零污染。1.2资源充分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是否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否有效利用,绿色化工不仅要考虑是否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的是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健康性和绿色性,以及是否符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征。1.3绿色新型。生产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零排放”和使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用绿色新型生产技术,比如近年来的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新型生物发酵技术、无毒、无害可再生的催化剂技术等。

2精细化工的主要特点

2.1装置规模小。精细化工装置要比一些石油化工等行业相对小很多,但是国内外的市场不断扩大,已经有不少的精细化工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2.2种类较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不仅是通用型精细化工产品,一些专用品种和定制品种不断出现及丰富化工市场,即使是类型相同的产品,也会出现多种规格的特点,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多种品种和型号的产品也在不断增加。2.3技术密集度高。化工产品的形势更加多样,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研发工作也要符合市场需要,所以其中的开发周期往往相对较短,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其开发周期也越来越长,所应用的开发成本也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其中的精细化工的产业技术密集度也得到提升。从技术密集度方面来讲,以机械工业技术密集度指数为100,则精细化工中的医药可达到340,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率较高,比较容易推行绿色化工技术,同时也是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的前沿。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绿色化工技术推广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精细化工行业。

3绿色化工技术及应用浅析

3.1绿色催化技术。日益发展的先进技术大大促进了绿色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有机合成工业借助仿酶催化剂、固体酸碱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等催化剂大大促进了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比如现在人们都是采用更加先进的手段来对传统催化剂进行强化优化,保证整个催化反应过程更加高效合理,使得每一个反应条件更加适宜于进行催化工作,保证整个生产环节向绿色方面进行转换和发展。可以这么说,未来反应过程节能要依靠绿色催化技术的进步。3.2绿色分离技术。化工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化工装置的形式也在不断优化和高效,精细的化工装置相类似于其他的化工装置一样,其分离技术的应用也往往更加普遍而多样,但是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像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树脂吸附、分子筛吸附、微波萃取等分离技术是发展迅速的几种主要的绿色分离技术。他们往往具备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这种绿色分离技术在一些医药、农药、香料、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化妆品等行业中都得到了积极广泛的应用。3.3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针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共享,大大促进了整体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的加速进步。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不对称催化合成技术在手性药物、部分医药、农药、香料等行业都提供了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取代了一些高温、高压、高污染的传统化学合成技术,如电氧化、电还原、电取代、电聚合、电裂解、电环化、电耦合等。

4结语

总体来说,工业经济不断发展,针对化工发展来说,必须要将绿色化工技术落实到实际的化工生产中,在此基础上首先要把握绿色化工零排放无污染利用和资源充分利用,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等特点,科学把握精细化工的装置规模小、种类较多和生产装置具有多功能和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技术密集度高等主要特点,积极应用及应用浅析微化工技术和绿色催化技术以及绿色分离技术绿色精细化工合成技术等绿色化工技术,促进绿色化工生产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越,孙晓伟.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6(30):131-131.

[2]李泉城.绿色化工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12).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绿色高新精细化工技术: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黎能明,熊昌敏.浅谈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5.

[5]陈张俊.浅谈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J].工程技术:文摘版:00251-00251.

精细化工范文第6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问题;发展趋势;关键技术

引言

精细化工,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比较精细的化学产品的行业的统称。精细化工的产品种类众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高,其产品直接服务于各高科技领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化工发展水平。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精细化工包含的领域很广,不同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来说,精细化工包含了医药、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生化产品等,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一、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精细化工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传统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工艺路线和效益不佳,导致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化工企业开始走精细化的路线。他们致力于专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如仿生医疗品、抗癌药物、高效除菌剂和杀菌剂等的生产。到上世纪末,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化工产品精细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而瑞士已经高达90%。

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起步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上世纪末我国的化工产品精细化率达到了35%,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国内精细化工产品的80%需要进口,在比较高档的皮革涂染剂和织物整理剂方面的缺口更为明显。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在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经验和设备先进程度方面都与国外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调整经营结构,进行合理改组,独资和合资建立企业,使国际分工更为深化,技术、产品、市场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结构体系,并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不断升级和优化。在这方面,许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也推动了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但我国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从总体上讲仍然是产量比较大,而质量比较低。我国已成为世界大宗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制造中心,产品出口比例很高,但高端产品仍然依靠进口;大部分的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引进的国外生产技术,在品牌建设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大部分的生产企业其实只相当于是国外化工巨头的生产车间。另外,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布局也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并且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二、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由于精细化工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精细化工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预计精细化工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继续进行,近些年来,能源、原材料、航天、信息、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而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比如,在保健食品和各种改变结构的食品生产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在信息技术发展中需要功能更加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医学上所用的各种人造器官很多也属于精细化学品。目前在发达国家,精细化工产业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左右。而我国由于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比较低,而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比较迅猛,因此为了满足我国正常的发展需要,在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细化工产品的种类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2)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将会更加完善

不断完善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未来精细化工产品的物理功能、化学功能、生物功能等更为完善,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包括功能膜材料、有机电子材料、信息转换与信息记录材料等。如由于电子工业、情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导电功能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目前,导电塑料、导电橡胶、透明导电薄膜、导电胶黏剂和导电涂料等的发展很快,并已经工业化。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的材料是光导纤维材料、各种信息记录材料和新型传感器用的高分子材料等,此外,精细陶瓷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主要开发的材料有:高绝缘性陶瓷,它用于集成电路的基极和放热性绝缘基板等。

(3)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发展方式而言的,精细化工的绿色化是指在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甚至没有污染产生。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必须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技术,例如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精细化工业的自动化,开发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转化率更高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等。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以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代替溶剂涂料,从产品使用而言对环境的危害将变得更小;以可降解材料代替不可降解材料,使报废产品的处理变得简单,且无环境危害之忧。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也是突破经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发展生产的要求。例如欧盟在2002于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禁用和限制使用17类纺织助剂,这是因为这些助剂的生物降解性低于95%。无疑这将使可供选择的纺织化学品数量大大降低,我国作为纺织品贸易的大国,在上述环节上远远不能满足欧盟严格的“绿色”要求,因此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三、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精细化工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涉及到的技术范围也比较广,精细化工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在精细化工的发展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纳米技术、催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高科技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精细化工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影响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将纳米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生产纳米聚合物如用于制造高强度质量比的透明绝缘材料、高强纤维、离子交换树脂等;日用化工及其它行业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高档的化妆品、纳米色素、纳米感光胶片、纳米精细化工材料等。

(2)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是化工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催化技术来说,精细化工行业的催化技术又有着新的特点。为了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可用于工业生产的稀土络合催化剂、膜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同时还需要发展相转移催化技术、立体定向合成技术、固定化酶发酵技术等特种生产技术。

(3)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将生物工程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有更多种类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技术被开发出来,会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使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出现质的飞跃。在未来需要重点发展重组DNA技术和生物反应器技术,这是生产干扰素和多肽等产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谦.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J].江西化工,2010(03)

精细化工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62-03

Prepa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xtbook//WU Haixia, WANG Yiming, WANG Xuexiang, TANG Rongping, GENG Huamei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textbook shoul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insist on appropriate theory,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practice guidance, nature of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eaching, the editing thoughts and practice effect,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xtbook compilation.

Key words fine chem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xtbook;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1 前言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理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1]。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深远意义[2]。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快速,而高职体系的教材建设却没能及时跟上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3]。

同样,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也面临教材与高职教育理念不切合,没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问题。此类专业高职教材的编写是一个亟待加强的工作。本课程已经开设十年以上,原来课程全部是理论讲授;随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理实一体化的推进,急需一本教材与课程配套,支撑教学体系的改革。

2 精细化工的特点

精细化学品与通用化学品相比,不仅有量上的基本特性,即小批量、多品种(如原来的化学工业部在1986年把精细化工产品分为农药、染料、涂料、颜料、信息用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黏合剂、试剂和高纯物、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共11大类[4]),而且具有质上的特殊性能,即特定功能和专用性。另外,还增加了复配增效、剂型加工、商品化三部分。

基于以上特点,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多采用间歇操作,而且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推出,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因此,《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品种的系列产品,但是如何体现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性和典型工艺过程,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是重点思考的问题。

3 高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与高职精细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高职精细化工专业培养的是在化工企业一线从事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材必须围绕精细化工实际岗位(如配料岗位、反应合成岗位、分析岗位、包装岗位等)来设计教材内容,即应该依据实际的生产过程来选取教材内容,体现教材的职业性。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体现高职特色 目前,高职类《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多数是对本科教材的删减、重组,没有体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比如在介绍染料合成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少深厚的有机合成的知识基础,偏难、偏深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另外,教材缺乏实践性。高职教育的特色即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类《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内容多数单独设置课程,或教材中选用的实践项目与课本讲解的理论内容不配套,无法实现高职教育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继而无法实现同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高技术密集行业,其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更新换代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现行的高职类《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部分编写者缺乏实际生产的经验,不了解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的岗位技能要求等。

除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教材形式单一,多数局限于书面教材,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取证要求衔接不够等问题。

4 教材编写的思路

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对接国家职业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编写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体现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从精细化工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使教材内容有效地对接精细化工就业岗位的中、高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备料、反应原理、工艺过程、产品检测、复配应用等各个环节涉及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提炼,突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从学校毕业到企业的“零距离”上岗。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内容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高技术密集行业,行业发展迅速。如何体现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不断地、适时地更新教材的内容,既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又体现教材机动、灵活的特点。本教材编写者在教学过程中每年都会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产品的变化和需求,同企业多方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研发、解决企业工艺改造等问题,并经常查阅精细化工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做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来确保教材编写的先进性、发展性。

校企合作联合编写教材,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教材编写团队应该吸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职教师了解教学规律、教材编写规范要求和企业一线人员熟知新技术、新工艺、岗位要求的优势,确保编写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也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人员除自身具有多年的企业经验外,还邀请兰州脂厂、兰州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公司等人员参与,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实践题材,突出了高职教材为产业服务的特点。

教材编写体现“理论够用+典型实训”原则,并配套开发网络资源 本教材由理论和实训部分共同构成,理论部分的编写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实训部分选取与理论部分配套的典型产品生产作为实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符合高职院校开设的工学结合课程教材的要求。另外,本教材团队围绕教材编写,同期开发了相应的教学素材,包括网络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考试系统等,并建成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为教材的使用提供支撑。

5 教材编写大纲

基于精细化工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精细化工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学生就业方向,选取表面活性剂、助剂、胶黏剂、涂料、食品添加剂、染料与颜料、农药、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日用化学品、香精和香料共计11个模块。各模块内容自成体系,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分类选取授课内容。每一模块均涉及产品基本概念、分类、用途及性质,将各类精细化学品中的典型产品由原料性质、反应原理、一般生产流程到操作工艺、产品检测及复配应用进行介绍,并给各模块配套安排典型实训项目,便于教师实施“理实一体化”。每个模块设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后也有对应的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自学并检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情况[6]。

以第一模块“表面活性剂”为例,表面活性剂模块具体分为六个项目,前四个项目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四个项目中分别对每一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基于实际生产过程选取一种典型产品按照图1的流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选取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典型产品进行重点详细介绍,最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产品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进行介绍。特殊表面活性剂中对氟碳、含硅、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介绍,每一模块的最后一个项目都是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内容就是前几个项目中的典型产品的生产,让学生通过实训操作,能更加扎实地了解产品从备料到生产到商品化的过程。每一模块都有小结便于学生复结,并配有相应数量的习题。

6 教材的实践与评价

本教材通过大量文献、教材、专著的查阅,是一部基于生产过程编写的精细化工专业教材,教材编写体现理实一体化,实际教学中可实现一体化;教材理论内容“必需、够用”,又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教材引入最新产品发展和应用,满足学生对最新的科技成果了解的迫切愿望;教材模块之间变换的是产品,重复的是生产过程,学生在多次实训中增长的是技能。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教材涉及的产品品种有十多类。教材采用富有弹性的模块式内容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的综合、融合和整合,将若干知识点组成模块,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便于组织教与学。

经过教学一线两年的实践应用,采用《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的师生反映,该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基本理论实用够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于职业教育中精细化工及相关化工工艺类专业教材”。

参考文献

[1]周琦,肖瑛.高校教材建设的目标与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50-52.

[2]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34-35.

[3]刘志鹏.从战略高度谋划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9-11.

[4]宋启煌.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

[5]王建国,代军,付小兰,等.《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8(3):98-100.

精细化工范文第8篇

1传统领域与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传统领域包括染料、农药、医药中间体、涂料等行业。染料行业要将毒性较大容易致癌的品种淘汰,发展清洁化程度高、不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品种,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总量。农药生产企业规模更加大型化,农药毒性危害小、残余量低。医药中间体要在中枢神经、抗高血压、抗癌、头孢菌素等方面大力发展。涂料要向着性能高、污染性小、能耗低的方向发展,提高环保型产品的生产比例。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包括胶黏剂、饲料添加剂、皮革化学品、塑料助剂、造纸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剂、生物化学产品、橡胶助剂等,这些领域都要向着更大规模、更高效率、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

2倡导绿色精细化工,加强环境保护

2.1发展能耗低、污染小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我国的精细化工生产工艺以及设备水平都较为落后,精细化工产品产量的提高受到阻碍。应该将落后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淘汰,在原来的生产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原材料加工的转化效率,降低能量耗损量,将生产工艺中产生较严重污染的环节剔除,将绿色环保技术融入其中,购进能耗低环保型密封性能以及安全性能高的新设备,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2.2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生产原料精细化工产品繁多,原材料来源广泛,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采用可以循环再生的原料,将原来利用率不高、不可重复再生的原料替换,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能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低。

2.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首先,提高国家以及科研单位对精细化工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为精细化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引导银行、外资等的资金注入。其次,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的技术交流以及合作,科研单位的技术如果不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就只能“纸上谈兵”,企业将其先进技术及时引进,在科研单位的带动下,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再次,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诸如功能树脂等高科技产业在精细化工行业中的比例,对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进行调整或者淘汰,让整个精细化工行业向着绿色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2.4注重废物利用,增加经济效益精细化工废物产量较多,如果不注重治理,就会对环境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比如在染料中间体对甲基苯胺的生产工艺中,这是一个还原过程,此过程会产生较多的废液,可以让其中的硫酸钠和NaOH进行反应,生成具有经济效益的硫代硫酸钠产品,有效的解决了污染问题。这种将废物重新再利用,生成新产品的治污且增加收益的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3结语

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经过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多的问题,应该从发展环保低能耗的工艺及设备、采用可再生原料、提高技术水平、注重废物利用等方面入手,倡导绿色精细化工,增强对环境的保护。

精细化工范文第9篇

【关键词】精细化工;研究

引 言

精细化工,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比较精细的化学产品行业的统称。精细化工的产品种类众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高,其产品直接服务于各高科技领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化工发展水平。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以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精细化工包含了医药、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生化产品等,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学品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一、精细化工的发展情形 第一,行业本身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技术密集性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根本缺乏深刻认识。虽然研究人员也了解精细化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是有限的,没能成为发展的科学方法,国内的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引进技术多,自我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只是片面的停留在重点研究合成以及工艺上,没能充分把握工程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市场开发等具体措施,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一味的模仿是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的。 第三,人才资源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缺乏。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部门和课题的分散、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再加上在人才方面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化学品精细化率仅为40%且停滞不前,想要达到60%的标准仍待有提高。

二、精细化工的特性 1、多品种 我国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已有十万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精细化工产品包括了染料、农药、颜料、涂料(及高纯物和试剂、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日用化学品、化学药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等十一大类,两万至三万的品种合计三十多个类别划分,超过了我国的四万个化工行业产品品种一半之多。企业其精细化工产品包含农药、医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粘胶剂、阻燃剂等六十多个品种,十四个大类。 2、小规模 (1)当今的工业精细化产品的用量不大、专用性强、效能高,有十分快的更新速度。较小批量的化工工业试剂较少,跟较大吨位规模基本化工相比较不一样,基本只是较大化工试剂的很少一部分,例如上海一家精细化工企业,这家小工业的试剂仅8t左右,却是数千吨级的大生产规模。 (2)一些精细化工企业设置容量较小的可燃液体储罐,位于上海某地区的一家化工园区包含甲和乙两种类别液体储罐,甲、乙两种储量只有200m3左右,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来区分,只相当于条例规范的装置储罐。但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划分可燃液体的容质量。 (3)精细化工企业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据统计一般精细化企业占地面只有积2-3ha左右,更小的精细化工企业才1ha,大的精细化工企业不到5ha,场地都留有一定的发展用地。 3、 操作条件温和 相比石油化工的高压高温的特点,精细化工企业操作条件更加温和。而且多为间歇式、复配型生产。大量采用不同剂型和复配技术及其商品化的物理过程,且精细化工企业多以封闭式厂(库) 房建筑形式为主,这几点特征是制定精细化工设计防火标准的基础方面。

三、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 在精细化工的发展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纳米技术、催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高科技技术,在精细化工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影响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将纳米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生产纳米聚合物如用于制造高强度质量比的透明绝缘材料、高强纤维、离子交换树脂等;日用化工及其它行业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高档的化妆品、纳米色素、纳米感光胶片、纳米精细化工材料等。 2、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是化工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催化技术来说,精细化工行业的催化技术又有着新的特点。为了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可用于工业生产的稀土络合催化剂、膜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同时还需要发展相转移催化技术、立体定向合成技术、固定化酶发酵技术等特种生产技术。 3、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将生物工程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有更多种类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技术被开发出来,会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使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出现质的飞跃。在未来需要重点发展重组DNA技术和生物反应器技术,这是生产干扰素和多肽等产品的基础。

四、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1、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能源、原材料、航天、信息、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而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比如,在保健食品和各种改变结构的食品生产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在信息技术发展中需要功能更加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医学上所用的各种人造器官很多也属于精细化学品。目前在发达国家,精细化工产业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左右。而我国由于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比较低,而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比较迅猛,因此为了满足我国正常的发展需要,在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细化工产品的种类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2、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将会更加完善 不断完善精细化工产品的性能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未来精细化工产品的物理功能、化学功能、生物功能等更为完善,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包括功能膜材料、有机电子材料、信息转换与信息记录材料等。由于电子工业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导电功能材料的需要越来越多,目前,导电塑料、导电橡胶、透明导电薄膜、导电胶黏剂和导电涂料等的发展很快,并已经工业化。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的材料是光导纤维材料、各种信息记录材料和新型传感器用的高分子材料等,此外,精细陶瓷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主要开发的材料有:高绝缘性陶瓷,它用于集成电路的基极和放热性绝缘基板等。 3、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发展方式而言的,精细化工的绿色化是指在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甚至没有污染产生。发展绿色精细化工必须发展绿色精细化工技术,例如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精细化工业的自动化,开发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转化率更高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等。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以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代替溶剂涂料,从产品使用而言对环境的危害将变得更小;以可降解材料代替不可降解材料,使报废产品的处理变得简单,且无环境危害之忧。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也是突破经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发展生产的要求。

五、结束语

精细化工范文第10篇

一、我省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优势。一是我省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多,市场占有率高。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在生物化工、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农药、染料、涂料、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等方面均有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染料、农药、含氟精细化学品和有机硅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涌现了巨化集团、龙盛化工、升华集团、蓝天环保和新安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二是作为衡量精细化工发展水平的精细化工率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年全省精细化工产值约393亿元,居国内领先地位,精细化工率已达到5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年全省精细化工销售收入已达600亿元左右。三是一批区域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在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形成了以染料、医药中间体为主的年产值约100亿元的规模;在台州原料药出口基地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染料为主的年产值约100亿元的规模;在湖州形成了以生物化工为主体的年产值约30亿元的规模;在温州形成了以农药为主体的年产值约50亿元的规模。

(二)技术发展优势。一是从现有技术水平看,我省部分科研院所的精细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浙江大学的有机合成技术、生物化工技术、催化技术,浙江工业大学的液相加氢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省化工研究院的氟化工和农药研发技术,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的造纸化学品开发技术等均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二是从技术研发机构的建设水平看,已为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拥有部级中心5个,分别为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国家ODS替代品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全国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杭州华大基因研究发展中心;另有浙江省基因组信息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多相催化实验室、浙江省氟化工技术中心、浙江省有机硅研究开发中心等一批省级实验室、试验基地或研究开发中心。与此同时,一大批精细化工企业纷纷投资建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巨化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升华拜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已被评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我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3家)。许多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还与国内一些著名的研究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三是从技术人才保障能力来看,浙江大学的化学工程、催化反应学科,浙江工业大学的精细化工、催化加氢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的食品添加剂学科,杭州师范学院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开发学科,浙江科技学院的皮革助剂学科等众多学科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较好地保证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三)市场先占优势。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较早,利用精细化工产品专用性的特点而先于其他省份占据市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市场先占优势。我省3家染料生产企业(浙江龙盛、浙江闰土、杭州吉华)的分散染料产品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在食品添加剂方面,嘉兴中华化工的香兰素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宁波王龙集团的山梨酸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在率先开发成功投放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市场先占优势,使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对企业的相对依赖度都不断得到提高。

(四)人力资源优势。经过生产一线的摸爬滚打和市场的洗礼,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支熟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管理及市场特点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队伍。

二、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一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机制和体制不完善,企业缺乏创新的活力和能力。二是企业的R&D投入远远不足,许多产品的生产水平与现代要求相去甚远。国外化工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开发的经费一般为公司销售额的5-10%,美国一般大型精细化工企业科技开发经费为销售额的8?10%,生物化工和制药企业一般为10?15%。我省精细化工企业R&D投入绝大部分低于3%,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这一费用预算。而且由于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研发费用提取总额不高。在全省精细化工企业中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之又少。

(二)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保问题突出。安全、环境保护问题与产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安全、环保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过对精细化工本身发展的关注。省政府确定的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中有7个直接涉及到精细化工产业。据资料表明,部分地区对当地环境的透支已经到了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地步。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E&S(环保和安全费用)有效投入,部分企业从中获得的效益无法弥补为此消耗的较高社会成本。

(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而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仍未形成气候。传统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涉及物料多、反应过程复杂、生产工艺落后、装备水平简陋、控制手段落后的问题在我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中相当突出。一些企业的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自动化控制手段基本没有。以有机颜料的生产为例,虽然隔膜式压滤机、带式烘干设备和密闭式制造桶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绝大部分企业仍采用的是箱式板框压滤机、箱式干燥设备和敞开式制造桶,环保问题极为突出。由于生产工艺装备水平落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我省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品种和规模水平虽然在国内领先,但尚未真正形成气候。如有机硅下游产品,我省生产规模居国内首位,但品种不足1000种,而且多以初级产品为主,而国际上有机硅下游品种已达近万种。

(四)企业规模偏小,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在行业内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难以引领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升级。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但总体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企业发展水平。

三、现阶段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发展重点

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应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高起点、可持续、有速度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传统精细化工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和合理化方向升级和优化,走出一条精细化工绿色创新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产业的集聚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注重产业技术升级,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加强新产品开发研究;注重产品应用开发研究,既要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也要实现使用过程绿色化。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农药和中间体产品,我省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生产企业众多,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下决心淘汰不能与环境相协调的企业和产品,在规模上继续保持我省在上述领域的领先地位,实现从传统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二)新领域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要把加快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省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做精做专做细精细化工产品,真正体现精细化工作为“工业味精”的作用。充分发挥浙江精细化工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条件,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代表精细化工发展高端水平的产品。充分发挥浙江发展氟硅化学品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业已具有的产业基础,积极开发含氟、含硅精细化学品。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重点领域包括生物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氟硅精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纺织皮革助剂等。

四、加快推进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积极构建新型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核心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当前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活动主要由企业利用自身的力量进行开发和委托科研单位开发完成。为充分挖掘我省在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潜力,应积极推动构建一个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全省精细化工技术创新体系,这个技术创新体系主要由全省性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精细化工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中心三部分构成。

1、全省性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由政府主管部门会同行业协会进行推动,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根据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的特点,选择若干家在相关领域有较强优势的研究机构,组建精细化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以提高平台组建单位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使该平台成为国内装备水平最高、技术力量最强、运作机制最灵活的研究平台。平台以全省精细化工企业为服务对象,在产品开发及工艺研究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企业完成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及时了解和掌握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各类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的动态信息;积极开展技术储备,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开展行业性技术培训工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

2、精细化工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应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尽可能以现有研究单位或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扶持其发展成为开放型的行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为所在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工作。

3、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应量力而行,根据企业研发工作的强度确定技术中心的人员和装备的配备水平。要善于发挥社会各类研究机构的作用,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成果。

(二)着力提高精细化工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应该走出以精细化工产值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误区,根据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明确我省传统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装备要求,促使一批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做到生产与环境相容。对于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简陋,缺乏改造能力的企业,必须坚决关闭淘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转产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建议学习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由政府设立“绿色化学挑战奖”,对研究单位和企业在发展绿色化学方面的产品开发、设计成果予以资助和奖励。

(三)加强行业规划引导和专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善于把握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构筑竞争优势。要抓好精细化工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引导精细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形成生产集中度高、产业关联性强的精细化工产业群,从而进一步推进精细化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上一篇:景观建筑设计范文 下一篇:河道景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