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0 10:28:37

经济发展计划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平阴县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平阴,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狠抓节能减排,加强城镇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6.3亿元(预计,下同),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16.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发展方式积极转变。三次产业构成由20*年的15.2:61:23.8调整为14.1:61.6:24.3。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农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畜牧、蔬菜、林果、玫瑰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机械装备、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水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超过80%;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6.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3%。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万元GDP水耗下降5.7%,万元GDP电耗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重复水利用率达到95.5%。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311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892.8吨以内。

(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21.7亿元、增加值56亿元,分别增长17%、20%和2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5%,提高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亿元,增长1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69%。金融实力有所提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3.7亿元,分别增长5.7%和28.1%,存贷比达到55.1%。

(三)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亿元,增长20.2%,投资率达到50.3%,拉动全县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一产投资3.9亿元,二产投资37.2亿元,三产投资12.4亿元,分别增长27.3%、19.1%和21.3%;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的7:70.1:22.9调整为7.3:69.5:23.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伊利日产250吨冷饮生产、海川炭素炼钢用炭电极、福胶机械加工等14个工业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外向型经济势头良好,实际利用外资314万美元;引进内资24亿元,增长1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9%。出口创汇完成1.86亿美元,增长16%,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增长16%,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

(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锦东新区,函山路、锦东大街等主干道路建设基本完成,职教中心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劳动力市场、路政征缴大厅、农林服务中心、教师公寓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玫瑰湖湿地公园,编制了核心区详细规划,开展了400余亩地上附属物清理工作。县城片区改造扎实推进,原针织厂、锦源居、外贸公司等重点片区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县城片区开展了土地整理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安城片区、孝直片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为招商引资搭建了新的平台。济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20国道拓宽改线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平阴开始融入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硬化道路通村率达到99%,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展顺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城乡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全面完成综合整治任务。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进展快速,体育中学整合基本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平阴县政府投资项目签证管理、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等三个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暂行配套办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粮油购销企业改革逐步完善,商业、供销、物资系统所属企业改革进入扫尾阶段,乡镇村办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医疗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所有乡镇医院实施了药房托管。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我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扎实抓好“三新”突破年各项工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好转,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计划目标。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预计)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5亿元,增长17.9%,高于预期目标4.9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耗下降4.57%,高于预期目标0.57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增长112%,高于预期目标96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增长23.7%,高于预期目标5.7个百分点。

──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19.04亿元,增长17.5%,高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91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8.2%,城镇登记失业率1.1%,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60元,增长12%,高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225元,增长14.8%,高于预期目标5.3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1.12‰,控制在2‰的预期目标内。

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完成115亿元,增长17.9%,比20*年加快7.5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4.54亿元,增长78%,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2.6%,比20*年提高3.95个百分点。

(二)“三个集中”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

工业集中发展继续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累计入驻企业75家,在建项目50项,其中今年开工20项,投产30项,工业集中度达到97.5%,比20*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有序转移加快。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民聚居点24.63万平方米;建成龙王红树新型社区,入住1491人;姚渡芦稿新型社区和坪家聚居点已完工,即将入住903人;黄坭新型社区建设正加快推进。

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农用地流转面积5.72万亩,全区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9.6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29%。

(三)“三新”突破取得明显成效

工业新跨越步伐加快。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2亿元,增长23.4%,比预期目标高8.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3亿元,增长25.4%,增幅分别比20*年提高11.5和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进一步扩大,由20*年底的73家上升到122家;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四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8%,比20*年上升了8.7个百分

点。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预计达到11.5亿元,增长26%,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增长33.9%,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农业增加值预计实现8.2亿元,增长6.5%,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生猪、食用菌、伏季水果和特色蔬菜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区粮食总产量14.69万吨,比20*年增产0.73万吨。全年新增农村专合组织21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农户面达68.2%。积极搭建现代农业融资平台,成立了*融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嘉泰农副产品营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12个“农村资金互助社”。

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7.3亿元,增长11.2%。引进了德•玛特超市、九龙超市直营店等5家知名大型商贸企业入住;启动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和*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粮油储备(物流)中心项目前期准备已基本完成。巩固、完善和提升农村“放心商店”建设工作,开展了创建市级商业示范社区活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旅游收入4278万元。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全年全区商品房登记交易和存量房登记交易成交面积分别达到22万平方米、16万平方米。

(四)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城乡承载力不断增强。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道路建设及道路绿化、水、电、气管线等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63亿元;城乡道路交通建设不断推进,成青快速通道建成通车,香岛大道基本具备通车能力;启动了大石路、桂红路清人段改扩建工程,完成33公里乡村道路及26个城乡公交客运站点建设。

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完成了青江中路立面改造和华金大道一段改造,同华大道改扩建工程、红阳中路建设、华金大道二、三段和20条中小街道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启动了华金大道四段改造工程拆迁、国际社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工程。

农村发展环境继续改善。整治渠道10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实施了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可新增和恢复蓄水148.6万方,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07万亩,解决2.7万人的饮水困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范了畜禽定点宰杀。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047口。

(五)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在原有区国司和新开元公司的基础上,新组建了融禾农业投资公司、广智达交通投资公司、怡都城建投资公司、江城投资有限公司、集装箱物流投资公司、北新工业投资公司和嘉泰农副产品营销公司,全区国有投融资公司达到9个,全年协议融资7.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亿元。

经营城市取得新进展。全年公开拍卖经营性用地16宗,成交总地价8.1亿元。按中心城区的标准狠抓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进一步深化“大城管”格局,城市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成立了区投资促进委员会和区企业服务中心,全年新签约项目66个,协议资金200亿元,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5.06亿元,增长104%;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15%。引进了巨石集团50万吨玻纤新材料基地、武汉信华特殊钢管生产和嘉莉诗大型服装加工园等重大产业化项目。

(六)“生态立区”战略得到深入实施

实施“城市绿肺行动”和森林城市建设,完成了14个绿化节点建设和怡湖广场、怡湖东路等多条城区道路增密工程,栽植树木10余万株,新增城市绿地16公顷;工业集中发展区“森林工程”获得市级森林公园称号;完成速生工业原料林建设1.8万亩和干果基地建设2000亩。继续实施“环保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截止到12月28日),出境断面水质实现5个月达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顺利通过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区考核验收,成为全省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区。城厢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清泉镇花园村、大弯镇大夫村等13个村被授予*“文明生态村”称号。

(七)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认真实施《*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成立了全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依法关闭了2户小水泥生产企业和22家手工屠宰场。全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全年削减二氧化硫约984.9吨,化学需氧量(COD)约1539.3吨,氨氮约472.1吨。结合技术改造,攀成钢、川化、玉龙等重点企业采取淘汰高耗能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的系列措施,节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7%。

(八)民生得到较大改善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8%和12%。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金当期征集率达到96%以上,共征收各项社保基金4.56亿元。开展了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征地农转非人员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儿住院互助金参加率分别达到99.3%和96.35%。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行

动,落实资金898万元,两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投资2700万元实施红阳、清泉、祥福三所中心敬老院建设;继续实施“安身工程”,改造低保户危房157户,补助资金约100万元;大力实施城乡医疗保障行动,全年资助1万余名贫困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救助1.6万余人次,发放救助金100余万元;继续做好“阳光圆梦工程”,资助125名困难家庭学生圆大学梦,资助40名考上高中的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读“宏志班”,共发放资金46万元;大力实施送温暖、扶贫解困行动,全年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物资77万元;针对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对全区2624名城市低保对象给予了每人50元的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

公共服务不断拓展。一是完成了清泉、福洪等10家乡镇公立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开设惠民门诊,对符合惠民条件的病人实施“六免八减三优惠”;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完成了102个村卫生站(含涉农社区)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完善了以区、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城乡教育均衡化继续得到推进,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检查。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技师学院*分院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城厢学校、祥福中心校等4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消除2所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投入金额1358.96万元,受益学生达38076人。三是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实施,妇女、儿童事业进一步发展。

充分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区11个乡镇(街道)保持了比较充分就业,已建的7个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到96.89%。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61728人,全年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7万人。

科技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和“高科技*建设”活动,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区复查和全国科普示范区验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完成了区文化馆改扩建工程和64个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惠民行动”,“村村通”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了17个农民体育健身点建设,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各位代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服务业发展不足,发展条件有待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优势和特色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繁重;电、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加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对上述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政策取向是“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由于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在9%左右;全市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突出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年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在12%左右;随着我区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一批新增长点已经或即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年我区经济将继续保持今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到各种不利因素和可能遇到的挑战。一是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仍较突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任务艰巨;二是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三是20*年国家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土地资源制约和企业信贷供需矛盾难以缓解。

总体上看,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当抓住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化挑战为动力,趋利避害,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协调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域*”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在民生改善上取得更大成效。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求与可能,并与“*”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主要考虑是:完成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增长12%以上;从我区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考虑到20*年全市试验区建设推进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等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增长12%以上是可行的。同时,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其他一些不可预见因素,确定20*年目标比20*年实际增幅低一些,有助于切实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上来。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主要考虑是:国家已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作为20*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效益的提高,考虑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逐年提高,投资增长潜力受到限制。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主要考虑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强调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有利于促进全区消费的稳步增长;结合近年来消费走势和20*年物价上涨因素,确定这一增长速度是可以达到的。

4.进出口总额增长18%以上。主要考虑是:全区主要出口企业出口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全区经济快速增长,进口需求也将不断扩大,预计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5.城镇化率同口径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主要考虑是: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将促进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居住向主城区和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全区城镇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提出城镇率同口径提高2个百分点目标。

——民生民本指标

6.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主要考虑是: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比较充分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特别是新的产业化项目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将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大中专毕业生等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主要考虑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统筹的深入推进,民生投入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年国家、省、市将继续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8.人口自然增长率3‰。主要考虑是:鉴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人口规模控制仍有一定压力,因此,确定的预期目标比20*年实际高一些。

——质量效益指标

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主要考虑是:随着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将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确定这一增长速度也体现了效益优先的原则。

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考虑是:与“*”规划相衔接,年均必须下降4%左右,这也是缓解当前能源约束的必然要求,同时,近年来我区采取的系列节能措施已开始发挥作用,20*年节能工作将继续加快推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仍有潜力。

1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COD)削减3579吨,氨氮削减672吨,二氧化硫削减250吨。主要考虑是:为缓解环境约束矛盾,实现全区“*”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同时结合了未来几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

三、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试验区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城乡统筹新突破

一是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相关工作。配合做好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主动对接,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二是强力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进一步完善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四个尽快”的要求,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实现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投产项目全覆盖。

三是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比较充分就业,以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居工程建设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实施清泉花园水村、祥福华家、福洪幸福等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四是大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优势产业带、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和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农用地规模经营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途径和办法,建立健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支持机制,加快土地集约经营进程。

五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同华大道改造、香岛大道和成青快速路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石路、华金大道四段改造和乡村重要道路等工程建设;完成*区220KV变电站技术改造,加快实施景峰110KV变电站建设,启动*220KV第二变电站建设。

(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是继续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坚持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手段,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推动城北新城片区骨干道路网建设,加快推进老花鸟市场、蔡家庙和大同南北等片区旧城改造,加大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二是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加快农村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市场化配置森林资源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房屋出让、转让、作价入股、抵押管理办法,逐步建立集体土地房屋流转市场。

三是继续深化城市管理。建立以区职能部门为主,镇、街道为辅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继续推进城管工作向乡镇延伸。

(三)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大产业集群培育力度,着力抓好巨石四期(年产6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五期(年产14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台玻三期(节能LOW-E镀膜玻璃及配套项目)、嘉莉诗服装工业园和攀成钢第三管加工和禾浦公司亚氨基二乙腈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增强全区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做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相关工作,加快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尽快启动**物流园区(大宗散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粮油储备(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北部新片区建设,切实抓好城乡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的实施。

三是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启动毗河“一河两岸”商务运动休闲长廊和天府怡都观光休闲长廊建设,推动福洪杏花、清泉花园沟、姚渡龙门休闲观光和人和乡山野休闲旅游节点建设;加快食用菌园区、优质杏等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做大畜禽养殖、特色蔬菜、伏季水果和清真食品等产业,借助嘉泰农副产品营销公司拓展农产品市场。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四)狠抓节能减排,推动发展方式新转变

一是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区建设。继续实施“森林城市工程”、“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等项目和“环保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绿色家园示范点建设。

二是狠抓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全面实施《*区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监察执法体系,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对工业企业污染、小流域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三产污染进行治理。督促、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川化集团、攀成钢和列入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玉龙化工、*台玻等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为契机,坚持抓好产业间、企业间配套协作,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抓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注重民生改善,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一是继续深入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征地地农转非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强化农民工综合保险;全面推广农民养老保险,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力度,征集率保持在95%以上。建设多功能一体的标准化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切实解决全区弱势群体生活安置困难等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继续加强薄弱学校校舍硬件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川化中学和外国语小学迁建、*技师学院*分院等项目建设。对区人民医院、区中心血防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整合,建设*区医疗中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使社区居民享受就近便捷的医疗服务。推进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三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继续做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工作,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继续做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金补贴发放工作;力争启动廉租房和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切实把中央精神与本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了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了市*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为“*”以来最高。二、三产业增幅差距从上年8.1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

全市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本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9.7亿元,增长24.5%(,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分别增长33.1%和40.3%。

地方财政收入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预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10亿元,增长22.9%,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精品钢材等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工业利润构成(预计)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116.9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到位金额为65.4亿美元,增长11.8%。功能性外资项目明显增多。

功能性外资项目

(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明显

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084.7亿元,增长25.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11.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开发区清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开发区数量核减了54.8%,规划面积核减了37.9%。清理后,部级和市级开发区规划面积占全市开发区的比重近80%。

信贷过快增长得到抑制。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比一季度下降8.5个百分点。中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预计比年初下降2.9个百分点。

*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增幅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6。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走势

能源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通过错避峰和轮休等能源综合调控措施,减少夏季高峰电力负荷需求160万千瓦,调控后用电最高负荷为1500万千瓦,增长10.1%,用电情况总体较为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21.3亿斤,粮食市场供应及价格保持稳定。

*年夏季高峰电力供需平衡情况

(三)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预计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6%。其中,信息、金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1.3%、10%、8.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2895亿元,增长20%,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9%()。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达到53.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户数超过7成。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出口结构继续优化。预计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增长1.3倍,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有所显现。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4.6亿元,增长10.5%,自1998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达到27.6%。

(四)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快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70亿元,增长32%,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9%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89.4%。首批29个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全面启动。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教育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7%。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实验楼等一批卫生事业项目,完成了4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华发行集团等股份制改造,实施电影集团转制,建成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事业项目。成功举办了国际艺术节、F1中国站比赛等重要文化节庆和赛事,本市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显现。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实现新增就业岗位60.8万个,比上年增加14.6万个;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约15.3万个。“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约6.7万人,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城镇就业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683元和7337元,分别增长12.2%和10.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扩大到1.35万户。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约58.7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4万人,包含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对生活困难群众的保障和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从570元提高到635元,退休人员月养老金增加了55元。改善了部分退休劳模生活待遇。每月养老金低于75元的65岁以上老年农民得到了政府托底补贴。

(六)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预计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为2825.8亿美元,增长40.4%。*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96万人次,增长45.3%。*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5.4万标准箱,增长29%(见图14),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地位;货物吞吐量突破3.8亿吨,首次超过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二大港。

*港集装箱吞吐量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加强。证券、期货、外汇、黄金和产权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试点机构,*证券交易所获准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正式上市。

要素市场发展情况

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为44亿人次,增长6.1%;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21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131万人次,增长18%。

旅游、会展经济日趋活跃。本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8505.1万人次,增长11.9%。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491.9万人次,增长53.8%。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预计为69%,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接待国际邮轮58艘次。举办国际会展202次,展览总面积306万平方米。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全球扶贫大会、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见成效,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日查询量达到6000份。政府公开信息目录超过万条,“市民信箱”电子邮件系统、“付费通”业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继续提高。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02吨标准煤,在全国继续处于先进水平。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预计全市环保投入225.4亿元,增长17.6%,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3.03%。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启动项目250项,占项目总数91.6%。

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

二、*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市委*六次全会对*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建议*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现对有关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1%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是有可能的。*年国内外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国际产业加速转移;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本市经济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年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二,本市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和难题。城市资源瓶颈与环境压力有所增加,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市民关心的就业、交通、动拆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着力解决,汇率、利率、油价、房价、股价等要素和重要商品价格联动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本市发展的影响也需要积极应对。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本市要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既要通过较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难题,也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我们把工作的重心进一步放到优化结构、突破瓶颈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关于科技研发、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提高到2.4%。确定这一预期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市方方面面全面贯彻“两个第一”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海外等各方资金投入,放大政府投入效应,确保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培育产学研互动的创新机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地把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能量释放出来。

反映本市资源节约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期目标为1.02吨标准煤以下,反映环境建设的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为3%以上。这两个预期目标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在当前全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本市能源供求仍较紧张,同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也日趋明显。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节能降耗、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努力形成促进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同时,要着眼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三)关于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预期目标

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一方面,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本市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出口增长的基数较高,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因此,我们要在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引导各方面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口岸功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利用外资预期有所增长。本市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是有条件的。全球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后过渡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些都有利于本市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本市利用外资要进一步在提升功能和质量上下功夫,注重优化外资结构,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参与境外能源及重要资源的合作开发。

(四)关于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目标为4.5%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分别增长10%和8%左右。这些预期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当前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仍然较重;又要考虑到市、区两级政府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将继续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望稳步提高。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完善就业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对扩大就业的联动影响。二是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的关系,要努力改善创业环境,着力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三是促进就业和政府救助的关系,着力形成联动机制,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就业脱贫,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努力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矛盾。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为103。主要考虑当前价格形势比较复杂。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为稳定物价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明显。国际石油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对下游行业和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将逐步显现;

粮食和主要副食品价格变动尚有不确定性因素;调整和改革部分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的任务仍然较重。

物价问题关系经济全局,关系群众生活,关系社会稳定。我们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这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也是保持本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价格预期调控目标,既要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和监管,又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但必须统筹安排价格调整的时机、频率和力度。

为实现*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要全面落实市委*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重点围绕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各项改革。已决策部署的改革,要明确节点目标和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实施;已明确方向和目标的改革,要找准突破口,抓紧完善改革方案,争取适时启动。要统筹兼顾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确保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年*市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年是“*”计划的最后一年,一批功能性重大项目将如期建成。重大项目安排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项目选择突出了重大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全年共安排正式项目50项,预备项目8项,年内建成与基本建成项目24项。

(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立足增强城市功能,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交通设施服务能力,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安排正式项目27项,其中建成项目14项,新开工项目1项。

加强枢纽型对外交通项目建设。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并抓紧后续工程前期工作,为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支撑。全面实施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半年建成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二期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基本建成*铁路南站、浦东铁路南段工程。全面建成A30郊环、A7亭枫等高速公路,基本形成“153060”市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长江隧桥工程建设。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尽快建成本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力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等项目实施进度,加大正在向国家报批的6号线、9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4号线与3号线实现“C”字型共线运营,8号线年底全线19座车站结构封顶,7号线年内开工建设。结合城市道路、交通枢纽建设,突破难点,保障重要节点的实施进度。确保中环线浦西北段、西段以及翔殷路越江工程年内建成通车,推进上中路越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全市高架、地面、地下一体化交通网络。

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主要河道实现“面清、岸洁、有绿、畅流、水净”的整治目标。加快实施污水治理三期等工程,使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争取化工区热电联产项目第一套机组在迎峰度夏中发挥作用,年底第二套机组并网发电。推进华能*燃机电厂建设,为2006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奠定基础。加快外高桥电厂三期和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前期工作。

(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围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依托重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工业、基础原材料工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安排正式项目10项,其中建成项目6项。

推进汽车产业基地新一轮项目建设。建设*通用金桥厂区扩建项目,年底前新一代中高级轿车投入批量生产。建成*大众动力总成合资项目,稳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

加快建设*化工区主体工程。上半年建成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年底前完成*联合异氰酸酯项目土建工程,初步实现*化工区“一体化”运转。

全面建成钢铁精品基地骨干项目。上半年,宝钢宽厚板轧机工程投产、冷轧带钢工程完成设备安装,一钢不锈钢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无负荷试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

加快*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基本建成软件研发基地,吸引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入驻,扩大本市软件出口规模。

(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体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安排正式项目13项,其中建成项目4项,新开工项目2项。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推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光源项目建设,建设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项目,开工建设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继续推进微小卫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设施建设。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发展,建成复旦大学光华楼、中央社区一期工程以及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一期部分项目,全面提升杨浦知识创新区整体水平。

推进“外滩源”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山东一路33号大绿地园林建设,以及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风貌街区。

建成卫生、体育领域重点工程。年内建成设施先进、学科领先、服务优质的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建成*旗忠森林网球中心项目,确保11月世界网球大师杯总决赛顺利举办。

(四)世博会前期项目建设

体现实施国家战略,抓紧开展世博会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推进宝钢浦钢公司搬迁、中船江南造船厂搬迁项目。其中,宝钢浦钢公司搬迁工程年内土建施工全面展开,中船江南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部分造船设施和船坞上半年开工,以保障世博会主体工程建设场地按节点完成动拆迁。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切实把中央精神与本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了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了市*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为“*”以来最高。二、三产业增幅差距从上年8.1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

全市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本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9.7亿元,增长24.5%(,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分别增长33.1%和40.3%。

地方财政收入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预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10亿元,增长22.9%,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精品钢材等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工业利润构成(预计)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116.9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到位金额为65.4亿美元,增长11.8%。功能性外资项目明显增多。

功能性外资项目

(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明显

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084.7亿元,增长25.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11.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开发区清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开发区数量核减了54.8%,规划面积核减了37.9%。清理后,部级和市级开发区规划面积占全市开发区的比重近80%。

信贷过快增长得到抑制。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比一季度下降8.5个百分点。中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预计比年初下降2.9个百分点。

*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增幅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6。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走势

能源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通过错避峰和轮休等能源综合调控措施,减少夏季高峰电力负荷需求160万千瓦,调控后用电最高负荷为1500万千瓦,增长10.1%,用电情况总体较为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21.3亿斤,粮食市场供应及价格保持稳定。

*年夏季高峰电力供需平衡情况

(三)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预计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6%。其中,信息、金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1.3%、10%、8.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2895亿元,增长20%,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9%()。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达到53.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户数超过7成。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出口结构继续优化。预计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增长1.3倍,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有所显现。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4.6亿元,增长10.5%,自1998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达到27.6%。

(四)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快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70亿元,增长32%,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9%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89.4%。首批29个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全面启动。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教育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7%。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实验楼等一批卫生事业项目,完成了4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华发行集团等股份制改造,实施电影集团转制,建成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事业项目。成功举办了国际艺术节、F1中国站比赛等重要文化节庆和赛事,本市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显现。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实现新增就业岗位60.8万个,比上年增加14.6万个;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约15.3万个。“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约6.7万人,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城镇就业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683元和7337元,分别增长12.2%和10.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扩大到1.35万户。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约58.7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4万人,包含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对生活困难群众的保障和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从570元提高到635元,退休人员月养老金增加了55元。改善了部分退休劳模生活待遇。每月养老金低于75元的65岁以上老年农民得到了政府托底补贴。

(六)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预计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为2825.8亿美元,增长40.4%。*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96万人次,增长45.3%。*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5.4万标准箱,增长29%(见图14),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地位;货物吞吐量突破3.8亿吨,首次超过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二大港。

*港集装箱吞吐量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加强。证券、期货、外汇、黄金和产权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试点机构,*证券交易所获准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正式上市。

要素市场发展情况

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为44亿人次,增长6.1%;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21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131万人次,增长18%。

旅游、会展经济日趋活跃。本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8505.1万人次,增长11.9%。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491.9万人次,增长53.8%。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预计为69%,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接待国际邮轮58艘次。举办国际会展202次,展览总面积306万平方米。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全球扶贫大会、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见成效,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日查询量达到6000份。政府公开信息目录超过万条,“市民信箱”电子邮件系统、“付费通”业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继续提高。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02吨标准煤,在全国继续处于先进水平。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预计全市环保投入225.4亿元,增长17.6%,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3.03%。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启动项目250项,占项目总数91.6%。

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

二、*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市委*六次全会对*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建议*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现对有关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1%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是有可能的。*年国内外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国际产业加速转移;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本市经济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年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二,本市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和难题。城市资源瓶颈与环境压力有所增加,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市民关心的就业、交通、动拆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着力解决,汇率、利率、油价、房价、股价等要素和重要商品价格联动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本市发展的影响也需要积极应对。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本市要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既要通过较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难题,也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我们把工作的重心进一步放到优化结构、突破瓶颈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关于科技研发、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提高到2.4%。确定这一预期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市方方面面全面贯彻“两个第一”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海外等各方资金投入,放大政府投入效应,确保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培育产学研互动的创新机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地把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能量释放出来。

反映本市资源节约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期目标为1.02吨标准煤以下,反映环境建设的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为3%以上。这两个预期目标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在当前全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本市能源供求仍较紧张,同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也日趋明显。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节能降耗、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努力形成促进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同时,要着眼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三)关于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预期目标

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一方面,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本市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出口增长的基数较高,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因此,我们要在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引导各方面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口岸功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利用外资预期有所增长。本市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是有条件的。全球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后过渡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些都有利于本市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本市利用外资要进一步在提升功能和质量上下功夫,注重优化外资结构,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参与境外能源及重要资源的合作开发。

(四)关于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目标为4.5%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分别增长10%和8%左右。这些预期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当前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仍然较重;又要考虑到市、区两级政府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将继续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望稳步提高。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完善就业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对扩大就业的联动影响。二是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的关系,要努力改善创业环境,着力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三是促进就业和政府救助的关系,着力形成联动机制,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就业脱贫,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努力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矛盾。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为103。主要考虑当前价格形势比较复杂。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为稳定物价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明显。国际石油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对下游行业和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将逐步显现;

粮食和主要副食品价格变动尚有不确定性因素;调整和改革部分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的任务仍然较重。

物价问题关系经济全局,关系群众生活,关系社会稳定。我们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这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也是保持本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价格预期调控目标,既要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和监管,又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但必须统筹安排价格调整的时机、频率和力度。

为实现*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要全面落实市委*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重点围绕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各项改革。已决策部署的改革,要明确节点目标和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实施;已明确方向和目标的改革,要找准突破口,抓紧完善改革方案,争取适时启动。要统筹兼顾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确保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年*市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年是“*”计划的最后一年,一批功能性重大项目将如期建成。重大项目安排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项目选择突出了重大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全年共安排正式项目50项,预备项目8项,年内建成与基本建成项目24项。

(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立足增强城市功能,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交通设施服务能力,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安排正式项目27项,其中建成项目14项,新开工项目1项。

加强枢纽型对外交通项目建设。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并抓紧后续工程前期工作,为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支撑。全面实施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半年建成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二期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基本建成*铁路南站、浦东铁路南段工程。全面建成A30郊环、A7亭枫等高速公路,基本形成“153060”市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长江隧桥工程建设。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尽快建成本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力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等项目实施进度,加大正在向国家报批的6号线、9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4号线与3号线实现“C”字型共线运营,8号线年底全线19座车站结构封顶,7号线年内开工建设。结合城市道路、交通枢纽建设,突破难点,保障重要节点的实施进度。确保中环线浦西北段、西段以及翔殷路越江工程年内建成通车,推进上中路越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全市高架、地面、地下一体化交通网络。

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主要河道实现“面清、岸洁、有绿、畅流、水净”的整治目标。加快实施污水治理三期等工程,使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争取化工区热电联产项目第一套机组在迎峰度夏中发挥作用,年底第二套机组并网发电。推进华能*燃机电厂建设,为2006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奠定基础。加快外高桥电厂三期和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前期工作。

(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围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依托重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工业、基础原材料工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安排正式项目10项,其中建成项目6项。

推进汽车产业基地新一轮项目建设。建设*通用金桥厂区扩建项目,年底前新一代中高级轿车投入批量生产。建成*大众动力总成合资项目,稳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

加快建设*化工区主体工程。上半年建成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年底前完成*联合异氰酸酯项目土建工程,初步实现*化工区“一体化”运转。

全面建成钢铁精品基地骨干项目。上半年,宝钢宽厚板轧机工程投产、冷轧带钢工程完成设备安装,一钢不锈钢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无负荷试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

加快*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基本建成软件研发基地,吸引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入驻,扩大本市软件出口规模。

(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体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安排正式项目13项,其中建成项目4项,新开工项目2项。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推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光源项目建设,建设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项目,开工建设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继续推进微小卫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设施建设。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发展,建成复旦大学光华楼、中央社区一期工程以及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一期部分项目,全面提升杨浦知识创新区整体水平。

推进“外滩源”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山东一路33号大绿地园林建设,以及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风貌街区。

建成卫生、体育领域重点工程。年内建成设施先进、学科领先、服务优质的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建成*旗忠森林网球中心项目,确保11月世界网球大师杯总决赛顺利举办。

(四)世博会前期项目建设

体现实施国家战略,抓紧开展世博会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推进宝钢浦钢公司搬迁、中船江南造船厂搬迁项目。其中,宝钢浦钢公司搬迁工程年内土建施工全面展开,中船江南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部分造船设施和船坞上半年开工,以保障世博会主体工程建设场地按节点完成动拆迁。

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切实把中央精神与本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了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了市*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为“*”以来最高。二、三产业增幅差距从上年8.1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

全市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本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9.7亿元,增长24.5%(,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分别增长33.1%和40.3%。

地方财政收入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预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10亿元,增长22.9%,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精品钢材等六大重点发展行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工业利润构成(预计)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116.9亿美元,增长12.6%;实际到位金额为65.4亿美元,增长11.8%。功能性外资项目明显增多。

功能性外资项目

(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明显

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084.7亿元,增长25.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11.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开发区清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开发区数量核减了54.8%,规划面积核减了37.9%。清理后,部级和市级开发区规划面积占全市开发区的比重近80%。

信贷过快增长得到抑制。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5%,比一季度下降8.5个百分点。中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预计比年初下降2.9个百分点。

*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及增幅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6。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走势

能源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通过错避峰和轮休等能源综合调控措施,减少夏季高峰电力负荷需求160万千瓦,调控后用电最高负荷为1500万千瓦,增长10.1%,用电情况总体较为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21.3亿斤,粮食市场供应及价格保持稳定。

*年夏季高峰电力供需平衡情况

(三)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预计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6%。其中,信息、金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1.3%、10%、8.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完善。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2895亿元,增长20%,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9%()。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达到53.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户数超过7成。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出口结构继续优化。预计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增长1.3倍,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产品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有所显现。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4.6亿元,增长10.5%,自1998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达到27.6%。

(四)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快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70亿元,增长32%,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9%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89.4%。首批29个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全面启动。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教育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7.7%。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实验楼等一批卫生事业项目,完成了4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华发行集团等股份制改造,实施电影集团转制,建成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事业项目。成功举办了国际艺术节、F1中国站比赛等重要文化节庆和赛事,本市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显现。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实现新增就业岗位60.8万个,比上年增加14.6万个;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约15.3万个。“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约6.7万人,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城镇就业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683元和7337元,分别增长12.2%和10.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距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市区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扩大到1.35万户。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约58.7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4万人,包含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对生活困难群众的保障和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从570元提高到635元,退休人员月养老金增加了55元。改善了部分退休劳模生活待遇。每月养老金低于75元的65岁以上老年农民得到了政府托底补贴。

(六)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预计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为2825.8亿美元,增长40.4%。*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96万人次,增长45.3%。*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5.4万标准箱,增长29%(见图14),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地位;货物吞吐量突破3.8亿吨,首次超过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二大港。

*港集装箱吞吐量

要素市场建设继续加强。证券、期货、外汇、黄金和产权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联合产权交易所成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试点机构,*证券交易所获准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正式上市。

要素市场发展情况

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为44亿人次,增长6.1%;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21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131万人次,增长18%。

旅游、会展经济日趋活跃。本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8505.1万人次,增长11.9%。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491.9万人次,增长53.8%。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预计为69%,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接待国际邮轮58艘次。举办国际会展202次,展览总面积306万平方米。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全球扶贫大会、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已见成效,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日查询量达到6000份。政府公开信息目录超过万条,“市民信箱”电子邮件系统、“付费通”业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继续提高。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02吨标准煤,在全国继续处于先进水平。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预计全市环保投入225.4亿元,增长17.6%,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3.03%。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启动项目250项,占项目总数91.6%。

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

二、*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市委*六次全会对*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建议*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现对有关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1%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是有可能的。*年国内外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国际产业加速转移;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本市经济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年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二,本市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和难题。城市资源瓶颈与环境压力有所增加,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市民关心的就业、交通、动拆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着力解决,汇率、利率、油价、房价、股价等要素和重要商品价格联动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本市发展的影响也需要积极应对。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本市要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既要通过较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难题,也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确定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我们把工作的重心进一步放到优化结构、突破瓶颈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关于科技研发、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提高到2.4%。确定这一预期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市方方面面全面贯彻“两个第一”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海外等各方资金投入,放大政府投入效应,确保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培育产学研互动的创新机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地把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的能量释放出来。

反映本市资源节约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期目标为1.02吨标准煤以下,反映环境建设的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为3%以上。这两个预期目标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在当前全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本市能源供求仍较紧张,同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也日趋明显。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节能降耗、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努力形成促进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同时,要着眼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三)关于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预期目标

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一方面,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本市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出口增长的基数较高,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因此,我们要在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引导各方面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口岸功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利用外资预期有所增长。本市利用外资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是有条件的。全球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后过渡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些都有利于本市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本市利用外资要进一步在提升功能和质量上下功夫,注重优化外资结构,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参与境外能源及重要资源的合作开发。

(四)关于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预期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目标为4.5%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为分别增长10%和8%左右。这些预期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当前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任务仍然较重;又要考虑到市、区两级政府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将继续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望稳步提高。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完善就业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对扩大就业的联动影响。二是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的关系,要努力改善创业环境,着力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三是促进就业和政府救助的关系,着力形成联动机制,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就业脱贫,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努力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矛盾。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为103。主要考虑当前价格形势比较复杂。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为稳定物价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明显。国际石油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对下游行业和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将逐步显现;

粮食和主要副食品价格变动尚有不确定性因素;调整和改革部分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的任务仍然较重。

物价问题关系经济全局,关系群众生活,关系社会稳定。我们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这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也是保持本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价格预期调控目标,既要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和监管,又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但必须统筹安排价格调整的时机、频率和力度。

为实现*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我们要全面落实市委*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重点围绕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各项改革。已决策部署的改革,要明确节点目标和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实施;已明确方向和目标的改革,要找准突破口,抓紧完善改革方案,争取适时启动。要统筹兼顾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确保本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年*市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年是“*”计划的最后一年,一批功能性重大项目将如期建成。重大项目安排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项目选择突出了重大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全年共安排正式项目50项,预备项目8项,年内建成与基本建成项目24项。

(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立足增强城市功能,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交通设施服务能力,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安排正式项目27项,其中建成项目14项,新开工项目1项。

加强枢纽型对外交通项目建设。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并抓紧后续工程前期工作,为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支撑。全面实施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上半年建成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二期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加快*航空枢纽建设。基本建成*铁路南站、浦东铁路南段工程。全面建成A30郊环、A7亭枫等高速公路,基本形成“153060”市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推进长江隧桥工程建设。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尽快建成本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力推进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等项目实施进度,加大正在向国家报批的6号线、9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度,4号线与3号线实现“C”字型共线运营,8号线年底全线19座车站结构封顶,7号线年内开工建设。结合城市道路、交通枢纽建设,突破难点,保障重要节点的实施进度。确保中环线浦西北段、西段以及翔殷路越江工程年内建成通车,推进上中路越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全市高架、地面、地下一体化交通网络。

完成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主要河道实现“面清、岸洁、有绿、畅流、水净”的整治目标。加快实施污水治理三期等工程,使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争取化工区热电联产项目第一套机组在迎峰度夏中发挥作用,年底第二套机组并网发电。推进华能*燃机电厂建设,为2006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奠定基础。加快外高桥电厂三期和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前期工作。

(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围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依托重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工业、基础原材料工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安排正式项目10项,其中建成项目6项。

推进汽车产业基地新一轮项目建设。建设*通用金桥厂区扩建项目,年底前新一代中高级轿车投入批量生产。建成*大众动力总成合资项目,稳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

加快建设*化工区主体工程。上半年建成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年底前完成*联合异氰酸酯项目土建工程,初步实现*化工区“一体化”运转。

全面建成钢铁精品基地骨干项目。上半年,宝钢宽厚板轧机工程投产、冷轧带钢工程完成设备安装,一钢不锈钢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无负荷试车,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

加快*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基本建成软件研发基地,吸引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入驻,扩大本市软件出口规模。

(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体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安排正式项目13项,其中建成项目4项,新开工项目2项。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推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光源项目建设,建设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项目,开工建设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继续推进微小卫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设施建设。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校区、园区、社区”联动发展,建成复旦大学光华楼、中央社区一期工程以及复旦大学新江湾城校区一期部分项目,全面提升杨浦知识创新区整体水平。

推进“外滩源”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山东一路33号大绿地园林建设,以及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风貌街区。

建成卫生、体育领域重点工程。年内建成设施先进、学科领先、服务优质的第一人民医院松江新院。建成*旗忠森林网球中心项目,确保11月世界网球大师杯总决赛顺利举办。

(四)世博会前期项目建设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据统计,全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39.8亿元,为年计划的106.1%,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97亿元、12.68亿元和14.15亿元,分别增长4.5%、18.8%和16.5%;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为年计划的108.4%,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为年计划的105.8%,增长23.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为年计划的107.9%,增长29.3%,增速为历史最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为年计划的100.9%,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4969元,为年计划的105.7%,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1元,为年计划的112%,增长22.97%;万元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均在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工业发展亮点频现,民营经济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83亿元,增长20.8%,增速比上年高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增长37.4%,为历史最高。全年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资金6527万元,逐步完善了园区路、水、电、气、讯、视等基础设施,园区第一平台作用逐渐张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巩固和发展了机械制造、造纸、建材化工、矿产采掘加工等支柱产业。衡山汽车、衡山齿轮、鸿城纸业、百瑞达陶瓷、金贝尔化工等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投资上亿元的和泰纸业、兆基铜业等规模企业相继投产,县内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年全县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3家发展到22家,其中衡山汽车纳税达到1900万元。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全年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产品基地巩固发展,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湘旗农牧、逢缘草艺、双星木业、科迪动物药业、春发食用菌、天水鸡业、黄华坪粮贮、新源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水利、道路、能源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投入显著加大,今年县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60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福田铺乡白云示范片和店门白泥、岭坡潮水、新桥永济、萱洲天水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工程230公里,完善了九观、新桥水库配套设施,实施了永和上游等小型水库除险保安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全县确定了25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建项目14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44%和56%。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2个,2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2.7%,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顺利,站区建设不断加快;潭衡西线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入园企业建设顺利;金盛华城、富骊花园等重点房产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五)财税金融运行平稳,投资消费较快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收入质量不断优化,可用财力逐渐增强。全县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0.73亿元,增长20.61%,贷款余额为13.78亿元,增长30.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增长5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增长64.3%,增速居全市各县市第一。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5.9%,投资和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政府机构、行政审批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劳动就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科技工作不断加强,文化、体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跃上新台阶,广播电视、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

总体上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仍需加快,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比较困难,县内可用财力少、建设性资金紧张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大型企业、重大项目不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的企业比较缺乏,工业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县城建成区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消费不旺,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完全显现;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愿望还有差距。同时,国家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了土地、信贷闸门,提出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对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总揽,主攻工业,强化招商,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和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衡山由农业小县向工业强县的新跨越。

(二)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县委八届二次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全县GDP达到44.6亿元(现行价),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55亿元、15.05亿元、15.99亿元,分别增长4.5%、18.5%、13%;

2、财政总收入达到2.64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16亿元,增长18.7%;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6亿元,增长20%;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增长15%;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55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66元,增长8%;

6、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7、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

我们提出以上奋斗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我县拥有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继续趋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顺利实施,衡阳被国务院批准比照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衡山还享受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湘南大开发”重大决策,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这些都为我县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机遇。二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需要。我县经济总量小,底子薄,要缩小与省内外先进县市差距,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县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衡山崛起目标,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发展速度。三是我县具备了许多加快发展的突出优势。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县域经济成功实现了由低谷徘徊向加快发展的重大转折,工业园区迅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造纸业、机械制造业、矿产采掘加工业、建材化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后劲、铺平了道路。从产业发展势头、投资、消费需求拉动强度等方面来看,基本具备增长12%的潜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手段,突出发展重点,扎实工作,上述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以支柱产业培育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集中精力建设工业园区。继续增加投入,加快工业园区路、水、电、气、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工业大道全线和青山大道核心区段的绿化和亮化,扩建坪塘公路一期107国道至天一金岳矿业段,完成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和万伏双回线供电线路等项目建设,切实加快陶瓷工业小区建设步伐。要逐步增加工业发展资金规模,投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二是围绕主导产业,推进工业集聚集群发展。围绕造纸业、机械制造业、矿产采掘加工业、建材化工业等主导产业,着力扶持和泰纸业、宇科罗伯特纸业、衡山汽车、衡山齿轮、兆基铜业、绿衡化工、金贝尔化工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支持卓盈服装、华宏化工、德鑫泰机械、天一金岳矿业、百川家具等在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产业群。引导我县产业主动融入粤港澳产业体系之中,并注重发展与之互联互补的产业体系。三是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克服松劲情绪,做好企业改制扫尾、终结验收工作,做到应改尽改。帮助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妥善处理好各类改制遗留问题,及时搞好改制企业检查验收,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快速步入正轨。

(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切实加快农村水、电、路、校、沼气、通讯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好以福田铺乡白云示范片和开云龙泉、店门白泥等示范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认真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搞好中小型水库和骨干塘的除险保安,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实施好以马迹、东湖、福田、沙泉等乡镇集中供水项目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步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抓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扶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化、区域化生产。重点抓好优质稻、席草、衡山黄鸡、生猪、楠竹、油茶、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争取省、市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设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资金,扶持逢缘草艺、湘旗农牧、春发食用菌、新源牧业、双星木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衡山黄鸡产业链建设,真正把黄鸡产业办成衡山的拳头产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四项补贴,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发放制度。加强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以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合理规划城区商业中心,提升商贸流通业品质和实力。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以工业园区和千吨级码头建设为契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培育龙泉物流、聚龙物流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同时规划建设县内矿产品、果蔬、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逐步把县城建设成为立足大衡山、辐射湘中南的货物集散地。二是做实做好旅游业。依托名山,对接和配套南岳抓旅游,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旅游事业发展。着力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做好白云寺、文庙、开云楼、接官亭等景点、景观的恢复和开发工作。加快九观湖漂流项目建设,确保五一首漂。同时,精心策划推介,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认真实施314省道开云—白果段提质改造工程,做好107国道开云—南岳段的升级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抓好武广快速铁路、衡潭(西)高速公路建设的协调工作。三是按照“东改西扩、南进北拓”的总体思路,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步伐。重点是抓好开云南路二期和沿江路延伸工程,力争启动黄花新区建设,加快新衡山火车站站区建设,完成九龙大道路基工程,启动圣帝大道及火车站主站楼的建设。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内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同时抓好白果、东湖、马迹、新桥、福田、沙泉、店门等乡镇工贸小区建设。

(五)以财源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财税工作。一是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实施“开源”、“挖潜”工程,集中财力支持一批重点财源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把开源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把挖潜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建立健全综合协税、护税体系,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认真抓好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建立非税收入征管网络自动化系统,确保各项收入足额征缴。三是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大力压缩行政基建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保障工资、社保等重点支出,切实把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向教育、卫生、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等领域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

(六)以争资跑项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增加有效投入。一是努力跑项争资。进一步强化争资跑项责任感,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充分把握我县享受比照西部政策和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良好机遇,争取国家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进入衡山。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作用,认真搞好项目开发与储备,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提高招商质量。继续鼓励外出创业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发展“回归经济”。三是加强融资平台和信用建设。继续加强与银信部门的金融协作,加强融资平台和信用建设,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衔接开行用款计划,强化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七)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继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发展意识,优化政务环境,继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放松对具体经济事务的管制,推广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二是优化执法环境,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管,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业不正之风。三是优化市场环境,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更加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扩大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就业难、住房和饮水困难等问题。二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工作,保持社会和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我国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多重严峻考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努力克服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冲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0.4亿元(预计数,下同)、突破千亿大关,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14.4%、1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00633万元、379388万元,分别增长18.96%和22.1%。

(二)工农业生产加快回升。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完成工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6.02亿元、增长19.3%,五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4%,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28%、25.63%,万元GDP能耗下降5.3%。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到325万吨,增长4.8%;12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1.3亿元、增长36.5%,联系基地193万亩,带动农户55.3万户;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9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41个。

(三)投资消费需求持续增强。投资呈现良好上升势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5亿元、增长20%,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07.4亿元、增长25%。8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已完成投资37.6亿元。全市100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大灾之年的经济平稳发展。城乡消费持续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7亿元、增长2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达到2181家,“双百”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10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亿元,分别增长33%和28%。物价涨幅有效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步回落,全年上涨6.3%。

(四)改革开放积极稳步推进。国企改制进一步深入。全年完成企业改制验收20家,盘活资产3.83亿元,11家重点国有工业改制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集体林权、农村土地流转、农村水管体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社区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0个,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到位内资140.7亿元、增长32.3%。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完成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45.5%。

(五)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2277元、566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增长7.8%和8.8%。新增城镇就业6.4万人,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1万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1万户。全市征缴社会保险基金20.86亿元,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6.95亿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124元,农村低保达到17.4万人、人均月补差43元。建设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3.5万平方米,投入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2120万元。16万多农村人口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9万口,建设通乡公路190公里,完成通畅工程1960公里、通达工程233公里。

(六)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免除杂费和课本费、城市免杂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全面实施,建设农村合格学校78所。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个,445.1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登记参保76.6万人。新建(扩改)乡镇敬老院25所,建设农村安居房3120户。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取得自主创新成果130项。文化、体育、移民、广播电视、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总的来看,*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良好。但是,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放缓,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普遍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经济结构不优,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提高不快,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有待加快;农民工返乡增多,大学生就业人数和城镇失业人数增加,劳动就业形势严峻;投入仍然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差距较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2009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一化三基”,千方百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迈开富民强市的坚实步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5亿元,增长12%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4%、14%以上;

万元GDP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以上;

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和11%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7%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提出12%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一方面,投资消费增长潜力较大。投资方面,在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将陆续开工,可以说,2009年将是我市近几年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消费方面,随着国家关注民生、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消费较快增长的趋势可望延续。另一方面,三次产业支撑能力增强。一产业在国家扶持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二产业在衡钢集团、特变电工、中钢衡重等骨干企业和一批改制企业、民营企业的带动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三产业在中央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至少可以保持*年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安排12%的经济增长计划,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二是综合考虑近年来的平均增速。“十一五”以来,我市年均增长13.2%,特别在*年大灾之年,全市经济仍呈现出“低开高走、稳中趋快、快中见好”的态势。一季度克服冰灾影响,在7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全部停产到逐步恢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6%;二季度努力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压力,上半年经济增长9.4%;三季度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增长11.5%;预计全年经济增幅达到12.1%。可以说,我市经济已具备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惯性。三是综合考虑全省发展的基本态势。2009年,全省经济增长计划目标为10%、工作目标为12%,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张家界等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均在12%以上,我市属赶超型经济,安排12%的目标,是积极应对全省竞争态势、实现衡阳振兴的基本要求。

三、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2009年,我市将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高生产能力为核心,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升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增产能力工程和农机装备工程,精心打造耒阳、衡东、常宁、衡南等县市油茶产业带,加快“双低”油菜、烤烟、黄椒等特色农产品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粮食、食用油、竹木、畜禽养殖、草纸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年内新增3家省级以上和1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三年内普遍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农村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通路、通电、通邮、人畜饮水工程,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公路2130公里,新增通水泥路行政村800个。继续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百村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促进村容镇貌改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引导务工能人返乡创业、进中心镇投资创业。鼓励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预期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6%。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围绕建设“湖南综合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打造百亿企业、百亿产业,加快实施衡钢集团原料准备系统、无缝钢管产品系列化生产线、特变电工直流换流变压器、中钢衡重重型矿业装备基地等重大工业项目。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龙头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延伸。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抓好盐卤化工、输变电等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紫光古汉科技园、北方光电军民两用光电产品生产线等8个高新技术项目实施。大力推进园区建设。落实“封闭式运行”、“公司化运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力争市直“一区两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支持县域工业园重点推进1平方公里成片开发、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镇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积极利用高效清洁能源,抓好“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十大节能工程”的实施,积极申报水口山、松木、松江3个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发展生产业。大力创建金融安全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抓紧推进中储、中电等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物流企业,全面提升“大物流”、“大通关”水平。

(三)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目标,推动城镇提质扩容,预期城镇化率达到44%。一是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突出抓好四大工程:①东西南北畅通工程,改造提质解放路、环城北路、和平南路、雁城路、东风北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抓好衡州大道、蒸阳南路等项目建设,确保衡大高速与蔡伦大道连接线、潭衡西高速与衡州大道连接线、衡枣高速与西外环连接线、蒸湘北路延伸工程、雁城东路、雁城西路、立新大道竣工;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抓好武广客运专线站前广场及配套工程建设,推进2处地下人行通道建设和防洪排渍东干渠3公里改造,启动中心汽车站搬迁、珠晖客运站建设;③“三江六岸”美化工程,改造提质湘江西岸风光带,加快建设衡阳植物园、黄巢公园和虎形山公园;④千家万户民生工程,改造老城区60座公厕,抓好珠晖水厂、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置场、松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支持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抓紧实施8个垃圾处理项目和8个污水处理项目,抓好城镇集中供水和道路、路灯、环卫等基础设施工程,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小城镇。三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到基层,全面落实城区政府、街道和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责,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推动投资较快增长。预期2009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增长25%以上。突出重点投向。围绕国家和省里的投资重点,加强政策对接,做实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实施。交通方面,加快衡炎、衡邵、潭衡西、衡岳、衡武高速公路建设,全力做好衡东经衡山至娄底、南县经衡阳、祁东至常宁、茶陵经耒阳、常宁至永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进15条国省干线公路和塔山—弥泉—庙前对外通道建设,积极做好衡岳高速衡山县城连接线、衡(阳)云(集)干线前期工作;抓好松木码头建设,完成港区泊位主体工程;积极推进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衡茶吉铁路、湘桂复线衡阳段建设,确保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按期通车;做好衡阳机场和怀化至衡阳铁路前期工作。水利方面,抓紧实施城区、库区、灌区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完成91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蒸水南堤、大源渡库区、四水治理等工程。能源方面,抓好6项220千伏、4项110千伏、4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县城10千伏配电网络改造,建设3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88个电气化村,积极实施“农网改造清零”工程,支持小水电供区移交工作;加快归阳水电站建设,做好大唐耒阳电厂三期、衡阳核电站和土谷塘水电站前期工作。生态环保方面,抓好国省道绿色通道造林、冰灾后植被恢复、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和耒阳、衡东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全力推进市、县两级融资平台建设,整合城市资源,将市城建投作为市政府的融资主平台。加大争资跑项力度,加强与上级政府、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的衔接。2009年,全市计划争取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及其他专项资金30亿元以上,开发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贷款100亿元以上,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内资128亿元以上,其他投资30亿元以上。强化用地保障。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盘活存量土地,确保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抓好重点工程。全市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00个,全年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五)以扩大居民消费为重心,增强消费拉动能力。预期2009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增长14%以上。一要积极促进农村消费。贯彻落实“家电下乡”政策,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加速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计划新增标准化农家店300家。二要稳步扩大住房消费。清理减少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加大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行经济适用房分配货币化。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拉动作用,支持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三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进一步繁荣旅游消费市场,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推进南岳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丰富旅游节会活动,大力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短途旅游产品,推动“衡阳人游衡阳”活动。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生活服务业,合理引导汽车消费,支持教育培训、休闲健身、养老服务等行业发展。四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落实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提升居民消费预期,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添经济发展活力。抓好重大改革。加快融入“3+5”城市群和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建设,抓紧出台衡阳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及实施规划,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土地流转、集体林权、水管体制和农村金融等各项改革,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做好资源、资产、资本“三资”文章,积极引进境内外各类投资者,有效推进企业改制兼并重组,逐步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积极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招商引资。抓住沿海企业内迁、央企快速扩张的机遇,落实“湘南大开发”政策措施,在抓好工业项目招商为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商贸物流、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招商,积极对接中央企业,多形式承接产业转移。认真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鼓励全民创业。落实推进全民创业的具体措施,重点支持国有、集体企业利用现有优势建设创业平台和创业基地,力争全市培育1万个创业主体。加大出口力度。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提高产能,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并抓住时机积极进口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重要原材料。预期外贸进出口增长15%。

(七)以重大民生工程为支撑,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围绕重大民生问题,继续为民办实事。积极扩大劳动就业。千方百计缓解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就业压力,大力扶持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加大对“4050”人员、独立工矿区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低保补差标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抓好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争建设廉租住房3000套、经济适用房2230套、农村安居房3000栋以上,新(扩)建敬老院25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落实免费义务制教育的各项政策,注重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设施和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高校提质扩建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市电影院、体育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加快市图书馆、博物馆和游泳馆改造。积极开展文明小区创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和重点中医院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重点抓好市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公检法司专业用房等社会安全服务平台建设。

(八)以重大课题调研为抓手,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围绕我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宏观经济和重点行业相关指标,提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对策措施,初步形成全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认真开发储备“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将我市列入国家和省里相关领域的改革试点范围,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挤进国家、省里“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6篇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统揽,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努力克服地震灾害对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地区生产总值65.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7.9%,同比增长18.8%,高于预期目标6.8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6%,同比增长89.5%,高于预期目标73.5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6.2%,同比增长32.5%,高于预期目标14.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4%,同比增长17.6%,高于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4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4%,城镇登记失业率2.1%,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8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6.5%,同比增长17.9%,高于预期目标9.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4%,同比增长16.9%,高于预期目标7.9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0.89‰,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内。

20*年上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经济高位平稳增长。1-6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6个百分点,增速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以上,波动较小(见图一),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10.01亿元,同比增长5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增长8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5个百分点(见图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0.4%,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45

亿元,同比增长9.74%,盈亏相抵后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17.96%,比去年同期提高16.8个百分点。

(二)试验区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得到加强

“三个集中”推进步伐加快。一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完善。道路建设及绿化、水、电、气管线等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21亿元。二是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有序转移加快。上半年,全区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农村新型社区6个,姚渡镇黄坭新型社区即将完工;启动了福洪乡幸福村等5个村新型社区建设前期工作。三是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区新增耕地流转面积2.04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11.64万亩。

城乡承载能力继续增强。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有序推进。*江大道、香岛大道已完工,大石路改建工程拆迁全面完成,完成了13公里的新农村道路建设和华金大道二、三段12个港湾式公交站台建设。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同华大道、华金大道二、三段改造等工程;主城区中小街道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江大道配套工程、华金大道四段改造、北部新区道路路网建设工程正加紧推进。三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110KV景峰变电站初设审查和拆迁已完成,预计今年底建成投运;220KV大同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省电力公司批复,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整治渠道10.6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实施农村用水保障二期工程,完成了城厢、清泉、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移民饮水工程,解决了1.46万人口的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510口,建成11个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作,建立6座垃圾压缩中转站,日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120吨左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经营城市取得新进展。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引进了一批实力企业参与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旧城改造全面推进,怡湖副广场片区、大弯三角地带和蔡家庙片区已拆迁完毕;大邦海洋市民广场已交付使用;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提高。一是按照建设“大城管”格局的要求,启动实施主城区“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清洁城乡大行动”和开展扬尘污染整治工作,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天网”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公共安全监测预警预报数字化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三是城市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容秩序整治力度加大,全区市容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泉镇太平村15组和祥福镇东方村7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四)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是重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2.92亿元,同比增长24%(见图三),

比预期目标高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26亿元,同比增长2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巨石四期、三洲核级材料及大口径特种钢管生产线技改项目,望晖热轧无缝钢管热处理、车丝石油管生产线基本竣工;王牌公司年产10万辆载货汽车扩建项目、天马精密大型和精密冷辗长寿命轴承生产线、台玻节能LOW-E镀膜玻璃及配套等项目实施顺利,攀成钢公司A-R轧机重建项目、川化4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取得成效。攀成钢、王牌、三洲、巨石列入*市首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企业名单,攀成钢、川化、天马、华明、巨石、台玻入选20*年*工业企业五十强。四是重大项目引进成效明显。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引进了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轻质住宅产业基地(总投资20亿元)、浙江天马公司精密风力发电机轴承生产(总投资5.5亿元)、香港米高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总投资5650万美元)等项目。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11.6%,比预期目标高1.6个百分点。一是西部物流枢纽进入实施阶段,*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工建设,*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江物流园区、*市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二是商贸、文化旅游持续发展。启动了《*江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天府怡都生态观光走廊、人和山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成功举办20*•*•*江首届杏花节。全面实施《*江区主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区内农副产品入超市工作,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成“放心店”85家,全区消费市场活跃程度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提高3.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实现4.01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一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区小春粮食作物总产量39655吨,比上年增长1.3%;生猪出栏16.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4%;肉类总产量1.4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73%。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加快实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一乡(镇)一园区、一区域一主业”发展和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建成伏季水果基地7.5万亩、珍稀食用菌园区及双孢蘑菇标准化基地0.2万亩、韭黄标准化种植基地0.5万亩、优质大头菜生产基地1.2万亩,全区常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36户;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启动以清泉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港建设。三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全区现有龙头企业35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4家,新增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9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个。

(五)节能减排成效初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认真落实《*江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江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川化股份公司与攀成钢公司签订了循环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模企业间的工业循环经济得到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攀成钢浊环水深度处理利用工程、川化膜技术回收治理等项目和省政府下达的玉龙公司、华明公司两个限期治理项目全部完成。预计,上半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完成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削减1423吨、COD削减2770吨、氨氮削减264吨(上报数)。

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发展速生工业原料林174.37万株,新增造林面积2.1万亩,工业区森林公园被授予市级森林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3%;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完成了华金大道二、三段、同华大道、石家碾路绿化节点建设,实施了*江大道、香岛大道绿化配套景观工程,上半年新增城市绿地19.19公顷,主城区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43.6%。全面巩固和深化省环境保护模范区创建成果,编制了《*江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区持续改进计划》,继续实施“环保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67天,出境断面水质实现3个月达标。

(六)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半年,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17亿元,为民办实事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首次将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纳入基金统筹管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综合基金当期征集率达到99.6%,参保人数较去年末新增1.6万人。全区城乡居民低保金累计发放441.94万元,医疗救助金累计发放50.07万元,累计救助5867人次。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儿住院互助金参加率分别达99.89%和96.39%。积极落实惠民行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覆盖了中心城区和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全区医疗保险“一卡通”服务。成立了统筹城乡敬老养老管理服务中心,全区敬老院、民福院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扶贫解困送温暖行动,发放救助资金和物资87.2万元。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启动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规划建设。

比较充分就业目标初步实现。全区11个乡镇(街道)保持了比较充分就业,已建的7个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和1个农村新型社区就业率分别达到96.84%和93.69%。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4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1807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全区春季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受益学生37313人,补助资金829万元。实施中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发放助学金180万元,受助学生12023人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前进职高迁建启动,*技师学院*江分院主体完工,川化中学及外国语小学迁建工程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完善。区医疗中心建设选址、设计单位和环评机构已确定;全面启动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成立医管中心,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收支分开;村卫生站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102个村卫生站实行“三化两服务”,基本实现村卫生站“五统一”。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月活动,大力实施“金桥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文化体育事业积极推进,区文化馆扩建工程、区图书馆过渡馆装修和大弯、红阳、城厢、龙王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快推进;开展了庆五一迎奥运“碧云天之夜”文艺晚会、20**•*江慰问灾区群众文艺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5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址工作。

从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不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较大;因宏观调控、物价上涨和地震灾害影响,部分企业的成本上升或销售市场发生变化,经济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影响了全区税收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32.69%,比去年同期下降19.5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增长依然较快,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困难度较大;土地、能源、资金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房地产销售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二、20*年下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

下半年,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国家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下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有利于我区经济继续保持去年以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建材需求强劲,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冶金建材主导产业的加速发展,加之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和开工建设及工商银行13亿元灾后重建贷款的逐步落实,将对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预计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左右。

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下半年需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托项目载体,推动产业发展新跨越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市*江区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和建设。继续按照“四个尽快”的要求,加快建设攀成钢公司A-R轧机重建项目、川化4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生产线、*锡蓉薄板有限公司彩钢板生产线等项目,尽快开工巨石五期、米高风电成套设备等项目,形成产业聚集效益,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与浙江省永康市合作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作。

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江区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农业“1124”工程,加快现代农业港、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农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抓好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继续发挥龙头企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动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快毗河以南地区经济发展。按照“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天府怡都生态观光休闲旅游走廊建设,结合龙泉山脉生态旅游整体推进,尽快启动人和山野休闲旅游、福洪*生态谷开发建设等项目,积极打造*东北部休闲后花园。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西部物流枢纽建设,加紧推进“两站两园区”和*市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建设;按照“商贸活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江产业工人多的优势,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带动商气,继续抓好主城区大型商业业态建设,加快怡湖商业城、*江区大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建设项目规划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项目用地保障和配套设施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工业拓展区控制性详规,尽快启动建设。二是尽快完成汽车新城开发建设规划,积极做好汽车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博能片区、大同南北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川陕复线和川陕干道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江大道配套工程、主城区中小街道改造、北部新区道路路网工程、华金大道四段改造和大石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尽快启动清泉大道、城(厢)清(江)路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水利基础设施,增强农村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四是要抓好要素保障工作。切实抓好220KV大同变电站和110KV景峰变电站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巨石、三洲特种钢管、天马轴承三个企业自建110KV变电站的建设。

(三)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生态区建设

一是狠抓节能减排。全面实施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加强节能管理和减排治理,抓好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循环经济推进工作,加快“烧结烟气脱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改工程”,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促进攀成钢高炉余热回收等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加快建设城厢镇、清泉镇和祥福镇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和扶持再生能源及新型能源的利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经济。

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创建四川省环保模范区持续改进计划、清洁城乡大行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大气、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实施森林城市工程建设,完成*江大道绿化配套工程,尽快启动城市带状森林公园工程,打造环绕城区的生态大道。

(四)抓好体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促进林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林权依法流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二是加大筹措资金力度,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建设,加强与驻区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促进形成“银、政、企”交流机制,落实灾后重建工行授信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谈贷款,充分利用9家区属国有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拓宽项目建设资金供给渠道。

(五)以改善民生工作为重点,推进和谐*江建设

加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技师学院*江分院、川化中学和外国语小学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前进职高迁建(区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分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市、区、乡、村四级网络体系;加快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区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工作,推进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

加大“惠民行动”推进力度。一是继续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综合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新增扩面工作。二是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尽快启动廉租住房和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争取教师集中居住住房建设年内动工;三是继续加强城乡劳动力培训工作,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四是进一步提高全区低保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增加对生活困难居民的救助。五是着力抓好产业扶贫,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扶贫项目的实施。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7篇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我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建设*北部新城、生态工业高地”的发展战略,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抓好加快产业发展年工作,确保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目标。预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92.9亿元,增长11.8%,低于预期目标4.2个百分点;剔除部分大型企业因宏观政策造成增长减缓因素的影响,增长17%,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3.97亿元,增长40.5%,高于预期目标24.5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15.2%,低于预期目标14.8个百分点;剔除部分大型企业因宏观政策造成投资下降因素的影响,增长103%,高于预期目标7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增长14.5%,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884人,高于预期目标38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83%,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增长8.5%,高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610元,增长10.5%,高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控制在2‰的预期目标内。

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12%(剔除部分大型企业因宏观政策造成增长减缓因素的影响分别增长23.75%和28.3%)。一批新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8%以上。在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冶金、机械和建材行业重点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企业效益进一步好转。

重点产业化项目取得进展。全年工业投资达38亿元,增长8.4%。巨石二期、攀成钢318机组及合金管生产线、攀钢冷轧薄板公司40万吨镀锌板项目、虹波实业钼酸铵等13项项目竣工投产。攀成钢轧管系统搬迁改造、攀成伊红石油管生产线、三洲公司核级材料及大口径特种钢管生产线、天马轴承公司精密轴承冷轧长寿命轴承和盛华企业园等23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王牌公司年产10万辆载货汽车生产基地、台玻*公司浮法玻璃二期生产线、HSC集团公司高性能密封连接管道等项目正全面进行开工准备。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三产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12%。消费市场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额11.2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2亿元,增长28.5%。引进的“九龙超市*店”已成为全区商贸业新靓点。成功举办了“*区20**•*美食文化节”,全面完成了市为民办实事目标建“放心商店”工作。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全年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预计分别达到35.17万平方米、23.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9.15%和66.9%。

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一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5.4%。在保持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情况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快步推进。水果总产量达1.97万吨,增长7.8%;禽蛋总产量0.53万吨,增长6.4%;肉类总产量3.02万吨,增长2%。初步形成了伏季水果、食用菌、西瓜、特色蔬菜和生猪养殖及深加工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深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6万亩,增长81.6%;成功引进*和谐肉食品有限公司和江源养殖等龙头企业4家;引导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个,全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动农户达5.12万户,带户面达58.5%。

(二)城乡一体化取得新成绩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一是认真抓好全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区农村地区“三个集中”总体规划》、《*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以及姚渡芦稿、清泉花园沟和龙王红树等新型社区规划;聘请专家组为我区编制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48公里乡村道路建设;实施了一期缺水山区群众饮水工程,完成了14处机电提灌站改造;加强农村“三改一建”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在全区9个乡镇和2个涉农街办共111个村(含15个涉农社区)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乡镇、村制度,积极促进“企业联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的开展,鼓励企业参与联系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新型社区建设。

重点镇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城厢镇北门绿化广场、西街路面改造、新居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和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及行政楼等工程,启动了茶花大道、将军路、马鞍大道、绣川河、香岛路、护城河和家珍公园整治等建设工程。

“三个集中”快速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规模企业总数达61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83.6%,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达到95.5%,较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全面启动了与新西兰康居锦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大弯片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完成了弥牟镇二期464套安置房建设,拆迁户已全部入住;福洪乡杏花新型社区建设工程已竣工入住;城厢镇拆迁安置小区和龙王镇红树新型社区基本完工;陆续启动了姚渡镇芦稿、黄坭新型社区和坪家聚居点、清泉镇花园新型社区、城厢镇十五里新型社区建设。以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土地3.59万亩,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三)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载体承载力显著增强。一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8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具备承载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全面启动区内18条(段)计37公里道路框架以及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区内“由”字型的主干道路框架沥青砼路面及配套的水、电、气、通讯、路灯基本完成,道路绿化、“森林工程”进展顺利,农民安置房“紫苑小区”主体基本竣工,“同湾春晓”拆迁农户安置区启动实施;二是*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启动,园区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启动了中心站和物流园区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园区与中心站同步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三是全面启动了成青快速路建设。

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大力推进了城市形态集中,完成了红阳路南北段和青江路、政府中路、青江北路、教育街、红阳西路改造工程;打通了新城区南北干道北一路;完成了区级机关办公室楼装修;启动了黄金路、市政广场、同华大道、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际社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了区域节点绿化,美化了城市环境。

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探索实践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市容秩序“治乱”大会战成果得到巩固,按照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城市管理向乡镇、向农村延伸。在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城厢镇设立了城管分局,向清泉、弥牟、祥福、大同四乡镇派驻了城管执法中队,将分局、中队所在乡镇纳入城市管理统筹范围,切实加强了乡镇的城市管理工作。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越性,开通了“网上政务大厅”,方便了办事者。*区网络办公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办事程序更加规范、效率进一步提高。成立了北新工司、充实了新开元城司,组建了汇通信用担保分公司,坚持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办法,采取“蛟龙”、“BT”、“争取信贷投入”等多种方式,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压力。经营城市取得新进展,在全市区县中率先对城市户外广告位进行了公开拍卖,整合了各类城市资源,启动了城市公共资源冠名权和特种经营权的拍卖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全区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制工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了一支“精专业、懂法规、善公关”的招商团队,深入围绕主要企业和主导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举办深圳、上海、韩国等大型投资说明会。引进了总投资1.3亿美元的米高生物柴油、总投资2990万美元的HSC集团公司高性能密封连接管道和总投资1.5亿元的华西钢构等项目,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以及香港利恒集团等三产企业草签了合作协议。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2.05亿元,增长44%;全年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8320万美元,增长41%;新签约项目48项,总投资90.4亿元,其中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总投资66.5亿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和“高科技*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全面启动,创建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及社区顺利通过检查验收。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福洪、龙王等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部竣工。完成了7家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加强了医政执法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各类重大疾病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成果得到巩固,确保了群众的用药安全。举办了**区第21届桃花诗会等活动,积极实施送文化下乡工程,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取得实效。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实施领导干部推荐就业实名制,成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组和督导组,积极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消除268户“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884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加强就业培训,组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102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949人,对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引导性培训19159人,全年累计农村劳动力输出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34亿元。

城乡一体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免交学杂费。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征各项社保基金2.9亿元;认真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失地农民社保资金发放工作,发放养老金1.55亿元,增发养老保险金400余万元,新增失地农民社会保险2623人。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完成避让搬迁70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完成“红层找水”3787口。

建立完善救助网络体系。新改建农村低保户危房202户;修改建区域中心敬老院和散居五保户集中供养点民福院各2所;实现了困难家庭子女入学救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进一步提高,达到23.2万人,较2005年增加20776人;深入开展扶贫工作,脱贫650户;全年民政部门共为2万余名各类民政对象发放补助救济款1500余万元。

(七)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贯彻。制定了《*区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和《*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了环保五年行动计划和创建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工作,开始编制《*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三类水域水质标准;按照“城市建在森林里”的理念,全面启动实施《*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规划》,认真落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工业集中发展区“森林工程”,积极实施街道树木增植加密,完成了11余处绿化节点改造;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认真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查验收。

各位代表!20*年是“*”计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回落过快,消费拉动不足,工业增长速度减缓,部分重点行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任务繁重;能源、资金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较为突出等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实现新一届区委、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区委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提升“三个集中”水平;以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积极推进和谐*建设。

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工业集群发展。继续完善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增强其承载能力。围绕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四大主导产业的做大做强,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为目标,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延伸产业链、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发展与主导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聚的倍增效应。重点抓好攀成钢技改项目、台玻二期、王牌汽车10万辆载货汽车项目、三洲公司核级材料及大口径特种钢管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建设,促进绿色建材产业园、*卡车工业基地、中小企业园的形成。

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以确保*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2008年一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营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参与,全面加快*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抓住成青快速通道、物流园区、国际社区等建设带来的机遇,切实做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详细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壮大商贸和餐饮业,加快发展中介咨询、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房地产业,开工“香草洲”、怡景阳光、华逸花园二期等商品房建设项目,完成川化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及书香院二期、幸福家园三期、丽景湾等商品房建设项目。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继续壮大伏季水果、食用菌、特色蔬菜、西瓜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伏季水果工程,新增伏季水果2万亩;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农业产业化公司,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着力抓好和谐肉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跟踪服务,加快*金宫味业等龙头企业的建设。

(二)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认真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一是在中心城区,按城市规划,高标准、高质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或推行货币化安置的办法,推进农民向主城区集中;二是结合重点镇建设,在重点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跨镇域推进农民向重点镇集中;三是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建农村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中心村集中。重点抓好姚渡芦稿、清泉花园沟、城厢十五里等新型社区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继续实施土地整理、红层找水、人口饮水工程和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完成渠道标准化整治120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座,新建江河堤防0.35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水毁岁修25处,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面0.65万亩。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00口以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形态集中。继续加强国际社区、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市政广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切实做好华金大道、同华大道改扩建等城市基础配套建设;完成青江路、红阳路风貌改造;启动国际社区道路网建设;引进资金打造怡湖公园,形成城市靓点。

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成青路建设步伐;力争开工建设云石路清石段、姚福路等道路工程和清泉客运站;完成同福路、成青路成环铁路和达成铁路下穿立交桥、东方渡建设等项目;继续实施乡村道路建设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全区道路网络、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和谐*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全面实行就业实名制,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和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健全以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加大对城乡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对招商引资项目在解决就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网格化”动态监管,劳动仲裁实体化,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全面完成大同镇中学、祥福中心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消除学校危房;抓好川化中学的改扩建工作,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均衡配置学校师资力量,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整合全区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积极推进西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学校的管理,做好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的配置;切实抓好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完成1个市级教育强乡镇,1个区级教育强乡镇评审验收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科技事业。加强城乡公益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全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继续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

推进卫生和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迁建清泉镇、福洪乡卫生院,扩建弥牟镇卫生院,全面完成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能力;继续抓好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净化医疗市场。做好人口计生和残疾人工作。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完善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综合社会保险新增参保扩面15%以上,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城镇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伤保险制度,城镇无业居民纳入医疗保险制度,使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城镇所有就业人员。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增强保障能力。探索试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儿互助医疗两项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少儿住院互助金的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继续抓好散居五保集中供养点建设,加大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力度,完成祥福、清泉敬老院建设;加快贫困助学、医疗救助等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快应急系统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确保群众的食品安全、用药安全和饮食卫生。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认真组织实施*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抓好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鼓励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促进可持续发展;继续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推动生态区建设;加快实施工业集中发展区“森林工程”,抓好城市景点绿化、树木移栽等工作,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推进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现出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努力开展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力争年内创建成功。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8篇

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以“创业服务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百大项目”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为载体,万众一心抗洪灾,齐心协力促发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达到2207亿元,增长14%,跨入“2000亿元俱乐部”。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6.1:55.3:38.6调整为年5.6:56.1:38.3。人均生产总值47174元,增长12.9%。农业生产稳中有升。虽然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和洪涝灾害,但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4.66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粮食总产量220.85万吨,保持平稳;肉类总产量32.97万吨,增长0.3%;水产品总产量34.5万吨,增长0.7%;油料总产量10.80万吨,增长8.1%。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市级龙头企业38家、无公害农产品33个。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8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400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41.83%,同比提高0.84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5%,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0.92亿元,增长21.0%。赛维BEST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海立三期、中兴3G手机等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江铜10万吨铜板带项目等即将投产;以江铃为代表的汽车产业聚集区发展壮大,江铃汽车小蓝基地3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启动;航空城正在加紧前期开工准备工作。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光电、大飞机及零配件、软件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呈现强劲态势,朝着千亿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全市共有55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验收,有市浩然生物医药技术中心、中兴长天信息技术中心等2家技术中心通过市级验收,有大族电源科技公司通过省级验收。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45亿元,增长13.7%。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167.67亿元,增长27.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61.52亿元,增长19.6%;渣打银行分行、大新银行分行落户实现了省外资银行零的突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以德国贝塔斯曼欧维特、IBM-先锋、用友等企业为龙头的服务外包产业。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80家,人才培训机构40家,企业从业人员3.2万余人。旅游业保持活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1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8亿元,增长17.4%。

(二)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2.7亿元,增长32%,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94亿元,增长2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3、4.6个百分点。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有力。重点实施了139项“百大重点项目”和98项市政府主导投资重大重点项目,有效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从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4.04亿元,增长111.4%;第二产业投资785.9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760.9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1126.07亿元,增长41.2%。有大连实德一期、三一重工重型机械及配件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有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前湖迎宾馆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竣工营业;有高新大道二期、大桥除险加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同时,还有艾溪湖大桥、国体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有外环高速公路、新昌城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预计全年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增幅分别在20%和31%(在地口径)。汽车类、家电类、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一些热点商品持续旺销。粮、油、肉、蛋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求保持总体平衡,全年物价总水平控制在4%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99元,增长12.0%;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约4130元,增长9%。

(三)财政、企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效益实现提升。年,全市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呈现出继续回升向好的喜人局面。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322.31亿元,增长29.0%,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46亿元,增长26.4%,其中,主体税种增势强劲,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分别增长20.9%、20.7%、15.0%、33.8%、57.4%。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3亿元,增长31%;实现利税254亿元,增长31%;利润119亿元,增长4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0%,提高35个百分点,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企业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8.0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6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193元,增长14.3%。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更加激发。全面完成了市、县(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理顺了职责关系,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全面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了非工口七大系统国企改革,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启动了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预定的50条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开放战略扎实推进,举办了第五届会、香港招商周、(宁波)战略性支柱产业推介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合作推进会、中奥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高峰论坛等一系列的大型招商活动,成功获得了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系列部级“金字招牌”,为全市创新发展赢得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开通了首条国际直航航线,-首尔国际直航航线。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14亿美元,增长27.2%;利用内资509亿元,增长12.4%。对外贸易更加活跃,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3.04亿美元,增长52.4%,海关出口总额36.74亿美元,增长72.5%,均创下历史最高总量。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共投入50.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民生66件实事全部完成。其中,新增城镇就业8.8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1万人;城区和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和120元;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参保达到447.57万人次;完成了5000套廉租住房建设,对1500套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为1万多户困难家庭实行公有住房租金核减;成功实施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手术264例、白血病救治手术35例,白内患者复明手术18318例,唇腭裂患者修补手术746例。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做到了“江河无倒堤、水库无垮坝、城市无内涝、人民群众无伤亡”。同时,还重点推进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了一批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及校舍安全改造项目,推进了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市工业技校实训楼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推进了洪都中医院、第三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建设,推进了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和湾里区5所县级医院建设,推进了10所乡镇中心医院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了市群艺馆、乡镇文化站等一批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了青山湖区社会福利院、西湖区社会福利院迁建项目等一批养老保障项目。

特别需要指出得是,上述成绩是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取得的,十分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大力协同、顽强拼搏的结果。

年也是收官之年,回顾,既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概括地说,经济总量实现了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四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累计出口总额比“十五”翻了二番。同时,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努力,我市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两篇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欠发达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正处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发展阶段,还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和调优产业结构的双重压力,还肩负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重大历史使命。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征程新启、落实好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关键一年,也是抓住“低碳时代、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全面部署了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为落实和体现全会精神,建议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保持13%左右的增速是必要的。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要求,经济增长在13%以上,既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又适当留有余地,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全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和低碳发展上来;同时,考虑到国家、省及周边省会城市情况,预计今年国家增速不会低于去年,周边省会城市大多在13%左右,省里今年提出的目标是10%以上,的增速快于省里平均速度,有利于实现“占全省比重持续提高”和“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二是保持13%左右的增速是可行的。多年来,我市经济较快增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十二五”期间,在扩大投资和消费方面还有较大拓展空间。从三大产业增长预期来看,预计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3%,三产增长15%,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以上;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消费、外贸出口分别可拉动经济增长7.8、5.3、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也可达到13%以上。所以,经过努力,增长13%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现有建设项目来看,从今年实施的166项“奋战四百天,喜迎七城会”的重点项目情况来看,所有列入推进表的项目均要在“七城会”前达到预期目标。这些项目总投资约1500亿,当年可完成投资约620亿元,按照历年重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比例测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望达到2500亿元左右;从测算资金来源看,今年实际利用内、外资增幅分别在10%、12%,分别吸引内、外资约560亿元、22.6亿美元,按实际到位率55%计算,可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00亿元;企业自筹按今年所占比例测算,预计今年可形成投资约2000亿元;今年国家、省、市、县政府预算内资金和中长期债券等约120亿元,合计约2520亿元。两方面测算结果基本一致,可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预期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在现有存量企业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55户,年按平均增长9%计算,可以完成增加值约700亿元(新口径),新增57亿元左右。增量上,预计年有170余家新建续建工业项目投产,可新增增加值65亿元左右。存量增量加总,预计今年可新增增加值120亿元左右,可实现增长18%的预期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今年国家还将继续扩大热点商品消费,并在延长以旧换新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新的鼓励措施,如增加以旧换新产品的种类、扩大政策覆盖家庭等;城运会的召开和一批重大会展活动的举办,将有效地带动购物、餐饮住宿等消费。同时,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都将有力促进社会消费。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左右。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经营状况保持稳定,轨道交通、航空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以及国家消费刺激政策的延续等都将有利于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今年价格总水平稳中有升也将使以现价计算的税收收入相应增加,促进财政增收。预计今年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18%以上。

关于改善民生福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安排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增就业人数增加,国家将制定出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指导意见,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以及国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城镇居民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安排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主要是因为今年随着企业生产形势好转,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和工资水平都将有所上升;农业生产增收,农产品价格回升,以及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都将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安排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也是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市民,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关于节能减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安排我市今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降低2.8%,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9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1.46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按照环保部新的统计口径,将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纳入减排范围,以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为基础),控制目标下降1%。既考虑了节能减排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也考虑了节能减排的潜力,同时也考虑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提出这个约束性指标,目的在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调动各方力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和创新机制,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建设低碳城市奠定基础。

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精彩开局,必须紧紧围绕“更大更强更优更美”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更高水平“两篇文章”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承办“七城会”的历史机遇,按照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一加速两着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与城乡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还要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促进投资消费为抓手,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以深入推进“奋战四百天,喜迎七城会”活动为契机,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推进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主导作用。按照“重大性、可行性原则”,共确定工业项目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服务业、城建、城管以及社会事业等其他项目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共计166项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规模150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4项,总投资323亿元;服务业项目62项,总投资483亿元;农业项目2项,总投资4亿元;城市建设管理项目26项,总投资633亿元;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32项,总投资37亿元;“七城会”项目10项,总投资29亿元。不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打造商贸消费集聚区重点,继续推进26537工程(重点提升和完善2个市级商业中心、发展6个区级商业中心、打造5条商业特色街、建设3个物流基地和7个物流中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定扩大家电、汽车等消费热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汽车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促进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历史人文文化、底蕴,力争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申报国家4A景点,着力打造6—8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的作用,打造旅游品牌,营造旅游消费热点。

(二)以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特色农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实行“新增十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十万吨油脂增产工程”;推进黄马农业科技园、五星和恒湖现代农业开发区示范型基地建设;推进军山湖大闸蟹、生米镇藠头、湾里和进贤有机茶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服务经济,鼓励农业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站)等科研实体建设,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继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光伏产业基地、航空城、LED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新型重化工业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进光伏光电、汽车制造、航空制造、服务外包、生物产业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江联环保锅炉容器产品制造、联创LED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早日开工;强力推进赛维年产1GW太阳能电池模组件、晶能光电年产100亿粒蓝、绿光LED芯片等一批项目抓紧建设;强力推进印钞厂扩建(二期)、康师傅纯净水及饮料生产项目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鼓励园区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实现错位竞争发展;加快谋划推进船舶制造、高压输变电装备、光伏光电装备、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以提升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方向,重点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商务会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重点推进物联网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华城项目、生物医疗服务外包、恒茂梦时代广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推进用友()产业基地、银燕物流基地、国际动漫产业园等项目抓紧建设;重点推进弘洲绿色农产品物流港、皇冠假日酒店等一批项目竣工营业;推进滕王阁景区(二期)扩建工程、梅岭——滕王阁部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等一批休闲娱乐项目建设。

(三)以举办城运会为契机,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运会”成功举办。举办“七城会”是年的头等大事。高质量完成国际体育中心、湾里射击中心、“数字城运”等10项城运会项目的建设,认真做好城运会安保技防工程,广泛深入进行社会动员,倡导人人当好东道主。完善各项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加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严防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确保今年全线开工建设;确保洛阳东路改造、昌东大道三期、青山湖大道中北大道、朝阳洲片区基础设施、滨江规划路网等一批重要交通设施在七城会前完成;推进红谷滩中心区和凤凰洲片区110千伏、东新220千伏、象湖110千伏、抚生110千伏变电站在七城会前完工;打通洛阳路立交桥、艾溪湖立交桥等断头路。大力实施十字街、工人新村、利字街等棚户区改造和下尧村、桃花三村等城中村改造。【大力实施十字街、工人新村、利字街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260.18万平方米,涉及被拆迁户数29318户。积极推进下尧村、桃花三村等城中村改造。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推进城区路网改造、景观亮化提升、城区容貌提升、园林绿化提升、社区环境整治、城市桥涵整治、交通设施整治等七大战役,为七城会召开营造一个美好的城市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及圩堤加固和国家专项规划内1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1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工程;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做好药湖联圩及流湖联圩、青丰山新蒋巷联圩的防洪工程;推进农村危桥改造和续建21座农村渡改桥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改造计划和水泥路硬化工程。

(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推进发展活力充分释放。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做好国有企业改制扫尾工作,认真做好改制企业水电分离、危房改造、职工生活区社会化管理移交等后续工作;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方式,健全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和奖励机制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和规范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行为,促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转。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进一步改革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招投标体制,建立高效权威的指挥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快完善“一级监督、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块块为主、条块结合、重心下移、职责清晰、标准规范、考核严格”的长效城市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健全农村土地仲裁体系;做好全市“一元化”户口试点工作,将农业、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在外来人口中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快人口城市化步伐,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65%以上。着力推进对外开放。着力打造世界低碳经济与技术博览会、“香港周”等一批品牌招商推介会,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引进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走出去”,赴重点出口市场开展商品推介会、订货会。

(五)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载体,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做好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以提升全社会综合健康水平的高品质民生工程,把打造成幸福怡人的生活家园。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三个倾斜”的原则,继续投入200亿元用于做好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等八个方面160件实事。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人人享有15分钟卫生服务圈,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的目标,通过扩大健康设施覆盖范围,完善健康设施功能,强化后期管理等措施,构建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通过提升公共卫生、卫生信息管理、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区两级、农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采取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活动、关注健康心理等手段和措施,逐年提高市民对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培育健康人群;通过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营造健康消费环境、培育良好民生环境、提升健康产业环境等措施,使全市12%的社区达到“健康社区”标准,主要环境指标均达到健康城市要求。推进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钢学校、滨江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抓好十九中、一中朝阳校区等一批优质高中建设;建成市群众艺术馆并投入使用,启动市博物馆、市采茶剧团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三医院朝阳院区、洪都中医院新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市中心医院建设;启动市慈爱老年公寓、社会福利中心暨星级老年公寓等一批养老保障项目建设。

(六)以推进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到实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目标要求,增加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碳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审制度和环评制度,把好项目审批关。加强对县区及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政策、资金支持,抓好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节能改造。加大培育节能服务公司,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扎实推进艾溪湖污水收集系统、白水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按照“户集、村级、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流程,再选择2500个左右村点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推进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高新开发区建成部级生态园区,鼓励经开区申报创建部级生态园区。争取昌东工业园、小蓝开发区、长堎工业园、安义工业园、昌工业园建成省级生态园区。鼓励园区和有关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9篇

(二)全年目标全年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是:GDP总量达到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引进外资600万元,完成税收60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2800元。

(三)主要工作举措

1.农业上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突出种植、养殖、加工三大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措施:

一是要按照市场需求,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工作,扩大优质品种的良种覆盖率。我们要重点加强农业主产品水稻和小麦的良种推广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做好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镇政府要直接参与建立农业综合服务公司或通过加强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商贸组织的联系,积极打开各种处销途径,积极增加农业收入。相关组织的与产后服务工作,棉花种植面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提高棉花质量和单产,壮大棉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棉花产业。

二是要通过政策扶持,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农科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的大力扶持,争取在三年内取得无公害产品的资格的认证,培育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农产品生产质的跨跃。

2、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增强现有企业实力。加强对现有的粮食加工、小工业企业的规划、指导、管理、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步伐,规范立健粮油贸易公司、李治成钢盆厂、曹学用塑料厂三家年销售超500万元企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招商引资500万元的双集酒厂项目的建设工作,力争尽快建成投产。

3、抓好肉牛、生猪和蛋鸡养殖,扩大养殖规模。一是以杨庄村肉牛养殖场为示范,充分利用当地的秸杆资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重点做好杨庄村李治宇养牛的扩建和双集许阿立的肉牛养殖向规模养殖迈进。使全镇规养殖肉牛存栏数由目前的200头左右,发展到400头以上。二是以蒋郢村生猪规模养殖小区为为龙头,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业,继续推广这种“加工—养殖—制沼—肥田—降耗”的循环经济,加强小区环境治理,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降耗、增效、环保的目的,使发展农村经济与环境治理相协调。三是在现有的双集村、后坝社区小规模养鸭,农科、下门村的简易养鸡场,通过政策扶持使其向规模化发展,使现有的肉禽存栏量由2万只发展到10万只以上。

5、加快城镇及村级中心村建设,推进小城镇化步伐。以江店商贸城和双集、杨庄两个省级新农村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加强和完善商贸城的整体规划建设进程,改进和完善商贸城的各种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公用管理和市场管理力度,进一步繁荣江店商贸城的商贸服务业,强化产业聚集,提升小城镇的示范带动功能;提升双集茶文化经营的品味、档次,加大宣宣力度,打出颍上东大门的旅游品牌,做大做强茶文化产业,使之尽早融入全县的旅游产业中去,品茶到双集,做到颍上东有双集茶。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对外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入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在招商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务实创新,加大对引资有功人员的奖励,充分利用本地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到外来投资引得来、留得住。实现全镇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7、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今年要重点做好镇内几条主要排灌大沟的疏浚工作,坚持开源节流并重,防洪防旱并举。配合农业开发工程,今年要重点抓好现有水利工程的巩固、清淤、配套、管理。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构筑“田成方,林成行,水成网”的农田基本建设格局。

8、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在全镇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倡导文明进步的村风民俗,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参政水平。认真做好工作的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一切危害社会治安犯罪行为,保持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10篇

1、继续坚持“三产富街”战略和“三条商业街”打造,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工作。一是利用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适时调整街道经济工作思路,坚持实行项目带动战略,保证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实行项目跟踪制度和专人服务制度,随时掌握项目最新情况。在继续做大做强中山写字楼、南方写字楼的基础上,积极打造胜利广场写字楼的品牌优势,积极发展以信息、科技、金融、会计、咨询、法律为代表的成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加强物业管理、装饰安装、房屋交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招商方式,尽早引进1500万企业落户安义工业园区,努力实现黄金地段的“财富效应”和“税收效应”。二是强化服务管理,构建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千方百计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三是凝心聚力,强化培训,大力加强协税队伍建设。抓楼宇经济,促招商选资,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在注重“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四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逐户摸清辖区内所有经营户情况和楼宇信息情况。对已查出的漏征、漏管户及时办理相关的税收手续,尽快全部转入正常户,对欠税的经营户及时催缴、催存。同时对重点企业及房屋开发项目,做好后期调查,跟踪服务,实现对接。五是到08年完成对“三条商业街”的业态调整,积极发展特色街区经济。六是增强财政所理财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综合治税的协调工作,及时反馈纳税变动信息,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保证机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

2、加强维稳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维稳这个第一责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加大力度打造“平安和谐*”,加强严打整治,重视“人防”和“技防”,筑牢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网络;完善、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继续加大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工作力度,努力把各类群体性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防火检查,继续抓好辖内消防隐患场所的整改;强化出租屋和非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落实有关各方的监管责任。

3、继续落实“城市管理年”各项要求,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区环境,保持市容环境卫生长治久洁。巩固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区的成果,继续做好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准备工作;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深化我街道环卫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洁净家园、美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强对无证、流动摊贩的清理及周边地区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健全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四级网络,各行其司、各负其责,加强对街巷道路保洁质量的检查考核,做到二个结合:一是结合创卫生、文明街区标准和新的市容环卫体制要求进行;二是结合社区街巷市场化运作检查考核标准进行。开展创建市容环境管理示范街、示范巷、示范小区工作。

4、强化服务,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一是继续巩固和谐创建活动,搞好社区软件建设、夯实社区硬件建设基础,积极打造特色社区和高星级社区。进一步推广火神庙社区“户户联防”的应急管理机制,并延伸到辖区店面,形成“店店相帮”的新机制,同时打造多个封闭式小区,提升创平安和谐社区水平。将刘将军庙社区、杨家场社区、桂旺巷社区和状元桥社区等打造成更高星级社区,使我街道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积极开展创建计生优质服务区活动,完善计生统计口径改革后的育龄妇女跟踪管理服务工作,继续探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途径,再创计生工作新局面。三是做好社区救济工作。及时调查摸底,掌握辖内特困、低保救济对象情况,及时办理救济对象的救济款、低保款等手续,为特困、低保对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四是积极开展养老为老服务,继续推广和完善居家养老和“爱心门铃”呼援服务系统,为老人提供健康的活动场所。五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维护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六是实施“文化优区”战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实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上一篇:科技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农业发展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