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06 03:36:09

经典文章摘抄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彩展示 诗词创作 论语讲坛 风华好诗词

文化应该是融入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血液中的。我们民族的文化是从何而来?它是从《诗经》中来,从《论语》《庄子》等先秦诸子中来,从唐诗、宋词、元曲中来……激荡我们民族的血脉,历经千古不老!

一、初中语文第一节课,给学生一个传统文化的世界

初中语文第一课,我们便向学生介绍国学,介绍传统文化三股主流:儒、道、释。

我们向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领学生做猜测空间的游戏,从而锻炼学生表达和倾听能力,了解文化名人、著作等。

在“文学欣赏”这一环节,我们带领学生欣赏《蒹葭》,了解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风格,欣赏余光的《春天 遂想起》,了解余光中和他的乡愁诗,认识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我们还向大家推荐了《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摘抄优美古诗文、课前进行“精彩展示”

多年来,从六年级学生们入学开始,每周末都有一项作业――古诗文摘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文篇目做摘抄笔记。

当我们学习《观沧海》时,有的学生便摘抄《短歌行》;当我们学习当我们学习《桃花源记》时,有的同学就摘抄《归去来兮辞》:当我们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有的同学摘抄他的《正气歌》……

如何检查学生的摘抄效果呢?

我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设计了“精彩展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大声朗诵自己所摘抄的古诗文,让朗朗的诵读声成为语文课的前奏。

精彩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具有古诗词创作能力。请看学生的诗词习作(该诗获“诗词中国”传统诗词青少年创作大赛二等奖):

减字木兰花

王子欣

物是人非,言笑晏晏在耳畔。花落泪垂,美人独坐颦蛾眉。

流年似水,今秋未减前秋怨,借酒消愁,狂歌依旧情难旧。

武陵春 花木

陈 宇

荷兰竹柏不肯醉,牡丹只富贵,暮秋亦曾羡菊梅,红豆无声喟。

白杨是否伴梧桐,苦与甜滋味,木棉铁树万年青,无人解相思泪。

精彩展示,给每个孩子心中都洒下阳光,使他们成为留恋于语文青草地的快乐的孩子。

三、校本活动课――“华夏经典诵”和诗会活动的开展

每周两节的校本活动课,我们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的文学大家,并学习其作品。比如,学习了杜甫的《石壕吏》之后,便学习他的《兵车行》,感受苛酷的兵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学习《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诵读班便学习《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年日夜记梦》,感受苏正月轼对亡妻深挚怀念和伤悼……

每年5月,我校召开了“‘激情满怀 诗诵风华’经典诵读诗会”,诗会期间,学校成了诗的海洋。诗会中,同学们热情高能高涨,表演形式多样:朗诵篇目中有经典诗歌,有自创诗歌 。

四、论语讲坛――教师们精神盛宴

《论语》被誉为“东方的圣经”,穿越千年不老,读《论语》就是让我们在奔波中沉静下来,静观自己的心灵,独享一刻之闲。为了引导教师从论语这东方圣经中觅人生的智慧与顿悟,我校开设了“论语讲坛”。

在学校的“论语讲坛”中,我向全校教师讲解了《论语》中的“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从“大学”谈起,从孔子、孟子、苏轼等角度讲解了我对“忠恕之道”的理解……使全校教师走近《论语》,了解了《论语》。

五、“风华好诗词大赛”的举行

2014年,我们组织了“风华好诗词”大赛。初赛九百人海选,复赛六十人角逐,决赛十二争雄,推出“决赛”现场,学年顶尖级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赛场步步惊心,高潮迭起,掌声雷动。《哈尔滨日报》《生活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六、带领学生进行“名家系列研究”

近年来,我还带领学生进行了“苏轼系列研究”“杜甫系列研究”“李白月诗研究”。2012年6月15日,中语会副会长张鹏举教授来风华中学听了我的《黄州 苏轼 赤壁》,在全国“传统文化实践研究年会上”给予肯定。

七、访文庙走近孔子,沐浴儒家精神洗礼

为了更好地领悟儒家的思想精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哈尔滨文庙。通过参观大成殿、走畔桥,听讲解员介绍孔子的生平,我们共同感受着孔子自强不息的灵魂力量,使孔子的形象驶入了学生的心灵之中。

八、编辑出版《风华经典诵》《风华佳作园》

为了更集中地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主编了风华中学语文校本教材《风华经典诵》。包含包含《四书篇》《古诗词篇》《古文篇》《现代诗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悟国学。

《序言》中这样写:“《风华经典诵》采撷文学的朵朵浪花,献给风华莘莘学子,以承儒家思想的火种,传厚德载物之道。希望同学们润泽心灵,汲取智慧。”

写作是另一种阅读。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在成长中留下痕迹,我还编辑出版了《风华佳作园》,已出版发行。

每篇文章都是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饱含着他们生命最初的挚情、纯真与圣洁。通过多年的经典诵读,学生们积淀了文学底蕴,传统文化如甘泉滋润他们的心……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搜集;作文素材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眼球经济的时代,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信息途径日益扩大。那么,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学生该如何搜集作文素材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每天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小见大,身边熟悉、理解、体验的生活处处都是作文素材。

二、报纸杂志

作文素材的来源相当广泛,只是平时有的学生课文读得不熟,课外书也不看,能供写作的材料不多,这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文章当然就是一件难事了。现在大多教室都设有报纸杂志架,摆放着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此举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阅读时若能做个有心人,搜集里面有价值的文章、事

件,特别是对议论文的论据的积累尤为有用,久之必能使自己的作文有较大进步。

三、教材及辅导资料

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许多辅导资料的页脚处也会辑录大量的名言警句,虽藏在角落,却字字珠玑,令人感受良多。刘勰说过:“入妙文章本平常,等闲言语变瑰奇。”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积累的同时,能善于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写作材料,就不会为材料的贫乏而苦

恼了。

四、电影经典台词

很多时候,能使我们记起一些电影的方式,往往是由某一句经典的台词而想起的,搞笑的、浪漫的、激情的,各种各样耳熟能详的台词,被人争相效仿,广为流传。盘点中外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你会发现台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才使得电影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仿造电影的叙事技巧或者里面的优秀语句进行创作,必然不会缺乏作文素材。

五、学校宣传窗和展板

校园的橱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弘扬了校园文化,宣传了校园生活。学校展板一般收录的是本校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古代文化以及优秀古文,观看橱窗和展板内容时可随时记录下精彩的句子,为议论文所用。

六、他人的摘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人摘抄时都有自己的角度和韵味,可借阅同学的摘抄本,互通有无,发现亮点。

世上不是缺少作文素材,只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搜集积累,写作文一定会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日记积累;经典课文积累;课外读物积累;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从日记中让学生积累素材

每个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两个本,一个是摘抄日记。一个是个人日记。摘抄日记是用于积累的。老师可以布置摘抄日记,积累好词佳句哲理故事。每天都让学生完成一篇摘抄日记,可以从课本中找好词好句,也可以从课外作文书抑或经典名著中摘抄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言或是令自己感动的小故事。时间长了还可以搞专题积累,如搜集写雷雨天气的词、句;搜集含有风、花、雪、月、春等字眼的古诗句;搜集描写人物外貌的、心理的、语言的、人物动作的优美语句;搜集含有哲理性的美文、小品等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一学期就会是厚厚的一本,在今后的写作中,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光摘抄还不行,还要进行练习。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坚持每天一篇日记,这又是我的一个方法。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关注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并把所见所闻写下来,把自己在摘抄日记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哪怕是不太恰当,也要运用,用久了,就会恰当的。从而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思想也在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日积月累,日记素材改善了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从经典课文中积累素材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有的甚至可以熟读成诵。学生对教材课文深入透彻的理解,对重要词句的鉴赏与情感揣摩,加深学生对课文或文中经典语句的背诵,让其自觉收集整理归类这些语句,把它们作为作文的活水源头,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如:《安塞腰鼓》中描写击打腰鼓场面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文章运用“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五个意象来比喻腰鼓,写出了其特点,这成为写场面的素材,学习用多个意象来表现事物的方法。黄土高原的汉子击鼓的豪迈与自信也可运用于“激情豪迈”或“自信”或“幸福”等话题作文中。再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写水的神圣美好时写到“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写出了水养育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他们的子子孙孙,水是生命的源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和历史一起前进,见证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的足迹,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水。这样的水怎能不神圣呢?这样的水印第安人怎能不怀有深情呢?这样的语句可以运用到以环保为主题文章中去,运用到以“水”为话题的作文中去,肯定会增色不少的。

三、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素材

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每学年的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同时,阅读也是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强阅读是向别人学习写作方法的不二法门。在作文教学中,我结合课标内容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名著,扩大知识面,重视间接的生活积累。如:多读报纸,不仅可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还可以使自己与时俱进,了解新闻的写作方法,体会其遣词造句的精炼,言简意赅,也可从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如我让学生读报纸上介绍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的文章,学生们读完后都说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精神,令我们每一人都感动万分;教师可让学生多阅读名人故事、童话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考高分作文、平常学生经典习作、报刊经典文章、名人传记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等等,如“沆瀣一气”“程门立雪”“袒腹东床”“牛郎织女”等故事,也可以读《读者》《意林》等刊物。“程门立雪”的故事可以作为“尊师”的典型事例。“牛郎织女”可运用于“原则与自由”话题的作文。鲍叔牙与管仲的“高山流水”被传为“友情”佳话等等。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从日常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事情,每一件事都珍藏在自己的心中,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段感悟,一份矛盾等都可以是我们的素材。甚至当我们看电视新闻时,我们也要运用智慧,发现其存在的价值,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如: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林秀贞,她的事迹学生们就是通过电视上得到的: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她还在自家创办的企业中安置了20名农民职工,其中8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还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捐献打井等公益事业捐款2.2万元,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这样的事迹可以运用到以“感动”“感恩”等的话题作文中去,这是不错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从中汲取大爱无疆、大爱如常的伟大精神力量。再如:在一篇学生作文《我的父亲》中,这样写道:“父亲高高的个子,由于劳累,腰弯了,有点佝偻的样子,脸酱紫色,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条条很深,手是开裂的,而且有很厚的老茧……”从文中静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父亲的观察很细,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了父亲的艰辛。这犹如电影画面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多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多进行思考,这样,在写作文时我们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84-02

[作者简介]范海涛(1977―),男,本科,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考查范围。但是,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加上学科压力或手机、网络游戏的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一、以读促读

首先,语文教师要做一个读书人。语文教师言谈举止应该蕴含一股书卷气,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喜欢读书的教师总能带出喜欢读书的学生。特级教师薛瑞萍老师和学生的读书故事,便是榜样。

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舍得拿出时间来读一些文质精美的课外文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多年来,笔者总喜欢“见缝插针”,给学生及时朗读自己所读到的美文,分享阅读感受。如为学生朗读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精彩片段,学生深深为人类历史上那些灵光乍现的天才发现,影响民族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决断时刻惊叹;朗读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富有内涵的美;朗读史铁生的《人与地坛》《病隙碎笔》片段,和学生一起走进这位轮椅上的思想家的精神空间,一起尝试着粗浅地思考生与死、残缺与完美、自由与束缚、此在与彼岸这些深刻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心智的成熟。而学生的阅读愿望由此产生,他们在课后便会主动去通读这些书。

二、以写促读

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学生的摘抄存在投机取巧行为,有的学生从“好词好句”类书籍中直接摘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快餐文化”是无益的,长此以往,摘抄将成为抄写式的形式化劳动,没有任何的价值。

摘抄的前提是广泛阅读,心有所动。笔者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类摘抄:词汇比较贫乏的学生,可以从摘抄好的词句入手;表达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多摘抄动词、形容词用得准确,比喻、拟人等修辞运用出色的语句;思路不够开阔的学生,可以多摘抄逸闻趣事;思想不够深刻的学生,可以多摘抄哲理性较强的语句,如名言、诗句等。摘抄内容可以紧跟语文教学进度,摘抄一些与教材相配套的名家名篇,如冰心、巴金、鲁迅等名家的经典文章。

但这样的摘录式摘抄还只是浅层次的吸收,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仿写式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让学生仿写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探讨其思想艺术价值,也可就主要内容提出评论意见。心得式是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解疑答疑。简缩式是为了记住故事梗概,可在阅读完较长文章后,让学生抓住其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多种形式的摘抄,由浅入深,能够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内容,比如:读《西游记》,可以写《我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读《文化苦旅》可以仿写地方的名胜古迹等,让学生深入文本,并能学以致用。

三、以活动促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提升其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精心策划一些读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介绍他的学生每年都要演出一出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这说明精心策划的读书活动是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的。

开学初期,笔者会发动学生举行“共建书香班级”活动,活动包括共建班级图书馆、书香小组评比、书香个人评比、邀请科任教师加入书香小组等,在全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优秀的读物占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阵地。学期中期,笔者会组织学生办理市图书馆的借阅证,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者利用班会课举行“班级书市”,互通有无,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期中后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开学初推荐的重点书目,要求学生撰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在全班开展交流活动。

四、以书目促读

笔者在和其他教师交流时,经常会听说学生课上偷看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愿意阅读的,因为阅读能够让自己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角色置换,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但教师也应该看到,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他们凭自己的兴趣,选择爱读的书籍,那么,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名著、反映当今时代精神和科技发展的时文是不是会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呢?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编制书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在学期初、假期初公布,引导学生阅读。以笔者任教的八年级课外读物书目为例: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骆驼祥子》,③《新人文读本》,④《新语文读本(八上)》,⑤《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⑥《一饭一世界》,⑦《语文全阅读(初中卷)》,⑧《成长:做最好的自己》,⑨《科学外史》,⑩《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

这里面既有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有反映时代精神的当代名家之作,既有文学作品,也有科普佳作。总而言之,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堪为楷模、富有品位的读物,让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有所收益。

五、以考促读

考试是“指挥棒”,随着社会对课外阅读的日益重视,有些地方已经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考试范围。以江苏省如皋市初一交班考试试卷课外阅读专题为例:

7.课外经典名言佳句填空。

(1)天行健, 。

(2) ,吾将上下而求索。

8.《新人文读本》中有一篇文章《喜欢坡》,作者喜欢坡的原因有哪些?请写出其中的三点。

9. 根据本学期课外阅读印象积累,选出其中一项正确的答案。

梁衡先生著名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为纪念哪一位历史人物而写的( )

A.李清照

B.居里夫人

C.撒切尔夫人

D.鲁迅先生

以上考查内容涉及面很广,有学期初印发的名言佳句积累,也有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考查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构建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M].卞娜娜,译.第一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 周丽霞.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外阅读已不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盲区,也不再是老师们语文教学所遗忘的角落,课外阅读已经和课内阅读一样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但是在如火如荼的课外阅读“热”中,学生收效甚微,本文将就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外阅读:书本是船,兴趣是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先激趣。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能否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对课外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具体做法是:

1.资料查找法。教材是我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突破口,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去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事件或作者的其他文章,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成人物传记。这种作业既有新奇感,又有创造性,学生大多愿意完成。如在上《孤独之旅》时,布置学生去网络上看电影《草房子》,然后谈谈对桑乔,陆鹤、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看法。上课伊始,同学们跃跃欲试,争谈观感,兴趣盎然。又如上《桃花源记》时,我布置一个专题作业“走近陶渊明”,去收集陶渊明的诗歌及轶闻趣事,感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廉、刚正。这样就达到了解作者进行阅读,进而培养兴趣的“一石二鸟”的效果。

2.故事激趣法。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如《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文章直接要学生比赛讲故事,再顺势引导这些有趣的故事就收集在哪些相关的作品中,激励他们去阅读经典名著,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讲故事活动。

3.师生阅读交流法。中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缺乏意志力,控制力弱。所以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后,还需采用一些方法,对阅读活动进行巩固和扩大。我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推荐最近所读的好书,经常在读的同学常常围着我转,热烈探讨读书所得,偶有不读书的同学谈不上话来,会自惭形秽,暗暗补上这一“课”。这样,既加深师生间情感交流,又将课外阅读不断深化下去,也是心理学中关于成就感、探究欲和向师性的基本道理。

二、课外阅读: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权威者

1.制订恰当的课外阅读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每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新学期开始,学生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本学期必读书目有哪些,哪些时间完成,选读书目有哪些,需完成的阅读目标是什么,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修改,根据本人实际制定一份可行性计划,张贴在墙上,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完成情况。

2.加强监管,及时检测。每天将机械的作业量减少,合理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一、二年级每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语文课开展课前5分钟“见闻谈”,可讲故事,可背经典美文、诗词,也可谈阅读感受,从而对阅读内容进行检测。三年级任务重了,要求学生必读15分钟课外书,揣摩文中选材、立意、语言亮点,第二天课前3分钟以默写形式再现原文中精彩部分,这样长期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脑海里积淀许多语言及写作技巧,经过内外创造,涵泳体察,语文的功利性和人文性会大幅度提高。

三、重视积累,内化吸收

1.摘抄展览会。中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付出了努力就希望得到认可。我鼓励大家认真做好摘抄,并写出独具个性的摘抄笔记,每半学期开展一次摘抄展览会,优胜者的摘抄将编入班级的《青鸟》文集中。下面展示的名言粹语和阅读感言就是我从我班同学的摘抄本里选录出来的,这是他们在愉悦的读书活动中同“智者”对话的真实记录。

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

摘抄寄语:阳光于我们是希望,它集快乐、美好、纯洁于一身,为了享受它的抚摸,为了感受它的希冀,我们诞生于世。阳光无形无体,却弥撒大地,轻柔地包裹着一颗颗玻璃般的心,于是,冬天不再寒冷,人心不再冷漠。(陈睿逸)

完美从来都只建造在过去的废墟上。——《袖满香》

摘抄寄语:一度追求完美却不知如何去建造完美的人不是世间的留心者,将过去当成废墟的人是愚蠢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过去而催化新生,这才是智者的完美。

2.读书交流会。阅读是与经典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过程中,学生有许多感悟需要倾述,我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将志趣相投的同学分在一组,围绕作品人物、故事情节,写作技法、经典用语,畅谈阅读感受,每组由一个代表作记录,及时整理汇合,接着代表全组向全班发言,这既是阅读感受展示,也是好书推荐会。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作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一、引言

“今年的满分作文只有6篇”,这话如五雷轰顶,震醒了沉睡的高三语文教师。随着江苏省高考作文分值的增加,作文分数成为高考语文成绩高低起伏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着高考总成绩。今年的语文高考平均成绩创新课改以来的“新低”。究其原因,那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拒绝平庸”是今年满分作文最少的一次,只有6篇,作文均分在45―46之间,连55分以上的都很少。可见,作文成绩低是语文成绩低的“罪魁祸首”。作文道路似乎渺茫,但王希的一篇文章犹如掠过夜空的一道闪电,把沉睡的人炸醒了,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有关于该作文的评语是这样指示的:“以‘风沙渡’作引,一种即兴的慧解与内在的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贵,鼓舞起粗犷渺远的豪情,使文章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和空灵想象。切己的感受,诗意的沉思,萦回的畅想,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中集聚为奔放的才华。”从这评语中笔者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该作文写作的最大优点在于作者紧密结合了自身生活情感,既体现了活灵活现的人性,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此,我不由感叹敢问高考作文路在何方?

二、路在关注经典多读经典

人们常常说写作要有灵感,要使写作人的思维独具灵敏性,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文思流畅,才能让写作出来的文章既有“骨感”又有“丰腴”之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可见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积累?首先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经常读书,并谈论所读文章的妙处,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去读。其次,让学生把读到的好的名言、警句、典故、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就可以把摘抄的内容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一句话用三遍,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再次,要学以致用。摘抄时要看这句话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话题中,要有针对性的摘抄。也可以把自己摘抄的故事作批注,这个故事折射出几种思想。只要功夫下到实处,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路在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准特别强调,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让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与情怀进入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语文之“根”在于现实生活。由此,笔者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深刻地感受到,高中语文作文的“根”亦在现实生活,只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现实生活这个“根本”,才能让写作技巧这个“枝蔓”随风飘扬,展出不一般的风采与神韵。现实中不少老师过分关注写作技巧这个“枝蔓”,而忽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这个成就优质作文的“根本”,以至于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本末倒置”起来,远离鲜活现实多彩生活、远离芬芳泥土气息、远离阳光雨露风雪、远离艰辛劳动质朴民众,而注视着笑傲江湖的“屠龙刀”,钻进了写作技能、技巧、技术的象牙之塔,追捧“高大上”之华词藻。殊不知,成功的作文之路在于在关注生活体验生活。

今年的高考作文“拒绝平庸”直指当今社会触目可见的平庸现象,倡导新时代必备的良好风尚,如果缺少对生活、社会、生命的观察,就很难写出时空感强、思辨性强、有哲理味、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路在观察、感悟、总结与升华

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作文的土壤,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关心生活,注重观察现实社会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总结、有所升华,就一定能让自己积累的“能量”在短短的考场中爆发出来,升华为一篇优秀作文。

作文的“魂”在思维,缺乏观察、感悟的文章就如同无根的浮萍。教师应该把当今社会发生的实事说出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对这件事进行评论,折射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报纸,对某实事写出自己的评论。教师指导学生要挖掘其本质,挖的越深越好,思维要多方位。

四、结语

高考作文牵动着学生的心、牵动着教师的心、牵动着每个学生家长的心,还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敢问高考作文路在何方?路在语文老师的指引下,路在每一位学生的脚下,王希高考满分作文更是指引着我们脚下的路在于关注经典多读经典,在于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于观察、感悟、总结与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小巧,翁淮南,商友辉.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J].德州学院学报,2014(12)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7篇

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个准备非常重要。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1)在朗诵古诗文中培养阅读兴趣: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背诵课内的古诗文,还要求学生每周背诵1~2首课外的古诗文。学生每日预习,有不懂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语文课代表集中交给老师。老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精讲,并指导学生朗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阅读经典美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蕴含文化内涵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我们要竭力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广播站等教学资源,定期开放图书室,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如高尔基的《海燕》初读时,同学们只知道这篇文章是以海燕来影射人物形象,却不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于是我在教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上网查找高尔基《海燕》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同学们对海燕所代表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很有帮助。

(3)在引领互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特别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原初认知与情感体验,当学生的认知还比较“单一”、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时,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追问、旁问与即时评价交替的进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我在教《论语》十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学生1回答:“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去学习,永远有学习的意识,这是一种智慧。”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但这不是唯一的答案,其他同学还有智慧的发现吗?学生2补充说:“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变得谦虚,别人也乐意教你,你就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学生3继续补充..,学生相继发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空前高涨。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中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主要是指朗读。一位大文豪曾说:朗读是学习语文及阅读教学的源泉。由此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起始年级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通过研读新课改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加强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培养他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并从朗读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关系。北宋教育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强调了学习质疑问难的精神。阅读过程中也是这样。阅读的过程应该是质疑问难、联想比较的过程。有些文章较深,不好理解,有疑难,自然要质疑。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体会、心得和灵感。我们应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可以摘录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警世名言,可写札记或读后感,谈谈你对文章内容情节或人物的看法,或者对原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如《丑小鸭》文末写到“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可以续写《丑小鸭变成天鹅以后》。通过不断的练笔,会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使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头疼。

(3)养成读书中要感悟领会的习惯:阅读文章不能只求读懂则罢,应力求感悟,力求致用。重要的是把作者的人生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读文章获得的肤浅感觉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例如读《珍珠鸟》可感悟到人与自然的重要性,人要与自然一起和谐发展。读《伤仲永》可体会到当今社会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除了靠天资聪颖以外还要通过自己后天的勤奋。

四、掌握高效阅读方法

吕叔湘说:“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介绍阅读积累的方法。阅读积累的方法主要有“记”、“摘”等。记,也就是背诵,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背诵。背诵的作用是为了强调学生对具体语境的感悟和规范语言的积累。背诵是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许多作家都很重视背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出的篇目,这些文章不但符合学生学习和阅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指导他们进行背诵。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中,我根据大纲规定指导学生用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等多种方法背诵,使他们逐渐掌握了背诵的要领和方法,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摘,就是摘抄,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它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指导他们把学过的好词好句好段和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动人优美的片段摘抄下来,有的片段还要求他们写下摘抄评语。对好词好句、好段还可让学生在摘抄的同时进行摹写,学生做得都很认真,很多学生还写出来生动感人的语句。

花开有声,芳香四溢。面对语文阅读教学,也许你曾经迷茫而无助,但只要你深入课堂,立足学生,仔细聆听,你会发现,那里花开有声,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就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他们的纯真、热情、好奇且渴求知识,会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走出迷雾,柳暗花明。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 本文 本引 导作 文

一、让学生成为思想深邃的感悟者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篇文章的精髓。作文的思想如果落入俗套,没有新意,肯定无法激发读者的兴趣。许多学生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作文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注意思想修养的积淀,没有独特敏锐地感悟生活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充分发挥学生学过的经典美文的示范作用。告诉学生柳宗元之所以面对如丘陵一般的西山,能发出“不与培塿(póu lǒu)为类”的感叹,是因为他有卓尔不群的思想境界;苏轼之所以面对官宦们习以为常的打猎这样的事情,他能写出《江城子》这样的豪放之词,是因为他有一腔热血,他有雄心壮志;苏辙之所以能写出酣畅淋漓的《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因为他理直气壮,气壮才会言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许多经典名篇都是作家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中,感悟出来的独特的道理,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为此我们老师要善于给学生分析那些作家是如何感悟生活的,充分地发挥经典美文对学生作文的示范作用。许地山就是因一家人晚上在院子里吃花生这样的小事而写出了《落花生》这样给人人生启迪的佳作;贾平凹就是由自家园子里的一块无人问津的丑石而感悟出深含人生哲理的《丑石》这样的名篇。而且老师还要善于将自己独特的感悟形成文字,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让学生成为乐于积累的耕耘者

常言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同样地,胸中有“货”,还愁佳作。言之无文的习作之所以占了多数,是因为大部分学生语言积累不够,许多文采飞扬的文章都为我们语言积累提供了一个源头活水。开学伊始笔者就要求所有学生都准备一本软面抄,目的主要是积累语文方面的材料,包括雅词成语,名人名言,创新类作文,文章中的优美语段……当然,摘抄分为自由摘抄和老师规定范围摘抄的两种。自由摘抄的是有时间和字数规定的;而老师规定的这一种,我主要是围绕本学期的课本上的内容,近阶段国内外时势政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阶段校园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学生摘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事件,可以是思想主题方面的哲理性论断,可以是精彩的抒情性描写,可以是气势磅礴议论性语句,可以是独特形式的作文……

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接受了这种做法以后,笔者又以历史上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师诸如“王安石”“鲁迅”等过目不忘而留下了千古绝唱为例,告诉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积累并熟记名家的经典语言,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向纵深方向推进,而这是提升作文的档次的必经之路。为此,笔者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背默检查。具体做法是:前二十分钟让学生之间交换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朗读背诵,在后半节课时间里所有同学展开默写竞赛,看谁在同一时间内写得更多更好,然后相互交换批阅,由课代表及时公布默写结果。在老师正确引导下,我们的学生能长期坚持下去。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累到一万多字的优美语句。作文的语言水准在潜移默化中明显提高了。

三、让学生成为勇于实践的创新者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结合本学期课本上作文教学重点,让每个学生写出他自己所喜爱写的作文题目或内容,老师不作任何的限制或提醒,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出来,然后老师将他们所写的题目汇总一下,将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内容,按照由多到少顺序依次列出。老师将这些题目或内容印发到每个学生手里,抽出一点时间进行友情提醒,这样就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世界观强迫他们去写他“摸不着北”的东西,避免了作文中空话,套话和陈词滥调的出现,确实让学生达到了“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情”这样的作文境界。

在此基础上,每次作文之前老师明确这次作文的题目和细化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回去认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引用,可以模仿,但切不可抄袭。而且告诉学生这一次作文的具体时间,一般地,笔者的做法是第一节作文课完成这篇作文,第二节课老师将自己精心的准备范文及作文的相关知识印发给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老师并从中选取一两篇有代表性作品做重点地点评。点评时老师要联系学生所写的这篇作文,从语言运用,写作技巧,材料选择等方面来比照分析,同时要结合所学过文章进行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这种将学生习作与范文及学过的经典文章联系到一起,常常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反复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构思的激情,成功的欲望。

四、让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学习者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在教学阅读中要充分注意到课本中的经典美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重视精典美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为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就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最好营养源。换句话说,课文就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好范例,是教师教好作文的最好依据。我们要以课文为例子,熏陶学生的文学情操,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与学生共同研读了《范进中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三篇文章以后,从中我感悟到作文的一种技巧——我们要会构思出“变化的故事情节”来突显主题。

从作文的角度研析上述的文本,不难发现“变”是作文构思不可缺少的技巧,我们要善于用“变”的思想结构文章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作文题,这不是纯粹的技巧,而是生活的使然。许多文章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都是蕴涵了看似平淡,实则在 “变”的构思思想。显然,课文教学目的不只是理解欣赏,发挥其人文性的作用,更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感受文章的精妙之处,特别是文是如何载道的,言是如何传情的,篇是如何勾连的。就如同学徒看师傅做菜,目的不仅是欣赏其技能的 高超和品尝结果的色香味,更应该是摸清师傅做菜的流程,技巧,从而根据了解到的这些流程技巧,自己亲自实践操作,这样日积月累,定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最终定会有创新的佳作不断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苏]B.A. 苏霍姆林斯基 著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4]张晓梅 张英宏 编著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韦志成 著 《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6]徐昭武 主编 《名师点拨中学作文20讲》 气象出版社 2000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9篇

作文的写作,归根结蒂是学生思想的自然流露,学生把其思想用语言表述出来,让别人能够有所教益,这样的文章肯定有深度,也有思想。一个思想成熟、深刻的学生,他的作文也是有思想,有深度的;而一个思想幼稚、肤浅的学生,他的作文自然就缺乏思想,缺乏深度。因而,作为高中生要想自己在高考的考场中取胜,唯有让自己的思想变得理性、深刻,让思想成就美文。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付诸实践。

1 读

一个思想深刻的人,往往是一个善读的人。“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从当今高中生所写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读书的贫乏是一个致命的因素。不管是立意的肤浅、材料的缺乏、内容的空洞、语言的苍白,都反映了当今高中生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一个不善读书的人,其思想的深刻将大打折扣。话又说回来,当今高中生也不是不读书,但他们读的书不能让他们的思想深刻,反而促进其的肤浅。笔者曾经做过一番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他们读得最多的是故事会、花火、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以及一些所谓名家的作品,对于一些经典名著,读过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让我感到震惊。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笔者决定首先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从书中去获得知识,获得价值,获得思想。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读好教科书,人教版所编写的教科书,体例完备,选材丰富,堪称经典,学生从中是可以收获许多知识,让其头脑得到充实与完美的。笔者要求学生每篇课到通读,读完之后,对课文中的精华作出自己的梳理,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学生在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何种体验,你如何看待,我们从诗人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人性的光辉,这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这样读下去,学生的头脑在思考,学生的情感在丰富,学生的思想也会逐渐变得深刻。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从丰富的课外书籍中获取有益的精神营养。每学期教师列出学生必读书目,包含中外古今的一些经典名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必须作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思想水平加以选取。比如,可做摘抄,对经典名著中的一些精美语段进行摘抄,在摘抄中慢慢地品味其思想的精妙,语言的深刻与优美;可做点评,对经典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作出自己的评论,分析其用字用词的巧妙,赏析其精妙的写法;可写心得与感受,对经典名著中的一些篇章或段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学生在读教科书与课外书的过程当中,其思想变得逐渐的成熟与深刻,看问题会充满理性与思考;其语言功夫也会慢慢地提高起来,写出属于自己的精美语言。那么,一旦置身在考场中,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2 写

读,让学生的思想日益成熟与深刻,让学生的知识日益丰富与合理,接下来,应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写作,在写作中让其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在作文课中完成一篇作文。按照作文系列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从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从记叙文到议论文,要求学生都能有所涉猎,有所收获。在命制作文题时,对于束缚学生思想与心灵及个性的要求全都推倒,学生只要能遵守作文的基本原则就行。在作文的天地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写出自己不同的体验,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用作文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我常常对学生说,其实作文没有什么难写的,你只要思想深刻了,把你的想法用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让阅读者得到有益的启示,就是一篇好文章。于是,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对于每一次作文都充满了渴望,因为每一次写作就是对其思想的一次检阅与提升。每次作文后,对学生作文进行认真的批阅,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讲评,而对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指导,在讲评与指导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则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他人有益的写作经验;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组织发表,在发表中学生的作文成就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读写写,学生的思想变得深刻了,学生的思想变得理性了,其写出的作文自然也就变得高远起来。其立意的角度、材料的选取、语言的斟酌都会与众不同,他们深刻的思想成就了他们优美的文章。

经典文章摘抄范文第10篇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除了点评之外,还可以写感悟。如果说阅读是“读别人”,写感悟则是“写自己”。

上一篇:繁星春水摘抄范文 下一篇:经典语句摘抄范文

友情链接