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6 08:56:27

经济发展报告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乡人大、乡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坚决贯彻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省委“**战略”,团结和依靠全乡人民,抢机遇、破难题、促发展,保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我乡还被评为最佳**和《**》“**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排行榜”第***位,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位、**省第**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契机,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缓解要素制约,促进稳健发展

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调控和指导服务,采取积极措施缓解要素制约。实施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土地乡场治理整顿。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集约发展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培育力度,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三)提升乡乡建设水平,促进统筹发展

编制完成了中心片分区规划和迪荡新乡规划。重点工程建设投资***亿元,完成调整后的年度计划任务;“***”系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当年完成投资**亿元。

(四)着力加强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

“争做文明***人、争创全国文明乡”活动有序推进,“胆剑精神”的弘扬使“***精神”得到了升华。实施人才工作**年规划,引进各类人才***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显,乡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各县(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参加人口达到***万。乡妇保院***期、公共卫生中心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乡人民医院主院、第**医院迁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启动了区域性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通过了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期评估。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档案、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有了新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发展

新增乡镇就业岗位**万个,帮助****万名乡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乡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扎实推进,新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万人,乡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乡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对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农村“五保”和乡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已建工会企业实现全覆盖。乡区新建经济适用房**万平方米,解决**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主要道路沿线建筑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顺利推进。创新“***”、创建“平安***”,强化维稳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乡场经济秩序和工资清欠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强文化乡场和黄酒业整顿,建立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事故下降***%,群众总量下降**%。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国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强,第三轮“全国双拥模范乡”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六)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我们严格执行乡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加强依法行政。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中心、乡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招投标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运作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和效能监察,机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期的好,是**年以来经济增长态势最好的一年,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后两年的发展赢得了主动。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基础,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加快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改革的思维、法治的规则、乡场经济的手段,不断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协调,重视解决新时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努力实现人民政府的承诺;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注意倾听群众呼声,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提高全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结果,是中共厦门乡委正确领导和乡人大、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人民,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厦单位,向驻厦部队、武警和公安干警,向所有来厦的投资者和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厦门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对照全乡人民的期望,对比同类型的发展,政府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规模不大,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偏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现代服务功能还不健全。一些制约发展的难题亟待破解,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土地资源匮乏、电力能源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增大,征地拆迁困难重重;深层次体制日趋显现,制约了经济特区优势的发挥;实际利用外资未取得突破性增长,民营经济的规模不大。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还未解决好。岛内岛外、乡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安全生产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有所下降。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优质教育、医疗条件、文体设施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部分路段出现拥堵现象;行政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回避矛盾、怕负责任。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年是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乡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完成“***”计划、谋划衔接“***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国内经济发展更加稳健,“**角”活力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继续趋好,***的发展充满着机遇,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区域竞争的加剧,也使***面临着严峻考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乡委**届**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乡,实施“**”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统筹乡乡发展,着力建设文化强乡,着力推进新一轮改革,着力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提升政府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一)坚持攻坚克难

清醒认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缓解土地、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推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节约使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新变化,转变贸易方式,提升招商质量;深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打好改革攻坚战;保护、引导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

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注重学习提高,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科学决策,增强创新实效;把握重点难点,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科技进步、体制机制、人才结构和要素配置等创新,提升发展水平。努力优化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服务手段和社会环境。

(三)坚持统筹和谐

以统筹促发展,以和谐求进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经济发展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相统一,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注重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筹,以工业反哺农业,以支持农村,促进乡乡一体化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以社会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和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相促进,努力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种要素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整体推进。

(四)坚持务实为民

大力弘扬务实作风,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牢固树立为民宗旨,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高级化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优农、强工、兴商”的思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1.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现代经营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做深加工农业、做强开放农业、做大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完善和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对种粮大户按订单交售粮食实行预付定金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新增***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以上。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增加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休闲园和林业观光区,改造扩建一批农产品专业乡场。新增外建农业基地**万亩。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争新增销售额***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农产品加工值增长**%。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积极稳妥地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拓宽增加农业投入的渠道。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规划体系,突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非纺产业,加快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扶持**家培育企业,力争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只投资规模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确保全年工业性投资增长***%。积极支持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无污染的工业项目建设,拓展、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后劲。大力扶持一批乡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开拓建筑乡场,拓宽经营领域,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加强乡场监管和工程质量监督,努力实现建筑业的新发展。

3.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实施“人才强乡”战略,加快培养我乡急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继续办好人才乡场,拓宽国外智力引进领域,加强博士、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建设,努力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出成效。关心、爱护企业家,营造有利于创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二)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发展集约化

一手抓保障要素供给,一手抓资源节约利用,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集约高效发展的统一。

1.积极缓解土地、电力、资金制约。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厂区内存量土地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推进滩涂围垦和荒坡造地,加强农村宅基地整治;积极争取计划用地指标和重点项目“戴帽”指标,优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严格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指标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增加小高层住宅。加强电网和电源建设,确保当年新增装机容量**万千瓦以上;强化有序用电,完善和实施好鼓励供电企业多发电、全社会节约用电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扩大直接融资,争取异地金融机构增加对***的信贷投入;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2.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节能降耗,力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以上。积极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力推广先进节能生产技术,扶持环保节能企业和产品,发展节能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加大统筹力度,推进乡乡一体化

全面实施《***乡统筹乡乡发展、推进乡乡一体化纲要》,坚持走以乡带乡、以乡促乡、乡乡互动之路,努力从乡乡二元走向乡乡一体。

1.加快发展中心。积极推进中心各组团建设。越乡组团重在做精做特古乡,加强古乡保护,启动***新乡建设,提升商贸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周边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拓展,推进“***”区块开发,提升郊区化、现代化水平。***重在做大做强、率先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型、科技型、生态型的工业新乡区,保持发展速度、建设品位的相对领先和投资环境的相对优势。***组团重在完善功能、创新管理,进一步强化商贸、休闲、人居功能,继续推进柯北新乡建设。

2.致力改善乡乡生态环境。全面贯彻《***生态乡建设规划纲要》,创建“***”,推进部级生态乡建设。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积极实施《***乡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

3.积极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工程,加快乡中村、**、园中村改造及“**”,推进中心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继续重视改善农民饮用水条件,增加自来水使用人口***万人。强化乡镇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块状经济,促进农民向乡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坚持和完善统筹乡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破除乡乡统筹就业、平等入学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存在的体制性、政策,健全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机制。

(四)加快改革进程,推进体制乡场化

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区域乡场经济体制,努力培育更强的乡场主体,让乡场配置更多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政策和乡场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2.加快社会领域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促使其转换机制,加快发展;对公益性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使其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社会领域改革,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促进社会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3.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指导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加强被征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全年培训农民**万人次,转移农民***万人次。完善人才乡场和劳动力乡场,不断改进就业管理和服务。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面。认真落实乡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健全乡镇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四、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开展政府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并完善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

(二)优化政府服务

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着力解决好干部“在不在岗、在不在状态、在不在行”的问题,促进效能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大力精简会议和文电,不图虚名,少说多干,加大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现象的效能监察和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面向社会的各项服务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责任制,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三)加强管理创新

深化完善乡、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改进经济管理方法,着力为乡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价格等决策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招投标制度,健全部门预算和机关财务集中结算制度,推进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四)保持清正廉洁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乡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严肃查处失职、渎职、、腐化堕落的行为。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一、镇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去年元至11月份,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1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超全年任务的8%。

(二)财政收入稳步增加。2009年前11个月完成了1397.5万元,占任务的117.4%,同比增长63%,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500万元,成为孝南区较早实现税收过千万元的乡镇。

(三)招商引资势头强劲。2009年,镇成功引进耀泰减隔震公司、政惠家具公司、锦霖化工公司等9家企业落户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其中锦霖化工公司、久昌公司、新丰物流、鑫茂源铜业等四家企业将公司总部设在,总部经济优势初步显现,四家总部企业的税收已占全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四)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位列全区、全市第1名;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列全区、全市第名。

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今年初。镇筹措资金30万元,对镇总体规划及三个控制性规划进行了修编,镇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7平方公里拓展到7.56平方公里,辖区27个村庄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先后筹资250万元完成了镇区兴隆路、新村街、春云路、环南街、南大街的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及下水道管网建设;争取政策资金200万元,对镇区安全饮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为镇区1.8万人饮水提供了安全保障;投资340万元完成了镇中学、镇一小标准化校园一期建设工程;投资12万元对辖区春云路、龙宫路及三角广场进行了全面绿化,新增绿化覆盖面积0.23公顷,新建公厕2座。投资280万元对107国道段和镇区8条街道190盏路灯进行了更新。

城镇管理力度强劲。今年初,成立了专门的集镇综合整治专班,每天定期对集镇秩序进行了整治,对所有麻木车辆进行了重新划线定点停靠,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果摊占道情况进行了重点整治,镇区秩序大为改观。针对乱开发、乱建房、乱圈地等行为屡禁不绝的现象,镇单独成立了规划管理办公室,加大了规划执法力度。今年,共拆除违章建筑10处,拆除面积约1500平方米,停建3处,整改5处,乱搭乱建、违法圈地、未批先建、少报多建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镇域经济一直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在当前国家大力“保增长、扩内需”的大形势下,各地都在抢抓机遇,争取超常规发展,常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只有大发展、超常规发展,才能升档进位。

(二)规模效应还没有形成。目前虽然形成了特色农业、规模工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格局,但是规模都不够大,竞争力还不够强。“焦湖”牌莲藕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品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没有形成产业群或产业链,相关产业发展不够。现有工业企业中,真正在地区和行业中具有影响和龙头地位的基本没有,并且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

(三)自身优势发挥得不够。镇是湖北省100个重点镇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越和历史文化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发挥不够。在地理位置上,南接武汉,北接孝感,距武汉市中心42公里,离孝感市区中心10公里,是孝感的南大门。交通便利,水、陆、空运输四通八达,水路运输可经府河直通长江。106、316国道纵贯全境,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武汉机场离镇区仅30公里,区位优势极其优越,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天然优势、

三是农业优势发挥不够。在农业方面,自古就有“董永故里”、“莲藕之乡”的美称,境内境内河湖交错,沃野平畴,盛产粮食、鲜鱼、莲藕,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甲鱼、鳜鱼、螃蟹等名特水产行销国内外,是全国三大名藕基地之一,“焦湖莲藕”驰名全国,畅销国内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观光农业的巨大潜力。

四是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不够。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条件非常便利,特别是董永的故事影响深远,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潜质。

三、对加快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在积极承建武汉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效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抓好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和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力争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大改善投资环境的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加大安商力度,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要想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就必须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具体到镇,应该充分发挥好的三大优势,打造三大特色产业。

一是以“焦湖”牌莲藕为龙头产品的特色农业。要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延伸链条,形成产业群和产业链。同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二是现代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打造成湖北省的物流中心之一。

三是孝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观光业。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碧公台遗址发现很多当时的生活用具陶片。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汉代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的故事,即发生在镇,镇域现有董永墓、升仙台、仙女池、天梯、饭山、董湖等遗迹,“董墓春云”与“北泾渔歌”列入“澴川八景”。域内有下李家桥古墓葬、天井湖古墓葬、屠可如墓、龙宫庙古墓葬,陈家上湾遗址、鬼谷墩遗址、龙宫集遗址、碧公台遗址等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址。出土有青铜器、三角铜鼎、双耳陶罐、石斧、石箭簇、楚蚁鼻钱等大量珍贵文物。人杰地灵。抗战时期,陈少敏、周志坚、粟在山、饶民太等革命前辈在本镇创建革命根据地。因此的旅游业有极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充分发挥董永之乡这一历史文化名片的作用,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把建设成孝文化旅游的首选目的地、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独具特色的特色农业旅游目的地。同时,要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业、信息业和餐饮业以及其他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四)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在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做强城镇经济意义十分重大。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坚持软件硬抓,硬件精抓,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镇区和工业园区集聚和重组,为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市发展环境现状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和优化,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较好,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比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继续推行市级领导挂点规模企业制度、班子领导季点评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几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各有关部门也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比较浓。全市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3、服务环境逐步改善,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调研中各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我市各职能部门履职践诺的水平不断提升,办证、执法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4、行政执法逐步规范,服务质量比较高。我们调研的26家重点企业普遍认为,当前我市各职能部门基本上能做到执法文明、规范,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如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就谈到,其总公司股票增发有关立项、环保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市环保局、发改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现海螺水泥总公司的国家“环评”工作已顺利通过,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改扩建工程也已列入总公司开发重点项目;市鹏宇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办理相关证件中,市工商局、国税局、房管所等部门提供上门服务,并且严格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5、政策环境逐步放宽,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在税收、土地、用工等方面定了多项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20*年实现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5个,其中6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4375万美元,增长22.7%;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11亿元,增长94.8%。

二、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近些年我市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服务意识差,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理不到位。首先,一些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向企业宣传政策是轻描淡写应付,出了问题却避轻就重对付,如一些培训工作走形式,办证不够快捷等。某食品企业反映,市防疫站就存在将企业送检样品随意丢弃,检验结果不主动告知企业问题。其次,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检查工作中死搬政策,不人性化,缺灵活性,落实上级“首查不罚”要求不到位,其他地区能特殊处理的问题在本市上纲上线,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机械类企业就有反映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是否偷漏税时,不是本着服务、指导的原则出发,而是采取将企业帐本扣留盘查,到企业仓库盘点货物等办法进行检查,企业感觉自已作为纳税大户,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此外,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变通办的事卡着不办。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创新服务意识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没有联系企业发展现状,灵活性不足,企业难以承受。如木材加工企业反映,税务部门制定的农副产品抵扣款额度,没有随着市场价的变动而及时调整;多数竹木企业认为市木材交易中心的原材料价格高于周边县市,这种现象背离市场经济规律;此外,多数企业认为周边县市对原材料的进出都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希望我市林业部门也能如此操作;房地产企业则反映,当初参加土地招投标时,供电部门的安装标准为每平方20多元,在招投标结束后,省供电部门下了一新规定,将安装标准提高到每平方60多元,而企业当初竞标时,是以旧标准做的预算,如果供电部门不以文件下发前、后来收取安装费用的话,前期中标的企业将为此增加费用近千万元。

3、市场有序竞争不够,部门利益严重。一些部门不是以大局为重,长远利益为重,而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利益的政策,就及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不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利益的政策,就采取拖、等、看、抵等手段,软拖硬抗。调研中,各企业普遍认为供电、供水部门的收费过高,有些甚至是高得离谱,企业对这些垄断行为极为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市安顺变压器厂生产的产品,由于供电部门的打压,在XX地区无法销售就是极典型的例子。另有部分乡镇企业反映,村一级的干部常以各种名义向企业要赞助,或要求企业基建工程由自已来做,企业是敢怒不敢言。此外,一些企业反映,少数职能部门有强行向企业摊派报刊、杂志征订情况的发生。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虽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相比,政府服务的水平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房地产企业、园区企业都提出,希望政府的“三通一平”工程进度能更快速些,规模更大些,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二是技术工人的培训问题。多数企业都谈到招工难问题,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工种,更是极缺人手,希望劳动部门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多开展一些技术性工种的培训活动。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问题。多数企业希望政府挂点领导、职能部门平常能多到企业走动走动,给企业及时传达一些产业政策、省地市有关文件规定、业务信息等,协调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四是企业再融资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企业在生产、扩建中遇到资金问题,各企业希望政府能出面予以协调解决。五是木材指标的分配问题。多数竹木加工企业认为,我市木材指标发放不够公开、透明。市林业局将指标下到各乡镇后,各乡镇一直按住不分配,等到临近年终,才进行分配,为防止指标作废,各企业只好突击砍伐,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该时期要花大量资金囤积原材料,另一方面造成指标未发放的6-8月期间,企业要想方设法找指标,买高价原料。此外,企业对于何时下指标,指标如何查询不清楚,希望有关部门能有个统一的规定。六是关于已投产企业的关注问题。一些企业认为政府这几年不断加大招商引商力度,针对新引进项目、企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一些已投产的企业关注不够,也无相关政策扶持,希望政府对已投产企业一视同仁,通过扶持已投产企业发展壮大的办法,达到和招商引资一样的效果。

5、爱商、扶商力度不够,政府诚信建设还需加强。某化工企业反映,早几年我市提出了创名牌产品的号召,并承诺创出某一级的品牌,政府给予奖金若干,如今企业创出品牌了,政府的承诺却没有了。另有部分近年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认为,政府在当初招商引资时,作的许多承诺、签订的一些合同,在企业正式投产入驻后,政府就置之不理了,企业对此极为不理解,认为政府只重视招商,不重视爱商、富商。

三、优化发展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和效能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纳入效能监察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影响经济环境的敏感问题开展督促检查,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并做好责任追究工作。要把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定期对优化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进行督察,对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单位及人员出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查不贷,对典型的问题要公开处理,并实施跟踪问效取信于民。要重视政府的诚信建设,凡是对企业作出的承诺、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制定的政策,就要及时予以落实,并保持政策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2、抓改革,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在执法检查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宗旨,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处理好执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在执法中优化环境,在优化环境中执好法;要大力推行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不要随意冻结企业银行帐户和扣押企业运输车辆,切实做到既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又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要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我市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减量”到位。凡是上级明令取消的一律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部门自立项目一律取消。二是“提速”到位。三是“监管”到位。即对已经公布取消的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止反弹;对明取消暗保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坚决予以纠正,对问题严重的坚决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四是“服务”到位。实行在建项目“四位一体捆绑责任制”(领导、银行、主管部门、企业法人),重点大项目领导领办、效能项目官员全程代办制,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周到、一流”的服务。

3、抓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各部门要针对企业周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多为企业做好事,少设障碍,特别是有的企业刚刚建立,应尽力为他们做好办理相关手续的协调工作,想办法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切实做到引进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要进一步强化市效能办职能,切实指导、监督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好务,营造好良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入企检查报备制,今后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执法、检查,未到市效能办报备的,企业有权拒绝;各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执法、调研要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能接受企业宴请、馈赠。

4、抓公开,打造高效务实政府。要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产业政策应下发到企业,或通过网站、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开政府相关信息。应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加政府法规和决定的透明度、公开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审批。同时,利用电脑网络平台公开政府管理信息,增加政府部门管理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政府要组织各种形式的银企恳谈会、发展座谈会,加强双方的沟通,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的现场办公会议,多开到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现场。对于企业反映较大的水电安装费用问题,可推行有第三方参与的议价、招投标机制。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一、制约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苏南各市以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苏南经济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年,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272.12亿元,其中苏南五市(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是苏中的3.5倍、苏北的3倍,苏南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苏中苏北增长1.6个百分点。从去年开始,苏南经济出现了调整态势,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宏观上看,目前存在着制约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问题:(1)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缓慢,第二产业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工业结构上看,传统产业居多,而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不多。(2)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资源、能源消耗的格局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3)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4)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制造业竞争力衰退。**年,苏南五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大企业集团仅28家。且这些大企业集团企业规模还不够大,成长不够快,具有高技术含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自进入买方市场以来,苏南企业产品销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积压增加,在省内外企业过度进入,特别是外资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冲击下,苏南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5)地区之间恶性竞争。不惜血本、不计成本抢外资的方式造成了区域内的无序竞争,一大批外资企业享受了超国民待遇。一方面造成大量税收隐性损失,另一方面也打压了本地企业,最终将形成本地企业受伤、地方政府埋单的不利局面。

二、制约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因素分析

(一)“生产型”增值税制约了苏南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生产型”增值税下,增值税的税基范围是对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在内的名义增值部分进行课税,包含对固定资产进行了重复课税因素。苏南经济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时期,“生产型”增值税不仅对扩大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而且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设备中所含增值税不能抵扣,相对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不利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适时更新改造,妨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二)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明显

一是苏南地区是外资企业的集聚地,但惠及苏南地区的涉外税收优惠目前主要是“二免三减半”的定期减免。这种定期减免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刺激,而缺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导力,“普惠式”的优惠政策,并没有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来明显的引力作用,反而给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投资项目带来了大量利润,获得了与国内企业竞争的税收优势,不利于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产业导向性优惠明显不足,不利于促进苏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减低税率征收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仅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外同类企业不能享受。又如对农口企业的优惠仅限于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包括农业、农垦、农牧、渔业、林业、水利、气象、华侨农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农口企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从事上述各业的所得却要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苏南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上述对农口企业优惠政策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税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

(三)实行内、外资两套税制削弱了苏南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苏南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多,内资企业数量更多,但目前内、外资企业分别执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削弱了苏南地区广大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现行增值税政策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增值税负不公。自1999年9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购进国产设备可以退还增值税,但内资企业却不能退还,从而使内资企业增值税负担高于外资企业,影响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力。二是两套企业所得税制进一步加大了内、外资的税负差异。名义上,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均为33%,但外资企业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外资企业实际税负仅12%左右,而内资企业要达到22%左右。再加上外资企业税前扣除标准明显比内资企业宽松,还能享受再投资退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不仅是国民待遇,而是超国民待遇。

(四)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给外向型经济依存度较高的苏南经济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2003年10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出口退税机制。这次改革主要包括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增量机制等内容。一方面,出口退税率结构性调整的主要内容是降低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幅度平均为3%。根据有关机构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就苏南而言,外向型经济依存度较高,机电、纺织、化工产品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为13%,下降4%,意味着出口成本上升4%。因此,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另一方面,苏南地区属沿海经济开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出口聚集地,出口退税增量财政共担机制加大了苏南地区的财政负担,给商品的合理流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出口退税率下调后,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重新调整经营策略,改一般贸易为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出口附加值较低,且受控于人,稳定性差,区域经济存在安全隐患,加上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对所在地依存度低,所以外商利用各地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条件不断迁移,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

一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现行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1)在增值税政策上,体现为对“变废为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即对废旧物资经营实行免税、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即征即退。但这些优惠政策惠及面过窄,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循环经济应有的促进作用。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增值税免税政策,仅限于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经营的废旧物资,但对产废企业销售废料要按规定征收增值税,也不利于鼓励其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对用废企业从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购进的废旧物资只能按买价的10%抵扣进项税金,造成“高征低扣”,用废企业并未享受到实际的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积极性。又如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也仅限于列举的很小范围,并未对所有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全面的税收优惠。(2)在企业所得税政策上,主要体现为对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所得实行减免,但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不仅减免期限局限于开始生产经营的一定时间内,而且减免对象也仅限于列举的很小范围。

二是现行税制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促进稀缺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等资源节约方面,消费税、资源税理应发挥调节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消费税制是建立在税制改革中的税负调节基础上的。资源税征税范围也极其狭窄,仅限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它诸多资源,如森林、草原、水源、海洋资源等,都在调节范围之外。且对矿产资源的调节,也仅限于级差收益的调节。现行消费税、资源税政策并没有把调节的重点放在合理利用的方向上来。

三、促进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苏南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地区,应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领跑。而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运用这一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必将有助于促进苏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稳步进行税制改革,增强苏南企业的发展能力

一是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助于刺激企业投资,促进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发展,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苏南地区正在着力推动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大多为国有企业,目前已完成了改制,正需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进行设备更新,实行固定资产允许抵扣的“消费型”增值税,必将使其从中大大受益,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设备产销,从而让其从中间接收益。

二是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为苏南地区内、外资企业间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方面,要在统一税制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从国际上看,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在20%—25%之间,我国的税率明显偏高。另一方面,要放宽企业税前扣除标准,在取消计税工资标准基础上,提高资本化金额标准,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水平,从而促进苏南地区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大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三是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促进苏南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基本结束,且当前还面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对外向型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出口商品实行完全的零税率,必将有助于外向型经济依赖度较高的苏南地区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苏南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苏南产业结构调整

苏南地区经济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已成为苏南各市的当务之急。根据《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为此应尽快建立以产业技术导向为主,而不是现行的以经济性质和区域导向为主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促进苏南地区产业升级。

一是完善相关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苏南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当借助高新技术及其创新,加大对制造业的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产品工艺档次和科技含量,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应逐步取消以区域性为主的税收优惠,代之以鼓励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高技术风险投资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对高新技术产品,可按低税率征收增值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应扩大到所有高新技术企业,而不应仅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此类企业;改进高新技术企业销售确认标准,年度内允许高新科技企业按实际收到款项确认销售收入,年度终了后,根据实际能够实现销售,并可收回的货款计算确定其应税销售额;对企业因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而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应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或缩短摊销年限,甚至对高端技术设备可允许一次性税前列支;允许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政策,准予按实际发放数税前列支;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实行投资税收优惠等。二是完善相关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上,可将现行对农业初级产品从生产销售环节扩大到流通环节,将对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免税政策扩大到所有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深加工产品实行低税率或免税政策。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上,可将免税范围扩大到所有经济性质的农业生产企业,从而在税收政策上形成对农业产业化的强有力支持。

(三)完善资源合理利用和环保税收政策,促进苏南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苏南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广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是苏南各市的共识和目标。为此,应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建立环保税收调控体系。(1)开征环境保护税,增强“绿色”经济发展意识。将现行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生态环境恢复费改为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按照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污染程度的不同和污染范围的大小确定计税依据,根据国家环保政策和奖惩政策来确定不同的税率档次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以“三废”综合利用和对环保产业投资予以免征环境保护税的优惠,并将优惠范围扩大到环保机器设备制造、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生态工程、环保技术和新产品试制、研制等领域。(2)在现行税制中,增加有关促进环保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保设施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销售此类设备、设施免征增值税,销售此类不动产免征营业税,在计算折旧时允许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对有资格的环保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对治污工程给予所得税减免;对污染企业转行中的财产转让收入免税。

二是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调控体系,增强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意识。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从年月省政府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市区经济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边缘到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但总体上看,近年来,市区经济的增长明显滞后于县域经济。本文试图通过对市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加快市区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市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市区面积和人口数量双扩张。自年月份我市恢复市辖区建制以来,市中心城区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得以迅速扩张。年市区拥有土地面积由原来的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市区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比重由原来的上升到目前的,提高了个百分点。行政区划的土地面积仅次于(平方公里)和市(平方公里),市区的幅员面积名列全省第三;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由原来的万人扩大到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扩大到,实现了城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双扩张。按照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城市的标准(如果市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在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万人口为大城市;万人口为中等城市,万人以下为小城市),目前我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已达万人,可以说已具备了中等城市的规模;市区的城镇化率达,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市区经济总量、比重双提高。从市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及所占份额可以看出,随着市区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区经济快速增长,商贸中心日益成形,市区经济已发展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年,市区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提高到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表明市区在全市的经济地位正在不断地提升。年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占全市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市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以林矿为主的资源型输出城市,无论是市管县前还是市管县之后,经济发展过程都同工业发展紧密相连,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亦称为工业化过程,市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是近阶段市产业结构变动的核心和重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重化工业的特征明显。十五时期,市区重工业增加值占市区工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左右。“十一五”时期我市市区工业更是进入了重化工业的加速期,截止到年末,在市区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企业就有户,占市区企业总户数的,市区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市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市区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年的:演进为年的:,重工业比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个百分点,重化工业的特征非常明显,节能减排的压力相当艰巨。

在市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以上来自于重工业。市区缴纳税金较大的重工业企业分别是公司、矿业集团、公司和东圣焦化公司。截止到年,市区火电发电量已达亿度;铁矿石产量达到万吨;原煤产量万吨;洗煤产量万吨;焦炭产量万吨。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华能煤矸石发电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八宝工业园产能的扩大,全市能源和矿产工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市区的主导产业,重化工业的特征将会愈加明显。

2、矿产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一五”以来,市矿产工业在市区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尤其是煤炭和铁矿采选工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截至到年,市区采矿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各行业增加值总和的比重已达,比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和铁矿采选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市区规模以上工业的和。资源型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全市资源型产业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年全市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市区的比重高达,比年提高个百分点,以林产品、矿产品为主导的工业格局至今未发生根本改变,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市区与周边城市的差距和原因分析

(一)全市经济弱,弱在市区

1、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年,市的GDP总量仅占全省的,但与相比并不逊色,还高于该市亿元。但市区实现的GDP占全市的比重为,我市市区实现的GDP占全市的比重为,低于 个百分点。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比市还低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市区户均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应交增值税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是相邻市的、和。年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其总量在全省仅高于和白城市。

2、产业结构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市区的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年,市区三次产业的比例为::。与全省各地区相比,市区第二产业的比重虽然较高,但投资的拉动特征明显,且工业结构的层次较低,资源型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偏高,原料输出特征明显,特别是采掘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偏大,加工业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少。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经济结构总体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市区的这种产业结构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深刻表明我市城区的现代化社会信息不强,市区产业的现代水平并不是很高。

(二)市区经济弱,弱在市直

1、市直经济占全市的比重低。年,市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的和,与周边城市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以市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例,年,在全省部分市州中,()、(和()等城市都远远高于市。年市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高达,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也超过,市区的龙头和带动作用明显。

2、市直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年,市直主要经济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更是大大低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其中,市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而、和市直经济指标增速绝大多数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市直经济弱,弱在工业企业

1、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且呈萎缩状态。“十一五”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不断增加,从年的户增加到年的户。而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一直呈萎缩状态,由年的户下降到年的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由下降到。年以来,市直企业户数一直维持在户左右。在周边城市中,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在周边城市中最低。

2、市直工业经济“四企擎天”的特点明显。年,矿业公司、公司、公司和公司四户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占市直工业的以上,利税占到以上,呈现出“四企擎天”的状况。从近年来的工业经济运行轨迹看,除以上四户企业外,市直企业的总体支撑作用削弱,工业经济增幅逐年回落。年,市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增幅比年下降个百分点,市区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年下降到。市直规模以上工业中除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外,大多处于萎缩和不良状态。

三、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发展空间的制约。“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市区地貌,“两山夹一沟”的狭长地带限制了全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年我市市区的幅员面积在全省虽然仅小于和两市,但建成区的面积在全省却居于后位,比少平方公里,比市还少5平方公里。另外,近年来,随着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资源快速向城区集聚,城区扩展空间日益狭窄,城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不断提高,制约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区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在进一步缩小了外延扩张空间的同时,地价的不断攀升,也造成了建设成本的增加,给项目的引进造成困难,资本集聚的压力加大。

2、产业趋同的制约。目前我市区和区在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大同小异,普遍是“二三一”的经济发展格局,城区的发展特色不鲜明,产业结构单一,普遍存在着产业趋同现象,在工业中,两区的许多行业门类相同,缺乏特色的情况普遍存在,占全市比重较大的矿产工业,也普遍集中在对矿产品的简单开采和洗选上;在第三产业中,市区主要以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为主,并且多以追求量的扩张为主要目标,以密集的商业网点形成区与区之间的低层次竞争。产业趋同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城市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市区难以通过互补而取得发展,形成了小而全和重复建设的局面,影响了全市经济效益的总体提升。

3、科技创新的制约。制约我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R&D经费投入不足。年,全市工业企业R&D经费仅有万元,其中市区R&D经费万元,与本省其他市相比差距很大。由于经济欠发达,社会力量和企业的科技投入也很少,与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二是科技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科技队伍的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年,我市工业企业R&D人员只有人,其中市区工业企业R&D人员人。同时,全市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现象特别明显。另外,现有人才的职业结构不合理,目前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分布在学校及其它事业单位,分布在企业的很少,难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研机构较少,科研设施落后。全市有工业企业办科技活动的机构个,其中市区只有个。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区工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企业为主,多数企业以低质低价竞争模式发展。市区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除属于高科技企业外,多数是煤炭、铁矿开采和木制品加工企业,可以说是处于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与科技创新的联系十分松散。近年来,我市实施名牌创优工程以来,企业创新意识增强,专利申请量有了增加,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改变。年,全市专利申请数只有件,发明专利项,其中市区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只有项。

4、节能降耗的压力。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吨标准煤,虽然比年累计下降了,但要实现“十一五”时期下降%的目标任务仍非常艰巨。对我市GDP影响较大的工业增加值单耗,去年已达到吨标准煤/万元,在全省个市州中单耗水平最高。其中,市区万元工业增加值单耗水平高达吨标准煤,市直万元工业增加值单耗更是高达吨标准煤,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上年增长了。随着今年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我市部分高耗能企业的全面恢复,要完成今年节能减排的任务压力仍然较大。

四、加快市区经济率先崛起的建议

(一)强化“市区”发展意识,用新理念和新思维推动市区经济加快发展。针对市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的特点。我们要以新的理念拓展思路,以新的理念推进城区发展,树立起优先发展中心城区的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区两级及各部门都要切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充分认识支持两区就是支持我们自己,发展两区就是发展我们自己的意识。市委、市政府要加强对区、区和市经济开发区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尽快形成促进市区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激励办法。在行动上,市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自觉置身于大市区发展之中,自觉服从市区全局规划和总体布局,自觉担负起发展责任,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主动的作为、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市区经济加快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市市区面临着加快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三重压力。要增强市区的经济实力,就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发挥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两区在突出工业,做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同时,还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加快改造提升现有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拓宽旅游业发展路子,尽快研究实施取消党校收费站的可行性,集聚更多的人气带动市区经济发展。要通过提升产业层次、提升科技含量,加快转变市区经济发展方式。要采取优惠政策,引导籍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吸引外地企业和优秀人才到我市发展,加快由资源依赖向人才科技支撑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同时,应重点推进城区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在扩大抚松万良人参专业市场建设规模的同时,要重点发挥起其集散地的作用;要以长山货市场为依托,组建长中药市场。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6篇

农村经纪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迎合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需求,也是*精神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实践。经纪人利用自己信息灵通、服务优良、信誉好等优势,在生产厂商和农村之间筑起了沟通的桥梁。近年来,*镇在调整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中,也悄然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农村经纪人,他们既代表着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又是对传统小农经济的重塑,而且包含着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纪人积极帮助当地农户外销农产品,购买优良农种,带回市场的最新供求信息,及时帮助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镇经纪人组织已发展成为一支有20人左右、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统一的组织制度和章程、能承担一定市场风险、走得出去、引得进来的队伍。目前,*镇正借鉴外地经纪人组织建设经验,积极组织实施“一组一名经纪人”,“村村都有大专生”的预定目标。为此我镇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四个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一是把经纪人队伍建设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三个代表”学习活动期间,*镇党委、政府立足“让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指导思想,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发展思路,结合本镇的气候、区位等独特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面积推广良种棉花种植甜菜种植。在这个背景下,*镇出现了以棉花买卖为职业的经纪人,他们大都是村里比较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相当一部份还是共产党员。近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原有的经纪人无论在数量、素质还是规范程度上都无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今年,结合*学习活动的开展,镇党委、政府把经纪人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及时纳入了全镇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一名副镇长分管经纪人组织建设。成立了经纪人协会,制定了制度和章程,镇里还拨出一定经费,组织了对经纪人队伍的系统培训。增强经纪人熟悉市场规律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把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镇政府召开农副产品订单洽谈会,邀请各地农产品商家来洽谈业务,发展新的经纪人,积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了“中介人”,农民手中的农产品不再担心难卖了。*镇阿克奇的甜菜产业发展较快,亩产在1500元左右。该村在2006年由5名经纪人成立甜菜协会,由协会牵头,给会员赊销种子,极大的调动了会员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种植甜菜达到了1300多亩。在田间管理上,协会还对种植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协调镇农技站和糖厂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做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会员在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操作规程,协会还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并组织统一销售,为会员种植甜菜增收提供了保障。由于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全镇的甜菜种植业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今年种植的1300亩甜菜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5吨以上,按每每吨290元的的销售价格计算,每亩收益可达1500元左右。

三是把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与示范服务基地相结合。经纪人队伍的不断扩大带动了示范服务基地建设。镇党委进一步加强了示范服务基地建设的力度,在建成的2个示范服务基地的基础上,其中,棉花基地1个20000亩,年产籽棉6000吨,产值3300万元;甜菜基地1个1300亩,年产甜菜6500吨,产值195万元;根据我镇优势明天计划成立养鸡协会、养猪协会、蘑菇协会等,预增加经纪人30多名。

四是把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与农民党员设岗定责相结合。经纪人队伍中,相当一部份是农民党员,他们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热爱党的工作,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一定文化水平,能积极为党组织分忧,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村民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本人能自愿履行确定岗位的工作职责。*镇党委把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与农民党员设岗定责相结合,为比较优秀的农民党员经纪人设立了村级经济发展岗,明确了岗位目标职责及考核办法,并与定岗党员经纪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农民党员经纪人定岗后,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拓宽增收渠道上做出了一定贡献,起到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通过“五个抓落实”,促进了经纪人组织得到了“五个增强”

一是通过政策服务抓落实,经纪人组织的政策保障得到增强。为鼓励经纪人能放开手脚,帮助农民致富增收,镇直所属部门在项目上、技术上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通过经纪人组织特别是组织中的农民党员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向全村幅射。同时,镇司法所还积极为经纪人组织提供免费的法律法规的咨询,在贸易纠纷中积极为经纪人组织提供司法服务,为经纪人的合法活动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镇党委、政府还在经纪人组织遇到难于调解的纠纷和困难时,积极出面协调,帮助经纪人一起抵御市场风险。

二是教育培训抓落实,经纪人组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经纪人协会成立后,镇党委、政府结合“农民党员教育、致富双工程”,拨出了专门的培训经费,组织了一次专门的经纪人组织培训。镇里还专门从市司法局、农业局、农办、扶贫办等部门请来相关业务人员对经纪人进行政策、法规、技术、经纪人执业规范等知识进行培训,培训达到60余人次。培训结束后,镇党委政府为信誉好,符合执业规定的部份经纪人颁发了证书。

三是活动阵地抓落实,经纪人组织归属感得到增强。经纪人协会成立后,协会根据经纪人活动的领域不同把协会细分为小的经济组织(包括从事畜牧交易、农用物资交易,劳动务工人员中介等3个组织)。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村综合办公楼的优势,为经纪人组织活动提供了办公场所,让他们有址办事,达到条件的村还挂了牌子,极大增强了农村经纪人的归感属。

四是制度建议抓落实,经纪人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得到增强。为使经纪人队伍的活动进一步规范,彻底杜绝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经纪人之名从事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镇经纪人协会充分借鉴了其它经济发达乡镇沙湾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统一持证执业制度”、“经纪人执业证年审制度”等。从根本上杜绝了经纪人坑农的事情发生,进一步规范了经纪人组织的活动。五是宣传动员抓落实,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意识得增强。经纪人组织刚出现时,虽然镇党委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他的重要性,但由于这是一个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广大农民对他们不了解,有怕上当受骗的心理。为打消群众顾虑,镇党委政府在对经纪人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充分利用标语、广播、远程教育等方式,广泛宣传经济组织的作用,让广大群众相信他们,走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合作。通过宣传,有一部份农民加入了经纪人队伍,更多的农户则围绕农产品的种、销等组成了农业经济互助合作组织,并结合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定单式农业发展。

三、加强横纵联系,两地经纪人互联互动

一是加强了与毗邻乡镇的交流与合作,互通信息有无。协会成立后,不定期与夹河子、八十四户的农村经纪人组织召开非政府的合作洽谈会,互相沟通农产品供求信息。今年四月,通过经济组织联系,内地的投资商人就积极与*镇联系,准备在*镇建一个辣椒生产基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二是加大门户开放力度,取消了对经纪人相互往来的限制。本镇经纪人组织可以和外地经纪人组织相互联动,扩大农村经济贸易的覆盖面。三是充分发挥经纪人队伍的信息资源优势,采取支部+协分+示范基地的方式,及时积极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走传统农业向定单农业转变的路子。今年3月,*镇组织了一批优秀农村经纪人代表沙湾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两地农村经纪人相互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7篇

东海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15.8%

近年来,海洋经济作为东海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据该报告显示,2012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约为2054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1%,占东海区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6%,较2006年增加了141.6%,年均增长率为15.8%。2006年至2012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5%以上,2012年达到16%。海洋经济已成为东海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按照以陆定海、陆海联动的基本原则,东海区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已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以沿海产业带为轴线、三省一市各具特色的总体经济发展格局。

四大支柱产业实力日益增强

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是东海区主要海洋产业中的四大支柱产业,产业实力日益增强。2012年,东海区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8020亿元,占全国的39%,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增长尤为明显。

海洋渔业在东海区沿海均有分布,是用海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海洋产业。2012年,东海区海洋渔业增加值为1093亿元,约占同期全国的30%,较2006年增长了110%。

东海区海洋交通运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长三角和东南沿海两大港口群。2012年东海区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2074亿元,占全国的43%,较2006年增加了106.5%。

滨海旅游业逐步实现了从中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迈进,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发展,从传统的旅游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方式转变。2012年,东海区实现滨海旅游业增加值3277亿元,占全国的47%,与2006年比较增加了155.4%。

在全球船舶工业向高端化、大型化发展的背景下,东海区海洋船舶工业提高高端船舶、大型船舶、特种船舶的产品比重,加强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特种工程船舶、豪华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力度,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2011年东海区海洋船舶造船完工量达5337万综合吨,占全国海洋船舶造船完工量的73%,为我国海洋船舶工业渡过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洋科技不断在高技术领域突破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8篇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县非公办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发展总量持续扩张。

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19890户(其中法人企业786户),从业人员71000人,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法人工业企业按规模分: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过2000万元企业25户,过100万元企业76户,100万元以下489户。非公经济以矫健的发展态势活跃在我县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七大产业领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

20xx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产值 30.5亿元,同比增长23.2%。其它经济指标亦以较高增速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非公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 18%以上。

(三)工业经济产销协调,产值稳中有增。

占全县工业主体的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达产达效,综合开产率达98.7%,平均达产达效率为92.2%,产销率持续为96.3%,货款回收率为87.6%,四项主要运行指标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建材、生化、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在产量(产值)增长,效益提高方面尤为突出。水泥、机砖、化工产品、硅钙、铁精粉、饮料酒、大米、面粉、膨润土、各类机械(钢构件)等工业主导产品产销协调、价格稳定、市场拓宽。

(四)规模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占工业经济总量66%的20户规模企业运行态势持续良好。大秦汉、步步高升、盛华冶化、天汉科技、宏玮魔芋、汉南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过50%,工业经济在规模企业的拉动下产值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断创新高。

(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步入规范。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 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 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7、增效益,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较大成效。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建材(节煤)、生化(节水、排污),装备制造(节电)三个产业上,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率100% 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9篇

党的xx大报告指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xx年底,武汉城市圈(以下简称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前后,圈域内各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围绕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今年以来,城市圈各市工商联(商会)对所在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工商联对城市圈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城市圈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协调集约发展的探讨建议。

一、城市圈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圈民营经济在党的十六大、xx大精神指引下,在各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活跃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总量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各市提供资料统计,20xx年,城市圈实现GDP共计5555.1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GDP达2724.36亿元,比上年增加19.9%,占整个城市圈GDP的49%,基本与国有经济平分秋色。城市圈九市民营经济GDP总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汉市、孝感市和黄冈市;在所在市占比排序前三名的是孝感市、潜江市、仙桃市,除武汉市外,其他各市的占比均超过了50%,其中孝感市接近四分之三(见表一)。

表一: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GDP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城市 各市GDP(亿元) 民营经济实现GDP(亿元) 与上年同期增长% 占本市GDP%

武汉市 3141.5 1262.14 22.5 40.2

黄石市 467 238.03 -0.8 51

黄冈市 437.74 241 17.4 50.9

鄂州市 208.71 121.09 24.0 58.0

孝感市 480.79 351.9 15.9 73.2

咸宁市 284.91 170.14 19.7 59.3

潜江市 156.63 111.1 20.5 70.9

天门市 151.48 99.51 18.3 65.7

仙桃市 190.4 129.45 16.9 67.9

城市圈 5555.16 2724.36 19.9 49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各市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完成,城市圈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呈增速趋势,发展质量也明显提高。

(二)民营经济完成税收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圈各市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各市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城市圈实现税收770.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98.78亿元,占城市圈税收的38.8%,比上年增长40%以上,成为城市圈地方财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城市圈九市民营经济税收总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汉市、黄石市、孝感市;在所在市占比排序为前三名的是仙桃市、孝感市、黄石市;除武汉市、黄冈市外,其他各市的占比都已超过和接近50%,其中仙桃市的占比接近90%,也是增幅较大的佼佼者(见表二)。

表二: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城市 各市税收收入(亿元) 民营经济实现税收(亿元) 占各市比重%

武汉市 580.58 201.71 34.7

黄石市 83.26 46.12 55.4

黄冈市 45.1 5.82 12.9

鄂州市 11.8 9.31 78.9

孝感市 17.6 13.6 77.2

咸宁市 20.66 12.18 59.0

潜江市 14.1 6.59 46.7

天门市 3.33 1.55 46.6

仙桃市 6.93 6.23 89.9

城市圈 783.36 303.11 34.4

一般而言,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比较好的市,除了民营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之外,这些市的国有改制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2017经济发展调查报告(2)

一、当前民营经济状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思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的软硬环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为客商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关于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实行免二减三,并对投资大、发展快、创税高的企业家,在经济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机制,促进了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独具特色的各类市场建设和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促进产品交易起到了日趋明显的作用。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19年11月底,我县民营经济企业达到662户,从业人文秘杂烩网员16623人,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新政策,并完成13个省市级新产品开发,其中10个为省级新产品,3个为市级新产品,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上缴税金1.0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批环节仍很繁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门执行不彻底,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执行不理想,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立项、环评、规划等多个部门审批,拖上几个月时间的事并不鲜见。

2、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有所反弹。一些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讨价还价,标准不清;有的人员收费,把权力作交易人情收费,毫无原则可言。有的部门借企业证件年检之机,搭车收费;有的部门把收费罚款作为工资等来源,对收费下指标、搞提成,不得不将收费向企业转移,造成投资环境恶化,在等界线不明确的地方,易发生乱收费问题,亟待规范。

3、投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在施工建设期间,经常遇到当地百姓以土地是他们的地盘为由强行插手工程,而且费用还比当地市场要高,如不答应则阻拦企业施工,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垄断建筑材料,强买强卖,砂霸石霸现象又有出现,致使企业建设成本增加。

4、城镇环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硬件环境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镇环境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街巷路难走,雨天泥泞难行,主街道地面破损严重,施工后留下的疮疤得不到及时修复,以街代市现象依然严重,街巷内垃圾成堆,随地大小便,随地乱吐痰现象普遍,墙上小广告等城市

三、建议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到营造优化环境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改善发展环境的积极性,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引领到优化环境的实践中来,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优化环境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都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

2、全面发动,标本兼治,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要有效地解决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待观望,上边热、下边冷,上边服务承诺,措施定得硬,下边软磨不执行的问题,真正把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从解决影响优化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逐步深入,由治标到治本,从根本上、源头上、体制上加以解决。要采取硬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对影响投资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处理,决不手软,狠刹三乱歪风,以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有个根本的好转。

3、抓好政策宣传,推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政策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办法,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

经济发展报告范文第10篇

2003年我局深入贯彻市委九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委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把实现全区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做为我们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团结带领全体干部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2003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将我局党政班子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和全面发挥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

一年来,我局围绕全区经济宏观管理和微观服务,在积极探索和充分发挥经贸局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使我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圆满完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态。

(一)全区工业企业在完成年计划的基础上实现了增长。

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全地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XXX月份完成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X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完成年计划的XXX%。

全区工业增加值:1-11月份累计完成XXX万元,同比增长XXX%,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XXX万元,同比增长XXX%。

工业产品销售率:全地区工业企业产销率1-12月份为XXX%,同比下降XXX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1-12月份为XXX%,同比下降XXX个百分点。

综合效益指数:全区工业企业1-11月份累计完成XXX%,比去年同期的提高XXX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1月份为XXX%,比去年同期高XXX个百分点。

(二)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培育我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今年我区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12项,列入区重点工业项目XXX项,现均已全部落实。其中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真心食品的葵花籽系列产品、东宝集团公司生化药用明胶、东宝集团公司的彩色感光胶项目等12个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前景看好,均为明年的经济发展打造了基矗我区确定的25个重点工业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XXX个,拟新上的重点工业项目XXX个,除铝电一体化项目外,这些新上项目的总投资预计可达7亿元,项目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XXX亿元;其中XXX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XXX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增加销售收入XXX亿元,新增利税XXX亿元,现已完成投资XXX亿元。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现已完成了包头国家铝业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论证过程中我局承担的相关工作。对东河区工业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分布情况及下一步可能入园的企业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和考察,为规划论证提供了较为详实的依据。目前除包铝集团在区以外,还吸纳了金鹿油脂厂、碳素厂,明发水泥厂等企业入园。

(四)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为北方胜达公司等3户企业申请了市“统贷、统还”资金,并积极为新大荣食品公司、东宝集团等户企业争取了市“百佳”公司贷款XXX万元,一些企业的资金已经到位。我们以实施工业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加快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工业的提升优化。促使河东乡壕赖沟铁矿与河北武安矿业集团的联营,投资2400万元,项目已开工实施。在此项目中,我局直接参与洽谈,并承担起该项目筹备处的工作职责,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这是我区2003年重要经济增长点。经调控还将古城稀土厂,彩虹塑料公司,真心食品纳入规模以上企业行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因素。

二、狠抓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一)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网络。今年,我们加强了对全区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按照年初与各办事处,驻区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采取面上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常效管理与突出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运行,全区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加强对全区煤炭企业和屠宰市场的管理服务工作。我们抽调专人,两次对全区煤炭市场进行了整顿。在整顿检查中对15户煤炭企业提出了整改和处理意见,清理制止了在工业园区中建煤场企业,对4户违规营业的煤场采取了停止经营的措施。

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全面落实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局领导班子成员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坦诚相待、合作共事、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凡遇重大问题按规定程序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决策、决定落实到位。并坚持认真执行上级纪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全体机关干部通过机构改革,竟争上岗,进一步优化了人员配制,合理设制了内设科室,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根据经贸局新的工作职能和经济发展形势做到把长线工作与短期的具体工作相结合;把宏观经济工作与微观经济工作相结合;把重点工业项目的扶持与工业经济指导相结合;把运做规模企业的服务与非规模优势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把当好区委、区政府经济参谋与指导区域经济工作相结合;把注重宏观经济的重心工作与日常职能的发挥相结合。大家全力以赴为经济建设服务,充分体现经贸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的是一支具有战斗力、能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

(二)为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每月坚持了经济运行分析,对企业运行进行了有效监控、协调、指导。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及时掌握了企业的动态,从协调服务入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三)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实施和落实工作。我们还经常深入各项目企业了解情况,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困难,争取方方面面资金,促进项目尽快实施,并将全区重点工业项目和各部门帮扶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按月报送区委、区政府以便督查。

(四)加强调研,掌握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当好经济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今年我们加强了对各办事处、企业及针对全区经济发展动态的调研工作,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将《巴彦商贸区调研报告》、《东河区温州籍商户基本情况的报告》、《中央、内蒙、包头市驻区大企业基本情况》、《全市及东河区个私经济发展户数下降原因》及定期的《全区经济运行分析》等以书面材料报送区委、区政府,为区委、区政府领导掌握情况和决策提供了一手资料。

(五)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商贸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今年,通过努力,我区商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包头王中商厦,已于今年XXX月份开业;XXX集团投资XXX万元,在我区新建超越大酒店,酒店主体高为XXX层、XXX米,是我区唯一一家四星级酒店,酒店现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XXX月份开业;聚德成有限公司在我区投资XXX万元,现已试营业;环西市场投资XXX万元完成三期改造已经开业;XXX商贸城已经正式开业。

(六)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形成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组织网络,今年我们努力抓了全区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建立,抓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全区68户安全生产重点单位进行了监控,对杨圪塄煤矿等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和管理,确保了杨圪塄煤矿安全无事故。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力度,全年开展大型宣传活动2次,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安全工作人员700多人,做到了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经济的连接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区县级政府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处在不断探索阶段,因此,我局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通过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和讨论,形成共识,大家认为:实现东河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抓落实。

四、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稳步加快推进我区经济建设

2003年,为了实现我区经济大跨度发展,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一)全力搞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四方资金进入园区。

(二)全力抓好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集群的发展。一是全力以赴完成现有项目的建设,努力实现项目的预期效益。二是动态看待项目,动态管理和实现项目。三是不断充实新项目。

(三)花大资本,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外部资金,使外边的资金融入东河区,做大我们的经济规模。

(四)抓好原有传统产业、工业的升级改造,促进其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要求,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把好市场准入关,使我区工业经济结构合理,市场前景好,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五)搭建政府与企业新型的关系,使政府尽可能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条件如何定位,政府的职责在于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也就是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上来。协调有关部门切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企业的贴息。项目前期贷款担保、技改扶持,组建专门为小企业贷款服务政策性机构,以解决小企业融资等老大难问题,也解决小企业群体吸纳社会就业的迫切问题。

(六)在引进人才,引智工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财团的高、中级专业人才的智力流动,让他们为我们经济发展和企业进步咨询会诊,担任顾问与特别高参,都将为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上一篇:航运企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物流运输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